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全国各省市中考语文真题汇编语法(含答案解析)
2024全国各地区语文中考真题汇编《第一期》
语文(第一期)默写一、(2024重庆B卷7题10分)“用典”可让古诗词言简而意丰。
请按提示填空。
二、(2024四川遂宁9题10分)为丰富研学活动形式,校团委设计了有关“江”“山”的飞花令,开启研学之旅。
下列是同学们整理的诗句,请你根据提示补充完整。
【推荐地区:安徽、河南、福建、山西】【参考答案】一、(10分)①隔江犹唱后庭花②浊酒一杯家万里③燕然未勒归无计④持节云中⑤何日遣冯唐⑥到乡翻似烂柯人⑦报君黄金台上意⑧蓬山此去无多路⑨马作的卢飞快⑩弓如霹雳弦惊二、(10分)①江春入旧年②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③烟波江上使人愁④不尽长江滚滚流⑤一览众山小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⑦将登太行雪满山⑧蓬舟吹取三山去语段综合(2024重庆B卷1~5题23分)班级开展“君子自强不息”主题学习,请你完成以下活动。
活动一:致敬航天英雄①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研制、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再启新征程。
②科研团队持续创新,不断推动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
航天员队伍工作一丝不苟,zhāng ()显了骇人听闻的航天精神,一次次书写了探索浩瀚.太空的新篇章!③通过他们日复一日地勤学苦练,淬炼出百折不挠的意志。
④一串串奋斗的足迹,铺就一条飞天之路。
人生从来没有轻而易举的成功,一鸣惊人的背后,都是qiè()而不舍、鞠躬尽瘁.的精神。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4分)zh āng显浩瀚.()qiè而不舍鞠躬尽瘁.()2.文段中画横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一丝不苟B.骇人听闻C.百折不挠D.轻而易举3.文段中画波浪线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① B.② C.③ D.④4.围绕“君子自强不息”的学习主题,根据表中“资料搜集”,设计两个问题,采访航天科学家孙家栋。
(4分)5.积累经典名句,致敬航天英雄。
(8分)(1)请你再写两句有关自强不息的名言或诗句。
(4分)①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023中考语文全国各地真题汇编及答案解析
2023中考语文全国各地真题汇编及答案
解析
简介
本文档为2023年中考语文全国各地真题汇编及答案解析,旨
在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和提升语文能力。
文章结构
本文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引言:介绍中考语文考试的重要性和备考方法。
2. 真题汇编:列举并解析全国各地2023年中考语文真题。
3. 答案解析:对各题目的答案进行详细解析和解题技巧的分享。
4. 总结:总结备考要点,给出应试建议。
引言
中考语文是考生综合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重要考察之一。
备考
期间,考生应注重对语文知识的综合掌握,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和写
作水平。
同时,合理安排时间,积极参加模拟考试,通过练真题来
熟悉考试形式和提高答题效率。
真题汇编
这部分内容将汇编全国各地2023年中考语文真题,并对每道题目进行简要介绍。
答案解析
答案解析部分将详细解释每道题目的正确答案,并给出解题思路和技巧,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题目要求和解题方法。
总结
总结部分将对备考过程中的要点进行总结,并给出一些建议,以帮助考生在考试中发挥优势和应对挑战。
以上为《2023中考语文全国各地真题汇编及答案解析》的简要内容概述。
希望这份文档能够对广大考生备考有所帮助,祝愿大家取得优异的成绩!。
2021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之语法
2021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之语法2021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之语法1.(2021•怀化)下列语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这句话中的“白杨树”“平凡”“赞美”三个词的词性分别是名词、形容词、动词。
B.“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传家宝。
”这句话中划横线的四个短语都是偏正短语。
C.“我们学习党史,不仅要感悟思想伟力,更要担当起历史赋予的责任。
”这是一个选择复句。
D.“吴孟超以高超的医术、高尚的医德,书写了济世苍生的传奇。
”这句话的主干是“吴孟超书写传奇”。
2.(2021•兴安盟)下列语法知识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短语“敬畏生命”“可歌可泣”“绵薄之力”“斗志昂扬”的结构都不相同。
B.“他用惊奇的目光张望着陌生而美丽的世界”一句的主干是“他张望世界”。
C.“疫情突袭,人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中“更加”是副词。
