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正定隆兴寺转轮藏阁 慈氏阁修缮始末
河北文化名片——正定隆兴寺
河北文化名片——正定隆兴寺有这样一个寺院,它曾吸引着中国古建泰斗梁思成先生三次造访,这就是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的河北正定隆兴寺。
隆兴寺坐落于古城正定城内,始建于隋开皇六年(公元586年),是我国现存时代较早、规模较大而又保存较完整的一座著名佛教寺院。
隋称龙藏寺,唐改额龙兴寺。
北宋开宝二年宋太祖赵匡胤敕令于龙兴寺铸大悲菩萨金身并盖大悲宝阁,并以此为主体,采用中轴线布局大兴扩建,形成了南北纵深、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宋代建筑群,遂跃为“河朔名刹”,而备受封建皇室的重视。
历经金、元、明几代的敕修和扩建,寺院更加严整恢宏。
清朝康、乾盛世,二帝出巡多次于此驻驾,拈香礼佛。
经过两次奉敕大修后形成了东为僧舍,中为佛事活动场所,西为行宫三路并举的建筑格局,寺院达到鼎盛时期,康熙四十九年赐额“隆兴寺”。
梁思成先生曾评价:“京外名刹当首推正定府隆兴寺”。
隆兴寺现有面积82500平方米,主要建筑分布在南北中轴线及其两侧,自三路单孔石桥向北依次为天王殿、大觉六师殿(遗址)、摩尼殿、牌楼门、戒坛、慈氏阁、转轮藏阁、康熙、乾隆二御碑亭、大悲阁、御书楼和集庆阁、弥陀殿、毗卢殿、龙泉井亭等。
院落南北纵深,重叠有序,殿阁高低错落,主次分明,是研究宋代佛教寺院建筑布局的重要实例。
1961年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隆兴寺之所以被成为“古代建筑的博物馆”,是因为寺内汇集了宋、元、明、清历代风格的古代建筑。
在众多的建筑中最古老的则是天王殿。
天王殿始建于北宋,为七檩中柱、单檐歇山顶式建筑。
面阔五间,进深两间,圆拱形石券大门上端嵌有清康熙帝手书“敕建隆兴寺”金字匾额。
次间及梢间均为砖雕拱形菱花假窗。
大殿虽于清代大修,但其硕大的斗拱便让古建泰斗梁思成先生看出:此为宋代建筑无疑!当您翻开《中国古代建筑图典》的时候,您会发现,隆兴寺摩尼殿是其宋代建筑的代表作。
摩尼殿又名五花大阁殿,始建于北宋皇祐四年(1052),重檐歇山顶,大殿布局奇特,正方形殿身四面正中各出一山花向前的歇山式抱厦,使平面形成“十”字形。
河北正定隆兴寺。
它创建於隋开皇六年(586年),当时叫“龙藏寺”。宋初更名为“龙兴 寺”。宋太祖赵匡胤於开宝四年(971年)敕命在寺内铸造铜菩萨像,遂大兴土 木,进行扩建,奠定了现在的布局和规模。此後,元、明、清各代都进行重修, 但基本上保持了宋代的形制和风格。清康熙年间(1706年)定名为“隆兴寺”。 因寺内有一尊高大的铜铸菩萨像,所以俗称“大佛寺”,远近驰名。
大悲阁为寺中主体建筑,高33米,面阔五间,外形宏伟壮观。阁内供奉着一 尊高达20余米的铜铸千手千眼观音像。隆兴寺大悲阁内的铜铸千手观音,被称为" 正定大菩萨",与沧州狮子、定州塔、赵州大石桥并称为"河北四宝",这是中国保 存最高大的古代铜铸佛教造像。
相传西汉末年,正定城 内一个富家的小姐与家中年 轻的长工眉目传情,谈起恋 爱。在当时封建社会,不难 猜到其后的结局:遭到小姐 的父母坚决反对,要棒打鸳 鸯。俩人便相约私奔,途中 遭家人追赶,无处可逃,相 对盟誓道:在天愿为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说完,在 此处当即化作两株槐树。若 干年后,汉光武帝刘秀到正 定,闻此情,见此树,深为 感动,赐名龙凤槐,后人又 称之为夫妻树、姻缘树。这 对古槐树冠在空中相通,树 根在地下缠绕,国运衰则叶 稀,国运盛则叶茂。人们感 知龙凤槐的灵性,若绕树三 匝隆兴寺”金字牌匾。在天王殿左 右围墙上,也有装饰精美的琉璃砖雕刻的“富贵牡丹”。 天王殿内供奉着 金代木雕弥勒佛。
摩尼是梵语,意为珠、宝。佛经上说:“摩尼珠,投入浊水,水即 清。”摩尼殿取此名,取其去浊取清、脱离尘垢、证得清静之意。摩尼殿 内供释迦牟尼,平面布局为十字形,面阔七间、近深六间。殿内佛坛上供 奉五尊金装彩塑佛像。
佛国胜境,华北巨刹—正定隆兴寺
佛国胜境,华北巨刹—正定隆兴寺河北正定历史悠久,有1600多年的建城史。
自北魏至清末1500多年间,是郡、州、路、府治所。
正定城内有“九楼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有十处,密集程度在全国县城中首屈一指。
正定和很多北方小城比,格外干净整洁,还点缀着许多绿地和花园,这应该是近年规划妥善的功劳。
作为京畿重地的河北,确实需要这样一座优美的古城作为名片。
本来想一篇文章介绍正定各个景点,但发现那样过于草率,也背离写作的初衷,所以先详细介绍隆兴寺,下一篇再介绍城中四塔和绘满壁画的毗卢寺。
古寺千年隆兴寺始建于隋开皇六年(586年)隋称龙藏寺,唐改额龙兴寺,是我国现存时代较早、规模较大而又保存较完整的一座著名的佛教寺院。
北宋开宝二年(969年),宋太祖赵匡胤敕令于龙兴寺铸大悲菩萨金身,并盖大悲宝阁。
开宝四年兴工,至八年落成,并以此为主体,采用中轴线布局大兴扩建,形成了南北纵深、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宋代建筑群。
寺院于元、明、清又经历扩建和重修,并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在西侧增建帝王行宫,形成东为僧舍,中为佛事活动场所,西为行宫三路并举的建筑格局,寺院达到鼎盛时期。
至清末,西路的行宫被天主教会侵占(现华北大学旧址),中、东两路建筑也是殿阁倾颓。
至梁思成初访正定的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大悲阁已经损坏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但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寺庙在修葺后依旧美轮美奂,还有六处文物堪称全国之最。
1961年,隆兴寺成为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幸运地逃过文革劫难。
艺臻极品—摩尼殿摩尼殿始建于北宋皇祐四年(1052年),主体建筑是一座进深七间、面阔七间的正方形殿堂。
建筑长33.32米,宽27.08米,总面积约为1400平方米。
大殿属抬梁式木结构,四面殿身正中各有一山花向前的歇山式抱厦,使平面成十字形。
摩尼殿正门处摆放着一件北宋佛钵,外侧钵身阳刻药师佛及十二药叉大将图像。
周元理撰书立石的《重修隆兴寺碑记》
