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练习三
高考语文文言虚词练习试题(三)·乎(含答案)
文言虚词练习题(三)·乎一、解释句中“乎”字的意义和用法1、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2、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3、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4、师劳力竭,远主备之。
无乃不可乎?(《殽之战》)5、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6、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
(《屈原列传》)7、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师说》)8、故今之墓中全乎五人也。
(《五人墓碑记》)9、恢恢乎,其于游刃有余地矣!(《庖丁解牛》)二、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乎”的用法判定正确的一项是 ( )①生乎吾前其闻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②曰:壮士,能复饮乎③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④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三、判断“乎”在文中的意义。
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1乎?然吾曾见一人,其家世代捕蛇,已多人死2乎是,然其仍从此业,吾问其故,其曰:“以此可塞赋敛。
”可见,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3乎!而王胡为4乎如此好乐?若恢恢5乎王于理事必有余,则王之所为,宜也。
臣之驽顿,所言多谬,王能谅之6乎?文言虚词练习(三)答案解释句中“乎”字的意义和用法1—2助词,表疑问和反问,可译为“吗”“呢”。
3—4助词,表测度,可译为“吧”。
5、助词表感叹,可译为“啊”“呀”。
6—7介词,相当于“于”。
8—9形容词词尾。
二.D(①比②助词,表疑问语气③助词,表揣测语气④词尾) 乎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1乎?然吾曾见一人,其家世代捕蛇,已多人死2乎是,然其仍从此业,吾问其故,其曰:“以此可塞赋敛。
”可见,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3乎!而王胡为4乎如此好乐?若恢恢5乎王于理事必有余,则王之所为,宜也。
臣之驽顿,所言多谬,王能谅之6乎?答案:1、助词,测度语气,可译为吧2、相当于“于”3、助词,感叹语气,可译为啊、呀4、助词,用在句中表停顿5、助词,词尾,不译6、句末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
统编版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
统编版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一、高中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论语·子罕》)材料二: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论语·子罕》)材料三: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论语·子罕》)(1)结合材料三,说说“韫椟而藏”在句中的意思是________。
“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一句体现了孔子的心情。
(2)结合三则材料,分析孔子的“入仕观”。
【答案】(1)把美玉藏在盒子里急迫(渴望)(2)①孔子具有强烈的入仕愿望。
若能入仕,有人任用,孔子还是十分急迫想入仕,推行自己的主张。
②孔子入仕有其原则。
天下有道,明君任用就做官;天下无道则退隐。
所以面对“凤凰不出现、黄河不出图”这样无盛世无圣王的社会现状,孔子流露出无法入仕的悲叹。
【解析】【分析】(1)“韫”意为藏,“椟”即盒子,“韫椟”即把东西收藏在盒子里,结合“有美玉于斯”可知把美玉藏在盒子里,而“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体现了一种急迫心情。
(2)本题中,根据“我待贾者也”可品味出孔子的愿望是出仕为官;根据材料一又知孔子入仕有其原则,但“吾已矣夫”“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可见孔子流露出无法入仕的悲叹。
故答案为:⑴把美玉藏在盒子里急迫(渴望)⑵①孔子具有强烈的入仕愿望。
若能入仕,有人任用,孔子还是十分急迫想入仕,推行自己的主张。
②孔子入仕有其原则。
天下有道,明君任用就做官;天下无道则退隐。
所以面对“凤凰不出现、黄河不出图”这样无盛世无圣王的社会现状,孔子流露出无法入仕的悲叹。
【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与在理解句子含义的基础上分析人物心理的能力。
注重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积累,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技巧。
高考高三三模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解析
原毁韩愈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
求其所以为舜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
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
闻古之人有周公者,其为人也,多才与艺人也。
求其所以为周公者,责于己曰:“彼。
人也:予,人也。
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
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周公,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
是人也,乃曰“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
”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其于人也,曰。
“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
”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
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
”曰:“能善是,是亦足矣。
”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今之君子则不然。
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
