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第5讲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病毒和线虫
植物病理学:第五章 植物病原线虫

(二) 植物病原线虫的生态
1、线虫基本是一类水生动物: 除了休眠状态的幼虫、卵和 胞囊,线虫都需要在适当的 水中或土壤颗粒表面有水膜 时才能正常活动和存活,或 寄生在寄主植物的活细胞和 组织内。
2、温度 • 最适合为20-30℃。 15-30℃之间均能发育,
长约0.3~m。肉眼不易看见。
• 多数为雌雄同形, 即雌虫与雄虫皆 为线状
• 少数为雌雄异型:如根结线虫,雄虫为线状, 而雌成虫为梨形。
• 由前向后可分为头、颈、 腹、尾四段。
• 头部位于虫体前端,包括 唇、口腔、口针和侧器等器 官。
• 福州缤纷园艺场红掌
肖竹芋
绿帝王
袖珍椰子
地表用水泥覆盖硬化,福州缤纷20亩大棚实行硬化措施
四、根腐线虫属(Pratylenchus)
• 迁移型内寄生线虫,在植 物根、块根、块茎、果针 和荚果等地下部器官的皮 层组织内迁移迁移取食, 引起寄主细胞组织大面积 坏死
五、根结线虫属(Meloidogyne)
(六)、排泄系统 • 垫刃目和滑刃目线虫
的排泄系统,由单个 排泄细胞(或腺肾管) 经一根排泄管伸至中 腹面,开口于排泄孔 (excretory pore)。
(七)、生殖系统
• 植物线虫通常都具有发达的生殖系统。 • 雌虫的生殖系统由生殖管、阴道和阴门组成。
生殖管有不同类型,可分为单生殖管和双生殖 管。
• 寄主范围广,200多种,一旦传入,很难扑灭。 • 为害性大,对香蕉和胡椒的为害是毁灭性 • 在其分布地区,一般能造成香蕉减产40-80%。
在印度尼西亚的邦加岛,该线虫为害胡椒,造 成90%死亡,20年内毁掉2200万株。 • 柑橘小种:侵染柑橘,但不侵染香蕉
第五章 线虫和原生动物

雄虫和雌虫形态明显不同 雌虫最后只将头部留在植物组织内,虫体的大 部分露出根外, 卵大部分存在于虫体内(胞 囊)。雄虫成熟后就脱离寄主,寻找雌虫交配, 或者不交配即在土壤中死去
大豆胞囊线虫的2龄幼虫从大豆幼根的表皮直 接侵入到皮层组织内寄生。
雌虫=胞囊
排泄系统----垫刃目线虫, 1条纵行管道,连接下 皮层1个单细胞
C
二 植物病原线虫的生物学特性
(一)植物病原 线虫的生活史
卵
幼虫
发育为成虫 两性交配后产卵,完 成一个发育循环, 即线虫的生活史。
线虫的幼虫—般有4个龄期。经过最后一次 的蜕化形成成虫,雌虫经过交配后产卵,雄 虫交配后随后即死亡。 垫刃目线虫的一龄幼虫是在卵内发育的,所 以从卵内孵化出来的幼虫已是二龄幼虫(开 始侵染寄主,也称侵染性幼虫)。 有些线虫的雌虫不经交配也能产卵繁殖(孤 雌生殖)。
Longidorus 长针线虫属 Xiphinema 剑线虫属 Trichodorus 毛刺线虫属
第三节 植物病原线虫的主要类群
1.粒线虫属(Anguina) 本属线虫大都寄生在禾本科植物的地上部, 在茎、叶上形成虫瘿,或者破坏子房形成 虫瘿。还可传播细菌(Clavibacter rathayi) 引起小麦蜜穗病。 粒线虫属至少包括l 7个种 模式种为小麦粒线虫(A. tritici )
病原线虫的致病性
1、穿刺吸食和在组织内造成的创伤; 2、食道腺的分泌物对植物破坏作用最大; 3、能传播其他病原生物(棉枯萎病,葡萄 扇叶病毒病,小麦蜜穗病等),引起复合侵 染.
