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在中国的传播
无心插柳:论辣椒在中国的选择性传播
无心插柳:论辣椒在中国的选择性传播收稿日期:2019-01-17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项目(2017SJB0042)作者简介:俞为洁(1963-),女,浙江杭州人,浙江省社科院研究员,从事中国农业史和饮食史研究。
俞为洁(浙江省社科院,浙江杭州310007)摘要:从目前的史料看,辣椒在中国最早登陆的地点是浙江、广东等东南沿海地区,但奇怪的是这些地区至今都是典型的淡食区,反而是长江中上游和云贵高原很快成了中国最典型的嗜辣区。
研究表明: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饮食格局,原因复杂,涉及气候、物产、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移民、饮食传统等多个方面。
关键词:辣椒;传播;原因;饮食文化中图分类号:TS 972.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8730(2019)01-0001-06辣椒原产美洲中南部,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辣椒与玉米、番薯、番茄等其他美洲物产随着各路航线,传播到世界各地。
1浙江及其附近沿海是中国最早传入辣椒的地区从史料看,辣椒传入中国大概有三条路线:第一条是从浙江及其附近沿海沿长江而上;第二条是从日本至朝鲜再至中国东北;第三条是从荷兰至台湾。
[1]其中第一条传播路线对中国饮食影响最大,中国后来的饮食重辣区基本由这条传播路线奠定。
第二、三条都是局部地区的传播,而且传入时间略晚,对中国主体食辣区的形成影响不大,故本文只讨论第一条传播路线的情况。
浙江及其附近沿海是辣椒最早传入的地区,目前所见涉及辣椒最早传入的史料都与这个地区有关。
初步统计,清雍正之前,只有10本书记有辣椒。
除了康熙二十一年(1682)的辽宁《盖平县志》和康熙三十六年(1697)的河北《深州志》与这个地区无关外,剩下的8本中,较早的5本都与这个地区直接或间接有关,2本与其溯江而上的传播点有关,另有一本情况不明。
与浙江及其附近沿海地区有关的5本分别是:①明万历十九年(1591),浙江杭州人高濂撰著的《遵生八笺》付梓,其中的《燕闲清赏笺·四时花纪》记载了106种观赏植物,就包括辣椒:“番椒,丛生白花,子俨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
辣椒的故事
辣椒的故事对于很多人来说,辣椒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没有辣椒,吃什么都味同嚼蜡——你说不定就是其中一员。
可吃了那么多年辣椒,你究竟对它了解多少?今天我们就花点时间,说说辣椒的故事。
[辣椒从哪儿来?]辣椒的原产国是墨西哥,最早驯化辣椒的,就是墨西哥的印第安人。
15世纪末,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后把辣椒带回欧洲,并由此传播到世界其他地方,之后于明代传入中国。
四川人把辣椒叫做“海椒”,正如明朝人称之“番椒”一样,道出了辣椒是来自外国。
在辣椒传入中国前,中国民间三大辛辣调料是花椒、姜和茱萸(是的,茱萸是辣的)。
由于叶绿果红,非常美观,所以辣椒在传入我国之初是被当作观赏植物的。
到了乾隆年间,贵州地区才开始大量食用辣椒,紧接着与贵州相邻的云南镇雄和湖南辰州府也开始食用辣椒。
嘉庆以后,有记载说,黔、湘、川、赣四省也已开始“种(辣椒)以为蔬”了。
再往后,辣椒便成为这些地区主要的做菜作料之一,也难怪今天食辣成为这几个省饮食的重要特色。
关于辣椒的历史,金庸还闹过个小笑话:《天龙八部》第11回:“自此一路向东,又行了二十余日,段誉听着途人的口音,渐觉清雅绵软,菜肴中也没了辣椒。
”显然金庸认为云南、贵州四川、湖南一带食物都嗜好辣椒,但辣椒却也和玉米、花生、南瓜、烟草等一样,是美洲农产品,明末才传入中国。
史料记载贵州、湖南一带最早开始吃辣椒的时间在清乾隆年间,而普遍开始吃辣椒更迟至道光以后。
《天龙八部》小说写的是宋哲宗时代的事,所以段誉在一路东下时,不是菜肴里“也没了辣椒”,而是当地人从来就没见过辣椒,当然更没吃到过辣椒。
[哪儿的人最能吃辣?]在人们的传统观念里,南方人食辣比北方人厉害,俗话说:“湖南人不怕辣,贵州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湖北人不辣怕。
”其实,这种对中国饮食食辣区域的比较,只是一种纯感性的认识。
而实际上,已经有研究人员通过计量研究对国人的吃辣水平进行了系统的考察。
2000年,西南师范大学教授蓝勇组织了一个关于辛辣指数测试的课题。
关于辣椒最好的一篇论文终于出现了
关于辣椒最好的⼀篇论⽂终于出现了我国辣椒的最早记载不是明代浙江⼈⾼濂《遵⽣⼋笺》,⽽是⼭东⼈王象晋《群芳谱》,我国地⽅志最早的辣椒记载也见于⼭东。
我国辣椒不始于浙江,⽽始于⼭东,来⾃与⼭东隔海相望的朝鲜半岛,传⼊时间在明万历后期。
⼭东⼈最初称辣椒为“秦椒”,后来浙江⼈称辣椒为“辣茄”,辣椒属茄科植物,浙⼈命名更为科学。
秦椒本为花椒的⼀种,在东部沿海以⼭东分布最盛。
在我国,作为茄科草本植物的辣椒最终以⽊本之“椒”命名,与辣椒最初落脚在传统秦椒分布较盛的⼭东有关。
⼊清后辣椒由⼭东向北、向西持续传播,在北⽅形成统⼀的分布区。
其中以河北、⼭东、辽宁等地传播早、分布密、⾷⽤盛,早在湖南、贵州、四川、重庆之前,就形成了⼀个相对鲜明的喜⾷区。
南⽅的辣椒来⾃东南海路,由浙东发轫西传。
湖南的辣椒来⾃⼴东沿海,最初多称“海椒”,以湘西为中⼼南⼊贵州、云南,西进重庆、四川,⽕辣盛传。
四川盆地的辣椒兼得南北两路的来源,秦椒、海椒并称,标志着从东部沿海南、北两路西传在内陆腹地终极汇流,促进了川菜嗜辣风习的形成。
我国辣椒由美洲新⼤陆作物传来,对传⼊我国的时间以及在我国的传播过程已有不少学者参与讨论。
就笔者所见,近20年蓝勇、蒋慕东、王思明、丁晓蕾、胡乂尹、侯官响、郑南、俞为洁、刘夙等学者发表了不少可贵的论述。
2018-2019年间,笔者因偶然机缘接触这⼀问题,产⽣⼀些疑惑,着⼒就我国辣椒起源、传⼊途径以及早期传播状况深⼊考索和梳理,全局和细节都获得不少新的认识,不揣浅陋,⼀⼀奉述如次,就教于诸⽅家并⼴⼤有兴趣的朋友。
我国最早的辣椒记载不是《遵⽣⼋笺》⽽是《群芳谱》今⼈论述我国辣椒的起源,多举明⼈⾼濂《遵⽣⼋笺》卷16“番椒”:“番椒,丛⽣,⽩花。
⼦俨秃笔头,味辣,⾊红,甚可观。
⼦种。
”(见图1)该书卷⾸⾼濂⾃序及屠隆序写作时间均署万历⼗九年(1591)。
论者⼀致推为我国⽂献记载辣椒之始,并相应形成我国辣椒最初由浙江沿海传⼊的说法,但实际情况并⾮如此。
高考历史备战小论文:辣椒传入中国
高考历史备战小论文:辣椒传入中国【题目】(2022∙四川成都∙模拟预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辣椒在明末传入中国,到康熙年间逐渐在西南地区引种,当地方言将其称作“海椒”。
图5是康熙至民国期间辣椒在西南地区的引种推广情况。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角度,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论题明确,论从史出,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参考答案】示例一论题:清代的人口增长与迁徙推动辣椒从陕西、两湖等省传入西南地区论述:清康熙以来,经济恢复,社会相对安定、伴随美洲高产作物推动人口上涨,康熙以来推行摊丁入宙政策,人口进一步增加。
人口增加造成原有的农耕发达地区的人地矛盾进一步加刷,四川等西南地区成为主要人口迁入地。
在迁入的过程中,来自陕西、两湖、两广的移民也向西南地区引种了同样从美洲传入中国的辣椒。
在移民与外来物种向西南地区迁徙的过程中,西南地区的农业劳动技术获得了进步,物种的丰富改变了当地人的生活习惯,人口与民族进一步融合,推动西南地区社会经济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综上所述,清代人口向西南地方的迁徙推动外来物种的引种,有利于西南地区的开发。
示例二论题: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加速辣椒在西南地区的引种论述:辣椒在明末从美洲传入中国,随着明清人口的增长与迁移,到康熙年间逐渐在西南地区被引种,受到西南地区地理环境复杂,交通不便等因素的影响引种辣椒的地区相对较少。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农产品的商品化率进一步提高、在西方传入的新技术与交通工具的帮助下,辣椒作为一种经济作物在西南地区被加速引种,速度和范围都有了明显增加。
辣椒在西南地区的广泛引种提高了作物的商品化率水平,对当地的自然经济起到了进一步的瓦解作用,对西南地区生活习惯的改变、物种的丰富与习俗的交融创造了条件。
总之,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不能割裂,它们互为因果,相互适应、相互调节。
【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
辣椒是怎么传入中国的
辣椒是怎么传入中国的辣椒是如何传入中国的呢?这要从明朝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说起。
当时,随着海上贸易的繁荣,辣椒作为一种具有独特风味的食材,逐渐被带到中国。
据史书记载,辣椒最早是在明朝嘉靖、万历年间传入中国的。
而在此之前,中国是没有辣椒的。
辣椒最初是由葡萄牙商人带到中国的。
当时,葡萄牙商人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将辣椒带到了中国的澳门地区。
由于辣椒具有独特的辛辣味道,很快就受到了当地人的喜爱。
随后,辣椒逐渐传播到广东、福建等沿海地区。
到了清朝时期,辣椒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广泛种植和食用。
辣椒传入中国的路线有两条。
一条是经过马六甲海峡,从东南亚传入中国西南地区,如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另一条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传入内地。
在这两条路线上,辣椒的传播都与当时的贸易活动密切相关。
辣椒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受到了不同地区文化和饮食习惯的影响。
在北方地区,由于气候寒冷、干燥,人们喜欢吃辛辣的食物来驱寒保暖,因此辣椒在北方得到了广泛的种植和食用。
而在南方地区,由于气候湿润、炎热,人们更喜欢吃酸甜口味的食物来消暑解渴,因此辣椒在南方的使用相对较少。
随着时间的推移,辣椒已经成为了中国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中国的菜肴中,辣椒的使用方法多种多样,可以用来做麻辣火锅、辣椒油、辣椒酱等。
同时,辣椒也成为了中国农民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为中国的农业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总之,辣椒传入中国的过程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历史事件。
它不仅丰富了中国的饮食文化,也为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如今,辣椒已经成为了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调味品之一,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丰富的味道和色彩。
辣椒、葡萄、棉花、烟草、玉米、红薯、土豆何时传入中国?
