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手来测量》教学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教案:用手来测量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教案:用手来测量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精品教案:用手来测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用双手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测量技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用手来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 测量技能的培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用手来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 教学难点:测量技能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合作,共同完成测量任务。

2. 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测量技能。

五、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测量尺、绳子、铅笔等。

2. 教学环境:实验室或教室。

六、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用手来测量物体长度的可能性。

2. 新课:讲解用手来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并进行示范。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测量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七、课堂练习:1. 让学生用手测量教室的长度、宽度和高度。

2. 让学生用手测量自己的身高、手臂长度等。

八、拓展与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物体可以用手来测量长度?2. 让学生尝试用手来测量生活中的长度,如楼梯台阶、自行车轮胎直径等。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否全面讲解用手测量长度的方法。

2. 反思教学过程,是否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测量技能培养。

3. 反思学生反馈,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用手测量长度的方法。

十、课后作业:1. 让学生用手测量家庭中的长度,如家具、房间面积等。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评估其测量技能的掌握程度。

2. 通过课堂练习,评估学生对用手测量长度方法的运用情况。

3. 收集学生拓展与延伸活动的成果,评估其创新和实践能力。

七、教学修改:1. 根据教学评估结果,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讲解和练习。

2. 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用手来测量》教案及反思

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用手来测量》教案及反思
请班上最高的同学和最矮的同学上台比较手掌,引出原因。同时说明用手拃测量还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但是在比较的时候用同一个人的手才更好。
四、延伸
1.课堂实战:用手拃测量更多不规则的物体,如水桶有多粗。
2.课后思考:生活中还有那些物体能作为测量工具,这些物体应该有什么特点。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由于很多小朋友都有抱住树干玩的生活经验,由此引出我们的身体有好几把“尺子”,然后引出拃的概念,探索环节是测量桌子的高度,层层递进。最后研讨环节让学生充分表达,思考各种可能性。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比较和测量室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一、情景导入
1.根据比较大树的粗细来引出利用身体来测量物体。(ppt展示大树图片),明明去公园玩的时候看到了3棵很高大的树木,他想知道这三棵树那棵最粗,但是他用眼睛看不出来,你能帮他想个好办法吗?(请学生来边说边演)
2.引出用身体来测量,测量能使比较更准确直观。刚刚那位同学说得真好,他是用了什么办法来找到最粗的那棵树的呀?其实刚才那位同学使用了一个很厉害的方法,也就是用他的身体当工具来测出大树的粗细然后进行比较。看样子用身体来测量的时候大家能更好地知道树有多粗。除了用手臂来测量,你还能用身体的那个部分来测量呢?
3.利用纸条协助测量不平整物体
刚才同学们测了不少东西,老师这里有一张纸条,哪位同学愿意上来测测看?
(通过学生测量来规范测量动作,每拃之间要相连)
那如果是这张凳子呢?你们觉得它的高会有几拃?哪位同学能上来挑战一下吗?
看样子,不够平整,不是很好测,有没有什么办法能比较方便地知道它的高度到底是几拃呢?(引导学生思考可以利用纸条来比较获得凳子的高度,再来测量纸条的长度,那就是凳子的高度)

《用手来测量》(教案)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

《用手来测量》(教案)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用手来测量》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2单元比较与测量第3节《用手来测量》,主要介绍使用手来进行测量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到手的长度单位,并能够通过手的长度单位进行简单的测量。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手的长度单位,并能够使用手进行简单的测量。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使用手进行测量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和测量技巧。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测量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手的长度单位的认识和使用,简单的测量技巧。

教学难点:将手的长度单位应用到实际测量中。

四、学情分析:学生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于测量的概念和方法还不够熟悉,需要通过生动的教学方式来引起他们的兴趣。

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老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比较和测量的基本知识,你们还记得吗?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测量方法,那就是用手来测量。

请伸出你们的手,比较一下你们的手的长度和这张纸带的长度。

有谁能告诉我,手的长度可以作为一种测量的单位吗?为什么?学生A:可以,因为手的长度是每个人都有的,可以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老师:非常好!你说得很对。

我们可以用手的长度作为一种测量的单位。

那么,我们接下来就来学习手的长度单位。

第二环节:讲解手的长度单位老师:请看这张卡片,上面写着“手的长度单位”。

手的长度单位是指以手的长度作为测量的标准单位。

现在,我们来进行一些实际的测量。

(老师拿起一本书)老师:同学们,这本书的长度我们可以用手的长度来测量。

请你们伸出你们的手,用手的长度来测量一下这本书的长度。

学生B:老师,我的手长了8个手指头的长度。

老师:非常好!学生B用手的长度单位测量出这本书的长度是8个手指头的长度。

请大家都记录一下。

(学生们记录测量结果)第三环节:练习测量老师:现在,我给每个人发放一些测量工具,比如纸带和尺子。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测量的概念。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

