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惠崇春江晚景 江南春)

合集下载

小学古诗《惠崇春江晚景》赏析

小学古诗《惠崇春江晚景》赏析

《惠崇春江晚景》(又叫《惠崇春江晓景》),为元丰八年(1085)苏轼在逗留江阴期间,为惠崇所绘的鸭戏图而作的题画诗。

原诗共两首。

惠崇是宋朝著名的画家、僧人,即欧阳修所谓“九僧”之一。

他能诗善画,特别是画鹅、雁、鹭鸶、小景尤为拿手。

《春江晚景》是他的名作。

苏轼根据画意,妙笔生花,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早春二月景象。

惠崇春江晚景作者: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赏析画以鲜明的形象,使人有具体的视觉感受,但它只能表现一个特定的画面,有一定的局限性。

而一首好诗,虽无可视的图像,却能用形象的语言,吸引读者进入一个通过诗人独特构思而形成的美的意境,以弥补某些画面所不能表现的东西。

这首题画诗既保留了画面的形象美,也发挥了诗的长处。

诗人用他饶有风味、虚实相间的笔墨,将原画所描绘的春色展现得那样令人神往。

在根据画面进行描写的同时,苏轼又有新的构思,从而使得画中的优美形象更富有诗的感情和引人入胜的意境。

诗人先从身边写起:初春,大地复苏,竹林已被新叶染成一片嫩绿,更引人注目的是桃树上也已绽开了三两枝早开的桃花,色彩鲜明,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

接着,诗人的视线由江边转到江中,那在岸边期待了整整一个冬季的鸭群,早已按捺不住,抢着下水嬉戏了。

诗人由江中写到江岸,更细致地观察描写初春景象:由于得到了春江水的滋润,满地的蒌蒿长出新枝了,芦芽儿吐尖了;这一切无不显示了春天的活力,惹人怜爱。

诗人进而联想到,这正是河豚肥美上市的时节,引人更广阔地遐想。

全诗洋溢着一股浓厚而清新的生活气息。

这是一首题画诗,惠崇的《春江晚景图》没有流传下来,不过从苏轼的诗中,我们可以想个大概:一片竹林,三两枝桃花,一条江,几只鸭子,河岸上满是蒌蒿,芦芽刚刚破土,天上还有两两归鸿。

河豚是看不到的,是馋嘴的苏轼在想:河豚该上来了,用蒌蒿和芦芽一炖,比东坡肉鲜多了。

惠崇为宋初“九诗僧”之一,跟苏轼不是一个时代的人。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古诗赏析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古诗赏析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古诗赏析苏轼《惠崇春江晚景》古诗赏析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

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轼《惠崇春江晚景》古诗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惠崇春江晚景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诗歌翻译:竹林外的桃花刚刚绽放了两三枝,江水变暖了,是鸭子最先感受春天的气息。

蒌蒿已满地,而芦苇刚长出嫩芽,这正是河豚要沿潮水而上之时。

赏析:这是一首著名的题画诗。

作者因为懂画、会画,所以他能紧紧抓住惠崇这幅《春江晚景》的画题画意,仅用桃花初放、江暖鸭嬉、芦芽短嫩等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了早春江景的`优美画境。

尤其令人叫绝的是“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一句,他把画家没法画出来的水温冷暖,描绘得如此富有情趣、美妙传神!此外,他的高妙还表现在幽默的想象上,他能看到画外,以画上并没有的“河豚欲上”,来点染初春的气息,深化画中的意境。

