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具有完美的职业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鹳雀楼
2016年9月12日星期一
编辑王爱玲校对张君蓉E-mail:ycdailyzb@
毛公润之,
泽东为名。生于韶山,水和为冲。池塘月明,东方日红。才露荷尖,便显峥嵘。橘子洲头,湘江浪涌。长沙飞舟,沉浮谁定?南湖船行,中共诞生。一大代表,公位其中。乡村调查,农民运动。秋收起义,点燃航灯。井冈星火,燎原势隆。军事转移,万里长征。遵义会议,力挽狂风。赤水四渡,
方识英雄。雪山草地,劈棘斩荆。三军会师,浴火重生。西安事变,合作促成。延水宝塔,民族缩影。枣园窑洞,持久战恒。全民抗敌,国共仇同。日寇投降,举国欢庆。重庆谈判,乌云罩笼。沁园春雪,诗坛称雄。大手一挥,
百万雄兵。三大战役,蒋家朝终。天安门前,开国典盛。中华民族,从此永生。抗美援朝,举世震惊。五星红旗,飘扬碧空。百年屈辱,一朝洗清。睡狮苏醒,疆域飞龙。万隆会议,宣示和平。两弹一星,直指苍穹。国计民生,
繁荣昌盛。和平外交,友好睦邻。笑看风云,碰硬破冰。奋斗一生,只为民众。年老多病,再献余生。小车不倒,尽瘁鞠躬。书房榻前,戏说苍蝇。三个世界,谁与争锋?八秩又三,正寝寿终。九月九日,泪如泉涌。四十年祭,
心潮难平。
一颂毛公,华夏文圣。坐论孔孟,儒道称雄。二颂毛公,古今武圣。弹指挥间,千军尘封。三颂毛公,中外至圣。指点江山,王霸并用。四颂毛公,举世人圣。为民服务,唯期大同。呜呼,天诞毛公,中华之幸。千秋人物,万世永恒。意犹未尽,再呼三声。江河不朽,天地与共。
毛公颂
■冯建国
每年到了八月十五,除了给长辈
亲戚村里乡邻送月饼外,我还必须要看望三个人。这个“必须”,是母亲要求的。小时候是从家里拿上纸包的月饼和奶奶蒸的月饼馍去,工作以后,便从运城买上月饼去看望,尽管我晕车很厉害,但几十年了雷打不动。
这三个人不是家里的亲戚,也不是我们的故交,从一定程度上说,曾经是三个陌生人。
第一个是今年已80岁的胡小芬大娘。她是从河南逃荒要饭落脚到我们村的,因为无家无业,一家人住在村南半沟的破窑洞里,光景过得很是恓惶。那一年母亲生下我不久,就得了严重的肾病,要去太原的医院切除一个肾脏。没有奶吃的我,面黄肌瘦整日啼哭。突然有一天,胡小芬来到我们家,从她浓浓的河南话里,奶奶大概明白了,她说她孩子快一岁了,奶水还很足,可以匀给我吃点。一个几乎还不认识的外乡人,在得知我家困境后,这样热心地施以援手,奶奶感动得只是流泪。等到母亲看病回来,看到在甘甜乳汁滋润下,她的孩儿活泼健康,欢喜得不知说什么好。虽然只吃了胡小芬两个多月奶,但从懂事起,母亲便告诉我她也是娘,以后长大了要像亲娘一样孝敬她。
