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应注意的法律问题
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注意事项

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注意事项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注意事项一、引言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确立权利义务关系的重要法律文件。
对于用人单位来说,签订劳动合同是管理员工、维护企业利益的基础。
然而,由于劳动合同的复杂性和相关法律的多样性,用人单位在签订劳动合同时需要注意一些重要事项,以确保合法合规且维持良好的员工关系。
二、注意事项1.确保合同内容的完整性用人单位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应确保合同条款的完整性,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劳动合同应明确规定双方的身份、工作职责、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工资待遇、法定假期及加班安排等内容。
双方应确保合同条款清晰明确,以免在解决劳动纠纷时出现争议。
2.注重合同期限的约定劳动合同期限是劳动关系的关键要素之一。
用人单位需要根据实际经营需求和员工特点,合理确定合同期限,并明确终止合同的条件和程序。
双方应充分沟通和协商,确保合同期限的公平和合理性,避免不必要的法律风险。
3.关注工资支付和福利待遇工资支付和福利待遇是员工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
用人单位应按时足额支付员工的工资,并遵循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用人单位还应向员工提供合理的福利待遇,比如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和带薪年假等。
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归属感。
4.注意劳动保障和权益保护用人单位有责任保护员工的劳动权益和人身安全。
劳动合同应明确规定双方在工作过程中的权益和义务,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用人单位应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加强劳动保护,确保员工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尊重和保护。
5.定期审查和更新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定期审查和更新劳动合同,以适应企业发展和员工变动。
当用人单位与员工发生较大变化时,应及时进行变更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
用人单位还应对合同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合同内容的合法合规性,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和纠纷。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和员工之间建立和维持良好关系的基础。
在签订劳动合用人单位应遵循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尊重员工的权益,确保双方权益的平衡。
企业劳动用工中常见法律风险的防范措施

企业劳动用工中常见法律风险的防范措施一、合理明确劳动合同条款劳动合同是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重要法律文件,对于双方的权益都有着重要的约束力。
因此,企业在签订劳动合同时,要制定合理的劳动合同条款,具体涵盖工资、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劳动保护等内容,并确保双方都能理解和遵守。
同时,企业要及时更新劳动合同,并提醒劳动者和企业的责任、义务。
二、建设健全员工管理制度员工管理制度是对员工行为进行规范的重要文件。
企业需要制定并完善员工管理制度,明确员工的权利和义务,规范员工的行为。
这包括工作纪律、考勤制度、违约行为处理等内容,有效约束员工的行为,减少法律纠纷的发生。
三、加强职业培训和管理企业要加强员工的职业培训和管理,确保员工了解并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包括劳动合同法、劳动法等。
通过培训,使员工对自己的权益有所了解,也能够防范和应对潜在的法律风险。
四、及时了解和执行相关法律法规企业要及时了解和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并严格执行。
如劳动法关于劳动时间、休假、加班等规定;劳动合同法关于合同解除和解约的规定等。
只有对法律法规有所了解,并加以执行,才能避免法律纠纷的发生。
五、加强劳动保护措施劳动保护是企业应尽的法定义务,也是避免法律风险的重要手段。
企业要加强对员工的劳动保护,包括提供合理的劳动环境、防止职业病、健康体检等。
同时,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制度,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六、合理规避劳动纠纷企业要及时预防和化解潜在的劳动纠纷。
在招聘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用人法律法规和企业规定,确保招聘公平公正。
与员工签订合同时,要明确双方的权益和责任,并严格遵守合同约定。
在解除劳动合同时,要依法及时支付应付工资和经济补偿,避免导致劳动纠纷的发生。
七、加强与劳动监察部门的沟通和合作企业要与劳动监察部门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了解最新的办法、政策和法律法规。
如果发现劳动用工中存在问题,应及时主动与监察部门进行沟通,共同解决问题,避免发生法律风险。
签订劳动合同要注意的事项有哪些5篇

签订劳动合同要注意的事项有哪些5篇篇1一、导言在劳动市场中,劳动合同是规范雇主与雇员之间权利和义务的重要文件。
签订劳动合同时,双方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
本指南旨在提醒双方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应注意的事项,以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二、签订前的准备1. 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双方应了解并遵守《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合同条款合法。
2. 明确职位和职责:雇员应明确自己的职位和职责,并在合同中具体体现。
3. 核查雇主资质:雇员应核查雇主的营业执照、资质证明等文件,确保雇主具备合法经营的资格。
三、劳动合同的主要内容1. 双方基本信息:包括雇主和雇员的姓名、地址、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
2. 工作内容和地点:明确工作岗位、职责、工作地点等。
3.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约定工作时间、加班、休假等相关事项。
4. 薪酬和福利:明确基本工资、奖金、津贴、社保等福利待遇。
5. 保密和竞业限制:约定保密义务和可能的竞业限制条款。
6. 违约责任:明确违反合同时应承担的责任。
7. 合同期限:约定合同的起始和终止时间。
8. 其他约定:包括培训、保密协议、知识产权保护等事项。
1. 审慎阅读合同内容:双方应认真阅读合同条款,确保理解并同意。
2. 规避模糊表述:避免使用模糊、不确定的表述,确保合同条款明确具体。
3. 注意免责条款:避免不公平或不合法的免责条款,确保双方权益。
4. 保留修改意见:如对合同有任何疑问或修改意见,应及时提出并与对方协商。
5. 签署确认:合同签署后,双方应保留一份合同副本,以备未来参考。
五、合同的变更和终止1. 合同变更:如需变更合同内容,双方应协商一致,并书面签订变更协议。
2. 合同终止:双方应明确合同的终止条件,确保在合同终止时处理好相关事宜。
六、争议解决1. 双方应约定争议解决的方式,如协商、调解、仲裁或诉讼等。
2. 如发生争议,双方应首先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按合同约定方式解决。
劳动合同法常见问题汇总

