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苏轼词的艺术成就及其贡献
浅析苏轼在词史上的贡献
试论苏轼在词史上的贡献摘要:苏轼是词史上豪放词派的开创者,他对词境的开拓、革新,为词这种文学样式地位的提高开辟了道路,为宋词成为宋代文学的代表准备了条件。
北宋灭亡后,宋词分为南、北两个支派,北派如蔡松年、元好问等;南派则成为南渡后的词坛主流,以辛弃疾成就最高,于南宋别开宗派,与苏轼并称苏、辛词派。
直至金元与南宋灭亡,苏词的影响始终不曾衰落。
关键字:1、苏轼; 2:宋词; 3:豪放派;苏轼是北宋文坛巨匠,在诗词文赋书画等都有很深的造诣,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大家。
苏轼在词史上的贡献,最主要的是豪放词派的创立。
这是他迥出于人前而给后世巨大影响的重要方面,表现人类智慧前进了大大一步。
苏轼对词进行了多方面的革新,建立了“新天下耳目”的豪放派,改变了传统的婉约词独霸词坛的局面,与婉约词派一起成为词坛的两朵奇葩。
苏轼在中国词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他对词的发展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充实了词的内容,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晚唐、五代以来,“词为艳科”,充满了脂粉气,多为歌舞娱乐助兴的工具,其题材极其狭窄,内容单一,诗风柔糜。
而词到了苏轼手中,一洗旧貌,“于是《花间》为皂隶,而柳氏为舆台矣。
”(胡寅《题酒边词》)元好问评论:“唐歌词多宫体,又皆极力为之。
自东坡一出,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学,真有一洗万古凡马空气象。
”(《新轩乐府﹒引》)苏轼改革词体的主要方向是充实词的内容,开拓词境。
他将传统的表现女性化的柔情之词扩展为表现男性化的豪放之词,将传统上只表现爱情之词变革为表现性情之词,使词可以像诗文一样充分表现作者的性情怀抱和人格个性,可以充分广泛描写外在世界和内心世界。
苏轼的一生升沉不定,备历险难。
他有远大的抱负,有独立的政治见解,耿直敢言,而生活于派系倾轧严重,朝政反复无常的北宋后期,无可避免会受到他人的排挤。
但他始终保持着对人生和美好事物的追求。
他重视文章的社会功能,提倡“有意而言,有为而作”的现实文风。
他还要求文学创作要反映人民疾苦,这又使他的现实精神具有了强烈的人民性。
苏轼的成就介绍
苏轼的成就介绍苏轼的成就介绍苏轼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那么苏轼的成就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苏轼的成就介绍,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苏轼的成就介绍苏轼的诗现存约两千七百余首,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叶燮(字星期)《原诗》说:“苏轼之诗,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万物,嬉笑怒骂,无不鼓舞于笔端。
”赵翼《瓯北诗话》说:“以文为诗,自昌黎始,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
……尤其不可及者,天生健笔一枝,爽如哀梨,快为并剪,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此所以继李、杜后为一大家也,而其不如李、杜处亦在此。
”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
少数诗篇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
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
《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
诗文有《东坡七集》等。
苏轼的词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
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
他将北x诗文x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刘辰翁在《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1079年7月,苏轼在湖州任上,因乌台诗案获罪入狱,次年元月,被流放至黄州。
诗案之前,自1071年任杭州通判以来,苏轼历任密州知州、徐州太守和湖州太守,政绩卓著。
其诗词作品在整体风格上是大漠长天挥洒自如,内容上则多指向仕宦人生以抒政治豪情。
而诗案之后,虽然有一段时间官至翰林学士,但其作品中却少有致君尧舜的豪放超逸,相反却越来越转向大自然、转向人生体悟。
结合作品谈谈苏轼对宋词发展的贡献
结合作品谈谈苏轼对宋词发展的贡献。
宋词的发展演变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沿袭期、变革期、过渡期、中兴期、衰落期。
北宋初中期,虽不乏各大名家的优秀作品,但词主要还是以描写男女恋情、离愁别恨、深闺怨景等为主题的应歌宥酒的娱乐作品。
而苏轼成功地转变了这种风气,提高了词的品质,扩大了词的意境、改变了词的风格同时推进了词的格律。
(一)提高词品。
从题材和内容上来说,苏轼的词突破了晚唐五代以至北宋初中期“词为艳科”的传统,很多内容,如怀古、言志、隐逸、悼亡、农村风光、仕途失意、报国雄心、人生奥秘,无不可以入词。
所以刘熙载说:“东波词似是老杜诗,以其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入也。