1.2 教学内容引入测量的话题,让学生分享他们对测量的认识。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

讨论手作为测量工具的可能性。

1.3 教学方法采用谈话法引导学生思考和分享。

采用观察法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

第二章:用手来测量长度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用手指和掌测量长度的方法。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手指和掌作为测量工具的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用手指和掌测量教室内不同物体的长度。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介绍手指和掌测量长度的方法。

采用合作探究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和交流分享。

第三章:用手来测量面积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用手指和掌测量面积的方法。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手指和掌作为测量工具测量面积的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用手指和掌测量教室内不同物体的面积。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介绍手指和掌测量面积的方法。

采用合作探究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和交流分享。

第四章:用手来测量体积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用手指和掌测量体积的方法。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介绍手指和掌作为测量工具测量体积的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用手指和掌测量教室内不同物体的体积。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介绍手指和掌测量体积的方法。

采用合作探究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和交流分享。

5.1 教学目标5.2 教学内容让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体会和收获。

5.3 教学方法采用分享法让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体会和收获。

第六章:实践活动:用手测量学校环境6.1 教学目标让学生将用手测量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如测量学校的长度、面积等。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2 教学内容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学校内的地点,如操场、教室、走廊等。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和掌握用手指、手掌等身体部位进行简单测量的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科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1. 认识手指、手掌等身体部位作为测量工具。

2. 学习使用手指、手掌进行简单测量。

3. 通过对测量结果的比较,了解物体的长短、宽窄等特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手指、手掌等身体部位作为测量工具,学习使用手指、手掌进行简单测量。

难点:对测量结果进行比较,了解物体的长短、宽窄等特征。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不同长度、宽度的物体,如小棒、纸条等。

2. 学生准备手指、手掌等身体部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不同长度、宽度的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比较它们的长短、宽窄。

2. 探究: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手指、手掌等身体部位进行测量,记录测量结果。

3. 讨论:教师组织学生相互交流测量结果,引导学生发现物体的长短、宽窄等特征。

4. 实践: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使用手指、手掌等身体部位对不同物体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结果。

6. 拓展:教师提出拓展任务,如测量教室内的物品长度、宽度和高度等,学生自主完成。

8. 作业:教师布置作业,如家庭作业、课堂练习等。

9.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教学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10. 评价:教师对学生的测量操作、合作意识等进行评价,鼓励优秀表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测量操作的准确性、合作意识的体现以及对测量结果的比较分析能力。

2. 评价方法:观察、记录学生的测量过程和结果,以及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

3. 评价结果:根据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具体的改进建议。

七、教学拓展1. 拓展活动:让学生尝试使用其他身体部位(如脚丫)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结果。

《用手来测量》精品教案

《用手来测量》精品教案

《用手来测量》
一、教学目标
1.能用手作为测量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

2.了解测量的基本方法和单位。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用手测量物体的长度。

2.难点:准确描述测量的结果。

三、教学方法
观察法、测量法、讲述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1.展示一些物体的图片,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物体有多长吗?”
2.引出课题:用手来测量。

2.认识测量工具
1.教师展示自己的手,问学生:“我们可以用手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吗?”
2.让学生观察自己的手,了解手指、手掌等部位的名称。

3.用手测量物体的长度
1.教师分发一些小纸条,让学生用手测量小纸条的长度。

2.让学生用手指、手掌等部位作为测量单位,测量小纸条的长度,并
记录下来。

3.教师可以让学生多次尝试,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4.总结
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用手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布置作业:让学生在家里用手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了解自己的手的特征和功能。

2. 培养学生用手指进行简单测量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自己的手,了解手的特征和功能。

2. 学习用手指进行简单测量,如测量长度、宽度等。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观察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手的特征和功能。

2. 培养学生用手指进行简单测量的能力。

四、教学难点1. 让学生学会用手指进行简单测量。

2.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观察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关于手的手工制品或图片,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

2. 准备一些测量工具,如尺子、卷尺等,用于学生实践测量。

3. 准备一些小物品,如铅笔、橡皮等,用于学生实践测量。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关于手的手工制品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手的特征和功能。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手的特征和功能。

二、探究(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用手指测量一些小物品的长度、宽度等。

2. 学生分组进行测量,记录测量结果。

3. 教师组织学生分享测量结果,引导学生讨论测量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三、实践(10分钟)1. 教师发放测量工具(如尺子、卷尺等)和小物品(如铅笔、橡皮等),让学生自主选择测量对象进行测量。

2. 学生在纸上记录测量结果。

3. 教师组织学生展示测量成果,引导学生讨论测量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四、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手的特征和功能以及用手指进行测量的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中的收获和感受。

