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病实验室质量控制

合集下载

血液科检验质量控制要点

血液科检验质量控制要点

血液科检验质量控制要点血液检测是现代医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结果直接关乎患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

为了确保血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必须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

本文将介绍血液科检验的质量控制要点,以保障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一、标准化操作规程血液检验的质量控制从标准化操作规程开始。

标准化操作规程能够确保检验人员在进行各项检验时操作流程一致、标准化,避免人为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操作规程应明确样本采集、标本处理、仪器使用等方面的步骤,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二、质量控制品的使用质量控制品的使用是血液科检验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质量控制品是由已知浓度的物质制成,用于模拟真实样本,评估检验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进行血液检验时,需要使用不同水平的质量控制品来进行内部质控和外部质控。

内部质控是指实验室自身使用的质量控制品,用于监测实验室的日常检验过程。

外部质控是指参与由权威机构组织的质量评估活动,以评估实验室与其他实验室之间的结果比对情况。

三、质控图的绘制和分析质控图是血液检验质量控制的关键工具,通过图形化的方式展示检验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绘制质控图时,需要将质量控制品的测定结果按时间顺序进行排列,用线图或散点图表示。

质控图应包括平均值、上限和下限控制限,用于评估检验结果是否在可接受范围内。

当质控结果超出控制限时,需要进行分析,找出异常原因并采取纠正措施。

四、仪器性能验证血液检验所使用的仪器也是质量控制的重要方面。

仪器性能验证是指检验仪器的准确性、精密度、线性范围、稳定性等性能指标的评估。

为了确保仪器的可靠性,应定期进行性能验证,并记录结果。

仪器性能验证的结果需符合相关标准,否则需要进行维修或调整,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五、人员培训和持续教育血液科检验的质量控制还需要重视人员的培训和持续教育。

检验人员应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熟练运用各种检验方法。

实验室应定期组织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以确保血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血液学质量控制流程

血液学质量控制流程

血液学质量控制流程一、背景介绍血液学质量控制是确保临床实验室血液学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环节。

通过建立科学的质量控制流程,可以有效监测和评估实验室检测过程中的误差,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质量控制流程1. 确定质量控制标准在进行血液学检测之前,首先需要确定质量控制标准。

这些标准可以是国家或行业规定的标准,也可以是实验室自行制定的内部标准。

质量控制标准应包括各项检测指标的参考范围、精密度和准确度要求等。

2. 选择适当的质量控制品根据质量控制标准,选择适当的质量控制品进行监测。

质量控制品应具备与实际样本相似的特性,包括浓度、稳定性、保存条件等。

常用的质量控制品有人工合成的血液样本、商业化的质控品等。

3. 制定质量控制计划根据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制定质量控制计划。

计划应包括质量控制品的使用频率、检测项目、检测方法、数据分析方法等。

质量控制计划应定期进行评估和更新,以确保其适应实验室的需求和变化。

4. 进行质量控制测试按照质量控制计划,进行质量控制测试。

将质量控制品与实际样本一同进行检测,记录测试结果。

测试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避免人为误差的产生。

5. 数据分析与评估对质量控制测试结果进行数据分析与评估。

可以使用统计学方法,如均值、标准差、方差等,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

根据质量控制标准,评估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如果发现异常结果,应及时进行排查和纠正。

6. 纠正措施与改进根据数据分析与评估的结果,制定纠正措施和改进措施。

纠正措施可以包括重新校准仪器、更换试剂、培训操作人员等。

改进措施可以包括优化检测方法、更新设备等。

纠正措施和改进措施的实施应记录并进行跟踪,确保问题得到解决和改进。

7. 定期审核和验证定期对质量控制流程进行审核和验证。

审核可以包括对质量控制计划的评估和更新,对纠正措施和改进措施的效果评估等。

验证可以包括对质量控制品的稳定性和准确性进行验证,以确保其适用于实验室的需求。

血液检验的质量控制和结果管理

血液检验的质量控制和结果管理

血液检验的质量控制和结果管理血液检验作为临床诊断的常规检验项目之一,对于保障患者的诊疗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血液检验的质量控制和结果管理对于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比性也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本文将重点介绍血液检验的质量控制和结果管理的相关概念、方法和措施。

一、血液检验的质量控制概述血液检验的质量控制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对血液检验的每一个环节和步骤进行监控和评估,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评估两个方面。

内部质量控制是指在实验室内进行的对仪器、试剂、人员等进行的质量控制活动。

其目的是评估实验室仪器、试剂和操作人员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可能影响检验结果的问题。

内部质量控制主要通过实验室内的常规质控品、质控图表和质量控制规范来实施。

外部质量评估是指通过参加由独立机构组织的外部质量评估活动,对实验室的检验水平和技术能力进行评估。

外部质量评估以参比实验室为基准,通过对实验室的样本进行测试和比对,评估实验室的检验结果是否准确和可靠。

外部质量评估的结果将作为实验室能否取得检验资质、获得认证和参加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依据。

二、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措施1. 常规质控品的使用常规质控品是指经过认证的、已知浓度的检验品,通过每日检测质控品,对比测定和参考范围值,来评估仪器和试剂的稳定性和误差。

常规质控品的使用应符合质量控制规范,并且应定期更换新的质控品。

2. 质量控制图表的建立和分析质量控制图表是根据实验室常规质控品的检验结果,按时间顺序绘制出的图表。

通过对质量控制图表的分析,可以发现和判断仪器和试剂的变化趋势和偏差,及时采取修正和调整措施。

3. 质量控制规范的制定和实施质量控制规范是实验室对于内部质控活动的一套标准和要求。

质量控制规范应包含实验室内部质控品的选择和使用方法、常规质控图表的分析和判断标准、急诊和重症儿童患者的质量控制要求等。

4. 人员培训和质量控制能力的提升实验室应定期进行人员培训和能力提升,提高操作人员的质量控制意识和技术能力。

血液科实验室质控与质量管理要点

血液科实验室质控与质量管理要点

血液科实验室质控与质量管理要点在血液科实验室中,质控与质量管理是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介绍血液科实验室质控与质量管理的要点,包括质控的定义与目的、常见质控指标及其监测方法、质量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实验室中常见的质量管理措施。

