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技术大作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制造业的现状

摘要: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重要表现,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对于国家的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提高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环节。现阶段中国制造业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创新能力差、产业结构不合理、企业税负过重和成本增加、缺乏国际品牌等一系列问题。本文旨在论述当前中国制造业整体发展的优势,分析中国制造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指出中国制造业在人均劳动生产力、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组织等方面所处的明显劣势,并提出相关对策。促使中国制造业又好又快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制造业优势与挑战技术创新发展对策

一、中国制造业的地位

改革开放到现在,中国制造业发展速度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发展中国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制造业增长率快于世界平均增长水平,使制造业进入蓬勃发展时期,水平与规模不断扩大,提升了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从表2可知,1980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只占到全球的1.4%,为美国的1/15,世界排名未进入前十名;2000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32255亿元,占世界制造业比重的7.0% 排名在美国、日本和德国之后,位居世界第四位[6];2009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134265亿元,占世界制造业增加值的15.6% ,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制造国[5];到2013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210689亿元,占世界制造业增加值的20.8%,超越美国位居世界第一,成为名不虚传的制造大国之一。中国制造业已经参与到国际制造业分工体系中,成为世界制造业不可分割的重要一部分。

(一) 中国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及地位

在中国这样一个工业化进程还未完成的发展中国家,制造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说是我国最大的产业。2006年制造业的从业人员达3351.6万人,占全国从业人员的28.61%,直接创造国内生产总值的34%,贡献出口额的94.5%。一直以来,制造业都是我国经济的发动机,1953-1998年间,我国GDP的年平均增长为7.8%,而制造业的年均增长率为17.6%。制造业的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也逐年上升,从2000年的34%到2010年的35.2%。因此,制造业对中国财政收入和工业化进程至关重要。

(二)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地位

改革开放后,中国积极加入世界经济的发展进程中,加入WTO更是促进了中国的外贸发展。中国贸易量一直呈现增长趋势,1978-2005年均增长16%以上。据估计2020年,中国制造业在世界的比重将达25%-20%。中国制造显然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生活中不可少的一部分。

伴随着发达国家的产业调整,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以及加工制造环节逐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中国制造业也有了更好的发展机遇。世界上最主要的电脑,电子产品,电气设备及制药厂都把生产网络扩大到了中国。跨国公司也将中国视为其重要的采购基地,目前世界500强企业中有80%的企业在中国有投资企业。例如,家乐福和大约1000家中国生产商建立了关系,2004年家乐福输向世界30多个国家的货物都是在中国加工生产的。作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制造业大国,中国正在逐步向世界制造中心迈进。

从“引进来”到“走出去”,标志着中国制造不断强大并且走向世界,代表着中国企业与国际社会的深度接轨和融合。伴随着一大批制造企业开始走向世界,塑造了中国制造新形象

二、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优势

中国的经济不如之前强劲。尽管如此,中国在制造业方面仍将继续保持三个强大的优势,这些优势将继续令经济在整体上获益。

首先,中国在努力探索高端市场、开发更高价值之际,仍然紧紧抓住低成本制造业。中国在全球服装出口中的份额事实上有所提高,从2011年的42.6%增长到2013年的43.1%。与此同时,中国制造的商品中本国生产的零部件更多了。世界银行发现,中国出口商品中进口零部件的份额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最高峰时的60%降至现在的35%。这在部分程度上是因为中国拥有大量高效的供应商,而其他国家很难复制这一点。中国还拥有优秀的而且正在改善的基础设施。此外,中国企业正在利用自动化技术提高生产率,从而抵消工资上涨带来的一部分影响。

中国的第二个优势是“亚洲工厂”本身。随着工资提高,一些低成本制造活动的确正在离开中国。但随着三星、微软、丰田和其他跨国公司在中国削减产量、转战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等国,它们事实上强化了一个以中国为核心的地区供应链。

第三个优势是中国日益成为市场需求的关键。随着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和消费经验的提高,“亚洲工厂”正在获取高利润营销和客户服务的更大份额。与此同时,中国需求也加强了亚洲的供应链。在中国市场,当地承包商较之远方的竞争者更具优势。

总的来说,中国已经成为领先的全球制造基地,与其他还在完善初步基础设施建设的低成本国家相比,有着显着优势。同时中国已经建立了有能力为全球创新型公司生产制造其复制产品和设计能力的声誉。并且全球的创新型公司,例如苹果公司,正在将他们的一些最新产品的生产转向中国。

三、中国制造业的挑战

(一)劳动力优势越发不明显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15日发布《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14》指出,中国工资水平在过去10余年大幅增长,制造业平均工资超过大多数东南亚国家和南亚国家,劳动力成本优势已成往事。报告还指出,当前中国工资增长放缓,工资水平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不会像前几年那样大幅度增长。

(二)缺乏自主创新

目前,中国制造业生产技术特别是关键技术主要依靠国外的状况仍未从根本上改变,部分行业劳动密集型为主,附加值不高。目前,尽管我国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有所提高,但在自主开发能力仍较薄弱,研发投入总体不足,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缺乏世界一流的研发资源和技术知识,对国外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不足,基本上没有掌握新产品开发的主动权。

(三)产能过剩

按照全球制造业认同的一般标准,当企业产能利用率在90%以下且持续下降时,表明设备闲置过多,久而久之必然形成产能过剩。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制造业的平均产能利用率约为60%,不仅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当前工业利用率78.9%的水平,也低于全球制造业71.6%的平均水平。工信部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在中国目前24个行业中,22个存在着严重的产能过剩。

(四)缺乏中国制造品牌

中国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30多年,成功打造了制造业大国,但没有注重建立品牌形象的建立。品牌形象是一个企业走向世界的标志,中国制造业缺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形象。中国制造企业只注重效益和规模,而西方发达国家恰好重视打造自己的品牌,然后把其品牌外包出去,通过品牌效应获利。国际知名的中国品牌只有海尔、格力、华为等都是屈指可数的企业,许多企业只是国际知名品牌的加工厂,缺少像富士康、三星、西门子公司这样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企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