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科植物与根瘤菌
豆科植物根瘤根瘤细菌的形态观察及其分离
(1)将根瘤夹破,用破开那一面划线3条。
(2)将接种环灭菌,从(1)划线3条。
(3)将接种环灭菌,从(2)划线3条。
(4)将接种环灭菌,从(3)划线3条。
4、倒置28~300C培养2-4天,观察结果。 5、观察菌落形态,选取典型菌落进行涂
片,革兰氏染色,油镜下观察并绘图。
(二)根瘤中类菌体的观察
4、75%酒精、0.1%升汞液瘤细菌的分离。
(二)根瘤中类菌体的观察。
(一)根瘤细菌的分离
1、取已融化的根瘤菌培养基以无菌操作制成平 板。 2、用清水洗净泥土,用剪刀剪下呈粉红色的根 瘤1-2个,剪时稍带一段根,以免损伤根瘤。 3、将根瘤浸泡在75%酒精的无菌培养皿中, 5min后,用镊子将根瘤转入盛有0.1%升汞 (HgCl2)溶液的无菌培养皿中浸泡5min,用 无菌水洗3次,用无菌镊子将根瘤至于平板琼 脂上,按下列方法划线。
实验二 豆科植物根瘤、根瘤
细菌的形态观察及其分离
一、目的要求
1、观察豆科植物的根瘤和根瘤细 菌的形态。 2、掌握从根瘤中分离根瘤细菌的 方法及培养的方法
二、实验材料
1、豆科植物新鲜标本数株。 2、加入结晶紫的根瘤菌培养基(10mL)。
3、无菌培养皿、接种环、无菌水、手术剪、 无菌玻棒、载玻片、镊子、酒精灯、显微 镜、香柏油、擦镜纸。
根瘤菌对植物根系形成的调控研究
根瘤菌对植物根系形成的调控研究植物根系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部分,它扎根于土壤,为植物提供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同时也对植物的稳定性和耐逆性起着重要作用。
而根系发育的调控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外源胁迫和内源信号的影响。
近年来,研究发现,根瘤菌在植物根系形成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根瘤菌是一类与豆科植物共生的细菌,它通常通过侵入植物根系内部,与植物形成共生结构——根瘤。
这种共生关系使得植物能够吸收大量的氮,从而提高其生长和发育的能力。
根瘤菌通过根瘤形成过程中的信号交流,与植物根系相互作用,共同调控根系的形成。
研究表明,根瘤菌与植物根系形成的调控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实现:一种是分泌信号分子,另一种是改变植物根系发育的基因表达。
根瘤菌通过分泌Nod因子(Nod factor),与植物根系中的受体结合,启动一系列的下游信号通路,最终促进根瘤的形成。
Nod因子诱导了植物根毛的卷曲和感染,从而创建了与根瘤菌共生的结构。
此外,根瘤菌还通过改变植物根系中的基因表达,参与调控根系的形成。
研究发现,根瘤菌感染植物根系后,会激活一系列的基因表达,并产生多种信号分子,调控植物根系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
比如,根瘤菌感染后会激活根瘤诱导基因(ENOD)家族的表达,这些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参与了植物根瘤形成的过程。
此外,研究还发现,根瘤菌感染后,部分植物基因表达发生改变,这些基因参与植物根系的生长和发育调控。
根瘤菌对植物根系形成的调控还涉及到植物的生理过程。
研究发现,根瘤菌能够通过改变植物根系的植物激素水平,调节根系的形成。
比如,根瘤菌感染后,会促进植物茎秆中的激素赤霉素的合成,从而促进根系的生长和伸展。
此外,根瘤菌还能够调控植物根系中的氮代谢过程,提高植物对氮的吸收和利用效率。
总结起来,根瘤菌对植物根系形成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其通过分泌信号分子、改变植物根系基因表达和调节植物激素水平等多种方式,与植物根系相互作用,并最终促进根系的形成。
深入研究根瘤菌对植物根系形成的调控机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植物与根际微生物的共生关系,为植物根系生长发育的调控提供理论基础,进而为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共生关系的形成、特点及其应用建议
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共生关系的形成、特点及其应用建议作者:李滢洁,李尔立来源:《种子科技》 2017年第3期李滢洁,李尔立(沈阳市回民中学,辽宁沈阳 110004 )摘要: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共生体系是生物固氮的重要途径,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利用文献法对相关研究资料进行了梳理,对豆科植物和根瘤菌共生关系的概念、形成机制及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运用豆科植物-根瘤菌共生体进行生物固氮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豆科植物;根瘤菌;共生;生物固氮文章编号: 1005-2690(2017)03-0097-02中图分类号: Q945.13;S154.3文献标志码:A通过对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的学习,笔者对植物的共生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进而产生了对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共生现象进行研究的兴趣。
