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 第二章第一节程序的顺序结构教学设计 教科版选修1
程序的基本结构课件高中信息技术教科版选修1

思考例子: s=1+1/2+1/3+1/4+···1/n。当n=?时,s第一次大 于10。
程序:
s=0‘累加器源自n=0‘计数器do while (s<=10)
n=n+1
s=s+1/n
loop
msgbox n
2023/5/20
练习:
1、以下是一段Visual Basic程序,执行下列程序后,变量N 的值为( B ) N=0 For i=1 to 10
循环次数=int((终值 - 初值)/步长+1) 当步长值=1时,[Step 步长值]部分可以省略 。 5.退出循环后,循环变量的值保持退出时的值; 6.可以在循环体中的任何位置放置任意个Exit For语句,随时退 出循环体。
2023/5/20
例题讲解
X为循环变量
例1: For x = 1 To 10 Step 3
2.3 程序的基本结构
程序的基本结构
• ①顺序结构:按照由上到下的顺序一行一行地执 行。程序中没有分支,没有重复。
②选择结构:根据不同的条件判断来决定程序执 行走向的结构。程序中有分支,没有重复。
③循环结构:根据条件判断,需要重复执行某一 段代码的程序。程序中可能存在分支和重复。
2023/5/20
循环变量取得初值
For-Next循环的执行过程是: ①循环变量取初值;
循环变量有没超过终值
Y
②循环变量与终值比较,没有超过终值转③, 否则循环结束,接着执行循环语句的后继语句;
N
循环体语句
③执行一次循环体; ④循环变量增加一个步长增量;
循环变量增加一个步长
⑤重复步骤②~④。
最新教科版选修1第二章《程序的基本结构》教案

最新教科版选修1第二章《程序的基本结构》教案一、教材分析1、“程序的基本结构”是信息技术选修模块《算法与程序设计》第二章程序设计ABC第3节的内容,也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本节授课课时共计2课时,这节课为第1课时,主要介绍顺序结构和选择结构的If语句及If语句的嵌套方法。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自然语言、算法描述、流程图、基本语句和基本函数的基础上学习的。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顺序、选择、循环三种基本结构。
2、能力目标通过例题教学,培养学生能够使用三种基本结构编写简单的程序解决具体问题。
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体会用结构化方法解决总分数学问题的便捷性,明确三种控制结构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If语句及If语句的嵌套方法,三种结构的实现语句的格式和功能。
难点:使用三种基本结构编写简单的程序,以及同种结构的不同实现语句之间的差异。
四、教学学法,学情分析1、学情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年级重点班的学生,他们的基础以及对知识的接受能力相对其它班来说是较好的,学习兴趣也相对高些,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的方法,启发它们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2、教法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必须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
根据这一教学原则和学情分析,主要用如下方法进行教学即“点拨、分析、猜想、归纳、概括”等探索式教学方法。
五、教学程序设计㈠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引入课堂。
1、问题1: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基本语句?①赋值语句②输出语句 print③注释语句④结束语句2、问题2:学习了哪些基本的函数?①与用户交互函数InputBox()、MsgBox()②数学函数③字符串函数④日期函数3、通过第一章的学习我们对VB编程有了初步的体验,知道了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和三种描述算法的方法。
接下来我们应如何利用这些基本的语句及函数来实现算法和进行编程呢?由此引入课题,并板书。
课题:程序的基本结构㈡展示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推荐学习]高中信息技术 第2章算法与程序设计教案 选修1
![[推荐学习]高中信息技术 第2章算法与程序设计教案 选修1](https://img.taocdn.com/s3/m/0342a9d4941ea76e58fa04e2.png)
一、教材分析1.本章的作用和地位本章是普通高中信息技术选修模块《算法与程序设计》的第二章,是程序设计的基础和开端。
它涵盖了VB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知识和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与方法。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VB的语句、数据类型、变量、常量、表达式、函数等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知识。
会使用程序设计语言实现顺序、选择、循环三种控制结构。
初步掌握调试、运行VB程序的方法。
理解模块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初步掌握其基本方法。
能够设计计算机程序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章是全书的入门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学习本模块的兴趣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能够激发他们运用计算机程序来解决问题的学习热情。
本章还注意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与他人合作的方法和意识,也为后续章节的学习和其他各选修模块开展多元化交流与合作做好必要的知识与技能上的准备。
2.本章主要内容介绍本章从一些简单的问题出发,沿着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等运用计算机解决问题之路,引导学生学习如何使用VB程序设计语言编写程序解决问题,掌握VB的基本语句、程序的基本控制结构以及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与方法。
本章设置了五节,内容如下:“2.1 VB语言及程序开发环境”。
本节通过对一个VB程序的探究活动,让学生掌握VB的基本数据类型、常量、变量、函数、表达式等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知识;通过探究VB程序设计语言的开发环境的界面,了解菜单栏、工具栏、控件工具箱、代码窗口、窗体设计窗口、工程窗口、属性窗口、布局窗口等可视化程序开发环境的基本要素,掌握VB程序的调试方法。
“2.2 程序的顺序结构”。
本节从“居民生活消费支出的计算”问题出发,引导学生经历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调试程序等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介绍了VB语言的赋值语句、输入输出语句和程序的顺序结构。
“2.3 程序的选择结构”。
本节从“制作矩形框”问题和“居民生活水平状况的评价”问题出发,引导学生经历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调试程序等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介绍了VB语言的条件语句、多重选择语句和程序的选择结构。
选修1《顺序结构程序》ppt说课稿-高中信息技术