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
己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
”己未有能,曰:“我能是,是亦足矣。
”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其于人也,曰:“彼虽能是,其人不足称也;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
”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
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
是不亦责于人者已详乎?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
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吾尝试之矣,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
”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
不若是,强者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矣。
又尝语于众曰:“某非良士,某非良士。
”其不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
不若是,强者必说于言,懦者必说于色矣。
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将有作于上者,得吾说而存之,其国家可几而理欤!1.文中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
高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十文言文阅读第三节文言翻译(包括断句)练习
课后训练第三节文言翻译(包括断句)一、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庄子之齐,见饿人而哀之,饿者从而求食。
庄子曰:“吾已不食七日矣!”饿者吁曰:“吾见过我者多矣,莫我哀也;哀我者,惟夫子。
向使夫子不不食,能其哀我乎?”(刘基《郁离子》)1.吾见过我者多矣,莫我哀也。
2.向使夫子不不食,能其哀我乎?二、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贾谊,洛阳人也。
年十八,以能诵诗书属文称于郡中。
河南守吴公闻其秀材,召置门下,甚幸爱。
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征以为廷尉。
廷尉乃言谊年少,颇通诸子之书。
文帝召以为博士。
(《汉书·贾谊传》)1.以能诵诗书属文称于郡中。
2.河南守吴公闻其秀材,召置门下,甚幸爱。
三、阅读下面文言语段,按要求完成文后题目。
吾弟爱鸟,日思得一雏。
今春,有燕自南来,竟日衔泥,筑室于檐下,劳甚。
未几啾啾之声可闻盖雏已出壳矣一日有雏坠于堂下弟拾之不胜喜纳于笼而饲之。
母闻之,曰:“是乃益鸟,食虫害,且南飞越冬,尔安得久饲之?”趣弟遽释之。
弟恋恋不舍,然视雏意甚哀,遂出笼释之。
雏飞于巢,与其家人熙熙而乐也。
1.用“/”给文中加横线的句子断句。
2.请把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乃益鸟,食虫害,且南飞越冬,尔安得久饲之?(2)弟恋恋不舍,然视雏意甚哀,遂出笼释之。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5题。
张文瓘字稚圭,贝州武城人。
隋大业末,徙家魏州之昌乐。
幼孤,事母、兄以孝友闻。
贞观初,第.明经,补并州参军。
时李责力为长史,尝叹曰:“稚圭,今之管、萧,吾所.不及。
”责力入朝,文瓘与属僚二人皆饯,责力赠二人以佩刀、玉带,而不及文瓘。
文瓘以疑请,责力曰:“子无为嫌.。
若某,冘豫少决,故赠以刀,欲其果于断;某放诞少检,故赠以带,俾.其守约束。
若子才,无施不可,焉用赠?”因.极推引。
再迁水部员外郎。
时兄文琮为户部侍郎,于制,兄弟不并台阁,出为云阳令。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文言文翻译练习(共四组,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一、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2)题。
元末方国珍起海上,不能制,以重位授之。
国珍开府庆元,求士为己用。
国珍闻鼎有才,以计擒之。
鼎为所获,无奈,因为之尽力,为其府都事,有廉名。
国珍弟平章事,有人犯法,属鼎治,鼎论如法。
平章之妻受赇,请于鼎。
持不可,曰:“今方氏欲举大谋,当用天下贤士,一心守法,曷使妇人得预事乎?”不许。
妻怒,谮之,系鼎狱,半载乃释。
复起,为上虞制。
上虞与伪吴王张士诚地相错,军吏贵臣甚众,以鼎儒生,不习边事,屡违约。
鼎会众于庭,引一驿丞,责以不奉公,斩之。
在庭者皆股栗,膝行请罪,膝屈久不能起,乃罢。
后虽元帅、万夫长有所陈说,皆长跪以言,不敢举目视其面。
鼎临事有才,简牍满前,须臾而决。
至正末,我兵临庆元城下,国珍惧,乘楼船遁于海。
上怒,欲举兵诛之。
莫为计,鼎为草表谢,辞甚恭而辩。
上读表,曰:“孰谓方氏无人哉?是可以活其命矣。
”乃赦之,不问。
更以国珍为右丞,鼎亦召至京师。
(节选自《逊志斋集》,有删改)1.掌握实词举、习、莫(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今方氏欲举.大谋举:__________②不习.边事习:__________③莫.为计莫:__________2.掌握文言翻译基本方法(2)(2023新编,15分)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鼎为所获,无奈,因为之尽力,为其府都事,有廉名。
②鼎会众于庭,引一驿丞,责以不奉公,斩之。
③上读表,曰:“孰谓方氏无人哉?是可以活其命矣。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3)~(6)题。
景公禄晏子以平阴与藁邑。
晏子辞曰:“吾君好治宫室,民之力敝矣;又好盘游玩好,以饬女子,民之财竭矣;又好兴师,民之死近矣。
敝其力,竭其财,近其死,下之疾其上甚矣!此婴之所以不敢受也。
”公曰:“是则可矣。
虽然,君子独不欲富与贵乎?”晏子曰:“婴闻为人臣者,先君后身,安国而度家,宗君而处身,曷为独不欲富与贵也!”公曰:“然则曷以禄夫子?”晏子对曰:“君商渔盐,关市讥而不征;耕者十取一焉;弛刑罚,若死者刑,若刑者罚,若罚者免。
高考易错文言文实词及文句翻译练习(三)
高考100个最易错文言文实词及文句翻译练习(三)69.彧(yù)据案而立,立素于庭,辨诘事状。
素由是衔之。
70.季文子相鲁,妾不衣帛。
以约失之者鲜矣。
71.皆顿首谢,及期无敢违。
72.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
73.乾宁三年,充武宁军留后,行颍州刺史。
74.变不形于方言,真台辅之器也。
75.阶疾病,帝自临省。
76.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
77.寻给鼓吹一部,入直殿省。
78.文长既雅不与时调合。
79.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
语数日不厌。
80.方遣孟宗政、扈再兴以百骑邀之,杀千余人。
81.一时富贵翕吓,众所观骇,而贞甫不予易也。
82.性至孝,居父忧过礼,由是少知名。
