镰刀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常见的镰刀菌分为12组,30种
菌种
• 茄病镰刀菌(F.solani) • 串珠镰刀菌(F.moniliforme/verticillioides) • 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 • 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 • 层生镰刀菌(F.proliferatum) • 半裸镰刀菌(F.semitectum) • 胶孢镰刀菌(F.subglutinans) • 单隔镰刀菌(F.dimerum) • 禾谷镰刀菌(F.graminearum)
真菌性角膜炎(557例)
40.00%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00%
镰刀菌
曲霉
暗色真菌
阳性率
Prashant garg
真菌性角膜炎(125例)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阳性率
20.00%
10.00%
0.00%
镰 刀
念 珠


弯 孢 霉
曲 霉




串 珠
Rosa RH
真菌性角膜炎(615例)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00%
镰刀菌
曲霉
郑州 石家庄 广州
王丽娅
皮肤镰刀菌病
串珠镰刀菌所致
茄病镰刀菌所致
播散性镰刀菌病
• 在PDA上培养可产生 淡黄色弥散色素,基 因分析区别两个种
尖端赛多孢
多育赛多孢
• 多育赛多孢更常见于血行播散 • 多育赛多孢菌落形态多变,常给初次分离
鉴定带来困难
鉴别要点
镜下形态
尖端赛多孢
多育赛多孢
分赛多型和粘束孢型,可 以耐受放线菌酮 有性期是波氏假阿利什菌, 不能耐受放线菌酮
环痕孢子多以单个存在, 分生孢子梗细长
美国2000~2007年370名患者中,累及 • 肺部:222例 • 骨和关节(膝关节最常受累):31例 • 窦部:31例 • 眼部:25例 • 颅内:11例 • 皮下组织等
真菌镜检
可见分支、分隔菌丝, 其末端具有厚壁的分生孢子
组织病理
• 临床特征和组织学特点与曲霉感染相似, 尤其是组织学特点,菌丝透明,也有分支、 分隔,且呈锐角
角膜镰刀菌病 镰刀菌性内眼炎 • 播散性镰刀菌病 • 足菌肿 • 其他局限性损害
免疫功能正常患者的镰刀菌感染
• 外伤或外来异物导致的软组织或粘膜的感 染:甲真菌病、甲沟炎、蜂窝织炎、足菌 肿、角膜炎
• 吸入镰刀菌孢子:可导致真菌性鼻炎和肺 炎
• 镰刀菌引起的过敏性和免疫毒性疾病: (在农作物收获季节)支气管哮喘、过敏 性鼻炎、肺泡炎、特异反应性结膜炎、有 机粉尘毒性综合征
常用鉴定培养基
• 燕麦培养基(oatmeal agar,OA) • 土豆葡萄糖琼脂(potato dextrose agar,PDA) • 石竹叶琼脂(carnation leaf agar,CLA) • 合成琼脂(synthetic agar,SNA) • KCl培养基 • 土壤琼脂
各培养基特性
尖端赛多孢
• 迅速生长 • 污灰色至褐色的绒毛
状菌落 • 同宗配合生殖,在
CMA或PDA上能迅速 产生闭囊壳, 呈黄褐色 到黑色, 球形, 以培养 基周边较丰富
有性期波氏假阿利什菌(Pseudallescheria boydii)
尖端赛多孢
• 菌丝较粗、分隔 • 分生孢子梗可长可短 • 分生孢子卵圆形,单
血清学检查
• G试验:呈阳性 • GM试验:呈阴性
伊曲康唑 伏立康唑
泊沙康唑 雷夫康唑 UR‐9825 卡泊芬净
治疗
尖端赛多孢
有一定活性 有活性
有活性 有活性 有活性 有活性
多育赛多孢
‐ 有活性,可与卡泊芬净、 特比萘芬联合治疗 ‐ ‐ 有活性 ‐
治疗
