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化学有机化学专题复习讲课教案

合集下载

新高中化学有机化学教案

新高中化学有机化学教案

新高中化学有机化学教案
年级:高中
时间:3课时
教学目标:
1. 理解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有机分子的命名方法。

3. 熟练进行有机分子的结构推导和化学反应的预测。

教学内容:
1. 有机化学基本概念介绍
2. 有机分子的命名方法
3. 有机分子的结构推导和化学反应的预测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有机化学基本概念介绍
1. 介绍有机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讲解有机分子的结构特点和碳原子的杂化方式。

3. 分类介绍有机化合物的种类及其代表性分子结构。

第二课时:有机分子的命名方法
1. 讲解有机物的命名规则和系统。

2. 演示有机分子的命名方法及其应用。

3. 练习有机物的命名,帮助学生掌握命名规则。

第三课时:有机分子的结构推导和化学反应的预测
1. 演示有机分子结构推导的方法和步骤。

2. 教学有机分子的常见化学反应及其预测规律。

3. 利用案例分析和实例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有机分子的结构推导和化学反应的预测。

教学方法:
1. 讲授相结合,通过教师讲解和示范案例进行知识传授。

2. 示范演练,通过案例分析和实例练习,让学生深入理解有机化学知识。

3. 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和互动,促进学习效果。

教学评估:
1. 完成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有机化学基本概念和命名方法的掌握情况。

2. 小组讨论和展示,评估学生对有机分子结构推导和化学反应预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课堂互动和提问,了解学生对有机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习质量。

高三有机复习专题讲座课件

高三有机复习专题讲座课件

感谢观看
THANKS
加成反应
芳香烃在催化剂作用下与氢气、卤素或卤化氢等发生加成反应, 生成新的化合物。
氧化反应
芳香烃在常温下与氧气反应,生成苯甲酸等氧化物。
醇、醚、醛、酮、羧酸等其他有机化合物的化学反应机理
醚的裂化反应
在高温和催化剂作用下,醚会 发生裂化反应,生成醇和烯烃 。
酮的氧化反应
酮在常温下与氧气反应,生成 羧酸。
萃取法
利用不同物质在两种不混溶溶剂中的 溶解度差异进行分离,常用于分离固 体和液体混合物。
有机合成与分离技术的应用实例
药物合成
通过有机合成方法制备具有治疗作用的化合物,如抗生素、抗癌 药物等。
精细化学品生产
利用有机合成技术生产表面活性剂、染料、香料等精细化学品。
天然产物提取与修饰
通过分离和提纯技术从天然产物中提取有效成分,并对其进行结构 修饰以改进其性能。
详细描述
有机化学是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合成和反应机理 。有机化合物是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除了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氢盐等无机化合 物外,其他的含碳化合物均属于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学在化学工业、医药工业、农业等
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04
有机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有机化学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药物合成
有机化学在药物合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合成有机分子,可以 开发出具有治疗作用的药品。
药物筛选
利用有机化学的方法和手段,可以对大量的化合物进行筛选,寻找 具有潜在治疗作用的先导化合物。
药物代谢
有机化学还可以研究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和 代谢途径。

高中化学有机部分教案

高中化学有机部分教案

高中化学有机部分教案主题: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及性质一、教学目标:学生能够1.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掌握有机分子的结构与命名方法;3.熟悉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及其特性;4.了解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及其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2.有机分子的结构与命名方法;3.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及其特性;4.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及应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及其特性;难点:有机分子的结构与命名方法。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示范和演示,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结构与命名方法;2.实验法:通过实验,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特性及性质;3.讨论法:通过讨论,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引起学生兴趣;2.概念讲解:介绍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及其特点;3.结构与命名:讲解有机分子的结构与命名方法;4.分类与特性:分析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及其特性;5.性质与应用:探讨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及其应用;6.实验操作:进行相关实验,观察有机化合物的性质;7.总结与讨论: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进行讨论互动。

六、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主动回答问题;2.实验报告:学生能够完成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3.测试表现:学生能够完成相关测试题目,并取得较好成绩。

七、课堂延伸:1.安排相关实验课程,深化学生对有机化合物性质的认识;2.组织学生参加有机化合物知识竞赛,刺激学生学习动力;3.布置相关作业,加强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消化和运用。

八、教案评价:本教案设计合理,内容丰富,体现了有机化学部分的特点和重点,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都有很好的提升作用。

高中有机化学教案

高中有机化学教案

高中有机化学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和结构特点;3.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反应类型和机理;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和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1.有机化合物的反应类型和机理;2.有机化合物的实验操作能力培养。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有关有机化学的教学资料和实验仪器材料;2.学生准备纸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简单介绍有机化学的概念和意义,引发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兴趣。

二、讲解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5分钟)1.介绍有机化合物是由碳和氢以及其它元素组成的化合物;2.讲解有机化合物的特点是多样化和复杂性。

三、讲解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和结构特点(20分钟)1.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和规则;2.讲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官能团的作用。

四、讲解有机化合物的反应类型和机理(20分钟)1.介绍有机化合物的主要反应类型,如加成反应、消除反应、取代反应等;2.讲解有机化合物反应的机理,如自由基机理、亲核机理等。

五、进行实验操作(3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有机化合物的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

六、总结与检查(10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有机化学的掌握情况,并提出下节课的学习任务。

七、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反思:有机化学是化学中的重要分支,涉及到许多复杂的反应和结构,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来加深对有机化学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高中化学题有机化学教案

高中化学题有机化学教案

高中化学题有机化学教案课题: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特点,能够识别、命名和绘制简单有机分子的结构式;理解有机分子的共价键性质和构象异构现象。

2.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兴趣,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碳原子的杂化、sp3、sp2、sp杂化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2. 有机分子的命名与结构式:饱和烃、不饱和烃、环烷烃、芳香烃等有机物的命名和结构式的确定。

3. 有机分子的性质:碳原子的电负性、电子轨道、π键的形成、构象异构和立体异构等相关性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学生需深入理解碳原子的杂化方式及其应用。

2. 有机分子的命名与结构式:学生需要掌握常见有机分子的命名规则和结构式的编写。

3. 有机分子的性质:学生应能够理解有机分子的共价键性质,以及构象异构和立体异构的概念。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示例展示等方式,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命名规则和性质。

2. 示范法:通过具体的实例,带领学生进行命名和结构式的练习。

3. 实验法:设计有机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有机分子的性质及变化规律。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示例分子结构引入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

