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青春期孩子与家长沟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春期孩子与家长沟通

一定要心平静气地和父母沟通,最好是能把父母看成自己的好友.发生了争执的话,要先想想自己在这件事情上有没有做的不太好的地方或者是不对的地方,如果是自己的问题要自己反省改正错误.如果是父母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不要与其争吵,要做下来与父母沟通一下,相信父母也会接受你的看法。而且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双方都要冷静,因为烦躁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与父母沟通,加深彼此的理解.学习与孩子沟通的艺术家长和孩子的沟通,实际是两个生命体的碰撞。每一位家长在和孩子沟通时都要学习教育的艺术。根据许多成功的经验,家长与孩子沟通的艺术包括:倾听、发现、童心未泯、老谋深算、哪壶先开提哪壶、说话算话等几个方面。

所谓倾听,就是不但要努力地听进去,而且要思考,注重发现孩子谈话中的闪光点。发现孩子第一次正确运用成语时,要给予赞赏;第一次引用了一首古诗,要表示受感动;发现孩子能够慷慨陈词,有理有据地争辩,就应该有意地惊呼:“我家出了一个雄辩家!”。这样,孩子不但愿意经常和家长沟通,而且还会自动提高沟通的质量。两代人沟通的艺术,在于家长既是“童心未泯”,又会“老谋深算”。做不到“童心未泯”,孩子对家长就会敬而远之,没有共同语言;而只有“童心未泯”,没有“老谋深算”,则无法引导孩子。

有些家长和孩子沟通失败的原因,就是“恨铁不成钢”,“哪壶不开提哪壶”。其实沟通成功的艺术在于“哪壶先开提哪壶”。有个平时动作总是慢腾腾的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对父亲说:“爸爸,今天体育课上我跑了第一名!”父亲有点纳闷,但还是说:“小冠军,快把比赛的实况给爸爸描述一下吧!”原来,体育课的时候,全班同学分成四组比赛,这个孩子在小组跑了最后一名。然后每组最后一名再比赛,这个孩子就是这次“安慰赛”的冠军。孩子明明是小组比赛的最后一名,只是可怜的败将中的冠军,还值得高兴吗?但是通过谈话父亲发现的是孩子可贵的自尊心,于是决定和孩子一起庆祝“过五关斩六将”。试问,哪个孩子不愿意和这样一个能理解自己的父亲沟通呢?

有些家长在和孩子沟通上过于急躁,总幻想一两次聊天就能和孩子成为知心朋友。这不可能,因为两代人年龄差异很大,又成长在不同时代,理解需要有一个过程。如果只有急切的心情,缺少扎实的行动,那就只好在亲子关系上长期吃着“夹生饭”。

许多家长都有这样的经历:孩子小时候喜欢跟家长说些学校里的事——谁惹老师生气了,谁和谁打架了等,可孩子上了中学后,话就变少了,家长问起学校的事,孩子也只有简单的两个字:“还行!”为什么到了中学之后,孩子的话就少了呢?怎样才能走近孩子呢?我们曾让学生用五分钟写出家长常说的话,出现频率高的是:“快起床!都快6点

了!”“你真不争气!你要是有×××一半我也没白受累!”“上课注意听讲!”“嘴皮子都磨破了,你怎么就不长记性!”“别磨蹭!快写作业!”“现在不好好学,将来怎么办!”“怎么又考这么点分!”“不是这道题错就是那道题错,就没有全对的时候!”“把电视关了!有什么好看的!”家长可能觉得这些话都是要叮嘱的,但却忽略了孩子的心情。这种简单的说教在内心世界日益丰富的孩子面前显得苍白无力,天天讲,月月讲,不把孩子说烦才怪呢!

