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北语汉语言文字学真题

合集下载

2013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汉语言文字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3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汉语言文字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3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汉语言文字学考研真题(回忆版)专业课一古代汉语一、名词解释1.十三经注疏2.互文3.十六摄4.叶音说5.读若6.读破二、简答题1.简述指示代词“这”产生的时代,学界对这的来源的分歧及评价。

2.简述历代学者上古声母研究的成果。

3.简述古代汉语词义发展的途径。

4.分析“以羊易之”和“易之以羊”的结构的区别。

5.简要解释“六书”并作评价。

三、文言文阅读冬十二月齐侯游于姑棼遂田于贝丘见大豕从者曰公子彭生也公怒曰彭生敢见射之豕人立而啼公惧坠于车伤足丧反诛屦于徒人费弗得鞭之见血走出遇贼于门劫而束之费曰我奚御哉袒而示之背信之费请先入伏公而出斗死于门中石之纷如死于阶下遂入杀孟阳于床曰非君也不类见公之足于户下遂弑之而立无知1.给文言文加标点。

2.翻译原文。

专业课二理论语言学一、名词解释1.话题2.语言联盟二、简答题1.举例说明语法范畴有哪些。

2.语音演变的特点。

3.u在f后面的音值是什么?4.“打一下”等为什么是述宾结构?5.“每”和“各”用法的异同。

2013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汉语言文字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专业课一古代汉语一、名词解释1.十三经注疏答:十三经注疏是对儒家十三部经书的注和疏的合称。

贞观十六年,唐太宗命孔颖达、贾公彦、杨士勋等人编纂儒家精典的义疏,有《周易正义》《毛诗正义》《礼记正义》《春秋左传正义》,合称《五经正义》,后来贾公彦又编了《周礼注疏》和《礼记注疏》,徐彦编了《春秋公羊传注疏》,杨士勋编了《春秋谷梁传义疏》。

这九部注疏与宋代的邢昺、孙奭等人编的《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四部注疏,被后人辑录在一起,合称《十三经注疏》。

2.互文答:互文,也称作“互文见义”,或简称“互见”,是指由上下文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

其特点就是上下文义互相呼应、补充,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

互文的使用情况有三种:(1)一个句子中某些字词互见;(2)多数情况下,互见出现在上下两句之中;(3)词互训,避免行文重复。

2013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3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3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考研真题及详解古代汉语部分一、填空题1.史记三家注是指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唐代司马贞《史记索隐》,唐代张守节《史记正义》,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书的基本常识。

因为题目没有明确要求,所以在作答时应保证全面,作者、朝代和书名最好都写上。

复习时还要注意三本书的特点:《史记集解》主要汇聚他人的解释;《史记索隐》解释原文时,除了个人的意见外,也引述他人的解释;《史记正义》除解释原文、说明地理之外,还对一些字加音注。

2.《说文解字》的作者是________,全书分________部首。

【答案】许慎;540【解析】本题考查对《说文解字》基本情况的了解。

《说文解字》是东汉许慎所著的我国第一部较完备的字典,全书收录9353个字,另有重文1163个。

许慎首传部首检字,将所有的字归入540部。

每个字都是先列小篆形体,然后进行解说,先释字义,后说形体结构。

3.以秦汉为界,秦代小篆极其以前的文字都称为________,小篆以后的文字都称为________。

【答案】古文字;今文字【解析】本题考查文字发展演变的相关知识。

汉简之汉隶是古今文字的过渡。

小篆之前的文字,都称为古文字。

隶书以后的文字都是今文字。

隶书正处于文字发展的过渡阶段。

4.反切的原理是切上字与被切字的________相同,切下字与被切字的________、________相同。

【答案】声母;声调、韵母【解析】本题考查音韵学中反切注音法的相关知识。

反切上字的声母加反切下字的韵母和声调组合即为被切字的读音。

5.关于上古韵部,王力至多分________部,黄侃分________部。

【答案】30;28【解析】关于上古韵部,顾炎武把古韵分为十部,段玉裁分为十七部,江有诰分为二十一部,黄侃分为二十八部,王力分为三十部。

二、名词解释1.《尔雅》答:《尔雅》是我国最早的训释词义的专著,也是我国最早的语义分类词典。

2013年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真题全解析(专业一)

2013年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真题全解析(专业一)

2013年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真题全解析(专业一)一、题型及分数1、客观题占比:43%2、主观题占比:57%二、试题特点1、专业一考察面不算宽广,初试不考语言学,但是现汉主观题较多,至少80分,而且均为分析题。

试题难度也比较大。

(2012年北语试题类型与2013年基本相同,只不过2013年考察了一道词汇方面的分析题。

)2、专业二文化部分内容较散,不易复习,而且最后一题考教案编写,对于没有留学生中文教学经验的学生来说难度较大。

三、重点试题解析1、fans译成中文表示“粉丝”。

以下是一些相关的称呼方式:玉米(李宇春的粉丝)盒饭(何洁的粉丝)凉粉(张靓颖的粉丝)乙醚(易中天的粉丝)纳米(谢娜的粉丝)bar译成中文是“吧”,组成词的有:网吧、书吧、话吧等问题:1分析二者的产生方式有何不同?2分析二者在语言色彩、风格、社会性上的不同【解答】1、(1)“fans”主要有两种译法,第一种可意译为语素“迷”,第二种可音译为一个词:粉丝,而“bar”只能音译为一个音节:吧(2)“玉米”产生方式:“玉米”原式应为:“宇”迷(定中结构)。

