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保业务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担保业务管理制度

担保业务管理制度

担保业务管理制度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担保业务作为金融服务领域的一项重要业务,对于促进企业发展和维护金融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担保业务管理制度作为规范担保行为的重要依据,对于推动担保市场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围绕担保业务管理制度展开论述,从定义、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角度进行分析。

一、担保业务管理制度的定义担保业务管理制度是由国家或金融监管机构制定的一系列规章、规定和指导意见,目的是为了规范担保业务的开展,保护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提高担保行业的信用风险管理水平,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担保业务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内容:一是明确担保业务合规的规范要求,包括担保业务的准入门槛、担保合同的内容、担保费率的确定等;二是明确担保业务风险管理的要求,包括风险评估与预警机制、偿债能力测试等;三是建立担保业务的信息披露机制,提高信息透明度,增加各方当事人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二、担保业务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然而,当前我国担保业务管理制度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担保业务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力度不足,导致市场秩序混乱,一些机构违规开展担保业务,甚至出现担保欺诈行为。

其次,担保业务管理制度的执行不够标准化,不同部门、地区之间存在一些差异性,给跨区域经营担保机构带来了困扰。

最后,担保业务管理制度对于网络担保、互联网担保等新兴业务的监管还比较滞后,缺乏相应的规范和指导。

三、担保业务管理制度未来的发展方向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担保业务管理制度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

一是要加大制度的执行力度,提高监管的有效性。

建立健全相应的监督机制,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形成起码的垂直管理体系。

二是要提高担保业务管理制度的标准化水平。

加强各地区担保业务管理部门之间的协作与沟通,推动担保业务的规范化和一体化发展。

三是要加强对新型担保业务的监管。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网络担保、互联网担保等新兴业务呈现出快速发展之势,担保业务管理制度应及时跟进,完善对这些业务的监管政策和制度。

担保业务日常管理制度

担保业务日常管理制度

担保业务日常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担保业务日常管理,保护担保业务的安全稳定运行,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担保公司的担保业务日常管理,包括担保业务的评估、审核、监督、风险控制等方面。

第三条担保公司应当建立健全担保业务日常管理制度,明确工作职责、流程、管理制度等,并不断完善和提高,确保担保业务的稳健运行。

第四条担保公司应当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和了解,依法开展担保业务,确保合规经营。

第二章担保业务的评估第五条担保公司应当对申请担保的企业进行全面评估,包括企业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发展前景等。

第六条担保公司应当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对担保业务的风险进行科学评估,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第七条担保公司应当及时跟踪评估结果,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担保额度的确定,确保担保业务的可持续性。

第八条担保公司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审慎稳健的原则,慎重考虑是否为企业提供担保服务。

第三章担保业务的审核第九条担保公司应当对申请担保的企业进行严格审核,包括审核企业的基本信息、财务状况、履约能力等。

第十条担保公司应当认真审核担保申请材料,确保真实有效,担保意向清晰明确。

第十一条担保公司应当建立审核记录档案,记录审核过程和结果,便于监督和管理。

第十二条担保公司应当根据审核结果,及时向管理层报告,并作出是否担保的决定。

第四章担保业务的监督第十三条担保公司应当建立健全的担保业务监督机制,加强对担保业务的监督和管理。

第十四条担保公司应当及时了解担保业务的动态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避免风险扩大。

第十五条担保公司应当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对可能出现风险的担保业务进行及时警示和处理。

第十六条担保公司应当建立健全风险控制体系,加强对担保业务的风险防范,确保担保业务的安全运行。

第五章担保业务的风险控制第十七条担保公司应当建立健全内部风险控制体系,包括风险评估、风险管理、风险预警等。

第十八条担保公司应当建立风险管理制度,对担保业务进行分类管理,根据不同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担保公司业务管理制度

担保公司业务管理制度

担保公司业务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担保公司的业务管理,确保担保业务的安全稳健发展,保护担保公司和客户的合法权益,制定本业务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业务管理制度适用于担保公司的所有业务活动,包括但不限于担保业务的审批、管理、监督、风险控制等方面。

第三条担保公司的所有员工都应遵守本业务管理制度的规定,严格执行规程,严禁违规操作。

第四条担保公司应建立健全内部业务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具体的业务管理制度,并对业务活动进行监督和检查。