83.叔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
84.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其亦不达于理矣。
85.忠义满朝廷,事业满边隅。
86.国家无虞,利及后世。
87.数决疑狱,庭中称平。
88.城谦恭简素,遇人长幼如一。
89.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
90.时始诏民垦荒,阅三年乃税。
91.公琰托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
92.我则天而行,有何不可!93.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94.高祖举兵将入洛,留暹佐琛知后事。
95.每读书至治乱得失。
96.鲁侯闻之大惊,使上卿厚礼而致之。
97.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98.催科不扰,是催科中抚字。
99.往年春,汉族淮阴。
100.上闻而谴之,竟坐免。
高考100个最易错文言文实词及文句翻译练习(三)69.彧(yù)据案而立,立素于庭,辨诘事状。
素由是衔之。
误:接受,正:怀恨。
译文:柳彧手按几案站立,让杨素站在庭院中,审问杨素的犯罪事实,杨素从此怀恨在心。
70.季文子相鲁,妾不衣帛。
以约失之者鲜矣。
误:新鲜,正:少。
译文:季文子辅佐鲁国,妾不穿丝绸衣服。
因节俭而犯错的人少啊。
71.皆顿首谢,及期无敢违。
误:感谢,正:谢罪。
译文:大家都叩头谢罪,到期没有敢违约的。
72.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
《项羽本纪》高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项羽本纪》高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三)(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共2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良乃入,具告沛公。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故听之。
”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张良出,要项伯。
项伯即入见沛公。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沛公曰:“诺。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不如因善遇之。
”项王许诺。
(二)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
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
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
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
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三)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忼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论语选读》高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浙江省高考题)
《<论语>选读》高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2021年浙江省高考题)
(三)根据《<论语>选读》所学,结合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6分)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论语·颜渊》)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
”(《论语·阳货》)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论语·里仁》)
21.(1)第一则材料中,孔子教育弟子要爱人:在“颜渊,季路侍”章中,孔子表达了自己“爱人”的志向,其具体内容是什么?(2分)
(2)第二则材料中,孔子说憎恶四种人,另举一个孔子“恶人”的例子。
(1分)22.有观点认为,第三则材料中的“能好人,能恶人”,就是“能够使人有好名,能够使人有恶名”。
试举例分析。
(3分)
答案:
21.(1)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2)如:①乡原,德之贼也,②巧言令色,鲜矣仁。
22.仁者评定某人品质的好与坏,都可以被普遍认同,这样的评判具有道德权威性,会成为历史的定论。
如:孔子对管仲的评价,一方面批评他生活奢侈,行为越礼,否定他“知礼”;一方面又肯定管仲“一匡天下”的贡献,评定他是“仁者”。
又如:孔子称赞伯夷、叔齐“求仁得仁”,为“古之贤人”;批评季氏僭越礼制,开启了祸端。
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宾语前置句专题复习
高考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专题指导与训练(三)文言特殊句式,一般指的是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某些特殊的句式。
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等。
倒装句现代汉语中语序:主谓宾是主干,定语藏在主宾前,谓语一看着了急,前状后补巧打扮。
(定语)主语 +〔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示例:﹙高中﹚学生〔应努力〕学〈好〉﹙语法﹚知识。
可以说,与通常顺序不一样的句子,就属于倒装句。
文言文中常见的倒装句有:宾语前置、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即谓语前置)。
从语法功能上讲,前置的倒装句主要起强调的作用,而后置的倒装句则是古人的语言习惯。
翻译这类句子,就要理顺表达顺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
宾语前置一、宾语前置句的定义所谓宾语,就是动词所涉及的对象。
在现代文中宾语一般处于谓语之后用来回答是“谁”或是“什么”的。
而在古代汉语中,却往往出现宾语放置在动词谓语之前的情况,这种现象就叫宾语前置。
二、宾语前置句的分类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前置或介词宾语前置。
典型例句⑴大王来何操?⑵沛公安在?⑶而今安在哉?⑷豫州今欲何至?⑸君何以知燕王?(6)微斯人,吾谁与归?(7)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补充:陈述句中介词宾语前置格式:宾十介十动典型例句(1)余是以记之。
(《石钟山记》)译文:我因此记下了这件事。
(2)一言以蔽之。
译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
(3)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
