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及总体目标

合集下载

数学课程标准

数学课程标准

数学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基本理念与设计思路一、基本理念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课程内容既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学科的特征,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论,也应包括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

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思考与探索。

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联系生活、创设情境与知识系统性的关系。

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3、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

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

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通过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4、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及总体目标解读新课标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及总体目标解读新课标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及总体目标)解读新课标大英县实验学校:吴长琼通过对《<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及总体目标》课程的学习,我深深感受到新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有着很大的不同,新课程标准无论是从理念上还是目标上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一、理解新课标基本理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先看《大纲》,教学大纲反映国家对教学工作做出的规定,主要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要求,使教师较为关注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近年的教学大纲已对学生的学习和培养个性方面给予了较多的关注,其出发点主要是着眼于改进教师的教学.再看《标准》,新课标指出,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整体在数学教育上有良好的发展,又要适应个性,让个体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要求我们在打好学生数学基础的同时,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和手段营造良好的数学教育氛围,在“三维”上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取他应该得到的发展。

《大纲》的课程目标是在它的教学目的中体现的,即以培养学生获取数学知识、技能和能力为首要目标,将发展思维能力作为能力培养的核心.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大纲也越来越重视对创新意识、良好个性品质、唯物辩证观点等方面的培养.新课标指出,课程内容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课程要反映社会需要,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要贴近学生生活,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猜测、计算、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活动能力。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教学活动需是师生积极参与、交流互动的共同发展过程。

教师应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

要求我们必须精准的掌握教材的重难点,创新教学设计,分散难点,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从而使学生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也能获取更多的数学活动经验。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初中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初中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初中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是教育部制定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对初中数学教育的总体要求和课程目标。

以下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简要介绍:1. 课程性质: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它对提高学生的抽象能力、推理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2. 课程理念: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使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逐步形成适应终身发展需要的核心素养。

3. 课程目标: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应使学生通过数学的学习,形成和发展面向未来社会和个人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

课程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强调使学生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简称“四基”)的获得与发展,发展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简称“四能”),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4. 课程内容:数学课程内容由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概率与统计、综合与实践四个部分组成。

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应注重体现数学的本质,处理好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之间的关系,突出数学的通性通法,强化学科内在联系与综合,确保课程内容反映未来社会需求、科技进步和数学发展趋势。

5. 课程实施:数学课程的实施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遵循教育规律,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教学中应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同时,评价改革也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应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注重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的有机结合,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总的来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初中是培养初中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指导性文件,旨在使学生通过数学的学习,形成和发展面向未来社会和个人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专题讲座《义务教务阶段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及总体目标王尚志(首都师范大学教授)马云鹏(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刘晓玫(首都师范大学教授)话题一、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的理念和目标,是非常重要的两部分内容,课程标准的理念,从五个方面来阐述,分别从数学教育,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评价还有新技术,这几个方面来阐述。

(一)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第一条,是一个总的论述。

这一条是对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做了总体的阐述,就是义务教育的阶段的数学,在这个阶段的数学教育使学生获得一个什么样的数学教育,使他在数学方面,获得什么样的发展,这里边强调的要根据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的成长,是整个人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它为学生打基础的阶段,在打基础的阶段,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在各个方面打好基础,而数学是学生应该掌握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素养的非常重要组成部分。

正因为是义务教育,所以强调要面向全体学生,义务教育阶段是面向所有学生发展的阶段。

这里强调两个要点,第一,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接受良好的数学教育。

每个学生都要提高数学素养,进而提高学生的公民素养,数学素养是学生公民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义务教育重要的任务就是使学生将来能够成为一个社会需要的、具有良好的素养、各方面能够健康发展的公民。

他们有良好的数学素养是非常重要,所以良好的数学教育就是让每一个学生获得他所需要的良好的数学素养。

第二,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个是针对学生的差异,因为每一个学生都要接受义务教育,而在学生的发展和学生原有的基础存在很大的差异。

良好的数学教育,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一样的教育,得到一样的机会,但最后的发展可能是有差别的。

根据学生的智力的差异,根据兴趣的不同,标准特别强调要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他所应该得到的发展。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及总体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及总体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及总体目标一.《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中十个核心概念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中十个核心概念的内涵在标准当中,设计了十个核心概念,和原来的标准实验稿相比有所增加,有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1、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

