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第一讲专题讨论大话与后现代共33页文档
中国文化概论课.ppt
一:中国文化是全世界唯一没有中断的文化。 二:中国文化是大陆农耕型文明,迥异于游牧文明
和海洋性商业文明。前者注重于勤劳踏实,爱静而 乏动;后者倾向于巧思进取,爱动而恶静。 三:中国文化是内倾型文化,注重传统继承而略于 革新变动,凝聚力强而缺乏外向型拓展。 四:中国文化是政治伦理型文化,即重心在于构建 和谐的人文伦理,比较忽略自然科学的探讨;注重 血缘地缘亲疏远近之关系而忽于信仰、法则之建立。 即:伦理代宗教,亲疏越法则。
第一讲:中国文化的主要特点
五:中国文化是感性型文化,略于理性归纳而强于感性认知,故中国有技术 而乏科学。
推荐参考书目及版本(经典另列) 1、梁漱溟著 《中国文化要义》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年版 2、阴法鲁 许树安主编 《中国古代文化史》(共三册)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1年版 3、钱穆著《中国文化史导论》商务印书馆(北京) 1994年版 4、吕思勉著《中国文化思想史九种》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9年版 5、王力等著《中国古代文化史讲座》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 6、曹顺庆主编《中华文化》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 7、雷海宗著《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 商务印书馆 2003年版 8、常乃悳著《中国文化小史》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年版
3、诸子:《老子》、《庄子》、《韩非子》、 《荀子》、《孟子》等等
4、集(文人和学者的著作集合体,繁富不列)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三讲:董仲舒和朱熹对儒家思想的改变和发展
一:董仲舒(公元前179-前104年)的思想 董仲舒之思想是顺应了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受到了历
代封建统治者的采纳和运用,其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孔子的 人本主义的平等思想和个人主体尊严要求,尤其是使儒学从此带 有宗教色彩和神秘主义。
中国文化概论(绪论、第一章)PPT课件
二、民族文化、国别文化与两个文化层次
不同的民族有自己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文化的差异 与特色是划分民族的标志之一。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中国境内共有56个民族。 中国文化又称中华文化、华夏文化、炎黄文化,它属于 国别文化。 国别文化是以国家为划分文化的社会依据,多民族国家 的文化,即在统一的国家内民族共同体的文化。 中国文化具有多维性:(共同体文化) 原因:共同的文化源,华夏文明 在历史发展中相互交流、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多元 一体 汉民族文化主导,凝聚和团结各民族文化
• “化”本意改易、生成、造化。《庄子·逍遥游》:“化 而为鸟,其名为鹏”。
• “化”也指教化。《荀子·不苟》:“驯至于善谓之化” 。
• “化”指事物形态或性质的改变。这里的事物既可以指 自然之物,也可以指人的思想。
• 《易·贲卦》:“圣人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 以化成天下。”
• “文化”合成见于《说苑·指武》:“圣人之治天下也, 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 后加诛。”西汉以后,“文”与“化”方合成一词,常 作文治教化之义。
• 发展到今天,文化的含义更为广泛:
✓ 指“读书识字”,不识字要学文化, ✓ 指“修养”,言行粗鄙要提高文化素养; ✓ 文化部门主管的文化是文学艺术、文博、图书等。 ✓ 作为专门术语的文化,在考古学中是指先民的遗址、遗物,如仰韶文化
、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
✓ 在其他人文学科的理论研究中,不少人同意文化是指“观念形态”,政 治、经济以外都在其列;
第一章 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
2024版中国文化概论全套精品课件
06
中国现代文化变迁与展望
Chapter
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
思想观念的冲击
西方自由、民主、平等等思想传入中国,对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产 生深远影响。
生活方式的变化
西方现代生活方式,如服装、饮食、娱乐等逐渐融入中国人的日 常生活。
文化产业的兴起
西方文化产业模式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进程
春节 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 祭祀演变而来,人们通常会在这个时候进行大扫除、贴春 联、吃团圆饭、放烟火等庆祝活动。
元宵节 又称上元节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人们 会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等。
其他节日 如立春、雨水、惊蛰等二十四节气,在古代农耕社会中具 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现在仍有一些地方会举行相关的庆祝 活动。
