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选择题排雷指南!识别这些历史选择题常见陷阱!

合集下载

你知道为什么历史选择题总做错吗?遇到这八个坑千万要注意

你知道为什么历史选择题总做错吗?遇到这八个坑千万要注意

你知道为什么历史选择题总做错吗?遇到这⼋个坑千万要注意在⾼考和平时的考试中,选择题占据了半壁江⼭。

所以,很多⼈说,“得选择题者得历史”,也说明了做好选择题的重要性了。

但是,在考试中,很多同学却往往会把历史选择题做错,主要原因是什么呢?⼩编通过对⾃⼰学⽣的答题情况进⾏总结,归纳了这⼋个“坑”,也提醒各位参加⾼考的孩⼦们必须注意这些“坑”千万别去踩!第⼀个“坑”:忽视题⼲所给时间(时期)匆忙答题。

每个选择题都有或明或暗的时间的限定。

通过时间限定,是我们做题中往往可以排除⼤多数选项的⼀个重要⽅法。

但某些同学却不注意题⼲给出的时间限定,从⽽导致做题的错误。

如下⾯这个题: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后,中共中央于1947年2⽉1⽇发表声明:“对于1946年1⽉10⽇以后,由国民党政府单独成⽴的⼀切对外借款,⼀切丧权辱国条约及⼀切其他上述的协定谅解……本党在现在和将来均不承认,并决不担负任何义务。

”这⼀声明A.说明中共“另起炉灶”⽅针开始实⾏ B.是新中国独⽴⾃主外交政策的体现C.结束了旧中国屈辱外交的历史 D.认为国民党政府是在出卖国家利益题⼲给出的时间是1947年2⽉,⽽ABC都是1949年及以后,如果你能准确把握时间,那么这个题可以⼲脆利索的做出来,正确选项为D。

第⼆个“坑”:概念的理解不透彻,深层的含义思维不到位。

对于历史概念的理解,是历史学习中的重要⽅⾯。

在历史考试中,对历史概念的考查也是经常会出现的。

准确的理解历史概念,对于我们选择出正确的选项有极⼤的帮助。

元朝在地⽅实⾏⾏省制度。

⾏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不领之”,但地⽅官吏的选⽤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调动⾏省所属军队须皇帝批准。

这表明元朝A.地⽅拥有适度权⼒ B.地⽅缺乏实际权⼒C.⾏省权⼒集中专断 D.君主专制得以加强在该题中,其实需要我们理解准确“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这两个概念。

高考历史选择题陷阱与答题技巧共44页

高考历史选择题陷阱与答题技巧共44页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高考历史选择题陷阱与答题技巧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历史定哥选择题18个坑

历史定哥选择题18个坑

历史定哥选择题18个坑历史是一门充满魅力的学科,它承载着人类的过去和未来,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历史学习需要我们掌握大量的知识和技能,而历史学科的考试更是要求我们在有限时间内准确地回答问题。

而历史定哥的选择题就是历史学科考试中的一个难点,困扰学生们的一个坑。

在历史课堂上进行历史定哥练习,是提高学生历史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

然而,历史定哥选择题也是一个“烫手的山芋”,因为只要有一道题做错了,就会对成绩产生重大影响。

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个历史定哥选择题的坑集合,帮助大家了解历史定哥的难点。

1、时间与空间坐标系统:每个时代和地理区域都有独特的时间和空间坐标系统。

当你在解答选择题时,一定要注意题目中所涉及到的时间和空间坐标系统,避免混淆。

2、相关事件的时间顺序:对于一些需要按时间顺序排列的事件,一定要确保自己掌握准确的时间顺序,避免在理解时出现混淆。

3、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的关系:很多选择题都需要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的关系来理解题目。

所以我们在学习历史知识时,不能忽略这三个方面之间的联系。

4、以史为鉴常识:在做历史定哥练习时,要遵循以史为鉴的思想,学会总结历史经验,从过去中汲取教训,以指导未来的发展方向。

5、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许多历史事件之间都有因果关系,因此在学习和解答选择题时,要掌握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6、历史事件的影响:许多历史事件对于当时和后世的影响都非常深远。

因此,当学习历史知识和做历史定哥练习时,要掌握历史事件的影响以及影响持续的时间。

7、政治、经济、文化的相互作用:在学习历史知识时,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经常交织在一起。

因此,在做历史定哥练习时也需要综合了解这三个方面之间的相互作用。

8、原因和结果的关系:许多历史事件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因此在做历史定哥练习时,要从事件本身和事件结果两个方面来理解作出选择。

9、历史时期的特点和区别: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区别。

例谈高考历史选择题的五大陷阱及解答技巧

例谈高考历史选择题的五大陷阱及解答技巧

例谈高考历史选择题的五大陷阱及解答技巧作者:王鹏来源:《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6年第02期一、高考历史选择题的五大陷阱1.改变限定语。

例.由下表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A.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B.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2.偷梁换柱。

例.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际,意大利企业家阿格涅利提出,欧洲要想和平、强大,就必须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超越邦联阶段,建立联邦制的“欧洲合众国”。

能够佐证上述观点的美国历史事实是()①邦联政治结构松散,无力平息社会动荡②联邦剥夺了各州的自主权,稳定了统治秩序③邦联没有统一的关税,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④联邦统一发行货币,促进了经济的有序发展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3.混淆史实。

例.《十二铜表法》中说:“以后凡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应具有法律效力。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奴隶参与了立法B.习惯法的内容被摒弃C.贵族对法律的垄断被打破D.成文法的规定不能改变4.因果倒置。