第二个是邻村的放羊人张宝娃。那一年我8岁,代表学校去公社演一个女声独唱小节目,得了3块钱的奖励。从没有见过这么多钱的我高兴极了,从5里外的公社开心地向家里奔跑,想象着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会有多喜欢。也许是兴奋过度,竟没留神路边一个废弃的深坑,一脚踩空掉了下去。坑里有许多砖头瓦块,疼痛难忍的我顿时昏了过去。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放羊路过的张宝娃听到了坑内传来的呻吟声,他一边大声呼叫附近庄稼地里的村民,一边沿着坑沿滑下去,把我绑在他背上,在其他人的拽拉下,一步一步挪了上来。妈妈说,要
不是张宝娃,你昏死在坑里无人知晓,哪里还有命?他是你的救命恩人,这辈子不能忘。
第三个是闻喜人张贵贵。那一年母亲去相邻10里远的闻喜薛店赶集,准备逮一个猪娃回去养。可是等看好小猪谈好价钱成交时,一摸口袋钱没了,也不知是自己丢了还是叫贼偷了。这可是全家省吃俭用多少时日才攒的一点钱呀!六神无主的母亲急得哭了起来。卖猪娃的农民憨厚地说,你先把猪娃拉回去,啥时候有钱了再给我。母亲问了他的姓名村名,回到家里好几遍念叨,他咋不怕我骗他,那么放心把猪娃给了我?因为家里一直钱紧,直到猪养大卖了钱,母亲才特意炸了油饼,带着我来到那个村,把猪娃钱还给这个叫张贵贵的人。后来张贵贵到新绛城路过我家,父母便做了好饭招呼他;
张贵贵家里柿子树多,每年都捎来许多又大又软的好柿饼。因为一个猪娃,两家像亲戚一样走动开了。
母亲常说,那些年咱家劳力少,日子苦,尤其是你爸去世早,难事多得数不清,都是左邻右舍乡亲们帮衬着。现在你们长大了,挣上钱了,在运城认识的人也多,要是村里人远远地跑来找你们办啥事,可不敢吊脸嫌麻烦,有钱拿钱有力出力,这是咱村里娃的本分啊!
按着母亲的吩咐,每年八月十五前,我们五姐弟都要买上吃食,回村给亲朋好友邻里乡亲送月饼,几十年了从未间断。也许生活好了没人稀罕这些了,可母亲说这是一份敬人的心意。
今年八月十五又到了,妹妹问,妈不在了,咱还回去吗?我说,这是妈给咱定下的规矩,年年都要回。
我们这样做,另一个世界的母亲一定会很高兴。
●百姓纪事■王爱玲
这样做母亲会很高兴
童年时,母亲做的月饼,在我的心里就是最美的享受。
一到农历八月初十前后,母亲就开始准备做月饼的食材,花生、瓜子、核桃、冰糖、芝麻。那几天也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候,帮母亲砸核桃,剥花生,剥瓜子,挑选芝麻,想着月饼的香甜,口水便不自觉地流下。
八月十五一早,母亲和邻居大婶就开始做月饼了,只记得是要把面放在月饼模型里,其他的细节却不甚了了。
烤月饼的铁鏊要垒三层,月饼坯子就放在中间那层,而上下两层都用来烧火。上面那层一般用木炭烧,最下层则用柴火烧。每次放取月饼,需两个大人把上面的那层铁鏊抬起,移到侧面。做这一切时,看上去挺吃力,但好像也挺开心,几个大人边谝边做,笑声会不断地从厨房溢出来。
那天,无论大人怎样想方设法撵我们,我们几个小孩都是坚决不会出去的。我们就乖巧地坐在厨房外的台阶上,一会往厨房瞄几眼,悄悄议论着月饼的美味,偷偷擦着口水。
终于有悠悠的香甜味从厨房飘出来了。我早已等不及了,倚着门框偷偷往里看,并及时向弟弟和邻居家几个大哥哥传递快熟了的信息。
母亲用铁铲开始翻动月饼时,我忍不住叫了起来:“哇,好香!”