医学
古代中国医学以中医为代表,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诊疗方法,如望闻问切、针 灸推拿等,至今仍具有广泛应用价值。
药学
古代中国药学以《本草纲目》为代表,对药物进行了系统分类和记述,为后世药物 研究和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古代建筑与水利工程
建筑
古代中国建筑以木结构为主,注重空 间布局和美学效果,形成了独特的建 筑风格,如宫殿、寺庙、园林等。
文化多元化与冲突
随着文化多元化的发展,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与融合 成为热点话题。
文化传承与创新
如何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成为当代中 国文化发展的重要议题。
中国文化在全球化的挑战与机遇
1 2
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冲击 全球化进程加速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同时也给中国文化带来了冲击和挑战。
全球化带来的发展机遇 全球化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 和更多的机遇。
(完整版)中国文化概论·绪论·第一节
五色成文而不乱。 引申出包括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符号,各 种典章制度和礼乐制度,如伏羲始作卦、造 书契, “由是文籍生焉” 。还指事物的各种特征,与“质”、“实”相对, 如《论语·庸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还指有关人的品质,诸如美德和善行,如郑玄注《礼记·乐记》云:“文 犹美也,善也。 ”
一、文化的含义 (一)生活中对文化的理解
1.人们接受教育的程度; 2.道德、伦理、修养等个人质素; 3.语言文字、思想学术、文学艺术,以及 各种出版物。
网民受教育程度调查示意图
(二)典籍中关于文化的解读
在古代,文化两个字本是单独使用的。
文 最初指动物身上的纹理,器物上的
纹样,也指各种事物的颜色混杂在一起。 许慎《说文》:错画也,象交文;
物质文化当中包含了精神的成分
对文化的分层理解
第三个层次:高雅的文学艺术 沿袭了传统和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文化的直观理解,即把文化理解
为以文学、艺术、音乐、戏剧等为主的艺术文化,是人类“更高雅、更 令人心旷神怡的那一部分生活方式”,是“弹钢琴谈论勃朗宁的诗”那一 类内容,或者就是曲高和寡式的阳春白雪。
韩熙载夜宴图
周文王姬昌
从自然的纹理中,逐渐引申、演化出自然规律, 从纹理一样繁富的人际关系中,可以找出教化人群的 规律。
汉代史学家刘向造像
(三)中外学者对于文化的解读
内蒙古海拉尔出土的石器
在西方,Culture的早期意 思和汉语相近,源于拉丁语 Cultura,含有耕作、垦殖、育 种之义,后来泛指农业和园艺。
对文化的分层理解
第一个层次:人类所有的文明成果 主张文化是涵盖人类所有文明成果的大文
中国文化概论概要
中国文化概论第一章绪论文化的概念广义的文化: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狭义的文化:又称人文文化,是某一社会集体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经传承累积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总体体系。
文化产品的概念广义的文化产品:指人类创造的一切提供给社会的可见成品,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精神产品。
狭义的文化产品:专指精神产品,纯粹实用的生产工具、生活器具、能源资材等,一般不称为文化产品。
两个文化层面:指上层文化与底层文化。
上层文化是宫廷文化与上层文人所创造、拥有的文化。
底层文化指民间文化,即不依赖于统治阶级的广大人民及其精英人物所创造、拥有的文化。
几个名词解释文化内涵:把一些不属于狭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性,称为事物的文化内涵。
文化事象: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这些现象称为文化事象。
文化现象:指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
文化观念:一个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对文化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事象里所表现的意识形态,诸如价值观、审美观等等,称作文化观念。
文化思潮:某种文化观念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事象,在某一特定时期,在一定的背景下,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为多数人所赞同和奉行,形成一种潮流,称作文化思潮。
文化政策:指一定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定和对策原则。
民族文化和国别文化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是以民族特点为标志的文化。
其特点是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不会而丧失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地域特色。
国别文化:国别文化是以国家为划分文化的社会依据,国别文化以某一国家特有的历史与国情为基础。
