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病证2PPT课件

合集下载

心系疾病的中医辨证治疗ppt-PowerPoint演示

心系疾病的中医辨证治疗ppt-PowerPoint演示

一 概念
临床上以头晕、眼花为主症的一类病 证。“眩”即眼花,“晕”即头晕。
二 历代医家的认识:
《内经》:“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髓海不足”。
张仲景认为痰饮是眩晕发病的原因之 一,为后世“无痰不作眩”的论述提供了理 论基础。
元代朱丹溪倡导痰火致眩学说,提出 了“无痰不作眩”。
明代张景岳谓眩晕“虚者居其八九” 。
3 气滞痰郁:
临床表现:肝病症+痰湿证 痰湿证:同前 治法:化痰利气解郁。 方药:半夏厚朴汤化裁 方解:半夏、厚朴、茯苓降逆化痰 ;
紫苏、生姜利气散结。
虚证:
1 忧郁伤神:
又称“脏躁”,多发于女子, 临床表现:精神忧郁,心神不宁,悲 忧善哭,时时欠伸,舌质淡,苔薄白,脉 眩细。 治法:养心安神。
治法:补养气血,健运脾胃。 方药:归脾汤 方解;同前
3 若先天不足,肾阴不充,或老年肾亏, 或久病伤肾,或房劳过度,导致肾精亏耗,
肝肾阴虚证: 临床表现:眩晕久发不已,视力减退,
两目干涩,少寐健忘,心烦口干,耳鸣, 腰膝酸软,舌红苔薄,脉眩细。
治法:滋养肝肾,养阴填精。 方药:左归丸 方解;同前
方药:柴胡舒肝散或越鞠丸化裁。 方解:柴胡、枳壳、香附舒肝行气解 郁,
川芎、芍药、甘草活血化瘀止 痛。
2 肝郁化火:
临床表现:肝病症+火热证 肝病症:胁肋疼痛,情志不舒。 火热证;面红目赤,口渴欲饮、大便 秘结、舌质红,苔黄,脉细数。 治法:清肝泻火,解郁和胃。
方药:丹栀逍遥散合左金丸化裁。
方解;丹皮、栀子清肝泻火; 柴胡、薄荷舒肝解郁; 当归、白芍、白术活血养血。
方解:桃仁、红花、丹参、赤勺、川 芎活血化淤;
“气行则血行”,香附、青皮 、延胡索行气止痛。

中医内科心系病证复习资料

中医内科心系病证复习资料

中医内科心系病证复习资料中医内科第二章心系病症第一节心悸1、心悸是指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一般多呈阵发性,每因情绪波动或劳累过度而发作,往往兼有胸闷、气短、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症。

病情较轻者为惊悸,病情较重者为怔忡,可呈持续性。

2、《素问・痹论》:“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

”心悸的病名首见于汉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和《伤寒论》,并以炙甘草汤为治疗心悸的常用方剂。

3、诊断依据(1). 自觉心慌不安,心跳剧烈,神情紧张,不能自主,心搏或快速,或缓慢,或心跳过重,或忽跳忽止,呈阵发性或持续不止。

( 2).伴有胸闷不适,易激动,心烦,少寐多汗,颤抖,乏力,头晕等。

中老年发作频繁者,可伴有心胸疼痛,甚至喘促,肢冷汗出,或见晕厥。

( 3).发作常由情志刺激、惊恐、紧张、劳倦过度、饮酒饱食等因素而诱发。

4、惊悸与怔忡的鉴别心悸可分为惊悸与怔忡惊悸思恼怒,悲哀过极或过度紧张诱发。

多为阵发性,可自行缓解。

病来虽速而病情较轻实证居多不发时如常人 5、证治分类心虚胆怯心悸不宁,善惊易恐,坐卧不安,不寐多梦而易惊醒,恶闻声响,食少纳呆,苔薄白,脉细略数或细弦。

镇惊定志,养心安神。

安神定志丸、怔忡等因素亦可发生。

常持续心悸,心中惕惕,不能自控,活动后加重。

病来虽渐但病情较重多属虚证,或虚中夹实不发时亦可见脏腑虚损症状多与情绪因素有关,可由骤遇惊恐,忧多由久病体虚,心脏受损所致,无精神惊悸日久不愈,亦可形成怔忡心血不足心悸气短,头晕目眩,失眠健忘,面色无华,倦怠乏力,补血养心,纳呆食少,舌淡红,脉细弱。