教学过程分析
新课——基本概念 介绍顺序结构程序编写过程中需要用到的let
语句、inputbox函数、 print(msgbox)函数。 预计问题: a、赋值语句与算数运算符中“=”有哪些区别? b、inputbox函数的参数项可以省略哪些项? c、inputbox函数中各参数之间用什么符号分开? d、print(msgbox)函数的参数项如何正确书写 输出项?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是在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之后进行的学习, 在初中多数学生接触了Office系列软件的学习。但是对 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是新知识, 是高一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程序顺序这部 分内容涉及语法、结构等符号化的知识,对学生来说非 常抽象和陌生,学生不容易理解与接受,并容易造成抵 触心理,较丰富多彩的幻灯片制作缺乏兴趣。在本节内 容前学生已学习了VB程序设计环境、变量、算术表达式 等知识,为本节课学习打下基础。
以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分析问题、实践验证问题的方式,进 而领悟顺序程序结构的特点。以任务驱动式结合小组协作式,让学 生在紧凑而又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不断提高计算机的知识水平。 【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2.培养学生初步的程序设计思维。
教学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分析
本节课主要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提 问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学生讨论及时点拨(所谓“点拨 法”教学是在现代教育科学思想理论指导下,贯彻启发 式教学原则,综合运用各种具体教学方法的一种现代化 和科学化的教学法,这种教学法充分发挥教师“教”的 职能和学生“学”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使学生热情参 与练习,达到知识迁移,乐于动手,不断巩固提高所学 知识。课堂教学分五步:导入、实践研究、展示、反馈、 迁移。学生在课堂上实践、自读、练习、讨论、答疑、 迁移,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利于自学,突出学生主体, 举一反三,养练能力,让学生先学会知识然后达到会学 知识。
高中信息技术选修1教案-2

《程序的选择结构》【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建立在学生已学习的顺序结构的基础之上,为后续学习循环结构作了铺垫。
VB中IF语句的选择结构对学生来说,并不难理解,特别是本节中用到的单词全是学生在英语中已学过的,所以我以一个游戏来引入,导入本节课的内容,本节课的重心放在如何引导学生明确程序设计的思想是什么,如何利用IF语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分析】虽然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接触过信息技术,可是学生对以前学过的知识掌握的较差。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用了求a的绝对值的程序,就是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及能力水平出发,通过学生在数学课中已掌握的方法和步骤,自然的引导到计算机编程的方法和流程。
这样更符合学生的认识特点,引入课题更加自然,说明问题更加清楚,同时简化了“算法”和简化了程序。
【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掌握IF语句的格式和功能(2)选择结构的流程图的画法(3)学会用IF语句解决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过程和方法经历实践、分析、归纳,掌握IF语句的格式和功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2)在老师的指导下,与同学共同探究问题,让学生体验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IF语句的格式和功能难点:提高学生运用IF语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由互动游戏引入课题,让学生了解选择结构语句的作用。
让学生理解选择结构就是在程序运行时,对程序的走向进行选择,以便决定执行哪种操作。
二、选择结构的概念先介绍选择结构概念,举例详细介绍选择结构,例:设计一个程序求a的绝对值。
根据之前的知识,写出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调试程序四个步骤。
运行编写好的程序,使学生更加深刻理解选择结构语句。
展示幻灯片,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程序的选择功能。
并分析游戏中的主要功能语句,引出条件语句。
如:If guessprice > 4 ThenMsgBox (“猜高了,再试试!")析:如果价格大于4元,那么信息提示框提示“猜高了,再试试”对照幻灯片,举例讲解条件语句的执行过程(求a的绝对值)。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第二章2.3.3语句与顺序结构(第十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4.个性化指导和支持: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5.总结与反馈: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的能力。同时,我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四)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让学生回顾和总结所学的知识。我会引导学生回顾条件语句和循环语句的原理和用法,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在编程任务中的经验和收获。通过总结归纳,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对顺序结构程序设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作业小结
在作业小结环节,我会布置一个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编程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作业可以是设计一个简单的计算器程序或者编写一个循环结构的程序。通过完成作业,学生能够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我会在下一节课的开始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提高和进步。
(三)小组合作
我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编程任务。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学会分享和交流思想。在小组合作中,我会给予个体差异的关注,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帮助每个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评价。学生可以通过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来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通过反思和评价,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提高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的能力。同时,我也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高中信息技术选修1教案-2.3 程序的基本结构1-教科版

