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历史易错易混突破专题28 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 2.2知识拓展: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孔子思想比较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 2.2知识拓展: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孔子思想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a0277b0eee06eff9aff8071f.png)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孔子思想比较古希腊哲学三贤是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他们之间是师承关系。
苏格拉底和中国的孔子有点象,喜欢教导年青人,但并无著述流传,我们今天都是通过他们学生的记述来了解他们的思想。
苏格拉底认为“心”是至高无上的,只有“心”能把握真正的形式和理想化。
而感官对象只是有接近这种形式的倾向。
比如我们可以考虑真实的三角形和抽象的三角形,真实的三角形指我们在经验中接近于抽象的三角形的那些具体个体。
抽象三角形是理想化的对象,是“心”思考的对象。
苏格拉底是所谓唯心主义哲学的代表,当他被雅典权贵陷害入狱前曾得到消息并有机会逃亡,但他并未选择逃亡,而自愿留下受审。
在狱中,苏格拉底曾以此为例驳斥了当时的机械唯物论:由于雅典人觉得给我定罪比较好,所以我也觉得坐在这里比较好,留下来接受他们所定的惩罚比较好,因为我可以发誓,要是当初我不认为接受这个城市给我的任何判决比起溜之大吉来是一个更正当、更体面的办法的话,我的筋骨早就按照有人所说的最上策办法,到了米加腊(Megara)或波奥提亚(Boeotia)了。
苏格拉底认为一切都是神创造与安排的,体现了神的智能与目的。
提出最有知识的是神,知识最终从神而来,真正的知是服从神。
后来的基督教护教者常以苏格拉底为例来说明希腊哲学是基督教神学的盟友。
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是唯心主义哲学最伟大的代表。
柏拉图对于自然的看法是从人类需要和意向中先验地推导出来的,比如:神是好的,球是最完美的形式,因此,宇宙必然是球体的。
所谓先验即经验之前,指无需经验即可得出的知识,如:神是好的,人性本质上是善的等。
柏拉图轻视实验和技术,但重视数学这样的演绎科学,并在他的学园(Academy)中开设大量数学课程。
柏拉图认为感官对象处在不断变化中,只有心的对象“类”(共相)是不变的。
因此理念是唯一的实在,个体是影子。
“心”在发现“类”以前,它们是没有实在的。
柏拉图的这种观点被称为唯实论。
高三历史苏格拉底试题
![高三历史苏格拉底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a2cee43daa00b52acfc7caf9.png)
高三历史苏格拉底试题1.“他虔诚地研究人的良心,希望在良心里找到正义和行善的义务。
他以为真理高于习俗,正义高于法律。
他使道德脱离宗教。
如果我们认识到那时雅典社会的宗教习俗,就不难明白他为什么不为民众所喜爱,为什么公民们对他如此愤怒。
他促使雅典社会日益远离古代的信仰和古代的制度。
”文中的“他”应当是()A.梭伦B.普罗泰格拉C.西塞罗D.苏格拉底【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题干强调对人性的研究,以期通过提高人的道德来实现人心向善,这与苏格拉底“知识即美德”的观点一致,故答案为D。
2.苏格拉底认为“正义和其他一切德行都是智慧……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情”。
下列对这一观点的分析正确的是 ()A.该观点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B.该观点完全从个人角度和利益出发,追求功利C.该观点强调理性,否认绝对权威D.该观点认为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同一的【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苏格拉底的思想。
材料“正义和其他一切德行都是智慧”主要反映了苏格拉底的“知识即美德”的思想,“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情”主要强调了智慧的作用,而不是“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和“否认绝对权威”,故A、C两项错误。
B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D。
3.提出“人的理性根本不可能认识神所创造的东西,那么作为人只能好好研究人应该做的事情就可以。
”该观点最可能出自A.泰勒斯B.普罗塔哥拉C.苏格拉底D.亚里士多德【答案】C【解析】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所以材料的观点“作为人只能好好研究人应该做的事情”应该出自苏格拉底。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苏格拉底的思想4.“他喜欢在市场、运动场、街头等公众场合与各方面的人谈论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什么是虔诚?什么是民主?什么是美德?什么是勇气?什么是真理?”他是A.普罗塔戈拉B.梭伦C.苏格拉底D.伯里克利【答案】C【解析】苏格拉底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提出“美德即知识”,“喜欢在公众场合谈论民主、美德、勇气、真理”,故选C。
易错点02 诸子百家思想-备战中考历史一轮复习易错题
![易错点02 诸子百家思想-备战中考历史一轮复习易错题](https://img.taocdn.com/s3/m/5d51790d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99.png)
易错点02 诸子百家思想1.诸子百家出现在不同时期:春秋时期:老子和孔子;战国时期:儒家—孟子,道家—庄子,墨家—墨子,法家—韩非子,兵家—孙子;百家争鸣发生的时期在战国时期而非春秋时期。
2.诸子百家典型思想主张及作品:孔子提出“仁”的思想主张,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荀子主张实行“礼治”;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庄子主张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老子的代表作《老子》又称《道德经》,孔子的言论被其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3.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在今天的体现: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法家的法治思想——“依法治国”;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道家的顺应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对于增强环保意识,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价值。