”(《艺概•词概》)后人常用“以诗为词”来概括苏轼的特点。
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上片“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三句,说得是自己有少年郎的豪情,左手牵着黄狗,右臂举着苍鹰去打猎。
“锦帽貂裘”两句,写的是打猎的装束。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以孙权自比,说全城人都跟着去看他射虎。
下片“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说自己虽然双鬓已经微白但丝毫挡不住他的雄心壮志。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苏轼以魏尚自比,寄望着朝廷何时才能将边事托付于他。
最后的“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是说为了抵抗西北的敌人,要把弓拉得如圆月一样去参加战斗。
这首词把词中历来软媚无骨的儿女情换成有胆有识、孔武刚建的英雄气了。
(二)扩大词境诗至宋朝有了以理入诗的风气,苏轼亦把宋诗特色之一的“理趣”引入了词里,他之前,词多为应歌酬唱之作,而苏轼将词回归到自我,并能将浅显的事理提升,情浓理也浓。
苏轼从人生角度去探究人生奥秘,去面对逆境人生。
他认为人生如梦,是有着丰富的生命内涵的,并不是简单的消极悲观思想,而是一种豁达的人生体验,甚至是一种激进的人生态度。
浅谈苏轼在词史上的贡献
悠久而灿烂的中国文学史上,名家众多,星光闪耀,而北宋的著名诗人苏轼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个。
从今存的300余首词作看来,苏轼的丰富的创作不尽打破了“诗庄词媚”的观点,还把山川景物、记游咏物、农舍风光以及感旧怀古等大量写进词里,使得词从内容到形式,从词风到词境,都得到了全面的变革,赋予词以新的灵魂和生命。
词发展到宋代,系“艳科”之列,由于多写宫愁闺怨、相思离别之苦,所以“诗庄词媚”是文人们的共识,而苏轼却“以诗入词”彻底打破了词“艳科”“情语”的传统,将常见于诗的感怀、记游、说理等,都融入词中,将凡是凡是能写进诗文中的生活内容,都借词来加以表达,这使得词的表现功能得到大大的扩展,并开创了豪放之风。
一、苏轼在词上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内容苏轼的“以诗为词”首先是指将词所反应的生活内容的扩大。
苏轼以前,词的范围很小,限制很多,而苏轼却毫无顾忌的将那些别人认为不适宜与用词来描写的事情写入词中,诸如人生的感慨、仕途的沉浮,各地的游记,山川景物,农田茅舍等,这些都是前人较少或不曾涉及的。
他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的雄健之笔,来抒发纵马扬戈抒发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他以“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浣溪沙》)的清新笔调,显现了农村的风土人情;他以“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
牛衣古柳卖黄瓜”(《浣溪沙》)中一派恬淡的田园之风,来描绘农田的生活气息;他也以“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念奴娇》)中的英雄形象与自身形成对比,即激起爽迈奋发的感情,也加深了其内心苦闷和思想矛盾。
可以说,苏轼是“无意不可用,无事不可言”1,凡是能写进诗文里的,都可以用词来表达,就连对社会政治观点和对于时政的看法,都隐约的表达于词中。
总之,苏轼词中的一些题材和主题,是从温庭筠,黄庭坚等词人的作品中所找不到,确实历代诗人作品中常见的。
二、苏轼在词的意境与风格上的创新传统词人由于多写宫愁闺怨、相思离别之苦、男欢女爱,所以多以清丽婉约为本色,常用比兴手法,虽有词含寓意,但是境界狭小、风格纤弱。
苏轼对词的贡献举例说明
苏轼对词的贡献举例说明
苏轼(1037年-1101年)是中国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书画家,被誉为文学家中的巨擘。
他对词的创作具有重要的贡献,他的词作在宋代乐府词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创新,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表达方式。
以下是苏轼对词的贡献的几个例子:
1. 推动了词的发展:苏轼对词的创作具有强大的影响力,他为后世的词人开辟了新的创作方向。
他在创作上追求个人的真实感受和情感表达,不拘泥于传统的题材和形式,注重文字的音韵和节奏,使词作更加具有艺术性和表现力。
2. 注重抒发个人情感:苏轼的词作常常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情感体验,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情感为素材,创作了诸多以个人情感为中心的词作。
例如,他的《水调歌头》一词表达了自己被贬谪时的无奈和愤慨,词中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直接表达了他对命运的不满和追问。
3. 词调创新:苏轼对词调也进行了创新,将七言绝句和五言绝句的词调融合在一起,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独特词调。
他的词作拥有富有变化和鲜明的节奏感,使作品更为生动和有趣。
