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知识系列 专题一_词的分类——中考语文复习专题

合集下载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语法专题复习《词的分类》精讲精练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语法专题复习《词的分类》精讲精练

虚词小结
1.虚词,是没有实在意义的词。包括:副 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2.副词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边。
3.介词经常用在名词、代词前面。 4.连词起连接作用,用来表示并列、转折 、选择、递进、条件、因果等关系。 5.助词是起辅助作用的词,不能单用,助 词分为结构助词、动态助词和语气助词。 6.叹词是表示感叹或者呼唤答应的词。
(1)中国, 加油! 武汉 , 加油!
(名词)(动词) (名词) (动词)
(2)在 党中央 的
正确 领导 下,
(介词)(名词)(助词)(形容词)(动词)(名词)
我们 一定 能 打 赢 防疫 阻击战。
代词 副词 动词 动词 形容词 名词 名词
(3)你 是 白衣天使, 你 用 “善良”
代词 动词 名词
代词 动词 形容词
4.特点: (1)能用数量词修饰。如“一座山”“两 滴水”“一点感情”“一批口罩”“一部分 人口”。 (2)一般不能用“不”修饰。 (3)能直接用在介词后边组成介词结构。 如“对人(热情)”“向朋友(招手)” “把门(锁上)”“从现在(开始)”。 (4)方位名词用在其他名词性词语的后面 ,表示事物所在的位置或范围。如“屋檐下 ”“放假之前”“黄河以东”。
(七)介 词
1.介词经常用在名词、代词前面,一 起组成介词结构。表示对象、方向、 地点、时间、比较等。
2.常用的介词有:自、从、以、当、 为、按照,由于、对于、为了、到, 和、跟、把、比、在、关于,除了、 同、对、向、往、朝等。
例如:
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
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
词的特点
1.词都代表一定意义。 如:“山”“生产”“繁荣”, “把”“对于”“因为”。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词性分类——实词(共45张PPT)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词性分类——实词(共45张PPT)

A
姑婆山、质量、开心、 学校、语文、我们
B
大海、动物、学生、
理想、初秋、方法
C
年轻、胜利、相信、英雄、 风雨、一定
D
随堂练习
In-class practice
找出下列语法结构中的名词
操场上、教室里、春节 前、寒假后、东边有山
向后转、朝南开、往东 走、毕业以后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东有村,西有店。
下午开会、您前面坐、咱们清华 见、以后再谈
教学过程
Teaching Process
往往用在一般名词、介词的后边, 如“在外头” “向东走” “”
方位名词 趋向动词
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 如 “到外头” “跑过来”
动词的 语法特征
教学过程
Teaching Process
动词语法
壹 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动作短暂”或“尝试” 的意思,是时态的表示法。
词性分类
实词
虚词
教学分析
Teaching Analysis
虚词
不表示实在意义而表示 语法意义的词
实词 表示实在意义的词
教学设计
Teaching Design
副词 介词
虚词分类
拟声词
连词
助词
叹词
教学设计
Teaching Design
名词 动词
实词分类代词形源自词数词量词教学过程
Teaching Process
教学过程
Teaching Process
动词
动词即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趋向、存在、判 断、能愿的词。
一般动词 心理活动 能愿动词趋向动词 判断动词
存在、 消失
教学分析
Teaching Analysis

中考语文复习:词性、短语、单句、句子成分、复句

中考语文复习:词性、短语、单句、句子成分、复句

指出下列名言的复句关系:
A、失去了真,也同时失去了美。(并列) B 、我宁愿以诚挚获得一百名敌人的攻击,也 不 愿以伪善得到十个朋友的赞扬。 (选择) (递进) C、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 (条件) D、只有忠实于事实,才能忠实于真理。 E、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 (假设) F 、没有任何力量比知识强大,用知识武装起 来 的人是不可战胜的。 (因果)
• 时间副词:已经、 刚刚、立 刻;
• (补充)时间副词和时间名词的区别: • a.时间名词能做定语,如:“现在的事情”,“目前的任 务”,“刚才的情况”。 • 时间副词不能做定语。如:不能说“正在的事情”,“立即 的任务”,“刚刚的情况”。 • b.时间名词做主语,如:“今天星期天”,“现在是早晨八 点钟”,“近来很冷”。 • 而时间副词不能做主语,如:不能说“正在是早晨八点整”。
• 动词比较复杂,有的需要加以说明。 动词“是” • (1)“是”用在名词前是动词,这种“是” 常表示主语“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 例如“鲁迅就是周树人”、“牛是反刍动 物”、“他是开车的”、“是他救了我”; 此外,“这一年,人家是丰年,我是歉年, 收完秋就没吃的了”等里的“是”仍是动词, 作谓语。 • (2) “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表示肯 定,含有“的确”、“实在”的意思,可以 看作语气副词,作状语,例如“我〔是〕懂 了”、“他〔是〕勇敢”、“这样做〔是〕 好”。
2、那个时候的社会生产力还十分落后。 3、鲁班接受了一项大的建筑工程任务。
4、鲁班从中得到启发。
5、蔡伦出生在一个贫苦的铁匠家里。 6、他非常诚恳地征求大家的意见。
7、秋天比春天更富有欣欣向荣的景象。 8、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
9、在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过着朴素的生活。

初中语文中考知识点复习专题三 词汇、短语(正确使用词语)

初中语文中考知识点复习专题三  词汇、短语(正确使用词语)

