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资料之西方现代文学理论批评 自动化
简述现代西方文学批判及流派
简述现代西方文学批判及流派现代西方文学批判是对西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的一种理论体系和学术研究方法。
它对文学作品中的主题、结构、风格、语言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揭示文学作品的内在意义和价值。
现代西方文学批判的发展与西方现代文学的兴起和演变密切相关,涌现出了许多不同的批评流派和理论。
一、形式主义与新批评形式主义是现代西方文学批判的一种重要流派,它强调文学作品的形式和结构对于意义的构建和传达的重要性。
形式主义批评家关注作品的语言、节奏、韵律等方面,通过对形式的分析来揭示作品的内在结构和意义。
新批评继承了形式主义的传统,强调读者对文本的解读和感知的重要性,主张将文本视为独立的艺术品,研究读者与文本的互动过程。
二、结构主义与叙事学结构主义是现代西方文学批判的另一重要流派,它强调文学作品中的符号系统和结构对于意义的构建和解读的重要性。
结构主义批评家关注作品中的二元对立和相互关系,通过对结构的分析来揭示作品的隐含意义。
叙事学是结构主义的一种应用,它研究文学作品的叙事结构和叙事方式,揭示作品中的故事线索和叙事策略。
三、后现代主义与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是现代西方文学批判的一种重要流派,它对传统文学观念和结构进行挑战和颠覆。
后现代主义批评家关注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游戏、符号多义性等特征,强调作品的多样性和流变性。
解构主义是后现代主义的一种重要理论,它研究文本中的二元对立和相互关系,揭示意义的不稳定和多义性。
四、女性主义批评与后殖民批评女性主义批评是现代西方文学批判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关注女性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和地位,批判男性中心主义和性别歧视。
女性主义批评家通过对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叙事视角等方面的分析,揭示性别关系的权力结构和社会问题。
后殖民批评是对殖民主义和后殖民主义文学进行批判的一种理论和方法,关注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对于被殖民地人民和文化的影响和压迫。
总结而言,现代西方文学批判及其流派的出现和发展,丰富了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解读方式。
文学理论与批评的演进历程
文学理论与批评的演进历程文学批评是指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度分析和评价的活动。
它是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文学创作的重要指导。
文学批评的发展与演进,标志着文学理论与批评的演进历史。
一、传统文学批评传统的文学批评是文学理论的初级阶段,以文学作品的价值评价为主,并借鉴传统诗歌的审美标准。
文学批评家通过分析文学作品的内容、情节、人物、语言、艺术手法、结构等方面,认为文学作品的价值在于作者的才能、思想和艺术表现。
例如,古希腊文艺复兴时期的亚里士多德《诗学》中提出了巨匠、睿智和机会等关于文学批评的议题,成为文学批评为主导范式的标志之一。
二、现代文学批评现代文学批评的发展是现代化进程的必然结果,它代表了文学理论的高级阶段。
现代文学批评的主要特点是思想解放、方法创新和趋向多元。
其中,唯美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意识流批评、形式主义等成为代表性的批评方法,不断拓展了文学批评的面貌。
1. 唯美主义批评唯美主义批评是西方文学批评中的一种流派,强调文学作品的音乐性、韵律和感官上的美感,着重分析作者的艺术表现和精神创造。
例如,英国诗人奥德斯曼·西德尼《阿波洛尼亚式诗学》、法国诗人保罗·瓦莱里《文艺的局限》等唯美主义文学批评论著,代表了这一批评方法。
2. 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批评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批评是强调直接描写社会、人物、生活现实的批评方法。
现实主义批评强调真实、科学的思维,自然主义批评则注重对自然和人的客观描述。
例如,弗洛贝尔、茨威格等作家代表了现实主义批评,而泰尔曼、神秘学派代表了自然主义批评。
3. 形式主义批评形式主义批评是一种以形式美为核心的批评方法,其主张文学作品本质在于形式、结构和语言表述,强调艺术表现的形式美学意义,反对文学作品的主题意义。
例如,俄国形式主义者杜布洛夫斯基提出词语构成的句子、情境、主题三个层次,成为形式主义批评的代表。
三、后现代文学批评后现代文学批评是对现代文学批评方法的批判、启示和超越,其主张文学作品不再是封闭、自足的艺术体系,而是与社会、历史、人生等现实联系紧密的语言实践。
文学理论资料之西方现代文学理论批评 文本
西方现代文学理论批评: 文本(text)“如若追溯这个词的词源学根源,它的词根texere表示编织的东西,如在‘纺织品’(textile)一词中;还表示制造的东西,如在‘建筑师’(architect)一类的词中。
”(诺曼.霍兰德《整体、本体、文本、自我》)在一般的意义上,批评家认为,“每一种文学活动的以及每一种言语行为的结果,都是一段文本”。
(J.M.布洛克曼《结构主义:莫斯科-布拉格-巴黎》)保尔.利科说:“文本就是由书写而固定下来的语言。
”(《解释学和人文科学》)从语言学的观点看,“文本指的是文本表层结构,即作品‘可见’、‘可感’的一面;这与文学批评家把文本当作形式客体的看法很接近。
对于语言学家,文本的表层结构是一系列语句串联而成的连贯序列。
语句流隐含着某种确定的阅读速度和节奏,某一表达信息的特定次序,指导读者的注意力,控制他的记忆。
”“一个文本可以只包含一个单句,如谚语、格言,或招牌、标记。
不过一般来说,我们可以认为,文本由一系列句子构成。
一个句子是文本的一个元素、一个单位或一种成分。
……文本在结构上与语句相似(也是由语句构成)。
也就是说,我们(在语言学中)用于单句分析的结构范畴能够广泛用于对于更大的文本结构的分析。
”(罗吉.福勒《语言学与小说》)虽然句子分析的方法可以被用于文本结构分析,但茨维坦.托多洛夫仍强调文本不同于句子:“文本的概念与句子的概念是处在不同的层次之上的。
在这个意义上,文本必须与段落——由若干句子组成的书写单位──区别开来。
文本可能恰好是一个短语或是整整一本书;它的定义在于它的自足与封闭(尽管从某种意义上说,某些文本不是‘封闭完成’的);它构成一个系统,这个系统不完全等同于语言学系统,但与之相关联:一种既邻接又相似的关系。
”(《语言科学百科辞典》)罗兰.巴特对于文本的“古典的、习惯的和流行的看法”作了如下概括:文本“就是文学作品所呈现的表面;就是构成这部作品的词语的结构,这些词语的排列赋予它一种稳定的和尽可能独一无二的意义。
文学理论的知识点
文学理论的知识点文学理论是研究文学原理和文学艺术规律的学科,它探讨文学作品的创作原则、审美效果以及与社会、历史、心理等方面的关系。
文学理论的研究对于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与世界意义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文学理论知识点。
1.传统批评理论:传统文学批评理论主要源于西方文学史的发展,包括古希腊的诗学、启蒙时代的批评理论、浪漫主义的批评理论等。
传统批评理论主要关注文学作品的美学效果、艺术形式和创作风格等方面。
