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和词性

合集下载

汉语词性名词动词形容词

汉语词性名词动词形容词
急躁 缓慢
1、选出下面一句话中画横线的词 的词性正确的一组:( C )
明天早晨我和李光、王平同学 在学校集合去爬山。 A.副,连,代,连,动 B.副,介,代,介,名 C.名,连,名,介,动 D.名,介,名,动,名
2、对题目《①谁②是③最④可爱 ⑤的⑥人》词性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D)
A.①名词②助词③形容词④动词⑤代词⑥代词 B.①名词②动词③副词④形容词⑤代词⑥名词 C.①代词②助词③介词④动词⑤助词⑥名词 D.①代词②动词③副词④形容词⑤助词⑥名词
2、把下列常用名词分别填入下表。 老师 老虎 科学 思想 白天 中国 森林 夏天 学生 北京 前头 后方 作家 昆虫 法律 立秋 长江 事业 桌子 亚洲 上海 表示人 表示事物 表示抽象概念 表示处所 表示时间、方位
2、把下列常用名词分别填入下表。 老师 老虎 科学 思想 白天 中国 森林 夏天 学生 北京 前头 后方 作家 昆虫 法律 立秋 长江 事业 桌子 亚洲 上海 表示人 老师 学生 作家 老虎 森林 昆虫 桌子 长江 表示事物 表示抽象概念 科学 思想 法律 事业 中国 北京 亚洲 上海 表示处所 表示时间、方位 白天 夏天 立秋 前头 后方
(二)动词 1.定义:动词是表示动词、行为、心理活动或存现等的词。 2.分类 (1)根据概括意义,动词可以分为以下类型: ①表示动作行为的:走 打 吃 学习 劳动 收拾 ②表示心理活动的:爱 想 怕 喜欢 担心 讨厌 ③表示存现的:在 有 存在 出现 发展 演变 ④表示关系判断的:是 叫 姓 像 等于 属于 ⑤表示使令的:使 派 叫 让 请 禁止 命令 ⑥表示意愿可能的:能 会 要 应 肯 得(děi) ⑦表示趋向的:来 去 上 下 进 出 回 开 过 起 上来 下去 起来
5、下面四句话中,“跟”字的词 性依次列出四种,其中正确的一项 是:( D )

词类和词性

词类和词性
⑴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的代词。
⑵用来指人或事物的代词叫指示代词。 ⑶用来提出问题的代词叫疑问代词。
虚词可以分为:
1、副词: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行为动作或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语气等。
2、介词:用在名词、代词等前面,和这些词合起来表示起止、方向、处所、时间、对象、方式、原因、目的、比较等。 有些介词如“在、比、给”等在这个场合是介词,在另一个场合是动词。
4、时间副词和时间名词的区别:
a.时间名词能做定语,如:“现在的事情”,“目前的任务”,“刚才的情况”。时间副词不能如:“正在的事情”,“立即
的任务”,“刚刚的情况” 。
b.时间名词做主语,如:“今天星期天”,“现在是早晨八点钟”,“近来很冷”;而时间副词不能做主语,如:“正在是
早晨八点整” 。
C.时间名词能同介词组成介宾短语:如:从过去、到将来、在早晨;时间副词不能同介词组合,如:从曾经、到刚刚。
B.动词重叠:ABAB式,AA式,如:讨论讨论,看看; 形容词重叠:AABB式,AA(的)如:干干净净,高高的。
C.动词绝大多数能带宾语,形容词不能,如:喜欢(你)
3、副词和形容词的区别:
a.副词不能和名词组合,形容词可以。如:“一致的意见”
b.副词不能做谓语,形容词可以。如:“大家的意见一致”
C.副词除“不、也许、没有、未必、一定”等少数外,一般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形容词可以。d.副词不能用肯定否定相叠的方式提问,形容词可以。^ 口:一概不一概? 一致不一致?
C.介词不能重叠,动词一般可以。
如:明天我在学校等你。
明天我在家
他在看书。
我比你高一点儿。
我们比比。
他给我买了一本书。
他给了我一本书。

汉语词性分类(实词)