通过查找文献资料,对共生关系的概念和分类、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互利共生关系的形成机制、特点以及在农业生产方面的应用等问题进行了梳理。
1 共生关系的概念及其分类共生一词,在希腊文中的字面意思是“共同”和“生活”,是指两种生物体的交互作用。
在大多数情况下,具有共生关系的双方支配资源的实力是不对等的,甚至是悬殊的。
根据共生双方资源分配方式的不同,共生关系主要分为竞争共生、寄生和互利共生3种类型。
竞争共生一般存在于同种生物之间,这是由于生态位的重叠以及资源的稀缺性造成的,竞争者为了提高自身适应度,从而对同类之间进行攻击,以图占据更多生存和繁衍优势;寄生是指较小的生物体依附于较大生物体的体表或者内部,从宿主身上得到资源,接受宿主生物提供的养分;互利共生是指双方以彼此利益为前提形成互利关系,一般把个体比较大的生物体称之为“宿主”,如榕树、豆科植物、丝兰等,把个体较小的生物体称之为“共生体”,如榕小蜂、根瘤菌、丝兰蛾等。
共生关系包括外共生和内共生,双方在未结合时能够独立生存的共生关系,称为外共生。
相反,共生双方不能独立生存的关系叫作内共生。
根瘤菌固氮原理
根瘤菌固氮原理
根瘤菌(Rhizobium)固氮是指一种特殊的生物过程,通过该过程,根瘤菌能够从大气中固定氮气(N2),将其转化为植物可利用的氨氮(NH3)。
这个过程对于植物生长和生态系统的氮循环至关重要。
根瘤菌固氮的原理是通过与豆科植物的共生关系。
豆科植物的根系中存在一些特殊的结构,即根瘤。
这些根瘤是由根瘤菌感染而形成的,根瘤菌在豆科植物根部通过根毛进入植物内部,形成一个共生体系。
在这个共生体系中,根瘤菌在豆科植物根瘤组织内形成一种称为根瘤固氮酶(nitrogenase)的特殊酶系统。
根瘤固氮酶是由根瘤菌合成并释放到豆科植物的根瘤内部。
根瘤固氮酶能够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氨氮,然后将其提供给豆科植物,作为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素。
根瘤菌固氮的过程中,根瘤固氮酶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根瘤固氮酶是一种特殊的金属酶,包含铁(Fe)和钼(Mo)等金属元素。
这种酶能够催化氮气的加氢反应,将氮气转化为氨氮。
同时,根瘤固氮酶还能耐受高浓度的氧气,这对于固氮反应中产生的氨氮的稳定性非常重要。
总的来说,根瘤菌固氮依赖于与豆科植物的共生关系,通过合成和释放根瘤固氮酶,将大气中的氮气固定为植物可利用的氨氮,为植物提供生长所需的营养素。
这一过程对于生态系统的氮循环和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根瘤菌在植物抗逆性中的作用研究
根瘤菌在植物抗逆性中的作用研究植物是我们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然而,面临气候变化、病害侵袭和环境污染等各种逆境时,植物的生存能力往往受到严重威胁。
植物逆境抗性的研究一直是植物科学领域的热点之一。
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根瘤菌在植物抗逆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根瘤菌的功能和作用机制,以及它在植物抗逆性中的研究进展。
根瘤菌是一类与豆科植物共生的细菌,它能够与豆科植物根系形成共生结构——根瘤。
根瘤菌通过固氮酶的活化,将大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够利用的形式,从而提供植物所需的氮源。
此外,根瘤菌还能够合成植物生长所需的生物活性物质,如激素和酶类,在促进植物生长与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研究人员发现,根瘤菌不仅在植物的生长发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还对植物的抗逆性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根瘤菌通过与植物根系形成共生结构,能够改善植物的逆境抗性。
首先,根瘤菌产生一些促进植物生长的激素,如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从而增加植物的耐受力。