4.诸子百家的思想观念中最能适应新兴地主阶级需要的是法家观点:因为战国时期是我国处于奴隶制崩溃、封建社会初步形成的大变革时期,长期战争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人们渴望统-一;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建立和巩固地主阶级政权,发展封建经济,促使各诸侯国纷纷改革;法家主张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符合历史发展趋势,也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
01诸子百家出现在不同时期:1.(2020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以下孔子关于教育教学的主张中旨在改变“学在官府”局面的是A.知之为知之B.学思结合C.温故而知新D.有教无类【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学在官府”,只有贵族子弟有权受教育,但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他创办私学,广招门徒,希望通过兴办教育来培养“贤才”和官吏,他的弟子三千,有来自贵族阶层的,也有很多的是来自平民家庭,故D符合题意;知之为知之、学思结合、温故而知新,均是学习方法,故ABC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在复习中国古典文学专题时,一位同学绘制了如下表格,其中存在错误的一项是【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屈原,”这一内容存在错误,因为孔子比屈原早大约二百年,孔子是春秋时期鲁国人。
2020高考历史易错易混点:26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解析版)
![2020高考历史易错易混点:26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1848a0a250e2524de5187ecb.png)
易混易错点26、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错因归纳:对孔子、孟子、荀子在政治思想、民本思想、人性论上的主张认识不清。
释疑解惑真题突破1.(2017·上海高考·4)战国时期,孟子将儒家“仁”的观念升华为“仁政”学说,提出( )A.重义轻利 B.民贵君轻 C.天人感应 D.正心诚意【解析】儒家主张义重于利,“重义轻利”出自《论语·里仁》中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故A项错误;民贵君轻,从天下国家的立场来看,民是基础,是根本,民比君更加重要,“民贵君轻”是孟子仁政学说的核心,具有民本主义色彩,故B项正确;“天人感应”学说是西汉董仲舒为宣扬“君权神授”而提出的,故C项错误;正心诚意是儒家倡导的一种道德修养境界,出自《礼记·大学》中的“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故D项错误。
【答案】B2.(2016·海南单科·4)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
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 ) A.努力完善个人品德B.坚持个人独特性格C.勇于突破礼制束缚D.敢于反抗专制暴政【解析】“浩然之气”是一种个人的品质,并由此成为民族品德,故A项正确;孟子儒学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可以推动了民族品德的形成,与“个人独特”不符,故B项错误;孟子的学说是在继承孔子学说的基础之上形成的,通过个人品德的修养来更好的维护社会秩序,故C项错误;修养“浩然之气”的主要目的是个人品德,其根本目的是维护维护统治,与反抗暴政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A3.(2015·山东文综·13)《尚书·酒诰》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
”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A.兼爱尚贤 B.主权在民C.以民为本 D.道法自然【解析】兼爱尚贤是墨家的思想,而材料体现的是儒家思想,故A项错误;主权在民,强调的是民主思想,而题干强调的是民本思想,故B项错误;依据题干材料“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可知,人不仅要用水察看自己,而且应该以民间的反映当作镜子照照自己的作为,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故C项正确;道法自然,是道家的思想,而材料体现的是儒家思想,故D项错误。
高考历史易错题(2)
![高考历史易错题(2)](https://img.taocdn.com/s3/m/f72256cca417866fb84a8ecd.png)
1.(2018·重庆名校联盟第三次联考·24)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孔子提出“仁”和“克己复礼为仁”等思想;孟子认为道德修养是圣人才德的重要组成部分;荀子提出君子“至德”的实现是遵循道德的结果。
据此可知,他们都强调( ) A.道德自律理应是个体的自觉追求 B.独立平等是个体道德自律的前提C.只有道德自律才能建立和谐社会D.诸侯国君是社会道德自律的楷模3.(2019·湖北华中师大新高考联盟高三1月教学质量测评·25)贞观十七年,因地方大旱,朝廷派遣十七道巡察使巡查地方。
此外,唐前期还设有诸道采访使、观察使、宣慰使、市舶使、海运使、户口使等几十种官职。
这种措施的盛行,表明( ) A.唐朝地方体制存在严重弊端B.唐代统治者分散了地方的权力C.唐代重视地方制度的建设D.藩镇的存在分化了地方的事权2.29错题9.(2019·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一模·32)著名学者威尔,杜兰特说:“对于雅典人来说,公民不仅是选民,而且可以轮流以抽签或背诵诗文的方式充当地方首长或法官。
他必须保持自由之身,随时准备为国家效势。
任何受命于他人或须以劳力为生的人,都不可能有此闲暇或能力从事这类工作。
因此,就绝大多数雅典人看来,劳动者似乎不适宜充任公民。
”这体现了雅典()A.公民权利范围的局限性 B.民主自由的局限性C.公民权利实现的局限性 D.审判制度的局限性11.(2019·四川蓉城名校联盟第二次联考·34)表3 1930~1932年乌克兰地区粮食产量和征粮量(乌克兰每年向苏联中央政府上交的粮食量)统计这表明当时苏联()A.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存在重大失误B.农村经济建设深受西方经济危机影响C.农民为国家经济工业化作出巨大贡献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难以恢复国民经济28.(2019·广东广州一模·28)19世纪70年代,上海的生丝市场中一种新的交易方式通行起来。
高三历史易错点难点分析精选
![高三历史易错点难点分析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5684085b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89.png)
高三历史易错点难点分析精选高三历史易错点难点分析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1、春秋诸侯争霸——①原因:生产力发展、王室衰微,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不再朝觐和纳贡。