专题三词汇、短语(正确使用词语)A、词汇一、词的分类1、语法功能:实词与虚词;2、词义功能:单义词与多义词、同义词(近义词)与反义词;3、感情色彩: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4、语体色彩:口语、书面语二、实词与虚词1、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2、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三、单义词与多义词1、单义词:只有一个意义的词。

譬如:鲁迅、月球、宁波、2、多义词:有几个互相联系意义的词。

譬如:秋天果实成熟了(完全长成);他终于成熟了(人发展到很完善的程度)。

四、同义词与反义词1、同义词:意义相同或者相近的词语。

譬如:“的士”与“出租车”;2、反义词:意义相反或者相对的词语。

譬如:“优美”与“丑恶”。

五、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词的语体色彩1、褒义词:含有褒扬、喜爱、尊敬、肯定等感情色彩的词。

譬如:高尚、淳朴2、贬义词:含有贬斥、憎恶、鄙视、否定等感情色彩的词。

譬如:阴险、狡猾3、中性词:不带感情色彩的词。

譬如:抵抗、结果、果实、情况、激发、学习考查重点:①贬词褒用、褒词贬用;②词的语体色彩,重在辨析词语的使用对象、场合情境以及分寸,辨析使用的词语是否得体。

B、词的用法一、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1、本义:指词的起源义,即词的最初意义。

譬如:钢铁→金属元素2、引申义:指由词的本义引申出来的并经过推演发展而产生的意义。

譬如:“浅”本义指从表面到底部的距离短。

(河水很浅。

)引申义指①程度不深(他的文学功底太浅);②表示时间不久(他们相处的日子很浅);③颜色淡(布的色彩有点浅)。

比喻义指由词的本义(或引申义)的比喻用法而形成的意义。

譬如:①他们虽然不是亲兄弟,却情同手足。

(手足比喻为兄弟)②八路军带领乡亲脱离了虎口。

(虎口比喻为险境)警示:一个词语在不同的具体语境中就可能产生相应引申义、比喻义,对词语的理解必须结合语境来理解。

比喻义是通过本义的比喻用法而逐步固定下来的新义。

如用“手足”比喻“兄弟”,用“虎口”比喻危险境地。

初中语文知识——词的分类(词性介绍).pptx

初中语文知识——词的分类(词性介绍).pptx
1
学海无涯
性质形容词。性质形容词能受"很"修饰。如:红,甜,漂亮,干净,清楚。 状态形容词。状态形容词不能受"很"修饰。如:雪白,滚烫,亮晶晶,泪涟涟。 形容词的主要语法特征: 形容词一般都能做定语。 形容词一般不能做宾语。 一部分形容词可以重叠,如:好好,慢慢,结结实实,雪白雪白。 4.【数词】表示数目和次序。表示数目多少的是基数词,表示次序前后的是序数 词。前者由系数和位数组成。系数包括"零、半、一、二、三、四、五、六、七、 八、九、十",位数包括"十、百、千、万、亿"等。二者合成数词,如:二,十 二,六百六十六,一千。序数词一般由基数前加"第、初"构成。数词中还有分数, 小数,倍数,概数。如:三分之二,一点五,五倍,十几。 5. 【量词】表示计量单位,又叫单位词,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两类。 名量词 是人和事物的单位,如:张、本、只、个。动量词是动作行为的单位,如: 次、 回、声、趟。 数词和量词经常组合在一起构成数量词组,充当定语、状语或补语。比如:一张 (纸)、三只(鸡)、一下(打响)、跑(三圈)。 6.【副词】 (1)、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表示程度、范围、时间、频率、语气、情貌等。 表示程度的有:很、极、最、太、更、更加、格外、十分、极其、比较、相当、 稍微、略微、多么等。 表示范围的有:都、全、单、共、光、尽、净、仅、就、只、一共、一起、一同、 一道、一齐、一概、一味、统统、总共、仅仅、惟独等。 表示时间的有:刚、正、将、老(是)、总(是)、早就、已经、正在、立刻、 马上、起初、原先、一向、永远、从来、偶尔、随时、忽然等。 表示频率的有:又、再、还、也、屡次、常常、往往、经常、不断、反复等。 表示语气的有:不、没、没有、别、未必、准、一定、必定、必然、却、倒、可、 就、幸亏、难道、何尝、偏偏、索性、简直、反正、多亏、也许、大约、好在、 敢情等。 表示情貌的有:百般、特地、互相、擅自、几乎、渐渐、逐渐、逐步、猛然、依 然、仍然、当然、毅然、果然、差点儿等。 (2)、语法特点 副词一般只同动词、形容词相结合,例如"都去、常去、就去、很大、更大、多 么大"。如果代词"这样"、"这么"、"那样"、"那么"代替了动词,副词也可以用 在它们前面,如"已经这样了"、"就这么着吧"。名词数量词做谓语时,副词也可 以同它们结合,如"这儿就三个人"、"今天才九号"。 副词的主要功能是用来做状语,"机"、"很"可以做补语。如"你太好了"、"他曾 经来过"、"味道好极了"。 7.【代词】是有称代、指别作用的词。分为三类,代替人或事物名称的叫人称代 词,表示疑问点的叫疑问代词,指示或区别人、事物、情况的叫指示代词。 (1).人称代词包括三种代词: 第一人称:我、我们、咱、咱们; 第二人称:你、你们、您、您们; 第三人称:他、她、它、他们、她们、它们、别人、大家 (2). 疑问代词是表示疑问点的,如:谁、什么、哪里、多少。

