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12.古诗三首--《题临安邸》(教案与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教案与反思第1篇】学习内容简析:《题临安邸》是南宋诗人林升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是一首政治讽喻诗。

表现了南宋的统治者们在南逃到临安后,依然穷奢极欲,置国耻家难于不顾而终日沉湎于酒色香风中的种种丑态,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原沦陷的原因及江南面临的命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学习准备:课件,搜集有关南宋的资料,岳飞的《满江红》。

学习过程:一、谈话导入,解读诗题。

(大屏幕出示诗题)师:同学们还记得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写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诗吗?我们一起来吟诵一下吧!生:(吟诵诗)师:在这首诗中南宋的遗民生活怎样?生:他们生活在金兵铁蹄下,急切盼望王师来收复失地,但望眼欲穿,王师就是不见踪影。

(大屏幕显示诗)师:是啊!“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那么“王师”最后来了吗?生:陆游去世前王师还是没有来。

师:那“王师”们都干什么去了?今天我们学习另一位南宋爱国诗人林升在旅店的墙壁上的一首诗《题临安邸》。

(老师板书诗题)看一看南宋的“王师”究竟干什么去了?看一看,南宋的权贵都干什么去了?还有南宋的皇帝干什么去了?先读诗题。

生:(读诗题)。

师:你能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诗题吗?生:林升题写在临安旅店墙壁上的诗。

师:你讲得很清楚,我们一起来正确地读一读诗题吧!二、初读正音,自学知意师:这究竟是一首怎样的诗呢?请看大屏幕。

(出示诗)能正确、流利地读吗?请自由练习一下吧!(生自由练习读诗)谁来读给大家听一听。

生:(读诗)。

师:(以评代讲)她的“暖”、“醉”、“汴”读得准,我们也能像她那样正确地读一读吗?(生齐读古诗)。

师:古诗词最讲究韵律美,对仗工整,节奏分明,我们能读出诗的韵味吗?我们先要知道诗中讲了什么,才能正确断句。

同学们用我们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己理解一下诗意吗!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生自学古诗,师巡视指点学法)师:我们来交流交流吧!生:山外有青山,楼外有高楼,西湖的歌舞,不知何才能罢休,暖洋洋地风把游人吹醉了,他们简直把杭州当作了汴州。

12古诗《题临安邸》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及反思

12古诗《题临安邸》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及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题临安邸》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写“熏、杭”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理解诗歌的意思。

3.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以及对统治者醉生梦死的讽刺,激发爱国意识。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理解诗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爱国意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古人表达爱国情感的方式多种多样,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陆游的《示儿》,感受了诗人直接表达的方式。

这节课,我们看看林升是怎样表达爱国情感的。

二、课前预习布置1.自学生字;2.熟读这首诗,并读出感情。

三、解诗题1.出示诗题,明确“题、邸”的意思。

题:题写,把诗句写上。

邸:官员居住的地方。

题目的意思:写在官员府邸上的诗句。

板书:题临安邸2.介绍诗人林升,字云友,又名梦屏,南宋诗人,约生活于南宋孝宗年间(1163~1189),生平不详,浙江平阳(今浙江苍南县繁枝林坳)人。

四、读诗句1.大声朗读诗句。

2.根据节奏,带着感情小声朗读诗句。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3.在读的过程中根据注释解决生字词。

五、释诗意轻声读诗句,用下面几种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看注释、查字典、查资料将诗句译通译顺学生汇报,教师指导。

六、入诗境师: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地方?都描写了什么?给你什么感觉?哪个字词句让你感到了美?七、悟诗情1.引出诗歌主题:爱国师:从诗句来看这是一首描写什么的诗?你是怎么知道的?(写作背景)2.抓住含义深刻的诗句品味:西湖歌舞几时休?(对统治者的辛辣讽刺,作者的无奈)暖风熏得游人醉(暖风:温暖的风;上层社会的糜烂奢华之风。

“熏”与“醉”的解析)直把杭州作汴州(直:简直。

作:当作。

这些人简直把杭州当成了自己的都城汴州。

作者直斥统治者忘记国耻家丑的丑态,蕴含讽刺、愤怒及无穷的隐忧。

)3.填空《题临安邸》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对统治者()。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教学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教学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教学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教学反思第1篇】此“展”可解释为:(1)拓展补充我们语文课堂要体现“大语文”观,不仅将教学内容仅仅局限于这一首诗的教学。

我从不同体裁的角度选读了《满江红》这首词,从诗人的不同性别的角度选读了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从不同描写对象的角度选读了陆游的“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这些诗词虽有不同,但都表达出对南宋王朝担忧,都表达出满怀壮志的爱国热情。

像这同时代、同主题的诗词,教学中拓展开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认识水平,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形成“网状”的积累模式,达到触类旁通的良好效果。

(2)展开想象学习古诗不能拘泥于逐词逐句地串讲直译,当学生已经初步疏通诗句之后,就应引导他们反复在朗读吟诵中,边读边想,展开想象,力求再现诗中的美妙场景和意境。

《题临安邸》这首诗中,围绕“醉”字学生可以通过展开想象,丰富对“醉”的感悟。

很可惜的是在课堂中我没能让学生去展开,只是如蜻蜓点水般请个别学生说,由此而体会诗人的“愤”,虽然学生也说了出来,但我感觉还没有真正地深入地领会透彻。

教学确实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虽说这节课是经过几次打磨,但终有不妥之处。

如何在遵循学生阅读规律下,有效开展古诗阅读,是这次“雨花杯”赛课给我带来诸多的思考。

在比赛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行走在语文教学的路上,收获别样的快乐。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教学反思第2篇】《题临安邸》是宋代诗人林升创作的一首七绝。