其中,“宇”谐音为“玉”。

语素“迷”谐音为“米”。

“盒饭”:原式为“何‘fan’”“何”同音借用为“盒”。

“fans”取词根“fan”音译为“饭”,组合为:盒饭。

“凉粉”:原式为“靓粉”。

“靓”谐音为“凉”。

“粉”源自“fans”之词根“fan”之音译。

“乙醚”:原式为“易迷”。

其中,“乙”谐音为“易”,“醚”源自“fans”意译语素:迷。

“纳米”:原式为“娜迷”。

“娜”借用同音字“纳”。

“米”来源于同音字“迷”。

以上词组成方式基本通过谐音+音译、同音借用+音译、谐音+意译等方式产生。

“网吧、书吧、话吧”等产生方式统一为“词根+bar”这样的方式。

虽然“bar”原为音译成分,但是随着其在汉语中构词能力逐渐增强,而且本身也负载意义,所以渐成为一个语素成分。

2、第一种较诙谐、亲切、可爱、有形象色彩,但是在社会上通行性稍差,一般较通行于团体内部(多为年轻人),对于团体外部人员来说有时相对陌生。

【考研真题】2013年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基础

【考研真题】2013年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基础

【考研真题】2013年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基础第一部分:语音1、给出几组词,让用严式音标标出加点字,并指出声母的发音方法和部位。

大概有j、zh、h、x,具体词语记不清了。

2、给一段话注上汉语拼音。

这段话的意思主要是比较西安和北京。

需要注意的地方是西安的拼音一定要加上隔音符号“’”,还有轻声音节。

3、现代汉语中音位/a/的音位变体及出现的语音环境。

(貌似还有题,既不清楚了,语音很简单的)第二部分:文字1、给出几个字,找出错别字。

给的字有“柿、卑、腻、周……”一共八个字,有四个是错别字,也很简单的。

2、笔顺。

“毋,纵”还有几个字记不清了。

3、汉字的结构和形体演变的特点。

(貌似还有题,记不大清楚了)第三部分:词汇1、通用语和专门用语(记不得是专门用语还是其他什么表述了)的比较2、外来词的构造方式有几类。

(呜呜,我答错了。

我把意译词也答进去了。

)3、辨析“体会—体味—体验”(不知道回忆全没有,可能还有题)第四部分:语法1、为什么“长一点”“短一点”都可以说,而“谦虚一点”可以说,骄傲一点不能说。

2、助动词的语法特征。

3、“别”和“甭”的不同。

4、“冷得直哆嗦”“……”有人认为是程度补语,有人认为是情态补语,请谈谈你的看法。

(这道题有点奇怪,北大版没有这种分类,黄廖版有,但是郭锐老师的现代汉语课说的“可能补语”叫情态补语。

我一直忠实于北大版的语法,就答偏了。

唉,这件事教育我们两个版本都要看)5、比较两种说法的异同(1)买菜去去买菜(2)我买了书书我买了第五部分:语言学1、名词解释语言的分层装置词缀和词尾2、解答1、划分词类有哪几种标准,哪一种适合汉语?(还有一道记不清了)3、论述(20分)语言发展有哪些特点,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

北京师范2013汉语言文字学真题

北京师范2013汉语言文字学真题

一:现代汉语1.音素、音位与音位变体的关系。

(15分)2.汉字的特点。

(15分)3.关于修辞现象的词汇化问题。

举例说明(15分)4.缩略语的定义、类型及缩略方式。

(15分)5.语义指向的定义。

举例说明状语的语义指向。

(15分)6.我是昨天来的这句话有没有歧义。

对我们研究与学习语法有什么启示。

(25分)二:古代汉语今年的古代汉语很坑爹,基本全部是考过的原题。

所以古汉的话大家一定要注定对历年真题的学习。

1.举出了关于”节“字的十个句子,写出其意义,并解释各意义之间的关系。

跟课本中的内容差不多。

2母字与分化字的定义。

举例说明母字与分化字的关系。

3.十分的句子翻译。

全部都是课文中的例子。

4。

18分的全文翻译,孟子去齐那段,以前考过。

5.十分选择题,具体忘记是什么了,但也全部是原题。

6.填空题。

很基础,也是考过的。

反切定义,史记三家注,今文字古文字,说文解字等。

7.名词解释:尔雅通假字钱大昕连及石籀文8:关于虚词的分析,也都是以前考过的例子。

三:语言学理论1:填空:捆绳子存定期跑了小偷的语义关系:啊音变产生的增音现象;春夏秋冬是什么语义场,桌子椅子是什么语义场,大小属于什么语义场,死活属于什么语义场;别的忘记了,总共是二十分。