例.《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

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5.逆向选择。

例.“丝绸之路”是古代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汉唐以来“海上丝绸之路”被称为“瓷路”B.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称中国为“丝国”C.明清政府的严格管理限制了丝路商贸繁荣D.15世纪以前的丝路贸易不具有全球化意义二、高考历史选择题的解答技巧1.排除法。

(1)排“错”法。

例.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

初中历史选择题常见陷阱及应对办法

初中历史选择题常见陷阱及应对办法

初中历史选择题常见陷阱及应对办法中考历史选择题常见的陷阱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概念混淆陷阱人物混淆例如在考查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时,把但丁和达・芬奇的作品或思想张冠李戴。

但丁是《神曲》的作者,这部作品抨击教会的贪婪腐化,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而达・芬奇则以绘画作品《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闻名,他在绘画中展现人体之美等人文主义理念。

如果题目问 “在《神曲》中批判教会的人物是”,选项中出现达・芬奇就属于人物混淆陷阱。

事件混淆比如将工业革命中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和时间弄混。

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蒸汽机的改良和广泛应用为标志,主要发生在 18 世纪 60 年代 - 19 世纪中期;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的发明等为标志,主要发生在 19 世纪中后期 - 20 世纪初。

题目可能会问 “世界上第一辆汽车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如果考生错误地选择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选项,就掉入了事件混淆的陷阱。

制度混淆在考查古代政治制度时,像中国古代的分封制和郡县制的特点容易被混淆。

分封制是西周时期实行的,天子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内有较大的自主权;郡县制则是秦朝开始推行的,地方官员由中央直接任免,加强了中央集权。

题目如果问“秦朝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制度是”,选项中出现分封制就是陷阱。

二、时间陷阱时间范围错误例如题目要求选择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初步发展是在什么时候”,选项可能会给出 “19 世纪四五十年代”(这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时期)来误导考生,正确答案应该是 19世纪末 20 世纪初。

这是因为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世纪和年代换算错误历史时间常常涉及世纪和年代的表述。

1 世纪是 100 年,如 20 世纪是 1901 - 2000年。

如果题目问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于 20 世纪 30 年代末,具体是哪一年”,答案是1939 年。

解答历史选择题应如何规避“陷阱”

解答历史选择题应如何规避“陷阱”

解答历史选择题应如何规避“陷阱”作者:余锡土琚艳来源:《新课程·教研版》2011年第14期在高中历史考试的选择题中,命题人往往故意设置“陷阱”,用以考查考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综合运用能力。

如何才能巧妙地规避“陷阱”正确解题呢?一、准确理解历史基本知识,规避“陷阱”一些题目往往围绕基本历史知识设置“陷阱”,如果基本历史知识掌握不牢,理解不透,就难逃“一劫”。

因此,一定要吃准、吃透每一个知识点。

例1.下列关于秦朝历史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秦朝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建立的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B.秦朝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度C.秦朝开始使用的圆形方孔钱成为历代铜钱仿照的样式D.秦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成为一个多民族国家解析:如果考生对秦国、秦朝的概念掌握理解不清,认为圆形方孔钱的使用是从秦朝开始,就可能掉进命题人设置的“陷阱”而选B,事实上,圆形方孔钱在战国时期(秦国)就使用了,而秦朝是从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统一后开始的。

秦统一六国后,把原来秦国的圆形方孔钱作为统一货币在全国范围内使用。

秦国在商鞅变法时就开始推行郡县制,但在全国推广是在统一后,所以B是正确的,不正确的是C。

二、透过现象抓住实质,规避“陷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发展、变化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原因,体现历史现象、历史发展的实质,因此解题时要灵活运用这些概念及其相互关系,避开命题人设置的“陷阱”,以不变应万变。

例2.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在本质上是()A.片面强调公有制B.不考虑生产力发展的客观水平C.追求农业发展的高速度D.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析:命题人利用生产力、生产关系方面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设下了陷阱。

C,D两项很容易排除,剩下的A,B两项考生往往会根据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选B,这样恰好掉进命题人设置的陷阱。

事实上,人民公社化运动是生产关系方面的变革,其特点是“一大二公”(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片面强调公有制,故选A。

高考历史选择题的四大_陷阱_宁希玲

高考历史选择题的四大_陷阱_宁希玲

&"对外贸易的范围都达到了东欧地区 本题应选 # 。不 少 学 生 错 选 $ 和 % 两 项 。 究 其 原
因, 是没有注意题干中的要求 “唐 、 宋、 元 三 朝 …… 共 同 之处” 。$ 项不符合唐朝对外关系, % 项不符合宋朝的对 外关系, 因此 $ 、 % 两项显然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防范 “以 偏 概 全 ” 的错误,要求学生要对历史概念 各要素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并且要理解和灵活运用辩 证唯物主义的有关观点和原理,如 “整 体 ” 和 “局 部 ” 、 “主 要 矛 盾 ” 和 “次 要 矛 盾 ” 、 矛盾的 “主 要 方 面 ” 和 “次 要 方面” 等等。 ! 谷迎春) (责任编校
#"!"
$"!#
%""#$
&"!"#$
本题应选 # 。 许多学生在解答此题时往往忽略了一 个隐性条件限制 “他在位期间” 中的 “唐太宗” , 把 #$ 中 唐 玄 宗 的 活 动 纳 入 进 来 而 错 选 了 &。 此 类 的 用 语 诸 如 “康熙” 、 “乾 隆 ” 、 “光 武 中 兴 ” 、 “开 元 盛 世 ” 、 “文 景 之 治 ” 等都应注意。 二、 要注意防范偷换概念 例 ) 鸦片战争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包括
("以历史人物作为 隐 性 条 件限制词
例(
・・・・ 唐太宗说: “自 古 皆 贵 中 华 , 贱夷狄, 朕独爱
之如一。” 他在位期间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重大举措是 送去手工业品和医药、 生产技术书 !与 吐 番 和 亲 , 籍 " 在东突厥建都督府,由突厥人 自 己 管 理 # 册 封 皮罗阁为云南王,把手工业技术传到南诏 $ 接待渤海 人来长安学习汉族文化

