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的发展脉络

合集下载

唐诗的发展脉络

唐诗的发展脉络

唐诗的发展脉络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优美的语言、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而闻名于世。

唐代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唐诗的发展脉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描述。

一、初唐时期(618年-713年)初唐时期是唐诗发展的起点,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王勃、杨炯、卢照邻等。

他们的作品多以五言古诗为主,题材广泛,涉及到政治、社会、自然等各个方面。

其中,王勃的《滕王阁序》被誉为开创了唐代骈文的先河,成为后世文人的楷模。

二、盛唐时期(713年-755年)盛唐时期是唐诗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杜甫、李白、王之涣等。

他们的作品以丰富多样的题材、雄浑壮丽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感染了无数读者。

杜甫以其悲愤的诗风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而著名,他的《月夜忆舍弟》、《登高》等作品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和人民苦难的深切关怀。

李白则以其豪放的诗风和奇特的想象力而闻名,他的《静夜思》、《将进酒》等作品被誉为唐诗的经典之作。

三、晚唐时期(755年-907年)晚唐时期是唐诗发展的衰落阶段,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白居易、杜牧、李商隐等。

他们的作品多以七言绝句为主,题材相对较为狭窄,主要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

白居易的《长恨歌》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深情的诗意而脍炙人口,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以其细腻的描写和富有感染力的情感而广为传诵。

总体来说,唐诗的发展脉络可以概括为初唐的开创、盛唐的繁荣和晚唐的衰落。

唐诗在题材、形式和风格上都有着丰富多样的变化,既有咏史抒怀的作品,也有山水田园的描写,更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自然景物的赞美。

唐诗的发展脉络不仅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的繁荣,也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唐诗的发展脉络

唐诗的发展脉络

唐诗的发展脉络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它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化繁荣为唐诗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唐诗的发展脉络可以分为初唐、盛唐和晚唐三个阶段。

初唐时期,即唐初的文学创作时期,以开创性的作品为主。

这个时期的代表性诗人有王勃、杨炯、卢照邻等。

他们的作品以豪放激昂、气势磅礴为特点,表现了壮志豪情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例如,王勃的《滕王阁序》以其雄浑有力的文字和深刻的思想感染了后世的诗人。

盛唐时期是唐诗发展的巅峰时期,这个时期的代表性诗人有杜甫、李白、王之涣等。

他们的作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艺术成就极高。

杜甫以其悲壮的诗风和对社会动荡的关注而闻名,他的代表作有《登高》、《月夜忆舍弟》等。

李白则以其豪放的诗风和奇特的想象力而著称,他的代表作有《静夜思》、《将进酒》等。

王之涣是盛唐时期的一位宫廷诗人,他的作品以婉约、清丽著称,代表作有《登鹳雀楼》、《登飞来峰》等。

晚唐时期,即唐末的文学创作时期,由于社会动荡和政治腐败,文学创作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这个时期的代表性诗人有白居易、元稹、杜牧等。

他们的作品多以抒情和写景为主,表现了对社会现实的失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例如,白居易的《长恨歌》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情的表达,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总之,唐诗的发展脉络可以概括为初唐、盛唐和晚唐三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代表性的诗人和作品,展现了不同的文学风貌和艺术成就。

唐诗以其卓越的艺术价值和深远的影响力,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唐诗的发展脉络

唐诗的发展脉络

唐诗的发展脉络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瑰宝,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巅峰之作。

它在唐朝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脉络,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风格的变迁。

本文将从唐诗的起源、初期发展、盛世鼎盛和衰落等方面,详细介绍唐诗的发展脉络。

一、唐诗的起源唐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朝末年,当时的乐府民歌成为了后来唐诗的基础。

