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1)中药鉴定学
中药鉴定学名词解释大全
![中药鉴定学名词解释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b852b33ff78a6529647d53db.png)
中药鉴定名词解释1.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
它是在继承中医药学遗产和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研究和探讨中药的来源、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质量标准及寻找新药等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2.生药学:指以生药为主要研究对象,对生药的名称来源、生产、采制、鉴定、化学成分、医疗用途、组织培养、资源开发与利用和新药创制等的学问。
换句话说,生药学是利用本草学、植物学、动物学、化学、药理学、医学、分子生物学等知识研究天然药物应用的学科。
3.本草:中药的统称,也指记载中药的书籍。
4.正品:凡是国家药品标准所收载的品种即为正品。
5.伪品:凡是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品种以及非药品冒充或者以它种药材冒充正品均为伪品。
6.习用品:它是与正品不同的,但在某地区使用历史较久、沿用成习的品种,实际上也属于混淆品种。
7.代用品:当某些药材的资源缺乏时,选择性味功效,化学成分,药品作用相似的药材,代替正品使用的品种。
8混淆品:由于药品的外观像或者名字像或其他因素,导致两药品混乱。
9.中药:在中医药基本理论指导下,用以防治疾病的药物。
10.药材:仅在产地简单加工,通常指没有炮制加工的。
11.草药:民间或地区性用药,这些药物没有经过化学药物的临床深入研究。
12.生药:指天然来源的、未经加工或者只经简单加工的植物,动物好矿物类药材,在国外,生药一般不包括矿物药。
13.天然药:天然未经加工的药物。
14.发汗:有些药材在加工过程中用微火烘至半干或微煮、蒸后,堆置起来发热,使其内部水分往外溢,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性,有利于干燥。
15.走油(泛油):指某些药材的油质泛出药材表面,或因药材受潮、变色、变质后表面泛出油样物质。
16.自燃:富含油脂的药材,层层堆置重压,中央产生的热量散不出,局部温度增高,先焦化至燃烧;有的药材因吸湿回潮或水分含量过高,大量成垛堆置,产生的内热扩散不出,使中央局部高热炭化而自燃。
中药鉴定学名词解释大全
![中药鉴定学名词解释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6ee0759efab069dc502201f7.png)
中药鉴定名词解释1.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
它是在继承中医药学遗产和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研究和探讨中药的来源、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质量标准及寻找新药等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2.生药学:指以生药为主要研究对象,对生药的名称来源、生产、采制、鉴定、化学成分、医疗用途、组织培养、资源开发与利用和新药创制等的学问。
换句话说,生药学是利用本草学、植物学、动物学、化学、药理学、医学、分子生物学等知识研究天然药物应用的学科。
3.本草:中药的统称,也指记载中药的书籍。
4.正品:凡是国家药品标准所收载的品种即为正品。
5.伪品:凡是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品种以及非药品冒充或者以它种药材冒充正品均为伪品。
6.习用品:它是与正品不同的,但在某地区使用历史较久、沿用成习的品种,实际上也属于混淆品种。
7.代用品:当某些药材的资源缺乏时,选择性味功效,化学成分,药品作用相似的药材,代替正品使用的品种。
8混淆品:由于药品的外观像或者名字像或其他因素,导致两药品混乱。
9.中药:在中医药基本理论指导下,用以防治疾病的药物。
10.药材:仅在产地简单加工,通常指没有炮制加工的。
11.草药:民间或地区性用药,这些药物没有经过化学药物的临床深入研究。
12.生药:指天然来源的、未经加工或者只经简单加工的植物,动物好矿物类药材,在国外,生药一般不包括矿物药。
13.天然药:天然未经加工的药物。
14.发汗:有些药材在加工过程中用微火烘至半干或微煮、蒸后,堆置起来发热,使其内部水分往外溢,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性,有利于干燥。
15.走油(泛油):指某些药材的油质泛出药材表面,或因药材受潮、变色、变质后表面泛出油样物质。
16.自燃:富含油脂的药材,层层堆置重压,中央产生的热量散不出,局部温度增高,先焦化至燃烧;有的药材因吸湿回潮或水分含量过高,大量成垛堆置,产生的内热扩散不出,使中央局部高热炭化而自燃。
中药鉴定学名词解释
![中药鉴定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7ad15bfbd0d233d4b14e69bd.png)
中药鉴定学一、名词解释1、发汗:指有些药材在加工过程中用微火烘至半干或微煮,蒸后堆积起来发热,使其内部水分往外溢,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性,有利于干燥。
2、泛油:指某些药材的油质泛出药材表面,或因药材受潮、变色、变质后表面泛出油样的物。
3、车论纹:指广防己等药材横切面的木部有放射状纹理,形如“车论纹”4、星点:指大黄根茎髓部环列或散在的异常维管束。