4. 推崇自然主义:苏轼的词作中常常融入自然景色的描绘,他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使词作更加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例如,他的《东篱乐府》一词中描绘了四季
变化和田园风光,表达了对美好自然环境的向往和赞美。
总的来说,苏轼对词的贡献主要体现在推动词的发展,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词调创新以及自然主义的表达等方面。
他的词作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并且被视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篇章。
浅谈苏轼对词的贡献
浅谈苏轼对词的贡献【摘要】苏轼对词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开拓和变革,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无论是内容的拓展,还是形式的新化;无论是风格的突破,还是人生的超越,苏轼都以其极大的热情、卓越的才能进行了不懈的追求和努力。
从而极大的提高了词的艺术品位,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强化词的文学性,弱化词的音乐性,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与诗具有同等地位的独立的抒情文体。
把词引入文学殿堂,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树立了词史上的里程碑,大大促进了宋词的发展,使宋词进入鼎盛时期。
这就是苏轼对词所作出的最杰出的贡献,至今仍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
【关键词】词、变革、词风、词体解放、豪放、表现功能、艺术品味词最先是作为一种配乐歌唱的歌词出现的,属于音乐文学的形式范畴,它是在隋唐之际配合燕乐曲调,并以"依调填词"的方式创作出来的一种新型歌词形式。
所以,从晚唐五代以来,词的主要功用是在宴乐场合供给伶工、歌女歌唱,以满足小朝廷君臣追求享乐的需要。
入宋以后,新的社会环境更有利于词的发展,而宋代文人的人生态度更有利于词的兴盛。
政局多变、党争激烈的时代使他们比以往的词人更普遍、更多地体验到命运的坎坷、人生的失意、仕途的蹭蹬。
因而,宋代文人主要表现的是个体生存的忧患和人生失意的苦闷,从而实现了社会责任感与个性自由的整合。
他们用诗文表现有关政治、社会的严肃内容,而用词来抒写纯属个人生活的幽约情愫。
这样,诗文和词就有了明确的分工:诗文主要用来述志,词主要用来娱情。
随着词体的发展和创作环境的变化,宋词并不是一味满足樽前筵下,舞榭歌台的需要。
北宋初,士大夫晏殊、欧阳修已经开始尝试用词来表达自己生活中的一些真情实感,描写自己所观察到的一些大自然的景象和社会现象,抒发自己在政治上的抱负和理想。
苏轼对词的发展贡献
苏轼对词的发展贡苏轼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代文豪,是北宋文学最高成就的杰出代表,他在诗、词、散文里表现出的豪迈气魄,丰富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当时和后世都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尤其他在词境扩大,词风变革等方面,开创了词创作的新阶段,为词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从而奠定了他在词史上的重要地位。
一、扩大了词的题材(一)悼亡之词在传统的抒情诗所表达的个人情感中,最动人的是生离死别之情,以词写悼亡,是由苏轼首创。
在东坡夫人王弗逝世十年之后,他写下了流传千古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以凄厉的音响,不断变换节奏的句式,恰当地表现心潮的激荡和抑郁不平的情怀,是中国词史上第一次把悼亡题材引入词中,另一首《西江月》(玉骨那愁瘴雾)将咏梅与悼亡合写,以花喻人,含蓄空灵,感情真挚,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二)农村之词与山水诗一样,描写农村风情、景物的田园诗也一直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苏轼不仅注重内心世界的开拓,还注重外在世界的拓展。
苏轼之前的词作,所表现的生活场景很狭小,主要局限于封闭性的画楼绣户、亭台院落。
而描写农村人物,反映农村风情,以农村题材入词,于文人词中则始于苏轼。
(三)言志之词宋朝几乎从立国起就一直受强悍的少数民族政权的威胁和侵扰,但宋朝皇帝却制定并推行了重文轻武,重内轻外的基本国策,这就造成了在宋朝士大夫阶层中普遍存在的怯弱苟安、及时行乐的厌战心理。
因此,盛唐那种描写边塞的奇异风光、抒发自己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歌颂将士们奋勇杀敌的英雄主义精神的诗篇在北宋文坛中是极其少见的。
然而,在东坡集中已有了某些抒发自己在政治上的抱负以及感慨的词篇,例如:《江城子.密州出猎》,这实际上已经将词涉足于中国传统诗歌的最高境界--言志的境界了,为南宋词人言志词的繁盛奠定了基础。
开拓词之境域,丰富词之内容,苏轼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用自己的创作实践表明:词是" 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除了开创词的悼亡题材、农村题材、言志题材之外,他还在词中大量描绘了自己的日常交际、闲居读书以及射猎、游览等生活场景。
苏轼对宋词的贡献及特色