2. 讲解: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碳原子的杂化方式及其应用,以及有机分子的命名规则。

3. 练习:让学生进行命名和结构式的练习,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4. 实验:设计有机化学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感受有机分子的性质和变化。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点进行总结,梳理重点与难点。

六、板书设计:1. 有机化学基础概念2. 有机分子的命名规则3. 有机分子的结构与性质七、课后作业:1. 完成课堂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独立查阅有机化学资料,了解更多有机分子的命名与结构式。

3. 思考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与碳原子的电负性之间的关系。

高中化学有机化学基础教案

高中化学有机化学基础教案

高中化学有机化学基础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熟悉有机物的命名和结构。

3. 掌握有机反应的基本类型和机理。

教学重点:
1. 有机物的命名和结构。

2. 有机反应的基本类型和机理。

教学难点:
1. 有机物的命名规则。

2. 有机反应的机理理解。

教学准备:
1. 教案PPT。

2. 有机物结构模型。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介绍有机化学的重要性和应用,并引入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有机物的命名与结构(20分钟)
1. 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原则和常用的命名方法。

2. 通过示例演示如何根据有机物的结构确定其命名。

三、有机反应的基本类型(20分钟)
1. 分类介绍有机反应的三种基本类型:加成反应、消去反应和互换反应。

2. 通过实例演示不同类型的有机反应过程。

四、有机反应的机理(20分钟)
1. 介绍有机反应的机理及其影响因素。

2. 分析几种常见有机反应的机理及其实际应用。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有机化学基础作业,要求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并做相关练习。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正确命名有机物并了解一些常见的有机反应类型和机理。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例来加深理解并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同时,在作业
布置中加入拓展性的题目,为学生巩固和提高本节课学习内容的理解。

高三专题复习教案:溴乙烷卤代烃

高三专题复习教案:溴乙烷卤代烃

溴乙烷卤代烃一、学习目标1.掌握溴乙烷的主要化学性质,理解水解反响和消去反响。

2.了解卤代烃的一般通性和用途,且能通过对有关卤代烃数据的分析、讨论,培养自己的分析、综合能力。

3.大致了解氟氯代烷对环境的影响,树立环保意识。

二、根底知识精讲( 一 ) 、官能团官能团是指决定化合物化学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

常见的官能团有:卤素原子(—X) 、羟基 (— OH) 、醛基 (— CHO) 、羧基 (— COOH) 、硝基(— NO2 )、磺酸基 (— SO3H)、氨基 (—NH 2)等。

C═ C 和 C≡C 也分别是烯烃和炔烃的官能团。

( 二 ) 、溴乙烷1.溴乙烷的分子组成和结构点拨:①溴乙烷是乙烷分子里的一个氢原子被溴原子取代得到的。

乙烷分子是非极性分子,溴乙烷分子是极性分子,这是因为溴乙烷分子中,溴原子的电负性大于碳,碳和溴原子之间的成键电子对偏向溴原子一边,因此,C— Br 是极性键。

②溴乙烷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均不电离,是非电解质。

③溴乙烷的官能团是— Br 。

2.溴乙烷的物理性质纯洁的溴乙烷是无色液体,沸点 38.4 ℃,不溶于水,可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

其密度大于水的密度。

3.溴乙烷的化学性质(1) 溴乙烷的水解反响现象:向试管中滴入AgNO 3溶液后有浅黄色沉淀生成。

解释:溴乙烷在NaOH 存在下可以跟水发生水解反响生成乙醇和溴化氢,溴化氢与AgNO 3溶液反响生成AgBr 浅黄色沉淀。

实验探究:①检验溴乙烷水解的水溶液中的Br -时,必须待试管中液体分层后再吸取上层液 , 以免吸取到未水解的溴乙烷。

②检验 Br -前,先将较多的稀HNO 3溶液滴入待检液中以中和NaOH ,防止 OH -干扰Br-的检验。

C 2 H 5 Br H OH NaOH C 2 H 5 OH HBr或 C 2 H 5 Br NaOH C 2 H 5OH NaBr点拨:①溴乙烷的水解反响条件:过量的强碱( 如 NaOH ) 。

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教案(人教版)第十一单元 有机化学 第7讲

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教案(人教版)第十一单元 有机化学 第7讲

第7讲有机合成合成高分子复习目标1.能对单体和高分子进行相互推断,能分析高分子的合成路线,能写出典型的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反应方程式。

2.能举例说明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的组成和结构特点,能列举重要的合成高分子,说明它们在材料中的应用。

3.能综合应用有关知识完成推断有机化合物、检验官能团,设计有机合成路线等任务。

考点一合成高分子1.有机高分子及其结构特点(1)定义相对分子质量比一般有机化合物大得多,通常在01104以上。

大部分高分子是由小分子通过02聚合反应制得的,所以常被称为高分子聚合物或高聚物。

(2)组成①单体:能够进行聚合反应形成高分子的低分子化合物。

②链节:高分子中03可重复的结构,也称04重复结构单元。

③聚合度(n):高分子链中含有的05链节数目。

2.高分子的分类及性质特点05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又被称为三大合成材料。

3.合成高分子的两个基本反应(1)加聚反应①定义:由不饱和的单体加成聚合生成高分子的反应。

②产物特征:高聚物与单体具有相同的组成,生成物一般为线型结构。

③反应类型a.聚乙烯类(塑料)b.聚1,3­丁二烯类(橡胶)c.混合加聚类: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加聚催化剂n CH2===CH—CH===CH2+n CH2===CH—CN――――→03。

d .聚乙炔类:04。

(2)缩聚反应①定义: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05官能团的单体分子间通过缩合反应生成高分子的反应。

