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危险性植物病原生物

合集下载

植物病害主要病原物的识别

植物病害主要病原物的识别

桑寄生
木本树木的半寄生植物,鸟类传播,吸根。
浆果
木本树木的半寄生植物,鸟类传播,吸根
桑寄生
1、真菌性病害的诊断:主要症状是坏死、腐烂和萎蔫,少数为 畸形。特别是病斑上有各种颜色的霉状物、粒状物和粉状物.
2、细菌性病害的诊断:主要症状有坏死、腐烂、萎蔫和畸形等, 并时常有菌脓溢出,患部往往有恶臭味。
3.当地主要农作物病害标本的识别(看图)
小麦白粉病 (子囊菌亚门)
南瓜白粉病 (子囊菌亚门)
甘薯软腐病 (接合菌亚门)
番茄灰霉病 (半知菌亚门)
白菜霜霉病 (鞭毛菌亚门)
柑橘绿霉病
(半知菌亚门)
柑橘青霉病
(半知菌亚门)
辣椒炭疽病 (半知菌亚门)
玉米瘤黑粉病
(担子菌亚门 )
二、植物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原细菌(新授)
1.植物病原细菌的一般性状: 细菌属原核生物,单细胞,具细胞壁, 无完整的细胞核,但有核质区。 以裂殖的方式繁殖。
二植物病原细菌
叶、果上细的菌斑引点挤起和压的枯病有斑株恶多,茎臭发横味生切,在面木,本 有的穿孔真,菌有引的有起木乳的质白无化色恶植。菌臭物脓味的溢。根出冠。、
茎及枝条上。
2.细菌性病害的症状特点:(重点) 主要有坏死、腐烂、萎蔫和畸形四类。 病征为脓状物。
织下陷呈溃疡状腐烂。
水稻白叶枯病
(坏死)细菌
病斑周围有黄色晕圈。 有的扩大成条斑或枯死斑。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坏死)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叶片上的病斑因受叶脉限制呈 多角形,为黄褐色,周围有油渍状晕圈,潮湿时叶 背病斑上产生白色菌脓,干后为白色膜状或粉末状; 叶部病斑后期穿孔。
白菜软腐病 (腐烂)细菌

《植物病理学》章节笔记

《植物病理学》章节笔记

《植物病理学》章节笔记第一章:绪论一、植物病理学的基本概念1. 定义:植物病理学是研究植物病害的识别、发生、发展、流行规律、防治方法以及病害管理的一门科学。

它涉及植物学、微生物学、生态学、分子生物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2. 研究对象:植物病原生物(包括真菌、细菌、病毒、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等)和寄主植物。

3. 研究内容:- 植物病原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包括病原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特性、生活史、繁殖方式等。

- 植物病害的症状与诊断:研究植物病害在寄主上的外部表现(如斑点、腐烂、萎蔫等)和内部病理变化。

- 植物病害的发生与流行规律:探讨病害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传播和流行机制。

- 植物与病原生物的互作关系:研究植物与病原生物之间的识别、侵入、防御等相互作用。

- 植物病害的防治策略:包括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等方法。

二、植物病理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1. 研究内容:- 植物病原生物的分类与系统发育:通过对病原生物的形态、遗传特性等进行分类,探讨其系统发育关系。

- 植物病害的病理学:研究病害在植物体内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机制。

- 植物抗病性及其遗传改良:研究植物对病原生物的抗性机制,并通过遗传育种提高植物的抗病性。

- 植物病害的流行学:研究病害在田间种群中的传播、流行规律和控制策略。

- 植物病害综合治理:综合应用多种防治方法,实现病害的有效控制。

2. 研究方法:- 观察法:使用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观察病原生物和植物病害的症状。

- 实验法:包括病原生物的分离、培养、接种实验,以及植物抗病性鉴定等。

- 调查法:通过田间调查、采样、统计分析等方法,研究病害的分布和流行情况。

- 分子生物学方法:利用PCR、DNA测序、基因表达分析等技术,研究病原生物的遗传特性和植物与病原生物的互作。

- 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病原生物的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等大数据,揭示其生物学特性。

- 生态学方法:研究植物病害与环境因素的关系,以及病害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

植物病害基础知识

植物病害基础知识

2.在维管束组织内扩展
细菌从水孔或伤口侵入,进入维管束组织,引 起莠蔫症状。
常见的细菌病害

青枯病、软腐病、角斑病、溃疡病、辣椒疮痂病、桃穿孔病、水稻白 叶枯病、水稻细菌条斑病、姜瘟病等


白叶枯病(水稻)
细菌性角斑病(豆角) 细菌性缘枯病(黄瓜)
细菌性腐烂病(香蕉)
黑腐病(甘蓝) 青枯病(瓜类、西红柿、豆类)
水流传播
人为传播
昆虫等 介体传播
一、植物病原真菌
是一类大多数能形成丝状分枝的营养体, 有细胞壁和细胞核, 不含有叶绿素和其他光合色素, 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产生孢子的生物群。
真菌与细菌的异同

真菌:有完整细胞结构,有真正的细胞核。 细菌:有完整细胞结构,只有核区(胶体状),核酸 游离在核区。

根据腐烂的部位有根腐、基腐、茎腐、果腐、花腐等
白菜软腐病
番茄脐腐病
4、病状的类型--萎蔫
萎蔫:植物根茎的维管束组织受到破坏
而发生的缺水凋萎现象,而根茎的皮层 组织完好。
分为:枯萎、黄萎、青枯。
黄瓜枯萎病
5、病状的类型--畸形
畸形:植物受病原物产生的激素类物质的刺激 而表现的异常生长现象。
(1)增生型:病组织的薄壁细胞分裂加快,数量迅速增多,局部组织出 现肿瘤或癌肿、丛枝、发根等。 (2)增大型:病组织的局部细胞体积增大(巨型细胞),但细胞数量 并不增多。如根结、徒长恶苗等。
病症。
黄瓜霜霉病
豇豆白粉病
豇豆锈病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三、 症状的变化
1.典型症状
一种病害在不同阶段或不同抗病性的品种上或者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出现不同 的症状,其中一种常见症状成为该病害的典型症状。 2.综合症 有的病害在一种植物上可以同时或先后表现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类型的症状, 这种情况称谓综合症。例如稻瘟病在芽苗期发生引起烂芽,在株期侵染叶片则表现 枯斑,侵染穗部导致穗茎枯死引起白穗。

《植物检疫学》电子书籍

《植物检疫学》电子书籍

教学进度表二、授课内容及学时分配授课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植物检疫是通过法律、行政和技术的手段,防止危险性植物病、虫、杂草和其他有害生物的人为传播,保障农林业生产的安全,促进贸易发展的措施。

它是人类同自然长期斗争的产物,也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实行的一项制度。

第一节植物检疫与植物保护的关系植物检疫是一项传统的植物保护措施,但又不同于其他的病虫防治措施。

植物保护工作包括预防或杜绝、铲除、免疫、保护和治疗等五个方面。

植物检疫是植物保护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其内容涉及植物保护中预防、杜绝或铲除的各个方面,也是最有效的、最经济、最值得提倡的一个方面,有时甚至是某一有害生物综合防治(1PM)计划中的惟一一项具体措施。

