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中国现代文学史汇总

合集下载

《中国现代文学史》汇总

《中国现代文学史》汇总

《中国现代文学史》概要(这里是详细讲稿,突出重点,内容精当,有完整练习和全部答案,后有模拟题)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学习本章的目的与要求本章综述了1917年文学革命开始至1949年9月30日止的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状况,对三个时期现代文学的流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描述。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对现代文学发展概况有基本的了解。

对每个阶段重要的文学现象、文学论争、文学流派及思潮状况要重点掌握。

第一节文学革命的兴起(1917~1920)文学革命开始于1917年。

它是晚清文学改良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

晚清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梁启超、黄遵宪等人发起的诗界革命;梁启超倡导的小说界革命、文界革命,裘廷梁等的白话文运动。

文学革命的发生历背景及其过程。

1915年9月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创刊,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开始。

《新青年》反对旧思想旧道德、提倡新思想新道德,思想启蒙运动如火如茶展开。

1917年1月,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发表,2月陈独秀《文学革命论》发表,文学革命由此兴起。

钱玄同、刘半农纷起响应,周作人《人的文学》、《平民文学》确立文学革命的方向,鲁迅《狂人日记》发表,震惊文坛。

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了“八事”主张,以进化论的眼光断定白话文学为中国文学之正宗,并旗帜鲜明地反对拟古主义和摹仿主义创作风气。

胡适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中提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为建设新文学的宗旨。

胡适的《尝试集》是第一部白话新诗集。

他的《终身大事》是最早的白话戏剧。

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提出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提出文学改革主张。

他的态度比胡适更为坚决。

在《本志罪案之答辩书》中,他表明了鲜明的政治及文学立场。

周作人1918年发表了《人的文学》,反对封建的非人的文学。

他的《平民文学》则强调了新文学应以表现普通人的真挚的思想情感为主,标志着人生派文学的发端。

1917~1920年文学革命时期的文学思潮,以现实主义为主潮,浪漫主义也有所发展,代表人物是郭沫若,现代主义掺杂其中。

中国现代文学史重点知识点总结

中国现代文学史重点知识点总结

中国现代文学史重点知识点总结
1.戊戌变法与维新思潮:戊戌变法标志着中国新式教育、科学技术以
及现代文化的鼻祖。

在这个时期,一批新知识分子开始倡导西方思想和科学,并提倡变法兴学。

二、五四运动与思潮:
1.爱国主义与进化思潮:五四运动是反对列强侵略,提倡民主与科学
的爱国主义运动。

思想家如陈独秀、胡适等,推崇进步的西方思想与文化,提倡"废黜旧文化,建设新文化"。

三、抗战时期的文学创作:
1.抗战文学的特点:由于抗战时期的特殊环境,抗战文学强调抗战和
民族精神,对日军的残暴行为进行揭露。

同时也关注人民生活以及艰苦奋
斗的精神。

2.抗战文学的代表作家: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萧红的《生
死场》等作品,都揭示了人民在抗战中的苦难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四、社会主义文学与思潮:
1.现实主义文学:1950年代之后,以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现实主义文
学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代表作家有老舍、沈从文、巴金等,他们通过描绘
工农群众的生活,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

2.文化大革命对文学的影响:文化大革命期间,文学创作受到限制,
更多的是宣传工具,文学创作倾向于政治和革命。

五、开放以来的文学变革
1.思潮的复苏与文学的多样性: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也促使着文学思潮的复苏与多样性。

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各
种文学形式开始并存。

2.冲突与思辨的手法:近现代中国文学开始探索自我与社会、个体与
集体之间的关系。

作家以及作品如余华的《活着》、莫言的《红高粱家族》都展示了中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点汇总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点汇总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点汇总【文学背景】1.鸦片战争与近代化进程:中国在鸦片战争后逐步接受西方近代文化与思想,促使文学呈现出新的面貌。

2.新文化运动: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推翻了封建文化的束缚,呼唤新的思想与艺术表达方式,为现代文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3.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对封建主义与帝国主义侵略的运动,激发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对新文学的追求,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代表作品】1.《狂人日记》:鲁迅的代表作之一,以自由、解放和反抗为主题,揭示了社会的黑暗与自身矛盾,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2.《红楼梦》:曹雪芹的巨著,描绘了一个封建家族的衰落与复兴,以及人性的复杂和现实的残酷,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3.《家》:巴金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绘一个普通家庭的命运,探讨了家庭关系、社会矛盾和个体的价值观念,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色彩。

【思潮与创作手法】1.反封建思潮:现代文学在思想上与封建主义进行了彻底的决裂,开始关注社会问题、人权平等与个体解放的思想。

2.真实主义与自由主义:现代文学强调真实与自由,在揭示社会现实的同时探索个体的内心世界,注重塑造鲜明的现实人物形象。

3.民族复兴思潮:作家们对于中国的民族感情表达愈加浓烈,文学作品中融入了大量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

【文学成就】1.现代白话小说的兴起: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现代白话小说的兴起是一大突破,取消了文言文的束缚,更贴近人民群众,使小说能够在更广泛的读者中传播。

2.现代性意识的觉醒:中国现代文学通过剖析社会现实,塑造真实的人物形象,使文学作品具有现代性的审美观念和感受方式,推动了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进程。

3.新的艺术实验和形式创新:现代文学关注形式的创新,大胆尝试新的艺术表达方式,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艺术可能性。

以上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当然还有很多细节和具体作品值得深入研究。

通过学习中国现代文学史,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学发展的历程和现代中国社会的变迁。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资料汇总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资料汇总

虑到国内中文强势院校近几年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方向的研究生入学考试越来越多不提供参考书目的现实状况,我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及道听途说所得,大海捞针般列举出这些资料,重点书目并附扼要说明文字,希望能为与我有同一考研目标却苦无门路的同学带来稍许宽慰……1、现代文学类《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合著,虽有缺点,但目前国内还没有一部现代文学史能超过它,何况该书代表了中国当下主流意识形态对现代文学的官方阐述。

该书配套有温儒敏先生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学习指导》,这是一个分量很重的补充读本。

《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概要》,温儒敏、李宪瑜、贺桂梅、姜涛等合著,提供了这个学科的研究概况,非常精炼,也很全面。