②产物特征:生成高聚物和小分子,高聚物与单体有不同的组成。

③产物类型a .聚酯类:—OH 与—COOH 间的缩聚n HOCH 2—CH 2OH +n HOOC —COOH催化剂△06,n HOCH2—CH 2—COOH催化剂△07。

b .聚氨基酸类:—NH 2与—COOH 间的缩聚n H 2N —CH 2COOH催化剂△08,n H 2NCH 2COOH +n H 2NCHCH 3COOH催化剂△09。

c.酚醛树脂类10。

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教案(人教版)第十一单元 有机化学 第5讲

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教案(人教版)第十一单元 有机化学 第5讲

第5讲羧酸羧酸衍生物复习目标1.掌握羧酸、羧酸衍生物的典型代表物的结构、性质与相互转化。

2.掌握羧酸及其衍生物与其他有机物的相互转化。

3.了解有机分子中官能团之间的相互影响。

一、羧酸1.概念:由01烃基(或氢原子)与02羧基相连构成的有机化合物,官能团为03—COOH ,饱和一元羧酸的通式为04C n H 2n O 2(n≥1)。

2.分类羧,酸HCOOH )、乙酸、硬脂酸HOOC—COOH )3.羧酸的化学性质羧酸的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羧基,反应时的主要断键位置如图:(1)酸的通性(以乙酸为例):乙酸是一种弱酸,其酸性比碳酸01强,在水溶液里的电离方程式为02CH 3COOH CH 3COO -+H +。

可以与Na 、NaOH 、Na 2CO 3、NaHCO 3等反应。

(2)酯化反应:酸脱03羟基,醇脱04氢。

如CH 3COOH +C 2H 185OH浓H 2SO 4△05CH 3CO 18OCH 2CH 3+H 2O 。

4.几种重要的羧酸(1)甲酸:俗名蚁酸,是最简单的饱和一元羧酸。

结构:既有01羧基,又有02醛基,具有羧酸与醛的性质。

△(NH4)2CO3+2Ag↓+2NH3+H2O。

银镜反应:HCOOH+2[Ag(NH3)2]OH――→(2)乙酸:CH3COOH,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低于16.6℃凝结成固体,又称03冰醋酸,04易溶于水和乙醇。

(3)乙二酸:,俗名05草酸,属于还原性酸,可用来洗去钢笔水的墨迹。

(4)苯甲酸:,属于芳香酸,可作防腐剂。

二、羧酸衍生物1.酯(1)结构:羧酸酯的官能团为01(酯基),可表示为,饱和一元羧酸与饱和一元醇所生成酯的通式为02C n H2n O2(n≥2)。

(2)物理性质(3)化学性质酯的水解反应原理06。

07。

无机酸只起08催化作用,碱除起09催化作用外,还能中和水解生成的酸,使水解程度增大。

2.油脂(1)油脂的组成油脂的主要成分是一分子01甘油与三分子02高级脂肪酸脱水形成的酯。

高中化学讲解有机化学教案

高中化学讲解有机化学教案

高中化学讲解有机化学教案
课题:有机物的结构
教学目标:
1. 掌握有机分子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2. 了解有机物的分类方法。

3. 能够通过结构式表示有机分子。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掌握有机物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2. 理解有机物的分类方法。

3. 能够准确地用结构式表示有机分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化学基础知识,简要介绍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讲解有机物的基本结构和特点(15分钟)
1. 有机物是由碳和氢以及其他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2. 有机物的共价键结构使得有机分子具有许多重要的特点,如构象和立体化学等。

三、探讨有机物的分类方法(15分钟)
1. 按照碳原子数可分为:单体、低聚物和高聚物。

2. 按照结构类别可分为:烃类、卤代烃、醇、醚、醛、酮、羧酸、酯等。

四、学习用结构式表示有机分子(15分钟)
1. 通过示例讲解如何使用结构式表示有机分子的结构。

2. 详细介绍键线结构式和键角结构式的表示方法。

五、练习与讨论(10分钟)
学生进行练习,通过绘制结构式来表示给定的有机分子结构,并进行讨论和解答疑惑。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练习绘制有机分子的结构式,并思考有机物的分类方法。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讲解有机物的结构及分类方法,使学生对有机化学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同时,通过练习和讨论,提高了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兴趣和理解。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有机教案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有机教案

有机化学本部分知识可分为如下三大块:烃;烃的衍生物;糖类及蛋白质。

在“烃”一章中,主要目的是学习一些有机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属有机化学启蒙章节,主要包括:有机物烷、烯、炔的及苯性质,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及加成、消去反应等。

无论从考试中的题目含量上,还是知识本身的灵活变通性上,“烃的衍生物”都是有机化学中的核心,也是我们在学习有机化学中应着重花费功夫的地方。

包括“醇”、“酚”、“醛”、“羧酸”、“酯”等几大知识块。

在中学阶段,“糖类、蛋白质”知识只能达到初步涉猎的层次,一些基本的概念及知识在本章显得尤为重要。

在有机计算及有机推断中经常用到一个强有力的工具——不饱和度的应用,这在后面的知识中有所叙述。

有机物燃烧前后,掌握压强的变化也是比较重要的能力。

有机实验是很有代表性的,根据一些基本原理设计出新的实验也是我们要掌握的内容。

一、知识基础1.甲烷的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型结构。

H—C—H键角为109°28′,应将这个规律推广:凡是一个碳原子周围以4个单键与其它原子相结合,无论这些原子是否相同,所形成的以该碳原子为顶点的键角均约为109°28′,这在判断有机分子中各碳原子是否在同一平面上有着积极的意义。

2.烷烃的化学性质:烷烃在常温下比较稳定,不与强酸、强碱、强氧化剂起反应。

①取代反应:Cl2与甲烷在光照条件下可以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H3Cl,CH2Cl2,CHCl3,CCl4及HCl的混合物。

取代反应是一类范围很广的反应,包括硝化、磺化、酯化及卤代烃或酯类的水解等。

②氧化:烷烃可以燃烧,生成CO2及H2O③高温分解、裂化裂解:CH4C+2H2C4H10CH4+C3H6C4H10C2H6+C2H43.同系物: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相称为同系物。

①结构相似的理解:同一类物质,且有类似的化学性质。

例:—OH与—CH2OH不能互称为同系物。

②组成上相差“—CH2”原子团:组成上相差指的是分子式上是否有n个—CH2的差别,而不限于分子中是否能真正找出—CH2的结构差别来。

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教案(人教版)第十一单元 有机化学 第2讲

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教案(人教版)第十一单元 有机化学 第2讲

第2讲烃复习目标1.掌握烷烃、烯烃、炔烃和芳香烃的结构特点和性质。

2.能描述和分析各类烃的典型代表物的重要反应,能书写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了解烃类物质的重要应用。

