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词发展脉络

合集下载

古代诗词曲的发展脉络与特点分析

古代诗词曲的发展脉络与特点分析

古代诗词曲的发展脉络与特点分析古代诗词曲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千百年来人们的情感和思想。

它不仅表达了个体的情感体验,更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变革的镜像。

本文将探讨古代诗词曲的发展脉络与特点。

一、诗词曲的发展脉络1. 诗经时期诗经是中国文学的开端,收录了许多早期的民歌和宫廷诗歌。

其中既有赞美君王的《关雎》,也有表达个人感情的《离骚》等。

在这个时期,诗歌风格独特并且质朴,展现了人们对自然、社会和生活的认识。

2. 先秦时期先秦时期,儒家、道家和墨家等各种学派的兴起对诗词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注重道德伦理,形成了以《论语》为代表的散文体,同时也影响了诗歌的创作风格。

道家追求自然和无为而治,使得某些作品的意境愈发深远。

墨家则强调公平和平等,催生了一些富有社会意义的诗词作品。

3. 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黄金时代,也是古代诗词曲发展的重要阶段。

赋、诗、曲等各种体裁相互交织,并且兴起了文人墨客的创作热潮。

这一时期的作品多以表达个人情感和抒发社会不满为主,呈现出诗人们独立思考、追求个性和自由的精神。

4. 唐宋时期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诗词曲的巅峰时期,被誉为中国诗词黄金时代。

唐代的诗人们追求恢弘宏大的艺术效果,其作品具有形象生动、言简意赅的特点。

宋代的诗人则注重细腻展现内心情感,其作品多以抒发凄婉和哀伤为主。

唐宋时期的词曲更是开创了唐词和宋词的两个高峰。

二、诗词曲的特点1. 崇尚自然古代诗词曲中常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诗人们通过描绘自然的景色、季节和万物生长的变化,展示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比如在《山居秋暝》中,王维写道:“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这种崇尚自然的情感在古代诗词曲中十分常见。

2. 抒发个人情感古代诗词曲也是诗人们表达个人情感和主观感受的重要途径。

一方面,他们通过描述内心的喜乐、愁苦和哀伤,传递出个体在特定时刻的情感体验。

另一方面,他们通过对家园、亲情、友情和爱情的描写,展现了浓厚的人情味。

中国诗词的发展脉络

中国诗词的发展脉络

中国诗词的发展脉络一、古诗从体裁上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1、古体诗一般也称古风,是相对于近体诗而言的。

从字数看,基本上有一句四言、五言、七言、杂言四种,如“诗经”“楚辞”“汉魏南北朝乐府民歌”等等;作者往往在隋唐之前,题目中一般有“歌、行、引、吟、曲、辞、弄、乐府”等标志性字眼(尤其隋唐时期的古体诗);每首诗的句数不限,可长可短,且不讲究押韵;如五言古诗有陶渊明《归园田居》,七言古诗有白居易《琵琶行》,杂言古诗有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等。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乐府→汉文人五言诗→魏晋南北朝民歌和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来成为诗体的名称。

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为乐府(诗),如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和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并称为“乐府双璧”。

歌行体:是乐府诗的一种变体。

汉、魏以后(尤其唐代)的乐府诗,题名为“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都是“歌曲”的意思,其音节、格律一般都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以后遂有“歌行体”。

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兵车行》,高适的《燕歌行》等。

新乐府:初唐诗人写乐府诗,除沿用汉魏六朝乐府旧题外,有少数诗人另立新题,已与原声韵不同,故称新乐府,到中唐白居易的“新乐府运动”确定了新乐府的名称——“新乐府运动”由白居易、元稹倡导,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作虽称为乐府,但不拘于声律,并以新题写时事,故称新乐府。

其形式采用乐府歌行体,多以五言、七言、杂言呈现,反映了很多现实问题,如白居易的《长恨歌》。

2、近体诗是指隋唐及其之后出现的比较讲究音韵格律的诗歌,又称“今体诗”“格律诗”,主要分为绝句和律诗两种。

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分,考试问到体裁,可具体回答为:五言(七言)绝句或五言(七言)律诗。