汉语词性分类(实词)
汉语词性分类 (实词)
一、词与词的分类: 1、词是语言里最小的、可以自由运用的
单位。例: 山、水、走、兴奋、玻璃、坦克、中国、
人民、奥林匹克、中华人民共和国……
2、词的分类
实词
名、动、形、数、量、代 虚词——副、介、连、助、叹、拟声
实词:
意义较实 在,能独 立充当句 子成分; 加上一定 的语气语 调,一般 可独立成 句。
肯、敢、要、应当、应该、配、值得 表趋向(趋向动词):上、下、进、出、回、开、过、起、来、
上来、下来、进来、出来、回来、开来、过来、起来、去、 上去、下去、进去、出去、回去、过去
(二)练习:将下列词语填入表格中对应之处。 是 增加 厌恶 走 命令 请 起来 能够 学习 观察 想念 进去 消失 愿意 下去
这、那、这儿、这里、那儿、那里、这会儿、 那会儿、这些、这么些、那些、那么些、这么、这 样、这么样、那么、那样、那么样、这么、那么
(二)“我们”和“咱们”的用法并不完全一样。 “咱们”一定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的双方,可以称为“包括 式”。 “我们”和“咱们”在同一场合出现,“我们”只包括说话 人在内的若干人,排除听话人,可称为“排除式”。例如几位 客人向主人告别时说:“我们走了,咱们再见吧。”
(二)练习:将下列词语填入表格中对应之处。 桌子 周围 操场 暑假 走势 苏州 书本 昨天 鲁迅 老师 情绪 中间 下午 南京
人的名称 具体事物 抽象事物 时间名称 处所名称 方位名称
鲁迅 老师
桌子 操场 书本
走势 昨天 苏州 中间 情绪 下午 南京 周围
暑假
三、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存在变化、心理活动或判断等的词。 (一)举例: 表动作行为:走、坐、听、看、批评、宣传、保卫、学习、研究、

汉语词性名词动词形容词

汉语词性名词动词形容词

关于形容词
• (一形容词的定义: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和状 态的词
• (二)形容词的分类 • 讲义 表示事物的性质:好、坏、软、硬、伟大、
渺小
• 2 表示事物的状态:快、慢、慌张、缓慢 • 3 表示事物的形状:长、短、大、小、高、矮 • (三)形容词的作用: • 1、语法作用:常用来修饰名词。 • 2、表达作用:恰当使用形容词能把人或事物写
(1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
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 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 (2)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 (3)正午习字,晚上对课。 答案:表示人名的如孔子“闰土”“父亲”;表 示处所的如“三味书屋”;表示时间的如“正 午”“晚上”;表示方位的如“中间”“下面”; 表示事物的如“梅花鹿”“匾”“画”“古 树”“牌位”;表示抽象概念的如“方法”。
(3)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 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 (4)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 (5)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 作百草园。
(6)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 (7)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 车北去。
3、划出下边句子里的名词 (讲义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
(2)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 吸蛇的脑髓。
小练习
• 讲义、找出下列句子中的动词 • (1他穿上那套漂亮的礼服原来是为了纪念这最
后一课
• (2)我们大家都有许多地方应该责备自己呢 • (3)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 • (4)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
爬上去。
小练习
• 讲义、找出下列句子中的动词
• (1他穿上那套漂亮的礼服原来是为了纪念这最 后一课
她说她和丈夫是一对患难夫妻

词类和词性

词类和词性

3)我们冒着危险,攀过最危险的山崖, 3)我们冒着危险,攀过最危险的山崖,最后才找 我们冒着危险 危险的山崖 到下山的路。 到下山的路。 答案 :名词 形容词 4)爸爸常常教训我要做一个好人, 4)爸爸常常教训我要做一个好人,我要紧记他的 爸爸常常教训我要做一个好人 教训。 教训。 答案 :动词 名词
形容词
形状词, 形状词,如:大,巍峨,粗糙。 巍峨,粗糙。 性质词, 优秀, 性质词,如:好,优秀, 伟大,狡猾。 伟大,狡猾。 状态词, 突然,缓慢,一致。 状态词,如:突然,缓慢,一致。
经常充当句子的谓语(不带宾语)、定语, 经常充当句子的谓语(不带宾语)、定语, )、定语 经常受程度副词修饰。 经常受程度副词修饰。表状态的形容词经常充当 句子的状语。 句子的状语。 注意: 注意: 对表状态的“突然、缓慢、一致”等词, 对表状态的“突然、缓慢、一致”等词,也 有人把它们看做两种: 有人把它们看做两种: 一种做谓语、定语,或受程度副词修饰时, 一种做谓语、定语,或受程度副词修饰时, 看作形容词。 事情发生的很突然”“ ”“你的 看作形容词。如:“事情发生的很突然”“你的 动作很缓慢”“大家意见一致” ”“大家意见一致 动作很缓慢”“大家意见一致”。 另一种是做状语(修饰动词),看做副词。 ),看做副词 另一种是做状语(修饰动词),看做副词。 突然出现,缓慢前进,一致同意。 如:突然出现,缓慢前进,一致同意。

