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力学发展史

合集下载

流体力学发展历程

流体力学发展历程

流体力学发展历程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的运动和力学性质的学科,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

本文将从古代到现代,梳理流体力学的发展历程。

古代,人们对水的运动和性质有了初步的认识。

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提出了流体的连续性原理,他认为流体是连续不断的。

在古代中国,张衡发明了地动仪,通过水的流动来模拟地震,这也是古代流体力学的重要成果之一。

17世纪,随着科学革命的兴起,流体力学开始得到系统的发展。

英国科学家牛顿提出了流体的黏性理论,他认为流体的黏性是导致流体摩擦的原因。

此后,德国数学家伯努利提出了伯努利原理,揭示了流体运动中能量守恒的基本原理。

18世纪,瑞士数学家欧拉为流体力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他提出了欧拉方程,描述了理想流体的运动规律。

欧拉方程是流体力学的基本方程之一,对后来的研究具有重要影响。

19世纪,流体力学的研究逐渐扩展到气体和空气动力学领域。

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提出了克劳修斯方程,描述了气体的运动规律。

克劳修斯方程是流体力学中重要的方程之一,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

20世纪初,爱尔兰数学家雷诺为流体力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提出了雷诺数,用于描述流体流动的稳定性。

雷诺数在流体力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被广泛用于流体力学实验和数值模拟中。

20世纪中叶以后,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值模拟方法的发展,流体力学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

计算流体力学(CFD)成为流体力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之一,可以通过数值方法模拟和预测流体的运动和性质。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流体力学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人们开始研究微观尺度下的流体力学问题,如纳米流体力学和微流体力学。

此外,流体力学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如血液流动、呼吸系统等。

总结起来,流体力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经过了古代的初步认识、17世纪的理论建立、18世纪的基础奠定、19世纪的扩展应用以及20世纪的数值模拟和应用拓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流体力学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为我们认识和应用流体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方法。

流体力学发展简史.

流体力学发展简史.

流体力学发展简史流体力学作为经典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发展与数学、力学的发展密不可分。

它同样是人类在长期与自然灾害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和掌握自然规律,逐渐发展形成的,是人类集体智慧的结晶。

人类最早对流体力学的认识是从治水、灌溉、航行等方面开始的。

在我国水力事业的历史十分悠久。

4000多年前的大禹治水,说明我国古代已有大规模的治河工程。

秦代,在公元前256-前210年间便修建了都江堰、郑国渠、灵渠三大水利工程,特别是李冰父子领导修建的都江堰,既有利于岷江洪水的疏排,又能常年用于灌溉农田,并总结出“深淘滩,低作堰”、"遇弯截角,逢正抽心"的治水原则。

说明当时对明槽水流和堰流流动规律的认识已经达到相当水平。

西汉武帝(公元前156-前87)时期,为引洛水灌溉农田,在黄土高原上修建了龙首渠,创造性地采用了井渠法,即用竖井沟通长十余里的穿山隧洞,有效地防止了黄土的塌方。

在古代,以水为动力的简单机械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例如用水轮提水,或通过简单的机械传动去碾米、磨面等。

东汉杜诗任南阳太守时(公元37年)曾创造水排(水力鼓风机),利用水力,通过传动机械,使皮制鼓风囊连续开合,将空气送入冶金炉,较西欧约早了一千一百年。

古代的铜壶滴漏(铜壶刻漏)--计时工具,就是利用孔口出流使铜壶的水位变化来计算时间的。

说明当时对孔口出流已有相当的认识。

北宋(960-1126)时期,在运河上修建的真州船闸与十四世纪末荷兰的同类船闸相比,约早三百多年。

明朝的水利家潘季顺(1521-1595)提出了"筑堤防溢,建坝减水,以堤束水,以水攻沙"和"借清刷黄"的治黄原则,并著有《两河管见》、《两河经略》和《河防一揽》。

清朝雍正年间,何梦瑶在《算迪》一书中提出流量等于过水断面面积乘以断面平均流速的计算方法。

欧美诸国历史上有记载的最早从事流体力学现象研究的是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Archimedes,公元前287-212),在公元前250年发表学术论文《论浮体》,第一个阐明了相对密度的概念,发现了物体在流体中所受浮力的基本原理──阿基米德原理。

流体力学发展

流体力学发展

流体力学发展流体力学是力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物体在流体驱动下的运动规律。

历史上流体力学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几百年来,从古典力学到现代流体力学,它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也获得了巨大的应用价值。

从古代到现代,流体力学不断发展。

古代物理学家和医学家观察自然界的水流,初步探讨了流体的运动规律,这些学者提出了关于流体的基本定律和相关的概念,为科学家提供了一定的科学基础。

在十八世纪,巴颜克、拜耳、利普斯基等物理学家继续研究流体力学。

他们给出了完整的力学形式,表达了流体的基本性质。

他们通过实验研究,提出了完善的定律和理论,并首先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

19世纪,马斯特斯、库仑、法拉第等物理学家对流体力学作出了重大贡献。

他们进一步阐明了流体力学的结构和理论,并提出了相似定律及其应用。

法拉第用相似定律解释气体压力和流量之间的关系,开创了现代流体力学研究的新时代。

20世纪,流体力学取得了重大突破。

在热力学的基础上,英国物理学家瓦尔斯开发出流体的热力学理论,他的成果被认为是流体力学发展的基础。

斯特林引入了涡旋动能,他的结论表明流体的涡旋动能对流体的质量和流动有重要影响。

安德森引入了普朗克流体动力学的概念,他的成果为流体动力学提供了深入的理论分析。

现代流体力学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的科学。

计算机技术、核物理学、流体传感器等学科都参与了其中,它正在不断地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诸多成果。

