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泵系统与一次泵变流量系统优缺点设计要点及控制逻辑
数据中心机柜水冷系统中一次泵和二次泵哪个更好?
![数据中心机柜水冷系统中一次泵和二次泵哪个更好?](https://img.taocdn.com/s3/m/7d5a181b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74.png)
数据中⼼机柜⽔冷系统中⼀次泵和⼆次泵哪个更好?什么是⼀次泵系统⼆次泵系统?在冷源侧和负荷侧合⽤⼀组循环泵的称为⼀次泵或称单式泵)系统,在冷源侧和负荷侧分别配置循环泵的称为⼆次泵(或称复式泵)系统。
1、⼀次泵系统冷⽔机组与循环⽔泵⼀⼀对应布置,并将冷⽔机组设在循环泵的压出⼝,使得冷⽔机组和⽔泵的⼯作较为稳定,只要建筑⾼度不太⾼(100m),系统静压⼤,则将循环泵设在冷⽔机组蒸发器出⼝,以降低蒸发器的⼯作压⼒。
当空调负荷减⼩到相当的程度,通过旁通管路的⽔量基本达到⼀台循环泵的流量时,就可停⽌⼀台冷⽔机组的⼯作,从⽽达到节能的⽬的。
旁通管上电动两通阀的最⼤设计⽔流量应是⼀台循环泵的流量,旁通管的管径按⼀台冷⽔机组的冷⽔量确定。
⼀次泵变流量系统的控制⽅法压差旁通控制法恒定⽤户处两通阀前后压差的旁通控制法设置负荷侧调节阀是为了缓解在系统增加或减少⽔泵运⾏时,在末端处产⽣的⽔⼒失调和⽔泵启停的振荡。
⼀次泵变流量系统的特点是简单、⾃控装置少、初投资较低、管理⽅便,因⽽⽬前⼴泛应⽤。
但是它不能调节泵的流量,难以节省系统输送能耗。
特别是当各供⽔分区彼此间的压⼒损失相差较为悬殊时,这种系统就⽆法适应。
因此,对于系统较⼩或各环路负荷特性或压⼒损失相差不⼤的中⼩型⼯程,宜采⽤⼀次泵系统。
2、⼆次泵系统该系统⽤旁通管AB将冷⽔系统划分为冷⽔制备和冷⽔输送两个部分,形成⼀次环路和⼆次环路,⼀次环路由冷⽔机组、⼀次泵,供回⽔管路和旁通管组成,负责冷⽔制备,按定流量运⾏,⼆次环路由⼆次泵、空调末端设备、供回⽔管路和旁通管组成,负责冷⽔输送,按变流量运⾏。
设置旁通管的作⽤是使⼀次环路保持定流量运⾏。
旁通管上应设流量开关和流量计,前者⽤来检查⽔流⽅向和控制冷⽔机组、⼀次泵的启停;后者⽤来检测管内的流量。
旁通管将⼀次环路与⼆次环路两者连接在⼀起。
⼆次泵变流量系统的控制⽅法⼆次泵采⽤压差控制、⼀次泵采⽤流量盈亏控制⼆次泵采⽤流量控制、⼀次泵采⽤负荷控制。
某酒店空调冷冻水输配系统(一次泵定流量vs二次泵变流量)对比分析报告
![某酒店空调冷冻水输配系统(一次泵定流量vs二次泵变流量)对比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ee20172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41.png)
某酒店空调冷冻水输配系统(一次泵定流量vs二次泵变流量)对比分析报告一、引言空调冷冻水输配系统是酒店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酒店的舒适度和能源消耗的情况。
在空调冷冻水输配系统中,冷水泵是核心设备之一,其能效性和运行模式选择会直接影响系统的性能和能源消耗。
本报告将对一次泵定流量和二次泵变流量两种系统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酒店空调冷冻水输配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提供参考。
二、一次泵定流量系统思路及分析一次泵定流量系统是指冷冻水系统中的冷水泵通过设定固定的流量进行运行。
其优点是系统稳定性高,运行安全可靠;但缺点是冷水泵在运行时的功耗相对固定,无法随着冷负荷的变化进行调节,导致能源消耗无法最优化。
三、二次泵变流量系统思路及分析二次泵变流量系统是指通过在冷水回水管线上安装变频器,实现泵的流量调节。
该系统根据冷负荷的变化实时调节泵的流量,使得冷水泵的工作点在最佳效率区域,从而达到能源消耗的最优化。
相对于一次泵定流量系统,二次泵变流量系统具有较低的能源消耗和较高的灵活性。
四、对比分析1.能源消耗对比在冷负荷变化不大的情况下,一次泵定流量系统的能耗相对较稳定,但不够灵活,无法根据实际冷负荷进行调整,存在部分时段的能源浪费。
而二次泵变流量系统能够根据冷负荷的变化实时调节泵的流量,实现能源消耗的最优化。
2.运行效率对比一次泵定流量系统由于冷水泵的功耗相对固定,所以无法实现最佳工作点的选择,存在能耗浪费。
而二次泵变流量系统通过变频器实时调节泵的流量,能够使冷水泵一直处于最佳工作点,提高运行效率。
3.运行稳定性对比一次泵定流量系统的流量固定,系统运行相对稳定,但在冷负荷突然增加时,可能出现无法满足负荷要求的情况。
而二次泵变流量系统能够根据冷负荷的变化实时调节泵的流量,使得系统能够应对突发负荷变化,提高运行稳定性。
五、结论综上所述,二次泵变流量系统相对于一次泵定流量系统,在能源消耗、运行效率和运行稳定性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二次泵系统与一次泵变流量系统优缺点设计要点及控制逻辑
![二次泵系统与一次泵变流量系统优缺点设计要点及控制逻辑](https://img.taocdn.com/s3/m/bb0e9f5f783e0912a2162a67.png)
一次泵变流量系统(VPF)1、 控制方式冰机控制负荷测定:蒸发器的流量和温差冷量调节:与活塞机组的介跃调节不一样,离心冷水机组的控制是根据实际需求负荷的大小来控制压缩机的运行状态,最终通过改变导叶开度的大小来控制。
改变导叶开度的大小,可调节制冷剂循环流量,控制蒸发温度,调节制冷量,最终达到加载、卸载,控制出水温度的目的。
这种调节可实现无级连续调节,可精确调节到负荷要求,精密控制出水温度。
模糊逻辑根据温度误差(与设定值的偏差) 和变化速度求出所需的加载/卸载量,从而将冷水温度控制在设定的范围内。
导叶电机根据4~20mA 的电流输入信号,每0. 3 %地增加或减小导叶的开启度,这样的调节足以保证经导叶调节后流量的连续性,实现无级调节。
加载时,导叶开启度增大;卸载时导叶开度减小。
高精度的导叶连续调节可精确控制水温在±0. 3 ℃以内。
见图2。
控制系统根据温度偏差值和温度变化速度来确定是否需要加载、卸载或保持容量不变。
见表1。
在接近系统的安全阈值时,会进行加载或卸载限制。
图3示出了出水温度控制的循环。
“ —→”代表系统控制“ —→”代表控制系统实施操作后有可能引起的现象如图3 所示,系统控制和实施控制操作后而需要的进一步控制形成封闭循环。