乐府民歌是古代民间音乐和诗歌的结合体,它以其朴素自然的风格和感人至深的歌词,深受人们喜爱。

这些民歌在汉朝末年开始被收集整理,并成为了后来文人创作的重要素材。

二、初期发展唐朝初期,由于战乱频繁,文化艰难发展。

然而,随着唐朝的统一和国家的繁荣,唐诗迎来了它的黄金时期。

初唐时期,王勃、杨炯等人以及乐府民歌的影响,使得唐诗的风格呈现出豪放、奔放的特点。

这一时期的唐诗主要以叙事为主,内容多涉及到战争、政治和社会现象等方面。

三、盛世鼎盛盛唐时期是唐诗发展的巅峰时期,也是唐朝文化繁荣的时期。

这一时期的唐诗以其丰富多样的题材、精湛的艺术表现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后世文人学习的典范。

盛唐时期的代表性诗人有杜甫、李白、王之涣等,他们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作以写实主义的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而闻名。

他的作品多涉及到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人民苦难的关切之情。

杜甫的作品以抒发情感、描绘自然和反映社会现实为主,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李白是唐代最具浪漫主义色彩的诗人,他的作品以其豪放奔放的风格和丰富的想象力而闻名。

李白的诗作多描绘了壮丽的山水景色和奔放的个人情感,他的诗作充满了豪情壮志和对自由的向往。

李白的作品在唐朝时期就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后世文人也对他的作品进行了广泛的学习和传承。

四、衰落唐朝中晚期,由于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唐诗逐渐走向衰落。

这一时期的诗人大多追求形式上的华丽和技巧上的炫耀,而忽视了诗歌内涵的表达。

唐朝末年,安史之乱的爆发更加加速了唐诗的衰落。

唐诗的发展脉络

唐诗的发展脉络

唐诗的发展脉络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被誉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巅峰之作。

它在唐朝的时期达到了辉煌的顶峰,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

唐诗的发展脉络可以追溯到唐朝初期的盛唐时代,经历了盛唐、中唐和晚唐三个阶段。

一、盛唐时期(618年-755年)盛唐时期是唐诗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的诗人们积极追求艺术的完美和形式的独特性。

他们注重表达内心感受和人生哲理,以及对自然景物的描绘。

代表性的诗人有王之涣、王维、杜牧等。

他们的诗作多以五言绝句为主,形式简洁、意境深远。

其中,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王维的《山居秋暝》等作品被誉为盛唐时期的经典之作。

二、中唐时期(755年-846年)中唐时期是唐诗发展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诗人们开始注重诗歌的表达技巧和形式的变革。

他们更加关注诗歌的音韵和修辞,使诗歌的表达更加富有变化和韵味。

代表性的诗人有杜甫、李白、白居易等。

他们的诗作多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为主,形式多样、意境丰富。

其中,杜甫的《登高》、李白的《静夜思》、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等作品被誉为中唐时期的杰作。

三、晚唐时期(846年-907年)晚唐时期是唐诗发展的衰落时期,这个时期的诗人们在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的背景下,对现实生活和人生命运的思量更加深入。

他们的诗作多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为主,形式多样、意境深沉。

代表性的诗人有李商隐、李煜、温庭筠等。

其中,李商隐的《锦瑟》、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温庭筠的《南歌子词》等作品被誉为晚唐时期的佳作。

总结:唐诗的发展脉络经历了盛唐、中唐和晚唐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代表性诗人。

盛唐时期追求形式的独特性和艺术的完美;中唐时期注重诗歌的表达技巧和形式的变革;晚唐时期在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的背景下,更加关注现实生活和人生命运的思量。

这些不同阶段的发展使得唐诗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诗的发展脉络

唐诗的发展脉络

唐诗的发展脉络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被誉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巅峰之作。

它的发展脉络可以追溯到唐朝的初期,经历了盛世的繁荣和后期的衰落。

本文将详细介绍唐诗的发展脉络,从初唐到晚唐的不同阶段进行分析。

一、初唐时期(618年-712年)初唐时期是唐诗的黄金时代,诗人们积极探索新的创作风格和题材。

这一时期的代表性诗人有王勃、杨炯、王之涣等。

他们的作品多以表现社会风貌和咏史抒怀为主题,语言简炼、意境深远。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和杨炯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二、盛唐时期(713年-765年)盛唐时期是唐诗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诗人众多,作品数量和质量都达到了顶峰。