一、质控的定义与目的质控是指通过设置合理的质检控制点,采取不同的质量管理手段,对实验过程中每一个环节进行监测与诊断,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质控的目的是及时发现偏差和错误,纠正并防止其再次出现,提高实验室工作质量。

二、常见质控指标及其监测方法血液科实验室中常见的质控指标包括日常生化指标、血常规指标、凝血指标等。

对于这些指标,常用的质控监测方法包括内部质控和外部质控。

1. 内部质控内部质控是实验室内部自行建立的质量监测系统,通过使用已知浓度的标准物质进行质控样品的加测,并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以评价实验室的测试准确性。

内部质控的监测方法主要包括:平行样品法、质控图法和统计学方法。

其中,平行样品法是将同一质控样品按照相同的操作程序进行多次测定,然后计算其测定结果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进而评估分析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2. 外部质控外部质控是指实验室与外部质量控制机构进行合作,共同参与质量评价与监控。

外部质控的监测方法主要包括:对比实验法和参比方法。

对比实验法是将实验室测定的结果与外部质控标准结果进行对比,评估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参比方法是指实验室定期参与外部质控机构的统一组织的质量评价活动,通过与其他实验室的测试结果进行比较,以评估自身实验室的测试水平。

三、质量管理的重要性质量管理在血液科实验室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确保实验室工作准确、可靠,并提高实验室的整体运行水平。

质量管理的核心是全员参与、持续改进和风险管理。

1. 全员参与全员参与是指实验室所有成员都应参与到质量管理工作中来,包括医生、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等。

他们应加强对质量管理知识的学习,提高对实验室质量管理意识,严格按照规范操作流程进行实验操作,及时发现和处理实验中的问题。

血液检验的质量控制和结果管理

血液检验的质量控制和结果管理

血液检验的质量控制和结果管理
血液检验是临床医学中最基础的检查项目之一。

为了保证血液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进行质量控制和结果管理。

本文将介绍血液检验的质量控制和结果管理的相关内容。

一、质量控制
1. 定期检查仪器和试剂的性能。

定期对血液检验仪器进行校准和检修,确保仪器正
常工作。

同时,对试剂进行检查,确保试剂的质量符合要求。

2. 制定检测规范。

建立严格的操作规范和标准,防止人为误差的发生。

3. 建立质控程序。

质控程序包括内部质控和外部质控。

内部质控是指在日常工作中,使用标准素材、正负对照血清等方法,检查检测结果是否准确。

外部质控是指参加由专业
机构或实验室组织的质量评价活动,以评估实验室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进行数据分析和比较。

通过内部和外部质控,评估实验室的实验技术水平,识别
问题和改进措施。

同时,与其他实验室的技术水平、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确保实验室的准
确性和可靠性。

二、结果管理
1. 结果审核。

对检测结果进行仔细审核,确保数据准确无误。

同时,对不符合质控
要求的数据进行排除或重新检测。

2. 结果解释。

针对常见的检验结果进行解释,帮助医生和病人了解检测结果的意义
和可能的诊断结果。

3. 结果报告。

对检测结果进行报告,按照临床需要和规范要求,提供全面、准确的
结果信息。

4. 结果存档和备份。

对检测结果进行存档和备份,以备后续分析和跟踪。

血液科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

血液科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

血液科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在医学领域,血液科实验室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为了确保血液科实验室的运作顺利和结果准确可靠,制定一套科学严谨的质量管理规范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从血液样本的采集、储存和运输,到仪器设备的校准和维护,以及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等方面探讨血液科实验室质量管理的规范。

1. 血液样本的采集血液样本的采集是血液科实验室工作的第一步,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后续实验的准确性。

在血液样本的采集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1 确保采集过程无菌在采集血液样本前,采集者应正确洗手并戴上手套,以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同时,应选择适当的采集器具,如无菌针头和试管,以确保血液样本的纯净度。

1.2 采集血液样本的容器和抗凝剂选择根据实验室的需求,正确选择采集血液样本的容器和抗凝剂是至关重要的。

比如,对于凝固功能检测,应选择含有抗凝剂的试管,并按照指定比例添加。

1.3 采集样本的时间和方法采集血液样本的时间应根据实验室的需求,并在特定的采集时间范围内完成。

此外,采集者应熟练掌握适当的采集方法,如静脉采血或指尖采血,以确保采样质量。

2. 血液样本的储存和运输为了确保血液样本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不受污染或腐坏,血液科实验室应按照以下规范进行管理:2.1 标识和记录样本信息在血液样本采集后,应及时、准确地标识样本信息,包括病人的姓名、标本种类、采集时间等。

同时,在记录样本信息时,应规范使用标签,并确保标签与样本一致。

2.2 适当的储存条件血液样本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需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以保持样本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实验室应制定具体的储存条件,如在冷藏箱中存放或在特定的储存设备中保存。

2.3 定期清理和检查冰箱和储存设备冰箱和储存设备是血液样本储存的关键环节,应定期清理和检查,确保设备无污染和温度稳定。

此外,还应制定合适的监测措施,如温度记录和报警系统,以确保储存环境的安全和可靠。

2.4 安全的运输方式在血液样本运输过程中,应选择安全可靠的运输方式,并采取措施防止样本泄露、破损或被污染。

血液科实验室技术的质量控制与提升策略

血液科实验室技术的质量控制与提升策略

血液科实验室技术的质量控制与提升策略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血液科实验室在临床诊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血液样本的检测结果能够为医生提供直接有效的诊断依据,对患者的治疗和健康管理起到关键的支持作用。

然而,血液科实验室技术的质量控制与提升仍然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本文将探讨血液科实验室技术的质量控制与提升策略。

一、质量控制的重要性血液科实验室技术的质量控制是保障检测结果准确与可靠性的关键步骤。

良好的质量控制可以避免错误结果的产生,减少临床误诊的风险。

同时,质量控制还可以保持实验室的连续性与稳定性,确保测试结果的一致性,并为病人提供可靠的实验室参考值。

二、质量控制策略为了提高血液科实验室技术的准确性与稳定性,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质量控制策略:1.建立完善的内部质量控制体系内部质量控制是实验室中常用的一种质量控制手段。