②目的:各诸侯国。
③性质:为取得更多的。
④代表事件:齐桓公称霸(城濮之战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国大败楚国,晋文公称霸中原)“晋楚争霸”、“吴越争霸”。
2、战国兼并战争——①性质:由争夺土地和人民的争霸战争到封建兼并战争以后转化为封建统一战争。
②“战国七雄”的政治格局形成:三家分晋(前403年)、田氏代齐。
③代表事件:桂陵之战又称“围魏救赵”。
马陵之战,齐国大败魏国。
长平之战,公元前260年,秦大败赵国,规模最大、杀伤最多的战役。
民族融合:春秋战国时期,除中原的华夏族外,四周还生活着其他民族,北方有匈奴、东胡,西方有戎,南TYB可调压式齿轮泵方有越等,通过经济文化交流和频繁的战争,各民族逐步融合。
为秦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
考点三、春秋战国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春秋战国的社会经济:(1)农业:①生产力水平:战国时铁农具普遍使用,进入“铁器时代”、生产力显著提高。
②技术:牛耕的推广,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
③水利灌溉:桔槔普遍用来灌溉农田。
著名水利工程:“春秋:芍陂(楚);战国:都江堰(秦)、郑国渠(秦)。
(2)手工业:①冶铸业:铸铁柔化技术,早欧洲二千年以上;莲鹤方壶是春秋中期的珍品;金银错技术和雕铸艺术的发展,使青铜器皿更为精致美观。
②制漆业:战国的夹纻技术;③煮盐业及酿酒业发达(春秋战国时,人们已能用曲造酒,是我国古代酿造技术的重要发明)。
④《考工记》:战国时手工业专著(齐国官营),记述了齐国官营手工业各个工种的设计规范和制造工艺。
不但在我国工程技术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在当时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3)商业、城市和交通:①中原市场商品繁多;②都城大多成为商业中心,如临淄、邯郸、大梁、郢。
春秋战国的社会变革——改革和变法:(1)春秋时期的改革——齐:管仲“相地而衰征”(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好坏征收赋税)。
2020年高考历史易错易混突破专题26 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带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易错易混突破专题26 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带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8d42f0bb9d528ea80c7792a.png)
易混易错点26 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错因归纳:对孔子、孟子、荀子在政治思想、民本思想、人性论上的主张认识不清。
释疑解惑项目孔子孟子荀子仁的思想爱人仁政仁义同民本思想为政以德民贵君轻君舟民水人性论性相近性本善性本恶异目的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缓和阶级矛盾,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统治真题突破1.(2017·上海高考·4)战国时期,孟子将儒家“仁”的观念升华为“仁政”学说,提出( )A.重义轻利 B.民贵君轻 C.天人感应 D.正心诚意【解析】儒家主张义重于利,“重义轻利”出自《论语·里仁》中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故A项错误;民贵君轻,从天下国家的立场来看,民是基础,是根本,民比君更加重要,“民贵君轻”是孟子仁政学说的核心,具有民本主义色彩,故B项正确;“天人感应”学说是西汉董仲舒为宣扬“君权神授”而提出的,故C项错误;正心诚意是儒家倡导的一种道德修养境界,出自《礼记·大学》中的“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故D项错误。
【答案】B2.(2016·海南单科·4)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
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 )A.努力完善个人品德B.坚持个人独特性格C.勇于突破礼制束缚D.敢于反抗专制暴政【解析】“浩然之气”是一种个人的品质,并由此成为民族品德,故A项正确;孟子儒学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可以推动了民族品德的形成,与“个人独特”不符,故B项错误;孟子的学说是在继承孔子学说的基础之上形成的,通过个人品德的修养来更好的维护社会秩序,故C项错误;修养“浩然之气”的主要目的是个人品德,其根本目的是维护维护统治,与反抗暴政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A3.(2015·山东文综·13)《尚书·酒诰》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
”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 A.兼爱尚贤 B.主权在民C.以民为本 D.道法自然【解析】兼爱尚贤是墨家的思想,而材料体现的是儒家思想,故A项错误;主权在民,强调的是民主思想,而题干强调的是民本思想,故B项错误;依据题干材料“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可知,人不仅要用水察看自己,而且应该以民间的反映当作镜子照照自己的作为,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故C项正确;道法自然,是道家的思想,而材料体现的是儒家思想,故D项错误。
2020高考历史易错易混29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的思想(解析版)
![2020高考历史易错易混29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的思想(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1af34469a300a6c30d229f15.png)
易错易混点29、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的思想错因归纳:对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的思想在内容、影响、地位方面的认识区分不清。
释疑解惑真题突破1.(2011·全国新课标文综·27)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
”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 )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 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 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答案】B【解析】苏格拉底的本意是强调思想自由而不是公民生存权利,A项排除;C项与题干材料本意不符;苏格拉底反对极端民主政治,D项不符合史实。
故选B项。
2.(2016·新课标全国Ⅲ卷文综·32)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而遭到主神宙斯严厉惩罚的故事,剧中借普罗米修斯之口说:“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