中考语文语法专项——词性专题

中考语文语法专项——词性专题

词性专题教学目标:1.了解语法中的实虚词词性;2.能辨别各种词性并正确使用。

第一课时词类:有实词与虚词两大类1.实词:表示实在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成分,能够独立成句。

2.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意义,不作短语或句子成分(副词除外),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一、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一)名词1.名词很常见,有的表示人,如“娃娃”、“姑娘”、“青年”;有的表示具体的事物,如“绿萍”、“水藻”、“铃铛”、“镰刀”、“蟋蟀”;有的表示抽象的事物,如“精神”、“传统”、“法律”、“爱情”、“文化”、“生活”、“思想”、“领域”、“状态”、“善良”、“友善”;还有的表示时间,如“秋天”、“昨天”、“过去”、“早晨”。

需要注意的是另外一类表示方位的名词,一般称为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东”“西”“南”“北”“里头”“外边”“以上”“之下”等。

大多数情况下,方位名词用在其他名词性词语的后边,表示事物所在的位置或范围。

2.练习:找出下列句子中的名词:(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2)雨变得更轻,也更深情了,水声在屋檐下,水花在窗玻璃上,伴着你的夜梦。

(3)他们的善良、温柔与友谊使我的生活值得一过。

(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二)动词1.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做着动作——走、跑、唱、跳、打、躺等;很多时候我们会有某种心理活动——爱、恨、担心、喜欢、讨厌、想念、忘记、佩服等;而事物又总在不断变化发展着——增加、减少、扩大、提高、降低、发生、出现等。

这些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发展变化的词,叫做动词。

大多数动词意义实在,较好把握。

有一些动词用法比较特别,需要特别注意。

一类表示可能、应该、意愿,如“能”、“能够”、“会”、“可能”、“可以”、“可”、“要”、“应”、“应该”、“应当”、“肯”、“敢”、“愿”、“愿意”等。

这类动词一般放在动词的前面。

一类表示动作趋向,如“上”“下”“来”“去”“进”“出”“到”“过”“过去”“上来”“回去”“起来”等。

语文语法(词性)

语文语法(词性)
2
3
4
1
练习
(五)叹词
:表示感叹或应答呼唤的词。
1、表感叹:啊 呀 呸 嗬 哎呀 哟 哼 2、表应答呼唤:喂 哦 唔
语法特点: 1、独立性最强,能单独成句; 2、可充当句子成分;如,他哎哟哎哟地叫。(作状语)
语法功能: 可以代替名、动、形 、数和副,还可代替短语和句子。
请把下面文字中的代词找出来。
请把下面文字中的代词找出来。
当我为这个世界的黑暗和痛苦发出第一声哭喊时,父亲就像山那边每天升腾的那轮红红亮亮的太阳,点亮了我的整个世界。就在那一刻,父亲把自己铸成了我永恒的向往。
谁?为什么偏偏是我的父亲?”多少次我问自己。
动词绝大多数能带宾语,形容词不能,如:喜欢(你),怨恨(他),愉快(你)×,高兴(他)×。
动词、形容词的区别
语法功能:
:表示数目的词。
如,一 二 三 两 十 千 半 零 第一 初四 三分之一 零点三 三十左右 上万 五六百 五成 一倍
有基数 序数 分数 小数 倍数 概数等。
名词不能用肯定否定相叠形式提问。国家不国家? 动词、形容词可以重叠,如:走不走?好不好?
名词前不能加“不”(不受副词限制)如:不北京。动词、形容词一般可以,如:不看、不吃、不好、不大。
01
03
02
名与动、形的区别:
请把在这段文字中的动词找出来。
有一座破败的山顶小学,很多事情都从简或省略了,唯有国旗每天要升。
判断方法: 1、能受数量词修饰。两个城市 一些学生 一点儿水 2、不受副词“不”修饰。
名词的语法功能:经常作主语、宾语
请把在这段文字中的名词找出来。
当国歌国旗一起升起来的时候,我从一个山村孩子纯朴的敬礼里,我从一个老华侨湿润的凝视里,看到,看到中国深远处的伟力和韧性。

语文语法知识复习词性知识

语文语法知识复习词性知识

语文语法知识复习——词性知识一、分类1、实词:表示实在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一般能够独立成句。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2、虚词: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二、实词(一)名词1)含义:表示人或者事物、时间、处所、方位等名称的词2)种类:1、表示人的:教师、学生、工人、父亲、白求恩;2、表示具体事物的:房子、汽车、电话、计算机;3、表示抽象事物的:精神、物质、友谊、法律;(抽象名词)4、表示时间的:过去、现在、春节、元旦、早晨、晚上;(时间名词)5、表示处所的:北京、四川、中国、美国、亚洲;(处所名词)6、表示方位的:上、下、左、右、前、后、东、南、西、北、以上、之下;(方位词)3)名词的语法特征:1、经常作主语和宾语,如:牛吃草;2、也可作定语,直接修饰另一名词,如:柳树梢头3、名词可以受数量短语修饰,如:一条河、一头牛、三位同学4、一般不受副词修饰,不能说“很同学”、“不房屋”5、不能重叠,亲属称谓以及其他少数词,如“妈妈、哥哥”等,这是构词的语素重叠,不算构形的形态变化。