“小馋猫。”邻居大婶疼爱地说。
“快熟了吗?”我着急地问道。“你们出去玩一会,就熟了。到时我叫你们。”母亲又一次往外撵我们。
这会子就更无出去的可能了,月饼的香味吸引着我们根本迈不开脚步。
“妞,快把篮子拿过来。”邻居大婶叫我时,我的动作是迅捷的。看着一个个金黄色的月饼,我克制着自己不让口水再流出来。“馋猫,快吃吧。”母亲把篮子放在厨房外面的台阶上。
我们的手不约而同都伸了进去。月饼这时还很烫,但我顾不了那么多,两只手交替着把月饼倒来换去,一边用嘴吹着,多数时候口水会滴在月饼上。“哇,真好吃!”我吸溜着,边吃边说。
“好甜。我吃的月饼里有一块大冰糖。”弟弟开心得大叫起来。“我的也有。”“我的也有。”“哈哈……”“哈哈……”
大人不知是被我们逗乐了,还是聊到开心的话题了,她们似乎比我们更开心,笑声掺着月饼的香味从厨房里传出来,传到乡村的上空,整个村子都弥漫着月饼的清香,大人和小孩完全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之中。
又是一年中秋节,但父亲走了,母亲走了,邻居的大婶也走了,当年的馋猫也都一个个长大了,家里不再做月饼了,也只能将这些回忆倒腾出来,一遍遍细细回味了。
●凡人情思■郭英
月饼情
今天,我想谈谈教师的职业形象。
其实,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上都不可避免地有着本行业人所共有的气质特征:工人的形象,豁达豪放;农民呢,纯厚,朴实;战士的形象威武勇猛;运动员矫健、顽强。科学家的智慧,艺术家的风流,诗人的浪漫,医生的冷静,无不给人以强烈的印象。那么,被称为“灵魂的工程师”的教师,该具有怎样的形象呢?
你如果读过魏巍写的《我的老师》一文,一定不会忘记蔡芸老师的形象吧?“她那时大约有十八九岁,在嘴边有铜钱大小的一块黑痣,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一个温柔和美丽的人。”
你如果看过刘心武的小说《班主任》,张老师的形象也一定给你深刻的印象了吧。“张老师实在太平凡了。他今年三十六岁,中等身材,稍微有点发胖。他的衣裤明显地旧了,但非常整洁,每一个纽扣都扣得规规矩矩,连制服外套的风纪扣,也一丝不苟地扣着。他脸庞长圆,额上有三条挺深的抬头纹,眼睛不算大,但能闪闪发光地看人,撒谎的学生最怕这目光。”
你如果学过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该不会忘记那个“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的形象吧?
然而,这些所展示的,只是教师形象的某一个侧面,真正完美的教师形象,应该到孩子的心灵中去寻找!
魏巍的心中有一位慈爱的老师:“她从来不打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挡,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
在魏巍的心目中,这位老师不仅是
一位慈爱的老师,原是一个公平和伟大的人。
“当我的那些小反动派们欺负我的时候,我的老师援助了我,批评了他们,并给我写了一封信劝慰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让我们再从一位中学生的作文中看教师上课时的情景吧!“我的老师不仅有温文尔雅、谦虚诚挚的音容笑貌,更有渊博的知识,出色的教学艺术。听她的课,知识会像涓涓的溪水,伴随着美妙的音律,流进你的心田,潜入你的记忆。她能把新旧知识巧妙地编织起来,达到水乳交融、相得益彰之境……”
有一首《好园丁》的儿童歌曲这样赞颂老师:
天上星数不清,校园灯亮晶晶,天上星,风雨夜晚闭眼睛,校园灯,春夏秋冬夜长明,灯下坐着育花人,他是咱们的好园丁。这就是教师的形象:胸中有渊博的知识,心里有慈爱的暖流,教学有严谨的作风,举止有文雅的风度。
所以,我认为,渊博、慈爱、严格、文雅应是完美教师职业形象的四大要素。
博学多才,实际包含着两个方面:见识的广博和能力的多样。过去,苏联一个叫苏霍姆林斯基的中学校长,曾经给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提过一个建议:你将在自己的教育生涯中当一名教育者,而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如果你会演奏一种乐曲,那么你作为一个教师占有许多优势;如果你身上还有一点哪怕是很小的音乐天才的火花,那么你在教育上就是国王,就是主宰!我认为这强调了教师的多才多艺,其实音乐、体育、书法、绘画,哪一样对教师