今天,流体力学的研究力量不断增强,科研成果也不断深入,它已经在气象学、热力学、流体机械、化工工程、航空航天等领域发挥出重要作用。

总之,流体力学发展历程悠久,不断取得新成果,它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人类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未来,流体力学将继续发挥撬动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取得更突出的成就。

第一章流体力学基本概念

第一章流体力学基本概念

分别运动至A’,B’,C’,D’点,则有
A
B
A'
B'
udt
E D D D A A (u d)d u u t d dtudt
图1-2 速度梯度
由于
du ED
dt
因此得速度梯度 duED tgd d
dy dydt dt dt
可以看出dθ为矩形ABCD在dt时间后剪切变形角度,这就表明速度梯度实质上就 是流体运动时剪切变形角速度
•第一章流体力学基本概念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流体力学的研究领域和应用范 围将不断加深和扩大。从总的发展趋势来看,随着工业应用日益扩大,生产技术 飞速发展,不仅可以推动人们对流动现象深入了解,为科学研究提供丰富的课题 内容,而且也为验证已有的理论、假设和关系提供机会。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 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相互促进,必将推动本学科逐步成熟并趋于完善。
第一章 流体力学基本概念
第一节 流体力学的发展、应用及其研究方法 第二节 流体的特征和连续介质假设 第三节 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及分类 第四节 作用在流体上的力
•第一章流体力学基本概念
第一节 流体力学的发展、应用及其研究方法
一、流体力学发展简史
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的平衡及运动规律,流体与固体之间的相互作 用规律,以及研究流体的机械运动与其他形式的运动(如热运动、化学 运动等)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流体力学属于力学范畴,是 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发展和数学、普通力学的发展密不可分。流体 力学起源于阿基米德(Archimedes,公元前278~公元前212)对浮力的 研究。
流体的压缩性及相应的体积弹性模量是随流体的种类、温度和压力而变化 的。当压缩性对所研究的流动影响不大,可以忽略不计时,这种流动成为不可 压缩流动,反之称为可压缩流动。通常,液体的压缩性不大,所以工程上一般 不考虑液体的压缩性,把液体当作不可压缩流体来处理。当然,研究一个具体 流动问题时,是否考虑压缩性的影响不仅取决于流体是气体还是液体,而更主 要是由具体条件来决定。

工程流体力学在中国的发展简史

工程流体力学在中国的发展简史

工程流体力学在中国的发展简史工程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在工程中运动和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广泛应用于水利工程、船舶工程、航空航天工程、能源工程等领域。

在中国,工程流体力学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开始开展工程流体力学的研究工作。

当时,主要关注的是水力学方面的问题,如水流的稳定性、水流对建筑物的冲击力等。

此时,由于国内外研究水平的不平衡,中国工程流体力学的研究水平还相对较低。

到了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工程流体力学研究开始迎来了显著的发展。

这一时期,我国开始了水力学的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建立了一批水利工程实验室和水利工程研究机构。

这些实验室和研究机构为工程流体力学的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保障。

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中国的工程流体力学研究进一步加强。

这一时期,中国开始关注更多的应用问题,如水电站的设计和安全、水利工程的泥沙输运等。

此时,中国的工程流体力学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为工程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到了90年代,中国的工程流体力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中国开始关注更多的复杂问题,如水电站的堆积效应、水工结构的振动和疲劳等。

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值模拟在工程流体力学中的应用也逐渐增多。

这些新技术的引入使得工程流体力学的研究更加精确和全面。

进入21世纪,中国的工程流体力学继续得到了快速发展。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力量的增强,中国在工程流体力学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

例如,在水电站的设计和运行中,中国的工程流体力学研究为提高水电站的效率和安全性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海洋工程领域,中国的工程流体力学研究为海洋工程的设计和建设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支持。

总的来说,中国的工程流体力学经过多个阶段的发展,逐渐从理论研究转向应用研究,并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目前,中国在工程流体力学领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研究和应用能力,但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

因此,未来的发展方向是进一步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提高应用技术水平,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工程流体力学在中国的发展。

流体力学

流体力学

流体力学(简介)流体力学是在人类与自然界相处和生产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

对流体力学学科的形成做出卓越贡献的是古希腊哲学家阿基米德(《论浮体》,公元前250年)建立了包括浮力定律和浮体稳定性在内的液体平衡理论,奠定了流体静力学的基础。

流体力学原理主要指计算流体动力学中的数值方法的现状;运用基本的数学分析,详尽阐述数值计算的基本原理;讨论流域和非一致结构化边界适应网格的几何复杂性带来的困难等。

一、发展简史各物理量关系构成牛顿内摩擦定律,τ=μ*du/dy动压和总压。

显然,流动中速度增大,压强就减小;速度减小,压强就增大;速度降为零,压强就达到最大(理论上应等于总压)。

飞机机翼产生举力,就在于下翼面速度低而压强大,上翼面速度高而压强小,因而合力向上。

据此方程,测量流体的总压、静压即可求得速度,成为皮托管测速的原理。

在无旋流动中,也可利用无旋条件积分欧拉方程而得到相同的结果但涵义不同,此时公式中的常量在全流场不变,表示各流线上流体有相同的总能量,方程适用于全流场任意两点之间。

在粘性流动中,粘性摩擦力消耗机械能而产生热,机械能不守恒,推广使用伯努利方程时,应加进机械能损失项[1]。

图为验证伯努利方程的空气动力实验。

补充:p1+1/2ρv1^2+ρgh1=p2+1/2ρv2^2+ρgh2(1)p+ρgh+(1/2)*ρv^2=常量(2)均为伯努利方程其中ρv^2/2项与流速有关,称为动压强,而p和ρgh称为静压强。