食道腺的分泌物,除去有助于口针穿刺细胞壁和消
化细胞内含物便于吸取外,大致还可能有以下这些
《植物病虫害防治》课后习题及答案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植物病虫害防治作业题植物病理学部分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植物病害:植物在生长发育、储藏运输过程中,在一定外界环境影响下,受到病原生物或非生物的持续干扰,超越了它能忍受的范围,致使在生理上、组织上、及形态上发生一系列的变化,生长发育不正常,表现出一些特有的外部症状及内部病理变化,病因此造成产量下降、质量变坏、颗粒无收,降低了对人类的经济价值。
2、病状:植物生病后的不正常表现.3、病症:病原物在植物发病部位形成的有一定特点的结构。
4、病害三角:需要有病原生物、寄主植物和一定的环境条件三者配合才能引起病害的观点,就称为“病害三角"。
5、侵染性病害:生物侵染引起的病害。
6、非侵染性病害:非生物因素导致的病害称。
二、填空1、引起病害的病原种类很多,依据性质不同分为()()两大类.2、根据病原生物的类别侵染性病害分为()( )()()()等。
3、植物病害的病状分为( )()()()()五大类型。
4、植物病害的病征分为()()()( )()五种类型。
5、()( )()构成病害发生的三要素。
6、植物侵染性病害由( )侵染引起,非侵染性病害由() 引起.7、植物病害症状包括( )和().8、1945年,爱尔兰由于()病大流行,而使欧洲以马铃薯为主食的地区饿死100万人,200万人逃亡海外,这称为爱尔兰饥荒。
9、按照传播方式,植物病害可以可以分为()()( )( )等.1、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2、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病毒病害、线虫病害、寄生性植物病害3、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4、霉状物、粉状物、点状物、颗粒状物、脓状物5、寄主、病原、环境条件6、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7、病症、病状8、马铃薯晚疫病9、气传病害、种苗传播病害、土传病害、虫传病害三、选择1、植物细菌病害的病症是()。
a.脓状物b。
霉状物c。
粉状物d。
颗粒状物2、属于非侵染性病害的是( )。
a. 霜霉病b。
晚疫病c。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课件

昆虫传播
一些病原原核生物通过 昆虫叮咬或接触进行传
播。
农业活动传播
农业操作过程中,如耕 作、灌溉等,也可能导 致病原原核生物的传播
。
侵染过程
01
02
03
04
接触寄主
病原原核生物与植物接触,通 过气孔、伤口等途径侵入寄主
。
侵入寄主
病原原核生物在寄主体内繁殖 ,破坏寄主的细胞和组织。
扩展寄主
病原原核生物在寄主体内不断 扩展,影响寄主的正常生长和
分类
根据病原原核生物的分类系统,可以 将植物病原原核生物分为革兰氏阳性 菌、革兰氏阴性菌和蓝细菌等。
生物学特性
形态特征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具有多种形态,如 杆状、球状、螺旋状等,有些还具有 鞭毛,可以运动。
繁殖方式
基因组特征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基因组结构相对 简单,但其中包含了一些与致病性相 关的基因,如毒素合成基因、侵染相 关基因等。
利用DNA探针与病原原核生物的DNA进行 杂交,检测其同源性。
PCR-RFLP技术
全基因组测序技术
利用PCR技术扩增病原原核生物的特定基因 片段,再通过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技术进行鉴定。