6、有些名词能够加“们”表示群体。

不加“们”的名词可是个体,也可是群体。

*方位名词可以单用,但大多数情况下,它要用在名词的后边,表示事物所在的位置。

(二)动词1)含义: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2)种类:1、表示动作行为的:说、笑、写、看、走、休息、学习(动作动词)2、表示发展变化的:增加、减少、提高、降低、发生、出现(表示存在、变化、消失)3、表示心理活动的:爱、恨、喜欢、讨厌、想念、忘记、佩服、重视(心理活动动词)4、表示可能、意愿的:能、会、要、敢、得、可、可以、应、应该、愿意(能愿动词同)5、表示趋向的:上、下、去、来、进、出、到、过、过去、上来、回去、起来(趋向动词)6、表示判断的,只有一个:是(也叫判断词)3)动词的语法特征:1、动词能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多数能带宾语,如“他爱祖国”2、动词能够前加副词“不”,除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和一些能愿动词能够前加程度副词外、多数不能加程度副词。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语法知识课件(共88张PPT)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语法知识课件(共88张PPT)

第二讲 语 素
一、语素的概念 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语音、语义)结合体。如:“马虎”这 个语素,它的语音是“mǎ hu”,语义是“不认真”。 现代汉语的语素绝大部分是单音节的,如“天、地、河、农、土、 啥、而、吗”等,也有两个音节的,如“荒唐、牢骚、参差、尼龙”等, 还有三个或三个以上音节的,如“法西斯、海洛因、迪斯科、乌鲁木齐、 布尔什维克”等。 语素不能再分成更小的音义结合体,一旦拆开,要么不表示任何意 义,要么表示毫无关联的两个意义。
2、序数词——表示次序前后。一般是在基数前加前缀“第”或 “初”组成,例如“第一、第五、初一、初五”。有时可用“甲、
(六)量词——表示计算单位。可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 两大类。
名量词表示人和事物的计算单位,如“一个人”。动量 词表示动作次数和发生的时间总量,如“看三次”“看三 天”。下面是量词分类系统表:
②[为崛起的中国]而努力工作(表目的)
③[用声情并茂的语言]拨动听众的心弦(表工具方式)
④[从早上]工作到晚上(表示时间的起点)
⑤[在阅览室]看书(表示处所)
⑥黄河发源<于青海>(表示处所)
⑦(关于嫦城奔月)的传说(表示有关事物)
(二)连词——起连接作用,连接词、短语、分句和句子等, 表示并列、选择、递进、转折、条件、因果等关系。
一、实词(一)名词——表示人或事物或时地的名称。名词 有以下几种:
1、专有名词:鲁迅、中国、澳门 2、普通名词
:朋友、同志、作家、学生、牛、羊、飞机、原子 集合名词:人民、人口、群众、物品、马匹 抽象名词:道德、思想、文化、政治、欲望、苦头 物质名词:水、油、肉、声音、风、阳光 3、时间名词:秋天、早晨、明年、现在 4、处所名词:河岸、东郊、周围、里屋 (新疆、北京、广东、亚洲等兼属专有名词和处所名词) 5、方位名词:前、后、左、右、之上、以下、以西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_词类与词性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_词类与词性

语法——词类与词性一、词的分类词,是语言里最小的、可以自由运用的单位。

例:山、水、走、兴奋、玻璃、坦克、中国、人民、奥林匹克、中华人民国……根据语法功能和意义,一般把汉语的词分成两大类:1.实词——表示实在意义的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2.虚词——不表示实在意义而表示语法意义的词,有: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二、词性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1、人事名词:如,人学生鲁迅《离骚》政治文化2、时间名词:如,春天上午星期天母亲节刚才3、处所名词:如,中国远处周围里屋郊区4、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里外旁东西判断方法:1、能受数量词修饰。

两个城市一些学生一点儿水2、不受副词“不”修饰。

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存现、变化、消失、判断、心理活动等的词。

1、动作动词:表动作、行为。

如,走看说进行开始2、心理活动动词:如,想爱恨怕希望喜欢担心3、使令动词:表指使、命令或请求。

如,使叫让派请求禁止4、能愿动词:(助动词)如,能会可以愿肯敢要应应该(跟动词、形容词等组成能愿短语。

如,能够解决)5、趋向动词:如,来去上进出回过开上来起来6、判断动词:主要是“是”,以与同“是”相当的“为”等。

动词的判断方法:1、不能受“很” 修饰(除能愿和心理活动动词外)2、标志:“着”“了”“过”3、用带趋向动词或重叠的方式来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趋向等。

形容词:表示性质、状态的词。

1、表示形状如,长、短、粗、高大……2、表示性质如,高尚、乐观、懦弱……3、表示状态如,迅速、朦胧、遥远……判断方法:1、一般能用程度副词“很”等修饰(少数本身就表示程度“雪白、完美”等)。

2、大多可以按AA或AABB的方式重叠。

如,小小(的)高高大大数词:表示数目的词。

1、表示确数:三分之二、七百……2、表示概数:成千上万、若干……3、表示序数:初一、第八……量词:表示计量单位的词。

1、物量词:表人或事物的单位。

如,个位根本片双串寸公里两斤平方吨点儿些2、动量词:表动作行为的单位。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全面复习(词类、短语、句子)[1]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全面复习(词类、短语、句子)[1]

初中语法知识(1)——词类、短语、句子一、词类划分(一)实词:实词:是具有实在意义,而且可以单独充当句子成分的词。

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时间、方位,在句子中常作主语、宾语,时间名词、处所名词可以作状语:例如:[今天]咱们开个会。