(《勾践灭吴》)译文:楚国的战士没有谁不用一个抵挡十个来拼命地作战的。
(1)成语有:夜以继日(译:用夜晚来接着白天)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典型例句(1)忌不自信。
(2)秦人不暇自哀。
(3)时人莫之许也。
(4)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5)古之人不余欺也。
(6)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
⑴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⑵夫晋,何厌之有?⑶唯利是图,唯才是举。
(4)惟兄嫂是依。
(5)何罪之有?(6)何陋之有?补充:1.“相”偏指动作行为的一方时通常要前置,放在动词的前面。
高考文言文归有光《项脊轩志》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归有光《项脊轩志》阅读练习及答案(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项脊轩志<明>归有光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
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妪每谓予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
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
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
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
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高考 名校文言文整体阅读专题训练3含答案 试题
智才艺州攀枝花市创界学校高2021届名校文言文整体阅读专题训练3(含答案)一、阅读以下文言文,完成1—4题。
孟业,字敬业,钜鹿人也。
家本寒微,少为州吏,性廉谨。
同僚诸人,侵盗官绢,分三十匹与业,拒而不受。
行台郎中郭秀相礼接,方欲荐之,会秀卒。
魏彭城王韶,齐神武之婿也,拜刺史,除业为典签。
长史刘仁之谓业曰:“我处其外,君居其内,同心戮力,庶有济乎〞业唯有一马,瘦死。
韶以业贫,令州府官人,同食马肉,欲令厚相酬偿。
业固辞不敢。
韶乃戏业日:“卿邀名人也。
〞对日:“业为典签,州中要职,诸人欲相贿赡,止患无方便耳。
今唤食肉,恐致聚敛,有损声名。
〞后未旬日,韶左右王四德,董惟金并以马死托肉,为长史裴英起密启。
神武有书与韶,大致诮让。
业寻被谮,出外行县事。
后神武书责韶云:“典签姓孟者,极能用心,何乃令出外也!〞及韶代下,业亦随还,赠送一无所受。
仁之后为西兖州,临别谓吏部郎中崔暹曰:“人士,唯有孟业,铨举之次,不可忘也。
〞暹问业曰:“君往在,有何政,使刘西兖如此钦叹〞业答曰:“唯知自修也。
〞齐天保初,清河王岳拜司州牧,召为法曹。
业形貌短小,及谒见,岳心鄙其渺小,笑而不言。
后寻业断决处,谓曰:“卿断决之明,可谓有过躯貌之用。
〞补王国郎中令。
贫寒自守,未曾有失。
河清三年,敕人间养驴,催买甚切。
业曰:“吾既为人父母,岂可坐看此急。
宜权出库钱,贷人取办,后日有罪,吾当当之。
后为宪司所劾。
被摄之日,郡人皆泣而随之,迭相吊慰。
送业度关者,有数百人.至黎阳郡西,方得辞决。
攀援号哭,悲动行路。
诣阙诉冤者非一人,敕乃放还。
武平九年,为太中大夫,加卫将HY,寻卒。
(节选自北史·孟业传)1.对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哪一项()A.庶有济.乎济:成功B.卿邀.名人也邀:邀请C.后寻.业断决处寻:探究D.诣.阙诉冤者非一人诣:剑2.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一样的一组是()A.韶以.业贫,令州府官人,同食马肉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B.郡人皆泣而.随之项王按剑而.跽曰C.可谓有过躯貌之.用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D.岳心鄙其.渺小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3.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哪一项()A.孟业因马肉一事被长史裴英起机密揭露,于是神武皇帝就写信责备了魏彭城王韶。
2017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之断句与翻译-专题练习(三)
2017年高考语文专题练习(三)文言文阅读之断句与翻译1.【2017届河南南阳一中高三上第二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19分)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
守仁天姿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旨。
游九华归,筑室阳明洞中,数年无所得。
弱冠..举乡试,学大进,好言兵,且善射。
正德元年冬,权阉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
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
”遂笃信不疑。
其为教,专以致良知为主。
学者翕然从之,弟子盈天下,世遂有“阳明学...”云。
十一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
当是时,南中盗贼蜂起。
守仁至,亲率锐卒屯上杭,佯退师,出不意捣之,连破四十余寨,俘斩七千有奇,远近惊为神。
十四年,命勘福建叛军。
行至丰城而宁王宸濠反。
守仁急趋吉安,征调兵食,治器械舟楫,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
守仁计取南昌,宸濠惧,尽发南康、九江兵。
丙辰复战,官军却,守仁斩先却者。
诸军殊死战,贼复大败。
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
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
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初,京师闻变,诸大臣震惧。
王琼大言曰:“王伯安居南昌上游,必擒贼。
”至是,果奏捷。
当是时,谗邪构煽,祸变叵测。
微守仁,东南事几殆,世宗深知之,甫即位,趣召入朝受封。
思恩、田州土酋卢苏、王受反,乃诏守仁以原官兼左都御史,总督两广兼巡抚。
乱平,守仁已病甚,疏乞骸骨。
行至南安卒,丧过江西,军民无不缟素..哭送者。
隆庆初,廷臣多颂其功。
诏赠新建侯,谥文成。
(节选自《明史·王守仁传》)(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穷荒/无书日绎旧闻B.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穷荒无书/日绎旧闻C.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穷荒无书/日绎旧闻D.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穷荒无书/日绎旧闻(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格物指推究事物的道理,成语“格物致知”指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