D.“青春不是一段花枝招展的如花妙龄,而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这是转折关系复句。
3.(2021•绥化)下列语法知识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都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是假设复句。
B.“永恒的骄傲”“一封家书”“十分艰巨”“慢慢地离开”这四个短语类型相同。
C.“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
”句中“粗犷”是形容词。
D.“李白的诗歌充满强烈而又集中的艺术力量。
”句中“充满”作谓语。
5.(2021•黄冈)下列关于语法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凝心聚力”“振兴乡村”“诵读经典”“生态文明”“接种疫苗”这五个短语中有三个是动宾短语。
B.“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两百多位红军老战士在市老年人活动中心开展‘学党史’活动。
”该句主干是:战士开展活动。
C.《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我国古代史学和文学名著,旧传为春秋时左丘明所作。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近三年典型中考真题梳理附答案详解20页汇总)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近三年典型中考真题梳理附答案详解20页汇总)1 语法知识(甘肃省7市中考题)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
①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
古时春节曾专指节气中的立春,也被视为是一年的开始。
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
年节古称“元旦”。
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现代民间习惯上把过春节又叫做过年。
其实,年和春节的起源是不同的。
那么,“年”究竟是怎么样来的呢?民间主要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的是,古时候,有一种叫做“年”的凶猛怪兽,每到腊月三十,便要觅食人肉。
一个腊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个村庄,适逢两个牧童在比赛甩牛鞭子,“年”被啪啪的鞭声吓得jīng huāng shī cuò。
它窜到另一个村庄,又被一家门口晒着的大红衣裳吓得逃跑。
后来它又来到了一个村庄,朝一户人家门里一瞧,只见里面灯火辉煌,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好又溜了。
人们由此摸准了“年”有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便想到许多dǐyù它的方法,如放鞭炮,于是逐渐演化成今天过年的风俗。
另一种说法是,我国古代的字书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②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以“年”便被引申为岁名了。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传统节日”“觅食人肉”“吓得逃跑”“风调雨顺”四个短语的类型各不相同。
B.在画线句①中,加点词“殷商”“祭祖”“热闹’的词性分别是名词、动词、形容词。
C.根据文意,文中提到的“春节”“元且”和“年”的日期是同一天。
D.画线句②是一个复句,两个分句之间属于因果关系。
【答案】(3). suì cuàn (4). C2 语法知识(广东省中考题)(一)积累与运用(14分)。
专题04 语言表达+综合性学习(第03期)-2023年中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解析版)
专题04语言表达+综合性学习一、语言表达1.(2023·山东潍坊·统考中考真题)在学校“心中的灯塔”讨论中,你需要拟写完成下面的文字。
请选择一个材料,在横线处补写事例,使语意连贯,内容完整,句式基本一致。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
“马班邮路坚守者”王顺友,一人一马,递送邮件,孤独坚守三十年,唱响了“党的领导指引我,为人民服务要到底”的歌谣;“最美奋斗者”杨善洲,退而不休,植绿不止,将山秃水枯的大亮山变成绿洲,兑现了“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的诺言;。
这些时代楷模,都是指引我们青少年成长的人生灯塔。
【材料一】辽宁鞍钢集团的郭明义,少年时就以雷锋为榜样。
退伍转业40年来,他在不同岗位上都取得突出成绩。
他还热衷志愿服务,成立“郭明义爱心团队”1400余支,志愿者总数超过240万。
他“有一分热发一分光”,被称为“当代雷锋”。
【材料二】丈夫癌症去世后,张桂梅主动申请到贫困山区华坪县任教。
十年时间,克服重重困难,筹建起云南丽江华坪免费女子高中。
至今,已帮助1600多名大山里的女孩考上大学。
“我想改变一代人。
”她身患十多种疾病,却甘愿做一名“燃灯校长”。
【答案】示例:“燃灯校长”张桂梅,主动申请到贫困山区华坪县任教,筹建云南丽江华坪免费女子高中,帮助1600多名大山里的女孩考上大学,擘画“我想改变一代人”的蓝图。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仿写。