2:造成句子歧义的原因。

3:给你一个地区的语言,让你从音位分析归纳音位的角度看某两个音素是否属于同一个音位。

4:关于现汉古汉某方言区以及英语的比较句之间的关系。

5:总的来说是关于语法形式、词缀啊什么的之类的分析,跟前几年题型一样。

2013年北京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真题

2013年北京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真题

2013年北京大学汉语国际教育考研真题及解析(育明教育)
育明教育资深咨询师薛老师认为:在考研复习备考中,信息收集是非常重要的,其次是有一定的方法和套路,在专业课上面能够得到相关内部人员的指导那就更是事半功倍了。

特别是能够收集到一些笔记、真题、讲义、课件、模拟题等具有含金量的资料,那更是为自己考研之路创造有利的条件,希望同学们能够合理利用这些资料,合理安排时间,最后坚持到底,
相信自己一定能得到一个满意的答卷!
专业一
壹(80分)
一、填空题(30分)
1、从语言谱系来看,藏语属于语系语族,英语属于语系语族,阿拉伯语属于语系。

2、和是语言系统中的两种基本关系。

3、仄声族古代汉语中是指、和
4、从词的结构类型来看,“猩猩”属于,“星星”属于。

5、“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这两句用到了、修辞。

6、语言演变特点是和
7、从语言的语法结构类型上来看,俄语属于,日语属于
8、苗、赏、刃、虎分别属于什么造字法。

9、日、表、熊、孔分别属于哪种口呼类型。

10、用国际音标标注下列字,秋韵问学
二、判断题(20分)
三、选择题(30分)
贰(40分)
四、什么是声调?不同声调是怎么形成的(10分)
五、为什么说汉字是表意文字?请举例说明(10分)
六、1、判断下列各词的释义是否有问题(10分)
(1)鞋:足上所穿的履
营业:以营利为目的职业
偏僻:交通不便,也不热闹的荒僻地方
秀:表演,展示
北大、人大、中财、北外教授创办集训营、一对一保分、视频、小班。

【考研真题】2013年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综合

【考研真题】2013年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综合

【考研真题】2013年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综合文学:1、简要解释下“魏晋风骨”和“盛唐气象”。

2、鲁迅称《史记》为“无韵之离骚”请谈谈你的看法。

3、赏析《边城》中翠翠的形象。

4、简述词的来源谈谈至少三个以上的重要词人。

5、谈谈你对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华人作家的看法。

文化:填空(记不大清楚了)1、北宋四大书院2、《黄帝内经》,中医诊断和治疗的整体观念3、上元节的时间(正月十五),清明后的第一个节气是谷雨。

4、五岳5、“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是禅宗六祖慧能禅师所作6、张载:“为生民立命”,提出“知行合一”的是王阳明7、汉民族大约形成于秦汉时期,前身是华夏民族8、明清科举殿试一甲的第二名是榜眼,第三名是探花9、《四书》是朱熹编辑,四书中()被认为是儒家的心法。

10、我国篆书以后的汉字形体是隶书名词解释:孔颜之乐六书貌似还有一个,记不清了,好像是《尔雅》解答题:1、中国的地理位置,环境特点对中国文化的影响2、谈一谈历史上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及其观点(至少三次)古代汉语:1表标点并翻译文翁,庐江舒人也。

少好学,通《春秋》,以郡县吏察举。

景帝末,为蜀郡守,仁爱好教化。

见蜀地辟陋有蛮夷风,文翁欲诱进之,乃选郡县小吏开敏有材者张叔等十余人亲自饬厉,遣诣京师,受业博士,或学律令。

减省少府用度,买刀布蜀物,赍计吏以遗博士。

数岁,蜀生皆成就还归,文翁以为右职,用次察举,官有至郡守刺史者。

2解释句子中加点的字,并说明语法。

百里奚举于市。

举加点其他的记不清了。

3填空狱,禽的本义音韵中牙音指(),用()表示貌,之貌是解释()的,意思是()……然后是二十四分的综合填空:比如:1小孩学说话经历()和双词句阶段,双词句体现了()的基本原理。

2复句分为()和偏正复句两种,“如果……就……”属于()3动宾的语义关系有多种,“洗凉水、(还有个例子记不清了)”的宾语表示(),坐飞机的宾语表示()。

4音速可以分为元音和(),发元音时发音器官()紧张。

2013北语汉语言文字学真题

2013北语汉语言文字学真题

2013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言文字学真题上午现代汉语一、请写出所有开口呼韵母,并说明-i[ ]和i在发音上有什么区别。

10分二、请用汉语拼音和严式音标注明下面的句子,有音变的要标出音变,并回答下列问题。

101.我们再等等看看有什么动静没有。

2.我们在他出去的时候再走吧。

问题一:请结合实例分析两个上声相连时的音变现象。

问题二:请说明现代汉语里哪些字容易读轻声。

三、说明词义的性质。

10四、请结合汉语拼音方案里音位d和e的情况,说明音位归并的原则。

15五、请辨析下列同义词,并回答下列问题。

151.懂/懂得2.知道/明白3.问题一:你辨析同义词的时候用了什么方法问题二:你从哪些角度辨析同义词六:先归并新的义项,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51.我们迎来了一个新时代。