伯努利方程揭示流体在重力场中流动时的能量守恒。

由伯努利方程可以看出,流速高处压力低,流速低处压力高。

后人在此基础上又导出适用于可压缩流体的N-S方程。

N-S方程反映了粘性流体(又称真实流体)流动的基本力学规律,在流体力学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它是一个非线性偏微分方程,求解非常困难和复杂,目前只有在某些十分简单的流动问题上能求得精确解;但在有些情况下,可以简化方程而得到近似解。

例如当雷诺数Re1时,绕流物体边界层外,粘性力远小于惯性力,方程中粘性项可以忽略,N-S方程简化为理想流动中的欧拉方程(=-Ñp+ρF);而在边界层内,N-S方程又可简化为边界层方程,等等。

(原创)流体力学发展历程及展望-版

(原创)流体力学发展历程及展望-版
v C RJ
流体力学的发展简史
第三阶段(18世纪中叶—19世纪末) 两个方向发展—欧拉(理论)、伯努利(实验)
皮托(Pitot,Henri 1695—1771) 法国数学家、水利工程师,发明了测量流速的皮托管。
1724年被选入科学院。在任朗格多克的总工 程师期间,对运河、桥梁及排水工程作了各 种维修和建造工作。这方面的主要成就是为 蒙彼利埃市建造下 水道(1753-1786年) 其中有一段长1000 米为罗马式石拱建 筑。
出生于西西里岛的叙拉古。阿基米德到过 亚历山大里亚,据说他住在亚历山大里亚 时期发明了阿基米德式螺旋抽水机。后来 阿基米德成为兼数学家与力学家的伟大学 者,并且享有“力学之父”的美称。阿基 米德流传于世的数学著作有10余种,多为 希腊文手稿。
流体力学的发展简史
第二阶段(16世纪文艺复兴以后-18世纪中叶) 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基础阶段
●公元584年-公元610年 隋朝南北大运河、船闸应用; 埃及、巴比伦、罗马 、希腊、印度等地水利、造船、
航海产业 ●系统研究
古希腊哲学家阿基米德《论浮体》公元前250年) 奠定了流 体静力学的基础
流体力学的发展简史
【大禹治水】
相传约4000多年前,黄河流域洪水为患,尧命鲧负责组织 治水工作。鲧采取“水来土挡”的策略治水。鲧治水失败后由 其独子禹主持治水大任。禹通过考察,禹采用了“治水须顺水 性,水性就下,导之入海。高处就凿通,低处就疏导”的治水 思想。根据轻重缓急,定了一个治的顺序,先从首都附近地区 开始,再扩展到其它各地。
据说禹治水到涂山国,即他家所在地, 但他三过家门,都因治水忙碌,无法进家 门看看。他的妻子到工地看他,也被他送 回。禹治水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 完成了这一件名垂青史的大业。

流体力学发展简介

流体力学发展简介

庆新油田储层的敏感性评价 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
工作特性
气蚀特性 关于出口压力稳定性
流体力学的发展简史
对流体力学学科的 形成作出第一个贡献的 是古希腊的阿基米德,
他建立了包括物理浮力
定律和浮体稳定性在内 的液体平衡理论,奠定 了流体静力学的基础。 此后千余年间,流体力
牛顿是17世纪科学革命的顶峰人物,在力学上提出作为近
代物理学基础的力学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他关于白光由 色光组成的发现为物理光学奠定了基础;他还是数学上微积分
学的创始人;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是近代科学史上最
重要的著作。 1999年12月29日,在英国广播公司评选千年人物的活动中 列第三位;在路透社评选千年人物的活动中列第四位。2003年 在英国广播公司进行的一项全球性民意调查中,科学家牛顿荣 获“最伟大的英国人”称号。
行地发展。
流体力学的发展简史
1822年,纳维建立了粘性流体的基本运动方程;
1845年,斯托克斯又以更合理的基础导出了这个方程,并
将其所涉及的宏观力学基本概念论证得令人信服。 这组方程就是沿用至今的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简称N-S方
程),它是流体动力学的
理论基础。 上面说到的欧拉方程 正是N-S方程在粘度为零时 的特例。
流体力学的发展简史
伯努利从经典力学的能量守恒出发,研究供水管道中水的流 动,精心地安排了实验并加以分析,得到了流体定常运动下的流 速、压力、管道高程之间的关系——伯努利方程。
p u2 z c g 2g
流体力学的发展简史
丹尼尔· 伯努利(Daniel Bernoulli,1700-1782) 1700年1月29日生于尼德兰的格罗宁根。他自幼兴趣广泛, 先后就读于尼塞尔大学、斯特拉斯堡大学和海德堡大学,学习 逻辑、哲学、医学和数学。1724年,丹尼尔获得有关微积分议 程的重要成果,从而轰动了欧洲科学界。他还把牛顿力学引入 对流体力学的研究,其著名的《流体力学》一书影响深远。他 同时还是一位气体动力学专家。 1726年,伯努利通过无数次实验,发现了“边界层表面效 应”:流体速加快时,物体与流体接触的界面上的压力会减小, 反之压力会增加。 纪念这位科学家的贡献,这一发现被称为 “伯努利效应”。伯努利效应适用于包括气体在内的一切流体。 1782年3月17日,丹尼尔· 伯努利在瑞士塞尔去世。

流体力学的发展现状

流体力学的发展现状

流体力学的发展现状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运动和力学特性的学科,涵盖了广泛的应用领域,包括工程、地球科学、生物医学和环境科学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流体力学的发展现状,并探讨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一、流体力学的概述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运动和力学特性的学科,主要研究流体的力学性质、流动规律和流体与固体的相互作用等问题。