[屋里]他们几个正在开会呢。

能被数量词、不被副词修饰,指人的名词+们表示复数,不能重叠(重叠后成为量词性质。

如:人人、家家、年年、天天、队队,表示“每一”的意思。

)2、动词:在句子中常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多数能带宾语;动词后面一般可以带“着、了、过”等,表示动态。

助(能愿)动词在句子中一般做状语、趋向动词可做补语。

他[能]来吗。

你现在[应该]做作业。

3、形容词:大部分都能作定语,也能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词,有的可作状语、补语,不能带宾语。

多数可受程度副词“很、太、非常”等的修饰,并且都可以修饰名词性成分。

(激烈)的战争开始了。

你坐下来,[慢慢]说。

这花〈美丽〉。

他走得〈慢〉。

4、数词、量词:数词经常和量词组合,构成数量短语,充当定语或补语。

(万里)长城去。

〈一趟〉医院。

5、副词: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

副词都能作状语、补语。

6、代词:代词和它所代替的实词或短语的用法大致相当,就是说所代的词语能做什么句子成分,那个代词就能作什么成分。

7、象声词:模拟声音,可以作状语、定语、谓语、补语、独立语,主要作状语。

8、叹词: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独立性最强,一般不同别的词语发生结构关系,常作感叹词或独立成句。

所、时间、条件等。

介词不能单独做句子成分,总要组成介词短语,介词短语主要作状语,有的还可以做补语、定语。

例如:在阅览室看书对人民负责同他说话按客观规律办事比过去更好他[在家]休息 [沿着山路]往前走有很多[关于月亮]的传说大家反复研究了[对这个问题]的处理2、连词:连接词、短语、分句和句子,不能成为句子成分。

3、助词:附着在词或短语后面表示某种语法意义。

4、语气词:普通话中最基本的有六个:的、了、呢、吧、吗、啊。

中考语文复习:词性、短语、单句、句子成分、复句概要

中考语文复习:词性、短语、单句、句子成分、复句概要
2、既然我把那么深厚的感情灌注在我的歌里,他 怎么会听不见呢?
二、假设复句
前一分句提出一种假设,后一分句说明这种假设的结果。
单用的:如果、假如、假使倘若、要是、要不是 不然、否则、要不然
搭配用的:如果(假如、假使、倘若、要是)……就 (那么、便、则) 即使(纵然、纵使、即便)…… 也 若是……那么 要是……则 假若……那么 例如:如果你愿意,我就陪你去白云山看看。 要是我们在会场上,一定会禁不住涕泗横流的。
去;
• 动词比较复杂,有的需要加以说明。 动词“是”
• (1)“是”用在名词前是动词,这种“是” 常表示主语“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 例如“鲁迅就是周树人”、“牛是反刍动 物”、“他是开车的”、“是他救了我”; 此外,“这一年,人家是丰年,我是歉年, 收完秋就没吃的了”等里的“是”仍是动词, 作谓语。
五、复句的类型
一、因果复句
分句之间有原因和结果的关系的复句,其中 一句说明原因,另一个分句说明结果。
单用的:因此、因而、所以、以致、致使、从而、 可见
既然、由于 搭配用的:因为……所以 由于……因而(所以)
既然……就(那么,那就) 之所以……是因为
例如:1、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 可敬的。
• 语气副词:难道、究竟、到 底、果然;
• (二)介词——用在词或词组前面, 组成“介词(宾)结构”,表示时 间、处所、方式、条件、对象等的 虚词。
• 例如:表时间:从、自从、于、趁、 乘、随着、赶、临
• 表处所、方向的:从、自、打、往、 朝、向、到、在、
• 1. 介词结构都可以作状语,少数还可以作补语。
7、秋天比春天更富有欣欣向荣的景象。 8、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 9、在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过着朴素的生活。 10、峰峦刚刚从黑夜中显露出一片灰蒙蒙的轮廓。

初中语文知识——词的分类词性介绍

初中语文知识——词的分类词性介绍

初中语文知识——词的分类(词性介绍)一.词性分类:实词:表示实在意义的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虚词:不表示实在意义而表示语法意义的词,有: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二、具体定义和例子:1.【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又称体词。

实词的一种。

如:中国、世界、成果、效率、品德、父亲、主人、老李、疯子、错儿、孩子们等。

名词可以分为以下次类:个体名词,又叫可数名词。

如:(一本)书、(三朵)花、(五条)河。

集合名词,不能加个体量词,与集合量词或不定量词"对,批,部分,些"等搭配,如:(一对)夫妇、(一部分)船只、(一些)车辆。

专有名词,如:北京、天安门、孔子、长江。

时间名词,如:春天、上午、现在、立春、星期二、刚才。

处所名词,如:颐和园、商店、亚洲、北京、中国。

方位词,如:东、西、上、里、前、内。

名词的主要语法特点:(1)不能用"不"来否定,如不能说"不帽子"。

(2)在句中经常充当主语、宾语、定语。

时间和处所名词可以做状语,如:小李昨天迟到了。

(3)名词一般不能重叠,只有带有量词性质的名词才可以重叠,如:人、年、天。

2.【动词】是表示人、事物的运动或相互作用的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的词)。

动词可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

能够带宾语的动词是及物动词,如:吃、打、敲、写,它们的宾语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

