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犯罪心理PPT课件

合集下载

群体犯罪心理

群体犯罪心理
群体犯罪心理
汇报人: 2024-02-05
目 录
• 群体犯罪心理概述 • 群体犯罪心理的类型 • 群体犯罪心理的行为表现 • 群体犯罪心理的预防与干预 • 群体犯罪心理的研究方法 • 群体犯罪心理的应对策略
01
群体犯罪心理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群体犯罪心理是指在特定社会环 境和情境下,一群人在共同实施 违法犯罪行为时所表现出来的心 理特征和行为倾向。
02
群体犯罪心理的类型
冲动型群体犯罪心理
01
02
03
情绪失控
群体成员在激烈的情绪驱 使下,失去理智,实施犯 罪行为。
短暂性
冲动型群体犯罪心理往往 在短时间内形成,犯罪行 为也具有突发性和无计划 性。
从众心理
在群体氛围的影响下,个 体容易跟随他人实施犯罪 行为。
预谋型群体犯罪心理
明确目标
群体成员在实施犯罪行为 前,已有明确的目标和计 划。
开展心理评估与干预
对犯罪群体进行心理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 定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
推广心理矫治方法
积极推广有效的心理矫治方法,帮助犯罪群 体改变不良心理和行为习惯。
THANKS
感谢观看
组织模拟法庭、法治讲座等实践 活动,提高公众运用法律维护自 身权益的能力。
提高道德素质
弘扬传统美德
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倡导诚信、友善、公 正等价值观念。
培养道德责任感
引导公众树立道德责任感,明确个人行为对社会的影 响,自觉履行道德义务。
营造良好道德氛围
通过媒体宣传、道德模范评选等方式,营造崇德向善 的社会氛围。
分工合作
群体成员根据各自的能力 和特长,分工合作,共同 实施犯罪行为。

犯罪心理学讲义PPT课件

犯罪心理学讲义PPT课件

个体心理因素
人格特质
如冲动、攻击性、缺乏同理心等人格特 质,可能与犯罪行为的发生有关。
情绪因素
如愤怒、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可能 导致个体产生犯罪行为。
认知过程
犯罪者可能存在认知偏差,如扭曲的 道德观念、错误的价值观等,导致他 们无法正确判断是非。
心理创伤
如童年虐待、性侵犯等心理创伤可能 导致个体产生长期的心理问题,进而 增加犯罪风险。
统,提高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效率。
虚拟现实技术在犯罪心理矫治中的应用
03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创建模拟场景,帮助犯罪者进行心
理矫治和康复。
当前面临挑战及应对策略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在利用智能化技术时,需加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措施,确保个 人信息和隐私不受侵犯。
伦理与法律问题
在应用智能化技术时,需遵守伦理规范和法律法规,确保技术的 合法性和正当性。
被告人心理状态评估的注 意事项
评估过程需遵循科学、客观、公正的原则, 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矫正阶段:个性化矫治方案设计
个性化矫治方案设计的意义
根据罪犯的心理特点和犯罪原因,设计个性化的矫治方案,提高矫治效果,降低再犯率 。
个性化矫治方案设计的原则
以罪犯为中心,综合考虑其犯罪原因、心理特点、社会背景等因素,制定针对性强、可 操作性强的矫治方案。
个性化矫治方案设计的实施步骤
包括前期准备、方案制定、实施过程监控和效果评估等步骤,确保矫治方案的顺利实施 和有效果。
未来发展趋势与挑
06