心悸易惊,心烦失眠,五心烦热,口干,盗汗,思虑劳益气安神。

滋阴清火,养心安神。

归脾汤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知柏地黄丸(相火妄动)阴虚火旺心则症状加重,伴耳鸣腰酸,头晕目眩,急躁易怒,舌红少津,苔少或无,脉象细数。

心阳不振舌淡苔白,脉象虚弱或沉细无力。

中医内科学--心衰 ppt课件

中医内科学--心衰  ppt课件
明代《景岳全书·杂证谟·怔忡惊恐》认为“虚微者动亦微,虚甚者动亦甚 ”,治疗上“宜养气养精,滋培根本”,“宜节欲节劳,切戒酒色”。
王清任强调用血府逐瘀汤治疗,《医林改错·卷上》说:“心跳心忙,用 归脾安神等方不效,用此方百发百中。”
程文囿《医述·卷一》引《医参》有“心主脉,爪甲不华,则心衰矣”的 记载。
ppt课件
23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
方药:生脉散。
常用人参益气强心,麦冬、五味子滋阴养心安神; 红花、川芎、赤芍、丹参活血化瘀。偏于心阴亏虚、 虚烦不寐,加酸枣仁、夜交藤、西洋参;面白无华、 唇甲色淡,气血两虚,合用当归补血汤。外感之后, 邪毒侵心,损及气阴,合五味消毒饮,加黄芪;心动 悸、脉结代者,用炙甘草汤。
(三)分证论治 1.气虚血瘀 症状:心悸气短,神疲乏力,自汗,动则尤甚,甚则
喘咳,面白或黯红,唇甲青紫,甚者颈脉青筋暴露, 胁下积块。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沉细、涩或结代。 病机析要:心气不足,心失所养,心神不宁,则见心 悸;心肺气虚,则气短,神疲乏力,甚则喘咳;气虚 血瘀,血滞于脉,则见口唇青紫,颈脉青筋暴露,胁 下积块。
ppt课件
25
治法:温阳活血利水。 方药:真武汤。 常用熟附子、生姜、桂枝温通心肾;茯苓、白术健
脾利水;泽泻、猪苓利水消肿;丹参、川芎、牛膝活 血利水。 血瘀明显,水肿不退,加毛冬青、泽兰、益母草; 喘促、尿少肢肿,心肾阳虚重者,用参附汤合五苓散 。
ppt课件
26
4.痰饮阻肺
症状:心悸气急,喘促,不能平卧,痰多色白如泡, 甚则泡沫状血痰,烦渴不欲饮,胸闷脘痞,肢肿,腹 胀,甚则脐突,面唇青紫。舌质紫黯,舌苔白厚腻, 脉弦滑或滑数。
中医内科学中医内科学第二章第二章心系病症心系病症第一节第一节心悸心悸第二节第二节胸痹心痛胸痹心痛第三节第三节心衰心衰第四节第四节不寐不寐学习目的学习目的掌握心系病证的发病特点以及心悸胸痹心掌握心系病证的发病特点以及心悸胸痹心痛心衰不寐等病的概念病因病机诊断及鉴痛心衰不寐等病的概念病因病机诊断及鉴别诊断辨证论治等