劳动合同法常见问题汇总1、对于企业和劳动者双方来说,《劳动合同法》更侧重保护谁的权益呢?解答:《劳动合同法》是应该向劳动者倾斜,还是应该对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的权益并重平等保护,一直是充斥于立法整个过程的问题。
最终,《劳动合同法》与《劳动法》相比,在“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的地位表述顺序上稍有改变。
《劳动法》第1条为:“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劳动合同法》第1条规定:“为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制定本法。
”由此可见,《劳动合同法》在明确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的权利义务并重规范基础上,又特别提出了对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予以保护。
可以说,相对于《劳动法》来说,《劳动合同法》作了“有限度的让步”。
2、《劳动合同法》的适用范围是什么?解答:《劳动合同法》第2条规定了该法的适用范围: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包括以下4种类型:(1)中国境内的企业;(2)个体经济组织;(3)民办非企业单位;(4)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
而《劳动法》的适用范围仅包括3种类型:1、中国境内的企业;2、个体经济组织;3、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的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
可见,在用人单位的适用范围上,《劳动合同法》比《劳动法》多了一个“民办非企业单位”,显然又比《劳动法》前进了一步。
因此,不管是国家机关还是事业单位,不管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还是以非营利为目的的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只要与劳动者建立了劳动关系,就应当签定劳动合同。
而只要签定劳动合同,都要依照《劳动合同法》执行。
3、什么是“民办非企业单位”?解答:所谓“民办非企业单位”,根据国务院颁布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规定,它是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
企业劳动合同签订过程中的法律风险与防范

企业劳动合同签订过程中的法律风险与防范◎王新富合法规范的劳动合同是稳定劳动关系、避免或减少劳动纠纷的必要前提。
然而,现实中很多企业或是出于主观目的、或是限于专业能力不足的客观条件,在与劳动者签订用工合同时,存在许多不规范问题。
这些隐患既破坏了稳定的劳动关系,又会导致后续劳动纠纷甚至经济赔偿,为企业持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一、不按规范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形和后果1.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其含义表达包括两方面,一是必须签订劳动合同;二是为便于发生纠纷时举证,必须采取书面形式。
但在现实中,存在很多刻意不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形。
认为这样可以规避法律规定,不缴或少缴税款和社会保险费;对劳动者工作表现不满意可以自由辞退,即便产生劳动纠纷被员工告上法庭,也会缺乏有效证据而不了了之。
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只要存在事实上的劳动关系,企业就要为劳动者办理相关手续、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而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即刻生效。
所以,劳动合同并非是证明事实劳动关系的唯一证据,只要员工举证出其他依据,如出勤记录、工资条、监控录像等,经劳动仲裁部门或法庭核实采用后,劳资关系依旧成立。
此种情况下,企业不仅要补缴社会保险费,相关责任人还要接受处罚。
同时,根据法律规定,如果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无论何时辞退员工,都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
可见,即使没有劳动合同,发生纠纷时企业也很难免除责任。
2.超期签订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法》第10条规定,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1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之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企业不在规定时间内签订劳动合同,将会面临以下风险。
一是支付双倍劳动报酬的风险。
对于延期订立劳动合同的行为,《劳动合同法》规定了更为严格的制约措施:如果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个1月但不满1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二是企业利益无法得到切实保护。
公司签订劳动合同风险提示

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律师意见王荣洲律师1. 关于劳动合同的签订时间劳动合同应当在用工之日或用工之前签订。
对于未及时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合同法》给予了一个月的宽限期,要求在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否则面临双倍工资的惩罚。
建议集团与所有员工签订劳动合同。
未签劳动合同从而形成的事实劳动关系用工成本最高,集团一定要严格避免。
未签劳动合同属于违法用工,在用工期间用人单位既需要依法给予劳动者各项待遇,又需要支付双倍工资,增加用人单位的用工成本。
2. 关于工作时间及加班法律规定的标准工资时制:每天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0小时,每周至少休息1天。
加班工资是以基本工资为计算基数的。
小时工资的折算方法: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
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集团现在实行的是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7.5个小时的工作时间,已经违反了法律的规定。
集团现有的制度每星期已经加班5小时。
集团可以考虑对工作时间做出调整;也可以不予调整,给予员工加班工资,因为公司的工资总额是不变的,这个地方多给了,其他地方就少给了。
3. 关于试用期的工资法律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的80%或者不得低于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集团试用期的工资已经违法。
从2011年2月1日起二类地区最低工资标准(徐州市区属于二类地区)从790元调整为930元。
集团可以考虑对试用期工资做出调整。
不低于最低工资标准且不低于同岗位最低工资的80%。
4. 关于劳动合同的续签法律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连续订立两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当劳动者要求订立无固定期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就得与其订立无固定期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法》实施以后,实际上已经变成了“一签定终生”。
在第一次劳动合同到期之前就得评估,是否要签第二次劳动合同,如果签了第二次劳动合同,那就得签无固定期劳动合同;如果不想签第二次合同,那在第一次合同到期时,就立即终止劳动合同。
企业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的注意事项