朱栋霖、朱晓进、龙泉明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2000)》(上下册),在原《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1997)》基础上增订而成,叙述更完整而富于特色,比如不再坚持解放区、国统区、沦陷区的分章叙述,台港文学也不再作为整体附后而是采取了分期编入的方式,文学各个阶段分期还附有详尽的文学大事年表,是最适合本科生全面了解现当代文学演进概况的一个本子,所以目前全国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广泛选用这部教材。

程光炜、刘勇、吴晓东、孔庆东、郜元宝合著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至2011年10月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推出最新的第三版,现正行销海外。

该书为二十多年来“重写文学史”显著成果之一,各专题章节均由大陆相关研究的知名学者编著,建立了与读者“平等对话”的叙述姿态,观点新颖、语言平实且脉络清晰,部分章节显示出编写者尝试突破体制内主流话语霸权的可贵努力,是一部有着相当独立价值的现代文学史。

王晓明主编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原分四卷,最新修订本分上下两卷),收集了80年代至今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主要论文,其中的很多论文在不少专家的集子里出现过。

看了这个以后再看他们的专集,就能把握住他们的研究方向。

刘俊等人编写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导引》,从文学史的观照、作家作品解析、思潮流派透视等角度收编学科内专家学者最经典的探索成果,建议作为案头必备书,以便随时翻阅。

(完整版)现代中国文学史

(完整版)现代中国文学史

现代中国文学史·绪论一现代中国文学的源流广义:中国文学史整体认同为现代中国文学的源流狭义:指与现代中国文学相对关系紧密的此前文学史(一)中国现代文学直接源于元明清文学:1、元代文学汤显祖“尊情说” :以情反理《牡丹亭》2、明代中叶:王阳明的心学 ;李贽“童心说" 。

3、晚明公安派主将袁宏道“性灵说”:4、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一部颇具现代思想意识的小说.《红楼梦》中现代思想意识举例:1、以“情”为核心的人本主义精神2、现代情爱观、婚恋观:(二)白话的倡导溯源注意:古典白话与现代白话的不同。

鲁迅《狂人日记》的发表拉开了新旧文学的距离,划分出一种语言的分界。

二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与历史发展(一)发生:近代中国救亡运动及文学思潮演变1、中华民族面临的三重危机:民族生存危机封建政治危机传统文化危机2、近代中国救亡运动及文学思潮演变(1)鸦片战争及洋务运动时期(1840——1894)经世致用文学思潮,“师夷长技以治夷”,中体西用。

(2)维新变法时期(1895――1905):①维新文学思潮两大观念深入人心:A进化观念:维新派是进化观点主要阐释者和应用者 .B民主自由观深入人心②清末维新派的文学改良是文学现代化的最早尝试1898年开始,维新派先后提出来“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戏剧改良”等一系列口号.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

故欲新道德,必新小说;欲新宗教,必新小说;欲新政治,必新小说;欲新风格,必新小说;欲新文艺,必新小说;乃至欲新人心,欲新人格,必新小说.”③西方作品的译介:林纾与“林译小说”1898年夏,林纾尝试着与王寿昌合作翻译了法国作家小仲马的《巴黎茶花女逸事》即《茶花女》引起社会强烈反响。

(3)辛亥革命时期(1906――1916)文学出现多元化取向,革命的趋势,并成为启蒙的主要手段,民主观念深入人心。

(二)近代文学转型(1)由传统的古典文学体系向现代的、情感型的文学体系过渡。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要点整理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要点整理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要点整理.txt2008太不正常了,一切都不正常!在这个关键时刻,中国男足挺身而出,向全世界证明:中国男足还是正常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要点整理基本知识点(选择题)1,中国现文史发展的三个十年:第一个十年(1917-1927);第二个十年(1928-1937);第三个十年(1938-1949)2,中国现代文学总体性、全局性的本质特征:新与旧的冲突与承接;中与外的沟通和融会;伴随始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3,从鸦片战争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国知识界经历了四个阶段:洋务运动,维新运动,辛亥革命,五四新文化运动;三种文化思想:洋务派以经济改革为中心的“中体西用”的文化思想,维新派与革命派以政治改革为中心的启蒙主义文化思想,五四新文化运动以伦理革命为中心的文化思想。

4,晚清的又一次文化繁荣表现在:文化观念的变化,翻译文学的繁荣,小说界革命,话剧的萌芽。

5,两个话剧团题:1906年成立德春柳社和1910年成立的进化团。

6,春柳社1907年在日本东京演出的《茶花女》和排演的五幕话剧《黑奴吁天录》,是中国现代话剧的最初萌芽。

7,《新青年》1915年创刊于上海,主编陈独秀。

8,《新青年》于1917年1月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1917年2月发表了陈独秀的《文学革命史》。

这两篇文章拉开了五四文学革命的大幕,标志着中国现代新文学的正式开始。

9,上述文章的发表得到了一批旗手的积极呼应:李大钊,钱玄同,刘半农,傅斯年,鲁迅,周作人。

周作人还发表了两篇重要论文《人的文学》和《平民文学》。

10, 1918年1月,以《新青年》为核心形成了新文化的统一战线。

11,除《新青年》外,五四时期的重要刊物还有:《晨报》副刊,《时事新报》副刊《学灯》,《民国日报》副刊《觉悟》等。

12, 1920年,北洋军阀政府教育部被迫承认白话为“国语”,通令全民学校采用。

至此,白话文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13,相信文化新闻学法铺的复古牌:学衡派,甲寅派。

《中国现代文学史》完整笔记整理

《中国现代文学史》完整笔记整理

《中国现代文学史》完整笔记整理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1、文学革命的兴起(1917——1920)一、晚清文学改良运动的主要内容:1、诗界革命:黄遵宪(反对拟古复古、提倡“我手写我口”)2、小说界革命:梁启超(重视小说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作用)3、文界革命:梁启超(“报章体”)4、白话文运动:裘廷梁二、“五四”文学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1、晚清文学改良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2、适应以思想革命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而发生的三、《新青年》(第一卷名《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创刊时间:1915年主编姓名:陈独秀四、“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文学革命的关系:1、文学革命是适应以思想革命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而发生的,因为旧文学中充斥着封建礼教道德的思想内容,思想革命的深入,必然要求反对旧文学的文学革命;2、而文学革命的开展,批判旧文学观念和旧文学中封建思想道德观念,新文学以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个性主义为内容,也大大推动了思想革命更深入地开展;3、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相辅相成,使新文化运动蓬勃发展,成为自有中国以来最彻底反对封建文化和封建旧文学的革命。