2017年成人高考语文文言文练习题三
2017年成人高考语文文言文练习题三阅读本文内容,回答下面试题: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自辨。
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
某则以为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
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
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一、选择题1.被列宁称作“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的是()A.曹操B.韩愈C.司马光D.王安石2.《答司马谏议书》的反驳方法是()A.驳论点B.驳论据C.驳论证D.驳前提3.下列文章中属驳论文的是()A.《论毅力》B.《秋水》C.《五代史伶官传序》D.《答司马谏议书》4.下列句中的“见”字,用以表示被动的是()A.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B.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C.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
D.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用法相同的是()A.不反复不宜卤莽B.以致天下怨谤也C.不任区区向往之至D.君实所以见教者二、填空题1.《答司马谏议书》是王安石写给__________的一封信。
2.论说文一般可分为议论文和__________两类。
3.论证一般可分为立论和__________两类。
4.王安石,字__________,晚号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三)-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考试易错题(全国通用)
文言文阅读(三)-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考试易错题(全国通用)一、选择题(共16 分)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问题。
赵憙字伯阳,南阳宛人也。
少有节操。
从兄为人所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之。
乃挟兵结客,后遂往复仇。
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
憙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
顾谓仇曰:“尔曹若健,远相避也。
”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更始乃征憙。
嘉年未二十,既引见,即除为郎中,行偏将军事,使诣舞阴,而李氏遂降。
光武破寻、邑,憙被创,有战劳,还拜中郎将,封勇功侯。
邓奉反于南阳,憙素与奉善,数遗书切责之,而谗者因言憙与奉合谋,帝以为疑。
及奉败,帝得憙书,乃惊曰:“赵憙真长者也。
”后拜怀令。
大姓李子春先为琅邪相,豪猾并兼,为人所患。
憙下车..子春,二孙自杀。
京师为请者数十,终不听。
..,闻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即穷诘其奸,收考时赵王良疾病将终,车驾..亲临王,问所欲言。
王曰:“素与李子春厚,今犯罪,怀令赵憙欲杀之,愿乞其命。
”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
”王无复言。
其年,迁憙平原太守。
时平原多盗贼,憙与诸郡讨捕,斩其渠帅,余党当坐者数千人。
憙上言:“恶恶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师..近郡。
”帝从之,乃悉移置颍川、陈留。
于是擢举义行,诛锄奸恶。
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
二十七年,拜太尉,赐爵关内侯。
时南单于称臣,乌桓、鲜卑并来入朝,帝令憙典边事,思为久长规。
建初五年,憙疾病,帝亲幸视。
及薨,车驾往临吊。
时年八十四。
谥曰正侯。
(节选自《后汉书·赵憙传》)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赵熹耿直磊落,为人光明正大。
他自小有节操,从兄被害,为给从兄报仇,他有备而往,但知道仇家患病后,不愿乘人之困,因而暂时放过仇家。
B.赵熹忠于朝廷,除恶得到支持。
他虽与邓奉友善,但屡次谴责邓谋反,最终受到皇上赞赏。
高三高考语文文言文试题练习及答案解析
材料一:凡君国之重器,莫重于令。
令重则君尊,君尊则国安。
令轻则君卑,君卑则国危。
故安国在乎尊君,尊君在乎行令,行令在乎严罚。
罚严令行,则百吏皆恐。
罚不严,令不行,则百吏皆喜。
故明君察于治民之本,本莫要于令。
(摘自《管子·重令》,有删节)材料二:为天下及国,莫如以德,莫如行义。
以德以义,不赏而民劝,不罚而邪止,此神农、黄帝之政也。
以德以义,则四海之大,江河之水,不能亢矣;太华之高、会稽之险,不能障矣;囵庐之教,孙、吴之兵,不能当矣。
故古之人,身隐而功著,形息而名彰、说通而化奋,利行乎天下而民不识,岂必以严罚厚赏哉?严罚厚赏,此衰世之政也。
墨者钜子孟胜,善荆之阳城君。
阳城君令守于国,毁璜以为符,约曰:“符合听之。
”荆王蕘,群臣攻吴起,兵于丧所。
阳城君与焉荆罪之阳城君走荆收其国。
孟胜曰:“受人之国,与之有符,今不见符,而力不能禁,不能死,不可。
”其弟子徐弱谏孟胜曰:“死而有益阳城君,死之可矣。
无益也,而绝墨者于世,不可。
”孟胜曰:“不然。
吾于阳城君也,非师则友也,非友则臣也,不死,自今以来,求严师必不于墨者矣,求贤友必不于墨者矣,求良臣必不于墨者矣。
死之,所以行墨者之义而继其业者也。
我将属钜子于宋之田襄子。
田襄子,贤者也,何患墨者之绝世也!”徐弱曰:“若夫子之言,弱请先死以除路。
”还殁头前于盂胜。
因使二人传钜子于田襄子。
孟胜死,弟子死之者百八十。
二人以致令于田襄子,欲反死盂胜于荆。
田襄子止之曰:“孟子已传钜子于我矣,当听。
”遂反死之。
墨者以为不听钜子不察。
严罚厚赏,不足以致此。
今世之言治,多以严罚厚赏,此上世之苛察也。
(摘自《吕氏春秋·离俗览》,有删节)1.材料二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
阳城君与A焉B荆C罪D之E阳城君F走G荆H收其国。
2.下列对材料中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指统治、治理,“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的“君”意思与此相同。
B.喜,通“嬉”,怠慢,与《赤壁赋》中“客喜而笑,洗盏更酌”的“喜”意思不C.劝,文中指努力向善,与《屈原列传》“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中的“劝”意思不同。