名 叹 象声 助 动 形
的 分 类



名词
物名, 物名,如:人,手,树,天,拖拉机,氢氧化钠。 拖拉机,氢氧化钠。 事名, 办法,农业,工程,开幕式,奥林匹克。 事名,如:办法,农业,工程,开幕式,奥林匹克。 抽象名, 观念,情况, 抽象名,如:观念,情况,自由主义 方位名, 里面, 方位名,如:东,里面,周围 时间名, 今天,晚上, 时间名,如:今天,晚上,现在 空间名, 车站,零阳, 空间名,如:车站,零阳,十字街 有些固定性强的短语在划分句子成分时作为名词对待, 有些固定性强的短语在划分句子成分时作为名词对待, 鲁迅,司马迁,湖南省,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如,鲁迅,司马迁,湖南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 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汉语语法知识:词类与词性

汉语语法知识:词类与词性

汉语语法知识之一:词类和词性(人教版高一必修一)语素定义:汉语言中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

分类:(1)单音节语素:如:山、水、灯(独立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2)双音节语素:一种是古代遗留下来的连绵词,如:蜻蜓、琵琶、(拆开就不表达完整的意思);另一种是音译外来词,如:坦克、沙发、吉普(拆开也不表达完整的意思,或者说表达的意思与词语本身要表达的意思不一致)(3)多音节语素:如,马铃薯;多是音译外来词,如:阿莫西林,君士坦丁堡练习:思考:一个汉字就是一个语素吗?举例说明思考:两个汉字肯定是两个语素吗?举例说明汉字定义:亦称中文字、中国字、国字,是汉字文化圈广泛使用的一种文字,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

是书写基本单元,传说是仓颉所创造的。

汉字的演变:其使用始于商代,历经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魏碑、宋体、仿宋、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狂草、行楷、行草等诸般书体变化。

汉字的分类:汉字根据其构成方式可分为六种,即六书。

六书是汉字构字的基本原理。

在《周礼》中就提到了六书,只是没有说明具体内容。

到了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详细阐述了“六书”构造原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象形:这种造字法是依照物体的外貌特征来描绘出来,所谓“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是也。

如日、月、山、水等四个字,最早就是描绘日、月、山、水之图案,后来逐渐演化变成现在的造型。

瓜是一个象形字。

“瓜”字中,两撇表示藤,中间竖钩表示瓜,捺表示叶。

“葫芦科植物的统称”就是“瓜”的本义。

“形状像瓜”,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东西像瓜形的,比如,“瓜皮帽”是帽子的一种;“瓜皮船”是船的一种。

“像切瓜一样”,瓜的命运是要被切分的,由此引申出此义。

人们用“瓜分”表示分割或分配。

又指若干强国联合起来分割弱小或不发达国家的土地。

“傻瓜”,表示不聪明,这一词来自古代的“瓜子族”,春秋时期生活在瓜州(甘肃敦煌一带)姜姓人被称为“瓜子族”,他们十分勤劳,受人雇佣时总是一刻不停地干活,可是有些人把他们这种老实的习俗看作“傻”,于是就有了“傻瓜”了。

词类和词性

词类和词性

代词
人称代词, 人称代词,如:我,我们(第一人称);你, 我们(第一人称);你 ); 你们, 第二人称); );他 他们, 你们,您(第二人称);他,他们,她, 第三人称)。 它(第三人称)。 指示代词, 这儿,这里, 指示代词,如:这,这儿,这里,那。 疑问代词, 什么,哪里, 多少, 疑问代词,如:谁,什么,哪里,几,多少, 怎么,为什么。 怎么,为什么。 其他代词, 别的,另外,其他。 其他代词,如:每,各,别的,另外,其他。 代词的语法特点跟它所代的词相同。 语法特点跟它所代的词相同 代词的语法特点跟它所代的词相同。
介词
引出时间、处所的, 引出时间、处所的,如:在,从,向 引出对象的, 对于, 引出对象的,如:对,对于,把 引出目的的, 引出目的的,如:为,给。 引出施加者的, 引出施加者的,如:被 引出范围的, 关于, 引出范围的,如:关于,就 引出工具的,如:用, 引出工具的, 引出原因的, 由于。 引出原因的,如:因,由于。 引出依据的, 根据, 引出依据的,如:根据,按照
注意: 注意: 1,表示数量缩小不能用“倍”,如一件商 ,表示数量缩小不能用“ 品原价五元,现卖一元,表述为“降价4/5 品原价五元,现卖一元,表述为“降价 不能说成“降价4倍 (或80%)”,不能说成“降价 倍”(因 ) 为降低一倍就成了零)。 为降低一倍就成了零)。 2,俩,仨,驷后面不能加量词。如:“俩 驷后面不能加量词。 , ”“咱们仨”“驷马 不能说成“ 咱们仨”“驷马” 人”“咱们仨”“驷马”不能说成“俩个 ”“咱们仨个”“驷匹马 咱们仨个”“驷匹马” 人”“咱们仨个”“驷匹马” 3,相邻的两个数连用表约数时,中间不能 ,相邻的两个数连用表约数时, 加顿号。 七八个人”“十五六岁” ”“十五六岁 加顿号。如“七八个人”“十五六岁”不能 写成“七、八个人”“十五、六岁” 写成“ 八个人”“十五、六岁” ”“十五