五、文学革命的发生过程:1、1917年1月,《文学改良刍议》(胡适)——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

2、1917年2月,《文学革命论》(陈独秀)——正式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

3、钱玄同、刘半农等撰文响应,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平民文学》六、鲁迅:《狂人日记》(发表于《新青年》)——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1918年)七、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对文学革命的影响:1、李大钊:《什么是新文学》:用白话写的文章,算不得新文学;新文学应建立在“宏深的思想、学理,坚信的主义,从思想和艺术两个方面对新文学提出的要求)2、鲁迅:《狂人日记》小说对封建主义揭露、批判所达到的高度3、郭沫若的新诗,体现了“五四”反抗叛逆、破旧创新的精神八、了解文学革命在创作上的初步成绩和白话文运动的胜利:1、《新青年》上胡适、刘半农、沈尹默等的白话新诗,《新潮》上叶绍钧、汪敬熙、杨振声等的白话新小说和康白情、俞平伯的新诗,都是文学革命的最初实绩。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大全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大全

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目录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 (1)1 双簧戏: (10)2 文学研究会: (10)3 创造社: (10)4 新月社: (10)5 语丝社: (11)6 简述文学革命的成就和意义: (11)7 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 (11)8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 (11)9 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 (12)10 左联: (12)11 中国诗歌会: (12)12 京派 (12)13 论语派: (13)14 文协: (13)15 孤岛文学 (13)16 七月诗派: (13)17 九叶诗派: (14)18 战国策派: (14)第二章鲁迅 (15)1 分析《呐喊》、《彷徨》对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礼教的深刻批判 (15)2 分析《呐喊》中的阿Q、闰土、七斤等农民形象 (15)3 简析《呐喊》中对辛亥革命的描写及其思想意义 (16)4 分析评价《狂人日记》的思想艺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意义 .. 175 分析评价《阿Q正传》的思想及其艺术成就 (18)6 分析《彷徨》中祥林嫂、爱姑、子君等妇女形象和妇女问题的提出 (19)7 分析《彷徨》中涓生、魏连殳、吕纬甫等知识分子形象和在知识分子道路的探索 (20)8 分析评价《呐喊》《彷徨》的艺术特色 (21)9 分析《呐喊》《彷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要地位 (23)10 分析鲁迅杂文的思想特色 (23)11 分析鲁迅后期杂文的思想特点 (24)12 分析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鲁迅杂文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25)13 简析《故事新编》中的古人形象 (26)14 简析《故事新编》的艺术特点 (26)15 简析《野草》的思想内容 (27)16 简析《野草》的艺术特色 (28)17 简析《朝花夕拾》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8)18 简析《朝花夕拾》的人物形象 (29)第三章郭沫若 (30)1 分析评价《女神》所表现的“五四”时代精神 (30)2 简述郭沫若小说的基本倾向和创作特色 (31)3 分析《女神》的浪漫主义特色 (31)4 分析评价《女神》在中国现代新诗发展史上的地位及不足 .. 325 分析郭沫若抗战时期历史剧作的基本思想 (33)6 分析郭沫若历史剧的悲剧精神 (33)7 分析《屈原》中爱国诗人屈原形象 (34)8 简述《屈原》的浪漫主义特色和诗情 (34)9 简述《屈原》的现实战斗意义 (35)第四章1917年-1927年的文学创作 (36)1 分析评价《尝试集》的思想和艺术形式及其地位与不足 (36)2 分析评价周作人小品散文的艺术特色与风格 (37)3 分析评价《倪焕之》的思想和艺术 (37)4 分析叶圣陶现实主义小说的特色和风格 (38)5 简析许地山早期短篇小说的特点 (39)6 简析许地山后期小说《春桃》等作品的现实主义特色 (40)7 简析许地山的散文集《空山灵雨》的思想和艺术 (41)8 简析王统照的长篇小说《山雨》的思想 (41)9 简析王统照小说创作的风格 (42)10 简析冰心的“问题小说”的发展 (42)11 简析诗集《繁星》《春水》的思想和形式 (43)12 简析《寄小读者》的思想和形式 (43)13 简析朱自清以事传情类散文的思想艺术特点 (45)14 简析朱自清借景抒情类散文的思想艺术特点 (45)15 简析朱自清对现代散文的贡献 (45)16 分析朱自清散文的创作特色 (46)17 简析《海滨故人》的思想和风格 (47)18 简析庐隐小说题材和思想特点 (47)19 简析《沉沦》的思想 (48)20 分析评价郁达夫小说的思想 (48)21 分析郁达夫小说的艺术风格 (49)22 分析郁达夫小说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50)23 分析闻一多爱国主义诗篇的内容 (50)24 简述闻一多在新诗发展史上的地位 (51)25 分析评价闻一多诗歌“三美”的新格律诗理论主张及其创作实践 (51)26 分析评价徐志摩的前期诗集的思想 (52)27 简述徐志摩后期诗集的思想 (53)28 分析徐志摩诗的艺术特点 (54)29 简述冯文炳小说的思想特色 (55)30 简述冯文炳小说的艺术特色 (55)31 简述冯至的《作日之歌》的思想艺术特色 (56)32 简述冯至的《十四行集》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56)第五章茅盾 (57)1 分析评价《蚀》三部曲的思想内容 (57)2 简析《动摇》中的胡国光形象 (58)3 简析《蚀》的艺术特点 (59)4 分析《子夜》的思想内容 (59)5 分析《子夜》里吴荪甫的形象 (60)6 简析《子夜》里赵伯韬的性格特征和形象意义 (61)7 简析《子夜》的艺术特色 (61)8 分析评价《子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62)9 简析《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6310 简析《白杨礼赞》、《风景谈》的思想艺术特色 (64)第六章老舍 (66)1 分析老舍小说的创作特色 (66)2 通过祥子的悲剧分析《骆驼祥子》这部小说的思想 (67)3 分析祥子的形象 (68)4 简析老舍长篇小说《二马》的思想和幽默特色 (70)5 简析《猫城记》思想的复杂性 (70)6 简析老舍长篇小说《离婚》的思想和艺术 (71)7 简析老舍短篇《月牙儿》《断魂枪》等的艺术成就 (72)8 简析《骆驼祥子》中虎妞形象及其对祥子悲剧的意义 (72)9 分析《骆驼祥子》的艺术特色 (73)10 简析《四世同堂》中祁老者的形象 (74)11 简析《四世同堂》中祁瑞宣的性格 (75)12 简析《四世同堂》的结构特点 (76)13 简析《四世同堂》的文化反思色彩 (76)14 分析《四世同堂》的思想内容 (77)第七章巴金 (79)1 简析巴金《灭亡》的思想内容和杜大心形象 (79)2 简析巴金早期表现社会革命的作品的思想艺术特点 (79)3 简析《激流三部曲》的思想内容 (80)4 简析巴金小说创作风格的演变 (80)5 《还魂草》是风格转变的代表作。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知识点完整整理)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知识点完整整理)