2.我们的面貌焕然一新。

3.要不断推陈出新。

4.她还是个新媳妇。

5.最近开始了新风尚。

6.他是新来的。

7工作上要已老带薪。

8.新买的东西问题一:请说明新在哪些义项和旧对立,并以此为例说明反义词的不平衡现象。

问题二:请从词性的角度说明新的引申义有什么特点。

七、有人说“跟西方语言相比,汉语在词法上匮乏,却在句法上很丰富”,结合汉语实例解释这句话的意思。

15八、比较各组,回答问题。

10分A.你说你啊?……你说你,啊?……B.……银项链……红项链问题一:A组两个“啊”有什么区别?问题二:B组银和红有什么区别?九、踢打上山采药选他去比赛去或者不去有能力做好有人认为。

15问题一:请说明上面各个短语的结构类型问题二:请说明汉语短语的构成手段。

十、给了两组,一组是描写性定语,一组是限定性的。

10问题一:请说明A组定语在语义上的区别,并说明判定理由。

问题二:请说明B组定语在形式上的区别,并说明判定理由。

十一、请说明下列把字句和一般的把字句有什么不同。

101.把他激动得跳了起来。

2.把大街跑了个遍。

3.把个犯人跑丢了。

十二、请说明下列选择复句各自的特点和区别。

101.或者你去,或者他去,你们自己决定。

2013年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620综合考试真题

2013年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620综合考试真题

2013年综合考试658第一部分古代汉语& 现代汉语一、选择题(每题一分,共5题)1、马氏文通是根据____的基础上,结合古文编写而成的。

A. 文言文B. 英文C.拉丁文2、首部以部首查字法检索的字典是____.A.<说文解字>B.<康熙字典>C.<不记得了>3、d和t的发音区别原因二、名词解释(5选3,每题3分)入声普通话隶书借词平水韵三、改病句(每题2.5分,共5分)四、古文断句翻译(16分)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孟子:《无或乎王之不智也》)增加:1、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流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意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富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籍寇兵而赉盗粮者也(李斯:《谏逐客书》)2、长驱到齐晨而求见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之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孟尝君曰市义奈何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孟尝君不悦曰诺先生休矣五、请从语言和写作风格评述下面一篇文章,自行命题,写300-500字。

(20分)李小龙的家在李家巷。

这是一条南北向的巷子,相当宽,可以并排走两两辆黄包车。

但是不长,巷子里只有几户人家。

西边的北口一家姓陈。

这家好像特别的潮湿,门口总飘出一股湿布的气味,人的身上也带着这种气味。

他家有好几棵大石榴,比房檐还高,开花的时候,一院子都是红通通的。

全国名校汉语言文字学考研真题及详解-北京师范大学【圣才出品】

全国名校汉语言文字学考研真题及详解-北京师范大学【圣才出品】

第二部分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937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2013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937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考研真题(回忆版)现代汉语部分:一、音素、音位与音位变体的关系。

(15分)二、请举例说明汉字的特点。

(15分)三、什么是修辞现象的词汇化现象。

请举例说明(15分)四、什么是缩略语?举例说明其类型及各类型的形成方式。

(15分)五、什么是语义指向?举例说明状语的语义指向。

(15分)六、“我是昨天来的”这句话有没有歧义?这句话对我们研究与学习语法有什么启示?(25分)古代汉语部分:一、选择题1.关于古汉语的界定2.《广韵》的编排方式3.六书定义的判断4.《毛诗训诂传》的作者是5.“是”字用法的辨别6.下列为王引之的著作的是7.关于同源词意义的表达的判断8.关于因形求义的定义的判断9.加点词用法的分析判断10.形容词意动用法的判断二、填空题1.史记三家注是指。

2.《说文解字》作者,全书分部首。

3.汉隶之前的文字都称为,小篆以后的文字都称为。

4.反切的原理是切上字与被切字的--相同,切下字与被切字的、相同。

5.关于上古韵部,王力分部,黄侃分部三、名词解释1.尔雅2.通假字3.钱大昕4.连及5.石鼓文四、分析下列虚词的含义、作用、用法。

(同2004年古汉试题)1.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2.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

3.北方之学者,未能或.之先也。

4.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游者少。

5.子其勉也,吾不复见子矣.。

6.微.斯人,吾谁与归?2013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937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考研真题(回忆版,部分详解)现代汉语部分:一、音素、音位与音位变体的关系。

(15分)答:音素是从音色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例如,“爸”(bà)从音色角度可以划分出“b”和“a”两个不同的音素;而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有同等使用价值的一组音素,可归并为一个音位;音位变体是一个音位中包含的一些不同的音,例如,音素/a/有[a、ɛ、ᴀ、ɑ]四个音位变体。

2013年北京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真题及解析

2013年北京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真题及解析

2013年北京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真题
及解析
育明教育汇编
2013年北大汉教招生人数有递减趋势,希望大家报考的时候多关注。