如果说惠崇的画是“画中有诗”的话,那么这首诗便是“诗中有画”了。

难怪它能作为一首人人喜爱的名诗而传诵至今!这首诗写的是苏轼在花开时节与友人赏花时的所见。

首句写白天的海棠,“泛崇光”指海棠的高洁美丽。

第二句写夜间的海棠,作者创造了一个散发着香味、空空蒙蒙的、带着几分迷幻的境界。

略显幽寂,与海棠自甘寂寞的性格相合。

后两句用典故,深夜作者恐怕花睡去,不仅是把花比作人,也是把人比作花,为花着想,十分感人,表明了作者是一个性情中人。

作者要烧红烛陪伴、呵护海棠,另一方面创造了一种气氛,让海棠振作精神,不致睡去。

后两句极赋浪漫色彩。

宋释惠洪《冷斋夜话》认为此诗“造语之工”“尽古今之变”。

《春江晚景》画家介绍:惠崇(965—1017)北宋僧人、画家、诗人。

建阳(今属福建建阳县)人,一作淮南人。

他擅长画鹅、雁、鹭鸶,尤工小景,善为寒汀远渚、潇洒虚旷之象。

语文古诗两首惠崇春江晚景江南春

语文古诗两首惠崇春江晚景江南春

语文古诗两首惠崇春江晚景江南春.教案示例一3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会本课4个生字;2.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江南春》;3.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4.习边观察边想像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介绍背景,导入新课l.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示《春江晓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

3.介诗人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

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

《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自读诗句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三、深入探究1.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字音、停顿、语调、语速等)。

2.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1)认识蒌蒿、芦芽、河豚,减缓想象难度。

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

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

3.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

)4.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不是,是依据画面景物展开的想象。

)四、小结1.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抓住了画面上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

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正是河豚欲上时”从画面上看得到吗?(这是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物所进行的联想,它在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产卵繁殖的季节。

)五、指导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l.指名背诵第一首诗。

2.述诗意。

诗人苏轼笔下描绘画中的江南春景是那么美,现实中的江南春天又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二、揭示课题1.《江南春》:江南的春天。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原文、译文及鉴赏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原文、译文及鉴赏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原文、译文及鉴赏《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北宋文学家苏轼题惠崇的《春江晚景》所创作的组诗。

第一首诗题“鸭戏图”,再现了原画中的江南仲春景色,又融入诗人合理的想象,与原画相得益彰。

第二首诗题“飞雁图”,对大雁北飞融入人的感情,侧面表现了江南春美。

下面一起欣赏这首诗吧!《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原文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译文及注释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大雁北飞,就像要回到北方家乡的人那样,但是由于依恋,差一点掉了队。

还没有飞到北方时,就已经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风雪了,还是再在江南渡过半月的春光时节吧。

注释⑴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

《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

钱钟书《宋诗选注》中为“晓景”。

诸多注本,有用“晓景”、有用“晚景”,此从《东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用“晚景”。

这两诗是作者元丰八年春天在靖江欲南返时江边情景的写照。

⑵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

《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⑶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

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

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上:指逆江而上。

⑷归鸿:归雁。

破群:离开飞行队伍。

⑸依依:不舍之貌。

《楚辞》“恋恋兮依依。

”归人:回家的人。

刘长卿诗“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⑹朔漠:北方沙漠之地。

杜甫诗:“一去紫台连朔漠。

”⑺更待:再等;再过。

鉴赏其一诗的首句“竹外桃花三两枝”,隔着疏落的翠竹望去,几枝桃花摇曳身姿。

桃竹相衬,红绿掩映,春意格外惹人喜爱。

这虽然只是简单一句,却透出很多信息。

首先,它显示出竹林的稀疏,要是细密,就无法见到桃花了。

《惠崇春江晚景》 赏析

《惠崇春江晚景》 赏析

《惠崇春江晚景》赏析这是一首题画诗,是苏轼元丰八年(1085)于汴京所作。

原诗共两首,这里选的是第一首。

后人往往只引这一首,忘了后面还有四句: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惠崇是宋朝著名的画家、僧人,即欧阳修所谓“九僧”之一。

他能诗善画,特别是画鹅、雁、鹭鸶lù sī 、小景尤为拿手。

《春江晚景》是他的名作。

惠崇的《春江晚景图》没有流传下来,不过苏轼根据画意,妙笔生花,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早春二月景象。