但植物检疫所具有的特点却不同于植物保护通常采用的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农业防治等措施。

曾士迈院士指出“植物检疫是植物保护系统工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子系统,是植物保护的边防线,必须严防密守。

新的危险性有害生物一旦侵入,往往后患无穷,没有检疫的防治永远是被动挨打的防治。

中外历史上已多有教训”。

1 植物检疫的对象与一般防治的对象不同植物检疫针对的有害生物一般都是国家指定的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以及双边或多边植物检疫协定规定的危险性特别大的一些害虫、病原物或害草,往往是国内未发生或分布未广的、且一旦传人可能引起重大经济损失的有害生物。

这决定了植物检疫所针对的是可能传带这些危险性有害生物的植物、植物产品及其他应检物(包括集装箱、植物性包装或填充及铺垫材料、运载工具等)。

因此,对于法定的应检物在某一特定区域(国家、地区)流通时都需接受植物检疫,只有经植物检疫合格或经检验发现疫情,但经有效的检疫处理合格后,这些应检物方可进入该地区。

2 两者所采取处理的要求不同,经检验发现有害生物后要采取化学的或物理的方法来处理受感染或受害的应检物。

从这点来说两者有一定的共性,但两者的最终要求却不同。

植物检疫所要求的是应检物经检疫处理后不再带有限定的有害生物,即检疫处理的效果要求彻底杀灭有害生物;而植物保护中所言的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等的防治效果往往只要求将有害生物的为害程度控制在经济允许的阈值或防治指标以下。

植物病原物的概念

植物病原物的概念

植物病原物的概念
植物病原物是指那些引起植物疾病的生物体或物质。

它们可以是真菌、细菌、病毒、线虫、真核寄生物等,它们引发的疾病对植物生长和产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植物病原物可以通过直接侵入植物组织,释放毒素或激起宿主植物的免疫反应来造成疾病。

真菌:真菌是最常见的植物病原物之一,它们通过侵入植物组织,并通过吸取植物组织中的养分来引起疾病。

例如,白粉病就是由白粉菌引起的真菌性疾病。

细菌:细菌是另一类常见的植物病原物,它们通过侵入植物细胞并分泌毒素来引发疾病。

例如,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由一种名为普通细菌的细菌引起。

病毒:病毒是一种微小的生物颗粒,它们通过侵入植物细胞并利用植物细胞的机制进行复制来引发疾病。

例如,马铃薯Y病毒引起的疾病对马铃薯产量造成了极大影响。

线虫和真核寄生物:线虫和真核寄生物也是植物病原物的一种,它们通过侵入植物根部或其他组织,从而引发疾病。

例如,根结线虫引起的根结病对一些农作物的生长产量造成了负面影响。

在农业生产中,控制植物病原物的侵害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常见的防治方法包括合理施肥、轮作、病害防治剂的使用等。

此外,通过选育抗病品种也是一种有效的防治措施。

对植物病原物的深入研究和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控制植物疾病,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确保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植物病原物的类型有哪些

植物病原物的类型有哪些

植物病原物的类型有哪些植物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植物也会受到各种病原物的侵害。

病原物是指引起植物疾病的微生物、真菌、细菌、病毒、线虫等。

不同类型的病原物会引起不同类型的疾病,对植物生长和发育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植物病原物类型:真菌真菌是造成植物疾病的最主要的病原物之一。

真菌可以通过孢子、分生孢子等方式扩散,侵入植物的叶子、茎、果实等组织,引起植物的腐烂、枯死、生长迟缓等症状。

常见的真菌性病害包括白粉病、黑霉病、灰霉病等。

细菌细菌是另一类常见的植物病原物。

细菌主要通过伤口、气孔等途径侵入植物组织,引起植物组织坏死、溃疡等症状。

常见的细菌性病害包括溃疡病、疮痂病等。

病毒病毒是一种微小的病原体,它依赖于寄主细胞进行繁殖。

病毒通过昆虫传播、接种、接种器、刀具、接种施肥机、污染种子等方式侵入植物,导致叶片变形、叶片失色、疮痂病等症状。

常见的病毒性病害有花叶病毒病、斑驳花叶病毒病等。

线虫线虫是一种微小的线形动物,它通过土壤或昆虫传播侵入植物根系,破坏植物的根部组织,导致植物生长发育受阻、死亡等现象。

常见的线虫性病害有根结线虫病、根结线虫病等。

真菌类病原物真菌类病原物是植物病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植物疾病中占有重要地位。

真菌类病原物包括霉菌、毛霉菌、子囊菌等,它们对植物的危害程度不同,引起的病害也各有不同。

总的来说,植物病原物的类型多种多样,每种类型的病原物都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因此,在种植和管理植物过程中,及时识别和控制不同类型的病原物对于减少疾病发生、提高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希望通过上述介绍,能够增加大家对植物病害的了解,有效预防和控制植物疾病的发生,保障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生物战剂的分类与及分类

生物战剂的分类与及分类

生物战剂的分类与及分类生物战剂是指以生物学过程或生物体为基础,经过人工改造或提取的具有杀伤力的微生物、生物毒素或其他生物制剂,用于攻击敌对势力的一种战略武器。

根据其特性和用途,生物战剂可以分为多个分类。

一、微生物生物战剂微生物生物战剂是指使用微生物作为攻击工具的战剂。

常见的微生物生物战剂包括细菌、病毒和真菌。

细菌战剂中最典型的代表是炭疽杆菌,其产生的芽孢具有极强的耐久性,可以在环境中存活长时间,并对人类和动物造成严重的感染和死亡。

病毒战剂中,天花病毒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该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能够在短时间内造成大规模的人员伤亡。

真菌生物战剂则以曲霉菌为代表,它可以通过呼吸道感染人体并引发严重的肺部疾病。

二、生物毒素生物战剂生物毒素生物战剂是指使用生物毒素作为攻击工具的战剂。

生物毒素是由某些微生物产生的具有毒性的化合物,其具有强烈的生物活性和毒性。

常见的生物毒素生物战剂包括砷、肉毒杆菌毒素和拉布菌毒素等。

肉毒杆菌毒素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它可以通过食物中毒或注射等途径进入人体,破坏神经系统,导致呼吸肌麻痹甚至死亡。

三、生物农药生物战剂生物农药生物战剂是指使用生物农药作为攻击工具的战剂。

生物农药是一类利用生物体或其代谢物制备的农药,可以用来控制农作物病虫害。

但是,一旦被用于生物战剂,其作用就会变得极具破坏性。

常见的生物农药生物战剂包括瓜尔乙酸和大蠓毒素等。

瓜尔乙酸是一种由细菌产生的化合物,具有强烈的毒性,可以对植物和动物造成严重的伤害。

大蠓毒素则是一种由真菌产生的毒素,可以引发作物大面积的病害并导致农业生产的巨大损失。

四、植物病原体生物战剂植物病原体生物战剂是指使用植物病原体作为攻击工具的战剂。

植物病原体是指引起植物疾病的微生物或病原体,可以对农作物和植被造成严重的破坏。

常见的植物病原体生物战剂包括稻曲病菌和小麦黑穗病菌等。

稻曲病菌是一种引起水稻病害的真菌,可以导致大面积的稻米减产。

小麦黑穗病菌则是一种引起小麦病害的真菌,可以导致小麦产量的大幅度下降。

植物病原微生物

植物病原微生物

植物病原微生物植物病原微生物是指引起植物疾病的微生物。

它们可以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等不同类型的微生物。

这些微生物对植物的生长健康造成危害,导致植物发生病变,并可能引起严重的病害流行。

一、细菌性植物病害细菌是一类单细胞微生物,有的具有运动能力,可以通过空气、水和昆虫等媒介传播到其他植物中。

细菌感染植物会导致叶片出现软腐、溃烂,或者在茎、根部形成溃疡等病状。

其中,番茄细菌性斑点病就是一种常见的细菌性植物病害。

如果发现植株出现黄化、斑点、腐烂等异常症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二、真菌性植物病害真菌是一类寄生在植物体表或体内的生物,它们通过产生孢子进行繁殖和传播。