跨学科融合创新路径
神经科学与犯罪心理学
01
通过神经科学技术研究犯罪行为与大脑结构和功能关系,揭示
犯罪心理机制。

《犯罪心理学》课件

《犯罪心理学》课件
犯罪动机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犯罪动机进行不同的分类。例如,根据动机的性质,可以将犯罪 动机分为物质性动机、情绪性动机和道德性动机;根据动机的来源,可以将犯罪动机分为 内源性动机和外源性动机。
犯罪心理的形成过程
犯罪心理的概念
犯罪心理是指个体在实施犯罪行为时所持的心理状态和心理活动过程,包括犯罪动机、犯罪认知、犯罪情感和犯罪意 志等方面。
犯罪心理的分类
按照犯罪类型分类
根据不同的犯罪类型,可以将犯罪心理分为暴力型犯罪心理、财产型犯罪心理 、性犯罪心理等。不同类型的犯罪心理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形成机制。
按照犯罪主体分类
根据犯罪主体的不同,可以将犯罪心理分为青少年犯罪心理、成年人犯罪心理 和老年人犯罪心理等。不同年龄段的犯罪主体具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 。
科学方法的引入
20世纪初,随着心理学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 研究者开始运用科学方法研究犯罪心理。
跨学科研究
当代的犯罪心理学研究已经超越了单一学科的界 限,与神经科学、遗传学、社会学等领域产生了 交叉融合,为深入理解犯罪心理提供了更广阔的 视野。
PART 02
犯罪行为的心理机制
REPORTING
犯罪动机
犯罪心理学还关注犯罪行为的后果以及如何对犯罪人进行干预和矫治,以预防再 次犯罪。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目的
理解犯罪心理的形成机制
矫治与治疗
通过研究犯罪心理的形成过程,了解 犯罪行为的内在动因,为预防和干预 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心理干预和治疗手段,帮助犯罪 人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改变不良行为 模式,降低再次犯罪的风险。
毒品犯罪
总结词
毒品犯罪是指涉及毒品生产、贩卖、吸食等行为的犯罪。
详细描述

精品犯罪心理学PPT课件完整版

精品犯罪心理学PPT课件完整版

个性化量刑建议
根据被告人的心理特点和犯罪行为性 质,提出个性化的量刑建议,实现刑 罚的公正和合理。
运用心理学方法,分析证人证言的真 实性和可信度,为审判提供证据支持。
犯罪心理学在矫正工作中的应用
制定个性化矫正方案
01
针对不同犯罪类型和个体心理特征,制定个性化的矫正方案,
提高矫正效果。
心理干预和治疗
02
通过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手段,帮助罪犯改变不良心理和行
为习惯,促进再社会化。
预测再犯风险
03
运用犯罪心理学原理和方法,评估罪犯的再犯风险,为矫正工
作提供科学依据。
06
犯罪心理学的前沿研究 与展望
犯罪心理学的前沿研究领域
神经犯罪学
利用脑成像技术研究犯罪行为的 神经基础,探索犯罪倾向与大脑
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贪婪,自私,有强烈的 物质欲望和占有欲。
性犯罪人
性欲强烈,缺乏道德约 束,对性对象有特殊的
偏好和选择。
毒品犯罪人
追求刺激和快感,对毒 品有强烈的心理依赖和
渴求。
犯罪心理的共性特征
01
02
03
04
认知失调
犯罪人往往存在认知失调,即 他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与
社会规范不符。
情绪不稳定
犯罪人情绪不稳定,易受到外 界刺激而产生强烈的情绪波动。
发展阶段
消极情绪和态度逐渐累积, 形成犯罪动机和意图。
实施阶段
在特定情境下,犯罪动机 转化为犯罪行为。
影响犯罪心理形成的因素
家庭因素
家庭环境、父母教育方式、家庭 暴力等。
社会因素
社会不公、贫富差距、失业率等。
个体因素
生理特征、心理特质、道德观念等。