2.结构主义理论:结构主义理论认为文学作品是一种有机的结构,它以文本中的各个元素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强调文本的内在结构和语言系统的规则。
结构主义理论关注的问题包括符号、符号系统、语言结构以及文学作品中的隐喻和象征等。
3.语法学派理论:语法学派理论强调文学作品的结构和语言使用方式对于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产生重要影响。
语法学派理论主要研究文学作品中的叙事技巧、语言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
4.重述理论:重述理论认为文学作品是一种不断被重述和改写的过程。
重述理论关注文学作品中的意象、主题、符号等元素的变化和演化,强调文学作品的历史性和传承性。
5.新批评理论:新批评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兴起的一种文学批评方法。
新批评理论强调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的主观感受和个人理解,强调文学作品与读者的互动关系。
6.后现代理论:后现代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兴起的一种文学理论和文化理论,它质疑知识和权力的固化结构,强调差异、边缘与边际的文化形态。
后现代理论对于解构文学作品中的二元对立、拓展文学创作的边界具有重要意义。
7.女性主义理论:女性主义理论关注性别对于文学作品和文化生活的影响,强调女性的主体地位、女性的话语权和女性的体验。
女性主义理论对于批评男权社会中的性别偏见以及挖掘女性文学作品的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8.后殖民理论:后殖民理论关注殖民主义和殖民地历史对于文学作品和文化形态的影响,强调历史、权力和身份的关系。
西方文学理论(1)
西方文学理论导言1、西方文学理论的分期划分的标准:社会历史文化的不同。
(1)古典时期:古希腊罗马文论、中世纪文论、文艺复兴文论、新古典主义文论(2)近代文论:启蒙主义文论、德国古典文论、浪漫主义文论、实证主义、自然主义(3)现代文论时期:唯美主义、象征主义、意象派诗歌、心理分析文论、俄国形式主义文论、存在主义、英美新批评文论、结构主义文论(4)当代文论时期(后现代时期):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读者接受文论、女权主义、新历史主义、后殖民主义、后结构主义文论、后现代主义文论第一章古希腊罗马文论1、古希腊文论是西方文论的源头。
2、古希腊文论大致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在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达到高峰。
代表人物:(1)毕达哥拉斯(2)赫拉克利特、(3)德谟克利特(“艺术是模仿自然的产物。
”)、(4)苏格拉底(时代的分界点。
将模仿论具体化。
“艺术需要再现肉体和精神都美的人”“艺术家不仅应该模仿对象的外形,还要模仿对象的心灵。
”)3、柏拉图代表作《伊安篇》《会饮篇》《理想国》。
4、理念与模仿(柏拉图的模仿论)(1)、理念论是柏拉图整个哲学的出发点和基本原则。
(2)、柏拉图以理念论为基础提出了颇具特色的艺术模仿论。
(3)、在柏拉图看来,艺术作为模范的模仿,无法达到真理性的认识。
5、文艺的社会作用(1)、作为一个有着远大政治抱负的哲学家,柏拉图从他的政治理想出发,提出文学艺术必须为完善公民的品德服务,进而为建立理想国的目标服务。
(2)、鉴于模仿文艺的巨大危害,柏拉图主张建立严格的文艺审查制度。
6、诗的迷狂7、柏拉图认为,不同于画家和雕刻家,也不同于工匠型诗人,真正的诗人在神灵感发的迷狂状态中,不靠模仿的技艺就能创作出好的作品。
8、柏拉图是西方文论史上最早对灵感与迷狂现象做出生动描绘和系统研究的人。
9、著作《诗学》《修辞学》10、模仿论(1)亚里士多德认为,文艺起源于人的模仿天性和天赋的美感能力。
(2)文艺模仿对象是现实人生。
西方现代文学批评
西方现代文学批评文学批评理论(西方文学批评理论)三点一面的文学批评基础理论三点:1.文本主体论:作者批评:以创作为焦点精神分析批评神话原型批评19世纪的实证主义文学批评19世纪的浪漫主义文学批评2.文本本体论:文本批评:形式批评:以语言、结构、文本为焦点新批评俄国形式主义结构主义批评(叙事学理论)3.文本客体伦:读者批评:意义批评:以接受、阅读为焦点读者反映论(接受美学批评)解构主义批评现象学批评阐释学批评一面:文化批评:以话语权利、意识形态为焦点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女性主义批评后殖民主义批评新历史主义批评文化研究“三点”为文本批评的三个侧面,而“一面”表达的含义则起到统一蕴含及表达三个侧面涵义的功能。
三点:本体论、主体论与客体论方面的批评1. 第一阶段:文本主体论19世纪的实证主义文学批评:侧重于研究与作家创作有关的外环境,如作家所处的社会,背景,个人的经历等作为作品研究的参照。
19世纪的浪漫主义文学批评:侧重作家创作的内环境,如灵感、激情、想象力和个性等作为作品研究的参照。
精神分析批评(Psycho-analysis Criticism):(含主体论思想:作者创作心理探讨;本体论思想:作品中人物心理探讨。
)以泛性论为核心,潜意识为主要研究对象。
基本概念:1)三元人格结构:ID 原我:原始的本能冲动,服从“快乐原则”;Superego 超我:道德化了的自我,即常说的理智与良心,与原我形成尖锐的矛盾和冲突;Ego 自我:处于二者之间,有两大职能:一是通过直觉和思维来满足:“原我”的要求,实现所谓“现实原则”;二是作为一个保护系统把本能冲动遣返到潜意识中去。
2)人的本能冲动主要表现为性欲,即Libido ,人从孩童到老年均受Libido 的控制,当人的性本能不能获得满足,将出现“Libido抑制”,要想摆脱它,除正常性活动外,还可以转移到别的活动上去,叫“Libido转移”,转移的一种途径是做梦,而另一种就是文艺创作,借此来化解本能冲动造成的紧张。
20世纪西方文论研究方法简论
20世纪西方文论研究方法简论所谓“文论”,指的是“批评理论”、“理论”、“话语理论”以及现在广义上所说的文化理论。
简单地说,“文论”就是关于文字(包括各种符号)和文本(包括社会文本)的理论。
在现代西方哲学思潮的冲击下,在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创作实践的推动下,20世纪西方文论有继承、深化和改革的特点,但更重要的是创新、反叛和革命。
20世纪是一个批评的世纪,是批评家走向自觉的世纪,是文学批评走向独立的世纪。
法国当代文学批评家让—伊卡·塔迪埃在《20世纪的文学批评》一书中说:“在20世纪,文学批评首次试图与作为其分析对象的文学作品平分秋色。
”研究20世纪西方文论,首先要抓住它的特点。
美国批评家乔纳森·卡勒把当代理论归纳为“跨学科的”、“分析和思辨的”、“对常识采取批判态度的”和“内省性的”四个特点。
其次,要注意文论的异质性和文学批评的转向,弄清文论发展的脉络。
各种理论粉墨登场,既相异又互补。
文学批评的转向往往以“跨越文化”的方式进行,新批评侧重于语义学,文学结构主义则整合人类学、语言学等更多学科,现象学和阐释学却同时是哲学的演绎,接受美学又联系到阅读心理学,它们都对传统批评的基础和设想进行空前的批判。
第三,用文论进行文学研究时,需要有方法论的指导。
方法的两级否定性、方法的层次性、方法的互补性,这些方法论中的基本原理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文学批评同时是哲学的应用模式,文学批评同时又是文学理论。
最后,要掌握并灵活运用各种文学批评方法。
文学批评分为外在方法和内在方法;前者有精神分析批评、读者反应批评、女性主义批评、比较文学批评等,后者有形式主义批评、结构主义批评、原型批评、文体学批评等。
此外,文学批评也借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如系统论方法、控制论方法、信息论方法等。