• 早期用药可以明显改善预后 • 抗真菌药物用药时间宜长 • 联合治疗 • 外科辅助清创引流
没有有性阶段及粘束孢阶段 不能耐受放线菌酮
环痕孢子成小堆,分生孢子梗基部膨 大
菌落形态 白色至灰色羊毛样
可在黑色酵母样菌落与白色短绒样丝 状菌落之间转变,体现在镜下形态是 可以从菌丝相向厚壁孢子型转变
多育赛多孢
• 菌落生长快速 • 表面平坦、扩展、橄
榄灰绿色到黑色,绒 面革样到绒毛样
多育赛多孢
• 以环痕产孢方式产生 分生孢子
生物学特点
• 生态适应性强 • 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土壤、植物 • 可寄生于动植物体或腐生于动植物残骸 • 有些种在一定环境下可产生真菌毒素威胁
人和动物的健康
分类
• 无性期属于有丝分裂孢子真菌亚门(半知 菌)、丝孢纲、 丝孢目、瘤座孢科
• 有性期属于子囊菌亚门、核霉纲、肉座菌 目、丛赤壳属、丽赤丛壳属、赤霉属和隐 壳霉属
尖孢镰刀菌所致
真菌镜检
分隔、透明菌丝
组织病理
在组织标本中发现有隔,成锐角 分支的菌丝
血清学检查
• 血液标本检测1,3-β-D葡聚糖(G试验)连 续2次阳性
治疗
• 脂质体两性霉素B:有效率46% • 伏立康唑:对侵袭性镰刀菌感染有效率46-
67% • 泊沙康唑:初始和二线治疗有效率50% • 卡泊芬净? • 那他霉素 • 苯扎氯胺
• 有纺锤形的大分生孢 子
• 小分生孢子较少 • 厚壁孢子少见
层生镰刀菌
分类鉴定进展
• 血清学 • 免疫组化 • DNA/DNA分子杂交和DNA探针 • 电泳核型分析 • 聚合酶链式反应 •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 •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
DNA序列测定等
镰刀菌病
• 皮肤镰刀菌病 • 眼部镰刀菌病
尖孢镰刀菌
• 生长快速 • 质地棉絮状 • 表面白色、淡紫色,
背面淡紫色
尖孢镰刀菌
• 产孢细胞为简单瓶梗, 瓶梗较短
• 大分生孢子细长,镰 刀形,有3~5个隔,顶 细胞似喙状
• 有顶生或间生的厚壁 孢子
尖孢镰刀菌
半裸镰刀菌
• 菌落正、反面呈橘红 色,多次传代后菌落 表面不完整
半裸镰刀菌
• 产孢细胞为多出瓶梗 和简单瓶梗
个着生于分生孢子梗 顶端,环痕产孢,有 时可以产生数个孢子 • 还有一种产孢方式, 为粘束孢的产孢方式
尖端赛多孢
• 与轴对生的末端膨大, 分生孢子的基部缩窄
尖端赛多孢
尖端赛多孢有性期
• 可见到黄棕色子囊果 • 内含圆形或卵圆形的
子囊 • 每个子囊内含8个黄褐
色、椭圆形的子囊孢 子
Scedosporium aurantiacum
赛多孢属
赛多孢属
• 在专用真菌培养基和非选择性培养基37℃, 2~4d均生长良好
• 包括尖端赛多孢(Scedosporium apiospermum/aurantiacum) complex和 多育赛多孢(Scedosporium prolificans)
• 由于多育赛多孢生长更慢,且缺乏气生菌 丝,所以快生长的丝状真菌可以掩盖多育 赛多孢的生长

白、淡紫色
桔红色
细长,顶细胞似 纺锤形 喙状
假头状着生
较少
简单瓶梗,瓶梗 多出瓶梗 较短
有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少见
茄病镰刀菌
• 生长快速 • 质地棉絮状 • 表面呈白色、浅黄色、
淡蓝色,背面呈浅黄 色或淡蓝色
茄病镰刀菌
• 产孢细胞为简单瓶梗,瓶 梗较长
• 大分生孢子可大可小,比 较粗壮,有顶细胞及足细 胞
• 小分生孢子数量多,呈假 头状着生,有卵圆形、椭 圆形
尖端赛多孢
• 尖端赛多孢是一种侵袭性较强的条件致病 菌
• 广泛分布于沼泽、湿地、污水、腐物、咸 水等
• 感染多发生于艾滋病、器官移植、淋巴瘤、 白血病、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等免疫缺陷 患者;也可发生于外伤、污水淹溺、 HELLP综合征等免疫功能正常者