5、云锦花纹:指何首乌皮部的异常维管束,横切面如云朵状的花纹。
6、罗盘纹:商陆的异常维管束,横切面排列数个同心环列的纹理,形似罗盘纹7、菊花心:指根或根茎的横切面的中心部位具有类似菊花瓣状的放射性纹理。
如当归、白芍、党参。
8、过桥:黄连的节间长而平滑如茎杆,习称“过桥”9、金井玉栏:指药材横切面皮部黄白色,木部淡***。
如党参、黄芪、板蓝根10、珍珠疙瘩:指人参须根上的疣状突起11、狮子盘头:党参根头部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每个芽痕的顶端呈凹下圆点状,习称狮子盘头12、铁线纹:人参表面具纵纹,上端有紧密而深陷的环状横纹,习称“铁线纹”13、油头:指药材根头有黑色发粘的胶状物,习称油头。
14、起霜:指茅苍术等药材断面暴露在空气中,常可析出白色细针状结晶,习称起霜。
15、怀中包月:指松贝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
16、马牙嘴:指炉贝外面鳞叶2瓣大小相近,顶端开裂而略尖,开口习称马牙嘴。
17、虎皮斑:指炉贝表面类白色或浅棕***,有的具棕色斑点,习称虎皮斑。
18、鹦哥嘴:天麻顶端具红棕色干枯芽胞,习称鹦哥嘴或红小辫。
19、凹肚脐:天麻末端有自母麻脱落后留下的圆脐形疤痕,习称凹肚脐。
20、连三朵:款冬花单生2-3个基部花序连在一起,习称连三朵。
21、镶嵌细胞:指伞形科药材的内表面上可见5到8个狭长的薄壁细胞个群以斜角相连成镶嵌状。
22、错入组织:槟榔种皮内层与外胚乳的折合层常不规则地插入到内胚乳中,形成错如组织23、白颈:地龙第14-16环为生殖带,习称白颈。
名词解释(1)中药鉴定学
![名词解释(1)中药鉴定学](https://img.taocdn.com/s3/m/01140bc88bd63186bcebbcdb.png)
《中药鉴定学》题库-名词解释1.中药鉴定学:中药鉴定学是研究中药鉴定方法和质量标准的一门应用学科。
2.中药品种鉴定:中药品种鉴定是指对中药真实性和基原的鉴别,它是中药鉴定学的首要任务。
3.中药:指在中医药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用于防治疾病和医疗保健的药物,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
4.霉变:即是霉菌在药材表面或内部滋生的现象。
5.走油:又称“泛油”,是指某些含油药材在贮藏不当时油分“溢出”或某些药材在受潮、变色、变质后表面呈现油样物质的变化。
在贮藏上必须采取低温、低湿环境和减少与空气的接触为基本措施。
6.发汗:是将某些药材用微火烘至半干或微蒸煮后,堆置起来发热,使其内部水分外溢,质地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性,有利于干燥,这种方法习称“发汗”。
7.钉头:指矿物或较坚硬药材表面乳头状突起。
8.变色:药材储存不当,导致颜色发生变化的变质现象。
9.车轮纹:指药材横切面上有较稀疏的放射装纹理,其颜色不一,一直延伸至中心部,并相间排列成车幅状。
是由维管束或木质部与射线相间呈放射状而成。
10.细胞间隙腺毛:指存在于大型薄壁细胞间隙的腺毛。
11.朱砂点:指药材横切面上棕红色小点,色如朱砂。
12.虎皮斑:指炉贝表面具有棕色斑点,色如虎皮,习称虎皮斑。
13.马牙嘴:炉贝外层两鳞瓣大小相近,顶端稍尖,多开口,称“马牙嘴”14.怀中抱月:川贝母中的松贝,形状呈圆锥形,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
15.狮子盘头:指一些根及根茎类药材头部膨大,并且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形如狮子头,如党参。
16.通天眼:羚羊角无骨塞部分的中心有一条隐约可辨的细孔道,直通角尖。
17.合把:羚羊角环脊之间有一定距离,手握之,四指正好嵌入凹处,习称“合把”。
18.二杠:为具有一个侧枝的花鹿茸。
19.单门:指有一个侧枝的马鹿茸。
20.莲花:指有两个侧枝的马鹿茸。
21.当门子:在香囊中位于囊孔口处,呈不规则圆形或颗粒状的麝香仁,为麝香仁之佳品。
生药学名词解释
![生药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db560444cc7931b765ce1581.png)
1.中药鉴定学:是研究中药的来源品种质量变化规律及中药材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一门学科。
2.鹦哥嘴:指药材天麻一端留有的红棕色干枯芽苞,呈鹦哥嘴状。
3.当门子:呈不规则圆形或颗粒状的麝香仁,由于多集中于囊口,习称“当门子”。
4.挂甲:牛黄用清水调后,涂于指甲上,能将指甲染成黄色,并经久不褪称为“挂甲”。
同时有清凉感透入指甲称为透甲。
5.方胜纹:指蕲蛇背部中央共有24个灰白色菱方形的大斑纹,习称“方胜纹”6.拟薄壁组织:7.模式标本:8.中药:是指依据中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应用于医疗保健的药物,如各种中药饮片和中成药。
9.莲花:仅有一个侧枝的马鹿茸,称为单门;具二个侧枝者习称“莲花”;具三个侧枝者习称“三岔”。
10.解理:11.星点:大黄髓部的异常维管束13.珍珠疙瘩: 指人参须根上的不明显的疣状突起。
14.连珠斑:蕲蛇腹部鳞片灰白色,杂有黑色类圆形的斑块15.镶嵌细胞:16.管黄:17.乌金衣:指牛黄药材外部挂有的黑色光亮薄膜。
18.菌核:真菌的菌丝组成的坚硬的休眠体,包括营养菌丝和能育菌丝,如猪苓、茯苓。
19.艼:根类生药上具有的不定根20.走油:21.怀中抱月:指鳞茎类药材鳞茎的结合状态,其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
22.二杠:仅有一个侧枝的花鹿茸,称为二杠;主枝习称“大挺”;具二个侧枝者习称“三岔”。
23.朱砂点:有的生药断面黄色,散有众多红棕色或橙黄色的油点,习称朱砂点,如茅苍术、木香。