文学思潮与运动三十年代文学思潮要点1、基本概念30年代文学也称现代文学第二个10年(1928-1937年)是第一个十年文学的继承和发展。

1928年始,新文学队伍发生了新的组合,两种文学思潮及其创作构成了30年代文学基本面貌(1)新兴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2)继承五四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的人文主义文学;30年代左翼文学发展轮廓(三个阶段):(1)1927大革命失败-左联成立前,是无产阶级文学的倡导期。

(2)1930-1936年,左联成立-左联解体。

(3)1936年春-1937/7抗战爆发,文学的转折过渡期。

2、“左联”概况“左联”全称“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1930年3月成立于上海。

主要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茅盾、冯雪峰、柔石、沈端先、冯乃超、李初梨、蒋光慈、田汉、阳翰笙、丁玲、冯也频、姚蓬子等。

左联的理论和行动纲领根据前苏联“拉普”纲领而制定。

纲领宣告:“我们的艺术是反封建阶级的,反资产阶级的,又反对‘失掉社会地位’的小资产阶级的倾向,我们不能不援助而且从事无产阶级艺术的产生。

”左联的成立有其国际和国内的背景,国际上,苏日英法等国都有左翼文学组织;国内,经过1928年的革命文学论争,培养了左翼作家队伍,为左联成立提供了思想组织上的准备。

“左联”于1936年自动解散。

“左联”的文学活动及主要功绩(1)创办了许多有影响的文学刊物,如《拓荒者》(蒋光慈主编)、《北斗》(丁玲主编)、《文学导报》(创刊号名《前哨》)、《萌芽》月刊(鲁迅、冯雪峰主编)、《十字街头》(鲁迅主编)。

续办了左联成立前的《创造月刊》《文化批判》《太阳月刊》等刊物。

(2)翻译、介绍、传播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左联成立后,瞿秋白俄文翻译了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理论著作,并写了《马克思恩格斯和文学上的现实主义》等文章,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艺思想作了系统全面的介绍与阐述。

他说明了反对席勒化,提倡莎士比亚化的意义,批评了初期无产阶级文学作品中的“主观主义的理想化”和“革命浪漫蒂克”情绪。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整理资料汇总.(DOC)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整理资料汇总.(DOC)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整理资料1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名词解释:双簧戏:1、 1918年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戏,正式拉开了“文学革命”与“封建复古主义”思潮斗争的序幕。

2、钱玄同把社会上的各种反对意见归纳起来,化名“王敬轩”写给《新青年》编者一封信,再由刘半农写答信王敬轩的信予以批驳,两信同时发表名为《文学革命之反响》,借以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

文学研究会:被称为“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1921年成立于北京,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

代表作家:周作人、茅盾、叶圣陶、许地山、朱自清、冰心等。

重要刊物:《小说月报》、《文学旬刊》理论主张:积极提倡“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和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主要贡献:它承接了“五四”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成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占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

创造社:1921年在日本东京成立,发起人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

主要刊物:《创造季刊》《创造周刊》《创造日》理论主张:尊自我,重主观,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强调文学的本质是感情;强调灵感在创作中的作用。

主要表现为浪漫主义特征。

新月社:1923年成立,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等,都是欧美留学生。

重要刊物:《晨报副刊》《诗镌》《新月》(后期)闻一多发表《诗的格律》的理论文章,提出诗歌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以闻一多、徐志摩为首的新格律诗的创作,称为“新月诗派”语丝社:成立于1924年,以创办《语丝》周刊而得名。

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

文艺思想接近于文学研究会。

《语丝》多发表杂文、小品、随笔,形成生动、泼辣、幽默的语丝文体,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鲁迅说《语丝》的基本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

简述文学革命的成就和意义:文学革命批评了“文以载道”、“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观念,宣传了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新文学浸透了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等近代思想。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整理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整理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整理绪论一、现代文学的范围与分期中国现代文学,指起于五四前夕,迄于新中国成立这一时期文学历史,即从1917年发难的“文学革命”到1949年全国第一次“文代会”召开,大约三十二年文学发展历史。

分期1917年到1927年为第一个时期,五四新文学运动的产生和发展时期;1927年到1937年为第二时期,左翼文学运动的形成和壮大时期;1937年到1949年为第三个时期,抗战的民主的文学运动的勃兴和繁荣时期。

二、现代文学的性质1.“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学,即新民主主义文学”2.“改造民族灵魂的启蒙文学”3.“现代化的与世界文学相沟通的民族文学”4.“用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心理的文学。

”三、现代文学的主题、题材与形式1.充满矛盾与张力的主题现代作家对待现代化的态度并不是统一的,主题的呈现往往充满了矛盾与较大的差异,呈现出一种“复调现象。

”所谓复调(poliphony)本是音乐术语,指欧洲18世纪(古典主义)以前广泛运用的一种音乐体裁,它与和弦及十二音律音乐不同,没有主旋律和伴声之分,所有声音都按自己的声部行进,相互层叠,构成复调体音乐。