中医内科学心系病证

中医内科学心系病证

病 因 病 机
胸 痹
胸胸
概 述
概 述
病 因 病 机
诊 查 要 点
辨 证 论 治
预 防 调 护
结 语
临 证 备 要
胸 痹
诊断依据
主要症状: 主要症状: 胸部疼痛
诱发因素: 操劳过度、抑郁恼怒、 诱发因素: 操劳过度、抑郁恼怒、多
诊 查 要 点
饮暴食、 饮暴食、感受寒冷等 发病年龄: 发病年龄: 中年以上
胸胸
概 述 病 因 病 机 诊 查 要 点 辨 证 论 治 预 防 调 护 结 语 临 证 备 要
胸 痹


寒邪内侵 饮食失调
病 因 病 机
情志失节 劳倦内伤 年迈体虚
胸 痹
寒邪内侵
素体阳虚, 素体阳虚,胸阳不振 阴寒之邪侵袭
病 因 病 机
血行不畅、 血行不畅、心脉痹阻 寒凝气滞、 寒凝气滞、胸阳不展
胸 痹
标 痰浊 窒闷而痛,伴唾吐痰涎,苔腻, 窒闷而痛,伴唾吐痰涎,苔腻,脉弦滑 胸痛如绞,遇寒则发或加剧,伴畏寒肢冷, 寒凝心脉 胸痛如绞,遇寒则发或加剧,伴畏寒肢冷, 实 舌淡苔白, 舌淡苔白,脉细
分型
气滞
症状
闷重痛轻,兼胁胀,善太息, 闷重痛轻,兼胁胀,善太息,脉弦
辨 证 论 治

心脉瘀滞 心气不足
痹 悬 肺 饮
病症鉴别 胸 痹
悬 饮
脾胃系疾病——以 以 脾胃系疾病 上腹胃脘部近心窝 处疼痛为主。 处疼痛为主。
胃脘痛
诊 查 要 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真心痛
胸 痹
胸痹与胃脘痛
病变 疼痛部位 脏腑 胸 心 发作特点 诱因 兼证
诊 查 要 点

心系疾病的中医辨证治疗pptPowerPoint演示

心系疾病的中医辨证治疗pptPowerPoint演示

方药:栝楼薤白散化裁 方解:薤白:辛温通阳,开痹散寒;加入 白酒助其温阳作用,
栝楼:化痰散结,泻满降逆。
心系疾病的中医辨证治疗 pptPowerPoint演示
痰浊壅塞证:
原因:胸阳不振,水湿失运,故见 痰浊盘踞,痰阻致气滞血瘀,血行不畅, 故见胸痛、气短。
临床表现:胸痛气短+痰湿证。 治法:通阳泻浊,豁痰开结。
方解: 生地、玄参、天麦冬养阴清热, 当归、丹参、人参补血养心; 朱砂、茯苓、远志、枣仁、柏子仁养
心安神。
心系疾病的中医辨证治疗 pptPowerPoint演示
5心血瘀阻:
以上四型均可导致心血的瘀阻,阳气 不足,血运无力,阴虚内热,心血不足,均
可导致心血瘀阻,因此临床上在活血化瘀
的同时,积极寻求病因,力求标本兼治。 临床表现:心悸+血瘀证, 血瘀证:痛有定处,肌肤甲错,口唇
心系疾病的中医辨证治疗 pptPowerPoint演示
2.心血虚:
原因:①失血过多;②贫血;③久病体 虚;④情志因素,过思伤脾,耗伤心血,脾 胃运化功能障碍,不能运化水谷精微,导致 全身气血不足,心血不足。
临床表现:心悸+血虚证 血虚证:头晕眼花,面色不改,倦怠 乏力,舌质淡红,脉细弱。 治法:补血养心,益气安神。
痰热内扰证 临床表现:胸闷心烦不寐,泛恶,嗳气 ,口苦,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化痰热,和中安神。
心系疾病的中医辨证治疗 pptPowerPoint演示
治法:补气活血 方药:生脉散化裁 方解:以人参补益元气,消除气虚症状,
以五味子养心安神。
心系疾病的中医辨证治疗 pptPowerPoint演示
2心血虚:
病因前节所述 临床表现:胸痛气短+血虚证 治法:补血活血 方药:归脾汤化裁 方解同前