控制操作的实施最终通过导叶开并增大或减小来完成。
控制系统经过综合使导叶维持在某一开启度进行制冷或达到安全限而关机。
例如机组刚开机过程的加载过程,在电流限制的同时导叶由小逐渐开大,冷水温度不断下降,达到制冷的目的。
当机组达到负荷后,出水温度已达到或低于设定点的温度,这时进行卸载过程,导叶逐渐关小,出水温度基本维持不变,电流逐渐减小,最终维持在部分负荷运行。
如果负荷过低,使机组导叶关小到某一值时,排气温度达到保护限,控制导叶不能继续关小(或导叶已关到最小) ,则导叶维持该状态运行,出水温度将进一步下降,当下降到低于出水温度设定点3 ℃以下时,则机组由控制系统控制进行安全关机。
一次泵分区并联变流量,二次泵变流量
![一次泵分区并联变流量,二次泵变流量](https://img.taocdn.com/s3/m/4786d877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b8.png)
一次泵分区并联变流量,二次泵变流量
摘要:
一、引言
二、一次泵分区并联变流量的工作原理
三、二次泵变流量的工作原理
四、一次泵分区并联变流量与二次泵变流量的优缺点比较
五、结论
正文:
一、引言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流体输送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满足生产过程中不同的流量需求,泵的分区并联变流量和二次泵变流量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对这两种技术进行详细介绍,并比较它们的优缺点。
二、一次泵分区并联变流量的工作原理
一次泵分区并联变流量是一种通过改变泵的运行方式来实现流量变化的技术。
它主要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泵并联工作,每个泵可以独立调节流量。
当某个泵的流量需求增加时,该泵的转速会增加,从而实现流量的改变。
这种技术的优点是能够精确控制流量,但缺点是能耗较高。
三、二次泵变流量的工作原理
二次泵变流量技术是通过改变泵的叶轮结构来实现流量变化的。
当流量需求增加时,泵的叶轮会自动调整叶片的角度,从而改变流量。
这种技术的优点是能耗较低,但缺点是流量控制精度相对较低。
四、一次泵分区并联变流量与二次泵变流量的优缺点比较
一次泵分区并联变流量和二次泵变流量各有优缺点。
一次泵分区并联变流量的优点是能够精确控制流量,但缺点是能耗较高。
而二次泵变流量的优点是能耗较低,但缺点是流量控制精度相对较低。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工况选择合适的技术。
五、结论
一次泵分区并联变流量和二次泵变流量技术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比较这两种技术的优缺点,可以为工程技术人员在实际应用中提供参考。
二次泵系统与一次泵变流量系统优缺点设计要点及控制逻辑
![二次泵系统与一次泵变流量系统优缺点设计要点及控制逻辑](https://img.taocdn.com/s3/m/a71acd2f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44.png)
根据设计流量和扬程等参数,选择合适的一次泵型号,以满足系统需求并保证高效运行。
考虑一次泵的变流量控制策略
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适当的变流量控制策略,如压差控制、流量控制等,以实现系统的节 能和稳定运行。
关键参数选择与计算方法
设计流量的确定
根据建筑物的冷热负荷、空调系统的形式和运行策略等,合理确定设 计流量。
二次泵系统在节能方面表现更优,而一 次泵变流量系统在部分负荷工况下能耗 较高。
VS
控制复杂性
二次泵系统控制较为复杂,需要精确控制 水泵的运行状态;而一次泵变流量系统控 制相对简单。
对比分析及应用场景探讨
• 投资成本:二次泵系统的设备投资和运行 维护成本较高,而一次泵变流量系统相对 较低。
对比分析及应用场景探讨
选择合适的二次泵型号
根据设计流量和扬程等参数,选择合适的二次泵 型号,以满足系统需求并保证高效运行。
3
考虑二次泵的调节方式
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适当的调节方式,如变频调 节、阀门调节等,以实现系统的节能和稳定运行 。
一次泵变流量系统设计要点
确定一次泵的位置和数量
根据系统的需求和布局,合理选择一次泵的位置和数量,确保系统水力平衡和稳定运行。
,如改进控制策略、更换高效设备等。
存在问题二
一些一次泵变流量系统在控制逻辑上存在缺陷,导致室内温度波动较大。改进措施包括 :对控制逻辑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进,如引入先进的控制算法、提
高传感器精度等。
07
总结与展望
研究成果总结
1
揭示了二次泵系统与一次泵变流量系统的基本工 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一次泵变流量系统优缺点
• 控制简便:一次泵变流量系统的控制逻辑相对简 单,易于实现和调试。
次泵系统与一次泵变流量系统优缺点、设计要点及控制逻辑
![次泵系统与一次泵变流量系统优缺点、设计要点及控制逻辑](https://img.taocdn.com/s3/m/ac1c19bf4693daef5ff73d07.png)
一次泵变流量系统(VPF)1、控制方式冰机控制负荷测定:蒸发器的流量和温差冷量调节:与活塞机组的介跃调节不一样,离心冷水机组的控制是根据实际需求负荷的大小来控制压缩机的运行状态,最终通过改变导叶开度的大小来控制。
改变导叶开度的大小,可调节制冷剂循环流量,控制蒸发温度,调节制冷量,最终达到加载、卸载,控制出水温度的目的。
这种调节可实现无级连续调节,可精确调节到负荷要求,精密控制出水温度。
模糊逻辑根据温度误差(与设定值的偏差) 和变化速度求出所需的加载/卸载量,从而将冷水温度控制在设定的范围内。
导叶电机根据4~20mA 的电流输入信号,每0. 3 %地增加或减小导叶的开启度,这样的调节足以保证经导叶调节后流量的连续性,实现无级调节。
加载时,导叶开启度增大;卸载时导叶开度减小。
高精度的导叶连续调节可精确控制水温在±0. 3 ℃以内。
见图2。
控制系统根据温度偏差值和温度变化速度来确定是否需要加载、卸载或保持容量不变。
见表1。
在接近系统的安全阈值时,会进行加载或卸载限制。