语文词性全集详解 语文词性

语文词性全集详解 语文词性

语文词性全集详解语文词性在语文学习中,词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句子结构和语法规则,进而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本文就来对语文词性进行全面的详解,共包括九种词性,分别是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数词、量词、连词、介词。

一、名词名词是指表示人、事物、地方、抽象概念等的词语,是语言中最基本的词类之一。

名词具有以下特点:1.可以用来指代实物或抽象概念。

2.可以做主语、宾语、表语,也可以在句中作定语、状语等。

3.有单数和复数之分,可以加上前缀、后缀、修饰语等进行构词。

4.有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之分,可以通过上下文和语境来理解其形式和意义。

例如:汽车、故事、红色、友情、天空、信仰、高山、阳光、父亲、美食。

二、代词代词是指用来代替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的词语,主要有人称代词、物主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不定代词等。

代词具有以下特点:1.可以用来代替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来避免重复或省略。

2.可以做句子中的主语、宾语、表语等。

3.具有性、数、格等变化。

4.有强调形式和非强调形式之分,可以通过强调来表达语气和语调的变化。

例如:我、你、他、她、它、我们、你们、他们、我自己、你们的、这个、那个、疑问代词、不定代词等。

三、动词动词是指表示行为或状态的词语,主要分为实义动词和系动词。

动词具有以下特点:1.可以表示人、事、物的动作或状态,并具有时态、语态、语气等变化。

2.可以做句子中的谓语,用来说明主语的动作或状态。

3.可以通过前缀、后缀、构词来产生新的动词。

4.可以修饰名词、形容词、副词等,构成复合词。

例如:走、跑、跳、睡觉、吃饭、变色、感到、变为等。

四、形容词形容词是指表示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的词语,主要用于修饰名词或代词。

形容词具有以下特点:1.可以用来描述人、事、物的质量、性质、颜色、大小等特征。

2.可以做名词的定语、表语、补语等。

3.可以通过前缀、后缀、构词来产生新的形容词。

4.有比较级和最高级的变化。

词类和词性

词类和词性

词类和词性(一)知识概述词类是指词在语法上的分类,也就是把汉语里的所有词,根据它们的词汇意义和语法特点进行分类,这样得出的结果就是词类。

现代汉语教学系统把词分为十二类:实词可以分为: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叫名词。

(1)表示人:老师、学生、作家、工人、鲁迅(2)具体事物:天、地、花、草、天空、海洋(3)抽象概念:方法、科学、法律、事业(4)处所:北京、青岛、黄河、长江、三味书屋(5)方位:东、西、南、北、上、下、前、后、左、右、里、外、内、中、间、旁、以前、以南、之下、之后、东边、西面、里头。

(6)时间:早晨、正午、晚上、半夜、上午、白天、夏天、立秋、今天、星期二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叫动词。

(1) 动作行为:穿、跳、走、纪念、朗诵。

(2) 存在变化:有、增加、缩小、扩大、发生。

(3) 心理活动:想、懊悔、喜欢、担心。

(4) 可能意愿:应该、应当、能够、愿意、必须、敢、肯、会、能、要、可以。

(5) 趋向:上、下、来、去、上去、下去、进来、进去、起来、上来。

(6) 判断:是、就是、正是(7) 使令:使、让、派、请、叫、要求、命令、推举、允许、鼓动、鼓励。

3、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或状态的词叫形容词。

(1)形状:大、小、高、圆、长、短、高大、肥胖。

(2)性质:好、坏、镇定、勇敢、乐观、伟大、优秀(3)状态:愉快、慌张、急躁、迅速、朦胧、桔红4、数词:表示数目的词叫数词。

(1)基数(确数)一、二、千、万、亿(2)序数:第一、三叔、三年级、六楼、初五、老三。

(3)分数:三分之一、九成(4)倍数:三倍、十倍、翻一番(5)概数:十几概数、十余人、三十多岁、两三个、成千上万、很多人5、量词:表示事物单位或行为、动作单位的词叫量词。

无量(表示人或事物单位的词)(1)个体:个、位、尺、只、台、条(2)集体:批、帮、群、套、双、副、对、类(3)不定量:些、点(4)度量衡:丈、尺、里、亩动量(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次、回、下、趟、遍、阵、场、遭、焉动量词也可以借用跟动作有关的事物的名词。

汉语词类与词性

汉语词类与词性

汉语词类与词性汉语的词可以分为12类。

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是实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是虚词。

一、名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实词。

如:"黄瓜、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1、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

2、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

3、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等。

二、动词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1、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quot;来、去、说、走、跑、学习、起飞、审查、认识"等。