辣椒、葡萄、棉花、烟草、玉米、红薯、土豆何时传入中国?众所周知,辣椒、葡萄、棉花、烟草、玉米、石榴、红薯、土豆、西红柿都是舶来品,但很少有人能全部说出它们是何时传入中国的。
1、辣椒原产于中南美洲热带地区。
15世纪末,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后把辣椒带回欧洲,并由此传播到世界其他地方。
辣椒于明代传入中国。
清陈淏子之《花镜》有番椒的记载。
今中国各地普遍栽培,成为一种大众化蔬菜。
2、《史记·大宛列传》载:“宛左右以蒲陶为酒…,俗嗜酒,马嗜苜蓿。
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肥饶地。
及天马多,又外国使来众,则离宫别观旁尽种蒲陶苜蓿极望”;《汉书·西域传》载:汉武帝“又发使十余辈抵宛西诸国求奇物,因风谕以伐宛之威。
宛王蝉封与汉约岁献天马二匹,汉使采蒲陶目宿种归。
天子以天马多又外国使来众益种蒲陶目宿离馆旁极望焉”;《齐民要术》载:“汉武帝使张骞至大宛,取蒲陶实,于离宫别馆傍尽种之”。
做为通西域的汉使张骞何时将葡萄种子引入内地,可从《史记·大宛列传》中对其通西域的经历中找出结论。
张骞于公元前138年奉命带领百余人出使大月氏,经陇西时被匈奴拘留10多年,后与随从逃走至大宛、康居,抵大月氏。
公元前128年取道南山,欲经羌中(今青海)归国,中途又被匈奴扣留。
公元前126年回到长安时仅剩2人。
在这种情况下引种葡萄、苜蓿的可能性不大。
公元前119年张骞奉命第二次出使西域,并派汉使抵大宛等国,这时从大宛引入葡萄是可能的。
因此,我国内地葡萄引种栽培起始时间应不早于公元前119年。
3、棉花种植最早出现在公元前5-4千年的印度河流域文明中。
我国至少在2000年以前,在广西、云南、新疆等地区已采用棉纤维作纺织原料。
但是在中原地区,起初人们只将棉花作为观赏植物,并未认识到它的经济价值。
9世纪著名的阿拉伯旅行家苏莱曼在其《苏莱曼游记》中记述,在今北京地区所见到的棉花,还是在花园里被作为"花"来观赏的。
辣椒在中国的传播
《中国农史》2005-2
辣椒(Capsicum.frutescens L.)原产于美洲,别名番椒、海椒、秦椒、地胡椒和辣茄等。哥伦布航行美洲时把它带回欧洲。1493年,辣椒传人西班牙。[1]明代后期(16世纪末)辣椒开始传人我国。辣椒的引进和传播对中国的经济、社会、文化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福建辣椒记载时间与安徽、江西差不多,有趣的是,福建辣椒的别名最多,用途也有代胡椒之说。乾隆二十八年(1763)《长乐县志》:“番椒。”嘉庆《浦城县志》:“椒,邑有番椒、天椒、佛手椒、龙眼椒数种。”嘉庆《连江县志》:“番茄,俗呼辣椒,…味辛可代胡椒。”嘉庆《南平县志》亦有记载;道光《沙县志》:“蔬属:辣椒,俗名麻椒,又一种曰朝天笔。”道光《永安县续志》:“蔬:辣椒,俗名胡椒鼻。”道光《福建通志》、《永定县志》,道光、咸丰《邵武县志》,道光、光绪《光泽县志》,同治、民国《长乐县志》中均有记载。
二、主要省区的辣椒种植演变情况
明清时期,辣椒在各地称呼差别很大。北方和东北、西北地区叫番椒、秦椒;浙江、安徽叫辣茄;湖南、贵州、四川叫海椒、辣子;广东、广西叫辣椒,湖北叫赛胡椒;还有些地方叫辣角、辣火、辣虎。下面结合其他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对明清时期主要省区的辣椒种植演变情况及相关问题作进一步分析。
(4)辣椒从陆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內地可能性不大。一是方志资料并不能提供足够的证据。陕西雍正末年才有少量辣椒记录,比东部迟半个世纪多;新疆到清末还未见记载,甘肃的记载是在乾隆年间,都迟于陕西本身,更迟于其东部的浙江、河北,由记载较迟的陕西向记载较早的浙江、河北传播,不合常理。二是“经‘丝绸之路’,在甘肃、陕西等地栽培,故有‘秦椒’之称”是望文生义,不符合历史事实。明王象晋《群芳谱》:“椒,……,一名秦椒,以产秦地故名,今北方秦椒另有一种。……附录:番椒,亦名秦椒,……。”作者是山东济南人,这个记述明白无误地表明,明代(1621)华北地区已有番椒种植;最早将“番椒”称为“秦椒”的地点也是在华北而不是其他地方。陕西自身辣椒记载最早的名称也叫番椒(雍正《陕西通志》:“番椒,俗呼番椒为秦椒,结角似牛角,生青熟红子白味极辣。[按]《广群芳谱》云:‘秦椒以产自秦地故名,今北方秦椒另有一种。’盖即番椒也。”);三是中唐
辣椒的原产地是哪里 辣椒传入中国时间是什么时
辣椒的原产地是哪里辣椒传入中国时间是
什么时
辣椒在植物分类上属于茄科,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在亚热带及热带地区是多年生的,在温带就变为一年生,生育期较长。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辣椒的原产地是哪里,辣椒传入中国时间是什么时候。
1、辣椒的原产地是哪里
辣椒的原产地是中拉丁美洲热带地区,原产国是墨西哥、秘鲁等地,是一种古老的栽培作物。
辣椒1492年从新大陆传播到欧洲,1583-1598年传入日本,17世纪传入东南亚各国,现世界各国及中国各地普遍栽培,类型和品种较多
2、辣椒传入中国时间是什么时候
我国引进辣椒,大约在明朝中叶,文字记载最早见于汤显祖的《牡丹亭》,当时称为“辣椒花”。
研究表明,我国的辣椒的传入路线,一是经东南亚沿海传到广东、广西、云南等地;二是经西亲传入,在甘肃、陕西等地栽培。
我国栽培历史虽然较短,但栽培较为普遍,是世界上辣椒产量最多的国家,其次是印度、印尼和泰国。
目前,我国以邯郸,西安和成都辣椒为佳,名扬四海,“西安辣椒”又称秦椒,身条细长,皱纹均匀,色泽鲜红,辣味佳美,在国内外市场享有较高声誉。
3、中国辣椒品种的分布
我国南方有些地区嗜食辣椒,大都喜欢辣味强的品种,如朝天椒、线辣椒、小米辣、羊角椒等,它们的味道,有的辣里带甜,有的甜里带辣,有的不甜不辣,有的一入口就辣得人直冒汗。
有些地方则喜欢辣味轻或无辣味的品种,如上海圆椒,茄门甜椒,天津大甜椒等,不仅肉厚形大而且食后给人留下辛香甜美的滋味,没有任何刺激感。
辣椒可以生炒、煮食、生吃和腌渍,还可以加工成辣椒酱、辣椒油、辣椒粉等调味品。
关于辣椒传入中国的一点思考
关于辣椒传入中国的一点思考食有五味“苦辣酸甜咸”,人生百态“酸甜苦辣”,中国人与“辣”味的情缘可谓至深。
自先秦历史文献关于“五味”或“百味”的大量记录,就已经表明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是一个嗜好辣味的族群。
明中叶辣椒传入中国之后,很快造成了至今举世瞩目的中国人的辣椒文化。
在全世界,要算墨西哥人吃辣椒的历史最悠久,约在八千年以上。
在亚洲,除中国外,韩国、印度、泰国等也均有吃辣椒的传统。
但对辣椒热爱之深、依赖之重恐怕难有人能与中国人相匹敌。
跨入21世纪,辣椒更以其热情如火的独特品味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生命元素”,辣椒产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但是,今天我们对于辣椒文化的认识仍然是有限的,本文拟就辣椒传入中国的有关问题谈谈个人的肤浅看法,希望能对辣椒文化研究的深入增加一分助力,更希望得到方家的指正。
一、关于辣椒的传播在我国的现有农作物中,来自国外的至少有50多种。
其中,宋以前传入的大多原产于亚洲西部,部分原产于地中海、非洲或印度,这些外来作物品种大多是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传入的。
宋代以后,随着中国社会经济中心的逐步南移和海上丝绸之路迅速发展,不断进入中国的新的农作物主要来自海上,其中美洲作物的引进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
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引发了欧洲人对这块“新大陆”的注意,也从此引发了世界范围内新植物的广泛传播。
美洲作物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大面积传播,对世界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引起了深刻的世界变革,极大地改变了人们食生产和食生活的方式,乃至生活方式。
同时也引发了世界人口问题及相应的思想、政治等层面的问题。
总之,美洲作物的传播对全世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引发了全面的变革。
同时,美洲作物的引种与传播也成为明清时期我国农作物引进的一个显著特点。
传入中国的美洲作物计有玉米、番薯、马铃薯、木薯、花生、向日葵、辣椒、南瓜、佛手瓜、番茄、菜豆、菠萝、番荔枝、番石榴、油梨、腰果、可可、西洋参、番木瓜、陆地棉、烟草等近30种。