”该剧深受雅典人的喜爱。
这反映出当时雅典人( )A.宗教意识淡薄 B.反对神灵崇拜C.注重物质生活 D.强调人的价值【答案】D【解析】雅典人喜爱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并不能说明雅典人宗教意识淡薄,故A项错误;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就是神话故事,因此不能反映当时雅典人反对神灵崇拜,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雅典人喜爱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属于精神享受,故C 项错误;根据“为人类盗取火种”、“我憎恨所有的神”可以看出作者反对神、重视人,具有人文精神,而这受到雅典人的喜爱,说明当时的雅典人更强调人的价值,故D项正确。
模拟突破1.“尽管流于诡辩,但重要的是,……拓展了哲学的领域,使其不仅包括物理学和形而上学,还包括伦理学和政治学。
正如罗马时代的西塞罗所言,……‘把哲学从天国带到人间’。
”文中省略处应为( )。
A.智者学派 B.苏格拉底C.康德 D.伏尔泰【答案】A【解析】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尽管流于诡辩”、“把哲学从天国带到人间”即可判断。
高考历史《古代中国的思想》易错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历史《古代中国的思想》易错题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4e35ecb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84.png)
高考历史《古代中国的思想》易错题练习含答案1.(2022·湖北·模拟预测)荀子认为“隆礼尊贤而,重法爱民而霸”;韩非认为“故明主之治国也,适其时事以致财物,论其税赋以均贫富,厚其爵禄以尽贤能,重其刑罚以禁奸邪”。
据此可知,二者都A.遵循传统礼乐制度B.旨在提倡民本思想C.主张明君治理国家D.反对贵族徇私枉法【答案】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隆礼尊贤而,重法爱民而霸”反映了荀子主张君王礼法并重的思想;材料“故明主之治国也,适其时事以致财物,论其税赋以均贫富,厚其爵禄以尽贤能,重其刑罚以禁奸邪”反映了韩非主张明主要制度严明、刑罚严酷的思想;据此可知二者都主张圣明君主治理国家,C项正确;韩非并未提倡遵循礼乐制度,排除A项;材料表明荀子和韩非子都主张明君治理国家,而不是提倡民本思想,排除B项;材料中的主张没有体现反对贵族徇私枉法,排除D项。
故选C项。
2.(2020·山东·模拟预测)《吕氏春秋》把儒、墨两家学术思想归结为:“孔子贵仁,墨翟贵兼。
”孔子主张“仁者爱人”“泛爱众而亲人”;墨子主张“兼相爱”“禁恶而劝爱”。
儒、墨思想的差别缘于A.生活态度的差异B.学术观点的分歧C.政治立场的不同D.文化取向的迥异【答案】C【详解】儒、墨两家的“爱”的内涵不同,主要原因是两者政治立场的不同导致的,C项正确;生活态度、学术观点、文化取向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B、D项。
故选C项。
3.(2021·四川巴中·模拟预测)春秋战国时期儒、道、墨、法等几派显学相互辨难,阐述义理的中心都集中在“内圣外王”的主题上“内圣”是指人的内在道德修养,即“修身”;“外王是指参与社会政治管理,即“治国”。
这表明春秋战国时期A.诸子百家立场一致B.中国文化出现大一统趋势C.中国文化形成了关注现实政治和人伦的特征D.中国文化摆脱了神学影响【答案】C【详解】春秋战国时期,儒、道、墨、法等几派相互辩难,集中讨论人的内在道德修养和社会政治管理,体现出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文化关注现实和人伦的特征,故选C项;诸子百家立场并不一致,而是集中在某一问题上进行讨论和辩驳,排除A项;诸子百家共同辩驳一个核心论题,不代表中国文化的大一统趋势,排除B项;材料是诸子百家辩驳的话题,而非从关注神学到关注人本的转变,排除D项。
高考历史易错易混淆知识点
![高考历史易错易混淆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68e4180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4a.png)
高考历史易错易混淆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易错点1、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但不是道教的创始人,道教兴起于东汉。
2、孟子的“仁政”不是对孔子“仁”的简单继承,从纵向来说,孟子的政治思想是对孔子“为政以德”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即是“爱人”。
孟子从孔子的“仁学”思想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即是“仁政”。
3、注意墨家学派不为统治者所重视,因为它代表的是小生产者的利益。
4、兵家学派的孙膑著有兵书《孙膑兵法》,但孙膑并不主张穷兵黩武。
5、“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不意味着仅仅是儒家思想得到继承与发扬,因为在这一时期还吸取了法家、道家、阴阳家等各家思想。
易混点1、孟子的“民本”思想与社会主义民主的比较古代民本思想以“君”为本,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以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目的。
2、心学与理学有明显的不同从哲学观上看,程朱理学坚持“性即理”的根本观念,建立起一套以“理”为本体、以“穷理尽性”为方法的理学体系,属客观唯心主义;陆王心学则坚持“心即理”的根本观念,建立了一套以“心”(道德仁心)或“良知”为本体、以“发明本心”或“致良知”为方法的心学体系,属主观唯心主义。
从道德主张上看,理学主张人应以外在的天理为行为规范;而心学则主张应以“内心”的自修、自省达到良知,从而为善。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易错点1、不能说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只能说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汉字。
2、对秦朝“书同文”而言,政治上的统一既是其原因,也是其结果。
3、中国“文人画”的突出特点不是画景而是写意。
4、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不只是长篇小说,也有唐代的传奇小说、宋代的话本小说,还有短篇小说。
5、明清时期我国科技继续发展,而西方文艺复兴后科技也在迅速发展,但二者并不等同,我国明清时期的科技属于传统科技,而西方的是近代科技。
高三历史东西方的先哲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历史东西方的先哲试题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c220bf4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af.png)