它可以分为两个主要分支:流体静力学和流体动力学。

流体静力学研究静止流体的力学性质,而流体动力学研究流体在外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二、流体力学的发展历程流体力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早在公元前300年,古希腊的亚历山大港就有人开始研究流体力学。

在17世纪,伽利略和牛顿等科学家对流体的运动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到了18世纪,伯努利和欧拉等学者提出了一系列的流体力学理论和方程,为流体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世纪,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流体力学得到了极大的推动,数值摹拟和实验研究成为流体力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三、流体力学的应用领域1. 工程领域:流体力学在工程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飞机的气动设计、汽车的空气动力学性能、船舶的流体力学特性等都需要流体力学的研究。

此外,流体力学还应用于管道输送、水力发电等工程问题的分析和设计。

2. 地球科学:流体力学在地球科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大气科学和海洋科学领域。

通过对大气和海洋中的流体运动进行研究,可以预测天气、气候变化以及海洋循环等现象,对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开辟具有重要意义。

3. 生物医学:流体力学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主要涉及血液流动、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等方面。

通过研究流体在生物体内的运动规律,可以匡助医生诊断疾病、设计医疗器械以及进行药物输送等。

4. 环境科学:流体力学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主要涉及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等问题。

通过研究流体的运动和传输规律,可以预测和摹拟污染物在大气和水体中的扩散过程,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四、流体力学的研究方法1. 数值摹拟:数值摹拟是流体力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流体力学发展史

流体力学发展史

流体力学发展简史流体力学作为经典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发展与数学、力学的发展密不可分。

它同样是人类在长期与自然灾害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和掌握自然规律,逐渐发展形成的,是人类集体智慧的结晶。

人类最早对流体力学的认识是从治水、灌溉、航行等方面开始的。

在我国水力事业的历史十分悠久。

4000多年前的大禹治水,说明我国古代已有大规模的治河工程。

秦代,在公元前256-前210年间便修建了都江堰、郑国渠、灵渠三大水利工程,特别是李冰父子领导修建的都江堰,既有利于岷江洪水的疏排,又能常年用于灌溉农田,并总结出"深淘滩,低作堰"、"遇弯截角,逢正抽心"的治水原则。

说明当时对明槽水流和堰流流动规律的认识已经达到相当水平。

西汉武帝(公元前156-前87)时期,为引洛水灌溉农田,在黄土高原上修建了龙首渠,创造性地采用了井渠法,即用竖井沟通长十余里的穿山隧洞,有效地防止了黄土的塌方。

在古代,以水为动力的简单机械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例如用水轮提水,或通过简单的机械传动去碾米、磨面等。

东汉杜诗任南阳太守时(公元37年)曾创造水排(水力鼓风机),利用水力,通过传动机械,使皮制鼓风囊连续开合,将空气送入冶金炉,较西欧约早了一千一百年。

古代的铜壶滴漏(铜壶刻漏)--计时工具,就是利用孔口出流使铜壶的水位变化来计算时间的。

说明当时对孔口出流已有相当的认识。

北宋(960-1126)时期,在运河上修建的真州船闸与十四世纪末荷兰的同类船闸相比,约早三百多年。

明朝的水利家潘季顺(1521-1595)提出了"筑堤防溢,建坝减水,以堤束水,以水攻沙"和"借清刷黄"的治黄原则,并著有《两河管见》、《两河经略》和《河防一揽》。

清朝雍正年间,何梦瑶在《算迪》一书中提出流量等于过水断面面积乘以断面平均流速的计算方法。

欧美诸国历史上有记载的最早从事流体力学现象研究的是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Archimedes,公元前287-212),在公元前250年发表学术论文《论浮体》,第一个阐明了相对密度的概念,发现了物体在流体中所受浮力的基本原理──阿基米德原理。

流体力学的发展现状

流体力学的发展现状

流体力学的发展现状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运动和力学性质的学科,涉及到流体的运动、力学、热传导、物质传输等方面。

本文将详细介绍流体力学的发展现状,并包括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应用领域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内容。

一、基本概念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运动和力学性质的学科,研究对象包括液体和气体。

流体力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流体的运动规律、力学性质、流动稳定性、湍流等方面。

二、发展历程流体力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早在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就开始对流体力学进行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流体力学得到了快速发展。

17世纪,伽利略、托里切利等科学家对流体力学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奠定了流体力学的基础。

18世纪,达尔文、伯努利等科学家对流体力学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伯努利定理等重要理论。

19世纪,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的提出标志着流体力学进入了现代阶段。

20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值模拟方法在流体力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为流体力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三、应用领域流体力学的研究成果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应用领域:1. 航空航天领域:流体力学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飞机的气动设计、火箭发动机的燃烧和喷射、空气动力学模拟等都离不开流体力学的理论和方法。

2. 汽车工程:流体力学在汽车工程中的应用主要包括空气动力学和燃烧过程的模拟。

通过流体力学的研究,可以提高汽车的空气动力学性能,减少空气阻力,提高燃烧效率,减少尾气排放。

3. 能源工程:流体力学在能源工程中的应用主要包括流体传热和流体传质的研究。

例如,研究流体在管道中的传热过程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能源系统的设计。

4. 环境工程:流体力学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大气污染模拟、水污染传输等方面。

通过流体力学的模拟和分析,可以预测大气污染的扩散规律,指导环境保护工作。

四、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流体力学将会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进一步发展:1. 多尺度模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流体力学模拟的精度和计算能力将会不断提高。

流体力学的发展简史

流体力学的发展简史

流体力学的发展简史流体力学是在人类同自然界作斗争和在生产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