辣椒能传入中国吗科学教案
辣椒能传入中国吗科学教案教案标题:辣椒能传入中国吗?科学教案目标年级:初中学科:生物学课时数:1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辣椒的起源和传播历史;2. 理解辣椒传入中国的途径和影响;3. 分析辣椒适应不同环境的特点;4. 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2. 辣椒的样本或图片;3. 实验用品:种植盆、土壤、辣椒种子、水壶、温度计等;4. 学生实验记录本。
教学过程:引入:1. 引发学生兴趣:使用一张辣椒的图片或样本,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引导他们思考辣椒的起源和传播历史。
知识讲解:2. 展示辣椒的起源和传播历史的PPT,介绍辣椒最早起源于中南美洲,并通过贸易和探险者的传播逐渐传入中国。
3. 解释辣椒传入中国的途径,如丝绸之路、海上贸易等,并讨论辣椒传入中国后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影响。
实验设计:4. 分组实验: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设计一个实验,通过观察辣椒在不同温度和土壤条件下的生长情况,讨论辣椒适应不同环境的特点。
5. 学生实验记录:学生记录实验过程、观察结果和结论。
实验展示和讨论:6. 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辣椒能在不同环境下生长,并与其他植物相比有何特点。
总结:7. 总结辣椒传入中国的途径和影响,以及辣椒适应不同环境的特点。
8. 提醒学生辣椒的种植需要注意的事项,如适宜的温度、土壤等。
作业布置:9.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辣椒传入中国的影响的短文,并附上自己的实验记录。
教学延伸:10. 鼓励学生进一步研究辣椒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并分享他们的发现。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和参与度;2. 学生实验记录本的内容和准确性;3. 课堂讨论中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4. 学生提交的作业质量。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实验结果和讨论情况,教师可以调整教学内容和深度,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同时,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思考,培养他们的科学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利用辣椒的花粉传播和柱头接受性控制杂交育种
利用辣椒的花粉传播和柱头接受性控制杂交育种辣椒是我国重要的蔬菜之一,也是全球范围内广泛种植和消费的作物之一,其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辣味特点,深受人们喜爱。
对于农作物的育种研究来说,利用辣椒的花粉传播和柱头接受性控制的杂交育种方法是常用的手段之一。
杂交育种是利用育种学中的遗传原理,通过两个不同的亲本进行杂交,产生具有综合优良性状的杂交后代。
而辣椒的杂交育种受粉控制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辣椒的花粉由雄蕊上的花药产生,通过风力或昆虫等传播到雌蕊的柱头上进行授粉,完成杂交过程。
首先,辣椒的花粉传播是杂交育种的关键环节之一。
辣椒的花粉量较大,颗粒较重,不容易通过风力传播,而往往依靠昆虫等载体进行传播。
辣椒的花色鲜艳,能吸引各种昆虫,如蜜蜂、蝴蝶等。
因此,在辣椒田间尽可能提高昆虫的数量和种类,可以增加花粉的传播效率。
此外,适当增加花粉的产量,也可提高杂交育种的成功率。
因此,育种者可以通过优选花粉丰富的辣椒品种或通过一些栽培技术手段来增加花粉的产量,如提供充足的养分和水分、合理施肥等。
其次,辣椒的柱头接受性控制也是杂交育种中的重要环节。
辣椒的柱头是雌蕊上的一部分,主要功能是接受传粉来的花粉,并与其结合,完成受精作用。
而辣椒的柱头是具有自交抗性的。
自交抗性是指雌蕊对自身花粉的抵抗,以防止自花自受精的现象。
因此,在杂交育种中,需要通过一些手段来打破辣椒的自交抗性,使其柱头能够接受其他植株的花粉。
这可以通过选择具有较弱自交抗性的辣椒品种作为亲本,或者通过切除雌蕊片的一部分来减弱自交抗性。
最后,通过辣椒花粉的传播和柱头接受性的控制,进行杂交育种可以获得一些重要的优势。
例如,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不同品种的辣椒的优良性状进行组合,获得具有更高产量、更好品质、更抗病虫害等特点的新品种。
利用辣椒的花粉传播机制和柱头接受性控制,还可以将其他植物的有益基因或外源基因导入到辣椒中,从而赋予辣椒更多新的性状和功能。
总之,利用辣椒的花粉传播和柱头接受性控制进行杂交育种是一种重要的育种手段。
辣椒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
辣椒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辣椒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对中国饮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的传播可以追溯到近1500年前的唐朝时期,当时辣椒从东南亚地区引进中国,并迅速成为人们餐桌上的必备调味品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辣椒在中国的种植和消费规模不断扩大,逐渐成为中国菜肴不可或缺的成分。
辣椒首次传入中国后,很快就受到了人们的喜爱。
辣椒辛辣的口感和特殊的香味,让人们感到愉悦和兴奋。
它不仅可以增添菜肴的风味,还能够促进食欲和消化,因此迅速在中国传播开来。
在宋朝时期,辣椒成为中国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当时,人们开始将辣椒磨碎制成辣椒酱,用于调味炒菜、拌面等菜肴,有些地方甚至使用辣椒酱制作辣椒火锅。
从此,辣椒逐渐成为中国传统烹饪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各地开始发展出各自的辣椒产品。
川菜以其麻辣香浓而著名,其中大量使用了辣椒和花椒。
湖南菜则以其湘辣风味而著名,其中辣椒是不可或缺的调味品。
此外,中国还出现了一些以辣椒为主题的特色菜肴,如四川的辣子鸡、湖南的辣椒炒肉等。
这些美食吸引了无数人前来品尝,同时也为辣椒的传播提供了有力的推动力。
辣椒的传入不仅改变了中国人的饮食习惯,还对中国的农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辣椒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特别是在一些地理气候适宜的地区。
辣椒的栽培不仅丰富了农民的种植结构,还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此外,由于辣椒的需求量逐渐增加,中国开始大规模生产辣椒制品,如辣椒粉、辣椒酱等,为辣椒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总的来说,辣椒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它改变了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丰富了中国的菜肴文化,并对农业产业结构和发展产生了正面的影响。
今天,辣椒已经成为中国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调味品,展现出了其在中国传统饮食中的重要地位。
辣椒作为一种常见的调味品,已经成为中国人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的传播和影响可以追溯到近1500年前的唐朝时期。
在唐代,辣椒从东南亚地区引进中国,很快便受到人们的喜爱,成为人们餐桌上的必备调味品之一。
辣椒一年四季都可以种植吗,辣椒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