也有一部分动词必须带宾语,如:费(劲)、顾全(大局)。

不及物动词不可带宾语,如:咳嗽、休养、毕业。

心理活动动词。

这类动词可以受"很、太"一类程度副词的修饰。

如:爱,想,同意,赞成,怀疑。

判断动词。

最主要的就是"是",表示判断或肯定。

在表示判断时,"是"后边的成分是"判断宾语",例如:"我是中国人。

"能愿动词,又叫助动词,表示行为状况的可能性或意愿性。

2022高考语文专项:现代汉语语法系列(一)词性分类

2022高考语文专项:现代汉语语法系列(一)词性分类

2022高考语文专项:现代汉语语法系列(一)词性分类词性分类汉语的词能够分为12类。

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是实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是虚词。

一、名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实词。

如:黄瓜、白菜、拖拉机、运算机。

1、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

2、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

3、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等。

名词同义词着重点往往表现在所指事物的特点方面。

“才能”与“才华”,前者侧重于做事的能力,后者侧重于在文学艺术方面显露出来的聪慧和特长。

二、动词: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进展、变化。

1、有的动词表示一样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学习、起飞、审查、认识”等。

2、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如此的动词前面往往能够加上“专门、十分”。

3、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情愿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要、应、肯、敢、得(děi)、能够、应该、应当、情愿、能够、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样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能够考虑、情愿学习、应该说明、可能进展”。

4、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它们往往用在一样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5、“是”“有”也是动词,跟动词的用法一样,“是”也成为判定动词。

动词同义词着重点往往表现在动作的方式方法上。

“发觉”和“发明”,前者词义侧重于找到,后者侧重于制造。

“化装”与“化妆”,前者侧重于装扮,后者侧重于“装扮”。

三、形容词: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样式、性质等,如“多、少、高、胖、死板、奢侈、胆小、丑恶”。

形容词同义词着重点往往表现在所指事物的性质、状态上。

初中语文语法

初中语文语法

初中语文语法初中语文语法一、词的语法功能概述:词的语法功能首先表现在能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

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是实词;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是虚词。

实词和虚词是词的基本类别。

二、实词(一)名词1、分类:①表示人:如参谋、人民、老师、人物、工人、公仆、同学、陈庆杰等②表示具体事物:如桌子、砖瓦、空调、手机、电灯、电视机等③表示抽象概念:如眼光、理想、品格、精神、思想、缘分、情况等④表示时间:如早晨、中午、傍晚、现在、明天、将来、去年、从前等⑤表示处所:如周围、近郊、宁波、两侧等⑥表示方位:A、单纯的:上、下、前、后、东、西、南、北、左、右、里、外、中、间、旁等B、合成的:在单纯的方位名词前面或后面加以、之、边、面、头C、对举:把两个意思相对的单纯方位词对举,如上下、前后、左右等2、语法功能:①能用数量词修饰限制:但可数名词要用定量的数量词修饰,不可数名词要用不定量的数量词修饰。

如:五架飞机、一位工人;又如:一种理想、一些纸张、一点积极性等;②不能用“不“修饰;③能用在介词后面组成介宾短语:如:在上海、关于水问题等④经常用作主语或宾语⑤时间名词、处所名词、方位名词尽管具有名词的特点,但它们可以修饰动词作状语,或放在整个句子开头作状语。

(二)动词1、分类:①表示动作、行为:如走、跑、读、研究、完成、保卫、实现等;②表示存在、变化:如存在、变化、有、没有、流动等;③表示心理活动:如想、思考、怀念、缅怀等;④表示可能、意愿:(可作其他行为动词的状语)A、能、能够、可、可能、可以、会(表示可能性)B、该、应该、应当、要、敢、肯(表示意愿的)⑤表示趋向:(除了具有一般动词的语法功能外——作谓语,还可作句子的补语)A、来、去(单用时以人的位置为着眼点)B、上、下、进、出、过、回、开、起(以人以外的事物或位置为着眼点)C、上来、下去、进来、出去、过来、回去(兼有A、B两组的特点)⑥表示使令:使、令、命、让、请、叫、派等⑦表示判断:是(但句中出现“是”时并非全部是表示判断的动词)如:这件事我是没有做过。

中考:词语分类

中考:词语分类

中考复习:语言积累与应用之词语的分类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够了解掌握现代汉语的词类2、能够掌握各种词性的定义与辨别3、能够判别同义词、反义词,褒义词、褒义词、中性词,了解同义词、反义词作用情感与价值: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授,互动,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能自觉地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教学重点:能够掌握词性的判别与词的感情色彩判别教学难点:明能够掌握词性的判别与词的感情色彩判别教学方法:讲练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考纲、试题教学课时:3+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二、词语的分类(一)按词性分:实词是具有实在意义的词。

它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在一定的语言环境里,实词带上语调能单独成句和单独回答问题。

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虚词是没有实在意义的词。

一般不能独立成句,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只有少数副词除外),只能帮助实词造句,起“连接”和“附着”作用。

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拟声词,其中只有语气词、拟声词和少数副词可以独立成句。

1、名词(1)、名词是表示人、事物、时间、处所或方位等的词。

a,表示人的,如:教师、学生、医生、工人、老板、父亲、白求恩;b,表示具体事物的,如:房子、汽车、电话、杨树、鲜花、计算机;c,表示抽象事物的,如:精神、物质、关系、友谊、道德、法律、能力;d,表示时间的,如:过去、现在、今天、明天、春节、元旦、早晨、晚上;e,表示处所的,如:北京、江南、亚洲、边疆、中国、美国;f,表示方位的,也叫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东、南、西、北、里头、外边、以上、之下、前后、左右。