2、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3、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4、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初中语文知识——词的分类(词性介绍)

初中语文知识——词的分类(词性介绍)

初中语文知识—-词的分类(词性介绍)一.词性分类:实词:表示实在意义的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虚词:不表示实在意义而表示语法意义的词,有: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二、具体定义和例子:1.【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又称体词。

实词的一种。

如:中国、世界、成果、效率、品德、父亲、主人、老李、疯子、错儿、孩子们等.名词可以分为以下次类:个体名词,又叫可数名词。

如:(一本)书、(三朵)花、(五条)河。

集合名词,不能加个体量词,与集合量词或不定量词"对,批,部分,些”等搭配,如:(一对)夫妇、(一部分)船只、(一些)车辆。

专有名词,如:北京、天安门、孔子、长江。

时间名词,如:春天、上午、现在、立春、星期二、刚才。

处所名词,如:颐和园、商店、亚洲、北京、中国。

方位词,如:东、西、上、里、前、内。

名词的主要语法特点:(1)不能用"不"来否定,如不能说”不帽子"。

(2)在句中经常充当主语、宾语、定语.时间和处所名词可以做状语,如:小李昨天迟到了.(3)名词一般不能重叠,只有带有量词性质的名词才可以重叠,如:人、年、天。

2.【动词】是表示人、事物的运动或相互作用的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的词)。

动词可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

能够带宾语的动词是及物动词,如:吃、打、敲、写,它们的宾语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

也有一部分动词必须带宾语,如:费(劲)、顾全(大局)。

不及物动词不可带宾语,如:咳嗽、休养、毕业.心理活动动词。

这类动词可以受”很、太”一类程度副词的修饰.如:爱,想,同意,赞成,怀疑。

判断动词。

最主要的就是"是",表示判断或肯定。

在表示判断时,”是”后边的成分是"判断宾语”,例如:”我是中国人。

”能愿动词,又叫助动词,表示行为状况的可能性或意愿性。

例如:能够会可以应该趋向动词,表示趋向性的动作或动作的状态.如:(坚持)下来,(搞)上去,(走)进。

汉语词性分类汉语词性分类大全及介绍

汉语词性分类汉语词性分类大全及介绍

汉语词性分类汉语词性分类大全及介绍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汉语词性分类汉语词性分类大全及介绍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汉语词性分类一、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名词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词。

例如:指人的:鲁迅、农民、工人、作家、老师、学生指物的:日、风、山、马、稻子、飞机、原子、计算机、车辆、纸张、道德、法律、文化表时间的:春天、明年、早晨、星期天、现在、刚才表处所的:马来西亚、北京、凯旋门、大庆、亚洲表方位的:上、下、前、左、右、东、南、内、外(单纯的)以上、以前、以东、上边、上面、东边、西边、里头、外头、中间(合成的)(二)动词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等的词。

例如:表示动作行为:走、坐、听、看、批评、宣传、保卫、学习、研究、进行、开始、停止、禁止表示存在变化消失:存在、在、有、等于、发生、演变、发展、生长、死亡、消灭表示心理活动:爱、恨、伯、想念、打算、喜欢、希望、害伯、担心、讨厌表示判断:是表示可能意愿必要(助动词):能、能够、会、可以、愿、愿意、肯、敢、要、应当、应该、配、值得表示趋向(趋向动词):上、下、进、出、回、开、过、起、来、上来、下来、进来、出来、回来、开来、过来、起来、去、上去、下去、进去、出主、回去,开去、过去动词的语法特点:1.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动作短暂”或“尝试”的意思,是时态的表示法。

单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A看——看看想——想想试——试试讲——讲讲双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BAB学习——学习学习批评——批评批评讨论——讨论讨论休息——休息休息动词比较复杂,有的需要加以说明。

1.动词“是”I. “是”用在名词前边是动词,这种“是”常常表示主语“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

例如“鲁迅就是周树人”、“牛是反刍动物”、“他是个开车的”、“是他救了我”;此外,“这一年,人家都是丰年,我是歉年,收完秋就没吃的了”等里面的“是”仍是动词,作谓语。