辣椒一年四季都可以种植吗,辣椒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1、辣椒一年四季都能种植,但要注意适时播种,如果播种过早,则幼苗容易出现老化、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失调的情况,后期产量也会受到影响。
2、辣椒的发芽适温为25-30°C,生长适温为15-34°C,气温低于15°C或超过35°C时种子无法发芽。
3、苗期要将白天的温度控制在25-30°C,晚上控制在15-18°C,温度达到35°C时容易落花、落果。
一、辣椒一年四季都可以种植吗1、辣椒四季皆可种植,但种植时要把握好播种期,若过早播种,则幼苗容易老化,导致营养生长、生殖生长失调,后期产量也会减少。
2、辣椒种子的发芽适温为25-30°C,生长适温为15-34°C,温度适宜时从播种到发芽只需7天左右,若气温低于15°C或超过35°C,则种子无法发芽。
3、幼苗不耐低温,苗期要将白天的温度保持在25-30°C,晚上要保持在15-18°C,当温度达到35°C时容易出现落花、落果的情况。
4、辣椒苗出土后,通常经过15天左右便可长出第1片真叶,从此时至花蕾显露前都处于幼苗期,待出现第1花穗至门椒坐住为开花期,坐果后至拔秧为结果期。
5、辣椒喜欢在比较干爽的环境中生长,它不耐旱也不耐涝,对水份条件的要求不严格,开花坐果前每隔3-4天浇水1次即可。
二、辣椒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1、辣椒于明朝时期传入我国。
1492年哥伦布远航发现新大陆,并收获了辣椒,到了16世纪晚期辣椒传入我国,浙江杭州及周边地区最先引进,之后慢慢传播至全国。
2、在辣椒尚未传入我国之前,我国食物中的主要辣味来源为花椒,或者是茱萸、扶留藤。
3、辣椒传入我国的时间较晚,但它的使用量、使用途径却比较广泛。
据史料记载,湖南省、贵州省一带最早在清朝乾隆年间开始食用辣椒,道光年间开始普遍食用,之后被广泛栽培于各地。
辣椒介绍
辣椒的种子
辣椒种子在辣椒的里面,也就是我们常见的辣椒的籽。
辣椒种子扁平较大,略成方形,种皮粗糙,有网纹,种子 呈现浅黄色a
辣椒的食用
将辣椒洗净,晾干,之后放 在坛子中进行腌制即制作出 泡椒 常常作为调味品出现在火锅 之中,也出现在日常的菜品 当中,如辣椒炒肉 以辣椒籽、辣椒果实以及植 物作为原料制作出来的辣椒 油经典的辣椒制品
辣椒的花
自花授粉、是雌雄同花的两性花
颜色呈白色或者绿白色,较小 花冠由5-6片分离的花瓣组成 花药呈灰紫色
辣椒的果实
辣椒果实通常成圆锥 形或长圆形,未成熟 时呈绿色,成熟後变 成鲜红色、黄色或紫 色,以红色最为常见。
有些品种的辣椒果实较 为特殊 如菜椒为辣椒 的变种,果实较大,近 球状、圆柱状或扁球状, 多纵沟,顶端截形或稍 内陷,基部截形且常稍 向内凹入,味不辣而略 带甜或稍带椒味。
前“椒”指花椒、胡椒
辣椒的产地
亚洲和美洲洲是全球新鲜辣椒主要产区,其中亚洲产量为总产
量的66.1%,美洲产量占全球产量的13.1%。(左上为20002014 年全球新鲜辣椒生产区域分布:%,左下为2000-2014年 全球新鲜辣椒产量:百万吨)
世界辣椒主产国有印度、中国、墨西哥、巴西、西班牙。
中国辣椒产地
辣味的来源
辣味素,学名是反式-8-甲基-N-香 草基-6-壬烯酰胺 (C18H27NO3)
人产生辣味的原因是因为哺乳动物的感觉神 经元的香草素受体亚型1(VR1)会与辣椒素结合, 从而产生一种灼烧的感觉。 辣味素本是辣椒防范哺乳动物而产生的物质
其它用途
辣椒碱的用途
01
1、辣椒碱能使运动时的动物更有效的利用 脂肪酸作为能量的来源,有利于增强机体 耐力、抗疲劳。 2、辣椒碱对昆虫及啮齿类动物具有很强的 排斥作用,可以作为制作新型农药的成分 之一。
辣椒的历史故事
辣椒的历史故事
人类吃辣椒已经有8000年的历史了,在公元前6200年的秘鲁墓葬中就发现了辣椒。
辣椒原产在南美洲的亚马逊icon热带丛林中,和番茄有着共同的祖先,后来辣椒逐渐向北传播,在墨西哥被人类驯化,很快就征服了当地人的餐桌。
美洲以外第一批接触辣椒的人当然就是哥伦布和他的船队,连他们第一次见到辣椒的日期我们都知道,1492年11月4日。
哥伦布发现辣椒的时候,认为它是胡椒的一种,所以后来英文管它叫pepper。
辣椒由哥伦布带到西班牙以后,只花了几十年的时间,就传遍了西欧和中欧。
辣椒在东方的船也很快,葡萄牙人把辣椒带到了印度,到16世纪中期,还有德国人以为这东西是印度的特产,管它叫“印度胡椒”,也就是Indian pepper 。
1542年,辣椒第一次传到日本,1564年传到菲律宾,又往南传到太平洋各岛国,这时候辣椒在非洲也慢慢流行起来。
来自南美洲的小小辣椒,在全世界兜了这么一圈,直到17世纪才进入北美。
辣椒是在明代晚期传入中国的,中国最早普遍吃辣椒的地区是贵州。
最早贵州人吃辣椒是为了代替盐,贵州不产盐,只能从四川买盐,路又非常难走,所以往往很贵,甚至有钱也买不到。
辣椒虽然不能补充钠离子,但却非常下饭,而且富含维生素c,甚至还能入药。
辣椒大县 考题
辣椒大县考题辣椒何时传入中国辣椒属一年或有限多年生草本植物。
茎近无毛或微生柔毛,分枝稍之字形折曲。
叶互生,枝顶端节不伸长而成双生或簇生状,矩圆状卵形、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全缘,顶端短渐尖或急尖,基部狭楔形;花单生,俯垂;花萼杯状,不显著5齿;花冠白色,裂片卵形;花药灰紫色。
果梗较粗壮,俯垂;果实长指状,顶端渐尖且常弯曲,未成熟时绿色,成熟后成红色、橙色或紫红色,味辣。
种子扁肾形,淡。
辣椒考古学家估计,早在公元前5000年美索亚美利加人(玛雅人)就开始吃辣椒了,而在公元前7000年的时候就在此生长了,所以辣椒可以说是人类种植的最古老的农作物之一。
最初发现于美索亚美利加的一年生辣椒,包括了番椒、甜椒和墨西哥胡椒。
比较公认的中国最早关于辣椒的记载是明代高濂撰《遵生八笺》(1591年),曰:“番椒丛生,白花,果俨似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的描述。
据此记载,通常认为,辣椒即是明朝末年传入中国。
史料记载贵州、湖南一带最早开始吃辣椒的时间在清乾隆年间,而普遍开始吃辣椒更迟至嘉庆、道光以后。
而当人们真正熟悉辣椒之后,发现它算得上是适应性极强的蔬菜,既容易种植,又便于存放。
更重要的是,它的刺激性辛香可以给饮食增添美妙的风味。
这种东西本质上也是一种成瘾品。
一旦吃开了,生理上的需求就可能让人停不下来。
所以陕,黔、湘、川、赣几省后来便“种以为蔬”,“无椒芥不下箸也,汤则多有之”,“择其极辣者,且每饭每菜,非辣不可”。
辣椒怎么传入中国辣椒是怎样传播到中国的呢?众说纷纭。
有人说辣椒是从日本传过来的,最初传入杭州;有人说辣椒是从越南传过来的,最初传入海南;也有人说辣椒是从马来西亚传过来的,最初传入广东;有人说辣椒通过陆路传播,其传播路线是中亚、新疆、甘肃、陕西,进而传入内地;也有人说辣椒本是中国土生土长的物种,在云南西双版纳经过人工培育,进而再传入其他省份。
以上说法大多不靠谱。
首先辣椒不可能通过日本传播,因为中国人引种辣椒的时间比日本还要早;辣椒也不太可能通过陆路传播,因为它跟胡椒不同,它从来都没有成为上流社会推崇的贵重物品,如果有人通过陆路来长途贩运辣椒,非赔死不可,像这种廉价食材只有走海运渠道才可能赚钱。
辣椒什么时候传入中国
辣椒什么时候传入中国辣椒是明朝的时候传入中国。
辣椒是世界上人类种植最古老的农作物之一,最初发现与美索亚美利加,后经过丝绸之路和马六甲海峡开始传入我国,在西南和南方地区栽培,现在已经遍及我国各个地区、城市,成为市面上主要的调味品蔬菜之一.辣椒原产于中南美洲热带地区,明代从中东分出两条路线传入中国:一路经中亚丝绸之路进入中国西北,从新疆、甘肃、陕西沿黄河南下向中原包围;一路则经马六甲海峡从东南亚进入南中国,从云南、广西和湖南等地栽培,然后逐渐向全国扩展。
(长江以南地区的辣椒传播路径很可能是从浙江到湖南,以湖南为次级中心,再分别向贵州、云南、广东、广西以及四川东南部地区传播,湖北和四川其它地区可能是由浙江朔长江而上直接传播的,广东的辣椒也可能是从浙江沿海岸线传过去的。
辣椒是在明末从美洲传入中国,起初只是作为观赏作物和药物,进入中国菜谱的时间并不太长。
清初康熙年间(1662年—1722年),贵州及其相邻地区最先开始食用辣椒并“用以代盐”。
嘉庆(1796年—1820年)以后,黔、湘、川、赣几省辣椒种植普遍起来,嘉庆时有记载说,江西、湖南、贵州、四川等地已经开始“种以为蔬”了。
道光年间(1821年—1850年)贵州北部已经是“顿顿之食每物必蕃椒”。
同治时(1862年—1874年)贵州人是“四时以食”海椒。
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年间,湖南食用辣椒非常普遍。
据清代末年《清稗类钞》记载:“滇、黔、湘、蜀人嗜辛辣品”、“(湘鄂人)喜辛辣品”,“无椒芥不下箸也,汤则多有之”,说明清代末年湖南、湖北人食辣已经成性,连汤都要放辣椒了。