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律诗的一二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

中国古诗发展脉络

中国古诗发展脉络

中国古诗的发展脉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描述:起源和早期发展:古诗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以《诗经》和《楚辞》为代表。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共305篇,采用了赋、比、兴以及重章叠句的艺术手法,是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楚辞》则收录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其中《离骚》最为重要。

楚辞采用楚地方言,风格浪漫,是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诗歌在北方中原地区以《诗经》的形式继续发展,同时南方则出现了长短句的《楚辞》。

随着时间的推移,诗歌形式逐渐丰富,开始出现五言诗、七言诗,甚至六言、八言、九言。

这一时期的重要诗人有曹植,他在诗中开始寻求独立音乐之外的文字本身发音规律。

同时,诗歌的音律发展迅速,沈约、周颙等人提出“四声八病”,成功运用到诗歌的创作之中。

唐宋时期:唐宋时期是中国古诗发展的高峰期。

在唐朝,诗歌达到了平仄格律的基础,讲究韵律和节奏,如李白的《静夜思》和杜甫的《登高》。

宋朝则出现了“宋词”,一种新的诗歌形式,以苏轼、辛弃疾等人为代表。

宋词以长短句为特点,风格婉约或豪放,具有丰富的情感表达力。

明清时期:明清时期是中国古诗的晚期阶段。

这一时期的诗歌既有对前人形式的继承,也有创新和发展。

明代出现了“明诗”,清代则有“清诗”。

这些诗歌作品既有反映社会现实的,也有抒发个人情感的。

同时,也出现了许多诗人和文学家,如明代的杨慎、清代的纳兰性德等。

他们的作品既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也有对前人的继承和发展。

总的来说,中国古诗的发展脉络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演变和发展。

各个时期的诗歌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和生活状况。

中国古代诗词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诗词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诗词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诗词的发展历程是一个漫长而丰富多彩的过程。

以下是对中国古代诗词的发展历程的简要概述:
1.萌芽期:早在先秦时期,诗词便开始萌生。

这一时期的作品,如《诗经》和《楚辞》,代表了中华文化中诗词的源头。

《诗经》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体现了民间歌谣的特色,而《楚辞》则是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独特的韵律和表达方式。

2.发展期:到了汉代,诗词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汉乐府民歌的出现使诗词更加接近民间生活,如《孔雀东南飞》等作品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多个层面。

与此同时,文人诗也逐渐兴起,如班固的《咏史》等作品。

3.繁荣期:魏晋南北朝时期,诗词创作达到了一个高潮。

这一时期出现了诸如曹植、曹操、王粲等著名的文人诗人,他们的作品如《赠白马王彪》、《燕歌行》、《七哀诗》等,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人民的苦难。

4.鼎盛期:唐宋时期,诗词达到了鼎盛。

唐诗宋词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李白、杜甫、苏轼、王安石等一大批杰出的文人诗人涌现出来,他们的作品如《静夜思》、《赤壁怀古》、《渔家傲》等,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化精神。

5.转型期:明清时期,诗词逐渐从宫廷走向民间,更多地反映了普通人的生活和情感。

同时,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诗词也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出现了新的风格和技巧。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诗词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演变和发展的过程,各个时期的作品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化精神。

这些诗词不仅是艺术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脉络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脉络

一、先秦时期:1.《诗经》:中国古典诗歌最早起源于民歌,劳动创造了诗歌。

《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

它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作品 305 篇,也被称为“诗三百”。

《诗经》按内容分为风、雅、颂,其中“风”为民歌,是其中的精华部分。

《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有人将“风、雅、颂、赋、比、兴”归纳为《诗经》六义。

《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

2.《楚辞》:在战国时期,出现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文人诗人和他在楚歌的基础上创制的诗体,这就是屈原和楚辞。

因楚辞的代表作是《离骚》,故楚辞也被称为骚体诗。

楚辞的特点:句子长短不一,形式灵活,多用“兮”字。

“骚”还常与《诗经》中的“风”并称为“风骚”,常用来代称文学作品,或代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传统。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的先河。