考点一脂肪烃的结构和性质一、烷烃、烯烃、炔烃的组成及结构特点二、典型代表物的组成与结构名称甲烷(CH 4)乙烯(C 2H 4)乙炔(C 2H 2)空间结构01正四面体形02平面形H—C≡C—H03直线形键角109°28′120°180°碳原子杂化方式sp 3sp 2sp 碳原子成键类型σ键σ键和π键σ键和π键三、脂肪烃的性质1.物理性质物理性质变化规律常温下01≤4个碳原子的烃都是气态,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多,逐渐状态过渡到02液态、固态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多,沸点逐渐03升高;同分异构体之间,支链越沸点多,沸点04越低相对密度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多,相对密度逐渐增大,密度均比水05小水溶性均难溶于水2.化学性质(1)氧化反应(2)烷烃的取代反应①取代反应:有机物中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替代的反应。

②烷烃的卤代反应。

如甲烷和氯气生成一氯甲烷:06CH 4+Cl 2――→光照CH 3Cl +HCl 。

a .反应条件:07光照。

b .无机试剂:08卤素单质。

c .产物特点:09多种卤代烃混合物+HX(X 为卤素原子)。

d .量的关系:取代1mol 氢原子,消耗101mol 卤素单质。

(3)烯烃、炔烃的加成反应(写出有关反应方程式)(4)烯烃、炔烃的加聚反应①乙烯的加聚反应方程式:20n CH 2===CH 2――――→催化剂CH 2—CH 2。

②乙炔的加聚反应方程式:21n CH ≡CH――――→催化剂CH===CH 。

③1,3­丁二烯的加聚反应方程式:22n CH 2===CH —CH===CH 2――――→催化剂CH 2—CH===CH —CH2。

四、脂肪烃的来源和用途脂肪烃来源用途甲烷天然气、沼气、煤矿坑道气燃料、化工原料乙烯工业:01石油裂解植物生长调节剂、催熟果实、化工原料实验室:02乙炔实验室:CaC 2+2H 2O ―→Ca(OH)2+CH≡CH ↑切割、焊接金属、化工原料请指出下列各说法的错因(1)1mol CH 4和1mol Cl 2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的有机产物只有CH 3Cl 。

高中化学笔记有机化学教案

高中化学笔记有机化学教案

高中化学笔记有机化学教案
主题:有机化学基础知识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有机物的结构、命名和分类方法;
3. 能够进行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式、键式的表示和推导。

二、教学内容
1. 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及特点;
2. 有机物的结构;
3.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和分类;
4. 有机物的表示方法和推导方法。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
教师简要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和特点,激发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兴趣。

2. 讲解有机物的结构
通过实例,教师讲解有机物的结构,包括碳的四面体构型、键的性质等。

3. 讲解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和分类
教师介绍有机物的命名原则和分类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练习。

4. 实例分析
教师给出一些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式和名称,让学生进行相互辨认和推导。

5. 总结与拓展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指导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巩固与拓展。

四、课后作业
完成有机物的结构式练习;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有机化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内容简单明了,引导学生了解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例题分析,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三化学教学教案7篇

高三化学教学教案7篇

高三化学教学教案7篇高三化学教学教案篇1一、指导思想在素质教育新课标教育理念指导下,以课堂教学为核心,深化教研,改革教法,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方式转化,大面积提高我校化学学科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1深刻领会高考考试大纲基本精神,准确把握考试大纲整体要求,把对化学高考考试大纲理解转化为我们教学行为,切实提高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

2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努力做到两个改变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提问;改变教师教学方式,变单纯知识传授为对学生进行学习动机激发学习方法指导各种能力培养。

3利用集体备课时间经常性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集思广益,探讨教法,尤其要研究高考命题呈现动态趋势,更好地指导我们教学工作。

4学生化学学科成绩,要在优生率格率平均分方面有明显提高。

5夯实基础,抓好双基,科学构建化学学科知识结构。

三、主要措施1要正确处理复习资料教材之间关系,发挥好教材作用功能,坚持以教材为主,化学课本是高考命题根本,是教学关键,是任何复习资料都不可替代。

充分发挥教材作用学生主观能动性,过好教材关。

即在复习每一章前,将考纲教学要求本章知识要点以提纲形式列出来,让学生根据提纲重返教材,熟悉基本概念知识要点。

教师再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以基本点疑点难点为出发点佳作一些例题,讨论题,在课堂上重点点击,帮助学生解决疑问。

然后再选编一些紧扣教材基础题进行章检测,根据检测结果搞知识落实。

2扎扎实实开展化学教学大纲高考考试大纲尤其是近5年全国高考试题学习研究。

准确把握了解理解应用认知层次。

3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继续全面推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活动,经常性地开展听课评课评教活动。

课堂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看学生自主程度合作效度探究深度;课堂要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创设教学情景,引导学生学习。

4继续开展“三清”运动,要求学生人人有纠错本,搞好知识落实。

“三清”即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有机学案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有机学案

有机化学本部分知识可分为如下三大块:烃;烃的衍生物;糖类及蛋白质。

一、知识基础1.甲烷的空间结构为结构。

H—C—H键角为。

2.烷烃的化学性质:烷烃在常温下比较稳定,不与起反应。

①取代反应:Cl2与甲烷在条件下可以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H3Cl,CH2Cl2,CHCl3,CCl4及HCl的混合物。

②氧化:写出烷烃燃烧的通式:③高温分解、裂化裂解3.同系物:,在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若干个的物质互相称为同系物。

①结构相似的理解:同一类物质,且有类似的化学性质。

例:—OH与—CH2OH 互称为同系物。

(“能”或“不能”)②组成上相差“—CH2”原子团:组成上相差指的是分子式上是否有n个—CH2的差别,而不限于分子中是否能真正找出—CH2的结构差别来。

4.乙烯分子结构为,6个原子,键角为。

5.乙烯的实验室制法:①反应中浓H2SO4与酒精体积之比为。

②反应应迅速升温至,因为在时发生了如下的副反应:③反应加,为防止反应液过热达“”。

④浓H2SO4的作用:和。

⑤该反应温度计应,因为测的是反应液的温度。

6.烯烃的化学性质(包括二烯烃的一部分)⑴加成反应①与卤素单质反应,可使溴水②当有催化剂存在时,也可与等加成反应③二烯烃的加成反应,分1,2—加成、1,4—加成,以及1,2,3,4—加成。