(2024年)犯罪心理学第1讲导论ppt课件

(2024年)犯罪心理学第1讲导论ppt课件
14
性侵犯型犯罪心理特征
权力与控制欲
性侵犯型犯罪者通常具有强烈的权力和控制欲望,通过性侵犯行为 来满足自己的支配欲。
性别歧视
这类犯罪者往往对异性存在歧视和偏见,将自己的犯罪行为归咎于 受害者的引诱或挑逗。
扭曲的性观念
性侵犯型犯罪者具有扭曲的性观念,对于正常的性行为和性关系存在 误解和偏见。
15
其他类型犯罪心理特征
的治疗和康复支持。
16
04
犯罪预防与干预策略探讨
Chapter
17
针对个体层面预防策略
认知行为疗法
帮助个体识别和改变不良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从而减少犯罪风 险。
教育与培训
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和学历教育,增加就业机会,降低因贫困导致的 犯罪可能性。
心理干预
针对具有潜在犯罪倾向的个体进行心理咨询和干预,以减轻心理压 力和消除不良情绪。
24
06
总结与展望
Chapter
25
本次导论课程重点内容回顾
01
犯罪心理学基本概 念及学科体系
02
犯罪心理形成与发 展的理论框架
03
犯罪心理评估、预 防与干预策略
04
犯罪心理学研究方 法及伦理规范
26
犯罪心理学发展趋势预测
跨学科整合
结合生物学、神经科学、社会学 等领域,形成更全面的犯罪心理 解析
01
青少年犯罪
青少年犯罪者往往存在叛逆、自卑、孤独等心理问题,缺乏家庭和社会
的关爱与支持。
02
网络犯罪
网络犯罪者具有高超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知识,善于利用网络漏洞实施
攻击和破坏行为。
03
毒品犯罪
毒品犯罪者通常受到毒品的控制和驱使,为了获取毒品而实施盗窃、抢

2024年犯罪心理学课件

2024年犯罪心理学课件

犯罪心理学课件一、引言犯罪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犯罪行为和犯罪者心理活动的学科。

它旨在探讨犯罪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犯罪者的心理特征以及犯罪行为的预防和干预措施。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于理解犯罪现象、制定有效的犯罪预防策略和提高司法实践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二、犯罪行为的心理原因犯罪行为的心理原因复杂多样,包括个体心理、社会环境和文化因素等。

个体心理因素包括心理障碍、心理创伤、认知偏差等。

社会环境因素包括家庭环境、教育背景、社会压力等。

文化因素包括价值观、道德观念、法律制度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犯罪行为的发生。

三、犯罪者的心理特征犯罪者通常具有一些共同的心理特征。

他们往往具有冲动性和缺乏自控能力。

他们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缺乏理智的思考和决策能力。

犯罪者往往具有较低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他们可能缺乏对他人权益的尊重和关心,追求个人利益而忽视社会规则。

犯罪者可能存在心理障碍或心理创伤,导致他们对社会和他人的认知和情感存在偏差。

四、犯罪行为的预防和干预犯罪行为的预防和干预是犯罪心理学的重要应用领域。

预防犯罪的方法包括提高社会道德水平、改善社会环境、加强教育和培训等。

干预犯罪的方法包括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社会支持等。

通过对犯罪者进行心理评估和治疗,可以帮助他们改变不良行为,重新融入社会。

五、犯罪心理学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犯罪心理学在司法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心理评估可以帮助司法人员了解犯罪者的心理状态和犯罪动机,为案件审理和判决提供参考。

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可以帮助犯罪者解决心理问题,改变不良行为,促进其重返社会。

犯罪心理学还可以帮助司法人员制定合理的刑罚和矫正措施,提高司法实践的效果。

六、犯罪心理学的未来发展方向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犯罪心理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未来犯罪心理学的发展方向包括深入研究犯罪行为的神经生物学基础、探索犯罪行为的遗传和环境影响、发展有效的犯罪预防和干预策略等。

同时,犯罪心理学也需要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融合,如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等,以形成更全面、综合的研究体系。