《离骚》是其代表作。

《离骚》是现存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也是一首浪漫主义的杰作。

其作品还有《九歌》(九为虚数,共十一篇)《天问》《九章》(九为实指)等。

二、两汉时期:1.汉乐府诗歌:代表两汉诗歌的最高成就为乐府诗。

乐府,最先是指汉朝的音乐机关,主要任务是搜集歌辞,训练乐工。

魏晋六朝将乐府所唱的诗叫“乐府”,于是乐府由官府名称演变成一种带音乐性诗体的名称。

汉乐府最基本的艺术特色是叙事性。

代表作《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是现存古代最早最长的一首叙事诗,是汉乐府民歌发展的最高峰。

它与北朝的民歌《木兰辞》并称为“乐府双璧”。

《孔雀东南飞》选自南朝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木兰辞》选自宋郭茂倩编辑的《乐府诗集》。

2.文人五言诗:《古诗十九首》出自汉代文人之手,但没有留下的姓名。

《古诗十九首》作为一个整体收录在萧统编纂的《文选》卷二十九,它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标志着五言诗由产生发展到最终的成熟,它以怨而不怒的态度、形象的语言、比兴手法形成独特的含蓄的风格,对后世的抒情诗有直接的影响。

中国古代诗词的发展脉络

中国古代诗词的发展脉络
楚辞:浪漫主义文学源头。 1.屈原《离骚》是我国最早的一首抒情 长诗; 2.意象:香草美人。
两汉
《古诗十九首》: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 1.中国古代文人五言诗选辑,由南朝萧统从传世 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文选》而成; 2.习惯上以句首标题,如:《涉江采芙蓉》; 3.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被刘勰称为 “五言之冠冕”。
古代诗词发展脉络
先秦、两汉(西汉、东汉)、三国、两晋(西晋、 东晋)、五胡十六国、南北朝(北魏、东魏、西魏、 北齐、北周、南宋、南齐、南梁、南陈)、隋、唐、 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 两宋(北宋、南宋)辽、西夏、金、元、明、清。
先秦
《诗经》: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2.诗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北宋
中期:第二个里程碑——苏轼: 1.开拓了词境,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和词体的 作用; 2.提高了词的品格; 3.开创了豪放风格的词作; 4.使词摆脱了作为音乐附庸的地位,成为一种 独立的抒情诗体。
后期: 1.秦观:创造了凄迷伤感的意境; 2.贺铸:内容、风格较为丰富多样,兼有豪放、 婉约二派之长; 3.周邦彦 :开创了格律派,婉约派集大成者。
南北朝——民歌。 1.内容:男女爱情;2.风格:语言朴实,感情 直率;3.《木兰辞》——最高成就。
魏晋 南北朝
南北朝——鲍照、谢朓、庾信。 1.鲍照:创制了七言诗歌,诗风俊逸豪放; 2.谢朓:发展了山水诗,是“永明体”的旗帜, 是南齐诗人的冠冕; 3.庾信:融合了南北诗风之长,结出“穷南北 之胜” 的文学硕果。
晚唐
1.杜牧:擅长七绝,咏史诗; 2.李商隐:《无题》诗; 3.温庭筠:轻艳的作风; 4.花间词人:温庭筠、韦庄。

中国古诗词发展历程

中国古诗词发展历程

中国古诗词发展历程
中国古诗词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即公元前11世纪左右至公元前221年之间的时期。

以下是中国古诗词发展的主要阶段:
1. 先秦时期:先秦时期是古代中国文化的起源时期,这一时期的古诗词多以爱情、自然、社会抱负等为主题,开创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基石。

2. 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鼎盛时期,同时也是文人墨客活跃的时期。

诗人们充分发展了辞章艺术和音韵技巧,以及表达情感的技巧。

3. 唐代:唐代是中国古诗词发展的黄金时期,被誉为“诗的鼎盛时代”。

王之涣、王勃、杜牧、杜甫、白居易等一系列伟大的诗人涌现出来,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传世之作。

4. 宋代:宋代诗歌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强调修辞手法的运用和意境的描写,风格相对于唐代更为细腻、婉约。