企业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的注意事项
1. 搞清楚合同期限啊!这可太重要啦!就好比你要去旅行,总得知道行程是几天吧!比如说,小张和公司签了一年的合同,时间一到,双方就得重新考虑合作啦!
2. 工资待遇要明确哇!别稀里糊涂的!这就像吃饭知道菜价一样。
你瞧小李,当初没仔细看工资条款,后来发现和预期的不一样,多郁闷!
3. 工作内容得写清楚呀!不然你咋知道自己具体要干啥呢?这就类似去参加比赛要有明确的规则。
小王当初就因为合同里工作内容模糊吃了亏呢。
4. 工作地点也别忽视了呢!万一安排到特别远的地方,那多不方便呀!这就好比房子买在郊区还是市中心,差别可大了去了。
小周就碰到公司突然变更工作地点的情况。
5. 福利待遇要弄明白哦!这是关乎你切身利益的呀。
就像蛋糕上的那层奶油,能让你更开心。
小赵就特别在意公司的福利条款。
6. 责任和义务得清楚呀!别到时候出了问题都不知道谁负责。
这就好比球队里每个人的分工,得明确才行。
小刘因为没注意这个,后来遇到麻烦都不知道该找谁。
7. 保密条款要注意哇!有些信息可不是能随便说的。
这就像家里的宝贝不能给别人随便看一样。
小孙在这方面就特别谨慎。
8. 解除合同的条件要看好啦!不然怎么知道什么时候能走,什么时候不能走呢?就好像出门要知道怎么开门锁门一样。
小吴因为没了解清楚这个,后来就很被动。
观点结论:总之,企业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可不是小事,大家都得认真对待,把这些注意事项都搞清楚,这样才能保障自己的权益,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呀!。
订立劳动合同应当注意的问题

订立劳动合同应当注意的问题
订立劳动合同是企业与员工之间的一种重要合同,它规定了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对于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和促进企业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订立劳动合同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 合同形式:企业和员工可以选择书面或口头形式,但建议使用书面形式,以便于解决纠纷。
2. 合同内容:应当明确约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如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薪资待遇、社会保险等。
3. 合同期限:应当按照法律规定明确约定合同期限,如固定期限合同和无固定期限合同。
同时,还需注明合同期满后是否自动续签等条款。
4. 签订时间:应当尽量在员工正式入职前签订,以确保合同有效性,同时避免拖延恶化关系。
5. 法律规定:应当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如最低工资标准、最长工作时间、年假、带薪休假等。
6. 保密条款:若企业有涉及商业机密等需要保密的信息,应当在合同中加入保密条款并告知员工。
7. 违约责任:应当明确规定违约责任和解决纠纷的方式和途径,如仲裁或法律诉讼。
总之,在订立劳动合同时,企业应当遵循公平、公正、合法的原则,充分尊重员工的权益,为员工提供一个公平、公正、透明的工作环境。
同时,还要注意合同的书面形式和内容,以便于后续的管理和
解决纠纷。
劳动合同签订的注意事项5篇

劳动合同签订的注意事项5篇篇1劳动合同签订是员工和雇主之间的一种法律约束关系,具有很大的重要性。
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双方都应该非常谨慎,以避免日后可能产生的纠纷或问题。
以下是关于劳动合同签订的注意事项:一、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在签订劳动合同之前,双方应该明确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雇主应该清楚明确员工的工资、工作内容、工作时间、福利待遇等,员工也应该了解自己在公司的具体职责和工作要求。
双方应该在签订合同之前仔细阅读合同内容,确保自己清楚这些信息。
二、合同条款要合法劳动合同的内容必须合法,并且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
合同中的所有条款都应该是合法的,不能违反国家的劳动法规定。
如果发现合同中存在不合法的条款,应该及时和对方商讨修改或者撤销。
三、保护个人隐私在签订劳动合同时,保护个人隐私是非常重要的。
双方不应该泄露对方的个人信息,也不应该在合同中涉及到对方的个人隐私。
在合同中应该保护好双方的个人信息,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四、签订地点和时间劳动合同的签订地点和时间也要谨慎选择。
最好选择在公司内的办公室或者专门的会议室中签订合同,确保签订过程安全无误。
双方签订合同的时间也要合适,以避免因为时间紧迫而出现问题。
五、合同细节要详细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合同的细节要尽量详细。
合同中应该包括工资标准、工作时间、休假制度、社会保险等方面的具体内容,以免日后出现潜在的纠纷。
合同细节要尽可能的完善,确保双方的权益都得到保护。
六、签订后备份文件在签订劳动合同后,双方都应该保留一份备份文件以备日后查阅。
备份文件可以帮助双方在发生纠纷时及时找到合同内容,以解决问题。
备份文件要保存在安全可靠的地方,确保不丢失。
七、双方要诚信守约在签订劳动合同后,双方都要诚信守约。
雇主应该按时支付员工工资,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福利待遇;员工也应该恪守公司的规章制度,尽职尽责地完成工作。
双方都要遵守合同中的约定,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总之,劳动合同签订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事情,双方都应该非常谨慎对待。
劳动合同存在的问题及完善

