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试题 课外阅读-文言文阅读(无答案)-部编版

合集下载

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文言文二则》同步练习

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文言文二则》同步练习

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文言文二则》同步练习一、基础运用(共8题;共36分)1.(2分)下列字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汤汤(tāng)乎锺zhōng子期少(shǎo)选B.戴嵩(gāo)画牛搐.(chù)入奴婢...(núbì)C.谬矣(miào)处(chǔ)士曝.(bào)书画D.拊.掌(fǔ)谬.矣(miùyǐ)好(hào)书画2.(16分)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入括号。

(1)(2分)善.哉乎鼓琴()A.擅长。

B.好。

C.容易。

(2)(2分)巍巍乎若.太山()A.倘若,假如。

B.你。

C.好像。

(3)(2分)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A.心志,情志。

B.记,记在心里。

C.记号。

(4)(2分)伯牙破琴绝.弦()A.断B.尽,穷尽C.极,极端的D.一定的,肯定的(5)(2分)所宝.以百数()A.宝贝。

B.珍藏。

C.帝王的印信。

(6)(2分)尾搐.入两股间()A.束缚,绑。

B.退缩.C.抽缩,抽搐。

(7)(2分)今乃掉.尾而斗()A.摆动,摇。

B.丢掉.C.调转。

(8)(2分)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A.能达到一定的重量或长度标准B.脚C.值得3.(2分)下列句子停顿划分不怡当的一项是()A.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B.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C.今/乃掉尾而斗D.耕当/问奴,织当/问婢4.(2分)一个小小的牧童竟然能够指出大画家画上的错误,说明()。

A.牧童有长时间细致的观察,比大画家更了解牛的情况。

B.牧童比画家聪明。

C.牧童的知识比大画家丰富。

D.大画家的画经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5.(2分)伯牙“终身不复鼓琴'”()A.因为他已经把琴摔了,无琴可弹。

B.因为他觉得世界_上再也找不到知音了。

C.因为他觉得世界上已经没有配得上听他的琴的D.因为他太悲伤了,每次弹琴都控制不住自己。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试题)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试题)

(一)韩娥善歌昔韩娥东①之齐,匮(kuì)②粮,过雍(yōnɡ)门③,鬻(yù)歌④假食。

既去而余音绕梁(lì)⑤,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⑥。

过逆旅⑦,逆旅人辱之,韩娥因曼声⑧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对,三日不食。

遽(jù)⑨而追之。

娥还,复为曼声长歌,一里老幼喜跃抃(biàn)⑩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

乃厚赂发之。

(选自《列子·汤问》)【注释】①东:方位名词作动词,向东行。

②匮:缺乏。

③雍门:齐国的一座城门。

④鬻歌:卖唱。

⑤:中梁。

⑥左右以其人弗去:周围的人都以为她并没有离开。

⑦逆旅:客栈。

⑧曼声:拖长声调。

⑨遽:立刻,匆忙。

⑩抃:拍掌,两手相击。

忘向之悲也:将以往悲苦都忘了。

厚:很多。

赂:赠送财物。

发:送走。

1.【字词理解】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既.去(已经)B.既去.(离开)C.忘向.之悲也(方向..) D.左右以其人弗.去(没有)2.【内容理解】“韩娥善歌”的“善”意思是__________,这个故事说明3.【句子理解】解释“一里老幼,喜跃抃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这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观点表达】孔子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韩娥善唱,余音竟能绕梁三日,联系资料袋中的内容和同学交流你的感受。

资料袋:本故事出自战国列御寇的《列子·汤问》,与本故事相关的成语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绕梁,环绕屋梁。

优美动听的音乐长久地在屋梁上回荡。

形容歌声优美,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绕梁三日】形容音乐高昂激荡,虽过了很长时间,好像仍在回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二)曩①有愚者,常于室外县履②为志③。

文言文阅读(试题)-部编版语文小升初真题汇编(含解析)

文言文阅读(试题)-部编版语文小升初真题汇编(含解析)