《程序的基本结构--顺序、选择结构》教学设计【学习者分析】通过整章的学习,学生对程序设计有了一定的了解,对程序的结构、算法流程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本节通过实例加深学生对程序三种基本结构的理解。
【教材内容分析】本节的主要内容及在本章中的地位:本节是对本章知识的小结、整理和提升。
本节总结归纳了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分析三种基本结构的执行过程及特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算法与程序设计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的执行过程。
教学难点: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的执行过程。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的执行过程,并能画出它们的流程图。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实例的分析,让学生体验利用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编写计算机程序,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理念和方法】通过教学实例的讲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主动,体验思考,讲练结合,以任务驱动等方式来完成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以实例分析深入展开,小结归纳,将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的执行过程和特点一一呈现,通过不同的练习,让学生从中慢慢理解并掌握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的执行过程,最后完成课堂自评。
顺序结构程序的实例分析应用举例:交换两个数的值。
题目:输入两个数,然后交换这两个数,再输出它们交换后的结果。
(1)分析问题。
教师提示要交换两个数,要利用几个变量来保存数据?学生思考。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明确顺序结构的执行过程。
(2)分析程序的执行步骤,画出流程图。
第一步:输入两个变量A、B的值。
第二步:利用第三个变量C来进行交换,交换的过程如下:C=AA=BB=C第三步:输出交换后A、B的值。
分析程序的流程图。
(3)讲解程序的编写。
Private Sub Form_Click()A=InputBox("输入第一个数A:")B=InputBox("输入第二个数B:")C=AA=BB=CPrint "交换后A=";A, "交换后B=";BEnd Sub学生观察,理解程序的执行过程。
2.3程序的基本结构1课件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选修1