从苏轼的诗中,我们可以想个大概:一片竹林,三两枝桃花,一条江,几只鸭子,河岸上满是蒌蒿,芦芽刚刚破土,天上还有两两归鸿。

河豚是看不到的,是馋嘴的苏轼在想:河豚该上来了,用蒌蒿和芦芽一炖,比东坡肉鲜多了。

惠崇春江晚景诗意图甘雨辰绘竹外桃花三两枝这是一派和煦的风光:隔着疏落的翠竹望去,几枝桃花摇曳生姿。

桃竹相衬,红绿掩映,春意格外惹人。

这虽然只是简单一句,却透出很多信息。

首先,它显示出竹林的稀疏,要是细密,就无法见到桃花了。

其次,它表明季节,点出了一个“早”字。

春寒刚过,还不是桃花怒放之时,但春天的无限生机和潜力,已经透露出来。

春江水暖鸭先知一江春水中,鸭儿在嬉戏;江水回暖的讯息,它们首先感知到了。

鸭知水暖,光凭画是体现不出来的,诗却表达出来了。

其实岂是鸭子先知水暖?一切水族之物,皆知冷暖。

诗人这样写是为切合画上风物,实际上也是表达他对春天到来的喜悦和礼赞。

唐人有“花间觅路鸟先知”的诗句,与此句异曲同工。

这句诗极富哲理,现在我们指某一新的情况或消息被人预先知道时,便往往引用这一句。

蒌蒿满地芦芽短万物逢春气象新。

江边,生长茂盛的蒌蒿铺满了地面,芦苇也抽出了短短的嫩芽来。

“蒌蒿”,一种野菜,春天生长。

这七字不是泛泛地吟咏景物,而是诗人通过细致的观察贴切地实写出这两种植物的情态,没有一字是闲笔。

正是河豚欲上时“河豚”,鱼名,味美而有毒。

春江水发,河豚即溯流而上,量多而且最为肥美。

古诗两首(惠崇春江晚景江南春)

古诗两首(惠崇春江晚景江南春)

古诗两首(惠崇春江暮景江南春)教课设计示例一3古诗两首教课目的:1.学会本课 4 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江南春》;3.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述的画面,领会诗歌表达的感情;4.学习作者边察看边想像以及动用各样感官从多角度察看事物的方法。

培育学生的察看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课过程:第一课时-、介绍背景,导入新课l.惠崇是北宋闻名的和尚,有名的画家,擅长画鹅、鸭等小动物。

2.出示《春江晓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

3.简介诗人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

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成就。

《惠崇春江暮景》这首诗就是他为挚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自读诗句熟读诗句,勾勒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三、深入研究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

(字音、停留、语调、语速等)。

2.边读边想象诗的境界。

(1)认识蒌蒿、芦芽、河豚,减缓想象难度。

蒌蒿:长在凹地的一种野草。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滋味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

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内容。

3.诗人从哪些光景感觉到春季就要来了?(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

)4.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光景吗?(不是,是作者依照画面光景睁开的想象。

)四、小结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觉到了什么?(作者抓住了画面上几枝桃花、玩耍的鸭子、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光图。

字里行间表露出诗人对春季的喜欢和赞叹之情。

)2.“正是河豚欲上时”从画面上看获得吗?(这是作者经过察看岸上、水面之物所进行的联想,它在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产卵生殖的季节。

)五、指导感情朗诵,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l.指名背诵第一首诗。

2.描述诗意。

诗人苏轼笔下描述画中的江南春光是那么美,现实中的江南春季又是如何的一幅画面呢?二、揭露课题1.《江南春》:江南的春季。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全文注释赏析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全文注释赏析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宋代: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大雁北飞,就像要回到北方家乡的人那样,但是由于依恋,差一点掉了队。

还没有飞到北方时,就已经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风雪了,还是再在江南渡过半月的春光时节吧。

注释⑴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

《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

钱钟书《宋诗选注》中为“晓景”。

诸多注本,有用“晓景”、有用“晚景”,此从《东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用“晚景”。

这两诗是作者元丰八年春天在靖江欲南返时江边情景的写照。

⑵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

《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⑶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