陆游、韩元吉、辛弃疾等著名诗人在宋代的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5. 元代:元代是古代文学发展的一个转折时期,元代的诗歌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特点。

元好问、马致远、郑光祖等著名诗人开创了元代诗歌的新局面。

6. 明代:明代古诗词在风格上受到了元代诗歌的影响,同时也吸纳了民间文化和戏曲艺术的元素。

杨基、杨慎、杨柳春等著
名诗人在明代的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7. 清代:清代诗歌主要表现为古体文风。

诗人们努力恢复古代文化的同时,也加入了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批判。

袁枚、纳兰性德、杨萧初等著名诗人是清代古诗词发展的代表人物。

总的来说,中国古诗词发展历程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风格的变迁。

每个时期的诗人都在自己的作品中留下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文情怀,为中国文学史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中国诗词发展历程

中国诗词发展历程

中国诗词发展历程
中国诗词的发展历程源远流长,经历了多个历史阶段的演变。

以下是其发展历程的简要概述:
1.先秦时期:这一时期,中国诗词开始萌芽。

具体来说,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是《诗经》的收集范围。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也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2.秦汉时期:这一时期,中国诗词得到了拓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诗词逐渐从民间走向宫廷,并受到了文人墨客的青睐。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颁布了《挟书令》,使得文化得以传播,这也为诗词的创作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3.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中国诗词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文人墨客们开始强调诗词的韵律和意境,使得诗词的艺术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同时,这一时期的文人还开始尝试用诗词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使得诗词的内容更加丰富和深刻。

4.隋唐五代时期:这一时期,中国诗词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唐诗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唐诗在形式上讲究平仄和韵律,在内容上则涵盖了国家兴亡、历史沧桑、个人命运等多个方面。

同时,唐代的诗人还通过各种不同的艺术手法,如寓言、象征、讽刺等,使诗词的表达更加丰富和多样。

5.宋元明清时期: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形式相继出现,这些形式都各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但都以诗词为基础。

宋词以其
婉约、柔美、抒情的风格而著名;元曲则以其明快、简洁、幽默的风格而受到欢迎;明清小说则以其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而引人入胜。