根据题干要求,先分析“‘马班邮路坚守者’王顺友,一人一马,递送邮件,孤独坚守三十年,唱响了“党的领导指引我,为人民服务要到底”的歌谣;“最美奋斗者”杨善洲,退而不休,植绿不止,将山秃水枯的大亮山变成绿洲,兑现了“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的诺言”两个句式,确定要仿写的句式结构:修饰词+人物+事迹经历+加总结性成就,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进行人物故事总结即可,书写时注意句式一致,语意连贯,内容完整。
示例1:“当代雷锋”郭明义,少年立志,奉献他人,热衷志愿服务,成立爱心团队,践行“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的誓言。
2023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病句辨析与修改 试卷(含答案解析)
4.病句辨析与修改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2023·辽宁本溪·统考中考真题)选出对下面语段各句子修改有误的一项()①五一假期,上海街头巷尾的一家家特色小店引领了众多游客和市民的目光。
②据报道,今年一季度,上海新开的特色小店数量已超过3万家左右。
③这些各美其美的小店,不仅悄然孵化和营造出新的消费生态和文化空间,还彰显了独特风格和鲜明个性。
④通过举办“上海逛马路节”等活动,让“无小店,不上海”的理念深入人心。
A.将①句中的“引领”改为“吸引”。
B.将②句中的“左右”删去。
C.将③句中的“孵化”与“营造”调换位置。
D.将④句中的“让”删去。
2.(2023·山东济南·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一个人只要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才能真正理解劳动的本质和价值。
B.衡量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的高低,要看此产业能否提供更多满足人民精神需求的产品。
C.小清河之所以越来越清澈的原因,是因为济南广大市民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
D.随着各地景区惠民政策的实施,吸引了更多人走出家门,拥抱自然。
3.(2023·湖南邵阳·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们通过广泛宣传,让广大家长充分认识到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的重要性。
B.展望未来,我们只有努力奋斗,才能抓住时代赋予的机会,在时间的画布上描绘精彩人生。
C.我国5G用户的快速增长,5G网络的加速覆盖,持续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
D.一切创新成果都是由人做出来的,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决定了我们有没有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
4.(2023·四川眉山·统考中考真题)下面一段文字中,有语病的一项是()①自劳动课正式成为一门独立课程后,“中小学生做饭”成为热点话题。
②但是,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不能简单将其理解为增加家务劳动的数量。
中考语文试卷语法题分析(含答案)
中考语文试卷语法题分析(含答案)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属于名词的是()A. 快速B. 研究C. 美丽D. 希望2. “跑”字在句子中通常表示()A. 动作B. 形容词C. 名词D. 副词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手法的是()A. 他像一颗钉子一样坚韧不拔。
2024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 名句默写(原卷版+解析版)
专题05 名句默写1.(2024·安徽·中考真题)默写。
(1)阅读中国古代诗文,常见“天下”二字。
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我们读出了杜甫心系苍生的济世情怀;从《岳阳楼记》“,”中,我们读出了范仲淹的开阔胸襟和崇高境界;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我们读出了辛弃疾收复失地、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
(2)中国古代诗歌常常追求含蓄隽永的表达效果,如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都写了友人离开后诗人的深情凝望,寓情于景,言有尽而意无穷。
【答案】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本题中的“厦、庇、俱、赢、碧、唯”等字词容易写错。
2.(2024·福建·中考真题)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
(1)《〈论语〉十二章》中“,”,大意是说“时光像流水一样,日夜不停”。
(2)郦道元《三峡》中描写山势起伏、绵延不断的两句是:“,。
”(3)崔颢《黄鹤楼》中“?”两句,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4)杜牧《赤壁》中“,”两句借史事写自身,发议论,抒感慨。
【答案】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两岸连山略无阙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本题易错字有:逝、阙、暮、郎、乔。