劳动合同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劳动合同是企业用工的重要法律文件,旨在规范双方权利和义务,保障劳动者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劳动合同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劳动合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的建议。
问题一:违法合同有些劳动合同违反了国家法律法规和劳动保障制度。
例如,合同中约定的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或者未提供基本社保和福利待遇。
这种违法合同给劳动者的权益保护带来了很大困扰,也违背了法律的规定。
因此,企业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劳动保障制度,制定符合规定的合法劳动合同。
问题二:虚假合同有时候企业会签署虚假的劳动合同,包括但不限于虚假薪资、工作岗位和福利待遇等。
虚假合同会误导员工的就业意愿,进而影响到劳动者的权益和生活。
因此,建议企业在招聘和用工过程中要诚实守信,不得以虚假手段获取劳动力。
问题三:合同解除不清晰有些劳动合同解除条款不够清晰,缺少强制性的解除程序和规定。
当发生解除争议时,会引发纠纷和经济损失。
因此,建议企业在制定合同时,应当明确解除条款,并考虑和劳动者协商解除权利和义务,以便能够及时、公正、合法地解决纠纷。
问题四:合同变更不透明有些企业在变更劳动合同时,往往很不透明。
这有可能影响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进而导致不必要的纠纷。
因此,建议企业在变更劳动合同时,应该注重透明度,及时向劳动者说明合同变更的具体内容和原因,以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完善劳动合同的建议•充分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劳动保障制度,制定符合规定的合法劳动合同。
•招聘和用工过程中,诚实守信,不得以虚假手段获取劳动力。
•明确解除条款,规范解除程序和限制条款,以便能够及时、公正、合法地解决纠纷。
•在变更劳动合同时,注重透明度,及时向劳动者说明合同变更的具体内容和原因,以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劳动合同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违法合同、虚假合同、合同解除不清晰和合同变更不透明等。
为了维护劳动者的权益,企业应该充分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劳动保障制度,制定符合规定的合法劳动合同,并注重劳动合同的透明度和规范性。
签订劳动合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签订劳动合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单位之间确⽴劳动关系,明确双⽅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因此劳动合同对于劳动者⽽⾔很重要。
那么,签订劳动合同要注意些什么呢?为了给您解决相关疑惑,店铺⼩编为您整理了相关的法律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签订劳动合同的注意事项1、签订合同时,劳动者⾸先要弄清单位的基本情况要判断是否是合法企业,它的法⼈代表姓名、单位地址、电话要知道,这些信息可以通过上⽹查询⼯商登记信息获取,同时,要求将这些内容明确写在合同中。
2、劳动者要弄清⾃⼰的具体⼯作,并在合同中表明⼯作的内容和具体地点案例之⼀:张某家住北京海淀区四季青桥附近,她到离家很近的⼀个连锁超市应聘就职。
过了⼀段时间,公司将她调到远郊⼤兴的连锁店⼯作,因⽽产⽣纠纷。
因合同上只写了张某要在北京⼯作,使这起劳动争议案的焦点是合同约定的⼯作具体地点不详,导致败诉。
案例之⼆:赵某应聘某汽车⼚担任总装调试⼯,这是技术活⼉,⼯资较⾼;后来,企业将他调到⼀个⾮技术的低薪岗位,他不愿⼲,与企业发⽣劳动争议后,合同上写的是担任“操作⼯”,这是⼀个范畴很⼴的⼯种,没有明确具体的⼯作性质,导致争议败诉。
3、劳动报酬要定清楚,避免⼝头约定如标准⼯资是多少?有没有奖⾦?奖⾦是根据什么标准发放的?这些数据⼀定要在合同中体现,不要轻信⽼板的⼝头承诺。
案例:⼩李到⼀家私企⼯作,合同上的⼯资是每⽉⼀千多元,⽼板承诺他每⽉能拿到两千多元的⼯资。
⼯作⼏个⽉后,⼩李拿到的还是每⽉⼀千多元,因⽽产⽣纠纷。
最后,因⽼板⼝说⽆凭,⼩李没有得到他希望的报酬。
4、关于试⽤期的问题要特别注意法律规定试⽤期最长不得超过六个⽉,仅约定试⽤期的合同是⽆效的,试⽤期结束就要求劳动者⾛⼈是耍赖;在试⽤期间,⽤⼈单位不得⽆理由解除劳动关系;除⾮劳动者不符合招聘条件,才能⾛⼈。
5、劳动报酬的⽀付⽅式与⽀付时间要明确,是现⾦还是通过银⾏⽀付到账户中。
有的单位采取扣发员⼯⼀个⽉⼯资的⽅式拴住劳动者,这种⾏为不具有法定效⼒。
公司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应注意什么6篇