一、20世纪西方文论的发展脉络我们通常把20世纪西方文论概括为“两大主潮”、“两次转移”、“两种转向”。
文论中的“两大主潮”就是“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
影响中国现代文学的西方文学理论
影响中国现代文学的西方文学理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离不开西方文学理论的影响。
自20世纪初以来,西方文学理论在中国的引入和传播,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创作和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西方文学理论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
首先,西方文学理论为中国现代文学提供了新的思维范式。
在传统文学观念的束缚下,中国现代作家面临着创作的困境。
而西方文学理论的引入,为他们打开了新的思维的大门。
例如,俄国形式主义和法国结构主义的理论,使中国作家开始关注文学形式和结构的重要性,从而在创作上尝试各种新的表达方式。
而西方的后现代主义理论,更是让中国作家开始反思现实与虚构的关系,以及文学的真实性和可信度等问题。
这些新的思维范式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创新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其次,西方文学理论为中国现代文学的批评提供了新的视角。
传统的文学批评方法往往注重对作品的主题、情节和人物等方面的解读,而忽略了文学形式和结构的分析。
而西方文学理论的引入,使中国的文学批评开始注重对作品形式和结构的分析和解读。
例如,法国新批评理论的引入,使中国的文学批评家开始注重对文本内在结构和符号的研究,从而使批评的深度和广度有了明显的提升。
同时,西方的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和后殖民主义文学理论的引入,也使中国的文学批评开始关注性别和种族等议题,从而为中国的文学批评注入了新的活力。
再次,西方文学理论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翻译和传播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
中国作家和学者通过翻译和介绍西方文学理论的著作,使中国的文学界能够及时了解到西方文学理论的最新动态。
同时,西方文学理论的引入,也为中国的文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和手段。
例如,结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理论方法,使中国的文学研究开始注重对文本内在结构和符号的分析,从而使文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有了明显的提升。
最后,西方文学理论的引入也使中国的文学界开始关注文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
例如,结构主义和认知科学的结合,使中国的文学研究开始注重对文学与心理学的关系的研究;而后现代主义和社会学的结合,使中国的文学研究开始注重对文学与社会变迁的关系的研究。
《文学理论》(修订版)(“西方现代批评经典译丛”)(美)勒内
《文学理论》(修订版)(“西方现代批评经典译丛”)(美)勒内·韦勒克、奥斯汀·沃伦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8月版这是一本关于文学的本质、功能、形式及内容的经典理论书籍,作者以“文学的外部研究”和“文学的内部研究”架构其理论体系,超越了多年以来影响文学创作的社会环境。
本书是在文学研究方面最富条理、范围最广的、最有针对性的尝试,也是美国文学批评经典著作,自它诞生的那天起即成为各大高校的学习用书,还是文艺批评工作者的案头必备书之一。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伊格尔顿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版。
本书初版于1983年,是伊格尔顿向英国普通读者系统介绍和评论西方世纪文学理论的一本专著。
作者将起自俄国形式主义的纷繁复杂的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革命梳理出从形式主义、结构主义到后结构主义,从现象学、诠释学到接受美学以及精神分析理论三条主要的发展脉络,对其产生和流变、问题和局限进行了深入分析。
本书据1996年第二版译出,新版增加了长篇《后记》,概括了此书初版13年以来西方文学理论领域中所发生的主要变化。
《中国现代文学理论价值观的演变》,童庆炳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版。
本书是著名文学理论家童庆炳先生在近十年对文学观念的研究基础上写的一本总结性的小书。
旨在剖析古今中外文学观念所蕴含的一个古老问题——文学是什么。
作者结合文化的、美学的、社会的、心理学的、语言学的、艺术的世界,对文学做了新的界说,其特点在于深入浅出,所谈均建立在事实基础上,能使读者对文学观念史有一个常识性的了解。
本书内容分为五章:第一章,文学观念的嬗变,对历史上几种主要的文学观念做了介绍并评价,探索其成因及影响;第二章,文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形态,着重从文化角度谈文学;第三章,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着重谈了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和审美活动的内涵特征;第四章,文学是作家体验的凝结,重点谈“体验”在文学中的作用及特征;第五章,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在肯定语言是文学的载体和对象的基础上对文学语言的深层特征做了介绍。
(完整版)现代西方文学理论与批评
Modern Western Literary Theory and Criticism
Part 1
Part 1 Introduction
Concepts:
Criticism:
The reasoned discussion of literary works,an activity which may include some or all of the following procedures,in varying proportions:the defence of literature against moralists and censors,classification of a work according to its genre,interpretation of its meaning,analysis of its structure and style, judgment of its worth by comparison with other works,estimation of its likely effect on readers,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general principles by which literary works can be evaluated and understood.(Oxford concise Dictionary of Literary Terms)
Part 1
References and Further reading:
Handbook of critical Approaches to Literature(Third Edition),Wilfred.L.Guerin(ed).