3.(2024·甘肃·中考真题)填写古诗文名句,完成导游词。
各位朋友,欢迎来到如意甘肃。
专题04 语言表达+综合性学习(第01期)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解析版)
专题04 语言表达+综合性学习一、语言表达1.(2023·江西·统考中考真题)学校组织“孝亲敬老月”活动,邀请了一位校外专家做“中国孝文化”主题报告。
听完报告,同学们纷纷与专家交流。
下列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您讲得很有趣,态度也很和蔼,我们都觉得挺不错。
期待您再次光临!B.您有今天的成就,定与家父家母当年的教导分不开。
您一定要再来!C.您的讲座很精彩,让我们懂得了亲情的可贵。
期待您再次光临!D.谢谢您聆听我们的心声,解答我们的疑惑。
您一定要再来!【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A.“态度也很和蔼,我们都觉得挺不错”带有居高临下的评价类语气,没有尊敬的语气,不合适;B.“家父家母”是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母亲,是谦辞,用在此处不合适;D.“聆听”指集中精力、认真地听,此处是专家做报告,聆听的应该是学生,故表达不合适;故选C。
2.(2023·云南·统考中考真题)按新闻稿的要求,下列内容排序正确的一项是()北京时间4月12日,在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举行的2023年亚洲摔跤锦标赛女子65公斤决赛中,,,,。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龙佳表示将会再接再厉,为国争光。
①形势不利的龙佳没有放弃,充分发挥自身技战术水平,反超对手②凭借永不放弃的坚定信念和必胜信心,龙佳战胜了对手,勇夺冠军③龙佳以全胜战绩闯入半决赛,又以良好的竞技状态击败对手,顺利进入决赛④来自云南的申国队选手、摔跤名将龙佳荣获冠军⑤在决赛中,对手吉竹真弘显示出强大实力,曾一度领先龙佳A.②⑤①③④B.④⑤②①③C.②③⑤①④D.④③⑤①②【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句子排序。
通读各句,④“来自云南的申国队选手、摔跤名将龙佳荣获冠军”承接文中“决赛中”总的结果,这是最重要的信息,放在开头作为导语;③⑤①按“闯入决赛”“决赛中一度领先”“形势不利……反超对手”的比赛过程顺序进行排列;②是决赛的结果,也是总结夺冠原因。
因此正确排序为:④③⑤①②;故选D。
2024年各地中考语文试卷【语法知识题】汇集练附答案解析
2024年各地中考语文试卷【语法知识题】汇集练2024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5.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除代表季节外,“夏”字还有一种常见用法。
我们自称华夏子孙,用的是“夏”的本义,是大的意思。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夏,中国之人也。
”他说的“中国”不是今天意义上的中国,而是古代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
称自己民族为“夏”,表示我们认为自己民族很伟大。
甲骨文“华”字()是一株开满鲜花的树,表示绚烂美丽。
唐代学者孔颖达解释“华夏”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华夏”包含着中国人的自尊和自信:我们是像花儿一样美丽的民族,我们是大气磅礴的文明之邦。
A.“着”是助词,“绚烂美丽”是并列短语,“文明之邦”是偏正短语。
B.“除代表季节外,‘夏’字还有一种常见用法。
”这句中,“除代表季节外”作定语。
C.“他说的‘中国’不是今天意义上的中国,而是古代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
”这是转折关系复句。
D.文中划线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
【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语法知识。
B.“除代表季节外”作状语;C.“不是……而是”表关列,这是一个关列复句;D.画线句完整引用许慎说的话,句末句号应放在后引号内,标点运用正确;故选A。
辽宁省3、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中国之所以被称为诗国,不是因为我们人人都写诗,而是我们有一个崇尚读书、崇尚诗教的民族传统。
②诗歌在我们的身边撒播着文化种子,滋养着我们的诗意人生。
③我们不一定人人都是诗人,但是我们可以从诗词中体味到温馨浪漫和灵趣哲思。
④通过读诗,让我们回顾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让我们感受到更加美好的精神境界。
A.“崇尚读诗”“温馨浪漫”和“精神境界”三个短语的结构类型完全相同。
B.句②中“诗歌在我们的身边撒播文化种子”的主干是“诗歌撒播种子”。
C.句③用“但是”连接前后两个分句,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无主次之分。
D.句④是病句,修改方法是将句子中的词语“通过”换成“只要”一词。
2022年四川各地(成都德阳南充等)中考语文真题按知识点分类汇编专题02-词语运用(含详解)
专题02 词语运用(原卷版)1. (2022·四川成都·中考真题)下面语段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022年5月4日次展, 中国科考队向着珠峰峰顶提进。
科考设备沉重, 天气瞬息万变, 高海拔造成缺氧……困难络绎不绝。