24.芦头:根类生药根头上的根状茎。
25.芦碗:存在于根类生药的根茎上的凹窝状茎痕。
26.疏丝组织:27.过桥:又称“过江枝”,指黄连根茎中段有细廋、光滑如茎杆的节间。
28.晶鞘纤维:29.皮类药材:30.通天眼:指羚羊角对光透视,上半段中央有一条隐约可辨的细孔直通角尖.31.蛋黄:32.条痕:。
中药鉴定学:名词与术语解释【必考,必背】
![中药鉴定学:名词与术语解释【必考,必背】](https://img.taocdn.com/s3/m/18fc8af0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9c.png)
中药鉴定学:名词与术语解释【必考,必背】泊岸记与你一起,见证青春!中药鉴定学:是研究中药鉴定方法和质量标准的一门应用学科。
(也可以说: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中药:指在中医药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用于防治疾病和医疗保健的药物中药材:取自天然的、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产地加工的原料药。
饮片:指药材经过净制、切制、炮制,制成符合临床医疗需要的加工品。
中成药:以饮片为原料,根据临床处方的要求,采用相应的制备工艺和加工方法,制备成随时可以应用的剂型。
药物:凡是用于预防、诊断、治疗人类的疾病,并规定有适应症、用法和用量的物质称为药物。
生药:来源于天然的、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的植物、动物和矿物类药材,统称为“生药”生药学:是研究生药的名称、来源、鉴定、活性成分、生产、采制、品质评价及开发利用的科学。
道地药材:许多药材由于天时、地利的生长条件和多年来劳动人民精心培植和加工,逐步形成了历史悠久、品种优良、质量稳定、临床常用的著名药材。
质优效佳中药资源:自然资源的一部分,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自然状态存在或人工制造的,可供作为中医药用的植物、动物、矿物和加工品的种类及蕴藏量的总和。
发汗:将某些药材用微火烘至半干或微蒸煮后,堆置起来发热,使其内部水分外溢,药材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性,有利于干燥,这种方法习称“发汗”。
起霜:茅苍术断面暴露稍久,可析出白毛状结晶,习称“起霜”或“吐脂”。
走油:某些药材的油脂泛出药材表面,或因药材受潮、变色、变质后表面泛出油样物质。
气调养护:气调意为“空气组成的调整管理”。
人为的降低含氧量,或升高含氮(二氧化碳)量,从而达到防霉、防虫的目的《中国药典》:是国家药品标准,它规定了中药的来源、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是国家对药品生产、经营、使用、检验和监督管理的法律依据。
生理灰分:将中药粉碎加热,高温炽灼至灰化,则细胞组织及其内含物灰烬成为灰分而残留,由此所得的灰分称为“生理灰分”。
中药鉴定学
![中药鉴定学](https://img.taocdn.com/s3/m/d59b0866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bc.png)
中药鉴定学中药鉴定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且非常重要的科学学科,它是指用理论和实践方法来对中药品种进行鉴定并判断其质量的学科。
中药鉴定学是中药学的基础和核心,也是中药质量控制的核心,它对于保障中药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推进中药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中药鉴定学的基本概念1、中药鉴定学是指通过多种手段对中药药材进行鉴定,判断其品种、质量、科学、合理的使用方法,以保障人们的健康,同时提高中药的质量、控制品种的来源,防范假冒伪劣产品,增强消费者的信心。
2、中药鉴定学的任务和目的是通过鉴定中药的品种、质量、来源及科学使用方法,保障人体的健康和中药产业的发展。
3、中药鉴定学的对象是中药药材及其制剂。
二、中药鉴定分类中药鉴定可分为两类:状物鉴定和性质鉴定。
1、状物鉴定状物鉴定又称形态鉴定,是指通过对中药药材的器皮、花、叶、茎、根、果实、种子、树皮、茸毛、矿物、地理产地等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从而确定该药材的品种、质量和产地。
2、性质鉴定性质鉴定又称性状、理化、化学鉴定,是指通过对中药药材的理化、化学和生物学指标进行定性、定量、定位或比较分析,从而确定该药材的品种、质量、适应症和活性成分。
三、中药鉴定的重要性中药鉴定是中药学的基础,也是保障人民健康和中药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
1、保障人民健康中药是我国重要的治疗工具,因此,中药质量的保证是保障人民健康的责任。
中药鉴定学可以对中药药材的品种、质量、产地、适应症和活性成分进行检测和分析,从而保证中药的质量和安全性,减少或消除中药对人体的副作用和毒性反应。
2、保障中药产业健康发展中药在我国是一项重要的产业,也是传统的文化和知识资源。
中药鉴定学可以对中药品种的来源、药材的品质、活性成分等进行分析和研究,为中药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同时可以促进中药生产和市场的有效规范和管理。
四、中药鉴定的原理和技术1、中药鉴定的原理在中药鉴定过程中,需要遵循中医药“四体对照”原理。
四体对照,即器质损伤与否对比、色泽、外形、气味、口感、结构等外观特征对比、病虫害检查和与同类药材的鉴别等方面进行全面对照,防止假冒伪劣产品和错误鉴别。
中药鉴定学名词解释.