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

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上:指逆江而上。

⑷归鸿:归雁。

破群:离开飞行队伍。

⑸依依:不舍之貌。

《楚辞》“恋恋兮依依。

”归人:回家的人。

刘长卿诗“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⑹朔漠:北方沙漠之地。

杜甫诗:“一去紫台连朔漠。

”⑺更待:再等;再过。

其一赏析诗的首句“竹外桃花三两枝”,隔着疏落的翠竹望去,几枝桃花摇曳身姿。

桃竹相衬,红绿掩映,春意格外惹人喜爱。

这虽然只是简单一句,却透出很多信息。

首先,它显示出竹林的稀疏,要是细密,就无法见到桃花了。

其次,它表明季节,点出了一个“早”字。

春寒刚过,还不是桃花怒放之时,但春天的无限生机和潜力,已经透露出来。

诗的第二句“春江水暖鸭先知”,视觉由远及近,即从江岸到江面。

江上春水荡漾,好动的鸭子在江水中嬉戏游玩。

“鸭先知”侧面说明春江水还略带寒意,因而别的动物都还没有敏感到春天的来临,这就与首句中的桃花“三两枝”相呼应,表明早春时节。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译文及赏析(部编本三年级下册)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译文及赏析(部编本三年级下册)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译文及赏析(部编本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北宋文学家苏轼题惠崇的《春江晚景》所创作的组诗。

第一首诗题“鸭戏图”,再现了原画中的江南仲春景色,又融入诗人合理的想象,与原画相得益彰。

第二首诗题“飞雁图”,对大雁北飞融入人的感情,侧面表现了江南春美。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⑵,正是河豚欲上时⑶。

其二两两归鸿欲破群⑷,依依还似北归人⑸。

遥知朔漠多风雪⑹,更待江南半月春⑺。

注释⑴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

《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

钱钟书《宋诗选注》中为“晓景”。

诸多注本,有用“晓景”、有用“晚景”,此从《东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用“晚景”。

这两诗是作者元丰八年春天在靖江欲南返时江边情景的写照。

⑵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

《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⑶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

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

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上:指逆江而上。

⑷归鸿:归雁。

破群:离开飞行队伍。

⑸依依:不舍之貌。

《楚辞》“恋恋兮依依。

”归人:回家的人。

刘长卿诗“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⑹朔漠:北方沙漠之地。

杜甫诗:“一去紫台连朔漠。

”⑺更待:再等;再过。

译文其一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其二大雁北飞,就像要回到北方家乡的人那样,但是由于依恋,差一点掉了队。

还没有飞到北方时,就已经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风雪了,还是再在江南渡过半月的春光时节吧。

创作背景《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苏轼于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为惠崇所绘的《春江晚景》两幅所写的题画诗。

一说此诗作于江阴。

赏析其一诗的首句“竹外桃花三两枝”,隔着疏落的翠竹望去,几枝桃花摇曳身姿。

描写春天的诗句——《惠崇春江晚景》

描写春天的诗句——《惠崇春江晚景》

描写春天的诗句——《惠崇春江晚景》《惠崇春江晚景》原文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篓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惠崇春江晚景》注释惠崇:北宋名僧能诗善画,《春江晓景》是他的画作,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

的题画诗也有两首,这首是题鸭戏图的诗。

蒌蒿:一种生长在洼地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黄色,茎高四、五尺,刚生时柔嫩香脆,可以吃。

(解释: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黄色,可入药)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tún )”,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

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

每年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上:指鱼逆江而上。

时:时间,这里指季节。

《惠崇春江晚景》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长满了蒌蒿,芦苇也开始抽芽了,而这恰是河豚从大海回归,将要逆江而上产卵的季节。

《惠崇春江晚景》赏析这是一首题画诗,惠崇的《春江晓景图》没有流传下来,不过从苏轼的诗中,我们可以想个大概:一片竹林,三两枝桃花,一条江,几只鸭子,河岸上满是蒌蒿,芦芽刚刚破土,天上还有两两归鸿。

河豚是看不到的,是馋嘴的苏轼在想:河豚该上来了,用蒌蒿和芦芽一炖,比东坡肉鲜多了。

《惠崇春江晚景》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

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

古诗两首(惠崇春江晚景 江南春)_3

古诗两首(惠崇春江晚景 江南春)_3

古诗两首(惠崇春江晚景江南春)导读: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4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江南春》;3.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4.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像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介绍背景,导入新课l.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出示《春江晓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

3.简介诗人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

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

《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自读诗句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三、深入探究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字音、停顿、语调、语速等)。