文言文阅读(试题)-部编版语文小升初真题汇编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阅读直通车伯牙鼓琴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破琴绝弦的“绝”和下面()中的“绝”意思相近(填序号)A.绝句B.绝妙C.绝技D.断绝2.伯牙“终身不复鼓”,是因为()(填序号)A.他觉得世界上没有配得上听他弹琴的人了。

B.他太伤心了,每次弹琴都控制不住自己。

C.他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真正的知音了。

D.他已经把琴摔了,无琴可弹。

3.这篇文言文,就是我们熟悉的成语“________”的来历,这个故事让我们知道了_______。

课内阅读:阅读古文,完成习题。

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

”4.原文“ ”处应该填()A.未闻孔雀是君子家禽B.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5.请在文中方框内填上适当的标点符号。

6.请解释下列字句意思。

(1)乃:__________________(2)示:__________________(3)此是君家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结合阅读体会,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多选题)A.根据人物姓氏来借题发挥。

B.直接指出孔君平的错误。

C.指出了孔君平的“孔”是孔雀的“孔”。

D.既否定了孔君平的话,还保留着对长辈的尊重。

8.孔君平听了杨氏子的回答后,会有怎样的反应?请从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加以描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短文,按要求做题。

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部编语文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试卷及答案

部编语文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试卷及答案

部编语文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试卷及答案一、小升初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以及模拟试题1.阅读与欣赏灾难突然降临的时候①这是一个繁华的大都市,每天忙碌的人熙熙攘攘。

8点30分,装满乘客的地铁缓缓启动,向下一个站点驶去。

②当列车行驶到两个站点中间地段时,突然一片漆黑,车也慢慢停下来。

车厢里的人一下像炸了锅似的,乱哄哄的如同马蜂窝从树上落到地下。

有人大声骂司机:“真是个笨蛋!”也有人说:“养你们这些人有什么用,简直是一群废物。

”③司机解释道:“突然停电,这是一次意外事故,我马上与调度中心联系。

”司机在黑暗中摸出手机,拔完号码后没有任何信号。

④这是一次意外停电,波及全市。

始料不及的人们被这突如其来的停电搞蒙了,通信中断,交通阻塞,整座城市近乎瘫痪。

地铁里的人如同无头苍蝇,纷纷掏出手机与外界联系,却都没有信号。

有人用打火机照亮,得到片刻的安慰。

女人哄着不断哇哇哭叫的孩子。

有人说:“我好不容易找到这份工作,迟到会被炒鱿鱼的。

”有人说:“我与客商约好,签一份金额为300万元的合同,失约可能会使合同泡汤的。

”也有人说:“等出去了,一定要起诉地铁公司。

”黑暗像一只无情的大手,捏得人喘不过气来。

哭声、骂声、叹息声不绝于耳。

有人说:“等一等吧,地上的人不会不管我们的。

”⑤突然,黑暗中传出一个女孩稚嫩的声音:“妈妈,太阳落山了!”妈妈说:“宝贝,乖,天黑了,宝宝睡觉觉……”妈妈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

大家静静地听着,情绪渐渐地稳定下来,各自想着心事。

⑥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一个恐怖的声音打破了可贵的安静:“我心脏病犯了,没带药,谁有急救药……”旁边的人就问:“谁有药?”人们开始纷纷问着,一个接一个往下传。

终于有人说:“我有。

”接下来就听到急急忙忙的翻找声。

⑦“找到了!找到了!”那人边说边把小药瓶递给挨着他的人,这人接过药瓶又传递给下一个人。

没有人组织,药瓶却像接力棒那样被有序地传递着。

⑧“唉呀!”一声惊叫,药瓶不知传到谁的手里时不慎掉到地上,那人急忙俯下身在地上摸,整个车厢的人都俯下身在地上摸,仿佛药瓶会在黑暗中流窜到车厢的任何一个角落。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无答案) 人教部编版 (1)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无答案)   人教部编版 (1)

一、许仲平义不苟取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

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

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

”人曰“世乱,此无主。

”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

(4分)(1)尝暑中过河阳。

(2)渴甚。

(3)众争取啖之。

(4)或问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衡独危坐树下自若。

2)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

3.结合本文说说许衡的做法对你有什么启示。

(2分),。

二、塞翁失马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显不,长其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4分)(1)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2)马无故亡而人胡。