文学理论教程重点
文学理论教程重点文学理论教程是大学文学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旨在引导学生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各种文学理论及其应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文学理论教程的相关内容。
一、文学理论的概念与分类文学理论是研究文学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
它主要涉及文学的起源、发展、形式、风格、作品评价等方面。
文学理论主要分为西方文学理论和中国文学理论两大部分。
其中,西方文学理论包括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意识流小说等;中国文学理论包括古代文学批评理论、现代文学批评理论等。
二、文学理论方法与应用1. 文学理论方法文学理论方法包括文本分析法、历史研究法、心理学方法、社会学方法等。
通过运用这些方法,研究者能够有针对性地分析文学作品的内在结构、历史背景、文学心理和社会文化背景。
2. 文学理论的应用文学理论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两个方面。
通过文学理论的分析和评价,可以对经典文学作品的文本、结构和思想进行深入解读和批评;同时,对于正在进行文学创作的人来说,可以通过学习和应用文学理论,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和创作水平。
三、著名的文学理论家与其理论1. 俄国形式主义俄国形式主义是20世纪初的一种文学理论流派,其代表人物有奥普钦、田纳特等。
他们主张从文本内部结构出发,研究文学作品的语言符号和形式结构,强调文学作品的独立性和自足性。
2. 法国结构主义法国结构主义以罗兰·巴特为代表,强调结构和符号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
该理论认为文学作品是一种符号系统,可以通过对符号和结构的分析,揭示出作品的内在规律和意义。
3. 后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是对结构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其代表人物有巴黎学派和多元文化主义。
后结构主义强调文学作品的多样性和历史性,认为文学作品是受历史和社会条件影响而产生的,具有多种解释和意义。
四、文学理论的发展与展望1. 文学理论的发展文学理论在20世纪经历了多次变革和发展,从形式主义到结构主义,再到后结构主义,每次变革都推动了文学理论的深入研究和应用。
韦勒克《文学理论》复习
《文学理论》整理韦勒克与他的文学理论P1 1段:韦勒克在国内的影响P2-P7 2-17段:韦勒克的生平P8 19段:《文学理论》的本体论、方法论意义20段:外部研究....21-22段:西方文论概述--《文学理论》历史语境23段:外部研究、内部研究(第1贡献)24、25、26段:外部研究、传记研究法27段:内部研究28段:文学理论、批评、史(第2贡献)29段:比较、总体、民族文学(第3贡献)30-36:《现代文学批评史》P15 37段:方法论...38-40d:追溯3种进化观41-42d:3种进化观在各国的体现43d:韦勒克捍卫文学的纯洁44-45:实证主义盛行46:印象主义47-53:反文化、韦勒克的攻击P22 54:韦勒克与新批评、俄国形式主义、布拉格学派的联系55:雅克布逊--韦勒克P24 57:《文学理论》核心---文学是复杂、多层次艺术整体58:透视主义P25 60:文学的价值--文学的本质、功用61:文学作品的评价--理解62:辩护新批评第一章文学和文学研究P3 文学是创造性的、艺术➢文学研究--知识、学问P3-4:理论家反对--文学无法研究P4:理智探讨文学---自然科学方法移用---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文学研究--问题---自然科学P5-6:学者佐证--文学、自然科学问题P6:锁定研究---独到之处--莎士比亚文学普遍性--终归失败P7:文学研究极端解答方法:科学--历史:文学研究搜集事实坚持文学理解个人风格(直觉)P8 韦勒克:文学作品兼具普遍、特性文学研究--超乎个人意义,不断发展....第二章:文学的本质P9 什么是文学、文学的本质印刷品--文学P10 文学混同历史否定文学特定领域、特定方法文学混同名著--出色的表达方式P11 文学最恰当--限指文学艺术、想象文学P12 文学、日常、科学语言区别P13 日常--文学语言P14 文学区别日常P15 文学最本质---文学涉猎范畴P16 虚构性、创造性、想象性非文学突出特征P16-17 意象、隐喻作用P18 文学与非文学所有区别第三章文学的作用P19 文学的本质与作用相互关联文学的本质作用历史是否改变P20 文学的本质与作用基本没有改变贺拉斯甜美与有用P21 有用、甜美具体解释文学是高级的快感文学有用性--令人愉悦严肃性P22 文学一种作用或多种作用?P23 文学的一般性、特殊性轻重P27 真理两种模式世界两种知识类型语言系统:推论式、表现式文学是宣传P28 净化作用P29 文学宣泄、激起情感?第四章文学理论、批评、史P32 文学理论、批评、史的区别P33......联系指责贝特森批评、理论优越性P34 文学史从文学批评分离出来理由文学重建论P35 批判重建历史的企图--对作家创作意图的过分强调P36 艺术品的意义--无数读者批判的结果P37 直接在当代、历史做出取舍不可能---推出“透视主义”P39 文学史--重要--文学批评文学史超越个人好恶第五章总体、比较、民族文学P41 比较文学--明确研究范围、类型P41-42首先口头文学研究--之后模式手法研究---故事叙述者、听众P42 巴登斯贝格--比较文学--多种文学关系研究--法国学派P43 批评上述研究的方法论缺失---局限于影响、声誉第三种概念:比较文学--等同---文学总体研究比较文学=世界文学=总体文学民族文学是有差异的P44 总体文学原指诗学或文学总体理论或原则梵第根:总体文学研究超越民族界限文学运动、风尚比较文学研究两种以上文学互动关系韦勒克:局限总体文学合二为一比较文学“比较文学”、“总体文学”原因:“民族文学”谬误民族主义发展地方性P45-46 近年复活总体文学史的编纂---扩大研究、抑制乡土感情P46 文学类型、文学运动、文学风格超越民族界限P47 19世纪将语言障碍夸大---浪漫主义的民族主义文学与语言的不同语言,美国法、德学者交流少思想,不同民族意识形态--偶然一种语言写成同类性质材料--人为划分P48 比较文学的核心问题---文学的民族性、各个民族对文学进程做的独特贡献P49 一系列复杂政治、历史与语言关系划分---民族文学是如何构成欧洲传统的第三部文学的外部研究引言外在研究---因果式研究文学研究---生平P74 外在因素起因解释法激进主义19世纪实证主义思想史研究法艺术作品--背景、渊源第七章文学和传记P75 传记--诗歌产生实际过程传记--人性传记--艺术心理学P78 区分主观诗人、客观诗人P79 错误--艺术纯粹是自我表现传记研究法--妨碍--文学创作过程无视--心理学事实P80 -81 作家气质取决于作品本身P81 传记研究法--评注价值作家艺术消长理解文学史任何传记不能影响文学批评对作品的评价第八章文学和心理学P83 文学心理学的定义不赞成以文学作品起因评价文学作品文学天才是癫狂的诗人天赋是补偿性的P85 弗洛伊德:诗人是被社会任何白日梦者P86 艺术即神经病理论诗人--联觉P87 艾略特复述荣格--集体无意识P88 荣格--心理类型学外向者内向者...P89 尼采--《悲剧的诞生》里博鲁苏梦的心理状态陶醉狂喜P90 创作过程--文学作品无意识起因--最后修改诗人印象--表象--差别灵感--创作--无意识传统名称P91 灵感是否可以招来?P92 眷稿的方式--文学风格?