《犯罪心理学》全套教学课件

《犯罪心理学》全套教学课件

未来挑战与发展机遇
挑战
犯罪现象日益复杂,犯 罪心理学需不断更新理 论和方法以应对挑战。
机遇
科技进步为犯罪心理学 研究提供新手段,如虚 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
等。
跨学科合作
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 融合,共同推动犯罪心
理学的发展。
社会应用
将研究成果应用于社会 治理、犯罪预防等领域 ,提高社会安全水平。
THANKS.
效果评估指标
包括犯罪行为的减少、心理状态的改善、社会功能的恢复等。
定期评估与调整
在治疗过程中定期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 整治疗方案。
康复期管理与支持
康复期管理计划
制定详细的康复期管理计划,包括日常生活安排、社交活动、职 业规划等。
社会支持网络
建立社会支持网络,为犯罪者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促进其重新 融入社会。
暴力型犯罪心理
1 2
暴力型犯罪心理特征
具有攻击性、冲动性、冷酷性和残忍性等特点, 往往因情绪失控或极端思想而实施暴力行为。
暴力型犯罪动机
可能包括报复、满足控制欲、显示力量等,这些 动机驱使犯罪者采取暴力手段来达到目的。
3
暴力型犯罪案例分析
如杀人、抢劫、绑架等案件,通过分析犯罪者的 心理特征和动机,揭示暴力型犯罪的深层次原因 。
犯罪心理干预与治
05

干预策略与方法
认知行为疗法
帮助犯罪者识别和改变不良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 ,增强自我控制能力。
动机访谈技术
激发犯罪者的内在动机,促使其自愿参与治疗和 改变。
家庭治疗
针对犯罪者的家庭环境和关系进行治疗,改善家 庭功能,减少犯罪行为的诱因。
治疗方案与效果评估

四不同类型的犯罪心理PPT课件

四不同类型的犯罪心理PPT课件
48
49
一、老年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存在的矛盾 1、生理性退化与心理定势的矛盾 2、认识与情感的矛盾 3、自我评价和认识能力之间的矛盾 二、老年犯罪的心理特征 (一)动机特征 1、解除精神空虚的动机 2、享乐动机 3、性动机 4、报复动机 5、补偿动机
50
6
4、能力特征 具备某种作案能力和技能 5、个性特征 气质类型 性格特点 6、行为特点 行为方式多样化 行为手段技术化 行为目标和对象的特定性
7
(三)诈骗犯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点 1、动机特征 追求财物 2、认知特征 认知水平 认知内容 3、情感特征 稳定性 内容 4、能力特征 观察力、适应力、模仿力、应变力
32
三、女性犯罪的行为特征 从属性 渐进性 欺骗性 隐蔽性 犯罪行为多与性有密切联系
33
34
一、初犯心理 是指第一次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的人 (一)初犯的主要类型

青少年
中年

老年

男性

女性
35

冲动型

理智型


模仿型

报复型

戏谑型
36
(二)初犯的心理特征 1、动机特征 动机斗争激烈 良性转化可能性较大 种类以外在动机占主导地位 2、认知特征 认知水平低 认知内容错误
4
4、个性特征 气质类型 性格特点 5、行为特点 行为手段的多样性 行为过程的凶残性 行为目标的选择性 行为主体的团伙性
5
(二)盗窃犯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点 1、动机特征 追求财物 追求刺激 2、认知特征 认知水平 认知内容 3、情感特征 稳定性:受犯罪经历影响 内容