五、拓展(5分钟)1. 教师提出一些关于手的谜语或问题,引导学生课后思考和探索。

2. 学生课后寻找答案,下一节课分享自己的成果。

六、教学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思考手的特征和功能以及用手指进行测量的方法。

《用手来测量》教学设计

《用手来测量》教学设计

《用手来测量》【教材分析】《用手来测量》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第三课。

教材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聚焦:测量使比较更加准确,手可以作为测量的工具,使学生意识到身体测量是常见和方便的测量方法。

第二部分探索:用手测量桌子的高度。

认识拃,并学会探究的第一步预测,利用纸带来帮助测量桌子高度更加方便、准确。

同时在探究过程中要注意方法,并且能够对测量的结果进行比较和思考。

第三部分研讨:我们的测量结果不一样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

【学情分析】在前面的两课中,学生已经会对物体的外部特征(大小、距离)进行了比较。

这一课中,学生用纸带替代桌子的高度进行测量,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起点与终点的认识,加深学生对公平比较的理解。

另外,本课将第一次向学生提出预测的要求,一年级学生会“猜”,但对“预测”这词陌生,不知道预测是综合以往经验以及当下的观察而做出的判断。

【设计意图】课前利用“手指操”游戏认识手指作铺垫,来突出学习的主题:利用手来测量。

在认识拃的这个环节,鉴于学生认知能力还不够强,所以通过多种途径(老师讲、学生试、边说边做)等进行巩固,这也是为探究能否顺利进行的保证。

在探究部分,学生动手操作还比较差,所以利用图片和微课视频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操作,使学生头脑不仅有静态图,而且有动态图。

帮助解决难点部分。

最后将部分同学的测量纸带直观地展示在同学面前进行比较和观察。

发现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并且能够进行解释。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人体可以作为一种测量工具,方便测量。

2.知道“拃”是张开的大拇指和中指之间的最大距离,测量时每一拃要首尾相连。

科学探究:1.能初步对桌子的高度进行预测。

2.能用“一拃”来测量桌子的高度,并标记测量的过程。

3.会观察、比较纸袋上的标记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并对结果的不一致提出自己的想法。

科学态度:1.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

2.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3.意识到细致地一拃一拃地测量可以使测量结果更加准确。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测量的概念。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测量的过程。

1.2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用手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1.3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理解测量的重要性,并能够运用测量解决实际问题。

1.4 教学准备准备测量活动所需的物品,如尺子、绳子、小棍等。

准备一些长短不同的物体,如小棒、铅笔等。

1.5 教学过程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测量的概念和重要性。

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了解用手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手指或手掌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测量结果,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第二章:用手测量物体长度2.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手指和手掌测量物体的长度。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2.2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用手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3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准确地用手测量物体的长度。

2.4 教学准备准备一些不同长度的物体,如小棒、铅笔等。

2.5 教学过程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如何使用手指和手掌测量物体的长度。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手指和手掌测量不同长度的物体。

学生记录测量结果,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测量结果,并进行评价和反馈。

第三章:用手测量物体宽度3.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使用手指和手掌测量物体的宽度。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3.2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用手测量物体宽度的方法。

3.3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准确地用手测量物体的宽度。

3.4 教学准备准备一些不同宽度的物体,如小棒、铅笔等。

3.5 教学过程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如何使用手指和手掌测量物体的宽度。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手指和手掌测量不同宽度的物体。

学生记录测量结果,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测量结果,并进行评价和反馈。

第四章:用手测量物体高度4.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使用手指和手掌测量物体的高度。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自己的手在不同长度和宽度方面的差异。

2. 培养学生用简单工具进行测量和记录数据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交流和讨论,发现测量结果的差异,并尝试解释原因。

二、教学重点:1. 观察和记录自己的手在不同长度和宽度方面的差异。

2. 使用简单工具进行测量和记录数据。

三、教学难点:1. 发现测量结果的差异,并尝试解释原因。

2. 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观察和实验。

四、教学准备:1. 学生准备:观察自己的手,思考手在不同长度和宽度方面的差异。

2. 教师准备:准备测量工具(如尺子、手套等),实验材料(如小物品、纸张等),以及记录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手,思考手在不同长度和宽度方面的差异。

2. 实验一:测量手指长度a.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名组长,负责组织测量活动。

b. 组长给每个组员分发测量工具,如尺子。

c. 组长指导组员测量自己的手指长度,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d. 组长汇总数据,全班交流分享。

3. 实验二:测量手指宽度a.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名组长,负责组织测量活动。

b. 组长给每个组员分发测量工具,如尺子。

c. 组长指导组员测量自己的手指宽度,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d. 组长汇总数据,全班交流分享。