(一)在内容上,苏轼把人们的视野从传统的“花间”、“樽前”引向了人间社会,以至赢得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评价。
在众多的题材中,尤以下列三方面成就最高。
1《沁园春·赴密州早行》中,他抒发了自己“致君尧舜”的远大抱负和失意后“袖手何妨闲处看”的旷达态度。
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他以汉之魏尚自比,希望朝廷能不计小过,给他到西北前线建功立业的机会,强烈表达了自己抗敌御侮的爱国赤诚和豪迈精神。
而在《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中又抒发了自己深沉的怀古之情。
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等词中,又广泛地抒发了朋友、兄弟、师生之间的人伦之情。
特别是《江城子》所抒发的夫妻之情,不但历代词人绝无此类作品,即使历代诗人也少有如此感人的真情: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下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2、咏物词。
苏轼的咏物词不但数量达三十余首,而且水平之高超过同代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艺术地再现了在乌台诗案之后“惊魂未定,梦游缧绁之中;只影自怜,命寄江湖之上”的心情。
又如《水龙吟·咏杨花》,通过精神上的相通之处,把杨花、思妇、我,这三种原不相干的形象,融合成一个有神无迹的艺术整体,深得神似之美。
3《浣溪沙》五首,是这一题材的代表作。
它写到了农民形象,劳动生活,农村风俗,农村风光,以及自己对农村生活的真心向往。
(二)在风格上,苏轼也对词进行了全面的开拓,打破了以前“婉约”的一统天下。
1、开创了豪放词。
用“豪放”这一概念评词之风格,自明清以后,主要指那些恢宏刚健、豪迈磅礴的作品。
这样的作品在苏词中虽不很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对词的贡献
苏轼对词的贡献苏轼对词的贡献一、“以诗为词”——突破诗尊词卑的词论苏轼词的突出特点是“以诗为词”,他“以词的躯壳而赋予诗的神气”。
“以诗入词”是苏轼对词体解放的巨大贡献,在词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以诗为词”,简单说来,就是用写诗的方法写词,把诗的题材、形象、意境、创作方法尽情入词,使词“诗”化成为新的独立词体。
“以诗为词”本来是陈师道对苏词的评论。
陈氏以为“以诗为词”不是词的“本色”,其源固出于保守的词学观,但在客观上却准确地揭示了苏词这一手法开创性的特色。
历来,人们对诗与词的区别,有所谓“诗庄词媚”的说法:诗言志,词寄情,诗为“正道”,词为“艳科”。
换言之,词只是表现男女恋情、离愁别恨或充当歌舞宴席上娱宾工具的艺术形式而已,是不登大雅之堂的。
久而久之,这种观点自晚唐五代的“花间派”词作流行以来,数百年间逐渐演化成一种程式化的专写艳情的绮靡陈腐的格套。
此即所谓“艳科”词。
到了北宋初年,词体便由于题材、内容的雷同和狭窄而走向了衰落。
此时,苏轼毅然举起了“有为而作”的大旗,把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推进到词的领域中去,“以诗为词”,从而打开了一个崭新的局面,“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
苏轼对旧词体的改造并不是随心所欲的,他对诗词的关系有一个十分精辟而符合艺术规律的看法,即认为诗、词原是共源而分派,同工异曲的;词不过是“长短句诗”而已。
苏轼从理论上提倡词在表现深厚的情感内容,要有高远的立意和阔大的境界。
他的词学理想是推赏唐诗的气象和境界。
苏轼用唐诗之审美标准以衡词,其用意自然是希望宋之小词能具有唐诗高华浑厚之美,正是他一贯的“以诗为词”观念的体现。
他还明确指出:“清诗绝俗,甚典而丽,搜研物情,刮发幽翳,微词宛转,盖诗之裔。
”这就是说,词只是诗的“后裔”,词即是诗。
在他看来,词之于诗,既是相对诗的不同文艺体裁,又是诗的产物,更是诗人不同创造形态的创造物。
即词来源于诗,与诗同质异体。
“以诗为词”是苏轼的词学本体论。
简述舒适对词的贡献
简述舒适对词的贡献
苏轼对词的贡献:
1、开创了豪放词派。
他的词境界阔大,想象丰富,比喻新奇,语言明朗,挥洒自如,充分表现了他自己的个性,具有浪漫主义特色。
不受形式束缚,冲破了“词为艳科”的束缚,一扫五代柔靡纤弱之风,是转变词风的第一个词家,是他树立了词史上的里程碑。
2、他以诗为词,扩展了领域。
有怀古、咏史、说理、感时伤事、身世友情,以及山水田园等方面的题材,达到"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境地。
3、表达手法也突破了声律,得到了解放和丰富。
对南宋中后期的爱国词人如辛弃疾等都有深远的影响。
使宋词进入鼎盛时期。
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在文学史上推崇备至,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
4、他所展示的形象更为广阔、深刻、富于变化。
总之,对南宋中后期的爱国词人如辛弃疾等都有深远的影响。
7.结合作品谈谈苏轼在诗词史上的贡献[整理版]
苏轼的词一改宋词的婉约之风,开创了雄壮、豪放的词风,为豪放派词人的代表和领军人物。
他写下了如《江城子·密州出猎》、《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脍炙人口的名篇。
他与辛弃疾合称为“苏辛”。
苏轼豪放词的开创性功绩,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题材内容的扩大。
凡写情、纪游、怀古、说理、赠答等等,均可入词,后人称之“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