其次,根瘤菌能够合成一些抗氧化物质,如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酶,能够帮助植物中和过多氧化物质,减轻氧化应激对植物的伤害。
此外,根瘤菌还能够诱导植物产生一些抗逆蛋白,如热休克蛋白和亲脂蛋白等,来增强植物的耐受性。
这些功能使得根瘤菌能够在植物逆境抗性的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研究人员还对根瘤菌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首先,根瘤菌与植物根系之间的共生结构增加了根瘤菌与植物根系之间的物质交换,使得植物能够更有效地获取养分和水分。
其次,根瘤菌能够将大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可利用的形式,提供植物所需的氮源。
此外,根瘤菌通过诱导植物内源性抗氧化系统的激活,来帮助植物应对氧化应激。
最后,根瘤菌可以通过诱导植物产生一些抗逆蛋白,来提高植物的耐逆能力。
近年来,研究人员通过利用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等研究手段,揭示了根瘤菌在植物抗逆性中的作用机制,为我们深入了解植物逆境抗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同时,研究人员还通过构建合适的基因工程菌株,或通过诱导植物表达一些与根瘤菌共生有关的基因来增强植物的抗逆性。
豆科植物与根瘤菌是什么关系
豆科植物和根瘤菌之间存在一种特殊的共生关系。
根瘤菌是一类可以与豆科植物建立共生关系的土壤细菌,主要属于Rhizobia属和Bradyrhizobium属。
这种共生关系的形成是通过根瘤菌和豆科植物根系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
当豆科植物的根系与适宜的根瘤菌接触后,根瘤菌会通过根毛进入植物的根内,并在根皮质细胞内形成根瘤。
根瘤是由根瘤菌引起的结构,具有肿大的特点。
在根瘤中,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建立起一种特殊的共生关系。
根瘤菌会固氮作用,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可利用的氨态氮,为植物提供了足够的氮源满足其发育需要。
同时,根瘤菌也会从植物中获得所需的碳源,满足自身的生长和繁殖。
这种共生关系对豆科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生态适应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固氮作用的存在,豆科植物不需要依赖于土壤中的氮肥,可以生长在氮贫瘠的土地上。
因此,豆科植物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竞争力,在农业和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此外,豆科植物与不同种类的根瘤菌建立不同的共生关系,这种选择性使得豆科植物能够与各种环境条件下的根瘤菌合作,在不同土壤区域内都能正常生长和发育。
这也是豆科植物能够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地的重要原因之一。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之间的生态关系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之间的生态关系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共生关系。
根瘤菌侵入寄主(豆科植物)根内,刺激根部皮层和中柱鞘的某些细胞,引起这些细胞的强烈生长,使根的局部膨大形成根瘤;根瘤菌在根内定居,植物供给根瘤菌以矿物养料和能源,根瘤菌固定大气中游离氮气,为植物提供氮素养料,两者在寄生关系中处于均衡状态而表现共生现象。
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共生因得到氮素而获高产;同时由于根瘤的脱落,具有根瘤的根系或残株遗留在土壤中,能增加土壤的肥力。
利用豆科植物作绿肥或与其他作物轮作、间作,增产效果显著。
豆科植物能肥田,是由于根瘤菌的固氮作用。
扩展资料其他共生关系共生的生物体成员彼此都得到好处,小丑鱼居住在海葵的触手之间,这些鱼可以使海葵免于被其他鱼类食用,而海葵有刺细胞的触手,可使小丑鱼免于被掠食,而小丑鱼本身则会分泌一种黏液在身体表面,保护自己不被海葵伤害。
一些寄居蟹会将海葵背于壳上。
寄居蟹可利用海葵的有毒触手保护自己,免于被其天敌如章鱼猎食,同时又有伪装作用;海葵即可借着寄居蟹的活动能力改变环境,并摄取浮游生物为食。
有时,一只寄居蟹甚至可以背着数只海葵活动。
一些鰕虎鱼种类,可和枪虾类形成共生。
虾子会在沙中挖掘洞穴并且清理它,这两种生物就居住在这个洞穴里面,虾子几乎是全盲而因此若在地面(水中的地面),有天敌的状况下会变得非常脆弱,在危急的情况下鰕虎鱼用尾巴碰触虾,以警告它们身处危险之中,随后两种生物都会迅速退回洞穴中保护自己。