真菌感染植物时,会导致植物叶片出现褐斑、黑斑、霉斑等病状,严重时可能导致植株凋亡。

例如,白粉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常见植物病害,其特征是植物叶片上出现白色霉斑。

防治真菌性植物病害可以采用农药喷洒、适宜的灌溉管理和植物种植密度合理调整等方法。

三、病毒性植物病害病毒是一种非常小的生物体,通常需要借助昆虫或其他介体传播到植物中。

病毒感染植物后,会导致植株出现变黄、畸形、落叶等病状,严重时有可能导致植株衰竭。

例如,花叶病毒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植物病害,感染植物后会使植株的叶片产生彩色斑纹。

防治病毒病害的主要方法是选择抗病品种、及时发现和清除带病植株,以及控制病媒介的传播。

四、原生动物性植物病害原生动物是一类单细胞或多细胞的微小生物,它们可以寄生在植物的表面或内部,通过摄食植物组织或侵入植物细胞来获取营养。

原生动物感染植物后,会导致植株出现萎黄、肿胀、畸形等病状,甚至引起植株死亡。

例如,根结线虫是一种常见的原生动物性植物病害,寄生在植物根部,会导致植株根部形成结节。

防治原生动物性植物病害可以采用适宜的灌溉管理、土壤消毒和栽培轮作等方法。

总结:植物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植物病害对农业生产和园艺种植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减少植物病害对作物的危害,我们应深入了解不同类型的植物病原微生物,掌握相应的预防和防治技术。

危险源的四个基本分类

危险源的四个基本分类

危险源的四个基本分类一、物理危险源物理危险源是指那些能够直接对人体造成伤害的危险因素。

物理危险源的分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机械危险源:包括旋转、移动或运输设备产生的机械能,如旋转机械、传送带、起重机、机器人等。

在使用这些设备时,人员应当严格遵守相关操作规程,佩戴防护装备,以防止意外伤害的发生。

2. 电气危险源:包括电流、电压、电磁场等电气能量。

电气危险源可能引发触电、电击、电火灾等事故。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人们应加强对电气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合理使用电气设备,避免电气事故的发生。

3. 噪声危险源:包括工作场所、交通运输、娱乐场所等产生的噪声。

长期暴露在噪声环境中会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如听力损伤、心理压力增加等。

因此,合理控制噪声污染,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对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4. 辐射危险源:包括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主要来自核能、医疗设备等,如X射线、γ射线等;非电离辐射主要来自电视、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

长期暴露在辐射环境中会对人体造成损害,如癌症、遗传性疾病等。

因此,人们应加强对辐射的防护和管理,减少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二、化学危险源化学危险源是指那些能够对人体产生毒害、腐蚀、爆炸等危害的化学物质。

化学危险源的分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毒性物质:包括有毒气体、有毒液体、有毒固体等。

这些物质对人体的毒害程度不同,有些甚至会引发严重的中毒症状甚至死亡。

因此,在接触这些物质时应注意佩戴防护装备,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操作和储存。

2. 腐蚀物质:包括酸、碱等具有腐蚀性的物质。

这些物质能够对皮肤、眼睛等造成腐蚀伤害,甚至引发化学灼伤。

在使用这些物质时应严格遵守相关操作规程,佩戴防护装备,保护自身安全。

3. 爆炸物质:包括易燃物、易爆物、自燃物等。

这些物质在特定条件下能够迅速释放大量能量,引发爆炸事故。

在储存、运输、使用这些物质时应严格遵守相关规定,确保安全操作,防止事故的发生。

4. 放射性物质:包括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性废物等。

生物危险等级

生物危险等级

生物危害等级划分危害程度分级根据生物因子对个体和群体的危害程度将其分为4级3.1危害等级Ⅰ(低个体危害,低群体危害)不会导致健康工作者和动物致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因子。

3.2 危害等级Ⅱ(中等个体危害,有限群体危害)能引起人或动物发病,但一般情况下对健康工作者、群体、家畜或环境不会引起严重危害的病原体。

实验室感染不导致严重疾病,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并且传播风险有限。

3.3 危害等级Ⅲ( 高个体危害,低群体危害)能引起人或动物严重疾病,或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但通常不能因偶然接触而在个体间传播,或能用抗生素抗寄生虫药治疗的病原体。

3.4 危害等级Ⅳ(高个体危害,高群体危害)能引起人或动物非常严重的疾病,一般不能治愈,容易直接、间接或因偶然接触在人与人,或动物与人,或人与动物,或动物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病原体。

生化危险标志生物危害的来源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

致病微生物首先,来自人和动物、植物的各种致病微生物的危害称为紧急卫生事件。

有史以来,在世界范围内,有害微生物一方面长期危害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另一方面危害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给人类文明带来的灾难是十分沉重的。

公元5世纪下半叶,鼠疫病菌从非洲侵入中东,进而到达欧洲,造成大约1亿人死亡;1845年马铃薯晚疫病(potatolateblight)侵入欧洲,造成历史上著名的大饥荒,夺去了数十万人的生命;1933年猪瘟在中国传播流行造成920万头猪死亡;1997年,中国香港发生禽流感事件,不得不宰杀140万只鸡,仅政府赔偿损失即达14亿港元;2003年在我国暴发的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和2004年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流行的禽流感,给人民生命健康、社会经济带来了严重的损害和影响,同时也促进了人们对烈性传染性疾病病原体危害的认识,引起了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极度关注。

外来生物其次,来自外来生物的入侵。

虽然在历史上有不少引进的外来生物使当地人们得益的先例,但是,也有许多由于引进本地区外的外来生物导致的农作物和牲畜死亡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下降甚至丧失,从而严重危害环境生物安全的情况,这种现象称之为生物入侵,也有人称之为“生物污染”。

植物检疫知识百题问答

植物检疫知识百题问答

植物检疫知识百题问答1. 什么是植物检疫?答:国际上将“植物检疫”定义为:旨在防止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和/或扩散或确保其官方防治的一切活动。

通俗地说,植物检疫是通过法律、行政和技术的手段,防止检疫性有害生物(有的称其为“危险性植物病、虫、草”、“检疫对象”)的人为传播,保障农业生产安全,服务农产品贸易的一项措施。

植物检疫是人类同自然界长期斗争经验的总结,也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实行的一项重要制度。