《种树郭橐驼传》高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种树郭橐驼传》高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三)(四)阅读下文,完成14-18题。
(13分)郭橐驼,不知始何名。
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
驼闻之曰:“甚善。
名我固当。
”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
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
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
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
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
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
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
吾又何能为哉?”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
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
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
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
”传其事以为官戒。
14.解释加点字在句子中的意思。
(3分)⑴驼业种树()⑵遂而鸡豚()⑶故病且怠()15.翻译句子。
(4分)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16.选出下列选项中与“非有能硕茂之也”中的加点字用法一致的一项。
(2分)A.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B. 光弼厚待之,表授特进C. 非有能早而蕃之也D. 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17.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一致的一项是()。
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
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一、高中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岑嘉州诗集》序(唐)杜确自古文体变易多矣,梁简文帝及庾肩吾之属,始为轻浮绮靡之词,名曰“宫体”。
自后沿袭,务为妖艳,谓之摛锦布绣焉。
其有敦尚风格,颇存规正者,不复为当时所重,讽谏比兴,由是废缺。
物极则变,理之常也。
圣唐受命,斩雕为朴。
开元之际,王纲复举,浅博之风,兹焉渐革。
其时作者,凡十数辈,颇能以雅参丽,以古杂今,彬彬然,粲粲然,近建安之遗范矣。
南阳岑公,声称尤著,公讳参,代为本州冠族。
曾太公文本,大父长倩,伯父羲,皆以学术德望,官至台辅。
早岁孤贫,能自砥砺,遍鉴史籍,尤工缀文,属辞尚清,用意尚切,其有所得,多入佳境,回拔孤秀,出于常情。
每一篇绝笔,则人人传写,虽闾里士庶,戎夷蛮貊,莫不讽诵吟习焉。
时议拟公于吴均、何逊,亦可谓精当矣。
天宝三载进士高第,解褐右内率府兵曹参军,转右威卫录事参军,又迁大理评事,兼监察御史,充安西节度判官,入为右补阙。
频上封章,指述权佞,改为起居郎,寻出虢州长史,又改太子中允兼殿中侍御史,充关西节度判官。
圣上潜龙藩邸,总戎陕服,参佐僚史,皆一时之选。
由是委公以书奏之任,入为祠部考功二员外郎,转虞部库部二正郎,又出为嘉州刺史。
副元帅相国杜公鸿渐表公职方郎中兼侍御史,列于幕府,无几使罢,寓居于蜀。
时四川节度因乱受职,本非朝旨,其部统之内,文武衣冠,附会阿谀,以求自结,皆曰中原多故,剑外小康,可以庇躬,无假向阙。
公乃著《招蜀客归》一篇,申明逆顺之理,折挫佞之计,有识者感叹,奸谋者惭沮,播德泽于梁益,畅皇风于邛。
旋轸①有日,犯軷俟②时,吉往凶归③,呜呼不禄,岁月逾迈。
殆三十年,嗣子佐公,复纂前绪,亦以文采,登名翰场。
有公遗文,贮之筐箧,以确接通家馀烈,忝同声后辈,受命编次,因令缮录,区分类聚,勒成八卷。
倘后之词人有所观览亦由聆广乐者识清商之韵游名山者仰翠微之色足以莹彻心府发挥高致焉京兆杜确。
【注释】①旋轸:回车,喻返京。
高三文言文特殊句式练习题
高三文言文特殊句式练习题近年来,随着高考文言文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文言文的学习也成为了学生备战高考的重要内容之一。
其中,文言文的特殊句式是高考考察的热点之一。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高三文言文的特殊句式,本文将结合实际例句进行练习,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应对高考。
练习一:比拟句例句:君子之交淡如水。
分析:比拟句是通过将两个事物进行比较,形成明确的对比关系。
在这个例句中,通过将君子之交与水进行比较,表达了君子之交淡泊、清澈的特点。
请同学们思考并造句:1. 口若悬河2. 笑容如花3. 笑逐颜开练习二:设问句例句:余何尝不念古人之得一以治天下者乎?分析:设问句是用疑问的态度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或充满感慨的情绪。
在这个例句中,通过问句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古人治理天下的方法的思考和敬重。
请同学们思考并造句:1. 岂不惜身2. 安得如此3. 宁可相忍练习三:反问句例句:岂有此理!分析:反问句是以疑问的方式来表示否定或反驳对方的说法。
在这个例句中,通过反问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某种说法的不满和不认同。
请同学们思考并造句:1. 豪华如此,难道没有代价吗?2. 你难道不知道这是违法的吗?3. 你以为这样就能随意做吗?练习四:排比句例句: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是以不为愚。
分析:排比句是通过列举相似或对偶的事物,以强调其中的特点或并列对比的关系。
在这个例句中,通过排比的形式,表达了君子不善言辞但乐于实践的特点。
请同学们思考并造句:1. 修身以为本,齐家以治国,治国以平天下。
2.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扬汤止沸,莫若厉害。
3. 春去秋来,花开花谢,岁月如梭。
总结:通过以上的练习,我们可以看出,文言文的特殊句式在表达方式上与现代汉语有所差异。
通过熟练地掌握比拟句、设问句、反问句和排比句等特殊句式的用法,同学们可以在高考中更准确地理解和分析文言文的句子,从而提升解题能力和文言文水平。
因此,在备战高考的过程中,同学们务必加强对文言文特殊句式的学习和练习,提高对古代文化的理解,以取得更好的成绩。
《劝学》高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劝学》高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阅读下面文言文(节选),完成7-9题。