高三历史东西方的先哲试题答案及解析1.【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孔子和柏拉图所追求的理想社会可分别称为“仁——礼社会”和“理想国”;关于理想社会的秩序及其个体品德,他们的观点惊人相似。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古代圣贤孔子和著名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观点中有那么多的相似之处,不免叫人惊讶。
……两者都不支持民主自治政府,但却都相信绝对的道德真理的存在,并且相信人们居住在和平与和谐中的可能性。
……两人都相信只有那些已经具有美德的人才能创建一个井井有条、和睦的政治社会。
——(美)肯•沃尔夫《大历史视野》材料二人们按照自己的物质生产的发展建立相应的社会关系,正是这些人又按照自己的社会关系创造了相应的原理、观念和范畴。
——马克思《哲学的贫困》请回答:(1)据材料一,揭示两位先哲的观念中关于社会秩序和个体品德方面的共同性;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的“礼”和“仁”在构建“仁一礼社会”秩序中的不同作用,并列举柏拉图理想国中各等级的品德。
(7分)(2)按照材料二的思路,概括两位先哲观念相似的原因,并以具体社会背景加以说明。
(3分)【答案】(1)共同性:社会的和谐;个体的美德。
礼的作用:明晰等级;仁的作用:缓和矛盾。
品德:智慧;勇敢;自制(节制)。
(2)原因:社会关系冲突:春秋时期,礼崩乐坏;雅典民主政治弊病显现。
【解析】中西方思想的对比是近几年高考题中的重点,本题选择了中西方各具代表性的人物孔子和柏拉图作为载体进行考察学生的识记、分析、概括、归纳等能力。
(1)关于“共同性”的回答,紧扣材料信息“都相信绝对的道德真理的存在,并且相信人们居住在和平与和谐中的可能性”即可判断得出。
关于“不同作用”的回答,紧扣书本内容,难度不大,关键突出“礼”与“仁”的不同作用,突出“礼”强调等级,而“仁”强调缓和社会矛盾。
关于“品德”的分析,主要联系柏拉图理想国中的相关内容,注意语言表述即可。
(2)明确材料二的思路,即强调社会关系的角度,进而组织语言回答,要求学生注意综合归纳。
2020高考历史易错易混点:28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解析版)
![2020高考历史易错易混点:28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604437ab80eb6294dd886ccb.png)
易错易混点28、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错因归纳:对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相同点及在目的、内容、影响方面的不同点疏于归纳。
释疑解惑真题突破1.(2011·北京文综·20)某位古希腊哲学家首次让哲学“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需”的学问,这位哲学家是( )A.普罗泰格拉(普罗塔格拉) B.苏格拉底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
古希腊哲学家首次让哲学“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需”的学问,说明这位哲学家重视道德的作用,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人必须具有知识,才能达到善;无知是一切罪恶的首要根源。
他把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认为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最高的知识就是对“善”这个概念的认识,而善包括健康、财富、地位、荣誉以及正义、勇敢等美德。
2.(2011·全国新课标文综·27)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
”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 )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 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 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答案】B【解析】苏格拉底的本意是强调思想自由而不是公民生存权利,A项排除;C项与题干材料本意不符;苏格拉底反对极端民主政治,D项不符合史实。
故选B项。
3.(2008·江苏单科·12)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公元前5世纪的东西方思想巨人,两者思想的不同..之处是( )A. 重视道德的意义B. 肯定人的价值C. 强调知识的作用D. 推崇君主权威【答案】D【解析】孔子主张维护周朝的礼,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维护君主权威。
而苏格拉底出生于雅典,推崇的古希腊的民主政治。
A、B、C项是二者的相同点。
4.(2009·山东基能·42)书博会开幕式的背景墙上有孔子泰山等形象,若为背景墙选配孔子的两句名言,下列最合适的是( )①人无远虑,必有近忧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②④【答案】D【解析】名言要与书博会的主题相一致,所以选②④。
【高考历史必修一】29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的思想(解析版)
![【高考历史必修一】29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的思想(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f0fd317819e8b8f67d1cb90a.png)
崇拜,故 B 项错误;材料反映雅典人喜爱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属于精神享受,故 C
项错误;根据“为人类盗取火种”、“我憎恨所有的神”可以看出作者反对神、重视人,具有
人文精神,而这受到雅典人的喜爱,说明当时的雅典人更强调人的价值,故 D 项正确。 模拟突破 1.“尽管流于诡辩,但重要的是,……拓展了哲学的领域,使其不仅包括物理学和形而上学, 还包括伦理学和政治学。正如罗马时代的西塞罗所言,……‘把哲学从天国带到人间’。” 文中省略处应为( )。 A.智者学派 B.苏格拉底 C.康德 D.伏尔泰 【答案】A 【解析】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尽管流于诡辩”、“把哲学从天国带到人间”即可判断。 2.苏格拉底曾讥笑以自己的决定把无知的人变成统帅的雅典平民的万能,在讲到马匹不足 时他建议把这个问题提交公民大会,用表决方式把驴变成马。这反映了苏格拉底( ) A.探索新的政治形式以代替民主制 B.反对直接民主制度提倡精英治国 C.呼吁全社会正视人的主观能动性 D.嘲讽公民大会不切实际徒有虚名 【答案】B 【解析】材料并未涉及代替民主制的问题,苏格拉底并不反对民主制,而是反对直接民主制, 故 A 项错误;本题的材料是强调雅典的民主政治必须加强公民的知识和政治修养,以防出现 “把无知的人变成统帅”“用表决方式把驴变成马”等可笑的现象,反对直接民主制度提倡 精英治国符合题意,故 B 项正确;材料中体现不出呼吁全社会正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故 C 项 错误;嘲讽公民大会不切实际徒有虚名材料中也体现不出来,故 D 项错误。 3.古代希腊出现了许多伟大的哲学家,他们在观察和思考的基础上发表了许多理性的言论。 下列各项与智者学派的观点相符的是( ) A.“未经理性审查的生活是毫无意义的” B.“一切都是人们约定俗成的” C.“荣誉远比财富、名声等东西更重要” D.“生好还是死好只有神知道”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训练题 古代中国思想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训练题 古代中国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56f6667c5ef7ba0d4a733bfd.png)
