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李文化)说课稿
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8篇
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8篇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8篇牛顿第必须律说课稿(一):尊敬的各位评委、教师们:大家早上好!我是4号选手。
我今日说课的资料是《牛顿第必须律》。
下头我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模式、说设计、说板书、说评价、说开发、说得失等八个方面来谈我对本节课的理解。
一、说教材(一)教学资料牛顿第必须律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八章第一节资料。
包括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牛顿第必须律和惯性三方面的资料。
本节课为一课时。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牛顿第必须律是经典力学中三大定律之一。
它把最基本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物体是否受力联系起来,确立了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是前面力的作用效果的延伸,又为后面学习二力平衡的知识打下了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教材把牛顿第必须律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是本章乃至整个初、高中物理课程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教材资料以及学生现有的认知基础,我制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明白牛顿第必须律,并理解其意义。
2、能用物体的惯性解释生活和自然中的有关现象。
过程与方法1、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经历建立牛顿第必须律的科学推理过程,认识牛顿第必须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在研究过程中成功的喜悦,感悟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四)重点、难点教学的重点是经过实验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难点是建立牛顿第必须律的科学推理过程。
教学中应采用实验探究与科学推理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经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以及科学的想象和推理,合理推测、总结规律,以此培养观察实验、科学推理的本事。
二、说学情学习者是八年级学生。
有利的方面是:经过半学期的物理学习,学生具备了必须的实验探究本事,并且在八年上学期学习了第一章机械运动、八年下学期第一章第一节力的作用效果,明白力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为本节学习做好了铺垫。
不利的方面是:学生受生活经验的影响,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的错误观念不容易转变。
在学习中有一些学生误认为物体在坚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时才有惯性。
《牛顿运动定律的运用》教案
《牛顿运动定律的运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牛顿运动定律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2. 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牛顿运动定律的基本概念及应用。
2. 教学难点:牛顿第二定律中加速度、力、质量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牛顿运动定律的内涵。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3. 运用案例分析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生活中常见的惯性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惯性的概念。
2. 牛顿第一定律:讲解惯性定律的定义,分析惯性现象的原理。
3. 牛顿第二定律:介绍加速度、力、质量的概念,讲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4. 牛顿第三定律:阐述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分析实际例子。
5.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后完成相关练习,进一步巩固知识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练习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意识、沟通交流能力等。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物理学专家进行讲座,深入讲解牛顿运动定律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
2. 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进行牛顿运动定律相关的实验操作。
3. 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八、教学反思: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3.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针对性地进行辅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牛顿运动定律。
九、教学资源:1. 教材:《物理学》2. 课件:教师自制的PPT3. 实验器材:用于演示实验的教具4. 网络资源:相关科普文章、视频等十、课后作业:1. 习题:完成教材后的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说课稿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说课稿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下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第六节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程序设计、板书七个方面详细讲解。
一、教材分析1、这节课的地位与作用本节在高中物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们。
它是在前两节探究和总结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上,结合实例,展示了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2、通过研究本节可以使学生掌握以下知识点:(1)知道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的两类力学问题。
(2)学会解决这两类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3)进一步加强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的能力(4)帮助学生提高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能力,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二、学情份析高中学生思惟活跃,关怀生活,对物理规律和理想生活的联系比较感兴趣。