(2)、语法特点: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不、很、非常等)修饰。

2、动词(1)、动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心理活动,发展变化、存在消失的词。

a,表示动作行为,如:说、笑、看、写、走、旅游、休息、工作、学习;b,表示发展变化的,如:增加、减少、扩大、提高、降低、发生、出现;c,表示心理活动的,如:爱、恨、喜欢、讨厌、想念、忘记、佩服、重视;d,表示可能、意愿的,也叫能愿动词,如:能、要、会、敢、可、可以、应、应该、愿意;e,表示趋向的,也叫趋向动词,如:上、下、去、来、进、出、到、过、过去、上来、回去、起来;f,表示判断的,也叫判断词,只有一个“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数词和量词结合起来使用表示数 量,数词不能单独直接用在名词或动词前 边,量词一般都可以重叠,表示“每一” 的意思。
6.代词能代替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分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
例如:1.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
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2.在20世纪人类历史上,这可能是最重 要的、影响最深远的巨大转变。
初中语法知识系列专题讲座一
词的分类
词的概念
词是代表一定意义的能独立运用 的最小的语言单位,它一般具有固定 的语音形式。
词的分类
1.从词性来看,词可以分成实词和虚词。
2.实词,是有实际意义的词。包括:名词 、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3.虚词,是没有实在意义的词。包括: 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 词。
4.将结构助词“的”“地”“得”分别填入下边 句子的括号里。 (1)他说( 的 )我没听清楚。 (2)月亮悄悄( 地 )爬上树梢。 (3)他高兴( 得 )跳起来。 (4)你唱( 得 )太好了。 (5)白衣天使奋战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 前线,他们不分昼夜( 地 )工作,病魔在他们 ( 的 )微笑里萎缩,病痛在他们(的)圣洁中 归零,病症在他们( 的 )呵护下消亡, 他们 ( 的 )事迹感动( 得 )我热泪盈眶,我要为 他们点赞!把鲜花和掌声送给他们!
3.请判断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词性。 (1)中国 加油!武汉 加油!
(2)在 党中央 的 正确 领导 下,我们 一定 能 打 赢 防疫 阻击战。
(3)你 是 白衣天使,你 用“善良” “纯洁”“汗水”“责任”搭建 通 往
健康 的 阶梯,你 用 真诚 和 爱心, 搀扶 患者 迈 向 幸福。
3.请判断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词性。
2.请判断下列单音节词的词性。
前左躺能是 美快硬黑十 百台次你各 每哪很都最 自为朝和而 或唉嗯哗啪
2.请判断下列单音节词的词性。
前(名词) 左(名词) 躺(动词) 能(动词) 是(动词) 美(形容词) 快(形容词) 硬(形容词) 黑(形容词) 十(数词) 百(数词) 台(量词) 次(量词) 你(代词) 各(代词) 每(代词) 哪(代词) 很(副词) 都(副词) 最(副词) 自(介词) 为(介词) 朝(介词) 和(介词) 而(连词) 或(连词) 唉(叹词) 嗯(叹词) 哗(拟声词) 啪(拟声词) 所(助词) 了(助词) 的(助词)
7.拟声词是模拟事物的声音的词。
综合练习
1.请判断下列双音节词的词性。
法律 曾经 春天 七千 终于
高尚 关于 外边 第一 立刻
佩服 虽然 愿意 千克 对于
初五 哎呀 应该 架次 按照
毫升 咯吱 忙碌 什么 或者
怎样 似的 清脆 自己 如果
综合练习
1.请判断下列双音节词的词性。
法律(名词) 高尚(形容词) 佩服(动词) 初五(数词) 毫升(量词) 怎样(代词) 曾经(副词) 关于(介词) 虽然(连词) 哎呀(叹词) 咯吱(拟声词) 似的(助词) 春天(名词) 外边(名词) 愿意(动词) 应该(动词) 忙碌(形容词) 七千(数词) 第一(数词) 清脆(形容词) 千克(量词) 架次(量词) 什么(代词) 自己(代词) 终于(副词) 立刻(副词) 对于(介词) 按照(介词) 或者(连词) 如果(连词)
(四)数词和量词
1.概念:用来表示数目的词是数词。 如“三”“二十几”“万”“第一”。 用来计算事物和动作的单位的词。 如“个”“只”“米”“千克”“次”。
2.特点:(1)数词和量词结合起来使 用表示数量。 (2)数词不能单独直接用在名词或动 词前边。 (3)量词一般都可以重叠,表示“每 一”的意思。
5.用能否加“不”和“很”的方法把下 列词语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三组。
作用 使用 盼望 欲望 果断 断定 饱满 充满 疾苦 痛苦 勇敢 勇气 限度 限制 热爱 可爱 智慧 聪明 开发 开通 腐败 腐朽 兴奋 兴趣
5.用能否加“不”和“很”的方法把下 列词语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三组。
名词:作用 欲望 疾苦 勇气 限度 智慧 腐败 兴趣
例如:
1.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
街市。
2.我倒很想知道,他们的衣料究竟 织得怎样了。
(五)代 词
1.概念:代词能代替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2.分类:(1)人称代词。如“我” “他”“你”“他们”“自己”等。 (2)指示代词。如“这”“那儿” “这里”“这样”“每”等。 (3)疑问代词。如“谁”“什么” “哪”“怎么样”“哪里”“哪会”等。
虚词小结