古代中国思想一、选择题1.“孔子象征着什么?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观念,还是一种财富?”在中国,如果有人用这样一个问题去问市民,那么,他得到的回答可能会千差万别,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答案都可能成立。
下列表述不属于孔子思想精华内容的是A. 以德治民,反对苛政B.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 有教无类D. 维护周礼,贵贱有序2.孔子说“学而优则仕”,而他的弟子曾参要求“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这表明儒家A. 强调学养与修养并重B. 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C. 以“仁”为思想核心D. 注重追求功名的官本位思想3.孟子主张性善,荀子主张性恶;孟子重心性,强调“独善之心”,荀子重群分,强调“君道隆礼(注:有别于周礼,含法的内容)”;孟子推崇“王道”,荀子推崇“王道”但不排斥“霸道”,主张礼法连用;荀子还吸收道家“天道自然”的思想。
据此,可以推知荀子①奠定了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②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③深化儒家关于“礼”的思想内涵④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4.《礼记》中说:“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
”《孟子》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韩非子》中说:“言无二贵,法不两适。
”这反映当时的学者们A. 相互竞争、百家争鸣B. 重视规则和秩序C. 维护君主专制统治D. 强调变革和法律5.“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是先秦时期某思想家提出重要思想主张。
这一思想主张的提出对当时社会的重要意义是A. 推进了各国变法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B. 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对社会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C. 在人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上,建立了礼乐文明的社会D. 推崇夏朝的政治,立天下最贤之人为天子6.中国古代某思想家主张:“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智,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推荐》三精考点之高中历史(必修3)最易错考点系列考点4苏格拉底思想Word版含解析
![《推荐》三精考点之高中历史(必修3)最易错考点系列考点4苏格拉底思想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6488b76453610661ed9f4c6.png)
苏格拉底思想★★★★★○○○○一、苏格拉底的思想1、思想主张(1)“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重建人们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退中的城邦制度。
(2)道德主张:提倡善良的道德,提出“道德就是知识”或“知识就是道德”,即所谓“美德即知识”的思想。
(3)政治主张:提倡教化人民,改善人的灵魂,反对过激的民主政治。
2、影响:对人本身的研究,促进了人类精神的觉醒,使哲学开始真正成为研究“人的学问”;开创了希腊的哲学新方向。
二、苏格拉底的哲学贡献(1)在苏格拉底以前,希腊的哲学主要研究宇宙的本源是什么,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等问题,后人称之为“自然哲学”。
(2)苏格拉底出于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心,转而研究人类本身,即研究人类的伦理问题,后人称苏格拉底的哲学为“伦理哲学”。
他为哲学研究开创了一个新的领域,使哲学“从天上回到了人间”,在哲学史上具有伟大的意义。
三、苏格拉底和智者学派思想的异同四、比较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当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时,思想家们就进一步突破神灵的束缚,转而从人的角度去理解和解释世界了,于是人被置于世界的中心,以人为本的西方人文精神由此滥觞。
人文精神是一种人类的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生命、尊严和价值的高度重视,对人类各种精神文化遗产的无比珍惜,对人格与道德的不懈追求。
它关注人的尘世生活,重视人的精神意义,是人的价值尺度在人的思想意识、思维习惯和心理活动中的历史积淀。
智者的启蒙和苏格拉底的智慧,体现了人文精神在蒙昧中的觉醒。
【易错点拨】苏格拉底的思想,主要在于理解其思想主张,历史概念多,且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比如关于“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理解,就需要学生与之前智者学派的思想主张一起比较理解。
为此学生一是可以把苏格拉底的思想与智者学派、孔子的思想放在一起比较分析理解,从纵横两个方面理解知识点;二是可以结合古希腊的时代背景分析,联系古希腊的政治制度等理解;三是从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过程中去分析理解。
备战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易错题12古代中国的思想含解析
![备战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易错题12古代中国的思想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ae6cb07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9a.png)
易错点12 古代中国的思想011.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主张“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孟子认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汉代,董仲舒强调“委身致命”、“善皆归君,恶皆归于臣"。