此诗第一句点出临安城青山重重叠叠、楼台鳞次栉比的特征,第二句用反问语气点出西湖边轻歌曼舞无休无止。

后两句以讽刺的语言写出当政者纵情声色,并通过“杭州”与“汴州”的对照,不漏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腐朽本质,也由此表现出作者对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全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冷言冷语的讽刺,偏从热闹的场面写起;愤慨已极,却不作谩骂之语:确实是讽喻诗中的杰作。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教学反思(精推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教学反思(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教学反思(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教学反思第【1】篇〗1、运用资料,深层理解。

充分运用资料,帮学生理解词句,顺利走进诗境中去。

如为帮助学生理解“游人”介绍了北宋的沦陷,南宋建立的资料,使学生明白这些游人就是那些忘掉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统治者。

在为帮助学生理解:“直把杭州作汴州”这一句中介绍了汴州的资料,以及《清明上河图》的资料。

这些资料的引入不仅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诗句,不从肤浅字面解读,而且把学生带入诗情中去,学生才能进行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从而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走向深的层次。

如对“游人”的理解,以及对“醉”字解读,对“直把杭州作汴州”的深层感悟都起了一定作用。

2、创设情境,想象入情。

诗人在诗中借景物的描写,即: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无休止的轻歌曼舞,写出了当年虚假的繁华太平景象。

诗人触景伤情,不禁长叹:“西湖歌舞几时休。

”为了把学生带入此景中,我用课件创设情境,出示《清明上河图》,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讲解,让学生看到了当时汴州的繁华和兴盛。

看到昔日的国泰民安的宋朝,想到遗民的生活,学生感到着急、担忧、愤怒、质问声脱口而出:“西湖歌舞几时休”。

此时学生的情感在创设的情境中以及想像中完全走进诗中去了,没有游离于诗之外。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教学反思第【2】篇〗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在这堂课中,为达成学习目标,充分整合了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这两首诗反映的是相同时代背景下的社会生活情况,但是这两首诗所反映的角度是不一样的。

但是如果把两首诗整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两幅对比强烈的画面,在学生心中就会引起强烈震撼。

另外课结束听歌曲《满江红》更能激发学生心中的共鸣。

课堂气氛顿时豪气冲天,壮怀激烈,此举用时虽短,用意颇深,大有“一唱雄鸡天下”的痛快。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12古诗三首《题临安邸》说课课件(含教学反思)(共21张PPT)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12古诗三首《题临安邸》说课课件(含教学反思)(共21张PPT)

六、说教学过程
(一)回顾古诗,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背诵学过的爱国诗歌,体会到“言为志,歌为咏”,诗歌是诗人内心世界 的特殊反应。使学生容易进入到诗人林升的内心世界。 (二)解释诗题,简介作者 师生合作理解诗题,交流对林升的认识。设置这一环节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林升诗歌的热情。 (三)熟读古诗,初步感知 1、通过复习学诗方法(1、读古诗,初步感知 ; 2、看注释,了解诗意;3、想意境,悟出诗情 。)使学生对学诗方法重新认识。 试读古诗让学生对这首诗歌有初步印象,并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通过播放视频范读,老师对读诗方法再加以指点,学生再读时就很容易进入到诗歌意境中,真正 体会到诗歌的韵律美。
不足之处:学生仅仅结合写作背景、课下注释理解古诗的意思,对作者所表达的感情也能有浅显的感悟,但学生自己的感悟太 少,可能是我给的时间不够,让学生读得也太少,以后教学要注意。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5、我紧紧扣住这首诗中“西湖歌舞几时休?”指点学生朗读,领会诗人所表达的忧国忧民的 感情,同时进行小结:这是一首政治讽刺诗,诗人借景抒情,抒发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回 答后,再次提出你想对权贵们说些什么?并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 (六)吟诵全诗,再现诗情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诗歌,我用了情势多样的朗读方式和背诵环节,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感悟 。 (七)拓展延伸,升华诗情 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爱国情感得以升华,我找了四句爱国诗句让学生诵读,加以拓展延伸。 (八)布置作业,迁移训练。 设计意图:设置层次性强的作业,可以照料不同层面的学生;同时,可培养学生迁移运用的能 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七、说板书设计
良好的板书是一门教学艺术,为了使教学内容更形象精炼的展现给学生,强 化知识,促进思维。因此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古诗三首《题临安邸》人教部编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古诗三首《题临安邸》人教部编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古诗的基本概念、文学特点以及诗人情感的表达。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古诗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欣赏和创作古诗。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古诗的兴趣还是相当高的。在导入新课的时候,通过提问的方式,大家都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美景。这为接下来的古诗学习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尽量用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例子来解释古诗的文学特点,比如韵律、对仗和意象。我发现,当学生们能够把这些抽象的概念与具体的诗句相结合时,他们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尤其是案例分析环节,通过分析《题临安邸》等古诗,学生们对诗人如何运用这些文学手法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实践活动环节,我让学生们分组讨论并创作诗词,这是一个很好的互动过程。大家在讨论中互相启发,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的优势。而且,在成果展示的时候,我也惊喜地发现了一些很有创意的作品。这让我觉得,学生们在掌握了古诗的基本知识后,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是非常值得鼓励的。
(3)诗人情感的理解:小学生生活经验有限,对诗人的情感理解可能存在困难。
难点举例:《山行》中“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如何让学生体会到诗人对秋天景色的喜爱和赞美?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这些难点进行详细讲解和引导,通过举例、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透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思维品质,使他们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素养。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古诗的基本概念,包括韵律、对仗、意象等。这些元素是古诗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的美。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12古诗三首《题临安邸》(部编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12古诗三首《题临安邸》(部编版)