1.虚词,是没有实在意义的词。包括:副 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2.副词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边。
3.介词经常用在名词、代词前面。 4.连词起连接作用,用来表示并列、转折 、选择、递进、条件、因果等关系。 5.助词是起辅助作用的词,不能单用,助 词分为结构助词、动态助词和语气助词。 6.叹词是表示感叹或者呼唤答应的词。
4.表示判断,主要是一个“是”。
5.特点: (1)一般能受“不”的修饰。如“不说 不笑”“不打不闹”“不发生”。 (2)多数动词可以重叠。如“想想”“ 说说”“商量商量”“活动活动”。 (3)绝大多数都能带宾语,是及物动词 。如“写字”“爱劳动”“加以研究”。 (4)不能带宾语的是不及物动词,也不 能受“很”修饰。如不能说“很休息”“ 很游泳”。
4.特点: (1)能用数量词修饰。如“一座山”“两 滴水”“一点感情”“一批口罩”“一部分 人口”。 (2)一般不能用“不”修饰。 (3)能直接用在介词后边组成介词结构。 如“对人(热情)”“向朋友(招手)” “把门(锁上)”“从现在(开始)”。 (4)方位名词用在其他名词性词语的后面 ,表示事物所在的位置或范围。如“屋檐下 ”“放假之前”“黄河以东”。
(1)老李和小王都赞成这么做。 连词 (2)郭老师同老赵谈过话了。 介词 (3)你跟老张研究一下再作决定。 介词 (4)北京与天津高铁相连。连词
(1)中国, 加油! 武汉 , 加油!
(名词)(动词) (名词) (动词)
(2)在 党中央 的
正确 领导 下,
(介词)(名词)(助词)(形容词)(动词)(名词)
我们 一定 能 打 赢 防疫 阻击战。
代词 副词 动词 动词 形容词 名词 名词
(3)你 动词 形容词
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九)助 词
1.助词是起辅助作用的词,不能单用,助 词分为结构助词、动态助词和语气助词。
2.结构助词主要有“的”“地”“得” “所”“似的”。
3.动态助词包括“着”“了”“过”,附 着在动词的后边,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
4.语气助词主要包括“了”“嘛”“啦 ”“吗”“呢”“吧”“啊”等,放在句 子末尾,表示陈述、疑问、祈使或感叹语 气。
例如:我向下迈出了最后一步,然后
踩到了底部凌乱的岩石,扑进了父亲强 壮的臂弯里……
(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
(三)形 容 词
1.概念:表示性质、状态的词。如“好” “坏”“黑”“白”“激动”“笔直” “弯曲”“碧绿”“红彤彤”。
2.特点:(1)一般能受“不”修饰。 如“不好不坏”“不黑不白”“不激动”。 (2)能用“很”修饰而不能带宾语。 如“很红”“很生动”“很虚心”。 (3)多数能按AA式或AABB的方式重叠。 如“高高”“白白”“随随便便” “干干净净”。
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甚 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
(八)连 词
1.连词起连接作用,用来表示 并列、转折、选择、递进、条件、 因果等关系。
2.常见的连词有:和、跟、同、 而、或者、而且、并且、虽然、但 是、 如果、 只有、 只要、因为、 以及、 以免等。
例如: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 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 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
“纯洁”“汗水”“责任”搭建 通 往 健康
形容词 名词 名词 动词 动词 介词 形容词
的 阶梯, 你 用 真诚 和 爱心, 搀扶
助词 名词 代词 动词 形容词 连词 名词 动词
患者 迈 向 幸福。
名词 动词 介词 形容词
4.将结构助词“的”“地”“得”分别填入下 边句子的括号里。 (1)他说( )我没听清楚。 (2)月亮悄悄( )爬上树梢。 (3)他高兴( )跳起来。 (4)你唱( )太好了。 (5)白衣天使奋战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 ) 前线,他们不分昼夜( )工作,病魔在他 们( )微笑里萎缩,病痛在他们( )圣 洁中归零,病症在他们( )呵护下消亡,他 们( )事迹感动( )我热泪盈眶,我要 为他们点赞!把鲜花和掌声送给他们!
(六)副 词
1.副词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边,起 修饰、限制作用,表示程度、范围、时 间、频率或语气等。
2.常用的副词有:很、更、最、都、只、 才、就、没、不、非常、已经、曾经、 刚刚、立刻、马上、忽然、终于、大概、 简直、难道等。
例如:
把书(送去) 往那边(走) 从昨天(开始)
向我(点头) 沿河边(跑步) 比前几天(热)
例如:
1.“啊,美极了!真是美妙极了!” 老大臣说。“嗯,我们听到您的话真高兴
,”两个织工一起说。
2.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
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十)叹词和拟声词
1.叹词是表示感叹或者呼唤答应的词。 如“啊”“哎”“哦”“噢”“哼” “呸”“唏”“呀”。
2.拟声词是模拟事物的声音的词。 如“哗哗”“喵喵” “咚咚” “轰隆隆”“哗啦啦”“旺旺” “淅淅沥沥” “噼里啪啦” “叽叽喳喳”。
动词:使用 盼望 断定 充满 限制 热爱 开发
形容词:果断 饱满 痛苦 勇敢 可爱 聪明 开通 腐朽 兴奋
6.有些词如“和”“跟”“同”“与”既是 介词,又是连词,鉴别的方法,一是看这些 词语连接的前后两部分能否互换,能互换而 意思不变的是连词,不能这样换的是介词; 二是看它们前边能否加状语,能加状语的是 介词,不能加状语的是连词。根据这两点, 请比较一下,下列句中带点的词,哪些是介 词,哪些是连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