图3示出了出水温度控制的循环。
“—→”代表系统控制“—→”代表控制系统实施操作后有可能引起的现象如图3 所示,系统控制和实施控制操作后而需要的进一步控制形成封闭循环。
控制操作的实施最终通过导叶开并增大或减小来完成。
控制系统经过综合使导叶维持在某一开启度进行制冷或达到安全限而关机。
例如机组刚开机过程的加载过程,在电流限制的同时导叶由小逐渐开大,冷水温度不断下降,达到制冷的目的。
当机组达到负荷后,出水温度已达到或低于设定点的温度,这时进行卸载过程,导叶逐渐关小,出水温度基本维持不变,电流逐渐减小,最终维持在部分负荷运行。
如果负荷过低,使机组导叶关小到某一值时,排气温度达到保护限,控制导叶不能继续关小(或导叶已关到最小) ,则导叶维持该状态运行,出水温度将进一步下降,当下降到低于出水温度设定点3 ℃以下时,则机组由控制系统控制进行安全关机。
次泵系统与一次泵变流量系统优缺点设计要点及控制逻辑
![次泵系统与一次泵变流量系统优缺点设计要点及控制逻辑](https://img.taocdn.com/s3/m/5747ed696f1aff00bfd51e02.png)
一次泵变流量系统(VPF )1、 控制方式冰机控制负荷测定:蒸发器的流量和温差冷量调节:与活塞机组的介跃调节不一样,离心冷水机组的控制是根据实际需求负荷的大小来控制 压缩机的运行状态,最终通过改变导叶开度的大小来控制。
改变导叶开度的大小,可调节 制冷剂循环流量,控制蒸发温度,调节制冷量,最终达到加载、卸载,控制出水温度的目的。
这种调节可实现无级连续调节,可精确调节到负荷要求,精密控制出水温度。
模糊逻辑根 据温度误差(与设定值的偏差)和变化速度求出所需的加载/卸载量,从而将冷水温度控 制在设定的范围内。
导叶电机根据4〜20mA 的电流输入信号,每%地增加或减小导叶的 开启度,这样的调节足以保证经导叶调节后流量的连续性,实现无级调节。
加载时,导叶开 启度增大;卸载时导叶开度减小。
高精度的导叶连续调节可精确控制水温在土C 以内。
见图2。
控制系统根据温度偏差值和温度变化速度来确定是否需要加载、卸载或保持容 量不变。
见表1。
在接近系统的安全阈值时,会进行加载或卸载限制。
图3示出了出水温度控制的循环。
“一-”代表系统控制“一-”代表控制系统实施操作后有可能引起的现象如图 3所示,系统控制和实施控制操 作 后而需要的进一步控制形成封闭循环。
控制操作的实施最终通过导叶开并增大或减小 来完成。
控制系统经过综合使导叶维持在某一开启度进行制冷或达到安全限而关机。
例如机组刚开机过程的加载过程,在电流限制的同时导叶由小逐渐开大,冷水温度不断 下降,达到制冷的目的。
当机组达到负荷后,出水温度已达到或低于设定点的温度,这时进 行卸载过程,导叶逐渐关小,出水温度基本维持不变,电流逐渐减小,最终维持在部分负荷 运行。
如果负荷过低,使机组导叶关小到某一值时,排气温度达到保护限,控制导叶不能继 续关小(或导叶已关到最小),则导叶维持该状态运行,出水温度将进一步下降,当下降到 低于出水温度设定点3C 以下时,则机组由控制系统控制进行安全关机。
二次泵系统与一次泵变流量系统优缺点设计要点及控制逻辑
![二次泵系统与一次泵变流量系统优缺点设计要点及控制逻辑](https://img.taocdn.com/s3/m/9ff1c17049649b6649d74711.png)
一次泵变流量系统(VPF)1、控制方式冰机控制负荷测定:蒸发器的流量与温差冷量调节:与活塞机组的介跃调节不一样,离心冷水机组的控制就是根据实际需求负荷的大小来控制压缩机的运行状态,最终通过改变导叶开度的大小来控制。
改变导叶开度的大小,可调节制冷剂循环流量,控制蒸发温度,调节制冷量,最终达到加载、卸载,控制出水温度的目的。
这种调节可实现无级连续调节,可精确调节到负荷要求,精密控制出水温度。
模糊逻辑根据温度误差(与设定值的偏差) 与变化速度求出所需的加载/卸载量,从而将冷水温度控制在设定的范围内。
导叶电机根据4~20mA 的电流输入信号,每0、 3 %地增加或减小导叶的开启度,这样的调节足以保证经导叶调节后流量的连续性,实现无级调节。
加载时,导叶开启度增大;卸载时导叶开度减小。
高精度的导叶连续调节可精确控制水温在±0、 3 ℃以内。
见图2。
控制系统根据温度偏差值与温度变化速度来确定就是否需要加载、卸载或保持容量不变。
见表1。
在接近系统的安全阈值时,会进行加载或卸载限制。
图3示出了出水温度控制的循环。
“—→”代表系统控制“—→”代表控制系统实施操作后有可能引起的现象如图3 所示,系统控制与实施控制操作后而需要的进一步控制形成封闭循环。
控制操作的实施最终通过导叶开并增大或减小来完成。
控制系统经过综合使导叶维持在某一开启度进行制冷或达到安全限而关机。
例如机组刚开机过程的加载过程,在电流限制的同时导叶由小逐渐开大,冷水温度不断下降,达到制冷的目的。
当机组达到负荷后,出水温度已达到或低于设定点的温度,这时进行卸载过程,导叶逐渐关小,出水温度基本维持不变,电流逐渐减小,最终维持在部分负荷运行。
如果负荷过低,使机组导叶关小到某一值时,排气温度达到保护限,控制导叶不能继续关小(或导叶已关到最小) ,则导叶维持该状态运行,出水温度将进一步下降,当下降到低于出水温度设定点3 ℃以下时,则机组由控制系统控制进行安全关机。
二次泵系统与一次泵变流量系统优缺点、设计要点及控制逻辑
![二次泵系统与一次泵变流量系统优缺点、设计要点及控制逻辑](https://img.taocdn.com/s3/m/6cee8770ff00bed5b9f31d9a.png)
一次泵变流量系统(VPF)1、控制方式冰机控制负荷测定:蒸发器的流量和温差冷量调节:行状态,,控制蒸发温度,求信号,每,实现无级调节。
±0.3控制,达到制导叶逐渐关小,状态运行,出水温度将进一步下降,当下降到低于出水温度设定点3℃以下时,则机组由控制系统控制进行安全关机。
或进入再循环运行模式控制。
冰机加减机:加机(4种方式?):1.冷冻水系统供水温度TS1高于系统设定温度TSS并持续一段时间2.压缩机运行电流百分比(适用于出水温度精度要求高的场合,需要注意机组出力和运行电流不符合的情况)3.计算负载4.如运转中主机已达最大流量,则须加开一台主机(发生机率不高)。
减机:1.依压缩机电流百分比(%RLA(运行机组) %设定∑≥)2.flow*3.水泵控制,温差为辅的空调冷冻水控制。
(应该是压差控制或温差控制?)通过安装在冷冻水管供回水压差传感器测量供回水之间的压差,与设定压差比较,采用PID运算策略,调节冷冻水泵转速满足系统流量:水泵加减台数方案:目前,确定泵组运行台数的一般原则为台数最少原则,即单台泵可以满足使用需求,则不使用多台泵;在多台泵并联的泵组系统中,两台泵可以满足使用需求,则不使用三台泵,以此类推。