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1、1 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1)、人口分布的特点:地势最高的是青藏高原,号称“世界屋脊”,历史上,曾居住过吐蕃和羌人。
云贵高原——是古代所谓“西南夷”杂居的地区。
中国文化概论课件
中国文化概论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中国文化概论》第一章第二节,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难点: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精神内涵和独特魅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中国古代音乐,引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3. 课堂讲解:针对自主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国古代文化。
4.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5. 合作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交流,提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思考题和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历史、哲学板书结构:分别列出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的关键词,形成清晰的结构体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中国古代文学的主要特点。
(2)请举例说明中国古代艺术的代表作品。
(3)请简要介绍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
(4)请阐述中国古代哲学的主要思想。
2. 答案:(1)中国古代文学的主要特点: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等文学形式丰富多样;内容广泛,包括史诗、抒情诗、叙事诗、讽刺诗等;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
《中国文化概论》
《文化学概论》讲义第一课绪论文化是一个非常模糊的概念,美国文化人类学家洛威尔曾说:“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比文化更难捉摸,我们不能分析它,因为它的成分无穷无尽,我们不能叙述它,因为它没有固定形状。
我们想用文字来范围它的意义,这正像要把空气抓在手里似的;当我们去寻找文化时,它除了不在我们手里以外,它无所不在。
”一、中国古代关于“文化”的说法在汉民族语言中,“文化”是古已有之的词汇。
“文”的本义,指各色交错的纹理。
如《周易·系辞下》:“物相杂,故曰文。
”《礼记·乐记》:“五色成文而不乱。
”在此基础上,又引申出各种含义:一是指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符号,进而具体化为文物典籍、礼乐制度。
如《论语·子罕》载孔子被匡人所困后说:“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二是与质朴、野蛮相对,指彩画装饰、人为修养等。
《论语·雍野》:“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史”本指宗庙掌礼仪的官,这里指虚浮。
)“化”有改易、生成、化育之义。
如《周易·系辞下》:“男女构精,万物化生。
”《礼记·中庸》:“可以赞天地之化育。
”指自然万物的生成、变易,并由此引申为对伦理道德、社会文明的化成与塑造过程的表达,所以“化”又有教化、迁善之义。
总之,“文化”作为一个词语,在中国古代典籍中的基本意义是指以体现伦理道德、政治秩序的诗书礼乐教化世人,与武力征服相对立。
刘向《说苑·指武》:“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
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这里的“文德”与“武力”对举。
类似的例子还有,西晋诗人束晳《补亡诗》:“文化内辑,武功外悠。
”南朝诗人王融《曲水诗序》:“设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远。
”可见,“文化”乃是以文德教化之意。
反映了中国文化尚文抑武的精神,也是中国文化自尊自信的体现。
关于这一点,我们还可以追溯到《周易·贲卦·彖传》:(刚柔交错),天文也。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讲义
中国文化概论目录第一讲导论第二讲炎黄时代的中国文化的开端第三讲传统文化的灵魂——中国哲学第四讲伦理道德的人文文化第五讲中国古代宗教的主体——佛教与道德第六讲中国文物与艺术精品第七讲中国饮食与医药、养生文化第八讲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第九讲中国文化的摇篮——学校与教育第十讲挑战与机遇第一讲导论中国文化概论是一门旨在介绍中国文化概况的课程。
学习这门课程,其目的就是要认识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的内容,了解传统文化,思考与评价其价值,同时展望其未来命运。
1.文化的概论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合。
2.中国文化的结构与层次本课程是以文化学的理论和方法来介绍中国文化的概况的一门课程,要认识和理解中国文化及其精神,必须从理论的角度,结合中国文化的实际来观察和思考。
这样才能不为众多的文化现象所感;也才能不把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抽象化,而只剩下理论的条文。