来说能是多余的呢?你可能会说,我的时
间全被繁忙的工作给吞噬了,那这除了怪你还能怪谁呢?这里我说一件事:几个教育局领导去听一位中学教师的历史课,他们原打算给这位老师提提意见,结果呢?在课堂上他们这些领导连笔记都忘记了做,为什么?课讲得太迷人了。下课后,一位领导问这位历史老师:“你花了多少时间备这节课?”这位老师回答:“十五分钟。”但他接着说:其实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去准备的。怎样准备?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结下终生的友谊。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在你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博学会给你节省时间,知识会使你感到工作是一种愉快的享受,试想,我们要培养“千里马”,自己却是一个“懒牛”;要给学生打好知识大厦基础,自己却只有几块砖、几片瓦;要给学生一桶水,自己却只有半碗水,那怎么行呢?可能有人认为比起学生来,自己的水桶有余,于是便放松了学习,停止了汲取。要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就得不断更新知识,读教学业务方面的书是天职本分,关心国事更是情怀所系,历史知识、科普常识、艺术鉴赏、体育欣赏、宇宙奥秘、地质探险……要始终保持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究心,要尽可能使自己的知识面宽一些,眼界开阔一些,不要以自己现有知识而沾沾自喜,要努力使它成为一条清澈流动的小溪,一条奔腾咆哮的江河,一片波澜起伏的大海。
第二点,慈爱。按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这应是第一位的。我却认为这爱应是广博的知识、丰富的阅历土壤上开出的
花朵!因为没有知识或生命体验的人,是
不会真正懂得爱的——连老母鸡都知道爱小鸡,但那是一种本能。而人类的爱,特别是老师对学生的爱,内容该是多么丰富,形式该是多么灵活,爱的目的又该是多么的明确!怎样爱?我一下子说不清,但有一条是极重要的,就是不能偏心眼儿,对学生,不论是男的,还是女的;是丑的,还是俊的;是淘气的,还是听话的;是健康活泼的,还是有缺陷的;是书记局长的儿子,还是工人农民的子弟,我们都要一视同仁。这一点如果做得不好,你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就很差劲了!
作为一个教师,如果不是严师,便不能算是良师。严是爱的情感所激发出来的火光。严师一向为人推崇,育人从严,教人尽责,必受到社会和学生的爱戴。但这里所说的“严”,不是鲁迅笔下“三味书屋”式的严,应当是严而有“格”,严而有“度”,严而有恒,严而有方,让学生从内心感到严是爱的另一种表现方式。
最后一点是文雅。什么是“雅”?就是举止文明而不粗野,因为你是一个教师,不能将粗野传染给学生。而粗俗粗野,用不着你去教,只要从你的言谈举止中流露出来,便会像魔鬼一样“缠住”学生。记住,要以敬畏之心对待学生,想想他们将要展开的人生画卷,“后浪推前浪”是必然趋势,他们终将像“飞船”一样遨游在深邃的太空,而我们如同助推器迟早会落伍于他们!
我们的民族有着几千年尊师重教的传统,我们的老师必须在各方面不断修炼自己才能配得上这一神圣的称号。战国时期的荀子曾提出师术有四:尊严而惮,耆艾而信;诵说而不陵不犯;知微而论。长期以来,大家都经常谈论关于教师的职业道德,我想,“师术”也好,“师德”也好,无非是要教师有一个教师的样子,也就是要有一个完美的职业形象,而这个形象也绝不是几个形容词可以概括得了的,应具有古代先贤和当代各行模范的厚德,讲演家的口才,科学家的执着,哲学家的沉静,探险家的勇敢,教育家的才能,集古今中外灿烂的智慧于一身,融五行六业超人的气质于一体,处处示人以楷模,时时给人以美育!