中考历史【近代中国篇】选择题排雷指南

中考历史【近代中国篇】选择题排雷指南

中考历史【近代中国篇】选择题排雷指南01易错点1 近代列强侵华战争、不平等条约与反侵略斗陷阱1 近代列强侵华阻碍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点拨】近代列强侵华,一方面给中国人民带来灾难,另一方面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与思想观念,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陷阱2 近代前期,是列强压迫结果【点拨】清政府国家主权意识淡薄,且对世界发展潮流不甚了解,所以在与列强就条约问题进行外交谈判时,其对于符合世界发展潮流且不涉及国家主权的问题一直耿耿于怀,如五口通商、公使进京等;对于列强涉及国家主权问题的要求,却轻易答应,如割地赔款、协定关税等。

因此,近代中国主权的丧失,有的是列强压迫的结果,而有的是清政府主动放弃的结果。

近代前期,清政府“争所不当争,弃所不当弃”。

02易错点2 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陷阱1 太平天国统治者一直推崇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

【点拨】太平天国的统治者最初对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破坏是相当严重的,但其后来逐渐意识到仅凭拜上帝教难以维护统治,所以对传统文化重新加以利用。

陷阱2 太平天国运动对清王朝的统治没影响【点拨】太平天国运动使清王朝元气大伤,清朝的统治根基遭到严重削弱。

面对太平天国起义,清政府兵不能战,财无所调,不得不允许地方练兵筹饷,使军权、财权下移,清代兵制也随之改变,地方军事集团由此兴起,严重削弱了清朝的中央集权,为日后的军阀统治埋下了伏笔。

同时,太平天国运动激发了清朝统治阶级内部变革自强的意识,为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提供了借鉴。

太平天国运动不仅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而且推动了晚清的变革历程。

陷阱3 义和团运动阻碍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发展【点拨】义和国运动使清政府的反动面目彻底暴露,中国的有识之士吸取了维新变法运动失败的教训,又受到农民反帝爱国运动的启发,逐渐认识到,要摆脱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就必须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

他们在国内外组织了革命团体,出版了许多刊物,宣传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思想。

高考历史选择题常见陷阱辨析

高考历史选择题常见陷阱辨析

高考历史选择题常见陷阱辨析01易错点一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易错角度1 分封制下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春秋时期开始有“县”“郡”名称,原指直属于国君的土地。

楚国曾把县分封给功臣、贵族,后来改为由国君掌握,其他地区的贵族、功臣的封地也逐渐由世袭改为两代以后收归国家。

这说明楚国()A.逐渐走向中央集权B.率先废除了分封制C.最早实行了郡县制D.具备了称雄的实力【易错点拨】西周建立后周王广泛分封,周天子虽被尊为“天下共主”,但受封的诸候在自己的领地内拥有相当大的权力,如设置官员、征派赋役等。

到西周后期王室衰弱,各诸侯国逐渐形成割据势力。

这说明分封制下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答案】A易错角度2 分封制埋下了割据隐患,但也孕育了统一的因素有学者指出,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作“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作“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

材料表明,分封制()A.有利于强化国家意识B.存在国家分裂的隐患C.不利于维护宗族团结D.益于树立周王的权威【易错点拨】分封制的实质是地方分权,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拥有很大的权力。

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出现了诸侯争霸的局面,所以说分封制为分裂割据埋下了隐患。

但在分封制下,周天子可以通过层层分封管理地方,周文化也通过分封制得到进一步传播,这在一定程度上都有利于统一国家的形成【答案】B易错角度3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区别与联系西周的封国与夏商时期的封国不同,其不是在原部族居住地上就地册封,而是把同姓王族或异姓功臣分封到边远的地方或新征服的土地上,这样封国内不仅有不同氏族宗族的居民,而且有新迁入的受册封者的氏族宗族,不同血缘的人们组成了一个新的共同体。

这反映了西周的分封制( )A.有利于解决各种政治势力之间的矛盾B.使新征服地区的文化同周文化一致C.有利于封国目主经営积极性的发挥D.使夏商以来的血缘族体逐渐走向瓦解【易错点拨】分封制是古代帝王分封诸侯的制度,其实施是为了有效地统治辽阔的疆域;宗法制是按照血缘关系远近以区别亲疏的制度,其实施是为了保证权力继承规范有序,保证王权的稳定。

如何避免历史考试中的常见错误和陷阱?

如何避免历史考试中的常见错误和陷阱?

