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雹增雨炮弹管理规章
气象灾害防御条例(2017年修订)

气象灾害防御条例(2017年修订)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17.10.07•【文号】•【施行日期】2017.10.07•【效力等级】行政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正文气象灾害防御条例(2010年1月20日经国务院第98次常务会议通过,2010年1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70号公布,自2010年4月1日起施行。
根据2017年10月7日《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气象灾害的防御,避免、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内从事气象灾害防御活动的,应当遵守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气象灾害,是指台风、暴雨(雪)、寒潮、大风(沙尘暴)、低温、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和大雾等所造成的灾害。
水旱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因气象因素引发的衍生、次生灾害的防御工作,适用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第三条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实行以人为本、科学防御、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原则。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将气象灾害的防御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五条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做好全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做好本行政区域的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第六条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涉及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有关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建立联防制度,加强信息沟通和监督检查。
第七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向社会宣传普及气象灾害防御知识,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
学校应当把气象灾害防御知识纳入有关课程和课外教育内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气象灾害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人雨弹、火箭的使用及管理制度

人雨弹、火箭的使用及管理制度
人雨弹、火箭是人工增雨作业的主要工具,加强炮弹、火箭的使用及管理,是搞好防雹、入工增雨作业,确保安全的基本保证。
一、防雹弹、火箭仅限于防雹、增雨中使用,在射击时必须严格按照、"防雹弹、火箭使用说明书"的要求组织作业,确保安全。
二、防雹弹、火箭在使用时必须防雨、防日西:遵守"用旧存新,用零存整"的原则。
对作业未使剧完的弹、箭要擦拭干净并检查无损伤后装回塑料桶及箭箱内,妥善保管。
三、防雹弹有效期限为五年,火箭为三年:坚决杜绝使用过期的弹、箭,对于过期的弹、箭以及哑弹集中上交市人影办,由市人影办统一处理。
四、申领与配发。
各县人影办领取炮弹、火箭,必须向市级人影办提出申请理由、数量,经申请后办理调拨、领取手续。
五、严格专库存放保管制度。
六、建立登记表册,炮弹、火箭出入库要有登记手续。
防止去失或其他意外事故发生。
全区增雨防雹高炮基本情况分析