并且,学生在进修《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前,已经了解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的根本规律,具有了进一步进修求解动力学问题的知识基础。
三、三维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综合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术:1.知道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的两类主要问题。
2.掌握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3.会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决简单的力学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感受研究力和运动关系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表达、描述物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3.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实例总结归纳一般问题的解题规律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认识牛顿运动定律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3.造就学生科学严谨的求实态度及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难点:物体的受力分析及运动状态分析,解题方法的灵动选择和运用。
正交分化法的应用。
突破途径:通过“三案”导学、交流讨论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突破。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李文化)说课稿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说课教案(第1课时)各位老师,我说课的题目是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第1学时),课题选自高一物理第三章第五节,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程序、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A、牛顿运动定律是力学乃至整个物理学的基本规律,是动力学的基础;本节是探究利用力的知识,运动学知识和牛顿运动定律分析解决动力学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为学生学好整个物理学奠定基础。
B、本节课是前面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是培养学生良好逻辑推理能力、规范分析问题、解决题能力的良好素材。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利用牛顿运动定律对“已知受力情况求解运动情况”问题的逻辑推理顺序,形成一套科学的分析方法,进而学会规范的解答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A、通过实例与理论相结合,培养学生由已知到未知或由未知到已知的分析推理能力。
B、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方法应用的迁移能力。
C、通过例题示范让学生学会画受力分析图和过程示意图,培养学生分析物理情景构建物理模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通过问题探究培养学生主动自主学习,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养成积极思维,解题规范的良好习惯;B、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蕴含着物理知识,从生活走向物理,再从物理走向生活,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3、重、难点本节为习题课,重点是建立起利用牛顿运动定律对“已知受力情况求运动情况”问题的分析求解的逻辑思维程序。
同时学会规范的解答。
本节的难点是对不在一条直线上的受力情形,如何合理建立坐标系并通过正交分解求出合力。
二、学情分析A、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物体受力分析、牛顿运动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有关规律、二力平衡及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知识,但由于本节课的综合程度较高,特别是对高一学生来说,他们一时不太适应,所以在选题时每个题中出现的难点一时不可过多,应循序渐进。
解题时要规范学生的解题步骤,注意提醒学生每写一个式子,都必须有客观依据,必须从基本公式着手。
牛顿运动定律的运用大学物理教案
1. 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的基本内容,包括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
2. 掌握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方法,能够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物理实验技能。
二、教学内容1. 牛顿运动定律的基本概念2. 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3.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4. 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5. 牛顿运动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物体运动、碰撞等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物体运动与力的关系,从而引出牛顿运动定律。
2. 牛顿运动定律的基本概念(1)讲解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讲解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3)讲解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3.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1)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讲解惯性定律,举例说明惯性的作用,如乘坐汽车时突然刹车,乘客会向前倾倒。
(2)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讲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F=ma,并通过实例说明如何运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加速度、速度等物理量。
(3)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讲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举例说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牛顿运动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1)讲解牛顿运动定律在物理学中的应用,如力学、电磁学等领域。
(2)讲解牛顿运动定律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如机械设计、建筑结构等。
5. 总结与作业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牛顿运动定律的基本概念理解程度。
2. 学生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互动性。
五、教学反思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牛顿运动定律的基本内容,提高物理思维能力。