⑵氧化反应①燃烧②使KMnO4/H+③催化氧化“加氧去氢为;加氢去氧为”,这与无机反应中按照化合价升降来判断氧化一还原反应并不矛盾。

⑶聚合反应:烯烃的聚合过程又是一个加成反应的过程,因而又称为反应,简称反应。

①烯烃加聚②二烯烃加聚③混合聚合试举例说明,分别写出丙烯、1,3-丁二烯,以及它们混聚的化学方程式。

7.乙炔:,形分子,键角为。

8.乙炔的化学性质⑴氧化反应①燃烧:火焰,产生。

②由于“C≡C”的存在,乙炔可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并使其⑵加成反应①加X2(其中可以使溴水 )(1∶1)(1∶2)②加HCl③加H2④加H2O9.苯:分子式,结构简式:,及凯库勒式,苯分子是平面正六边形结构,各碳碳键完全平均化,分子中无单纯的碳碳单键及碳碳双键。

高三化学教与学复习方略(有机部分)

高三化学教与学复习方略(有机部分)

第十三章 烃第一课时 甲烷的性质与“四同”规律无锡智学堂教育备课组【考纲要求】1.了解有机化合物数目众多和异构现象普遍存在的本质原因。

碳原子彼此连接的可能形式 。

2.掌握烷烃的结构及空间构型、重要的性质。

3.掌握同分异构体、结构式的书写方法和烷烃的命名方法。

教与学方案 【自学反馈】1.甲烷的结构和性质 (1)分子组成和结构:化学式为 , 电子式为 ;结构式为 ; 甲烷的分子空间结构: ,键角为 。

(2)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分子式概念比较2.甲烷物理性质3.甲烷化学性质(1)取代反应(卤代)这也是烷烃共同具有的一个性质。

A.方程式 :B .反应规律:C .取代反应与置换反应的区别(2)氧化反应——仅能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3)加热分解反应:4.烷烃的结构和性质1.通式2.结构特点:3.性质(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①稳定性:不使溴水及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②可燃性:③取代反应:均可与卤素发生取代反应。

④裂化反应:5.同分异构体书写规律和步骤6.烷烃的命名的方法【例题解析】【例1】分子里含碳原子数不超过10的所有烷烃中一卤代物只有一种的烷烃共有:A.2种B.3种C.4种D.无数种解题思路:易错点:【例2】对于烃命名正确的是:A.4—甲基—4,5—二乙基己烷B.3—甲基—2,3—二乙基己烷C.4,5—二甲基—4—乙基庚烷D.3,4—二甲基—4—乙基庚烷解题思路:易错点:【例3】在有机物分子中,若某个碳原子连接4个不同的原子或基团,则这种碳原子称为―手性碳原子‖,如右图所示, 若同一个碳原子上连着两个C=C键时,极不稳定,不存在。

某链烃C7H10的众多同分异构体中,(1)含有―手性碳原子‖,且与足量H2发生加成反应后仍具有―手性碳原子‖的有五种,它们的结构简式分别是:①②③④;⑤。

(2)含有―手性碳原子‖,但与足量H2发生加成反应后不具有―手性碳原子‖的结构简式是。

解题思路: 。

易错点: 。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9 有机化合物 1 第一单元 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教案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9 有机化合物 1 第一单元 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教案

第一单元 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1.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

2.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能正确书写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

3.掌握常见有机反应类型。

4.了解甲烷、乙烯、苯等有机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5.了解氯乙烯、苯的衍生物等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6.了解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及重要应用。

7.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运用。

常见烃的结构与性质[知识梳理]1.烃(1)概念:分子中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的有机物。

最简单的烃是甲烷。

(2)分类:按碳骨架分⎩⎪⎨⎪⎧链烃,如烷烃、烯烃等环烃,如芳香烃等 2.烷烃(1)结构与性质 通式 C n H 2n +2(n ≥1)结构特点 ①链状(可带支链),分子中碳原子呈锯齿状排列;②碳原子间以单键相连,其余价键均与氢原子结合,使每个碳原子的化合价都达到“饱和”;1 mol C n H 2n +2含共价键的数目是(3n +1)N A ;③一个碳原子与相邻四个原子构成四面体结构物理性质随碳原子数的增多,熔、沸点:逐渐升高,物质状态:气态→液态→固态(碳原子数小于5的烷烃常温下呈气态)化学性质取代反应;氧化反应(燃烧);分解反应(高温裂解)①当碳原子数n ≤10时,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表示;当n >10时,用中文数字表示。

②当碳原子数n 相同时,用正、异、新来区别。

例如:CH 3CH 2CH 2CH 2CH 3称为正戊烷,(CH 3)2CHCH 2CH 3称为异戊烷,C(CH 3)4称为新戊烷。

3.甲烷(1)组成与结构存在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分子构型天然气、沼气的主要成分CH4CHHHH CH4正四面体形颜色:无色,状态:气体,溶解性: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3)化学性质4.乙烯(1)结构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空间构型C2H4CH2===CH2(3)用途用作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水果的催熟剂、化工原料等。

5.苯(1)组成与结构(2)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毒性溶解性密度熔沸点无色液体特殊气味有毒不溶于水比水小低[自我检测]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高三化学第二轮专题复习教学案