训 班 . 过培训 , 通 从业 人员 的安 全 意识 和技 术素质 逐
维普资讯
20 0 8年 第 1期
内 蒙 古 气 象
9
年得 到提 高 。 各盟 市人 影 办组 织实 施 了高 炮年 检 , 配 备 了专 门的修 理人 员 ; 特别 是 巴彦 淖尔 市 、 鄂尔 多斯
" 6 8 ” 3
加
9 删
全 区 现 有 高 炮 7 0门 .投 入 使 用 的 6 0门 。 7 5
2 0 —2 0 0 4 0 7年来 检 定 了 1 0个盟 市 的 6 9门增 雨 防 5
安 全操作 技 术规范 ,确保 作 业安全 M 、有效 船 的顺 利进 醯
进的完 善基础 性 工作 .是保 证作业 人员 人 身安全 和 高炮 良好状 态根本 性措 施 。作业 中应严 格遵 守高炮
表 1
的配 合下 , 满地 完成 了任 务 。4年 来检 定 了 l 圆 0个
盟市 的 6 9门 增 雨 防 雹 高 炮 . 具 体 检 定 情 况 如 5
表 1
好 状态 必须 使 用 的工具 。
三 、 议 建
( )我 区的增 雨 防 雹 高炮 在 全 国 数量 是 最 多 一 的 。 有 4 %是 5 但 6 5式 单管 3 mm高 炮 。 些单 管炮 7 这 中有 10多 门是 2 0 0 0 0年 以后调 入 的 , 余 2 0多 门 其 0
维普资讯
8
文 章 编 号 : 0 5 8 5 (0 8 一 0 8 0 10 — 6 6 2 0 )0 0 — 2
内 蒙 古 气 象
20 年 第 l 08 期
高炮防雹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
为了保障高炮防雹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确保作业顺利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作业前准备
1. 作业单位应成立安全领导小组,负责作业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工作。
2. 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取得相关资格证书,了解作业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
3. 作业前,对高炮、发射装置等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行。
4. 作业区域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并告知周边群众。
5. 作业前,气象部门应提供准确的作业天气信息。
三、作业过程安全
1. 作业人员必须穿戴防护装备,遵守操作规程。
2. 作业期间,非作业人员不得进入作业区域。
3. 作业人员应密切注意天气变化,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作业。
4. 作业过程中,如发现故障弹、未爆炸弹等,应立即报告安全领导小组,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5. 作业结束后,对作业区域进行清理,确保无安全隐患。
四、作业后总结
1. 作业结束后,安全领导小组应组织对作业过程进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2. 作业单位应定期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3. 作业单位应建立安全档案,记录作业过程中的安全事项。
五、附则
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作业单位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通过以上制度,旨在确保高炮防雹作业的安全、顺利进行,为我国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炮弹空弹壳管理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炮弹空弹壳的管理,保障国防安全和公共安全,防止环境污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所有炮弹空弹壳的产生、收集、运输、储存、处理和销毁等活动。
第三条炮弹空弹壳的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三)依法管理,科学处置;(四)综合利用,减少污染。
第四条国务院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负责全国炮弹空弹壳的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国防科技工业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炮弹空弹壳的管理工作。
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对违反本规定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二章炮弹空弹壳的产生与收集第六条炮弹空弹壳的产生单位应当建立炮弹空弹壳的产生、收集、运输、储存、处理和销毁等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和工作流程。
第七条炮弹空弹壳的产生单位应当配备专门的收集容器或者收集设施,确保炮弹空弹壳的收集工作安全、有序进行。
第八条炮弹空弹壳的收集应当遵循以下要求:(一)按照炮弹空弹壳的种类、规格、型号等进行分类收集;(二)对收集的炮弹空弹壳进行初步清洗,去除表面的污垢和残留物;(三)对收集的炮弹空弹壳进行编号,记录相关信息;(四)及时将收集的炮弹空弹壳送往指定的储存场所。
第九条炮弹空弹壳的产生单位应当定期对收集情况进行检查,确保炮弹空弹壳的收集工作符合本规定的要求。
第三章炮弹空弹壳的运输与储存第十条炮弹空弹壳的运输应当遵守以下规定:(一)使用符合安全标准的运输工具,确保运输过程中的安全;(二)在运输过程中,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炮弹空弹壳的损坏和泄漏;(三)运输途中应当配备必要的防护设施和应急处理设备;(四)运输车辆应当粘贴明显的标识,标明炮弹空弹壳的种类、数量等信息。
第十一条炮弹空弹壳的储存应当符合以下要求:(一)储存场所应当符合安全、卫生、防潮、防尘、防盗等要求;(二)储存场所应当配备必要的消防设施和应急救援设备;(三)储存场所应当建立出入库管理制度,确保炮弹空弹壳的账目清晰、库存准确;(四)储存场所应当定期对炮弹空弹壳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
山东省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

山东省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2.07.28•【字号】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25号•【施行日期】2022.10.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气象综合规定正文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25号《山东省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已于2022年7月28日经山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2年10月1日起施行。
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2年7月28日山东省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2022年7月28日山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规划建设与组织实施第三章安全管理与应急处置第四章法律责任第五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科学开发利用空中云水资源,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人工影响天气活动,应当遵守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人工影响天气,是指为避免或者减轻气象灾害,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在适当条件下通过科技手段对局部大气的物理、化学过程进行人工影响,实现增雨雪、防雹、消减雨雾、防霜等目的的活动。
第三条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应当坚持以人为本,遵循政府主导、统筹协调、科技引领、安全规范的原则。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领导,将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完善人工影响天气综合协调机制,加强人工影响天气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统筹解决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五条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在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和协调下,负责本行政区域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组织实施和指导管理。
防雹增雨火箭系统安全操作知识