如何避免历史考试中的常见错误和陷阱?如何避免历史考试中的常见错误和陷阱?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纪录,是我们对过去的回顾和总结。

在学生的日常学习中,历史是一个重要的科目,但是历史考试往往被认为是比较难的。

因为历史知识是比较繁琐的,学生要学习大量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要掌握一定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趋势,很容易出现错漏和误解。

本文将总结历史考试中的常见错误和陷阱,并提出一些避免这些错误和陷阱的方法,希望能对学生提高历史成绩有所帮助。

一、历史错误和陷阱1. 背诵过多,理解不足误解历史事件在学习历史时,很多学生会背诵大量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但是他们缺乏对历史事件的深刻理解,往往会出现断章取义、歪曲事实的情况。

历史事件是存在于一定社会和历史背景下的,要想深刻理解历史事件,需要了解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以及事件对社会和人类的影响。

2. 没有对历史背景和发展趋势的了解历史的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一个事件的发生往往是社会和历史背景的必然结果。

如果学生没有对历史背景和发展趋势有一定的了解,很容易忽略历史事件与历史背景和发展趋势之间的关系,从而忽略一些关键的历史事件。

3.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不当历史人物是历史事件的关键参与者,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往往会影响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评价。

有些历史人物因为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而被崇拜或者嫌恶,但评价历史人物时不能够带有个人立场和主观情感,应该从历史的角度进行客观评价。

4. 没有注意历史语境和语义的变化历史上的语言和现在的语言有很大的差异,许多词语的语义和用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是不同的。

如果学生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很容易造成对历史文献和资料的误解。

5. 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关系认识不充分在历史事件中,历史人物往往是扮演者和见证者。

如果学生没有认识到这种关系,很容易忽略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评价。

二、避免历史错误和陷阱1. 确立正确的学习方法历史是一门需要深度思考的学科,需要通过阅读历史文献和资料来加深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

高考历史选择题陷阱与答题技巧

高考历史选择题陷阱与答题技巧

5.似是而非法。用这种方法设计的题目,其备选项 的表述含有较合理的成分,但整体上有很大的缺陷,有的 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成立,但题目中缺少这种条件;有的 虽整体上勉强可以如此表述,但不能透彻地体现内涵。如:
[例5](浙江文综卷第18题)明代沉船“南澳一号” 发掘引起社会关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 的一条史料是:“(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 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 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对该史料理 解最恰当的是( C ) A.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 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 C.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D.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
陷阱 VS 应对之道
(一)历史选择题的基本审题和解题方法 高考历史选择题的解题,除审清题目的类型、备选项干扰设置 方法外,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弄清题目的时间限制。选择题一般会提供较为明确的时间 信息,但有的题目其时间要素不是显性的,而是包含在题目的题干 、材料或材料出处甚至是题目的释文当中。这就要求考生必须充分 利用题目的表述,运用所学的知识,结合教材,正确提取题目中有 效的时间信息,确定其所述历史现象的时间。如: [例8](福建文综卷第18题)照片是“看得见”的历史。图7 和图8记录了新中国两次重大的外交活动,它们所体现的共同原则 是( B )
4.舍本求末法。这种方法是以表象或假象否定历史 事件、历史现象和客观规律,以细枝末节、无关紧要的叙
述来代替根本的、主要的因素,使考生辨别不出真相,结 果求末而舍本。如:
【例4】(广东文综卷第22题)1959年,美国国家展 览会在莫斯科举办。对于榨汁机和洗碗机等展品,赫鲁晓
夫表示工人阶级决不会购买这些无用的小器具,当场引起 了美国副总统尼克松的反对。这反映了当时( D ) A.美苏冷战的重点从军事领域转向经济领域 B.美国霸主地位动摇,急需打开苏联市场 C.苏联轻工业发达,不需要进口这些器具 D.经济文化交流没有改变两国意识形态的对立

谨防中考历史选择题中的“陷阱”

谨防中考历史选择题中的“陷阱”
中 考 历 史选 择题 中 的 “ 阱 ” 陷
王 玫
综观 2 1 年全 国各地的中考历史试卷 , 00 笔者发现命题者在选择 题 中设 置 了一 些 “ 阱”考 生一 不 小心 就会 出错 。 陷 , 命题 者 这样 设置 的 目的是 考查 考 生掌 握基 础 知识 的情 况及 思维 能力 。 面 , 下 笔者 通过 例
解析 : 选项 A中“ 所有” 太过绝对 , 且与史实不符 , 正确答案是 A 。 对策 : 反复琢磨题 中的修饰 、 限制成分 , “ 对 任何 ” “ 、所有 ” “ 、一 定” 等表述绝对的词要仔细推敲, 看这些绝对化的表述是否和书中观
点一一 。 致
陷 阱二 : 似是 而 非
命题 者以相关 、 似 、 相 相近或相反 的知识组成干扰选项 , 主要考
B鼓 舞 了世 界被 压 迫 民族 和被 压迫人 民争取解放 的斗争 . C开创 了社 会 主义现 代化 建设 的新局 面 .
D 结 束 了被侵 略被 奴役 的历 史 , 国真 正成 为独 立 自主 的 国 家 . 中
解析 : C选项 是 干扰项 , 生 如 只注 意 题 干 和选 项 中 的“ ”没 考 新 , 有 理解 新 纪元 的含 义 , 会误 选 。A、 、 就 B D选 项 都是 新 中 国成立 的意
D. 海峡 两岸 经 济 文化 交流
的 加 强
19 年 19 年 91 92
19 9 3年
解 析 : 果 不仔 细 审 题 干 , 容 易 误选 D; 细审 题 干 和 图标 年 如 很 仔 代 , 合所 学知识 , 结 香港 、 门 的 回归 时 间分别 是 19 年 和 19 澳 97 9 9年 , 与 限定 条件 不符 , 正确答 案 为 B。