通过对病原原核生物的全基因组进行测序 ,分析其基因组结构和功能,为病原原核 生物的分类和鉴定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01
利用有益微生物(如细菌、真菌、放线菌等)或其代谢产物进
行病害防治,具有环保、安全和长效的特点。
生物防治的应用
02
通过筛选拮抗菌、利用植物诱导抗性等方法,有效控制植物病
害的发生和蔓延。
生物防治的挑战
03
生物防治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仍处于发展阶段,需要解决一些关
第五章 植物病原线虫及原生动物 第六章 寄生性植物

2. 植物线虫的繁殖
❖ ♀一般与♂交配后产卵,♂交配后随即死亡 有的♀不交配也能产卵繁殖(孤雌生殖)
❖ 产卵的方式: 产于土壤或植物组织中。 产卵于一个胶质囊中,囊内有数百粒卵称为卵囊。 卵不排出体外,发育后期雌虫的体壁变为坚硬的囊状物,
卵包被在内,含卵数百粒,称为胞囊。
2020/7/18
3. 植物线虫的世代及越冬
植物寄生线虫一般都是专性寄生。松材线虫 可在真菌培养基进行人工培养、繁育。
少数营腐生生活,但尚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 很好生长和发育。
2020/7/18
1. 植物病原线虫的寄生性
❖ 寄生方式
外寄生:类似蚜虫的吸食方式。 内寄生:虫体进入寄主组织中取食,固定或移动。 对于一种线虫来说,在发育过程中其寄生方式可能 两类兼而有之。如小麦粒线虫,先在叶鞘与幼茎间营 外寄生,幼穗分化后,幼虫聚集花器侵入子房内寄生, 在子房内形成虫瘿。
2020/7/18
第五章 植物病原线虫及原生动物
❖ 概述 ❖ 植物病原线虫的形态与解剖 ❖ 植物病原线虫的生活史和生态 ❖ 植物病原线虫的寄生性和致病性 ❖ 植物病原线虫的主要类群 ❖ 植物病原原生动物
一、 概 述
为害植物的线虫称植物寄生线虫,简称植物线虫。 1743,needham发现小麦粒线虫(Anguina tritici) 1859,发表报道了甜菜胞囊线虫(Heterodera schachtii) 1907,Cobb建立了第一个植物线虫研究机构。 目前报道的植物线虫有260多个属,5700余种。
❖ 虫体构造
线虫的虫体结构简单,分体壁和体腔。
2020/7/18
➢体壁:角质层、下皮层,肌肉层组
➢体腔:体腔内充满了体腔液。体腔 内有消化、生殖、神经、排泄系统。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3园林植物病原细菌、病毒、植原体、线虫、非侵染性病原

学习关键点: 园林植物上常见的细菌性病害; 细菌性病害的症状类型;
细菌的侵入途径和侵入条件;
防治细菌性病害的药剂。
植物的细菌性病害主要发生在被子植物上,裸子植 居第三位。在园林植物上,比较常见的细菌性病害有:
物上很少发生,其数量和为害性次于真菌和病毒性病害, 核果类树木的细菌性穿孔病
细菌的侵入还必须在有 水 的条件下才能进行。这 是因为只有在水滴或水膜中,细菌才能活动或扩散。如 果植物的感病部位表面没有水滴或水膜,细菌便无法活 动和侵入,植物也就不可能生病。 所以,植物细菌性病害的发生,与降雨和高湿的环 境密切相关。而在干旱的气候条件下,是不可能发生细 菌性病害的。
3、防治
⒈ 花叶
发生在叶片上。这是病毒病最常见的症状。
花叶又表现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叶片上黄色和绿色相混杂,像美人蕉花叶病、月 季、牡丹、一串红的花叶病;
另一种则是深绿色和浅绿色相混杂,如紫藤花叶病等。 所有的花叶型症状都是由病毒引起的。 叶片上的其他变色现象,还有
脉明、
沿脉变色、
铜(王铜等)】。
第三类就是某些防治真菌性病害的杀菌剂,如代森
锌、代森锰锌、福美双等,对细菌性病害也有一定的防
治效果。
三、 园林植物病原病毒
知识重点: 园林植物上常见的病毒病; 植物病毒的一般性状; 植物病毒病的症状特点及类型; 植物病毒病的传播; 防治
