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置换术中的神经血管损伤(一)

合集下载

髋关节置换术并发症原因分析及其防治进展

髋关节置换术并发症原因分析及其防治进展

髋关节置换术并发症原因分析及其防治进展作者:卢庆弘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1年第18期髋关节置换术是严重髋关节疾患的有效治疗手段,它能有效地恢复肢体功能, 提高生活质量, 但术后可能发生多种并发症, 如脱位与半脱位、假体松动下沉、感染、骨折、深静脉血栓、异位骨化、肢体不等长、假体术后损坏、血管神经损伤等,现将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报告如下。

1 脱位与半脱位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脱位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患者的身体和精神上都带来了痛苦。

主要原因有[1]:①人工股骨头直径过小应力过于集中,脱位发生率增高。

使用小股骨头(22 mm)可使脱位发生率明显增高,使用限制性衬垫则降低。

目前一般使用股骨头直径为28 mm,髋臼直径≤54 mm。

②有效股骨颈长度过短。

如果髋臼假体植入位置太高或太偏内侧或选择股骨颈假体太短,股骨柄假体置入在内翻位,股骨近端骨组织去除过多,会引起股骨颈长度过短,从而导致髋关节周围软组织张力减低,关节容易脱位。

③股骨假体颈部与髋臼缘的撞击。

髋臼假体置入后,必须彻底清除髋关节周围骨赘或溢出的骨水泥,否则这些硬物在髋关节活动时会起到杠杆作用,极易造成关节脱位。

④关节周围软组织松弛或松解过度。

髋关节不能维持正常的张力,可能是导致关节脱位的重要原因。

⑤术后护理不当或康复失控[2]。

过屈、过度外旋、内收等极易脱位。

为避免术后脱位,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3,4]: ①术中保持正确的前倾角,前倾角过大或过小均易发生脱位。

插入假体时,可在假体柄孔内插一斯氏针控制正确角度,防止击入时假体转动。

②适当扩大髓腔,不宜过大,同时假体座外侧紧贴大粗隆,增加抗扭转力矩,避免假体松动旋转而改变前倾角。

③髋臼帽置入角度要正确,站立时正常髋臼开口缘与地平面呈45°角,向前倾与矢状面成40°角。

人工髋臼帽的安装角度应力求在生理状态, 保证人工关节活动度大,且稳定。

髋臼帽前倾角度过大易发生前脱位,过小或后倾易发生后脱位。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常见并发症及防范对策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常见并发症及防范对策

身、 早期 功能锻炼 , 移床 严禁牵 拉 患侧 肢
体 , 有 专 人 保 护 髋 关 节 。术 后 应 穿 防 旋 应
鞋保 护中立体 , 卧时注意保持屈髋 和屈 侧
小 型 钢 板 治疗 掌 指 骨 骨 折 2 5例 体 会
何燕飞 黄 海 东
di 1. 9 9 j i n 10 —64 . 0 0 o:0 3 6/ .s . 07 s 1x 2 1 .
采 用 最 多也 是 最 有 效 的 方 法 是 人 工 髋 关
栓栓塞性疾病 的两个不 同阶段 , 临床实 际
工 作 中 , 年 患 者 可 因患 有 基 础 疾 病 致 血 老
血栓史者 , 术前 高度 重视 原发 疾病 , 其 尤 具有高危 因素 的人群 要进行评估风险 , 及 时指导患肢 活动 , 高患 肢 , 抬 及时 观察 患
子 肝 素 抗 凝 治 疗 , 量 减 少 术 中输 入 新 鲜 尽 m 也 可 以 预 防 下 肢 深 静 脉 血栓 形 成 。
塞等 。大面积的肺栓塞是致死性 的, 导致 手
加 强护理措 施 , 防止 褥疮 形 成 , 对术 后患者 每 2小 时 翻 身一 次 , 摩 突 出部 按 位, 不宜翻身患者则要两个 人分别在两侧 将臀部抬起 , 缓解压力 , 改善局部循 环 , 透 气, 最好 宜卧 气垫 床。及 时更 换床 单 , 保 持局部皮肤 清洁 , 防褥疮 发生 。 预
人 工 髋关 节 置 换 术 常见 并 发 症 及 防 范对 策
治疗 。手术本身是有创手术 , 使患者免疫力
焦延军 王 永霞 曹 亚 军 膝 , 膝之 间可垫 软枕 扩散 , 影响手术 部 位的愈合 。术前备皮 和手术 时的无 菌操作 不严格也可导致局部发生感染。术后切 口 换药不严格 , 无菌操作不规范也是直接感染 的机会。假体如骨水泥单体的释放 , 影响细 胞 的吞噬 作 用 , 生 异 物 排 斥 反 应 , 能 造 发 可

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髂静脉受 到腹 主动脉分又 和左侧髂 动脉及 腹股沟 韧带 的压迫 ,
这种机械压迫不仅 影响了左侧 下肢静 脉 回流 , 而 且对 左 侧 髂 静 脉 也是 一 种 损 伤 , 从 而成 为 左侧 下 肢 D V T发 病 率 高 的原 因 。 2 . 5 手术类型 国 内外 研 究 普 遍 认 为 , T K R比 T I { R 发生 D V T 的危 险性 更 高 。 S t e i b e r g 等 调 查 研 究 显 示 , 在 没 有 预 防 措 施 的
凝、 辅助祛聚治疗 、 手术治疗 以及 康复训 练等综 合治疗 。溶栓 :

情 况下 , D V T的发病率在 T HR后 7 0 %, 而在 T K R后 高达 8 4 %。 杨 刚等 采用 双侧 下肢 上 行静脉 造影 埘关 节置 换术 后 的患 者 进行 D V T的研 究 显示 , T H R后 D V T的发生 率为 4 0 %, T K R为 5 3 . 8 %, 有研 究表 明 , 在 使用 I MwH的情 况 下 , T H R后 D V T的
发 生 的 重要 原 因 之 一 。
并 可继 发危 及生命 的肺 栓 塞 ( P E ) 。因此 , 对 本
科2 0 1 0年 1 月 ~ 2 0 1 2年 3月 收 治 的 8 4例 髋 关 节 置 换 术 后 患 者 进 行 了观 察 与 护理 , 取 得 了一 定 的 成 效 , 现 报 道 如下 。
关键 词 : 髋 关节置换 术 ; 术后并发症 ; 深静脉血栓 ; 护理
中图分类号 : [ / 4 7 3 . 6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 编 号 : 1 0 0 6— 6 4 0 0 ( 2 0 1 3 ) 0 3— 0 0 4 7— 0 3 滞缓, 白 细 胞 附壁 , 血 小 板 在 局 部 聚 集 粘 附 沉 积 在 血 管 内膜 上 , 构 成血栓。B r o w n等 … 报 告 , 高 龄 患 者 容 易 在 关 节 置 换 术 后 发