但是科考队员们胸有成竹, 不惧困难, 最终在人迹罕至的峰顶圆满完成了综合科考任务。
A. 瞬息万变B. 络绎不绝C. 胸有成竹D. 人迹罕至2. (2022·四川自贡·中考真题)下列各句中, 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我们只有细读、精读剧本, 领悟其精髓, 才能为表演打下良好的基础。
B. 读诗使人灵秀, 数学使人周密, 科学使人深刻:凡是所学, 皆是性格。
C.多数人对吃已经提不起兴致, 面对丰盛的美味, 常有味同嚼蜡的感觉。
D.谷爱凌似乎对自己的成绩胸有成竹, 她跳完后对着镜头竖起了大拇指。
3. (2022·四川德阳·中考真题)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 电影发布会上, 抗美援朝的老英雄回想起70多年前的那场触目惊心的战斗, 情不自禁地流下了两行热泪。
B. 《十二风舞志》本是一部舞界奇书, 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和人们的淡忘, 现在已逐渐散佚, 令人痛心疾首。
C.虽然水下考古困难重重, 但是孟原召没有浅尝辄止, 而是择一事终一生, 不断探索, 终于取得重大突破。
D.首届世界龙舟联赛福州站在浦下河龙舟池开赛, 参赛者们正襟危坐, 挥桨竞渡, 斗志昂扬, “逐浪”端午。
4. (2022·四川凉山·中考真题)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邓稼先心里怀着对祖国挚痛的热爱, 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
B.中国核动力专家彭士禄院士, 在核动力领域颇有建树。
C. 2022年农历虎年春晚为海内外华人奉上一台高谈阔论的春节文化盛宴。
D. 电影《长津湖》塑造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中考语文语法知识综合测试卷及答案
中考语文语法知识综合测试卷及答案中考语文语法知识综合测试卷及答案在为中考努力奋斗的同学们,不妨做一些语文中考的练习题来更好地了解中考的题型。
以下是店铺给你推荐的中考语文语法知识综合测试卷及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中考语文语法知识综合测试卷1、与例词词性相同的一项是:( )例:铁的纪律锦上添花A修建桥梁思想疙瘩 B傀儡政权时代潮流C工程上马挑着担子 D百花齐放红牡丹2、下面一句话中画横线词的词性分析正确的一组:( )明天早晨我和李光、王平同学在学校集合去爬山。
A.副,连,代,连,动B.副,介,代,介,名C.名,连,名,介,动D.名,介,名,动,名3、对题目《①谁②是③最④可爱⑤的⑥人》词性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①名词②助词③形容词④动词⑤代词⑥代词B. ①名词②动词③副词④形容词⑤代词⑥名词C. ①代词②助词③介词④动词⑤助词⑥名词D. ①代词②动词③副词④形容词⑤助词⑥名词4、对下列加点的词词性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他画的画儿得奖了。
②他的态度不对,对他要教育。
A.①动词名词②形容词介词B.①名词名词②形容词介词C.①动词名词②动词副词D.①动词动词②副词介词5、下列词语都属同类的一组是:( )A.北国天骄衣钵隐衷B.消极敷衍痛快惊诧C.间或凄然大抵简直D.什么人们这里高处6、对“下”的词性的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老虎正要①下山,老猎人躲在石岩②下,抡起虎叉,突然给了老虎一③下。
A. ①动词②方位词③量词B. ①介词②方位词③量词C. ①动词②助词③量词D. ①介词②助词③量词7、选出对加点词的词类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 )一个人为自己所热爱的目标而奋斗时,即使困难重重,也会百折不挠地去克服它。
A.动词形容词连词代词B.介词动词连词名词C.动词形容词副词名词D.介词动词副词名词8、下面四句话中,“跟”字的词性依次列出四种,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①跟着好人学好事②我跟他是同桌③我跟他学唱歌④那鞋的跟高得没法穿A.①动②介③连④名B. ①介②动③动④名C.①动②介③连④形D.①动②连③介④名9、选出与“红花绿叶”中的“绿”的词性相同的一项:( )A.春回大地群山绿B.春风又绿江南岸C.一汪绿水慰平生D.红了樱桃绿了笆蕉10、选出下列带点词词性不同的一项:( )A.电灯突然亮起来了。
全国各省市中考语文真题汇编---语法
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语法1.【贵州省黔东南州】4.下列对语文知识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微博”“多彩”“唱响”(分析:这三个词语依次是名词、形容词、动词)B.“精准扶贫”“一带一路”“全民阅读”“亲近自然”(分析:这四个短语依次是偏正短语、并列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C. 驴友们半夜就登上了雷公山顶,不畏凉气袭人,目的是为了能观赏到日出的壮观景象。
(没有语病)D. 在践行“尊老爱幼”传统美德活动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执行力不足,二是方法不当。
(分析:应删去“不足、不当”。
)【答案】C【解析】C项(没有语病)表述错误:“目的是为了”犯了句式杂糅和语义重复的毛病,应改为“目的是”或“是为了”。
在一线教师普遍轻视语法教学的情况下,贵州省黔东南州于今年中考能出道语法题,真是难能可贵,而且一道题综合考查了词性、短语、病句的辨析和修改,给出题者点赞!2.【湖北省黄冈市】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错误的一项是()(2分)A.“长妈妈,已经说过.,是一个一向..一点,就是我的保姆..。