由病毒引起的植物病害,称病毒病。这类病害的数 量和为害性仅次于真菌,占第二位。
仙客来斑萎病毒病
仙客来花叶病
农林课程-林业技术相关课程-设施作物病虫害防治-第五次课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注意事项: • 选择活跃期的培养物,菌液不要太
厚 • 酒精脱水应适度 • 设阳性和阴性对照
革兰氏染色原理
原理:两类细菌的细胞壁有很大的差异。
结晶紫与碘液形成了不溶于水的复合物, G+由于细胞壁较厚、肽聚糖层次多,故遇 乙醇脱水处理时,因失水而网孔缩小,再者 它不含脂类,遇乙醇不会出现裂缝,所以结 晶紫和碘的复合物被固定,而呈紫色;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美国史密斯(E.F.Smith 1884-1927) 第一个确认了植物病原细菌对植 物的致病性,被誉为植物细菌病 害的奠基人和美国植物病原细菌 学之父。
1676年12月26日,列文·虎克从一滴胡椒水中发现了比荷兰人口(270万)还要 多的微小的生物,这一天被称为细菌学诞生的日子。没有受过任何正规教育荷兰 人列文·虎克自制显微镜第一个发现细菌 。1680年,以无名之辈被选为英国皇家 学会会员和法国科学院院士。可以说,他单枪匹马地创立了微生物这门学科。
生长旺、繁殖快
• 大肠杆菌 在最适的生长条件下,每12.5~20分钟细胞就能
分裂一次,每小时可分裂3次,由1个变成8个。每昼夜可繁 殖72代,由1个细菌变成4722366500万亿个(重约4722吨); 48小时后,则可产生2.2×1043个后代,如此多的细菌的重 量约等于4000个地球。当然,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这种 疯狂的繁殖是不可能实现的。细菌数量的翻番只能维持几 个小时。因而在培养液中繁殖细菌,它们的数量一般仅能 达到每毫升1-10亿个,最多达到100亿。
球菌(coccus)
杆菌
螺旋菌
原核生物的大小
• 球状细菌 0.5-1.3 μm • 杆状细菌 0.5-0.8×1-5 μm
植物病原细菌(多杆状)0.5-0.8×1-3 μm • 螺原体 100-200nm×2-4 μm • 植原体 80-1000nm
【植物病理学】第5章 植物病原线虫

根结线虫(Meloigodyne spp.) 胞囊线虫(Heterodera spp.) 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
第一节 植物病原线虫的形态与解剖
一、植物线虫的一般形态与大小 1、体形:雌雄同型和雌雄异型 2、大小:0.3-1×0.015-0.035
A
B
C
长针线虫
剑线虫
D
E
F
毛刺线虫
第五节 植物线虫病害的诊断
一、植物线虫病害的诊断要点 田间分布及症状观察 线虫的分离及鉴定 接种实验 植物线虫的分子诊断及鉴定
二、线虫常用的分离方法
孢囊线虫的鉴定 Identification of cyst-forming nematodes
Shape and colour of cyst
Tail end of juvenile
Nematode cuticle
四、神经系统
五、排泄系统
六、植物寄生线虫的主要特征
• 口针 • 食道的特征
第二节 植物病原线虫的生活史和生态
一、生殖方式 1、两性生殖
2、孤雌生殖:在营养条件较丰富时,雌雄异 型的线虫常常进行的一种生活方式。
二、生活史
Lip region
Lip region continuous (left) and off-set by a constriction (right)
三、雌虫的生殖系统 • 雌虫:
• 单卵巢或双卵 巢
雌线虫的生殖系统 1.单生殖管 2~4.双生殖管
毛刺线虫 雌虫及食 道部特征