使用嵌套循环打印出 一个九九乘法表
使用while循环计算1 到50的和
05
三种基本结构的总结和比较
三种基本结构的异同点
相同点
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都是程 序的三种基本结构,是程序的基本框架 。
VS
不同点
顺序结构是按照代码的先后顺序,依次执 行的结构。选择结构是根据条件判断,执 行不同的代码段。循环结构是在一定条件 下重复执行某段代码。
选择结构的特点
• 可以处理多个条件,实现复杂的逻辑控制:需要根据具体 问题设置合适的条件,避免过度复杂或冗余。
选择结构的应用实例
• 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正数、负数或零的程序
04
循环结构
循环结构的定义
• for循环和while循环:for循环通常适用于已知循环次数的情况,而while循环则适用于未知循环次数的情况。循环结构的基 本语法包括循环变量、循环条件和循环体三个部分。循环结构可以减少程序的重复编写,提高程序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条件表达式
条件表达式是用来判断条件的真 假,它是条件语句的重要组成部 分。常见的条件表达式包括关系 运算符(>、<、>=、<=、== 、。=)和逻辑运算符(&&、|| )。
选择结构流程图
选择结构的流程图通常由一个条 件判断框和两个或多个执行路径 组成。根据条件表达式的真假, 程序会选择执行其中一条执行路 径。程序根据条件执行不同的代 码块,具有较强的灵活性。
顺序结构的应用场景
顺序结构适用于一些简单的程序,如计算器、文本编辑器等。在这些程序中,每个语句的作用都很简单,只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执行即可。
03
选择结构
选择结构的定义
条件语句
高中信息技术《程序的顺序结构》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2.3.1程序的顺序结构教学设计教师活动:一、复习导入1、复习流程图的相关内容:(1)、流程图是算法的一种图形化表示,与自然语言相比,用流程图描述算法能更加直观、形象、更容易理解。
(2)、常用的流程图符号复习完成转入问题1,要求学生写出问题1 的流程图。
学生活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每两人一组,把问题1 的流程图写在学案上,写好后相互交换讨论。
师生活动:抽取部分同学的学案通过实物展台展示,师生共同学习评价。
问题1:输入长方形的长和宽,输出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写出算法流程图和vb 程序。
(1)请写出问题1 的流程图(2)请写出问题1 的vb 程序教师活动:2、复习常用语句和函数ϖ变量的的定义:Dim 变量名As 数据类型ϖ输入函数:InputBox()ϖ赋值语句:用“=”实现,左边是变量名右边可以是常量、变量、表达式ϖ输出语句:print””,Print 变量名学生活动:学生根据已写出的流程图,在复习vb 常用语句和函数的基础上,尝试写出问题1 的vb 程序,对学生来说可能稍微有点难度,属于拔高练习,主要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师生活动:学生尝试书写程序,教师评价点拨,最后师生共同书写程序。
教师分析讲解已书写完成的程序的执行过程,讲解程序的顺序结构。
顺序结构是一种最基本的程序结构。
ϖ按书写顺序由上到下一条一条执行ϖ没有分支ϖ没有重复ϖ没有跳转最后抛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做到举一反三。
思考?你能不能写出输入正方形的边长,输出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算法?(学生思考回答)问题2:读下面的流程图,编写出相应的vb 程序。
师生共同阅读分析流程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写出程序,教师巡视指导,最后根据学生情况,教师评价总结,再次点题(像这样按书写顺序从上往下一条一条的执行,没有分支、没有跳转的程序,称为顺序结构。
)最后教师抛出问题,这个程序完成了什么功能,学生思考(完成了两个变量的数据交换)。
教师活动:教师再引导学生思考,还有没有实现两个变量的数据交换的其他算法,提示学生阅读课本33 页,看课本是用什么算法来实现两个变量的数据交换的,完成问题 3 的流程图和程序,从而让学生明确对于同一个问题,解决方法也不是唯一的,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信息技术选修1教案-2

程序的选择结构(一)
一、案例背景信息
1.模块:高中信息技术选修1-《算法与程序设计》
3.所用教材版本:
广东教育出版社
4.学时数:1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关系表达表及逻辑表达式的意义,学会用它们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条件
2、对于给定的简单选择结构问题,能编程解决
3、培养正确的编程解题布骤
(二)内容分析
重点:
1、关系表达表及逻辑表达式
2、IF语句几种格式及其功能
难点:
应用IF语句进行简单的选择结构程序设计,解决实际问题。
(三)学生分析
学生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VB编程解题的一般步骤,并初步掌握应用赋值语句、输入函数、输出方法及文本框进行编程,解决顺序结构。
但编程更多是在模仿的水平上。
因此本周的教学还要着重贯穿问题解决主线,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的习惯。
三、教与学的实际过程描述。
高中信息技术《程序结构之顺序结构》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程序结构之顺序结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理解顺序结构的特点
2、学生能使用MSgBox 函数和Inputbox 函数来构造顺序结构进行程序设计
3、逐步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思维,提高学生严谨的编写意识,培养好的编程习惯。
二、教学重点:
Inputbox 函数、MsgBox 函数的应用、顺序结构的概念、程序的四个步骤
三、教学难点:
1、算法、结构、语言、程序之间的关系(算法+结构+语言=程序)
3、程序设计思维,尤其是从逻辑思维到计算思维的转变
四、学习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小组合作学习
五、课前准备:
PPT 课件、纸质版导学案、学生闯关包(程序体验实例:花样表白我的班.exe;圆的那些事儿. exe)流程图卡纸
学生分组:每5 人为一组,指定一名小组长。
规则说明: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回答老师问题,小组长负责组织带领全组成员完成所学内容。
板书课题等。
六、教学过程
七、板书设计:板书课题。
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 选修一 《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教案

