历史通史复习_先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史·导言
复习思路:以文明史观为核心引领一轮复习思路
史观专题:
一、文明史观(核心)
1、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由农耕文明转向工业文明。农业文明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
铁器时代,工业文明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侧重于社会转型)
2、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包括物质文明(必修二)、政治文明(必修一)和精神文明(必修
三)三部分。政治上由专制到,由人治到法治。经济上由传统农业到工业化,从自然经济到市场化。精神上由愚昧迷信到科学理性。
2、唯物史观、近(现)代史观、整体史观
二、文明史体系包含以下三种史观。
(1)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指马克思主义者所揭示的历史观,这是传统的常用的历史观。主要包括以下容:
1、社会发展的动力
①生产力理论: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都有反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②阶级分析法: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要用阶级分析方法去研究各阶级各阶层领导的重大政治运动。
③改革的理论:改革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有效途径,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改革的的实质是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
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①政治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②历史观:一个时期的经济、政治(时代特征),决定着一个时期的思想、文化(文化特征),而一个时期的思想、文化是该时期经济、政治的反映。
3、群众和英雄的关系论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杰出的人物对历史的发展也起重大作用,前者是根本的。
4、中国近现代毛、邓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发展:
①的群众史观:从群众中来,再到群众中去。人民战争路线。文艺的源泉来自广大人民群众,又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②的生产力史观:白猫黑猫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生产力方面的革命也是革命,而且是最根本的革命。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才是硬道理。
(2)现代化史观: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过程就是现代化。现代化史观重点考察的就是这一发展演变的过程。其分析历史事件主要从以下角度:
1、政治上——化、法制化角度
2、经济上——工业化、市场化角度
3、思想上——理性化、科学化角度
4、社会生活上——城市化等角度
(3)全球史观(整体史观)
不同于传统历史只研究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而是用全球的视角和宏观历史学的研究方法,从总体上考察、研究整个世界的历史。
全球史观认为,1500年前后地理大发现之后,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
发展的过程,现代化浪潮从英法美等西方国家逐步向世界其他地方扩展,生产力发展和世界交往是人类历史横向发展的动力。要重视人类交往的历史:包括交通工具、国际会议、国际组织、国际战争、思想文化交流与人类交往的发展;要从世界历史发展的全局认识中国历史。工业文明将世界变成“地球村”。
古代史线索:
按社会形态划分:
原始社会:170万年前——公元前2071年
奴隶社会: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6年
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年——1840年鸦片战争前夕
按中华文明发展划分(古代史复习目录,参见宁一主编新历史新视野):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初步形成
1、华夏文明的起源(三皇五帝时代、夏商西周三代)
2、大变革时代(春秋战国)
二、中华文明的持续发展
1、中央集权体制的形成(汉)
2、多元文化的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中华文明的高峰(唐宋)
1、唐宋社会变革
2、中华文明的顶峰
四、转型前夜的中华文明
1、短暂的元朝统治和中华文明的持续发展(元)
2、高度发展的农耕文明与外部的转型因素(明清)
2017届高三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史·先
一、历史分期:
夏BC2070——BC1600(都阳城,今登封)
商BC1600——BC1046(都亳,今)
西周BC1046——BC770(都镐京,今)
东周BC770——BC221(都洛邑,今)
春秋BC770——BC476 战国:BC476——BC221
春秋五霸:《史记》的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穆公、宋襄公;
《荀子·王霸》则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战国七雄:齐、楚、、燕、、、。
二、阶段特征:
学法指导:阶段特征:历史阶段特征通常是指一个历史阶段明显不同于其他历史阶段的特殊之处。通过对阶段相关容的重新整合和抽象,以形成质量更高、结构更强的知识系统。结构:(总分式):
总(时间、时期名称、基本描述)
分(史论结合,各部分特征(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重要知识,重大事件)
先:(总)先是朝统一前的历史时期,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
(分)政治上——经历从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到奴隶社会(夏、商、西周,
春秋时期(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6年),再到封建社会(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到前227年)的发展过程;
经济上——生产力不断进步,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模式确立;
思想文化上——中华文化萌生,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
三、历史史实:
(一)远古时期
1、政治方面:
实行禅让制:推选部落联盟首领(尧、舜、禹)的制度。
2、经济方面:
(1)土地制度: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土地公有制)。
(2)农业:①神农传说:创制原始农具耒耜,教导民众耕作。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文化(水稻的种植)、半坡遗址(粟)。
②耕作方式:刀耕火种。
(3)手工业:①纺织业:纺织原料最初用的是和麻;中国已出现人工育蚕和丝织技术。②青铜制造技术: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中,出土有小件青铜器,说明人们已掌握冶铜技术。③瓷:器是新石器时代手工业的重要成就。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彩——半坡遗址的人面鱼纹盆)。还有地区的大汶口文化(刻符)、东北蒙地区的红山文化(玉器)(4)商业:已经出现早期的商业交换。
3、文化方面:
文字:汉字起源于图画,原始文字大多是象形字,是可读出来的图画,称为“图画文字”。刻画在器上的简单符号,有人认为这些刻画符号是中国文字的起源。
(二)夏商西周(青铜时代)
阶段特征:夏商西周(约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770年)是我国的奴隶社会时期。夏是奴隶社会的形成时期,商是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西周是鼎盛时期。
历史史实:
1、政治方面:夏:王位世袭制、商:外服制,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世卿世禄制
2、经济方面:
(1)土地制度:井田制
(2)农业。商周出现青铜农具,但木制的末耜和石锄、石犁仍是农业主要生产工具。
(3)手工业。①冶金: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等展示了青铜文明。西周青铜器大多作为礼制的象征,铸造工艺达到很高水平。
②纺织:商朝:甲骨文出现关于祭祀蚕神的容。出土的商代遗物中,多次发现玉蚕。有了负责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有了织机,能织出多种丝织品。西周:妇女的纺织生产被称为“妇功”,从事这种劳作的人列入“国有六职”之中。这时已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③瓷:商朝烧制出原始瓷器。
(4)商业:商朝人善于经商,后世将经商的人称为“商人”;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已经产生;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可以看到流通骨币和铜币的情形。
3、思想文化方面:
文字:至今已经发现的甲骨文字约有5000个左右。商代的甲骨文已经是比较成熟的文字。戏曲:傩戏(拼音:nuóxì),源于原始社会图腾崇拜的傩祭。到商代(前1600-前 1046)形成了一种固定的用以驱鬼逐疫的祭祀仪式,先时期就有既娱神又娱人的巫歌傩舞。
天文:甲骨文中我国最早的日食、月食记录。
历法:《夏小正》天干地支纪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