传统的加减载模式为当运行中的泵组均升至最大频率时,则将泵的数量加载一台;运行中的泵组均降至(设定)最小频率时,则将泵的数量减载一台。
在加载或减载泵时,加载泵的频率由零开始逐渐增加,其他泵的频率由最大频率逐渐减小,直至所有泵的频率达到最优运行频率为止;减载泵时,剩余泵的频率由最小频率逐渐上升,直至所有泵的频率达到最优运行频率为止。
在实际应用中,即使有的并联泵组运行台数的确定不遵从台数最少原则,也多与其它相关设备开启的台数相关联。
比如中央空调冷冻水系统,开启冷水机组的台数与开启水泵的台数相同,这种由机组数决定水泵数的被动模式不能保证泵组的效率最高,因此不是最优方法。
现有技术中变频泵组台数的确定方法一般效率低,耗能高,无法满足目前节能减排的需求。
次泵系统与一次泵变流量系统优缺点、设计要点及控制逻辑
![次泵系统与一次泵变流量系统优缺点、设计要点及控制逻辑](https://img.taocdn.com/s3/m/f1850ccc964bcf84b8d57b98.png)
一次泵变流量系统(VPF)1、控制方式冰机控制负荷测定:蒸发器的流量和温差冷量调节:与活塞机组的介跃调节不一样,离心冷水机组的控制是根据实际需求负荷的大小来控制压缩机的运行状态,最终通过改变导叶开度的大小来控制。
改变导叶开度的大小,可调节制冷剂循环流量,控制蒸发温度,调节制冷量,最终达到加载、卸载,控制出水温度的目的。
这种调节可实现无级连续调节,可精确调节到负荷要求,精密控制出水温度。
模糊逻辑根据温度误差(与设定值的偏差)和变化速度求出所需的加载/卸载量,从而将冷水温度控制在设定的范围内。
导叶电机根据4〜20mA的电流输入信号,每0.3 %地增加或减小导叶的开启度,这样的调节足以保证经导叶调节后流量的连续性,实现无级调节。
加载时,导叶开启度增大;卸载时导叶开度减小。
高精度的导叶连续调节可精确控制水温在土0. 3 C以内。
见图2。
控制系统根据温度偏差值和温度变化速度来确定是否需要加载、卸载或保持容量不变。
见表1。
M I加载、卸载和保持判断我在接近系统的安全阈值时,会进行加载或卸载限制。
图3示出了出水温度控制的循环。
图3:出水温度控制循环图“ 一T”代表系统控制“一-”代表控制系统实施操作后有可能引起的现象如图3所示,系统控制和实施控制操作后而需要的进一步控制形成封闭循环。
控制操作的实施最终通过导叶开并增大或减小来完成。
控制系统经过综合使导叶维持在某一开启度进行制冷或达到安全限而关机。
例如机组刚开机过程的加载过程,在电流限制的同时导叶由小逐渐开大,冷水温度不断下降,达到制冷的目的。
当机组达到负荷后,出水温度已达到或低于设定点的温度,这时进行卸载过程,导叶逐渐关小,出水温度基本维持不变,电流逐渐减小,最终维持在部分负荷运行。
如果负荷过低,使机组导叶关小到某一值时,排气温度达到保护限,控制导叶不能继续关小(或导叶已关到最小),则导叶维持该状态运行,出水温度将进一步下降,当下降到低于出水温度设定点3 C以下时,则机组由控制系统控制进行安全关机。
二次泵系统与一次泵变流量系统优缺点、设计要点及控制逻辑
![二次泵系统与一次泵变流量系统优缺点、设计要点及控制逻辑](https://img.taocdn.com/s3/m/5271a462eefdc8d376ee32a9.png)
一次泵变流量系统(VPF)1、控制方式冰机控制负荷测定:蒸发器的流量和温差冷量调节:与活塞机组的介跃调节不一样,行状态,,控制蒸发温度,调节制冷量,最终达到加载、卸载,,可精确调节到负荷要求,求出所需的加载/卸载量,信号,每0.3%地增加或减小导叶的开启度,,实现无级调节。
加载时,导叶开启度增大;±0.3℃以内。
见图2。
容量不变。
见表1。
3所示,系统控制和实施控制操作控制,冷水温度不断下降,达到制,这时进行卸载过程,导叶逐渐关小,如果负荷过低,使机组导叶(或导叶已关到最小),则导叶维持该状态运行,出水温度将进一步下降,当下降到低于出水温度设定点3℃以下时,则机组由控制系统控制进行安全关机。
或进入再循环运行模式控制。
冰机加减机:加机(4种方式?):1.冷冻水系统供水温度TS1高于系统设定温度TSS并持续一段时间2.压缩机运行电流百分比(适用于出水温度精度要求高的场合,需要注意机组出力和运行电流不符合的情况)3.计算负载4.如运转中主机已达最大流量,则须加开一台主机(发生机率不高)。
减机:1.依压缩机电流百分比(1运行机组台数%RLA(运行机组)%设定-∑≥)2.flow*△T3.系统流量20%,并持续20分钟(可调),冷冻站管从而对制冷单元的启用选择和制冷单元水泵控制水泵控制依据:压差为主(用户侧压差控制,最好是最不利处用户,各回路都是并联,有区别吗),温差为辅的空调冷冻水控制。
(应该是压差控制或温差控制?)通过安装在冷冻水管供回水压差传感器测量供回水之间的压差,与设定压差比较,采用PID 运算策略,调节冷冻水泵转速满足系统流量:水泵加减台数方案:目前,确定泵组运行台数的一般原则为台数最少原则,即单台泵可以满足使用需求,则不使用多台泵;在多台泵并联的泵组系统中,两台泵可以满足使用需求,则不使用三台泵,以此类推。
传统的加减载模式为当运行中的泵组均升至最大频率时,则将泵的数量加载一台;运行中的泵组均降至(设定)最小频率时,则将泵的数量减载一台。
二次泵系统与一次泵变流量系统优缺点、设计要点及控制逻辑(行业材料)
![二次泵系统与一次泵变流量系统优缺点、设计要点及控制逻辑(行业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28109da4a417866fb94a8e0a.png)
一次泵变流量系统(VPF)1、控制方式冰机控制负荷测定:蒸发器的流量和温差冷量调节:与活塞机组的介跃调节不一样,离心冷水机组的控制是根据实际需求负荷的大小来控制压缩机的运行状态,最终通过改变导叶开度的大小来控制。
改变导叶开度的大小,可调节制冷剂循环流量,控制蒸发温度,调节制冷量,最终达到加载、卸载,控制出水温度的目的。
这种调节可实现无级连续调节,可精确调节到负荷要求,精密控制出水温度。
模糊逻辑根据温度误差(与设定值的偏差) 和变化速度求出所需的加载/卸载量,从而将冷水温度控制在设定的范围内。
导叶电机根据4~20mA 的电流输入信号,每0. 3 %地增加或减小导叶的开启度,这样的调节足以保证经导叶调节后流量的连续性,实现无级调节。
加载时,导叶开启度增大;卸载时导叶开度减小。
高精度的导叶连续调节可精确控制水温在±0. 3 ℃以内。
见图2。
控制系统根据温度偏差值和温度变化速度来确定是否需要加载、卸载或保持容量不变。
见表1。
在接近系统的安全阈值时,会进行加载或卸载限制。
图3示出了出水温度控制的循环。