周元理撰书立石的《重修隆兴寺碑记》作者:刘友恒,梁晓丽来源:《文物春秋》 2012年第1期刘友恒梁晓丽(正定县文物保管所,河北正定 050800)【关键词】清代碑刻;正定隆兴寺;敕命重修;周元理【摘要】正定隆兴寺内存有清乾隆四十六年《重修隆兴寺碑记》,由原直隶总督周元理撰书立石,他因梁绿野案而被夺官降职,令修正定隆兴寺自赎。
碑文记述了殿宇佛像的残损状况及此次修缮的过程和内容,是研究历史名人与古刹沿革的重要历史资料。
正定隆兴寺自北宋初年在唐龙兴寺基础上敕建落成后,元、明、清各代均有不同程度的修葺,因此在寺院内现存的碑石中,重修纪事碑占很大比例,尤其是清朝康、乾盛世曾两次奉敕阖寺大修,至今尚存十余通碑刻记录了这段历史。
其中清乾隆四十六年《重修隆兴寺碑记》,系总领乾隆帝敕命重修隆兴寺工程的原直隶总督、时已擢升为工部尚书的周元理撰书立石,其内容翔实且可信度高,是一通研究隆兴寺历史沿革的重要碑刻。
该碑为汉白玉质,首身一体,高349.6厘米。
碑首四龙相交,笏形额内阴刻篆书“重修隆兴寺碑记”2行7字(图一)。
碑身磨角,宽111.3厘米,厚32.4厘米。
碑阳阴刻楷字29行,满行67字,共1040字,系乾隆四十六年四月周元理立石并书,刘葆光镌。
碑阴勒于乾隆四十五年十月,刻周元理等21位官员的姓名、官职及捐款数额。
龟趺座长215.6厘米,宽111.4厘米,高81厘米。
此碑原立于隆兴寺东院,1996年移置摩尼殿东北角,面西而立(图二)。
周元理(1706-1782年),《清史稿》有传。
字秉中,浙江仁和人。
乾隆三年(1738年)举人。
十一年(1746年)以知县拣发直隶,补蠡县,调清苑。
以总督方观承荐,擢广东万州知州,改霸州,以修城未竣,留清苑。
后补广平,调天津,又调保定。
擢清河道,迁按察使,再迁布政使。
三十六年(1771年)授山东巡抚,未半载,擢直隶总督。
三十七年,因雄县民诉知县胡锡瑛私鬻仓谷事,夺官,命留任。
三十八年,兴修水利有成,加太子少保。
河北正定古城旅游景点介绍
河北正定古城旅游景点介绍位于石家庄市区以北15公里处,始建于北周。
厚重的历史积淀,可以让人轻易地在此抓住时间的尾巴。
正定古城素来享有“九楼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的美誉。
城内的隆兴寺更号称“京外名刹之首”,寺中的千手观音曾被鲁迅先生誉为“中国最美的观音”。
景点信息地址:石家庄市区以北15公里处门票:隆兴寺30元、荣国府15元、赵云庙20元、开元寺10元、广惠寺华塔10元、临济寺澄灵塔5元、天宁寺凌霄塔5元。
交通:石家庄火车站对面的柏林大厦有中巴直达正定,车费3元,车程约40分钟;北京南站有4459次列车直达正定,车程约需4个半小时。
自驾车从六里桥走京石高速公路到大瓦窑桥出高速,沿107国道前行,经保定、定州直达正定古城。
景点地图景点相关资料正定古城地处冀中平原,古称常山、真定,历史上曾与北京、保定并称“北方三雄镇”,是河北省会石家庄的北大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京广铁路、107国道、京深高速公路纵贯南北,石德铁路、石太铁路、307国道、石黄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坐落境内的石家庄机场已开通20多条国内外航线。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教育名城,正定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文化积淀深厚,享有“古建筑宝库”的美誉。
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
其中,有“京南第一古刹”之称的隆兴寺,是我国现存时代最早、规模最大、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建筑群。
寺内21.3米高的铜铸大悲菩萨是全国最高的立式铜佛,与唐代建筑华塔、开元寺钟楼和须弥塔、天宁寺凌霄塔、临济寺澄灵塔,以及五代遗物文庙大成殿,堪称中华文物之精粹。
正定是一座具历史悠久的旅游文化名城,据史料记载5000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生息繁衍,春秋时期为鲜虞国,战国时期为中山国,赵灭中山后,遂归赵,秦时属恒山郡,汉初置东垣县,汉高帝十年(公元197年)代相陈造反,叛将赵利守东垣,次年,汉高帝刘邦率师攻克东垣,为表示从此天下真正太平,把东垣县改为真定,至今一千四百多年来,这里一直是府、州、郡、县治所,是当时北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曾与保定、北京并称为"北方三雄镇"。
正定隆兴寺
正定隆兴寺河北正定北宋隆兴寺-此庙始建于隋,原名龙藏寺,到宋初改建时才用现名,其总平面至今仍保存了宋代风格,呈有南北中轴的狭长方形。
山门对面有照壁,门前有石桥及牌坊。
门内左右的钟鼓楼和正面的大觉六师殿已毁。
再后是东西配殿和摩尼殿,殿后有戒坛(四周的回廊和后端的韦陀殿已不存)、慈氏阁、转轮藏殿,再进为东西碑亭和佛香阁,最后是弥陀殿。
方丈及僧舍在佛香阁东,并附厨房、马厩等。
由于利用了建筑体量大小和院落空间的变化,轴线虽长而不觉呆板。
隆兴寺占地82500平方米,主要建筑自南向北依次为照壁、石桥、天王殿、大觉六师殿(遗址)、摩尼殿、牌楼、戒坛、慈氏阁、转轮藏阁、大悲阁、御书楼、集庆阁、弥陀殿、毗卢殿。
寺内有六处文物堪称全国之最:被古建专家梁思成先生誉为世界古建筑孤例的宋代建筑摩尼殿;被鲁迅先生誉为“东方美神”的倒座观音;我国早期最大的转轮藏;被推崇为隋碑第一的龙藏寺碑;我国古代最高大的铜铸大佛;我国古代最精美的铜铸毗卢佛。
此外,寺内东北侧还建有集文物展示、旅游休闲为一体的明清代园林——龙腾苑。
神像造型1、千手观音像千手观音像北宋开宝四年奉采太祖赵匡胤之命修铸的高21.3米的铜质千手观音像。
与沧州狮子、定州塔、赵州大石桥并称为"河北四宝"。
大悲阁内千手观音铸造于北宋开宝四年(971),其下须弥座当为铜像铸成后砌筑。
此须弥座平面呈“了一『”形,全长30.49米。
其中正前面长12.52米,东侧面长5.54米,西侧面长5.36米,东翼长3.62米,西翼长3.45米。
由上枋、上枭、束腰、下枭、下枋、圭脚组成,高2.23米。
其上依位置和内容的不同,采用浅浮雕、高浮雕、圆雕和透雕多种技法,将整体表现得既华美多变又严谨匀称。
2、五彩四大天王五彩四大天王原塑毁于1966年,现存四天王像为1982年重塑。
像高4.8米,身着甲胄,脚踏夜叉,四天王名称和形象为:南方增长天王,“增长”意为能传令众生,增长善根,护持佛法。
正定隆兴寺.doc12
正定隆兴寺隆兴寺是国内现存时代较早、规模较大而又保存完整的佛教寺院之一。
始建于隋开皇六年(公元586),初名龙藏寺。
唐改额龙兴寺。