心系疾病的中医辨证治疗pptPowerPoint演示

心系疾病的中医辨证治疗pptPowerPoint演示
原因:①失血过多;②贫血;③久病体 虚;④情志因素,过思伤脾,耗伤心血,脾 胃运化功能障碍,不能运化水谷精微,导致 全身气血不足,心血不足。
临床表现:心悸+血虚证 血虚证:头晕眼花,面色不改,倦怠 乏力,舌质淡红,脉细弱。 治法:补血养心,益气安神。
6
方药:归脾汤化裁
方解:1以当归、龙眼肉补血; 2气血同源理论,用人参、黄芪、白术
47
治法:清肝泻火,镇心安神。 方药:龙胆泻肝汤(去掉木通) 方解:龙胆草、黄芩、栀子清肝泻火 ;
柴胡舒肝解郁; 当归、生地养血滋阴柔肝; 另外可加入茯神、生龙骨、生 牡蛎镇心安神。
48
B 五志过极,心火内炽,心神扰动 而不寐。
心火炽盛证: 临床表现:心烦不寐,躁扰不宁, 口干舌燥,小便短赤,口舌生疮,舌尖 红,苔薄黄,脉数有力或细数。 治法:清心泻火,安神宁心。
63
方药:龙胆泻肝汤 方解:龙胆草、栀子、黄芩清肝泻火,
柴胡、甘草舒肝清热调中, 泽泻、车前子清利湿热, 生地、当归滋阴养血。
64
2 久病不愈,耗伤气血,或失血之后, 虚而不复,或脾胃虚弱,不能健运水谷,生 化气血
气血亏虚证 临床表现:头晕目眩,动则加剧,遇劳 则发,面色恍白,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 脉细弱。
8
②变证:
心阳虚日久导致水饮凌心, 原因:水为阴邪,赖阳气运化,阳虚不 能化水,水邪内停,上凌与心。 临床表现:心悸+阳虚证+水湿证 水湿证:胸脘痞满,小便短少,渴不欲 饮,或伴浮肿。 治法:振奋心阳,化气利水。 方药:苓桂术甘汤化裁 方解:桂枝、甘草以通阳化气,
茯苓、白术以健脾去湿。
9
4 心阴虚:
61
方药:天麻钩藤饮
方解;天麻祛风潜阳,止头痛、眩晕, 钩藤清热熄风降火, 石决明清肝镇肝潜阳; 黄芩、栀子清肝泻火;牛膝、杜仲

中医内科学心系病证ppt课件

中医内科学心系病证ppt课件

.
6
胸痹
概病诊辨预结临
述因查证防语证
病要论调

机点治护

.
7
胸 痹
病因
➢ 寒邪内侵
➢ 饮食失调

➢ 情志失节

➢ 劳倦内伤


➢ 年迈体虚
.
8


寒邪内侵
素体阳虚,胸阳不振
阴寒之邪侵袭

寒凝气滞、胸阳不展



血行不畅、心脉痹阻
.
9

饮食失调

脾失健运
聚湿生痰

痰浊久留
因 病
痰瘀交阻
上犯心胸
★治 法:益气养阴,活血通脉 。
辨 ★代 表 方: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加减 。
证 ★常 用 药:人参、黄芪、炙甘草;肉桂;麦冬、
论 治 ★加
玉竹;五味子;丹参、当归。 减:川芎、郁金;茯苓、白术、白蔻仁;茯苓
茯神、远志、半夏曲;柏子仁、酸枣仁。
.
42


★证
心肾阴虚证
候:心痛憋闷,心悸盗汗,虚烦不寐,腰酸膝软,
舌红少津,苔薄或剥,脉细数或促代。
★病机概要:水不济火,虚热内灼,血脉不畅 。
★治 法:滋阴清火,养心和络 。
辨 ★代 表 方: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加减 。
证 ★常 用 药:生地、玄参、天冬、麦冬;人参、
论 治
★加
炙甘草、茯苓;柏子仁、枣仁、五味子、 远志;丹参、当归身、芍药、阿胶。 减:酸枣仁汤;珍珠母、灵磁石、石决明、