全髋关节置换术麻醉知识分享

全髋关节置换术麻醉知识分享
患者体质弱,常伴随多种疾病,由于关节活动受限,心肺功能评估受到影响,可能 掩盖缺血性心脏病及肺功能不全等病情。
采用心肌核素显像、经食管心脏超声、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利于全面评估心肺功能 。
术前评估
类风湿关节炎可累及颈椎和颞下颌关节 ,合并寰枢椎脱位时,头部后仰可能导 致齿状突压迫脑干或脊髓,造成截瘫。
COX-1抑制剂可能导致溃疡、血小板功能障碍等,高选择性COX-2抑制剂副作用较小,但 是长期服用可能不利于缺血性心脏病患者。
全髋关节置换术时为了便于暴露术野,常使患者处于侧卧位,将患者从仰卧位转为侧卧位时 ,须小心保持头部和肩部处于中立位。
术前评估
体位安置时注意避免神经、血管和局部组织的压迫损伤。术前存在肺部 疾患的患者,由于侧卧位通气/血流失调,可能导致低氧血症,术中也可 能出现循环波动。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采用全身麻醉较椎管内阻滞更利于维持 循环的稳定。
多数髋关节翻修术的患者需要输血,应 采取血液保护措施以减少异体血的输入 。
及时补充晶体液和胶体液,失血过多则 需要补充血液制品。
控制性低血压可减少手术中骨面渗血, 利于骨水泥的粘合并缩短手术时间。
04
骨水泥反应
骨水泥反应
全髋关节置换包括几个重要步骤 :截除股骨头,重塑髋臼并放置 骨水泥、重塑股骨并在骨髓腔内
全髋关节置换术麻醉
汇报人: 2023-11-29
目录
• 临床病例 • 术前评估 • 循环管理 • 骨水泥反应 • 麻醉选择 • 血栓栓塞预防
01
临床病例
病例
患者,女,69岁,因“股骨头坏死”拟于腰麻-硬膜外联 合麻醉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
生命体征稳定,术中置入骨水泥假体时,患者自诉呼吸困 难,血压下降至10.0/6.4kPa(75/48mmHg),SpO2 降至90%。

老年病人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并发症及预防

老年病人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并发症及预防

老年病人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并发症及预防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病人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并发症及其预防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71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术后常见并发症及其预防方法。

结果:7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死亡病例,术后无患者发生感染、关节脱位等并发症,切口甲级愈合。

结论:老年病人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并发症,包括假体脱位、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神经血管损伤、压疮等,是可以通过合理的方法预防的。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并发症老年人预防髋关节置换术或全髋关节置换术是用人造髋关节置换所有或部分髋关节以重建关节运动功能的一種修复手术,主要用于老年人。

髋关节置换术主要用于保守治疗无效的髋关节疼痛,髋部骨折,髋关节肿瘤,髋关节骨关节炎,髋关节疼痛影响正常工作、生活以及髋关节修复术后关节不稳等原发性和继发性骨关节病。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能有效地恢复肢体功能,减轻患者的痛苦,改善髋关节功能,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的提高[1]。

随着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理论和技术的改进,现在临床上已广为应用,但其患者多为老年人,基础疾病较复杂,手术创伤大,技术要求含量高,手术难度大,手术并发症也随之增加。

常见并发症主要有假体脱位、感染、脂肪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神经血管损伤等。

我科自2005年2月~2010年5月共开展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71例,取得满意的疗效,在预防和治疗术后并发症积累了相当的经验,现介绍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2005年2月~2010年5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71例,其中男37例,女34例;年龄57~88岁,平均69.3岁;病程2~9年,平均4.8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31例,股骨颈骨折12例,老年性骨关节炎伴关节疼痛不能活动20例,髋关节肿瘤2例,类风湿关节炎伴关节疼痛不能活动5例,双髋发育性脱位晚期1例;单侧病变者68例,双侧病变者3例;合并冠心病9例,高血压病13例,糖尿病7例,呼吸系统疾病10例。

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护理常规

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护理常规

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护理[概述] 人工髋关节由股骨头、髋臼和周围软组织构成。

人工髋关节置换(THR)就是利用生物相容性与机械性能良好的人工材料将人体的股骨头或股骨头和髋臼置换。

一.人工髋关节置换的类型1.股骨头置换,就是用人工材料将病变的股骨头置换。

2.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就是用人工材料将人体的股骨头与髋臼进行置换,具有解除关节疼痛,保持关节活动度及稳定性,不影响或修复肢术长度的综合优点。

3.全髋关节翻修术:是对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失败后的一种补救手术。

髋关节解剖位置4.髋关节表面置换术:股骨头颈不用切除,保留了较多的骨质,不影响未来行全髋关节置换,优点是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疗效好。

二.人工髋关节置换的适应症:1.原发性或继发性髋关节骨关节炎;2.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性骨关节炎;3.类风湿关节炎;4.强直性脊柱炎引起的髋关节强直;5.股骨颈骨折;6.髋臼骨折、脱位;7.创伤性骨关节炎;8.股骨头无菌性坏死;9.骨肿瘤;10.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髋关节融合术失败。

三.人工髋关节置换的禁忌症:1.活动性感染;2.全身性感染或系统性感染;3.神经性关节;4.骨骼发育未成熟者;5.病理性肥胖;6.重要脏器疾病未得到有效控制着;7.下肢有严重的血管性疾病;8.难以配合治疗者。

四.术前护理㈠评估要点1.评估患者心理状况;饮食和睡眠情况及患者对疾病的心里反应。

2.了解患者有无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及原发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了解患侧肢体皮肤,有无疖、痈、脚癣、静脉曲张等。

3.术前准备是否完善;了解有无异常的指标;女性者要注意是否在月经期。

4.了解患者用药情况,是否服用非甾体药物及激素。

评估患者既往有无出血病史、肝病史。

㈡心理护理患者大多数需要家属的照顾,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容易产生沮丧、自卑、绝望心理,再加上对疾病知识的缺乏,对手术治疗的顾虑,容易出现焦虑、恐惧感,我们要根据患者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针对性地做好患者的精神安慰和心理疏导,讲解关节置换的有关知识,介绍同种病例康复期的患者来现身说法,以增加患者对手术的认识和信心。