Perineum of Meloidogyn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保护》课程单元教学设计设计者:吴永汉李刚所属系部(教研室):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教研室本单元标题:项目一、模块二任务3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病毒和线虫及寄生性种子植物授课班级食品经营12-1食品经营12-2上课时间3周 3月 12日第1-2节上课地点教1-2083周 3月 12日第3-4节教1-208教学目的了解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病毒、线虫和寄主性种子植物的一般性状和分类命名,线虫的生物学特性及所致病害,寄生性种子植物对寄主植物的致病作用。
教学目标能力(技能)目标知识目标掌握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病毒、线虫和寄主性种子植物所致植物病害的为害特点与防治要点。
了解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病毒、线虫和寄主性种子植物的一般性状和分类命名,线虫的生物学特性及所致病害,寄生性种子植物对寄主植物的致病作用。
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重点:病原原核生物的传染途径,侵染途径与症状表现的关系,病原原核生物的传播。
认识植物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组分、难点:病原与所致病害的关系。
植物病毒的形态、结构、组分和植物病毒的增殖和复制的机理。
菟丝子、列当等及其为害特点与防治要点。
参考资料单元教学活动基本框架第一部分:组织教学和复习导入点名和复习第二部分:学习新内容【步骤一】新知识的引入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病毒、线虫和寄主性种子植物的一般性状和分类命名,线虫的生物学特性及所致病害,寄生性种子植物对寄主植物的致病作用。
让掌握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病毒、线虫和寄主性种子植物所致植物病害的为害特点与防治要点。
【步骤二】知识点讲解与操作示范一.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细菌)原核生物除了引发植物病害外,还是人、畜病害的重要病原。
如鼠疫、霍乱、痢疾、肺炎、破伤风、肺结核及炭疽病等。
许多原核生物还能使食物和其他农产品腐败变质,人误食后会引起食物中毒。
许多原核生物能够分解土壤的动植物残体,有的还可以固氮。
有的还可以生产有机酸、酒精、味精、抗生素、胰岛素和沼气等。
细菌通常与酵母和霉菌一起被用于发酵食物,例如干酪、泡菜、酱油、醋、酒及酸奶等。
还有许多原核生物成为防治其他植物病虫害的生物农药。
另外,利用处理或杀死过的病原原核生物,可以制成各种预防疾病的疫苗。
(一)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一般性状原核生物界的成员很多,通常以细菌作为有细胞壁类群的代表,以菌原体作为无细胞壁但有细胞膜类型的典型。
细菌病害的数量和为害仅次于真菌和病毒,是引起植物病害最多的一类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一般细菌的形态为球状、杆状和螺旋状。
植物病原细菌大多是杆状菌,大小为0.5—0.8 um一1×3um,有鞭毛,着生在菌体一端或两端的称为极鞭,着生在菌体四周的称为周鞭。
细菌鞭毛的有无、着生位置和数目是细菌分类的重要依据。
革兰染色反应是细菌分类的一个重要性状。
植物病原细菌革兰染色反应多为阴性,少数为阳性。
细菌依靠细胞膜的渗透作用直接吸收寄主体内的营养。
