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素内酯概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菜素内酯概况

油菜素内酯(Brassinolide,BL)是20世纪70年代从自然界分离鉴定的一系列超微量内源性植物生长调节剂中的活性最强者,其广谱、高效、安全,生物活性和生理功能与其它已发现的五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完全不同。油菜素内酯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基本调节物质,普遍存在于植物体中,调控着各种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

1油菜素内酯的发现历程

1.1 油菜素内酯的发现

早在1968年,日本名古屋大学的Marumo(丸茂晋吾)等从400kg蚊母树(Distylium racemosum Sieb et Zucc)叶片中分离提取到751ug蚊母素A1和236ug蚊母素B,经稻叶倾斜法测试,其生物活性明显高于生长素。但在《农业生物化学》(Agri. Biol. Chem)上发表后,并未引起注意,后来查明这种物质是油菜素内酯类物质。一般认为油菜素内酯的研究始于197O年美国马利兰州贝尔茨维尔(Beltsville)美国农业部(USDA)农业研究中心农学家J.W.Mitchell和他的助手发现的。

Mitchell领导下的四人小组,自1970年开始花粉激素的研究。他们筛选了约60种花粉,发现其中半数可促进菜豆幼苗的生长。其中以油菜和赤杨的花粉的作用为最强。这两种花粉的提取物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用高浓度处理豆苗时,由于生长过快,使第二节间茎裂,然后又重新长在一起。因此,可用菜豆幼苗的第二节间的伸长试验来进行活性测定。

1.2油菜素内酯的分离纯化

Mitchell等用乙醚萃取油菜花粉的活性物质。萃取物经薄板层析,以苯-甲醇-乙酸(45∶8∶4)为展开剂,发现在Rf0.35~0.45处有活性,取下此活性部分,用无水乙醇萃取数次,再用乙醚提取,风干后的物质,在当时(1970年)被命名为油菜素(Brassins)。经核磁共振谱(NMR)分析,显示有脂肪酸酯的特征信号,表明它们具有甘油酯型的结构。从1970~1972年他们连续发表了四篇论文。在此期间,他们把研究重点放在生理活性上,较少注意化学结构的研究。

美国学者Grove、Mandava等在《Nature》上发表了从油菜素提纯得到单一的物质及其结构测定的论文。他们将油菜素复合物经活性硅酸镁(Florisil)柱层析,其乙醚甲醇(1∶1)的洗脱液为主要活性组分,它在硅胶薄板上为单一

点。经仪器分析,得知该物质是由脂肪酸和葡萄糖所组成的酯类化合物。这些酯类经菜豆的第二节间伸长试验,结果活性很低。他们估计,真正的活性物质,其含量大概是极微量的,必须从大量的花粉中才能获得高活性的物质。经过大量的工作,终于从227kg油菜(Brassica napus)花粉中得到4mg的高活性结晶物,于1979年通过X光衍射和超微量分析,测定其结构为甾醇内酯化合物,并把油菜素改名为油菜素内酯(Brassinolide,BL)。此后,油菜素内酯及与其结构相似的化合物在多种植物中得到分离鉴定。这些以甾醇为基本结构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统称为油菜素甾醇类物质(Brassinosteroids,BRs),而BL是油菜素甾醇类成员中活性最强的一种分子。BRs在植物中广泛存在,迄今发现了大约70种油菜素内酯类化合物。

1998年,在日本千叶举行的第十六届国际植物生长物质协会会议(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Plant Growth Substances Association,IPGSA)上,BRs被正式确认为是继生长素(IAA)、赤霉素(GA)、细胞分裂素(CTK)、脱落酸(ABA)、乙烯(ETH)之后的第六类植物激素。1.3黄志桂教授与油菜素内酯

自1970年J.W.Mitchell发现油菜素内酯及其高生理活性后,其深受世界各国关注,都希望应用于农业生产。但由于它在植物体内含量太低,萃取工艺复杂,成本太高;从植物体里分离油菜素内酯,再用于农田,曾被认为是行不通的。各国纷纷研究化学合成芸苔素,为便于区别,将J.W.Mitchell发现的化合物称为天然芸苔素。