2. 为什么要进行植物检疫?答:植物检疫的根本目的是防止外地的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危害,防止本地的检疫性有害生物的扩散蔓延,保护农业生产安全,服务植物、植物产品贸易。

其重要性表现在:第一,植物检疫是农业生产安全的保障。

通过开展检疫,确保引种和调运植物、植物产品的安全,防止了检疫性有害生物的传播蔓延,保护了广大未发生区的安全;通过开展发生区的防治灭杀,有效遏制了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发生和危害。

第二,植物检疫是农产品对外贸易安全的保障。

近年来,植物检疫机构与其他相关部门加强合作,不断提升我国植物检疫安全水平,确保出口农产品符合进口国家的植物检疫要求,突破了一些国家的检疫技术壁垒,确保了我国农产品的顺利出口。

第三,植物检疫是生态安全的保障。

植物检疫通过预防和控制植物检疫检疫性有害生物的传播蔓延,避免了检疫性有害生物对未发生区植被的危害,避免了农药等的使用,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有重要的作用。

3. 有哪些检疫性有害生物传播扩散的例子?答:古今中外,检疫性有害生物传播扩散的例子很多。

①马铃薯晚疫病。

19世纪30年代,欧洲从美洲引种马铃薯时传入晚疫病,到1845年,此病在爱尔兰大流行,使当地的马铃薯几乎绝产,造成了历史上著名的爱尔兰饥荒,当时仅800万人口的爱尔兰死于饥荒者达20万人,外出逃荒者达200万人。

②甘薯黑斑病。

1890年首先在美国发现,1919—1921年传入日本,1937年随日军军粮传入我国,现已遍及我国甘薯产区,每年估计损失甘薯50亿公斤,牲畜食用病薯后常引起中毒,甚至造成死亡。

第六章 检疫性植物有害生物

第六章 检疫性植物有害生物

2.免疫吸附分离法
原理:结合血清学与平板分离技术,利用
与抗原高度亲和性的抗体,来捕获目标细 菌,样本中其他细菌均被冲洗掉,再将目 标细菌转移或释放到培养基上生长。 方法:平皿免疫吸附评价测定法和免疫吸 附稀释培养法 平皿免疫吸附评价测定法简略流程如下:
常用溶入丙酮的硝酸纤 维素或指甲油作包被
1.直接检验
适用范围:具明显症状的植物材料
主要工具:放大镜或解剖镜,主要是利用
肉眼现场快速初检
2.染色检验法
原理:染病的组织,或病原菌本身,经特
殊的化学药品处理后,可带有特殊的颜色
例如:马铃薯癌肿病薯块上癌瘤不明显时,
可做徒手切片,加1滴1%的“藏花红”染 色液,健康组织细胞壁呈亮红色,感病组 织细胞壁呈暗红色。
可长出病菌。
分子生物学——实时定量PCR 常见真菌病
小麦矮腥黑穗病 小麦印度腥黑穗病 大豆疫病 烟草霜霉病 马铃薯癌肿病
小麦矮腥黑穗病
分布:是麦类黑穗病中危害最大、防治最 难的一种病害,它于1847年及1860年先后 发现于捷克和美国,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 和蔓延,目前已在欧洲、北美、南美、澳 洲、亚洲、非洲等40多个国家发生。 寄主:禾本科5个族,18个属,65个种。 主要栽培植物有小麦、大麦、黑麦,冰草 属为天然发病的主要禾草寄主。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 录》共计435种(昆虫146种,软体动物6种, 真菌125种,原核生物58种,线虫20种,病 毒及类病毒39种,杂草41种)
危险性植物病原生物
1、植物病原真菌
2、植物病原细菌
3、植物病毒 4、植物病原线虫
一、植物病原真菌检疫
(一)植物检疫性真菌常见检疫检验技术 直接检验 染色检验 洗涤检验 保湿萌芽检验 分子生物学——实时定量PCR 血清学方法