古时中国有大禹治水疏通江河的传说;秦朝李冰父子带领劳动人民修建的都江堰,至今还在发挥着作用;大约与此同时,古罗马人建成了大规模的供水管道系统等等。

对流体力学学科的形成作出第一个贡献的是古希腊的阿基米德,他建立了包括物理浮力定律和浮体稳定性在内的液体平衡理论,奠定了流体静力学的基础。

此后千余年间,流体力学没有重大发展。

直到15世纪,意大利达·芬奇的著作才谈到水波、管流、水力机械、鸟的飞翔原理等问题;17世纪,帕斯卡阐明了静止流体中压力的概念。

但流体力学尤其是流体动力学作为一门严密的科学,却是随着经典力学建立了速度、加速度,力、流场等概念,以及质量、动量、能量三个守恒定律的奠定之后才逐步形成的。

17世纪,力学奠基人牛顿研究了在流体中运动的物体所受到的阻力,得到阻力与流体密度、物体迎流截面积以及运动速度的平方成正比的关系。

他针对粘性流体运动时的内摩擦力也提出了牛顿粘性定律。

但是,牛顿还没有建立起流体动力学的理论基础,他提出的许多力学模型和结论同实际情形还有较大的差别。

之后,法国皮托发明了测量流速的皮托管;达朗贝尔对运河中船只的阻力进行了许多实验工作,证实了阻力同物体运动速度之间的平方关系;瑞士的欧拉采用了连续介质的概念,把静力学中压力的概念推广到运动流体中,建立了欧拉方程,正确地用微分方程组描述了无粘流体的运动;伯努利从经典力学的能量守恒出发,研究供水管道中水的流动,精心地安排了实验并加以分析,得到了流体定常运动下的流速、压力、管道高程之间的关系--伯努利方程。

欧拉方程和伯努利方程的建立,是流体动力学作为一个分支学科建立的标志,从此开始了用微分方程和实验测量进行流体运动定量研究的阶段。

从18世纪起,位势流理论有了很大进展,在水波、潮汐、涡旋运动、声学等方面都阐明了很多规律。

法国拉格朗日对于无旋运动,德国赫尔姆霍兹对于涡旋运动作了不少研究……。

流体力学发展史

流体力学发展史

流体力学发展史
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运动和力学性质的科学领域,其发展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以下是流体力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
1. 古希腊时期(公元前400年前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流体的连续性概念,并认为流体运动是由力量推动的。

此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水流的性质和特性方面。

2. 经典流体力学时期(17世纪至19世纪):伽利略、牛顿等
科学家在力学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为流体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欧拉在流体力学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欧拉方程和流体静力学的基本原理。

这一时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方面。

3. 实验流体力学时期(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随着实
验方法和技术的发展,实验流体力学成为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

通过实验,科学家们可以观察和测量流体的运动和力学性质,进一步验证和完善理论模型。

此时涌现了许多知名的流体力学家,如斯坦拉·李奇、路易·纳瓦伊-斯托克斯等。

4. 计算流体力学时期(20世纪下半叶至今):随着计算机技
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流体力学成为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

数值模拟和计算的方法使得科学家们能够更准确地预测和分析流体的行为。

计算流体力学为流体力学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以上只是流体力学发展史的一些重要阶段和里程碑,随着科学
技术的进步和人类对流体力学问题的深入研究,流体力学将继续发展和突破。

流体力学的发展

流体力学的发展

流体力学的发展
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液体和气体)在静止或流动状态下的行为的物理学分支。

它涉及到流体的力学性质,包括流体的运动、力、密度、压力和温度等。

流体力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可以分为几个主要阶段:
1.古典时期:早期的流体力学主要是通过对水流和气流的观察而产生的经验性知识。

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学者如阿基米德和欧拉对流体的一些基本性质提出了初步的理论。

2.18世纪:随着数学工具的发展,欧拉等学者开始建立一些数学模型,如欧拉方程,来描述流体的运动。

这个时期奠定了流体动力学的一些基本原理。

3.19世纪: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的提出是流体力学理论发展的重要一步。

这个方程系统地描述了流体的运动。

同时,19世纪也见证了流体力学在水力学、空气动力学等实际应用领域的迅速发展。

4.20世纪:流体力学在20世纪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数值模拟和计算流体力学(CFD)的发展使得研究者能够使用计算机模拟流体的复杂行为。

这使得工程领域、天气预测、航空航天等领域得以深刻的理论支持。

5.当代:当代流体力学包括对湍流、多相流、非牛顿流体等更为复杂现象的研究。

同时,流体力学在生物医学、生态学等领域的应用也逐渐增多,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

总的来说,流体力学的发展是一个逐步由经验到理论、由实验到计算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数学工具的不断完善和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了流体力学理论的深入研究和实际应用。

流体力学的发展现状

流体力学的发展现状

流体力学的发展现状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运动规律的科学,涵盖了气体、液体和等离子体等多种形态的流体。

它在工程、物理学、地质学、生物学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流体力学的发展现状,包括其历史背景、主要研究领域、关键技术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历史背景流体力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古代。

早在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就提出了流体静力学的基本原理。

然而,直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流体力学才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科学领域。

伯努利、达西、雷诺等学者对流体运动的基本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奠定了流体力学的理论基础。

二、主要研究领域1. 流体静力学:研究在静止流体中压力、密度和重力之间的关系,以及浮力和浮力原理。

2. 流体动力学:研究流体在运动状态下的力学行为,包括速度、压力、密度、温度和浓度等参数的分布规律。

3. 流体力学摹拟:通过数值计算方法摹拟流体力学问题,以求解复杂的流体流动和传热问题。

4. 湍流研究:研究流体中的湍流现象,包括湍流的起源、发展规律和湍流的控制方法。

5. 边界层理论:研究流体在挨近物体表面的边界层内的流动规律,以及边界层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三、关键技术1. 数值摹拟方法:通过有限元、有限体积和有限差分等数值计算方法,对流体力学问题进行摹拟和求解。