老年性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护理

老年性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护理

老年性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护理【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性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护理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6月-2011年6月115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年龄均在60岁以上)的临床资料。

结果其中70例获随访,随访1-5年,康复效果优者55例,良13例,可2例。

结论术后护理和康复锻炼教育能增加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关节功能最大限度的恢复。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护理;康复训练;护理效果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31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664-01随着我国逐渐步入人口老龄化,老年性股骨颈骨折患者越来越多,老年人股骨头血液循环很差,骨折后容易坏死须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基于老年人体质弱、手术创伤较大,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康复,因此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从而影响患者的康复,故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护理对患者的预后有极大的影响,不仅可减少术后护理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还可通过早期护理康复训练能改善预后情况。

笔者回顾性分析我院老年性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资料115例,现总结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选择我院自2008年6月-2011年6月共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115例,男63例,女52例,年龄60-91岁,平均年龄(72±3.5)岁,其中股骨颈骨折85例,老年性退行性骨关节炎30例;行全髋置术换78例,单股骨头置换术37例。

1.2 术后护理①一般护理:术后给予患者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检测体温、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必要时可给予吸氧,注意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

②伤口护理:密切观察伤口及引流管的情况,保持引流管通畅,若引流液量大于400ml、颜色鲜红应考虑出血未停止,需及时处理;引流量小于50ml,需考虑引流管堵塞,对伤口进行护理时需严格无菌操作。

③心理护理:髋关节置换术创伤较大,且老年患者耐受较差,容易产生恐惧、焦虑等心理影响预后,护理工作者需耐心教育、讲解,使患者了解病情及护理康复的重要性。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注意事项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注意事项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注意事项一、手术体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以老年人居多,常合并多脏功能的疾病或减退,安全有效的手术体位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习惯体位多为侧卧位,能使手术野显露清晰,便于手术医生操作,但体位处理不当,易导致呼吸循环障碍,臂丛神经损伤,皮肤压疮等并发症,且术中无菌要求非常高,因此为避免术中并发症的发生,手术室护士护理的配合显得尤为重要。

患者手术时全部采用侧卧位,在患者骶尾部和前方耻骨联合部位用砂袋和手术床辅助固定器从前后两个方向将骨盆牢牢固定。

要求在手术中不发生骨盆任何摇动,在胸侧壁、腋窝远侧放一海绵垫,以防止腋窝血管神经压迫,注意保护骨盆隆突部位的皮肤,骨隆处垫以衬垫,体位枕注意选择质地柔软的。

二、麻醉方式1、麻醉前准备术前行肺功能包锻炼,全麻前12h禁食,硬膜外麻醉前8h禁食,清洁灌肠。

2、硬膜外麻醉患者取侧卧位L2、L3间隙穿刺,头端管,局麻药取2%盐酸利多卡因,诱导满意后监测BP、SPO2及心电情况,调整输液速度,早期输入贺斯500ml,林格氏液维持,必要时输血200ml~400ml,一般不用辅助药物。

3、全麻术前用药阿托品肌肉注射,诱导用药咪唑安定kg~ mg/kg,芬太尼4μg/kg~5μg/kg,依咪酯 mg/kg~ mg/kg,司可林100mg静脉抢注,麻醉维持安氟醚%~1%吸入,仙林 mg/kg~ mg/kg,每30min~35min追加1次,芬太尼据麻醉深浅追加,术中芬太尼用量均增,最大量,最小量 mg,早期输入贺斯500ml,林格氏液维持。

必要时输血200ml~400ml。

三、备物1、环境准备手术应安排在大无菌手术间进行,仔细检查术中所需物品及抢救药品,术前晚及术日晨用紫外线及空气消毒机消毒手术间。

2、患者准备术前对患者应进行严格全面检查,特别应注意患者有无身体其他部位感染灶,如呼吸系统、皮肤软组织感染灶等,术前患侧皮肤清洁干净。

3、手术器械准备除骨科基本器械外,还应准备电刀、电钻及髋关节置换的配套器械,术前1 d高压灭菌,不能高压灭菌的用2%戊二醛浸泡灭菌10 h以上或熏箱熏蒸。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技术操作要求规范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技术操作要求规范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技术操作规范一、手术适应症非手术治疗和其它治疗不能有效缓解疼痛和改善关节功能的患者,包括:(1)原发性退行性骨关节炎(2)类风湿性关节炎(3)强直性脊柱炎所致的髋关节病变(4)部分严重的髋臼骨折(5)股骨颈骨折,包括少部分新鲜股骨颈骨折、陈旧性股骨颈骨折、骨折不愈合及经保守治疗和其它内固定术后的股骨头无菌性坏死(6)髋部创伤后骨关节炎(7)特发性股骨头无菌性坏死(8)髋臼发育不良所致骨关节炎或股骨头坏死(9)髋部周围肿瘤(10)特殊疾病,如肾病性、血红蛋白S病、血友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对于年轻病人的选择,一定慎之又慎。

二、手术禁忌症1.绝对禁忌症:主要包括髋关节活动性感染和结核的存在,以及威胁病人生命的合并症的存在。

2.相对禁忌症:神经营养性疾病和外展肌力严重不足的患者。

三、手术入路选择1.前外侧入路:经阔筋膜张肌和臀中肌间隙进入。

2.外侧入路:通过臀中肌和臀小肌于转子附着处前部的松解而达到外展肌群的松解。

3.后外侧入路:经臀中肌后方和臀大肌间隙进入。

4.经大转子入路:采用大转子截骨。

四、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失误和并发症(一)合并神经损伤1.发生原因:(1)直接损伤;(2)骨水泥及电刀所致热灼伤;(3)神经周围血管损伤。

2.预防:(1)术中小心牵拉;(2)保护坐骨神经;(3)防止骨水泥渗透到神经周围;(4)避免过度延长肢体,术前应根据X线片及假体型号,计划下肢延长长度;(5)熟练的手术技巧。