公司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应注意什么6篇第1篇示例:公司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是双方之间的重要法律文件,对于公司和员工双方都具有约束力和保障作用。
在签订劳动合双方应当注意以下几点:一、合同约定内容要明确公司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应该合理明确合同的双方身份、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薪酬福利、保险待遇、工作期限、双方权利义务等内容。
合同内容要具体清晰,避免模糊不清,以免日后发生纠纷。
二、合同期限要明确双方在签订劳动合需明确约定合同期限。
一般来说,劳动合同可以有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等形式。
在规定合同期限时,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约定。
三、薪酬福利待遇要明确合同中应明确约定员工的薪酬待遇和福利待遇。
薪酬待遇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奖金、加班工资等,福利待遇包括带薪假期、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
双方要按照合同约定执行,避免发生纠纷。
四、保密协议要签署针对公司的商业机密和员工的个人隐私,双方可以签订保密协议,约定信息的保密范围、保密期限、违约责任等内容。
保密协议的签署可以有效保护公司的商业利益和员工的个人隐私。
五、双方权利义务要明确合同中应明确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公司有权要求员工按照工作要求履行职责,员工有权要求公司提供合法合理的工作环境和薪酬待遇。
双方应当互相尊重、互相配合,共同维护合同的有效执行。
在签订劳动合双方需注意以上几点,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确保合同的有效执行。
希望企业能够尊重员工的权益,员工也要尊重企业的规章制度,共同努力实现双赢局面。
【公司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应注意什么】文章仅供参考,具体操作还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
第2篇示例:公司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是双方之间的重要约定,合同内容的完善和合理性对于保障双方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在签订劳动合双方都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劳动合同是公司与员工之间的法律约束和规范,双方在签订合同之前应该详细阐明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公司应当明确规定员工的岗位、薪酬、工作时间、福利待遇等,员工也应当明确知晓自己需要承担的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工作要求等。
企业劳动合同75个法律风险点

企业劳动合同75个法律风险点解析随着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和实施,对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护力度加大,同时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试图从企业的视角出发,分析在签订劳动合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75个法律风险点。
一、招聘员工法律风险1、就业歧视的风险。
招聘广告中含有乙肝歧视、户籍歧视、性别歧视、年龄歧视等内容,导致企业形象随之受损甚至诉讼的法律风险。
2、招聘人员提供虚假信息的风险.招聘时应要求应聘人员填写一份员工入职登记表,包括:学历、职业证书、资格证书、职称证书、工作经历、亲属关系、家庭住址、联系方式、身体状况等栏目,并由本人签字确认所填信息的真实性.今后,企业一旦发现虚假信息,可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劳动认定合同无效。
3、招聘尚未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的风险。
企业在招聘员工时,除新参加工作的劳动者外,一定要查验其终止、解除劳动合同的书面证明,方可与其签订劳动合同,以防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的法律风险。
4、招聘存在竞业限制协议的劳动者的风险。
企业在招聘员工时,一定要查验劳动者的相关证件和保密竞业协议,确认其不负有与原单位保守商业秘密和竞业禁止的义务后,方可与其签订劳动合同,以防承担侵权责任的法律风险。
5、招聘外国人或港澳台居民的风险。
未办理就业证导致劳动合同为无效合同,以及支付遣送回国全部费用的法律风险。
6、违反如实告之义务的风险。
企业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作出错误的判断而签订劳动合同,导致劳动合同无效的法律风险.7、扣押劳动者证件及向劳动者收取财物的风险。
扣押劳动者证件、以担保名义扣押劳动者证件或向劳动者收取财物导致接受劳动行政部门处罚,甚至承担赔偿责任的法律风险.8、发送录用意向书的法律风险.录用意向书是企业向应聘人员发出的关于建立劳动关系的一种要约,如果企业随意向应聘人员发出录用意向书,企业将要承担合同生效的法律风险。
二、签订劳动合同时的法律风险9、不及时签订劳动合同的风险。
不签书面劳动合同的,从用工之日后的第二个月起承担双倍工资的法律风险;一年未签定的,企业要承担无固定期限劳动关系的法律风险.10、试用期约定不当的风险。
企业劳动合同风险问答及合规清单