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2、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来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另外可以获得一个结论,获得一个结论具有一般性。

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数学思考的重要的形式。

3、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的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写实物,想象出实物的方位和它们的相互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根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等。

4、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

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的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的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5、数据分析的观念是指: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搜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

体会数据中蕴含着信息,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

一方面对于同样的事物,每次收到的数据可能不同,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以从中发现规律,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

6、运算能力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正确的进行运算的能力。

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力,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

7、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当中,经常使用这样一种思维方式,推理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核心理念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核心理念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核心理念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核心理念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核心理念《标准》提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要“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显然,《标准》所提出的上述理念与“纲要”的要求是一致的。

课程改革走到今天,愈来愈清楚地表明,其基本出发点是以学生发展为本。

我们可以把“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视为数学课程的核心理念。

一、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标准》中的这句话值得我们认真体会和思考。

首先要看到,这句话的主体是“人人”,即指学习数学课程的所有人,而不仅仅指少数人。

这是认识其意义的前提。

它表明,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不是精英教育而是大众教育,不是自然淘汰、适者生存的教育,而是人人受益、人人成长的教育。

关于“良好的数学教育”这个用语,其内涵丰富,可以从多方面去理解和解读。

应该注意到这句话的落脚对学生适宜的数学教育,还必须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作好准备。

以课程内容为例,从前面分析可以看出,当今社会发展对公民数学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人们越来越多地需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以作出决策,统计图和统计表等统计方式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变得很常见。

另外,对事物不确定性的认识和理解,也是人们更好地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关键。

因此,从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角度看,加强统计与概率知识的学习就显得非常必要。

(2)良好的数学教育是全面实现育人目标的教育全面实现育人目标对学生来说就是要促使其全面发展。

在学校教育中,数学往往被人们认为是训练思维、增长智力的学科。

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及总体目标

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及总体目标

专题讲座《义务教务阶段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及总体目标王尚志(首都师范大学教授)马云鹏(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刘晓玫(首都师范大学教授)话题一、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的理念和目标,是非常重要的两部分内容,课程标准的理念,从五个方面来阐述,分别从数学教育,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评价还有新技术,这几个方面来阐述。

(一)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第一条,是一个总的论述。

这一条是对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做了总体的阐述,就是义务教育的阶段的数学,在这个阶段的数学教育使学生获得一个什么样的数学教育,使他在数学方面,获得什么样的发展,这里边强调的要根据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的成长,是整个人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它为学生打基础的阶段,在打基础的阶段,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在各个方面打好基础,而数学是学生应该掌握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素养的非常重要组成部分。

正因为是义务教育,所以强调要面向全体学生,义务教育阶段是面向所有学生发展的阶段。

这里强调两个要点,第一,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接受良好的数学教育。

每个学生都要提高数学素养,进而提高学生的公民素养,数学素养是学生公民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义务教育重要的任务就是使学生将来能够成为一个社会需要的、具有良好的素养、各方面能够健康发展的公民。

他们有良好的数学素养是非常重要,所以良好的数学教育就是让每一个学生获得他所需要的良好的数学素养。

第二,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个是针对学生的差异,因为每一个学生都要接受义务教育,而在学生的发展和学生原有的基础存在很大的差异。

良好的数学教育,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一样的教育,得到一样的机会,但最后的发展可能是有差别的。

根据学生的智力的差异,根据兴趣的不同,标准特别强调要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他所应该得到的发展。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前言、理念、目标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前言、理念、目标

四个课程目标之间的关系
• 1、四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
• ①“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目标的实现是通过 数学知识的学习来完成的; • ②学什么样的知识与技能,应当首先考虑是否有利于其他三 个方面目标的实现。
• 2、四目标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 的。
目标层次的划分:
• 知识技能目标:
过程性目标
• 1、经历(感受)——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 获得一些初步的经验。 • 2、体验(体会)——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 在具体情景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 一些经验。 • 3、探索——主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通 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对象的某 些特征或与其他对象的区别和联系。
三、学段目标(7—9年级)
• 目标 1