(9分)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7.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木直中.绳(zhōng) B.吾尝跂.而望矣(qǐ)
C.声非加疾.也(jí)D.假舆.马者(yú)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见识。
B.而闻者彰彰:清楚。
C.而绝江河绝:横渡。
D.君子生非异也生:习惯。
9.下列两个句子在文中意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学不可以已②金就砺则利
A.①学习是不可以成为过去的事情②刀斧等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会锋利B.①学习不可以停止②金属靠拢磨刀石就会锋利
C.①学习不可以停止②刀斧等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会锋利
D.①学习是不可以成为过去的事情②金属靠拢磨刀石就会锋利
答案:
二、(9分)
7.(3分)A 8.(3分)D 9.(3分)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文言文练习三一、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任选5空,多填不得分)。
(5分)13、⑴昔我往矣,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采薇》)⑵山气日夕佳, 。
(陶渊明《饮酒》)⑶君不见, ,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⑷ ,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⑸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
(苏轼《定风波》)⑹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荀子《劝学》)⑺ ,衣食足而知荣辱。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⑻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
(杜牧《阿房宫赋》)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6题。
(8分)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① 王 维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②醉,狂歌五柳前。
[注]①辋川,水名,在今陕西蓝田终南山下,山麓有宋之问别墅,后为王维所有,王维曾在此隐居三十余年。
裴秀才迪,指裴迪,王维诗友,曾与王维一同隐居终南山。
②接舆:春秋时期的楚国隐士,装狂遁世。
14、诗中的“五柳”即诗人 ,王维这首诗里的“墟里上孤烟”一句就是从他的作品中化用而来。
(1分)15、尾联中诗人以“五柳”自况,又把沉醉狂歌的裴迪与楚狂接舆相比,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16、请就颈联中“余”和“上”这两个动词的表达效果作简要赏析。
(5分)三、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
(17分)卫鞅欲变法,秦人不悦。
卫鞅言于秦孝公曰:‚夫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
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
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
‛甘龙曰:‚不然。
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
‛卫鞅曰:‚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
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
‛公曰:‚善。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
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
乃下令。
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于是太子犯法。
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
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明日,秦人皆趋.令。
行之十年,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
卫鞅曰:‚此皆乱法之民也!‛尽迁之于边。
其后民莫敢议令。
臣光曰: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
国保于民,民保于信。
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
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
不善者反之:欺其邻国,欺其百姓,甚者欺其兄弟,欺其父子。
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离心,以至于败。
所利不能药.其所伤,所获不能补其所亡,岂不哀哉!商君处战攻之世,天下趋于诈力,犹且不敢忘信以畜其民,况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选自《资治通鉴·周纪》)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分) ⑴令既具.未布( ) ⑵民怪.之,莫敢徙( ) ⑶秦人皆趋.令( ) ⑷所利不能药.其所伤( )18、与“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句式相同的是( )。
(2分)A、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B、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C、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D、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⑴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卫鞅斥责乱法之民,将他们“尽迁之于边”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2分)21、从最后一段看,作者将卫鞅的变法记述下来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四、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
(12分)书巢记陆游陆子既老且病,犹不置读书,名其室曰书巢。
客有问曰:‚鹊巢于木,巢之远人者;燕巢于梁,巢之袭人者。
凤之巢,人瑞之;枭之巢,人覆之。
雀不能巢,或夺燕巢,巢之暴者也;鸠不能巢,伺鹊育雏而去,则居其巢,巢之拙者也。
上古有有巢氏,是为未有宫室之巢。