”..带领着我的女工,说得阔气这句话中加点的词依次为助词、副词、形容词、名词B.“一带一路”“人物描写”“精力充沛”“吃了三碗”依次是并列短语、偏正短语、诸位短语、动宾短语。
C.“以古代丝绸之路兴盛时期的中国汉唐建筑特色为设计灵感的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如同一只展开双翅的鸿雁”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中心如同鸿雁”。
D.“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接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
”这个二重复句的第一重是因果关系。
【答案】D【解析】D项“这个二重复句的第一重是因果关系”分析错误,应为“这个二重复句的第一重是转折关系”,第二重才是因果关系。
黄冈市能把考点出到二重复句,是他们对语文语法教学矢志不渝的坚守,要知道,二重复句对现在的很多学生来说简直是传说啊!湖北省黄冈市的品牌黄冈中学不愧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2024年各地中考语文试卷【词语 成语运用题】汇集练附答案解析
2024年各地中考语文试卷【词语成语运用题】汇集练2024年河北省1.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太行巍巍,滹沱滔滔。
河北省平山县中部,滹沱河北岸一处松柏苍郁的坡岭上,甲(落成/坐落)着革命圣地西柏坡。
西柏坡是一个永载史册的名字,它被称为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
在这里,中共中央指挥了三大战役,召开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擘画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
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平,毛泽东同志称之为“进京赶考”。
23日11时,“赶考”的人们乘汽车从西柏坡出发,17时到达唐县淑闾村;24日4时出发,11时许到达保定,傍晚到达涿县并留宿;25日改乘平汉线火车,(líng chén)出发,6时到达北平清华园站。
这一路风尘仆仆,向着新中国走去。
75年过去了,重温“进京赶考”这段历史,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精神不断乙(激励/激荡)着我们,(bǐng chí)理想信念,砥砺奋斗前行。
(3)从文段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横线处。
甲______ 乙______(4)有同学读到“擘画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时,思考“擘画”的意思。
依据“擘”的字形,他想到“擘”的意思可能与部首“手”有关。
结合语境推测,“擘画”的意思应该是______(①筹划②一幅画③管理)。
(请从括号内选择,只填序号)答案:【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词义辨析。
甲空:落成:指建筑工程完成;坐落:指房屋、田地等的位置所在。
根据语境,“革命圣地西柏坡”在“滹沱河北岸一处松柏苍郁的坡岭上”,指“革命圣地西柏坡”的位置所在,故选“坐落”。
乙空:激励:激发鼓励;激荡:事物受到激发而产生的震动状态;受到冲击而动荡。
根据语境“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精神不断激励着我们,而不是事物,故选“激励”。
【小问4详解】本题考查词义辨析。
根据①段“在这里,中共中央指挥了三大战役,召开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擘画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第②段“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平,毛泽东同志称之为“进京赶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各省市2017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语法(含答案解析)1.【2017年贵州省黔东南州】4.下列对语文知识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微博”“多彩”“唱响”(分析:这三个词语依次是名词、形容词、动词)B.“精准扶贫”“一带一路”“全民阅读”“亲近自然”(分析:这四个短语依次是偏正短语、并列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C.驴友们半夜就登上了雷公山顶,不畏凉气袭人,目的是为了能观赏到日出的壮观景象。
(没有语病)D.在践行“尊老爱幼”传统美德活动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执行力不足,二是方法不当。
(分析:应删去“不足、不当”。
)【答案】C【解析】C项(没有语病)表述错误:“目的是为了”犯了句式杂糅和语义重复的毛病,应改为“目的是”或“是为了”。
在一线教师普遍轻视语法教学的情况下,贵州省黔东南州于今年中考能出道语法题,真是难能可贵,而且一道题综合考查了词性、短语、病句的辨析和修改,给出题者点赞!2.【2017年湖北省黄冈市】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错误的一项是()(2分)A.“长妈妈,已经说过.,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说得阔气..。