北宋开宝四年(971年),奉宋太宗赵匡胤旨,于寺内修筑一尊巨大的四十二臂铜质千手观音菩萨像,并盖大悲阁,而后以此为主体采用中轴线布局进行扩建,形成了一个南北纵深,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宋代建筑群,龙兴寺遂跃为(河朔名寺)。
金,元,明各代对寺内建筑均有不同程度的修葺和增建。
清康熙和乾隆年间,又曾两次奉大规模重修,并与寺院西侧增建了帝王行宫(现已无存)。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五十二年(1713年)赐额“隆兴寺”,沿用至今。
隆兴寺现有面积85200平方米,平面呈长方形,布局和建筑保留了宋代的建筑风格,主要建筑分布在南北中轴线及其两侧。
院落南北纵深,重叠有序,殿阁高低错落,主次分明,体现着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和独特风格,是研究宋代佛教寺院建筑布局的重要实例。
中轴线的最南端为一座高大的一字琉璃照壁,壁心饰琉璃砖雕二龙戏珠图案,北面为三路单孔石桥。
因隆兴寺未设山门,迎面便是寺院的第一重殿天王殿依次为大觉六师殿(遗址)、摩尼殿、牌楼门戒坛、慈氏阁、转轮藏阁、康熙乾隆二御碑亭、大悲阁、御书楼和集庆阁、弥陀殿、中轴线末端为1959年正定城内崇因寺迁来的毗卢殿。
天王殿面宽五间,进深二间,单檐歇山顶,七檀中柱式的北宋时期的建筑。
天王殿内,正中供奉一尊金代木雕弥勒佛坐像,亦称布袋和尚。
佛像袒胸露腹,矫首前视,笑口常开,喜迎游人。
据载,这是我国五代后梁时浙江奉化岳林寺一位和尚的形象,名契此。
他平时肩荷布袋,四处化缘,教化群众,颇受群众信仰,因此,僧徒百姓把他当成弥勒佛显化。
两侧有彩雕四大天王像。
大觉六师殿遗址此殿建于宋神宗元丰年间,金,元及清初均进行过重建,民国初因失修塌。
但从台基的规模仍可看出当年建筑的宏阔壮观。
摩尼殿寺内独特建筑,当推摩尼殿。
始建于北宋皇祐四年。
面阔七间,进深七间,总面积1400平方米。
隆兴寺
大悲阁
大悲阁是隆兴寺的主体建筑,坐落在中 轴线後部。阁前古柏参天,阁後老槐吐 翠,周圉苍松、百花环绕,景色清幽宜 人。阁高33米,面阔七间,进深五间, 为五重檐三层楼阁。旧名“佛香阁”、 ”天宁观音阁”。阁内供奉的铜铸千手 千眼观音,是我国现存最高的古代铜铸 佛像。
转轮藏殿
戒坛西侧是转轮藏阁。其造型和慈氏阁一样,同为宋 代所建。阁内正中安置有一个直径七米、八角形的木 质转轮藏——就是可以转动的藏经橱。隆兴寺的转轮 藏是现存的实物中年代最早的,是宋代小木作稀有的 遗物。足见其弥足珍贵。
书159页
建西长22.9米,高6.8米,厚1.2米 。壁顶及两侧用绿色琉璃瓦镶嵌。盖帽、起脊处有飞禽走兽装饰 。照壁的前后心均为菱形,中间为绿琉璃浮雕二龙戏珠图案,烘 托浮雕的整面壁墙为大红色彩,给人以庄严肃穆、富贵高雅之感
。
摩尼殿
建於宋仁宗皇祐四年(1052年),距今 已有九百多年历史,总面积为1400 平方米。大殿结构十分奇特,属抬梁 式木结构,平面呈十字形。
殿内的粱架结构均与宋《 营造法式》相符,大木八 架椽屋,前後乳栿四柱结 构形式。正中殿身五间, 进深五间。
中央部分为重檐歇山顶,四面正中 各出山花向前抱厦,体现了宋代建 筑的特点和见格,殿顶为绿琉璃瓦 剪边、檐下饰雄大的绿色斗拱,翼 角弧度圆润而微微向上翘起。大殿 雄伟壮观,又不失矫键优美。
殿脊、飞檐曲线如波,自然 流畅;四角微翘,如鸟振翅欲 飞。像这样立体礼富淤变 化,形制颇为特殊的古建 筑,我国早期古建筑中实属 罕见。
布局
布局与建筑保留了宋代风格, 主要建筑分布于一条南北中轴 线及其两侧。寺前迎门有一座 高大琉璃照壁,经三路三孔石 桥向北,依次是:天王殿、大 觉六师殿(遗址)、摩尼殿、戒 坛、慈氏阁、转轮藏阁、康熙 御碑亭、乾隆御碑亭、御书楼( 遗址)、大悲阁、集庆阁(遗址) 和弥陀殿等。在寺院围墙外东 北角,有一座龙泉井亭。寺院 东侧的方丈院、雨花堂、香性 斋,是隆兴寺的附属建筑,原 为住持和尚与僧徒们居住的地 方。由于利用了建筑体量大小 和院落空间的变化 ,轴线虽长 不觉呆板。
中国古建六绝·正定隆兴寺
中国古建六绝·正定隆兴寺隆兴寺位于河北省正定县,始建于隋,初名龙藏寺,距今已有1600余年历史。
北宋时大规模扩建,后虽经金、元、明、清历代重修,但仍保持了北宋时期的总体布局。
隆兴寺自肇建之初至清末一直倍受历代帝王的青睐,尤其是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光绪、慈禧曾多次巡幸驻驾,拈香礼佛。
寺院占地82500平方米,大小殿阁十余座分布在中轴线及其两侧,气势恢宏、错落有致,是研究宋代佛寺的典型实例。
寺内汇集着隋唐以来大量的雕塑、壁画、碑碣等艺术珍品,被梁思成先生称之为“京外名刹之首”。
(梁思成《正定古建筑调查纪略》中所绘隆兴寺之平面示意图)寺内六处文物堪称全国之最:被古建专家梁思成先生誉为“罕见珍例”的建筑孤例摩尼殿;摩尼殿中被鲁迅先生誉为“东方美神”的倒坐观音;我国早期最大的转轮藏;被推崇为“隋碑第一”的龙藏寺碑;我国古代最高大的铜铸大佛;我国古代最精美的铜铸毗卢佛。
〖第一处:宋代摩尼殿〗——被梁思成先生誉为“艺臻极品”的建筑孤例隆兴寺摩尼殿,始建于北宋皇祐四年(1052)。
主体建筑是一座进深七间、面阔七间的正方形殿堂。
四面殿身正中各有一山花向前的歇山式抱厦,成十字形。
檐下斗拱宏大,分布疏朗;有明显的卷刹、侧角和生起。
著名古建专家梁思成先生大加赞誉:“这种布局,我平时除去北平故宫紫禁城角楼外,只有在宋画里见过。
”“摩尼殿重叠雄伟,可以算是艺臻极品。
”并特意拍照收入《世界建筑史》。
(摩尼殿内南抱厦柱头铺作及转角铺作里转部分)(摩尼殿内部的斗拱)(摩尼殿梁架结构)在面南的壁上,为宋塑释迦牟尼和迦叶、阿难二弟子及明塑文殊、普贤二菩萨塑像。
塑像高大、雄浑,气度不凡,均都为宋代原塑。
(摩尼殿内宋代原塑释迦牟尼佛像)东西两侧及大殿四周绘有明代壁画。
现存面积422平方米。
东西扇面墙内壁绘“十二圆觉菩萨”和“八大菩萨”;四抱厦绘护法“二十四尊天”,檐墙内壁生动地描绘了佛祖释迦牟尼降生、出家、苦行、成道、涅槃等整个过程,称“释氏源流”;东西扇面墙分别绘“西方胜境”和“东方净琉璃世界”。
以河北正定隆兴寺为例谈佛堂建筑设计特点
2 摩 尼殿 平面 布 局
第3 7卷 第 3 0期 2011年 10月
文 章 编 号 :0 9 6 2 2 1 )0 0 0 — 2 10 — 85(0 3 —0 9 0 1
山 西 建 筑
SHANXI ARCHI TECTURE
Vo . No. 137 30
Oc. 2 1 t 01
的礼仪 , 可以在佛 坛前 进行 叩拜 礼仪 。殿 内 四面 出抱厦 , 仅 并 不
增 加了丰富性 , 而且增加 了寺 内空间 , 扩大 了礼拜 空 间 , 后部 出抱 厦 是因为佛坛后部也 有叩拜对象 , 另外摩 尼殿 内各壁绘 有精 美 的 佛教题 材壁 画 , 各抱 厦 每壁 均绘壁 画 。四面 出抱 厦 , 大大 增 加 了
2 2 柱 网布 置 与像设 的 关 系 .