上世纪70年代初的中国,要想接触国外的科研资料还很难。一个偶然的机会,原西南师范大学黄志桂教授了解到这一信息,那已经是1989年,距离美国人首次发现油菜素已相隔19年。1989年,黄志桂教授向天然提取芸苔素的世界难题挑战,耗费两年时间,从几百种植物中选择材料,终于摸索出“高效萃取法”,成功研究出油菜素内酯批量生产的工艺技术,并研制出“天然芸苔素合剂”。皇嘉天然芸苔素不仅在国内独一无二,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这项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1993年技术定型后,重庆市土壤肥料站连续两年用它对玉米和再生稻进行大田小区规范性试验,并同其它18种生长素作了对比,结果是皇嘉天然芸苔素合剂的增产幅度最高。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通

过红外分析,确认皇嘉天然芸苔素合剂具有油菜素内酯的基本结构。1994年,“皇嘉天然芸苔素”正式向全国推广。1994年,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中国科学技术部、中国对外经济贸易部于杭州联合召开的“中国星火计划国际研讨会暨星火技术和产品展示会”上,天然芸苔素合剂荣获金奖。当时,这一成果引起了世界轰动,《新华社》、《人民日报·海外版》、《农民日报》等全国80余家新闻媒体均争先报道,并给予高度评价。1995年,黄志桂教授创办了义乌市皇嘉生化有限公司,实现了天然芸苔素内酯的工业化生产,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唯一能工业化生产天然芸苔素内酯并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国家。1996年11月,在浙江省科委的主持下召开了天然芸苔素内酯科学技术成果鉴定会,浙江省委书记铁瑛同志、中国科学院院士陈耀祖、沈之荃、农业部农药质量检测中心领导以及浙江省植保站、重庆市土肥站、杭州大学、浙江大学等单位的农学、植保、化学、化工专家参加了鉴定会,肯定了天然芸苔素的生产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1.4皇嘉天然芸苔素与人工合成芸苔素的区别

⑴原料与工艺不同

皇嘉天然芸苔素是采用黄志桂、赵明婕教授发明的“高效萃取法”专有技术,直接从植物原料中提取的天然芸苔素作为主要活性成分。而人工合成芸苔素是用有机化合物作原料,经过7~12步复杂的有机化学反应制成。

⑵分子结构与活性不同

皇嘉天然芸苔素与人工合成芸苔素的根本区别在于二者的分子立体化学结构不同,使得其生物活性远高于人工合成芸苔素。至今没有一种人工合成芸苔素的化学结构与天然芸苔素完全相同,合成的类似于天然芸苔素的物质有多种,但活性都较低。

⑶产品成分和效果不同

皇嘉天然芸苔素在萃取时,植物原料中的很多营养物质与内源激素同时被保留了下来,另外加上一些高生物活性的天然有机物质作辅助成分,经科学配方精制而成,能够非常好地均衡调节作物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人工合成芸苔素则保留了不少化学原料物质,如果制剂选用的原药纯度再低一点的话,品质更难保障。皇嘉天然芸苔素制剂为0.15%乳油,浓度远高于市场上人工合成芸苔素制剂(浓度为0.0002%~0.1%)。

⑷安全性与残留物不同

皇嘉天然芸苔素属于植物内源激素,与各种作物亲和性好,各个生长时期均可施用,对作物安全性好,药效稳定;能被作物自身代谢分解,无有毒残留物,可用于有机农业生产。人工合成芸苔素属于外源激素,与作物亲和性较差,用量难以控制,用少了无效,用多了则抑制作物生长;产品成分复杂,有残留风险,不可用于有机农业生产。

⑸使用成本不同

皇嘉天然芸苔素由于活性高、用量少、药效持续时间长,一般一季作物喷施1~2次即可。人工合成芸苔素则活性低、药效期短,要连续多次使用。尽管市场上人工合成芸苔素价格相对较低,但因使用次数较多,实际生产的综合成本反而更高。

2油菜素内酯及其类似物的结构

2.1常见油菜素内酯类的结构比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