通过制定标准程序、准确制备质控品以及进行定期的质控检测,实验室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潜在的错误,并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参与外部质量评估项目外部质量评估项目是实验室质量控制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参与外部质量评估项目,实验室可以与其他实验室进行比对,了解自身与其他实验室的差距,并及时改进与提升自身的实验室技术水平。

3.培训与教育定期开展培训与教育是提升实验室技术质量的有效途径。

通过培训,实验室人员可以了解最新的实验方法和技术,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流程,提高技术能力和操作水平。

4.设立质量控制团队建立质量控制团队是提升实验室技术的有效方法之一。

由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组成的质控团队可以对实验室的整体运行进行监督和管理,及时解决质量问题,促进实验室技术的进一步提升。

三、技术提升策略除了质量控制,技术提升也是血液科实验室必需关注的重点。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技术提升策略:1.引进先进设备与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血液科实验室应积极引进先进设备与技术,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同时,合理地选用科研合作单位或厂商,与之合作开展共同研究和技术交流,促进技术的进一步提升。

血液检验的质量控制和结果管理

血液检验的质量控制和结果管理

血液检验的质量控制和结果管理血液检验是临床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关键步骤,血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医学诊断及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质量控制和结果管理成为了血液检验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质量控制和结果管理两个方面详细介绍血液检验的相关内容。

一、血液检验的质量控制1. 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是指实验室自行设置的、用于监测实验室分析过程中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手段。

其目的是及时监测和发现实验室分析系统的偏差,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日常质控日常质控是实验室每天都要进行的质量控制活动。

实验室通过检验标准品、质控品等方法,来检验各项检验指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日常质控,实验室可以及时发现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及时纠正和改进,确保检验结果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2)质量控制图质量控制图是一种对实验室检验结果进行质量控制的统计工具。

通过建立并监测质量控制图,可以帮助实验室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质量问题,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外部质量控制是指实验室向有关质量控制组织(如卫生部门、专业协会等)提交检验质量控制的数据,由专业组织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并据此对实验室的检验结果进行质量评价。

外部质量控制的目的是通过与其他实验室的检验结果进行比对,发现和纠正实验室的不足之处,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外部质量控制是实验室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验室获得相关认证的重要条件之一。

二、血液检验的结果管理1. 数据采集与存储数据的采集和存储是血液检验结果管理的基础工作。

实验室需要建立完善的数据采集系统,将待测数据、检测结果、质控数据等信息进行有效的采集和整理,并建立相应的数据库进行存储和管理。

要求实验室建立科学合理的数据存储管理制度,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2. 结果分析与解释对于血液检验结果,不仅要求准确性和可靠性,还需要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解释。

血液学质量控制方法

血液学质量控制方法

血液学质量控制方法
引言
血液学是研究人体血液相关疾病的学科,而质量控制是保证实验室测试结果准确性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介绍血液学质量控制的方法。

内容
样本标识和标本质量控制
- 对于血液学实验室来说,准确标识样本是保证测试结果准确性的关键。

因此,在采集和处理样本时,应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操作,并确保每个样本都有唯一的识别号码。

- 此外,样本的质量也需要进行控制。

控制血液采集的方法包括正确选择采集管和适当的采集技术,以避免对结果产生干扰。

内部质量控制
- 内部质量控制是实验室进行日常测试时使用的一种质量控制方法。

它包括两个方面:质控品和质控样本。

- 质控品是已知结果的样品,用于检查分析系统的准确性。

实验室应定期使用质控品进行校验,并记录结果,以检查分析系统的偏差和变异。

- 质控样本是与患者样本类似的样本,用于检查测试方法的准确性和精确度。

实验室应周期性地使用质控样本进行测试,并与参考结果进行比较以评估方法的准确性。

外部质量评估
- 外部质量评估是通过参与外部质量评估计划来评估实验室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比较实验室之间的绩效。

实验室应定期参加外部质量评估计划,并根据评估结果不断改进实验室的测试质量。

结论
血液学质量控制涉及样本质量控制、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评估等方面。

通过采取这些方法,实验室可以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提高血液学检测的质量。

血液科实验室质控与质量管理

血液科实验室质控与质量管理

血液科实验室质控与质量管理在现代医学领域中,血液检验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的实验室数据。

然而,为了确保血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血液科实验室必须进行质控与质量管理的工作。

本文将从质控目的、质控指标、质量管理方法以及质控的意义与挑战等方面进行论述。

1. 质控目的质控是指通过对设备、仪器、试剂和操作过程的监测与评价,来确保实验室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稳定性。

质控的目的是提高实验室的技术水平,减少误差和偏差,确保检验结果的真实性和可比性。

2. 质控指标质控指标是衡量实验室质量的重要标准,通常包括内部质控和外部质控两个方面。

2.1 内部质控内部质控是指实验室根据自身的特点和要求,建立起的一套质量管理体系。

常用的内部质控指标包括:日常质控、内部质量评价和全面质量管理等。

日常质控是指实验室在日常工作中,通过每天检测已知质控样本,来评估仪器和试剂的性能。

这些质控样本一般包括质控血清、质控血浆等。

通过比较检测结果与已知数值的差异,可以判断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内部质量评价是指实验室根据所需检验项目的特点,制定出一套内部质量标准和指南,来评价实验室整体的质量水平。

常用的内部质量评价方法包括西格玛(metrics)、质量指数(Q-score)等。

全面质量管理则是指实验室在质控过程中,通过制定质量目标、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开展内外部质量审核等手段,实现对全过程及全员的管理。

2.2 外部质控外部质控是指实验室将自身的检验结果与其他实验室或国家标准进行比对和评估,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常见的外部质控方式包括参加质量评估和实验室间比对等。

