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汽车分销渠道的发展历史复习过程
汽车产业分销渠道模式
随着中国加入WTO的进程,关税的降低,配额的取消,极大地冲击着中国汽车企业,中国汽车工业如何生存和发展成为人们逐渐关注的话题,而分销渠道则是其发展的关键问题。
本文通过对汽车分销模式的历史演变的分析,对中国汽车分销渠道模式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分析各种分销渠道模式的特点,确定一些适合中国国情的分销渠道模式,争取提高中国汽车工业的竞争能力及抗冲击能力。
一、我国汽车产业分销渠道经过很多年的演变过程,目前中国汽车分销渠道模式可以归结为以下五种:1.直销模式:由汽车制造商及其下设的各地的销售机构,直接向最终用户销售汽车。
2.总代理制模式:渠道模式流程为制造商→总代理→区域代理→下级代理商→顾客。
进口汽车通常采用这种模式。
3.区域代理制模式:渠道模式流程为制造商→区域总代理→下级代理商→顾客。
这是最早采用的汽车渠道模式,不过目前已经很少有厂商使用这种模式。
4.特许经销制模式:渠道模式流程为制造商→特许经销商→顾客。
汽车制造商会发现区域代理制实施以后,很难对经销商的经销行为进行规范,导致市场价格混乱,所以1996年后,汽车渠道模式逐渐向特许经销制转变。
5.品牌专卖制模式:渠道模式流程为制造商→专卖店→最终用户。
品牌专卖制是从1992年才逐渐开始发展起来。
主要是通过提供整车销售、零配件供应、售后服务的专卖店和提供整车销售、零配件供应、售后服务、信息反馈的专卖店为表现形式。
二、现有分销渠道模式的评估1.直销模式。
直销模式是由汽车制造商和它的下设的各地的销售机构,直接将汽车销售给最终用户。
大客户比较适合这种分销模式,例如,国家部队,政府机关和企业单位等。
对于大型商用车辆,制造商一般也是采用这种模式。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制造商可以快速地开拓区域性目标市场,不过这种模式营销成本太高。
2.代理模式。
汽车制造商委托代理商,在一定时期、区域、业务范围内,以委托人的名义从事经营活动的中间商,广泛存在于产销分离体制的汽车制造商当中。
实际上总代理商和制造商通常属于一个集团,但是履行不同的职能-销售、生产。
汽车销售渠道了解汽车销售渠道的发展和变革
汽车销售渠道了解汽车销售渠道的发展和变革近年来,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汽车销售渠道也面临着巨大的发展和变革。
本文将介绍汽车销售渠道的发展历程,并探讨目前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传统汽车销售渠道的发展传统的汽车销售渠道主要由厂商、经销商和终端用户组成。
厂商负责生产和品牌推广,经销商负责销售和售后服务,终端用户则购买汽车并享受相应的服务。
这种渠道模式在过去几十年中一直稳定运行,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然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兴起,传统的汽车销售渠道面临了许多挑战。
消费者更加注重个性化和便捷化的购车体验,不再满足于传统经销商提供的服务。
同时,新兴的互联网汽车品牌和直销模式也对传统渠道构成了竞争压力。
二、电商渠道的兴起和影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商渠道逐渐成为了汽车销售的新趋势。
电商渠道通过网络平台将厂商、经销商和消费者连接在一起,实现了信息的快速传递和交易的便捷完成。
消费者可以在家中通过网络浏览不同品牌的汽车,并进行比较和选购。
电商渠道的兴起给汽车销售带来了很大的变革。
传统的厂商和经销商面临着电商平台的竞争压力,需要提高自身的营销和服务能力。
同时,消费者也需要适应和接受新的购车模式,以及对线上购车的安全和信任度问题进行思考。
三、新兴渠道创新和异业合作面对电商渠道的冲击,传统经销商也在不断寻求创新和转型。
一方面,许多经销商开始加大线上销售的力度,并与电商平台合作推出线上购车服务;另一方面,部分经销商也开始寻求与其他行业的合作,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全面和便捷的购车服务。
例如,有些经销商与金融机构合作,为消费者提供汽车贷款和分期付款服务;还有些经销商与汽车租赁公司合作,推出短租和长租服务,满足不同消费者的用车需求。
这些新兴渠道和异业合作的创新,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元化的购车选择。
四、未来汽车销售渠道的趋势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升级,未来汽车销售渠道将呈现出以下几个趋势:1. 数据驱动的营销: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应用,汽车销售渠道将更加注重数据的分析和运用,以实现精确定位和个性化营销。