在陆地环境,有一种鸟以擅长捕食鳄鱼身上的寄生虫而出名,而鳄鱼也欢迎鸟类在身上寻找寄生虫、甚至张大口颚以利鸟儿安全地至鳄鱼口中觅食,对鸟来说,这不仅是现成的食物来源,也是一个很安全的环境,因为许多掠食者不敢在鳄鱼身边攻击这些鸟类。
植物的有益菌
常见的植物性益生菌有:
1. 根瘤菌(Rhizobium):可以与豆科植物共生,并通过与植物根系结合形成根瘤,提供植物所需的固氮菌。
根瘤菌可以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可利用的氨氮,促进植物生长。
2. 乳酸菌(Lactobacillus):产生有益物质,如有机酸和植物生长激素,可以提高植物的根系发育、根毛长出和营养吸收能力。
3.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具有抗逆性和生物防治作用,可以降解植物病原菌和重金属污染物,抑制植物病害的发生。
4. 溶磷菌(Phosphate-solubilizing bacteria):能够将土壤中的磷转化为植物可吸收的形式,增加植物对磷的利用效率。
5. 果胶菌(Pectinolytic bacteria):分解植物细胞壁中的果胶,促进植物根系生长和营养吸收。
6. 乳杆菌(Lactococcus):常见于奶制品中,可以产生乳酸和抗菌物质,可用于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
根瘤菌对植物根系发育的影响研究
根瘤菌对植物根系发育的影响研究植物根系发育是植物生长和营养吸收的基础,而微生物在调节植物根系发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根瘤菌是一类与豆科植物共生的细菌,它们与植物根系形成相互依赖的生态关系。
在这种共生关系中,根瘤菌能够通过释放激素和固氮酶来促进植物根系的生长和发育,同时也从植物中获取有机物质作为营养。
本文将介绍一些根瘤菌对植物根系发育的影响研究,以及这些研究对于农业和生态系统的意义。
根瘤菌的存在对植物根系的发育具有积极的影响。
研究发现,根瘤菌可以促进植物根系的生长和侧根的形成。
根瘤菌通过释放一种名为拟茎杆菌素的植物生长激素来促进根系的伸长,这是由于激素的作用能够促进细胞分裂和伸长。
此外,根瘤菌还能够诱导植物产生侧根,这些侧根能够进一步增加根系的吸收面积,提高植物对营养的吸收能力。
除了促进根系发育,根瘤菌还可以固氮,为植物提供大量的氮源。
氮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但土壤中的可利用氮通常很有限。
因此,许多植物与根瘤菌共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能够利用根瘤菌固氮酶酶活性,将大气中的氮转化为可供植物吸收利用的形式。
研究显示,植物和根瘤菌之间的共生关系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氮肥使用方面。
通过与根瘤菌共生,植物可以减少氮肥的使用,从而降低环境污染和农业生产成本。
此外,根瘤菌对根系的发育还具有调控作用。
研究表明,根瘤菌可以通过修改植物根系的解剖结构和组织形态来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
对一些豆科植物的研究发现,根瘤菌与植物根系形成的共生囊能够在土壤中形成一个特殊的微生物生态区,这对植物根系的发育和生长环境提供了保护。
此外,根瘤菌还能够调节植物根系中的植物激素水平,以适应不同的生长条件。
这些结果表明,根瘤菌与植物根系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种复杂的共生关系,可以帮助植物更好地适应环境。
综上所述,根瘤菌对植物根系发育具有重要的影响。
根瘤菌能够促进植物根系的生长和侧根的形成,提高植物对营养的吸收能力。
此外,根瘤菌还能够通过固氮作用为植物提供氮源,减少氮肥的使用。
根瘤菌与大豆共生关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物固氮研究方向
• 当前迫切需加强豆科育种及根瘤菌应用基础研究, 如优选的豆科植物品种与高效根瘤菌匹配
• 突破根瘤菌剂能较长期保存的瓶颈;根瘤菌剂使 用的最有效技术及相应机具改革等
我国生物固氮发展形势
• 目前我国已为中国豆科作物接种根瘤菌准备了充足的种质 资源和新的认识,大豆生物固氮的大面积推广指日可待。
• 据悉,2008年国家将开始在山西、江西、湖南、广西、安 徽5省(区)试点种植豆科绿肥5万亩,并进行财政补贴。 同时,生物产业发展已写入“十一五”规划———绿色农用 生物产品专项实施方案:推动新型高效生物肥料产业化, 开发高效固氮产品等。农业部已将大豆种植产业技术体系 试点立项,推广接种根瘤菌。
• 在广大农区,建立豆科植物———根瘤菌与禾本科及其它 经济作物间套轮作体系,充分发挥生物固氮作用,将化学 氮肥用量降至最低限 。
常可观的氮肥,生物固氮的贡献更大。
生物固氮的意义
• 扩大豆科植物—根瘤菌共生体系,是我国减少化学氮肥用 量的最有效途径”众所周知,氮肥是高能耗产品,减少化 学氮肥的投入,对于缓解我国的能源紧张有重大意义。