教学设计与反思: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题临安邸》(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古诗《题临安邸》,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生能够理解诗中的关键字词,掌握诗文的基本意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内容:1. 教学古诗《题临安邸》:宋林升所作,描绘了临安城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 诗文解析: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 字词讲解:解析诗中的生僻字词,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诗文。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古诗《题临安邸》,理解诗文内容,掌握诗中的关键字词。

2. 教学难点:理解诗中的意象、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临安城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欣赏并激发学习兴趣。

2. 朗读诗文:学生跟读、自读古诗《题临安邸》,教师指导发音、节奏。

3. 解析诗文: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讲解生僻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文。

4.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文的理解和感悟。

5. 巩固知识: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诗文的掌握程度。

6. 朗读背诵:学生集体朗读、背诵诗文,教师点评并鼓励。

六、板书设计:《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七、作业设计:1. 抄写古诗《题临安邸》全文,注意字迹工整。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临安城的短文。

3. 家长签字确认作业完成情况。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热爱,培养民族自豪感。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优秀教案(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优秀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优秀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借助写作背景和作者介绍理解诗文深刻含义,体会诗中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有个性化体验)3、激发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结合写作背景和作者介绍,帮助体会古诗更深层含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1、示儿有一个字概括了诗人感情是?悲。

(板书:悲)诗人为什么感到悲伤?(看不到国家统一而感到悲伤)一位怀着满腔爱国之情的老人,带着他毕生的遗憾和无限的希望永远的离开了。

与此同时,当朝统治者在做什么呢?今天,让我们再次穿越历史去品读宋代诗人林升的爱国名作——《题临安邸》。

2、板书课题。

二、熟读古诗,了解大意。

(一)板书课题,并解题。

1、板书课题。

2、题写在杭州一家客栈的墙壁的上的诗。

3、这是一首题壁诗。

这种题壁诗在唐宋年间十分流行,诗人们在墙壁上留诗寄情,就好像今天的人们上网络发个帖子一样。

一些客栈还专门设置“诗板”供旅客题诗。

【设计意图:设计“题解”这一环节,提高学生对这首诗的认识和理解】4、齐读课题。

(二)熟读古诗。

1、指名朗读,正确流利。

读诗要字正腔圆,声音洪亮。

2、有板有眼,读出韵律,读出节奏。

在字里行间。

)2、指导书写“熏”字。

(三)了解古诗大意。

1、出示合作学习方法:(1)齐读古诗。

(2)共同研究,借助注释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3)再读一遍古诗。

(4)分配任务,每人汇报一句诗意。

2、学生合作学习。

3、小组汇报学习成果。

注: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

师:这个小组的汇报流程完整,诗句意思简单明了。

4、教师总结诗词大意。

(①青山之外还是青山,楼阁之外还是楼阁。

②西湖边上的歌舞什么时候能够停止?③暖洋洋的的风吹得游人沉醉其中。

④简直把杭州当作是汴州了。

)师:现在这首古诗我们已经读通,读懂了,接下来要做的是读透。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独立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探索诗中深刻的内涵的能力](一)学习前两句。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2课《古诗三首-题临安邸》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2课《古诗三首-题临安邸》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2课《古诗三首-题临安邸》教案(集体备课)一. 教材分析《题临安邸》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第12课,本节课主要学习三首古诗,分别是林升的《题临安邸》、杜甫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和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

这三首诗都是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学生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古诗的魅力,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文阅读能力,他们对古诗文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文中的意境和表达手法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句的意义,感悟古诗文的魅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句的意义,掌握诗文的结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解读古诗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诗文的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他们对古诗文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句的意义。

2.教学难点:感悟古诗文的意境,掌握诗文的表达手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古诗文的意境。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诗文内容、作者简介、图片等。

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古诗文资料,以便在教学中进行拓展。

3.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临安的自然风光,引导学生欣赏,激发他们对古诗文的兴趣。

同时,简要介绍临安的历史背景,为学习古诗文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呈现三首古诗,让学生自主朗读,注意读音和节奏。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2课《古诗三首-题临安邸》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2课《古诗三首-题临安邸》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2课《古诗三首-题临安邸》教案(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三首-题临安邸》的背景及作者。

2.能够理解诗歌的含义,并进行适当的朗读。

3.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掌握《古诗三首-题临安邸》的文字及意义。

2.引导学生发现古诗中的意蕴,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1.课件或黑板。

2.诗歌《古诗三首-题临安邸》的文本。

3.与古诗相关的配套阅读材料。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简要介绍《古诗三首-题临安邸》的背景,引发学生的兴趣。

2.学习:–学生课前阅读诗歌,教师讲解诗歌的文字和意义。

–学生课堂朗读诗歌,进行语音语调的训练。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

3.拓展:–引导学生联想到自己的生活经历,体验古诗中表达的情感。

–介绍古诗中使用的修辞手法,拓展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4.总结:–整合学生的讨论内容,总结《古诗三首-题临安邸》的主题及情感。

–鼓励学生对古诗进行后续的欣赏和理解。

五、板书设计(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板书,突出重点,易于学生理解)六、课堂检测1.请学生简要说说《古诗三首-题临安邸》的主要内容。