我和时间相对无言
记不清多少这样的日子记不清去年的那场秋雨摇曳的烛光被风掀起的窗帘玫瑰花瓣被风干残留的香味犹如一抹血红装在透明的心中
也装在今晚的月亮上垒起的高度从左肩到右肩
让我成为漫出来的一滴
摁下一朵孤僻的流云我的肌肤裂成一道波纹草地上的泥土味
还有那记忆中的桂花香把思念煮成酒一杯清香爬上脸的酡红在葡萄架下在一堆瓦砾骨骼开出花香
中秋的思念
■杨芳
那年八月十四的傍晚,闲闲地坐在故乡小院北屋外的台
阶上,看见月亮从邻居家的黑色桐树冠里缓缓透出了金光。
它是那么明亮耀眼,好像刚刚清洗过,打磨过,焕然一新地来迎接自己的节日。
这时的月光还没有照亮大地,院子里亮着一颗电灯泡,照得那几朵月季花也透出娇娇的亮色。两棵小枣树,结了不多的果实,此时仍挂在树上。
母亲坐在灶边,时不时地往灶膛里塞着果树枝,锅里蒸着的,是馒头。下午,母亲曾蒸了一锅香喷喷的肉包子等我来吃,我回到家的时候,肉包子还冒着腾腾的热气呢。听说我不吃肉了,母亲和父亲顿时失望起来,好像做了件错事。
就在我看月亮、母亲蒸馒头的时候,父亲忽然想起了南屋里的“三白瓜”。这是一种很特别的西瓜,皮是浅绿色的,瓤是浅黄色的,籽是浅褐色的,味道是极淡的。农村里习惯把浅色称为“白”,所以这种瓜便得了一个“三白瓜”的名字。因为皮儿厚,这种西瓜可以挨过夏天,一直储藏到秋天,所以便成了中秋节的佳品。父亲说,“三白瓜”是可以入药治病的,至于治什么病,他们也不清楚,不外乎是“败火”吧。
我把瓜切开,一人取了一牙来吃,凉凉淡淡的,几乎没有甜味,但吃到肚里很受用。父亲的一位朋友来了,他也吃了一牙瓜,然后约父亲往另一家去参加“茶会”。这是父亲进入晚年后的一大享受,村里有一班朋友,喜欢喝茶、喝酒、下棋、品尝美食、欣赏蒲剧,有时也交流点类似“东周列国”“治家格言”的学问。
父亲开着老摩托车,“突突突”地走了。我吃完了瓜,洗了手,继续坐着看月亮。
忽然间想起了郁达夫的一篇小说《碧浪湖之夜》,小说中的清朝诗人厉鄂,纳了一房美丽的姨太太,他给她取了个别号叫“月上”。当时读小说的时候,我疑心“月上”二字有什么典故,因为在我的印象中,月亮刚升起来时,也没有什么特别好看的地方,而且,给美人取“月上”二字,念起来也不一定好听。
这时,我重新审视这中秋前一夜的皎洁月轮时,忽然觉得“月上”两个字,其实是很好听也很好看的,它的圆满,它的明亮,只有经过仔细审视才能真正有感觉。
而且,读了几年佛经的我,也明白了“月上”二字的来历。有一部《月上女经》,讲的是名叫“月上”的美女,发菩提心,变成“月上菩萨”的故事。那篇经文,写得很美,也很壮观。“月上女”像武侠小说中的绝代高手,在见佛的路上,遇上佛的几大弟子,他们一个一个来提问刁难,好像武侠小说中的“挑战”。“月上女”会者不忙,一个一个地应战,不仅打败了佛的几大声闻弟子,连著名的几位菩萨也不是对手。最后,“月上女”来到佛前,一遍一遍地供养,一遍一遍地发愿,得到了佛祖的赞叹,她也由一名普通的善女,摇身一变,成为“月上菩萨”。
这东边天上的皎洁月轮,也许就是“月上菩萨”吧。
秋天似是由一块月饼开始的。
以前日子穷,糖是人们舌尖上的珍物,而用糖、白面、鸡蛋、香油等烘焙烤制的食物自然就是令人唇齿生津的奢侈品了。很多年,我们吃月饼都是用刀切成牙分着吃的,而一个人独吃一整块月饼,都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的事情了。