代表性的诗人有杜甫、李白、王维等。

他们的作品涉及了各个方面的题材,包括山水田园、爱情离别、政治抒怀等。

他们的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杜甫的《登高》和李白的《静夜思》。

三、中唐时期(766年-806年)中唐时期是唐诗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的诗人创作活跃,但整体上诗歌的质量有所下降。

代表性的诗人有白居易、元稹、杜牧等。

他们的作品多以描写日常生活和个人情感为主题,语言简炼、感情真挚。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和元稹的《离思五首·其四》。

四、晚唐时期(807年-907年)晚唐时期是唐诗的衰落时期,这一时期的政治动荡和社会动乱对诗歌创作产生了不利影响。

代表性的诗人有杜牧、李商隐、李端等。

他们的作品多以抒发忧国忧民之情为主题,语言简炼、意境深远。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和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总结:唐诗的发展脉络可以概括为初唐的繁荣、盛唐的鼎盛、中唐的过渡和晚唐的衰落。

从初唐到晚唐,唐诗的题材和风格逐渐丰富多样,诗人们通过各种形式的创作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唐诗的辉煌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唐诗的发展脉络

唐诗的发展脉络

唐诗的发展脉络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瑰宝,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它在唐朝(618年-907年)达到了巅峰,形成为了独特的风格和艺术特点。

本文将从唐诗的发展脉络出发,详细介绍唐诗的起源、发展和影响。

一、唐诗的起源唐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

当时,由于战乱和社会动荡,士人们开始以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这种以诗歌为表达形式的文学风潮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为后来的唐诗奠定了基础。

二、初唐时期的唐诗初唐时期(618年-712年)是唐诗的萌芽期。

这一时期的唐诗以古乐府为基础,继承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传统,但也融入了新的元素。

初唐时期的唐诗以王勃、杨炯、卢照邻等人为代表,他们的诗歌作品多以豪放、奔放的风格为主,表现了壮志豪情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三、盛唐时期的唐诗盛唐时期(712年-765年)是唐诗的黄金时期。

这一时期的唐诗达到了巅峰,浮现了一大批杰出的诗人和诗作。

王之涣、杜牧、杜甫、白居易等人成为了盛唐时期的代表性诗人。

他们的诗歌作品以情感丰富、意境深远、表现技巧熟练为特点,被誉为“盛唐之诗”。

四、中晚唐时期的唐诗中晚唐时期(765年-907年)是唐诗的衰落期。

这一时期的唐诗受到政治和社会动荡的影响,诗人们的创作受到了限制。

然而,中晚唐时期也涌现出一些优秀的诗人和作品,如李商隐、李白的诗歌作品。

他们的诗歌表现了对人生和社会的思量,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

五、唐诗的影响唐诗不仅在唐朝时期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传播,而且对后世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诗的艺术特点和创作方法被后来的诗人所借鉴和摹仿。

唐诗的影响还延伸到了其他艺术领域,如绘画、音乐等。

唐诗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总结: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瑰宝,其发展脉络可以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

初唐时期的唐诗以古乐府为基础,盛唐时期的唐诗达到了巅峰,中晚唐时期的唐诗受到了限制。

唐诗不仅在唐朝时期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传播,而且对后世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诗的发展脉络

唐诗的发展脉络

唐诗的发展脉络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韵律和深刻的意境使之成为世界文化的瑰宝。

唐诗的发展脉络可以追溯到唐朝初期,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演变和发展。

1. 初唐时期(618年-755年)初唐时期是唐诗发展的起点,也是唐朝文化繁荣的开端。

在这个时期,唐朝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政府,社会稳定,文化繁荣。

初唐时期的诗人们以崇尚自然、咏史抒怀为主要创作主题,诗风清新自然,表达了他们对社会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思考和感慨。