创作过程发表意见--很少--构筑高度文艺理论概括创作过程---现代研究--无意识与意识活动--相对作用---比较文学史分期P93无意识--浪漫、表现主义有意识--古典、理性主义古典派、浪漫派批评理论差别喜欢论述创作艺术作家--喜欢--有意识忽视--无意识爱伦坡P93 考查现代意义诗人、考查叙事型作家P93-94 文学家--联想、断想、重新组合---专家P94 诗人--文字是一种象征传统的“意念联想”小说家+部分诗人:字字联想内心意念:大部分诗人(隐喻)P95 叙事性作家--人物创造、故事的虚构最独创小说家--人物类型、叙事技巧是传统,从专业、公认作品中提取的现实主义--创造人物--观察、移情活动浪漫主义--投射活动P96 活生生人物---作家自我小说人物越多元--小说家个人的个性越不鲜明心理学---解释评价作品?研究作品修正--更大文学价值P97 作品本身的心理学戏剧小说人物--心理学---真实的P98 作家--心理学--人物关系?P99 假定作家人物--心理学真理这些真理--艺术价值?心理学真理缺乏有效性自然主义原则第九章文学和社会P100 文学是社会性实践以社会创造为媒介P102 文学脱离不了--作家社会学、作品的社会内容、文学对社会的影响P103 作家社会出身---社会意识、社会立场?P104 次要P104 绝不作家声明--作品实际含义--混淆巴尔扎克P105 现代西方--知识阶级的崛起依赖统治阶级程度、经济来源、威望---文学社会学任务口头文学--吟唱者作用中世纪--皇帝诗人P106 文艺复兴时期作家为不同恩主工作文人脱离贵族19世纪作家获得丰厚补偿出版物专业化P107 作家与读者关系P108 政府对文学资助作品的成功、作家名望---社会现象声誉、名望P109 社会层次社会趣味现代作家社会隔离文学生产经济基础P110 作家受社会影响---影响社会书--读者影响?年轻人--作品---生活的翻版P111 文学影响读者文学作品--社会文献社会史大纲P112 文学--社会文献--没有什么价值P114 文学作为某一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只发生在某一社会环境中P115 文学作品--直接背景--语言和文学的传统社会环境--决定人们认识审美评价--并不决定审美价值本身P116 马克思--人与社会关系P119 “知识社会学”无法把“内容”与“形式”结合起来P120 马克思从未确定文学对社会的依赖浪漫主义意识形态反资产阶级P121 社会对文学形式--明确显示出来社会态度---艺术作品--要素第十章文学和思想P122 文学--哲学形式--形式中的思想P123 文学--思想史、哲学史记录P127 哲学家思想在文学作品引起反响--怎样程度---解释作家观点P128 作家自我意识--哲理诗哲理越多诗越好吗?文学批评准则?P129 混淆哲学与艺术误解思想进入文学真正方式P134 精神史可广泛用作理智史精神史假定人与其他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P136 假定时代、种族艺术品完全整体--怀疑哲学--文学紧密关系不可信P137 文学研究应注意尚未解决具体问题文学与思想交织--文学作品思想问题P139 哲理诗--不由材料价值评判--艺术水平评判第十一章文学和其他艺术P142 诗中“音乐性”与音乐的旋律截然不同P144 各种艺术的平行比较存在于读者或观众的个人反应中,这种比较满足于描述我们对于两种艺术产生相似的感情。
西方现代文学理论批评 形式主义批评
西方现代文学理论批评:形式主义批评(formalist criticism)英美批评家通常用这个术语指称“新批评派”的理论与实践。
1951年克林思.布鲁克斯在论辩中直言不讳地承认新批评派是“形式主义批评家”,“主要关注的是作品本身”。
他说:“为了对作品本身作出评价,形式主义批评家提出两点假设:一、假定作者的真正意图就是他在作品中实际表现出的意图;也就是说,只有作者在作品中实现了的意图才能算数,至于作者写作时怎样设想,或者作者现在回忆起当初如何设想,都不能作为依据;二、假定阅读作品的是一位理想读者,也就是说,不去注意不同读者对作品的各种不同的理解,而是努力找到一个中心立足点,以它为基准来研究诗歌或小说的结构。
”(《形式主义批评家》)威尔弗雷德.L.古尔灵等则说:“形式主义批评的唯一目的是发现和解释文学作品的形式。
这种批评方法把文学本身看作是独立的,因此文学作品以外的考虑,如作者的生平、作者所处的时代、作品对社会、政治、经济和心理等方面的意义,相对来说是不重要的。
”“形式主义批评家所研究的核心问题可以简述为:文学作品是什么?文学作品的形式和效果是怎样的?这些形式和效果是如何实现的?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应该直接来自作品文本。
”(《文学批评方法手册》)这种批评被认为是“当代最有影响的批评模式”。
(魏伯.司各特《文艺批评的五种模式》)西方现代文学理论批评:俄国形式主义(Russian Formalism)“形式主义一词从它的对手加给它的贬义来说,指的是1915年到1930年期间在俄国出现的一种文学批评潮流。
形式主义理论是结构语言学的起始,至少是布拉格语言学会所代表的潮流的起始。
”(茨维坦.托多洛夫《俄苏形式主义文论选编说明》)这个批评潮流是由维克托.什克洛夫斯基、鲍里斯.艾亨鲍姆、尤里.图尼亚诺夫、奥西普.勃里克等人组成的彼得格勒诗歌语言研究会和由罗曼.雅各布森、鲍里斯.托马舍夫斯基等人组成的莫斯科语言学学会来推动的。
(20世纪西方文论)
绪论20世纪西方文论走向20世纪被称为“批评理论的世纪”(Age of Theory)。
批评多元化,研究系统化、专业化正是20世纪西方文论明显的特征。
一、20世纪西方文论的两大主潮是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人本主义就是以人为本的哲学理论,其根本特点是把人当作哲学研究的核心,出发点和归宿。
旨在通过对人本身的研究来探索世界的本原。
这一哲学思潮深刻影响了西方文学批评,因此涌现出了人本主义文学批评流派,如象征主义与意象派诗论、表现主义、精神分析批评、现象学、存在主义批评、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接受理论和读者反应批评等流派。
这些批评流派都基本上以人为本,例如象征主义诗论非常重视人的个性、个性的心灵活动和精神活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重视“无意识”在人的心理活动中的重要地位,萨特的存在主义理论则高扬人道主义的大旗,把人的自由作为人的本质。