参加质量评估是指实验室通过参加由相关机构或协会组织的质量评估活动,来掌握自身的实验室质量水平,并与其他实验室进行比较。

实验室间比对是指实验室通过参与由相关机构或协会组织的标本交叉验证活动,来检验自身的检验手段和结果是否准确可靠。

3. 质量管理方法为了进行有效的质量管理,血液科实验室通常采取以下几种方法:3.1 核心流程管理核心流程管理是指实验室对检验全过程进行管理,包括标本采集、标本运送、样本处理、结果解释和报告等环节。

血液学质量控制流程

血液学质量控制流程

血液学质量控制流程一、引言血液学质量控制流程是为了确保实验室血液学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而制定的一系列标准和步骤。

本文将详细介绍血液学质量控制流程的各个环节,包括质量控制样品的选择与准备、质量控制的实施、结果分析与判读以及异常情况的处理等。

二、质量控制样品的选择与准备1. 样品选择:选择符合实验室需求的质量控制样品,包括正常范围内的样品和异常样品。

样品应具备与临床样本相似的生理和病理特征,以确保质控结果的准确性。

2. 样品准备:按照质量控制样品的要求,准备样品溶液,并进行适当的稀释和混匀。

确保样品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三、质量控制的实施1. 实验前校准:在进行质量控制实验之前,对仪器进行校准,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 质量控制样品的运行:将质量控制样品按照实验流程进行检测,包括样品的标识、装载、运行和记录等环节。

确保每个样品都按照相同的条件进行检测。

3. 数据记录与分析:记录每个样品的检测结果,并进行数据分析。

包括计算平均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等指标,评估实验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 质量控制图的绘制:根据质量控制样品的检测结果,绘制质量控制图。

通过观察质控图的趋势和规律,判断实验结果是否处于可接受的范围内。

四、结果分析与判读1. 质量控制结果的判读:根据质量控制图的趋势和规律,判断实验结果是否稳定和准确。

如果结果超出了预定的范围,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处理。

2. 异常结果的处理:对于异常结果,需要进行排除异常的操作,并重新进行质量控制实验。

如果异常结果持续出现,需要进行仪器的维护和校准,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五、异常情况的处理1. 仪器故障:如果仪器发生故障,需要及时通知维修人员进行检修和修复。

在维修期间,暂停质量控制实验,直到仪器恢复正常运行。

2. 样品异常:如果质量控制样品出现异常,需要重新准备样品,并重新进行质量控制实验。

同时,对实验过程进行回顾和分析,找出异常原因并加以改进。

六、总结与改进1. 总结经验:根据实验结果和质量控制过程中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实验提供参考。

血液学质量控制流程

血液学质量控制流程

血液学质量控制流程一、背景介绍血液学质量控制是医学实验室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用于确保实验室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建立科学的质量控制流程,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实验室操作中的误差,提高实验室的质量水平。

本文将详细介绍血液学质量控制的流程。

二、质量控制流程1. 设定质量控制标准在血液学实验室中,需要制定一套合理的质量控制标准。

这些标准可以是来自于国家或者国际标准组织发布的参考值,也可以是实验室内部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的标准。

质量控制标准应包括各项血液指标的参考范围,以及实验室内部设定的质量控制目标。

2. 选择适当的质控品质控品是用于评估实验室仪器和方法准确性的标准样本。

在血液学质量控制中,应选择与实验室常规检测项目相对应的质控品。

质控品应具有稳定性好、成本适中、与实际样本相似的特点。

常见的质控品包括商业质控品和内部质控品。

3. 制定质控计划根据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制定质控计划。

质控计划应包括质控品的频率、浓度、使用方法等信息。

普通来说,质控品的浓度应覆盖实验室常见的正常范围和疾病范围,以评估实验室在正常和异常情况下的准确性。

4. 进行质控测试按照质控计划,定期进行质控测试。

质控测试应摹拟实际样本的处理过程,包括样本采集、标本处理、仪器操作等。

通过与质控品的比对,评估实验室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质控测试的频率应根据实验室的需要进行调整,普通建议每天至少进行一次质控测试。

5. 分析质控结果对质控测试的结果进行分析。

可以使用统计学方法,如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等指标,评估质控结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如果质控结果超出了事先设定的质量控制目标,应及时进行故障排除,并采取纠正措施,确保实验室结果的准确性。

6. 记录和报告对质控测试的结果进行记录,并及时报告相关人员。

记录应包括质控品的批号、浓度、测试日期、测试结果等信息。

报告应包括质控结果的分析和评估,以及针对质控结果的纠正措施。

记录和报告的目的是为了追溯和监控实验室的质量操纵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血液学质量控制流程

血液学质量控制流程

血液学质量控制流程引言概述:血液学质量控制是确保实验室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关键步骤。

它涉及到一系列的流程和控制措施,以确保血液学实验室能够提供准确、可靠的结果。

本文将详细介绍血液学质量控制流程的四个部份,包括质量控制样品的准备、仪器校准和维护、质量控制数据的分析和评估以及质量控制结果的解释和报告。

一、质量控制样品的准备1.1 选择适当的质控样品:质控样品应具有与实际患者样本类似的特性,例如浓度范围、稳定性和生理变异性。

常用的质控样品包括人工制备的血液样品和商业质控品。

选择适当的质控样品是确保质量控制结果准确性的关键步骤。

1.2 样品的储存和处理:质控样品应按照厂家的要求进行储存和处理,以确保其稳定性和可靠性。

常见的处理方法包括冷冻保存、分装存储和周期性混匀。

正确的样品处理可以减少误差和变异性,提高质量控制结果的准确性。

1.3 质控样品的标签和追踪:每一个质控样品都应有惟一的标识符,以便追踪和识别。

标签应包含样品的信息,如浓度、稳定性和有效期。

正确的标签和追踪可以确保质控样品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二、仪器校准和维护2.1 仪器校准:血液学仪器应定期进行校准,以确保其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校准过程通常包括使用校准血液样品和校准曲线,根据仪器的要求进行操作。