再 起佛殿建筑 平面多采用 回字形 的布 置形式 , 佛坛 占据 了寺 梁先生称其 为“ 河北重要 大伽 蓝之一 ” 隆兴 寺坐落 在河北省 , 多 如 内 是 正定县城东 隅 , 国 内现 存 时代较 早 、 是 规模 较 大而保 存 又 比较 完 内 大 部 分 空 间 , 采 用 金 厢 斗 底 槽 , 佛 光 寺 大 殿 , 外 分 槽 , 早 期 复合 式礼 拜 仪式 下 的产 物 , 中唐 的南 禅 寺 和晚唐 的佛 光 如 整 的著名佛教 寺院 之一 。它创建 于 隋代 , 名龙 藏寺 , 初 唐改 为 龙 大殿后 壁均无 门 , 大殿外 槽 就是绕 行 礼拜 空 间。到辽 宋金 元 兴寺 , 清初康熙年 间定 名 隆兴寺 , 直沿 用 至今 。寺 院历经 金元 寺 , 一 柱 更 明清及近代重 修 , 总体仍 保持 北宋 的总体 布局 , 唐末 至北 宋 期 时期 , 网布置逐渐 发 生 了变化 , 加灵 播 出去 , 并选择 固定 的地点 ( 即寺庙 ) 为 活动 的地 点 , 作 最 两 问。前部礼拜空问相对灵活 , 明清 由于对 礼拜空 间需求 的加大 , 终形成 了一种宗教 形式—— 佛教 。 加之材料技术 的限制 , 一般不超过 3问 , 两问者 居多 , 如隆兴寺 。
隆兴寺
摩尼殿的主体是一座进深七间, 面阔七间的正方形殿堂,总面积达 400多平方米。大殿结构十分奇特, 属抬梁式木结构,平面呈十字形。 殿内的粱架结构均与宋代的《营造 法式》相符,大木八架椽屋,前後 乳栿四柱结构形式。
为在 后四 世面 少正 见中 的都 结有 构歇 法山 。抱 厦 ,
十 字 形 结 构
正中殿身五间,进深五 间。中央部分为重檐歇山 顶,四面正中各出山花向 前抱厦,体现了宋代建筑 的特点和风格,殿顶为绿 琉璃瓦剪边、檐下饰雄大 的绿色斗拱,翼角弧度圆 润而微微向上翘起。
殿内正中佛坛上,塑有释迦牟尼、文殊、普 贤、阿难、迦叶像,其中一佛(释迦牟尼)、 二弟子(阿难、迦叶)像为宋代原塑。
摩尼殿中的壁画、 彩塑同样十分珍贵, 其内容涉及有佛传 故事、二十四尊天、 四十八愿、西方胜 境等。
整面壁上俨然是一 个极乐的世界:在一大 片彩色悬雕上模拟了大 海以及海中的普陀仙山, 上有修行的凡人,仙人 和鸟兽罗列其间。山石 突兀起伏,祥云缭绕其 间,泉水喷涌,碧波鳞 鳞。人物多样,山中静 修的罗汉和威武的天神 各具风姿。色彩鲜艳, 光彩照人。
“重檐歇山的殿身,四面加歇山抱厦,而抱厦却以山面 向着四面,这种的布局,我们平时除去北平故宫,紫禁城 角楼外,只在宋画里见过;那种画意的潇洒,古劲的庄严, 的确令人起一种不可言喻的感觉,尤其是在立体布局的观 点上,这摩尼殿重叠雄伟,可以算是艺臻极品,而在中国 建筑物里也是别开生面”----《梁思成文集》
隆兴寺内有六处文物堪称全国之最:
1:造型独特的宋代建筑摩尼殿,被古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誉为世界古建 筑的孤例 2:被誉为“东方美神”的五彩倒坐观音; 3:我国早期最大的转轮藏; 4:被推崇为“隋碑第一”、“楷书之祖”的龙藏寺碑; 5:举高21.3米的铜铸千手千眼观音菩萨是我国古代最高的铜铸大佛; 6:设计巧妙,富于变化,做工精细堪称我国一绝的铜铸千佛墩。
隆兴寺
摩尼殿坐落在中轴线前部,始建於宋仁宗皇祐四 年(1052年),距今已有九百多年历史,总面积为 1400平方米。 大殿结构十分奇特,属抬梁式木结构,平面呈十 字形。殿内的粱架结构均与宋《营造法式》相符, 大木八架椽屋,前後乳栿四柱结构形式。正中殿 身五间,进深五间。中央部分为重檐歇山顶,四 面正中各出山花向前抱厦,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 点和见格,殿顶为绿琉璃瓦剪边、檐下饰雄大的 绿色斗拱,翼角弧度圆润而微微向上翘起。大殿 雄伟壮观,又不失矫健优美。殿脊、飞檐曲线如 波,自然流畅;四角微翘,如鸟振翅欲飞。像这 样立体礼富淤变化,形制颇为特殊的古建筑,在 我国早期古建筑中实属罕见。
文化内涵
建筑总是根植于一定的文化土壤和文化背景中的,宋代的 文化正如王振复老师在《中国建筑的文化历程》中所描述的“宋 代是一个文弱而文雅的时代,其思想感情已有唐代的热烈奔放 而渐渐变冷从而收敛自己,犹如从崇拜旭日而转为崇拜明月, 从敢于面对喷薄之朝阳转而遥望明寂之星空,显得宁静而沉滤。 ”宋代的建筑风格也深深的烙上了宋型文化的痕迹。 首先,是建筑的尺度缩小。不管是北宋首都东京,还是南 宋首都临安,其城池和宫殿的规模都远远小于唐代长安。 再次,是建筑风格改变。 其次,是建筑布局随意。完全打破了“坊”、“市”界限,商业 活动不再限制在特定的区域,住家和商业贸易、手工业作坊等 直接面对街道,形成了临街设店的平面布局,并且取消夜禁制 度。体现了城市市民意识和实用观念的苏醒。也体现了宋代文 化的世俗化,平民化倾向。
钟楼和鼓楼,佛寺中央的大觉六师殿,北面 的摩尼殿与左右配殿,组成了另一个院子, 而整体则构成一个依着中轴线作纵深发展的 布局,由外而内,高低错落,主次分明,加 强殿宇层次,已经摆脱了以往在寺前或宅院 中心造塔的风格。这种建筑群的布局被称为 伽蓝七堂。
正定古建筑---隆兴寺
跟随导游,进入了著名的摩尼殿,
摩尼殿建于宋仁宗元年(元公元1052年),重塘歇山顶,平面布局 呈十字形,四面正名五花大阁殿。象这样的巧妙布局建筑特点, 在国内,为一孤例。摩尼殿内正中须弥台上,有五尊金装异彩的 佛像,中央是释迦牟尼说法坐像。左侧站着弟子迦叶右侧站着弟 子阿难。
内景:
远观景象:
了这座照壁,把二龙牢牢地嵌在中间,一来镇锁 了蚊龙;二来也遮盖了大佛寺没有山门的缺陷.