![中药鉴定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b6ecd6e06137ee06eef9180c.png)
名词解释:【翘鼻子】蕲蛇头在中间稍向上,呈三角形而扁平,吻端向上,习称翘鼻子【发汗】药材在加工过程中用微火烘至半干或微煮、蒸后,堆置起来发热,使其内部水分往外溢,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性,有利于干燥【中药饮片】是中药材经过按中医药理论、中药炮制方法,经过加工炮制后的,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的中药。
【地道药材】是指在一特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内所产的药材,因生产较为集中,栽培技术、采收加工也都有一定的讲究,以致较同种药材在其他地区所产者品质佳、疗效好。
【菊花心】指药材断面维管束与较窄的射线相间排列,形似菊花。
【车轮纹】指根或茎类药材横切面上维管束与较宽的射线相间排列成稀疏整齐的放射状纹理,状如木制车轮,如木通等。
【云锦花纹】何首乌横切面皮部环列4~11个类圆形异型复合维管束,如同散列的云朵状花纹。
【金井玉栏】又称金心玉栏。
指根类药材的横断面外围白,内心黄,中间有一棕色的形成层环,俗称金井玉栏,如黄芪。
【芦碗】指草本植物药材根茎部分每年地上茎枯死后留下的凹窝状茎痕,因中心凹陷似碗形而习称芦碗,如山参。
【油头】指川木香药材根头部黑色发粘的胶状物。
【怀中抱月】指松贝的外层鳞叶2瓣,大瓣紧抱小瓣,未抱合的部分呈月形习称怀中抱月。
【狮子盘头】根头部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每个茎痕的顶端呈凹下的圆点。
【鹦哥嘴】天麻顶端具有红棕色干枯芽孢,习称鹦哥嘴或红小辫【蚯蚓头】指药材的根头部由叶柄脱落后留下的明显密集的横向环纹,因似虹蝴的头颈部而习称虹划头,如防风等。
【吐脂(起霜)】指苍术饮片暴露稍久后,析出的结晶,因呈毛状,色白如脂霜,而称吐脂或起霜。
【星点】指大黄根茎横切面中髓部具有的异形维管束,其内侧为韧皮部,外侧为木质部,射线呈星芒状射出。
【鹦哥嘴】天麻(冬麻)顶端具红棕色芽苞,习称“鹦哥嘴”。
【过桥杆】黄连根茎中段常有细长圆柱状的节间,光滑,习称“过桥杆”。
【金包头】药材根头部一端残留淡黄色的叶基,习称“金包头”如知母。
中药鉴定学的名词解释
![中药鉴定学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fa2c620084254b35eefd34f6.png)
中药鉴定学名词解释中药鉴定学一、名词解释1.药物:凡具有医疗、诊断、预防疾病和保健作用的物质。
2.生药:一般是指取自生物的药物,兼有生货原药之意。
指天然来源的、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的植物、动物或矿物类药材。
3.本草:我国古代记载药物知识的著作4.中药:指依据中医学的理论和临床经验应用于医疗保健的药物。
中药包含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 ( 成方制剂 ) 。
5.中药材:指切制成饮片,供调配中医临床使用,或供中药厂生产中药成方制剂或制药工业提取有效化学成分的原料药。
6.草药:一般是指草医用以治病或地区性口碑相传的民间药。
7.生药学:是一门研究生药的科学。
应用本草学、植物学、动物学、化学、药理学和中医学等学科知识,来研究生药 ( 药材 ) 的名称、来源、生产、采制、鉴定、化学成分和医疗用途的科学。
8.民族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使用的民间药物称为“民族药”。
9.有效成分:指具有显著生理活性和药理作用,在临床上有一定应用价值的成分。
10.辅成分:指具有次要生理活性和药理作用的成分。
11.无效成分:指无生理活性,在临床上没有医疗作用的成分。
12.真伪鉴定:是鉴定所用的药材是否与规定的或实际需要的品种相符。
13.纯度鉴定:是检查药材中可能混入的各类杂质以及杂质的数量是否超过规定的限度。
14.品质优良度鉴定:是确定生药是否符合药用标准。
生药的品质优劣主要取决于有效成分的含量 .15.正品:其来源与药典收载相符的品种。
16.伪品:是指来源和药效均与正品不同的品种。
它主要是由于采药人员认识上的错误或者是故意以假充真造成。
17.习用品:它是与正品不同的,但在某地区使用历史较久、沿用成习的品种,实际上也属于混淆品种。
18.代用品:在来源上与正品不同,但已经过系统的化学、药理和临床研究,证明有与正品相似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并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使用的品种 .19.同名异物:指一种中药名称下有多种不同来源的植物 ( 或动物 ) 作相同的药物使用。
中药鉴定学名词解释