(3)人皆吊之。

(4)居数月。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分)(1)此何遽不为福乎? 。

(2)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3.我国有许多成语来源于寓言故事。

请写出与下面这则寓言故事相应的成语及故事寓意。

楚国人到郑国去卖珍珠,把珍珠装在匣子里,匣子装饰得很华贵。

郑国人就买下匣子,把珍珠退还了。

(1)成语:。

(2)寓意:。

三、学者有四失学者有四失①,教者必知之。

人之学也,或失则多○2,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③。

此四者,心之莫同也④。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注释】①失:过失,缺点。

②多:学得过多。

③止:遇到困难停止不前。

④心之莫同也:心理各有不同。

1.解释句中划线的词。

(2分)(1)或失则多(2)然后能救其失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分)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3.请你谈谈对教师作用的看法。

(2分)。

四、欧阳询观古碑唐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期末冲刺专项复习——课外阅读(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期末冲刺专项复习——课外阅读(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冲刺专项复习——课外阅读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读文言文《鹿亦有智》,完成练习。

(34分)博山①李氏者,以伐薪②为生。

一日,于山坳得一鹿仔③,携家喂养。

鹿稍长,甚驯,见人则呦呦鸣。

其家户外皆山,鹿出,至暮必归。

时值秋祭④,例用鹿。

官府督猎者急,限期送上,然旬日间无所获,乃向李氏求之,李氏不与。

猎者固⑤请,李氏迟疑曰:“待吾虑之。

”是夜鹿去,遂不归。

李氏深悔之。

注:①博山:古地名。

②伐薪:砍柴。

③仔:同“崽”。

④秋祭:官府在秋季举行的祭天地的仪式。

⑤固:坚持。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8分)(1)其家户.外皆山__________ (2)时值..秋祭__________(3)李氏不与.____________(4)鹿稍.长____________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其家户外皆山,鹿出,至暮必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夜鹿去,遂不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鹿的“智”具体体现在哪里?请用文中原句回答。

(写两点)(8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说“李氏深悔之”,李氏到底“悔”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这则小故事给你怎样的思考?(8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精品】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课外类文阅读训练含答案(推荐)

【精品】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课外类文阅读训练含答案(推荐)

二〇二〇年秋部编版语文复习课外类文阅读训练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夏威夷风光(节选)从小就听说过美国的夏威夷风光旖旎,不曾想今天真的来到了梦中思念的“伊甸园”。

坐在中型面包旅行车上,车窗外可见一层一层清晰叠加的火山灰(岩)经年累月堆积起来的山峦,一边听导游介绍,一边想象着各种千万年从海底喷发出的火山怎样造就了夏威夷岛屿的形态。

来到了恐龙湾,令我惊异的是,这里的海水与渤海湾全然不同,渤海湾的海水是蓝色的,这里的海水是绿色、奶色和绿黄色的交织,在阳光的照耀下实在令人神往。

这种青翠色和玉色交织的色彩是夏威夷的海所特有的,听导游说这是火山喷发导致的——这里的海水含有丰富的矿物质。

我们来到了原始森林,面包车的两边树木丛生。

在火山喷泉口,下起了细雨,我们下车前往海岸边观赏。

岸边清晰可见的崖石是烧焦了的黑黑的岩石,顺着导游指向的方向,我们看到了深邃漆黑的火山黑洞。

然后我们顶着风雨又来到了神秘的大风口,越往前走,风越大,但“不到长城非好汉”的信念驱使我们非要承受大风的袭击的乐趣,不然的话我们何必要到这个著名的大风口来呢?精品原创我们顶着风雨,湿透了衣衫,终于如愿以偿,来到了大风口——享受着夏威夷的热带飓风的袭击,感到又冷又湿,躯体越来越难以忍受,但心中的惬意却难以言说。