汽车营销渠道模式
汽车特许经销商的义务 (1)必须维护特许人的商标形象。 (2)在参加特许经营系统统一运营时,只能销售特许 人的合同产品;只能将合同产品销售给直接消费者, 不得批发等。 (3)应当履行与特许经营业务相关的事项:随时和特 许人保持联系,接受特许人的指导和监督;按特许人 的要求,购入特许人的商品;积极配合特许人的统一 促销工作;负责店面装璜的保持和定期维修。 (4)应当承担加盟金、年金、加盟店包装费等相关的 费用。
汽车4S店是一种个性突出的有形市场,具有渠道一致性和 统一的文化理念,4S店在提升汽车品牌、汽车生产企业形 象上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中国汽车分销渠道模式
4S店的优势
• 信誉度方面
• 专业方面 • 售后服务保障方面 • 服务人性化方面
中国汽车分销渠道模式
4S经营现状
• • • • • • • 汽车4S店基本成为汽车厂家的附庸 很难有自身的品牌形象 基本上靠汽车品牌吃饭 利润高 专业的人才队伍素质不高,团队不稳定 专卖店的经营重销量,轻售后和美容加装 汽车4S店自身可控制的经营因素有限
中国汽车分销渠道模式
汽车分销渠道模式
汽车特许经销商的优势 (1)可以享受特许人的汽车品牌及该品牌所带来的商誉, 使其在汽车市场营销活动过程中拥有良好的企业形象,给消 费者以亲切感和信任感。 (2)可以借助特许人的商号、技术和服务等,提高竞争实 力,避免了单枪匹马进入激烈的市场所面临的高风险。 (3)可以加入特许经营的统一运营体系,即统一的企业识 别系统、统一的服务设施、统一的服务标准,使其分享由采 购分销规模化、广告宣传规模化、技术发展规模化等所带来 的规模效益。 (4)可以从特许人处得到业务指导、人员培训、信息、资 金等方面的支持和服务。
减少交易时间,降低交易成本。 不能很好的接触实物
汽车行业分销渠道分析
特约营销服务店的职责:
提供用户满意的优质服务; 跟踪服务; 维修保养服务; 技术咨询服务; 提供市场信息。
建设特约营销服务店的条件为:
1) 根据当地的营销市场,维修状况,决定建店规模。 2)确立统一的企业形象,必须达到基本要求条件。 3)谨慎考虑经销商建设投资,并分析回收期。 4)在建设网点过程中,提供营销· 售后· 维修和零配件培 训。 5)小轿车经营权由广州本田统一申请。
4S店一般采取一个品牌在一个地区分布一个或相对等距离的几个专卖店,按照生
产厂家的统一店内外设计要求建造,投资巨大,动辄上千万,甚至几千万,豪华气派。
4S店是集汽车售、维修、配件和信息服务为一体的销售店,一家投资2500万元左
右建立起来的4S店在5-10年之内都不会落后。在中国,4S店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区域代理→下级代理商→顾客。进口汽车主要采用 这种模式
区域代理制:渠道模式可表述为制造商→区域总
代理→下级代理商→顾客。这是汽车渠道最早采用 的模式,目前使用这种模式的厂商已较少
特许经销制:渠道模式可表述为制造商→特许经
销商→顾客。区域代理制实施一段时间后,汽车制 造商逐渐发现很难对经销商的经销行为进行规范, 市场价格体系混乱,1996年后,汽车渠道逐渐向特 许经销制转变
4S店模式这几年在国内发展极为迅速。汽车行业的4S店就是 汽车厂家为了满足客户
在服务方面的需求而推出的一种业务模式4S店的核心含义是“汽车终身服务解决方案”。
另外:逐步兴起的6S店,除了包括整车销售(Sale)、零配件(SparePart)、售后服务(Service)、信息反馈(Survey)以外,还包括个性 化售车(Self hold)、集拍(Sale by amount。集体竞拍,购车者越多价 格越便宜。6S店是一种利用互联网发展起来的销售模式,整车销售、零 配件、售后、信息反馈与普通4S店完全一样,所不同的是个性化售车和 集拍
我国汽车企业分销渠道研究
1.1分销渠道的结构不同企业的分销渠道结构各不相同,一般我们采用中间机构的级数来表示不同渠道的长度。
如图1.1所表示的就是四种不同级数的分销渠道构成:1.1.1零级渠道也叫直接分销渠道,是指制造商直接销售给消费者。
一般采取由制造商自行根据各目标市场的销售潜量设置销售机构,配备销售人员,将企业产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的分销渠道形式,制造商与销售商可以是上下级关系,也可以是买卖关系。
1.1.2间接分销渠道相对于直接分销渠道,一级、二级、三级渠道我们统称为间接分销渠道。
是指制造商对产品的销售是通过分销商这个营销中间机构来实现的。
通过中间机构,可以大大提高销售效率,减少交易成本。
而按照制造商和分销商的合作方式的不同,间接分销渠道主要有经销制和代理制两种不同的模式。
(1)经销制在双方协商的基础上,制造商以较低的价格将产品卖给经销商,然后由经销商将产品卖给消费者。
其根本特征是商品所有权发生了转移,相应的销售风险也由制造商转移到经销商。
作为风险补偿,制造商需要对经销商提供较大的价格折扣,同时为了促进产品的销售或者开发市场,制造商一般还要对目标市场进行一定的促销活动。