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
前世大山穷谷中,有学道之士,栖木若巢,是为隐居之巢;近时饮家者流,或登木杪①,酣醉叫呼,则又为狂士之巢。
今子幸有屋以居,牖户墙垣,犹之比屋也,而谓之巢,何邪?‛陆子曰:‚子之辟辩矣,顾未入吾室。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藉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
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
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
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
或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耶?’‛乃引客就观之。
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客去,陆子叹曰:‚天下之事,闻者不如见者知之为详,见者不如居者知之为尽。
吾侪未造夫道之堂奥③,自藩篱之外而妄议之,可乎?‛因书以自警。
淳熙九年九月三日,甫里陆某务观记。
[注]①杪:树梢的细枝。
②觌:相见。
③堂奥:房屋正中偏前的厅堂之中,此指道的精微之处。
22、“客”在与陆游的对答中举“有巢氏”的例子是为了说明()。
(2分)A、筑“巢”者古已有之,陆游将“屋”命为“巢”并不奇怪。
B、筑“巢”只是权宜之计,陆游将“屋”命为“巢”非常奇怪。
C、古人没有条件筑“屋”,陆游有“屋”却命之为“巢”,非常奇怪。
D、古人尚且以“有巢氏”为名,陆游将“屋”命为“巢”并不奇怪。
23、陆游曾特为书斋作《书巢记》并联:“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文中同样反映了陆游这种读书状态的语句有。
(2分)24、从全文看,陆游命名“书巢”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说明。
(3分)25、上文中陆游的感叹同苏轼在《石钟山记》中的感叹有异曲同工之妙。
(1分)26、作者写《书巢记》是要警示什么样的道理?请用自己的话简要阐述。
(4分)周周练十二参考答案一、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任选5空,多填不得分)。
(5分)13、⑴杨柳依依⑵飞鸟相与还⑶黄河之水天上来⑷别有幽愁暗恨生⑸一蓑烟雨任平生⑹则知明而行无过矣⑺仓廪实而知礼节⑻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6题。
(8分)14、陶渊明(陶潜)(1分)15、表现出两人尽管性格不同,但那份超然物外的心迹却是相近的,由此表达对裴迪的赞许和深厚情谊。
(2分)16、“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余”字精确地剪取出落日行将与水面相切的瞬间,生动地显示出落日的动态和趋向;“上”字用白描手法写出了黄昏的一缕炊烟袅袅升到半空的景象。
两者都在时间和空间上为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
落日、孤烟同上一联中的寒山、秋水构成一幅和谐静谧的风景画,折射出诗人安逸、闲适的心境。
(5分)三、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
(17分)17、⑴制订完毕⑵觉得奇怪⑶遵从⑷治疗,拯救(4分)18、B(2分)19、⑴所以圣贤之人只要能够强国,就不必效法旧的传统。
(是以,苟,法,3分)⑵贤德的人(因时)变动礼法,无能的人只会被现成的礼法束缚住。
(更,不肖,拘,3分)20、那些人随意议论国家法令,扰乱法律制度的推行。
(2分)21、告诫当政者“诚信”是治理国家至高无上的法宝。
只有树立信誉,收服民心,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3分)【参考译文】:公孙鞅想实行变法改革,秦国的贵族都不赞同。
他对秦孝公说:‚对下层百姓,不能和他们商议开创的计划,只能和他们分享成功的利益。
讲论至高道德的人,与凡夫俗子没有共同语言,要建功立业的人也不去与普通人商议。
所以圣贤之人只要能够强国,就不必效法旧的传统。
‛甘龙反驳说:‚不是这样。
按照旧的章法来治理,才能使官员熟悉规矩而百姓安定不乱。
‛公孙鞅说:‚普通人只知道安于旧习,学者往往只沉湎于自己的所知,这两种人,让他们做官守法可以,但不能和他们商讨在旧章法之外(开创大业)的事。
有才能的人制订法规政策,蠢笨的人只会受制于人;贤德的人因时而变动礼法,无能的人只会被现成的礼法束缚住。
‛秦孝公说:‚说得好!‛便任命公孙鞅担任左庶长的要职,最终确定变法的法令。
法令已制订完备但尚未公布,公孙鞅怕百姓不能确信,于是在国都的集市南门立下一根三丈长的木杆,下令说有人能把它移到北门去就赏给十金。
百姓们感到奇怪,没人动手去搬。
公孙鞅又说:‚能移到北门去的赏五十金。
‛有一个人把木杆搬到了北门,立刻获得了五十金的重赏。
公孙鞅这才下令颁布变法法令。
变法令颁布一年后,秦国百姓前往国都控诉新法使民不便的数以千计。
这时太子也触犯了法律。
公孙鞅说:‚新法不能施行,原因在于从上层的人开始就带头违犯。
‛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以刑罚。
把他的老师公子虔处以刑罚,将另一个老师公孙贾脸上刺字。
‛第二天,秦国人(听说此事)都遵从了法令。
新法施行十年,秦国路不拾遗,山无盗贼,百姓勇于为国作战,不敢再行私斗,乡野城镇都治理得很好。
那些当初说新法不便的秦国百姓,有些又来说新法好。
公孙鞅说:‚这些人都是扰乱法规的刁民!‛把他们全部驱赶到边疆。
此后老百姓没有人敢再议论法令的是非。
臣司马光说:诚信,是君主至高无上的法宝。
国家靠人民来保卫,人民靠诚信来保护;不讲诚信无法使人民服从,没有人民便无法维持国家。
所以古代成就王道者不欺骗天下,建立霸业者不欺骗四方邻国,善于治国者不欺骗人民,善于治家者不欺骗亲人。
只有蠢人才反其道而行之:欺骗邻国,欺骗百姓,更厉害的还欺骗兄弟、欺骗父子。
上面的人不信下面的人,下面的人不信上面的人,上下离心,以至到了失败的地步。
靠欺骗所占的便宜拯救不了所受到的伤害,所得的收益不能弥补所失去的东西,这难道不令人痛心吗!公孙鞅处于你攻我夺的战国乱世,天下尔虞我诈、斗智斗勇,尚且不敢忘记树立信誉以收服人民之心,又何况今日治理天下的当政者呢!四、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
(12分)22、C(2分)23、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
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
(2分)24、一方面,陆游的书斋中藏书众多,书籍堆放得到处都是,人被围在其中难以动弹,如同筑了一个巢;另一方面,陆游即便在年老多病的情况下,仍孜孜不倦地读书,终日只埋头与书打交道,也仿佛就是以书为“巢”了。
(3分)25、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1分)26、陆游从朋友的质疑和释疑得出结论:天下的事,听说的不如看到的了解得详细,见到的不如身居其中了解得详尽。
再进一步联想到:如果没有细致深入地考察“道”的精微之处,是不能胡乱加以议论的。
因此,写下《书巢记》警示自己做学问要深入、细致。
(4分)【参考译文】:我已经年老而且多病,仍不放弃读书,我把自己的居室取名叫书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