• 氮素作为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化学元素,随着作物产量的不 断提高,氮肥的使用量不断提高,造成作物种植成本提高, 土壤质量下降,而根瘤的生物固氮可以为其宿主植物提供 足够的氮源。深入探究大豆与根瘤菌之间的共生原理,分 析根瘤的形成过程,并初步运用基因工程方法构建转MYB 基因烟草模型。对农业生产中氮肥使用量的减少及土壤土 质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对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亦有显著意 义。
生物固氮是生命科学中的重大基础研究课 题之一, 它在生产实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植 物特别是粮食作物提供氮素、提高产量、降低 化肥用量和生产成本、减少水土污染和疾病、 防治土地荒漠化、建立生态平衡和促进农业可 持续发展。因此,二者之间的共生原理及固氮 过程一直以来是人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植物与根际微生物共生关系研究
植物与根际微生物共生关系研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植物与根际微生物之间建立的共生关系对植物生长和生态系统的功能具有重要影响。
植物通过与根际微生物合作,能够获取到更多的营养物质、增强对逆境的抵抗力,并且维持土壤生物多样性。
因此,对植物与根际微生物共生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一、共生关系的类型在植物与根际微生物共生关系中,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 根瘤菌共生关系: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之间建立了一种特殊的共生关系。
根瘤菌能够固氮,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可利用的氮源,同时植物为根瘤菌提供碳源,形成互利共生的关系。
2. 菌根共生关系:菌根是一种由植物根系与真菌菌丝相互缠绕形成的结构。
菌根真菌能够增加植物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能力,同时植物为真菌提供有机物质,实现互惠共生。
3. 植物与根际细菌的共生关系:植物的根际细菌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促进植物生长,包括合成植物生长激素、溶解磷酸盐和铁等,还能够对抗病原微生物的感染。
二、共生关系的影响因素植物与根际微生物的共生关系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环境因素、植物基因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等。
1. 环境因素:土壤pH值、温度、湿度和营养物质的含量等环境因素对植物与根际微生物的共生关系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2. 植物基因:植物的根系分泌物和根系表面的特异性结构可以吸引或排斥特定的微生物,从而影响共生关系的建立。
3. 微生物群落结构: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会影响植物选择与之建立共生关系的微生物种类。
同时,不同微生物的存在也会相互影响,形成复杂的相互作用网络。
三、共生关系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植物与根际微生物的共生关系在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1. 提高作物产量:通过选择有益共生微生物,可以提高植物的养分吸收效率、增加作物产量。
例如,利用菌根真菌可以增强果树的耐盐性和耐旱性,提高果实的产量和质量。
2. 抑制植物病原菌:一些根际微生物具有抑制植物病原菌生长的能力,可以作为生物防治的一种策略。
根瘤菌和豆科植物共生体系1
(一)、根瘤(和茎瘤)的外形
▪植物和细菌形成的共生体系主要是根瘤。 ▪成熟根瘤的外形和大小,因植物种类、细菌
品系和环境条件而不同。
▪小的根瘤只有米粒大小,大的根瘤可以有黄
豆大小,甚至更大。
▪根瘤的形状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以豌豆、苕子、苜蓿和三叶草的根瘤为代表, 这种根瘤是长枣形的;
先锋生命。
(2)、蓝细菌和苔藓植物的共生
有些苔藓植物的体腔中也有固氮蓝细菌的共生。
2、蓝细菌同水生蕨类植物的共生
▪满江红是水生蕨类植物的一个属,俗称红萍
或绿萍。它们在稻田和池塘等水面上生长迅速, 在我国南方是一种很好的水田绿肥。
▪蓝细菌中的鱼腥藻可在红萍鳞叶腹腔中共生,
有较好的固氮效果。红萍从鱼腥藻中得到氮 素养料,鱼腥藻在红萍腹腔内得到特殊的生 活环境。