下面是孩子们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请给我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因为我长大了!”“别整天唠叨我!”“严格要求,我没意见,可太严了我受不了!”“请支持我做些我喜欢做的事!”“让我有点自己的小秘密,好吗?”“我希望得到鼓励,别总是责备。”“别老当着别人的面指责我,我也有自尊心!”对于家长来说,要教育好孩子,必须要了解他们,要接纳他们已经长大的事实,否则只会增加家长和孩子之间的矛盾。

下面是几个实际可操作的方法:和孩子平视——蹲下来看;与孩子商量——相互尊重;让孩子决定——学会选择;给孩子写信——巧妙地表达;替孩子着想——留点面子;放孩子出去——认识社会;向孩子道歉——说声“对不起”;向孩子学习——能者为师。

一是关注孩子。要把心时刻放在孩子身上,观察他的言行举动,让孩子生活在父母关爱的目光里,不要借口忙推卸责任。

二是倾听孩子。要用极大的耐心倾听孩子讲话,给他发出“你的话我很感兴趣”的信号,鼓励他说真话,说实话,从而了解孩子的所想、所盼、所怕、所愁。与孩子对话时,绕过他怕的,躲开他愁的,围绕他愿的,朝着他盼的,说他关心的,做他心想的。对孩子说的不对的地方不要急于制止或厉声呵斥,否则孩子就会抗拒你,不说实话,撒谎起来。

三是解读孩子。不要凭经验相当然,更不要以成年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的行为,要蹲下身子,怀着童心看待孩子,注意解读孩子的潜台词,如:女孩子不出操可能是生理周期的缘故;孩子在临考前玩耍可能是想缓解一下过大的心理压力;孩子学习成绩下降可能是视力下降看不清黑板的缘故;一个女孩子忽然跟一个打架不要命的男生走的很近,可能是她在校外遇到坏人了,在寻求保护等等。这都需要我们去耐心解读,找出孩子真正的心理需求,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

四是尊重孩子。孩子是有着独立人格、独特性情的人。不要以衣食父母的架势居高临下、盛气凌人,不要以过来人的身份自以为是。家长要转换思维,学会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做事情,争取与孩子的想法共鸣,与孩子的做法合拍,与孩子一同面对生活里出现的各种考验,一起享受奋斗后取得的成果。

五是保护孩子。不仅要保护孩子不受各种显性的伤害,更要保护孩子不受隐性伤害,如:保护孩子的人格尊严不受师长的损害;保护孩子主动、积极地参与体验、感受人生的热情不受打击;保护孩子关爱他人、回报社会的善举不受压制;保护孩子全面发展自我、磨炼自我的规划不被扭曲等等。

童话作家郑渊洁说过:多做事少说话;多理解少指责;多赞扬少否定;多给与具体帮助,少来些空洞说教;多体察孩子的感受,少纠缠往事。这里我建议我们的家长把孩子当客人,体察其所需所好;把孩子当领导,察颜观色,细细揣摩;把孩子当恋人欣赏爱悦,体谅包容;把孩子当哥们,两肋插刀肝胆相照。以我们的真诚,宽容,豁达,亲和,睿智和洞察,赢得孩子的心。

我们所处的世界青春常在,叛逆并不常有,尤其是针对某种社会价值与权威---比如

学校教育---公然表示异议与批评,这种事如同野生华南虎一样罕见。如果一定要矫情

地称之为“叛逆”。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这

是每个人都经历并怀念的青春,教育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启发它,而不是阻止它。

大多数孩子在青春期时期都表现出一种叛逆现象。孩子进入青春期后,以前听话

的乖乖女、乖乖儿不知怎么就变的像头牵着不走打着倒退的犟驴了。叛逆心理往往使

孩子像浑身长满刺的刺猬,许多地方越来越让父母看不惯了。可是如果父母急于“拔刺

助长”,非但刺拔不了,还会让两代人见剑拔弩张。教育处在青春期叛逆状态的孩子是

件很棘手的事,父母的说教会被孩子当作耳旁风,打骂更是不行,打骂只能曾加孩子

的对抗情绪和叛逆心理。有的家长说干脆放任不管,那是很危险的。因为孩子并不成

熟的个性和主见,如果不加约束的话,难保他们不会出现行为偏差甚至滑向歧途。

分析逆反心理

第一、孩子自身的发展变化。

青春期生理心理的变化,第二性征的出现给他们的心态造成了冲击,他们面对自

身的变化常常感到不知所措,从而产生了浮躁心态和对抗情绪;他们觉得这个时候的

他们已经像个成年人,因此在面对问题时他们常常呈现一种幼稚的独立性,在一些行

为活动、思维认识、社会交往等方面,表现出成人的样式。在心理,渴望别人把他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