中国文化包含非常丰富,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
但文化学是有其同性,这也就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一、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p.2 —p.3)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产生和中国历史的演进是同步的。
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萌芽很早。
中国文化“人文”精神的特征:重视人的道德修养,主张人通过自身修养的学习,成为高尚的人,有理想的人。
中国文化“人文”精神负面价值的估价与评说。
中国文化“人文”精神既存在于观念文化,也渗透于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
二、中国文化的“自然”精神(p.3 —p.4)中国文化的创造有其物质基础,而在古代中国,这个物质基础就是农耕生产方式。
中国文化的“自然”精神表现为“天人合一”的思想,和力求与自然合谐的行为。
三、中国文化的“奇偶”精神(p.4 —p.5)中国人在农耕的实践中,创造了“阴”、“阳”两个中国文化范畴,又在数字计称方面归纳出“奇”与“偶”的概念。
“奇偶”变纶形成了中国古代思维方式的特征。
四、中国文化的“会通”精神(p.5 —p.6)中国文化不是抱残守缺、固步自封的变化。
中国文化概论大纲
中国文化概论大纲中国文化概论大纲第一部分:课程说明一、课程性质与任务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是世界古代四大文明中唯一存在的实体,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和精神风貌的体现。
作为世界上自成系统、独具特色的文化,本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了解祖国悠久、丰厚文化遗产的简明文本,使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特征有所把握,并对中国文化的继承和创新问题提高其人文素质,引发思考,帮助学生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在人文素质和文化素养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二、与相关课程的关系中国文化概论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但较之类似中国文化史有所不同,作为概论,主要是按内涵分类作专题论述,虽然有些专题也要讲述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变化发展的历程,讲述其发展顺序,但重点是阐明各个专题的特殊内容,它更具有专题性和特殊性。
在本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它是相对独立的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
三、教材与教辅资料本课程教材采用XXX出版的《中国文化概论》(XXX、XXX主编)。
四、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讲授要简明而有系统,既要对中国文化的来龙去脉有一个明晰的了解,又要避免被无法穷尽枝节材料所淹没。
要将历史的梳理与逻辑的分析相结合,提高对中国文化的理论思维能力。
数千年传统文化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遗产,同时也带来因袭的重负。
批判继承与开拓创新相结合,熟悉传统文化、分析传统文化、变革传统文化,努力培养学生的理性态度与务实精神,提高其人文素质。
五、教学方法与形式的建议1.教学应以辅助学员联系现实开展自学为主。
2.可运用多种媒体教材的一体化设计方案,结合本地区学员的研究条件,提供多种方式的研究支持服务。
3.面授辅导应侧重于理论教学,强化基础知识的研究,讲清思路与方法。
研究方法的指导要突出重点,可试用课题研究的方法,注意培养学员分析研究实际问题的能力。
4.安排好实践教学环节。
有条件的地方要组织学员开展实地考察和撰写中国文化分析报告。
鼓励学员运用所学知识去对比分析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对今日中国的影响。
中国文化概论第一讲
相关背景知识
相关背景知识
赑屃(bi xi):赑屃又名驮龙、龟 龙。它形似龟,实是龙。民间有龙生九子的 传说,赑屃是九子中的老大,其形有整只如 龟的,也有龙头龟身的。它为大能负重,所 以常以它来驮载石碑之类的重物。
赑屃既是龙子又属老大,它长盛不衰精力 充沛,人们当然喜欢,乐于供奉了。
相关背景知识(唐代皇室茶具)
Sing no sad songs for me;
也无需浓荫的柏树;
Plant no roses at my head, Nor shady cypress tree;
Be the green grass above me With showers and dewdrops wet;
让盖着我的青青的草, 淋着雨,也沾着露珠;
“My eyes saw not the man of old; And now their age away has rolled; I weep---to think I shall not see. The heroes of posterity!”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When I am dead,my dearest, 我坟上不必安插蔷薇,
盖碗茶,是一种上有盖、 下有托,中有碗的茶具。
又称“三才碗”,盖为天、 托为地、碗为人。
传统文化,新兴文化;经典文化,流行文化; 本土文化,外来文化。。
饮食文化,服饰文化 校园文化,企业文化 酒文化,竹文化 汽车文化,青铜器文化
到底什么是文化?