(2)意境的创新。
不同于晚唐五代词的冶艳香软、宋初文人词的闲雅凄婉,苏轼豪放词适应着自己的广泛内容而开拓了豪迈奔放或高远轻旷的意境风格。
(3)形式音律上的突破。
词本是合乐的歌辞,在其发展中,音乐对它有很大的制约性。
苏轼则视词为抒情诗,在实际的创作中,往往突破形式音律的规范,不尽依词乐而作软媚之声。
此外,在语言上也一反花间词以来的错采镂金的风气,而代之以清新奔放的诗的语言。
句式自由灵活,不拘词律。
从苏轼的履历来看,他做官是不成功的;他的主要功勋在文学创作上。
他是有名的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同时还是宋代四大书法家(苏、黄、米、蔡)之一。
就现存苏轼的作品看来,他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在人才济济的两宋王朝,他无论诗,词,还是散文,都是大家。
说起苏轼不说其诗词就像到了杭州没去看西湖一样。
(一).苏轼的诗文苏轼的文学创作,以诗歌的数量最多,现存的诗中,数量最多、艺术价值最高的作品,是抒发个人情感和歌咏自然景物的诗。
苏轼歌咏自然景物的诗作,往往能把寻常景物写得精警动人,极富情趣或理趣。
如《惠崇春江晚景》,《饮湖上初晴后雨》等诗作,笔下描绘的湖光山色,风姿雨态及江南早春画面,无不曲尽其妙,具有悠然不尽的情致。
《题西林壁》则由看山引发一个具有深刻哲理意味的问题。
它告戒人们:由于各自观点立场不同,困难问题的出发点不一,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对事物有正确而全面的认识,就必须超越自己的狭小范围,摆脱个人偏见。
它也启迪人们在认识复杂事物的过程中,对整体与部分,宏观与微观,分析与综合大呢个关系的思辩,以及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警戒。
苏轼在宋词发展变革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
苏轼在宋词发展变革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
他在宋词发展变革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并做出了许多贡献。
苏轼在宋词的发展中提倡了以自然为题材的作品。
在他的词作中,常常描绘山水风景、田园牧歌等自然景观,以及人们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他以自然为灵感源泉,通过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感悟,使词作更加贴近生活,给人以美的享受。
苏轼在宋词的发展中注重抒发个人情感。
他不拘泥于传统的题材和形式,而是倾注了自己真实的感情和思考。
他将自己的心境与社会现实相结合,表达了对时事的关注和对生活的思考。
这种个人情感的抒发,使宋词更具有个性化和情感化的特点。
苏轼在宋词的发展中对词的音乐性有着独到的见解和贡献。
他注重词的韵律和音韵,追求词的声调和谐、音韵悦耳。
他在词的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音乐修辞手法,如押韵、对偶、借音等,使词的音乐性更加突出,增加了词的艺术感染力。
苏轼还在宋词的发展中大胆创新,开拓了新的艺术空间。
他提倡词的真实性和自由性,主张词作应该真实反映作者的感情和思想,不受拘束。
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人生的思考,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的创新精神和开拓精神,为后来的词人提供了更广阔的创作空间。
总的来说,苏轼在宋词发展变革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不可忽视。
他提倡了以自然为题材的作品,注重抒发个人情感,追求词的音乐性,大胆创新开拓了新的艺术空间。
他的作品不仅在宋代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对后世的词人和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苏轼被誉为宋词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贡献至今仍被人们称道。
举例论述苏轼词体创作的特征及贡献。
举例论述苏轼词体创作的特征及贡献。
苏轼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词人之一,其词体创作具有独特的特征和重要的贡献。
首先,苏轼的词体创作风格独具特色,注重意境和情感的表达。
他善于以自然景物、人物形象和情感体验为素材,运用比喻、典故等修辞手法,创造出独具美感的词句。
例如,他在《水调歌头》中写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用诗情画意的语言,表现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向往。
又如,在《东篱乐府》中,他通过描写田园生活的细节,表达了对平淡生活中情感的追求和感慨。
其次,苏轼的词体创作具有深远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他的词作品不仅在当时备受欣赏,而且经久不衰,成为后世文学的重要遗产。
他对词体的探索和创新,不仅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学的表现形式,而且影响了后世文学的发展。