2. 流体力学实验:通过实验手段,如流体力学模型试验和风洞试验,对流体力学问题进行观测和验证。

3. 流体力学测量技术:包括压力传感器、流速计、涡流计等工具,用于测量流体中的压力、速度和涡旋等参数。

4. 数学建模:将流体力学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通过数学方法进行分析和求解。

四、未来发展方向1. 多尺度流体力学:研究不同尺度下的流体行为,包括纳米尺度的微流体、宏观尺度的大气环流等,以推动流体力学理论的发展。

2. 湍流控制:研究湍流的产生机制和控制方法,以提高流体力学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

3. 多相流体力学:研究多种物质组成的流体体系,如气液两相流、气固两相流等,以应对实际工程和环境中的多相流问题。

流体力学发展简史

流体力学发展简史

流体力学发展简史流体力学是一个研究流体动力学(包括气体和液体)的学科,它旨在研究流体在各种条件下的运动和相互作用,以及解决相关的工程问题。

流体力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阿基米德是流体力学的先驱者之一,他通过研究浮力和密度差异等现象,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了流体的行为。

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也写了一份流体力学论文,将其称为“有机会和应用范围广泛的科学”。

到了17世纪,达西和伯努利两位科学家首次发表了关于流体流动的理论模型。

此后,他们对不同形状的流体容器进行实验,研究了流体的流动规律,从而确立了牛顿第二定律。

18世纪末,欧拉提出了欧拉方程,讲述了质量、速度和力之间的关系,被认为是流体力学的奠基之作。

此后,克劳修斯和纳维阐释了欧拉方程,使得流体力学理论更加准确和完善。

在研究流体运动,特别是气体动力学方面,伽利略也提出了光学分光理论,进一步推进了流体力学的研究。

然而,随着物理学和数学领域的不断发展,流体力学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在20世纪初,雷诺和普朗特分别提出了反映流体流动的两种量纲分析方法。

此外,纽曼和里斯数学家们则通过微分方程与函数的分析,开展了新的数学研究。

此后,流体力学的研究继续向前发展。

在20世纪30年代初,瑞利在研究气体分子运动时,提出了雷诺数的概念,该概念表征了不同粘度的流体在力下运动能力的不同程度。

此后,瑞利还推出了一种新的流体力学理论,即马克思托夫流体力学。

在20世纪40年代,随着计算机的运用,人们得以开展更复杂、更细致的流体力学研究。

人们研究了众多的流体力学问题,包括层流、水泵、飞机机身外形、化学反应器、地下水流等等。

目前,流体力学已经成为一个十分成熟的学科。

人们在研究流体力学时,不仅需要使用数学和物理学等知识,还需要结合工程实践,掌握液体和气体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流动规律。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流体力学的研究也在不断改进和更新,未来还将推动更多的科学技术进步。

流体力学发展史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流体力学发展史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流体力学发展史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流体力学(Fluid mechanics)是力学中的一个分支,研究流体(包括液体和气体)在运动或静止时的性质及其相互作用。

流体力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希腊,但其系统化的研究始于18世纪。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实际工程的需求,流体力学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也逐渐扩展。

流体力学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重要的阶段。

以下是对其中几个里程碑事件的简要介绍:1.古代:流体力学的早期研究可追溯到古希腊时代,亚里士多德是其中的重要贡献者之一、他通过观察流体静力学和压力的变化来探索液体的性质。

2.伯努利原理和波义耳公式:18世纪中期,丹尼尔·伯努利和朱塞佩·马利亚·波义耳两位科学家分别提出了伯努利原理和波义耳公式,这两个公式为流体力学奠定了基础。

伯努利原理描述了在沿流线方向流动的不可压缩流体中,速度增加时压力降低的现象。

波义耳公式则描述了流体在管道中流动时速度和压力的关系。

3.纳维-斯托克斯方程:19世纪,克劳修斯·纳维和乔治·索克斯分别独立提出了纳维-斯托克斯方程,这是描述流体运动的基本方程之一、纳维-斯托克斯方程是一个二阶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组,用于描述流体的速度场和压力场之间的关系。

4.湍流理论:流体力学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描述湍流的行为。

奥古斯特·库塞格·卢易斯是湍流理论的奠基人之一,他提出了经典的湍流方程,描述了湍流流动中的速度和压力的统计性质。

流体力学是工程领域的重要分支,广泛应用于各种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以下是流体力学在工程中的常见应用:1.管道和泵站设计:在供水系统和油气输送系统中,流体力学被用于确定合适的管道直径和泵站的配置,以确保流体能够以适当的速度和压力传输。

2.水力学和水资源管理:流体力学在水力学的研究和水资源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水流运动、河流、湖泊和水库的功能进行建模和分析,可以预测水流的速度和水位的变化。