汉语词性名词动词形容词

汉语词性名词动词形容词
—— 名词和动词
语法:词性
一、学习方法: 记住各类词性的特征,记住他们的
区别,多做练习,多通过练习进行比较, 并适当加以复习。
二、词的定义: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 用的语言单位。
三、词的分类
汉语的词,根据其语法功能,分为两大类:实词和 虚词;
十二小类:名.动.形.数.量.代词(实词),副.介.连. 助.叹.拟声词(虚词)
2、划出下边句子里的名词。 (1)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 (2)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 吸蛇的脑髓。
(3)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 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 (4)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 (5)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 作百草园。
(6)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 (7)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 车北去。
3、 表示发展变化:生长、成长、发生、演变
• 4 表示存现消失:有、存在、失去、死亡、 消失
•5 表示可能、意愿:能够、会、要、能、 应、肯、敢、得(děi)、应该、可以、必 须、应当、愿意,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 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 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 6、 表示判断:是
7 、表示趋向:来、去、上、下、进、出、 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 来、升起、降落,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 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 跑过去"。
(三)小练习
• 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动词
• (1)他穿上那套漂亮的礼服,原来是为了纪念 这最后一课!
• (2)我们大家都有许多地方应该责备自己呢。
• 3、把下列常用形容词分别填入下表。
• 长 短 优秀 迅速 愉快 伟大 高尚 慌张 粗 细 干净 漂亮

汉语词性详解

汉语词性详解

现代汉语词性现代汉语的词可以分为12类。

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

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

一.名词1.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实词。

如:"黄瓜、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2.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有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

3.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

4.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等。

二.动词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5.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学习、起飞、审查、认识"等。

6.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7.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8.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汉语词性名词动词形容词

汉语词性名词动词形容词

(四)小练习
• 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形容词 • 这朦胧的橘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但 这小姑娘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 了我,我似乎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 • 答案:表示形状的如“小”(另外如 “大”“高”“圆”等);表示性质的如 “镇定”“勇敢”“乐观”;表示状态的 如“朦胧”“橘红”“远”等。
3、 表示发展变化:生长、成长、发生、演变
• 4 表示存现消失:有、存在、失去、死亡、 消失
•5 表示可能、意愿:能够、会、要、能、 应、肯、敢、得(děi)、应该、可以、必 须、应当、愿意,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 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 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 6、 表示判断:是
虚词
助词、叹词、拟声词
四、关于名词:指人或事物的名称的词。
(二)名词的分类: • 1 表示人物名称:鲁迅、老师、父亲 • 2 表示事物名称:(1)桌子、电脑、汽车 (具体事物) • (2)思想、精神、道德(抽象事物) • 3 表示处所(地名):北京、黄村 • 4 表示时间:早晨、春天、明年、现在 • 5 表示方位:中、上、下、前后、左右
2、把下列常用动词分别填入下表。
• 朗诵 扩大 调查 担心 起来 回去 喜欢 希望 保卫 能够 出现 消逝 应该 发生 认识 进去 反对
愿意
• • • • •Fra bibliotek表示动作、行为 朗诵 调查 保卫 认识 表示存在、变化 扩大 出现 发生 消逝 表示心理活动 喜欢 担心 反对 希望 表示可能、意愿 能够 应该 愿意 进去 起来 回去 表示趋向
• 2、 划出下边句中的形容词,体会它们 的作用。 • (1)我掀开帘子,看见一个小姑娘,只有 八九岁光景,瘦瘦的苍白的脸,冻得发紫 的嘴唇,头发很短,穿一身很破旧的衣裤。 • (2)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 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 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 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 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 带,就有无限趣味。

汉语词性名词动词形容词

汉语词性名词动词形容词

小练习:
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名词
1 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 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 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
2 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
3 正午习字,晚上对课,
小练习:
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名词
1 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 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 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 2 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 3 正午习字,晚上对课, 答案:表示人名的如“孔子”“闰土”“父亲”; 表示处所的如“三味书屋”;表示时间的如“正 午”“晚上”;表示方位的如“中间”“下面”; 表示事物的如“梅花鹿”“匾”“画”“古 树”“牌位”;表示抽象概念的如“方法”,
C
A.听 战争 经验 希望 拒绝 B.各 那么 鲁迅 我们 旅客 C.更 从来 单单 经常 渐渐 D.胖 伟大 激动 承担 应该
8、下面句中加下划线词的词性都 依次C列出了,选出完全正确的一项:
她一边和面,一边和颜悦色地和大家讲自己的经历, 她说她和丈夫是一对患难夫妻,
①动词②形容词③介词④连词
A.①②④③ C.①②③④
• 3、把下列常用形容词分别填入下表, • 长 短 优秀 迅速 愉快 伟大
高尚 慌张 粗 细 干净 漂亮 • 急躁 高大 缓慢
• 表示形状 • 表示性质 • 表示状态
• 3、把下列常用形容词分别填入下表,
• 长 短 优秀 迅速 愉快 伟大 高尚 慌张 粗 细 干净 漂亮
• 急躁 高大 缓慢
• 表示形状 • 表示性质 • 表示状态
汉语词性名词动词形容词
Add the author and the accompanying title

词类和词性

词类和词性
3,男女相混、男女不明时用“他”,不用“他 (她)”
4,口头表达时(包括报告稿、演讲稿)要慎用 “他”“她”
5,称亲近的事物时可用“你”、“她”,不必用 “您”
6,“您”后面不能加“们”;听话人不止一位时, 可称“各位”“您几位”