![中药鉴定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f63943c6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51.png)
中药鉴定学名词解释中药鉴定学名词解释名词解释:【翘鼻子】蕲蛇头在中间稍向上,呈三角形而扁平,吻端向上,习称翘鼻子药材在加工过程中用微火烘至半干或微煮、蒸后,堆置起来发热,使其内部水分往外溢,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性,有利于干燥【中药饮片】是中药材经过按中医药理论、中药炮制方法,经过加工炮制后的,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的中药。
【地道药材】是指在一特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内所产的药材,因生产较为集中,栽培技术、采收加工也都有一定的讲究,以致较同种药材在其他地区所产者品质佳、疗效好。
【菊花心】指药材断面维管束与较窄的射线相间排列,形似菊花。
【车轮纹】指根或茎类药材横切面上维管束与较宽的射线相间排列成稀疏整齐的放射状纹理,状如木制车轮,如木通等。
【云锦花纹】何首乌横切面皮部环列4~11个类圆形异型复合维管束,如同散列的云朵状花纹。
【金井玉栏】又称金心玉栏。
指根类药材的横断面外围白,内心黄,中间有一棕色的形成层环,俗称金井玉栏,如黄芪。
指草本植物药材根茎部分每年地上茎枯死后留下的凹窝状茎痕,因中心凹陷似碗形而习称芦碗,如山参。
指川木香药材根头部黑色发粘的胶状物。
【怀中抱月】指松贝的外层鳞叶2瓣,大瓣紧抱小瓣,未抱合的部分呈月形习称怀中抱月。
【狮子盘头】根头部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每个茎痕的顶端呈凹下的圆点。
【鹦哥嘴】天麻顶端具有红棕色干枯芽孢,习称鹦哥嘴或红小辫【蚯蚓头】指药材的根头部由叶柄脱落后留下的明显密集的横向环纹,因似虹蝴的头颈部而习称虹划头,如防风等。
【吐脂(起霜)】指苍术饮片暴露稍久后,析出的结晶,因呈毛状,色白如脂霜,而称吐脂或起霜。
指大黄根茎横切面中髓部具有的异形维管束,其内侧为韧皮部,外侧为木质部,射线呈星芒状射出。
【鹦哥嘴】天麻(冬麻)顶端具红棕色芽苞,习称“鹦哥嘴”。
【过桥杆】黄连根茎中段常有细长圆柱状的节间,光滑,习称“过桥杆”。
【金包头】药材根头部一端残留淡黄色的叶基,习称“金包头”如知母。
中药鉴定学名词解释整理
![中药鉴定学名词解释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b6a94b0d011ca300a7c39004.png)
中药鉴定学名词解释整理中药鉴定学: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真伪优劣),制定中药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
发汗:有些药材在加工过程中用微火烘至半干或微煮、蒸后,堆置起来发热,使其内部水分往外溢,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性,有利于干燥。
走油:是指某些药材的油质泛出药材表面,或因药材受潮、变色、变质后表面泛出油样物质。
道地药材:指药材质优效佳。
指在一特定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的区域内所产的药材,并且生产较为集中,具有一定的栽培技术和采收加工方法,质优效佳,为中医临床所公认。
微量升华:利用中药中所含的某些化学成分在一定温度下能升华的性质,获得升华物,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结晶形状、颜色及特有化学反应作为中药鉴别特征。
例大黄粉末升华物呈黄色针状、枝状和羽状结晶,加碱液显红色。
荧光分析:利用中药中所含的某些化学成分,在紫外光或自然光下能产生一定颜色荧光的性质进行中药的品种鉴别。
水试:利用药材在水中或遇水发生沉浮、溶解及颜色、透明度、膨胀性、旋转性、黏性、酸碱性变化等特殊现象鉴别药材的方法。
火试:有些药材用火烧之,能产生特殊的气味、颜色、烟雾、闪光和响声等现象,作为鉴别手段之一。
基源鉴定:又称来源鉴定。
它是应用植(动、矿)物的分类学知识,对中药的来源进行鉴定,确定其(拉丁)学名保证物种正确的过程。
显微鉴定:指利用显微镜通过观察药材的组织构造、细胞形态以及内含物特征,进行药材品种鉴定的方法。
分体中柱:网状中柱由断续环状排列的周韧型维管束组成,每一维管束外围有内皮层,网状中柱的单个维管束又称分体中柱。
分体中柱的形状、数目和排列方式是鉴定品种的重要依据。
锦纹:指大黄类白色薄壁组织与红棕色射线所形成的网状纹理。
罗盘纹:指商陆横切面的同心多环异型维管束,其木质部隆起,韧皮部凹陷,形成多个凹凸不平的同心性环状层纹,形似罗盘。
金井玉栏:又称金心玉栏,指药材横断面皮部类白色,木部黄色或淡黄色,宛如金玉相映。
如板蓝根、黄芪、桔梗、(苦参)等。
(完整版)中药鉴定学的名词解释