第五条担保公司应加强员工的业务培训,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业务水平,确保员工熟悉并严格遵守业务管理制度的规定。

第六条本业务管理制度的解释权属于担保公司的内部管理部门。

第二章担保业务审批第七条担保业务的审批程序包括审查、评估、决策和备案等环节。

第八条在进行担保业务审批时,担保公司应充分了解客户的基本情况,包括但不限于客户的信用情况、资产状况、经营状况等。

第九条担保公司应根据客户的资信情况,确定担保额度和担保费率,并制定相应的担保合同。

第十条担保公司应建立客户档案,对客户资料进行分类、存档和管理,确保客户资料的安全和完整。

第十一条对于担保额度较大或风险较高的担保业务,担保公司应进行风险评估和控制,并向相关部门汇报。

第十二条担保公司在进行担保业务审批时,应严格遵守公司的相关规定,不得违规操作或越权审批。

第三章担保业务管理第十三条担保公司应建立健全担保业务管理制度,明确担保业务的管理流程和责任人。

第十四条担保公司应加强对担保业务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

第十五条担保公司应定期对担保业务进行资产评估,确保担保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在合理范围内。

第十六条担保公司应建立健全风险控制体系,及时识别和评估业务风险,并制定风险对策。

第十七条担保公司应建立健全风险预警系统,对潜在风险进行预警和控制。

第四章担保业务监督第十八条担保公司应建立内部监督机制,加强对担保业务的全面监督。

第十九条担保公司应制定内部审计制度,对担保业务进行定期审计,发现和整改存在的问题和风险。

完善担保业务管理制度

完善担保业务管理制度

完善担保业务管理制度第一部分:总则一、为了规范担保业务的管理,保护担保机构和客户的合法权益,提高担保风险的控制能力,特制订本管理制度。

二、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本公司开展的所有担保业务,担保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信用担保、质押担保、保函担保等。

三、担保业务的承办部门应遵循诚实信用、独立公正、谨慎审慎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和公司规章制度,确保担保业务的安全、合法、有效开展。

第二部分:担保业务申请与审核一、客户申请担保业务,需填写担保业务申请表,并提供相关资料和证明文件,包括但不限于债务合同、资产证明、担保准备金等。

二、担保业务的承办部门在收到担保业务申请后,应按照内部审核流程进行审核,包括资信调查、风险评估、担保准备金核算等。

三、担保业务的审批权限应当明确,交办部门经理以上级别人员有权审批一定额度以下的担保业务,超过一定额度的需要经过风险管理部门同意。

四、对于有争议的担保业务,应当提交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审议,并由董事会最终决定。

第三部分:担保合同签订与履约一、担保业务获得批准后,应当及时和客户签订担保合同,明确担保金额、担保期限、担保费率等具体内容,并保留客户的相关证明文件。

二、担保业务在履约过程中,承办部门应当对担保对象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进行监控,及时发现并解决风险隐患。

三、对于出现逾期等风险情况的担保业务,承办部门应当及时启动风险救助、代偿等应急措施,保障公司和客户的利益。

第四部分:风险管理与风险控制一、担保风险评估应当从客户信用、担保准备金、担保合同条款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估,确保担保业务的安全性和稳健性。

二、风险管理部门应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及时更新风险控制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提高担保准备金、调整担保费率、限制担保业务额度等。

三、风险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对担保业务进行跟踪监控,发现风险隐患及时采取措施,避免风险的扩大。

第五部分:违规处理与责任追究一、对于违反公司规定、违法违规从事担保业务的个人或部门,应当依照公司规章制度进行严肃处理,包括扣减薪资、暂停晋升、降职调岗等处罚措施。

担保业务管理制度

担保业务管理制度

担保业务管理制度担保业务管理制度是为了规范和管理担保业务的操作流程,确保担保行为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本制度适用于我公司担保业务的管理与执行,旨在明确各部门和人员在担保业务中的职责和义务,并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以保障公司和客户的共同利益。

一、总则1. 本制度的制定目的是为了规范担保业务的操作流程,保障公司和客户的权益。

2.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涉及担保业务的部门及人员。

3. 本制度的执行机构为公司内部设立的担保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监督执行担保业务管理制度。

二、担保业务的分类根据不同的担保对象和方式,担保业务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信用担保:指授予借款人信用额度,以担保其借款行为。