——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 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 数学活动经验) 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 和 必要的应用技能;
目标 2
—— 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 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 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 意识;
• 目标3
• ——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 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 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体现时代潮流的教育技术观??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⒋转变教师角色的教师观
•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 经验基础之上。 •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 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 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 活动经验。 •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 与合作者。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与2001年版相比,数学课程标准从根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到实施建议都更加准确、标准、明了和全面。

具体变化如下:一、总体框架结构的变化2001年版分四个局部: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课程实施建议。

2022年版把其中的“内容标准”改为“课程内容”。

前言局部由原来的根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改为课程根本性质、课程根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三局部。

二、关于数学观的变化2001年版: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彩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2022年版: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局部,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根本素养。

三、根本理念“三句”变“两句”,“6条”改“5条”2001年版“三句话”: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开展。

2022年版“两句话”: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开展。

(修订后与过去的提法相比:有更深的意义和更广的内涵,落脚点是数学教育而不是数学内容,有更强的时代精神和要求(公平的、优质的、均衡的、和谐的教育。

)“6条”改“5条”:在结构上由原来的6条改为5条,将2001年版的第2条关于对数学的认识整合到理念之前的文字之中,新增了对课程内容的认识,此外,将“数学教学”与“数学学习”合并为数学“教学活动”。

2001年版:数学课程-数学数学学习-数学教学活动-评价-现代信息技术2022年版:数学课程-课程内容-教学活动-学习评价-信息技术四、(1).理念中新增加了一些提法要处理好四个关系数学课程根本理念(两句话)数学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注重启发式正确看待教师的主导作用处理好评价中的关系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2)关于数学观的修改:原课标:·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义务教育数学新“课标”的理念、内容及案例解读资料

义务教育数学新“课标”的理念、内容及案例解读资料
。 比,大大降低了要求。同时使这部分内容更具可操作性,符合小学阶段学生
学习的特点
24
第二学段具体内容的修改
删除“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个点”。这个内 容对于小学生来说较为抽象,与生活经验的联系也不很紧密,要求学 生了解意义不大,而把“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及 “ 掌握等式 的基本性质” )放在第三学段作为进行演绎证明的基本事实之一。
22
第一学段具体内容的修改
调整的内容包括:
估算的要求改为“能结合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估算,体会估 算在生活中的作用”。使估算的要求更加具体、明确。有助于清楚地认识和 理解估算的价值与意义。强调了“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估算”,明确估 算的重点一是要有具体的情境,二是在一个确定的情境中,根据实际需要选 择适当的单位进行估算。《标准(2011年版)》的例6做了上述说明。
10
理念上的变化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 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的 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是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
(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1
理念上的变化
10个数学课程与教学中应当注重发展的核心概念: 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
增加“结合简单的实际情境,了解等量关系,并能用字母表示”。了解数量 关系是学习字母表示数的重点目的。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了解数量关系。也 为学习简易方程做准备。
。 增加“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为定值”,强调学生在探索周长与直径比的 过程中认识圆周率
26
第三学段具体内容的修改

李晓梅小学阶段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的理解和实施策

李晓梅小学阶段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的理解和实施策

李晓梅小学阶段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的理解和实施策一、课程性质这部分内容主要回答了两个问题:(1)数学是什么?(2)数学有什么用?对于数学是什么,《课标》开始就给了概括性的定义: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二、课程理念这里面最重要的是确立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强调“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与“四能”(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导向是本次新课标所有课程都遵循的依据。

重视基本概念和基本能力是我一直所提倡的。

我记得之前有人跟我提过现在市面上的一种论调,说提前学的孩子可以不强调基本概念的理解,等到他学到更高阶的知识后自然就会加深之前那些基本知识的理解。

对此,我只想说:根基不牢,地动山摇。

在课程内容方面,《课标》强调要设计体现结构化特征的课程内容。

其中,有两点尤其值得关注:(1)关注数学学科发展前沿与数学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重视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这里面,许多中国古代的数学问题都已经出现在了各个阶段的试卷中,算是在数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直接和简单的一种方式。

我在《超级数学小玩家》一书里,专门有一章介绍了20个中国古代数学问题,覆盖了算术里的多个方面。

当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远不止存在于数学问题里,类似于太极八卦都饱含数学思想。