往前走,就看见一座石桥 上面狮子正做,威武 有力,正看就是天王殿,正襟坐落。
• 隆兴寺没有正式的寺门,这和其他寺庙大相径庭。穿过三路单孔桥,其首殿 天王殿之门便是庙门,上书康熙真迹:“敕建隆兴寺”。隆兴寺无庙门还有 一段传说:当年修建隆兴寺时,奉命修建的大臣未交代庙门修在哪儿便急速 回朝,监工不敢擅自动工,就快马追去,一直到河南洛阳才追上建寺大臣, 问之,大臣匆忙应付说:“就修在这儿吧!”说完就继续仓促上路。监工得 令便将庙门修于洛阳,所以至今还能在远在千里之外的洛阳看到隆兴寺的庙 门。不过这些只是民间传说,毫无历史根据可言,然而这却成为隆兴寺无庙 门的一种托词。 • 进门发现内供有四大天王像,个个威风凛凛,栩栩如生,却又神态各异。
转轮藏阁:
• 转轮藏阁,位于大悲阁右侧,座西面东,平面和外观与慈氏阁相 同。创建于北宋,为单据歇山顶二层楼阁。建筑手法保留着突出 的宋代特点。历代均有过不同程度的修茸。1956年国务院拨款落 架重修,拆除了明代重修时所添腰檐,恢复了北宋时建筑的原貌。 这阁采用了大弯梁和插柱造手法,有极高的科学价值。阁内上层 置放一直径七米的八角形木制转轮藏,上层罩金装木雕佛三尊。 这转轮藏即为转动的藏经橱,是佛教取法轮常转,自强不息之意, 比喻佛法犹如车轮,辗转相传,永不停息。这转轮藏有一个绝妙 之处,就是它巧妙地运用了我国古代建筑室内空间设计,把高大 的转轮安置在地面以下。
隆兴寺康乾御碑现状与记载不符原因探考
正定隆兴寺是我国一座著名的佛教寺院。
寺内现存御碑五通,均系清代刻立。
计有康熙御碑一通,乾隆御碑三通,嘉庆御碑一通。
其中两通乾隆御碑(共镌诗文6首)和嘉庆御碑为御制诗文碑,分别立于大悲阁配殿慈氏阁、转轮藏阁后面及慈氏阁南面。
康熙御碑和刻有《重修正定隆兴大佛寺记》的乾隆御碑为纪事碑,分别记述康熙、乾隆年间两次奉敕阖寺大修之事,分立于寺院核心建筑大悲阁月台前东西两侧的碑亭内,位置十分显要。
令人不解的是,这两通纪事御碑的现状与《敕建隆兴寺志》的记载明显不符,给后人造成了困惑。
笔者查阅相关资料,经过分析找到了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
一、两通纪事御碑现状大悲阁院落为隆兴寺的核心区域,康熙、乾隆御碑亭分立大悲阁月台前甬路东西两侧,形制相同。
御碑亭形体不大,但依封建礼制所特有的皇家建筑装饰元素——黄琉璃瓦覆顶显得异常突出。
碑亭平面呈正方形,重檐歇山顶,面阔、进深皆为三间,通面阔、进深均为6.88米,地面至大吻高12.97米。
碑亭台基四面正中设垂带踏跺,四周台明宽1.17米。
墙体各面正中辟门。
下檐斗拱明间施平身科三攒,次间两攒,均为三踩单下昂。
上檐平身科七攒,式样为五踩双下昂(图一)。
东侧碑亭内矗立康熙御碑,上刻康熙五隆兴寺康乾御碑现状与记载不符原因探考刘友恒张永波梁晓丽(正定县文物保管所,河北正定050800)【关键词】正定隆兴寺;康乾御碑;周元理;改刻【摘要】正定隆兴寺大悲阁月台前东西两侧碑亭内现分别立有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御制隆兴寺碑》和乾隆四十五年(1780)《重修正定隆兴大佛寺记》御碑,然而在乾隆十三年(1748)的《敕建隆兴寺志》中,二碑亭内竖立的分别是康熙五十二年(1713)《御制隆兴寺碑》汉、满文碑,二碑碑阳、碑阴的现状与记载明显不符。
综合分析文献资料,此状成因系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至四十六年(1781)隆兴寺奉敕大修时,钦工周元理为将乾隆御碑立于寺院显要位置,将原康熙五十二年(1713)满文碑碑阳文字打磨掉,改刻乾隆四十五年(1780)御书《重修正定隆兴大佛寺记》于其上,碑阴亦随之进行了改动。
乾隆出巡与正定重要佛寺遗存
乾隆出巡与正定重要佛寺遗存作者:何金朝李秀亭来源:《档案天地》2024年第02期編者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正定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古称常山、真定。
其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文化积淀深厚,享有“古建艺术宝库”的美誉。
为凸显燕赵独特的历史文化风貌,本刊将连续刊载介绍正定文物及保护的文章,以宣传燕赵大地的历史风物遗存,服务河北大文化建设。
乾隆,史称“高宗”,清朝第六位皇帝,雍正十三年(1735年)嗣位,在位六十年,数次出巡五台、江浙等地。
正定古称“真定”,北临京师、南通九省,地处要冲,是清帝南巡或前往五台山朝圣的必经要邑。
笃信佛教的乾隆皇帝自乾隆十一年(1746年)首次西巡至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巡游结束,在长达46年的时间里7次驻跸正定府、7次驾幸隆兴寺、6次瞻谒广惠寺、3次造访崇因寺,正定境内的隆兴寺、崇因寺等重要的建筑遗存在这一时期均得到了有效保护。
一、隆兴寺隆兴寺创于隋开皇六年(586年),初名“龙藏寺”,唐景龙元年(707年)奉敕改“龙兴寺”。
北宋初年宋太祖敕命于寺内铜铸大悲菩萨像(千手千眼观音),盖大悲宝阁,然后采用中轴线布局向南延伸扩建。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龙兴寺奉敕阖寺大修,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告竣。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二月,康熙帝自五台回銮,幸龙兴寺拈香礼佛,见修葺一新的龙兴寺高阁耸立、宝相庄严、瑰丽壮观,赐额“隆兴寺”,正定隆兴寺遂成为“海内宝刹第一名区”。
隆兴寺现存面积约82500平方米,最南端为琉璃照壁,依次向北为石桥、天王殿、大觉六师殿遗址、摩尼殿、戒坛、转轮藏、慈氏阁、康乾御碑亭、大悲阁等,主次分明,保存完整,是研究我国宋代早期寺院布局的典型实例。
古建大师梁思成称“京外名刹当首推正定府龙(隆)兴寺”。
隆兴寺自建成后倍受历代封建帝王皇室的青睐,多次赐金重修,赐经卷、田亩、长明灯钱等永充供养。
入清后,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光绪等多位帝后嫔妃临隆兴寺拈香礼佛,尤其是乾隆皇帝出巡时期曾七次驾临,颁赐匾联,作诗纪胜,敕帑大修。
河北正定隆兴寺转轮藏阁慈氏阁修缮始末