他的词作品被广泛传颂,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推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综上所述,苏轼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词人,其词体创作具有独特的特征和深远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他的作品不仅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学的高峰,而且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 1 -。
苏轼词作的各种成就
苏轼词作的各种成就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美,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他是文学史上的巨匠,留下了众多不朽的名篇,成就极其丰富,涵盖了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多个领域。
1. 诗歌成就苏轼的诗歌成就相当突出,他的诗作在北宋诗坛上具有极高的地位,对后世的影响也很大。
他善于写富有情感的抒情诗,也擅长写风景描写和议论性的诗歌。
苏轼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深受后人的喜爱,被誉为“苏诗”或“东坡诗派”。
2. 词作成就苏轼还以其精湛的词作著称。
他的词作秀丽清新、豪放奔放,具有强烈的个性和崇高的理想追求。
苏轼的词作在宋代已经成为典范,他所倡导的“以词为乐”、“词以文为助”等词论,对后世的词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散文成就苏轼的散文成就同样引人注目。
他的散文作品以清新、豪放、率直、真诚为特点,不拘一格,多以抒情议论、品评时事为主。
著名的《赤壁赋》、《祭黄鹤楼》等都是他的代表作品,深受后人的推崇。
4. 书法成就苏轼的书法造诣也非常精湛,他笔下的行草楷隶,皆有独特的风格,尤以行草为盛。
他的书法作品,字迹清秀挺拔,线条流畅有力,结体布局有序,形神兼备,堪称为当时书法界的翘楚。
5. 绘画成就苏轼还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学家,在绘画方面也颇有成就。
他的绘画作品,多以山水、花卉、人物为主题,笔墨灵动自然,气韵生动。
他的画风清新隽永,具有独特的个性风格。
苏轼以其多才多艺,才情横溢,艺术造诣颇高,成就斐然,对中国文学、书法、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堪称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璀璨明星。
论苏轼在词方面作的贡献
论苏轼在词方面作的贡献
一、风格
苏词最大的特点在于风格多样,如《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般豪放、如《定风波》般的旷达乐观、如《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的婉约,这亦如词人自述“亦自是一家。
”
在我看来,这就如词人自身,有人生得意之时,也有失意,还有中年不惑,对于人生和自然的参透和理解。
而词人众多作品中不仅有自己情感的表露,还包含了自己的政治观、人生观以及对于自己所见所闻的看法等内容,使读者都能读其诗词而有所得。
二、内容
词人的作品涉猎广泛,从咏史《念奴娇·赤壁怀古》、爱国词《江城子》、说理《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登临《赤壁赋》、咏物《蝶恋花》、山水田园词《南乡子》、节庆词《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遣怀词《满庭芳》(蜗角虚名)、悼亡词《西江月》,到对爱情词的创新。
彻底拓宽了词的内容,对后世许多新作词派如田园诗词派等有着深远影响。
三、形式
苏词在形式上的特点就是“以诗为词”,将词诗化,在语言方面,甚至散文化,因为语言通俗易懂,识字的小儿都能知其意。
如熙宁五年任杭州通判时所作的《浪淘沙》(昨日出东城)和《南歌子八月十八日观潮,和苏伯固》。
四、音律
据闻,青年时期的苏轼不大通音律,但好词讴歌,所作之词较重音乐性,认为词以意为主,音乐性为辅。
之后作词苏轼是极其注重音律的,因欧阳修为《醉翁操》琴曲写的词句不合音律,后来苏轼为了便于合律演唱,专门另写了一曲《醉翁操》。
苏轼后期之所以不协音律,不仅是注重词作内容与音律的自然和谐,还有改变风格和个人豪迈不羁,不愿被禁锢的个性因素,并非不善音律。
而这些都促使苏轼的创新,为后世留下众多佳作。
浅论苏轼词的艺术成就及其贡献
浅论苏轼词的艺术成就及其贡献苏轼是北宋词坛巨匠,他的词在题材内容、主题风格、表现手法、艺术特色等方面,都有新的突破,为中国词文化的发展,开启了崭新的一页,造就了两宋词坛的辉煌。
作为开启一代新词风的先驱者,苏轼在词坛地位不可动摇.《四库全书总目纲要》中有这样的记载:“词至轼而又一变”.一个“变"字,或许是对苏轼对中国词坛贡献的最好概括。
一、打破“艳科”藩篱,革新奢靡词风北宋以前,词风多华靡.中晚唐以来骄奢华靡的世风,以及知识分子政治理想的幻灭,最终促使词的委婉言情的文体特征形成。
五代十国时期世风的华靡浮艳继续为词的发展提供有利环境。
这时期的词词风浮艳,以《花间集》为代表,其中描写恋情相思与男欢女爱的作品占有相当比重。
温庭筠作为花间词人的典范,其词长于以密集的意象、华美的语言、精巧的结构来描摹事物,艺术风格华美秾艳。
温庭筠代表作《菩萨蛮》能集中体现其秾艳的词风:“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宋初词风虽不及前朝华靡浮艳,但朝廷提倡享乐,君臣晏安,词风继承花间一派的婉约绮靡而视为正宗。