2. 盛唐时期(755年-806年)盛唐时期是唐诗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唐朝文化达到巅峰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唐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文化交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盛唐时期的诗人们以咏史抒怀、描写自然和描绘社会风貌为主要创作主题,他们的作品充满了浓厚的人文情怀和社会关怀,表达了他们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3. 中唐时期(806年-860年)中唐时期是唐诗发展的过渡时期,也是唐朝文化开始衰落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唐朝遭遇了多次内乱和外患,社会动荡,文化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中唐时期的诗人们在创作上更加注重个人情感和内心体验,他们的作品更加富有抒情色彩,表达了他们对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的矛盾和困惑。

4. 后唐时期(923年-936年)后唐时期是唐诗发展的末期,也是唐朝文化走向衰落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唐朝已经分裂为多个割据政权,社会动荡不安,文化逐渐衰落。

后唐时期的诗人们在创作上更加注重个人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他们的作品充满了孤独和无奈的情绪,表达了他们对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无奈和失落。

总结起来,唐诗的发展脉络经历了初唐、盛唐、中唐和后唐四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创作主题和风格,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迁。

唐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影响力,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也为后世的文人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

唐诗的发展脉络

唐诗的发展脉络

唐诗的发展脉络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

唐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远的影响力,成为世界文学史上的瑰宝。

本文将从唐诗的起源、发展和流派等方面,详细介绍唐诗的发展脉络。

一、唐诗的起源和发展唐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末魏晋时期的乐府民歌。

乐府民歌是古代民间音乐和歌曲的总称,它们以民间的语言和简单的旋律表达人们的情感和思想。

这些乐府民歌多以五言绝句的形式出现,奠定了后来唐诗的基本格律。

唐朝初期,由于政治稳定和社会繁荣,文化艺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唐太宗时期,文人学士集结成诗社,推崇文人雅士之风,这也为唐诗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同时,唐朝还实行了科举制度,选拔人才,使得文人墨客们争相创作,为唐诗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唐诗的流派和代表作品1. 高山流水派高山流水派是唐代初期的一支重要流派,以山水田园景色为题材,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代表作品有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等。

2. 唐宋古文派唐宋古文派是唐代中期的一支重要流派,以古文为主要创作形式,注重语言的华丽和修辞的运用。

代表作品有白居易的《长恨歌》、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等。

3. 唐诗四大家唐诗四大家是唐代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四位诗人,分别是杜甫、李白、王之涣和王维。

他们的诗歌风格各有特点,但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以其激昂慷慨的诗风,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人民疾苦的关怀,代表作品有《登高》、《月夜忆舍弟》等。

李白是唐代最具个性和豪情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和奇思妙想,代表作品有《静夜思》、《将进酒》等。

王之涣是唐代初期的一位重要诗人,他的诗歌以婉约、淡泊的风格著称,代表作品有《登鹳雀楼》、《登鹳雀楼》等。

王维是唐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以清新、淡雅的风格闻名,代表作品有《山居秋暝》、《送别》等。

三、唐诗的艺术特点1. 五言绝句唐诗以五言绝句为主要形式,每首诗由四句组成,每句五个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诗的发展脉络先秦两汉一、《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周代的诗歌305首,被称为(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1、诗六义:风、雅、颂、(赋、比、兴);四书:《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五经:《诗》《书》《礼》《易》《春秋》2、代表作品:《卫风·氓》《秦风·蒹葭》《邶风·静女》。

《卫风·氓》:叙述女子(从恋爱到被弃)的经过。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二、屈原《离骚》我国最早的一首(抒情)长诗,被称为(浪漫主义文学)源头。

1、这是屈原前半生心理痛苦的郁结,一种深广的忧愤,一出雄壮的悲剧。

全诗通过述怀,上下求索而不改其志的描写,生动地再现了屈原高尚的人格和强烈的爱国爱民的精神,再现了他前半生不懈地追求理想而历尽坎坷的心理历程。

2、取兴作比构成象征,以香草美人和恶禽臭物构成两大肯定和否定的意象系统。

三、东汉文人《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四、汉乐府民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陌上桑》《孔雀东南飞》魏晋南北朝一、时代背景:这是一个大动乱的年代,东汉末年农民起义——三国鼎立——司马炎建立西晋,八王之乱,十六国分裂——东晋——宋齐梁陈。