流体力学的发展简史

流体力学的发展简史

欧拉方程和伯努利方程的建立,是 流体动力学作为一个分支学科建立 的标志,从此开始了用微分方程和 实验测量进行流体运动定量研究的 阶段。从18世纪起,位势流理论有 了很大进展,在水波、潮汐、涡旋 运动、声学等方面都阐明了很多规 律。法国拉格朗日对于无旋运动, 德国赫尔姆霍兹对于涡旋运动作了 不少研究……。在上述的研究中, 流体的粘性并不起重要作用,即所 考虑的是无粘流体。这种理论当然 阐明不了流体中粘性的效应。
20世纪60年代,根据结构力学和固体力学的需要,出现 了计算弹性力学问题的有限元法。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有 限元分析这项新的计算方法又开始在流体力学中应用,尤 其是在低速流和流体边界形状甚为复杂问题中,优越性更 加显著。近年来又开始了用有限元方法研究高速流的问题, 也出现了有限元方法和差分方法的互相渗透和融合。 从20世纪60年代起,流体力学开始了流体力学和其他学 科的互相交叉渗透,形成新的交叉学科或边缘学科,如物 理-化学流体动力学、磁流体力学等;原来基本上只是定性 地描述的问题,逐步得到定量的研究,生物流变学就是一 个例子
20世纪初,飞机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空气动力学的发展。航 空事业的发展,期望能够揭示飞行器周围的压力分布、飞行器 的受力状况和阻力等问题,这就促进了流体力学在实验和理论 分析方面的发展。20世纪初,以儒科夫斯基、恰普雷金、普朗 克等为代表的科学家,开创了以无粘不可压缩流体位势流理论 为基础的机翼理论,阐明了机翼怎样会受到举力,从而空气能 把很重的飞机托上天空。机翼理论的正确性,使人们重新认识 无粘流体的理论,肯定了它指导工程设计的重大意义。 机翼理论和边界层理论的建立和发展是流体力学的一次重大 进展,它使无粘流体理论同粘性流体的边界层理论很好地结合 起来。随着汽轮机的完善和飞机飞行速度提高到每秒50米以上, 又迅速扩展了从19世纪就开始的,对空气密度变化效应的实验 和理论研究,为高速飞行提供了理论指导。20世纪40年代以 后,由于喷气推进和火箭技术的应用,飞行器速度超过声速, 进而实现了航天飞行,使气体高速流动的研究进展迅速,形成 了气体动力学、物理-化学流体动力学等分支学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体力学发展简史
流体力学作为经典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发展与数学、力学的发展密不可分。

它同样是人类在长期与自然灾害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和掌握自然规律,逐渐发展形成的,是人类集体智慧的结晶。

人类最早对流体力学的认识是从治水、灌溉、航行等方面开始的。

在我国水力事业的历史十分悠久。

4000多年前的大禹治水,说明我国古代已有大规模的治河工程。

秦代,在公元前256-前210年间便修建了都江堰、郑国渠、灵渠三大水利工程,特别是李冰父子领导修建的都江堰,既有利于岷江洪水的疏排,又能常年用于灌溉农田,并总结出"深淘滩,低作堰"、"遇弯截角,逢正抽心"的治水原则。

说明当时对明槽水流和堰流流动规律的认识已经达到相当水平。

西汉武帝(公元前156-前87)时期,为引洛水灌溉农田,在黄土高原上修建了龙首渠,创造性地采用了井渠法,即用竖井沟通长十余里的穿山隧洞,有效地防止了黄土的塌方。

在古代,以水为动力的简单机械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例如用水轮提水,或通过简单的机械传动去碾米、磨面等。

东汉杜诗任南阳太守时(公元37年)曾创造水排(水力鼓风机),利用水力,通过传动机械,使皮制鼓风囊连续开合,将空气送入冶金炉,较西欧约早了一千一百年。

古代的铜壶滴漏(铜壶刻漏)--计时工具,就是利用孔口出流使铜壶的水位变化来计算时间的。

说明当时对孔口出流已有相当的认识。

北宋(960-1126)时期,在运河上修建的真州船闸与十四世纪末荷兰的同类船闸相比,约早三百多年。

明朝的水利家潘季顺(1521-1595)提出了"筑堤防溢,建坝减水,以堤束水,以水攻沙"和"借清刷黄"的治黄原则,并著有《两河管见》、《两河经略》和《河防一揽》。

清朝雍正年间,何梦瑶在《算迪》一书中提出流量等于过水断面面积乘以断面平均流速的计算方法。

欧美诸国历史上有记载的最早从事流体力学现象研究的是古希腊学者阿基米
德(Archimedes,公元前287-212),在公元前250年发表学术论文《论浮体》,第一个阐明了相对密度的概念,发现了物体在流体中所受浮力的基本原理──阿基米德原理。

著名物理学家和艺术家列奥纳德.达.芬奇(Leonardo.da.Vinci,1452-1519)设计建造了一小型水渠,系统地研究了物体的沉浮、孔口出流、物体的运动阻力以及管道、明渠中水流等问题。

斯蒂文(S.Stevin,1548-1620)将用于研究固体平衡的凝结原理转用到流体上。

伽利略(Galileo,1564-1642)在流体静力学中应用了虚位移原理,并首先提出,运动物体的阻力随着流体介质密度的增大和速度的提高而增大。

托里析利(E.Torricelli,1608-1647)论证了孔口出流的基本规律。

帕斯卡(B.Pascal,1623-1662)提出了密闭流体能传递压强的原理--帕斯卡原理。

牛顿(I.Newton,1642-1727)于1687年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研究了物体在阻尼介质中的运动,建立了流体内摩擦定律,为粘性流体力学初步奠定了理论基础,并讨论了波浪运动等问题。

伯努利(D.Bernoulli,1700-1782)在1738年出版的名著《流体动力学》中,建立了流体位势能、压强势能和动能之间的能量转换关系──伯努利方程。

在此历史阶段,诸学者的工作奠定了流体静力学的基础,促进了流体动力学的发展。

欧拉(L.Euler,1707-1783)是经典流体力学的奠基人,1755年发表《流体运动的一般原理》,提出了流体的连续介质模型,建立了连续性微分方程和理想流体的运动微分方程,给出了不可压缩理想流体运动的一般解析方法。