接受理论和读者反应批评,则非常重视主体的艺术和审美经验在文学阐释和艺术审美中的能动作用。
科学主义就是以自然科学的眼光,原则和方法来研究世界的哲学理论,强调研究的客观性、精确性和科学性。
20世纪西方科学主义文论中涌现出来的批评流派有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等。
这些批评流派受科学主义哲学思潮的影响,强调以科学方法研究文学的内在规律,揭示文学的“文学性”——文学作品本身的语言形式、结构、语义,注重揭示文学文本表层结构底下的深层结构或意义。
20世纪初,西方人本主义者继承并发展了莎士比亚关于“人是宇宙的精神,是万物的灵长”的人人文主义思想,并重新强调了以单个的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观———人本主义,他们在象征主义与意象派诗论得到了凸现。
他们重视人的个性、个体的心灵活动并试图重建个体的精神史,并强调文学表现中的“非理性”的直觉对与文学创作的第一性,这在萨特的存在主义文论中就曾提及,但真正丰富人本主义观点的是瓦莱里的象征诗论、庞德关于感情与理性的“复合“,特别是克罗齐关于艺术是抒情的直觉和表现的表现主义文论,甚至是弗洛伊德关于”无意识“所剖析的文学中表现的个体精神史的创作理论都是人本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因,20世纪初,科学主义文论出现较早的是俄国形式主义及其后继者布拉格学派,,这一派文论收到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的影响,他们剔除科学方法研究文学的“内在问题“,其目标是研究文学的内在规律,即使文学之为文学的”“文学性,即文学中的语言形式和结构。
文学理论批评
文学理论批评文学理论批评是现代文学批评的基础,在文学史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作为文学批评的重要活动,可以起到建设性的作用,以实现文学理论创新,推动文学艺术发展。
近现代以来,文学理论批评及其实践在思想上、实践上都有了较大的发展,推动了文学发展的繁荣。
古典诗词、古典小说以及现代文学的创作、翻译、研究都得益于文学理论批评的有效实施。
文学理论批评的深刻研究和实践,不仅是文艺批评家们共同的努力,也是文艺理论的突破,是文学艺术的飞跃。
文艺批评已经成为一种独立的学科,并在国内外文学领域得到广泛关注。
文学理论批评以西方文艺批评理论为基础,借鉴了西方文艺批评理论中的主题结构、形式分析和审美意义推导等方法,充分发挥文艺批评家的创造性和独创性,用心构建文艺批评理论体系,推动文学理论创新发展,对文学史的深刻理解和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
文学理论批评的实施,为理论学术的深入研究和语言的发展架起桥梁。
文艺批评家们要以权威的学术研究为依据,发挥文艺批评家的科学推理能力,把文学理论批评的思想运用到实践中,为文学艺术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对于文艺作品的评价,文学理论批评家们要做到客观、公正、科学,建立科学、严谨、全面的文学理论批评体系,实现文学艺术的理论发展。
文学理论批评的有效实施,为古典诗词、古典小说以及现代文学的创作、翻译、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客观数据,是文学发展的量化指标。
古典文学研究有助于理解文学史的深度;现代文学创作和研究,有助于文学理论的创新;翻译,有助于文学艺术的普及;文学理论批评有助于文学艺术的发展。
文学理论批评的实践活动,不仅要发挥文学理论研究的独创性,更要坚持客观、全面、公正的原则,对作品深入挖掘,深入揭示作品的内在价值。
文学批评家们要不断深入分析、思考,使用更多的文学方法,不断探索出新的理论,以推动文学艺术的发展。
从本质上说,文学理论批评是文学理论研究者及作家们利用理论研究与实践累积所得结果,运用审美聆听等基本方法,以发掘与解析文学艺术形式及内容,从而发现其美感,把握其核心价值的文学研究的实践,是文学史的研究者以及文学创作者们不断实践理论研究与实践之间的牢固联系。
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创作技 巧自动写作
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创作技巧自动写作(一)现代派文学是一种表现自我主观的文学,他们认为客观世界是表象,而主观意识才是本质的、真实的。
各种现代主义的文学流派,都重在揭示人的内心世界。
但是现代派文学所表现的主观世界是一种变态的扭曲了的精神状态。
所谓表现“现代意识”,实际是表现非理性的直觉,他们以为“直觉就是艺术”。
现代派文学表现的是本能、变态心理、疯狂、梦幻、潜意识。
所以,这种文学可以不管客观实际,不管读者,只是主观的表现,因而写得颠三倒四、跳跃突兀、随意幻想、晦涩难读。
在技巧上爱用意识流的手法。
象征主义诗、超现实主义诗都是诗人的意识流表现。
各流派的小说不是主人公的意识流就是叙述人的意识流。
表现主义戏剧、象征主义戏剧、荒诞派戏剧,角色的台词也是剧中人的意识流。
现代派文学用“内心独白”、“自由联想”把直觉与幻觉、回忆与印象、梦境与现实交错混合、用“心理时间”打破空间的时间,表现出畸形社会中的病态意识,反映厌世、绝望、丑陋的主观心理。
(二)现代派文学是荒诞社会产生的荒诞文学现象。
总体来说荒唐、怪诞、破坏艺术传统与美的规律则是不少现代派文学流派的特征。
所谓“反戏剧”、“反小说”等等,就是背弃传统文学的规律,创造出从内容到形式都怪诞的文学来。
现代派文学为了表现主观的感受与直觉,常改变客观事物的属性与形态。
违反了常识与事物规律性的物象与过程,则形成荒诞:人一觉醒来变成了甲虫,卧室里陈放着15年来不断膨胀的尸体,人和鬼谈话……有的诗荒诞到了没有语言,有的戏剧、小说荒诞到没有故事与冲突、没有传统的人物形象性格,有的只是支离破碎的所谓舞台形象。
在荒诞的背后,有的还有某些可以让人猜测的寓意和哲理,有的则荒唐不可解。
(三)现代派文学不直接表现主观的直觉与感受,最爱使用曲折迂回、甚至像谜语一样的象征的方法。
象征是各种现代派离不开的因素,它不仅是手法,更是创作原则和方法。
它不仅集中表现在象征主义流派中,而是各种流派都使用的。
联想和暗示、把抽象概念具象化、用客观联系物作对应而把思想知觉化,这种种使得不少现代派文学作品表现得含蓄、隐晦、有寓言般的哲理意味,但也造成它们的晦涩、神秘、不固定的特点。
完整版现代西方文学理论与批评
history,politics gender,social class,race,mythology or psychology. ? Critical tendency:many schools of criticism seek to influence on the social reality with in their historical context.