这种对君臣关系认识的变化表明,汉代儒学A.比先秦儒学更加哲学化B.与先秦儒学有着本质的区别C.是对先秦儒学的取舍与创新D.植根于先秦儒学的传统【答案】C【解析】汉代儒学并不具备哲学化特点,宋明理学更具哲学化、思辩化的特点,故A错误;汉代儒学与先秦儒学并没有本质的区别,故B错误;汉代儒学对君臣关系认识的变化是对先秦孔孟儒学的取舍与改造,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故C正确;材料主旨不是强调汉代儒学植根于先秦儒学的传统,故D 错误。
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中反映的汉代儒学对先秦儒学的发展变化的历史背景和阶段特征,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汉武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
2.宋代理学家所强调的义理,与汉代董氏的儒学相比,其重点不在政治哲学上,而在伦理道德上;与先秦的元典儒学相比,其对伦理道德的阐述,更侧重于哲学的表达。
这说明宋代理学A.在内容和形式上发展了儒学B.否定了先秦孔孟的元典儒学C.以构建哲学体系为终极目的D.完成了向近代学术体系转型【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的信息提取能力。
根据材料“其重点不在政治哲学上,而在伦理道德上"“其对伦理道德的阐述,更侧重于哲学的表达”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宋代理学与汉代董氏儒学相比在内容上有了发展,与先秦儒学相比有了形式上的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与先秦的元典儒学相比,其对伦理道德的阐述,更侧重于哲学的表达。
"可知,说明宋代理学与先秦孔孟的元典儒学对伦理道德的阐述的侧重点不同,而不是否定,故B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宋代理学在内容和形式上发展了儒学,无法体现理学以构建哲学体系为终极目的,故C 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理学并不属于近代学术体系,依旧是传统儒家文化,故D项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易错易混点28 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错因归纳:对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相同点及在目的、内容、影响方面的不同点疏于归纳。
释疑解惑真题突破1.(2011·北京文综·20)某位古希腊哲学家首次让哲学“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需”的学问,这位哲学家是( )A.普罗泰格拉(普罗塔格拉) B.苏格拉底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
古希腊哲学家首次让哲学“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需”的学问,说明这位哲学家重视道德的作用,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人必须具有知识,才能达到善;无知是一切罪恶的首要根源。
他把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认为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最高的知识就是对“善”这个概念的认识,而善包括健康、财富、地位、荣誉以及正义、勇敢等美德。
2.(2011·全国新课标文综·27)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
”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 )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 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 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答案】B【解析】苏格拉底的本意是强调思想自由而不是公民生存权利,A项排除;C项与题干材料本意不符;苏格拉底反对极端民主政治,D项不符合史实。
故选B项。
3.(2008·江苏单科·12)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公元前5世纪的东西方思想巨人,两者思想的不同..之处是( )A. 重视道德的意义B. 肯定人的价值C. 强调知识的作用D. 推崇君主权威【答案】D【解析】孔子主张维护周朝的礼,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维护君主权威。
而苏格拉底出生于雅典,推崇的古希腊的民主政治。
A、B、C项是二者的相同点。
4.(2009·山东基能·42)书博会开幕式的背景墙上有孔子泰山等形象,若为背景墙选配孔子的两句名言,下列最合适的是( )①人无远虑,必有近忧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②④【答案】D【解析】名言要与书博会的主题相一致,所以选②④。
5.(2007·广东单科·2)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 )A.人与人的关系B.人与自然的关系C.国与国的关系D.夷夏关系【答案】A【解析】孔子和孟子都主张“仁政”,旨在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
模拟突破1.下列两位人物思想的共同之处是( )。
A.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判断社会道德的标准B.不符合礼的事,就不看、不听、不说、不做C.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D.通过教育手段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答案】D【解析】孔子兴办私学,重视教育的教化作用。
苏格拉底提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自愿作恶,人之所以作恶是出于无知。
他进一步指出,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教育可以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
2.针对当时“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社会现状,孔子主张( )A.克己复礼B.为政以德C.仁者爱人D.有教无类【答案】A【解析】材料“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大意是世道混乱……制作礼乐和发令征伐的权力都出自诸侯。
这种现象是孔子十分反对的,在政治追求中,他一直以恢复周礼为己任,并把克己复礼称之为仁。
克己复礼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周礼。
3.孔子的教育思想中与其“贵贱有序”的政治主张相矛盾的是( )A.因材施教B.有教无类C.学而不思则罔D.知之为知之【答案】B【解析】在政治上,孔子主张“贵贱有序”,强调了尊卑贵贱的社会等级秩序。
而教育上却主张“有教无类”,认为不分社会等级,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这两者是相互矛盾的。
4.苏格拉底毕其一生都在反对败坏道德的相对主义,他相信存在着不以每个人的观点为转移的绝对价值,这就是美德。