(二)合并血管损伤1.原因:(1)手术器械因素;(2)骨水泥因素;(3)血管因素。

2.预防:(1)术中仔细和轻柔操作;(2)髋臼边缘放置牵开器应靠近骨面(3)髋臼假体固定螺钉应固定在骨中,避免损伤血管及软组织。

(三)骨折1.原因:患者骨质疏松及先天性或后天性骨质结构异常改变和手术医师操作失误等。

2.防治:(1)髋臼骨折:如伴有骨质疏松,可采用同等大小的髋臼打磨器或使用骨水泥固定假体,避免髋臼骨折。

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

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
1.通过问病史明确疼痛部位、疼痛发作时间特点及疼痛发作特点 2.仔细的体格检查 3.完善辅助检查(血、X线、CT、MRI) 4.综合上述检查结果综合分析疼痛原因
请多多指教
关节内因素-假体下沉、无菌性松动
髋臼杯松动:疼痛以局限在腹股沟居多,早期常无明显症状 股骨柄松动:疼痛以大腿部为多,也可以放射到膝关节。 疼痛特点:持续时间较长,不能长距离的行走,负重时明显,休息后
可减轻或缓解,髋部旋转动作疼痛加重,也可出现Trendelenburg征 (单腿站立试验),有时会自愿使肢体缩短并转向外侧。
体格检查
屈曲或伸直的极点上出现疼痛:全髋关节松动 髋的全程活动中均有疼痛:急性感染 大转子有压痛:大转子的滑囊炎(不愿向患侧卧、髋关节内旋
时使臀大肌紧张压迫滑囊使疼痛加重)
耻骨支的压痛:应力骨折的存在可能
大腿的局限性压痛:股骨柄假体松动,也可能是应力集中的
表现。
脊柱或骶髂关节的触痛:提示这些部位有病理变化 在大转子、坐骨的腘绳肌起点、臀大肌止点以及
神经根性疼痛(腰突、椎管狭窄等)、梨状肌卡压
腹股沟部位的疼痛:THA后可出现肢体过长、头臼压力过大出现髋
臼软骨磨损,股骨头内陷,继发于髂腰肌腱炎(髂腰肌激惹引起的疼痛往 往是在抵抗屈髋时加重)或髂耻滑囊炎
病史-疼痛的部位特点
大腿痛:1.股骨柄假体松动:尺寸不匹配(股骨与股骨假体柄之间),
假体柄偏置、股骨柄远端应力集中等 2.假体固定良好病人的大腿痛:股骨假体柄的硬度、柄直径较 大有关 非骨水泥股骨柄假体>骨水泥股骨柄
髋臼软骨的磨损也可引起疼痛
病史-疼痛发作的特点
髋关节处于一定的位置时出现疼痛:髋关节不稳或者半脱位 休息或夜间出现的持续疼痛:感染或肿瘤 术后存在与术前一样的疼痛:考虑有否关节外的原因,放射性

磁共振成像在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并发症诊断中的应用

磁共振成像在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并发症诊断中的应用

并发症鉴别
MRI可鉴别神经血管损伤与其他 并发症,如感染、假体松动等, 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依据。
05
磁共振成像与其他影像技术的比较
与X线平片比较
分辨率更高
磁共振成像(MRI)相比X线平片能够提供更高的软组织分辨率, 更清晰地显示人工髋关节置换后的结构。
无辐射
与X线平片相比,MRI无放射性辐射,对患者和医护人员更安全。
关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新技术在MRI图像处理、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应用
THANK YOU
感谢聆听
多方位、多序列成像
MRI具有多方位成像能力,可以从不 同角度观察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并 发症情况,避免漏诊和误诊。
MRI还可以采用多种序列进行成像, 如T1加权、T2加权、质子密度加权等 ,以更好地显示不同类型的并发症。
对软组织层次显示清晰
MRI对软组织层次的显示非常清晰, 可以准确区分肌肉、韧带、滑囊等软 组织结构。
03
假体移位
MRI可清晰显示假体与骨 界面的间隙,判断假体是 否存在移位。
骨溶解
MRI可显示假体周围骨溶 解的区域及程度,评估假 体的稳定性。
软组织反应
MRI可观察假体松动后周 围软组织的肿胀、积液等 反应性改变。
假体周围骨折诊断实例
骨折类型
MRI可准确判断假体周围骨折的类型,如应力性骨折、病理性骨 折等。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加强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的研究
将MRI与其他影像技术(如X线、CT、超声等)进行融合,以提高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并 发症的诊断准确性。
拓展MRI在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并发症治疗中的应用
研究MRI在引导手术治疗、监测治疗效果等方面的应用,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有价值的 信息。

髋部骨折如何康复

髋部骨折如何康复

髋部骨折如何康复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骨折的事情常有发生,很多时候不小心磕到碰到就有可能会引发骨折,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发生骨折的难易程度也不相同,老年群体和婴幼儿群体相较于成年人来讲,比较容易发生骨折。

对于老年人来讲,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骨质疏松也比较严重,因此一旦磕到碰到就很容易造成骨折,因此老年人在日常活动中要多加注意,尽量不要伤害到自己。

对于婴幼儿群体来讲,因为他们身体还没有长完全,很多骨骼都还没有长成熟,因此一旦磕到,会很容易造成骨折,这就需要孩子的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看好孩子,尽量避免他们受伤。

髋部对于我们身体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是连接我们躯体和下肢很重要的部位。

造成髋部受伤的原因也有很多,身体长时间受力不均匀;经常干体力活;过度劳累;经常弯腰;由于身体肥胖导致髋关节长时间受到压力等等情况都会导致髋部受伤,最严重的情况就是髋部骨折,对于髋部的保护,我们从日常生活就应当注意。

什么是髋部骨折?髋部是人体很重要的部位,髋部对于我们整个身体而言起着连接过度的作用,髋部骨折之后,对人整个身体的影响都是很大的,它不仅仅会造成疼痛,还会影响你的日常生活,一旦髋部发生了骨折,患者就需要卧床静养,不易下床,影响日常活动,并且如果长时间都未治疗好,还会引起各种并发症的出现。

对于年轻人来讲,骨折之后比较容易康复,因为其身体状态比较好,康复速度也比较快。

而对于老年人,一旦发生髋部骨折,对身体带来的危害是非常大的,老年人的骨质流失的比较快,并且老年人也属于各类疾病高发群体,一旦发生髋部骨折,就需要卧床静养,如果很长时间未能康复,可能还会引发其他疾病,在治疗方面,也会有很多的禁忌。

髋部骨折应当如何治疗髋部骨折之后,会有很多的治疗方法,一般分为保守治和手术治疗两种,保守治疗的方法相对来讲比较消极,治疗的效果也不是很明显,并且伤口容易反复,恢复的不彻底,特别是对老年人来讲,髋部骨折之后,由于身体的各种原因,导致伤口不易恢复且病痛加剧。