中考历史——选择题陷阱突破和解题方法总结

中考历史——选择题陷阱突破和解题方法总结

中考历史——选择题陷阱突破和解题方法总结1.忽视题干所给时间(时期)限制,匆忙答题。

例题:我国“一五”计划期间生产关系的变化,大致相当于苏联的()A.1918—1921年B.1921—1927年C.1928—1936年D.1937—1941年解析:我国“一五”计划期间生产关系上的变化指“一化三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生产资料公有制。

对照苏联完成此项任务应是1928年至1937年,故正确选项C。

例题:新中国成立时面临的国际问题是()A..二战处于反攻阶段B.美苏处于“冷战”之中C.世界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形成D.美苏争霸愈演愈烈此题要审出时间“新中国成立”,再现新中国成立时间1949年。

可排除A项,C、D项皆是发生在20世纪50中期以后的历史事件,故正确答案为B项。

因美苏处于“冷战”开始于1947年,结束于1991年。

2.历史概念的理解不透彻,不能把握本质内涵较难的选择题,命题者往往在历史事件及历史概念的内涵、外延和时代特征上做文章。

内涵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也就是概念的内容。

外延在逻辑学上指一个概念所确指的对象的范围。

这类选择题,考试中经常见到。

我们唯有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在记忆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把课本中重要概念、关键字词真正弄懂吃透,才不至于面对扑朔迷离的选项感到茫然。

例题:唐朝的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其完善的含义是()A、中央机构设置的增加B、使地方权力进一步分散C、使皇权进一步加强D、使中央各部门权利得以相互制约此题多数学生选C项加强皇权,表现出学生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脉络及影响认识不清。

此制度自秦朝建立到唐朝完善是适应封建的生产关系具有积极意义。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是在秦朝三公九卿制度基础上的发展,使中央机构更加完善,完善指的是各部门之间可以相互制约同时提高了办事效率。

正确选项为D.3.历史基本史实掌握不牢固例题:虽然身躯伟岸是“理想领袖”形象的一个组成部分,但现实生活却要复杂得多。

高考历史选择题中常见的陷阱有哪些

高考历史选择题中常见的陷阱有哪些

高考历史选择题中常见的陷阱有哪些高考历史选择题在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理解和运用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在这些题目中,常常隐藏着各种陷阱,如果考生不加以警惕,很容易出错。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高考历史选择题中常见的陷阱。

一、时间陷阱时间是历史的重要维度,很多选择题会在时间上设置陷阱。

比如,题干中提到某个历史事件发生在“19 世纪中期”,而选项中可能会出现“19 世纪末期”的相关内容,如果考生没有仔细区分时间范围,就容易选错。

另外,一些题目会故意模糊时间表述,如“在近代以来”“在某一时期前后”等,这就需要考生根据所掌握的历史知识,准确判断具体的时间节点。

二、概念混淆陷阱历史中有很多相似但又有区别的概念,命题人常常利用这一点来设置陷阱。

例如,“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如果考生对这些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理解不清,就容易在选项中被混淆。

还有一些容易混淆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比如把“华盛顿”和“林肯”的事迹张冠李戴,或者把“辛亥革命”和“戊戌变法”的意义混淆。

三、以偏概全陷阱有些选择题会以局部的、个别的事例来推断整体的情况,从而形成以偏概全的错误。

比如,题干中提到某个地区在某一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选项中却得出整个国家在该时期的经济发展结论。

或者只列举了某一历史事件的部分积极影响,而忽略了其消极影响,从而引导考生做出片面的选择。

四、因果倒置陷阱因果关系在历史学习中非常重要,但也是常见的陷阱之一。

命题人可能会将原因和结果颠倒,让考生误选。

例如,某一历史事件的结果是 A,但选项中却说因为 A 所以导致了该历史事件的发生,这就是明显的因果倒置。

考生需要仔细分析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理清因果关系。

五、绝对化表述陷阱绝对化的表述往往是错误的,比如“完全”“绝对”“始终”等词汇。

当选项中出现这类绝对化的词语时,考生要格外小心,很可能是陷阱。

历史的发展是复杂多变的,很少有绝对的情况。

高考历史选择题常见陷阱答题指南

高考历史选择题常见陷阱答题指南

高考历史选择题常见陷阱答题指南一、古代西方(一)古希腊罗马的政治陷阱1 地理环境是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决定性因素【点拨】地理环境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但并非决定性因素。

陷阱2 古代雅典民主政治说明人民享受民主权利【点拨】其实古代雅典民主的范围仅限于占城邦人口小部分的雅典成年男性公民,对外邦人、广大奴隶和女而言,民主遥不可及。

陷阱3 古代雅典民主没有弊端【点拨】古代雅典民主是一种原始的直接民主,虽然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和广泛性,但泛滥的直接民主,特别是抽签选举和轮流执政等民主方式,都意味着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这很可能会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陷阱4 《十二铜表法》是平民斗争的胜利,维护平民的利益。

【点拨】从限制贵族特权这个角度说,《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是平民的胜利,但它在根本上维护的仍是贵族的利益,属于贵族法。

陷阱5 罗马法不维护了妇女、奴隶的利益【点拨】罗马法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也适当维护了妇女、奴隶的利益,所以不能以僵化的眼光来看待罗马法。

陷阱6 万民法和公民法是对立的。

【点拨】狭义上的罗马法是指公民法,适用于共和国时期的罗马公民;广义上的罗马法是指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帝国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