➢ 气阴两虚证


➢ 心肾阴虚证
➢ 心肾阳虚证

心系病证PPT课件

心系病证PPT课件
2、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 有助于明确诊断。 测量血压、X线胸部摄片:
3、动态心电图监测:有助于诊断有无心律失常。 4、心室晚电位检测:判恶性断心缺律血失性常心与脏猝病死与心梗后
-
10
【辨证论治 】
一、辨证要点
1.辨标本虚实
虚者——系指脏腑气血阴阳亏虚 实者——多指痰饮、瘀血、火邪上扰
2.辨病位(心悸的病位在心)
“虚微动亦微,虚甚动亦甚- ”。
23
【概 述】
临床治疗:
1、《金匮要略》提出了基本治则,并 以炙甘草汤等为治疗心悸的常用方剂。
2、《丹溪心法·惊悸怔忡》:“惊悸者 血虚,惊悸有时,从朱砂安神丸”.
3、《医林改错》重视瘀血内阻导致心 悸怔忡,以血府逐瘀汤疗之。
-
24
【病因病机】
病因(以示意图讲解)
寒肢冷,伴恶心,欲吐,流涎
舌脉: 舌淡胖,苔白滑,脉象弦滑或沉细而滑
病机概要:脾肾阳虚,水饮内停,上凌于心,
扰乱心神
治 法:振奋心阳,化气行水,宁心安神
代 表 方:苓桂术甘汤加减
常用药及加减:
-
36
【辨证论治 】
瘀阻心脉证
主证: 心悸不安,胸闷不舒 兼证: 心痛时作,痛如针刺,唇甲青紫 舌脉: 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或结或代 病机概要:血瘀气滞,心脉瘀阻,心阳被遏,
心脏病变可以导致其它脏腑功能失调或亏损; 其它脏腑病变亦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及心。
-
11
【辨证论治 】
二、 治疗原则
虚证:治以补气、养血、滋阴、温阳; 实证:治以祛痰、化饮、清火、行瘀。
注:1.本病以虚实错杂为多见,治当兼顾 虚实的主次、缓急
2.心悸以心神不宁为其病理特点,故 应酌情配合安神镇心之法。

中医内科学心系病证综述

中医内科学心系病证综述
中医内科学——心系病证
第二节
胸痹
胸痹
概病诊辨预结临
述因查证防语证
病要论调

机点治护


定义

★ 胸痹: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
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
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

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
★ 真心痛:胸痹重证,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手

足青至节,旦发夕死,夕发旦死。
胸 痹
分型
症状
气滞 闷重痛轻,兼胁胀,善太息,脉弦
标 痰浊 窒闷而痛,伴唾吐痰涎,苔腻,脉弦滑
寒凝心脉 胸痛如绞,遇寒则发或加剧,伴畏寒肢冷,

舌淡苔白,脉细

心脉瘀滞 刺痛不移,夜间多发,舌暗有瘀斑,脉涩

心气不足 隐痛,劳累而发,伴心慌,气短、乏力,
论本
舌淡胖嫩,边有齿痕,脉沉细或结代
治 虚 心阳不振 绞痛,兼四肢厥冷,神倦自汗,脉沉细
辨 ★治 法:活血化瘀,通脉止痛。 证 ★代 表 方:血府逐瘀汤加减。 论 ★常 用 药:川芎、桃仁、红花、赤芍;柴胡、桔梗、