2. 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高中物理必修一《牛顿运动定律》说课稿
高中物理必修一《牛顿运动定律》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o学生能够准确理解牛顿第一、第二、第三运动定律的内容及其数学表达式。
o学生能够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简单的力学问题,包括计算物体的加速度、力的大小和方向等。
2.能力目标:o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实例分析加深对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
o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通过实验验证牛顿运动定律的正确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o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探索自然规律的热情。
o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强调实证精神和理性思维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重点: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二定律(F=ma)、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难点:牛顿第二定律的矢量性理解,以及如何利用它解决复杂问题;牛顿第三定律中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区分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用于介绍牛顿运动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牛顿运动定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实验法:通过实验室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牛顿运动定律的实验验证过程。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动画、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直观展示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场景。
四、教学资源-教材:高中物理必修一课本。
-教具:小黑板、白板笔、投影仪。
-实验器材:弹簧秤、小车、滑轮、细绳、砝码等。
-多媒体资源:课件、牛顿运动定律相关视频、动画模拟软件。
五、教学过程六、课堂管理-小组讨论:每组分配一个小组长,负责组织和协调讨论,确保每个成员都参与讨论。
-课堂纪律:制定明确的课堂规则,如举手发言、不打断他人讲话等,维护良好的课堂氛围。
-激励机制:对积极参与讨论、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表扬或奖励,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七、评价与反馈-课堂小测验:每节课后进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并要求学生按时完成。
-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包括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
人教版必修1《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说课稿
人教版必修1《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 教材背景该课是人教版必修1物理课程中的一节,主要讲解如何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力学问题。
本节课的学习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牛顿运动定律,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的基本原理;–掌握牛顿第一、第二、第三定律的应用;–理解物体的惯性、加速度和力的概念。
•能力目标:–能够分析和解决与牛顿运动定律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的基本原理;–掌握牛顿第一、第二、第三定律的应用。
•教学难点:–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过程1.导入(1)引入问题:大家是否想过为什么会有物体静止或运动?是否追问过物体运动的原因是什么?(2)导出问题:我们如何用科学的方法来解答这些问题?2.理论探究(1)牛顿第一定律: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什么是惯性?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外力,会怎样运动?(2)牛顿第二定律: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
牛顿第二定律告诉我们力的大小和物体的加速度是如何相互关联的?可以通过什么公式来描述?(3)牛顿第三定律: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
牛顿第三定律告诉我们力是如何存在的?什么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3.知识应用(1)应用例题1:有一个物体质量为m,受到一个力F,加速度为F,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我们可以得出什么公式?(2)应用例题2:假设一个人推一个重量为500N的物体,物体所受的力为300N,方向与人的推力相反。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求物体所受的反作用力是多少?4.拓展应用(1)应用例题3:一个小汽车质量为m,沿着水平道路匀速行驶,所受到的阻力是多少?(2)应用例题4:一个物体质量为m,被一条弹簧吊起来,弹簧的弹性系数为k。
当物体沿着竖直方向下落时,弹簧拉长的长度是多少?5.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牛顿运动定律的基本原理以及其应用。
4.5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教学设计)高一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5节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教学设计思考与讨论:为了尽量缩短停车时间,旅客按照车门标注的位置候车。
列车进站时总能准确的停在对于车门的位置。
这是如何做到的呢?复习与思考:(1)牛顿第一定理的内容是什么?它揭示了什么样的规律?(2)牛顿第二定理的内容是什么?它揭示了什么样的规律?(3)既然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那么力与运动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呢?(4)我们在研究力与运动之间关系时我们可能遇到哪些问题?对这些问题你认为如何处理呢?的动摩擦因数变为原来的90%,冰壶多滑行了多少距离?二、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例题2】如图,一位滑雪者,人与装备的总质量为75 kg,以2 m/s 的初速度沿山坡匀加速直线滑下,山坡倾角为30°,在5 s的时间内滑下的路程为60 m。
求滑雪者对雪面的压力及滑雪者受到的阻力(包括摩擦和空气阻力),g取10 m/s2。
思考与总结:(1)你认为“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这类问题中,要做好哪两个分析?(2)你认为“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这类问题中,要把力和运动联系在一起的桥梁是什么?(3)你认为“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这类问题中,我们应该按照怎样的步骤解决来解决?思考与总结:1.两个分析:(1)过程分析:逐一分析不同过程运动特点,找出相邻过程的联系点。