校准的频率应根据仪器的稳定性和厂家的建议进行确定。

2.2 仪器维护:仪器的日常维护是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准确测量的关键步骤。

维护包括清洁、校准、保养和故障排除等操作。

仪器维护应按照厂家的建议进行,并记录在维护记录表中,以便日后参考和审查。

2.3 仪器质量控制:仪器的质量控制是评估仪器性能和准确性的重要手段。

质量控制应包括内部质控和外部质控。

内部质控是通过运行质控样品来评估仪器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外部质控是通过参加外部质控项目来评估仪器的准确性和与其他实验室的比对程度。

三、质量控制数据的分析和评估3.1 数据采集和记录:质量控制数据应按照规定的频率进行采集和记录。

血液学质量控制流程

血液学质量控制流程

血液学质量控制流程引言概述:血液学是临床实验室中重要的学科之一,质量控制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介绍血液学质量控制的流程,包括样本采集、标本处理、实验操作、结果判读和质控记录等方面。

一、样本采集1.1 确保采集工具的清洁:使用干净的采血针和采血管,避免交叉污染。

1.2 采集前准备:患者需空腹采血,避免饮食、饮水和吸烟等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1.3 采集技术:采血时要注意避免气泡和血液溢出,确保采集的血液量足够进行检验。

二、标本处理2.1 标本标识:在采集样本时要正确标识患者信息和样本信息,避免混淆。

2.2 样本保存:标本需储存于适当的温度和环境中,避免受热、受光和受污染。

2.3 样本运送:样本需迅速送至实验室进行检验,避免延迟对结果的影响。

三、实验操作3.1 仪器校准:在进行实验前需要对仪器进行校准,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3.2 试剂准备:按照试剂说明书的要求准备试剂,避免试剂变质或者受污染。

3.3 操作规范: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实验操作,避免操作失误对结果的影响。

四、结果判读4.1 结果解读:根据标准结果范围对实验结果进行判读,判断是否正常或者异常。

4.2 异常结果处理:对于异常结果需要及时进行复检和确认,避免误诊或者漏诊。

4.3 结果报告:将结果准确记录并报告给医生或者患者,确保结果的正确传达和使用。

五、质控记录5.1 质控样本:定期使用质控样本进行质控检验,评估实验室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5.2 质控结果:记录每次质控的结果,并进行分析和比对,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5.3 质控报告:将质控结果进行报告和归档,确保实验室的质量得到监控和管理。

结论:血液学质量控制流程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环节,惟独严格按照流程进行操作和记录,才干确保实验室的质量得到有效管理和控制。

希翼本文的介绍对血液学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有所匡助。

血液病试验室质量控制-新桥医院

血液病试验室质量控制-新桥医院

血液病实验室质量控制血液病房实验室:以诊断、预防、治疗血液系统以及相关疾病或评估血液系统健康提供信息为目的,对来自人体的材料进行生物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化学、血液免疫学、血液学、生物物理学、细胞学、病理学等检验的实验室。

上述检验包括用于确定、测量或描述各种物质或微生物存在与否的操作。

血液病实验室可以提供其检查范围内的咨询服务,包括结果解释和为进一步适当检查提供建议。

血液病房质量控制由以下六部分组成:一、药品、试剂的质量控制二、卫生、安全的质量控制三、仪器、设备的质量控制四、标本、报告的质量控制五、实验室内质量控制(QC)六、实验室间质量控制(QA)质量控制目的:保证检验报告质量标准,满足规定要求消除和预防质量问题的产生一旦出现质量问题也能及时发现纠正药品、试剂的质量控制一、药品、试剂的请领1. 科室根据诊疗需要,按规定定期请领,原则上不应该造成积压、丢失、缺损、变质。

任何人不得私自取用或借口索要;医护人员不得开搭车药。

2. 请领单必须字迹清晰。

填写清楚药品试剂名称、数量、规格等填写完整,不得随意改动,并需要科室、实验室主管人签字,上报医院设备科、药剂科。

3. 按规定时间请领,并清点数量、药名及规格后签名,一份留库房,一份交科室作记帐凭证.4。

请领药品应做好计划,定量领取,原则上不得借用药品。

二、麻醉、限剧药品的管理1. 此类药品应用红处方,开单时填写完整、字迹清楚并签名,以便保存,按有关管理规定,严格控制使用范围。

2. 科室储备的麻醉、限剧药、试剂,仅限本科室常用和急救用的药物、试剂品种;建立卡片,按储存条件严格执行,加强管理。

3. 麻醉、限剧药用量必须按处方限量执行,外出执行任务确需携带麻醉、限剧药品时,须经上级同意,严格掌握使用,并登记清楚.4. 此类药品标签有明确标记,应定位放置,标签朝外、醒目,并定期检查,以防失效、过期。

三、有效期药品、试剂的管理1. 有效期药品应按生物制品、生化制品、化学药品等分类,根据其性质和储藏条件的要求,分别置于干燥、阴凉或冷藏(2—10℃)保存.2.同类的有效期药品,应按品名、规格集中,按失效期先后顺序排列,并标以明确的标记。

血液科实验室质量管理要点

血液科实验室质量管理要点

血液科实验室质量管理要点血液科实验室是医疗机构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承担着检测、分析和诊断患者血液相关疾病的任务。

为了保证实验室工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安全性,质量管理成为血液科实验室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血液科实验室质量管理的要点。

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血液科实验室质量管理的第一要点是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实验室应该根据国家相关的质量管理标准和指南,设计并实施一套适合本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制度。

该制度应该明确实验室的质量目标、质量标准和质量管理流程,并确保实验室的工作符合规范和要求。

人员培训和管理实验室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是血液科实验室质量管理的关键因素之一。

实验室应该有一套严格的人员培训计划,包括新员工培训、在职培训和定期培训,以保证实验室人员能够掌握最新的技术和操作规范。

同时,实验室应该建立健全的人员管理制度,包括招聘合适的人员、考核评估和激励机制,以最大程度地激发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设备和仪器校准与维护血液科实验室的设备和仪器是实验室工作的基础。

实验室应该采购高质量、符合标准的设备和仪器,并确保其定期校准和维护。

校准和维护应该按照设备和仪器的相关规范和厂家要求进行,以保证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此外,实验室还应该建立设备和仪器的质量管控制度,包括设备和仪器的验证、故障处理和备用设备的储备,以应对突发情况。