检查发射场地是否安全可 靠
检查操作人员是否安全撤 离
应急处理措施
遇到紧急情况时,应立即停止操作,迅速撤离现场 若发生意外事故,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疏散和救援 对于设备故障等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在操作过程中,应保持冷静,不要惊慌失措,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Part Four
演练评估:对应急演练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应急预案。
演练记录:对每次演练进行详细记录,包括参与人员、时间、地点等信息,以便后续查阅和总 结。
Part Six
防雹增雨火箭系统 安全操作培训与演
练
安全操作培训的重要性
提高操作人员的 安全意识和技能
确保防雹增雨火 箭系统的正确使 用
减少操作失误导 致的安全事故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促进团队协作和配合,提高整体安 全水平
安全演练的步骤和程序
添加标题
制定演练计划和方案
添加标题
确定演练人员和职责
添加标题
准备演练所需的器材 和装备
添加标题
确定演练场地和安全 措施
添加标题
进行演练前的培训和 指导
添加标题
按照计划进行演练并 记录过程
添加标题
对演练结果进行评估 和总结
THANKS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熟悉系统操作流程和安全规范。
操作前应检查火箭弹、发射装置等设备是否完好,确保无故障。 操作时应选择合适的场地,确保周围无易燃、易爆物品,并采取必要的 安全措施。 操作时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避免误操作导致安全事故。
使用后的维护保养
定期检查:每次使用后,应检查火箭系统的外观和性能,确保无损坏或异常。
操作前的准备工作
检查火箭系统的各项设备是否完好无损,确保正常工作。 确认作业区的安全,清除障碍物,确保作业区无人员和动物。 准备好相关的安全防护设备,如防护服、护目镜等。 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操作前的安全检查,确保符合安全要求。
人工降雨炮弹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确保人工降雨炮弹的安全使用,预防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所有从事人工降雨炮弹生产、销售、储存、运输、使用和废弃处置的单位和个人。
三、安全管理制度1. 生产环节(1)生产企业应具备合法的生产许可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生产人工降雨炮弹。
(2)生产过程中,必须采用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原材料和设备,确保产品质量。
(3)生产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具备相应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2. 销售环节(1)销售企业应具备合法的经营许可证,销售的人工降雨炮弹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
(2)销售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向购买者提供产品使用说明书和注意事项。
3. 储存环节(1)储存场所应具备良好的通风、防火、防爆条件,并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
(2)储存人员应定期检查储存环境,确保储存安全。
4. 运输环节(1)运输企业应具备合法的运输许可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运输人工降雨炮弹。
(2)运输过程中,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防止炮弹损坏或发生意外。
5. 使用环节(1)使用单位应具备合法的使用许可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人工降雨炮弹。
(2)操作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具备相应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3)使用过程中,应确保炮弹与易燃易爆物品、腐蚀性物品等危险品隔离存放。
6. 废弃处置环节(1)废弃的人工降雨炮弹应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处置。
(2)处置过程中,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防止环境污染和安全事故发生。
四、事故报告与处理1. 事故报告发生人工降雨炮弹安全事故时,事故单位应立即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并按照要求提供事故调查报告。
2. 事故处理(1)事故单位应积极配合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进行调查处理。
(2)事故单位应根据事故原因和责任,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五、监督检查1.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人工降雨炮弹生产、销售、储存、运输、使用和废弃处置的监督检查。
人工增雨防雹弹的安全管理