2.请学生朗读诗歌一遍,并指出诗中表达出的情感。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古诗三首-题临安邸》展开,通过学生的阅读和讨论,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对古诗欣赏能力的目的。

后续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古诗的背景和作者,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提高对古诗的理解能力。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教案与反思(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教案与反思(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教案与反思(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教案与反思第1篇】【学习目标】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2、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

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体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3、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受到情绪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

【教学过程】一、比照:生成情感。

1、同学们,我们先来听一首曾经学过的诗。

播放《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谁能告诉我,这首诗是谁在什么时候写的?他最盼望的是什么?(南宋诗人陆游在临终的时候写的,他最盼望的是收复被金国占领的中原失地)3、我们来看一看北宋和南宋的对照图,同学们对比一下,就知道宋朝的土地被金兵占领了多少。

(出示地图)北宋时期的半壁江山已被金兵占领,包括宋朝的都城汴州。

可想而知,那里的老百姓在金国的统治之下过着怎样的悲惨的生活,他们痛失亲人,他们家破人亡,他们流离失所。

4、自己的国家被别人占领,南宋的王师都干什么去了?南宋的权贵都干什么去了?(板书:权贵)南宋的皇帝都干什么去了?今天我们来学习又一位南宋爱国诗人林升(板书:林升)写在旅店的墙壁上的一首诗《题临安邸》。

(板书诗题)生齐读二、品悟:走进诗文。

1、出示《题临安邸》,师介绍当时背景: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

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

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

在这样的情况下,林升写出了这首《题临安邸》。

2、同学们,听了这段介绍,你认为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这首诗?指名答。

师:那么我们就用愤怒、责问的语气来朗读这首诗吧!对照注释理解诗句意思,自由读诗。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反思第【1】篇〗教学反思陆游和林升同是南宋爱国诗人,《示儿》和《题临安邸》有异曲同工之处,一个是“悲”,一个是“愤”,凝结了诗魂。

“悲”的是国家不能统一,“愤”的是为了国家能够统一,所以将这两首古诗安排一课时来讲,《己亥杂诗》单独安排一课时来讲。

古诗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是个难点,学生对学习古诗不感兴趣,古诗教学收效甚微。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通过认真解读新课标,从中悟出了一些方法并把它们应用于这课教学上,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遵循以阅读记诵为主和整体感知、把握大意的原则。

在具体方法上包括:以学生的自主诵读为主,淡化教师的讲解;重视学生对作品的诵读;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使课内诵读与课外诵读相结合;对教材进行适度拓展;把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述力和语言感觉力结合了起来;从作品意象入手体验作品的情感意蕴;创设情境,运用感性化的教学手段,如:PPT演示、、范读、读一读等方式,渲染意境。

本课教学也存在着缺陷,那就是对学生课外诵读的培养不够。

因为课外阅读记诵是一个积累的过程,通过课外诵读的不断积累,可以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感悟能力,可以丰富学生的古典文化修养,亦可以使其心灵得到陶冶净化。

因此,我们教师应该特别关注学生课外阅读记诵古诗的情况。

其次是指导学生对作品进行默读的训练不够,本课教学默读时间有点少了,因为默读是体验作品情感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所以教学中我们要努力改善,在反思中不断地完善自己,争取在教学上有新的飞跃。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反思第【2】篇〗教学《题西林壁》这首诗时,我先让学生借助有关资料和书上的注释,自己去读去理解诗所表达的意思。

然后让学生以诗人的身份再去欣赏庐山的山峰,站在诗人的角度,把自己当作诗人,走进庐山去感受那里的高山峻峰,去想象诗人当年在庐山写下这首诗时的情景。

这样,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再来感悟诗中所蕴含道理的就很容易。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 教学设计与反思 12 古诗三首《题临安邸》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 教学设计与反思 12 古诗三首《题临安邸》

第六单元家国之殇第12课古诗三首《题临安邸》教学设计设计依据与构思《题临安邸》是一首政治讽刺诗。

当时的中原国土被金国侵占,北方的人民遭受欺凌,从南宋朝廷到达官显贵却一味苟且偏安,纵情声色。

作者林升看到此情此景,为吐心头的愤恨,表达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而题写在墙壁上的心里话。

这首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

因学生们生活的年代距南宋时间久远,学生们对当时的情况不太了解,教学中引导学生搜集和交流古诗的时代背景尤为重要。

同时,紧紧围绕“诵读和情感”两条线索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感中读。

鼓励学生在理解内容、体会诗人情怀的基础上进行朗读和背诵。

课时安排:1课时。

教材分析《题临安邸》的作者是林升。

这首诗刻画了南宋的统治者们在金国攻陷北宋首都汴梁时南逃至临安,置国耻家难于不顾而终日歌舞享乐,沉沦于奢侈糜烂的腐朽生活中的种种丑态,也从侧面反映了中原沦陷的原因及南宋面临的命运。

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及其对统治者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的愤怒之情。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结合有关资料明白诗文大意,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生字“熏”,学会会写字“熏、杭”,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

2. 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内外资料,通过自主学习,理解每句诗的意思,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3.能结合古诗的写作背景体会重点诗句的情境,通过反复诵读、合理想象,感受诗中蕴含的爱国情绪和深沉的意境,感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受到情感的熏陶。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明白诗文大意;能结合写作背景感受诗中蕴含的爱国情绪和深沉的意境,感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受到情感的熏陶。