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1)认识蒌蒿、芦芽、河豚,减缓想象难度。

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

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

3.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

)4.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不是,是作者依据画面景物展开的想象。

)四、小结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作者抓住了画面上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

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正是河豚欲上时”从画面上看得到吗?(这是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物所进行的联想,它在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产卵繁殖的季节。

)五、指导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l.指名背诵第一首诗。

2.描述诗意。

诗人苏轼笔下描绘画中的江南春景是那么美,现实中的江南春天又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二、揭示课题1.《江南春》:江南的春天。

惠崇春江晚景 的古诗

惠崇春江晚景 的古诗

惠崇春江晚景的古诗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到了初春江水的回升。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小雁北飞,就像是必须返回北方家乡的人那样,但是由于憧憬,差一点掉下来了队。

还没有飞到北方时,就已经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风雪了,还是再在江南渡过半月的春光时节吧。

【注解】(1)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

《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

钱钟书《宋诗选注》中为“晓景”。

诸多注本,有用“晓景”、有用“晚景”,此从《东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用“晚景”。

这两诗是作者元丰八年春天在靖江欲南返时江边情景的写照。

(2)蒌蒿:草名,存有青蒿、白蒿等种。

《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3)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

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

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上:指逆江而上。

(4)归鸿:归雁。

溃群:返回飞行器队伍。

(5)依依:不舍之貌。

《楚辞》“恋恋兮依依。

”归人:回家的人。

刘长卿诗“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6)朔漠:北方沙漠之地。

杜甫诗:“一去紫台连朔漠。

”(7)更待:再等;再过。

【创作背景】《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苏轼于神宗元丰八年(年)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为惠崇所绘的《春江晚景》两幅所写的题画诗。

一说此诗作于江阴。

【赏析】诗的首句“竹外桃花三两枝”,隔着疏落的翠竹望去,几枝桃花摇曳身姿。

桃竹相衬,红绿掩映,春意格外惹人喜爱。

这虽然只是简单一句,却透出很多信息。

首先,它显示出竹林的稀疏,要是细密,就无法见到桃花了。

其次,它表明季节,点出了一个“早”字。

春寒刚过,还不是桃花怒放之时,但春天的无限生机和潜力,已经透露出来。

诗的第二句“春江水暖鸭先知”,视觉由离及近,即为从江岸至江面。

语文教案-古诗两首惠崇春江晚景江南春

语文教案-古诗两首惠崇春江晚景江南春

语文教案-古诗两首《惠崇春江晚景·江南春》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惠崇春江晚景》和《江南春》两首诗。

2.分析诗人的写作背景及情感表达。

3.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能力和鉴赏水平。

二、教学重点1.诗中的关键词句及意义。

2.诗人的情感表达。

3.诗的意境与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诗中的修辞手法及意义。

2.诗的意境与情感表达的融合。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介绍诗人:苏轼和杜牧。

2.简要介绍两首诗的背景。

二、学习《惠崇春江晚景》1.让学生齐读诗歌,感知诗的节奏与韵律。

2.分析诗中关键词句,如“春江水暖鸭先知”、“翠竹覆幽径”等,理解其意义。

3.讨论诗人的情感表达,如对春天的喜爱、对自然的赞美等。

4.分析诗的意境,如春江水暖、翠竹覆幽径等。

三、学习《江南春》1.让学生齐读诗歌,感知诗的节奏与韵律。

2.分析诗中关键词句,如“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等,理解其意义。

3.讨论诗人的情感表达,如对江南春天的赞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

4.分析诗的意境,如千里莺啼、水村山郭等。

四、课堂小结2.强调诗中的修辞手法及意义。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两首诗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二、深入分析1.分析《惠崇春江晚景》的修辞手法,如对比、拟人等。

2.分析《江南春》的修辞手法,如对仗、夸张等。

3.让学生举例说明诗中的修辞手法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三、实践活动1.让学生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首诗的意境。

2.鼓励学生尝试创作一首关于春天的诗歌。

四、课堂小结2.强调学生在欣赏古诗时,要关注诗的意境、情感与修辞。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两节课学习的内容。

2.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两首诗对你们有什么启示?二、拓展阅读1.让学生阅读其他关于春天的古诗,如《春晓》、《江南春梦》等。