河北正定隆兴寺转轮藏阁慈⽒阁修缮始末2019-09-17新中国成⽴不久,由⽂化部组织的关于⽂物实地调查研究的⼯作团体――雁北⽂物勘查团中的古建组,历时40天对⼭西及河北正定的多处古建筑进⾏了调查、勘测,并写出调查报告,收录于出版的《雁北⽂物勘查报告》之中,为新中国成⽴后即将展开的重点古建筑抢修⼯作提供了决策依据。
此次被考察的正定隆兴寺的转轮藏阁、慈⽒阁作为建国后第⼀批重点维修项⽬,于1953年⾄1958年进⾏了落架复原性修缮,不仅拉开了新中国成⽴后全国古建筑修缮的序幕,也为后来的古建筑维修⼯作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新中国成⽴六⼗多年来,各级政府相继投资约4500余万元对座落在河北正定古城的全国重点⽂物保护单位隆兴寺进⾏了全⾯科学的修缮保护。
其中位于寺院主体建筑⼤悲阁前相对⽽⽴的两座宋代楼阁――转轮藏阁、慈⽒阁的落架复原性修缮,则是在建国初期百废待兴的形势下作为全国⾸批古建筑修缮项⽬进⾏的。
它不仅体现了成⽴不久的中央⼈民政府对祖国优秀历史⽂化遗产的重视,也拉开了全国重要古建筑维修保护的序幕。
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为何会⾸选⼆者进⾏修缮?这除了隆兴寺在佛教与建筑史上的重要地位及转轮藏阁、慈⽒阁两座建筑⾃⾝价值及残破状况这些因素外,1950年雁北⽂物勘送徘袄凑定调查古建筑及其提交的调查报告从中起到了⾄关重要的作⽤。
1949年10⽉1⽇,中华⼈民共和国成⽴。
11⽉1⽇,中央⼈民政府⽂化部成⽴,设⼀厅六局。
其中⽂物局负责全国的⽂物、博物馆、图书馆事业。
1950年初,随着经济建设和⽂化事业的快速发展,较⼤规模的野外考古及古建筑调查研究⼯作在全国范围内展开。
鉴于当时需弄清察哈尔省雁北专区⼭阴县古驿村进⾏⽔利基本建设时,发现古城遗址详情及雁北地区重要古建筑如⼤同善化寺、华严寺、应县⽊塔、五台⼭佛光寺等。
在战争年代受损情况,⽂物局商请北京⼤学、清华⼤学、北京⽂物整理委员会、故宫博物院、北京历史博物馆等单位的相关专家与该局合作开展雁北地区考古及重要古建筑的调查⼯作。
河北正定隆兴寺转轮藏阁慈氏阁修缮始末——新中国成立后全国首批古建筑维修项目
河北正定隆兴寺转轮藏阁慈氏阁修缮始末——新中国成立后
全国首批古建筑维修项目
刘友恒;杜宁
【期刊名称】《档案天地》
【年(卷),期】2015(000)012
【摘要】新中国成立不久,由文化部组织的关于文物实地调查研究的工作团体——雁北文物勘查团中的古建组,历时40天对山西及河北正定的多处古建筑进行了调查、勘测,并写出调查报告,收录于出版的《雁北文物勘查报告》之中,为新中国成立后即将展开的重点古建筑抢修工作提供了决策依据。
【总页数】4页(P27-30)
【作者】刘友恒;杜宁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4
【相关文献】
1.浅析楼阁式建筑的特点——以正定隆兴寺转轮藏殿为例 [J], 曹璃鋆
2.消失的瑰宝--正定隆兴寺大悲阁宋代壁塑 [J], 刘友恒
3.正定隆兴寺大悲阁柱础被凿去两侧的原因试探 [J], 聂金鹿;林秀珍
4.我国现存最早的转轮藏--正定隆兴寺宋代转轮藏浅析 [J], 刘友恒;杜平
5.镇江金山寺文宗阁藏《四库全书》始末 [J], 肖梦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旧影】百年前的正定
【旧影】百年前的正定▲天宁寺凌霄塔▲大悲阁内宋代泥塑壁自在菩萨,已毁。
▲山本明拍摄的隆兴寺摩尼殿内宋塑明妆背坐观音菩萨,1923年鲁迅先生在北平山本照相馆买下此版照片,并赞誉她为“东方美神”。
▲1907-1912年开元寺全景,后面主殿法船殿现已毁,右侧唐代钟楼二层已恢复唐貌。
图中右侧可看到唐代三门楼石柱已断为数段。
从山本明拍摄的这套老照片可以看出,短短几年间隆兴寺进一步破败,大悲阁一层以上已完全坍塌,大铜佛露天,大悲阁底层基本完好的千佛和文殊、普贤部众塑壁处于风吹雨淋状态。
此时大悲阁两侧的御书楼和集庆阁尚完整,天宁寺木塔顶部破败,开元寺基本完好,法船殿尚存,广惠寺花塔的四小塔塔体进一步损毁。
1918-1924常盘大定、关野贞版▲隆兴寺大悲阁佛坛上四臂菩萨,现已毁。
▲隆兴寺转轮藏阁内北宋稀有小木式建筑转轮藏,1918-1924年转轮藏还保存比较完整,蟠龙柱、垂花间悬镜、内部佛像、经柜清晰可见,十多年后,当梁思成测绘时只余转轮藏骨架,佛像、经柜等全毁。
▲隆兴寺主体建筑大悲阁局部及西侧配殿集庆阁,此时隆兴寺一片破败。
从这批老照片中看到的大悲阁内大佛像前须弥座上供奉的四臂菩萨后来均被毁或被盗,北宋小式木构精品转轮藏里面的挂轴佛像、经柜,垂花间悬挂的镜面及一些柱子上的木雕蟠龙,待到十多年后中国营造学社调查时已不复存在。
1933-1935中国营造学社版▲1933年中国营造社调查测绘北宋皇祐(1052年)建筑摩尼殿。
大殿山花向前、四面出抱夏,造型奇特,除在宋代古画中可见之外,实物仅此一例,梁思成称赞摩尼殿为艺臻极品,并将此孤例建筑收入世界建筑史。
▲1933年隆兴寺摩尼殿明代壁画西方圣境图局部。
▲1933年梁思成拍摄的正定元代建筑阳和楼局部,后阳和楼被拆除。
▲正定县文庙大成殿。
1933年梁思成在正定调查古建筑时意外发现大成殿,此为国内现存不多的五代建筑。
1930年朱启钤在京创建中国营造学社。
营造学社成立之后,以天安门内旧朝房为办公地点,设法式、文献二组,分别有梁思成和刘敦桢主持,分头研究古建筑形制和史料,并开展了大规模的中国古建筑的田野调查工作。
【河朔记?雄镇华北】三阁鼎立
【河朔记•雄镇华北】三阁鼎立
2012年8月10日
隆兴寺殿阁林立高潮迭起,其内的文物遗存也同样让人感觉高潮迭起,前已述如山门和摩尼殿木构,摩尼殿内的彩塑和壁画等,而其后的转轮藏殿和慈氏阁木构,转轮藏,大佛,佛座基座等等,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摩尼殿北一道精致的小门分隔前后,此种安排有些特别,不知渊源何在。
其后是戒坛,建于清代,其基址则可能是隋建舍利塔的遗迹。
戒坛后重建的大悲阁,宋建转轮藏殿和慈氏阁分立左右,三阁鼎立,错落有致。
这种格局保留了唐代至宋代比较流行的前殿后阁的寺院建制,而舍利塔旧址的存在似乎又标示了一种更为古老的寺院格局。
转轮藏殿和慈氏阁依据现存建筑形制判断为建于宋代,两殿外观大致相当,都为二层楼阁,屋顶厦两头,有腰檐和平座,前带抱厦,面阔三间,整体上显得稳重端庄,又不失秀丽的美感。
转轮藏殿上各种斗拱中,上檐前檐柱头铺作比较特别,采用单杪双昂,但第二昂很短并未出跳,与之相交的令拱上有替木,而耍头却与替木相交,后檐
又使用了假昂。