4. 实验三:测量手掌长度a.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名组长,负责组织测量活动。

b. 组长给每个组员分发测量工具,如尺子。

c. 组长指导组员测量自己的手掌长度,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d. 组长汇总数据,全班交流分享。

5. 实验四:测量手掌宽度a.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名组长,负责组织测量活动。

b. 组长给每个组员分发测量工具,如尺子。

c. 组长指导组员测量自己的手掌宽度,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d. 组长汇总数据,全班交流分享。

6.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发现测量结果的差异,并尝试解释原因。

7. 拓展活动: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物品,用自己的手测量物品的长度和宽度,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一. 教材分析《用手来测量》是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通过让学生用自己的手来测量物体长度、宽度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他们善于观察、动手操作,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引导。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测量经验,如用手指测量距离等,这为课堂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用手测量物体长度、宽度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和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乐于分享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用手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和创新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用手测量。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培养创新能力。

4.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不同长度的物体,如小棒、铅笔等。

2.准备手模,用于展示用手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3.准备计时器,用于记录测量时间。

4.准备记录表格,用于学生记录测量数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不同长度的物体,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能用手估计这些物体的长度吗?”2.呈现(5分钟)教师用手模展示用手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讲解测量步骤。

步骤如下:a.将手模与物体平行放置,用手模的一端对齐物体的一端。

b.用手模的另一端覆盖物体另一端,记录手模的长度。

c.重复测量几次,取平均值作为物体的长度。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动手操作,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并记录测量数据。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几名学生上台演示用手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并分享测量数据。

《用手来测量》教案

《用手来测量》教案

《用手来测量》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用手来测量的概念和原理;2. 掌握用手来测量长度、面积和体积的方法和技巧;3. 提高学生观察、测量和判断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重难点:1. 理解用手来测量的意义和应用;2. 掌握用手来测量的具体方法和技巧;3. 提高学生观察、测量和判断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实验器材、测量工具等;2. 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提前准备好笔、纸和尺子等文具;3. 教学环境:教室需要清洁整洁,实验器材摆放整齐。

教学过程:一、导入1. 讲述量尺的作用和测量的重要性;2. 引导学生思考,用手来测量的方法和技巧有哪些;3. 提出用手来测量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理论讲解1. 介绍用手来测量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分析用手来测量长度、面积和体积的方法和步骤;3. 给出实例,让学生理解用手来测量的实际应用。

三、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每组选定一项测量任务,如测量教室的长度、面积或体积;2. 学生利用手和尺子等工具进行测量,并记录实验数据;3. 学生分析测量结果,讨论测量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四、总结归纳1. 各小组向全班汇报测量结果和分析结论;2. 教师进行总结,指出学生在测量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3. 引导学生总结用手来测量的方法和技巧,提出改进建议。

五、拓展延伸1. 提出更复杂的测量问题,如测量不规则物体的长度、面积或体积;2. 鼓励学生设计更多有趣的测量实验,拓展用手来测量的应用范围;3. 组织学生进行测量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后作业:1. 要求学生根据课堂实践操作的经验,完成用手来测量的作业;2. 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包括测量方法、结果分析和改进建议;3. 要求学生对用手来测量的意义和应用进行深入探讨。

教学反思与改进: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学习情况和表现;2. 总结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3. 改进教学方案,优化教学环节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用手来测量》教学设计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用手来测量》教学设计

《用手来测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测量可以量化比拟结果。

2. 人体可以作为一种测量工具,方便测量。

3. 知道“拃〞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的长度,测量时要每一拃首尾相连。

科学探究目标1. 能对桌子的高度进行预测。

2. 能用手来测量桌子的高度,并标记测量过程。

科学态度目标1. 逐步适应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2. 认识到细致的一拃一拃的测量可以使结果更准确。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 意识到比拟和测量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拃〞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的长度。

难点:能用手测量桌子的高度,并标记测量过程。

【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聚焦1.身边没有任何工具,要怎样才能知道天天和小青相距了多远?〔可以用脚来测量,看看天天和小青相差了多少步,也可以把手指放上去看看相差了几根手指〕2.在没有其他工具的时候,我们可以利用身体的某个部位作为测量工具来进行测量。

3.聚焦主题:用手来测量二、探索〔一〕认识“一拃〞1.认识手指的名称: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

2.认识一拃:大拇指到中指之间的最大距离就是一拃。

3.说一说,做一做:大拇指到中指成一拃。

4.错误的“一拃〞:①大拇指到食指的距离;②手指没有张开〔二〕挑战一:测量科学书的长度1.自主完成测量。

2.错误的测量方法:①测量时没有从起点开始;②一拃一拃之间没有紧紧相连。

3.总结测量时的考前须知:①用相同的手指从起点到终点进行测量;②每一拃都应该要首尾相连;③缺乏一拃标上“+〞。

〔三〕挑战二:测量桌子的高度1.明确测量方法:①预测桌子的高度相当于多少拃:伸出你的小手,看看你的一拃有多长,再看看桌子有多高,根据你的一拃猜一猜桌子的高度大约有几拃?②剪一条和桌子高度相同的纸带:把纸带拉直,一端伸到桌底,纸带边缘对齐地面,另一端对齐桌子边缘,用笔在纸带上画横线,再用剪刀沿着横线剪下纸带。