(2)代理制代理制是制造商通过合同等契约形式把产品销售权交给分销商,从而形成制造商和分销商之间长期稳定的代理关系。
其特征是代理商没有产品所有权,销售的最高限价主要由制造商来制定,代理商和制造商之间有代理契约来约束双方的行动1.2分销渠道的中间机构分销渠道成员一般由生产厂商和各级经销商组成,而在分销渠道中,处于生产厂商和最终消费者之间负责商品的流通的中间经销商我们统称为中间机构。
中间机构的复杂程度,决定了分销渠道效率的高低。
因此企业必须决定每个渠道层次使用多少中间商。
一般由三种战略可供选择:1.2.1专营性分销专营性营销严格的限制经营企业产品或者服务的中间商数目。
它适用于制造商想对中间商实行大量的服务水平和服务售点的控制。
一般来说,制造商会要求专营性的中间商同意不再经营竞争品牌,并向制造商提供积极的和有见识的销售高产品的形象和允许更高的售价,它要求的是制造商和中间商之间紧密的合伙人关系。
国内轿车销售网络的演变
国内轿车销售网络的演变黄志强一、汽车销售体系的变迁1. 传统物资分配网的衰败中国汽车消费者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国有企业占绝对主导地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汽车一直是作为生产资料由国家物资部门进行统一分配,存放汽车的成品库称之国库。
期间承担国家物资分配计划的执行机构主要是中国机电总公司。
八十年代初,中国开始汽车流通领域的改革,最初由分管汽车的机电部、内贸部和中汽总公司组建起中国三大汽车流通企业----机电总公司、中汽贸和中汽销,他们按照行政区域划分的分支机构遍布全国,形成早期的流通网络。
80年代中期,各大汽车厂到各地建立销售公司打破了这种封闭式的销售网络,迫使这些老企业转变职能和经营方式,参与其他企业的竞争,三大汽车流通企业的经营规模开始缓慢下降。
与此同时,与国家经济体制同步发展的许多挂靠集体、承包性质的企业也应运而生。
各地工商部门也开始行使审批”小汽车一次性经营“的权利,进入九十年代后在政府办市场的指导思想下,各地开办了许多汽车交易市场,为众多没有小汽车专营权的贸易商敞开了一扇方便之门,只要进市场就能共享交易市场的小汽车经营许可。
自此,销售商的竞争完全陷入了无序状态。
2.以企业为核心的销售网络的形成在轿车市场形成初期产品供不应求时,有供货合同就代表着公司的实力,因而生产企业周围始终聚结着庞大的“销售”队伍。
这些销售公司热衷于搞攻关,争取货源,在销售方面无序投资、无需营销手段也无须服务,纯粹一个“皮包商。
”1993年后一些轿车企业的产品开始出现过剩,原先庞大的销售队伍也随之出现过剩,而通过牺牲利润互相跌价“残杀”,经营利润自然迅速下降。
在各地如雨后春笋的的各类汽车交易市场的推动下,使众多经销商根本无法摆脱无序的恶性竞争,难以为继的企业只得另投“明主”.在一些产品销售利润尚可的企业周围聚集了更多的销售经营单位,最终造成企业对销售网络的失控。
销售队伍的无序竞争造成了企业价格混乱,市场策略运行不畅。
3.从无序竞争走向品牌经营市场出现供大于求后,无序竞争破坏了原先销售网络的稳定性,降低了企业营销战略的实施能力。
我国汽车分销渠道的发展历史
我国汽车分销渠道的发展历史发展历史从1953年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建成投产到2005年4月1日《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的颁布实施,我国汽车销售流通体制的演变大致经历了计划内、计划内与计划外并轨、市场导向以及品牌导向四个阶段。
(1)严格计划控制下的汽车分配体制(1979年以前)计划经济时期,汽车作为国家统配物资,投资、生产、定价、分配都是由国家计划安排,汽车生产企业只负责严格按国家计划组织生产,企业根本没有经营自主权,因此企业基本上没有建立任何销售渠道。
(2)计划分配体制的松动和自销体系的建立(1979年至1993年)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作为过渡时期汽车销售的重要流通部门,中国汽车贸易总公司,中国机电设备总公司等中央更行业主管部门的物资经销企业成为汽车销售的核心渠道,在地方上的经销网点成为汽车销售的主要终端。
同时,汽车生产企业自身的销售系统逐步组建并开始发展起来,这时期主要为汽车生产企业的销售公司与当地的经销商合作,组建联营公司或者合资销售公司。
该时期最明显的特点是国家指令性计划安排的汽车比例逐年下降,1980年为92.7%,1984年为58.3%,而到了1992年已经下降到15%。
但是从总体来看,此时的汽车销售“政府计划”性质还是比较明显,主要表现在分销渠道上还是以中央直属汽车销售公司为主,企业自己建立的销售公司为辅。
(3)以企业为主导的分销流通体系的发展和完善(1994年至1999年) 1994年2月,国务院颁布《汽车工业产业政策》,明确鼓励汽车工业企业按国际上通行的原则和模式自行建立产品销售系统和售后服务系统。