细菌以裂殖方式进行繁殖,其突出的特点是繁殖速度极快,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每20~30分钟可以裂殖一次。
植物病原细菌可以在普通培养基上培养,生长的最适温度为 26~30℃,能耐低温,对高温较敏感,通常48—53℃处理10分钟,多数细菌即死亡。
植物病原细菌绝大多数为好气性,少数为兼性厌气性。
一般在中性偏碱的环境中生长良好。
菌原体的形态、大小变化很大,表现为多型性。
有圆形、椭圆形、哑铃形、梨形和线条形。
还有些特殊的形态,如分枝形、螺旋形等。
菌原体的大小一般为80~800 nm。
二、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主要类群植物病原原核生物分属于薄壁菌门、厚壁菌门和软壁菌门。
原核生物形态简单、差异较小,侵染植物并引起严重病害的原核生物很多。
(一)薄壁菌门特点:胞壁薄(厚7-8nm),胞壁肽聚糖含量8%-10%,G-重要的植物病原细菌属:1.土壤杆菌属=农杆菌 2. 欧文氏菌属3. 假单胞菌属4. 黄单胞菌属(二)厚壁菌门❑特点:胞壁肽聚糖含量高(50-80%),胞壁厚10-50nm,G+。
❑重要的属:棒形杆菌属,菌体单生,杆状,一般无鞭毛❑主要引起萎蔫症状:如马铃薯环腐病等(三)软壁菌门❑又称柔壁菌门或无壁菌门❑菌体无细胞壁,只有一种称为单位膜的原生质膜包围在菌体四周,厚约8-10nm,没有肽聚糖成分❑与植物病害有关的一般称为植物菌原体植原体植原体是引起植物病害的一类重要病原。
已知由植原体引起的植物病害有100多种,在植物中有荷包牡丹丛枝病、夹竹桃丛枝病、天竺葵丛枝病、绣球花绿变病、紫罗兰绿变病、丁香绿变病、长春花黄化病等多种植原体病害。
植原体所致病害主要通过选育抗病品系、选用无病繁殖材料加以防治。
用四环素、金霉素、地霉素、土霉素等抗菌素对病株反复浸根或注射病株可收到一定的防治效果,但不能根治。
(四)疵壁菌门❑是一类未进化的原细菌或古细菌植物病原原核生物所致病害特点:病害症状:病斑初期呈水渍状,叶斑四周常有晕圈,空气潮湿时有菌脓溢出。
其症状有斑点,溃疡,穿孔,癌肿,枯萎,畸形二、植物病毒植物病毒是仅次于真菌的重要病原物。
目前已命名的植物病毒达1 000多种,其中许多为重要的农作物病原。
病毒是一类结构简单,非细胞结构的专性寄生物。
病毒粒体很小,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也称为分子寄生物。
寄生植物的称为植物病毒,寄生动物的称为动物病毒,寄生细菌的称为噬菌体。
(一)植物病毒的一般性状1.植物病毒的形态病毒比细菌更加微小,须用电子显微镜观察。
形态完整的病毒称作病毒粒体。
高等植物病毒粒体主要为杆状、线状和球状等。
线状、杆状和短杆状的粒体两端钝圆或平截,粒体呈菌状或弹状。
2.植物病毒的结构和成分植物的病毒粒体由核酸和蛋白质衣壳组成。
植物病毒粒体的主要成分是核酸和蛋白质,核酸和蛋白质的比例因病毒种类而异,一般核酸占5%一40%,蛋白质占60%一95%。
此外,还含有水分、矿物质元素等;一种病毒粒体内只含有一种核酸(RNA或DNA)。
高等植物病毒的核酸大多数是单链RNA,极少数是双链的。
植物病毒外部的蛋白质衣壳具有保护核酸免受核酸酶或紫外线破坏的作用。
同种病毒的不同株系,,蛋白质的结构有一定的差异。
3.植物病毒的理化特性病毒作为活体寄生物,在其离开寄主细胞后,会逐渐丧失侵染力,不同种类的病毒对各种物理化学因素的反应有差异。
(1)钝化温度(失毒温度) 指含有病毒的植物汁液在不同温度下处理10分钟后,使病毒失去侵染力的最低温度。
(2)稀释限点(稀释终点) 把含有病毒的植物汁液加水稀释,使病毒保持侵染力的最大稀释限度。
(3)体外存活期(体外保毒期) 在室温(20~'22℃)条件下,含有病毒的植物汁液保持侵染力的最长时间。
大多数病毒的体外存活期为数天至数月。
4.植物病毒的增殖植物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状态的分子寄生物,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和复制通常在寄主的细胞质或细胞核内进行,以自身为模板,需寄主提供复制所需的原材料和能量,并利用寄主的部分酶和膜系统。