![(完整版)中药鉴定学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d3032cf802768e9951e7389c.png)
中药鉴定学一、名词解释1.药物:凡具有医疗、诊断、预防疾病和保健作用的物质。
2.生药:一般是指取自生物的药物,兼有生货原药之意。
指天然来源的、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的植物、动物或矿物类药材。
3.本草:我国古代记载药物知识的著作4.中药:指依据中医学的理论和临床经验应用于医疗保健的药物。
中药包含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成方制剂)。
5.中药材:指切制成饮片,供调配中医临床使用,或供中药厂生产中药成方制剂或制药工业提取有效化学成分的原料药。
6.草药:一般是指草医用以治病或地区性口碑相传的民间药。
7.生药学:是一门研究生药的科学。
应用本草学、植物学、动物学、化学、药理学和中医学等学科知识,来研究生药(药材)的名称、来源、生产、采制、鉴定、化学成分和医疗用途的科学。
8.民族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使用的民间药物称为“民族药”。
9.有效成分:指具有显著生理活性和药理作用,在临床上有一定应用价值的成分。
10.辅成分:指具有次要生理活性和药理作用的成分。
11.无效成分:指无生理活性,在临床上没有医疗作用的成分。
12.真伪鉴定:是鉴定所用的药材是否与规定的或实际需要的品种相符。
13.纯度鉴定:是检查药材中可能混入的各类杂质以及杂质的数量是否超过规定的限度。
14.品质优良度鉴定:是确定生药是否符合药用标准。
生药的品质优劣主要取决于有效成分的含量.15.正品:其来源与药典收载相符的品种。
16.伪品:是指来源和药效均与正品不同的品种。
它主要是由于采药人员认识上的错误或者是故意以假充真造成。
17.习用品:它是与正品不同的,但在某地区使用历史较久、沿用成习的品种,实际上也属于混淆品种。
18.代用品:在来源上与正品不同,但已经过系统的化学、药理和临床研究,证明有与正品相似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并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使用的品种.19.同名异物:指一种中药名称下有多种不同来源的植物(或动物)作相同的药物使用。
20.同物异名:是指同一药用材料在不同地区称呼不同的名字,作不同的生药使用。
剪口名词解释中药鉴定学
![剪口名词解释中药鉴定学](https://img.taocdn.com/s3/m/df3d303e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c7.png)
剪口名词解释中药鉴定学
中药鉴定学是研究中药的识别、鉴定、分析以及质量评价的学科。
它通过对中药药材的形态特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药物性质等方
面进行研究和分析,以确定中药的真实性、纯度和质量等特征。
中药鉴定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目视观察、显微镜检查、理化性
质测定、色谱分析、质谱分析等技术手段。
这些方法可以对中药的形态、组织结构、药材化学成分等进行鉴定和分析,以判断中药是否达
到要求的质量标准。
中药鉴定学在中药材的鉴定和质量控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中药鉴定学研究,可以判断中药的真伪、纯度和质量等性质,防
止中药材的替代品和掺杂品存在,确保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
拓展: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药鉴定学也逐渐引入新的
技术手段,如分子生物学方法和基因测序技术等,用于对中药药材的
遗传标记、基因组测序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提高中药鉴定的准确性和
可靠性。
此外,中药鉴定学还与药学、化学、生物学等学科相互交叉,形成了诸如药品分析、药效评价和药物安全性评估等领域的研究内容。
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对于推动中药现代化、标准化和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促进了传统中药与现代医学相结合的发展。
中药鉴定学重点整理
![中药鉴定学重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56b8844c7e21af45b207a821.png)
《中药鉴定学》复习总结一、名词解释(白皮书的重点)1.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