2. 抵押担保:指将借款人的动产或不动产作为抵押物,以担保其借款行为。

3. 质押担保:指将借款人的有价证券或财产作为质押物,以担保其借款行为。

4. 混合担保:指将信用担保、抵押担保和质押担保相结合,以提高担保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三、担保业务管理流程1. 客户申请:客户向公司提出担保业务申请,填写相关申请表格,并提供必要的资料证明。

2. 风险评估:公司担保管理部门对客户的信用状况、还款能力、担保物品等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

3. 审批决策: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和公司政策,决定是否接受客户的担保申请,并确定担保金额和担保方式。

4. 合同签订:公司与客户签订担保合同,明确双方的权益和义务,约定担保期限、利率、还款方式等重要条款。

5. 担保物登记:对于抵押担保和质押担保,公司需在相关机构完成担保物的登记手续。

6. 资金划拨:公司根据客户需求和合同约定,将担保资金划拨至借款人账户或项目账户。

7. 监督管理:公司担保管理部门对担保项目进行定期监督和风险评估,确保担保物的安全和借款的正常还款。

8. 终止解除:在担保期限届满或借款完全还清后,担保合同自动终止并解除担保。

四、内部控制措施1. 担保风险管理: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模型和风控管理制度,对担保风险进行及时监测和预警。

担保业务管理制度

担保业务管理制度

担保业务管理制度一、引言担保业务作为现代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对于保障金融机构与借款人之间的信用关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规范担保业务的运作,提高信贷风险管理水平,制定担保业务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二、担保业务管理制度的目的与适用范围1.目的:担保业务管理制度的目的是确保金融机构在进行担保业务过程中能够科学合理地管理和控制风险,规范各项操作流程,保障金融机构与借款人的权益。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金融机构在开展担保业务过程中的各项行为,包括担保业务的审查与决策、担保合同的签订与履行、担保物管理等。

三、担保业务管理的原则1.风险导向原则:以风险为导向,在担保业务的各个环节中,注重风险的识别、评估和控制,确保担保业务的安全性。

2.合规合法原则:担保业务的管理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保持合规合法的运作。

3.审慎经营原则:金融机构在进行担保业务时应当审慎经营,遵循稳健的经营原则,确保资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

四、担保业务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1.担保业务审查与决策(1)借款人资信调查:金融机构应对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进行全面准确的调查,包括个人信用和企业信用等方面。

(2)担保方式选择:根据借款人的需求和风险情况,金融机构应选择适当的担保方式,如信用担保、质押担保或保证担保等。

(3)风险评估与决策:在进行担保业务之前,金融机构应对风险进行科学评估,并制定相应的决策方案,确保担保业务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2.担保合同的签订与履行(1)担保合同的内容:担保合同应明确约定担保的对象、担保责任的范围、担保期限、担保金额以及违约责任等相关内容。

(2)担保合同的签订:金融机构与借款人应当根据担保合同的约定,在遵守法律法规和合规要求的前提下,按照自愿、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签订。

(3)担保合同的履行:金融机构应定期对担保合同的履行情况进行监控,确保借款人按照合同约定履行担保责任。

3.担保物管理(1)担保物的评估与选择:金融机构应对借款人提供的担保物进行评估,确保担保物的价值能够覆盖担保业务的风险。

担保业务管理制度

担保业务管理制度

担保业务管理制度
一、业务范围
为了规范担保业务,保障投资者利益,本公司建立起担保业务管理制度,确保担保业务稳健有序进行。

担保业务范围包括对借款人的信用担保、担任担保人等各类担保服务。

二、风险评估
在开展担保业务前,本公司需要对担保对象的信用风险进行评估。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担保方案,确定担保额度,确保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

三、担保责任
本公司在担保业务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

必须认真履行担保合同约定,确保及时足额履行担保义务,并做好风险的预警和防范工作,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四、内部管理
为了保障担保业务的正常运行,本公司建立了完善的内部管理机制。

包括设立专门的担保业务管理团队,制定相关业务流程和标准,加强内部控制,确保担保业务的合规性和稳健性。

五、信息披露
本公司在担保业务中要积极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及时向投资者公布担保业务相关信息,保持透明度和公开性,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

六、监督检查
为了有效监督担保业务的开展情况,本公司设立了专门的监督检
查机构,定期对担保业务进行审查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
保担保业务的安全和稳定。