复调小说是前苏联学者巴赫金创设的概念。

"复调"也叫"多声部",本为音乐术语。

巴赫金借用这一术语来概括托斯妥耶夫斯基小说的诗学特征,以区别于"那种基本上属于独白型(单旋律)的已经定型的欧洲小说模式"。

“复调小说”的概念是现代文论的一个重大飞跃,对读者反映论、接受美学、解构主义等都有深刻影响。

2.多样化的题材两大基本题材:知识分子题材与农村题材。

同时又极为广阔:中国社会各个阶层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思想、命运、形象与心理情绪都无一例外地被摄入作家们的艺术视野。

3.文学形式的现代化与民族化的纠结现代文学前半期:文学形式的“现代化”诉求被置于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

抗战的爆发扭转了这一进程一直在复杂而曲折的历史轨道中寻求自己作为现代民族文学的位置和特色。

中国现代文学大全word精品文档69页

中国现代文学大全word精品文档69页

1、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历史范畴:第一个十年(1917-1927):通常称“五四”时期的文学。

1917 年 1 月,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发表于《新青年》,标志着文学革命运动的正式兴起。

钱玄同、刘半农、周作人、鲁迅、李大钊等人积极响应。

(多选)瞿秋白的《饿乡纪程》、《赤都心史》等通讯报道,是中国现代报告文学的最初萌芽。

第二个十年(1928-1937):通常又叫左翼时间的文学。

第三个十年(1938-1949):包括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文学。

2、1906 年成立春柳社,1907 年在日本东京演出《茶花女》,是中国现代话剧的最初萌芽。

3、1915 年 9 月,《新青年》创刊于上海,主编陈独秀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

1917 年 1 月《新青年》第二卷第五号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提出“八不主义”,这是最早正式探讨文学革命新方案的文章。

1917 年 2 月,《新青年》第二卷第六号发表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提出“三大主义”。

4、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和《平民文学》,从理论上提出建设新文学的构想。

5、1918 年 1 月,《新青年》编辑部扩大了阵营。

1918 年1 月《新青年》第四卷第一号,首次刊发了胡适、沈尹默、刘半农三人创作的九篇白话新诗。

1918 年 5 月,《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发表鲁迅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6、1918 年 4 月,《新青年》开辟了“随感录”专栏,刊发“随感录”式的短小的时评或杂感,是现代散文最早出现的品种。

真正有意识地把散文作为一种文学体裁来创作是从1919 年开始的,周作人于 1921 年 6 月发表了《美文》,对推动中国现代散文的自觉发展有重要意义。

7、1918 年 5 月,刘半农发表《卖萝卜的诗人》,是中国现代最早出现的无韵诗,1918 年 7 月,他又发表《窗纸》、《无聊》,是中国现代最早出现的散文诗。

8、1920 年 3 月,中国现代第一部白话新诗集,胡适的诗集《尝试集》出版。

中国当代文学史整理(word文档良心出品)

中国当代文学史整理(word文档良心出品)

表示老师说的重点1、今世文学含义:“今世文学”是相对于“现代文学”而言的,指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迄今仍处在持续发展过程中的文学。

在往常的意义上,中国今世文学是指1949 年 10 月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文学,新中国的大陆文学是中国今世文学的主体。

2、中国今世文学的分期:1、十七年文学(1949~1966)今世文学一体化逐渐形成2、文革文学(1966~1976)文学一体化达到巅峰3、新期间文学(1976~)80 年月文学逐渐解体,走向开放90 年月文学3、十七年文学期间,文学和政治的关系?老师提到了,可是课件上没有呢4、文学思潮5、中国今世文学史初步:第一次文代会(1949年7月2日—19日,北平)(1)三个主要报告: A 郭沫若《为建设新中国的人民文艺而奋斗》B周扬对于解放区文艺运动的报告《新的人民的文艺》是把解放区文学看作新中国文学的模范和雏形来阐述的。

C茅盾对于国统区文艺状况的报告《在反动派压迫下斗争和发展的革命文艺》从反面为解放区文学做了铺垫。

(2)会议确定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会谈会上的发言》为新中国文艺工作的总目标,毛泽东文艺思想成为大纲性的指导思想。

(3)新系统的组织建设:(1)成立了文联、作协等各样社团(2) 创立《文艺报》(全国文联)、《人民文学》(作协)(4)文代会的意义:“今世文学”的起点。

①实现认识放区和国统区两支队伍的大会师;②总结了五四以来文艺工作的成绩与经验,确定了新中国文艺事业的总目标——《在延安文艺会谈会上的发言》;③指出新中国成立此后文艺一定为人民服务,第一为工农兵服务的总方向;④成立了以郭沫若为主席,茅盾、周扬为副主席的全国文艺界的组织——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第一次文代会最为重要的意义,即是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对于文学的全面领导,确定了中国共产党和再生政权与文学艺术家之间领导与被领导的主客体关系。

6、建国后三大规模的文艺运动和文艺思想斗争(一) . 对电影《武训传》的责备(1950-1951 )毛泽东发布社论《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 >的谈论》 (1951 年 5 月 20 日《人民日报》 )责备的内容:责备以社论的精神为基调从三方面进行: 1. 宣扬了财产阶级改进主义;贬斥了农民革命的作用。

中国现代文学史整理资料

中国现代文学史整理资料

中国现代文学史整理资料老舍小题1、老舍,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是描绘市民社会生活的艺术大师。