高三化学第二轮专题复习教学案

高三化学第二轮专题复习教学案专题16:有机物的推断和合成班级:姓名:学号:【专题目标】掌握各类有机物分子结构的官能团的特点,理解其官能团的特征反响,根据物质性质推断分析其结构和类别.理解有机物分子中各基团间的相互影响.关注外界条件对有机反响的影响.掌握重要有机物间的相互转变关系.【经典题型】题型1:根据反响物官能团的进行推导【例1】为扩大现有资源的使用效率,在一些油品中参加降凝剂J,以降低其凝固点,扩大燃料油品的使用范围.J是一种高分子聚合物,它的合成路线可以设计如下,其中A的氧化产物不发生银镜反响:试写出:〔l〕反响类型;a 、b 、P〔2〕结构简式;F 、H〔3〕化学方程式:D→EE+K→J【解析】根据产物J的结构特点,采用逆推的方法得到K、H、G、F中含有碳碳双键,所以F为1,4加成产物.【规律总结】〔1〕合成原那么:原料价廉,原理正确,途径简便,便于操作,条件适宜,易于别离.〔2〕思路:将原料与产物的结构进行比照,一比碳干的变化,二比官能团的差异.①根据合成过程的反响类型,所带官能团性质及题干中所给的有关知识和信息,审题分析,理顺根本途径. ②根据所给原料,反响规律,官能团引入、转换等特点找出突破点.③综合分析,寻找并设计最正确方案.(3)方法指导:找解题的“突破口〞的一般方法是:a.找条件最多的地方,信息量最大的;b.寻找最特殊的——特殊物质、特殊的反响条件、特殊颜色等等;c.特殊的分子式,这种分子式只能有一种结构;d.如果不能直接推断某物质,可以假设几种可能,认真小心去论证,看是否完全符合题意.〔4〕应具备的根本知识:①官能团的引入:引入卤原子〔烯、炔的加成,烷、苯及其同系物,醇的取代等〕;引入双键〔醇、卤代烃的消去,炔的不完全加成等〕;引入羟基〔烯加水,醛、酮加H2,醛的氧化,酯水解,卤代烃水解,糖分解为乙醇和CO2等〕;生成醛、酮〔烯的催化氧化,醇的催化氧化等〕②碳链的改变:增长碳链〔酯化、炔、烯加HCN,聚合,肽键的生成等〕;减少碳链〔酯水解、裂化、裂解、脱羧,烯催化氧化,肽键水解等〕③成环反响〔不饱和烃小分子加成——三分子乙炔生成苯;酯化、分子间脱水,缩合、聚合等〕题型2:有机合成【例2】在有机反响中,反响物相同而条件不同,可得到不同的主产物.下式中R代表烃基,副产物均已略去.请写出实现以下转变的各步反响的化学方程式,特别注意要写明反响条件.(1)由CH3CH2CH2CH2Br分两步转变为CH3CH2CHBrCH3(2)由(CH3)2CHCH=CH2分两步转变为(CH3)2CHCH2CH2OH【解析】〔1〕比拟反响物和最终产物,官能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充分利用题给信息,先消去,后加成. 〔1〕比拟反响物和最终产物,官能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充分利用题给信息,先加成,后水解.题型3:根据题目提供信息,进行推断.【例3】请认真阅读以下3个反响:利用这些反响,按以下步骤可以从某烃A合成一种染料中间体DSD酸.请写出A、B、C、D的结构简式.A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解析】采用逆推法,充分使用题给信息,推得A为甲苯,先硝化得到B,磺化得到C.由于氨基容易被氧化,所以C应该发生3反响,然后复原.【规律总结】【稳固练习】1、松油醇是一种调香香精,它是α、β、γ三种同分异构体组成的混合物,可由松节油分馏产品A〔下式中18O是为区分两个羟基而人为加上的〕经以下反响制得:试答复:〔1〕α—松油醇的分子式〔2〕α—松油醇所属的有机物类别是〔多项选择扣分〕〔a〕醇〔b〕酚〔c〕饱和一元醇〔3〕α—松油醇能发生的反响类型是〔多项选择扣分〕〔a〕加成〔b〕水解〔c〕氧化〔4〕在许多香料中松油醇还有少量的以酯的形式出现,写出RCOOH和α—松油醇反响的化学方程式 .〔5〕写结简式:β—松油醇 ,γ—松油醇 2、化合物A 最早发现于酸牛奶中,它是人体内糖代谢的中间体,可由马铃薯、玉米淀粉等发酵制得,A 的钙盐是人们喜爱的补钙剂之一.A 在某种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氧化,其产物不能发生银镜反响.在浓硫酸存在下,A 可发生如下所示的反响.试写出:⑴化合物的结构简式: A ,B ,D . ⑵化学方程式:A →E ,A →F .⑶反响类型:A →E ,A →F .【随堂作业】1.工业上可用乙基蒽醌〔A 〕制备H 2O 2,其工艺流程可简单表示如下:〔1〕A 的分子式为______,B 的分子式为_______.〔2〕涉及氧化反响的反响式可写成:_______________.涉及复原反响的反响式可写成:____________.〔3〕“绿色化学〞是当今社会人们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在绿色化学中,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是原子的利用率,其计算公式为:原子利用率=期望产品的摩尔质量/化学方程式按计量所得产物的摩尔质量如,那么制备浓硫酸B C 2H 5OH 浓硫酸 AC 3H 6O 3CH 3COOH 浓硫酸 D E 能使溴水褪色 浓硫酸 加热 加热 F(六原子环化合物)C 6H 8O 4学工艺〞中,理想状态原子利用就为100%,试问该法生产H 2O 2可否称为理想状态的“绿色工艺〞?简述理由 .2、乙烯在催化剂作用下,可被氧化生成乙醛,试以CH CH O O H O 22162172218=、、、为主要原料合成CH C O O CH CH O C O CH 31822183-------||||.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以CH ClCH CH CH OH 2222为原料制备CH CH CH O C O222=的各步反响方程式.〔必要的无机试剂自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提示:通常,溴代烃既可以水解生成醇,也可以消去溴化氢生成不饱和烃.如:请观察以下化合物A ~H 的转换反响的关系图〔图中副产物均未写出〕,并填写空白:〔1〕写出图中化合物C 、G 、H 的结构简式:C________、G________、H_______.〔2〕属于取代反响的有〔填数字代号,错答要倒扣分〕________.5、通常情况下,多个羟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的分子结构是不稳定的,容易自动失水,生成碳氧双键的结构:下面是9个化合物的转变关系:(1)化合物①是___________,它跟氯气发生反响的条件A 是_________(2)化合物⑤跟⑦可在酸的催化下去水生成化合物⑨, ⑨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化合物⑨是重要的定香剂,香料工业上常用化合物⑧和②直接合成它.此反响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由乙烯和其它无机原料合成环状化合物E,其合成过程如下:⑴写出A 、B 、C 、D 的结构简式A ,B , C ,D . ⑵写出A 和E 的水解反响的化学方程式:A 水解: ;E 水解: .7、以下图中①-⑧都是含有苯环的化合物.在化合物③中,由于氯原子在硝基的邻位上,因而反响性增强,容易和反响试剂中跟氧原子相连的氢原子相结合,从而消去HCl.请写出图中由化合物③变成化合物④、由化合物③变成化合物⑥、由化合物⑧变成化合物⑦的化学方程式(不必注明反响条件,但是要配平).③→④ ③→⑥C H 2CH 2O O O O Br 2A E 水解氧化氧化脱 水⑧→⑦ 8、某高校曾以以下路线合成药物心舒宁〔又名冠心宁〕,它是一种有机酸盐.〔1〕心舒宁的分子式为 . 〔2〕中间体〔I 〕的结构简式是 . 〔3〕反响①~⑤中属于加成反响的是 〔填反响代号〕.〔4〕如果将⑤、⑥两步颠倒,那么最后得到的是〔写结构简式〕 .9、在金属锂和碘化亚铜存在的条件下,卤代烃间发生反响生成一种新的烃,如:C H Cl C H Li C H CuLi C H C H 49494924925Li CuI C 2H 5Cl−→−−→−−−→−−−()—,把以下各步变化中的有机产物的结构简式填入方框中:。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教案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教案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教案课程名称:有机化学基础知识一、课程目标1.理解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合成和降解。