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常见并发症和意外的处理预案

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常见并发症和意外的处理预案

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常见并发症和意外的处理预案一、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感染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可导致手术的彻底失败,并造成患者的残疾,多数感染病例最终需要再次手术去除假体和骨水泥,严重患者甚至死亡,常被称为“灾难性的并发症”。

对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感染的处理重在预防措施的使用,防止感染发生,一旦发生感染,及早的诊断与治疗。

1.临床表现人工关节感染的临床表现常是多样化的。

一些人工关节置换术早期急性感染的临床表现与一般化脓性感染一样,急性炎症的体征明显,术后体温持续性增高,患肢疼痛,尤其被动活动关节时疼痛更剧,有些人工髋关节感染后可能只有关节疼痛而持续数月或数年。

少数病人可出现皮肤瘘管或局部有分泌物排出。

早期急性感染的症状多出现于术后3,4周内。

晚期血源性人工关节感染常发生在成功的人工关节术后数月至数年。

常见的感染源可来自齿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皮肤感染等。

病人可出现数天感染症状,而后发生晚期人工关节感染。

晚期深部感染其临床表现特殊,一般局部急性炎症不明显,常无红、肿、热等表现,体温和白细胞可以不高,但血沉较高,一般可达40〜500mm/h,甚至100mm/h。

人工关节慢性感染属低毒性细菌感染。

一般患者由术后开始即出现关节疼痛。

常有休息时或夜间疼痛。

有时术后早期有伤口愈合不良,浅层感染或术后伤口引流管换除较晚的历史。

病人无全身或局部感染症状。

有时血沉增快。

影像学检査:人工关节早期急性感染X 线片除可见软组织肿胀外,无其他特殊表现。

在人工髋关节假体周围出现局灶性骨溶解缺损并迅速发展扩大,在假体柄周围骨有明显骨膜反应,应高度怀疑有感染存在。

2.实验室检查对长期疼痛或松动的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应行血沉及C反应蛋白检验。

当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增髙,而临床表现疑有感染者,应行关节穿刺抽液进行细菌学检查。

穿刺液行常规检查,革兰染色及细菌培养加药敏试验。

应抽取三个标本,如三者均为阴性则可除外感染。

如三者均为阳性则可确定有感染存在。

髋关节置换术中的神经血管损伤(二)

髋关节置换术中的神经血管损伤(二)

髋关节置换术中的神经血管损伤(二)坐骨神经和阴部神经坐骨神经包括胫神经和腓总神经,是起源于L4-S3的骶丛上根的延续,坐骨神经在坐骨大切迹出盆处近侧位于梨状肌的前内侧,它从梨状肌之下(下梨状凹)发出,经过髋臼后柱的后外侧面之上,然后从股骨大转子和坐骨结节间越过闭孔内肌、子肌和股四头肌下降。

当坐骨神经从坐骨切迹出来时,神经纤维已立体定向,腓总神经更靠外侧,在10%的个体中,二个分支(胫神经和腓总神经)分别起自骶丛,腓总神经下降倾斜度比胫神经大,使得腓总神经纤维更靠表面而易受到损伤。

Edwmds等分析了12例疑有牵拉所致腓总神经麻痹病人的肌电和神经传导研究数据,神经经胫骨前肌和趾伸肌纤维颤动电位及神经传导速度的明显减慢被认为可证实原发神经损伤该点。

然而,微弱的异常纤维颤动潜能在接受腓总神经二个分支的二头肌短头可记录到(膝关节水平之上260mm-150mm处)。

正常的腓肠肌功能伴发的研究结果证实神经损伤发生在坐骨神经腓侧部,坐骨神经的这二种解剖特点解释了该观察,腓侧部有二个相对的固定点-坐骨切迹和腓骨小头,同样注意到腓总神经的神经束结构含有被疏松结缔组织包裹的大神经束,而胫侧部具有较小的神经束及较多的结缔组织,这使得坐骨神经的胫侧部在表现出神经损伤征象前能承受很大比例的拉长。

坐骨神经和腓总神经损伤机制坐骨神经和腓总神经麻痹是全髋关节置换术伴随的最常见的周围神经损伤形式,报道的发生率为0.5%---20%,这些百分比的意义被仅严重神经损伤才表现临床并发症的情况所掩盖,并发神经损伤(坐骨神经_股神经、坐骨神经_闭孔神经)发生比例多达20%,仅有明显临床损害的才被注意到。

Edwands等报道了三种危险因素:翻修术,带或不带有肢体侧移位的延长术及女性,甚至在把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排除在研究对象之外时,女性仍为更显蓍的危险因素,缩减的肌肉量及坐骨神经血供的变异被假定为可解释这种观察。

肥胖、年龄、手术入路及术前活动范围未列为坐骨神经和腓总神经麻痹发生的危险因素。

髋关节置换论文: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进展

髋关节置换论文: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进展

髋关节置换论文: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进展[关键词] 静脉血栓;血栓形成;预防护理近年来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病率逐渐增加,血栓形成后的后遗症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能力,[1]甚至致残致死。

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腔内不正常地凝结,阻塞静脉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造成不同程度的慢性深静脉功能不全,全身主干静脉均可发病。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下肢dvt发生率46~60%,50~80%的dvt无临床症状,可造成肺栓塞死亡,是值得重视的围手书期问题,通过预防,dvt发生率降至11.8% [2]。

研究表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形成下肢dvt的高危因素很多,本文就dvt形成的因素及预防措施进行综述。

1 dvt发病机制virchow[3]1856年提出的血栓形成的三联因素:血管壁损伤、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

杨景武等[4]也通过实验观察得出,全髋关节置换术易损伤髋臼血管内壁,从而导致血流减慢和血小板聚集,最终促使血栓形成,同时术中失血多,使血液粘稠导致血栓形成。

另外髋臼损伤患者多属高龄,常合并多系统、多器官的生理性退变或器质性病变而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5],并且髋部损伤患者长期卧床,下肢活动受限,从而使下肢血流处于相对滞缓状态[6]。

2 dvt形成的相关因素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和积极预防是降低dvt发病率的关键。

但由于dvt起病隐匿,不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就会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

关振鹏等[7]通过对95例髋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对照研究表明年龄与下肢dvt形成密切相关。

儿童发病率几乎为零,40岁以上发病率高且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40~60岁下肢dvt发病率是40岁以下的24倍,60~70岁下肢dvt发病率是40岁以下的38.2倍。

因老年患者血管弹性差、血液粘稠度高、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同时伴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易形成下肢dvt。