2.让学生分享阅读感受,讨论不同诗人对春天的描绘。

三、写作训练1.以“春天”为主题,让学生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描写春夏秋冬古诗各4首

描写春夏秋冬古诗各4首

描写春夏秋冬古诗各4首一、描写春的古诗4首如下:1、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2、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3、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4、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二、描写夏天的古诗:1、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2、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3、小池(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4、池上(唐)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三、描写秋天的古诗:1、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3、秋风引唐刘禹锡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4、秋词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四、描写冬天的古诗:1、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3、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日幕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4、问刘十九唐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古诗两首(惠崇春江晚景 江南春)

古诗两首(惠崇春江晚景 江南春)

3 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4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江南春》;3.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介绍背景,导入新课l.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出示《春江晓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

3.简介诗人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

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

《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自读诗句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三、深入探究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字音、停顿、语调、语速等)。

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1)认识蒌蒿、芦芽、河豚,减缓想象难度。

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

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

3.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

)4.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四、小结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2.“正是河豚欲上时”从画面上看得到吗?五、指导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l.指名背诵第一首诗。

2.描述诗意。

诗人苏轼笔下描绘画中的江南春景是那么美,现实中的江南春天又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二、揭示课题1.《江南春》:江南的春天。

杜牧,字牧之,今陕西省西安市人。

二十六岁中进土,曾做过幕僚,很不得志。

他关心民生疾苦,在任地方官期间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

三、自学古诗1.自由诵读古诗。

2.借助工具书,自己理解诗意。

3.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4.检查学习效果(1)指名朗读。

(2)解释词语:“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楼台”(3)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5.《江南春》写出了江南春天的哪些特点?(到处是黄莺宛转啼鸣,到处是绿叶红花相互映衬。

《惠崇春江晚景》宋代苏轼书写春天的古诗鉴赏

《惠崇春江晚景》宋代苏轼书写春天的古诗鉴赏

《惠崇春江晚景》宋代苏轼书写春天的古诗鉴赏苏轼(别称苏东坡、号东坡居士。

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所以接下来就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篇关于苏轼书写的古诗赏析吧。

惠崇春江晚景宋代: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长满了蒌蒿,芦苇也长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注释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

《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

钱钟书《宋诗选注》中为“晓景”。

诸多注本,有用“晓景”、有用“晚景”,此从《东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用“晚景”。

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

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

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

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上:指逆江而上。

创作背景《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苏轼于公元1085年(神宗元丰八年)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为惠崇所绘的《春江晚景》两幅所写的题画诗。

一说此诗作于江阴。

本首诗是其第一首。

人物介绍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赏析“竹外桃花三两枝”,隔着疏落的翠竹望去,几枝桃花摇曳身姿。

古诗两首:惠祟春江晓景、江南春 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惠祟春江晓景、江南春 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惠祟春江晓景、江南春教案教学设计古诗两首:惠祟春江晓景、江南春教案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江南春》。

3.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4.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练、意境的深远、音韵的和谐,陶冶情操,激发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学习重难点引导学生把对诗句的理解和想象结合起来,入情入境,理解诗句,体会表达的情感。

课前准备本课的“预习”对诗的内容和学习方法做了提示,要让学生按照这些提示认真预习。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按以下步骤进行预习检查:指名诵读两首古诗。