2.掌握常见的有机化学反应,如氧化、还原、酯化、酰化等,并了解其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3.理解有机化学在环境保护、能源开发、医药等领域的作用和贡献。

4.培养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1.有机化学的定义和发展简史2.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3.有机化学反应及机理4.有机化学的应用领域5.有机化学的前沿研究和发展趋势三、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通过讲解、演示、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实验教学: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手进行有机化学反应的实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问题解决:通过问题解决活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其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通过阅读教材、文献等途径,扩展知识面和加深对有机化学的理解。

四、教学资源1.教材:《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教材及相关参考书目。

2.实验设备:实验室及实验器材,包括试管、烧杯、滴定管、离心机等。

3.教学视频:录制并准备相关的教学视频,以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复习。

4.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网络链接和资源,以便学生查找和阅读相关文献和资料。

五、评估方式1.平时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包括阅读理解、思考题、实验报告等,以检验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

2.期中考试:进行期中考试,以评估学生对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期末考试:进行期末考试,以全面评估学生对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学习态度和参与度: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度,包括课堂表现、小组讨论、问题解决等活动中的表现。

六、教学进度安排(建议)1.第一周:绪论(有机化学的定义和发展简史)2.第二周: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包括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等)3.第三周:有机化学反应及机理(包括氧化、还原、酯化、酰化等)4.第四周:有机化学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如药物、食品、化工等)5.第五周:有机化学在环境保护和能源开发中的作用(如污染治理、新能源等)6.第六周:有机化学的前沿研究和发展趋势(如绿色化学、化学生物学等)7.第七周:实验操作与实践(进行实验操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8.第八周:问题解决活动(通过问题解决活动,提高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9.第九周:自主学习(鼓励进行自主学习,扩展知识面和加深对有机化学的理解)10.第十周:复习与总结(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和总结)11.第十一周:期中考试(评估学生对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12.第十二周:试卷讲评与答疑(对期中考试进行讲评和答疑)13.第十三周至第十四周:继续复习与总结(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和总结)14.第十五周: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对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高中化学教案有机

高中化学教案有机

课题:有机化学教学目标:1. 理解有机化合物的特点和结构;2.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3. 认识有机反应的基本类型;4.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教学重点:1.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2.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3. 有机反应的基本类型;4.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教学难点:1.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命名;2. 有机反应的机理和类型。

教学过程:一、引入1. 利用实例引入有机化学的概念,解释有机化合物的来源和特点;2. 对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进行比较,引导学生认识有机物与生物之间的联系。

二、学习有机物的结构1. 讲解有机物的结构特点和碳的杂化方式;2. 展示有机物中常见的结构式,并让学生进行结构式的绘制和识别。

三、学习有机物的命名1. 介绍有机物的命名规则和方法;2. 指导学生根据分子式和结构式进行有机物的命名练习。

1. 介绍有机反应的基本类型,例如加成反应、消去反应、取代反应等;2. 对不同类型的有机反应进行示范和解释,让学生掌握反应的规律和机理。

五、学习有机物的性质和应用1. 概述有机物的性质和应用领域,如有机溶剂、有机合成等;2. 展示有机物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兴趣和认识。

六、总结与拓展1. 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小结和回顾;2. 引导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学习进行拓展,鼓励他们自主学习和探索。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对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命名、反应和应用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掌握。

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学习,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化学思维。

同时,教师也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和评价,帮助他们及时纠正错误和提高学习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届高三化学有机化学专题复习考点1:通过计算推出分子式或结构式例题1:A的蒸气密度为相同状况下氢气密度的77倍,有机物A中氧的质量分数约为41.6%,则A的分子式为_________。

例题2:某烃A的相对分子质量在90到100之间,1molA完全燃烧可以产生4molH2O,则A的分子式为。

例题3:某羧酸酯的分子式为C18H26O5,1mol该酯完全水解可得到1mol羧酸和2mol乙醇,该羧酸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

方法小结:1.看清组成元素2、先确定原子量较大的原子数目 3.分子式中:C:H>=n:2n+2强化训练1:1、已知有机物B中含有C,H,O元素,其与H2的相对密度为23,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3有机物B的分子式为。

2、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04,1 mol A与足量NaHCO3反应生成2 mol气体,其结构式为________。

3、1mol丁二酸和1mol丙二醇反应生成环酯类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

考点2:分子式和耗氧量、核磁共振氢谱、官能团名称和性质判断例题1:化合物I()的分子式为,1mol该物质完全燃烧最少需要消耗molO2。

例题2: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含有的官能团有_____________________,1mol该有机物可以消耗______molBr2,________mol NaOH。

例题3:化合物I()的分子式为,其核磁共振氢谱有组峰,分子中官能团的名称为。

强化训练:1、化合物A结构如下图所示,该化合物的分子式为______,1mol该有机物燃烧需要消耗______molO2, 最多可以消耗______mol H2和_________mol Br2。

2、 香兰素()除了醚键之外,还含有的官能团名称..是 ,1mol 香兰素最多可与 molH 2发生加成反应。

3、化合物含有的官能团名称为__________,1mol 该有机物最多消耗_____molNaOH ,_____mol Ag(NH 3)2OH, ______mol H 2.考点3:反应类型的判断 例1:CH 3ClC 7H 5Cl 3反应的化学方程为 ,该反应类型为 。

若该反应在Fe 作为催化剂的条件下,有机产物的结构式为 。

例2:CH 2ClCH 2COOH 与NaOH 水溶液反应类型为 ,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该有机物与NaOH 醇溶液反应时,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3:该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反应,写出苯甲醛与丙醛反应的产物 。