科技资讯科技资讯S I N &T NOLOGY I NFORM TI ON 2008N O .26SCI ENC E &TECH NOLOG Y I N FOR M A TI ON 学术论坛新疆是我国最早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省份之一,目前,新疆用于防雹增水人影作业的三七高炮646门,消耗人雨炮弹20余万枚。
炮弹的安全管理包括制定炮弹的运输和押运、库存炮弹的日常管理和瞎火弹销毁的安全措施。
1人工增雨防雹弹的汽车运输与押运汽车运输条件。
各地人影办到省人影办调运炮弹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爆炸物品管理条例》要求,调运人员事先应到当地公安部门办理好《爆炸物品购买证》、《爆炸物品运输证》,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规定,向具有“危险货物运输经营许可证”、“危险货物车辆营运证”、“危险货物运输驾驶员证”、“危险货物运输押运员证”资质并为危险货物投保承运人责任险的货运经营者商议运输。
危险货物运输经营者在受理承运业务时,应当查验有关手续,核实品种、数量无误后,方可运输。
汽车运输要求。
严禁超载,装载高度不得超过车厢挡板的高度、不准突出车外,并悬挂明显的危险货物运输标志。
避免穿行城镇街道和居民点,途中休息时应远离城镇居民区、重要建筑设施、交通要道。
行驶中车速不得过快,平坦路上车与车之间应保持50m ~l 00m 的安全距离,上、下坡时不应少于300m 的安全距离。
在道路不良的情况下要慢行,转弯处要适当减速,起动和停车要稳。
途中要经常停车检查车况和炮弹的装载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加盖防雨篷布并用绳索捆绑。
遇有雷雨天气时,汽车应关闭发动机,停车地点应避开高大建筑、高压电线和孤树,以防雷击。
汽车要安装接地导电带,配备灭火器。
发生火警时,首先应使着火车辆远离其它车辆和居民点,再行灭火。
汽车运输炮弹时,要一车一人押运。
押运员在执行押运任务时要做到:①明确任务、责任、送(到)达地点、行走路线和有关规定。
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实施办法

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实施办法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有效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及社会公共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根据国务院《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X省人工影响天气管理办法》等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人工影响天气及其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人工影响天气,是指为避免或者减轻气象灾害,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在适当条件下通过科技手段对局部大气的物理、化学过程进行人工影响,实现增雨(雪)、防雹、消雨、消雾、防霜等目的的活动。
第四条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按照作业规模和影响范围,在市、县区人民政府的领导和协调下,由气象主管机构指导管理,具体办事机构组织实施。
发改、财政、公安、安监、民政、农业、林业、水务、科技等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配合做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
第五条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是地方气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级人民政府组织防灾减灾的公益性事业。
所需基本建设经费、事业经费、作业经费和科学研究以及实验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六条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由气象主管机构商同级有关部门编制人工影响天气工作计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领导,鼓励和支持人工影响天气科学技术研究,推广使用先进技术,保证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顺利开展。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在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第八条我市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时间为5月1日至10月31日,在此期间,根据天气形势,防雹增雨作业随时组织实施。
作业时间以外,根据天气情况和工农业生产需要,适时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由市气象主管机构临时通知有关县区进行人工影响天气作业。
第九条县区气象主管机构根据区域气候、地理、交通、通信、人口密度等情况,提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站点的布设意见,经市气象主管机构审核后,报省气象主管机构商有关飞行管制部门确定。
经确定的作业站点不得擅自变更。
气象灾害防御管理制度