专业一
壹(80分)
一、填空题(30分)
1、从语言谱系来看,藏语属于语系语族,英语属于语系语族,阿拉伯语属于语系。

2、和是语言系统中的两种基本关系。

3、仄声族古代汉语中是指、和
4、从词的结构类型来看,“猩猩”属于,“星星”属于。

5、“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这两句用到了、修辞。

6、语言演变特点是和
7、从语言的语法结构类型上来看,俄语属于,日语属于
8、苗、赏、刃、虎分别属于什么造字法。

9、日、表、熊、孔分别属于哪种口呼类型。

10、用国际音标标注下列字,秋韵问学
二、判断题(20分)
三、选择题(30分)
贰(40分)。

13年北大中国语言文学系汉语言文字学专业852考研真题(回忆版)

13年北大中国语言文学系汉语言文字学专业852考研真题(回忆版)

1、古代汉语的名词解释是:读若和读破,浑言和析言
852还有语言学理论部分30的名词解释:话题,语言联盟语音演变规律
2、“每”和“各”意义及用法的异同
把字句和被字句在什么条件下不能转换
3、词汇在上下文中意义的差异和言语义有什么不同举例说明
4、VVO什么时候不能改成把OVV
洗洗衣服-把衣服洗洗看看电视-*把电视看看热热饭 -把饭热热骑骑马-*把马
骑骑擦擦桌子-把桌子擦擦打打牌-*把牌打打
为什么有的可以,有的不可以,一些例子,再是哪些因素制约着?(623)
5、今天上午的汉语言文字学,最后一道题目是二选一,一个就是把字句被字句那个,不过还得设计让计算机也能分辨这两个句式;还有一个就是普通话和方言的一些词语次序颠倒,如健康、康健,袖套、套袖等等,语言学家对这些词的看法有哪些,你怎么看?
翻译题目我看到过,冬十二月,齐侯游于姑棼,遂田于贝丘。

见大豕,从者曰:“公子彭生也。

”公怒,曰:“彭生敢见!”射之。

豕人立而啼。

公惧,坠于车,伤足,丧屦。

反,诛屦于徒人费。

弗得,鞭之,见血。

走出,遇贼于门,劫而束之。

费曰:“我奚御哉!”袒而示之背,信之。

费请先入。

伏公而出,斗,死于门中。

石之纷如死于阶下。

遂入,杀孟阳于床。

曰:“非君也,不类。

”见公之足于户下,遂弑之,而立无知。

简答题
1、“以羊易之”和“易之以羊”在结构方面有什么不同,试着探讨。

8分
2、简要对“六书”做介绍,并评述8分。

语言学04-13年复试真题

语言学04-13年复试真题

北京语言大学语言学、文字学专业历年复试完整版(04-13年)2013年语用、文字复试真题语言学(25分)一、举例对比说明汉语普通话和英语的音节结构特点。

(5分)二、什么是语法化?举例说明。

(5分)三、举例说明汉语借词的类型。

(7分)四、给出了汉语隋唐时期的几个音位,从中归纳出发生的变化。

并据此说明语音演变的特点。

(8分)就是辅音声母在轻音节中变成浊音的那几个音p-b 这些。

实际上就是考察浊音清化,然后说明语音演变的特点规律就是了。

现代汉语(50分)五、给出了几个词:饿姐每学本等而(跟08年复试真题一样)写出汉语拼音,列表分析音节结构。

然后,写出严式音标,根据其中的主要原因,结合音位归纳原则对主要元音进行音位归纳。

(10分)六、同义词辨析,并说明同义词辨析的方法和步骤(8分)生命-性命废除-解除-破除(这个直接跟08年复试真题一样)七、说明下列单位哪些是音节语素词短语?简单说明理由。

如果是合成词的话,说明词的类型。

(7分)奋忐鸳鸯白菜白布依靠银两管家(这个也是跟08年复试真题一样,多了几个而已)八、实词和虚词划分的标准?把实词又分为名词动词之类的,把虚词分为介词连词等,二者划分的一致性是什么?(这个跟07年复试真题基本一样)(5分)九、给出了几个“把”字句和“被”字句,然后回答问题,这个题目跟2010年文字初试真题一样,例子略有区别。

具体例子没记住,只是记住了题目的答案。

(10分)问题1:“把”字句和“被”字句中动词的区别。

问题2:解释造成这种动词区别的原因。

十、两个句子:(5分)看情况!我把东西放下,就回家了。

两个句子外观上没有主语,比较两个句子的不同。

十一、歧义分化的实质是什么?(01年就是这个题,郑贵有老师的讲义讲了)(5分)古代汉语(25分)十二、翻译一段文字,原文是没有标点的。

(10分)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2013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汉语及语言学理论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3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汉语及语言学理论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3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汉语及语言学理论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视频讲解]古代汉语部分一、指出“节”字的含义,并分析各个义项之间的关系。

(10分)1.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

2.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3.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4.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