佛道盛行,门阀制度等二、代表作家作品:三曹:曹操《短歌行》、《步出夏门行》(其一东临碣石)(其四神龟虽寿);曹植(陈思王)《白马篇》《七步诗》建安七子(建安七子指东汉末建安时期曹氏父子之外的七位著名诗人。

他们是,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玚、刘桢。

)三、东晋陶渊明1、作家生平:田园诗人之(鼻祖),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

世人称之(五柳先生)。

2、生活的时代背景:生活在危机四伏的大混战、大分裂时代,北方鲜卑的拓拔氏统一北中国,南方东晋偏安江左,过着腐化的生活,引起了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

门阀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陶出身低微,不可能在仕途上有所作为,为生活所迫而出仕,因受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善其身”思想及道家崇尚自然的意识影响而选择了归隐,躬耕田园,找到了自己心灵的慰藉,保全自己清高的品格。

3、作家个性:(“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晋书陶潜传》)4、作品风格:(平淡自然)具体体现:陶渊明的田园诗主题:表现他(归田)的乐趣,表现他离开(污浊的官场)回归(大自然怀抱)以后无限欣慰的心情。

最有代表性的是《归园田居》5首和《饮酒》20首。

(1)平淡。

表现在:用平淡无奇的语言,(白描)的手法,表现平常的田园风光。

如:“春秋多佳日”、“今日天气佳”之类明白如话,从生活中信手拈来。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等等,这些只是(白描),朴素的叙述,给人平淡无奇而清新自然的感觉。

(2)平淡中有深味,平淡中有奇趣。

这是陶诗的内蕴特征。

味与趣表现:有真淳的感情美,充满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有清新的自然美,从作者融注深情的景物描写中表现出来。

(如“带月荷锄归”幽美之句)5、代表作品及解析《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少无适俗韵,性本爱山丘。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ài) 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主要叙述的是诗人(归隐)的原因和归隐后的(愉快)的田园生活。

主要特点:1、善用(借喻)是本诗的表现特点,(借喻)的好处是表达情意比教含蓄,内涵丰富,意象鲜活。

在诗中诗人用「羁鸟」、「池鱼」(借喻)被拘禁在狭小空间的自己。

用「尘网」、「樊笼」(借喻)羁绊重重、污浊的官场生活。

在鲜活的意象中蕴含了诗人对所处现实的抵触情绪。

2、语言不加修饰,脱口而出。

没有华丽的词藻,也没有很深的典故,所用均是明白晓畅的口语。

最难得的是诗人能使用这种清新朴素的语言给读者描绘出一幅前所未有的恬静安适和平的中国农村的图画。

使人们也感受到了诗人归隐后的安逸的生活。

唐朝诗歌发展脉络一、唐诗的发展初唐:从唐朝建立到唐玄宗即位。

这是唐诗的准备阶段。

在风格、意境、声律等诸多方面为盛唐诗歌高峰的到来做了充分的准备。

占统治地位的仍是齐、梁的颓靡遗风。

“四杰”和陈子昂出现后,诗风才逐渐改变,他们在继承南朝的艺术技巧方面和建立五、七言律诗的格律和体制上,有着不容埋没的功劳。

陈子昂继承汉魏风骨来开辟唐诗的领域,上承阮籍、曹植,下开李白、杜甫。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盛唐: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

唐诗达到了巅峰。

文学史家习惯按题材来划分流派: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田园山水)诗人,描写幽静、宁谧的自然世界;以岑参、高适为代表的(边塞)诗人,歌颂从军报国,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慨。

如果以创作方法来划分这个时期的诗歌流派,成就最大,影响最远的,无疑是以李白为代表的(浪漫主义)诗歌流派和以杜甫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

中唐:安史之乱后,唐由盛而衰,安史之乱以后的现实使诗人们对客观世界进行清醒的观察和思考,所以唐代中叶的诗歌主流是现实主义,以(白居易)为代表的“新乐府”运动,《卖炭翁》、《新丰折臂翁》等抨击黑暗,同情百姓疾苦,语言通俗流畅的优秀诗篇。

