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不惊人死不休(代淑君)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不惊人死不休

——古典诗词中的炼字

一、导入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诗赋以一字见工拙”等,都道出了古人对炼字的重视。诗歌语言的一大特色是形象、凝练、富于表现力。因此,“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古典诗词中的炼字就成为鉴赏古诗词语言的一大切入点。

二、前测

古人作文讲究斟酌字句,能订正一字之误读,能改好一个字,即可为师,即“一字师”。阅读以下两则故事,思考问题。

1、任翻(人名)题台州寺壁诗曰:“前峰月照一江水,僧在翠微开竹房。”既去,有观者,取笔改“一”为“半”字。翻(任翻)行数十里,乃得“半”字,亟欲回易之,则见所改字,因叹曰:“台州有人。”——李东阳《麓堂诗话》

同学们谈谈“一”和“半”哪个更好,为什么?

2、相传,苏东坡,一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道:前者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______细柳,淡月________梅花。”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着,玩味着,不禁托掌称妙。

同学们想一想,苏小妹填了哪两个字受到了苏黄二人的称赞。

三、中测(教学过程)

知识授新:

(一).诗眼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杜甫说“语不惊人死不休”;卢延让说“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贾岛因为“推”“敲”而冲撞韩愈。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

作用:富有动态生动形象

例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

作用:体现意象特点营造意境(形容词)

例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3.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

(1)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例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

(2)表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能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a.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

例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句诗写了几种颜色,达到怎样的效果?

b.或抓住能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字眼,体会诗歌感情色彩的浓度。

例1.“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试着分析“红”和“绿”

(3)数词作用:突出强调

例1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这句诗中为什么用一字,而不用数字呢?

(二).炼字型题型的具体分析

1、提问方式:把某某字改为某某字好不好?为什么?

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词)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2、高考链接

例:下列这首诗哪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

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高考诗歌鉴赏“诗眼·炼字类”题解题步骤:

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绿”,吹绿。

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一个“绿”字,写出了春风吹过,江南一下子变绿的那种神奇景象。化静为动,形象地描绘了江南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

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要求品味经锤炼的字词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三)小练身手

习题1: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问题:诗中的“系”用得准确传神,请简要分析

习题2:.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地透露出人公的思想感情。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四、后测(巩固训练)

山中与幽人对酌李白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1.诗中第二句连用了三个“一”字,有何表达效果?

2、2008【全国卷Ⅰ】

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