副词
程度副词,如:稍微,比较,很,特别,非 常,最,更,尤其。
状态副词,如:忽然,偶尔,倏地,蓦然, 渐渐。
得那么厉害?
答案:量词
九、过 19)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升上中三已经几月了。
答案:动词
20)志明做了整天的功课,不知道他吃过饭没有。
划分词类、确定词性的标准是“语法功能”,即它跟 别的词的组织能力及位置特点。
叹 象声




形的






介副 代
名词
物名,如:人,手,树,天,湿透,拖拉机,氢氧化钠。 事名,如:办法,农业,工程,开幕式,奥林匹克。 抽象名,如:观念,情况,自由主义 方位名,如:东,内面,周围 时间名,如:今天,晚上,现在 空间名,如:车站,零阳,十字街
如: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有门要听得进群 众的批评意见”,这句话里的“因为,所以”是 连词,
“我昨天感冒就因为他”这里的因为是介词,
“虽然老师说过要今天交作业,可是王鹏却没交”, 这里的“虽然,可是”是连词
助词
时态助词,如:着,了,过 结构助词,如:的,地,得,所。 语气助词,如:呢,吧,吗,嘛
象声词 如:啪,轰隆,扑哧,潺潺,叽叽
喳喳,噼里啪啦
不管由几个字构成,只要是表示一 种声音,就是一个词。
注意: 模拟铃声的词是“叮铃铃”,常 有学生用“叮……”“铃……”, 不恰当。

词类和词性

词类和词性

词类和词性(一)知识概述词类是指词在语法上的分类,也就是把汉语里的所有词,根据它们的词汇意义和语法特点进行分类,这样得出的结果就是词类。

现代汉语教学系统把词分为十二类:实词可以分为: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叫名词。

(1)表示人:老师、学生、作家、工人、鲁迅(2)具体事物:天、地、花、草、天空、海洋(3)抽象概念:方法、科学、法律、事业(4)处所:北京、青岛、黄河、长江、三味书屋(5)方位:东、西、南、北、上、下、前、后、左、右、里、外、内、中、间、旁、以前、以南、之下、之后、东边、西面、里头。

(6)时间:早晨、正午、晚上、半夜、上午、白天、夏天、立秋、今天、星期二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叫动词。

(1)动作行为:穿、跳、走、纪念、朗诵。

(2)存在变化:有、增加、缩小、扩大、发生。

(3)心理活动:想、懊悔、喜欢、担心。

(4)可能意愿:应该、应当、能够、愿意、必须、敢、肯、会、能、要、可以。

(5)趋向:上、下、来、去、上去、下去、进来、进去、起来、上来。

(6)判断:是、就是、正是(7)使令:使、让、派、请、叫、要求、命令、推举、允许、鼓动、鼓励。

3、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或状态的词叫形容词。

(1)形状:大、小、高、圆、长、短、高大、肥胖。

(2)性质:好、坏、镇定、勇敢、乐观、伟大、优秀(3)状态:愉快、慌张、急躁、迅速、朦胧、桔红4、数词:表示数目的词叫数词。

(1)基数(确数)一、二、千、万、亿(2)序数:第一、三叔、三年级、六楼、初五、老三。

(3)分数:三分之一、九成(4)倍数:三倍、十倍、翻一番(5)概数:十几概数、十余人、三十多岁、两三个、成千上万、很多人5、量词:表示事物单位或行为、动作单位的词叫量词。

无量(表示人或事物单位的词)(1)个体:个、位、尺、只、台、条(2)集体:批、帮、群、套、双、副、对、类(3)不定量:些、点(4)度量衡:丈、尺、里、亩动量(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次、回、下、趟、遍、阵、场、遭、焉动量词也可以借用跟动作有关的事物的名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划分词类的标准
能够充当句子成分的词叫实词。

实词都有词汇意义。

不能充当句子成分,只能帮助实词造句,表示语法意义的词,叫虚词。

例如:太阳北京学校红美丽跑步
了的吧吗把从和
二、实词
(一)名词
表示人或物。

例如:雷锋同志作家老师学生(表人)
水山马飞机车辆道德(表物)
秋天明年早晨现在过去(表时间)
上海中国亚洲远处里屋(表处所)
上下前后以上以下上面左右(表示方位)
(二)动词
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消失等。

例如:走坐听批评宣传学习(动作行为)
爱恨怕想念打算希望(心理活动)
在发生存在有演变死亡(存在、变化、消失)
是(判断)
能能够会可以愿意应当(助动词)
上下进出来去上来(趋向动词)
注意:
1、助动词
是能用在一般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意愿或可能、必要的动词。