枳壳、牛膝;当归、生地;降香、郁金。
★加 减:乳没、郁金、降香、丹参;沉香、檀香、荜
茇;桂枝、细辛、良姜、薤白;人参、附子。

气滞心胸证

★证 腻
候:心胸满闷,隐痛,时欲太息、嗳气,苔薄
辨 证
本虚:阴、阳、气、血亏虚。

★辨病情轻重

胸 痹 病 因 痰踞心胸,胸阳痹阻 耗气伤阳,心
机 实 气不足 阴阳并损
转 致 阴寒凝结,日久伤阳 心阳虚衰 化虚
瘀血阻络 新血不生 心气痹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表现:《素问·痹论》:“脉痹不已,复感于
邪,内舍于心”,“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 鼓。”
病因病机:《素问·平人气象论》:“……左乳下,
其动应衣,宗气泄也”。
临床治疗:《金匮要略》提出了基本治则,并以
炙甘草汤等为治疗心悸的常用方剂。
2021
4
【概 述】
三、范围
心律失常:心动过速、心
动过缓、期前收缩、心房颤动 或扑动、心悸为主症房室传导 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预 激综合征

益气安神
阴虚 火旺
心悸易惊,心烦失眠,五 心烦热,口干,盗汗,思 虑劳心则症状加重,伴耳 鸣腰酸,头晕目眩,急躁 易怒
舌红少津,苔 少或无,脉象 细数
滋阴清火 养心安神
天王补心丹 合朱砂安神 丸
心阳 心悸不安,胸闷气短,动 舌淡苔白,脉 温补心阳 桂枝甘草龙
不振 则尤甚,面色苍白,形寒 象虚弱或沉细 安神定悸 骨牡蛎汤合
心脉 心痛时作,痛如针刺,
2、特点:心悸的发生多呈阵发性, 也可呈持续性;
3、诱因:心悸的发生多由情绪波动或 过劳引起;
4、伴随症状:胸闷、气短、失眠、眩晕、 健忘、耳鸣。
5、分类:病情较轻者为惊悸; 病情较重者为怔忡。
2021
3
【概 述】
二、文献摘要
病名:心悸的病名首见于汉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
和《伤寒论》,称之为“心动悸”、“心下悸”、 “心中悸”及“惊悸”等。
1.保持心情愉快,精神乐观,情绪稳定,避 免情志为害,减少发病。
2.饮食有节。宜营养丰富、易消化吸收、低 脂低盐饮食,忌过饱、过饥,戒烟酒、浓茶。
3.生活规律。注意寒暑变化,注意劳逸结合。 4. 坚持长期治疗,积极治疗原发证。
2021
15
心悸
❖概述 ❖病因病机 ❖诊查要点 ❖辨证论治 ❖预防调护 ❖结语 ❖临证备要
肢冷
无力
参附汤
2021
20
【辨证论治 】
心悸辨证论治简表(2)
证型 症 状
舌 脉 治法 方药
水 饮 心悸眩晕,胸闷痞满, 舌淡胖,苔
凌心
渴不欲饮,小便短少, 白滑,脉象 或下肢浮肿,形寒肢冷,弦滑或沉细阳 化气行水 宁心安神
苓桂术甘汤
瘀 阻 心悸不安,胸闷不舒, 舌质紫暗或 活血化瘀 桃仁红花煎
2021
16
【结语 】
结语
临床特征: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
病 因:体虚劳倦,情志内伤,外邪侵袭。
病 位:在心,与肝、脾、肺、肾有关。