如晏殊“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多为流连风月、感伤时序的闲情闲愁,缺乏现实意义.苏轼的出现,真正打破了“艳科”的藩篱,革新浮靡词风,给词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让其更具有生命力。
他主张诗文应“有为而作”,在“文以意为主”的前提下,自由自在地表现世间万物,抒写主体情性;“冲出常言,法度去前规",使得“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他把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带到词坛,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二、“以诗为词",提高词的地位“以诗入词”是苏轼对词体解放的巨大贡献,在词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以诗为词”的手法是苏轼变革词风主要武器,他把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突破了音乐对词体的制约和束缚,把词从音乐的附属品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苏词中比较成功的表现是用题序和用典.面对“诗庄词媚”的局面,苏轼致力于改变词的题材与境界,使词能兼而能表现阳刚之美。
浅论苏轼词的艺术成就及其贡献(论文)
浅论苏轼词的艺术成就及其贡献(论文)摘要: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和辞章学家。
他以其才华横溢的词作和卓越的艺术成就而闻名于世。
本文旨在探讨苏轼词的艺术成就以及对词的贡献。
首先,通过对苏轼词的风格、主题和技巧的分析,我们能够欣赏到他高超的艺术表达能力。
其次,苏轼在词的发展和推广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扩大了词的艺术边界并开创了新的写作风格。
最后,苏轼词中对现实社会的关注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探索,使其作品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并对后世词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苏轼、词、艺术成就、贡献一、苏轼词的艺术成就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词人,他的词作风格独特,能够准确抓住时代氛围。
首先,苏轼善于运用表现手法,他能够通过精湛的描写和生动的笔墨表达出充满情感的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
其次,苏轼的词作主题广泛,既有咏史抒怀的作品,又有描写自然山水的作品,还有写意人生的作品。
他的作品不拘一格,多样化的主题使其作品更加丰富多彩。
最后,苏轼的词作技巧熟练,他善于运用对仗、押韵等表现手法,使其作品音调优美,节奏流畅。
二、苏轼对词的贡献苏轼在词的发展和推广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首先,他对词的题材和主题进行了大胆的拓展,不再局限于爱情和离别,而是将词的表现范围扩大到社会现实和人生哲理等方面。
这种拓展为后世词人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空间。
其次,苏轼提倡“文以载道”,强调诗词应该有深刻的内涵和思想,追求发人深省的艺术效果。
这种倡导影响了后世词人,并且成为后世文人词作的重要特点之一。
最后,苏轼的词作取材广泛,不仅能够描写外在的景物,还能够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社会背景,使其作品具有更多的艺术层次和丰富的内涵。
三、苏轼词的影响力和启示苏轼的词作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并对后世词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首先,苏轼的词作凭借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无数读者,并成为后世文人学习和模仿的对象。
其次,苏轼词中对现实社会的关注和人生哲理的探索,使其作品具有普遍的价值和意义,对读者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财经大学通识选修课课程论文考试(封面)
2013 ——2014 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专题
任课教师:***
学生姓名:
班级:学号:
论文题目:浅论苏轼词的艺术成就及其贡献内容摘要:
苏轼是中国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宋代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人。
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古文学家,世称“三苏”。
嘉佑进士,任凤翔府签判,主张改革弊政。
神宗时反对变法,但在密州、徐州任上抗洪灭蝗,赈贫救孤、颇多政绩。
苏轼的词大都抒写仕途坎坷的感慨,也有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现实黑暗之作。
词风豪迈清新,尤长于比喻。
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苏轼的词题材广泛,记游、怀古、赠答、送别、说理无不入词,对严格的音律束缚也有所突破,促进了词的发展。