(1)解释词语。

①风光旖旎:________。

②如愿以偿:___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改成陈述句。

不然的话我们何必要到这个著名的大风口来呢?(3)夏威夷的海水有什么特点?是什么原因造成的?(4)作者在文中引用“不到长城非好汉”,表现了一种什么精神?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每个人都是天才刘墉在一本福利基金会出版的书上,看到一张动人的照片——一个漂亮的年轻人,跟一对老夫妇坐在一起,年轻人长得浓眉大眼,仿佛是旁边老人的翻版。

只是在老人斑白眉毛的下面,有一双失明的眼睛。

老人另一侧,是个中年妇人,或许是那年轻人的母亲吧,居然也是位盲人。

看那标题为《心灵的璀璨与光华》的文章,才知道年轻人是著名的摄影家陆沙舟。

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部编版五四制六年级上第二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部编版五四制六年级上第二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部编版五四制初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6小题每题3分共计18分)1.下列语段排序最正确的一项是()①紫砂壶用来泡茶才会因经常吸收茶水而变得光润似玉令人爱不释手同时也提升了其作为艺术品的价值②茶和壶是鱼与水的关系相得益彰珠联璧合③因此讲究的喝茶人奉行“一壶只侍一茶”的圭臬④长期使用的紫砂壶即使不放茶叶只注入开水也会溢出阵阵诱人的茶香⑤茶在紫砂壶中浸泡方能淋满尽致地散发馥郁芳香A. ②①⑤④③B. ②⑤①④③C. ⑤①④③②D. ⑤④①②③【答案】B【解析】本题语段介绍的是“茶和壶的关系” ②句总写两者的关系应该放在第一句排除C、D 照应②句中“茶和壶”的顺序先写“茶” 再写“壶” 所以⑤①紧承其后排除A ③句“因此”是总结应该放在最后所以正确的排序应是②⑤①④③故选B2.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是()A.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B.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C.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D.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朗读节奏的把握能力文言文语句断句的原则一般有:借助语法结构划分、借助古汉语词语特点划分、根据文意划分、按意义兼顾音节划分、由古文化知识划分等 A.节奏划分正确;B.节奏划分正确;C.朗读节奏为:持节/动,何日/遣冯唐?D.节奏划分正确;故答案为:C3.下列句子中画线的成语运用正确的是()A. 位于上海陆家嘴的摩天大楼摩肩接踵天桥环绕具有十足的“未来感”B. 科研人员殚精竭虑使我国无人战机在当代天空叱咤风云C. 不管出现什么情况他都无动于衷稳如泰山表现出良好的心理素质D. 每遇烦恼我就会情不自禁地躺在草地上任清风拂面希望自己也能化作一阵风在天空中自由地俯仰生姿【答案】B【解析】A项摩肩接踵形容人多拥挤这里用来形容“摩天大楼” 使用对象错误B项叱咤风云形容威力、声势极大符合语境使用正确C项无动于衷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不符合语境使用错误D项俯仰生姿无论俯视还是仰视都会形成美好的姿态不符合语境使用错误故选B4.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 你打算到西安去呢?还是到广州去呢?B.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学们?C. 谁都不知道他叫什么D. 除了他能去还有谁呢?你吗?【答案】A【解析】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B. 三个欧洲国家通讯公司的技术人员对中国5G网络的传输方式产生了浓厚兴趣C. 我们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创造、善于思考、善于观察的能力D. 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我们切忌不要在人多拥挤之处长时间逗留【答案】A【解析】B项“三个欧洲国家通讯公司的技术人员”表意不明容易产生歧义可改为“欧洲三个国家通讯公司的技术人员”C项语序不当不合逻辑应为“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创造”D项“切忌不要”否定不当可去掉“不要”故选A6.颜真卿书法点画丰厚饱满结构阔大端正整体上显得大气磅礴雄壮刚强庄严肃穆下列属于颜体书法的一项是()A.B.C.D.