▍课前准备学生:完成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朗读课文,理解内容,读中感受。

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流程及分析第1课时▍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指名多个学生背诵古诗《题临安邸》。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12.古诗三首》教学反思3篇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12.古诗三首》教学反思3篇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12.古诗三首》教学反思3篇【一】本课是第四单元的第一篇,共安排了三首古诗,分别是《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

《示儿》是陆游的绝笔诗。

他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贵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因此他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

从这里我们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

《题临安邸》是宋代诗人林升创作的一首七绝。

此诗第一句点出临安城青山重重叠叠、楼台鳞次栉比的特征;第二句用反问语气点出西湖边轻歌曼舞无休无止;后两句以讽刺的语言写出当政者纵情声色,并通过“杭州”与“汴州”的对照,不露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腐朽本质。

也由此表现出作者对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创作的一组诗集。

本诗是一组自叙诗,写了平生出处、著述、交游等,题材极为广泛。

一、教学效果1、课前查阅资料,走近三位作者。

古诗词读起来朗朗上口,背诵也比较简单,但是理解文本内涵有一定的难度,体会情感也是难点。

所以课前预习环节便设计让学生查阅每首诗的作者以及写作背景,试着理解题目的含义。

课上一交流,学生便比较快地与作者和文本之间的距离缩短了,为理解内涵奠定基础。

接下来聚焦第一首诗《示儿》,先引导学生读好停顿,再引导学生读出节奏,之后引导寻找本诗字眼“悲”,领悟着作者的情感放慢语速,放低声调,再次朗读,学生的情感在朗读声中与作者产生共鸣,进而收到情感的熏陶,爱国情怀扎根孩子心中。

2、自读自悟,品读感悟爱国情怀。

运用学习第一首诗的方法,自学剩下的两首诗。

自学之后,先在小组内交流,不会的查阅手头资料,在理解题目句子内涵的基础上,作者抒发的情感逐渐凸显:作者对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题临安邸》);作者批评清王朝的腐败,洋溢着爱国热情(《己亥杂诗》)。

3、诵读积累,积淀语言。

比赛背诵,看谁最先背下来。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教案与反思(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教案与反思(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教案与反思(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 学会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可以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含义。

3. 通过诗句的内容,了解诗人对苟且偏安、一味寻欢作乐的达官贵人们的讽刺和愤慨,以乐景写哀情,表达了诗人的愤激之情。

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学会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可以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含义。

4. 2.通过诗句的内容,了解诗人对苟且偏安、一味寻欢作乐的达官贵人们的讽刺和愤慨,以乐景写哀情,表达了诗人的愤激之情。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讨论探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几句诗:欲把西湖比西,淡妆浓抹总相宜。

忆江南,最忆是杭州。

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些诗是写哪里的?没错,写的都是杭州的诗,那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与杭州有关的诗《题临安邸》。

2.板书诗题,读题释题(临安:杭州)3.简介作者:林升:林升,字云友,号平山居士,南宋诗人,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

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

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

《题临安邸》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出来的。

二.一读古诗,读出节奏。

1.出示自读要求:(1)放声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自学生字词。

(2)试着读出诗的节奏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检查自学情况。

(1)交流生字,重点指导“邸”的读音,“熏”的写法。

(2)指名朗读,教师相机指导。

(3)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4)采用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等形式进行朗读练习。

三.二读古诗,理解诗意。

1. 大屏出示自读要求:1)默读古诗,联系上下文理解“临安”“邸”“汴州”等词的意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题临安邸》教案与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题临安邸》教案与教学反思

题临安邸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自学生字,启发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及诗中蕴含的情感。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古诗。

3、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感悟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1、课前收集相关资料。

2、幻灯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上个星期我们学习了陆游的哪首诗?谁来背给大家听?2、这首诗是陆游在什么时候写的?他最盼望的是什么?3、是啊,在临终之前,陆游苦苦盼望着“王师北定中原日”,这一天他盼到了吗?(没有)那王师们都干什么去了?宋朝诗人林升写了一首诗(板书:题临安邸),能帮我们找到答案。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题临安邸》,从中去寻找答案。

4、来,读读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学生字,熟读诗文。

现在,我们来做个热身运动。

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学习要求:1、自学“邸、熏、杭、汴、”四个生字,注意生字的音、形、义;2、自己反复读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请同学们根据要求去自学,学完后再跟同桌交流。

(一)学生自主学习。

(二)检查学习情况。

1、检查生字情况。

看样子大家都学得差不多了,现在我来考考你们。

(课件出示“邸、熏、杭、汴四个生字)响亮地喊出它们名字!①学生齐读。

②个别汇报。

谁来说说自己的收获?(学生讲解字结构、意思、组词、书写时注意、形近字。

)③全班齐读。

2、检查朗读诗句情况。

你们真厉害,轻而易举就扫除了这四个拦路虎。

接下来,我要看看谁能把这首诗读正确?(课件出示古诗)(指名读、分组读、全班齐读。

)三、借助资料,理解诗意。

我们已经能够将这首诗读正确,读流利了,可是,要想把它读出感情来还得下番苦功。

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学习要求:a、借助资料,自主学习理解“休、醉、直、作”等词语的意思。

b、结合注释,大体了解诗句的意思,小组同学相互交流。

)(一)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检查。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说课(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说课(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说课(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说课第【1】篇〗说教学内容分析:《题临安邸》是义务教育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二首。

是一首政治讽刺诗,是南宋诗人林升看到中原国土被金人侵占,然而南宋朝廷却一味苟且偷生,寻欢作乐,为吐心头的愤恨,表达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而题写在临安一家旅店墙壁上的一首诗。