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一苏轼词的艺术成就
在苏词以前,北宋前期的词经历了一个重要的过渡阶段,这类词在抒写个人胸襟、拓宽表现领域、丰富艺术技巧方面均直启北宋中期的柳永及其后的苏轼。
宋词至柳永而进入了繁荣期,其通俗普及非前代可比,但其词境却嫌狭窄,不过于离愁别绪之外增添了描绘都市的一面,仍未出“艳科”的藩篱。
词至东坡,始有意挣脱传统题材的束缚,把词从花前月下和香软丽蜜中解放出来,建立了新的范式。
(1)扩大表现功能与开阔词境。
他将传统的表现女性化的柔美之词扩展为表现男性化的豪情之词,将传统上只表现爱情之词变革为表现性情之词,使词像诗一样可以充分表现作者的性情怀抱和人格人性;苏词中也常常表现对人生的思考。
他不止一次的浩叹“人生如梦”。
所谓“人生如梦”既是指人生的有限短暂和命运的虚幻易变,也是指
命运如梦般的难以自我把握,这种对人生命运的理性思考,增强了词境的哲理意蕴。
苏轼虽然深切的感到人生如梦,但并未因为而否定人生,而是力求自我超脱,始终保持着顽强乐观的信念和超然自适的人生态度。
苏轼不仅在词中大力描绘了作者日常交际、闲居读书及躬耕、狩猎、游览等生活场景,而且进一步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
由于苏轼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丰富了词的情感内涵,扩展了词的时空场景,从而提高了词的艺术品味,把词堂堂正正的引入文学中心的殿堂,使词真正上升为一种与诗具有同等地位的抒情文体。
(2)“以诗为词”的手法是苏轼变革词风的主要武器,苏轼在词中与诗中一样大量采用标题和小序的形式,使词的题序和词文本构成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有一些题序与词文本在内容上有互补作用;有一些题序交代词的创作动机和缘起,以确定词中所抒发情感的指向。
有了词题和词序既便于交代词的写作时地和创作缘起,也可丰富和深化词的审美内涵。
在词中大量用典也始于苏轼,词中使事用典,既是一种替代性、浓缩式的叙事方式也是一种曲折深婉的抒情方法。
(3)苏词像苏诗一样,风格豪迈奔放,表现出充沛的激情、丰富的想象力和变化自如、多彩多姿的语言风格。
大多数词的风格仍与传统的婉约柔美的词风比较接近,但有相当数量的作品表现出奔放豪迈、倾荡磊落的新风格。
二苏轼词的艺术贡献
苏轼是豪放派的开创人。
苏轼完全成就了一派豪放天然、飘逸豁达的词风,对人生的富泰穷通充满谅解,表现出一种“成固欣然,
败亦同样有所作为”的胸怀。
这应当是人生境界的一个新的拓展,表现了人类智慧大大前进了一步。
苏轼对词进行了多方面的革新,建立了“新天下耳目”的豪放派,取代了传统婉约词派的统治地位,成为北宋词坛豪放派的开创者。
苏轼在中国词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他对词的发展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破除了诗尊词卑的观念,建立了宋词的历史地位词最初在民间产生,内容原是很广阔的,它与诗的不同主要在于配合音乐,能够歌唱。
但后来文人词的大量发展,却把描写爱情或色情作为词的专业,自晚唐五代以来,词被称为“小道”、“艳科”,在人们心目中比诗“体卑”。
词要继续发展,就必须扩大内容,开拓题材,打破诗词的界限。
苏轼认为诗词同源,本属一体,词“为诗之苗裔”苏轼以创作诗的态度来作词,使人发现了词这种文学形式的内在潜力。
确立了词的独立抒情诗体的地位。
2 夯实了词的内容,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苏轼扩大了词反映社会生活的功能,苏轼不仅用词写爱情、离别、旅况等传统题材,而且还用词抒写报国壮志、农村生活、贬居生涯等,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
任何一种文学形式,它只有植根于社会生活的沃土,才能生长成为枝繁叶茂的大树。
在以“花间派”为代表的传统词作开始衰落之际,苏轼登上了词坛。
词的创作这才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在题材内容上,苏轼打破了诗与词的界限,以诗为词,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藩篱,以词怀古、感旧、记游、说理,将触角伸进了诗的
题材范围
3高清的意境、豪放风格的创新。
1、对词境的开拓扩大词的表现功能,开拓词境,是苏轼改革词体的主要方向。
他将传统的表现女性化的柔情之词扩展为表现男性化的豪情之词,将传统上只表现爱情之词变革为表现性情之词,使词像诗一样可以充分表现作者的性情怀抱和人格个性。
如:《沁园春•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
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抟抟。
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
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既表现了他致君尧舜的人生理想和少年时代意气风发豪迈自信的精神风貌,也流露出中年经历仕途挫折以后复杂的人生感慨。
总结
. 在苏轼的整个词学生涯中,受到其本人的人生阅历、志趣等内在精神的影响,在秉承传统词学的基础上,苏轼通过对于前人的“钩玄索要”和自己的艰辛探索,改革和开拓了词的新模式和新境界,使得词的风格、意境、体裁、韵律等得到大解放,并透过其独特的审美观、文艺观和历史地位、历史影响等,深刻而持久地影响着“词林后学”的探究和整个中国文学史的轨迹,为中国词学和词史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关键词:寄悲慨于雄放飘逸之外寓旷远于清丽婉曲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