犯罪心理学课件第七章 群体和过失犯罪心理

犯罪心理学课件第七章 群体和过失犯罪心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行为感染:行动从个人传向个人。
➢ 行为感染源于紧急规范理论。即个人在压力的集体情 境中感到不能不行动时,但是又缺乏指导行为的规范, 他人的行为就成为其他人的规范。
➢ 群众以消极性支持少数积极分子的行动,参与者认知 到他行为的正确,符合某种规范,即参与者认知到在 紧急情况下的行为规范,并用共同知觉代替了感情的 扩散。
感染的两种类型:
1、情绪感染:是把一群人的情感统一起来,使 个人放弃平常抑制其行为的社会准则。个体的 行为被其情绪发动。 如,宗教领袖
情绪感染的重要手段——循环反应 即一个由别人的情绪在自己身上引起同样的
情绪的过程,又反过来加剧了别人的情绪。 成员之间的情绪相互作用并加强,直到狂热。
感染的两种类型:
及群体的界限(群体意识) 要有共同的价值和规范,群体成员有共同的动
机和指名群体前进方向的目标(群体规范和群 体凝聚力)
西游记成员就是一个群体
二、群体的分类
(一)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正式群体是指那些得到社会承认的,有 着正式群体组织结构,其成员有固定的 编制,占着所规定的地位,扮演着安排 好了的角色的群体。如政府机构、学校 等
1、事先纠合,多次实施同一类犯罪活动。 2、临时起意,只为实施某一特定的行为而
共同犯罪,当特定的犯罪完成之后,这 种犯罪形式也就自动停止了。
事先纠合,多次犯罪的共同犯罪
如2人犯罪团伙,A对B实施抢劫,在抢劫的过程中, 属於B的钱包被抛出,这时C经过,A便叫C捡起钱包。 事后两人对财物进行瓜分。
2007年10月22日,黄珍和周阳、黄捌(均另案处理) 3人来到平果县马头菜市场伺机扒窃作案。11时许, 见前来菜市的隆某别着一个鼓囊囊的腰包,认定有 “货”,便商议下手。于是,黄珍和黄捌在旁“望 风”,周阳下手作案,窃取了隆某腰包中的5200元, 随后3人迅速逃离现场。他们逃到一偏僻处后,周阳 分给黄珍300元、黄捌600元,其余赃款归自己所有。

2024年度犯罪心理学PPT课件

2024年度犯罪心理学PPT课件
综合考虑罪犯的个人特征、犯罪历史、家庭和社会环境等因素,评 估其再犯风险。
分级管理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对罪犯实行分级管理,合理分配监管资源。
应对策略
针对高风险罪犯,制定个性化的矫正计划,加强心理干预和行为监控 ;对低风险罪犯,鼓励其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和自我发展。
2024/3/24
23
06
犯罪心理学在司法实践中 应用
与心理学的关系
犯罪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研究犯
罪问题。
2024/3/24
与法学的关系
犯罪心理学与法学在研究对象、研 究方法和研究目的等方面有密切联 系,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与社会学的关系
社会学为犯罪心理学提供了广阔的 研究背景和丰富的研究资料,犯罪 心理学则从心理层面揭示犯罪行为 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6
02
犯罪心理形成因素
2024/3/24
7
生物遗传因素
01
02
03
遗传基因
犯罪行为可能与某些遗传 基因有关,如暴力倾向、 冲动控制障碍等。
2024/3/24
生理特征
一些生理特征,如脑结构 异常、荷尔蒙水平失衡等 ,可能与犯罪行为有关。
生物进化
从生物进化角度看,犯罪 行为可能是人类进化过程 中一种适应性行为。
26
矫正和康复阶段应用
2024/3/24
犯罪人的心理矫正
针对犯罪人的心理问题和犯罪动机,制定个性化的心理矫 正方案,帮助其改变不良心理和行为习惯。
犯罪人的康复训练
通过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手段,促进犯罪人的身心康复 ,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
预防再次犯罪的心理干预
对犯罪人进行长期的心理跟踪和干预,降低其再次犯罪的 风险。