企业劳动合同风险问答及合规清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一、企业劳动合同风险问答1. 什么是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劳动条件、权利和义务关系的书面合同。
劳动合同的签订是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规范用人单位用工行为的重要法律制度。
2. 劳动合同的风险是什么?劳动合同风险主要包括用人单位未按规定签订劳动合同、隐瞒或虚假签订劳动合同、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等。
这些风险可能导致用人单位面临劳动争议、劳动仲裁甚至法律诉讼的风险。
3. 如何避免劳动合同风险?用人单位应严格遵守劳动法律法规,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明确劳动条件、权利和义务,确保合同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需建立健全的劳动合同管理制度,完善企业内部用工流程,规范用工行为。
4. 如果劳动合同产生争议,应该怎么解决?一旦劳动合同产生争议,用人单位应首先与劳动者进行沟通协商,尽量达成和解;如无法达成一致,可依法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者依法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如仲裁裁决仍不服,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解决。
5. 怎样加强对劳动合同风险的管理?加强对劳动合同风险的管理需要建立完善的用工制度和流程,加强员工培训,提高用工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用工能力,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加强对用工风险的评估和预防,及时解决劳动争议,降低劳动合同风险。
二、企业劳动合同合规清单1. 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依法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并明确约定劳动条件、权利和义务。
2. 合同条款明确劳动合同中的各项条款应明确具体,不得含糊不清,以确保双方权利义务的明确和可执行性。
3. 合同签订登记用人单位应妥善保管签订的劳动合同,依法进行合同签订登记备案,确保合同的证据效力。
4. 劳动合同变更用人单位变更劳动合同内容时,应征得劳动者同意,确保变更合法合规。
5. 合同解除程序合同解除应依法程序进行,不得违反法律规定并确保合同解除的合理性。
6. 合同法律风险评估用人单位应定期对劳动合同进行法律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
企业劳动用工的十大法律误区

企业劳动用工的十大法律误区企业在用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一系列的法律问题和法律风险。
为了确保企业用工的合法合规,以下是企业劳动用工中的十大法律误区。
1. 违法劳动合同:企业在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时,要注意合同内容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是否包含了必要的条款,如工资支付、工作时间等。
合同一旦违法,将对企业造成严重的法律风险。
2. 不合理的用工:企业在招聘和用工过程中,不得进行与性别、年龄、婚姻状况等相关的歧视性要求。
如招聘广告中,不能要求特定性别或特定年龄段的人员。
3. 过劳加班:企业要遵守劳动法规定的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不得强制员工加班或超过法定工作时间安排工作。
如果员工因加班而发生事故或受伤,企业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4. 不合理的解雇:企业在解雇员工时,要遵循相关法律规定。
否则,如果被解雇员工认为自己的权益受到损害,可能会提起劳动争议或劳动仲裁,给企业带来法律纠纷。
5. 不履行社会保险义务:企业在用工过程中,要按照相关法律规定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费。
如果企业不履行社保义务,不仅会面临法律制裁,还会给员工带来不必要的风险。
6. 不合理的薪酬福利:企业在制定薪酬福利政策时,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得存在违法违规的行为。
否则,员工可能会提起诉讼或劳动仲裁,企业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7. 违法用工形式:企业在用工过程中,不得采取违法的用工形式,如劳务派遣、违规外包等。
这些用工形式存在法律风险,如劳动关系不清晰、劳动条件差等,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诸多问题。
8. 不履行安全生产义务:企业在用工过程中,要注重安全生产,为员工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和设施。
如果企业不履行安全生产义务,发生工伤事故,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9. 未经员工同意携带个人隐私信息:企业在收集、使用员工个人信息时,要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得擅自携带员工的个人隐私信息。
否则,会涉及到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纠纷。
10. 不正当竞业限制:企业在劳动合同中可以约定竞业限制条款,但要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合理约定竞业限制范围和期限。
签订劳动合同七大注意事项5篇

签订劳动合同七大注意事项5篇篇1签订劳动合同是员工和雇主之间建立雇佣关系的重要步骤,合同的签订涉及到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对于双方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然而,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很多人都容易忽略一些重要的细节,导致后期发生纠纷。
因此,在签订劳动合同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七个方面:一、明确双方的基本信息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双方必须详细了解对方的基本信息,包括员工和雇主的名称、住所地、法定代表人等信息。
这样可以确保在后期发生纠纷时能够迅速找到对方,避免因信息不明导致的问题。
二、明确工作内容和职责劳动合同应明确规定员工的工作内容和职责,包括具体的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等。
这样可以避免因工作任务不清晰而产生的争议,确保员工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工作职责。
三、约定薪酬和福利待遇劳动合同中应明确规定员工的薪酬和福利待遇,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奖金、加班费等内容。
同时,还应说明福利待遇,如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带薪休假等。
这样可以避免因薪酬和福利待遇不清楚而引发的矛盾。
四、规定员工的保密义务劳动合同中必须规定员工的保密义务,明确员工在工作期间和离职后对公司的商业机密和机构信息的保密责任。
这样可以保护公司的商业秘密,维护公司的利益。
五、规定员工的违约责任劳动合同中应规定员工的违约责任,包括对公司造成损失的赔偿责任、违约金等。
这样可以规范员工的行为,防止员工因违约行为给公司带来不利影响。
六、明确双方的解除合同方式和条件劳动合同中应明确规定双方解除合同的方式和条件,包括双方解除合同的程序和期限。
这样可以在双方解除合同时避免因程序不当而引发的争议。
七、规定其他事项劳动合同中还可以规定其他的一些事项,如工作期限、试用期、培训协议等。
这样可以进一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避免因疏漏导致的问题。
总之,签订劳动合同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双方慎重对待,确保合同的内容完整、详细、合理。
通过遵守上述七大注意事项,可以有效避免因合同纠纷而导致的风险,保障双方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
企业在签订劳动合同时的法律风险及防范