(2)受力分析:逐过程分析物体受力,注意摩擦力、弹力可能变化。
2.一个桥梁:3.两类问题的解题步骤:三、传送带模型(一)水平传送带问题【例题3】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正在以v=4.0 m/s的速度匀速顺时针转动,质量为m=1 kg的某物块(可视为质点)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将该物块从传送带左端无初速度地轻放在传送带上(g取10 m/s2).如果传送带长度L=20 m,求经过多长时间物块将到达传送带的右端.思考与讨论:(1)物块轻放在传送带上后,所受的合外力多大?物块的加速度多大?(2)物块开始做何种运动?(3)当物块的速度加速到与传送带的速度相等时经历多长时间?位移多大?(4)当物块的速度和传送带速度相同时,物块是否还受传送带的摩擦力?(5)物块和传送带速度相同后,物块将做何种运动?这一段经历的时间多长?(6)你是否可以画一下物块在这个过程的v-t图像?【拓展与突破】如果传送带长度L=4.5 m,求经过多长时间物块将到达传送带的右端.(1)物块是否可以加速到和传送带速度相同,而不掉落传送带?(2)此种情况物块的运动形式是否和第一种情况相同?(3)此种情况物体的v-t图像如何画?【例题4】如图所示,绷紧的水平传送带足够长,始终以恒定速率v1=2 m/s沿顺时针方向运行。
【实用】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4篇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实用】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4篇【实用】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4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
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篇1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高一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敬请各位评委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牛顿第一定律”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必修)高中物理第一册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的第一节的知识。
2、教材的地位及作用牛顿三大运动定律作为动力学的核心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牛顿第一定律作为牛顿物理学的基石,首先对人类认识运动和力的关系作了历史的回顾,着重介绍了伽利略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的思想方法及卓越贡献,而后讲述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物体惯性的概念。
为后续的牛顿运动定律的学习打下好的基础。
针对教材,提出本节教学目标。
3、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主要推理过程及结论;(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并理解其意义;(3)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通过实验分析,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概况、推理)(3)通过对惯性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物理学史的简介,对学生进行严密的科学态度教育,了解人类认识事物本质的曲折;(2)通过伽利略对力和运动关系的研究,培养学生敢于坚持真理,不迷信权威的精神和科学探究精神。
4、教学重点及依据教学重点:牛顿第一定律及惯性。
作为重点理由是:本节课是一节物理规律教学课,通过这节课的科学探究急实验论证的目的就是为了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揭示其认识事物的规律及牛顿第一定律及惯性。
5、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利于运动的关系。
学生从生活经验中得到了一种被现象掩盖了本质的错误认识。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_教案1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国际单位制。
知道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
理解力学中的三个基本单位。
2.学会导出单位的推演方法并能进行单位换算。
3.掌握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力学问题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4.知道超重和失重现象。
5.学会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超重、失重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创设情景、实例分析和练习的过程,认识引入国际单位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通过对典型示例的分析、讨论过程,认识分析、比较、等效、演绎、归纳、验证等科学方法。
3.通过对电梯中进行的超重失重实验的定性观察和学生小实验,感受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阅读关于“火星探测器失事原因”的STS材料,在了解统一单位重要性的同时,感悟严谨的治学态度对科学发展的重大意义。
2.通过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悟物理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通过学生实验的过程,激发求知欲,获得成就感。
4.通过观察神舟六号飞船录像片段,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1.重点:怎样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力学问题。
2.难点:对超重失重视现象的认识。
【教学资源】1.器材:多媒体投影仪,演示超重、失重的DIS实验,改锥,饮料瓶(人手一个)。
2.宇航员躺在舱内座椅上的图片,刊登宇航员训练过程的报道文章。
3.录像:神舟六号飞船升空的相关片断,神舟六号航天员在太空失重的录像(或在电梯中进行的超重失重演示实验)。
【教学流程】【教学过程】(一)引入1.前面我们学习了牛顿第二定律F=ma,对各物理量的单位有什么要求?为什么?(各物理量单位分别是F:N,m:kga:m/s2,则在F=kma,令k=1,可使问题简化)2.情景I——录像1录像1:神舟六号飞船宇航员进舱和飞船发射过程的场景片断讨论:假如你是播音员,请你作现场直播?设问1:在你描述过程中需要涉及哪些物理量?假如不使用单位,你能确切描述吗?(使用的单位可能有:火箭长度、质量,发射时间等。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说课课件)
激作用明显。教学中将整块黑板一分为二, 1、仔细审一题半,简正写确地概选念取、研究规对律象,,一明确半其留运作动过分程析:作图等。
教学过程的时间分配
导入新课 (2分钟)
探究一
复习提问 (5分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探究二
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
(5分钟)
(5分钟)
合作探究 (3分钟)
合作探究 (3分钟)
布置作业 (2分钟)
课堂总结 (5分钟)
拓展应用 (15分钟)
板书设计
四、板书设计 §4.6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
一、动力学
定义:动力学是研究物体的受力情况和物体的运动情况,以及力与运动之间关系 的一门学科。 二、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
教学过程