它是在继承中医药学遗产和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研究和探讨中药的来源、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质量标准及寻找新药等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2.发汗:有些药材在加工过程中用微火烘至半干或微煮、蒸后,堆置起来发热,使其内部水分往外溢,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性,有利于干燥。
(厚朴、杜仲、玄参、续断、茯苓等)3.走油(泛油):指某些药材的油质泛出药材表面,或因药材受潮、变色、变质后表面泛出油样物质。
4.内涵韧皮部(又称木间韧皮部):为异常构造就是在次生木质部中包埋有次生韧皮部。
5.星点:是指大黄根茎中央的髓部有异常维管束散在或环列。
6.云锦花纹:指何首乌断面皮部有4到11个异常维管束环列。
7.菊花心:药材断面维管束与较窄的射线相间排列成放射状,似菊花心。
8.过桥:味连节间表面平滑如茎秆。
9.晶鞘纤维:韧皮部及木质部纤维,周围薄壁细胞中含有草酸钙方晶。
10.芦头:根类药材顶端残留的根状茎。
11.芦碗:芦头上的数个圆形或半圆形凹窝状已枯茎痕。
12.艼:人参的不定根。
13.金井玉栏:指药材横切面皮部白色,木部黄色(桔梗)14.蚯蚓头:防风根头部有明显密集的环纹。
15.狮子盘头:党参根头部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每个茎痕的顶端成凹下圆点状。
16.怀中抱月:松贝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包小瓣,未包部分成新月形。
17.鹦哥嘴:天麻顶端具有红棕色至深棕色干枯芽胞。
18.气孔指数:单位面积上的气孔数*100\(单位面积上的气孔数+同面积的表皮细胞数)19.栅表比:一个表皮细胞下平均栅栏细胞数目。
20.脉岛:叶脉中最微细的叶脉所包围的叶肉单位。
21.脉岛数:是指每平方毫米面积中脉岛的数目。
22.萌发孔:3孔沟(金银花);3个突起萌发孔(红花)23.嵌晶纤维:纤维次生壁外层嵌有一些细小的草酸钙方晶或砂晶,如麻黄。
中药鉴定学的名词解释
![中药鉴定学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2b15e4f62cc58bd63186bdb5.png)
中药鉴定学一、名词解释1.药物:凡具有医疗、诊断、预防疾病和保健作用的物质。
2.生药:一般是指取自生物的药物,兼有生货原药之意。
指天然来源的、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的植物、动物或矿物类药材。
3.本草:我国古代记载药物知识的著作4.中药:指依据中医学的理论和临床经验应用于医疗保健的药物。
中药包含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成方制剂)。
5.中药材:指切制成饮片,供调配中医临床使用,或供中药厂生产中药成方制剂或制药工业提取有效化学成分的原料药。
6.草药:一般是指草医用以治病或地区性口碑相传的民间药。
7.生药学:是一门研究生药的科学。
应用本草学、植物学、动物学、化学、药理学和中医学等学科知识,来研究生药(药材)的名称、来源、生产、采制、鉴定、化学成分和医疗用途的科学。
8.民族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使用的民间药物称为“民族药”。
9.有效成分:指具有显著生理活性和药理作用,在临床上有一定应用价值的成分。
10.辅成分:指具有次要生理活性和药理作用的成分。
11.无效成分:指无生理活性,在临床上没有医疗作用的成分。
12.真伪鉴定:是鉴定所用的药材是否与规定的或实际需要的品种相符。
13.纯度鉴定:是检查药材中可能混入的各类杂质以及杂质的数量是否超过规定的限度。
14.品质优良度鉴定:是确定生药是否符合药用标准。
生药的品质优劣主要取决于有效成分的含量.15.正品:其来源与药典收载相符的品种。
16.伪品:是指来源和药效均与正品不同的品种。
它主要是由于采药人员认识上的错误或者是故意以假充真造成。
17.习用品:它是与正品不同的,但在某地区使用历史较久、沿用成习的品种,实际上也属于混淆品种。
18.代用品:在来源上与正品不同,但已经过系统的化学、药理和临床研究,证明有与正品相似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并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使用的品种.19.同名异物:指一种中药名称下有多种不同来源的植物(或动物)作相同的药物使用。
20.同物异名:是指同一药用材料在不同地区称呼不同的名字,作不同的生药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鉴定学》题库-名词解释