四川地区食用辣椒的记载稍晚。
道光、咸丰、同治以后,四川食用辣椒开始普遍起来,以至辣椒在四川“山野遍种之”,将传统的花椒、姜、茱萸的地位抢占。
光绪以后,四川食用辣椒更为普遍,除在民间广泛食用外,经典菜谱中已经有了大量食辣椒的记载。
辣椒在中国的流传[整理版]
辣椒在中国的流传[整理版]辣椒在中国的传播《中国农史》2005-2辣椒(Capsicum(frutescens L()原产于美洲,别名番椒、海椒、秦椒、地胡椒和辣茄等。
哥伦布航行美洲时把它带回欧洲。
1493年,辣椒传人西班牙。
[1]明代后期(16世纪末)辣椒开始传人我国。
辣椒的引进和传播对中国的经济、社会、文化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辣椒传入的时间和路径我国最早的辣椒记载见于明高濂的《遵生八笺》(1591),称之为“番椒”,这可能因为辣椒是从海外传来,又与胡椒一样有辣味而适作调料。
1621年刻版的《群芳谱?蔬谱》也载有:“椒,……。
附录:番椒,亦名秦椒,白花,实如秃笔头,色红鲜可观,味甚辣,子种。
”这两者是目前公认的中国辣椒最早记载。
关于辣椒传人中国的路径,前人研究不多,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编《中国蔬菜栽培学》?中提出有两条:“一经‘丝绸之路’,在甘肃、陕西等地栽培,故有‘秦椒’之称;一经东南亚海道,在广东、广西、云南栽培,现西双版纳原始森林里尚有半野生型的‘小米椒’。
”书中未注出处。
蓝勇认为,辣椒在明清之际传人中国,沿岭南、贵州传人四川和湖南地区而形成长江中上游辛辣重区。
?中国现代园艺学奠基人之一吴耕民先生考证了很多蔬菜的起源,却没有辣椒传人中国路径记述。
?笔者根据大量的方志资料及相关的书刊,认为上述辣椒由“(陆上)丝绸之路传人”和“经东南亚海道,在广东、广西、云南栽培”的可能性非常小。
辣椒的传人路径另有其道,可能性最大的有三条:一是从浙江及其附近沿海传人;二是由日本到朝鲜再传到中国东北;三是从荷兰传到台湾。
我国现存8000多部地方志,绝大部分为明朝以后的,是研究明末辣椒引入中国栽培及其影响的珍贵资料。
根据这些方志,笔者整理出《全国各省方志中辣椒最早记载情况表》(表1),从中可以看出,明代方志中没有辣椒记载,辣椒记载时间最早的是华东浙江的《山阴县志》(康熙十年,1671年)。
康熙年间,东北辽宁(1682)、中南地区的湖南(1684)和贵州(1722)、华北地区的河北(1697)也有记载;西部地区的陕西要迟一些,在雍正年间(1735)有记载,其它地区均在此之后。
我国辣椒起源与早期传播考
第3期2020年5月阅江学刊YuejiangAcademicJournalNo.3May2020㊃科技史研究㊃我国辣椒起源与早期传播考程㊀杰摘要:我国最早记载辣椒的文献不是明浙江高濂‘遵生八笺“,而是山东王象晋‘群芳谱“,地方志最早的记载也见于山东㊂我国辣椒发源于山东,入清后由此向北㊁向西逐步传开,所用名称主要是秦椒,在整个北方地区形成了一个时间连续㊁名称大致统一的传播区㊂康熙㊁乾隆年间,以华北平原为核心,包括山东㊁辽宁等地方志的辣椒记载相对密集,是我国最早的辣椒喜食区㊂康熙至道光年间,我国南方的辣椒从浙江发轫,时间稍晚于山东,最初多称辣茄,台湾㊁福建一线后来传入的品种则称番姜㊂整个华东地区早期地方志记载比较稀散,显示出大致相同的区域特征㊂中南㊁西南诸省区的辣椒记载更晚一些,但大多比较密集,传播过程有着紧密联系㊂其中湘西的辣椒记载早㊁分布密,最初多称海椒,应该来自广东沿海,深得苗㊁瑶等少数民族生活风习传布和 湖广填四川 移民活动的推动,又适应一些缺盐㊁瘴湿环境民众的特别需求,由此先后向南㊁向西强劲传播,最终形成以湖南㊁贵州㊁四川㊁重庆为核心的广大密集分布区㊂四川盆地的辣椒兼得南北两个方向的来源,有着南北两路终极汇流的色彩,也标志着辣椒自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传播主体过程的基本完成㊂上述三大区固然起始时间有先后,但更多是辣椒名称㊁传播关系㊁分布疏密的不同分野,奠定了我国晚清以来辣椒不同食用习性的区域格局㊂根据上述辣椒起源㊁传播情况及相关品种信息,可将我国古代辣椒的传入分为两个阶段㊂最早的辣椒应来自与山东隔海相望的朝鲜半岛,传入时间在明万历后期㊂辣椒这样的茄科草本植物在我国以木本之椒 命名,应与最初落脚在传统秦椒分布较盛的山东有关㊂清康熙尤其是乾隆以来,浙江㊁福建㊁台湾㊁广东等东南㊁华南沿海及相邻的江西等地多有不同新品种陆续记载并逐步内传,其来源则应以东南亚为主㊂关键词:辣椒;美洲新大陆作物;秦椒;‘群芳谱“;‘遵生八笺“中图分类号:S68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分类号:1674⁃7089(2020)03⁃0103⁃24作者简介:程杰,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㊁博士研究生导师㊂我国辣椒由美洲新大陆作物传入,对传入我国的时间以及在我国的传播过程已有不少学者参与讨论㊂就笔者所见,近20年来,蓝勇㊁蒋慕东㊁王思明㊁丁晓蕾㊁胡乂尹㊁侯官响㊁郑南㊁俞为洁㊁刘夙等学者发表了不少可贵的论述㊂2018 2019年,笔者因偶然机缘301阅江学刊:2020年第3期触及这一问题,产生了一些疑惑,遂着力就我国辣椒起源㊁传入途径以及早期传播状况进行深入考索和梳理,全局和细节都获得了不少新认识,不揣浅陋,一一奉述如次,就教于诸方家及广大有兴趣的朋友㊂㊀㊀一㊁我国最早的辣椒记载不是‘遵生八笺“而是‘群芳谱“今人论及我国辣椒的起源,多举明高濂‘遵生八笺“卷一六 番椒 : 番椒,丛生,白花㊂子俨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㊂子种㊂ 该书卷首高濂(1527 1596,①浙江杭州人)自序及屠隆(浙江鄞县人)序写作时间均署 万历辛卯 ,即万历十九年(1591)㊂论者一致推为我国文献记载辣椒之始,并相应形成辣椒由浙江等东南沿海传入的说法,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㊂㊀㊀(一)‘遵生八笺“的 番椒 内容不出于万历十九年笔者考证发现,南瓜是最早传入我国的美洲新大陆作物,最初出现于北京㊁河北一带,应是明正德末年葡萄牙使者作为观赏植物种子带到北京,由皇家苑囿种植流入民间㊂为此对李时珍所说 种出南番,转入闽浙 作全新解读,②并阐明今人相关论述的严重错误㊂③为慎重起见,选择同为新大陆作物的辣椒作为参照㊂因辣椒在新大陆作物中食用价值并不突出,果实鲜红,观赏性相对鲜明,故有可能与南瓜同时传入,最早也应出现于北京一带㊂但今人论述多称最早出现在浙江,这不够合理㊂如果不是皇室交往的特殊渠道,纯然由民间自然传种,进入我国应不会如此迅速㊂这不能不使笔者对 万历十九年(1591) 这个时间油然生疑㊂另外,记载中所说 丛生 ,与辣椒生长状态明显不合,也值得怀疑㊂于是不得不认真追索,果不其然,这个所谓最早记载的时间和内容都存在问题㊂问题出在文献学上㊂今所见‘遵生八笺“主要有两个版本系统㊂一是明万历十九年序刻本,每卷标 雅尚斋遵生八笺 ,通称雅尚斋本㊂雅尚斋为高濂别号,该本应是初刻本,是高濂实际所撰内容㊂二是弦雪居翻刻本,卷端题 弦雪居重订遵生八笺 ,编者署 景陵钟惺伯敬父校阅 ,多为清嘉庆以来刻本㊂钟惺(1574 1625,湖北天门人)字伯敬,生活时代晚于高濂,所谓钟氏校阅应是书商托名促销而已㊂两种版本正文内容有些细节不同,比如 番椒 这条雅尚斋本无,而见于弦雪居本㊂后者传刻较多,成了通行易见之本㊂今人整理‘遵生八笺“,实以弦雪居本为依据㊂如巴蜀书社1988年版全本‘遵生八笺“,虽未交代所据版本,仅就其中‘燕闲清赏笺“部分来看,属弦雪居本系统㊂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年版赵立勋等‘遵生八笺校注“,卷首‘校注说明“称 选定明刊雅本为底本,以崇祯刻本和弦本为主校本 ,凡底本不误, 概以底本为准 ,凡有改动,均 予以出校说明 ㊂这个校勘体例定得很科学,但全书成于多人之手,疏严不一㊂笔者逐条核查,卷3至7基本按此办理,而卷9㊁12㊁15㊁16㊁19都有不少条目,甚至是大段弦本新增的内容径录不注,实际使用的是弦雪居本而非雅尚斋本㊂ 番椒 这条正在第16卷,该卷弦雪居本多有401①②③高濂生卒无考,据赵立勋等‘遵生八笺校注“(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年版)第812页‘校注后记“的推测为1527 1596年㊂程杰:‘花卉瓜果蔬菜文史考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年,第549-552页㊂程杰:‘我国南瓜种植发源㊁兴起于京冀 我国南瓜传入与早期分布考⓪申说“,‘阅江学刊“,2019年第2期,第92-109页㊂程㊀杰:我国辣椒起源与早期传播考增补㊂弦雪居本按照雅尚斋本翻刻,绝大部分页面文字起始㊁分行都完全相同,如有少量增补,多以小字加注的方式增入㊂如该卷 枳壳花 红蕉花二种 题下小字㊁ 