:为了安全,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之
间应保持必要的距离,已知某高速公路上大巴车最
高限速v =90km/h。假设前方车辆因故障突然停止,
后车司机从发现这一情况,经操纵刹车,到汽车开 始减速所经历的时间(即反应时间)t=0.40s。刹车 时汽车受到的阻力的大小f为汽车重量的0.50倍。该 高速公路上汽车间的距离s至少应为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
1、牛顿运动三定律的内容及复相习互相关关系的。内
2、运动学的公式
容,提出本节 课的学习目标,
x v0t 12为a习本t打2 节下课基的础学
vt v0 at
vt2 v02 2ax
课前提问 创设情境 受力情况 运动情况 应用迁移 回忆反思 知识储备 引入新课 运动情况 受力情况 巩固提高 课堂总结
高一物理上册《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教案、教学设计
6.课外阅读题:推荐学生阅读与牛顿运动定律相关的科普文章或书籍,如《物理的进化》、《趣味物理学》等,拓展知识视野。
注意事项:
1.作业布置要注重层次性和针对性,既要巩固基础知识,又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高一物理上册《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本章节《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的教学中,学生将掌握以下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的内容及表达形式;
2.学会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如物体的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变化、碰撞等现象;
3.能够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进行受力分析,解决复杂物体的运动问题;
3.分析:指导学生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总结:引导学生总结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学生将形成以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针对以上学情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因材施教,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物理学科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牛顿运动定律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特别是牛顿第三定律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等、方向相反”的特点;
2.学会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进行受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复杂条件下的运动问题;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采取以下措施:
物理教案-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物理教案-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一、教学目标1.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
2.学会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牛顿运动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实验器材:小车、滑轨、砝码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牛顿第一定律1.导入新课(1)回顾初中所学,讨论物体运动的原因。
(2)引入牛顿第一定律,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惯性?2.教学内容(1)讲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理解惯性的概念。
3.练习与讨论(1)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惯性现象。
(2)讨论如何利用惯性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课时:牛顿第二定律1.导入新课(1)回顾牛顿第一定律,讨论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2)引入牛顿第二定律,引导学生思考:力与运动状态的关系。
2.教学内容(1)讲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
(2)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理解力的作用效果。
3.练习与讨论(1)让学生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2)讨论如何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物体运动状态。
第三课时:牛顿第三定律1.导入新课(1)回顾牛顿第一、二定律,讨论物体间力的作用关系。
(2)引入牛顿第三定律,引导学生思考:物体间力的相互作用。
2.教学内容(1)讲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
(2)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理解物体间力的相互作用。
3.练习与讨论(1)让学生运用牛顿第三定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讨论如何利用牛顿第三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课时: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1.导入新课(1)回顾牛顿运动定律的内容。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内容(1)讲解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2)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方法。
3.练习与讨论(1)让学生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牛顿第一定律应用》说课稿
《牛顿第一定律应用---力和运动关系》说课稿我的说课题目是《牛顿第一定律应用---力与运动的关系》,是苏科版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三节内容。
我将从教材、本节课的教法、学法指导、课堂教学过程,展开分析。
一、说教材1。
教材内容的地位本节教材内容:是对第八、九两章中关于力与运动的关系关系的一个总结,是学生建立力与运动的关系关系的关键。
本节教材特点:一是通过生活实例和演示实验进行分析,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二是书中的插图有启发性和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较以前的编排有很大的改变,将力的作用效果,力与运动的关系的关系放在一起使知识相对集中,并且便于将力与运动的关系关系讲述的更加透彻。
学生情况分析分析:新课标特别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这一观点恰好和建构主义理论相符合,所以,我们就必须分析学生的原有的认知结构,①第八章学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牛顿第一定律和二力平衡条件为本节课的深入讨论奠定基础。
②学生在生活中见到许多力的作用效果的例子,对二力平衡现象也比较熟悉。