政策的开放使得企业拥有更多的经营自主权,除了国有汽车经销企业和汽车生产企业的销售企业之外,其他的社会经济组织也开始介入汽车销售,汽车销售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在竞争中,原有的具有政府背景的汽车经营企业在汽车销售渠道中的作用被的削弱,而汽车生产企业的销售企业获得了极大发展,并成为汽车销售流通体系的主导。
汽车产业分销渠道模式
随着中国加入WTO的进程,关税的降低,配额的取消,极大地冲击着中国汽车企业,中国汽车工业如何生存和发展成为人们逐渐关注的话题,而分销渠道则是其发展的关键问题。
本文通过对汽车分销模式的历史演变的分析,对中国汽车分销渠道模式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分析各种分销渠道模式的特点,确定一些适合中国国情的分销渠道模式,争取提高中国汽车工业的竞争能力及抗冲击能力。
一、我国汽车产业分销渠道经过很多年的演变过程,目前中国汽车分销渠道模式可以归结为以下五种:1.直销模式:由汽车制造商及其下设的各地的销售机构,直接向最终用户销售汽车。
2.总代理制模式:渠道模式流程为制造商→总代理→区域代理→下级代理商→顾客。
进口汽车通常采用这种模式。
3.区域代理制模式:渠道模式流程为制造商→区域总代理→下级代理商→顾客。
这是最早采用的汽车渠道模式,不过目前已经很少有厂商使用这种模式。
4.特许经销制模式:渠道模式流程为制造商→特许经销商→顾客。
汽车制造商会发现区域代理制实施以后,很难对经销商的经销行为进行规范,导致市场价格混乱,所以1996年后,汽车渠道模式逐渐向特许经销制转变。
5.品牌专卖制模式:渠道模式流程为制造商→专卖店→最终用户。
品牌专卖制是从1992年才逐渐开始发展起来。
主要是通过提供整车销售、零配件供应、售后服务的专卖店和提供整车销售、零配件供应、售后服务、信息反馈的专卖店为表现形式。
二、现有分销渠道模式的评估1.直销模式。
直销模式是由汽车制造商和它的下设的各地的销售机构,直接将汽车销售给最终用户。
大客户比较适合这种分销模式,例如,国家部队,政府机关和企业单位等。
对于大型商用车辆,制造商一般也是采用这种模式。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制造商可以快速地开拓区域性目标市场,不过这种模式营销成本太高。
2.代理模式。
汽车制造商委托代理商,在一定时期、区域、业务范围内,以委托人的名义从事经营活动的中间商,广泛存在于产销分离体制的汽车制造商当中。
实际上总代理商和制造商通常属于一个集团,但是履行不同的职能-销售、生产。
我国汽车经销商行业发展历史
我国汽车经销商行业发展历史咱来唠唠我国汽车经销商行业的发展历史哈。
一、早期起步阶段(计划经济时期到改革开放初期)那时候呀,汽车可是个稀罕玩意儿。
在计划经济下,汽车的分配都是按计划来的,就像分宝贝似的。
经销商?几乎没这个概念呢。
汽车大多是分配给一些单位,用来搞生产或者特定的公务需求。
比如说,一个工厂要是想有辆卡车拉货,那得层层打报告,等上面批准了,才有可能分到一辆。
改革开放初期呢,就像一扇大门慢慢打开了一条缝。
一些外资开始小心翼翼地往中国汽车市场瞅。
不过这时候汽车经销商还没成气候,整个汽车市场就像个刚刚睡醒的小娃娃,迷迷糊糊的。
二、初步发展阶段(80年代末 90年代末)这时候就有点热闹起来了。
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汽车工业也开始发展。
一些合资汽车品牌开始在中国落地生根。
比如说大众啊,就像一个外来的朋友,在中国找到了合作伙伴。
汽车经销商就像雨后春笋一样,开始冒头了。
不过呢,这时候的经销商模式还比较简单粗放。
就像搭个草台子唱戏,有个店面,摆几辆车,就算是个汽车经销店了。
而且消费者对汽车的了解也不多,经销商在销售的时候有点像“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反正车就那么几种,爱买不买呗。
三、快速发展阶段(2000年 2010年左右)千禧年一到,感觉汽车经销商行业就像坐上了火箭。
国内经济发展那叫一个快,老百姓的腰包也越来越鼓。
汽车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奢侈品,开始慢慢走进普通家庭。
汽车品牌越来越多,各种国产自主品牌也崛起了。
经销商之间的竞争就开始激烈起来,就像一群人抢一块大蛋糕。
大家都开始注重店面装修,要把店面弄得漂漂亮亮的,像个汽车的宫殿一样。
销售手段也五花八门,什么车展啊、促销活动啊,一个接一个。
而且售后服务也被提上日程,毕竟车卖出去了,还得让客户开得舒心嘛。
四、转型与变革阶段(2010年之后现在)这个时期就有点像汽车经销商行业的“青春期”,面临着各种成长的烦恼和转型的压力。
一方面,互联网发展得太快了。
电商平台对传统汽车经销商冲击不小。
汽车服务企业管理》课件:学习单元四汽车生产厂商的分销流通
分销渠道的绩效评估和激励机制
绩效评估:通过销售数据、客户满意度等指标进行评估 激励机制:设立销售目标、提成、奖金等激励措施 培训和指导:提供销售技巧、产品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和指导 渠道优化:根据绩效评估结果,调整分销渠道,优化资源配置