二、学习《惠祟春江晓景》(1)有谁知道本诗作者?感受到春天来了。

并通过想象,赋予鸭子灵性,它知道了水暖而下水;赋以河脉以灵性,它知道萎蒿、芦苇长出来了,春天已经来了。

(5)教师点拨《惠崇春江晚景》这首题画诗。

竹、桃花、江水、鸭、萎篙、芦苇是画中的景物。

这首诗不仅描绘了画上的景物,还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创造了比画境更美的诗境。

“春江水暖”来自桃花盛开的联想,激发读者想象鸭群在春江中浮游嬉戏的欢快情景。

“河脉欲上”来自萎蒿、芦苇的联想。

春天来了,河脉也该逆流而上了。

三、课堂练习1.学习生字:(1)注意生字“莺、郭”的读音;“莺”读yīn g,不读yīn;“郭”读guō,不读gōu。

(2)注意生字“酒”的字形,右旁是“酉”,不是“西”,要与“洒”相区别。

2.熟读《惠崇春江晚景》。

3.预习《江南春》。

第二课时一、复习《惠崇春江晚景》1.指名背诵《惠崇春江晚景》。

2.指名说说《惠崇春江晚景》的意思。

二、学习《江南春》1.过渡:这是一首写景诗。

在学生了解每句诗意思的基础上,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想想:这首诗写出了江南春天的哪些特点?(要让学生知道“莺啼”“绿映红”和“水村山郭”“酒旗风”,以及众多的寺庙和“烟雨”都是江南春色的典型特征。

)2.然后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描述江南春色的特点。

惠崇春江晚景全诗解析

惠崇春江晚景全诗解析

《惠崇春江晚景》苏轼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暧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注释:1、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

《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

钱钟书《宋诗选注》中为“晓景”。

诸多注本,有用“晓景”、有用“晚景”,此从《东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用“晚景”。

这两诗是作者元丰八年春天在靖江欲南返时江边情景的写照。

2、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

《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3、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4、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

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

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5、上:指逆江而上。

诗意: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赏析:惠崇是个和尚,宋代画家。

这首诗是苏轼题在惠崇所画的《春江晚景》上的。

惠崇原画已失,这首诗有的版本题作《春江晚景》,现已无从考证。

画以鲜明的形象,使人有具体的视觉感受,但它只能表现一个特定的画面,有一定的局限性。

而一首好诗,虽无可视的图像,却能用形象的语言,吸引读者进入一个通过诗人独特构思而形成的美的意境,以弥补某些画面所不能表现的东西。

这首题画诗既保留了画面的形象美,也发挥了诗的长处。

诗人用他饶有风味、虚实相间的笔墨,将原画所描绘的春色展现得那样令人神往。

在根据画面进行描写的同时,苏轼又有新的构思,从而使得画中的优美形象更富有诗的感情和引人入胜的意境。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此时河豚正是上市的好时节,可以在市场上销售了。

好的题画诗,既要扣合绘画主题,又不能拘于画面内容,既要能再现画境,同时又能跳出画外,别开生面,离开绘画而不失其独立的艺术生命。

苏轼这首诗可以说做到了这一点。

诗的前三句咏画面景物,最后一句是由画面景物引起的联想。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原文及赏析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原文及赏析

惠崇春江晚景[宋] 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作品赏析惠崇:北宋名僧能诗善画,《春江晓景》是他的画作,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

苏轼的题画诗也有两首,这首是题鸭戏图的诗。

春江水暖鸭先知:春天迎来,寒冰消融,水温一升高,群鸭好像就最早感觉到了春天的信息,急不及待地到江水中嬉戏玩耍了。

蒌蒿:一种生长在洼地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黄色,茎高四、五尺,刚生时柔嫩香脆,可以吃。

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

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

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上:指上市,就是在市场上销售。

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这些可都是烹调河豚的好佐料,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写作背景惠崇是个和尚,宋代画家。

这首诗是苏轼题在惠崇所画的《春江晓景》上的。

赏析一苏轼的《惠崇春江晓景二首》,后人往往只引这一首,忘了后面还有四句: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这是一首题画诗,惠崇的《春江晓景图》没有流传下来,不过从苏轼的诗中,我们可以想个大概:一片竹林,三两枝桃花,一条江,几只鸭子,河岸上满是蒌蒿,芦芽刚刚破土,天上还有两两归鸿。

河豚是看不到的,是苏轼在想:河豚该上来了,用蒌蒿和芦芽一炖,比东坡肉鲜多了。

惠崇为宋初“九诗僧”之一,跟苏轼不是一个时代的人。

苏轼是只见其画,未见其人。

此僧诗画俱佳,尤其擅长画水乡,再放上几只飞禽走兽,人称“惠崇小景”。

王安石很推崇他的画,在《纯甫出僧惠崇画要予作诗》中赞到:“画史纷纷何足数,惠崇晚年吾最许。

”明清两朝眼里只有唐诗,从不把宋诗放在眼里。

康熙年间大学者、大诗人毛希龄就批评苏轼这首诗说:“春江水暖,定该鸭知,鹅不知耶?”这老头真有点瞎抬杠。

春江水暖,鹅当然也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两首(惠崇春江晚景江南春)
导读:教案示例一
3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江南春》;
3.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4.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像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l.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出示《春江晓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