1.中药鉴定学:中药鉴定学是研究中药鉴定方法和质量标准的一门应用学科。
2.中药品种鉴定:中药品种鉴定是指对中药真实性和基原的鉴别,它是中药鉴定学的首要
任务。
3.中药:指在中医药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用于防治疾病和医疗保健的药物,包括中药材、
饮片和中成药。
4.霉变:即是霉菌在药材表面或内部滋生的现象。
5.走油:又称“泛油”,是指某些含油药材在贮藏不当时油分“溢出”或某些药材在受潮、
变色、变质后表面呈现油样物质的变化。
在贮藏上必须采取低温、低湿环境和减少与空气的接触为基本措施。
6.发汗:是将某些药材用微火烘至半干或微蒸煮后,堆置起来发热,使其内部水分外溢,
质地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性,有利于干燥,这种方法习称“发汗”。
7.钉头:指矿物或较坚硬药材表面乳头状突起。
8.变色:药材储存不当,导致颜色发生变化的变质现象。
9.车轮纹:指药材横切面上有较稀疏的放射装纹理,其颜色不一,一直延伸至中心部,并
相间排列成车幅状。
是由维管束或木质部与射线相间呈放射状而成。
10.细胞间隙腺毛:指存在于大型薄壁细胞间隙的腺毛。
11.朱砂点:指药材横切面上棕红色小点,色如朱砂。
12.虎皮斑:指炉贝表面具有棕色斑点,色如虎皮,习称虎皮斑。
13.马牙嘴:炉贝外层两鳞瓣大小相近,顶端稍尖,多开口,称“马牙嘴”
14.怀中抱月:川贝母中的松贝,形状呈圆锥形,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
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
15.狮子盘头:指一些根及根茎类药材头部膨大,并且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形如狮
子头,如党参。
16.通天眼:羚羊角无骨塞部分的中心有一条隐约可辨的细孔道,直通角尖。
17.合把:羚羊角环脊之间有一定距离,手握之,四指正好嵌入凹处,习称“合把”。
18.二杠:为具有一个侧枝的花鹿茸。
19.单门:指有一个侧枝的马鹿茸。
20.莲花:指有两个侧枝的马鹿茸。
21.当门子:在香囊中位于囊孔口处,呈不规则圆形或颗粒状的麝香仁,为麝香仁之佳品。
22.冒槽:用特制槽针从麝香囊口插入,转动后抽出槽针检视,槽内的麝香仁应有逐渐膨胀
高出槽面的现象,习称“冒槽”。
23.豆瓣砂:呈粒状,方圆或多角形,色暗红或呈灰褐色,质坚,不易碎的朱砂。
习称“豆
瓣砂”。
24.佛指甲:指蕲蛇尾部骤细,其末端有三角形深灰色的角质鳞片一枚,类似手指甲。
25.条痕:将矿物在无釉瓷板上摩擦,留下的痕迹称条痕。
26.错入组织:少数种子的种皮和外胚乳的折合层,不规则地伸入于内胚乳中,形成错入组
织,如槟榔。
27.星点:指大黄根茎横断面可见的暗红橙色的放射状小点,环列或散在,如星星点缀。
其
为大黄根茎髓部的异常维管束,放射状纹理是异常维管束的射线。
28.方胜纹:指药材蕲蛇背部由黑褐色与浅棕色组成的菱方形斑纹。
29.鹦哥嘴:天麻顶端有红棕色至深棕色干枯芽苞,习称“鹦哥嘴”或“红小瓣”。
30.镶嵌细胞:有的果实内果皮以5~8个狭长的薄壁细胞互相并列为一群,各群以斜角联合
呈镶嵌状,称为“镶嵌细胞”
31.菊花心:指药材横切面上细密的放射状纹理,通常纹理外端较宽,近中心部纹理细密,
形如开放的菊花,主要是由木质部射线与韧皮射线交错而成。
32.菌核:是菌丝密结成的颜色深、质地坚硬的核状体,是菌丝抵抗外界不良环境的休眠体,
当条件良好时能萌发产生子实体,如茯苓。
33.蚯蚓头:指药材根头部有明显密集的横向环纹,状如蚯蚓。
34.道地药材:指质量优良的药材,它是在适宜的地理条件、合理的栽培方式、最佳的采收
时间和优良的加工技术基础上形成的。
35.挂甲:又叫“透甲”。
指牛黄用清水调和后,涂于指甲上,能使指甲染成黄色并经久不
褪的现象。
36.云锦花纹:云锦花纹指何首乌药材横切面上散列的云朵状花纹,并具色彩。
37.乌金衣:牛黄表面有一层黑色光亮的薄膜,习称“乌金衣”。
38.过桥:黄连根茎部分的节间表面平滑如茎杆,习称“过桥”。
39.珍珠盘:银柴胡根头部略膨大,有多数密集的疣状突起的芽苞或茎的残基,习称“珍珠
盘”。
40.芦碗:人参根茎上的凹窝状的茎痕习称芦碗。
41.罗盘纹:商陆根横切面木部隆起,形成数个突起的同心性环纹(异常维管束),俗称“罗
盘纹”。
42.油胶树脂:含有挥发油和树胶的树脂称油胶树脂。
43.翘鼻头:蕲蛇的头在中间稍向上,呈三角形而扁平,吻端向上,习称“翘鼻头”。
44.连珠斑:蕲蛇腹面黑色的类圆形斑块,习称“连珠斑”。
45.凤眼圈:指防风药材断面皮部棕色或浅棕色,木部浅黄白色,形成明显的层次,如凤凰
眼睛棕黄分明。
46.珠光:又称“彩光”,指珍珠特有的彩色光泽。
47.艼:指参类药材短小根茎上附生的不定根。
48.金包头:指毛知母顶端被残留的金黄色毛须及浅黄色叶痕及茎痕所包被。
49.芦头:指根类药材顶端带有的盘节状短根茎。
50.剑脊:指乌梢蛇脊部高耸呈屋脊状,俗称“剑脊”。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