剪下来的纸带的长度就是桌子的高度。

③用手测量纸带有几拃:把纸带平放在桌面上,从纸带的一端开始测量,量好一拃做好标记,测量时一定要注意一拃的指尖与下一拃的指尖必须紧紧相连。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测量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测量意识。

引导学生学会使用手作为测量工具,进行简单的长度和宽度的测量。

1.2 教学内容导入课程,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用手来测量》。

讲解测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时测量物品的长度、宽度等。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和宽度?1.3 教学活动教师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测量场景,如尺子测量书本长度,让学生观察并思考。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想到的测量方法。

第二章:学习用手测量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使用手作为测量工具的方法,能够准确地测量物体的长度和宽度。

2.2 教学内容讲解用手测量长度的方法:伸出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就是一“掌长”。

讲解用手测量宽度的方法:张开手指,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就是一“指宽”。

2.3 教学活动教师进行示范,用手指测量教具的长度和宽度,并解释测量方法。

学生分组实践,使用手指测量教具的长度和宽度,教师巡回指导。

第三章:用手测量实践3.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在实际场景中运用手测量长度和宽度,提高学生的测量能力。

3.2 教学内容学生分组进行测量实践,选择教室内的物品,如桌子、椅子等,用手指测量其长度和宽度。

3.3 教学活动教师布置测量任务,学生分组进行测量实践。

学生汇报测量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第四章:总结与反思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反思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4.2 教学内容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用手测量长度和宽度的方法。

学生反思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分享自己的收获。

4.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第五章:家庭作业5.1 教学目标巩固学生用手测量长度和宽度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测量习惯。

5.2 教学内容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找一些物品,用手指测量其长度和宽度,并记录下来。

小学科学教案:用手来测量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教案:用手来测量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精品教案:用手来测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手的长度和宽度,并能够使用手作为测量工具来估计其他物体的长度和宽度。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手的长度和宽度2. 使用手作为测量工具3. 估计其他物体的长度和宽度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手的长度和宽度,并能够使用手作为测量工具来估计其他物体的长度和宽度。

2. 教学难点:准确地估计其他物体的长度和宽度。

四、教学准备:1. 学生分组,每组四人。

2. 每组准备一把尺子、四根手指、一些小物品(如书籍、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用手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和宽度。

2. 探究:学生分组进行探究,使用手和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和宽度,并记录数据。

3. 交流:每组学生汇报测量结果,其他组学生进行评价和讨论。

5. 拓展:学生分组进行拓展活动,使用手来估计教室中的物体长度和宽度,并记录数据。

7. 作业:学生回家后,用手指测量家中的物体长度和宽度,并记录数据。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包括测量方法的准确性、数据的记录和整理。

2. 学生汇报和评价他人的测量结果,评估他们的交流和评价能力。

3. 检查学生完成拓展活动的效果,评估他们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延伸:1. 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测量工具的使用,如尺子、卷尺等。

2. 学生学习不同测量单位的使用,如厘米、米等。

九、教学资源:1. 教师准备相关测量工具和物体,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2. 教师收集和整理关于测量的资料,为学生提供学习参考。

十、教学计划:1.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

教科版科学一上2.3《用手来测量》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上2.3《用手来测量》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上2.3《用手来测量》教案一. 教材分析《用手来测量》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用手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的方法。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之前,已经学习了长度、宽度和高度的基本概念,对物体的大小有一定的了解。

但用手来测量物体的大小,还需要学生亲自操作,体验测量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测量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用手来测量物体的大小需要估计和比较,学会用手势表达物体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观察、思考、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方法,测量物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

2.难点:学生能够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和理解用手来测量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要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好教学过程和活动。

2.学生准备:学生提前了解长度、宽度和高度的基本概念。

3.教学资源:教室、测量工具(如尺子、卷尺等)、教学课件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带领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手来测量物体的大小。

2.呈现(5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用手来测量物体大小的方法,如用手势表示物体的大小,用手指测量物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测量教室里的物体的大小,如桌子的长度、宽度和高度,椅子的长度和宽度等。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测量方法。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一些测量结果,让学生进行比较和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方法。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用手来测量物体大小的局限性,引出其他测量工具和方法,如尺子、卷尺等。