万民法与公民法是就罗马法律的适用范围而言的,是罗马法发展到不同阶段的产物,两者不是对立的。

陷阱7 罗马法蕴涵的精神和原则并不具有永恒的社会价值【点拨】罗马法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深远影响,当代很多法律制度中的原则和规定都可在其中找到源头,其蕴涵的精神和原则具有永恒的社会价值。

(二)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陷阱1 智者学派地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只有益处。

【点拨】智者学派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

但是过分强调个人折主观感受,否定制度、法律和道德对人行为的约束力,给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不利于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维护社会公德。

陷阱2苏格拉底的思想与智者学派思想是孤立的。

高考历史:选择题“排雷指南”,易错点解析,建议人手一份

高考历史:选择题“排雷指南”,易错点解析,建议人手一份

高考历史:选择题“排雷指南”,易错点解析,建议人手一份高考历史选择以其设问灵活、考查能力高等特点,在高考历史试题中占有突出地位,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考历史选择题解题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抓“类型”求解中考历史选择题,首先必须明晰它的基本类型,主要分成程度型(又称最佳型)、比较型、因果型、材料型(包含文字和图表)、逆向型(又称驳斥型)、概念型、组合型、条件型、论证型、结论型等10种类型,然后根据各种类型的解题方法“对号入座”。

而把握高考历史题目类型的基本方法,大多数情况下是通过考查高考历史题干中的“答题项”,也就是答案所包含的项目(一般置于题干的末尾)来确定的。

揪“题干”抓“题干”,就是要明确高考历史“答题项”(答案包含的项目)、“主干语”(选项论述的对象)和“限定语”(限定回答的内容)各是什么。

我们可以从“答题项”中把握住中考历史题目所属的基本类型及命题人考查的目的;从“主干语”中把握住题目所考查的内容及建议;从“限量语”中明晰题目所限量的时空范围或特点。

高三历史怎么复习1.总结关键的历史专题(1)中国古代政治军事史: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中国古代赋税制度,重要兵制,重大战事。

(2)中国古代经济史:古代生产技术的进步,江南经济研发,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原始社会的发展,货币发展。

(3)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历代各少数民族的演变,中央对周边地区的管辖,民族融合的发展,少数民族的重要制度。

(4)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中国古代各个朝代与周边国家的边线关系,交通路线,亲善相处的史实,相互间科技文化的影响。

(5)中国古代文化史:中国古代科技史,中国古代思想史(儒家思想发展史),科举制度发展史,文学艺术发展史,政治经济背景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将教材上的科学知识依据一些专题再次组织起来,最出色不要制成流水账的样子,中考不能出来那样低水平的问题,必须根据历史发展的内在特点,找出发展的关键性阶段和规律性的东西。

高考历史选择题的排雷方法

高考历史选择题的排雷方法
964年,周恩 来与美国作家斯诺交谈时说:“过去15 年中有些事情我们是做对了,但我们也 做了一些错事。……只有敢于承认自己 的缺点和错误,我们才能改正它们。” 针对50年代末经济建设中的“缺点和错 误”,党和政府的纠正措施是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 B.正确分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C.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 D.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3、答非所问 命题者常常有意设置一些 说法正确、但和题干无关的题 肢作干扰,考生如果不对照题 干仔细辨析,就会误选。
[例3](山东文综卷·13)1964年,周 恩来与美国作家斯诺交谈时说:“过去 15年中有些事情我们是做对了,但我们 也做了一些错事。„„只有敢于承认自 己的缺点和错误,我们才能改正它们。” 针对50年代末经济建设中的“缺点和错 误”,党和政府的纠正措施是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正确分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C.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D.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4、张冠李戴 “张冠李戴”原来是比喻弄 错了对象或事实。在历史高考 选择题中,这类题目往往以相 关的知识作干扰题肢,考生如 果记忆模糊,就会失误。
[例4](北京文综卷· 19)新中国建立后, 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不断探索,执政 能力不断提高。这体现在 ①七届二中全会解决了由新民主主义革 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②北 戴河会议通过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的决 议③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工作中心转 移到经济建设上来④中国十三大阐明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 D.③④
5、鱼目混珠 这类试题通常以相近、相似、 易混的知识作干扰题肢。
[例5](江苏历史卷· 23)当今世界 人类面临许多共同问题,其中被称 为“21世纪的政治瘟疫”的是 A.腐败蔓延 B.恐怖主义 C.政变迭起 D.民族矛盾

谨防中考历史选择题中的“陷阱”

谨防中考历史选择题中的“陷阱”

谨防中考历史选择题中的“陷阱”作者:王玫来源:《中学政史地·初中》2010年第10期综观2010年全国各地的中考历史试卷,笔者发现命题者在选择题中设置了一些“陷阱”,考生一不小心就会出错。

命题者这样设置的目的是考查考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及思维能力。

下面,笔者通过例题,就选择题中常见的“陷阱”类型及相应对策作一些归纳,希望对广大师生有所帮助。

陷阱一:表述绝对命题者在备选项中增加一些修饰、限制成分,使观点趋向绝对化。

在备选项中一般会出现“所有”、“彻底”、“一定”、“都”、“最”、“没有”等字眼。

例1(2010年四川自贡卷)美国是一个年轻的国家,但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都很充分。

下列关于美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使得所有奴隶都获得了自由B爱迪生发明的电灯改变了人类传统的照明方式C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范例D二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出现了空前繁荣局面解析:选项A中“所有”太过绝对,且与史实不符,正确答案是A。