现代西方文学理论与批评
Modern Western Literary Theory and Criticism
Part 1
Part 1 Introduction
? Concepts:
? Criticism:
The reasoned discussion of literary works,an activity which may include some or all of the following procedures,in varying proportions:the defence of literature against moralists and censors,classification of a work according to its genre,interpretation of its meaning,analysis of its structure and style, judgment of its worth by comparison with other works,estimation of its likely effect on readers,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general principles by which literary works can be evaluated and understood.(Oxford concise Dictionary of Literary Term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现代文学理论批评: 自动化(автоматизация)又译“机械化”。
动作或形式由于可感觉性减退而成为习惯或惯例时所处的无意识状态。
维克托.什克洛夫斯基说:“如果我们对感觉的一般规律作一分析,那么,我们就可以看到,动作一旦成为习惯性的就变得带有自动化了。
这样,我们所有熟悉的动作都进入了无意识的、自动的领域。
如果有谁回忆起他第一次手握钢笔或第一次讲外语时的感觉,并把这种感觉同他经上千次重复后所体验的感觉作比较,他便会赞同我们的意见。
我们的散文式语言,散文式语言所特有的建构不完整的句子,话说一半即止的规则,其原因就在于自动化的过程。
”“在事物的代数化、自动化的过程中,我们得到感觉力量最大限度的节约:各种事物是由其一种特点表示出来,例如数量;或者仿佛按照一个公式再现出来,而它们却不一定在意识里出现。
”自动化使得人们对外在事物熟视无睹,感受变得习以为常,丧失感受的丰富性、生动性和诗意性,结果使得“生活就消失了,变得什么也不是了” 。
(《作为手法的艺术》)尤里.图尼亚诺夫用这一术语来形容文学作品结构中某种构成要素的审美功能的改变或衰退:“当有涵义的形象失去影响时,表示这个形象的词就变成一种叙述的熟语,变成辅助的工具词。
换言之,就是它的功能改变了。
自动化,某个文学要素的‘衰退’,也是同样的情况。
”(《论文学的演变》)俄国形式主义者普遍同意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手法的艺术》中提出的下述看法:“研究诗歌语言,在语音和词汇构成、在措词和由词组成的表意结构的特性方面考察诗歌语言,无论在哪个方面,我们都可以发现艺术的特征,即它是专为使感觉摆脱自动化而创造的。
”“使事物摆脱感觉的自动化,在艺术中是通过各种方法实现的。
”这些方法归结到一点,就是“陌生化”。
西方现代文学理论批评: 陌生化(остранение)又译“奇特化”、“反常化”。
维克托.什克洛夫斯基首先提出的与“自动化”相对应的术语。
是使艺术作品增加可感觉性的各种手法的统称,又是使文学作品具备文学性的手段。
什克洛夫斯基说:“艺术的目的是要使人感觉到事物,而不仅是知道事物。
艺术的手法就是使对象陌生化,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长度。
因为感觉过程本身就是审美目的,必须设法延长。
艺术是体验对象构成的一种方式,而对象本身并不重要。
”(《作为手法的艺术》)陌生化的手法是多种多样的,例如托尔斯泰在作品中,“不直呼事物的名称,而是描绘事物;而且他在描写事物时,不是使用一般用于这一事物各部分的名称,而是借用描写其他事物相应部分所使用的词”。
例如:把圣餐称为一小片白面包、通过一个小姑娘的眼光来写军事会议,假托一匹马的叙述来写人际关系,用具体的描写来写人们熟知的宗教教义和仪式等等。
什克洛夫斯基认为,形象的描绘也属于陌生化,“几乎有形象的地方就有陌生化”。
因为“形象的目的并不是要使它带有的意义更接近于我们的理解,而是要创造一种对事物的特别的感觉,创造它的视象,而不是对它的认知”。
诗歌语言的语音和词汇构成、词的组成和语义结构也是陌生化的范围,它既可能是“难懂的、晦涩的语言,充满障碍的语言”,也可能“和散文语言很接近”。
如“普希金利用人民的语言作为一种手法来吸引人们的注意”。
陌生化还应当从动态方面,同某个时期文学的传统和背景联系起来理解。
鲍里斯.托马舍夫斯基指出,文学之外的材料,只要经过陌生化就能进入作品,“为了不致与文学作品的其他组成部分互不调和,应该在材料的表现上具备新颖的和独特的特点。
要把旧的习惯的东西当作新的和尚未习惯的东西来谈;要把司空见惯的东西当作反常的东西来谈”。
例如,“斯威夫特在《格列佛游记》中广泛利用了陌生化手法,用以描绘出一幅关于欧洲社会和政治制度的讽刺画”,“他抛去华丽的词藻、关于某些现象诸如战争、阶级矛盾、职业议员的政治手腕等等——的虚伪的传统解释。
这些主题被剥去常见的语言外衣,就变得陌生了,显示出整个令人厌恶的一面”。
这就使“批判政治制度这一文学之外的材料获得了理由,并和作品紧密结合起来”。
(《主题》)西方现代文学理论批评: 含混(ambiguity)又译“晦涩”、“歧义”、“复义”。
与“明晰”相反,通常指作品中的一种弊病,“也就是,当需要精确、明白无误的意思时,却用了含糊的或模棱两可的表达方式。
然而,自威廉.燕卜荪发表了《含混七型》以来,这一术语在文学批评中广泛地用于表示一种诗歌技巧:使用一个单词或表现方法,表示两种或更多的不同意思、两种或更多大不相同的态度或者感情”。