此外,李贺在意境和语言上的创新较为突出,柳宗元、刘禹锡也是这一时期有成就的诗人。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诗风深入浅出,语言平易通俗,流传甚广,其(讽喻)诗以«新乐府»«秦中吟»著称,他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和《琵琶行》《长恨歌》运用浪漫主义手法,语言优美隽永,内涵丰富。

如描写杨贵妃的美貌,用了“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写杨李两人的爱情,用“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巧用对比与比喻,将两人忠贞的爱情描写得入木三分,感人至深。

其文学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晚唐:杜牧和李商隐活跃的时代。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

在晚唐与杜牧齐名,被世人称为(小李杜)。

其咏史之作,多讽刺帝王将相的奢侈荒淫,针对现实而发。

那些缠绵的爱情诗,也富独到性。

其诗用意深隐,构境美妙,炼词精丽,韵律谐畅,但有过分消沉之处。

李商隐的诗有一部分标为“无题”,有的写对理想的追求,有的写政治上的失意,有的写爱情生活,但都因其寓意深沉,词藻华丽,使中心思想难以捉摸。

如:《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意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二、了解时代背景,知世论诗。

1.盛唐边塞诗构成“盛唐精神”的壮丽音节,诗风表现出来的是(豪迈勇敢、一往无前)。

[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中晚唐国势式微,边塞诗中于是夹杂了几许(悲壮和凄怆),边塞诗最能体现国运兴衰[卢纶·逢病军人]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

蓬鬓哀吟古城下,不堪秋气入金疮。

[李益·从军北征]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唐宋词的发展脉络——列岳峥嵘、百花竞艳的宋代词坛一、词的产生与发展词是(唐)时兴起,(宋)代繁荣的一种新兴歌诗。

词体虽句式参差,但“调有定格,字有定数,韵有定声”。

李白的《菩萨蛮》《忆秦娥》二词被誉为“百代词曲之祖”。

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

简称“词”,又名乐府、近体乐府、乐章、琴趣,还被称作诗余、长短句。

李煜在政治上是亡国之君,在词坛则无愧为开创一代风气的魁首。

如他的名篇:《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全词抒写(亡国之痛),意境深远,感情真挚,结构精妙,语言清新;词虽短小,余味无穷。

1.北宋前期重要词作家——晏殊、欧阳修以至晏几道等。

他们承续晚唐、五代,以欧阳修、晏殊为首的文人代表在词中主要反映贵族士大夫闲适自得的生活及其流连光景,伤感时序的愁情。

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蝶恋花欧阳修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

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

乱红飞过秋千去。

2.宋词的第一个里程碑——柳词北宋词至柳永而一变,柳永发展了长调的体制,善于用民间俚俗的语言和铺叙的手法,创作大量(慢)词。

组织较为复杂的内容,用来反映中下层市民的生活面貌。

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3.宋词的第二个里程碑——苏轼的词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后期的文坛领袖,词、诗,文都堪称大家。

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突出地位。

其词(风格豪放),扩大了诗的题材,为豪放词派的(创始人),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首词是作者游览传说中“三国周郎赤壁”时写下的。

描绘了一幅壮丽的祖国山川图画,成功塑造了一个(年少英俊的周瑜)形象。

上阙描写(赤壁壮景),(渲染环境)气氛。

下阙(怀古伤今),塑造(周瑜)的英雄形象(自托)。

艺术上,笔势开合有致,文势跌宕多姿,风格豪放。

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全词塑造了一只孤独寂寞的(鸿雁)形象,寄托作者在遭受政治挫折后(孤独、迷惘)的心境和(孤高不屈)的态度,境界凄清,含意深远。

定风波序:“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词作以在自然界的(风雨中吟啸徐行)的自我形象,表达作者(傲视人生坎坷)的坦荡情怀,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4.北宋后期——秦观、贺铸和晁补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