例如: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

他能来吗?
天气应该暖和了。

2、趋向动词
例如:太阳下去了,月亮出来了。

拿出一本书。

(三)形容词
表示性质、状态。

例如:伟大勇敢优秀聪明老实鲁莽大方
长短大小粗细红愉快
多少许多全多少
注意:区别动词与形容词:
1、能否带宾语:动词多能带宾语,形容词不能带宾语。

2、能否受修饰:动词多数不能,形容词多数能。

例如:“端正”一词,在“端正态度”中词性为动词;在“容貌端正”中为形容词。

(四)数词
表示数目和次序。

1、基数:表示数目多少。

例如:一二十百千零
2、序数:表示次序前后。

例如:第一第五
3、倍数:基数+“倍”例如:一倍五倍
4、分数:几分之几
5、概数:例如:一百多一千左右三四(个)
(五)量词
表示计数单位,又叫单位词。

1、物量词:
表示人和事物的单位。

例如:尺、丈、升、磅、吨、元、角(度量衡)
个、位、件、本、间、匹、章(个体单位)
双、对、堆、群、班、套、伙(集体单位)
些、点(不定单位)
2、动量词:
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

例如:次、趟、回、顿、遍
还有一些是借用的单位:
笔(画一笔)、刀(切一刀)、拳(打一拳)
看(看一看)、摸(摸一摸)
3、复合量词:
例如:架次、人次、吨公里、秒立方米
(六)副词
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

例如:很、最、极、挺、非常、十分、几乎、过于(表程度)
都、总、共、统统、只、仅仅、一齐、一律(表范围)
已、已经、马上、要、就、将、常、终于(表时间)
必、必须、准、的确、不、没有、别、不用(表肯定、否定)
大肆、亲自、猛然、忽然、公然、连忙、悄悄(表情态、方式)
难道、岂、究竟、简直、居然、何必、只好(表语气)
(七)代词
有替代、指示作用。

1、人称代词
代替人或事物名称。

例如:你、我、他、咱、自己、大家、彼此
2、疑问代词
表示疑问。

(有疑而问或无疑而问)例如:谁、什么、哪儿、怎么
3、指示代词
指称或区别人、事物、情况的叫指示代词。

例如:这、那、这样、那样、这些、那些、这么、那么
(八)象声词
模拟自然界声音的词。

例如:咣、叮当、哗啦、呼呼、轰隆
(九)叹词
表示感叹或呼唤、应答的词。

例如:唉、啊、哎呀、哼、哈哈、嗯
有时同一叹词读不同的音调,便表示不同的意义。

例如:啊(ā)!真好哇!(表赞叹)
啊(á)?这么快呀?(表惊讶或不知道)
不要哭了,啊(á)!(表追问)
啊(ǎ)!这么回事啊!(表特别惊讶或醒悟)
三、虚词
(一)介词
主要用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面,共同组成“介词短语”,作动词、形容词的附加成分,表示时间、处所、方式、条件、对象等。

例如:从、自、打、在、当、趁、随着(时间)
从、往、朝、到、在、于、由(处所、方向)
按、依、照、经、通过、根据、用(方式、办法、依据)
因、由于、为、为了、为着(原因、目的)
对、对于、同、和、跟、叫、让(对象)
比(比较)
除了(排除)
(二)连词
连接词、短语、分句和句子。

例如:和、跟、同、与、而、而且、以及、不但、或者、因为、所以、因此
注意:“和、跟、同、与”的用法都有介词和连词两种用法,区别在于:连词“和”前后的词语是并列关系,可调换位置,介词则不可以。

例如:我和他都去过。

(连词)
我曾经和他去过。

(介词)
我在和他说话。

(介词)
(三)助词
附在词或短语后边表示某种语法意义。

1、结构助词的、地、得
2、动态助词着、了、过
3、比况助词似的、一样
4、其他助词所、给、连
例句:我们民族历史上最灿烂的科学的春天到来了。

大家都圆满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

张老师高兴得说不出话来。

门开着,灯亮着。

我下了第二节课找你。

他去过北京。

她像泥菩萨似的坐着。

我们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

雨伞被我妹妹给拿走了。

连三岁的小孩子也懂得这个道理。

注意:“的”附着在词或短语后面组成作用相当于名词的短语,叫做“的”字短语。

例如:吃的、穿的、先进的、卖菜的、他看见的
例如:那岸上站着的一群人是看划龙舟的。

幸福不是容易得来的。

先进的帮助落后的。

(四)语气词
放在句尾或句中停顿处表示种种语气。

例如:你们不会忘记我们的。

(陈述语气)别说了。

(祈使语气)
你到过北京吗?(疑问语气)
天晴了吧?(疑问语气)
走吧。

(祈使语气)
我没什么,你才辛苦呢。

(陈述语气)
你还想知道什么呢?(疑问语气)
这孩子多聪明啊!(感叹语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