5.足下及董聂三军,皆受荣所节制。

6.节器用。

7.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8.司马握节以死,故书以官。

9.今臣智不能存国,节不能死君,勇不能待寇。

10.而擅离职一节。

【解析】本题考查多义词词义的引申,难点在于根据材料对“节”字的多个意义进行系联。

在进行意义的系联时应当首先从字形入手,找到其本义;然后再从本义所标示的事物特点出发,寻找各个引申义同本义之间的联系,将具有相似性联系的引申义归为一组,即可大致得出某词词义的引申义列。

对于不太好看出来与本义有何种联系的引申义可以暂时放下,待通过其他引申义大致归纳出引申义列之后再对其进行意义分组即可。

“节”字的引申义列是书上举的例子,所以大家务必要将书上举出的例子搞懂、吃透。

【答案】1.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

(竹节)2.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关节)3.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季节)4.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

(礼节)5.足下及董、聂三军,皆受荣所节制。

(节制,控制)6.节器用。

(节约)7.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节奏)8.司马握节以死,故书以官。

(符节)9.今臣智不能存国,节不能死君,勇不能待寇。

(气节)10.而擅离职一节。

(一段时间)二、什么是分化字?什么是母字?说出分化字与母字的表义分化情况。

【解析】本题考查对分化字及其相关概念的理解。

《古代汉语》教材对分化字有着非常详细的介绍,只要能够准确理解这部分内容,本题就可拿到满分。

同时提醒大家关注其他两种古代汉语中汉字使用的情况:异体字和通假字。

【答案】原来记录数个义项或意义比较宽泛的字,到了后来,分化成两个或数个字,分别承担不同的义项或广义的不同方面,这些职能分化的字,称作分化字。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学真题2013年.doc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学真题2013年.doc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学真题2013年(总分:149.92,做题时间:90分钟)ⅠBriefly explain the following terms. (分数:50.00)(1).affix(分数:5.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inflection(分数:5.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mood(分数:5.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modality(分数:5.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interlanguage(分数:5.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language transfer(分数:5.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speech act(分数:5.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verbal behavior(分数:5.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co-operative principles(分数:5.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vernacular(分数:5.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ⅡRead the following passage and then answer questions.Alice Kaplan grew up in Minnesota in the 1960s. In her 1993 book, she tells the 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her unconditional, life-long affiliation with French. Her memoirs begin at the age of eight, when her father, a Jewish lawyer who prosecuted Nazi war criminals at Nuremberg, died. Kaplan explains that she felt a deep connection between feeling the loss of her father and feeling different from others in her pursuit of French: "Learning French was connected to my father, because French made me absent the way he was absent , and it made me an expert the way he was an expert" (p.203-4). She began studying French in grade 5, and at the age of 14 attended a French immersion summer programme in Maine. The two formative experiences , however, were a year abroad in a French-medium school in Switzerland at the age of 15, while still in high school, and another academic year abroad in Bordeaux three years later, while she was a French literature undergraduate. Her interest was always as intense for French culture as it was for the French language: "Even in beginning French classes, you know there was a French beyond the everyday , a France of hard talk and intellect" (p.138). By the end of the two full-year study abroad experiences, a complete self-identification with the new community and culture had taken place. She later became a French language teacher and eventually completed a doctorate in French. To this day, Kaplan is committed to a life in which both French and English play prominent roles.(分数:39.97)(1).What does "French made me absent the way he was absent" mean?(分数:5.7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What is "a French immersion summer programme"?(分数:5.7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What are formative experiences?(分数:5.7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What is "a French-medium school"?(分数:5.7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What does Kaplan mean when she says "there was a French beyond the everyday"?(分数:5.7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What does "the new community and culture" refer to? What is meant by "a completeself-identification" with it?(分数:5.7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What does Kaplan"s success story illustrate?(分数:5.7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Read the following article and then do two tasks.Smoothing the Path from Foreign Lips to American EarsIt is a complaint familiar to millions of alumni of research universities: the master"s or doctoral candidate from overseas, employed as a teaching assistant, whose accent is too thick f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to penetrate.To help solve this problem, increasingly sophisticated software programs have been developed to analyze and critique speech . One program, NativeAccent, which became available three years ago, has been adopted by more than 100 universities. Briju Thankachan, an Indian graduate student here in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 has spent hundreds of hours using NativeAccent. The software can isolate hundreds of pronunciation issues and even show animations of how to position parts of the mouth for each sound."Every morning I would hear him repeating things over and over into the computer, and you could hear him getting better," said Mr. Thankachan"s wife, Betsy J. Briju, a visiting assistant professor in plant biology.The comprehension problem is far from solved. Even at an institution like Ohio University, with an unusually robust remedial program , undergraduate students say they have run intohard-to-understand teaching assistants."You get better at understanding after a while, and they"re willing to talk it over again, but it can be hard," said Karen Martinez, a sophomore from Chicago.The university"s efforts to address the accent problem date to the 1980s. Every foreign student"s command of spoken English is assessed on arrival, and each year about 300 go through the improvement program, part of the linguistics department. In classes, the students learn to break language into individual sounds, forcing them to be aware of how each part of the mouth is positioned to make a particular bit , while instructors contort their faces and touch their tongues to drive home the point . Students take sentences apart to learn rhythm, emphasis, pauses and rising and falling pitch—elements that can convey as much information as words."Many people come here without having learned intonation at all," said Lara Wallace, a lecturer in linguistics. "Everything comes out in a flat monotone, which makes an accent even harder to understand."Students are assigned to practice in computer labs, using the speech analysis software, and —possibly the most unpopular exercise—recording audio or video of themselves speaking. They have to transcribe those recordings verbatim , with every pause, false start , repetition or "um" noted.(分数:59.95)(1).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What does "critique speech" mean?(分数:5.4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What kind of technology is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分数:5.4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Which two words can be used to replace the two underlined words in " isolate hundreds of pronunciation issues "?(分数:5.4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What does the word "position" mean in "position parts of the mouth"? Which "parts" are involved?(分数:5.4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What does the word "things" refer to?(分数:5.4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What kind of program is a "remedial program" and what is meant by "robust." (ibid.)?(分数:5.4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What does the word "bit" refer to?(分数:5.4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What is "intonation"?(分数:5.4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Which phrase can be used to replace "verbatim" ?(分数:5.4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What is a "false start"?(分数:5.4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Write a short essay in approximately 300 words about the issue of pronunciation and intonation for foreign learners of English.(分数:5.4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语语用学00-13年初试真题(古代汉语) 2