③但学生在生活中对力与运动的关系的关系可能有一些错误的认识,例如:“认为物体运动方向的改变,不属于运动状态的改变”,“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等其它一些错误的认识都是我们这一堂课要解决的问题。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什么是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②通过观察和分析,激发探究力的作用效果的兴趣,从而进一步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③知道物体受力不平衡时运动状态如何改变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交流合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能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习的兴趣;②通过探究活动,获得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③学会用观察、比较的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培养对科学的兴趣,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拉近生活、社会、科技与物理的距离;②渗透科学、技术、社会(STS)教学的指导思想。
③通过对情景、图片的观察与思考,使学生认识到,单靠一个人的能力,很难取得成功,只有人与人之间相互合作才能共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说课教案(第1课时)各位老师,我说课的题目是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第1学时),课题选自高一物理第三章第五节,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程序、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A、牛顿运动定律是力学乃至整个物理学的基本规律,是动力学的基础;本节是探究利用力的知识,运动学知识和牛顿运动定律分析解决动力学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为学生学好整个物理学奠定基础。
B、本节课是前面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是培养学生良好逻辑推理能力、规范分析问题、解决题能力的良好素材。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利用牛顿运动定律对“已知受力情况求解运动情况”问题的逻辑推理顺序,形成一套科学的分析方法,进而学会规范的解答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A、通过实例与理论相结合,培养学生由已知到未知或由未知到已知的分析推理能力。
B、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方法应用的迁移能力。
C、通过例题示范让学生学会画受力分析图和过程示意图,培养学生分析物理情景构建物理模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通过问题探究培养学生主动自主学习,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养成积极思维,解题规范的良好习惯;
B、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蕴含着物理知识,从生活走向物理,再从物理走向生活,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3、重、难点
本节为习题课,重点是建立起利用牛顿运动定律对“已知受力情况求运动情况”问题的分析求解的逻辑思维程序。
同时学会规范的解答。
本节的难点是对不在一条直线上的受力情形,如何合理建立坐标系并通过正交分解求出合力。
二、学情分析
A、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物体受力分析、牛顿运动定律、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有关规律、二力平衡及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知识,但由于本节课的综合程度较高,特别是对高一学生来说,他们一时不太适应,所以在选题时每个题中出现的难点一时不可过多,应循序渐进。
解题时要规范学生的解题步骤,注意提醒学生每写一个式子,都必须有客观依据,必须从基本公式着手。
式子中的每一项,甚至每一个“+”、“-”号,必须有根据,不可想当然,主观臆断。
B、由于题目分析过程中牵涉到的知识点比较多,在课堂上可
放手让学生讨论、交流。
C、学生在波及到不在一条直线上的多个力的合成可能是本节学习的关键,应加以突破。
D、当物体经历一个较复杂涉及多个物理量的物理过程时,建立物理情景构建物理模型,形成一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学生学习的障碍。
三、教法分析
A、本节将采用实例分析法、归纳法和讲练结合法,通过例题变式总结分析问题的推理程序、建立坐标系的正确方法。
B、通过例题变式培养学生多角度、全方位的思维品质,陪学生的迁移能力。
C、引导学生对物理问题要先弄清问题的物理情景、理清解题的思路后再动笔,并养成画情景图的良好习惯。
D、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充分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本节采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学法指导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现代教育更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调动课堂气氛,赞赏学生提高各种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中能感受如何发现问题,并更多地体会成功的喜悦。
鼓励学生动手画物体受力示意图,运动情景示意图,构建物理模型以达到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目的。
五、教学程序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约2分钟)
(多媒体展示)A、,航天科学家是如何把宇宙飞船送上天并控制它的速度高度按人们的要求与转的呢?
B、交通事故后交警是如何如根据事故现场盘顿车辆是否超速行驶了呢?引入课题
2、新课教学(约35分钟)
例题1、在某城市的一条道路上,规定车辆行驶速度不得超过36Km/h.在一次交通事故中,量的一辆质量2000Kg的肇事车紧急刹车时留下的刹车痕迹长为14m,已知该车轮胎与路面的动摩擦因数为0.7,判断该车是否超速. (g取10m/s2)
首先通过牛顿第二定律的复习,抓住运动和力的关系是通过加速度这个桥梁为纽带,由物体的受力情况依据牛顿第二定律求物体的加速度,然后根据运动性质、结合初始条件由运动学规律求物体在任意时刻的位置、速度,这就是动力学第一类问题的分析思路(多媒体展示:逻辑推理分析导图)
然后例题分析:重点介绍分析方法
先确定研究对象,采用隔离法对物体作受力分析,画出受力示意图,采用代数法求合外力,对物体进行运动情况分析画出运动过程示意草图,,找出已知运动学量,明白待求量,由牛顿第二定律求a,由运动学公式求解运动学量,介绍书写答题规范要求,讨论结果的物理意义,让学生讨论归纳总结出求解方法(多媒体展示解题程序)。
练习:已知椅子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它从离手到停下共经历了1s的时间,请求一下椅子离手后可以滑行多远?(g 取10m/s2)
例题2:如图,质量为m=2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0.2,现对物体施加一个大小F=5N、与水平方向成θ=370角的斜向上的拉力(如图),已知:g=10m/s2,求:物体在拉力的作用下4s内通过的位移小.
学生探究不在一条直线上多个力求合力的方法,然后老师重点介绍正交分解求合力以培养学生归纳和抽象思维的能力。
归纳利用正交分解法求合力是正确、合理的的建立坐标系的方法。
练习2、一个滑雪人,质量为m=75kg,以 v0=2m/s的初速度沿山坡加速滑下,山坡倾角为30°,在t=5s的时间内滑下的位移为x=60m,求:滑雪人受到的阻力多大?(g=10m/s2)
3、(多媒体展示)归纳小结本节内容(约2分钟)
六、板书设计(略)
展示逻辑思维导图,并竖向排列,以便与解题步骤相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