”这句话中..一点,就是我的保姆加点的词依次为助词、副词、形容词、名词B.“一带一路”“人物描写”“精力充沛”“吃了三碗”依次是并列短语、偏正短语、诸位短语、动宾短语。
C.“以古代丝绸之路兴盛时期的中国汉唐建筑特色为设计灵感的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如同一只展开双翅的鸿雁”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中心如同鸿雁”。
D.“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接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
”这个二重复句的第一重是因果关系。
【答案】D【解析】D项“这个二重复句的第一重是因果关系”分析错误,应为“这个二重复句的第一重是转折关系”,第二重才是因果关系。
黄冈市能把考点出到二重复句,是他们对语文语法教学矢志不渝的坚守,要知道,二重复句对现在的很多学生来说简直是传说啊!湖北省黄冈市的品牌黄冈中学不愧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3.【2017年湖北省咸宁市】4.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我们不应该对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滥加粗暴的不讲理的非议。
(这个句子的谓语是“滥加”)B.那树有一点佝偻,露出老态,但是坚固稳定,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
(这句话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那树虽老但枝繁叶茂的状态)C.“狂澜”“沉湎”“鞠躬尽瘁”“呕心沥血”(这四个词感情色彩相同)D.防止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不让戾气弥漫整个校园,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多领域齐心协力(这个句子是个病句,否定不当)【答案】C【解析】C项分析错误,“沉湎”是贬义词,其余几个都是褒义词。
这道题出得非常好,综合考查了句子成分、修辞手法、词语色彩、病句的辨析,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呵呵,点赞!这样的题目多多益善!4.【2017年湖南省益阳市】下面句子的主干,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苍茫的大海上,风聚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高傲地飞翔。
(海燕飞翔)B.细菌在我们这个世界的各个角落发挥着重要作用。
(细菌发挥作用)C.队伍靠着闪电的光亮辨识路径。
(队伍靠着光亮)D.最惹眼的是屹立在庄外临河的空地上的一座戏台。
(最惹眼的是戏台)【答案】C【解析】C项句子的主干应是“队伍辨识路径”,“靠着光亮”是句子的状语。
5.【2017年江苏省苏州市】5.阅读下边一段文字,用几个短语概括昆曲的特点(其中至少一个是主谓短语),含标点不超过40字。
(3分)昆曲,如一坛经年温醇的美酒,缓缓地在舞台流淌而出,道不尽的良辰美景,说不完的哀艳沧桑。
载歌载舞如行云流水,典雅的词,婉转的曲,在丝竹声乐里,在亭台水榭上,在小桥流水间,舒徐缓行。
遥想当年,一到中秋,苏州人便倾城而出,在虎丘曲会,“唱者千万,鼓吹百十处”。
昆曲,又称昆剧、昆腔、昆山腔,元朝末期产生于苏州昆山一带。
昆曲是戏曲中影响最大的剧种,京剧、川剧、越剧、晋剧、湘剧、赣剧、桂剧、闽剧、婺剧、滇剧等,都受到过昆曲艺术多方面的哺育和滋养。
昆曲中的许多剧本,如《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等,都是古代戏曲文学中的不朽之作。
【答案】历史悠久;表演形式载歌载舞,曲词典雅,行腔婉转;影响最大。
(3分)【解析】答题要求考到短语,其实昆区的这几个特点都应用主谓短语来做答,出题人只要求“其中至少一个是主谓短语”,可算是太仁慈了。
6.【2017年山东省临沂市】将下列三个短句改为一个长句。
(可增删个别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3分)①5月14-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
②《中国青年报》对“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进行了专题报道。
③报道是全景式,立体化的。
【答案】《中国青年报》对5月14-15日在北京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进行了全景式、立体化的专题报道。
【解析】本题名为考查句子的变换、短句变长句的方法,其实间接考得语法知识:将若干个短句的主语、谓语、宾语紧缩为长句的主语、谓语、宾语,句子的主干是“《中国青年报》进行报道”,将其余内容有序地变成附加成分定语(全景式、立体化的专题)、状语(对5月14-15日在北京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
此题出得较好。
7.【2017年山东省泰安市】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是形容词的一项是()A.我从此便整天的站在柜台里,专管我的职务..。
B.这一会更加丰富..了我的见闻。
C.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D.想不到你瞧上去这样年轻..,见识却这么老练。