以上是对中国诗词发展历程的简要概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白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身长七尺
有余(约1.83米)。由于他出生在一个商人的家里,所以 有条件从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
李白少年时代的学习范围很广泛,除儒家经典,还浏览诸子百家之书,并 “好剑术”。相信道教,有超脱尘俗的思想;同时又有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李白约在二十五、六岁时出蜀东游。李白不愿应试作官,他到处游历 ,希望结 交朋友 ,干谒社会名流 ,从而得到引荐 ,一举登上高位 ,去实现政治理想 和抱负 。可是 ,十年漫游 ,却一事无成 。直到天宝元年(七四二),因道 士吴筠的推荐 ,被召至长安 ,供奉翰林,参加草拟文件等工作。文章风采 , 名震天下 ,杜甫《饮中八仙》里就有“李白一斗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 。 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 ”的奇句 。不久 ,因权贵的谗言 ,于天 宝三、四年间(公元744或745年) ,被排挤出京 。天宝三载,李白在洛阳与 杜甫认识,结成好友。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李白怀着消灭叛乱、恢复 国家统一的志愿应邀入永王李幕府。不幸 ,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 争 ,兵败之后 ,李白受牵累 ,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 。晚年 漂泊东南一带 , 61岁时,听到太尉李光弼率大军出镇临淮,讨伐安史叛军, 还北上准备从军杀敌,半路因病折回。依当涂县令李阳冰(李白族叔),不久 即病卒 ,一说喝醉了酒 ,在水中捞月亮而溺水身亡 。
国,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慨。
•如果以创作方法来划分这个时期的诗歌流派, 成就最大,影响最远的,无疑是以李白为代表 的浪漫主义和以杜甫为代表的现实主义。
山水田园诗人:王维
王维,字摩诘,是盛唐诗坛上极负盛名的诗人,因官至尚书右 丞,所以人称王右丞。一代才子,少年得志,名传遐迩,但终其一生, 仍然多遇坎坷,极不顺利,他一方面对当时的官场感到厌倦和担心, 但另一方面却又恋栈怀禄,不能决然离去。于是随俗浮沉,长期过着 半官半隐的生活......晚年,王维在终南山下辋川谷中购置了曾属宋之问 的别墅,他在辋川别墅与朋友裴迪唱和,咏当地景物,并自辑其五绝 二十首,题名为《辋川集》.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轼赞他“味摩诘 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 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 “诗佛”。
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 这也是他的诗歌最鲜明的艺术特色。
极度的夸张、贴切的比喻和惊人的幻想,让人感到的却是 高度的真实。在读到“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些诗句时,读者不能不被诗 人绵长的忧思和不绝的愁绪所感染。李白的这一艺术表现手 法在《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等诗中表现得尤为突 出。
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幽 静景色。诗的绝妙处在于以 动衬静 。空谷传音,愈见 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 最后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 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 觉。
王维极力地表现太古般空寂的禅境,没有世俗纷争的烦பைடு நூலகம்恼,尘虑皆空,表里俱沏,诗人享受着精神超越的无限 快乐。
最杰出的代表:李白杜甫
如果以创作方法来划分这个时期的诗歌流派, 成就最大,影响最远的,无疑是以李白为代表的 浪漫主义和以杜甫为代表的现实主义 。
功名事业的向往。他的政治 理想和黑暗的现实,发生了
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尖锐的矛盾,胸中淤积了难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以言状的痛苦和愤懑。于是,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便写下了《行路难》、《古
豪放派:苏轼、辛弃疾( )、刘克庄、刘辰
翁等
婉约派:柳永( )、秦观、贺铸、李清照 ( )等 格律派:周邦彦、姜夔等
田园诗人之鼻祖东晋陶渊明
1、作家生平: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 世人称之五柳先生。
2、生活的时代背景:生活在危机四伏的大混战、大分裂时代, 北方鲜卑的拓拔氏统一北中国,南方东晋偏安江左,过着 腐化的生活,陶出身低微,不可能在仕途上有所作为,为 生活所迫而出仕,因受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善其身” 思想及道家崇尚自然的意识影响而选择了归隐,躬耕田园, 找到了自己心灵的慰藉,保全自己清高的品格。
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
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比如,他入京求 官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想念长安时, “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这样一些诗句都极富感染力。
1.讴歌理想,抒发悲愤:
李白一生都怀有远大的
行路难
抱负,他毫不掩饰地表达对 金樽美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古典诗词鉴赏
古代诗歌 发展脉络
把握诗歌 思想感情
鉴赏诗歌 表现手法
考__试__说__明__对__古___典__诗__歌__鉴__赏__的___要__求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
态度
古代诗词发展脉络
古诗鉴赏第一讲:了解古代诗词概貌
先秦:《诗经》、《楚辞》
山居秋瞑
作品风格:诗中有画。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他的山水田园诗,色彩鲜明 如画,又语言清新凝炼。。
勾画月照、泉流、竹喧、
莲动等富有特征性的事物, 献给读者一幅清新秀丽的 秋雨之后的山色图。
鹿柴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两汉魏晋南北朝:乐府民歌—汉乐府、南北朝乐府、
古 文人诗歌—-“三曹”、 东晋陶渊明

初唐:四杰——王、杨、卢、骆


盛唐:李白、杜甫; 山水田园诗派——王孟;
唐 边塞诗派——高岑
中唐:白居易 刘禹锡 韩 柳 晚唐:小李杜

古 代 诗 词
北宋——欧阳修、柳永、苏轼、秦观、 南宋——李清照、辛弃疾、陆游、姜夔
3、作品风格:平 淡 自 然 陶渊明的田园诗主题:表现他归田的乐趣,表现他离开污浊的官 场回归大自然怀抱以后无限欣慰的心情。
盛唐
• 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唐诗达到了巅峰。文学史家
习惯按题材来划分流派:
•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田园山水诗人,描写
幽静、宁谧的自然世界;
•以岑参、高适为代表的边塞诗人,歌颂从军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