诗的头两句抓住临安城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触景伤情,长叹“西湖歌舞几时休”后两句是诗人进一步感概,一语双关,直指南宋统治阶级。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随着对小学教育的不断适应,这一时期的学生无论是在生理,还是心理上都比较稳定,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

学生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态度,并且随着主体意识的觉醒,自我意识、自我主张、自我控制能力进一步加强。

本首古诗因南宋朝代离现在久远,对当时的情况孩子们都不太了解,教学时我紧紧围绕“诵读和情感”两条线索展开,课中也穿插了时代背景,最终为“感自诵读来,情自心中发”奠定基础。

通过分析和诵读,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境,感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受到心灵的熏陶。

说教学目标:1、会写“熏”这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能借助题目、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4、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以及对权贵们醉生梦死的讽刺,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说教学重难点:能借助题目、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说教学准备:1、ppt演示课件。

2、收集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说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孩子们,昨天我们学习了陆游的《示儿》,知道了诗人陆游从20岁就开始盼望祖国的统一,一直盼到85岁,在临终之际仍然没盼望到祖国的统一,那些令人心凉的南宋王师究竟干什么去了呢今天我们就试着在林升的《题临安邸》这首诗中去寻找答案吧。

(板题、读题)2、理解题目师:请孩子们打开书,借助注释,谁来说说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二、初读感悟1、师过渡:是的,这是诗人林升题写在临安一家旅店的墙壁上的诗,下面就请孩子们自由诵读这首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2《古诗三首-题临安邸》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2《古诗三首-题临安邸》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2《古诗三首-题临安邸》教学反

一、教材背景
《古诗三首-题临安邸》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中的一篇古诗课文,通过这篇文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领略古人风采,感受诗人情怀,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审美情感。

这篇古诗具有文学价值和教育意义,是五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古诗《题临安邸》的作者、创作背景和意境。

2.理解古诗中包含的意象和情感。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

4.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

三、教学内容分析
《古诗三首-题临安邸》是宋代诗人林升创作的一首题画诗,描绘了一幅写实的画面,展现了作者对临安风景的真挚感受。

通过对古诗内容、结构和表达方式的分析,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感受其中的情感寄托和审美意蕴。

四、教学方法与过程
1.导入:通过图片或音视频材料展示临安风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
兴趣。

2.整体理解:带领学生朗读古诗,理解古诗的大意和情感。

3.情感体验:通过情感启发问答、联想游戏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古
诗中蕴含的情感。

4.细节理解:解读古诗中的生僻词汇和意象,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意。

5.作品鉴赏:请学生就古诗的意境、表达方式等进行个人或小组讨论,
展示自己的理解与感悟。

五、教学反思与展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古诗《题临安邸》,感受其
中的情感寄托和审美意蕴,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同时,也希望未来的教学中能够更加注重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创造力。

12古诗三首《题临安邸》(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12古诗三首《题临安邸》(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古诗三首《题临安邸》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并理解《题临安邸》这首古诗;了解作者林升的背景及诗歌创作的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中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题临安邸》是宋代诗人林升创作的一首七绝诗。

诗中通过描绘临安美丽的自然风光,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爱国主义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背诵并理解《题临安邸》这首古诗;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难点:感悟诗中所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感;理解诗中的深远意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册、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临安这个美丽的城市,为学习《题临安邸》做好铺垫。

2. 朗读古诗让学生 multiple reading,体会诗歌的韵律美,感受诗中所描绘的临安美景。

3. 理解诗意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忧虑之情。

4. 感悟诗情让学生谈论自己从诗中感受到的情感,引导他们理解诗人的忧国忧民之心。

5. 背诵古诗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背诵古诗,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题临安邸》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七、作业设计1. 抄写《题临安邸》并背诵。

2. 结合课文,谈谈自己对诗中意境和诗人情感的理解。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充分感悟到了《题临安邸》的意境美和诗人的忧虑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的朗读,让他们在朗读中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同时,通过合作探讨,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表现手法,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在作业设计上,既有抄写和背诵,又有谈论自己对诗中意境和诗人情感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年级统编版语文《古诗三首题临安邸》教案

五年级统编版语文《古诗三首题临安邸》教案

五年级统编版语文《古诗三首题临安邸》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邸、熏”等5个生字,会写“熏、杭”等8个字。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题临安邸》。

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批判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赏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古诗内容。

结合历史背景和诗人的创作意图,深入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教学难点理解古诗中“暖”“醉”等词语的深刻含义,体会诗人的批判精神。

三、教学方法1.朗读感悟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情感。

赏析理解法:引导学生赏析古诗中的词句,理解其含义和意境。

背景介绍法:介绍古诗的创作背景和历史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南宋时期的历史图片或视频,引出课题。

谈话导入:同学们,南宋时期,国家面临着外敌的入侵和内部的腐败。

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林升写下了《题临安邸》这首古诗,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统治者的批判。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

2.初读古诗,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指名朗读古诗,正音纠错。

教师范读古诗,学生边听边画出节奏。

学生按照节奏再次朗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

3.精读古诗,理解诗意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理解古诗的意思。

小组讨论,交流对古诗的理解,解决疑难问题。

全班交流,教师点拨重点词句。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

4.感悟情感,体会意境介绍古诗的创作背景和诗人的创作意图,让学生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和他的情感出发点。

思考:古诗中的“暖”“醉”分别指什么?诗人通过这两个词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引导学生体会“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五年级上12.古诗三首--题临安邸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自学生字,启发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及诗中蕴含的情感。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古诗。