【答案】B【解析】颜体由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所创“颜体”是针对颜真卿的楷书而言的其楷书结体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笔力雄强圆厚气势庄严雄浑由此分析B最为符合故选B二、填空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7.(1)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7.(2)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答案】(1)用典【解析】(1)采薇采食野菜据《史记·伯夷列传》商末孤竹君子伯夷、叔齐在商亡之后“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后遂以“采薇”比喻隐居不仕【答案】(2)比喻【解析】(2)这句话将“目光”比作“锃亮的钢刀”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8.(1)古时没有标点符号称文辞停顿的地方为“句”或“读” 请用“/”标出文中画横线语句的停顿处(标3处)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8.(2)对弄虚作假者的处理戴胄和唐太宗的处理方式不同唐太宗因宣布“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填空)坚持要守信用而戴胄则用“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反驳表明戴胄是一个_______________的人【答案】(1)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解析】(1)“言如涌泉”主语承前为“胄” 故应在其前断开“上”“天下”分别为后两句的主语应分别在其前断开故句子断句为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答案】(2)敕令自首不肯者死, 示例忠于职守、严于执法(或“正直无畏、秉公守法”)【解析】(2)阅读文本可知本文讲述的是唐代大臣戴胄违反皇帝的圣旨而公正执法的故事对于弄虚作假者唐太宗因于前宣布了“敕令自首不肯者死” 故为坚守信用在发现弄虚作假者后“欲杀之” 而戴胄则以“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向太宗进谏提出不同意见坚持按律流放弄虚作假的人由此可以看出戴胄是一个正直无畏、严于执法的人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9.(1)根据材料下列对数字技术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9.(2)文物原来只为少数专家学者所识现在却走近了大众如果用诗句来描述这一现象下列最合适的一项是()A. 让大众了解到更多文物B. 增强了文物的学术性价值C. 增强文物欣赏的趣味性D. 帮助大众更好地理解文物【答案】B【解析】(1)B项信息于文无据【答案】D【解析】(2)注意分析题干中的关键要素“文物原来只为少数专家学者所识”与“现在却走近了大众” 选项D中“燕”就是“文物” “王谢”就是“少数专家” “百姓”就是“大众” 正好可以一一对应揭示这一现象故选D10.(1)开头引用雨果的《悲惨世界》中的句子有什么作用?10.(2)作者痴迷于读书表现在哪些方面?10.(3)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一颗小小的心儿就像生出了一双巨型翅膀在天地间翩然飞翔10.(4)作者在结尾段说“多年之后那趴在床上读书的画面仍历历在目那是我记忆中直击心灵的暖无与伦比的甜”联系上文来看句中的“暖”与“甜”指的是什么?【答案】(1)开头引用雨果的《悲惨世界》中的句子是为了说明阅读能让精神自由驰骋总领下文增强了文章底蕴【解析】(1)文章开头段的作用一般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分析且题干已经提示“开头引用雨果的《悲惨世界》中的句子” 故要阅读引用的句子抓住关键语句“精神能如此自由驰骋完全拜阅读所赐”体会其内容上是为了说明阅读能让精神自由驰骋结构上具有总领下文的作用【答案】(2)①只要一卷在手“我”就忘记了吃忘记了睡②白天没有充足的阅读时间便在夜晚读书③灯被妈妈拉灭后便在心里把书里的故事续编下去【解析】(2)通读全文锁定第②~⑦段筛选出关键语句如第②段中“只要一卷在手我就忘记了吃忘记了睡” 第③段中“我如此痴迷于读书但苦于没有充足的阅读时间白天除了上课放学之后还要负责安抚那两头嗷嗷待哺的猪的嘴巴因此读书时间只能在夜晚” 第⑦段中“果断地拉灭了灯……我便在心里把这个故事续编下去”等句然后进行概括即可【答案】(3)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我”沉醉于书中的世界任思绪自由徜徉的情景表达了“我”对读书的热爱之情【解析】(3)赏析语句一般可以从用词、修辞手法、描写方法、句式、内涵(哲理)等角度进行“一颗小小的心儿就像生出了一双巨型翅膀”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故可结合语境从修辞手法的角度来赏析此题按“运用……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了…… 表达了……感情”这种答题模板来回答即可【答案】(4)“我”沉醉于书中的世界忘却了狭小的居室、贫困的生活和窗外的风声雨声并为书中人物悲欢离合的命运而牵肠挂肚和他们一同悲喜【解析】(4)根据题意紧扣“暖”与“甜” 联系上文内容找出相关语句归纳概括即可如第②段中“我为书中人物悲欢离合的命运而牵肠挂肚我的心随他们一起跳动一同悲喜” 第⑤段中“我沉醉于书中的世界忘却了狭小的居室忘却了贫困的生活也忘却了窗外的风声雨声”等句可见读书为“我”带来了现实生活中很难享受到的温暖与甜美五、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11.