2、1921发表短篇处女作《她的失败》,在英国完成3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1926、《赵子曰》1927、《二马》1929,均连载于《小说月报》3、长篇童话《小坡的生日》19294、6部长篇《猫城记》1932、《离婚》1933、《牛天赐转》1934、《骆驼祥子》1936、《文博士》1936--1937、《大明湖》被战火所焚,1部中篇《新时代的旧悲剧》1935,3个短篇小说集《赶集》1934、《樱海集》1935、《蛤藻集》19365、从抗战爆发到全国解放,长篇:《火葬》1944、《四世同堂》1944--1948、《鼓书艺人》1949,中篇《我这一辈子》1947,中篇小说集《月牙集》1948,短篇小说集《贫血集》1944、《东海巴山集》1946、《微神集》1947,话剧《残雾》1940、《张自忠》1941、《面子问题》1941 30年代新诗1、1928年创办《新月》月刊,1931创办《诗刊》季刊2、1932年施蛰存创办文艺刊物《现代》3、现代派诗人的代表性诗集:《望舒诗稿》戴望舒1937、《鱼目集》卞之琳1935、《汉园集》何其芳、卞之琳、李广田合集“汉园三诗人”《预言》何其芳1945、《二十岁人》徐迟1936、《绿》玲君1937、《石像辞》南星1937、《春野与窗》林庚19344、何其芳,把自己写诗的道路成为“梦中道路”,《预言》、《季候病》、《再赠》废名代表作《十二月十九夜》林庚《沪之雨夜》、《夜行》、《空心的城》5、政治抒情诗:郭沫若诗集《恢复》殷夫,原名徐伯庭,学名徐祖华,笔名白莽,《孩儿塔》、《伏尔加的黑浪》、《一百零七个》、《诗集》等4本诗集,《别了,哥哥》、《血字》、《议决》、《一九二五年的五月一日》,被称为“红色鼓动诗”6、蒲风,原名黄日华,诗歌集《茫茫夜》、《摇篮曲》、《生活》、《钢铁的歌唱》,长篇叙事诗歌《六月流火》7、长篇叙事诗:杨骚《乡曲》、穆木天《守堤者》、王亚平《十二月的风》、柳倩《震撼大地的一月间》、温流《我们的堡》、江岳浪《饥饿的咆哮》8、臧克家,新月派,1933自费出版第一本诗集《烙印》,1934《罪恶的黑手》、《自己的写照》、《运河》1936等诗集,《烙印》、《老马》、《当炉女》、《难民》等是有名的诗篇,被称为农民诗人、乡土诗人9、田间和艾青的诗歌创作开始也是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点汇总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点汇总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点汇总1、文学研究会:1921 年 1 月成立于北京,发起人有周作人、郑振铎、王统照、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等12 人。

刊物:有《小说月报》、《文学旬刊》、《诗》月刊等。

以研究介绍外国文学、整理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宗旨,重视文学的社会功用,强调文学与人生的意义,被称为 " 人生派 " 。

受 19 世纪俄国和欧洲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影响,注重写实主义创作方法。

1932 年《小说月报》停刊,终止活动。

2、创造社: 1921 年 7 月成立于日本东京。

成员是留日的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以及后来加入的彭康、朱镜我、冯乃超等。

出版《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创造月刊》等。

强调创作 " 本着内心要求 " ,崇拜天才,讲求文学的全与美,宣传文学的无目的性,提倡为艺术而艺术,被称为艺术派。

受欧洲启蒙主义、浪漫主义、颓废主义、唯美主义、象征主义、表现主义影响,创作方法上倾向浪漫主义。

1929 年 2 月该社被国民党当局查封。

3、湖畔诗社:1922 年 4 月, 应修人、冯雪峰、潘漠华、汪静之在杭州西湖湖畔成立的新文学团体。

他们的作品主要有诗歌合集《湖畔》、《春的歌集》和汪静之的《蕙的风》、《寂寞的国》等。

其创作以抒情诗特别是爱情诗见长。

风格清新质朴、坦白率真,以自由诗为主。

4、五四文学的基本特征是:一、现代理性精神的张扬;二、感伤的精神标记;三、个性化的追求;四、创造方法的多样化探索。

5、郁达夫浪漫抒情小说的主要特征:一、自我的写真;二、感伤的抒情;三、结构的散文化;四、流丽、清新的文笔。

"病状 " ,因封建思想没有完全从人们头脑中清除,加上中国反封建的思想革命尚不十分彻底,因此将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阶段中存在。

它将作为一面镜子,使人们从中窥测这种精神的病容且时时警戒。

7、美文:即艺术性散文,通常称为" 散文小品 " 。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汇总.doc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汇总.doc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汇总.doc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汇总1、“八事”主张:1917年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的理论见解,提出“不用典”、“不讲对仗”等八点主张,反对文学的复古主义及拟古主义思潮,倡导新诗的“形式大解放”。

2、人的文学:周作人在《人的文学》一文中提出的要求反对封建非人文学,建立以人道主义为本的合乎人性的文学。

“人的文学”成为“五四”时期文学创作的重要特色。

3、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发起人有沈雁冰、周作人等,是“五四”后成立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宣扬“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

4、创造社: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等,是“五四”以后重要的浪漫主义社团,宣扬“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

5、新月诗派:1926年,徐志摩、闻一多等在《晨报副刊;诗镌》上提倡新格律诗,要求创造诗的新格式、新音节以表现完美的精神,被称为“新月诗派”。

6、语丝社:成立于1924年,成员有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创作风格生动、泼辣、幽默,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7、湖畔诗社:1922年成立于杭州,成员有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等,是一个专心致志做爱情诗的浪漫主义诗歌团体。

8、南国社:由田汉创立于1923年,是一个以浪漫主义倾向和感伤情调为鲜明风格的话剧团体。

9、现代主义:现代主义在西方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它是许多文学流派的总称,包括象征主义、唯美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等,总体特征是反传统和非理性,“五四”时期开始传入中国。

10、象征诗派以李金发为代表的象征诗派是“五四”以后出现在诗坛上的。

象征派诗人受法国象征诗派的影响,讲求感官享受和刺激,重视刹那间的幻觉。

象征派诗人否定诗歌与音乐的关系,完全把诗看为视觉艺术,这不同于新月派对诗歌音节美的重视。

象征派的诗歌作品特点是“观念联络的奇特”,即一部分一个观念可以懂。

中国现代文学史整理

中国现代文学史整理

中国现代文学史整理第一章文学革命与“五四”新文学(1917-1927)第一节概述(一)识记1、“五四”文学革命发生的背景“五四”文学革命的直接背景和动力是“五四”新文化运动。

2、《新青年》杂志在文学革命中的重要作用“五四”时期以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兴起了“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思想启蒙运动。

《新青年》大力介绍自由平等学说、个性解放思想、社会进化论,给人们提供了思想武器。

3、胡适、陈独秀、刘半农、周作人等人在文学革命讨论中的代表性文章和重要观点胡适:《文学改良刍议》,从“八事”入手,主张书面语要与口头语接近,要求以白话文学为“正宗”。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即建设国民的、写实的、社会的文学,反对贵族的、古典的、山林的文学。