气象灾害防御管理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气象灾害防御,避免、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行政区域内气象灾害的防御管理工作。
第三条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应遵循以人为本、预防为主、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原则。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将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第五条气象主管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气象灾害防御管理工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做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二、气象灾害监测与预警第六条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加强气象灾害监测体系建设,提高气象灾害监测能力。
第七条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气象灾害预警发布制度,及时、准确、广泛地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第八条气象主管机构应当与有关部门建立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共享机制,实现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互联互通。
第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相应措施,防范和减轻气象灾害。
第十条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根据气象灾害预警信息,采取措施,确保本行业、本单位的安全生产。
三、气象灾害防御措施第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开展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确定气象灾害易发区和重点防御区,制定相应的防御措施。
第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城市和农村地区气象灾害防御设施的建设,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
第十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开展气象灾害应急演练,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第十四条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加强对本行业、本单位的气象灾害防御设施的建设和维护,确保设施正常运行。
第十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气象灾害防御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公众的气象灾害防御意识和能力。
四、法律责任第十六条违反本制度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气象主管机构或者其他有关部门责令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一)未按照规定开展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的;(二)未按照规定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三)未按照规定采取气象灾害防御措施的;(四)未按照规定开展气象灾害应急演练的;(五)未按照规定加强对气象灾害防御设施的建设和维护的。
增雨防雹火箭弹作业安全保障技术规范

《增雨防雹火箭弹作业安全保障技术规范》编写说明三明市防雷减灾管理局2013年8月15日目录1 任务来源 (1)2 工作内容 (1)3 项目组成员及其主要工作 (1)4 编制过程 (2)5 编制原则 (2)5.1 科学性和规范性原则 (2)5.2 统一性原则 (3)5.3 简化性原则 (3)5.4 协调性原则 (3)6 技术内容 (3)6.1 范围 (3)6.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6.3 术语和定义 (3)6.4 检测项目 (3)6.5 检测要求和方法 (3)6.6 检测周期 (3)6.7 检测程序 (4)6.8检测结果记录 (4)6.9附录 (4)7与国内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分析 (4)8与现行法规标准的关系 (4)9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4)10 实施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 (5)11标准属性 (5)1 任务来源福建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干旱、冰雹等气象灾害频发,而干旱、冰雹两种气象灾害通过实施人工增雨防雹作业是减轻和缓解的,所以开展人工增雨防雹作业是各级政府指挥防灾减灾的一项重要工作,随着发射火箭弹数量与作业次数的增加,人口密度的增大,作业装备生产企业技术水平制约等多种原因,发生作业事故的隐患和可能性不断加大,特别是近年来在全国因作业引起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事故时有发生。
为规范人工增雨防雹安全作业行为,促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更好的履行气象部门人工增雨防雹作业管理职能,努力减少和避免人影作业意外事故的发生,三明市防雷减灾管理局于2012年6月申请立项并归口由福建省气象局提出。
本标准任务来源于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印发2012年第二批福建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通知》(闽质监标〔2012〕551号),主要起草单位为三明市防雷减灾管理局。
2 工作内容标准编制工作主要分为四个部分:——资料收集查阅:对国内和行业相关标注的制定情况进行收集、整理和查阅;——广泛调研:就福建省人工增雨防雹工作现状、行业需求、技术标准的经济性和技术标准的行业协调性进行广泛的调研;——专家研讨:根据收集查阅的相关资料和广泛调研的结果,邀请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方面专家召开专项研讨会,就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处理;——国家相关政策法规一致性分析:工作组在标准编制过程中,就标准与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一致性进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进行调整。
人工增雨防雹安全生产预案