“ —→”代表系统控制 “ —→”代表控制系统实施操作后有可能引起的现象如图3 所示,系统控制和实施控制操作 后而需要的进一步控制形成封闭循环。
控制操作的实施最终通过导叶开并增大或减小来完成。
控制系统经过综合使导叶维持在某一开启度进行制冷或达到安全限而关机。
例如机组刚开机过程的加载过程,在电流限制的同时导叶由小逐渐开大,冷水温度不断下降,达到制冷的目的。
当机组达到负荷后,出水温度已达到或低于设定点的温度,这时进行卸载过程,导叶逐渐关小,出水温度基本维持不变,电流逐渐减小,最终维持在部分负荷运行。
如果负荷过低,使机组导叶关小到某一值时,排气温度达到保护限,控制导叶不能继续关小(或导叶已关到最小) ,则导叶维持该状态运行,出水温度将进一步下降,当下降到低于出水温度设定点3 ℃以下时,则机组由控制系统控制进行安全关机。
次泵系统与一次泵变流量系统优缺点设计要点及控制逻辑
![次泵系统与一次泵变流量系统优缺点设计要点及控制逻辑](https://img.taocdn.com/s3/m/0593b31002d276a201292e37.png)
一次泵变流量系统(VPF)1、 控制方式冰机控制负荷测定:蒸发器的流量和温差冷量调节:与活塞机组的介跃调节不一样,离心冷水机组的控制是根据实际需求负荷的大小来控制压缩机的运行状态,最终通过改变导叶开度的大小来控制。
改变导叶开度的大小,可调节制冷剂循环流量,控制蒸发温度,调节制冷量,最终达到加载、卸载,控制出水温度的目的。
这种调节可实现无级连续调节,可精确调节到负荷要求,精密控制出水温度。
模糊逻辑根据温度误差(与设定值的偏差)和变化速度求出所需的加载/卸载量,从而将冷水温度控制在设定的范围内。
导叶电机根据4~20mA 的电流输入信号,每%地增加或减小导叶的开启度,这样的调节足以保证经导叶调节后流量的连续性,实现无级调节。
加载时,导叶开启度增大;卸载时导叶开度减小。
高精度的导叶连续调节可精确控制水温在±℃以内。
见图2。
控制系统根据温度偏差值和温度变化速度来确定是否需要加载、卸载或保持容量不变。
见表1。
在接近系统的安全阈值时,会进行加载或卸载限制。
图3示出了出水温度控制的循环。
“—→”代表系统控制“—→”代表控制系统实施操作后有可能引起的现象如图3所示,系统控制和实施控制操作后而需要的进一步控制形成封闭循环。
控制操作的实施最终通过导叶开并增大或减小来完成。
控制系统经过综合使导叶维持在某一开启度进行制冷或达到安全限而关机。
例如机组刚开机过程的加载过程,在电流限制的同时导叶由小逐渐开大,冷水温度不断下降,达到制冷的目的。
当机组达到负荷后,出水温度已达到或低于设定点的温度,这时进行卸载过程,导叶逐渐关小,出水温度基本维持不变,电流逐渐减小,最终维持在部分负荷运行。
如果负荷过低,使机组导叶关小到某一值时,排气温度达到保护限,控制导叶不能继续关小(或导叶已关到最小),则导叶维持该状态运行,出水温度将进一步下降,当下降到低于出水温度设定点3℃以下时,则机组由控制系统控制进行安全关机。
或进入再循环运行模式控制。
一次泵分区并联变流量,二次泵变流量
![一次泵分区并联变流量,二次泵变流量](https://img.taocdn.com/s3/m/ea2a2534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ca.png)
一次泵分区并联变流量,二次泵变流量一次泵分区并联变流量,二次泵变流量一、一次泵分区并联变流量1.1 什么是一次泵分区并联变流量?一次泵系统是指供水系统的原始泵站,它将水从供水站点输送到各个用水单位。
而一次泵分区并联变流量是指在不同用水量的情况下,通过控制一次泵的数量和运行状态来实现变化的流量输出。
这种方式能够更加精准地满足不同用水单位的需求,提高供水系统的效率和节能。
1.2 一次泵分区并联变流量的优势采用一次泵分区并联变流量的方式,能够实现以下优势:- 实现用水需求的精准匹配,避免浪费;- 调节供水系统的压力和流量,保证供水的稳定性;- 提高泵站的运行效率,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节约能源,降低运行成本。
1.3 实施一次泵分区并联变流量的关键技术在实施一次泵分区并联变流量时,需要考虑以下关键技术:- 流量控制技术,包括流量传感器、调节阀等设备的选择和布置;- 运行控制技术,确保泵站在不同负荷下的稳定运行;- 自动化控制技术,实现智能化的监控和运行管理。
1.4 一次泵分区并联变流量的应用案例在城市供水系统、工业生产中以及建筑物的供水系统中,一次泵分区并联变流量技术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实施该技术,可以实现供水系统的智能化管理,提高供水效率,降低运行成本,为社会和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和环保效益。
二、二次泵变流量2.1 什么是二次泵变流量?二次泵系统是指在供水系统的用水单位内部,用于进一步提升水压和流量的泵站。
而二次泵变流量是指通过控制二次泵的运行状态和速度,实现不同用水量下的变化流量输出。
这种方式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水单位的需求,提高供水系统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2.2 二次泵变流量的优势采用二次泵变流量的方式,能够实现以下优势:- 适应不同用水单位的需求,保证用水的稳定性和压力;- 提高供水系统的灵活性和响应速度,更好地应对突发情况;- 降低用水单位的能耗,减少供水系统的运行成本;- 提高供水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降低维护和维修成本。
二次泵系统与一次泵变流量系统优缺点设计要点及控制逻辑
![二次泵系统与一次泵变流量系统优缺点设计要点及控制逻辑](https://img.taocdn.com/s3/m/322b46b27fd5360cbb1adb4b.png)
二次泵系统与一次泵变流量系统优缺点设计要点及控制逻辑Last revision date: 13 December 2020.一次泵变流量系统(V P F )1、 控制方式冰机控制负荷测定:蒸发器的流量和温差冷量调节:与活塞机组的介跃调节不一样,离心冷水机组的控制是根据实际需求负荷的大小来控制压缩机的运行状态,最终通过改变导叶开度的大小来控制。
改变导叶开度的大小,可调节制冷剂循环流量,控制蒸发温度,调节制冷量,最终达到加载、卸载,控制出水温度的目的。
这种调节可实现无级连续调节,可精确调节到负荷要求,精密控制出水温度。