北语语用学00-13年初试真题(古代汉语) 2

北京语言大学语用专业01--13年古汉考研真题2013【古汉部分】十二. 名词解释(解释2分,举例1分,共15分)反切、析言、连绵字、叙述句、古今字十三、标出下列《说文》部首的读音:宀mian 丨gun 艸cao 攴pu隹十四、找出通假字,并说明本字。

(每题1分,共10分)1.俯噣白粒,仰栖茂树(《庄辛说楚襄王》)2.固于心,衡于虑(《孟子》)3.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庄子·逍遥游》)4.不龟手之药(《庄子》)5.草木畴生,禽兽群焉(《劝学》)6.其学者,则称先王之道以籍仁义(《五蠹》)7.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老子》)8.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诗经·七月》)9.后面的想不起来了十五、翻译句子(每题2分,共20分)1.仆虽罢驽,亦侧闻长者之遗风矣(《报任安书》)2.笃公刘!于胥斯原(《诗经》)3.故君子必慎其独也(《礼记》)4.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5.神莫大于化道,福莫大于无祸(《劝学》)6.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离骚》)7.故令尹诛而楚奸不上闻,仲尼赏而鲁民易降北(《五蠹》)8.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大同》)9.与其享誉于前,孰不不毁于后10、游文于六经之义,留意于文风之际十六、词类活用(每题1分,共10分)1.提弥明死之(《晋灵公不君》)2.非能水也(《劝学》)3.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触詟说赵太后》)4.故王不如东苏子,秦必疑齐而不信苏子矣(是“东”,自己错了)5.许子衣褐(《孟子·许行》)6……,而二三之(总之有个“二三”,当时想到了《氓》中“二三其德”)还有名词意动的,课外的句子,记不起来了十七、简要回答这段文字主要讲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昔古圣开物成务,废结绳而造书契,于是文字兴焉。

夫依类象形之谓文,形声相益之谓字,阅世递变而相沿,讹谬至不可殚极。

上古渺矣,汉承秦火,郑许辈起,务究元本,而小学逎权兴焉。

自汉而降,小学旁分,各有专门。

2013年北语语用语言学真题

2013年北语语用语言学真题

2013年北语语用语言学真题(回忆版)一、名词解释并举例说明。

(每题5分,共30分)1.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2.隐喻和换喻3.文白异读4.非音质音位5.意音文字6.递归性二、简答题(每题6分,可能是6个吧)1.什么是区别性特征?音位的区别性特征与音素的发音特征的异同?2.什么是综合性语言和分析性语言?举例说明。

3.book,dog,box加上s之后读音是否相同?说明了什么语言现象?4.举例说明词义的性质。

5.举例说明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

6.书面语和口语的区别。

三、1.莎士比亚的一句话,大意是“名称有什么关系?即使玫瑰不称为玫瑰,依然芳香如故”。

怎样用语言学知识理解?(分值记不清了,大概是6分左右吧)2.语音分析题(8分)写出四组音位的区别特征:∕t∕-∕k∕∕i∕-∕a ∕还有一个是擦音和塞擦音(或塞音,记不清了)接着是给出四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的描述,要求写出相应的音素。

两个是汉语普通话中有的,两个是英语中的。

有唇齿浊音和齿间清音(或者是唇齿清音和齿间浊音)3.给出了几个词,说明这些合成词的结构。

在结合一种你比较熟悉的外语,比较二者合成词结构的特点。

(6-9分)海啸肉麻势头澄清(还有几个是动补结构的词)4.参考新版语言学纲要指导书第66页,选择题第6题和分析题第2题。

真题与这两道题题型基本相同。

5.给出了汉语和英语几个词,分析语素,然后说明汉语和英语语素的异同。

(6-9分)汉语:洗衣机老师(还有一个)英语:unlikely classroom books6.举例说明语言接触的类型。

7.写出属于哪个语系。

(4分)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泰语维吾尔语四、1、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在词义中的具体表现。