八章节群体犯罪心理

八章节群体犯罪心理
• 以犯罪恶性程度为标准,可分为危害国家安全性质的群体 犯罪、重大恶性案件的群体犯罪和一般刑事案件的群体犯 罪等;
• 以群体的组成形态为标准,可分为以一定契合的结构形态 为特征的共同犯罪、以有严密组织的结构形态为特征的有 组织犯罪、以组织松散的结构形态为特征的团伙犯罪以及 以自发产生的非正式结构形态为特征的聚众犯罪等(本章 主要以此类标准进行各种类型的群体犯罪心理分析)。
二、集群犯罪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一) 集群犯罪群体的心理特征
• 1.从众心理 • 2.个性的丧失 • 3.个人判断力的缺乏 • 4.极强的易暗示性 • 5.无责任性
(二) 集群犯罪的行为特征
• 1.行为的自发性 • 2.情绪的狂热性 • 3.时间的短暂性
三、集群犯罪发生的过程
• 集群犯罪从发生、发展到高潮,大体上经历如下 几个阶段:
(二)有组织犯罪的类型
• 一般来说,根据犯罪组织的不同发展阶段和形态 层次的具体表现形式,可以将有组织犯罪分为 “一般性的犯罪集团”、“带黑社会性质的犯罪 集团”和“黑社会组织”等,犯罪活动的有组织 性是其共同特点。
• 具体地说,我国目前存在的有组织犯罪的主要类 型有:走私与贩毒犯罪组织;称霸一方的流氓黑 恶势力组织;贩卖人口的犯罪组织;开设赌场、 强迫妇女卖淫的犯罪组织;制造、贩卖淫秽书刊、 视听制品和非法出版物的犯罪组织;盗窃、窝赃、 销赃的犯罪组织等。
• 集群犯罪有其明显的特征,主要表现为: • 一是人数众多。 • 二是偶然性。 • 三是松散性。
(二) 集群犯罪的类型
• 集群犯罪的种类较多,从不同角度,按照不同的标准,可 以有不同的划分。按照行为人犯罪动机和目的不同,我国 发生的集群犯罪大体上可以分为如下几种类型:
• 1.公共场所的暴力事件 • 公共场所的暴力事件,主要包括公共娱乐场所的暴力事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
第五节 有组织犯罪心理
一、有组织犯罪概述 (一)有组织犯罪的概念 有组织犯罪,是指以犯罪为目的群体所实施的有计
划、有分工的犯罪。有组织犯罪具有组织形态,这 类群体的形成往往与经济利益有关,从事犯罪活动 并从犯罪活动中获得收益是该类群体的主要目的。
19
(二) 有组织犯罪产生的原因 1.经济多元化导致的手段多元化。 2.因分工导致的合作。 3.利益保护。
17
三、团伙犯罪心理特点 (一)团伙意识的整合作用。标签意义 (二)团伙情感的感染作用。情感互动 (三)暗示与模仿的诱发作用。学习与强化 (四)权威与服从的统治作用。权威与压力 (五)依附与安全的催化作用。壮胆与责任扩散
四、团伙犯罪行为特征 1.犯罪行为的纠合性和易变性。 2.犯罪行为的盲目性和冒险性。 3.犯罪行为的野蛮性和残忍性。 4.犯罪行为的腐蚀性和传染性。 5.犯罪行为的符号意义。
15
(二)犯罪团伙的概念与特点 犯罪团伙,是指经常从事越轨或违法犯罪
行为,结构松散、活动范围相对固定的小 团体。 (三)团伙犯罪的概念 团伙犯罪,是以团伙的组织形式实施的群 体犯罪。团伙犯罪体现了团伙所具有的组 织形态、活动方式、作案手段上的特点。
16
二、团伙犯罪的产生原因 (一)团伙形成的原因 1.青少年的结伴需要。 2.情感互动的需要。 3.应对压力的需要。 4.兴趣需要。 (二)团伙犯罪的原因 1.体现群体力量。 2.寻求群体认同。 3.利益互助。 (三)观察学习在团伙犯罪中的作用
2
(二)群体的特征 1.群体目标。 2.群体意识。 3.群体规范。 4.群员之间的情感互动与人际互动的程
度,可划分为首属群体(初级群体,如家庭,班级, 邻里)和次属群体(次级群体,如单位,军队)。 2.依据群体的社会意义,可划分为正式群体与非 正式群体。 3.依据个体所属群体的实际状态,可以划分出现 实群体与参照群体。
罪的联合形式; 3.以非犯罪目的形成的,但经常从事犯罪或越