《用手来测量》教学设计

《用手来测量》教学设计

用手来测量一、内容标准17.3 工具是一种物化的技术1~2年级:认识常见工具,了解其功能。

使用工具对材料进行简单加工。

18.3 工程的设计需要考虑可利用的条件和制约因素,并不断改进和完善。

1~2年级:利用提供的材料和工具,通过口述、图示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设计与想法,并完成任务。

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提出改进建议。

二、教材分析《用手来测量》是《比较与测量》单元中的第三课时。

在本课中,学生们的学习将从比较活动转向测量活动,将通过使用非标准的测量单位(自己的手)开展测量活动,当每个学生都用自己的“一拃”这个非标准单位测量桌子高度后,会领悟到使用非标准的测量单位将导致结果的多样性,意识到标准的测量工具的必要性,这将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课程中对物体的外部特征(大小、距离)进行了比较,比较长度或宽度不同的物体,孩子基本可以选择出正确答案。

在第二课,学生使用过纸带替代纸蛙的跳远距离,了解如果遇到不好测量的距离,可以使用纸带来替代它的长度。

四、学习目标1.知道可以使用我们的身体进行测量活动,但非标准单位的测量工具会导致测量结果的多样性,缺乏准确性。

2.知道“拃”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间的长度,能预测物体的相对长度,并使用对齐起点、首尾相连的方式用“拃”进行测量。

3.能以讨论、画画和书写等形式进行描述和交流。

4.乐于小组的合作探究学习并能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完成学习任务。

五、教学准备为每个小组准备:纸带一条、剪刀一把、记号笔两支、记录单。

六、教学过程设计(一)激趣聚焦,引出课题【教学内容】创设情境,豆豆去公园玩想知道这棵树到底有多粗,可是什么工具都没带,你有什么办法吗?出示图片,引导学生发现我们的身体是可以随身携带的、很方便的测量工具。

出示使用各种身体部位进行测量的图片,促使学生理解人体的许多部位都可以当做测量工具,比如双臂、手、脚的长度、一大步等等。

最后出示桌子面的图片,使用身体测量桌子面的边,用哪个部位最合适?引导学生选择人体合适的部位(手)测量桌子面的长度。

小学科学3《用手来测量》(教案)

小学科学3《用手来测量》(教案)

小学科学3《用手来测量》(教案)用手来测量手上都是五指,指甲上是一段一段的根,每个指头都有自己的长度,而我们可以利用手指的长度来进行简单的测量。

在小学科学3《用手来测量》这节课中,我们将学习如何使用手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和高度。

第一节课中,我们将学习如何使用手来估算物体的长度。

首先,我们可以使用手指的长度来估算物体的长度。

通过找到合适的参照物,我们可以比较它与手指的长度。

例如,我们可以将一张纸上的线段与我们的手指长度进行比较,然后推测出线段的长度。

当我们熟悉了自己手指的长度后,我们可以更准确地估算物体的长度。

除了使用手指的长度,我们还可以使用手掌的长度来估算物体的长度。

将手掌伸直,并将手掌放在物体的一端,然后再用手的另一端指向物体的另一端。

我们可以将手掌的长度与物体的长度进行比较,以此来估算物体的长度。

在第二节课中,我们将学习如何使用手来估算物体的高度。

我们可以使用手臂作为基准来估算物体的高度。

将手臂伸直,然后将手臂与物体的高度进行比较。

通过多次进行实践,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估算出物体的高度。

除了使用手臂的长度,我们还可以使用肘到手腕的距离来估算物体的高度。

将手臂与物体的高度进行比较,并通过多次实践来磨练我们的估算能力。

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可以发现使用手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和高度是一种简单且快捷的方法。

虽然它不如仪器精确,但对于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估算来说已经足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使用手来估算书的长度、桌子的高度、电视的宽度等等。

这些简单的测量技巧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物体的尺寸。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使用手来测量物体时,应该保持一致性。

即在估算物体的长度和高度时,应使用相同的手指或部位作为参照物。

而且,由于不同人的手指和手臂长度存在差异,所以我们的估算结果也会有一定的误差。

所以,当我们需要获得更准确的测量结果时,应该使用测量工具如尺子或者标尺。

小学科学3《用手来测量》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使用手来测量物体长度和高度的方法。

用手来测量教案

用手来测量教案

《用手来测量》教案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测量可以量化比较结果。

2、人体可以作为一种测量工具,方便测量。

3、知道“拃”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间的长度,测量时每一拃要首尾相连。

科学探究目标:1、能对桌子的高度进行预测。

2、能用手来测量桌子的高度,并标记测量过程。

3、会观察、比较纸带上的标记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科学态度目标:1、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

2、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3、意识到细致的一拃一拃的测量可以使测量结果更准确。

二、教学重点:知道“拃”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间的长度,测量时每一拃要首尾相连。