例4:在碱性条件下,由Ⅳ(HOCH(CH 3)CH=CH 2)与反应合成Ⅱ(),其反应类型为 。

强化训练:1、 由化合物IV (N CH CH 2[]n)转化为克矽平()的反应类型是 。

2、反应的反应类型是 _________。

3 的反应类型: 。

4、的反应类型是,则写出苯乙炔和丙酮在该条件下的反应产物: 。

考点4:有机方程式的书写CH2OH)例1:化合物II(H CHCH2OH①写出该物质与足量浓氢溴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注明条件),②写出该物质与乙二酸生成七元环酯的方程式为(注明条件)。

③写出该物质发生聚合反应的方程式:_ 。

例2:丙二醛与足量的银氨溶液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3:化合物III()发生加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 CH CH2。

例4:苯酚与甲醛合成酚醛树脂:。

例5:香豆素()在过量NaOH溶液中完全水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强化训练:1、由CH2CH2Br通过消去反应制备Ⅰ()的化学方程式为(注明反应条件)。

2、在浓硫酸存在和加热条件下,化合物Ⅳ()易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不含甲基的产物,该反应方程式为(注明反应条件)。

3、 化合物Ⅲ(分子式为C 10H 11C1)可与NaOH 水溶液共热生成化合物Ⅱ(),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化合物Ⅲ与NaOH 乙醇溶液共热生成化合物Ⅳ,Ⅳ的核磁共振氢谱除苯环峰外还有四组峰,峰面积之比为1 : 1 : 1 :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 Ⅱ()与过量C 2H 5OH 在酸催化下发生酯化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5、 已知:,M 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 。

M 与足量醋酸完全反应的方程式为 。

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考点5:有机推断1、PC 是一种可降解的聚碳酸酯类高分子材料,由于其具有优良的耐冲击性和韧性,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某研究小组开发的生产PC 的合成路线:+ +2C + D+ H 2On E + n CO 2O H C O C OHCH 3CH 3O[]n ( PC )+ (n -1)H 2O已知以下信息:①A 可使溴的CCl 4溶液褪色; ②B 中有五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③C 可与FeCl 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④D 不能使溴的CCl 4褪色,其核磁共振氢谱为单峰。

写出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A :B :C :D :E : 2、香豆素是一种天然香料,存在于黑香豆、兰花等植物中。

工业上常用水杨醛与乙酸酐在催化剂存在下加热反应制得:E(C 15H 16O 2) D(C 3H 6O) C (C 6H 6O) B(C 9H 12) A(C 3H 6)以下是由甲苯为原料生产香豆素的一种合成路线(部分反应条件及副产物已略去)CH 3已知以下信息:①A 中有五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 ②B 可与FeCl 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③同一个碳原子上连有两个羟基通常不稳定,易脱水形成羰基。

写出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A :B :C :D : 3、对羟基甲苯甲酸丁酯(俗称尼泊金丁酯)可用作防腐剂,对酵母和霉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工业上常用对羟基苯甲酸与丁醇在浓硫酸催化下进行酯化反应而制得。

以下是某课题组开发的廉价、易得的化工原料出发制备对羟基苯甲酸丁酯的合成路线:已知以下信息:①通常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连有两个羟基不稳定,易脱水形成羰基; ②D 可与银氨溶液反应生成银镜;③F 的核磁共振氢谱表明其有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且峰面积比为1:1。

写出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A :B :C :D :E :F :G : 4、査尔酮类化合物G 是黄酮类药物的主要合成中间体,其中一种合成路线如下:已知以下信息:①芳香烃A 的相对分子质量在100~110之间,1mol A 充分燃烧可生成72g 水。

②C 不能发生银镜反应。

③D 能发生银镜反应、可溶于饱和Na 2CO 3溶液、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4种氢。

香豆素 D C 7H 6O 2 C C 7H 6OCl 2 B C 7H 8O A C 7H 7Cl④ONa+RCH2I OCH2R;⑤RCOCH3+R′CHO RCOCH=CHR′。

写出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A:B:C:D:E:F:G:5、席夫碱类化合物G在催化、药物、新材料等方面有广泛应用。

合成G的一种路线如下:已知以下信息:①②1mol B经上述反应可生成2mol C,且C不能发生银镜反应。

③D属于单取代芳烃,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06。

④核磁共振氢谱显示F苯环上有两种化学环境的氢。

⑤写出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A:B:C:D:E:F:G:6、A(C2H2)是基本有机化工原料。

由A制备聚乙烯醇缩丁醛和顺式聚异戊二烯的合成路线(部分反应条件略去)如下所示:写出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A:B:C:D:考点6:有机合成路线设计例题1:参照下述异戊二烯的合成路线,设计一条由A 和乙醛为起始原料制备1,3﹣丁二烯的合成路线。

例题2:已知:CH 2=CH -CH 3CH 3CH CH 3ClCH 3CH CH 3OHCH 3C CH 3O CH 3C CH 3OHCOOHCH 3C CH 3OH COOCH 3CH 2C COOCH 3CH 3[]n (有机玻璃)聚乳酸()是一种生物可降解材料,参考上述信息设计由乙醇制备聚乳酸的合成路线:。

强化训练: 1、已知:根据上述合成路线,设计一条由乙烯为原料合成H 2NCH 2CH 2CH 2CH 2NH 2的合成路线。

2、阿斯巴甜(F )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糖果的甜味剂,其结构式为,合成阿斯巴甜的一种合成路线如下:参照上述合成路线,设计一条由甲醛为起始原料制备氨基乙酸的合成路线3、非诺洛芬可通过以下方法合成:根据已有知识并结合相关信息,写出以为原料制备的合成路线。

考点7:同分异构体例题1:CH 3OH 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苯环的还有 种,其中在核磁共振氢谱中只出现四组峰的有 种。

例题2:CH 2CH 3H 2N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苯环的还有 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中有4组峰,且面积比为6:2:2:1的是 。

(写出其中的一种的结构简式)。

强化训练: 1、CH CH 3CH 3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苯环的还有 种,其中在核磁共振氢谱中出现两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3:1的是 (写出结构简式)。

2、CH 3C CH 3O 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是 (写出结构简式)3、CHOOH 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苯环的还有 种,其中:①既能发生银境反应,又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是 (写结构简式); ②能够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放出CO 2的是 (写结构简式)。

4、COOH Cl 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苯环且能发生银镜反应的共有 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三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且峰面积比为2:2:1的是 (写结构简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