(1)给这段文字中画线的词语注音①澄澈()②眺望()11.(2)根据这段文字中的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①diǎn zhuì()②yǎn rán()【答案】(1)①chéng chè, ②tiào wàng【解析】(1)①“澄澈”读作“chéng chè” ②“眺望”读作“tiào wàng”【答案】(2)①点缀, ②俨然【解析】(2)①“diǎn zhuì”写作“点缀” ②“yǎn rán”写作“俨然”12.(1)你班将召开一次以“交友之道”为主题的班会届时想邀请本校心理咨询室的袁老师参加班上推荐你去邀请你会对袁老师这样说“_______________”12.(2)“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人生在世离不开朋友然而大千世界鱼龙混杂友分益损古人这样告诫我们“匹夫不可不慎取友”可见如何认识和选择朋友是十分重要的人生课题为引导同学们正确交友你所在的班级正在举行以“交友之道”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拟写标语】为激发同学们参与活动的热情请你为本次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答案】(1)示例袁老师您好!我们班下周一晚七点将召开一次以“交友之道”为主题的班会大家想邀请您参加为我们的交友做相关的指导请问您有时间吗?【解析】(1)作答本题首先要注意邀请的对象(本校心理咨询室的袁老师)、自己的身份(本班学生代表)然后讲明邀请的事由(召开一次以“交友之道”为主题的班会)以及活动的时间、地点等最后要发出诚挚的邀请语言简明得体即可【答案】(2)示例交友之道贵在真诚【解析】(2)作答本题要围绕活动主题“交友之道”进行拟写拟写时注意简洁明了抓住活动的主题点明活动的意义六、名著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3.(1)“他的家教如此之严望子成龙的心情如此之热烈他要把他的儿子塑造成符合于他的理想的人物这种家庭教育是相当危险的没有几个人能成功然而他成功了”这段话中的“他”指的是()他与儿子的来往书信被他的家人辑录为《傅雷家书》他在书信中分别从()()等方面对儿子进行了指导13.(2)阅读任务单完成相关任务【答案】(1)傅雷, 如何做人, 如何对待生活【解析】(1)由“他的家教如此之严望子成龙的心情如此之热烈”“然而他成功了”可以判断出这个“他”指的是傅雷这段话是施蛰存对傅雷的评价在傅雷去世后他的家人将他与儿子的来往书信辑录为《傅雷家书》这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对如何教育孩子傅雷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他认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做人是第一位的因此这些家书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对居住海外的长子傅聪傅雷只能通过书信对其生活和艺术追求进行悉心指导【答案】(2)①希望傅聪成为讲礼、谦虚、爱国的人, ②评价教育的方法(赞同或反对都可以)傅雷对傅聪的教育是管束式的(教育严格、刻板、专制)其行为本身包含着傅雷对傅聪的爱如果没有这么严格的要求傅聪不可能在音乐上有如此高的造诣(傅雷培养了一个杰出的钢琴家、音乐家)或者这种要求太过严格刻板他在给傅聪信中常反思自己曾经错误的教育行为【解析】(2)①对于解答材料的整合与探究这类题目一定要将几则材料内容都认真研读找到几则材料关注的共性问题加以整合尝试着从中筛选、概括一条或几条主要的信息如可分析“说话时手要垂直人要立直”“随时随地点点滴滴的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诉人家无形中就是替国家播种、施肥、垦植”等句即可归纳整理出傅雷希望儿子成为讲礼、谦虚、爱国的人的答案②要求谈谈你对傅雷没收金笔这种教育方式的看法此题是一道开放题各自的观点定然不会相同有赞同的也有否定的但是无论哪种见解都要围绕名著的内容说出相应的理由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或社会实践来谈依据赞成可从严格中包含着傅雷对傅聪的爱的角度作答不赞同可从这种要求太过严格刻板等角度作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阅读(一)伤仲永(宋)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