【答案】D【解析】A名词;B动词;C副词;D形容词。
所以选D。
8.【2017年山东省威海市】5.下列选项括号中的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作为我国首次按照国际适航标准研制的150座级干线客机,C919首飞成功标志着我国大型客机项目取得重大突破。
(该句无语病)B.我坚信,在书海耕耘,能让人遇见不同风景,成就人生的品质与高度。
(该句是单句)C.近年来,有不少当代文学作品改编成电视剧,其中有不少出自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比如《平凡的世界》、《推拿》、《红高粱》。
(该句标点符号运用正确。
)D.《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该文学常识表述无误)【考点】F5:文学常识.【分析】本题要结合文学常识来分析.我们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的作家可以从作品、朝代、字号等方面掌握,外国作家则需要熟记其国籍.【解答】A.说法正确;【答案】C【解析】B项考到语法,“在书海耕耘,能让人遇见不同风景,成就人生的品质与高度”是句子的宾语,“该句是单句”分析正确;C项表述错误,“比如《平凡的世界》、《推拿》、《红高粱》”中的顿号用错,把顿号去掉。
9.【2017年山东省烟台市】5.(4分)阅读文段,按要求完成各题。
①家书是亲人间进行沟通与交流的情感载体,写家书一直是一种重要的家训方法和家教形式。
②最早的文字家书肇始于秦末汉初,被称为“简”或“牍”。
秦汉以后,“尺素书”大量涌现,古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中的“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是家书升级版的最好印证。
在这一历史时期内,经济优裕的家庭已经用锦帛写作并传递家书。
东汉后期,随着造纸术的问世,家书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
③“鱼传尺素”、“鸿雁传书”,代代相因、世世相袭,逐渐沉积为融亲情、乡情、友情于一体的独特民族文化现象。
(1)文中划线句子的主干是。
(2)第③段有一处标点使用有误,请找出并改正。
(3)依据实例,完成填空。
《傅雷家书》:循循善诱谈艺术人生《诫子书》:。
【考点】84:综合读写;56:标点符号.【分析】此题属综合读写题,(1)提取句子主干题;(2)标点符题;(3)课外阅读题.【解答】(1)此句的主要意思在后半句,即:家书进入百姓家;(2)将③“鱼传尺素”、“鸿雁传书”的引号去掉,使得两个四字词语连用;(3)此题解答,可仿照例句来写,如例句是结合著作的中心内容题写的;答案:(1)家书进入百姓家;(2)可将③“鱼传尺素”、“鸿雁传书”两词的引号去掉;(3)淳淳告诫讲为人之道.【点评】解答此题,要结合具体题目的具体要求分类作答.【答案】(1)家书进入百姓家;(2)可将③“鱼传尺素”、“鸿雁传书”两词的引号去掉;(3)淳淳告诫讲为人之道.【解析】(1)此句的主干在后半句,即:家书进入百姓家,前面的“东汉后期,随着造纸术的问世”作句子的状语成分。
10.【2017年山西省】4.读语段,找出表述有误的一项()(2分)人生有一首诗,当我们拥有它的时候,往往并没有读懂它;而当我们能够读懂它的时候,它却早已远去。
这首诗的名字叫青春。
青春是那么美好,在这段不可复制的旅途当中,我们拥有独一无二的记忆。
(▲)它是迷茫的、孤独的、不安的,还是欢腾的、炽热的、激越的,它(▲)是最闪亮的日子。
雨果曾经说,谁虚度了年华,青春就将褪色。
是的,青春是用来奋斗的,不是用来挥霍的。
只有这样,当有一天我们回首来时路,和那个站在最绚烂的骄阳下曾经青春的自己告别的时候,我们才可能说,谢谢你,再见。
A.结尾处“谢谢你,再见”中的“你”指的是“那个站在最绚烂的骄阳下曾经青春的自己”。
B.“青春是那么美好,在这段不可复制的旅途当中,我们拥有独一无二的记忆。
”这句话中的“那么美好”和“独一无二”两个短语结构一致。
C.文中括号内可填入的关联词依次是“不管”“都”。
D.“人生有一首诗,当我们拥有它的时候,往往并没有读懂它;而当我们能够读懂它的时候,它却早已远去。
这首诗的名字叫青春”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耐人寻味。
【答案】B【解析】B项“那么美好”和“独一无二”两个短语结构一致,表述错误。
“那么美好”和“独一无二”分别是偏正短语和并列短语。
此题综合考查了代词的指代内容、短语的类型、关联词的正确使用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考查的覆盖面较广,不失为一道好题。
11.【2017年陕西省】5.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3分)①一个人讲规矩,才会有礼有节,不卑不亢。
②这样的人,B ,识分寸,A ,懂轻重,是一个令人敬重和信任的人。
③现代社会对个体的规矩意识有着更高的要求。
④如果不讲规矩,有损人品,有亏德行,寸步难行,注定一事无成。
(1)请将下面的词语分别填在第②句的横线上(只填序号)。
(1分)A.知进退B.有操守【答案】(1)BA【解析】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从后文“识分寸、懂轻重”对偶修辞判断选BA的顺序。
(2)请提取第③句的主干,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分)【答案】社会有要求。
【解析】本题考查语法知识,所谓主干就是句子的主语、谓语和宾语组词的,主语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谓语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宾语在谓语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