挂兰二种 条末小字都是在原版空白处增刻的㊂如有进一步增添,为了不影响下一页的版面,就把当页条文中语句混乱不爽的内容删除,换刻等量的文字㊂卷16 番椒 条就是由同页 山茶花六种 条删去一段文字腾出两行后补进的㊂而校注本对弦雪居本这些改动都全盘照收,且未加任何说明㊂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版王大淳等整理本同样称以初刊雅尚斋本为底本,以弦雪居本为校本,但基本采用赵立勋校注本的成果,至少‘遵生八笺“第16卷的正文部分完全一致,也未见任何交代㊂今论者引用‘遵生八笺“ 番椒 资料,应是仅就所见这些现代出版物提供的文本,将写作时间定为万历十九年,未注意版本之异,导致相关判断和论述不能无误㊂㊀㊀(二)‘群芳谱“所说 番椒 是我国辣椒的最早记载也许是受万历十九年‘遵生八笺“始载辣椒这一说法的影响,不少论者经常连带提及汤显祖‘牡丹亭“第二十三出 冥判 所说 辣椒花 ,也视其为较早的辣椒信息㊂‘牡丹亭“刊行于万历四十五年(1617),戏文中有一段插科打诨,末角举 辣椒花 ,净则附和: 把阴热窄㊂ 意思是说辣椒花能袪除阴湿之气㊂笔者以为,唐‘初学记“辑有 晋刘臻妻元日献‘椒花颂“ 的掌故,杜甫‘杜位宅守岁“中有 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 之句,以后椒花就成了诗文常典㊂明时蜀椒㊁秦椒之类已多称花椒,因花椒味辛而称 辣椒花 ,是戏中角色随口凑成三字花名以打趣,不能视为指今日所说植物辣椒的花㊂想必在明朝,即使万历十九年辣椒已引入中土,辣椒花是否立即用作药用,广为人知,值得怀疑㊂辣椒开细小白花,极不起眼,①是否能引人注意,用作戏文说辞,更是值得怀疑㊂其实 辣椒 一词在时间更早的沈周(1427 1509)‘石田杂记“即已出现,称 造红曲法:先取辣椒,不拘多少,晒干为末 ,②与糯米等和酒曲酿制㊂该书写作于明成化(1465 1487)年间,此时哥伦布尚未发现新大陆,所谓 辣椒 应是辣之椒,椒指花椒,而非辣椒㊂以椒酿酒,早在‘诗经㊃载芟“中已言之,以椒增香是极其古老的酿造传统,‘齐民要术“即有胡椒㊁干姜和酒之法,不能仅因 辣椒 两字连称就以为必是辣椒㊂笔者认为,我国文献最早的辣椒信息应是明王象晋‘群芳谱“的记载:番椒,亦名秦椒㊂白花,子如秃笔头,色红鲜可观,味甚辣㊂子种㊂③王象晋‘群芳谱“有称其为类书者,其实是分类撰述㊁纂辑之作,既有抄辑各类文献资料的成份,也多作者综述补录之言,用王象晋自叙所说是 取平日所涉历㊁咨询者类而著之 ,其辑录也只是 以补咨询之所未备 ㊂ 番椒 条附录于 椒 目最后,未见前人言及,应是王象晋 咨询 所得㊂今所见明代‘群芳谱“刻本王象晋自跋署天启元年(1621)㊂王象晋叙跋显示,‘群芳谱“主要编写于万历四十二年(1614)至天启元年,时作者丁母忧继而被501①②③廖大闻修㊁金鼎寿纂‘(道光)续修桐城县志“(清道光十四年刻本)卷22: 番椒,俗名大椒㊂青茎绿叶,叶大倍指头而有尖㊂五六月开小白花,尖瓣五出,花心色黑㊂ 这段记载比较具体,在茂密的绿叶中,辣椒的小白花极不起眼㊂沈周:‘石田杂记“,清‘学海类编“本㊂王象晋:‘二如亭群芳谱“蔬部卷1,明天启元年王象晋跋刊本㊂笔者所据为早稻田大学电子版,每卷钤 岛谦吉图书印 ,符合日人天野元之助著录 沙村草堂本 下所述自藏本的特征㊂阅江学刊:2020年第3期贬官居故乡新城(今山东桓台)㊂王象晋自叙称 历十余寒暑 ,后来应有少量增补㊂崇祯二年(1629),王象晋起复,以参政督苏松常镇粮储,驻节江苏常熟㊂有学者考证,该书最初即由江苏常熟毛氏汲古阁刻印㊂①这是明朝著作中最早的番椒(辣椒)著录㊂内容极为简洁,包括别名㊁花色㊁果实的形状颜色口味以及种植方法等关键要素,除别名应属地方说法外,以今日科学知识衡量,其他无一不确㊂时间以定在王象晋自跋所署天启元年(1621)为是㊂当然这还有待弄清弦雪居本‘遵生八笺“等类似内容的出现时间㊂㊀㊀二㊁弦雪居本‘遵生八笺“等同期江浙出版物时间偏后㊁说法混乱接着必须弄清的问题是,‘遵生八笺“弦雪居本的成书或初版时间是否会早于‘群芳谱“?与‘群芳谱“出版大致同时或稍后,苏杭一带还有一些农圃㊁花卉㊁生活百科类坊书也有 番椒 条目,一并考察㊂㊀㊀(一)弦雪居本‘遵生八笺“关键是弦雪居本㊂此本清嘉庆以来广为翻刻,起源却不甚明了,弦雪居这一称号是书坊商号还是重订者的室斋雅称也不明确㊂明末清初陶珽所编‘说郛续“已收有高濂‘草花谱“,为弦雪居本‘遵生八笺“草本内容的选辑本,其中也有 番椒 条㊂据此,弦雪居本‘遵生八笺“应成书于‘说郛续“出版前,即明末清初稍前㊂而弦雪居本又署明钟惺校阅,揣其情形,也属书商托名营销,应出版于天启五年(1625)钟惺去世后㊂今所见弦雪居本有两种:一是国家图书馆藏永怀堂重订本,所谓重订应是针对雅尚斋本而言,馆藏著录为崇祯刻本,不明所据,但时间十分合理;二是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课花书屋本,乃据永怀堂本重刻,时间应稍后㊂两种时间都晚于‘群芳谱“,最早也只在明崇祯年间㊂弦雪居本应出自江浙人士之手㊂重订翻刻者根据自己的兴趣,更是为了出版利益,对原书部分内容做了一些增删改易㊂其中卷3所加 临水观鱼 一条属苏州古吴茂苑之事,卷4杭州 飞来洞避暑 条加进不少文字,且更为详细,可见增订者应是吴下(苏州)或杭州一带人士㊂卷十二原 牛蒡菹 牛蒡脯 换成高濂‘野蔌谱“ 江荞 水菜 条,也都是苏杭一带水乡人士的偏好㊂而 番椒 一条,则应因‘群芳谱“一书传入吴中,由吴人出版,就便据抄而补入㊂比较弦雪居本与‘群芳谱“的 番椒 内容,因是在原雅尚斋本 山茶花六种 条中删除文字换刻,只腾出两行空间,一行为标题,正文只得容纳在一行十八字内,不得不对‘群芳谱“的 番椒 内容略作压缩和调整㊂弦本主要改动在删去 亦名秦椒 四字,替之以 丛生 二字㊂变化虽然简单,却特别值得注意㊂从下文所论山东地方志最初记载辣椒为 秦椒 可知, 亦名秦椒 应属鲁人所说,而非当时吴人所知,因而被直接删去㊂而所替 丛生 二字,则明显有错㊂辣椒是草本植物,无论在浙江还是山东都只是一年生,基部不丛生㊂究其原因,东晋郭璞‘尔雅注“称 椒树丛生 ,②成了后世关于木本椒类植物的基本知识,弦雪居本增补者应是因椒之名添加 丛生 二字,竟不知与辣椒生长状况不合㊂这一601①②参见崔建英:‘ 二如亭群芳谱⓪版本识略“,‘文物“,1986年第2期,第75-79页㊂郭璞注:‘尔雅“卷下,‘四部丛刊“影宋本㊂程㊀杰:我国辣椒起源与早期传播考删一添充分暴露了增补者对王象晋所说 番椒 基本无知,是抄录‘群芳谱“而妄加改易㊂㊀㊀(二)高濂‘草芳谱“该书或由弦雪居本相关内容拆版单印,也有可能相反,先有单行本,相应内容再集中融入弦本㊂其中 番椒 条,与弦雪居本完全一致㊂时间当与弦本同时或稍后㊂㊀㊀(三)徐光启‘农政全书“徐光启(1562 1633),松江上海(今上海市)人㊂‘农政全书“: 番椒,亦名秦椒,白花,子如秃笔头,色红鲜可观,味甚辣㊂ ①内容与‘群芳谱“基本相同,也附于该书 椒 条最后㊂‘农政全书“中徐光启自撰部分大约写作于万历末至天启初,与‘群芳谱“同时㊂今所见‘农政全书“则是崇祯六年(1633)徐光启去世后由其门人陈子龙(1608 1647)等增订而成,崇祯十二年(1639)刊印㊂ 番椒 内容恰恰属于增补部分,时间晚于‘群芳谱“,应是抄录已传入吴中的‘群芳谱“,目的只是列述不同椒种的性状,不及种植,因而删去 子种 二字㊂内容上最接近‘群芳谱“,时间也应略早于包括弦雪居本在内的其他著作㊂㊀㊀(四)‘致富奇书“该书编者署名陈继儒(1558 1639),或为假托㊂番椒条: 番椒,丛生,花似秃笔头,红如血,味辣,可充花椒用㊂ ②与弦雪居本大致相同㊂所加 丛生 二字,当由弦雪居本而来,也有可能两书是同一班作手㊂更值得注意的是第二句将 子 改为 花 ,有两种可能:一是书贾刻书滥率马虎所致;二是因不了解辣椒的花㊁果形状,以传统椒类果实圆小推之,认为此处所说秃笔头㊁红如血,应是花的形状㊁颜色而妄改㊂笔者认为,后一种可能性更大㊂同时因属面向大众的经济实用指导书,又删去番椒 可观 之意,增加了 充花椒用 的功用说明㊂今所见该书最早的版本为清人重订本,序于康熙十七年(1678)㊂有论者称,此书已为明人戴羲‘养余月令“引用,后者成书于崇祯六年(1633),十三年增补㊂③就其内容和时间看,与弦雪居本㊁‘草芳谱“应大致相同,由同时江浙书贾参照编合而成㊂㊀㊀(五)‘食物本草“该书署名元李杲㊁明李时珍编著,卷首有天启元年(1621)钱允治序,崇祯十一年(1638)陈继儒序㊂书中又有崇祯十三㊁十四年间的内容,一般认为由明末姚可成编辑,刻成于崇祯十五年(1642)㊂④钱允治,苏州人;陈继儒,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姚可成,号蒿莱野人,生平不详,有称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㊂⑤该书个别版本有 吴门书林梓行 字样,⑥应当出于苏州一带㊂其 番椒 条: 番椒,出蜀中,今处处有之,木本,低小,人植盆中,以作玩好㊂结实如铃,内子极细,研入食品,极辛辣㊂番椒,味辛温,无毒㊂主消宿食,解结气,开胃口,辟邪恶,杀腥气诸毒㊂ ⑦其中 结实如铃,内子极细 