农业植物病理学重点

农业植物病理学重点

一、名词解释1、植物病害:植物生长过程中受不良环境影响或受到病毒侵害、寄生,而使植物呈现病变,影响植物正常生长的现象.2、无性繁殖:是指菌物不经过性细胞或性器官的结合,而从营养体直接产生孢子的繁殖方式.有性繁殖:是指菌物通过性细胞或性器官的结合产生孢子的方式.3、原核生物:是指含有原核结构的单细胞生物,由细胞壁、细胞膜或只有细胞膜包被的单细胞微生物.4、寄生性植物:少数植物由于根系或叶片退化或缺乏足够的叶绿素而营寄生生活.寄生性:指病原物在寄生植物活体内取得营养物质而生存的能力.寄生植物抗病性:寄主抵抗病原物侵染或限制侵染危害的一种特性,是植物与其病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相互适应相互选择的结果.转主寄生:有的菌物需要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寄主植物上才能完成其生活史.全寄生:指从寄主植物上获取自身生活需要的全部营养物质的寄生方式.半寄生:寄生物对寄主的寄生关系主要是水分的依赖关系的…5、菌物的多型性:在菌物生活史中,有的菌物不止产生一种类型的孢子,这种形成几种不同类型孢子的现象.菌物的生活史:菌物从一种孢子萌发开始,经过一定的营养生长和繁殖阶段,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的过程.6、侵染性病害:由病原生物因素导致的病害.非侵染性病害:由非生物因素和植物自身遗传因子异常而导致的病害.7、症状:是植物受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后,内部的生理活动和外观的生长发育和外观的生长发育所显示的某种异常的状态.病状:在病部看到的状态.病征:在病部上长出的病原体个体.8、植物检疫:指由国家颁布条列和法规,对植物及其产品,特别是苗木、接穗、插条、种子等繁殖材料进行管理和控制,防止危害性病、虫、草传播蔓延的一项法规防治措施.9、真菌:是一类大多数能形成丝状分枝的营养体,有细胞壁和细胞膜,通过有性生殖和无性繁殖产生孢子的生物群.10、钝化温度:把病组织汁液在不同温度下处理10min后,使病毒失去侵染能力的最低温度.11、稀释终点:把病组织汁液用水稀释后,使病毒保持侵染能力的最大稀释度.12、隐症现象:一种病害的现象出现后,由于环境条件的改变,或者使用农药治疗后,原有症状逐渐隐退直至消失,一旦环境条件恢复或农药作用消失后,植物上的症状又会重新出现.12、病毒粒体:是指形态完整的侵染性病毒粒子.13、病原物的越冬和越夏:指病原物在一定场所度过寄主休眠阶段而保存自己延续物种的过程.14、单年流行病害:在一个生长季节内,只要条件适宜就能完成病原物数量积累的过程,导致病害流行的病害.积年流行病害:需要连续几年时间才能完成病原物数量积累过程,导致病害流行的病害.15、传播:植物病毒从一植株传到另一植株的过程.移动:植物病毒从植物的一个局部传到另一个局部的过程.16、致病性:病原物所具有的破坏寄主后引起病害的能力.毒力:指病原物的致病性的强弱.17、专化型:病原物种内形态相似,但对同一科内不同属的植物致病性不同.生理小种:专化型形态相似,但对同种植物不同品种的致病性不同.18、垂直抗性:寄主植物的抗病性与病原物小种的致病性有特异性相互作用的植物抗病性.水平抗性:寄主植物的抗病性与病原物小种的致病性没有特异性相互作用的植物抗病性.19、病原物的侵染过程:指病原物从受到寄主的影响或识别进而达到侵染部位到记住发病的过程.侵入前期:指病原物到达寄主植物的根围或叶围,受到寄主分泌物的影响,向着寄主运动并产生侵染结构的阶段.侵入期:指病原物从侵入到建立寄生关系的阶段.潜育期:指病原物从潜入到建立寄生关系到出现明显症状的时期.发病期:指症状出现后到植物生长季节结束,甚至植株死亡.侵染循环:病害从前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20、体外存活期:在室温下,病汁液保持侵染力的最长时间.21、光谱吸收特性:260/280的比值可以表示病毒核酸相对含量的多少,用于区分不同类型的病毒.22、再次侵染:同一生长季节内,田间已发病植株上产生的病原物引起的侵染.二、大题:植物寄生线虫为什么会致病:通过头部的化感器接受植物根分泌的刺激,朝着根的方向运动,接触后以口针穿刺植物组织并填入. 线虫的致病机制:1、机械损伤:头部口针刺穿取食所造成的伤害.2、营养的掠夺和营养的缺乏.3、化学致病:食道腺分泌的酶和其他化学物质影响植物的生长4、复合侵染:线虫造成的伤口引起其他病原菌的再次侵染. 苹果腐烂病的防治方法:1、加强栽培管理,壮树抗病.2、搞好果园卫生,减少病菌.3、药剂预防应在早春树体萌动前,喷布杀菌剂进行保护,5-6月份对树体大枝干涂刷药剂不可喷雾.4、病疤治疗采取“春季突击刮,坚持常年刮”,“治早、治小、治了”的原则,很见实效,有病斑刮治法重刮皮法、敷泥法.5、脚接和桥接.病症上如何区分黄瓜霜霉病和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答:1、病斑大小与形状:细菌性角斑病与霜霉病病斑均由于受叶脉的限制而形成多角形,细菌性角斑病的病斑较小,而霜霉病病斑较大,扩散蔓延快,后期病斑会连成一片.2、病斑颜色和穿孔:细菌性角斑病病斑颜色较浅,呈灰白色,后期易开裂形成穿孔;霜霉病的病斑颜色较深,呈黄褐色,不穿孔.3、叶背面病斑特征:将病叶采回,用保温法培养病菌,24小时后观察病斑为水渍状,产生乳白色菌脓者,为细菌性角斑病;紫灰色或黑色霉层者为霜霉病.4、有透光感觉的是细菌性角斑病.5、细菌性角斑病在叶片和果实上均发病.植物病原物的越冬场所包括:田间病株,种子、苗木及其他繁殖材料,病株残体,土壤和粪便,昆虫杂草列当和菟丝子的防治措施主要有哪些答:1、轮作、间作.2、清楚有寄生物的植株.3、药剂防治.试述苹果锈病的症状,侵染循环以及防治措施答:病症: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叶柄、新梢和幼果等绿色幼嫩组织.1、叶片受害初正面产生橙黄色小点,逐渐扩大形成圆形病斑,中央橙黄色,边缘淡黄色,外圈有一层黄绿色晕圈,潮湿时溢出淡黄色粘液.2、后期病斑变厚,背面呈淡黄色胞状隆起,并产生灰黄色的管状物.不久锈孢子器顶端破裂散出黄绿色粉末.最后病斑变黑干枯,毛管状物脱落,叶片向内卷曲,叶色变淡,最后变黑干枯脱落.循环过程:冬孢子成熟后遇水萌发产生担孢子,担孢子随风侵入叶片、幼果,病菌侵入后在叶背形成锈孢子器和锈孢子,锈孢子通过风力传播到转主寄主上危害,并越冬越夏至翌春形成冬孢子角.防治措施:1、消除转主寄主,砍掉寄主植株是最彻底有效的措施.2、喷药保护:若不能砍除可喷药保护果树或杀死冬孢子.综合防治的原则:1、综合防治要统揽农业生产和农业生态系的全局,不是简单的各种措施的累加,更不是措施越多越好.2、经济有效.3、注意做到保护环境.综合治理的措施:1、植物病害检疫.2、农业防治.3、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4、生物防治.5、物理防治.6、化学防治.农业防治措施:1、建立无病留种田,培育无病种苗.2、注意田园卫生.3、栽培措施:适当调整播期;改变种植方式;加强土水肥管理;合理修剪4、轮作.5、适期采收和合理贮藏.生物防治的机制:拮抗作用、竞争作用、重寄生作用、捕食作用、交叉保护作用、诱导抗性作用.农药的合理使用:1、正确选用农药种类.2、防止产生药害.3、避免农药对环境和果品、蔬菜的污染.4、避免高温时用药.5、酸性和碱性农药不能混合使用.6、施药人员要注意安全防护.农药的使用方法:种苗处理:1浸种药液没过种子5-10cm.2、拌种与0.2%-0.5%干燥药粉搅拌.3、种衣法内吸性药剂.土壤处理:1、穴施、沟施线虫.2、浇灌法根部的害虫.3、翻混法熏蒸剂植株喷药:喷雾;喷粉.操作时的注意事项:药剂选择、浓度,喷药适期,喷药次数、质量. 农药药害产生的原因杀菌剂产生抗药性的原因:1、在同一范围内长期使用单一药剂的结果;其次,同药剂使用浓度的不断提高,也能加速病菌抗药性的产生.2、保护剂不易产生抗性菌;内吸治疗剂较易产生抗性菌.3、病原菌的抗药性存在“交叉抗性”现象.植物检疫的任务:1、禁止危害性病、虫、草随着植物及其产品由在国内和国外之间传播2、将在国内局部地区已发生的危险性病、虫、草封锁在一定范围内,严格禁止其传播到尚未发生的地区,并采取各种措施逐步将其控制或消灭.3、当危险性病、虫、害传入新区时,要采取紧急措施,不惜人力,物力,财力将其彻底消灭,以绝后患.三、填空选择:植保方针: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农药三证:农药登记证、农药生产许可证、农药标准.杀菌剂使用方法:种苗处理、土壤处理、植株处理.植物检疫的程序:检疫许可—申报—检验—处理.植物检疫法规:国际:国际植物保护公约、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国内: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植物检疫条例革兰氏染色用于鉴定由细菌引起的病害.病害三角:病原物、寄主植物、环境.病害流行的三要素:有一定数量的病原物且致病性强、有一定数量的寄主、有适宜病害侵染的环境.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营养失调、水分失调、温度不适、有害物质、土壤次生盐渍化.病害循环过程:初侵染—越冬,越夏—再侵染—传播只有初侵染的病害:单循环病害,积年流行病害,单利病害有再侵染的病害:多循环病害,单年流行病害,复利病害.确定病害的模型:单点模型、多点模型、病害曲线下面积模型病害季节性流行曲线类型:S型曲线、单峰曲线、多峰曲线病情指数增长模型:指数增长、逻辑斯蒂增长.病情指数=病害级数X其病害株数X100/最高病害级数X发病植株总数.发病率=发病植株数/总植株数.植物病害的传播方式:介质传播:昆虫传播蚜虫、叶蝉、蓟马、粉虱非介质传播:种子和其他繁殖材料的传播、嫁接传播、机械、土壤植物病害的症状:坏死、萎蔫、腐烂、变色、畸形植物病害防治方法: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四个生物防治原理:抗菌作用、重寄生作用、竞争作用、交互保护作用、拮抗作用物理防治方法:汰除、热处理、辐射、嫌气处理、拒避化学防治:原理:保护作用、治疗作用、免疫作用;方法:种苗处理、土壤处理、植株施药、熏蒸、储藏期处理.六个:植物病害检疫、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植物病毒的化学特性:主要指核酸的类型、核酸的链数、核酸的分子质量、核酸在病毒粒体中百分含量.植物病毒的繁殖方式:复制增殖.病毒的侵染途径:微伤口、昆虫传播.病毒的结构:核酸和蛋白质衣壳病症的分类:粉状物、霉状物、颗粒状物、菌核、脓状物.抗病性机制:按照发生时期:抗接触、抗侵入、抗扩展、抗损害按抗病机理:结构抗病性、生物化学抗病性抗病性类型:按抗病能力免疫、抗病、耐病、感病、避病按寄主跟植物特异关系:垂直抗病性、水平抗病性菌物的一般性状:营养体:菌丝、吸器;繁殖体:孢子菌物的营养体为菌丝,包括有隔菌丝、无隔菌丝.真菌的营养菌丝可以形成:吸器、附着胞、附着枝、假根、菌套、菌网.真菌的菌组织结构:子座、菌核、菌索.卵菌门病害:黄瓜-月季霜霉病、十字花科锈病接合菌门病害:桃、百合软腐病子囊菌门病害:葡萄、瓜类白粉病、菌核病子囊菌门一般有8个子囊孢子,子囊壳外有附属丝;子囊结构:子囊壳、子囊、子囊孢子担子菌门病害:小麦腥黑穗、小麦散黑穗、大麦、玉米黑粉病、禾本科锈病半知菌门病害: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水稻瘟病,棉花、瓜类炭疽病锈菌的孢子类型:性孢子、锈孢子、冬孢子、夏孢子、担孢子引起植物病害的生物统称为病原物病原物:真菌、细菌、植原体、螺原体、线虫病原物的原核生物主要有:细菌、植原体、螺原体.病原物分类:专性寄生物、强寄生物、弱寄生物、严格腐生物病原物越冬或越夏的场所:田间病株,种子、苗木及其它繁殖材料,病株残体,土壤,土杂肥,昆虫,杂草病原物的传播方式:自然动力传播气流、雨水、昆虫和其他动物传播、主动传播、人为因素传播原核生物的繁殖方式:裂殖.细菌:裂殖;植原体:裂殖,出芽裂殖.原核生物分类:薄壁菌门、厚壁菌门、软壁菌门、疵壁菌门.原核生物侵入方式:被动侵入;侵入途径:自然孔口、伤口、介体线虫形态:梨形,近圆形,有雌雄同形、雌雄异形两类.线虫生活史中三种虫态:卵、幼虫、成虫.有寄生性和致病性线虫的四大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发达、排泄系统、生殖系统发达线虫虫体分两个部分:体壁:从外至内由角质膜、下皮层、肌肉层组成作用:保持体形、保护体腔、调节呼吸、收缩运动体腔.线虫的生殖方式:有性生殖、孤雌生殖植物线虫活体营养生物,分为外寄生、内寄生外寄生线虫:仅以口针穿刺到寄主组织内吸食,而虫体留在植物体外内寄生线虫:全部进入植物体内吸食,有的固定在一处寄生,但多数在寄生过程中是移动的根据线虫在寄主体内的生活方式分为:定居型、迁移型.菟丝子是茎寄生,列当是根寄生。