其内部构架多有灵活设置者,但可惜没有能到第二层。
久仰大名的转轮藏安装在第一层,样子是座重檐小亭,其上的装饰构件十分丰富,如花板、龙板、垂莲柱等,高规格的双杪双下昂重拱计心的八铺作更显得神采奕奕。
慈氏阁尽管在外观上与转轮藏阁相似,而内部结构却有所区别,转轮藏殿中外移的内柱,这里直接减去。
转轮藏殿的平座立柱使用插柱造,这里的平座立柱使用永定柱,是个十分难得的实例,也因此而倍受关注。
其上层结构经后世更换已无宋样。
河北行记~正定之二~大佛寺
河北行记~正定之二~大佛寺河北民间有“沧州狮子定州塔,正定府的大菩萨”之说。
正定县大佛寺全国有名,这次专门前往观赏。
大佛寺是中国现存时代较早、布局完整的大型寺院。
原来是十六国时期后燕慕容熙的龙腾苑,隋文帝开皇六年(586年)在苑内改建寺院,初名龙藏寺。
宋初开宝四年(971年)宋太祖赵匡胤敕命扩建,改名为龙兴寺。
清康熙、乾隆年间两次增建,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改龙藏寺为隆兴寺。
因寺内供奉着一尊巨大的铜铸菩萨,因此又俗称大佛寺,历代帝王曾多次到此拜厄,上香礼佛,题诗书匾,使大佛寺名声远播,香火经久不衰。
寺院布局和建筑保留了宋代的建筑风格。
正定大佛寺天王殿到大佛寺首先看到的是天王殿,天王殿也是隆兴寺的正门,天王殿门上悬有康熙皇帝手书“敕建隆兴寺”金字牌匾。
大佛寺摩尼殿摩尼殿,始建于宋仁宗皇祐四年(1052年)。
摩尼是梵语,意为珠、宝。
佛经上说:“摩尼珠,投入浊水,水即清。
”摩尼殿取此名,取其去浊取清、脱离尘垢、证得清静之意。
被梁思成先生誉为我国古建筑中的孤例。
正定大佛寺龙凤槐由摩尼殿向北,是一个木制牌坊,穿过牌坊后迎面是两棵古槐,为龙、凤槐。
虽然两棵古槐主干已经枯朽镂空,但老树生嫩枝,给千年古寺的沧桑平添了勃勃生机。
这些树被称为长寿树,据说绕树转3圈可以长寿,到此的游人宁信其真,绕圈乐此不疲。
我们也不能免俗,随其众流。
大佛寺戒坛戒坛为明代所建,戒坛主要是僧人受戒的地方。
正定大佛寺转轮殿转轮殿为宋代建筑,为全国仅存的宋代转轮殿。
为双檐歇山顶的二层楼建筑。
大佛寺慈氏阁慈氏阁位于转轮殿东面,外观与转轮殿相似。
“龙藏寺碑”在慈氏阁北面是“龙藏寺碑”。
据说隋朝保留至今的石碑,在中国只有3块,上刻有约1500字,在书法史上被公认是隶书向楷书渡的典范。
康熙乾隆碑亭大悲阁左右两侧,各有一座高大宏伟的龟驮石碑。
西边为清乾隆皇帝御赐碑亭,东边为清康熙御赐碑亭。
碑亭为黄琉璃瓦顶、重檐歇山式。
康熙御碑亭乾隆御碑亭大悲阁御碑亭后便是整座隆兴寺的主体建筑大悲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正定隆兴寺转轮藏阁慈氏阁修缮始末河北正定隆兴寺转轮藏阁慈氏阁修缮始末内容简介:新中国成立不久,由文化部组织的关于文物实地调查研究的工作团体――雁北文物勘查团中的古建组,历时40天对山西及河北正定的多处古建筑进行了调查、勘测,并写出调查报告,收录于出版的《雁北文物勘查报告》之中,为新中国成立后即将论文格式论文范文毕业论文新中国成立不久,由文化部组织的关于文物实地调查研究的工作团体――雁北文物勘查团中的古建组,历时40天对山西及河北正定的多处古建筑进行了调查、勘测,并写出调查报告,收录于出版的《雁北文物勘查报告》之中,为新中国成立后即将展开的重点古建筑抢修工作提供了决策依据。
此次被考察的正定隆兴寺的转轮藏阁、慈氏阁作为建国后第一批重点维修项目,于1953年至1958年进行了落架复原性修缮,不仅拉开了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古建筑修缮的序幕,也为后来的古建筑维修工作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各级政府相继投资约4500余万元对座落在河北正定古城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隆兴寺进行了全面科学的修缮保护。
其中位于寺院主体建筑大悲阁前相对而立的两座宋代楼阁――转轮藏阁、慈氏阁的落架复原性修缮,则是在建国初期百废待兴的形势下作为全国首批古建筑修缮项目进行的。
它不仅体现了成立不久的中央人民政府对祖国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视,也拉开了全国重要古建筑维修保护的序幕。
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为何会首选二者进行修缮?这除了隆兴寺在佛教与建筑史上的重要地位及转轮藏阁、慈氏阁两座建筑自身价值及残破状况这些因素外,1950年雁北文物勘送徘袄凑定调查古建筑及其提交的调查报告从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1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成立,设一厅六局。
其中文物局负责全国的文物、博物馆、图书馆事业。
1950年初,随着经济建设和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较大规模的野外考古及古建筑调查研究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展开。
鉴于当时需弄清察哈尔省雁北专区山阴县古驿村进行水利基本建设时,发现古城遗址详情及雁北地区重要古建筑如大同善化寺、华严寺、应县木塔、五台山佛光寺等。
在战争年代受损情况,文物局商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文物整理委员会、故宫博物院、北京历史博物馆等单位的相关专家与该局合作开展雁北地区考古及重要古建筑的调查工作。
同年7月21日,由文化部负责组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规模较大的关于文物的实地调查研究的工作团体――雁北文物勘查团,该团由16人组成。
时任文物局博物馆处处长的裴文中任团长,清华大学营建系刘致平教授及清华大学国文系教授陈梦家任副团长。
勘查团分考古、古建两组。
古建组组长为刘致平教授;清华大学营建系莫宗江副教授、北京文物整理委员会赵正之教授任副组长;组员有清华大学营建系胡允敬、汪国瑜、朱畅中等。
雁北文物勘查团成立当晚即抵大同。
次日全团共同调查云冈石窟保护现状后,考古组与古建组即分头进行工作。
历时40天,迨至8月31日返京。