那年,中秋节,放下书包,看见一盒打开的月饼,惊喜。母亲说,吃一块!我睁大眼睛问:不分?母亲说不分啦。我把一整块月饼放在手心,闻了闻,习惯性地掰成四份,一口气吃了个干净。妹妹一看,乐了,手捧自己的月饼让我咬一口。我问,大口小口?她说,小口。我张大嘴巴,她说大口,我一口咬下去,就把妹妹的圆月咬成月牙……
祖父会做月饼,解放前,他是曲沃“德茂隆”
“新昌裕”老字号品牌月饼店的掌柜,创办过“广福糖货”,公私合营后,回乡务农。每年中秋节前,他都要去公社的供销社做一个月的月饼。一次,偶去月饼作坊,距门十余丈即香气袭人,摔模声清脆可闻,走进去只见那满屋子铺天盖地的月饼,心里好生激动。祖父笑眯眯地唤我过去,摸着我的头说,嘴张大。我使劲张开嘴巴,只见他在盆里挖了满满一勺子月饼馅送进我的嘴里,问,甜吗?我努力地点着头。说完,他取了一块热乎乎的月饼递给我,在我屁股上一拍,我美滋滋地跑了出来,把那块月饼带回家,给母亲美美地煽了一通。母亲问,月饼呢?我从口袋掏出,她唤来两个妹妹,用刀切三份。晚上,想着那一屋子的月饼,想着笑容慈善的祖父,觉得世间最幸福的事莫过于做月饼。
家里有很多月饼模子,我曾经用那物件玩过泥巴。有一次突发奇想,用酥馒头揉馍花,填入模子里,压实,扣出来竟然有月饼样,吃起来虽还是馍馍,但多了趣味。那天,在屋子墙上的布袋里发现几个干柿饼,又偷了几枚红枣,用刀剁碎,权做馅儿。
洗了模子,抹了油刷,馍花填满,大拇指摁个圆坑,放入甜味碎末后,再一层馍花,拍压平实,扣出,像模像样的。捧在手心烧包,惹来两个妹妹艳羡,继而生出哭闹声。母亲闻哭而来,怒斥道:再弄两个……那年,我十四岁。
十六岁时进了城,感觉月饼不是当初的记忆,嚼起来有些腻。想起以前没有广告、不善包装的年代,不管啥食品靠的都是地方特色和工艺品质,月饼包装得简单而亲切,一大盘子散月饼陈列柜台,把供销社弄得满屋清香。月饼是现称现包,一张马粪纸,或八块两层方形包裹,四棱见线,上面放个红帖儿,纸绳十字交叉一扎,古朴典雅。
一轮圆月升起,大家在月饼的引导下欢聚一堂
也不失为一桩雅事。一家子,一个院子,四代人,一
壶老酒,一壶茶,童与秋虫嬉戏,人因聊趣无眠,案桌上,秋果水灵,月饼温馨,蒲剧老腔在耳,清风撩衣,岁月静好,人间天伦是何等的福气。子夜
时分,三炷清香袅袅升烟,合手许个心愿,月是圆的,饼是圆的,只愿一家人团团圆圆,安常履顺,长享福寿康宁……
月饼,作为礼物,有承载情感的功能,平时难以见面的亲人和朋友在月圆前夕,相互赠送月饼,表达情意,月饼像信使一般走亲访友。月儿不圆,脚步不止,想起来也甚是有趣。
又是一年月饼季,父亲夏季长居乡下,每年在十五前有送邻居月饼的乡情,他说过,不要买“盒子”月饼,要品质好的散月饼,十六份,每份二斤,门前门后,左邻右舍,月饼敬人一点心。
其实,现在的人,月饼吃与不吃已经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在春华秋实的季节,少一份忙乱与浮躁,多一份淡定与从容,面对身处的和平岁月,回忆着一种美好和温馨,心里永远有一轮皎洁的月亮升起,照亮着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希望与梦想。
●乡情一缕
■李立欣
十五的月饼
鹳雀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