七、风险控制
在担保业务管理过程中,本公司要不断加强风险管理和控制,建
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对担保对象的监测和分析,及时采取措
施应对风险,确保担保业务的健康发展。

八、遵守法律法规
本公司在担保业务中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保障投资者
的合法权益,履行社会责任,促进担保业务的规范发展。

(文字总数:532)。

集团公司担保业务管理制度

集团公司担保业务管理制度

集团公司担保业务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集团公司担保业务管理行为,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公司内部规章制度,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集团公司担保业务管理的全过程,包括担保政策制定、担保风险评估、担保合同管理、担保风险控制等环节。

第三条集团公司担保业务管理应坚持风险可控、合规经营、诚实信用的原则,确保公司资金安全和担保业务的稳健发展。

第四条集团公司担保业务管理应遵循市场化、专业化、信息化的原则,建立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提升担保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第五条集团公司应设立专门的担保业务管理部门,负责担保业务的规划、组织、协调、监督与评估。

第二章担保政策制定第六条集团公司应根据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需求,制定担保业务的相关政策,明确担保的对象范围、授信额度、风险控制要求等内容。

第七条担保政策应遵循风险可控的原则,合理确定担保费率、担保期限、担保方式等,积极引导担保对象提升信用等级,降低担保风险。

第八条担保政策应强调风险分散原则,避免过度集中担保风险,合理配置担保资源,降低全局担保风险。

第九条担保政策应明确担保业务的管理程序和责任分工,确保担保业务的规范运作。

第十条集团公司应定期对担保政策进行评估与调整,根据市场环境和公司内部情况进行灵活调整,确保担保政策与公司发展保持一致。

第三章担保风险评估第十一条集团公司在担保业务开展前,应对担保对象进行详细的风险评估,包括对担保对象的信用状况、经营状况、还款能力等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

第十二条集团公司应建立独立的风险评估体系,确定担保对象的信用等级,并根据信用等级确定担保方案和授信额度。

第十三条集团公司应建立健全的担保风险控制机制,包括定期复评、回访等方式,及时发现和解决担保风险。

第四章担保合同管理第十四条担保合同应明确相关权责、担保期限、责任承担等内容,确保担保业务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第十五条集团公司应建立合同管理档案,对担保合同进行存档管理,定期备份,确保合同记录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担保业务管理制度

担保业务管理制度

担保业务管理制度担保业务是指金融机构或其他专业担保机构为企业、个人提供风险担保,以此促进融资活动的一种金融服务。

担保业务涉及到金融机构与借款人之间的合作关系,为了规范和管理担保业务,保护金融机构和借款人的利益,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担保业务管理制度。

一、担保准入和评估制度1.担保资格准入标准: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设定担保机构的注册条件和资质要求,确保身份合法、经营规范的机构才能开展担保业务。

2.担保能力评估:建立评估担保机构综合实力和风险管理能力的指标体系,对担保机构进行定期评估和分类监管,对评估结果做出相应处理。

3.风险防控体系:明确担保机构应建立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机制,包括借款人贷前风险评估、担保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预案等。

二、担保业务操作管理制度1.客户信息管理:实行开户制度,确保登记的客户信息真实、准确,并严格遵守保密法律法规,对客户信息进行严格保密。

2.业务审查流程:建立担保业务审查的程序和流程,包括担保费率及担保额度的制定、业务办理材料的要求、担保物权的确认等。

3.合同管理:制定规范的合同模板,明确双方权益与责任,合同签署应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确保合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4.业务操作流程:明确担保业务的操作流程,包括申请和审批流程、贷后管理流程、风险预警和处置流程等,确保业务操作规范化。

5.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内部控制制度,规范担保业务的内部管理和岗位职责,包括权限划分、风险控制和内部审计等。

三、风险管理和监督制度1.风险预警和监测: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定期对担保业务进行风险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风险。

2.风险暴露度控制:制定风险控制指标和风险暴露度的上限,对担保业务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进行控制。

3.备付金管理:对担保业务的备付金进行专门管理,确保备付金的安全与充足,以应对突发风险和担保业务的变动。

4.监督检查与评估: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对担保机构的业务操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有针对性地提供监管意见和建议。