3、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感悟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1、课前收集相关资料。

2、幻灯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上个星期我们学习了陆游的哪首诗?谁来背给大家听?2、这首诗是陆游在什么时候写的?他最盼望的是什么?3、是啊,在临终之前,陆游苦苦盼望着“王师北定中原日”,这一天他盼到了吗?(没有)那王师们都干什么去了?宋朝诗人林升写了一首诗(板书:题临安邸),能帮我们找到答案。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题临安邸》,从中去寻找答案。

4、来,读读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学生字,熟读诗文。

现在,我们来做个热身运动。

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学习要求:1、自学“邸、熏、杭、汴、”四个生字,注意生字的音、形、义;2、自己反复读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请同学们根据要求去自学,学完后再跟同桌交流。

(一)学生自主学习。

(二)检查学习情况。

1、检查生字情况。

看样子大家都学得差不多了,现在我来考考你们。

(课件出示“邸、熏、杭、汴四个生字)响亮地喊出它们名字!①学生齐读。

②个别汇报。

谁来说说自己的收获?(学生讲解字结构、意思、组词、书写时注意、形近字。

)③全班齐读。

2、检查朗读诗句情况。

你们真厉害,轻而易举就扫除了这四个拦路虎。

接下来,我要看看谁能把这首诗读正确?(课件出示古诗)(指名读、分组读、全班齐读。

)三、借助资料,理解诗意。

我们已经能够将这首诗读正确,读流利了,可是,要想把它读出感情来还得下番苦功。

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学习要求:a、借助资料,自主学习理解“休、醉、直、作”等词语的意思。

b、结合注释,大体了解诗句的意思,小组同学相互交流。

)(一)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检查。

请同学们根据要求学习。

(二)小组交流自学情况,相互检查、补充。

学完后,小组内交流。

(三)检查学习交流情况。

现在谁来说说你读懂了哪一句?1、小组汇报交流情况,其它组补充。

2、每位同学自己试着串说整首诗的意思。

3、指名完整地说诗意。

四、品读诗句,悟情悟境。

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已经理解了诗意。

可是要想读出感情,这还不够,我们还得了解这首诗的作者及它的写作背景。

我们先来看看它的作者。

谁来介绍一下这首诗的作者?(一)了解作者林升。

同学们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介绍林升。

教师相机补充。

(你介绍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信息。

)(二)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

我们再来看看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1、学生介绍。

(预习真充分,给我们介绍了南宋、北宋的相关资料;看得真深远。

)2、(课件出示遗民战乱图和权贵寻欢作乐图)学生观察,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3、(课件出示北宋和南宋版图)教师激情小结。

北宋到南宋国土面积减少了一半,但南宋的统治者还在寻欢作乐。

(四)品读诗句,悟情悟境。

看到此情此景,你们的心情怎样?(愤怒、责问)让我们带着这种语气来朗读这首诗吧!1、学生齐读古诗。

当时的南宋金兵横行,遗民泪尽,国破家亡,生灵涂炭,那些王师、权贵、皇帝,他们干什么去了?(课件出示合作探究:讨论:王师、权贵、皇帝,他们干什么去了?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2、自主学习思考。

3、小组交流自学情况。

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4、小组汇报自学交流情况。

教师相机点拨,指导朗读。

①“暖风熏得游人醉”,这是一副怎样的醉态呀?(天天如此,永远也醒不过来。

)读着这个“醉”字,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生:我仿佛看到了那些权贵们喝着美酒,吃着山珍海味。

生:我仿佛看到了歌女们为他们演奏,舞女们为他们跳舞)学生想象说话,教师相机点拨:这是烂醉如泥的“醉”,这是纸醉金迷的“醉”,这是醉生梦死的“醉”。

那一杯杯琼浆玉液,灌入一个个酒囊饭袋之中,倾倒在一具具行尸走肉的体内。

引导有感情地诵读这一句。

②在这帮醉生梦死的人眼中,杭州还是杭州吗?(课件出示《清明上河图》,教师解说:汴州又称汴梁、汴京,是北宋的都城。

据史书记载,汴州当时的人口超过百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最繁荣的城市。

北宋画家张择端的这幅《清明上河图》,生动地再现了一个王朝的兴盛和一座都城的繁华。

大家看——街道纵横,店铺林立,人来车往,川流不息。

好一派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的气象啊!但是,这一切的一切,从城门被金兵攻破的那一刻起,从两个皇帝沦为金人阶下囚的那一刻起,就不复存在了。

山河破碎,城市萧条,金兵肆虐,遗民泪尽。

锦绣河山就这样无情地断送在这批酒囊饭袋的手中。

是啊,无论是昔日的汴州还是今天的杭州,那些权贵们还不都是朝朝寻欢、夜夜作乐吗?他们已经断送了一个繁华如织的汴州,难道就不会再断送一个锦绣如画的杭州吗?)③想到这些,我们怎能不焦急?我们和诗人一起问问他们——指名朗读“西湖歌舞几时休?”想到这些,我们怎能不担忧?我们和诗人一起再问问他们——指名朗读“西湖歌舞几时休?”想到这些,我们又怎能不愤慨?我们和诗人一起,指着鼻子问问他们——指名朗读“西湖歌舞几休?”五、拓展,升华诗情。