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邪!阅读·思考·练习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作者,字,号,江西临川人,北宋、、。

唐宋八大家之一。

题目中的“伤”意即“”。

体现了作者伤感的感情基调。

本文是一篇,叙事部分采用了的方式,然后进行,揭示道理。

本文叙事。

唐宋八大家是指唐、柳宗元,宋、王安石、、苏洵、苏辙、曾巩。

二、给下面加点字的注音。

世隶.耕()或以钱币乞.之()日扳.仲永()于邑.人()不能称.前时之闻()泯.然众人矣()今夫.()不受之天而已邪.()环谒.()三、解释下列加粗的实词。

世隶耕()称前时之闻()仲永之通悟()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彼其受之天也()泯然众人矣()贤于材人(贤:。

材人:)环谒于邑人()其文理皆有可观者()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没有达到要求)父异焉(对……感到惊异)即书诗四句()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父利其然也(以……为利)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复:又焉:代指方仲永的情况)卒之为众人()固众人()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自是:。

立就:立刻完成)四、通假字。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牵,引)贤于材人远矣(“材”同“”,才能)五、词类活用1、形容词作意动词“邑人奇之”之中的“”,是“以……为奇”的意思。

“父异焉”之中的“”,是“对……感到惊异”的意思。

2、名词作意动词“父利其然”之中的“”,是“以……为利”的意思。

“宾客其父”之中的“”,是“把……当作宾客”的意思。

3、名词作状语“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中的“”名词作状语,是“”的意思4、动词用作状语“啼求之”中的“”,原是动词“出声哭”的意思,这里作状语“”的意思。

六、一词多义自:1.并自为其名(名词,) 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介词,)闻:1.余闻之也久(动词,) 2.不能称前时之闻(名词,)其:1.其诗以养父母(代词,) 2.稍稍宾客其父(代词,)然:1.父利其然也(代词,) 2.泯然众人矣(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宾客:1.稍稍宾客其父(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 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名词,客人)为:1.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动词,)七、古今异义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古义:,与“自”组合意为“”。

今义:判断动词)或以钱币乞之(古义:不定代词,。

今义:或许,或者。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古义:。

今义: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方面的条理)稍稍宾客其父(古义:。

今义:。

)泯然众人矣(古义:。

今义:许多人,大家。

)八、理清文章结构。

一)(1-2):叙述方仲永由神童到平庸之人的故事。

①“不使学”是泯然众人矣的人为原因。

说明后天教育的重要。

②由神童到平庸,为议论作铺垫。

二)(3):阐明作者观点,点明原因,议论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这篇文章的叙事部分一气贯通而层次分明,详略有致而结构紧凑,内容集中而意旨鲜明。

请认真阅读叙事部分后填空。

⑴从“仲永生五年”到“其文理皆有可观者”详写仲永才智极盛。

⑵从“十二三矣”到“泯然众人矣”略写仲永才智枯竭。

⑶从“父利其然”到“不使学”略写仲永才智衰退的原因。

九、填空题。

1、本文就是通过记叙方仲永由时天资过人到后来变得平庸无奇的故事,阐明了和培养对成才的重要性的道理。

这种叙议结合,就事说理的好处是以真实生动的事例说明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既令人信服,又给人以意味深长的思考。

2、安排材料,详略得当。

课文详写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略写父亲的贪利之举导致他才能衰退,并最终沦为平庸的情形。

这样安排材料的作用是使文章内容集中而意旨鲜明。

3、先扬后抑,跌宕多姿。

例如文中写幼年时方仲永天资聪颖、才思敏捷;方仲永其父“利其然”“不使学”为下文埋下伏笔是“抑”。

采用这种写法的好处是表明作者对“不使学”,不让人才“受于人”这一错误做法的否定、批判态度,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4、语言精当,言简意丰。