企业在签订劳动合同时的法律风险及防范企业的招聘工作完成后,就进入了用工阶段,在用工前,企业一定要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并完成相应的其他法律规定的手续,如果企业对相关手续漠视或淡忘,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风险;一、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风险有的企业管理者认为,不签订劳动合同对企业很有利,只要不签订劳动合同,员工就无法证明与企业存在劳动关系。
实则不然,能证明与企业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据很多,不仅是劳动合同,如工资条、考勤表、工作证、录音、证人证言等,都可以做人证据使用。
一旦被认定企业与员工存在事实的劳动关系,企业将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一是企业将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期限的双倍工资;二是如果未签订劳动合同期限超出一年,将致使签订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条件成立。
如此一来,企业可谓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二、职工名册风险企业在用工时,一定要建立职工名册,否则可能会受行政处罚的风险。
《劳动合同法》第七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
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工名册备查。
2008年9月18日起实施的《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八条规定,劳动合同法第七条规定的职工名册,应当包括劳动者姓名、性别、公民身份号码、户籍地址及现住址、联系方式、用工形式、用工起始时间、劳动合同期限等内容。
第三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有关建立职工名册规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劳动行政部门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所以企业无论是否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都要按要求建立职工名册备查,并让员工在核实名册内容后签字确认,由企业人事部门保留劳动者签字确认的书面证据存档;三、企业告知风险《劳动合同法》第八条规定,用人单位招聘劳动者时,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
由此可见,企业必须主动将上述情况如实向劳动者说明,劳动者无论是否提出知悉的要求,都不影响用人单位的告知义务。
企业在劳动用工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与应对措施

《劳动合同法》在2008年1月1日正式实施,而该法对现行的《劳动法》以及诸多地方劳动立法的很多方面作了重大调整。
这些变化贯穿于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以及终止,也将给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带来很大的影响。
为此,河南高成律师事务所李恒欣律师特以《劳动合同法》及《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为基础,参考相关劳动方面的法律法规,对公司在劳动用工过程中常见的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意见。
一、公司在订立劳动合同过程中,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一)招聘过程中的法律风险及防范1、入职审查时用人单位可了解应聘者哪些信息?在《劳动合同法》中第八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
”由此可知,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享有一定的知情权,但该知情权并不是全然不受限制,该知情权仅限于了解劳动者与缔结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信息。
言外之意,对于与劳动合同没有直接相关的基本信息,应聘者有权拒绝回答或沉默。
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信息一般包括年龄、学历、工作经验身体健康状况等。
既然用人单位享有一定的知情权,那么就应该好好的利用该权利,对应聘者入职审查时,属于用人单位应该了解的的基本信息,用人单位在合法的情况下,应当进行详细审查。
(1)身份、学历、资格、工作经验等信息。
这些信息直接决定着劳动者的工作能力,所以应当严格审查。
(2)是否有潜在的疾病、残疾等。
建议用工之前进行体检。
(3)是否达到16周岁。
未满16周岁的劳动者即是童工,将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4)是否与其他用人单位仍有未到期的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若招用与其他用人单位尚未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如果对其他用人单位造成损失,该用人单位须承当连带责任。
(5)是否与其他用人单位签订有未到期的竞业禁止协议。
用人单位在招聘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等有可能掌握商业秘密的员工时,应对其是否有竞业禁止协议在身进行严格审查,最好让该类员工在入司时以书面形式作出未与其他用人单位签订竞业禁止协议的承诺,避免用人单位承担不必要的风险和责任。
公司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应注意什么