01
汽车生产厂商的分销物流管理
分销物流的概念和特点
分销物流:指汽车生产厂商将产品从生产地运输到销售地的过程 特点:时效性、准确性、安全性、经济性 物流管理:包括运输、仓储、配送、信息管理等环节 物流管理目标: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客户满意度
作用:汽车分销流通是汽车生产厂商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可以扩大销售范围,提高销售效率, 降低销售成本。
分销渠道:包括经销商、代理商、直营店、电商平台等。
流通方式:包括批发、零售、租赁、二手车交易等。
汽车分销流通的发展历程
19世纪末,汽车开始进入市场, 分销流通方式以直销为主
20世纪初,汽车经销商开始出 现,分销流通方式逐渐转变为 经销商模式
分销物流的优化和改进方法
采用先进的物流管理系统, 提高物流效率
优化物流网络,降低物流 成本
采用绿色物流,减少环境 污染
加强与供应商和客户的合 作,提高物流协同能力
01
汽车生产厂商的分销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在汽车分销流通中的应用和发展
汽车电商的发展历程:从传统电商到垂直电商,再到O2O模式 汽车电商的优势: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扩大市场 汽车电商的应用场景:线上购车、线上预约试驾、线上售后服务等 汽车电商的发展趋势:智能化、个性化、社交化、全球化
比亚迪汽车:采用混合模式,通过经销商 和官方网站进行销售
分销流通创新的成功案例分享
案例一:特斯拉的直销模 式
汽车市场中国的发展历程
汽车市场中国的发展历程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汽车市场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程。
汽车市场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 这一时期是中国汽车市场的起步阶段。
汽车消费者主要以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军队为主, 普通家庭几乎很少有买车的能力。
此时, 中国汽车市场以国产品牌为主, 外国品牌汽车只有寥寥无几。
同时, 国产车质量也普遍较差, 无法满足消费者对品质和性能的要求。
第二阶段:从90年代初到新千年初, 这一时期是中国汽车市场的成长阶段。
汽车制造业迎来了全面发展。
政府鼓励外商投资, 外国品牌汽车开始进入中国市场, 带来了更加先进的技术和设计理念。
同时, 国内一些汽车企业也开始进行技术改进和品牌建设, 诸如吉利、长城、比亚迪等品牌开始崭露头角。
这一时期, 中国汽车消费者的群体逐渐扩大, 普通家庭也开始能承担车辆消费。
第三阶段:进入新千年后,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汽车市场的巨大增长。
2009年, 中国汽车市场销售量已经超过了美国, 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
汽车企业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汽车品牌逐渐成为了汽车市场的重要力量, 在技术、品质和品牌建设方面逐渐实现与国外汽车品牌的竞争。
第四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对于汽车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环保、智能化等新概念逐渐渗透到汽车行业, 推动着中国汽车市场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发展。
同时, 新能源汽车也成为汽车市场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政府实施一系列政策, 鼓励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和销售, 2019年, 中国新能源汽车销售达到了119.9万辆, 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总体来说, 中国汽车市场在多年的发展中, 逐渐由点到面, 从一开始依靠国产品牌的市场垄断, 到国外品牌汽车进入中国市场的阶段;再到国内汽车企业迎头赶上, 同时各大车企推动着中国汽车市场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未来, 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汽车市场将进一步深入拓展, 向质量、智慧和绿色发展转型升级。
汽车市场分销渠道模式.