一、预案编制目的为保障人工增雨防雹作业的安全顺利进行,防止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境内所有人工增雨防雹作业项目,包括作业前的准备工作、作业过程中的安全措施、事故应急处理等。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人工增雨防雹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制定、修订、实施和监督本预案。
2.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本预案的日常工作。
3. 各级气象部门、作业单位及相关部门应按照本预案的要求,切实履行职责,确保人工增雨防雹作业安全。
四、作业前的准备工作1. 作业单位应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作业区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地形、地貌、气象条件等,确保作业安全。
2. 作业单位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安全可靠的作业设备,并定期进行维护保养。
3. 作业单位应组织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4. 作业单位应制定详细的作业方案,明确作业时间、作业区域、作业方法、安全注意事项等。
5. 作业单位应向当地气象部门报告作业计划,并取得相关部门的审批。
五、作业过程中的安全措施1. 作业人员必须穿戴符合安全要求的防护用品,如防静电服、防寒服、防雨服等。
2. 作业人员应遵守作业纪律,不得擅自离岗、操作不当或酒后作业。
3. 作业现场应设立安全警示标志,禁止无关人员进入作业区域。
4. 作业设备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设备运行正常。
5. 作业过程中,如遇异常情况,作业人员应立即停止作业,并向相关部门报告。
6. 作业现场应配备消防器材、急救药品等应急物资,以备不时之需。
六、事故应急处理1. 发生事故时,作业人员应立即停止作业,保护现场,并迅速报告相关部门。
2. 相关部门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救援队伍进行救援。
3. 根据事故情况,采取以下措施:(1)人员伤亡事故:立即组织救治,并报告当地卫生部门。
(2)设备损坏事故:立即组织抢修,确保设备尽快恢复正常。
(3)环境污染事故:立即采取隔离、清理等措施,防止污染扩散。
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2020修订)

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2020年3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48号公布根据2020年3月27日国务院令第726号《国务院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修订)第一条为了加强对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管理,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人工影响天气活动,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人工影响天气,是指为避免或者减轻气象灾害,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在适当条件下通过科技手段对局部大气的物理、化学过程进行人工影响,实现增雨雪、防雹、消雨、消雾、防霜等目的的活动。
第四条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按照作业规模和影响范围,在作业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领导和协调下,由气象主管机构组织实施和指导管理。
第五条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应当制定人工影响天气工作计划。
人工影响天气工作计划由有关地方气象主管机构商同级有关部门编制,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按照有关人民政府批准的人工影响天气工作计划开展的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属于公益性事业,所需经费列入该级人民政府的财政预算。
第六条组织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应当具备适宜的天气气候条件,充分考虑当地防灾减灾的需要和作业效果。
第七条国家鼓励和支持人工影响天气科学技术研究,推广使用先进技术。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专家对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效果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提供决策依据的有关单位给予奖励。
第八条人工影响天气的作业地点,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地理条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飞行基本规则》的有关规定,会同有关飞行管制部门确定。
第九条从事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单位,应当符合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条件。
第十条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制定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人员培训标准对从事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人员进行岗前培训。
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人员应当掌握相关作业规范和操作规程后,方可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
人工影响天气37高炮增雨防雹作业安全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

人工影响天气37高炮增雨防雹作业安全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起首,37高炮增雨防雹作业中存在的安全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电力系统风险:37高炮作业需要大量的电力供应来提供动力。
因此,电力系统的不稳定性可能导致电力供应中断,从而影响作业的进行。
此外,电力设备的故障或损坏也会带来安全隐患,甚至可能引发火灾等事故。
2. 弹药风险:37高炮增雨防雹作业需要使用弹药进行作业。
若果弹药的质量不合格或操作不当,可能导致爆炸事故,对作业人员和四周环境造成严峻危害。
3. 人员安全风险:作业人员在37高炮周边工作时,面临着高空坠落、感电、炮弹击中等各种安全风险。
同时,由于37高炮作业需要在室外进行,天气条件不佳时,如大风、暴雨等,也会对人员的安全造成恐吓。
针对上述风险,我们可以实行以下应对措施:1. 加强电力系统管理:建立完整的电力系统维护机制,定期检查电力设备的运行状况,确保供电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作业过程中,设置备用电源或应急发电设备,以应对电力中断的可能。
2. 强化弹药质量管理: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要求进行弹药的选购和储存,并开展必要的质量检验。
加强对弹药的操作培训,确保作业人员对弹药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有充分的了解,并配备相应的防护设备。
3. 加强人员安全培训:开展系统的人员安全培训,包括高空作业技能、防止感电、炮弹击中的安全知识等。
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并建立相应的检查制度,确保作业人员在进行37高炮增雨防雹作业时,具备相关的安全技能和意识。
4. 健全应急预案和演练:制定健全的应急预案,明确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和责任分工。
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作业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确保在发闹事故时能够准时、有效地处置。
综上所述,37高炮增雨防雹作业具有一定的安全风险,但只要加强相关的管理和措施,这些风险是可以被有效化解的。
通过加强电力系统管理、弹药质量管理,提供人员安全培训以及健全应急预案和演练,可以最大程度地缩减37高炮增雨防雹作业的安全风险,确保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四周环境的安全。
暴雨气象灾害工作制度