三、教学难点:会观察、比较纸带上的标记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方法:讲授法六、教学准备向每位学生提供一条纸带、一把剪刀、一支彩笔。

七、教学过程1. 聚焦(1)问题引入。

师:我们不仅要比较,有时还需要测量。

测量有许多工具,我们的身体也可以作为测量工具。

师追问:“我们身体的什么部位能当作测量工具呢? 你怎么用它测量的?”让学生根据生活中的经验进行回答。

(2)聚焦主题。

师:用拇指和中指间的最大距离作为“一拃”来测量长度是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沿用至今。

本课的活动主题就是用我们的手来测量桌子的高度。

2. 探索:测量桌子的高度(1)预测桌子高度相当于多少拃。

让学生观察桌子的高度,再观察手指一拃的长度,最后做出桌子高度相当于多少拃的预测。

(2)请几位学生演示测量桌子高度的方法。

向学生指出,每次都要用大拇指和中指之间的最大距离来测量;一拃的指尖与下一拃的指尖必须紧紧相连;在一拃与一拃相连处要画线作为记号。

随后请学生谈谈测量的体会。

(3)匹配一条测量纸带。

向学生说明为了便于在测量中做记号,我们要用一条纸带匹配桌子的高度。

注意提醒学生确定起点和终点,桌子的高度要一致。

(4)测量纸带的长度。

师讲解探究步骤,发材料。

当学生测量纸带的长度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操作,提醒学生注意:①用相同的手指测量;②一拃的指尖与下一拃的指尖必须紧紧相连;③在纸带上写上姓名、日期。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手来测量》教案
【教材简析】
在第2课的学习中学生会遇到这样两个问题:谁的青蛙跳得远?这个问题通过比纸带就能得到结果。

跳得最远的青蛙到底跳了多远呢?这个问题用比量的方法就解决不了了。

当需要用数据来表达的时候就要用到测量这个方法了。

刚开始要学习使用我们的身体来测量,最方便的就是用手来测量,这也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最容易实现的一种测量活动。

第一个活动要让学生认识“拃”这个用手测量时特有的单位,要强调伸出大拇指和中指进行测量,才是一拃,要与“一虎口”区分开。

可以通过“量桌面长度”的活动,让学生多尝试、多体验。

第二个活动要让学生量课桌的高度。

测量高度有点麻烦,用纸带来作为高度的替代物,学生就会在纸带上从起点开始一拃一拃地量,量一拃画一条线,首尾相连做标记。

第三个活动是收集数据、做班级记录、进行数据分析(如果学生学会用“多一点点”的词语来表达,是非常棒的,因为他们已经意识到测量的单位和要测量的物体并不完全匹配)。

这一环节非常重要,学生会通过观察数据和测量纸带思考:“测量的结果一样吗?为什么会不一样?”。

学生会发现用手作为工具进行测量,可以测出物体的长短,但是由于测量时每一拃的长度不固定,会变化,从而导致测量的结果不准确;另外,每个人手指长度不同,每一拃的标准也不同,结果都不一样,也无法准确知道测量结果。

虽然测量的结果不太准确,但是在测量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技能,那就是一个测量工具是有相应的测量单位的,并且这个单位要首尾相连、不断重复,这样才能得出结果。

【学生分析】
在本课教学中,我们将遇到一些困难,这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实践能力密切相关,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1.预测。

在本课中,“预测”这个词首次出现,学生不完全明白什么叫预测,他们会认为就是猜,因此在这一环节,教师不要只做名词解释,而是要带着他们做预测。

比如,先观察自己的“一拃”有多长,再观察代表桌子高度的纸带有多长,边看边比一比,做出基本的预测。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强调仔细观察和比对。

2.合作。

在这一单元的活动中,“合作”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合作的质量、默契的程度将直接影响课程完成的质量,但这一点正是学生的弱点。

对于刚开始上科学课的学生,不太懂得合作,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形:爱动手的抢着做,不爱动手的看别人做,或者游离在活动之外。

因此,教师训练学生如何进行合作时不能只停留在一句话、一个词上,要有具体的指导。

如在活动开始前明确要求:一个人用手量,另一个人检查是否首尾相连、画线、标数等。

教师要指导学生分工合作,并在活动中时刻关注每一个学生是否都投入到活动中,对不恰当的分工提出意见。

3.做“一拃”的手势。

部分学生做一拃会有些难度,总会和“一虎口”混淆,课堂上多练习,让两人互相检查,帮助同伴纠正不正确的手势。

这样做,也有利于学生发现他们手的大小不同,每人的一拃都不太一样,为达到本课的目标埋下伏笔。

4.前后活动的衔接与呼应。

前后相关联的活动设计更贴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像解开谜底一样,不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挑战欲。