公司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应注意什么一、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需承担二倍工资风险劳动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已经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第八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如果就是劳动者不敢与用人单位签定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在员工聘用后一个月内通告劳动者中止劳动关系。
二、订立合同时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的风险一些用人单位在招录劳动者时建议劳动者提供更多借款,否则予以聘用。
劳动合同法第9条规定,用人单位服劳役劳动者,严禁扣留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件和其他证件,严禁建议劳动者提供更多借款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缴纳财物。
根据劳动法有关规定,以借款或者其他名义向劳动者缴纳财物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期限归还劳动者本人,并以每人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标准判处罚款;给劳动者导致侵害的,应分担索赔责任。
三、违法约定试用期的法律风险依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反感一年的,试用期严禁少于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反感三年的,试用期严禁少于二个月;三年以上紧固期限和并无紧固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严禁少于六个月。
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就可以签订合同一次试用期。
以顺利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反感三个月的,严禁签订合同试用期。
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内。
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与劳动者约定试用期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违法约定的试用期已经履行的,由用人单位以劳动者试用期满月工资为标准,按已经履行的超过法定试用期的期间向劳动者支付工资差额的赔偿金。
开拓:没签劳动合同如何辞职一、没有签订劳动合同辞职,须要交纳违约金吗?不需要缴纳违约金的,即使劳动合同中约定了违约金也是无效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应注意的法律问题
调查时间。
地点。
对象
内容;在我国劳动群众的利益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但是在我们身边还是存在着许多令人忧心的事件发生。
我在一个电视节目中看到:某私企公司成立已经十年了,由集团公司和四个子公司组成,目前工作人员人数已达到350人。
但就是这样一家规模不小的公司却没有一个员工签劳动合同、办理保险。
员工辞职时还非要人家遵循提前一月通知,一月后才可以离职的规定,否则就不发工资。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决定对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应注意的法律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我到锦西天然气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就企业签订劳动合同问题进行了一些调查。
并对劳动法有关条例进行了了解。
在市场经济国家中,劳动合同制度是整个劳动法律制度的基础,是劳动关系产生、变更、终止的依据。
劳动合同会给整个劳动关系的稳定带来根本上的影响。
它是直接搭建在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一座桥梁,与每个劳动者的生活息息相关。
可以说,劳动合同的规范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将会影响到劳动者切身利益的享有和保护。
1994年我国《劳动法》的制定从法律上根本改变了用人单位的劳动用人依靠行政手段分配的计划管理体制,使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真正从行政管制走向契约关系。
但在《劳动法》13章107条中只有第三章共有20条规定了“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
除此之外,就是杂乱无章的部门规章、地方规章、地方性规范文件和政策调整之,其法律效力和稳定程度是可想而知的。
当前我国诉至法院的民事纠纷越来越多,在其中因劳动合同而发生的法律纠纷数量也不断攀升。
从总体来看,影响我国劳动关系稳定和谐的主要矛盾是:劳动合同的主体范围狭窄,有相当一部份应当列入劳动合同调整的劳动关系置于劳动法的保护之外;我国劳动法对劳动合同期限的规定及现实操作使劳动者处于不稳定的状态;用人单位非依正当程序解除劳动合同,使劳动者的权益不能得到有效的司法保障。
一、劳动合同的主体范围应当扩大
劳动合同的主体可概括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是相对应的。
因此劳动合同的主体问题其实就是劳动者的范围问题。
《劳动法》第2条及有关解释规定我国《劳动法》规定的“劳动者” 只包括与境内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工勤人员、实行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的非工勤人员。
但由于企业钻了法律漏洞的空子,因此出现了若干问题:1. 众多非《劳动法》明确规定的劳动者被排除在司法保护的大门外,如比农村劳动者、家庭保姆等均不是劳动合同的主体,不受我国《劳动法》的保护。
由于我国城乡差距依然很大,使得农民被视为“二等公民”。
而被排斥在劳动合同主体之外的也大部份是农民工。
二.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应当依正当程序进行
劳动法》第25-27条规定了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在当前对劳动关系的稳定有较大影响的是第27条即用人单位单方面经济性裁员问题,这是困扰我国社会稳定和谐的重大问题,也是我国劳动关系不稳定的重要因素。
1997年我国国有企业职工分流及下岗人数为1274万人,其中640万人被分流,占国有企业职工总数的17%(《中国劳动年鉴》1998年);1998年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为1219万人,其中609万人实现了再就业,包括企业内部转岗分流人员;1999年上半年,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总数为742万人,其中202万人实现了再就业(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数字)。
随着劳动合同制度适用范围的扩大,有可能遇到下岗问题的职工人数还会增大。
因此企业确定被裁减人员必须根据下面一些因素:雇员的工龄、工作能力、工作态度、雇员的身体状况和雇员的家庭负担等。
并且,企业裁减人员必须遵循一下程序:一是提前通知雇员本人,二是应当允许工会提前介入,下岗方案应当经工会通过。
三是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下岗方案。
四是劳动者对下岗方案有争议的,可以通过
劳动仲裁或诉讼的方式解决;如果工会认为下岗方案有争议,也有权通过劳动仲裁或诉讼的
方式解决。
再次,下岗的方式可以由劳动者选择,劳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内退、下
岗择业还是全面解除劳动合同。
三.劳动合同中应当有强制性条款
目前劳动者只有签订与不签订合同的自由,而没有对劳动合同内容协商的自由。
劳动合同往往是由强势的用人单位单方面拟订具有固定格式合同,弱势的劳动者一方事实上不得不接受而订立劳动合同。
因此,劳动合同中应当涉及一下强制性条款
1、提供劳动安全保护的义务
保障劳动者的生命健康是用人单位的应尽职责,无论劳动合同中是否约定。
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劳动者的工作性质提供安全用具、安全场所,进行安全警示,培训劳动安全规范,预防职业病,保障职业安全等。
2、遵守8小时工作日和最低工资报酬的义务
用人单位应当严格遵守国家关于工作时间的强制性规定,对需要延长劳动时间的应当遵守延长劳动时间的规定。
用人单位不得任意延长劳动时间,延长劳动时间应当给付相应报酬。
用人单位给付的工资应当在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数额以上,且这一数额应当排除用人单位为劳动者缴纳的社会保险金。
3、缴纳强制性社会保险的义务
社会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目的是使劳动者在因年老、患病、伤残、死亡、失业等原因,丧失劳动能力或中断就业,本人和家属失去生活来源时,能够从社会(国家)获得物质帮助。
社会保险是用人单位和政府对劳动者履行的社会责任,它具有强制性、保障性、福利性、普遍性,对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促进企业间的平等竞争,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提供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工伤保险。
4、保障劳动者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
五、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劳资矛盾已逐渐成为我国无法回避的社会问题。
“如果说今后中国可能会发生某种不稳定局面的话,那么,酿成这种不稳定局面的主要因素应该是劳动问题积累和社会劳动关系矛盾的激化。
”因此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必须以劳动法为依据,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