也有研究结果[8]显示:女性、肥胖及骨水泥的使用为dvt的危险因素,而术前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则是保护因素。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 预防伤口血肿形成、放置引流管。 ▪ 术后及时改善病人全身情况,提高
抵抗力。
(二)、假体松动
假体松动原因: (1)骨粘固剂 (2)金属假体腐蚀 (3)手术操作 (4)活动量
根本原因:人工关节材料缺乏真正的稳定性。 发生率在0.3%-27.5%
诊断
临床表现:疼痛,进行性加重 X线:髋臼帽松动,臼帽与骨界面有分界
体征、尿量及引流量的变化,引流量术 后1-2h内应在200-400ml以内,如术后 10-12h内持续出血量超过1000ml,则需
引起重视。
(三)疼 痛
▪疼痛是术后最常见的症状,除造成病 人痛苦不安外,重者还影响各器官的生 理功能及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正常恢复, 必须予以有效的解决,镇痛药及自控镇 痛泵(PCA)等。
三、其他
血肿 出血 疼痛
(一)血 肿
▪血肿可造成骨质愈合障碍和增加感 染机会,多出现在老年病人和术后 48-72h内,关节活动较多的病人。 治疗:较小者保守治疗;血肿持续 增大、皮肤张力增高、局部剧痛, 须切开引流和血管结扎。
(二)出 血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出血量 400ml-800ml左右,术后密切观察生命
并发症的防治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人体矫形 外科中较大的重建手术。术后容易 发生许多全身和局部的并发症,影 响手术效果。因此,术后重点应是 如何预防、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 一旦发生如何处理。
并发症
一、全身并发症
(一) 深部静脉栓塞 (二) 肺栓塞
二、局部并发症
(一)、感染 (二)、假体松动 (三)、关节脱位 (四)、骨折 (五)、异位骨化 (六)、血管损伤 (七)、神经损伤
关节切开成形术 ▪ 一期关节再置换术:适用于老年患者,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护理现状23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护理现状23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护理现状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R)是目前对髋部病变主要治疗手段,能有效解决髋部疼痛、畸形和功能障碍,最大限度地恢复关节的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

但其手术创伤大,术后疼痛是不可避免的体征之一。

疼痛的存在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

而多数THR患者是年老体弱者,如护理不当,会诱发很多并发症。

由此可见THR术后镇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 疼痛的原因高竹英[2]认为THR术后早期引起疼痛的重要原因有:感染、切口血肿、深静脉栓塞、神经损伤、原发膝关节病变、原有创伤和异位骨化。

陶雷[3]通过对69例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随访发现:13例患者术后6-10月出现大腿疼痛,认为与髋臼磨损、假体松动、骨膜反应有关。

葛向煜研究显示,抑郁、焦虑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常见的心理问题。

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与疼痛有相互协同的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剧患者疼痛感觉,直接影响老年患者的生理健康、社会功能、生存质量和康复进程。

2 疼痛对机体影响疼痛可导致患者焦虑、烦躁、血压升高、失眠、情绪低落、免疫力下降、功能障碍等一系列生理和心理的变化。

如THR术后疼痛常可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麻痹性肠梗阻;不能进行有效咳嗽和深呼吸,引起肺不张和肺炎。

THR术后疼痛可引起肌肉血管收缩,致切口呈缺血状态,引起机体代谢异常,影响切口愈合。

疼痛可影响术后的康复训练,早期功能锻炼可改善血液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促进创面修复和关节功能修复,不少患者因怕痛不敢活动。

3 疼痛的护理3.1护士教育娄强翠等研究表明术前积极进行有关疼痛知识的教育,能明显提高病人对疼痛控制的认知水平和控制疼痛的能力,对于控制术后疼痛具有正性作用。

侯丽莉等研究表明规范化疼痛教育能提高患者依从性,有效控制了围手术期疼痛,提高患者满意度.3.2疼痛评估疼痛评估是疼痛控制关键的第一步骤。

包括口述评分法、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长海痛尺”评估法、简化的麦-吉疼痛问卷等。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知情同意书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知情同意书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知情同意书根据目前对病情的了解和检查资料,综合分析认为病人患,经医师研究,需要在麻醉下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

医生已告知我该手术可能发生的一些风险,有些不常见的风险可能没有在此列出,具体操作根据不同病人的情况有所不同。

1。

我理解任何手术麻醉都存在风险。

2.我理解任何所用药物都可能产生副作用,包括轻度的恶心、皮疹等症状到严重的过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3.我理解该项操作技术有一定的创伤性和危险性,在实施过程中/后可能出现下列并发症和风险,但不仅限于:(1)术中可能发生的风险:1)麻醉意外:如药物过敏、损伤神经根、呼吸抑制、全麻可能引起牙齿脱落、气胸、心肺功能抑制以致停止;2)心脑血管意外,多器官功能衰竭;3)术中发生血管或神经损伤,如坐骨神经损伤引起肢体麻木、不能活动;4)术中大出血,输血输液反应,引起休克;5)脂肪栓塞可引起心、脑、肺、肾功能衰竭;6)骨水泥中毒或者骨水泥心、肺、脑栓塞可引起生命危险;7)术中发生骨折,有时需要加用其他内固定;8)术中安放螺丝钉可引起盆腔内脏器官如膀胱的损伤;(2)术后可能发生的风险:1)术后切口渗液,延迟愈合,切口感染;2)术后应激性溃疡,胃出血;3)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严重者危及生命;4)术后感染需要行清理术和/或假体取出、旷置以及二期再置换手术;5)术后关节功能不良,疼痛不缓解;6)术后假体周围异位骨化影响关节功能;7)术后关节脱位或半脱位,需要手法复位或切开复位;8)术后双下肢不等长;9)术后假体松动、移位、断裂,需要将假体取出行翻修手术;10)术后双侧下肢不等长;11)术后假体周围骨折与应力、骨质量、外伤等因素相关,多数需手术固定;(3)除上述情况外,本医疗措施尚有可能发生的其他并发症或者需要提请患者及家属特别注意的其他事项,如: 。

4。

我理解如果我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静脉血栓等疾病或者有吸烟史,以上这些风险可能会加大,或者在术中或术后出现相关的病情加重或心脑血管意外,甚至死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髋关节置换术中的神经血管损伤神经血管损伤是全髋关节置换术不常见的并发症,然而一旦发生却相当难处理。