模糊逻辑根据温度误差(与设定值的偏差)和变化速度求出所需的加载/卸载量,从而将冷水温度控制在设定的范围内。
导叶电机根据4~20mA 的电流输入信号,每0.3%地增加或减小导叶的开启度,这样的调节足以保证经导叶调节后流量的连续性,实现无级调节。
加载时,导叶开启度增大;卸载时导叶开度减小。
高精度的导叶连续调节可精确控制水温在±0.3℃以内。
见图2。
控制系统根据温度偏差值和温度变化速度来确定是否需要加载、卸载或保持容量不变。
见表1。
在接近系统的安全阈值时,会进行加载或卸载限制。
图3示出了出水温度控制的循环。
“—→”代表系统控制“—→”代表控制系统实施操作后有可能引起的现象如图3所示,系统控制和实施控制操作后而需要的进一步控制形成封闭循环。
控制操作的实施最终通过导叶开并增大或减小来完成。
控制系统经过综合使导叶维持在某一开启度进行制冷或达到安全限而关机。
例如机组刚开机过程的加载过程,在电流限制的同时导叶由小逐渐开大,冷水温度不断下降,达到制冷的目的。
当机组达到负荷后,出水温度已达到或低于设定点的温度,这时进行卸载过程,导叶逐渐关小,出水温度基本维持不变,电流逐渐减小,最终维持在部分负荷运行。
如果负荷过低,使机组导叶关小到某一值时,排气温度达到保护限,控制导叶不能继续关小(或导叶已关到最小),则导叶维持该状态运行,出水温度将进一步下降,当下降到低于出水温度设定点3℃以下时,则机组由控制系统控制进行安全关机。
二次泵系统与一次泵变流量系统优缺点、设计要点及控制逻辑
![二次泵系统与一次泵变流量系统优缺点、设计要点及控制逻辑](https://img.taocdn.com/s3/m/82264facb7360b4c2f3f6482.png)
一次泵变流量系统(VPF)1、控制方式冰机控制负荷测定:蒸发器的流量和温差冷量调节:与活塞机组的介跃调节不一样,离心冷水机组的控制是根据实际需求负荷的大小来控制压缩机的运行状态,最终通过改变导叶开度的大小来控制。
改变导叶开度的大小,可调节制冷剂循环流量,控制蒸发温度,调节制冷量,最终达到加载、卸载,控制出水温度的目的。
这种调节可实现无级连续调节,可精确调节到负荷要求,精密控制出水温度。
模糊逻辑根据温度误差(与设定值的偏差)和变化速度求岀所需的加载/卸载量,从而将冷水温度控制在设定的范围内。
导叶电机根据4〜20mA的电流输入信号,每0. 3 %地增加或减小导叶的开启度,这样的调节足以保证经导叶调节后流量的连续性,实现无级调节。
加载时,导叶开启度增大;卸载时导叶开度减小。
高精度的导叶连续调节可精确控制水温在士0. 3 C 以内。
见图2。
控制系统根据温度偏差值和温度变化速度来确定是否需要加载、卸载或保持容量不变。
见表1。
衣丨加载、卸载和保持判断我在接近系统的安全阈值时,会进行加载或卸载限制。
图3示出了出水温度控制的循环图3:出水温度控制循环图“一-”代表系统控制“一-”代表控制系统实施操作后有可能引起的现象如图3所示,系统控制和实施控制操作后而需要的进一步控制形成封闭循环。
控制操作的实施最终通过导叶开并增大或减小来完成。
控制系统经过综合使导叶维持在某一开启度进行制冷或达到安全限而关机。
例如机组刚开机过程的加载过程,在电流限制的同时导叶由小逐渐开大,冷水温度不断下降,达到制冷的目的。
当机组达到负荷后,出水温度已达到或低于设定点的温度,这时进行卸载过程,导叶逐渐关小,出水温度基本维持不变,电流逐渐减小,最终维持在部分负荷运行。
如果负荷过低,使机组导叶关小到某一值时,排气温度达到保护限,控制导叶不能继续关小(或导叶已关到最小),则导叶维持该状态运行,出水温度将进一步下降,当下降到低于出水温度设定点 3 C以下时,则机组由控制系统控制进行安全关机。
二次泵系统与一次泵变流量系统优缺点设计要点及控制逻辑
![二次泵系统与一次泵变流量系统优缺点设计要点及控制逻辑](https://img.taocdn.com/s3/m/f14e87dbec3a87c24028c4a7.png)
二次泵系统与一次泵变流量系统优缺点设计要点及控制逻辑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一次泵变流量系统(V P F )1、 控制方式冰机控制负荷测定:蒸发器的流量和温差冷量调节:与活塞机组的介跃调节不一样,离心冷水机组的控制是根据实际需求负荷的大小来控制压缩机的运行状态,最终通过改变导叶开度的大小来控制。
改变导叶开度的大小,可调节制冷剂循环流量,控制蒸发温度,调节制冷量,最终达到加载、卸载,控制出水温度的目的。
这种调节可实现无级连续调节,可精确调节到负荷要求,精密控制出水温度。
模糊逻辑根据温度误差(与设定值的偏差)和变化速度求出所需的加载/卸载量,从而将冷水温度控制在设定的范围内。
导叶电机根据4~20mA 的电流输入信号,每0.3%地增加或减小导叶的开启度,这样的调节足以保证经导叶调节后流量的连续性,实现无级调节。
加载时,导叶开启度增大;卸载时导叶开度减小。
高精度的导叶连续调节可精确控制水温在±0.3℃以内。
见图2。
控制系统根据温度偏差值和温度变化速度来确定是否需要加载、卸载或保持容量不变。
见表1。
在接近系统的安全阈值时,会进行加载或卸载限制。
图3示出了出水温度控制的循环。
“—→”代表系统控制“—→”代表控制系统实施操作后有可能引起的现象如图3所示,系统控制和实施控制操作后而需要的进一步控制形成封闭循环。
控制操作的实施最终通过导叶开并增大或减小来完成。
控制系统经过综合使导叶维持在某一开启度进行制冷或达到安全限而关机。
例如机组刚开机过程的加载过程,在电流限制的同时导叶由小逐渐开大,冷水温度不断下降,达到制冷的目的。
当机组达到负荷后,出水温度已达到或低于设定点的温度,这时进行卸载过程,导叶逐渐关小,出水温度基本维持不变,电流逐渐减小,最终维持在部分负荷运行。
如果负荷过低,使机组导叶关小到某一值时,排气温度达到保护限,控制导叶不能继续关小(或导叶已关到最小),则导叶维持该状态运行,出水温度将进一步下降,当下降到低于出水温度设定点3℃以下时,则机组由控制系统控制进行安全关机。
27070337_浅谈空气源热泵的一次系统与二次系统的优缺点
![27070337_浅谈空气源热泵的一次系统与二次系统的优缺点](https://img.taocdn.com/s3/m/3f7a0a56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f9.png)
于是热源与换热站之间的管线,即热源侧管线,被称为一次线,其循环泵被称为一次泵;换热站与末端之间的管线,即用户侧管线,被称为二次线,其循环泵被称为二次泵。
系统出现这种改进后,原来的系统就被称为一次系统,改进后的系统被称为二次系统。
空气源热泵诞生后,这个概念就被引用过来。