(8分)2.有人说汉语缺少形态,有人说汉语存在广义的形态,谈谈对“形态”的认识。

(8分)五、论述题(15分)从历史比较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中选择一种理论,详细叙述该理论。

(题目基本如此)注:因为做题时间感觉很紧,只能想到这些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言文字学真题
上午现代汉语
一、请写出所有开口呼韵母,并说明-i[ ]和i在发音上有什么区别。

10分
二、请用汉语拼音和严式音标注明下面的句子,有音变的要标出音变,并回答下列问题。

10
1.我们再等等看看有什么动静没有。

2.我们在他出去的时候再走吧。

问题一:请结合实例分析两个上声相连时的音变现象。

问题二:请说明现代汉语里哪些字容易读轻声。

三、说明词义的性质。

10
四、请结合汉语拼音方案里音位d和e的情况,说明音位归并的原则。

15
五、请辨析下列同义词,并回答下列问题。

15
1.懂/懂得
2.知道/明白
3.
问题一:你辨析同义词的时候用了什么方法
问题二:你从哪些角度辨析同义词
六:先归并新的义项,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5
1.我们迎来了一个新时代。

2.我们的面貌焕然一新。

3.要不断推陈出新。

4.她还是个新媳妇。

5.最近开始了新风尚。

6.他是新来的。

7工作上要已老带薪。

8.新买的东西
问题一:请说明新在哪些义项和旧对立,并以此为例说明反义词的不平衡现象。

问题二:请从词性的角度说明新的引申义有什么特点。

七、有人说“跟西方语言相比,汉语在词法上匮乏,却在句法上很丰富”,结合汉语实例解释这句话的意思。

15
八、比较各组,回答问题。

10分
A.你说你啊?……
你说你,啊?……
B.……银项链
……红项链
问题一:A组两个“啊”有什么区别?
问题二:B组银和红有什么区别?
九、踢打上山采药选他去比赛去或者不去有能力做好有人认为。

15
问题一:请说明上面各个短语的结构类型
问题二:请说明汉语短语的构成手段。

十、给了两组,一组是描写性定语,一组是限定性的。

10
问题一:请说明A组定语在语义上的区别,并说明判定理由。

问题二:请说明B组定语在形式上的区别,并说明判定理由。

十一、请说明下列把字句和一般的把字句有什么不同。

10
1.把他激动得跳了起来。

2.把大街跑了个遍。

3.把个犯人跑丢了。

十二、请说明下列选择复句各自的特点和区别。

10
1.或者你去,或者他去,你们自己决定。

2.要么你去,要么他去,你们自己决定。

3.宁可你去,也不要他去。

十三、请说明下列句子的语义指向。

5分
1.他急急忙忙地从人群中离开了。

2.他浓浓地沏了一壶茶。

3.火光照亮了天空。

4.他喝多酒了。

5.
下午古代汉语和语言学概论(古汉100,语言学50)
一、简答20分
1.什么是“古代汉语”?2分
2.什么是反切,举两例说明。

3分
3. 动词的宾语前置有哪些条件?5分
4. 四体二用
5
6
7
二、名词解释20分
1.引申义
2.异体字
3.之言
4.句读
5.《释名》
6.《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
7.墓志铭
8.赵岐
9.叠韵
10.坳救
三、解释加点字的意思(共10分,每小题1分)
1.制,嚴邑也,国叔死焉。

2.颖考叔为颖谷封人。

3.绥民而王
4.就国于薛
5.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6. 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7.二窟……未得高枕而卧。

8.旦辟左右。

9. 书未封
10. 美人充下陈。

四、翻译句子(共20分,每小题2分)
1.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乎?
2.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3.益烈山泽而焚之。

4.师之耳目,在吾旗鼓,进退从之。

5.如有不由此者,在势者去,众以为殃。

6.
7.
8.
9.
10.
五、把下面的古代汉语翻译成带有标点的现代汉语15分
潁考叔為潁谷封人聞之有獻于公公賜之食食舍肉公問之對曰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矣未嘗君之羹請以遺之公曰爾有母遺,繄我獨無潁考叔曰敢問何謂也公語之故且告之悔對曰君何患焉若闕地及泉隧而相見其誰曰不然公從之公入而賦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薑出而賦大隧之外其樂也泄泄遂為母子如初
君子曰潁考叔純孝也愛其母施及莊公詩曰孝子不匱永錫爾類其是之謂乎
六、根据下面的材料,按照诗经的语法结构和修辞仿造一首同等篇幅的四言律15分
材料是《诗经·周南·芣苢》的注疏
七、对比并解释下列各组名词,要求简单举例(20分,每小题5分)
1. 屈折语、语系
2. 语言、言语
3.洋泾浜、克里奥而语
4.语音的同化、语音的异化
八、简答,共21分,每小题7分
1.语音的属性及其对语音系统的作用。

2.语言发展体现在哪些方面?举例说明。

3.语言交际中为什么会引起歧义,如何分化语言交际中的歧义?
九、论述 9分
什么是语言规划?语言规划有什么作用?举两例历史上的语言规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