为了避免神经血管结构损伤,需要全面了解有关解剖和损伤机制。

术前设计、改进术中技术及术后密切的随访是减少神经血管损伤的先决条件。

在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中随时可发生神经血管损伤。

在给患者摆体位、手术解剖、组织松解、复位和脱位操作、取出旧的假体、假体安放前骨的准备、假体放置、用骨水泥和螺钉固定、用钢丝加固股骨大转子,及因术中操作不当引起术后迟发性血管损伤已有报道。

为了避免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神经血管损伤,需要全面了解手术野周围有关解剖结构行程和位置。

一、血管损伤髂外动静脉髂外动脉是髂总动脉在L5-S1椎间盘水平分叉后的前分支,它斜向下沿腰大肌的内侧缘,在髂外静脉的前外侧伴行,腰大肌位于髂外动脉与前柱的内面之间沿着弓形线从近侧开始下降,肌纤维逐渐减少至远处于髂耻隆突处变成腱性结构,此处正对髋臼前上部分。

髂外静脉与髂外动脉相伴行,在近端,静脉走行于动脉的内后方;在远侧,相对于髋臼前上部分,静脉沿着腰大肌内缘走行于动脉的内下方,只有少量肌肉和筋膜介于静脉和骨盆边缘间,它位于骨盆前柱及壁层腹膜之间,沿骨盆边缘相对固定。

在全髋置换术的全过程髂外动静脉损伤已有报道,所报道的髂外静脉损伤不如髂外动脉损伤常见。

给患有动脉粥样硬化的病人放置体位可能因血栓形成导致肢体局部缺血或因斑块栓塞致远侧肢体坏死,这种情况在翻修术中可能发生,因为血管已挛缩或受疤痕束缚。

如果踝部多普勒测压低于50mmHg或存在临床缺血症状,为了避免这种潜在并发症,全髋关节置换术前,应进行血管外科会诊。

手术入路中,血管位于骨盆内,在用牵开器置于前柱上暴露髋臼时可被损伤,特别是有粥样硬化性血管疾病更易发生血管损伤。

目前尚不清楚的是血管损伤是因牵开器,还是因使髋关节脱位所采用的操作手法,因为反复脱位造成髂外动脉栓塞或假性动脉瘤形成。

当牵开器置于髋臼横韧带近侧髋臼前缘上太靠内侧时,极有可能导致损伤,这种危险当沿着前柱在近侧放置牵开器时而减少,因前柱处血管被介入腰肌所保护。

使用骨水泥髋臼假体在准备好髋臼后,为了固定需要在髂骨、坐骨及耻骨上支扩孔及钻孔,在髋臼内面从内侧过度扩孔可导致髂外静脉损伤,钻孔时突破到骨盆内,从髋臼前壁缺损挤入过量骨水泥,因聚合物热量或直接压迫均可引起闭塞性髂外动脉损伤。

血栓形成通常需要行血栓切除、搭桥、结扎或修补,有人建议用骨水泥限制物或骨移植来避免髋臼假体置入时过度挤入骨水泥。

非骨水泥髋臼假体通常需要使用螺钉固定,在螺钉固定中,髂外静脉被划破导致大的腹膜后血肿,从而需要清除血肿及血管修补,在髋臼后壁使用螺钉固定能避免损伤。

髂外血管迟发损伤的发生是由于髋臼假体移动,骨水泥刺可导致压迫性闭塞、动脉瘤形成、假动脉瘤形成及血管腐蚀,这些迟发损伤通常是可避免的,细致的骨水泥技术能避免骨水泥挤出。

当从前面牵开组织暴露髋臼时,牵开器应置于前柱的近侧骨组织,避免过度靠内侧放置。

在髋臼翻修术中,骨水泥通过髋臼前上壁穿透到髂外血管周围,攀住这些血管,当拔出髋臼假体时造成骨水泥撕裂髂外血管,甚至髂内血管也相似地被挤出的骨水泥损伤。

在翻修手术前,需要进行术前评价,采用标准斜位放射照相,动脉造影术或造影剂增强CT扫描来评估在除去髋臼假体时血管损伤的可能性,在取出髋臼假体前可和血管外科医师协作,预先从腹膜后暴露髂外血管系统。

股动脉是髂外动脉经过腹股沟韧带后的延伸,它从髋关节囊前内侧经过,二者之间被髂腰肌腱分开,股静脉在接受股深静脉及大隐静脉的属支后经过腹股沟韧带深面成为髂外静脉,股动脉在关节囊处位于股静脉外侧,更易受损伤。

全髋关节置换术盆外血管损伤报道最多的是股血管损伤。

当于侧卧位,为患有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疾患的病人摆体位,在耻骨联合和后方的骶骨间用设备固定骨盆时,必须仔细操作以免压迫股血管,可膨胀的袋状体位器也能导致腹股沟压力过大,体位放好及充气前后应触摸足背动脉以确保不压迫腹股沟内的股血管。

手术入路中,最常引发股血管损伤机制是牵开器放置不当,这种情况可发生于前外侧入路,此时牵开器太靠内远离髋臼缘前下部,用杠杆操纵牵开器可导致股动脉内膜损伤,切除髋臼前下骨赘及疤痕化关节囊也导致股动脉损伤。

在髋臼假体固定中,从前内侧挤出过多的骨水泥导致假性动脉瘤形成、血栓形成及股动脉的周围动脉栓塞,骨水泥聚合产生的热量是内膜损伤最可能的原因,延长的骨水泥刺压力导致术后血管腐蚀及假动脉瘤形成,动静脉瘘形成。

用骨水泥固定期间,可以通过在该区域放置叠垫或者在聚合作用前除去髋臼前侧多余的骨水泥来避免损伤。

术中没有什么出血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会出现局部缺血,究其原因,一是患有动脉粥样硬化,二是反复牵拉即脱位及复位手法操作,导致术中出血少,术后肢体部分缺血。

Stamatakis等已证明:在脱位操作中,可发生股静脉的完全闭塞。

当行短缩肢体延长纠正明显的髋挛缩时,可由于在被疤痕束缚的粥样硬化的股血管上进行牵引而致血管损伤,比较术前术后动脉造影照片可显示以前扭曲的粥样硬化血管变直,在患有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疾患的病人中,完全恢复长度或纠正屈曲挛缩必须谨慎,在患有动脉硬化的病人中,于先前的髋关节手术后,又行全髋置换后腿长度恢复时,因牵引所致的血管损伤已有报道。