第一课初识算法与程序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算法的概念,培养学生自我探索信息,高效获取信息的能力;(2)能初步利用算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亲身经历体验获得对此算法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自我获取信息、分析评价信息、、表达呈现信息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其信息素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算法概念的理解难点:如何科学合理的选择和设计算法。
三、教学策略与手段以趣味性问题设置情境,激发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兴趣,与学生进行互动探讨,通过Flash演示材料,比较直观地把抽象的问题简单化,使学生的思考逐步深入,从而总结出算法的概念,学会如何设计和选择算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课时)(一)我们来共同寻找下面一些生活中比较现实的问题的解决方法。
【问题一】天下真的有“不要钱的午餐”吗?某一餐馆门口海报上写着“不要钱的午餐”,规则如下:在三个月内,来宾必须凑够五个人,五人每次来就餐必须按照不同的顺序坐,直到把所有可能的顺序都坐一遍,以后来吃饭就可永远免费”。
于是有人想,这太容易了,每人每次坐不同的位置,吃五次不就行了?于是他就叫上自己的朋友参加这项活动,可是,吃了十次之后,还没有吃上免费午餐,这是怎么回事呢?学生们感觉非常有意思,很快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热烈的讨论并得出了破解问题的步骤:①第一个座位5个人都有坐的机会②第二个座位只有4个人中的任一个有坐的机会(一个人不能同时坐两个座位)③第三个座位只有3个人中的任一个有坐的机会④第四个座位只有2个人中的任一个有坐的机会⑤第五个座位只有1个人有坐的机会⑥计算:5×4×3×2×1=120⑦得出结论:需要吃120次才有可能吃上免费午餐。
【问题二】有三个和尚和三个妖怪过河,只有一条能装下两个人的船,在河的任何一方或者船上,如果妖怪的人数大于和尚的人数,那么和尚就会有被吃掉的危险。
高中信息技术 第二章第一节程序的顺序结构教学设计 教科版选修1

程序的顺序结构一、基本说明1模块: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1)2年级:高中二年级3所用教材版本:广东教育出版社4所属的章节:第二章第二节5学时数: 40分钟(机房授课)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巩固程序设计的一般过程,特别是算法设计一环;初步掌握输入输出语句及赋值语句的应用;初次独立完成一个或两个简单程序设计的全过程。
2、内容分析:本节课内容简单,但是却是学好其它结构的基础,这节课不仅仅是让学生们掌握输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的使用,而且通过对流程图的观察,得出顺序结构的特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算法在整个程序设计过程中所占的重要位置。
3、学情分析:高二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有一定的操作能力,而且在高一下学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接触到程序设计的理论知识,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是,与现行教材的VB程序设计有一定的区别,而且,学生的基础不是很好,而这课程又偏向理论,学生学习兴趣不是很高。
4、设计思路:本节课,首先让学生尽快地学会使用输入输出语句和赋值语句,这个只要让学生做几个小练习就可以了,然后让学生们做一个求长方形面积和周长的程序设计,重点在于学生把流程图画出来,然后用所学的语句做一个完整的程序,并上机调试运行,检查结果是否有误。
考虑到学生输入程序速度不同,学生掌握本节课所学内容的深度不同,布置两个不同的作业,基础作业就是求圆的面积和周长,扩展作业就是两变量的值互换。
三、教学过程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是重点偏向理论知识,学生学习兴趣并不是很高,而且本校学生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动手能力上,都不令人满意,这是现实,所以本节课设计的最大亮点就是想方设法地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减少学生学习的困难。
比如说,学生输入程序慢,我采用的三个任务的实际输入语句都不超过七条,而且每条输入的内容也是比较少的。
从上课的情况看,绝大部分学生还是完成了任务1和任务2,少部分学生完成了任务3,从一点上讲,教学是很成功的。
高中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基础分册2.1顺序结构程序教案

前言高中信息技术以实践操作为主,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熟练地使用网上信息资源,学会获取、传输、处理、应用信息的基本方法;掌握运用信息技术学习其他课程的方法;培养学生选择和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探讨以及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能力;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一、说教材分析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高中信息技术教材中,程序设计初步这章是整个高中信息技术课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本节内容—顺序结构程序设计,是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入口,学好本节课对引发学生对程序设计兴趣和能力的培养是很好的启发和引导作用,因此本节内容十分重要。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程序的顺序结构和常用语句,如赋值语句(LET)、输出语句(PRINT);(2)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基本语句编写简单的程序,掌握程序设计分析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归纳总结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说重点和难点重点:(1)Let语句的功能和“赋值号”的性质。
(2)Print语句的功能。
难点:“赋值号”与数学中“等于号”的区别。
四、说学生情况分析本校学生大部分来自山区,数学知识与计算机操作水平比较差,初次接触程序设计。
因此根据教学课程安排,适当降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浅入浅出,以便达到良好教学效果。
本课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为学生思考、创新和合作提供了巨大的空间,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即:“呈现任务—明确任务—完成任务—评价任务”的教学模式。
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和学生上机操作,来辅助教学。
五、说教法分析1、情境导入方面:从平常生活中的实例出发,沟通了课堂与外界的联系,拓展了学生的认识领域,将学生带入真情实感的社会化、生活化的氛围,由此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2、探究环节方面:采取了三种互动方式:第一,在学生的需求处互动;第二,在学生的困惑处互动;第三,在营造和谐氛围中互动。
真正地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高中信息技术选修1教案-2.3 程序的基本结构-教科版