①北方的壮丽河山沦陷了,西湖边还是一派歌舞升平、纸醉金迷——学生齐读《题临安邸》。

在“西湖歌舞几时休”的质问声中,在“直把杭州作汴”的痛恨声中,你感受到了作者那一颗怎样的心?正因为他内心无比愤慨,所以他将心中的愤慨融入到这首诗内,题写在旅店的墙壁上,所以这首诗题目为题临安邸。

②面对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你想说些什么?生:我想对他们说,该醒醒了,不然金兵就打过来了。

(生:我想对他们说,快去把失去的领土收回来吧!生:我想对他们说,你们不要再醉生梦死了,也去看看老百姓在怎么过吧!……)③师:强敌的入侵,面对沦陷的家园,面对人民的悲泣,一位位爱国志士站出来了,陆游就是其中一个;一个个民族英雄诞生了,岳飞就是南宋历史上一位最著名的爱国将领、民族英雄。

他的抗金事迹连同他的千古绝唱《满江红》,一同流芳百世,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课件播放《满江红》)师:让我们在激昂的音乐声中结束今天的这一课吧!板书设计:题临安邸权贵醉生梦死林升忧国忧民《题临安邸》教学反思古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我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一首古诗只有几十个字,又是古人所作,多了一层时代隔膜,对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难度大。

怎样让古诗教学更有效?我也觉得挺棘手,为了更好地上好古诗课,我上网学习了大量的古诗优质课例。

现将学到的点滴总结如下。

一、凭借“注释”,理解诗意。

在教授《题临安邸》是,预习环节,我要求学生自学:读准字音,借助课文注释,试着说一说诗歌的大意,圈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句,以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古诗的能力。

从课堂检测来看,五年级学生完全有能力做到“借助注释正确理解古诗大意”。

二、补充资料,引起共鸣。

古诗内容高度凝练,情感极其含蓄,加上年代久远和语言表达上的不同,学生接触古诗不多,让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与诗人产生共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怎样突破呢?在教授《题临安邸》时,我作了如下尝试:1、课前师生一起搜集了大量与本诗有关的背景资料,为孩子们感受古诗的深刻内涵奠定基础。

2、课堂上,师生一起分享、交流背景资料,感受当时社会金兵横行,国破家亡,生灵涂炭的悲惨现实,配合学生们背过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的诗句“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所反映的场景,配以音乐和教师的激情介绍,让学生充分感受在金人占领区生活的宋朝人民度日如年的凄凉,和他们企盼南宋王朝收复失地,拯救百姓的迫切。

当学生感受到百姓那无助时,随即引导学生质疑:“南宋王朝的统治者到底干什么去了?”此时,再来品读诗歌,水到渠成,事半功倍。

三、抓住“诗眼”,品读情感。

古典诗歌讲求锻字炼词,诗人往往将自己的情感凝于一字、一词或一句中。

如果在教学时,能抓住关键所在,即诗眼,加以点拨,那么就能促使学生沿着这个方向作更深、更广的思考,从而深刻体会诗歌的内涵。

《题临安邸》一诗中,一个“醉”字把那纵情声色、祸国殃民的达官贵人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

教学时,我紧抓“醉”字,让学生通过想象感受南宋王朝统治者们“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的醉生梦死的淫靡生活场景。

通过交流感受南宋朝廷那“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的昏庸无耻,感受诗人的悲愤之情和他那颗忧国忧民的爱国之心。

课堂上,学生感受深刻,诵读更是慷慨激昂,一个“醉”字引领学生走进了诗歌的内涵,走进了诗人的内心。

四、反复吟诵,读中感悟。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诵读是古诗教学的核心手段,只有依靠充分的诵读,才能感悟诗的内涵。

教授《题临安邸》时,我设计了不同层次的诵读。

1、初读古诗。

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古诗。

当学生读通、读顺古诗时,必然有了一种朦胧的感觉。

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大意,又可为后面的品味诗歌奠基。

2、营造氛围,反复诵读。

当学生理解诗歌内涵时,我配以悲壮的音乐和声情并茂的语言,给学生营造一个身临其境的氛围,让学生带着感情反复诵读。

如:⑴在金人的奴役下,南宋的老百姓们哭干了眼泪,望眼欲穿地盼望着南宋统治者们早日去解救他们,可这帮南宋统治者们却躲在这里醉生梦死——(女生读)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⑵北方的失地等着他们去收复,可他们却在这淫靡的生活中一醉不醒——(男生读)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⑶在这帮酒囊饭袋眼中,杭州这样一个临时避难的地方,简直成为了昔日的都城汴州。

他们已经丢失了汴州,难道还想丢失杭州吗?——(齐读)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⑷想到北方的国土还没有收复,诗人不禁想问一问那些南宋的统治者们——(指名读)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⑸向导北方的老百姓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百姓们不禁想问问这些酒囊饭袋——(齐读)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⑹在那些南宋的统治者当中,你最想指着谁的鼻子问一问?——(反复指名读)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越读越有激情,将身心融入了诗中,对诗歌内涵的感悟更加深刻了。

五、适度拓展,积累诗文。

《课程标准》中要求小学生背诵优秀诗歌150篇,而每册课本中只有几首,这就要求教师教学时,要进行适当的拓展。

教学时,我拓展了同时代、同主题的两首诗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夏日绝句》,引导学生课后搜集南宋爱国诗歌多首,并熟读成诵。

适度的拓展,扩大了学生的古诗阅读量,提升了学生的文化底蕴,对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大有裨益。

总之,古诗是一种芬芳的精神食粮,古诗文的教学值得语文老师们反复推敲。

如何高效进行古诗教学,还有很多有待于我努力学习、实践和探索,且学且行且完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