对策:反复琢磨题中的修饰、限制成分,对“任何”、“所有”、“一定”等表述绝对的词要仔细推敲,看这些绝对化的表述是否和书中观点一致。

陷阱二:似是而非命题者以相关、相似、相近或相反的知识组成干扰选项,主要考查考生的理解和辨析能力。

例2(2010年江苏南京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新中国的成立()A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B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C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D结束了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解析:C选项是干扰项,考生如只注意题干和选项中的“新”,没有理解新纪元的含义,就会误选。

A、B、D选项都是新中国成立的意义,D选项为新纪元的正确含义。

对策:解答这类题目时,一定要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的特定性,逐一辨析相近易混的选项,作出正确的取舍。

陷阱三:正逆颠倒在试卷中,命题者一改正向思维的模式,插上一道逆向思维试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选择题排雷指南!识别这些历史选择题常见陷阱!古代西方易错点1 古希腊罗马的政治陷阱1 地理环境是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决定性因素【点拨】地理环境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但并非决定性因素。

陷阱2 古代雅典民主政治说明人民享受民主权利【点拨】其实古代雅典民主的范围仅限于占城邦人口小部分的雅典成年男性公民,对外邦人、广大奴隶和女而言,民主遥不可及。

陷阱3 古代雅典民主没有弊端【点拨】古代雅典民主是一种原始的直接民主,虽然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和广泛性,但泛滥的直接民主,特别是抽签选举和轮流执政等民主方式,都意味着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这很可能会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陷阱4 《十二铜表法》是平民斗争的胜利,维护平民的利益。

【点拨】从限制贵族特权这个角度说,《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是平民的胜利,但它在根本上维护的仍是贵族的利益,属于贵族法。

陷阱5 罗马法不维护了妇女、奴隶的利益【点拨】罗马法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也适当维护了妇女、奴隶的利益,所以不能以僵化的眼光来看待罗马法。

陷阱6 万民法和公民法是对立的。

【点拨】狭义上的罗马法是指公民法,适用于共和国时期的罗马公民;广义上的罗马法是指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帝国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

万民法与公民法是就罗马法律的适用范围而言的,是罗马法发展到不同阶段的产物,两者不是对立的。

陷阱7 罗马法蕴涵的精神和原则并不具有永恒的社会价值【点拨】罗马法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深远影响,当代很多法律制度中的原则和规定都可在其中找到源头,其蕴涵的精神和原则具有永恒的社会价值。

易错点2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陷阱1 智者学派地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只有益处。

【点拨】智者学派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

但是过分强调个人折主观感受,否定制度、法律和道德对人行为的约束力,给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不利于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维护社会公德。

陷阱2 苏格拉底的思想与智者学派思想是孤立的。

【点拨】智者学派否定一切对人的约束,认为每个人所有的需要都是正确的,强调个人自由,忽视社会道德;而苏格接底强调个人的要求必须在一定的道德规范内,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美德对人的重要性,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

苏格拉底的思想弥补了智者学派思想的不足。

陷阱3 苏格拉底反对民主【点拨】苏格拉底认识了雅典直接民主制的局限性——人的决策往往建立在感觉、体验和情绪之上,人数多不一定能产生理性、正义和民主。

因此,苏格拉底反对“无限民主”和“直接民主”倡导“精英民主”。

易错点3 古希腊的主流思想陷阱1 人文主义是古希腊的主流思想。

【点拨】古希腊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源地,但人文主义思想却不是古希腊的主流思想,只是古希腊众多思想中的一种,当时古希腊的主流思想仍是以神为本、神权至上。

近代世界易错点1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陷阱1 文艺复兴反对宗教信仰【点拨】文艺复兴的斗争矛头是指向封建神学,而不是宗教信仰。

陷阱2 文艺复兴没有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来宣扬资产阶级思想【点拨】文艺复兴的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借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之名,行反对封建神学,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之实。

陷阱3 宗教改革反封建,也反对封建王权【点拨】宗教改革是一场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在宗教改革时期,资产阶级和封建王权实现了结盟。

因此,宗教改革反封建,但不反对封建王权。

陷阱4 宗教改革摆脱了基督教思想的控制【点拨】宗教改革是一场披着宗教外衣,反对罗马天主教会封建束缚的运动,宗教改革后形成的新教,包括路德教、加尔文教和英国国教都是基督教的分支。

因此宗教改革并未摆脱基督教思想的控制,也未实现信仰自由。

易错点2 启蒙运动陷阱1 启蒙运动与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没有任何联系【点拨】启蒙运动的发生,与自然科学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

在17、18世纪,自然科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为启蒙思想提供了锐利武器,因为启蒙思想家在许多方面是从新兴的自然科学中寻找理论根据和思想方法的。

陷阱2 启蒙思想家与中国儒家思想孤立【点拨】西方的启蒙思想家宣扬儒家思想主要是想利用儒家思想的某些内容反对西欧的封建主义,宣扬资本主义思想。

这体现了中国文明对西方的影响和中西文化的交流。

陷阱3 启蒙运动兴起于法国【点拨】 17世纪,英国最先出现早期启蒙思想。

18世纪中叶,在封建专制的天主教国家法国,一大批启蒙思想家涌现,把启蒙运动推向高潮。

所以,启蒙运动兴起于英国,高潮于法国。

陷阱4 只有启蒙运动强调理性【点拨】启蒙运动的核心是理性主义,但并不是只有启蒙运动强调理性。

古希腊时期的人文思想家、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都强调人的理性,但侧重点与启蒙运动不同,他们主要强调人独立思考的能力。