暴雨气象灾害工作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有效预防和减轻暴雨气象灾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暴雨气象灾害的预警、应急响应、救援救助、灾后重建等工作。
第三条暴雨气象灾害工作应当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综合防范、科技支撑的原则,实行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
第四条各级政府应当将暴雨气象灾害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大投入,建立健全暴雨气象灾害防治体系。
第五条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提高暴雨气象预报、预警和服务能力,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预警和应急响应第六条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根据气象预报和实况监测,及时发布暴雨气象预警信息。
预警信息包括预警等级、影响范围、预警提示等内容。
第七条暴雨气象预警分为四级,由高到低分别为:红色、橙色、黄色、蓝色。
预警等级的划分标准由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制定。
第八条各级政府应当根据暴雨气象预警信息,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相应的防范和应对措施。
第九条应急响应分为四级,由高到低分别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应急响应级别的划分标准由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制定。
第十条各级政府应当根据暴雨气象预警信息和应急预案,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展应急响应工作。
应急响应工作包括:(一)加强监测预报,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二)组织转移危险区域群众,确保人员安全;(三)做好排水防涝工作,保障城市基础设施安全;(四)加强山洪、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的防范和应对;(五)做好应急救援准备,及时开展救援救助;(六)其他必要的应急响应措施。
三、救援救助和灾后重建第十一条各级政府应当建立健全暴雨气象灾害救援救助体系,明确救援救助责任和工作机制。
第十二条暴雨气象灾害发生后,各级政府应当立即启动救援救助工作,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展救援救助。
救援救助工作包括:(一)搜救失踪人员;(二)救治伤员;(三)转移和安置受灾群众;(四)分发救援物资;(五)其他必要的救援救助措施。
预防冰雹天气应急处理预案模板

预防冰雹天气应急处理预案模板预防冰雹天气应急处理预案模板1为加强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确保跨河工程水上水下施工作业及航行船舶的安全,及早防止事故隐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令1999年第4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上水下施工作业通航安全管理规定》,制定本预案。
一、预案的目的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到立足防范。
加大监督管理力度,把预防提在事前,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尽一切能力防止事故的发生。
二、预案的适用范围泉河颍上北路跨河工程的水上水下施工作业现场上下游各500M范围。
三、预案的组织领导中铁八局项目部安全领导小组为实施水上水下施工作业现场安全监督应急预案的领导小组。
四、预案的启用要求。
1、现场监督管理和维护的人员应加强施工作业水域的瞭望,指挥船舶安全驶过施工作业区水域。
2、对施工作业水域船舶流量过大或通航宽度受限制或出现异常情况时,现场监督管理和维护的人员应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处理,必要时报请海事监管机构实行单向航行或禁航,以保障施工作业安全和第6页共36页船舶通航安全。
3、在汛期洪水期间,加大对过往船舶的引导力度,申请海事监管机构海巡艇加强施工作业区上。
下游船舶的控制点及施工作业区的`安全警戒,提早采取强力措施,防止船舶误入大桥施工区损坏施工设施和发生水上交通事故。
4、遇有下述事故,现场监督管理和维护的人员应立即组织指挥救助和采取紧急处置措施,并立即向当地政府和上级海事机构报告。
(1)、船舶发生碰撞、搁浅、触损有倾覆,沉没危险的。
(2)、船舶发生火灾的。
(3)、船舶发生其他水上交通事故,可能导致船舶倾覆,沉没以及造成人员伤亡或水域污染的。
(4)、汛期发生船舶漂流可能危及水上水下施工设施安全的五、现场监督管理和维护的人员在发现船舶遇险或者接到船舶遇险报告后,一方面以最快方式赶赴现场指挥救助,另一方面应立即向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和海事监管机构报告六、发生险情和事故,附近的人员。
关于炮弹使用、储藏、保管制度