(M.H.艾布拉姆斯《文学术语汇编》)燕卜荪自己在该书中下的定义为:“任何语义上的差别,不论如何细致,只要它使用一句话有可能引起不同的反应”,就同含混有关;“基本的情况是:一个词或一个语法结构同时有多方面的作用。
”他按照“逻辑和语法混乱的程度”罗列了含混的七种类型,“使含混程度一层层提高”。
第一型:“说一物与另一物相似,但它们却有几种不同的性质都相似。
”例如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有一诗句:“荒废的唱诗坛不再有百鸟歌唱。
”鸟歌唱的树林被比作教堂中的唱诗坛是因为有诸多相似的性质,“由于不知道究竟应该突出哪一种因素,因此就有一种含混之感”。
第二型:上下文引起数义并存,包括词义本身的多义和语法结构不严密引起的多义。
如艾略特的诗句:“魏伯特老是想着死,看到皮肤下面的骷髅;地下没有呼吸的生物,带着无唇的笑,仰身向后。
”第二句使用的分号作用不明,若相当于句号,第三句中的“生物”就是主语;若相当于逗号,“生物”就与前一句中的“骷髅”并列为宾语。
“这微小的怀疑使这首诗的主旨——超越知觉的知觉——变得更加怪异。
”第三型:“两个意思,于上下文都说得通,存在于一词之中。
”双关是最明显的例子。
第四型:“一个陈述语的两个或更多的意义相互不一致,但能结合起来反映作者一个思想综合状态。
”第五型:“作者一边写一边才发现他自己的真意所在。
”第六型:“陈述语字面意义累赘而且矛盾,迫使读者找出多种解释,而这多种解释也相互冲突。
”第七型:“一个词的两种意义、一个含混语的两种价值,正是上下文所规定的恰好相反的意义。
”关于含混的诸多类型,罗吉.福勒把它们扼要地概括为:同音异义、一词多义、纯粹由于句法上的原因引起的棱模两可等三种情况。
(《现代批评术语词典》)在一个含混句中,燕卜荪说:“可以意味着你的意思不肯定,意味着有意说好几种意义,意味着可能指两者之一或两者皆指,意味着一项陈述有多种意义。
”但他更强调“它们所表达的东西会在思想里作为一个整体”。
他在《复杂词语的结构》中又说:“我用过‘含混’这个术语,指的是读者感到两种解读都成立,而又多少可以被一种二者结合的意义所取代,这两者被用来构成一个明确的结构。
”由于含混涉及到极为丰富的内涵和强烈的效果,所以燕卜荪认为:“含混的作用是诗歌的基本要素之一。
”他的上述看法,在批评家中间引起了广泛的反响。
I.A.瑞恰兹说:“我认为自那以后,没有任何文学批评可能有过如此持久而重大的影响。
”(转引自戴维.洛奇《20世纪文学评论》)约翰.兰色姆说:“没有一个批评家读了此书还能依然故我。
”(《短论精选》)反对的意见则认为这种理论偏袒复杂的诗而排斥单纯的诗。
新批评派中的一些成员也认为“燕卜荪的心理学的倾向,对于价值评估的问题有严重的影响”(威廉.K.维姆萨特、克林思.布鲁克斯《文学批评简史》),因为他“把客观存在的语言现象与读者的主观感觉混为一谈”。
(兰色姆《燕卜荪先生之糊涂》)西方现代文学理论批评: 反讽(irony)源出于希腊文eironeia。
古希腊文学中这个术语有三个意思:一、表示“佯装”。
它最早出自喜剧里的角色Eiron(伊隆),这是一个“佯装无知”的人,他的对手是Alazon(阿拉宗),这是一个“妄自尊大”的人。
伊隆在阿拉宗面前总是装得愚蠢而无知,给对方造成错觉,结果在论辩中阿拉宗总是不攻自破。
“在大多数批评用法中,反讽仍保留了‘佯装’的基本意思,或与事实之不同的意思。
”二、表示“旨在从对方口中套取真言的发问技巧”,“来自苏格拉底的一种富有特色的假装的做法:在辩论中佯装无知,渴望得到启发,并且虚心地接受对方的意见,但是对方的观点在他的一再追问下证明是毫无根据,甚至会引向荒谬的结论”,这又被称为“苏格拉底反讽”。
(M.H.艾布拉姆斯《文学术语汇编》)三、指“反论”或“反语”,古希腊修辞学家用它来表示字面意义与实指意义不符或相反。
在古罗马时期,西塞罗、昆提利安把“反讽”作为修辞手法引入演说,又称为“罗马式反讽”。
直到1502年,irony一词才在英语中出现,在18世纪初开始广泛使用,但反讽的意义基本上不出古典时期的理解。
自浪漫主义时期以来,反讽的意义有所扩展,并成为广泛使用的术语。
德国浪漫主义批评家施莱格尔兄弟认为,反讽是“对于世界在本质上即为矛盾、惟有模棱两可的态度方可把握其矛盾整体的事实的认可”(转引自雷纳.韦勒克《近代文学批评史》);“反讽就是矛盾的形态”,“矛盾是反讽的绝对必要条件,是它的灵魂、来源和原则”。
(转引自D.C.米克《反讽和反讽性》)面对反讽的种种形态和解说,D.C.米克在《论反讽》中归纳出构成反讽的五种因素:一、“‘无知’或‘自信而又无知’的因素”。
“这种态度在反讽者方面是佯装的,在受嘲弄者方面是真实的。
”这是从反讽的词源意义上引申出来的特征。
阿伦.罗德韦说:“当今有很多批评家,尤其在美国,他们到处去寻觅反讽,因此不会漏掉标志其本义的本源词eiron(佯装者)演变而来的eironeia (佯装不知)。
如果说这个词还像原来那样有什么功用的话,那么,意在被人识破时的佯装就仍然是它的基本意义。
”(《喜剧的术语》)二、“事实与表象的对照”。
这是说“反讽者展示某种表象,假装不知事实如何,而受嘲弄者被表象所蒙蔽,确实不知事实如何”。
进一步说,“第一,反讽要求表象与事实相对立或相抵牾;第二,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对照越强烈,反讽越鲜明。
”三、“喜剧因素”。
“喜剧因素似乎是反讽的形式特点所固有的因素,因为在根本上互相冲突、互不协调的事物与或真或假的深信至无知无觉地步的态度结合了起来。
谁也不会明明白白地使自己陷入矛盾境地……因此,故意设置的矛盾的表象,便制造了一种只能在笑声中求得消解的心理张力。
”这也如A.R.汤普森所说:“在反讽中,情感互相冲突……它既带有感情又带有理性——无论如何,在它的文学表现中是如此。
要想理解它,人们必须保持超然而冷静的态度;要想觉察它,人们必须为出了偏差的人物或理想而感到痛苦。
笑声发了出来,但又凝固在唇吻上。
我们所关心的某人某事被残忍地戏弄着,我们观看可笑的事,却被它刺伤了感情。
从这一点可以推断:严格符合反讽的客观界定的对照,如果没有引起人们的这些矛盾感情,就根本不具有反讽性。
”(《不动声色的反讽》)四、“超然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