尖端赛多孢
• 生长迅速 • 白色棉花状,气生菌
丝多,可充满整个斜 面,日久变为烟灰色 • 背面为灰黑色
• 夏秋季:冬春季 =77:44
• 茄病镰刀菌(51%)、 尖孢镰刀菌、轮生镰 刀菌
90.00% 80.00%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00%
1.70% 镰刀菌
84% 曲霉
13% 接合菌
351例患者
器官移植患者镰刀菌感染
• 培养一段时间后,可产生 顶生或间生的厚壁孢子
茄病镰刀菌
茄病镰刀菌
串珠镰刀菌
• 快速生长 • 质地棉絮状 • 表面呈浅紫色、淡粉
红色或白色,背面淡 黄或蓝紫色,菌落中 央可出现绳状或束梗 状
串珠镰刀菌
• 产孢细胞为简单瓶梗 • 大分生孢子较少,披
针形,多次传代可不 生长 • 小分生孢子较多,短 棒状或椭圆形,呈串 状、假头状着生 • 无厚壁孢子
• 分生孢子与菌丝相连 的基部膨大,呈烧瓶 形
• 分生孢子合轴成小堆, 单细胞,透明到淡褐 色,卵圆形到梨形, 壁薄,光滑
赛多孢属
• 感染虽少见,但近年有增多趋势 • 多育赛多孢更常见于血行播散 • 由于对传统的抗真菌药物耐药,较难治疗 • 其组织学上不易与曲霉和镰刀菌相区别,
易给诊治造成困难
尖端赛多孢感染
菌种
• 梨孢镰刀菌(F.poae) • 拟枝孢镰刀菌(F.sporotrichioides) • 厚垣孢镰刀菌(F.chlamydosporum) • 雪腐镰刀菌(F.nivle) • 本色镰刀菌(F.concolor) • 燕麦镰刀菌(F.avenaceum) • 木贼镰刀菌(F.equiseti) • 接骨木镰刀菌(F.sambucinum)
• OA和PDA可用以观察菌落形态和色泽,产 孢有时较少
• CLA和SNA是低营养成分培养基,可刺激 产孢
• KCl可用以观察分生孢子链的形成 • 土壤培养基有利于快速形成厚壁孢子
鉴定要点
• 属于小型真菌 • 镜下特点是形态学鉴定的主要依据 • 大分生孢子的形态是镰刀菌属的特征 • 有或无小分生孢子、有或无厚壁孢子是镰
其他丝状真菌的分类鉴定
镰刀菌 尖端赛多孢霉
镰刀菌属
背景
• 镰刀菌(Fusarium)是土壤中常见的腐生
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可以引起侵袭性 或局限性感染 • 近年来由镰刀菌引起恶性血液病、骨髓移 植、实体器官移植、化疗、严重的烧伤患 者等免疫抑制患者的感染逐渐增多 • 播散性镰刀菌病的预后差,对常用的抗真 菌药物敏感性较低
• 在该人群中有3个易感时期:移植物移入之 前、移植后62-100d内、移植1年后
感染类型
骨髓移植(BMT) 播散性
实体器官移植(SOT) 局限性
真菌血症发生率 发生时间 死亡率
20‐60% 移植后早期 70‐100%
不常见 移植9个月后 33%
镰刀菌性角膜炎
北京同仁医院775例真菌性角膜炎: 镰刀菌占58.7%(茄病镰刀菌最多见,其次串珠镰刀菌) 曲霉占16.8%
刀菌分类的主要特征 • 分生孢子梗:可以是简单瓶梗,或与多瓶
梗共存
常见镰刀菌形态鉴定
茄病镰刀菌 串珠镰刀菌
尖孢镰刀菌
半裸镰刀菌
菌落颜色 白、浅黄、淡 兰色
大分生孢子 较多,粗壮
小分生孢子 假头状着生
瓶梗类型 厚壁孢子
简单瓶梗,瓶 梗较长

浅紫、淡粉、白 色 较少,披针形, 细长 串状,假头状着 生 简单瓶梗
免疫受损患者的镰刀菌感染
• 在免疫力严重受损患者可引起播散性感染 • 在白血病患者、实体器官移植受者和异体
骨髓移植或干细胞移植受者等高危人群中, 镰刀菌是仅次于曲霉感染的第2大最常见的 病原菌
血液患者镰刀菌感染
• 侵袭性镰刀菌病: 71%为急性白血病、 65%接受细胞毒性化 疗、23%接受骨髓移 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