如用青蛙跳远比赛引入新课,既与上一课进行衔接,复习了上一课“起点、终点、比量”等知识点,又用“这只冠军小青蛙到底跳了多远呢?怎么才能知道”的问题,开启了本课的研究。

在本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小青蛙继续登场,让学生用“拃”量出小青蛙到底跳了多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测量可以量化比较结果。

2.人体可以作为一种测量工具,方便测量。

3.知道“拃”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间的长度,测量时每一拃要首尾相连。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对桌子的高度进行预测。

2.能用手来测量桌子的高度,并标记测量过程。

3.会观察、比较纸带上的标记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

2.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3.认同以图表的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4.意识到细致地、一拃一拃地测量可以使测量结果更准确。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用手来测量桌子的高度,并标记测量过程。

难点:理解“预测”的作用和意义;会观察、比较纸带上标记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器材准备】
为每个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

为每个小组准备:1条纸带、1把剪刀、1支油性彩笔。

为班级准备:班级记录表2张。

【教学过程】
一、回顾
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一起玩了一个“青蛙跳一跳”的游戏。

还记得我们是怎样知道哪个青蛙跳得最远吗?
学生回答。

回答的要点:“画起跳线”“在纸带上画出青蛙跳了多远”“将纸带摆在一起,起点对齐,比一比哪个最长”等。

谈话:我们比出了哪只青蛙跳得最远,那么这只青蛙到底跳了多远呢?怎么才能知道?
学生回答:用尺子量……
过渡:如果手边没有尺子,你还有办法吗?
二、聚焦话题
谈话:看一看,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在用什么方法测量大树的树干有多粗?(教师播放课件,展示图片。


学生回答:用手臂测量……
谈话:我们的身体也可以作为测量工具。

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究一下“用手来测量”。

(板书课题)
1.认识“一拃”。

谈话:请同学们伸出你的右手,像老师一样,跟着老师说: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拇指。

用拇指和中指间的最大距离叫做“一拃”。

用“拃”来测量长度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沿用至今。

2.试一试。

谈话:用拃量一量我们的活动手册。

边试边思考,你打算怎样量?怎样量会更准?
3.说一说。

班级讨论:
❖从起点量到终点。

❖用同一只手量。

❖一拃一拃地量,画线。

❖首尾相连。

三、探究
谈话:大家都会用拃量物体了,我们一起来完成一个新的挑战——量一量课桌的高度。

1.预测:观察自己的一拃有多长,再观察一下桌子的高度,预测桌子的高度大约有多少拃。

2.指导记录:将预测的结果记录下来。

3.用纸带来帮忙。

谈话:用手直接测量桌子的高度没办法做标记,很难做到首尾相连。

下面,我们可以借助测量纸带来测量。

4.活动:用纸带比量桌子。

组织活动;请同学们两个人一组合作量出与桌子同高的纸带。

5.活动:量纸带。

谈话:请你提醒一下旁边的伙伴,测量时应该注意什么。

❖用同一只手测量。

❖前一拃的指尖与下一拃的指尖必须紧紧相连。

❖量完一拃就在结尾处画线作为记号。

6.指导记录。

测量两次,分别记录下来,并观察测量结果。

7.展示汇报。

将测量完的纸带粘贴在黑板上。

四、研讨
1.观察思考。

谈话: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班级记录表及纸带,看看大家的测量记录和结果。

思考:测量的结果一样吗?为什么会不一样?
2.学生概括。

(1)用纸带标识桌子高度时可能出现误差;
(2)是否是用同一人的同一只手进行测量;
(3)是否做到了一拃紧挨着一拃,即首尾相连;
(4)每一拃的长度是否相同;
(5)每个人的手指长度不同,一拃的长度也不同。

五、总结拓展
1.谈话。

还记得那只跳得最远的青蛙吗?能用我们今天学到的方法知道它跳得有多远吗?测量的结果准确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用拃来测量、不能测出跳了多远、每个人的手不一样大……
教师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用拃作为标准物进行测量,可以测出物体的长短。

由于我们测量时每一拃的长度不固定,导致测量的结果不准确。

另外,每个人手指长度不同,每一拃的标准不同,测量的结果都不一样,也无法准确知道测量结果。

2.知识拓展。

谈话:这节课我们学会了用手来测量,我们身体的哪些部位还能用作测量工具呢?
教师出示课件:一虎口、一脚、一步、一臂、一拳等,让学生知道这些不同的“单位”,并强调用什么部位测量,单位就是什么。

3.活动拓展。

谈话:课后,请同学们用自己身体的不同部位对房间、家具进行测量,并绘制如图所示的家庭尺寸图(教师出示课件中的图)。

测量步骤:先预测,再选择用哪个单位合适,然后量一量,记录下来。

【相关表单】
班级记录表
词汇表
一拃首尾相连单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