期间专家们不辞劳瘁,通力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回京后分组写出了调查报告,后由团长裴文中整理出《雁北文物勘查团报告》一书付梓出版,文物局长郑振铎为之作序。
其中的古建组调查报告,文字部分言简意赅,准确概括。
并以图、表、照片形式反映调查目标的保存现状及残破情况,同时提出保护意见。
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雁北文物勘查团此行主要是通过实地调查,摸清古建筑现状,进而实施修缮保护工程的考查目的及工作方针。
因此次勘查重点为雁北地区,所以勘查团只是在接近尾声的8月29日至正定,勘查了隆兴寺、阳和楼、华塔、青塔、天宁寺木塔、开元寺。
虽然只有短短的几个小时,但刘致平在《古建组勘察总述》中写道:“在正定只有数小时勾留,然所见七八百年以上木建筑近20余所,可谓不虚此行矣。
”正因如此,刘致平特将正定的古建筑与花费较长时间勘查的大同古建筑一起整理出《大同及正定建筑勘察纪要》。
该纪要正定部分记有隆兴寺摩尼殿、戒坛、慈氏阁、转轮藏、大悲阁、阳和楼、天宁寺木塔、广惠寺多宝塔、开元寺砖塔及钟楼、唐纪功碑、铺面。
所涉建筑简要记述了其建筑形制、时代、保存现状、残破情况等。
其中对慈氏阁、转轮藏阁的记述是:“慈氏阁三间,六椽正方形,三檐九脊,斗拱五铺作,为元代重修。
现已大部坍塌,修复不易。
然应设法支撑牢固,勿使继续残破,以便将来修整。
转轮藏殿三间六椽,正方形殿,三重檐九脊,斗拱五铺作,与慈氏阁形制大小相同,似为宋金间物。
明清大加修葺者。
殿内正中为八角形重檐之转轮藏一,雕饰精美,为清初之物。
现殿之楼板、楼梯全毁,屋顶朽坏,宜加修葺。
”同时,刘致平教授通过此次勘查,还将应列为国宝的建筑列成《重要古代木建筑勘查表》,正定隆兴寺摩尼殿、转轮藏阁、慈氏阁、开元寺钟楼榜上有名。
古建组的组长、副组长三人均系上世纪三十年代成立的研究中国传统营造学的学术团体――中国营造学社成员。
刘致平当年是学社法式部主任梁思成先生的得意门生;莫宗江作为当年营造学社的测绘生、梁思成先生的助手,1933年曾两次随梁先生来正定调查古建筑。
许多建筑图纸都是由他绘制而成。
对关于正定古建筑最权威的调查研究文章――1933年梁思成的《正定调查纪略》内容都非常了解。
另外,营造学社文献部主任刘敦桢也曾于1935年5月18日至20日来正定调查古建筑,从建筑专业角度进行了分析研究。
再者,1949年3月,由国立清华大学与私立中国营造学社合设的中国建筑研究所编辑的《全国重要文物建筑简目》中收录的9处正定重要文物有隆兴寺、阳和楼、关帝庙、天宁寺塔、广惠寺花塔、临济寺青塔、开元寺塔及钟楼、县文庙大成殿、府文庙大成殿,为此次勘查明确了目标,这几处建筑的基本情况《正定调查纪略》中均有记述。
所以此次雁北文物勘查团将正定定为调查对象并在数小时内完成勘查,无疑得到了早年中国营造学社测绘与研究成果的支持。
由于时间短促,勘查团对正定的勘查确有意犹未尽之感。
对此刘致平先生感慨:“我等一行路过正定仅作数小时勾留,未暇细测。
盖为日程所限不得不尔。
而正定古物甚多,他日如有机缘,仔细勘测也。
”由于刚刚建国,国民经济尚处于恢复时期,财力有限,所以确定修缮项目需根据实际情况慎而又慎,从重点中再选重点。
1952年,为掌握一些重点地区重要古建筑的情况,以便安排保护维修,文化部又派时任文化部文物局业务秘书的罗哲文和文物整理委员会工程组组长祁英涛前往包括正定在内的河北地区进行古建筑考察。
并将考察结果及时向郑振铎局长进行了汇报。
根据《雁北文物勘查报告》和1952年专家考察后所反映的情况,选定山西、河北两省作为重要古建筑修缮保护的重点地区。
依据勘查报告中所反映的正定隆兴寺转轮藏阁、慈氏阁的重要价值、残破状况及“宜加修缮”的保护意见,经科学研究论证,文化部将这两座建筑列入首批重点修缮项目之列。
转轮藏阁、慈氏阁作为隆兴寺时存四座宋代建筑中的两座楼阁式建筑,价值不容小觑。
梁思成先生评价:“转轮藏殿之结构,尤为精巧,是木构建筑之杰作。
”而慈氏阁的结构为永定柱造,是国内古建筑此种结构最早的实例。
由于慈氏阁残破甚重,有坍塌之险,52年11月14日刘致平再次带队,率卢绳、罗哲文、祁英涛、余鸣谦等一行10人对残破甚重的慈氏阁进行了详细勘测。
之后为安全起见,先行将此建筑拆卸落架,而首先进行转轮藏阁修缮工程。
转轮藏阁修缮工程,不仅是建国后河北省第一项木结构文物建筑重点修缮保护工程,也是北京文物整理委员会(1956年改名为文化部古代建筑修整所)这个隶属于中央文化部文物局的全国性业务机构承担的第一个外省市古建筑维修保护工程。
为保证工程顺利进行,特聘请由著名专家学者朱启钤、梁思成、杨廷宝、刘致平、莫宗江、陈明达诸先生组成的专家顾问组对工程进行全面的科学论证,形成专家意见,指导工程进展。
并由国家、省、县三级组成了修缮委员会。
国家下拨款项16万元。
北京文物整理委员会余鸣谦先生为工程项目主持人。
参加人员有李良姣、李全庆、梁超、何凤兰、姜怀英、汪德庆、李竹君、贾瑞广。
该工程设计基本原则是以本地区同时期的实物及宋营造法式为主要参考资料,在建筑本身基础上进行复原。
无资料依据者维持现状,此称局部复原。
这是中国古建筑修缮保护工程中首次运用此种理念和方法,对其后古建筑维修工程影响甚大。
依照此原则,工程技术人员编制了详细的修缮说明书,绘制了大量的现状图、施工图、复原图。
由于该殿阁于清顺治年间重修时二层增加了腰檐,此次修缮对大木结构进行了全面加固维修,并依照专家组的意见去掉了清代添加的腰檐,同时依宋代规制恢复了博风与悬鱼,瓦顶部分依当时现状进行修配。
重新包砌台基、铺墁了地面。
在新建筑材料尝试应用方面,北京文物整理委员会的瓦作师傅邓九安、徐庚申二先生出力尤多。
二位师傅探索实验,将底层墙内原12根木柱改用钢筋混凝土仿木柱。
构架交接处部分加用了不少铁活。
整个落架复原性修缮工程始于1954年9月,1955年8月竣工。
阁内正中安置的直径七米的木制转轮藏,为我国现存宋代小木作稀有遗物。
期间对其也进行了修补。
转轮藏阁工程结束后,利用剩余款项修补、还保养了寺院其它建筑,并对主要殿阁进行详细勘测。
慈氏阁修缮工程由文化部古代建筑修整所设计施工。
设计方案由项目主持人祁英涛拟定。
参加人员有:余陈、陈继宗、李哲元、秦秀云等。
慈氏阁自北宋始建以来,历经重修,掺杂了一些后世手法,尤其是清朝重修时加入了清官式作法。
此建筑修缮基本遵循在本身基础上争取做到部分复原,在总体外观上尽量与藏殿取得调和一致,对于缺乏复原资料者维持现状的原则。
维修过程中取消了清代大修时增加的腰檐和各层擎檐柱,取消了天花板,恢复了宋式博风、悬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