在教学活动方面,《课标》要求“教学活动应注重启发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孩子积极思考,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利用观察、猜测、实验、计算、推理、验证、数据分析、直观想象等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的思想与方法……”上面这短短的一段话,说起来容易,能做到的有多少,我不得不打个问号。

我之前在《计划教育下的数学教育之怪状》一文中提到了下面两个案例。

我们现在的某些老师过度追求“标准答案”,要向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转变,任重而道远。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及总体目标)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学习心得这段时间,通过对(《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及总体目标)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学习,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明确课程标准,从而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那么下面我从几个方面来谈谈对新课标学习的体会。

(一)教学内容不再仅限于书本,而是多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课标》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解释和应用,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才能有益于学生发现,理解,探索和应用数学。

注意从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数学的教学内容大多数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这样的引入,贴近学生的生活,沟通了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数学与我们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从而增加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方法不再仅限于传统的授受式,而是方法多元化,有探究式,启发式,开放式,合作式。

解决问题不是以往的解答数学习题,特别不是通过“识别题型,回忆解法,模仿例题,套用解题”等非思维性活动就能够解决的“题”。

而是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时,应着眼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经验,开启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通过“观察、思考、猜测、交流、推理”等富有思维成分的活动才能够解决的,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教学过程我们都知道教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对人的主体性地位的回归与尊重,不仅需要正视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而且应注重学生自主发展。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1)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2)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3)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4)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5)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

2.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习的总体目标:(1)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2)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3)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4)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3.高中数学课程的基础性:(1)在义务教育阶段之后,为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提供更高水平的数学基础,是他们获得更高的数学素养(2)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对基础的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技能上,还应包括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些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

4.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学习要求: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还必须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力求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5.为什么要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1)是培养未来公民的需要(2)是现代数学本身的原因(3)是数学教育界自身认识上的原因(4)与如何进行“数学应用数学”有关6.新的“双基”包括:算法,数据处理,向量语言和方法表述,和解决数学和物理中的一些问题,用计算器,计算机画出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图像,比较他们的变化规律,借助计算器求方程的近似解,求三角函数值求解测量问题7.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基本原则:应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8.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用哪些方面?(1)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2)增强数学的可视化,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3)运用信息技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4)信息技术对于提高学生收集信息和获取资料能力大有作用9.理顺《标准》和考试关系的原则是:考试服从《标准》考试服从教学,考试必须有利于课程改革的实施10.《标准》确定的高中数学课程总目标: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11.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明确提出的六条具体目标:(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他们在后继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方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2)提高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

简述《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及总

简述《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及总

简述《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及总体目标最近我认真学习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版)》的理念及总体目标,通过本次学习,使我进一步认识到数学课程改革从理念、内容到实施,都有较大变化。

数学课程力求将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与课程的框架设计、内容确定以及课程实施有机结合起来,为广大数学教师深刻领会数学新课改精神,有效的进行数学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新课标无论教学内容安排还是呈现形式,处处都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重视和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的。

现简述如下:(一)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第一,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接受良好的数学教育。

每个学生都要提高数学素养,进而提高学生的公民素养,数学素养是学生公民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义务教育重要的任务就是使学生将来能够成为一个社会需要的、具有良好的素养、各方面能够健康发展的公民。

他们有良好的数学素养是非常重要,所以良好的数学教育就是让每一个学生获得他所需要的良好的数学素养。

第二,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个是针对学生的差异,因为每一个学生都要接受义务教育,而在学生的发展和学生原有的基础存在很大的差异。

良好的数学教育,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一样的教育,得到一样的机会,但最后的发展可能是有差别的。

根据学生的智力的差异,根据兴趣的不同,标准特别强调要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他所应该得到的发展。

在任何国家,数学教育都是一个具有基础性、发展性的一个学科,一般在很多国家都把它叫做核心课程,或者说它在某种意义上,和语文、外语等成为一个人发展的非常重要的一个基础。

所以在义务教育阶段,要保证人人都得到发展。

才能保证一个国家的基本教育水平。

不是有人可以学数学,有人可以不学数学,而是所有的人都必须接受一个良好的数学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