植物检验检疫习题

植物检验检疫习题

第一章概论一、名词解释植物检疫、狭义:为防止危险性有害生物的人为传播而进行的隔离检查与处理广义:为防止危险性有害生物随植物及植物产品的人为调运传播,由政府部门依法采取的治理措施。

有害生物、泛指为害或可能为害动植物及其产品的任何有生命的有机体。

非限定的有害生物、已经广泛发生或普遍分布的有害生物,有些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在植物检疫中没有特殊的重要性。

限定的有害生物、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未发生或虽然有发生但正在进行官方防治的、有潜在经济重要性的有害生物,包括检疫性有害生物和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

检疫性有害生物、指对某一地区具有潜在经济重要性,但在该地区尚未存在或虽然存在但分布未广并正由官方控制的有害生物二、填空1、根据有害生物发生的情况、危害性和经济重要性,有害生物可以区分为限定性有害生物和非限定性有害生物两种类型。

2、限定的有害生物可以区分为检疫性有害生物和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两种。

3、植物检疫的效益可分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个方面。

4、从实施检疫的方法出发,植物检疫可以分为全面检疫和针对性检疫两种类型,其中中国属于针对性检疫类型;日本属于全面检疫类型。

第二章植物检疫法规一、名词解释植物检疫法规指为了防止植物危险性有害生物传播蔓延、保护农、林、牧业的安全生产和生态环境、维护对外贸易信誉、履行国际义务,由国家制定法令,对进出境和国内地区间调运植物、植物产品及其他应检物进行检疫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单项选择1、IPPC是A通过的一个有关植物保护的多边国际协议。

A、FAOB、SPSC、WTOD、WHO2、负责我国对外植物检疫的部门是A。

A、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B、农业部C、对外贸易部D、林业部3、为了防止危害植物的危险性病虫杂草传播蔓延,保护农业、林业生产安全,国务院颁布了B条例。

A、植物卫生B、植物检疫C、害虫综合治理D、种子管理三、判断改错题1、种子、苗木或其他繁殖材料不论是否列入应施检疫的植物、植物产品名单和运往何地,在调运之前,都必须经过检疫。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

定殖可能性 ①在PRA地区寄主的可得性、质量和分布 ②在PRA地区的环境适生性 ③有害生物的适应潜力 ④有害生物的繁殖方法 ⑤有害生物的存活方式
定殖后扩散的可能性:
①有害生物自然扩散的自然和(或)控制的环境 ②随商品或运输工具运动的情况 ③商品的预定用途 ④在PRA地区有害生物的可能的传媒 ⑤在PRA地区有害生物的可能的天敌。
1.植物病原真菌
(1) 基本特征: • 具有真正细胞核; • 营养体以菌丝体为主; • 以孢子繁殖; • 无叶绿素,吸收异养。
(2) 一般性状
营养体 真菌的营养体是指真菌营养生长阶段所形成的结构。
真菌的营养体类型: (1)原质团 (2)单细胞 (3)菌丝体
根据症状特征进行诊断
真菌病害的诊断
病状
1)坏死:叶斑叶枯、猝倒立枯 2)萎蔫:茎秆斜切,维管束变色,但挤不出菌脓 3)腐烂:腐烂部位能见到明显的白色菌丝 4)畸形:桃缩叶病、白菜根肿病等
形态 细菌的形态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而植物病原细菌多为杆状。
分类
原核生物界通常分为4个门: 薄壁菌门:有壁较薄。革兰氏染色反应阴性,包括大多数植物病原细菌。 厚壁菌门:有壁较厚。革兰氏染色反应阳性,包括棒形杆菌属、芽孢菌属和链霉菌属。 无壁菌门:菌体无壁。包括类菌原体。 疵壁菌门:属没有进化的原细菌或古细菌。包括产甲烷细菌和高盐细菌。
三、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国际标准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准则》ISPMs2 《检疫性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准则》ISPMs11 《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准则》 《转基因生物材料(GMO)风险分析》 《潜在的经济重要性和相关术语解释与应用指南》 《环境风险分析》
四、检疫性有害生物风险分析
(一) 遵循的原则 1. 以科学为依据; 2. 遵照国际植保公约组织制定的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准则和建议; 3. 透明、公开和非歧视原则; 4. 对贸易的不利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