机:
实为气滞、血瘀、痰浊、火郁、水饮扰动心 神。虚为气、血、阴、阳亏损,心神失养;
治 法:当分清标本虚实。
虚 证 —— 补 气 血 之 不 足 , 或 调 阴 阳 之 盛 衰 ;
诊断依据
主症 自觉心搏异常,或快速,或缓慢,或跳动
过重,或忽跳忽止,呈阵发性或持续不解, 神情紧张,心慌不安,不能自主。
兼症 伴有胸闷不舒,易激动,心烦寐差,颤抖
乏力,头晕等症。
中老年患者,可伴有心胸疼痛,甚则喘促, 汗出肢冷,或见晕厥。
脉象 数、促、结、代、缓、沉、迟等脉象
诱发 情志刺激如惊恐、紧张,及劳倦、饮酒、
2021
12
【辨证论治 】
三、 证治分类
(一)、心虚胆怯证 (二)、心血不足证 (三)、阴虚火旺证 (四)、心阳不振证 (五)、水饮凌心证 (六)、瘀阻心脉证 (七)、痰火扰心证
2021
13
心悸
❖概述 ❖病因病机 ❖诊查要点 ❖辨证论治 ❖预防调护 ❖结语 ❖临证备要
2021
14
【预防调护 】
心脏病变可以导致其它脏腑功能失调或亏损; 其它脏腑病变亦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及心。
2021
11
【辨证论治 】
二、 治疗原则
虚证:治以补气、养血、滋阴、温阳; 实证:治以祛痰、化饮、清火、行瘀。
注:1.本病以虚实错杂为多见,治当兼顾 虚实的主次、缓急
2.心悸以心神不宁为其病理特点,故 应酌情配合安神镇心之法。
用 药:实证——行气祛瘀,清心泻火,化痰逐饮。
因虚者,常配以养血安神之品; 可配合安神之品
因实者,则多配用重镇安神药物
2021
17
心悸
❖概述 ❖病因病机 ❖诊查要点 ❖辨证论治 ❖预防调护 ❖结语 ❖临证备要
2021
18
【临证备要及前沿动态 】
临证备要及前沿动态
1.中医脉象变化与辨证的关系: 2.中医脉象变化与心律失常的关系: 3.心悸不可以一方一概治之: 4.心悸应辨病辨证相结合: 5.心律失常的急危重症及处理:
2021
19
【辨证论治 】
心悸辨证论治简表(1)
证型
症状
舌脉
治法 方药
心虚 心悸不宁,善惊易恐,坐 胆怯 卧不安,不寐多梦而易惊
醒,恶闻声响,食少纳呆
苔薄白,脉细 镇惊定志 安神定志丸 略数或细弦 养心安神
心血 心悸气短,头晕目眩,失 不足 眠健忘,面色无华,倦怠
乏力,纳呆食少
舌淡红,脉细 补血养心 归脾汤
心悸为主症
心功能不全、心肌炎、 一部分神经官能症
2021
5
【病因病机】
一、病因
1、体虚劳倦 2、七情所伤 3、感受外邪 4、药食不当
2021
6
【病因病机】
二、病机
病位及涉及脏腑
病位在心,而与肝、 脾、肾、肺四脏密切
相关。
病性
病机关键
病势(疾病演变及走势)
2021
7
【诊查要点 】
一、诊断依据
第二章 心系疾病
第一节 心悸
2021
1
【概 述】
一、定义
心悸是指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 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临床一 般多呈发作性,每因情志波动或劳累过 度而发作,常伴胸闷、气短、失眠、健 忘、眩晕、耳鸣等症。病情较轻者为惊 悸,病情较重者为怔忡,可呈持续性。
2021
2
【概 述】
1、主症: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 甚则不能自主
2、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 有助于明确诊断。 测量血压、X线胸部摄片:
3、动态心电图监测:有助于诊断有无心律失常。 4、心室晚电位检测:判恶性断心缺律血失性常心与脏猝病死与心梗后
2021
10
【辨证论治 】
一、辨证要点
1.辨标本虚实
虚者——系指脏腑气血阴阳亏虚 实者——多指痰饮、瘀血、火邪上扰
2.辨病位(心悸的病位在心)
因素 饱食等
2021
8
【诊查要点 】
二、病证鉴别
惊悸与怔忡 心悸与奔豚 心悸与卑揲
2021
9
【诊查要点 】
三、 相关检查
1、心电图检查:
检测心律失常有效、可靠、方便的手段,它可区分是 快速性心律失常或是缓慢性心律失常;识别过早搏动 的性质;判断I度、Ⅱ度、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心房扑 动与心房颤动,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病态窦房结综 合征及预激综合征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