树木根的活性部分,明确指出这是真菌和植物根的共 生联合体,并且首次采用了菌根这一术语,这类真菌 也就被称为菌根菌。
▪植物形成菌根是普遍现象,自然界大部分植物都具
有菌根,菌根对于改善植物营养、调节植物代谢、增 强植物抗逆性都有一定作用。
第二节 固氮根瘤
在各类共生体系中由细菌和植物形成的固氮器 官根瘤和茎瘤是典型的代表,在理论研究和应 用方面都是最重要的一类。
几内亚发现榆科植物中的根瘤是由典型的根瘤 菌形成的共生体系,以后陆续发现了更多的种 也能结瘤固氮。
•它们都是木本植物,包括小灌木和高大20m
的大树;
•是新垦慌的速生先锋植物,在各种土壤上均
能生长,甚至在火山灰和石灰石上发育的贫瘠 土壤上也能繁衍。
(三)、弗兰 克氏放线菌和植物共生体系
•弗兰克氏菌和高等植物共生固氮的研究也
根瘤菌的固氮作用原理
根瘤菌的固氮作用原理
根瘤菌通过和豆科植物根部形成共生关系,在植物根部形成根瘤。
根瘤中的根瘤菌在适宜的条件下会进行固氮作用。
这是指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植物可利用的氨,为植物提供氮素养分。
固氮作用的过程中,根瘤菌利用植物根部提供的碳源和能量,通过氮酶酶系将空气中的氮气还原为氨。
随后,固定的氨被根瘤菌释放到植物体内,供植物利用,同时根瘤菌也获得了植物体内获得的其他养分和能量。
通过与根瘤菌的共生关系,豆科植物能够获得充足的氮素养分,不仅能够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还能减少施肥量,保护环境。
豆科植物固氮的3种必需元素
豆科植物固氮的过程依赖于与它们共生的根瘤菌。
这些根瘤菌能够将大气中的氮气(N2)转化为植物可利用的氨(NH3)或其他形式的氮化合物。
在固氮过程中,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之间进行相互作用,为根瘤菌提供所需的能量和环境条件。
固氮过程涉及到一些必需的元素,其中三种重要的元素是:
1.碳(C):碳是固氮过程中提供能量的重要元素。
豆科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CO2),将其转化为有机物质,为根瘤菌提供能量和碳源。
2.氢(H):氢是固氮过程中的另一个关键元素。
豆科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质中含有丰富的氢。
根瘤菌利用这些有机物质中的氢来还原固氮酶,从而促进固氮反应的进行。
3.铁(Fe):铁是豆科植物固氮过程中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
铁参与了固氮酶的合成和活性化过程。
豆科植物通过根系分泌物质,如铁螯合物和蛋白质,来维持根瘤菌内的铁供应,以促进固氮作用的进行。
这些元素的供应对于豆科植物的固氮过程至关重要。
确保土壤中的碳、氢和铁的充足供应可以提高豆科植物的固氮效率。
此外,还有其他的微量元素和营养物质也对固氮过程有影响,但碳、氢和铁被认为是必不可少的元素。
根瘤菌固氮反应方程式
根瘤菌固氮反应方程式根瘤菌(Rhizobium)是一种生活在植物根部的微生物,与豆科植物(如大豆、豌豆等)之间建立了一种共生关系。
根瘤菌能够固定氮气,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植物可以利用的形式,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这种固氮反应是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来实现的。
根瘤菌通过感受植物根部释放的化学物质信号,感知植物的存在并主动寻找植物根部。
一旦根瘤菌进入植物根部,它们会与植物根部的细胞形成共生结构,这个结构被称为根瘤。
根瘤菌进入细胞后,会分化为不同的细胞类型,其中包括氮酶菌株。
氮酶菌株是固氮反应的关键部分,它们能够将氮气转化为植物可以利用的氨。
固氮反应的具体步骤如下:1. 感知和吸附:根瘤菌通过感知植物根部释放的信号物质,寻找并吸附在植物根部上。
2. 侵入和感染:根瘤菌进入植物根部,并与根部细胞形成共生结构,即根瘤。
根瘤菌通过侵入细胞,并与细胞内的根瘤细胞形成共生状态。
3. 根瘤细胞分化:一旦根瘤菌进入根瘤细胞,它们会分化为不同类型的细胞。
其中一种类型是氮酶菌株。
4. 固氮反应:氮酶菌株通过固氮酶的作用,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氨。
固氮酶是一种铁硫蛋白,它能够将氮气与氢反应生成氨。
5. 氨转化:固氮酶生成的氨会与植物根瘤细胞内的其他物质反应,形成植物可以利用的氨化合物,如谷氨酸等。
整个固氮反应过程中,根瘤菌与植物根部之间实现了一种共生关系。
植物为根瘤菌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和有机物质,而根瘤菌则为植物提供可利用的氮源。
这种共生关系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固氮反应方程式如下:N2 + 8H+ + 8e- + 16ATP → 2NH3 + H2 + 16ADP + 16Pi这个方程式描述了氮酶菌株通过固氮酶的作用将氮气转化为氨的过程。