陷阱5 启蒙运动没有弊端【点拨】启蒙运动过度突出个人解放,进而导致了个人主义泛滥,使得家庭、社会、自然的价值逐渐被忽视,启蒙思想的理性在一定程度上使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反而更加冷漠。

所以,启蒙运动也存在弊端,并不完全是积极影响。

易错点3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陷阱1 对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事件,所有人都是赞扬的【点拨】对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进行评价的话,所处立场不同,得出的结论就不同。

对美洲来说,哥伦布的发现给美洲带来了沉重的灾难,殖民者的恶行使美洲土著居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陷阱2 西、葡两国殖民惊奇得来的财富成功转化为资本【点拨】新航路的开辟使西班牙、葡萄牙两国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财富,但两国没有把这些财富转化为资本,促进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主要是将其用于奢侈消费,购买周边国家的奢侈品。

陷阱3 第一次工业革命没有受到科学理论的指导【点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这一时期的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实现结合,但并不意味着第一次工业革命没有受到科学理论的指导;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自然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和技术紧密结合,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科技革命。

陷阱4 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只获得社会的赞扬【点拨】工业革命的利润绝大多数被资本家占有,工人阶级受到剥削,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导致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社会的阶级矛盾激化。

同时,环境污染、人文精神缺失等问题也日益凸显。

陷阱5 工业革命后的殖民扩张给当地带来灾难【点拨】工业革命后的殖民扩张具有双重性。

一是在当地掠夺原料、倾销商品,压迫、奴役当地人民,给当地人民带来灾难;二是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思想到落后地区,客观上冲击与摧毁了相对落后的社会体制。

易错点4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发展陷阱1 《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点拨】《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限制,但国王还掌握行政权、外交权、司法权,并非“统而不治”,英国国王真正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是在责任内阁制确立后。

陷阱2 英国国王处于“统而不治”之后一点权利都没有【点拨】英国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后的不断完善,英国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但这并不意味着国王一点权力也没有。

国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仍占有重要地位,能起到稳定人心的作用。

陷阱3 当英国议会下院对内阁提出不信任案时,内阁马上倒台【点拨】当英国议会下院对内阁提出不信任案时,内阁有两种选择:一是集体辞职;二是提请国王解散下院,重新选择,再由新的下院决定内阁云留。

陷阱4 1832年议会改革后,获益最大的是工人阶级【点拨】 1832年的议会改革降低了选举资格,工业资产阶级获得选举权,工业资产阶级获得参政的机会。

但是在争取议会改革的斗争中出力最大的工人阶级仍被排斥于选举权之外。

陷阱5 英国内阁的权力不变【点拨】按照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含义,内阁对议会负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内阁的权力越来越大。

19世纪70年代后,内阁逐渐凌驾于议会之上,但这并不意味着内阁不再对议会负责,只是议会难以对内阁形成更有效的制约。

易错点5 美国的民主共和制陷阱1 美国联邦制的中央集权制是与他国差不多【点拨】美国联邦制下,各州享有州权,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有权制定本州的法律,从而实现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结合,既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又有利于调动地方的积极性,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所以,美国联邦制的中央集权制不同于其他国家的中央集权制。

陷阱2 1787年宪法是某一势力胜利的产物【点拨】美国1787年宪法实际上是各方势力妥协的产物,其中包括:1.大州与小州之间的妥协2.北方资产阶级和南方种植园主之间的妥协,3.中央与各州之间的妥协陷阱3 三权分立体制下,三方权利相当【点拨】三权分立主要体现为权力的相互制衡,而不是完全平分。

在美国,总统权力较大,总统对宪法负责,而不需对国会负责。

随着时间的推移,总统权力(行政权)呈扩大趋势。

易错点6 法国和德国代议制的确立陷阱1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体现的帝制与共和制斗争的实质是封建势力与资产阶级的斗争【点拨】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体现的帝制和共和制的斗争,是资产阶级内部不同派别的斗争。

无论是帝制还是共和制都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它们只是资产阶级代议制(间接民主制)的不同形式而已。

陷阱2 德意志君主立宪制没有民主性【点拨】德意志君主立宪制下,虽然立宪是虚,专制是实,但是帝国议会是由选举产生的,掌握一定的立法权,因此,德意志君主立宪制具有一定的民主性。

陷阱3 德意志帝国代议制不完善是因为皇帝【点拨】德意志帝国代议制不完善并不是因为皇帝是国家元首,而是由于议会没有掌握完整的立法权。

君主对议会通过的法案有否决权,真正的立法权实际上不在议会而在君主手中。

易错点7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巴黎公社陷阱1 马克思主义阻碍资本主义社会【点拨】资本主义国家通过研究马克思主义,认识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进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推动作用。

陷阱2 巴黎公社革命的爆发与失败都具有偶然性【点拨】马黎公社革命的爆发是一次突发性的城市武装起义,是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激化的结果,具有偶然性与突发性。

当时资本主义发展仍处于上升阶段,无产阶级的力量还未达到足以推翻它的程度,因而革命失败也是必然的。

现代世界易错点1 十月革命陷阱1 二月革命虽然推翻沙皇专制统治,但本质没有作用【点拨】 1917年爆发的俄国二月革命,武装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结束了统治俄国三百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二月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它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推动了俄国历史的进程,具有进步性。

陷阱2 列宁发表“四月提纲”,主张以暴力方式推翻资产阶级政府【点拨】列宁发表了“四月提纲”,并不主张以暴力方式推翻资产阶级政府,而是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提出了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还明确提出“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