他提出了研究流体运动的两种不同方法及速度势的概念,并论证了速度势应当满足的运动条件和方程。

达朗伯(J.le R.d'Alembert,1717-1783)1744年提出了达朗伯疑题(又称达朗伯佯谬),即在理想流体中运动的物体既没有升力也没有阻力。

从反面说明了理想流体假定的局限性。

拉格朗日(grange,1736-1813)提出了新的流体动力学微分方程,使流体动力学的解析方法有了进一步发展。

严格地论证了速度势的存在,并提出了流函数的概念,为应用复变函数去解析流体定常的和非定常的平面无旋运动开辟了道路。

弗劳德(W.Froude,1810-1879)对船舶阻力和摇摆的研究颇有贡献,他提出了船模试验的相似准则数--弗劳德数,建立了现代船模试验技术的基础。

亥姆霍兹(H.von Helmholtz,1821-1894)和基尔霍夫(G.R.Kirchhoff,1824-1887)对旋涡运动和分离流动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提出了表征旋涡基本性质的旋涡定理、带射流的物体绕流阻力等学术成就。

纳维(C.-L.-M.-H.Navier)首先提出了不可压缩粘性流体的运动微分方程组。

斯托克斯(G.G.Stokes)严格地导出了这些方程,并把流体质点的运动分解为平动、转动、均匀膨胀或压缩及由剪切所引起的变形运动。

后来引用时,便统称该方程为纳维-斯托克斯方程。

著名的学者谢才(A.de Chézy)在1755年便总结出明渠均匀流公式--谢才公式,一直沿用至今。

雷诺(O.Reynolds,1842-1912)1883年用实验证实了粘性流体的两种流动状态──层流和紊流的客观存在,找到了实验研究粘性流体流动规律的相似准则数──雷诺数,以及判别层流和紊流的临界雷诺数,为流动阻力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瑞利(L.J.W.Reyleigh,1842-1919)在相似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实验研究的量纲分析法中的一种方法--瑞利法。

库塔(M.W.Kutta,1867-1944)1902年就曾提出过绕流物体上的升力理论,但没有在通行的刊物上发表。

普朗特(L.Prandtl,1875-1953)建立了边界层理论,解释了阻力产生的机制。

以后又针对航空技术和其他工程技术中出现的紊流边界层,提出混合长度理论。

1918-1919年间,论述了大展弦比的有限翼展机翼理论,对现代航空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儒科夫斯基(Н.Е.Жуковский,1847-1921)从1906年起,发表了《论依附涡流》等论文,找到了翼型升力和绕翼型的环流之间的关系,建立了二维升力理论的数学基础。

他还研究过螺旋桨的涡流理论以及低速翼型和螺旋桨桨叶剖面等。

他的研究成果,对空气动力学的理论和实验研究都有重要贡献,为近代高效能飞机设计奠定了基础。

卡门(T.von Kármán,1881-1963)在1911-1912年连续发表的论文中,提出了分析带旋涡尾流及其所产生的阻力的理论,人们称这种尾涡的排列为卡门涡街。


1930年的论文中,提出了计算紊流粗糙管阻力系数的理论公式。

嗣后,在紊流边界层理论、超声速空气动力学、火箭及喷气技术等方面都有不少贡献。

布拉休斯(H.Blasius)在1913年发表的论文中,提出了计算紊流光滑管阻力系数的经验公式。

伯金汉(E.Buckingham)在1914年发表的《在物理的相似系统中量纲方程应用的说明》论文中,提出了著名的π定理,进一步完善了量纲分析法。

尼古拉兹(J.Nikuradze)在1933年发表的论文中,公布了他对砂粒粗糙管内水流阻力系数的实测结果--尼古拉兹曲线,据此他还给紊流光滑管和紊流粗糙管的理论公式选定了应有的系数。

科勒布茹克(C.F.Colebrook)在1939年发表的论文中,提出了把紊流光滑管区和紊流粗糙管区联系在一起的过渡区阻力系数计算公式。

莫迪(L.F.Moody)在1944年发表的论文中,给出了他绘制的实用管道的当量糙粒阻力系数图--莫迪图。

至此,有压管流的水力计算已渐趋成熟。

我国科学家的杰出代表钱学森(Qian Xuesen)早在1938年发表的论文中,便提出了平板可压缩层流边界层的解法--卡门-钱学森解法。

他在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等技术科学领域做出过许多开创性的贡献。

吴仲华(Wu Zhonghua)在1952年发表的《在轴流式、径流式和混流式亚声速和超声速叶轮机械中的三元流普遍理论》和在1975年发表的《使用非正交曲线坐标的叶轮机械三元流动的基本方程及其解法》两篇论文中所建立的叶轮机械三元流理论,至今仍是国内外许多优良叶轮机械设计计算的主要依据。

周培源(Zhou Peiyuan)多年从事紊流统计理论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1975年发表在《中国科学》上的《均匀各向同性湍流的涡旋结构的统计理论》便是其中之一。

20世纪中业以来,大工业的形成,高新技术工业的出现和发展,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发展和广泛应用,大大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由于工业生产和尖端技术的发展需要,促使流体力学和其他学科相互浸透,形成了许多边缘学科,使这一古老的学科发展成包括多个学科分支的全新的学科体系,焕发出强盛的生机和活力。

这一全新的学科体系,目前已包括:(普通)流体力学,粘性流体力学,流变学,气体动力学,稀薄气体动力学,水动力学,渗流力学,非牛顿流体
力学,多相流体力学,磁流体力学,化学流体力学,生物流体力学,地球流体力学,计算流体力学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