汽车市场分销渠道模式一、我国汽车市场分销渠道模式(一)品牌专营是轿车市场的主流渠道模式目前中国具有轿车经营权的企业达到7000多家,包括连锁店及特许经营的零售店铺在内可达到2万-3万家,而其中品牌专营店大约有2000多家。
国内的主要轿车制造商都已经或正在构建品牌专营的渠道模式。
广州本田拥有专卖店120多家,上海通用118家,一汽一大众奥迪拥有48家,捷达宝来品牌自2001年4月推出第一家四位一体品牌专卖店,至今已发展到235家,上汽大众将以往庞大的经销网络与维修网络重新整合,四位一体的品牌专卖店数量不低于300家。
现今国内的品牌专营模式几乎普遍按照国际通用的汽车分销标准模式建设,采用“三位一体”(3S)制式或“四位一体”(4S)制式:以汽车制造企业的营销部门为中心,以区域管理中心为依托,以特许或特约经销商为基点,集新车销售、零配件供应、维修服务、信息反馈与处理为一体,受控于制造商的分销渠道模式。
广州本田是国内公认较为成功的品牌专营模式。
它直接采用日本本田公司的品牌专营模式,是国内首家采用“四位一体”制专营店分销网络的汽车制造商。
日前广州本田已拥有120多家品牌专卖店,在专卖店的后面就是售后服务中心。
品牌专营店在外观形象和内部布局上,统一规范、统一标识,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有助于提升品牌形象魅力;实行以直销为主的终极用户销售;将汽车销售与售后服务融为一体,从而赢得客户的信赖。
但同时,品牌专卖店的运营成本较高,特许经营带来的垄断使终端服务很难尽如人意,导致品牌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难以平衡,这是目前品牌专营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集约式汽车交易市场是用户购买汽车产品的主要场所汽车市场集中了国内外各种品牌、价格、档次的汽车,由多个代理经销商分销,形成集中的多样化交易场所,使购车人在同一地点即可比较选择各种品牌的车辆。
据统计,目前国内汽车交易市场400-500家,其中形成一定规模的有100余家,年交易额超过20亿元的有10家左右。
我国汽车销售模式的发展
作为汽车品牌的拥有和管理者,究竟应该按照何种原则和方法,确定经销商呢?我们首先考察目前国内汽车的各种营销模式:我(11汽车的销告模式,大概经过以几个阶段:(1).上世纪80年代初之前的闪家专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汽车一直是作为生产资料由国家物资部门进行统一分配.存放汽车的成品库称之为国库。
期间,承担闰家物资分配计划的执行机构主要是中国机电总公司。
(2)上世纪so年代初期的大机构封闭经营国家改革汽车流通领域,分转汽车的机电部、内贸部和中汽总公司,组建中国三大汽车流通企业—机电总公司、,卜川汽车贸易公司和中国汽车销咨公司.按行政区域在全国划分分支机构.形成早期的流通网络。
(3)上个纪80年代,11期至90年代初的企业经营我国的汽车生产跨越了100万辆. (F1.在产品的结构上仍以载货汽车为主导,汽车企业开始建立自己的销售公司,三大汽车流通企业经营规模放缓。
(4)上世纪90年代初的开办市场经营政府指导开办汽车交易市场,销w商进人无序竟争状态。
(5)1994一1998年的背销模式经营推销模式向营销模式的转变代表传统销售模式向现代背销模式的转变。
(6)1998年后现代营销模式的建立1998年后.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国有商业银行开办汽车消费信贷业务,汽车营销向适应Iii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市场需求的营销网络《包括品牌专营、连锁经营等有形市场)发展,同时吸引了众多的民背、个体经销商.初步1衫成了多种销售形式并存的格局。
加人WTO后,汽车销冉从面向产品的经销向面向市场的品牌背梢转变的过程更加深化,销II的范围和外延也不断扩大,逐步形成了完善的新车交易、二手车交易、汽车信贷、汽车租赁、汽车置换、汽车拍卖等多种背销方式的汽车销将市场。
但由于中网经济体制的变革和国际经济的接轨,汽车消费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但汽车市场并不成熟.汽车销冉模式仍处在不断发展完善的阶段。
更多的可以看看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历史从1953年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建成投产到2005年4月1日《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的颁布实施,我国汽车销售流通体制的演变大致经历了计划内、计划内与计划外并轨、市场导向以及品牌导向四个阶段。
(1)严格计划控制下的汽车分配体制(1979年以前)计划经济时期,汽车作为国家统配物资,投资、生产、定价、分配都是由国家计划安排,汽车生产企业只负责严格按国家计划组织生产,企业根本没有经营自主权,因此企业基本上没有建立任何销售渠道。
(2)计划分配体制的松动和自销体系的建立(1979年至1993年)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作为过渡时期汽车销售的重要流通部门,中国汽车贸易总公司,中国机电设备总公司等中央更行业主管部门的物资经销企业成为汽车销售的核心渠道,在地方上的经销网点成为汽车销售的主要终端。
同时,汽车生产企业自身的销售系统逐步组建并开始发展起来,这时期主要为汽车生产企业的销售公司与当地的经销商合作,组建联营公司或者合资销售公司。