当怀疑有明显的血管疾病时,需要术中体积扫描监护或血管科会诊。

股深血管股深动脉起源于腹股沟韧带下约3.5cm的股动脉外侧面,它在股动脉后方耻骨肌和长收肌之间经过,然后行于长收肌和短收肌之间,旋股外侧动脉起源于股深动脉近端外侧,它在缝匠肌和股直肌深面行向外侧,在股外侧肌上段表面分成升支和降支,旋股内侧动脉通常起源于股深动脉后内侧,但也可能起源于股动脉,它在耻骨肌髂腰肌之间,从内侧环绕股骨,并从后侧沿着转子间线出现于股方肌上缘。

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股深血管极少受损伤,而在髋臼前下缘牵开器放置太靠内侧会导致旋股内侧动脉假性动脉瘤形成,在该区域挤出的骨水泥也可导致旋股内侧动脉损伤,该动脉经常在股方肌上缘受损伤,但除非损伤比较靠近起点,极少导致大出血。

翻修术中,切去疤痕和关节囊也会导致旋股外侧动脉损伤。

闭孔血管闭孔动静脉通常一起横跨骨盆外侧壁,表面被壁层腹膜覆盖,静脉在最下侧,闭孔内肌及筋膜位于这些结构外侧,闭孔动静脉在闭孔上外侧部相接近,在此处他们经闭膜管出骨盆,这些结构在闭孔膜处相对固定,包绕腹膜并相对不变。

有1例报道在翻修术中,假体头运动时因骨赘或骨水泥刺划破血管所致闭孔动脉损伤。

如果髋臼前下部份被触及或在髋臼横韧带之下将牵开器放入闭孔外上区域也可发生损伤。

臀上动脉是髂内动脉的后分支,在从坐骨切迹上部经过时最接近后柱,在经梨状肌上孔出骨盆时相对固定,腹膜外脂肪组织囊在这些结构和髋臼后柱间从而提供了组织空位。

由于在坐骨切迹范围内固定螺钉发生臀上动脉破裂,当末端尖锐的牵开器插向切迹方向时也可发生损伤,在该点臀上血管距骨2mm。

为了减少经髋臼拧入螺钉时臀上血管损伤,应用手指轻轻触到切迹,而不用器械伸入该区。

臀下和阴部内血管臀下和阴部内血管是髂内动脉前支的终末支,这些血管在梨状肌和尾骨肌之间出骨盆进入臀区,他们在坐骨棘水平离后柱最近。

阴部内血管在环绕坐骨棘从坐骨小切迹再入骨盆时,稍稍离开后柱,臀血管在坐骨大孔较低部分的梨状肌下通过,如果使用过长螺钉行髋臼假体固定,这些血管也可发生损伤,这些螺钉露出后柱的长度必须在5mm以下,因这些结构与骨相距至少5mm。

象限系统很多有关解剖和手术的报告及教科书展示了环绕髋臼和股骨近端的神经和血管,使用髋臼象限系统可很容易地理解髋臼解剖及周围神经和血管,该系统用髋臼内一个固定点(一般为髋臼中心点)作参考来确定骨盆内结构的位置。

对于初次髋关节置换术或在翻修术中,当原骨性髋臼仅部分完整及髋臼凹可能不存在时,从髂前上棘划一条线来将髋臼分成等二部分,如果这条线在中点被其垂直线二等分,即形成4个象限。

象限可用于为经髋臼置放螺钉划分安全区和危险区,也可作为牵开器放置向导,为行移植物固定的髋臼固定孔钻孔作向导,或评估某一特定髋臼区的骨厚度。

在前象限使用固定螺钉,固定孔或辅助安全牵开器可能会危及闭孔神经、动静脉。

闭孔神经血管位于前下象限,这些结构附带少量软组织或肌肉,这些保护性填充物位于骨盆骨附近,因前象限缺乏骨,损伤的危险更大。

每当可能时,应避免以骨水泥或经髋臼螺钉接触相对于前象限的内侧髋臼骨,牵开器放在前柱之上时应仔细操作。

在过度扩孔,安放骨水泥固定孔或经髋臼螺钉安放中,髋臼的边缘区经常被累及。

髋臼假体偶而由于移植失败发生内移,该髋臼内区与沿上四边形表面的闭孔神经、动静脉相对。

由于相对于这些结构的比较小的闭孔内肌老化和较浅的髋臼骨厚度,损伤的危险增加。

后象限则不同,坐骨神经和臀上神经血管路径与后上象限相对,臀下和阴部内结构与后下象限相对,与前象限的薄骨相比,后象限中心区的骨厚度是25mm以上,在这些区域可相对安全地置放螺钉和固定孔。

另外,在用牵开器和螺钉固定时,坐骨神经可轻轻地牵开以减少损伤的可能性,坐骨切迹易于触及,从而有利于神经血管的保护。

臀下和阴部内神经血管在坐骨棘水平触不到,如果牵开器沿后柱骨放置,因神经血管可相对活动从而被保护。

象限系统为定位髋臼周围神经和血管结构提供了有益的指导,神经血管损伤机制的知识及利用解剖标志确定解剖结构的能力有助于外科医师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神经血管损伤。

二、神经损伤全髋关节置换术伴随神经麻痹的发生率为0-3%,翻修术伴随的发生率为2.9%-7.6%,坐骨神经麻痹(腓总神经麻痹或无胫神经麻痹)占这些损伤的大多数,这些病人中的一部分表现出功能恢复且恢复得很好,很多人则遗留严重损害和伤残。

Weber等报道了2012例连续性全髋关节置换术周围神经损伤的发生率为0.7%。

在一组术前术后行肌电扫描研究的28例病人(30个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前瞻性研究中,同是这些研究人员,他们报告神经损伤的发生率为70%。

尽管这些病人中多数没有损伤的体征,且一年随访中都正常,对潜在的神经损害仍不可低估。

病理Sundar Land对神经损伤的病因学做了广泛研究,全髋关节置换术似乎与三个发病因素相关:(1)压迫、(2)牵引及(3)局部缺血。

虽然已知的神经损害的原因很明显,仍有必要意识到有二种以上的因素在最终临床表现上有相加作用。

肢体延长2.5cm可能是术后腓总神经麻痹的原因,但牵开器压迫或广泛的周围神经分离可能会降低神经耐受随后的延长(牵引)阈,由于各种因素的相关作用依病人而异,尚难以提出如何预防这些并发症。

压迫性神经损伤可能继发于牵开器放置或血肿形成,最终临床表现可从短间隔的暂时传导阻滞发展为继发于神经内膜鞘内轴索破裂的不可逆性神经损伤,损害程度取决于作用力,力的作用时间及周围软组织对力消散的数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