这表明苏格拉底( )A.推崇理性的力量B.否定神的意志权威C.强调个人主观感受D.反对智者诡辩行为【答案】D【解析】据所学可知,智者学派讲求“人是万物的尺度”,导致极端个人主义和主观随意性的存在,而苏格拉底与智者学派的观点相左,故选D项。
5.行刑的前一夜,来探监的老朋友克里托极力鼓励苏格拉底越狱,但他拒绝了。
他认为:“逃监是毁坏国家和法律的行为,如果法庭的判决不生效力、被人随意废弃,那么国家还能存在吗?”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苏格拉底具有很强的公民意识B.苏格拉底强调了道德的重要性C.雅典民主政治存在很大局限性D.雅典城邦具有完备的法律体系【答案】A【解析】苏格拉底认为“逃监是毁坏国家和法律的行为”,他宁可死,也要维护国家和法律的权威,说明他具有很强的公民意识,故A项正确;材料未出现关于道德的表述,故B项错误;雅典陪审法庭判决苏格拉底有罪才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这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来,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完备的法律体系”,故D项错误。
6.苏格拉底不再着重研究宇宙、自然等问题,转而研究人类本身,即研究人类的伦理问题,如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非正义;什么是国家,具有什么品质的人才能治理好国家,治国人才应该如何培养等等,从而实现了古希腊哲学由“自然哲学”向“伦理哲学”的转变。
这表明他( )A.注重提升公民素质B.捍卫思想自由与民主权利C.不满雅典民主现状D.试图扩大公民的基本权利【答案】C【解析】注重提升公民素质不是材料体现主旨,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捍卫思想自由与民主权利,故B项错误;“具有什么品质的人才能治理好国家”说明对雅典民主不满意,故C项正确;材料中苏格拉底只是指出,而不是采取措施,故D项错误。
7.(2019·湖北华师大一附中押题)周公将从远古到殷商的礼仪进行了大规模的整理、改造和规范化,孔子也一再强调自己“梦见周公”“吾从周”。
但后世普遍认为儒家思想的开创者是孔子而非周公,这主要是基于孔子( )A.将血缘纽带注入到政治秩序之中B.更加注重等级规范和尊卑秩序C.将礼乐制度改造为封建统治秩序D.高扬道德自觉并关注人伦亲情【答案】D【解析】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的思想,就是要求人要有高度的道德自觉,并且关注人伦亲情,故D项正确。
8.(2018·陕西师大附中预测卷)《孟子·滕文公下》记载: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
孔子惧,作《春秋》。
这反映了孔子( )A.经世致用的修史观念B.会通古今的历史视野C.秉笔直书的勇敢精神D.高尚的学术道德修养【答案】A【解析】针对春秋战国分封制逐渐走向瓦解,为维护等级秩序,孔子作《春秋》,体现了经世致用的观念,故A项正确。
9.(2019·天津南开模拟)“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
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
”这里“许多相通的地方”应包括( )A.重视道德和教育的作用B.宣扬理性主义C.代表新兴工商业者的利益D.强调个人自由【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苏格拉底主张“美德即知识”、孔子主张“德治”,二者的共同点是重视道德和教育的作用,故A项正确。
10.(2019·安徽宣城模拟)苏格拉底主张,凡是为一个人自己的理智所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或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任何代价予以抵制——“未经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苏格拉底强调的是( )A.物质生活B.科学精神C.自由权利D.理性价值【答案】D【解析】据材料“一个人自己的理智所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或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任何代价予以抵制”可知,理智是人理性的体现,故D项正确。
11.(2017·山东日照模拟)苏格拉底说:“我是一只牛虻……这个国家好比一匹硕大的骏马,可是由于太大,需要一只牛虻叮叮它,使它的精神焕发起来。
”这表达了怎样的人生价值观( )A.人格独立,思想自由B.民主意识,参政意愿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D.批判精神,社会责任【答案】D【解析】苏格拉底认为国家“由于太大,需要一只牛虻叮叮它,使它的精神焕发起来”,这表现了苏格拉底的爱国情怀,并非追求个人自由,故A项错误;民主意识,参政意愿与材料所述内容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表明,苏格拉底是在强调自己本人对国家、社会应尽的责任,并非要求“匹夫有责”,故C项错误;“由于太大,需要一只牛虻叮叮它”说明苏格拉底在关注国家的弊端,希望通过自己的尽职尽责,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故D项正确。
12.(2016·安徽百校联考)苏格拉底坚持“无人有意作恶”,一切罪恶都是来源于人的愚昧无知。
这符合苏格拉底( )A.“美德即知识”的哲学观B.“性善论”的言论C.“认识你自己”的价值观D.对真理的追求【答案】A【解析】“一切罪恶都是来源于人的愚昧无知”,所以苏格拉底主张知识的重要性,有了知识才能发扬善性才能避免罪恶,故A项正确;性善论是儒家人性论的主流,故B项错误;材料的侧重点是说知识与善性的关系,意在指导人们通过教育接受知识,提高德性,而“认识你自己”只强调最终的人生价值,并没提出具体的手段或方法,与题干意思不合,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真理的地方,故D项错误。
13.(2019·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三第一次·2)《孔子家语》中记载:“汝以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
”其意在强调( )A.救饥是仁的具体化 B.君臣关系的重要性C.应该遵循等级秩序D.治国要以德政为主【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意思是为什么不向君主说明,开仓赈济,说明强调君主的重要性,体现等级秩序,故选C项;材料强调的是臣子如何处理问题,而不是说仁的思想,排除A项;君臣关系的重要性的实质是遵循等级秩序,排除B项;治国要以德政是对君主而言,材料说的臣子,排除D 项。
14.(2019·浙江湖州高二第二学期期末·17)《孔子家语·致思》中记载:“汝以民为饿也,何不白(告知)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自)以尔食馈之,是汝明君之无惠,而见(凸显)己之德美矣。
”孔子此番言论意在强调( )A.救助饥民与否值得商榷B.儒家思想应得到统治者的重视C.等级秩序应该受到推崇D.国家统治中“仁”的核心地位【答案】C【解析】材料强调对饥民进行救济,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儒家思想应得到统治者的重视,排除B项;材料中体现了“仁”的思想,但是并不能反映国家统治中“仁”处于核心地位,排除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