其中,N2表示氮气,H+表示氢离子,e-表示电子,ATP表示三磷酸腺苷,NH3表示氨,H2表示氢气,ADP表示二磷酸腺苷,Pi表示无机磷酸盐。
方程式中的16代表了反应中所需的16个三磷酸腺苷和16个无机磷酸盐。
大豆根瘤菌固氮原理
大豆根瘤菌固氮原理
大豆根瘤菌是一种可以与豆科植物共生的细菌,在这种共生中,大豆
根瘤菌会形成根瘤,提供植物所需的氮元素。
大豆根瘤菌固氮的原理
如下:
1. 相互作用:大豆根瘤菌通过植物根部的根毛进入植物体内,并与植
物形成共生关系。
植物通过分泌物质吸引菌株,促使其形成根瘤。
在
根瘤中,植物为菌株提供能量与碳源。
2. 固氮酶:大豆根瘤菌中存在着能够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可被植物
吸收的氮化合物的固氮酶。
这种固氮酶存在于大豆根瘤菌的细胞内,
其结构与功能都十分复杂。
固氮酶将氮气还原为氨气并和氢原子结合,形成氨分子,从而提供了植物所需的氮素。
3. 植物吸收:大豆根瘤菌通过固氮酶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氨分子后,植物根瘤可以通过渗透作用吸收氨分子,从而利用这些氮元素合成氨
基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
这样,大豆根瘤菌就为植物提供了需要
的氮元素,促进了植物的生长发育。
总之,大豆根瘤菌通过与植物形成共生关系,利用其特有的固氮酶将
氮气转化为可吸收的氮元素,从而为植物提供了重要的养分。
这种共
生关系既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同时也有利于土壤的改良和环境保护。
根瘤菌在植物生理学中的应用研究
根瘤菌在植物生理学中的应用研究植物对于栽培、食品生产以及生态系统的健康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会遭受到许多病害和逆境的侵袭,从而导致生产力的下降。
为了提高植物的耐逆性和生产力,研究人员一直在探索各种方法,其中包括利用根瘤菌对植物进行生理调控的研究。
根瘤菌(Rhizobium)是一类存在于土壤中的细菌,它们与豆科植物(如大豆、豌豆、红景天)之间存在着共生关系。
这种共生关系形成了根瘤,可以为植物提供固氮、供应氮源,并改善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因此,根瘤菌已经成为植物生理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
根瘤菌的共生根瘤能够提高植物对氮的利用效率。
大豆是一种对氮需求较高的作物,而根瘤菌能够与大豆形成共生关系,在大豆根瘤中固氮,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可利用的形式。
这种共生关系不仅能够提高大豆的生长速度和养分吸收能力,还可以减少对化学肥料的依赖,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此外,根瘤菌还能够帮助植物对抗逆境。
例如,根瘤菌能够分解土壤中的有机磷,将其转化为无机磷供植物吸收,从而提高植物对磷的利用效率。
磷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关键营养元素之一,而土壤中的有效磷含量往往有限。
通过利用根瘤菌,在根系周围形成磷溶解区,植物可以更好地获取土壤中的磷源,从而增加植物的生长和产量。
此外,根瘤菌还能够促进植物的免疫系统。
根瘤菌通过合成植物抗病物质,增加植物的抗病能力。
根瘤菌能够诱导植物的防御反应,提高植物对病原菌的抵抗力。
研究表明,根瘤菌还能够与植物共同对抗土壤中的一些病原微生物,保护植物免受病害侵袭。
根瘤菌在植物生理学中的应用研究不仅可以提高农作物的生产力,还可以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使用,从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根瘤菌的应用研究还可以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降低农业生产的成本。
此外,根瘤菌的应用还可以扩大土壤中的生态功能,增加土壤的持水能力和养分储存能力,促进土壤的健康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然而,根瘤菌的应用在实际生产中还面临一些挑战。
例如,不同的根瘤菌菌株与不同的植物之间存在着特异性选择,不能广泛适用于所有的农作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捕食:一方杀死或吃掉另一方 如:鸟吃虫
寄生:一方有利,另一方有害 如:蛔虫寄生于人 体内、莬丝子寄生在豆类植物上、病毒寄生在细菌 内等
共生
豆科植物供给根 瘤菌有机养料, 根瘤菌将空气中 的氮转变为含氮 的养料,供豆科 植物利用。
共生
双方有利
地衣,地衣是真 菌和藻类的共生
体。
竞争
哥
们
,
且
分
一
杯
羹
!