磨坪乡防雹增雨站
关于炮弹使用、储藏、保管制度
1、炮弹应存放在专用弹库内,要有防火、防雷、防盗等防护设施,严禁将炮弹与其它物品堆放在一起,弹药库要有专人管理,严禁闲人入内。
2、严格执行“四防”安全规定,制定好安全责任制。
3、炮弹实行专人保管,调进、发出要有严格登记记录,每次作业后,没有用完的炮弹及时交专管人员入库,使用的炮弹必须填表上报。
4、炮弹在射击前必须擦拭干净,不得涂油。
作业未使用完的炮弹,必须擦拭干净,检查无损后装回塑料筒内,已经开封的炮弹应在短期内使用完,不得隔年使用。
5、炮弹在运输和擦拭过程中,要注意轻拿轻放,尤其不得碰撞底火和弹头风帽。
运输炮弹时,弹轴线摆直方向应与运行方向垂直。
6、炮弹木箱应平稳整齐堆放,高度不得超过2米,要根据炮弹出厂时间与引信自炸时间分别堆放,不使用时不得开启弹箱,严禁在木箱上敲打。
使用炮弹时先使用出厂早的炮弹,严禁使用过期炮弹(五年),作业时严禁炮弹的暴晒、雨淋。
7、出现哑弹及地面未炸的弹丸,应及时收回并妥善保管,并作好登记工作,及时上报县人影办,严禁擅自处理,以防事故的发生。
高炮人工防雹增雨业务规范

高炮人工防雹增雨业务规范(试行)中国气象局科技教育司二000年十二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2)§1.1 高炮防雹增雨作业科学依据 (2)§1.2 高炮防雹增雨作业技术条件 (2)§1.3 高炮防雹增雨作业流程 (3)§1.4 高炮防雹增雨作业程序规定 (4)第二章基础条件 (4)§2.1 高炮 (4)§2.2 基本探测设备 (5)§2.3 作业人员 (5)§2.4 安全事项 (6)第三章技术任务 (6)§3.1 各级作业技术任务 (6)§3.2 探测仪器的使用及维护 (7)§3.3 通讯 (7)§3.4 资料的收集、处理 (7)第四章作业时机选择 (8)§4.1 预警及短时预报 (8)§4.2 冰雹云识别和作业时机选择 (9)§4.3 增雨作业时机选择 (10)§4.4 作业时机选择流程 (10)第五章作业设计与实施 (11)§5.1 防雹作业方案设计 (11)§5.2 增雨作业方案设计 (12)§5.3 云体积估算 (12)§5.4 催化剂成核率和云含水量 (12)§5.5 用弹量估算 (12)§5.6 射击方法 (13)第六章效果评估 (14)§6.1 效果评估的要求 (14)§6.2 物理依据 (14)§6.3 地面实况资料 (15)§6.4 作业影响区范围估算 (16)§6.5 综合分析与显著性检验 (16)§6.6 四种防雹效果评估方法 (16)§6.7 增雨效果评估 (17)§6.8 试验区效果评估 (17)附表1、“三七”高炮人雨弹引信自炸时间、射角及所达垂直高度和水平距离 (18)附表2、部分型号人雨弹主要技术性能 (19)附表3、高炮(火箭)人工防雹增雨作业登记表 (20)第一章总则人工防雹增雨是以云和降水物理为基础的科学技术减灾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