该时期最明显的特点是国家指令性计划安排的汽车比例逐年下降,1980年为92.7%,1984年为58.3%,而到了1992年已经下降到15%。
但是从总体来看,此时的汽车销售“政府计划”性质还是比较明显,主要表现在分销渠道上还是以中央直属汽车销售公司为主,企业自己建立的销售公司为辅。
(3)以企业为主导的分销流通体系的发展和完善(1994年至1999年)1994年2月,国务院颁布《汽车工业产业政策》,明确鼓励汽车工业企业按国际上通行的原则和模式自行建立产品销售系统和售后服务系统。
政策的开放使得企业拥有更多的经营自主权,除了国有汽车经销企业和汽车生产企业的销售企业之外,其他的社会经济组织也开始介入汽车销售,汽车销售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在竞争中,原有的具有政府背景的汽车经营企业在汽车销售渠道中的作用被的削弱,而汽车生产企业的销售企业获得了极大发展,并成为汽车销售流通体系的主导。
(4)4S店的出现和品牌销售的规范(1999年之后)1999年前后,广州本田,上海通用,南北大众4S店的广泛出现,推动了汽车销售终端的进一步发展。
各种终端形式开始从一级,二级市场向三级,四级市场延伸。
国家《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的颁布实施,适时的推动了品牌专卖销售这个流行的分销渠道更规范的发展。
我国现阶段汽车市场的状况分析及未来格局预测从计划市场、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的转变,消费者的地位有了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汽车市场总体已经处于供过于求,价格下滑。
2003年生产过剩的现象已经开始出现,随着中国汽车市场在加入WTO后进一步开放,国际汽车生产厂商将会进一步在中国增产扩产,生产过剩的现象应该会继续长时间存在。
由于生产过剩和汽车市场的开放,生产商必然会降价促销以维持市场份额。
从2003年起,国内汽车生产商已经开始逐步降价。
第二,新车型推出速度快,车型生命周期缩短。
生产商为了迎合消费者多样的需求,开始不断推出新型的车型。
近年来,市场上每年上市的新车型都有几十款,新车型多了,各种车型之间的替代作用非常明显,在国际市场上,一款车型的生命周期是5到8年左右,而在中国,只有6 个多月的生命周期,车型的复杂多样,导致生产厂商竞争难度的进一步加剧。
第三,互连网的发展,使消费者了解到汽车的信息更加迅速和准确。
过去,由于生产厂家的巨额年广告费影响了不少全国媒体、地方媒体的说话态度,同时由于严格的新闻公关流程,危机处理程序使得部分媒体报道失真,造成信息不对称,消费者处于劣势地位。
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不像新闻媒体那样容易控制信息的流向,消费者可以在互联网上获得广泛而全面的信息,对以传统媒体为基础的汽车销售系统来说是巨大的生存危机,有利于规范汽车市场信息传播的正确性。
第四,汽车消费的个性化特征明显,消费者购车行为越来越理性。
现阶段消费者买车对品牌、价格、性能和服务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价格战,广告战已经不能发挥主要作用了。
消费者在购车中不仅挑选喜欢的车款,还挑便利和优质的服务,对于汽车分销渠道成员而言,加强自身建设成为最紧要的任务。
(2)消费者依然处于弱势地位。
然而尽管如此,消费者的弱势地位依然没有根本改变,因为从客观上来讲,我国汽车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不讲诚信在很大程度上是主观的原因,这与整体的汽车消费环境有关。
消费者的弱势地位表现在:第一,经销商和厂家在产品、定价、渠道、服务甚至宣传渠道方面形成了相对的垄断。
36第二,消费者缺乏汽车专业知识,加上市场上信息的不对称,容易受到厂家通过传媒的误导。
第三,我国消费者的维权意识还比较弱,消费者很少去追索自己的合法权益,使得生产厂家轻易避开法律和舆论的监督。
第四,生产厂家和经销商没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市场理念和服务理念。
因此即使售前很重视消费者,售后消费者依然是弱势地位。
4.4.2市场结构性供给不足随着中国汽车需求量的快速增长和中国汽车生产能力的提高,汽车的供给也在不断增长,汽车生产数量和投放市场的种类都在增加,然而不能仅从库存量上来判断中国的汽车进入买方市场,汽车库存的出现有许多原因。
第一,中国汽车需求的潜力受到各种因素的约束,还没有完全释放;第二,由于2002年汽车供给不足,制造商片面吸取2002年教训,大幅度增产;第三,区域壁垒、地方保护的存在使国内没有形成一个整体市场;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原因,积压的产品都是缺乏竞争优势的车型,性价比较高、符合消费者需求的车型仍处在供不应求的状态。
通过对中国汽车市场的供求状况分析可以看出,中国汽车市场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市场供应量相对于需求还远远不够。
这种供求状况使汽车分销渠道中消费者给予的压力不大,制造商在控制产品资源的情况,在市场上处于非常有利的地位。
制造商可以充分利用有利地位对于分销渠道、产品价格、利益分配等做出有利于自身的选择,对经销商做出种种限制。
4.4.3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汽车生产的集中度低2001年全国103家整车制造企业,年产5万辆以上的只有12家。
汽车生产集中度的现状对分销模式产生了三个方面的影响作用:第一,汽车生产的集中度与发达国家相比低很多,提高汽车生产集中度应该是汽车产业的发展的一个方向。