5、传播方式介体传播:病毒依附在其它生物体上,借助其它生物体的活动而进行的传播及侵染。
非介体传播:在病毒传播中没有其它生物体介入的传播方式。
非介体传播(1)机械传播:也称为汁液摩擦传播,是指病株汁液通过与健株表面的各种机械伤口摩擦接触,进行传播。
✓该类病毒存在于表皮细胞,浓度高、稳定性强。
✓常引起花叶型症状的病毒以及由蚜虫、线虫传播的病毒较易机械传播✓引起黄化型症状的病毒和存在于韧皮部的病毒难以或不能机械传播。
(2)无性繁殖材料和嫁接传播:以块根、块茎、球茎和接穗芽作为繁殖材料就会引起病毒的传播。
嫁接可以传播任何种类的病毒和菌原体病害。
(3)种子和花粉传播:✓约有1/5的已知病毒可以种传。
✓种子带毒的危害主要表现在早期侵染和远距离传播。
✓种传病毒的寄主以豆科、葫芦科、菊科植物为多,而茄科植物却很少。
✓种传病毒症状常为花叶。
✓由花粉直接传播的病毒数量不多,现在知道的有十几种,多数危害木本植物,这些花粉也可以由蜜蜂携带传播。
介体传播传播植物病毒的介体种类:昆虫、螨、线虫、真菌、菟丝子等,其中以昆虫最为重要。
在传播昆虫中,多数是刺吸式昆虫,特别是蚜虫、叶蝉、飞虱等更为重要。
根据介体昆虫传播病毒的特性,植物病毒可分为三种类型:(1)口针型:也称为非持久性病毒 (2)循回型:这类病毒包括所有半持久性病毒和部分持久性病毒 (3)增殖型;这类病毒为部分持久性病毒。
(二)重要的植物病毒及所致病害1.烟草花叶病毒属Tobaraovirus 花叶病毒(TMV),病毒形态为直杆状,直径18 am,长300 nm,病毒基因组核酸为单链RNA。
2.马铃薯Y病毒属Potyvirus 马铃薯Y病毒属为线状病毒,直径11~15 am,长750 nm’具有一条正单链RNA。
主要以蚜虫进行非持久性传播,绝大多数可以通过接触传染,个别可以种传。
.3.黄瓜花叶病毒属Cucumovirus典型种为黄瓜花叶病毒(CMV),粒体球状,直径29 nm,有大小不同的3种病毒粒体。
CMV在自然界依赖蚜虫传播,也可由汁液接触传播。
三.植物病原线虫线虫还能传播其他病原物,如真菌、病毒、细菌等,加剧病害的严重程度。
在生产上还利用斯氏线虫科、异小杆线虫科等昆虫病原线虫防治小地老虎、大黑鳃金龟等害虫。
此外,还有利用线虫捕食真菌、细菌的。
(一)植物病原线虫的一般性状大多数植物病原线虫体形细长,两端稍尖,形如线状,多为乳白色或无色透明。
植物寄生性线虫大多虫体细小,需要用显微镜观察。
线虫体长约0.3一l mm,个别种类可达4 mm,宽约 30~50um。
雌雄同型线虫的雌成虫和雄成虫都是线形的,雌雄异型线虫的雌成虫为柠檬形或梨形,但它们在幼虫阶段都是线状的(二)植物病原线虫的主要类群1.异皮线虫属 Heterodera异皮线虫属又称胞囊线虫属,雌雄异型。
成熟雌虫膨大呈柠檬状、梨形,雄虫为蠕虫型。
为害植物根部的一类重要线虫。
2.根结线虫属 Meloidogyne雌雄异型。
成熟雌虫膨大呈梨形,表皮柔软透明,雄虫为蠕虫型。
根结线虫属为害植物后,受害的根部肿大,形成瘤状根结。
如花生根结线虫、南方根结线虫、北方根结线虫等。
3.粒线虫属 Anguina雌虫和雄虫均为蠕虫型,虫体肥大,较长。
多数种类寄生在禾本科植物的地上部,在茎、叶上形成虫瘿,或者破坏子房形成虫瘿。
如小麦粒线虫病。
四.寄生性种子植物大多数植物是自养的,它们有叶绿素或其它色素,借光合作用合成自身所需的有机物,少数植物由于根系或叶片退化或缺乏足够的叶绿素而营寄生生活,称为寄生性植物。
(与杂草不一样)(一)、寄生性植物的寄生方式寄生性植物从寄主植物上获得生活物质的方式和成分各有不同。
按寄生物对寄主的依赖程度或获取寄主营养成分不同,可分为2类:1、全寄生2、半寄生(二)、寄生性植物的寄生部位1、根寄生2、茎(叶)寄生菟丝子危害对象:、花、、六月雪、桂花、牡丹、珊瑚树、鸡爪槭、冬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