学习者是普通高中二年级的学生,有很好的数学基础,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对于计算机语言的使用很陌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的执行过程,并能画出它们的流程图。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教学实例的分析,让学生体验利用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编写计算机程序,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听讲解,
观看流程图,并思考问题。
了解循环结构的执行过程。
循环结构程序的实例分析
应用举例:累加求和。
题目:计算1+2+3+…+10的和。
(1)分析问题。
教师提示进行累加运算,可先设累加变量的值为0,还要准确理解循环次数,避免出现多一次循环或少一次循环的情况。
学生思考。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明确循环结构的执行过程。
巩固相关概念的掌握。
分支结构的基本概念
8分钟
在处理实际问题时,只有顺序结构是不够的,经常会遇到一些条件的判断,流程根据条件是否成立有不同的流向。如下图所示,程序根据给定的条件P是否成立而选择执行A操作或B操作。
这种先根据条件做出判断,再决定执行哪一种操作的结构称为分支结构,也称为选择结构。
学生听讲解,观看流程图,并思考问题。
《程序的基本结构》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名称
《程序的基本结构》
课时
1课时
所属教材目录
教育科学出版社高中《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第二章第三节
教材分析
本节课学习内容是高中选修教材《算法与程序设计》中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整个程序设计部分的重点,主要是让学生建立模块结构化程序设计设计思想,并在VB环境中完成三个基本程序结构。
(2)分析程序的执行步骤,画出流程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程序的顺序结构
一、基本说明
1模块: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1)
2年级:高中二年级
3所用教材版本:广东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第二章第二节
5学时数:40分钟(机房授课)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巩固程序设计的一般过程,特别是算法设计一环;初步掌握输入输出语句及赋值语句的应用;初次独立完成一个或两个简单程序设计的全过程。
2、内容分析:本节课内容简单,但是却是学好其它结构的基础,这节课不仅仅是让学生们掌握输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的使用,而且通过对流程图的观察,得出顺序结构的特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算法在整个程序设计过程中所占的重要位置。
3、学情分析:高二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有一定的操作能力,而且在高一下学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接触到程序设计的理论知识,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是,与现行教材的VB程序设计有一定的区别,而且,学生的基础不是很好,而这课程又偏向理论,学生学习兴趣不是很高。
4、设计思路:本节课,首先让学生尽快地学会使用输入输出语句和赋值语句,这个只要让学生做几个小练习就可以了,然后让学生们做一个求长方形面积和周长的程序设计,重点在于学生把流程图画出来,然后用所学的语句做一个完整的程序,并上机调试运行,检查结果是否有误。
考虑到学生输入程序速度不同,学生掌握本节课所学内容的深度不同,布置两个不同的作业,基础作业就是求圆的面积和周长,扩展作业就是两变量的值互换。
四、教学反思
1、本节课是重点偏向理论知识,学生学习兴趣并不是很高,而且本校学生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动手能力上,都不令人满意,这是现实,所以本节课设计的最大亮点就是想方设法地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减少学生学习的困难。
比如说,学生输入程序慢,我采用的三个任务的实际输入语句都不超过七条,而且每条输入的内容也是比较少的。
从上课的情况看,绝大部分学生还是完成了任务1和任务2,少部分学生完成了任务3,从一点上讲,教学是很成功的。
2、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设置了三个讨论环节,意图在于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实现互动性教学,从实际上课情况上看,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容易跑题,这一点,我以后上课时多加注意。
3、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任务驱动教学和讲授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因为有些东西你要让学生自己领悟,确实有一定的难度,而且上课时间又不够,在关键的地方讲一讲还是有必要的,比如说三种基本语句的语法格式及顺序结构的特点。
从学生反映的情况来看,学生还是基本上掌握了这些要点,这充分说明了讲授教学方法还是有一定的使用场合。
4、在任务的选取上,我还是以教材上的例子或作业为例,灵活性不强,以后有待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