植物病原生物

植物病原生物

的厚垣孢子。
39
(3) 孢囊孢子
产生在孢子囊内, 有细胞壁,没有鞭毛。 孢子囊(sporangium) 是真菌产生内生无性 孢子的器官,是由菌 丝分化形成孢囊梗, 孢囊梗顶端膨大形成。 成熟后孢子囊破裂, 散出孢囊孢子。如: 黑根霉。 孢子囊
40
(3) 孢囊孢子
产于孢子囊中的内 生孢子,无鞭毛,在水 中不能游动。 孢子囊从菌丝顶端 长出,或着生于有特殊 形状的分枝孢囊梗上。 孢囊梗顶端膨大成球形 或锥形。 孢子囊成熟时,囊 壁破裂散出孢囊孢子。
14
这白色酶层是从哪里来 的?是什么?
15
二、真菌的一般性状
1、真菌的营养体(Vegetative body) 真菌在营养生长阶段的结构叫营养体。 主要功能 :是吸收、输送和贮存营养,为繁殖生长做准 备。真菌的营养体还可以形成菌组织以及菌体的变态结构。 1. 菌丝(Hypha): 真菌丝状营养体上的单 根细丝,直径5-素
8
(3)工业:
酒精制造: 糖化酶 淀粉 单糖 酒精酶 酒精
糖化酶(根霉、毛霉)
酒精酶(酵母菌) 发酵工业: 甘油、柠檬酸、乳酸、葡萄糖酸、延胡索酸。
9
(4)农业、园林:

病虫草害的生物防治
◆ 菟丝子炭疽病菌。 ◆ 白僵菌防治害虫幼虫。 ◆ 木霉菌、拟青霉、轮枝菌等对其它真菌病原的拮 抗作用、防治作用。 ◆ 非致病菌、致病菌的弱菌系诱导植物对致病菌的 诱导抗性。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
菌根菌:扩大了植物根的吸收面积。
10

(5)生态环境:

物质的生物循环:有机物的降解; 地球生态系中,分解者,“清洁
工”。

地衣:固氮
11
5、真菌的主要特征 (1)为真核生物,有固定的细胞核; (2)营养体简单,大多数为菌丝体,细胞壁主要成分为 几丁质,有的为纤维素(卵菌),少数真菌的营养体是不具 细胞壁的原质团; (3)营养方式为异样型,没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需要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 (4)典型的繁殖方式是产生各种类型的孢子。

植物病害的病原物ppt课件

植物病害的病原物ppt课件

ppt精选版
17
菌核萌发
ppt精选版
18
2.真菌的繁殖体
真菌经过营养阶段后,即转入生殖阶段。 先进行无性生殖产生无性孢子。 有的真菌在后期进行有性生殖,产生有性孢子。 真菌产生孢子的结构称子实体,在子实体上聚生无性孢 子或有性孢子。
ppt精选版
19
无性繁殖
是指不经过两个性细胞或性器官的结合而产生的个 体的繁殖方式。无性繁殖产生的孢子称无性孢子, 有六种类型:
▪ 认识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就必须了解病 害发生发展的各个环节,深入分析病原物、 寄主植物和环境条件在各个环节中的作用。
ppt精选版
37
一、病原物的寄生性与致病性
ppt精选版
38
(一)病原物的寄生性
▪ 寄生性指病原物从寄主获得活体营养的能 力。
ppt精选版
39
1.专性寄生物
▪ 专性寄生物的寄生能力最强,自然条件下 只能从活的寄主细胞和组织中获得营养, 也称为活体寄生物。
▪ 寄主植物的细胞和组织死亡后,寄生物也 停止生长和发育。植物病原物中,所有植 物病毒、植原体、寄生性种子植物,大部 分植物病原线虫、霜霉菌、白粉菌和锈菌 等都是专性寄生物。
ppt精选版
40
2.非专性寄生物
▪ 绝大多数的植物病原真菌和植物病原细 菌都是非专性寄生的。但他们的寄生能力 也有强弱区分。强寄生物的寄生性仅次于 专性寄生物,以寄生生活为主,但也有一 定的腐生能力,在某种条件下,可以营腐 生生活。大多数真菌和叶斑性病原细菌属 于这一类。
21
有性繁殖
有性繁殖是经过性细胞的结合而进 行的繁殖方式。真菌经过营养阶段和无 性生殖后,多数转入有性繁殖。
多数真菌是在菌丝体上分化出性器 官称为配子囊,配子囊中的性细胞叫配 子。

生物安全实验室与生物安全防护

生物安全实验室与生物安全防护

整理课件
13
BSL-2实验室的设施要求
应在满足BSL-1实验室设施的基础上,增加以下内容: • 实验室的门应能够自动关闭,有可视窗; • 有适当的火灾报警器。 • 实验室不需特殊的通风设备。但在计划安装新的设备时,
应当考虑要设置通风系统,使空气向内流动而不发生循 环。如果没有通风系统,那么实验室窗户应当能够打开, 同时要安装防虫的纱窗。 • 应有可靠的动力保证和应急照明设施。
整理课件
11
BSL-1实验室的设施要求
➢ 应为安全运行以及清洁和维护提供充足的空间。
➢ 实验室的墙壁、天花板和地板应当是光滑、易清洁、不渗 水以及耐化学品和消毒剂的腐蚀。地板应当是防滑的,同 时应尽可能地避免管线暴露在外。
➢ 实验台应当密封于墙上,不渗水,并可耐消毒剂、酸、碱、 有机溶剂的腐蚀并能适度耐热。
整理课件
6
• 一级防护: -生物安全柜 (biological safety cabinet, BSC)和类 似的设备等,分成三个级别; -个人防护装备 (PPE)。
• 二级防护 指实验室屏障设施,其建设有4 种不同的结构。
• 各种一级防护和二级防护的组合构成不同防护水 平级别的实验室(BSL-1~4)。
容器中的病原体 泄漏 传播
感染途径/感染剂量
规程/设备 规程/设备 个人防护装备
易感宿主
预防接种
潜伏期
整理课件
医学监测
5
生物安全防护 (bio-safety containment)
是指避免生物危险因子,特别是偶然的和有 意利用的生物因子,对生物体包括实验室工作者 在内的伤害和对环境的污染的意识和措施。实验 室 生 物 安 全 防 护 分 为 一 级 防 护 ( 屏 障 ) (primary barriers)和二级防护(屏障)(secondary barrier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危险性植物病原生物
植物病害对植物破坏性很强,具有流行趋势,一旦传入对当地农业生产造成潜在威胁。