我们两者优劣分析比较我们先来看看这两种系统有什么特点。
一次系统的主机与末端间只有一个循环泵,一股水流串联其中,属于直连式。
而二次系统就有缓冲水箱和两个循环泵,缓冲水箱介于主机与末端中间,在水箱两侧各有一个循环泵。
为什么要先看它们的特点呢?因为两者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就是在这特点上的产生的。
一次系统有哪些优点?1、结构简单,易于施工:浅谈空气源热泵的一次系统图只有一个循环泵,主机与末端通过管道直连,设计施工难度低。
2、换热效率高:直连式系统意味着它没有“中间商”,主机提供的热水直接由末端接受。
3、具有节能优势:直连式系统没有混水的损失,原本35℃的回水如果经过水箱混水,变成36℃回到主机,主机冷凝温度每升高一度,就会损失3%的效率。
但简单的结构就导致其两个缺陷,一个是稳定性的缺陷,一次系统中的水流就是热交换的主要媒介,一股水流串联主机和末端,很难使两端的水流同时达到最佳状态。
有时候热泵主机的最佳状态所需流量3m³/h,而仅启动一个末端只需要1m³/h的流量,实际水流量却是2m³/h,无法都满足两端所需的流量,主机与末端都无法达到最佳状态。
口径两倍,一般就要建议使用二次系统了。
二次系统图正因为一次系统越来越难以满足不断发展的市场需求,才会产生二次系统去解决这些问题。
二次系统将热。
一次泵定流量系统与二次泵变流量系统方案比较报告
![一次泵定流量系统与二次泵变流量系统方案比较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99f70f9fab069dc502201f1.png)
本工程商业采用二次泵变流量系统。
7月 100 F
开1台 开1台 开2台 开1 开2台 开2
台
台
8月 96.8 F
9月 86.2
E
10 月 65.6 D
11 月 33.6
B
开2台 开2 开1台 开1
台
台
开2台
开1 开2台 台
12 月 17.9 A
二次泵变流量,配 3 台 泵,与两台 1400RT 冷机
一一对应,一台备用
2 分析过程
2.1 分析基础
2.1.1 EII 冷负荷计算结果如下表,冷机配置为 40%+40%+10%+10%。
建筑面积(m2)
冷负荷(kW)
68,835
12213.8
2.1.2 一次泵定流量系统中水泵的性能参数
一次泵
流量(m3/h) 扬程(m)
输入功率 (kW)
台数 (台)
参考价 格/单价
(万 元)
总价格(万 元)
配 3 台泵,与两台
1400RT 冷机一一对
924
应,一台备用
配 3 台泵,与两台
350RT 冷机一一对
231
应,一台备用
38
133
3
10
30
38
34
3
6
18
2.1.3 二次泵变流量系统中水泵的性能参数
一次泵
流量(m3/h) 扬程(m)
输入功率
配 3 台泵,与两台
1400RT 冷机一一对
水泵各月份运行状况汇总表:
冷负荷率(%) 水泵运行状态
1月 15.4 A
2月 19 A
一次泵定流量,配 3 台 泵,与两台 1400RT 冷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次泵变流量系统(VPF)1、控制方式冰机控制负荷测定:蒸发器的流量和温差冷量调节:与活塞机组的介跃调节不一样,离心冷水机组的控制是根据实际需求负荷的大小来控制压缩机的运行状态,最终通过改变导叶开度的大小来控制。
改变导叶开度的大小,可调节制冷剂循环流量,控制蒸发温度,调节制冷量,最终达到加载、卸载,控制出水温度的目的。
这种调节可实现无级连续调节,可精确调节到负荷要求,精密控制出水温度。
模糊逻辑根据温度误差(与设定值的偏差) 和变化速度求出所需的加载/卸载量,从而将冷水温度控制在设定的范围内。
导叶电机根据4~20mA 的电流输入信号,每0. 3 %地增加或减小导叶的开启度,这样的调节足以保证经导叶调节后流量的连续性,实现无级调节。
加载时,导叶开启度增大;卸载时导叶开度减小。
高精度的导叶连续调节可精确控制水温在±0. 3 ℃以内。
见图2。
控制系统根据温度偏差值和温度变化速度来确定是否需要加载、卸载或保持容量不变。
见表1。
在接近系统的安全阈值时,会进行加载或卸载限制。
图3示出了出水温度控制的循环。
“—→”代表系统控制“—→”代表控制系统实施操作后有可能引起的现象如图3 所示,系统控制和实施控制操作后而需要的进一步控制形成封闭循环。
控制操作的实施最终通过导叶开并增大或减小来完成。
控制系统经过综合使导叶维持在某一开启度进行制冷或达到安全限而关机。
例如机组刚开机过程的加载过程,在电流限制的同时导叶由小逐渐开大,冷水温度不断下降,达到制冷的目的。
当机组达到负荷后,出水温度已达到或低于设定点的温度,这时进行卸载过程,导叶逐渐关小,出水温度基本维持不变,电流逐渐减小,最终维持在部分负荷运行。
如果负荷过低,使机组导叶关小到某一值时,排气温度达到保护限,控制导叶不能继续关小(或导叶已关到最小) ,则导叶维持该状态运行,出水温度将进一步下降,当下降到低于出水温度设定点3 ℃以下时,则机组由控制系统控制进行安全关机。
或进入再循环运行模式控制。
冰机加减机:加机(4种方式):1. 冷冻水系统供水温度T S1高于系统设定温度T SS 并持续一段时间2. 压缩机运行电流百分比(适用于出水温度精度要求高的场合,需要注意机组出力和运行电流不符合的情况)3.计算负载4.如运转中主机已达最大流量,则须加开一台主机(发生机率不高)。
减机:1.依压缩机电流百分比(1运行机组台数%RLA(运行机组)%设定-∑≥) 2. flow*△T3.系统流量加减机逻辑:冷冻站管理器将监测供回水总管的温度,同时监测冷机的负荷。
当水系统的计算冷负荷达到运行冷机额定制冷量的80%(可调),并持续20分钟(可调),则冷冻站管理器将增开站房内下一个可用的运行时间最短的制冷单元。
当水系统的冷负荷低于运行冷机的总名义额定制冷量的20%,并持续20分钟(可调),冷冻站管理器将根据启动顺序或者运行时间,选择关闭适当的制冷单元。
现有配置会监视系统内末端机电设备的运行、故障等状态,从而对制冷单元的启用选择和制冷单元之间故障切换有实时准确的判断。
水泵控制水泵控制依据:压差为主(用户侧压差控制,最好是最不利处用户,各回路都是并联,有区别吗),温差为辅的空调冷冻水控制。
(应该是压差控制或温差控制)通过安装在冷冻水管供回水压差传感器测量供回水之间的压差,与设定压差比较,采用PID 运算策略,调节冷冻水泵转速满足系统流量:水泵加减台数方案:目前,确定泵组运行台数的一般原则为台数最少原则,即单台泵可以满足使用需求,则不使用多台泵;在多台泵并联的泵组系统中,两台泵可以满足使用需求,则不使用三台泵,以此类推。