一、文化的含义
1“文化”寻根 ——文化一词的起源
龙应台在考察欧洲时发现: “离开机场,一路上看见田野依依,江山如 画。村落的红瓦白墙起落有致,衬着教堂尖 塔的沉静。斜阳钟声,鸡犬相闻,绵延数百 里,像中古世纪的图片。” 也深受感悟,认识到 “传统是绑着氢气球的那根粗绳,使你的脚 仍旧踩得到泥土。越先进的国家,越有能力 保护传统,传统保护得越好,越有信心。”
完整版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课件及课后习题答案_
书本绪论一为什么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指:人化或人类化,即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
其体现即有自然面貌、形态、功能的不断改观;也有人类个体与群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完善。
二怎样理解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联系和区别?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为大文化。
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主要是心态文化,又称“小文化”。
书本绪论为什么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三文化结构的四层次包括哪些内容?对文化的结构解剖,有两分说,即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三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精神三层次;有四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想与价值。
有六大子系统说,即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言符号、风俗习惯等。
(注意:这里还是记住为好,六大系统可简记为:社语俗物精艺)四怎样认识和评价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结晶,具有历史性和现实性,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代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
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一历史上哪些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较大的影响?举例说明。
1 黄河中下游一带是是中国历史上百姓生存和繁衍的最适宜地区,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是建立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的,它们形成于农业区,也随着农业区的扩大而传播。
农业文明对中国文化的延续性起了很大的作用。
2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地理障碍对人类活动、特别是交通运输的影响。
不同的地理环境与物质条件,形成了不同人群的不同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外来文化影响。
中国文化概论
魏征《隋书 ·文学传序》:江左宫商发越, 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气质 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理深者便于 时用,文华者宜于咏歌。此其南北词人得失 之大较也。若能掇彼清音,简兹累句,各去 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斌斌,尽善尽美矣。
导论
一 文化 1 概念 2 分类 3 中国与中华民族 4 意义 二 方法 演绎(现象)、归类(原理)、时代、比较
第一章 地理环境
一 基本地理环境 二 经济生活方式 1 农耕文明 2 民族冲突与融合 3 发展失衡
三 人文地理 1 扩散的历程 2 空间、场所、景观 3 风俗、气氛、观念 4 商业浪潮的冲击
《中国文化概论》(讲义)
中国文化概论目录导言一、文化与文明二、中国·华夏·中华三、中国文化生态四、中国文化特质五、中国文化史的分期六、学习《中国文化概论》的意义与方法第一章中国物质文化第一节生产与经济活动第二节衣食住行发展第三节科技文化成就第二章中国制度文化第一节政治制度第二节法律制度第三节军事制度第四节教育制度第五节礼制与称谓第三章中国精神文化第一节学术思想第二节文学艺术第三节宗教信仰第四节伦理道德第五节传统节日与民俗导言一文化与文明1、国外学者对文化的界定“文化”一词,是由拉丁语Cultura转变来的,在法语和英语中是Culture, 德语中是Kulture。
它原来的意义是人在改造外部自然界使之适应于满足衣食住行等生存需要的过程中,对土壤、土地的耕耘、加工改良,后来此本意发生转移扩大,引申为几种意义:a、含有耕种的意义;b、含有居住的意义;c、含有练习的意义;d、含有留心或注意的意义;e、含有敬神的意义。
正是由于“文化”一词的本义和引申义多种多样,因此西方学者对文化这一概念有不同的定义。
例如,文化学的奠基人、英国文化学者爱德华·泰勒,先后给文化下过两个定义:a、“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艺术、宗教、神话、法律、风俗,以及其它社会现象”。
b、“文化,或文明,是指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
美国人类学家C·克拉克洪认为,文化是一种渊源于历史的生活结构的体系,这种体系往往为集团的成员所共有,它包括这一集团的语言、传统、习惯和制度,包括有促动作用的思想、信仰和价值。