等描写比较切合辣椒701①②③④⑤⑥⑦徐光启:‘农政全书“卷38,明崇祯平露堂本㊂陈继儒编:‘致富奇书“卷2,清乾隆刻本㊂王毓瑚:‘中国农学书录“,郑金生等校点,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第188㊁191页㊂李杲㊁李时珍等编著:‘食物本草“,郑金生等校点,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0年版,第455-456页㊂任百尊主编:‘中国食经“,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第883页㊂署于‘食物本草“卷首‘备考食物本草纲目“末尾㊂李杲㊁李时珍等编著:‘食物本草“卷16,第313页㊂阅江学刊:2020年第3期的情况,但又冒出三个明显的疑点:第一,椒名既称 番椒 ,又称 出蜀中 ,两相矛盾㊂我国花椒有两大传统产地:一称蜀椒,来自巴蜀;一称秦椒,古称来自甘肃天水,一说来自秦岭㊂该书列述食物均标明产地,这里却舍弃‘群芳谱“所说 秦 而改称 蜀 ,应是因蜀椒比秦椒质优名盛择而言之,也有可能所说为蜀椒之别种,更有可能是编者因体例要求而随意添加,所说主治功效也与‘本草纲目“ 蜀椒 条下所说 散寒除湿,解郁结,消宿食 相近㊂第二,称番椒 木本 ㊂我国传统花椒,后来西域㊁南洋传入之胡椒均为木本㊂辣椒中虽有木本一类,在热带或亚热带南部多年生也有一些木质化倾向,但在吴中一般不会出现这种现象,所说显然因椒之传统常识随意言之㊂第三,性状描写中强调了盆玩性质,所说 今处处有之 ,也是明中叶李时珍‘本草纲目“以来本草类著作描述 秦椒 常用的语言㊂①综合这些因素,笔者认为这段内容所说应主要依据用作盆景栽培的花椒㊁胡椒类植物知识,融合了一些 番椒 即辣椒的耳闻信息而成㊂比较一下不难发现,徐光启‘农政全书“是正规农书,基本严守‘群芳谱“的内容,其他两种,则与弦雪居本‘遵生八笺“情况基本相同㊂后三者 番椒 内容有这样几点共性:第一,对辣椒性状的描述多少都有改窜,而改动的部分既有少量关于辣椒性状更为具体化的成分,也包含了一些与辣椒完全无关或明显不合的内容㊂第二,编写者多强调观赏价值,显然混杂了一些灌木㊁藤本椒类盆栽植物的观赏印象和栽培经验㊂在具体的描述中也就出现了丛生㊁木本㊁产于蜀中等完全脱离辣椒实际,更多指向花椒㊁胡椒类植物性状的内容㊂第三,辣椒的名称有了明显的变化,统一放弃了 亦名秦椒 之说,与‘群芳谱“有了明显的距离㊂时间稍晚的‘食物本草“称 出蜀中 ,与‘群芳谱“所说 番椒 更是完全不同㊂这些异常的信息都可见编者对‘群芳谱“所说番椒了解极为有限或基本无知,多应是因‘群芳谱“所载名目及内容,牵附相应的文人盆玩清供经验和传统椒类知识编述凑数而已,所说植物实际与木本花椒㊁胡椒类植物更为贴近,或许多少也融合了一些番椒(辣椒)的耳闻信息㊂这种情景还可进一步联系清陈淏‘花镜“中的相应内容来把握: 番椒,一名海疯藤,俗名辣茄㊂本高一二尺,丛生,白花㊂秋深结子,俨如秃笔头,倒垂,初绿,后朱红,悬挂可观㊂其味最辣,人多采用,研极细,冬月取以代胡椒㊂收子待来春再种㊂ ②陈淏(1615 1703),一作陈淏子,杭州人,与上述诸书属于同一地域㊂自序署康熙二十七年(1688),时间较前几种又过去了三四十年,有关记载值得更多期待㊂所说也确实远为详细,而且出现了 辣茄 这一新的名称,显然所指是辣椒㊂但存在的问题却同样明显㊂所谓 丛生 ㊁形如 秃笔头 悬挂可观 ㊁味辣 代胡椒 都明显沿袭弦雪居本‘遵生八笺“和‘致富全书“所说㊂同样也删去 秦椒 别名,又特地冒出另一别名 海疯藤 ,并称 秋深结子 ,则是更严重的破绽㊂所谓海疯藤,也作海风藤,前人本草㊁医书已多次提及,今称为胡椒科植物,木质藤本,与辣椒并非一物㊂明朝著述中,有一种海疯藤的资料与‘花镜“所说适可参照㊂801①②明中叶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三二: 秦椒,花椒也,始产于秦,今处处可种㊂ 卢之颐‘本草乘雅半偈“(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卷5: 秦椒,花椒也,始产于秦,今处处有之㊂ 清陈淏‘花镜“(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5年)卷3: 椒 有秦㊁蜀二种,今处处有之,惟蜀产者香㊂ 汪灏等‘广群芳谱“(清康熙刻本)卷13: 秦椒 生秦岭㊁泰山㊁琅琊间,今处处有之㊂陈淏:‘花镜“卷5㊂程㊀杰:我国辣椒起源与早期传播考王路‘花史左编“: 地珊瑚:产凤阳诸郡中,其子红亮,克肖珊瑚,状若笔尖下悬㊂不畏霜雪,初青后红㊂子可种,又名海疯藤㊂子有毒,甚辣,不可入口㊂ ①作者王路是槜李(今浙江嘉兴)人,这段记载也几乎全文见于‘遵生八笺“,与 番椒 同卷,归于观果花卉之类㊂陈淏所说虽然名称已十分明确,但明显混杂了这种地珊瑚(海疯藤)的相关知识,与明末清初书坊编者一样,仍是抟合木本椒类植物与耳闻辣椒信息而成㊂上述明末清初江浙一带书坊编书和文人著作,尤其是弦雪居本‘遵生八笺“,通常被人们视作江浙一带辣椒领先传播的信息或证据,但这些著作大都出于明末清初,时间晚于‘群芳谱“㊂除‘农政全书“全然抄辑‘群芳谱“外,其他有改动者多是掺合花椒㊁胡椒类木本植物相关知识和盆景制作经验而成㊂从下文的论述可知,入清后浙江以及江苏苏南地区早期方志物产志中的辣椒记载未见使用番椒㊁秦椒名称,与这些明末清初坊书 番椒 内容也了无瓜葛㊂显然,这些坊书的 番椒 内容没有多少苏杭当地的生活依据,应是坊间文人就‘群芳谱“的番椒内容抄辑编列,随意改动,是非错杂,不可据信㊂其中或多或少有些辣椒的影子,也远不明确,整体看与花椒㊁胡椒近,与辣椒远,远不如王象晋‘群芳谱“所说明确纯粹㊁切实准确㊂因此,无论从写作时间还是实际内容看,都以‘群芳谱“的 番椒 内容更原始㊁更切实,是我国辣椒时间最早,也最为真切可靠的记载,而同期江浙人士对辣椒应是所知甚少或基本无知㊂㊀㊀三㊁秦椒:辣椒在山东的起源与北方的传播在明确最早记载辣椒的文献和时间后,进一步就是对后续传播过程的追踪梳理㊂清道光以来,我国方志辣椒记载较为普遍,各地辣椒食用习性基本定型,尤其是道光年间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概括当时情景, 辣椒处处有之,江西㊁湖南㊁黔㊁蜀种以为蔬 ,②更是标志着我国传统辣椒分布和食用核心局面的形成㊂笔者的考察和讨论集中在明万历至清道光年间我国辣椒初传和不断兴起的过程,这可谓我国辣椒传播的早期阶段㊂综合各方面的文献信息,我国辣椒的早期传播分为三大版块或三大区系,每一版块或区系都有相对独立的源头或起点,也有大致统一的名称体系㊁分布特征㊂三大版块起步有先后,发展有快慢,相互间也有一些交接影响与交叉渗透㊂透过这一逐步展开的时空结构,可以切实㊁简洁地把握我国辣椒起源与早期传播的基本途径㊁发展进程和分布格局,深入了解晚清以来我国辣椒种植生产㊁食用风气区域差异的历史渊源㊂首先讨论第一版块即辣椒在我国北方地区的起源与传播情况㊂这一区系大致南以淮河(东端则是长江)㊁秦岭为界,即通常人们所说北方地区,包括山东㊁河南以及今 三北 地区核心部分的广大范围㊂我国辣椒最早发源于这一线的东部沿海,向北㊁向西渐次传播,展现出比较连续的过程和相对统一的特点㊂㊀㊀(一)我国辣椒起源于山东笔者认定王象晋‘群芳谱“所载 番椒 是我国最早的辣椒信息,山东地方志恰好有相应的佐证㊂王象晋是山东新城(今山东桓台)人,我国方志最早的辣椒记载也出现在山901①②王路:‘花史左编“卷23,明万历刻本㊂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卷6,清道光山西太原府署刻本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湖南及其周边地区
(3)第三条路是从荷兰传到台湾。辣椒在台湾被称作“番姜”,与内地不同,是木本。乾隆七年(1742)《台湾府志》:“番姜,木本,种自荷兰,花白辦绿实尖长,熟时朱红夺目,中有子,辛辣,番人带壳啖之,内地名番椒,……”乾隆《台湾府志》和《凤山县志》记载同。乾隆年间出版的《本草纲目拾遗》也有同样记载。而康熙《使琉球杂录》、《台湾县志》、《凤山县志》,雍正《台海使槎录》均无辣椒记载,辣椒传人台湾的时间在康乾之间可能性很大。
一、辣椒传入的时间和路径
我国最早的辣椒记载见于明高濂的《遵生八笺》(1591),称之为“番椒”,这可能因为辣椒是从海外传来,又与胡椒一样有辣味而适作调料。1621年刻版的《群芳谱·蔬谱》也载有:“椒,……。附录:番椒,亦名秦椒,白花,实如秃笔头,色红鲜可观,味甚辣,子种。”这两者是目前公认的中国辣椒最早记载。关于辣椒传人中国的路径,前人研究不多,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编《中国蔬菜栽培学》⑵中提出有两条:“一经‘丝绸之路’,在甘肃、陕西等地栽培,故有‘秦椒’之称;一经东南亚海道,在广东、广西、云南栽培,现西双版纳原始森林里尚有半野生型的‘小米椒’。”书中未注出处。蓝勇认为,辣椒在明清之际传人中国,沿岭南、贵州传人四川和湖南地区而形成长江中上游辛辣重区。⑶中国现代园艺学奠基人之一吴耕民先生考证了很多蔬菜的起源,却没有辣椒传人中国路径记述。⑷