标本采集和质量控制血液科实验室的标本采集和质量控制是确保检测结果准确的重要环节。

实验室应该制定标本采集的操作规范,并对医务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以确保采集到的标本质量良好。

同时,实验室应该建立全面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内部质控和外部质控。

内部质控是通过设立标准样本、质控品和质控图,监控实验室的日常工作。

外部质控是通过参加各类质量评估和比对活动,与其他实验室的结果进行对比和验证。

风险管理和事件处理血液科实验室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危险因素,如操作失误、设备故障、样本混淆等。

实验室应该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和事件处理制度,包括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事故应急预案。

血液科实验室质控与质量评估

血液科实验室质控与质量评估

血液科实验室质控与质量评估血液科实验室作为医疗机构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承担着检测和分析患者血液样本的任务。

在确保准确性和可靠性方面,质控与质量评估是不可或缺的。

本文将探讨血液科实验室质控与质量评估的重要性、方法和应用,并介绍一些现代化的实验室质控技术。

一、引言血液科实验室在诊断和监测疾病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为了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实验室必须实施质控与质量评估措施。

质控是指通过监测实验室分析过程的精确性和精密度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而质量评估则评估实验室绩效并提供必要的改进措施。

二、质控的重要性血液科实验室负责分析百姓的血液样本,结果对临床决策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质控对于确保患者得到准确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以下是质控的几个重要方面:1. 实验室设备和操作:实验室设备必须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定期对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并确保实验室操作人员熟知操作规程和标准作业程序。

2. 样本采集和储存:样本采集的正确性直接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室应提供培训以确保医务人员正确采集、储存和运输样本。

3. 质控品使用:质控品是一种已知结果的标准样本,用于验证和监测实验室的准确性和精密度。

实验室应定期使用质控品进行内部质控评估。

4. 数据分析和记录:实验室必须收集和分析测试结果,并将其记录在质量控制文件中。

数据的分析和记录有助于查找潜在的问题并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

三、质量评估的方法质量评估是评估实验室性能和监测质量改进措施的过程。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质量评估方法:1. 外部质量评估:实验室可以参加由权威机构组织的外部质量评估方案,例如国家或国际质量评估计划。

这些计划会提供未知结果的样本,并与其他实验室进行比较,以评估实验室的准确性和精密度。

2. 客户满意度调查:实验室可以定期对其客户进行调查,以了解他们对实验室服务的满意度。

这有助于发现客户的需求和改进实验室的服务质量。

3. 错误管理和改进:实验室应建立错误管理和改进的机制,以记录和分析实验室的错误。

血液学质量控制流程

血液学质量控制流程

血液学质量控制流程一、引言血液学质量控制是确保实验室血液学检测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关键步骤。

本文将详细介绍血液学质量控制的流程,包括样本采集、质控品使用、仪器校准和质控数据分析等。

二、样本采集1. 采集合适的血液样本,确保样本的新鲜度和完整性。

2. 采用适当的采样管和抗凝剂,避免对血液学参数产生干扰。

3. 采集样本时遵循标准操作规程,保证采样过程的规范性和一致性。

三、质控品使用1. 根据实验室的要求选择合适的质控品。

2. 每次实验前,使用质控品进行校准和验证仪器的准确性。

3. 定期使用质控品进行质控检测,以监测仪器和操作的稳定性。

四、仪器校准1. 定期对血液学仪器进行校准,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根据仪器厂家提供的校准方法进行操作,记录校准结果和日期。

3. 校准后进行质控检测,以验证校准的有效性。

五、质控数据分析1. 采集质控数据,包括每次质控检测的结果和日期。

2. 对质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出平均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等指标。

3. 根据质控数据的分析结果,评估实验室的质量控制状况,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六、异常情况处理1. 当质控结果超出预定的范围时,即将住手实验,并重新检查仪器和操作步骤。

2. 对异常情况进行记录和分析,找出问题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3. 定期进行质控结果的复核,确保问题已得到解决。

七、质量控制文件管理1. 建立质量控制文件,包括血液学质量控制的操作规程和记录表等。

2. 定期审查和更新质量控制文件,确保其与实际操作的一致性。

3. 对质量控制文件进行归档管理,以备查证和审计需要。

八、总结血液学质量控制流程是确保实验室血液学检测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步骤。

通过合理的样本采集、质控品使用、仪器校准和质控数据分析等措施,可以有效监控实验室的质量控制状况,并及时纠正异常情况,提高实验室的工作质量和信誉度。

实验室应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文件管理体系,确保质量控制流程的规范性和可追溯性。

血液科实验室中的质量管理与技术培训

血液科实验室中的质量管理与技术培训

血液科实验室中的质量管理与技术培训在医学实验室中,质量管理和技术培训是确保实验室正常运行和提供准确结果的关键要素。

血液科实验室作为医院中一个重要的部门,其质量管理和技术培训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血液科实验室中的质量管理和技术培训进行探讨,以了解其在提高血液检测准确性和实验室运营效率方面的作用。

一、质量管理在血液科实验室中的重要性质量管理是指通过系统性的方法来评估和监控实验室的运行状况,确保仪器设备、试剂和操作流程的质量符合要求,从而提供准确可靠的检测结果。

在血液科实验室中,质量管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证患者安全:血液检测结果直接关系到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因此质量管理在保证患者安全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严格的仪器校准、质控程序和操作规范,能够降低误差和假阳性的发生,提高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提高诊断效果:血液检测结果对许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质量管理则能够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灵敏度,从而增加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降低实验室运营成本:质量管理能够帮助实验室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错误和重复的工作,降低仪器设备的维护成本和试剂的浪费,从而降低实验室的运营成本。

二、质量管理在血液科实验室中的实施方法要有效实施质量管理,血液科实验室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质量管理实施方法:1. 仪器校准和维护:定期对实验室仪器进行校准和维护,保证其工作状态良好,并符合准确性和可靠性要求。