例如写幼年方仲永的表现时,用“忽”“即”“立”三个副词,使一个天资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跃然纸上。

写其父行为时,用一“利”字提示出他贪图钱财、目光短浅的特点;用“环谒”一词形象地刻画出他贪则自得,可悲可叹的愚昧无知之态,笔墨凝练,言简意丰5、事实上,方仲永如同常人的原因有很多,其一,从乡邻的“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其二,从其父的角度来看,“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其三,从方仲永本人来看,“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引号内填原文)十、用原文回答问题。

(共13道题)1、文中交代方仲永的籍贯、身份、姓名及家世的句子是:答:。

2、第一段中刻画出方仲永的父亲贪利而自得,可悲可叹的愚昧无知之态的句子是:答:。

3、方仲永五岁作诗能“”,而且“文理皆有可观者”;十二三岁时作的诗已经“”;二十岁就“”。

4、幼年时的方仲永有令人称奇的表现是:()A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B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C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5、父亲“不使学”的原因的句子是: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6、点出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的三个字是:7、在作者看来,方仲永“卒之为众人”的原因是:。

8、点明方仲永天赋消失的一句话是:。

9、在第二段中表明作者写《伤仲永》目的的句子是:!十一、回答问题。

1、本文题目是《伤仲永》,文中的“伤”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伤”?答:伤是哀伤、叹息的意思。

因为仲永原本天才,没有得到后天良好的教育,而变得平庸。

2、“世隶耕”三个字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答:交代家庭出身,对“未尝识书具”、“不使学”的必要铺垫和对方仲永天资过人的有力衬托。

3、开篇一句交代了方仲永的哪些方面?答:籍贯、身份、姓名及家世。

4、文中“邑人奇之”的“奇”有什么含义?答:“奇”是“以……为奇”的意思。

但不止是好奇,也会有尊重人才的意思,表明仲永的才能是得到全县人的承认的。

5、从“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中,可以看出仲永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答:贪图钱财,目光短浅,愚昧无知。

6、作者为什么极力渲染方仲永幼时的天资?答:为了强调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对人的才能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让读者领悟到人的天资和后天成才的关系。

7、“余闻之也久”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答:。

8、文中的“受之天”指的什么?“受之人”又指的什么?答:“受之天”是指人的先天条件好,即有天赋。

“受之人”指人所受到的后天教育。

9、作为家长,在发现孩子天资聪慧时应该怎样做?方仲永的父亲是怎样做的?他为什么会这样做?答:因材施教,及时让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使其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不使学”;父利其然也、世隶耕、“邑人”的“捧杀”。

10、“泯然众人矣”一句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对方仲永“泯然众人”感到哀伤、惋惜。

11、本文中仲永由天资过人到平庸无奇的变化过程说明了什么?(仲永的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答:一个人即使有很高的天赋,如果不继续努力学习新知识,也很难取得成就。

12、你怎样看待方仲永的父亲的做法?答:方仲永的父亲贪图小利却断送了仲永的前途,这是相当愚昧无知的,是让人鄙弃的。

13、你认为人的天资和后天教育培养是什么关系?哪方面更重要?答:二者相辅相成,后天教育更为重要。

18、如果你天资聪颖,是一个方仲永式的神童,你将怎样做?答:如果我是个神童,我也会努力学习,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不学习将会落后,我要勇于进取,敢为人先,将来更好地回报社会。

19、如果你学习成绩一般,你是否会自暴自弃?答:如果我成绩一般,我也会加倍努力,因为我知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

20、请你结合本文内容写几组不少于五言的对偶句。

答:1、方仲永空有天资智,吕子明全靠勤奋功。

2、聪慧无为伤仲永,勤奋有成勉后生。

附:课外古诗欣赏:(一)山中杂诗吴均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赏析:1、《山中杂诗》中描写山峰环绕,竹木茂盛的一句是: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2、写鸟在人家的房檐上飞,最有趣的是云彩从窗户里飘了出来的是: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