贵州也是较早食用辣椒的省份,通呼海椒,另有辣火、辣有、辣角别称,以辣角居多。康熙六十一年(1722)《思州府志》:“药品:海椒,俗名辣火,土苗用以代盐。”辣椒代盐,这是贵州人的发明。乾隆《贵州通志》、《黔南识略》和《平远州志》,嘉庆《正安州志》、道光《松桃厅志》、《思南府绪志》、《遵义府志》等,同治《毕节县志》都有海椒记载。贵州大约到道光年间辣椒种植已基本普及。
福建辣椒记载时间与安徽、江西差不多,有趣的是,福建辣椒的别名最多,用途也有代胡椒之说。乾隆二十八年(1763)《长乐县志》:“番椒。”嘉庆《浦城县志》:“椒,邑有番椒、天椒、佛手椒、龙眼椒数种。”嘉庆《连江县志》:“番茄,俗呼辣椒,…味辛可代胡椒。”嘉庆《南平县志》亦有记载;道光《沙县志》:“蔬属:辣椒,俗名麻椒,又一种曰朝天笔。”道光《永安县续志》:“蔬:辣椒,俗名胡椒鼻。”道光《福建通志》、《永定县志》,道光、咸丰《邵武县志》,道光、光绪《光泽县志》,同治、民国《长乐县志》中均有记载。
(一)浙江及其周边地区
前已说过,康熙十年(1671)《(浙江)山阴县志》:“辣茄,红色,状如菱,可以代椒”是国内最早的辣椒记载。它也是国内最早将辣椒称为“辣茄”的地方。嘉庆《山阴县志》记载同。康熙《杭州府志》、乾隆《湖州府志》也称“辣茄”。早期浙江种植辣椒用途主要是替代南方热带所产的胡椒。后续记载不多,说明浙江食辣并不普及。
(1)华东沿海是辣椒传入中国的主要渠道之一。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方志记载有一定的偶然性,但同一信息两地记载相差半个世纪以上,还是可以认定先后次序的。辣椒传人中国无非两条路径一一陆路和海路,从海路上看,浙江辣椒种植比福建、台湾、广东、广西都要早70年以上,可以认定浙江是辣椒从海路传人中国的最早落地生根点,这是辣椒传人中国的第一条路径。
早期湖北辣椒的名称很特别,叫“赛胡椒”。乾隆五十三年(1788)《房县志抄》:“蔬:赛胡椒,红黄金瓜佛手数种。”同治《房县志》:“秦椒,俗名赛胡椒、辣子,有黄红青三色。”道光《鹤峰州志》:“番椒,俗呼海椒,一呼辣椒,一呼广椒。”嘉庆到咸丰年间记载很少,同治以后特别是光绪时期增多,《咸宁县志》、《兴国州志》、《长乐县志》《武昌县志》等亦有记载。道光年间吴其濬在《植物名实图考》提到了湖北周边的“湖南、四川、江西(辣椒)种之为蔬”却未点明湖北,也间接说明清末湖北辣椒种植非常少。
(5)广东、广西辣椒不是直接传自海外而是从北方传入。广东、广西的辣椒记载都在乾隆年间突然较多出现,是我国最早将番椒称为“辣椒”的地方,比其北邻湖南迟半个多世纪,比浙江就迟更多(详见后文),从北方浙江或湖南传来的可能性极大。乾隆《(广东)恩平县志》说:“辣椒,…江左之人称辣茄,…皆避水瘴祛风湿,…[补人]。”名称、用途都有与浙江辣椒称“辣茄,冬月用以代胡椒”相同,有明显的渊源。特别是恩平地处南海之边,从崇祯《恩平县志》开始就非常详细地记录了大多数植物的名称、性状等,“烟叶出自交趾”①是目前所见方志中关于烟草传人中国路径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早记载,其中并没有辣椒;康熙志也没有辣椒记载;乾隆志强调“补人”却没有按惯例注明引自何地,显然是因为没有必要,即是由国内传播过去的。康熙《(广东)岭南杂记》中记载了很多国外引进的动植物品种,如西洋鸡、火鸡、洋葱、番荔枝等,也没有“辣椒”的记载,这些也可作为广东辣椒不是从海外直接引入的旁证。所以,辣椒“经东南亚海道,在广东、广西、云南栽培”同样缺少证据支持。
笔者根据大量的方志资料及相关的书刊,认为上述辣椒由“(陆上)丝绸之路传人”和“经东南亚海道,在广东、广西、云南栽培”的可能性非常小。辣椒的传人路径另有其道,可能性最大的有三条:一是从浙江及其附近沿海传人;二是由日本到朝鲜再传到中国东北;三是从荷兰传到台湾。
我国现存8000多部地方志,绝大部分为明朝以后的,是研究明末辣椒引入中国栽培及其影响的珍贵资料。根据这些方志,笔者整理出《全国各省方志中辣椒最早记载情况表》(表1),从中可以看出,明代方志中没有辣椒记载,辣椒记载时间最早的是华东浙江的《山阴县志》(康熙十年,1671年)。康熙年间,东北辽宁(1682)、中南地区的湖南(1684)和贵州(1722)、华北地区的河北(1697)也有记载;西部地区的陕西要迟一些,在雍正年间(1735)有记载,其它地区均在此之后。
二、主要省区的辣椒种植演变情况
明清时期,辣椒在各地称呼差别很大。北方和东北、西北地区叫番椒、秦椒;浙江、安徽叫辣茄;湖南、贵州、四川叫海椒、辣子;广东、广西叫辣椒,湖北叫赛胡椒;还有些地方叫辣角、辣火、辣虎。下面结合其他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对明清时期主要省区的辣椒种植演变情况及相关问题作进一步分析。
从时间和交通上看,长江以南地区的辣椒传播路径很可能是从浙江到湖南,以湖南为次级中心,再分别向贵州、云南、广东、广西以及四川东南部地区传播,湖北和四川其它地区可能是由浙江朔长江而上直接传播的,广东的辣椒也可能是从浙江沿海岸线传过去的。
湖南地区最早的辣椒记载时间与辽宁相同,仅次于浙江,比周边地区都早得多。康熙二十三年(1684)《宝庆府志》和《邵阳县志》:“海椒”,这是目前所见国内最早的将“番椒”称为“海椒”的记载。“海椒”的称呼表明,湖南的辣椒可能传自海边的浙江,明代从浙江杭州沿运河到长江,再由长江经湘江进入湖南是很方便的。湖南关于番椒的称呼较多,有辣椒、斑椒(嘉庆二十三年《湘潭县志》:“辣椒,一名斑椒,生青熟红有大小二种。”)、秦椒(嘉庆二十二年《攸县志》:“番椒,[群芳谱]一名秦椒,花白子如秃笔头,色红鲜。”)、艽(嘉庆二十二年《慈利县志》:“艽,俗名辣椒。”)、茄椒、地胡椒(乾隆三十年《辰州府志》:“茄椒.一名海椒,一名地胡椒,口实枝间,状如新月,荚色淡青,老则深红,一荚十余子,圆而扁性极辣,故辰人呼为辣子,用以代胡椒.取之者多青红皆并其壳,切以和食品,或以酱醋香油菹之。”),最有特色也最多的别称是辣子。乾隆《楚南苗志》:“辣子,即海椒。”乾隆《辰州府志》:“茄椒,一名海椒,…辰人呼为辣子。”乾隆《泸溪县志》:“海椒,…俗名辣子。”辣椒在湖南的传播是非常迅速的。嘉庆年间辣椒记载又增加了慈利、善化、长沙、湘潭、湘阴、宁乡、攸县、通道七个县,是到当时为止,记载时间早、范围最大的一个省。湖南是我国最先形成的食辣省区,嘉庆年间可能已经食辣成性。
(4)辣椒从陆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內地可能性不大。一是方志资料并不能提供足够的证据。陕西雍正末年才有少量辣椒记录,比东部迟半个世纪多;新疆到清末还未见记载,甘肃的记载是在乾隆年间,都迟于陕西本身,更迟于其东部的浙江、河北,由记载较迟的陕西向记载较早的浙江、河北传播,不合常理。二是“经‘丝绸之路’,在甘肃、陕西等地栽培,故有‘秦椒’之称”是望文生义,不符合历史事实。明王象晋《群芳谱》:“椒,……,一名秦椒,以产秦地故名,今北方秦椒另有一种。……附录:番椒,亦名秦椒,……。”作者是山东济南人,这个记述明白无误地表明,明代(1621)华北地区已有番椒种植;最早将“番椒”称为“秦椒”的地点也是在华北而不是其他地方。陕西自身辣椒记载最早的名称也叫番椒(雍正《陕西通志》:“番椒,俗呼番椒为秦椒,结角似牛角,生青熟红子白味极辣。[按]《广群芳谱》云:‘秦椒以产自秦地故名,今北方秦椒另有一种。’盖即番椒也。”);三是中唐以后,吐蕃崛起,控制了河西和陇右,陆上丝绸之路严重阻塞,而海上丝绸之路迅速兴旺发达,辣椒从已经几乎荒废的陆上丝绸之路传人中国内地,再向东部扩展,可能性很小。
四川地区辣椒记载比湖南迟半个世纪以上,却几乎与湖南同时迅速普及,食辣成性。乾隆十四年(1749)《大邑县志》:“秦椒,又名海椒”是四川辣椒最早记载。番椒在四川地区称海椒的最多,辣椒和辣子次之,偶有称秦椒。嘉庆年间,四川辣椒仿佛一夜之间到处冒了出来。金堂、华阳、温江、崇宁、射洪、洪雅、成都、江安、南溪、郫县、夹江、犍为等县志及汉州、资州直隶州志中均有辣椒记载。光绪以后,除在民间广泛食用外,经典川菜菜谱中已经有了大量食用辣椒的记载。清代末年傅崇矩《成都通览》记载,当时成都各种菜肴达1328种之多,辣椒已经成为川菜中主要佐料之一,有热油海椒、海椒面等。清末徐心余《蜀游闻见录》亦记载:“惟川人食椒,须择其极辣者,且每饭每菜,非辣不可”(转引自蓝勇《中国古代辛辣用料的嬗变、流布与农业社会发展》,《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0年第4期)。
《中国农史》2005-2
辣椒(Capsicum.frutescens L.)原产于美洲,别名番椒、海椒、秦椒、地胡椒和辣茄等。哥伦布航行美洲时把它带回欧洲。1493年,辣椒传人西班牙。[1]明代后期(16世纪末)辣椒开始传人我国。辣椒的引进和传播对中国的经济、社会、文化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