把文学革命当做“开发文明”、改变“国民性”并借以“革新政治”的“利器”,也肯定文学自身独立存在的价值。

刘半农:《我之文学改良观》,改革韵文、散文。

使用标点符号。

和钱玄同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双簧信”。

周作人:《人的文学》。

新文学应当是“人的文学”,反对封建的“非人的文学”。

4、文学革命最初的创作实绩,代表性作家作品实绩:鲁迅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把矛头指向几千年的封建制度,小说的形式完全是现代化的。

接着《新青年》、《新潮》上又陆续出现了一批新文学作品。

胡适、沈尹默、刘半农进行了第一批白话新诗的尝试,有《鸽子》、《月夜》、《相隔一层纸》等。

这一时期许多报刊都显示新文学创作的实绩。

5、“五四”时期各文学社团代表性人物、主要刊物文学研究会:周作人、朱希祖、蒋百里、郑振铎、耿济之、瞿世英、郭绍虞、孙伏园、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王统照12人。

主要刊物:《小说月报》。

创造社: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寿昌、李初梨、冯乃超、彭康、朱镜我、李一氓、阳翰笙。

《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洪水》等刊物,《创造月刊》、《文化批判》、《流沙》等杂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代文学史填空题:1.1917年1月和2月,《新青年》杂志分别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标志着文学革命的开始。

2.凌吉士是由作家丁玲创立的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的人物形象。

华威先生是张天翼《华威先生》的人物形象。

(2人均为左联作家)戴望舒《雨巷》(成名作),《望舒草》(作品集)。

3.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闻学社团是1921年成立于北京的文学研究会,发起人有周作人、朱希祖、蒋百里、郑振铎等12人。

4.创造社于1921年7月在日本东京成立,最初的成员郭沫若、张资本、郁达夫和成仿吾等人。

5.左联于1930年在上海成立,事先,冯乃超、沈端先(夏衍)、冯雪峰与鲁迅商谈,共同开过以“清算过去和确立目前文学运动底任务”统一了思想,后来,鲁迅在成立大会上作了《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演讲。

6.鲁迅思想:个性主义“图强”精神--“掊物质而张灵明,任个人而排众数”(受尼采思想影响);后期,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影响。

7.“乡土文学派”是在鲁迅的影响下成立的一个小说流派。

8..1921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沉沦》(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出版的第一步短篇小说集。

9.现代白话小说的开山之作是一九一八年五月鲁迅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的《狂人日记》,此后,《呐喊》和《彷徨》两个小说集的出版现实了现代短篇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

10.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垦新诗处女地的是胡适,1920年他出版了新诗集《尝试集》但真意义上的第一本新诗集要算是郭沫若于1921年出版的《女神》。

11.(茅盾)沈雁冰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蚀》,原稿笔名为矛盾,后由叶圣陶改为茅盾,该著作包括三个系列中篇,分别是幻灭、动摇、追求。

12.茅盾的小说处女作是《蚀》,其是有三个系列中篇幻灭、动摇、追求所构成的,他最著名的两个短篇散文是《风景谈》《白杨礼赞》。

{链接:爱情三部曲是《雾》,《雨》,《电》巴金;激流三部曲是《家》,《春》,《秋》巴金}13.80年代寻根小说代表人物有韩少功《爸爸爸》,贾平凹,王安忆《小鲍庄》,阿城《棋王》等人。

14.七月诗派:以胡风主编的《七月》和《希望》等刊物为主要阵地的一个现实主义抒情诗派,主张发扬“主观战斗精神”。

15.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描绘了的潘先生是一个带有浓厚小市民气味的卑锁形象,他苟且侥幸,表里不一。

16. 30年代戏剧曹禺《雷雨》,《日出》均为现实主义。

40年代钱钟书《围城》现代杰出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张爱玲主要作品有最具代表性的小说作品《金锁记》(可以称之为“女性情欲的研究”)和小说《传奇》与散文《流言》,有着现代都市小说特征。

17.红色经典:写解放战争的《红日》,《红岩》;写农民(中国农民历史命运和生活道路的长篇小说)的《红旗谱》,《创业史》(梁三老汉,梁生宝)柳青;写(民主革命时期)青年知识分子的《青春之歌》。

简称“三红”一创一歌。

17.建国后,对《武训传》,《红楼梦》,胡风有批判。

18.莫言的抗日故事《红高粱》主人公人物形象自尊自信坚韧不拔与表现中华民族血性性格。

名词解释:“学衡”与“甲寅”:五四时期著名的复古主义文化流派。

它们分别得名于《学衡》杂志和《甲寅》杂志。

《学衡》1921年1月创刊于南京,其代表人物是留学欧美的梅光迪、胡先骕、吴宓等。

《甲寅》由章士钊主编,1914年创刊于日本东京,不久即停刊。

1925年由月刊改为周刊在北京复刊。

章士钊是北洋政府的司法总长兼教育总长,其复古活动带有官方性质。

共同点是:他们的主要人物都是留学生,是穿着西装的复古派,在社会上有很大的迷惑作用;他们在反对新文化运动的同时也反对马克思主义。

不同点:学衡以昌明国粹为宗旨,主要从事攻击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复古活动,西洋派。

甲寅带有官方性质,主要攻击文学革命和白话文,是所谓东方文化派的组成部分。

湖畔诗社”(五四):“五四”时期著名的诗歌社团。

1922年成立于杭州,由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汪静之共同发起。

他们出版有四人诗合集《湖畔》。

应修人、潘漠华和冯雪峰还出版有三人诗合集《春的歌集》。

四人中以汪静之的诗歌成就最为突出。

他于1922年出版的《蕙的风》以直率地表达男女爱情而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蕙的风》是汪静之的第一部诗集,也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第一部以爱情诗为主体的诗集。

“新月诗派”(20年代):二十年代著名的诗歌流派,反对感伤主义主张理性主义和主观情绪的客观化。

得名于1924年夏成立的新月社。

他们以提倡新格律诗而独树一帜,故又称“格律诗派”。

其代表诗人是闻一多和徐志摩(“三美”音乐美,艺术美,建筑美)。

该诗派的形成以1926年4月《晨报副刊·诗镌》的创办为标志。

这时期的主要诗人还有朱湘、饶孟侃、孙大雨、于庚虞、刘梦苇等。

该诗派的结束以1931年陈梦家编选的《新月诗选》的出版为标志,这时期又出现了方玮德、林徽音、方令孺等新诗人。

该诗派在诗歌艺术方面的追求,对推动中国新诗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问题小说”(五四以后的几年间):所谓“问题小说”是指五四以后的几年间(1919-1925)年形成的一种小说类型或题材热,是指那些反映政治、道德、教育、婚姻、恋爱等人生问题的小说。