传统的加减载模式为当运行中的泵组均升至最大频率时,则将泵的数量加载一台;运行中的泵组均降至(设定)最小频率时,则将泵的数量减载一台。
在加载或减载泵时,加载泵的频率由零开始逐渐增加,其他泵的频率由最大频率逐渐减小,直至所有泵的频率达到最优运行频率为止;减载泵时,剩余泵的频率由最小频率逐渐上升,直至所有泵的频率达到最优运行频率为止。
在实际应用中,即使有的并联泵组运行台数的确定不遵从台数最少原则,也多与其它相关设备开启的台数相关联。
比如中央空调冷冻水系统,开启冷水机组的台数与开启水泵的台数相同,这种由机组数决定水泵数的被动模式不能保证泵组的效率最高,因此不是最优方法。
现有技术中变频泵组台数的确定方法一般效率低,耗能高,无法满足目前节能减排的需求。
另外,传统模式下的变频泵组在加载和减载时,与正常变速控制逻辑(即泵组正常工作下满足压差、流量或温度等需求的控制逻辑)衔接困难,泵组频率的震荡幅度大,工作点的确定耗时长,一般需要5分钟甚至更长时间,严重影响泵组的使用性能、可靠性以及寿命,同时降低泵组的工作效率。
旁通阀控制回水总管流量控制或冰机前后压差控制2、一次泵变流量系统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2.1、冷水机组的流量变化范围为防止蒸发器结冰、水流由湍流变为层流、水流对铜管的冲蚀,一次水流量必须在一定范围内。
因此需要选择最小流量尽可能低的冷水机组。
蒸发器最小流量由蒸发器的类型、回程以及管束尺寸决定。
通常机组效率越高,机组蒸发器流量变化的范围就越窄。
目前离心机的最小流量一般都能达到设计流量的30%左右。
冷水机组最小允许水流量:一般要小于设计流量的50%。
(目前离心机最小允许流量可以达到设计流量的30%,本项目离心机是多少?本项目没有相关参数,据了解约克和特灵的最小允许流量可以达到设计流量的30%)2.2、冷水机组的允许冷水流量变化率由于蒸发器中水流量的较快变化能引起控制不稳定和压缩机的回液与停机,应尽量选择可允许流量变化率值高的机组。
在一般的一次泵变流量系统中,允许流量变化率应取25%-30%,这意味着加载一台冷水机组后(假定流量变化50%),大约1.5min系统就可以稳定运行。
冷水机组能承受的水流量变化率,即每分钟的水流的改变量,% full flow/min:一般推荐25~30%。
(目前各生产厂商推荐的流量变化率差异较大,每分钟2%-30%不等,本项目离心机是多少?本项目没有相关参数,据了解约克和特灵的最大流量变化率可以达到50%)2.3、注意水系统流量的测量与旁通控制供回水干管上加设一旁通调节阀,该阀是保证冷水机组蒸发器侧的流量不低于其最小流量要求,确保冷水机组的正常运行。
阀的调节是依据检测的流量信号而进行,因而对流量的检测必须准确。
一般选择测量精度较高的电磁流量计为宜,同时应注意定期标定、校正;此外,阀的调节需快速,为满足流量与阀门的开度成线性关系以及考虑到阀门的实际流量特性,选择等百分比特性的调节阀为宜。
2.4、注意系统周转时间。
一般情况下冷水机组厂家会提供一系统周转时间,设计时应对整个水系统周转时间进行计算,校核是否大于厂家所给的值。
若系统周转时间长,说明该系统利于机组控制的稳定,否则.需采取改善措施。
2.5、精确的控制系统3、系统优缺点特点:1.与二次泵系统关键区别是旁通管的作用改变(二次:调节供回水压差;一次:保证机组的最小流量)2.冷冻水流量的控制和冷量的控制是分开独立的3.流量计和控制系统是必不可少的优点:1节能2降低初投资3减少机房面积缺点与问题(设计与运行中的问题):1系统实施、调试增加难度2蒸发器水流量突然变化加机的时候容易出现问题3使用同型号同压力降的机组时,系统运行会比较好4需要更加复杂的控制系统5需要同时控制机组的负荷调节和水量调节阀6更加复杂的旁通控制7冷水机组分级启停控制复杂8可能出现的故障9专用控制器。
(配合节能软体)10需精确的PID控制阀。
11需要更精准的控制系统及调节冰水主机、控制阀及pump顺序控制。
12更长的试车时间。
13完整的教育训练。
一次定流量二次变流量系统1、控制方式二次泵系统的负荷调节冰机控制冷量调节:同上(出水温度是检测一次侧还是二次侧)用于单机的冷量调节应该是一次侧冰机加减机(台数控制,一般说的加减载也是是台数加减):1流量调节(常采用):2负荷调节(控制精度较高场合):3二次侧供水温度供水温度,或旁通水流方向当旁通水流量支援供水时,也就是旁通管内的水流方向是从回水侧流向供水侧,加机;或,当二次侧供水温度大于设定值时,表明投入的主机数量不够,加机旁通水流方向和水流量当旁通管内的水流是从供水侧流向回水侧,并且旁通水流量达到一台主机水流量的110%,减机;一次泵控制方式流量调节(常采用):负荷调节(控制精度较高场合):二次水泵控制控制方式:压差控制。
设定一个供回水压力波动范围,当负荷变化引起管网流量改变时,供回水压力随之波动,当超过设定上限值且水泵频率达到时减少泵的运行台数,当低于设定下限值时增加泵的运行台数。
旁通管无阀,一般有流量计,温度压力显示等低温差综合症解决措施:(1)确保空气冷却器(盘管)具有足够的换热能力,使空气冷却器(盘管)的水温差最大,避免采用大流量小温差的方法获得换热能力。
(2)系统设计合理,系统负荷设计准确,选择合理的末端设备电动控制阀门。
(3)在一次泵定流量系统中适当增大一次泵的容量。
(4)在二次泵变流量系统的一次泵上安装变频器或在平衡管上增加止回阀。
“低温差综合症”是二次泵变流量系统和一次泵定流量水系统中最常见、也是最容易引起控制失调的问题。
它的主要症状是:(1)系统的供回水;fit差小,导致负荷侧流量高于设计值。
(2)冷水机组加、减机失调,机组的运行效率降低;(3)系统供水和回水混合,导致供水温度升高、冷库末端去湿能力降低,房间的温、湿度偏高。
3、系统优缺点特点:1.旁通管的作用(二次:调节供回水压差;一次:保证机组的最小流量)2.流量需求和机组冷量对应优点:1.因系统分二回路,控制单纯(各别控制)。
2.试车及开停主机容易。
3.一次冰水流量稳定。
4.二次冰水pump因以变频控制可省能源。
缺点与问题1.初设成本较高。
(多送水pump)2.占地面积大。
3.低温差综合症(逆向混水)冰机变频的适用情况对于单台冰机制冷的情况,变频有明显节能意义。
对于两台以上冰机制冷的情况,变频的节能意义不大(注意:变频与冷量调节是两回事(类似于汽车档位与油门的情况)。
冷量调节是通过调节压缩机导叶开度来实现。
而变频的作用是1提高效率2防止喘振。
),是因为机组的效率一般在50%~75%负荷时最大,当系统负荷小于50%时,比如30%,开启一台冰机,则冰机的负荷在60%,效率已经很高,不需要再变频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