《法国大百科全书》认为,“文化是一个社会群体所特有的文明现象的总和”。
《德国大百科全书》认为,“文化指人类在一定时期一定区域内依据他们的能力在同周围环境斗争中以及在他们的理论和实践中所创造的成果。
2、中国学者对文化的界定中国古代汉语中“文化”一词的涵义,主要是指以文物典制,伦理道德和礼仪习俗来教化天下世人,使其自觉地按照统治阶级的规范要求来行动,即“以文教化”的意思。
中国文化概论(主讲人:杨胜兰)PPT资料33页
知识
人类在社会发展 过程中所创造的 物质财富和精神 财富,特指精神 财富,如文学艺 术、科学等。
• 各种与文化相关概念的正名
• 日常生活中,人们所用的“文化”,并不是上面所说 的广义文化或狭义文化,而是与文化相关的概念,这 些概念分别与文化的两种定义相适应。为了使各种称 说比较规范,对有关的概念解释:
• 评价一个人的学识涵养: “某某人很有文化。”
• 企业文化:企业的经营理念、 价值追求。
• 其它还有“社区文化”、 “商业文化”、“校园文 化”、“寝室文化”、“厕 所文化”、“课桌文化”等 等。
• 讨论、比较下面两个句子中“文化”的含义。
现代社会,没文化 是不行的。
北京大学有很浓的 文化氛围。
五品砗磲石
术、生产领域的行业禁 忌、宫廷服饰以颜色和
六品水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样式代表等级、文学上
七品素金
所说的建安风骨等都属 于文化事象。
八九品镂花金顶
清朝官员品级及顶戴区分
• 文化思潮:
• 一个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 业的人群对文化问题所持的 态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 事象里所表现的的意识形态, 诸如价值观、审美观等,称 作文化观念。
• 文化事象: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
式反复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
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
一品珊瑚
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 作用的事情,这些现象称为文化事象。
二品起花珊瑚
文化事象是人们对现象的感受上升到 三品蓝宝石
理性概况的认识产物。
四品青金石
• 文化事象是文化学研究 的基础单位。原始的巫
中国服饰文化
四大发明
四大名著
中国文化概论课件完整版
REPORT
THANKS
感谢观看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Y
中国文化概论课件完 整版
目录
CONTENTS
• 中国文化概述 • 中国文化的物质层面 • 中国文化的制度层面 • 中国文化的精神层面 • 中国文化的艺术层面 • 中国文化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饮食与养生
中国饮食注重食物的营养与药用价 值,强调饮食与养生的关系,如食 疗、食补等。
服饰文化
传统服饰
服饰变迁
中国传统服饰包括汉服、唐装、旗袍 等,具有独特的款式和图案,体现了 中华民族的审美观和文化传统。
中国服饰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变迁,吸 收了外来文化的元素,形成了多元化 的服饰文化。
服饰礼仪
中国服饰礼仪体现了身份地位、场合 和礼仪规范的要求,如穿着打扮、颜 色搭配、饰品佩戴等。
中国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文化的起源
中国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的华夏文明,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和演变。在漫长的 历史进程中,中国文化不断吸收外来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
中国文化的发展
中国文化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包括先秦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 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等。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特点和 代表作品。
官僚制度
中国历史上形成了庞大的官僚体系,各级官员按 照品级高低享有不同的权力和待遇,承担着管理 国家事务的职责。
教育制度
科举制度
自隋唐时期开始实行的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 分,通过考试选拔人才,打破了世袭贵族对权力的垄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1、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制订一部永远 适用的 宪法, 甚至一 条永远 适用的 法律。 ——杰 斐逊 52、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英 格索尔
53、人们通常会发现,法律就是这样 一种的 网,触 犯法律 的人, 小的可 以穿网 而过, 大的可 以破网 而出, 只有中 等的才 会坠入 网中。 ——申 斯通 54、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 夏,庇 护着我 们大家 ;它的 每一块 砖石都 垒在另 一块砖 石上。 ——高 尔斯华 绥 55、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 ——罗·伯顿
Thank you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