问题小说在1919年上半年《新潮》作家的创作中已露端倪,1919年下半年冰心的《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等小说的发表后,开始形成风气。

1921年文学研究会成立后推向高潮。

问题小说形成潮流有以下两个原因。

一是现实人生有问题而人们开始思考人生问题。

五四以后的中国并不是一个充满青春气象的中国,而是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惨状。

而新文化运动又启蒙了中华民族,人们开始思考怎样是健全的社会,理想的人生等问题。

这些问题又迫使小说家去探索去回答。

二是外国文学的影响,尤其是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

大量的欧洲、俄国的表现社会与人生的作品介绍到中国来。

其思想令中国青年耳目一新,导致中国式的问题剧的风行,也直接推动了问题小说的创作。

“新感觉派”小说(30年代现代主义):三十年代著名的小说流派。

这是中国第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所以其小说又称“现代派小说”。

其代表人物有施蛰存、穆时英(《上海狐步舞》、《白金的女体塑像》、《夜总会的五个人》)、刘呐鸥(《都市风景线》)等。

他们主要受日本“新感觉派”的影响,以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方法和意识流等方法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内心冲突,以快速、跳跃的节奏来表现半殖民地都市的生活和人际关系。

该派最有成就和影响的作家是施蛰存。

他的代表作主要有《将军底头》、《梅雨之夕》、《石秀》等。

“冰心体”:冰心散文独具特点的一种清丽、典雅的语言风格。

古文学语言与现代文学语言相交汇,在行文中时不时出现某些文言词语;既凝练明快又清新婉丽;或色彩鲜明,或素缟淡雅,美感丰富,抒情性强;错落有致的长短相间的句式以及排比、对句等的切当穿插,语言的音乐性强;形容词重叠形式,语言活泼而意味深长。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一般是指从新文化运动以来,随着中国无产阶级运动的高涨和无产阶级走上政治舞台而成长起来的革命文学创作和组织活动。

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是创造社和太阳社。

创造社主要人物有郭沫若、成仿吾、冯乃超等太阳社的成员主要有蒋光慈、钱杏邨等。

寻根小说(1985年前后):一批青年作家改变文学视角,立足于构建中国当代小说的“民族品格”。

他们超越社会政治层面,强调地域,突入历史深处而对中国的民间生存和民族性格进行的思考创造,形成了一股潮流。

寻根小说的特点:以现代意识观照现实和历史,反思传统文化,探寻中华文化重建的可能性;作品题材和文化反思对象呈鲜明的地域特点;在表现手法上既有中国传统文学的手法,又有现代派的象征,抽象等手法。

丰富了作品的文化意蕴。

朦胧诗(80年代):指以舒婷,顾城,江河等人为代表的一批“文革”中成长的青年诗人的具有探索性的新诗潮。

“新写实小说”(80年代现实主义):指(1)8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2)书写普通人的生存状态或生存本相(注重对现实“原生态”的还原);(3)在价值取向、叙事风格与审美趣味方面有别于传统现实主义特别是“革命”现实主义小说的写实主义小说;(4)主题意蕴更多的是表现现实的荒诞丑恶与无奈;(5)大多采用客观化的叙述态度,提倡作家采取“冷漠叙述”。

代表作家有刘震云,池莉、方方、刘恒等。

“文学革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文化运动发展的必然产物。

1917年1月和2月,《新青年》杂志分别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倡导文学革命,标志着文学革命的开始。

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是: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

俄国的“十月革命”对文学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不但改变了文学革命的指导思想,推动了文学革命的发展进程,而且还决定了新文学的发展方向。

文学革命的开始,宣告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终结,同时也宣告了中国现代文学的诞生分析题:1、没有晚清,何来五四?“没有晚清,何来‘五四’”的观点具有双重涵义。

其一,可以将其理解为一个“重写文学史”的命题,因为他通过批判五四文学的霸权,确立了“被压抑的现代性”即“晚清现代性”的文学史价值,在启蒙文学史和左翼文学史之外,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写作,提供了另一种书写方式;(通过辩证否定,强调晚清文学的历史地位);其二,将其理解为一个“知识考古学”意义上的解构命题,该命题的意义不在于挑战有关中国现代性的五四起源论,而在于挑战“起源论”本身;(五四文学一部分来于对晚清文学的继承)。

这两种涵义不仅在于揭示该命题所包含的内在矛盾,更在于凸显我们自身的问题意识。

先于五四,却总是存在于五四的阴影之中。

和五四相比,晚清同样是个大变局的时代。

如雨后春笋一般的出版社和报纸为文学提供了发表的新天地,因之彻底改变中国文学的面貌,只是,它没有表现为五四似的狂飙突进青春无敌而已。

2、结合作品分析阿Q的艺术形象?①阿Q首先是一个被剥夺得一无所有的贫困农民。

他没有土地没有家,住在土谷祠;没有固定职业,靠打短工为生;在“恋爱悲剧’之后,唯一的财物也被赵老爷等人敲诈走了。

②阿Q又是一个深受封建观念侵蚀和毒害,带有小生产者狭隘保守特点的落后,不觉悟的农民。

他受了屈辱,不敢正视,反而用自我安慰的方法,说自己是“胜利者”。

同时又妄自尊大,进了几回城就瞧不起未庄人,又因城里人有不符合未庄人生活习惯的地方而鄙夷城里人;他身上又有恃强凌弱的卑怯和势利,在受了强者如王胡等的凌辱之后转而欺侮更小的弱者如小D等。

③阿Q的不觉悟更突出地表现在他对“革命”的认知上。

阿Q本来痛恨革命。

等到辛亥革命大潮流震荡到未庄时,也想做起革命党来了。

但阿Q革命的目的只是想“跟别人一样,拿点什么东西”,于革命意义,丝毫没有了解。

所以一为假洋鬼子所拒斥,就想到衙门里去告他谋反的罪名,好让他满门抄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