轨行为的团伙; 4.组织、策划、指挥者有明确的目的,并希望
通过聚众行为实现其目的,而参加者属于受蒙蔽 的聚众犯罪群体; 5.不具有犯罪的共同目标,但该人群的共同行 为导致了犯罪结果的临时性群体。
6
第二节 群体犯罪心理
一、群体犯罪心理的概念 (一)群体犯罪的概念 群体犯罪,是指两个以上的犯罪主体,通过互动
4
二、犯罪群体 (一)犯罪群体的定义 犯罪群体是由两个概念构成的,犯罪和群体。犯
罪是一种法律结果,群体是导致犯罪结果的行为 人。 (二)犯罪群体的形成 1.先有群体,后有犯罪。 2.在犯罪情境影响下形成的临时性群体。 3.根据共同实施的犯罪事实,被视为群体的情形。
5
(三)犯罪群体的基本类型 1.以犯罪为群体目的甚至群体职能的犯罪组织; 2.以一次或多次犯罪为纽带纠合而成的共同犯
11
(二)群体犯罪心理的形成过程 1.犯意的表达。 2.犯意的交流。 3.犯意的沟通。 4.犯罪决策。
12
第三节 一般共同犯罪心理
一、一般共同犯罪心理基础 相对于其他类型的群体犯罪,一般共同犯
罪的心理基础具有下述特点: 1.参加者本身具有犯罪意向。 2.一般共同犯罪行为人之间存在以信任为
20
二、有组织犯罪的心理特点 1.恶性膨胀的金钱欲。利益最大化 2.帮派思想与副文化氛围。集体意识 3.严格的规范与等级观念。压力 4.首领决策代表群体意志
4.群体犯罪中的客观的犯罪结果,是由两人以上 的合力导致的。
5.群体犯罪不是刑法意义上的犯罪罪名或罪种, 而是犯罪心理学研究中对以多人参与形式完成的 犯罪给予的抽象概括。
(二)群体犯罪心理
是群体中个人之间的意向、动机、目的相互影响 二形成的适合于犯罪的群体氛围或共同的心理倾
向。
8
二、群体犯罪心理的特点 融合性 互补性 趋向性 强制性
影响,在行为态度一致或暂时达成一致的基础上, 其分别或联合实施的行为,共同导致了同一犯罪 结果的过程。 在上述群体犯罪的概念中,必须把握下列重点:
7
1.必须有两人以上的犯罪主体,否则群体不成立。
2.单独的犯罪主体之间存在相互作用或影响。
3.参加者各自的具体目标可能一致或不一致,但 在从事可能导致犯罪结果的某一行为的态度或意 识方面存在一致或暂时一致。
群体犯罪心理
1
第一节 群体与犯罪群体
一、群体概述 (一)群体的概念 在社会心理学中,群体是指“两个以上的个体在
同一目标的指引和同一规范的约束下,彼此影响、 相互作用、协同活动的组合”。 在社会学理论中,社会群体同样是重要的研究对 象,“一个群体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具有共同 认同和团结感的人所组成的人的集合,群体内的 成员相互作用和影响,共享着特定的目标和期 望”。
9
三、群体犯罪心理的形成过程 (一)群体犯罪心理的动力结构 1.群体犯罪的凝聚力。 (1)群体的犯罪目标对成员有吸引力。 (2)不良群体或犯罪群体的活动方式对参加
者有吸引力。 (3)群体的外在形象对成员有吸引力。
10
2.群体犯罪的集合效应。 (1)感染效应。模仿、暗示、交流 (2)相乘效应。从众、服从 (3)扩散效应。责任扩散 (4)服从效应。身不由己
14
第四节 团伙犯罪心理
一、团伙犯罪概述
(一)团伙的概念 团伙,是一种由朋辈关系构成的结构松散
的组织形式,一般出现在年龄相近、兴趣 相似的青少年当中,如同学、邻里。团伙 并不是一个贬义词,青少年当中的许多小 圈子或朋友关系都可以说是团伙。只是由 于我们经常使用团伙犯罪的概念,才使团 伙概念具有了特殊的符号意义。
基础的情感关系。 3.犯罪目的明确,犯罪目的的实现能够满
足参加者的个人需要。
13
二、一般共同犯罪的心理的形成过程 1.犯罪意向的链式交流。 2.目的一致性。 3.心理趋同性。 4.心理相容性。 三、一般共同犯罪的行为特征 1.实施犯罪行为的共知性。 2.犯罪行为危害的共同性。 3.对犯罪行为后果的追求性与放任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