汽车制造企业应该通过对销售网络的控制,提高产品差别化、加强品牌控制,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以使汽车产业的市场结构更合理。
第二,集中度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提高,CR4为57.5%,具备了松散寡头的特征,并且集中度还会提高,使制造企业与销售企业相比具有较强的讨价还价能37 力。
第三,制造业中还有许多中小厂商,这些制造商没有整合渠道的实力,无法适应较高组织化和规模化的要求,无法组织遍布全国的分销网络,分销模式应与大汽车集团有所区别。
4.4.4厂商关系情况中国汽车销售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有许多企业在进行竞争,没有任何企业占有显著的市场份额。
制造企业与销售企业规模的相比,汽车生产厂商相对于汽车销售企业有较强的讨价还价能力,可以建立对分销渠道控制比较强的分销模式。
但是销售企业的规模相比较来说过小,生产厂商过于强调对销售企业的控制也导致了销售企业的实力弱,在这种力量对比下产生的分销模式不能保证两者关系的稳定性,从而影响了销售渠道的稳定性与效率,所以生产厂商还应当注意建立与销售企业的合作关系。
4.4.5汽车产业政策状况从上面国外汽车分销渠道发展来看,国家政策对于汽车分销渠道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
中国汽车分销模式的演变过程中,国家的政策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制定符合汽车产业发展趋势的产业政策,对建立科学的汽车分销模式至关重要。
(1)国家现有汽车产业政策的影响国家现有汽车产业政策的影响分为两种:关于汽车分销渠道方面的政策,直接影响汽车分销渠道;关于促进汽车市场发展的政策,通过对汽车市场和产业的影响间接影响汽车分销渠道发展。
(2)分销渠道方面的政策计划经济时期,汽车产品由国家分配,进入市场经济阶段后,汽车分销渠道由国家指定,后来国家用小轿车经营权来严格限制企业进入汽车分销领域;汽车市场疲软时期,国家开始推行代理制;在代理制失败后,国家对汽车交易市场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促进了汽车交易市场的发展;目前国家开始鼓励发展品牌专卖模式,《汽车品牌专卖管理办法》说明了国家政策的倾向。
管理办法的要点是:推行汽车品牌专卖店模式,在国内市场销售汽车产品的国内外汽车生产企业(集团)要在3年内建立起自产汽车品牌专卖和服务体系;国38 产车与进口车实行分营制度;经营国产品牌的专卖店禁止经营进口品牌,经营进口品牌的专卖店禁止经营国产品牌。
4.4.6汽车市场政策状况近年来,政府陆续出台了许多鼓励轿车消费的政策。
如2000年明确的把“鼓励汽车进入家庭”写进十五规划;取消了200多项汽车税费,对低污染排放的小汽车减征30%的消费税;出台的《机动车登记管理办法》规定了申请贷款购车的消费者可以用车本身作抵押;2003年10月3日起施行的《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将对培育和促进汽车融资业务主体多元化、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的专业化产生积极和深远的影响;2003年,国家开始放开汽车保险费率;国家质检总局制定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在2003年3月15日正式发布。
这些政策将很好的促进汽车消费。
4.4.7我国汽车分销渠道的未来格局的预测(1)品牌专卖店(4S店)成为主导分销渠道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4S店集整车销售、零部件、售后服务、信息反馈功能为一体,经销商的规模实力,良好的购物环境给了消费者极大的购物信心,从而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从制造商和经销商的角度来看,品牌专卖店既可以单独存在,又可以集中存在于大型汽车交易市场和汽车园区内,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同时对于厂家而言,企业的品牌形象和产品流通更加规范;对经销商来说可以获得销售,售后服务的利润以及趋于经营权的保障。
因此,在家用车市场,近年来品牌专卖店已经逐步成为制造商和经销商的共同选择,成为中国现阶段的主流分销渠道。
然而,虽然目前全国在册的汽车经销商有3万多家,厂家授权的品牌专卖店却只有2000多家,仅占7%,品牌4S店将会在汽车分销渠道中进一步发展。
同时,由于建4S店的成本一般在两三千万,而每月的维持也有十多万,未来4S品牌专卖店将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区域。
(2)大型汽车交易市场商家众多,两极分化汽车经销商,制造商一般会选择规模较大,设施配套的综合交易场馆作为品牌进驻或者经销的首选,制造商往往会在这些场所里面设立品牌专卖店,有实力的汽车经销商也钟爱在大型交易市场里开设连锁店。
根据调查表明,消费者更倾向于在地理位置便利,信誉,售后服务好的地方39 买车,而规模大、汽车品种齐全、服务优质、信息化程度高的大型汽车交易场所自然就具备了相当大的发展空间。
正是由于21世纪初的汽车市场丰厚的收益吸引投资者不断的在全国各地建立各种大型的汽车交易市场,据统计,2004年末,在全国较发达的百个地级市的辖区内,都有几个至十几个大型的汽车交易市场,并且数目还有增多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