3.简介诗人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

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

《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自读诗句
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三、深入探究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字音、停顿、语调、语速等)。

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1)认识蒌蒿、芦芽、河豚,减缓想象难度。

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

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

3.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
(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

)4.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
(不是,是作者依据画面景物展开的想象。


四、小结
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抓住了画面上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

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正是河豚欲上时”从画面上看得到吗?
(这是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物所进行的联想,它在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产卵繁殖的季节。


五、指导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l.指名背诵第一首诗。

2.描述诗意。

诗人苏轼笔下描绘画中的江南春景是那么美,现实中的江南春天又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
二、揭示课题
1.《江南春》:江南的春天。

2.介绍作者:
杜牧,字牧之,今陕西省西安市人。

二十六岁中进土,曾做过幕僚,很不得志。

他关心民生疾苦,在任地方官期间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

三、自学古诗
1.自由诵读古诗。

2.借助工具书,自己理解诗意。

3.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4.检查学习效果
(1)指名朗读。

(2)解释词语:
“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楼台”
(3)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5.《江南春》写出了江南春天的哪些特点?(到处是黄莺宛转啼鸣,到处是绿叶红花相互映衬。

依山临水的城乡,迎风招展的酒旗。

)6.诗的前两句抓住了黄莺、红花、绿叶、水乡、山城、酒旗、春风等七种景物来描写,共同构成了一幅春天江南的画面。

7.后两句还是描写江南春天的吗?
读后两句诗,体会一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之情)
8.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9.背诵古诗
四、小结
两首古诗同是诗人笔下描绘的江南春景,可表达的思想感情却不相同,想一想,自己是怎样体会出来的。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默写《江南春》。

3.抄写生字词两遍。

4.依据《江南春》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六、板书设计
教案示例二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了解两首古诗所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吟诵、背诵两首古诗并会默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第一首诗《惠崇春江晚景》,理解诗句的意思,背诵古诗。

教学步骤:
(一)出示《春江晓景》图,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1.简介惠崇。

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出示《春江晓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

3.简介诗人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

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

《惠崇春江晓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自读诗句,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1.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2.组内交换意见,扫除障碍。

3.指名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深入探究,引发学生展开想象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节奏、语调、语速)。

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1)认识蒌蒿、芦芽、河豚。

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

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抓住诗中具体景物,展开丰富想象。

①边吟诵,边想象画面。

②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

3.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
明确: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笋从土里钻出。

4.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
明确:不是,是作者依据画面景物展开的想象。

(四)小结
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明确:作者抓住了画面上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

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正是河豚欲上时”从画面上看得到吗?
明确:这是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物引发的联想,它在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产卵繁殖的季节。

(五)指导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对照画面朗读。

2.背诵古诗,想象画面。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第二首诗《江南春》,理解诗句的意思,背诵古诗。

教学步骤:
(一)复习引入
1.指名背诵第一首诗。

2.指名描述诗意。

过渡:诗人苏轼笔下描绘画中的江南春景是那么美,现实中的江南春天又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
(二)揭示课题
1.解题《江南春》:江南的春天。

2.介绍作者:
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

二十六岁中进士,曾做过幕僚,很不得志。

他关心民生疾苦,在任地方官期间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

(三)自学古诗;自主探究
1.自由练习朗读古诗。

2.借助工具书,自学古诗,理解诗意。

3.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4.检查学习效果
(1)指名朗读。

(2)解释词语:
“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楼台”
(3)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5.《江南春》写出了江南春天的哪些特点?
明确:到处是黄莺宛转啼鸣,到处是绿叶红花相互映衬。

依山临水的城乡,迎风朝展的酒旗。

6.归纳:诗的前两句抓住了黄莺、红花、绿叶、水乡、山城、酒旗、春风等七种景物来描写,共同构成了一幅春天江南的画面。

7.讨论:后两句还是描写江南春天的吗?
读后两句诗,体会一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