植物危险性病害:在本国尚未发生或者局部发生并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植物病害。

包括:真菌、病毒、细菌和线虫。

例:真菌:小麦矮化腥黑穗病、棉花黄萎病、玉米霜霉病等。

这当中具有检疫性的需要具备适应性广、扩散速度快、防治和分出困难这些特点。

检疫性有害生物中真菌病害和病毒病害数量多,细菌病害和线虫病害相对少。

第一节病原真菌
真菌是一类具有细胞核、没有叶绿素的生物有机体。

真菌的繁殖方式有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有性繁殖由细胞核结合和减数分裂产生后代的生殖方式。

无性繁殖由营养体直接产生后代的生殖方式。

60%以上的植物病害由真菌引起,列入各国检疫性有害生物的有100多种。

寄主植物范围宽,发生和流行的条件容易达到。

病原真菌的检验,除明显症状可以直接检验,如果症状不明显,可用洗涤检验、分离培养检验等方法,对于难鉴定的还可以借助电子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和血清学技术。

一、小麦矮化腥黑穗病
病源名:Tilletia controversa Kuhn简称(TCK),属于担子菌亚门,冬孢菌纲,腥黑粉菌属。

冬孢子堆生于子房内,形成黑粉状冬孢子团,也就是黑粉病瘿。

1 分布和危害
目前在美国、欧洲、大洋洲、亚洲40多个国家,尤其美国中西部和东北部发生较多。

小麦矮腥黑穗病为苗期侵染的系统病害,发病后,病株矮化,籽粒被菌瘿代替,籽粒变成黑粉,即病菌的冬孢子,有鱼腥臭味。

失去食用价值,严重减产。

一般病田发病株率为10%~30%,严重时可达70%~90%。

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美国西北部发病严重,重病田损失达80%,几乎颗粒无收。

90年代,虽种植抗病品种以及对种子进行处理,仍然危害严重。

2 危害症状: P162病害检疫
3 病原形态: P115植物检疫
4 病原生物学特性:
分散的小麦矮腥黑穗病菌的冬孢子在土壤中可存活1年,菌瘿可存活3~10你年。

冬孢子萌发的条件:-2~15℃度,最适3~8℃,湿度35%~88%都可萌发。

典型的土壤带菌侵染,落入土壤的冬孢子在冬麦播种后遇适宜条件,萌发产生双核侵染菌丝,由麦苗幼嫩分蘖侵入,在细胞间蔓延,菌丝侵入穗原基,到各个花器,子房分化后,侵入产生冬孢子。

5 检验检疫的方法
①直接检查
送检物品在台式放大镜下检查,观察有无菌瘿。

发病重时从外观很容易检测到。

种子破裂后有黑粉状物。

②洗涤检验
③冬孢子自发荧光显微镜
冬孢子自发荧光率大于80%,属于小麦矮化腥黑穗病
冬孢子自发荧光率小于30%,不属于。

④冬孢子萌发
⑤ PCR技术
设计特异性引物5‘和3’端引物,通过PCR仪器扩增,在206bp 处看到特异性条带,而对照没有条带。

可以鉴定是小麦矮黑腥穗病菌。

6 防治
①检疫:禁止带菌种子输入、运输是最有效的根治措施。

②高温灭菌
对于麦麸和下脚料处理,130℃ 30分钟,120℃1个小时。

③化学防治
农药拌种可以杀死种子
二、玉米霜霉病
引起玉米霜霉病的病原菌主要有四个种,都属于鞭毛菌亚门霜霉目指霜霉菌属
1、玉米指霜霉 [ Peronosclerospora maydis (Racid)]
2、高粱指霜霉 [P.sorghi(Weston & Uppal)]
3、菲律宾指霜霉 [P.philippinensis(Weston)]
4、甘蔗指霜霉 [P.sacchari(Miyake)]
(一)生物学
1、玉米指霜霉菌
①分布与为害:原产印度尼西亚,现在东南亚国家为害严重,印尼玉米受害年损失高达40%,中国广西、云南曾报道过该病发生。

②症状:幼苗感染后全株变黄枯死
成株受侵染后,中部叶呈黄绿色条斑,并渐渐向上发展,叶背产生白色霉状物,不久变褐,后期病叶枯死,病株矮化。

③病原菌形态:图P124 植物检疫
④传播:由带菌玉米种子传播,含18%水分,病菌可存活30天,含9%内部菌丝全部失活。

2、高粱指霜霉
①分布与为害:全世界都有分布。

20世纪60到70年代,印度一些地区高粱发病率达30%到70%,损失10万吨。

以色列甜玉米发病率高达50%。

②症状:玉米系统感染时,叶片上病健交界处呈现明显横断分界,植株矮化,病株雄穗可叶化。

③病原菌形态:图
④传播:高粱霜霉菌很少在玉米上产卵孢子,玉米种子不传病。

带颖壳的高粱种子可以远距离传播病害。

3、菲律宾指霜霉
①分布与为害:主要在东南亚,菲律宾、印尼、印度、尼伯尔等,在菲律宾玉米上发病率达80%~100%,损失达40%到60%,严重时可达90%到100%。

②症状:发病叶片出现黄绿相间条纹斑,叶鞘呈黄白色条纹,茎杆弯曲,叶卷曲,雄穗畸形花粉少,雌穗可败育。

若早期发病植株矮化死亡。

③病原菌形态:图
④传播:玉米种子不能传病,可随甘蔗插条远距离传播。

4、甘蔗指霜霉
①分布与为害:分布在东南亚,印度、日本、菲律宾等。

我国台湾、四川省曾有报道。

印度北方玉米发病率可达30%或者更高,1964年,中国台湾省杂交玉米受侵染,90%到95%发病。

主要为害玉米和甘蔗。

②症状:局部侵染在叶片出现圆形褪绿斑;系统侵染在植株下部老片出现淡黄色到白色条斑,一个月后条斑变黄褐色枯死,发病的雄穗
和雌穗都畸形。

③病原形态:图
④传播:玉米种子不传播,甘蔗上有卵孢子,染病的甘蔗枝条可远距离传播。

(二)、发病条件
玉米幼苗期潮湿多雨是病害流行的关键因素,黄淮海平原零星发生,长江以南湿热地区发生可能性大,热带、亚热带适于发病。

长城以北春播玉米不发病。

(三)、检验
1、产地检疫
病害发生期对发病地区的幼苗或成株症状调查诊断,对病原进行镜检。

调查时注意玉米上病毒病也很多,其症状类似霜霉病。

2、室内检验
①吸水纸培养法:
②来自疫区的玉米种子埋在灭菌土中,使组织腐烂,然后镜检。

③生长检验:带菌的甘蔗插条或者带菌的高粱种子播于灭菌土中,当幼苗产生症状后,收集孢子,使孢子悬浮在玉米幼苗上,观察侵染症状。

镜检病原。

(四)检疫和防治
禁止疫区的玉米种子和苗木、甘蔗插条、高粱种子。

选育新品种
三大豆疫病
四马铃薯癌肿病
第二节、病原细菌
一、梨火疫病
二、柑橘黄龙病
第三节、病原病毒番茄环斑病毒
第四节、病原线虫香蕉穿孔线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