(一只大象为了草原中唯一的水源而驱走斑马群)
一方排除一方
鸟吃虫
捕 食
瓢虫捕食蚜虫 狮子捕食斑马
蛇吃蛙 蝙蝠捕虫
蛇吃鼠 螳螂捕蝉
翠鸟吃鱼
一方有利,一方致死
熊猫吃竹子
相思鸟吃种子
菟丝子寄生在大豆上 寄生
菟丝子是一种 缠绕寄生的植 物,它用吸盘附 着在豆类等植 物上,从植物体 中吸取营养.
(如飞蝗、鱼类、鸟类、草食性动物等)
种内斗争:争夺食物、空间或配偶等ຫໍສະໝຸດ 两只雄鹿为 争夺配偶 而争斗
农田里的小麦之间争夺 阳光、养料和水分
大蝌蚪吃小蝌蚪
2.种间关系
互惠:彼此有利,分开后能独立生活,也叫种间协 作 如:花与蝴蝶
共生:彼此有利,分开后不能独立生活 如:豆科 植物与根瘤菌、地衣与真菌和藻类
黄蜂
我们可以看出它们有着很鲜艳的颜色,并通过颜色向 自己的敌害传递危害信号,起警示作用
环境能影响生物,生物个体会受到其他 生物的影响吗?
种内互助 1.种内关系
种内斗争
种内互助:同种动物常常聚集成群,互相 帮助,通力合作,共同维护群体生存。
分工
“社会性”群聚
合作
(如蜜蜂、蚂蚁、白蚁等)
“非社会性”群聚
虫媒花(鲜艳、甜) 风媒花(干、轻、多)
保护色:动物适应栖息环境而具有与环境色 彩相似的体色。
叶 蝉
舟 蛾
巴
西
极利地狐
斯
稚 沙漠狐 鸡
克
蜥
蜴
拟态:外表形状或色泽斑与其他生物或非生物 非常相似。
叶“虫脩”兰枯花叶螳蝶螂
竹节尺虫蠖
警戒色:剌眼的体色对天敌有警戒作用
瓢虫
金环蛇
蛾类幼虫 刺蛾幼虫
箭毒蛙
养物质,又不断将代谢产
③人类活动对人类主生物到要存(无氧指机环、种环境C间境O的关2影系、:水响如)排放
互利共生、竞争、寄 人生类、目捕前食导等致的全球性五 大危机:人口、粮食、资 源、能源、环境等。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现存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 态结构和生活方式。
叶变为刺,茎肉质
生活在自然界中的生物会受到温度、阳 光、水分、食物等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
非生物因素
生物的生命活动会影响环境吗?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1.蚯蚓在土壤中的活动既疏松了土壤又增加 了土壤的肥力。
2.植树造林既美化环境,又能净化空气、防 风固沙、调节气候、保持水土。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①生物对无机环境的影响
②生物对其他生物的生影物不响断从环境中获取营
第1节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图中植物形态的变化主要是受了环境中什么 因素的影响?
风
阳光
图中植物的分布主要是受了环境中什么因素 的影响?
茂密的热带雨林
水分 、阳光
植物稀少的沙漠
温度对植物的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
我国 南方
北方
热带雨林
常绿阔叶林
落叶阔叶林
苔原
针叶林
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等的因素
一方有利,一方有害
适应的相对性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只是一定程度上的 适应,并不是绝对的、完全的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