2. 质量控制:通过定期参与外部质量评估活动,并使用内部质控品进行常规质控,监测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 样本管理:对来样进行正确的采样、标识和储存,确保样本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4. 操作规范:制定和执行严格的操作规程,确保操作方法的一致性和规范性,降低误差的发生。

5. 培训与教育: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系统化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增强质量意识和责任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液病实验室质量控制血液病房实验室:以诊断、预防、治疗血液系统以及相关疾病或评估血液系统健康提供信息为目的,对来自人体的材料进行生物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化学、血液免疫学、血液学、生物物理学、细胞学、病理学等检验的实验室。

上述检验包括用于确定、测量或描述各种物质或微生物存在与否的操作。

血液病实验室可以提供其检查范围内的咨询服务,包括结果解释和为进一步适当检查提供建议。

血液病房质量控制由以下六部分组成:一、药品、试剂的质量控制二、卫生、安全的质量控制三、仪器、设备的质量控制四、标本、报告的质量控制五、实验室内质量控制(QC)六、实验室间质量控制(QA)质量控制目的:保证检验报告质量标准,满足规定要求消除和预防质量问题的产生一旦出现质量问题也能及时发现纠正药品、试剂的质量控制一、药品、试剂的请领1. 科室根据诊疗需要,按规定定期请领,原则上不应该造成积压、丢失、缺损、变质。

任何人不得私自取用或借口索要;医护人员不得开搭车药。

2. 请领单必须字迹清晰。

填写清楚药品试剂名称、数量、规格等填写完整,不得随意改动,并需要科室、实验室主管人签字,上报医院设备科、药剂科。

3. 按规定时间请领,并清点数量、药名及规格后签名,一份留库房,一份交科室作记帐凭证。

4. 请领药品应做好计划,定量领取,原则上不得借用药品。

二、麻醉、限剧药品的管理1. 此类药品应用红处方,开单时填写完整、字迹清楚并签名,以便保存,按有关管理规定,严格控制使用范围。

2. 科室储备的麻醉、限剧药、试剂,仅限本科室常用和急救用的药物、试剂品种;建立卡片,按储存条件严格执行,加强管理。

3. 麻醉、限剧药用量必须按处方限量执行,外出执行任务确需携带麻醉、限剧药品时,须经上级同意,严格掌握使用,并登记清楚。

4. 此类药品标签有明确标记,应定位放置,标签朝外、醒目,并定期检查,以防失效、过期。

三、有效期药品、试剂的管理1. 有效期药品应按生物制品、生化制品、化学药品等分类,根据其性质和储藏条件的要求,分别置于干燥、阴凉或冷藏(2—10℃)保存。

2.同类的有效期药品,应按品名、规格集中,按失效期先后顺序排列,并标以明确的标记。

3. 药品在有效期内如发生变质(如沉淀、变化、潮解等)或超过有效期者,应停止使用,并查明原因,杜绝再次发生,以保证药效和安全。

4. 超过有效期的药品、试剂,原则上是不再使用,确系必需,应送药检,检查合格后,由药检室提出延期时限,方可使用。

四、配制试剂、药品的管理1. 配制试剂、药品的原料需经药检室检验的药品,且定质、定量、符合规格要求。

2. 严格按照配方要求制备,实验室规格符合认证、制备条件达到制备要求,限制药品、试剂严格管理,废旧物品安全处理。

3. 配制的试剂、药品需作校正、鉴定,达到实验室应用标准后,方可使用,并且应定时、定期检查、校正,使用时注意配制标记。

4. 配制的试剂、药品应标明标签,日期、有效期、品名且字迹清晰,按照类别、储存条件分类摆放,特殊试剂应避光保存。

五、实验室用水的管理1. 实验室用水分蒸馏水、双蒸水、自来水等,不同的操作,对水的要求有所不同。

2. 试剂的配制必须应用蒸馏水;操作仪器、设备的洗涤应用自来水3. 蒸馏水、双蒸水应到药剂科领取,用量应以满足实验室平时临床工作需要为原则,保存要严格,避免污染。

4. 医疗用废水排放应按有关文件执行。

卫生安全的质量控制血液病实验室卫生安全血液病实验室卫生安全是血液病检验、报告准确、及时、科学的前提。

故应注意实验室卫生安全,以保证实验室检验、诊断的准确、科学、及时。

1. 科室布局与流程合理,符合医院感染控制要求,有医院感染控制制度,有废弃物处理程序,并落实到位。

2.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地面无污迹及杂物。

形态学、制片室、穿刺操作室以及储存室要求应有的配置,做到整洁、明朗。

3. 骨髓穿刺室物品按要求配齐,经常更换床单、消毒。

严格区分无菌区与污染区,无菌物品、清洁物品与污染物品应分别放在固定位置,界限清楚,不得混放。

4. 严格无菌操作,做到“一人、一针、一械、一片”,备用无菌穿刺包、消毒器具、麻醉药品以及急救药品等。

5. 医用废物按可重复利用、一次性、以及污染物等分别存放,统一处理。

6. 有防止意外事故的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及掌握,消防设备配置合理,标志醒目,有紧急通道。

仪器设备的质量控制血液病房实验室仪器、设备血液病房实验室有高分辨率的多功能显微镜、全自动化超清晰度细胞图象诊断系统,瑞-姬染色及各种组化染色,分子生物学、免疫学、遗传学等研究用的设备和仪器。

有些设备如显微镜、切片机等,因使用量大,数年后精密度减退,故应注意维护、更新。

1.采用中国药品监督局批准生产的本国仪器设备、检验系统以及注册登记的进口仪器、检验系统。

2.仪器设备应适合检测质控要求和工作量的需要,并有应急备用设备,以免因故障影响检测工作。

3.仪器设备应设1机1卡,建立使用档案,专人妥善管理,定期维修保养并且按时清点登记,保持仪器、设备无锈蚀、无丢失、无损坏,处于良好备用状态。

4. 仪器保管应在干燥、整洁、稳定的环境中,建有仪器的SOP文件,应有责任管理人员,他人借用必须经使用者本人同意或指导下进行操作。

5. 仪器故障原因,由专人负责维护,常规校正仪器并登记、记录;仪器应按国家计量法规定,定期接受计量规定机构校验,并保留校验证书,待校验达到标准后方可进行样本检测。

6. 对经鉴定不合格淘汰的设备、仪器应登记,退回或请专业人员处理上报。

标本、报告的质量控制一、标本的采集、运送1. 静脉血门诊病人的静脉血液标本由中心抽血室工作人员抽取;急诊病人的血液标本由急诊值班人员抽取;住院病人的静脉血液标本由病区护士抽取。

2. 末梢血由实验室人员抽取3. 脑脊液、胸腹水等体液的采取由专管医护人员抽取4. 骨髓穿刺、骨髓组织活检由实验室人员抽取。

骨髓穿刺一般要求5张髓片2张血片2h内送检;骨髓活检组织要有骨小梁,存放在Bouin液或10%甲醛固定液,及时送检。

5. 病房其他科室患者如需要做相关检查,原则上到实验室进行检查,如患者确实不便,会诊医生做好准备工作,开好申请通知实验室人员到场进行检查操作。

附注:1. 抽血全部使用负压真空管,一人一带一垫一针,无菌操作。

2. 所有采集的标本必须及时送检,并应注明标本采集时间,急诊标本应注明“急”。

3. 标本容器上必须贴有检验报告单联号。

4. 同一化验单,对应多张检查标本时,需将所有标本贴上化验单的联号。

5. 住院病人标本的运送工作一律由病区护工负责,不接受住院病人或家属自行送检的标本。

6. 骨髓抽吸液一般0.2ml,要有骨髓小粒、油滴。

稀释、干抽应查明原因或者重抽以保证报告的真实、准确。

二、标本验收、登记1. 门、急诊检验标本由接诊人员负责验收,其他标本由实验室工作人员负责验收。

2. 验收内容包括检验申请单填写是否完整、标本及采集容器是否合格、标本与申请单联号是否一致、是否已交费等。

3. 验收不合格的标本应立即拒收,没有立即拒收的应在当日退回或及时通知重留。

4. 所有拒收或退回标本均应在登记本上登记,登记内容包括:病人姓名、病区、床号、送检医师、送检项目、拒收(退回)原因、拒收时间、经手人等。

三、标本登记、保存1. 候检标本是指当日不做检测或由于某种原因不能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检测的标本。

2. 候检标本保存的前提是不影响检测结果,所有因放置时间过长可影响检测结果的项目不允许作为候检标本保存。

3. 候检标本的保存条件视检测项目的不同而定。

4. 候检标本的保存由各实验室项目检测者负责。

四、标本编号、离心1. 编号前需对检验项目、检验标本进行第二次核对验收,以免检测错误。

2. 编号时需耐心、仔细、字迹清楚,标本与化验单编号应一致,避免重号、漏号。

3. 发现编号有重号时应及时向实验室负责人汇报,采取措施、妥善处理,并在差错、投诉登记本上进行登记。

4.需要用血清或血浆测定的项目,应尽快离心分离标本,离心速度和时间应按测定项目要求执行,不得任意更改。

5. 离心前标本剥离应防止标本溶血和标本间交叉污染。

6. 离心破碎的标本应在结果登记本和化验单上注明,并及时通知医生和病人。

7.骨髓涂片编号应与申请单、登记本、存储片袋上的编号四者一致,以便查询统一管理。

五、标本检验、分析1. 标本按照所申请项目而进行相应的处理,如3P试验需要血清2. 骨髓涂片检验需2张髓片1张血片进行瑞氏染色,严格按照染色SOP文件进行。

3. 检验骨髓细胞计数前应判断标本质量,有无髓小粒、油滴,染色质量好坏、是否稀释、还是干抽,对诊断结果有无影响。

对于稀释的标本原则上应重新采集标本,对于结论报告单应明确标明结果的可靠程度。

4. 骨髓细胞形态学记数应科学、准确。

一般BP片计数100个有核细胞,BM要求200个;对于增生欠佳的应记2张髓片细胞数,极度活跃的骨髓象分类500个细胞。

5. 检验结果尽可能给出肯定性诊断,对于诊断较困难的标本,应做对应的辅助染色以助得出准确结论(如POX、NAE-NaF、PAS、NAP等染色)。

六、检验结果审核1. 审核者必须是主管检验师以上的工作人员。

2. 审核内容包括:检查项目是否符合、检验报告是否完整、诊断是否科学等。

3. 部分病人做疾病的试验组合检查,应审核结果间的相关性。

4. 同一病人多次进行同种项目检查应审核前后结果进行比较,结合临床治疗,报告应有所明确的提示。

5. 审核者对检验报告单的质量负责。

七、检验结果报告1. 发检验报告前必须确认当天的质控标本测定值在受控范围内。

2. 报告单必须按检验结果审核制度审核,由测定者和审核者共同签字后方可发出,急诊检验结果及时电话报告临床,正式报告单由审核者签章后发放。

3. 检验报告结果必须真实、可靠,不得出具虚假报告单。

4. 骨髓结果判断应立足于骨髓像,应实事求是,同时结合临床表现、以及其他检验结果综合判断,给出诊断;对于骨髓图片确难出诊断的,应科学报告,建议其他对应检查或者支持、考虑临床疾病诊断4. 报告单必须包括检测实验室名称、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科别、床号、标本类别、报告时间、测定值和参考值等,急诊及某些特殊项目要填写收到时间和发出时间。

5. 检验报告单必须在科室规定的时间内发放,逾期不能发出的需向科室汇报,说明原因,并在登记本上登记。

6. 除门、急诊以外,科室的所有化验结果均应有专人在规定的时间内投放到指定的地点。

7. 检验结果的报告必须使用法定计量单位。

八、重要结果登记报告1. 检验出警戒结果、或者首次诊断结果必须及时电话向临床医师报告。

报告的时间及报告人必须登记。

九、分析后结果、标本保存、备查1. 各项检验结果的原始数据均应有书面或微机存盘记录。

2. 结果记录包括病人姓名、病区、床号、检查项目、检查结果、检查时间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