集团公司担保业务管理制度

集团公司担保业务管理制度

集团公司担保业务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集团公司担保业务管理,促进集团公司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公司法》、《担保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集团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集团公司担保业务管理制度适用于集团公司内部各成员单位开展的担保业务,包括但不限于为集团内部其他成员单位提供担保、为外部机构或个人提供担保等。

第三条集团公司担保业务管理应遵循“风险可控、审慎经营、合规经营、诚实守信”的原则,实现风险管理与业务管理相结合。

第四条集团公司担保业务管理应做到专业化、规范化、科学化,建立健全各项制度,确保业务经营的合规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第五条集团公司担保业务管理应制定业务规划,明确目标、定位和战略,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经营效益。

第二章组织结构第六条集团公司设立担保管理部门,具有独立的担保业务管理职能,承担担保业务的规划、组织、协调、监督和管理工作。

第七条担保管理部门包括担保业务部和风险管理部,担保业务部负责担保业务的开展和管理,风险管理部负责担保风险的评估和控制。

第八条集团公司应设立担保业务委员会,由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担保业务管理的决策和监督。

第九条集团公司应设立内部审计部门,对担保业务进行定期审计和检查,确保业务操作的合规性和风险的有效控制。

第三章担保业务流程第十条集团公司开展担保业务应严格遵循相关程序和规定,建立健全的担保业务流程。

第十一条担保业务流程包括风险评估、担保方案设计、审核批准、签署合同、实施监测等环节,各环节需履行相应责任,确保担保业务的有效开展。

第十二条集团公司应建立客户资信评估体系,对担保对象进行资信评估,综合考虑其信用状况、财务状况、信贷记录等因素,确定担保额度和担保费率。

第十三条集团公司应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对担保业务的风险进行评估,加强风险控制和监测,及时调整担保方案,降低担保风险。

第十四条集团公司应建立资料管理和监督制度,健全担保业务档案管理,确保资料真实、完整、准确,便于监督和审计。

担保业务管理制度

担保业务管理制度

担保业务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和加强公司的担保业务管理,防范担保风险,保障公司资产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及所属各单位的担保业务活动。

二、担保业务的原则1、合法性原则:担保业务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

2、安全性原则:公司应充分评估被担保方的信用状况和偿债能力,确保担保风险可控。

3、效益性原则: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合理开展担保业务,为公司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

4、平等自愿原则:担保业务应基于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的基础进行。

三、担保业务的对象和范围(一)担保业务对象公司担保业务的对象主要为与公司有业务往来或合作关系的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经济组织。

(二)担保业务范围1、银行贷款担保2、商业汇票承兑担保3、贸易融资担保4、项目融资担保5、信用证担保6、其他经公司批准的担保业务四、担保业务的审批权限担保业务的审批权限应根据公司的组织架构和授权制度进行明确规定。

一般情况下,担保业务需经过以下审批流程:1、业务部门提出担保申请,并提交相关资料,包括被担保方的基本情况、财务状况、担保金额、担保期限等。

2、风险管理部门对担保申请进行风险评估,包括对被担保方的信用分析、还款能力评估等,并出具风险评估报告。

3、财务部门对担保业务的财务影响进行分析,包括担保费用的收取、可能的代偿损失等,并出具财务分析报告。

4、公司管理层根据风险评估报告和财务分析报告进行审批,对于重大担保业务,需提交董事会或股东会审议。

五、担保业务的调查与评估(一)调查内容1、被担保方的主体资格,包括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等。

2、被担保方的经营状况,包括主营业务、市场份额、行业地位等。

3、被担保方的财务状况,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

4、被担保方的信用状况,包括银行信用记录、商业信用记录等。

5、担保项目的可行性和效益性,包括项目的投资回报率、还款来源等。

(二)评估方法1、定性分析:通过对被担保方的经营管理水平、市场前景、行业发展趋势等进行分析,评估其信用状况和偿债能力。

担保业务管理制度

担保业务管理制度

担保业务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本公司担保业务的管理,防范担保风险,保障公司资产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担保业务,是指本公司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合同约定,为被担保人向第三方提供的保证、抵押、质押等担保行为。

第三条担保业务应遵循合法、审慎、互利、安全的原则,严格控制担保风险。

第二章担保业务的受理与调查第四条担保业务的受理应符合公司的业务范围和风险政策。

业务部门在接到担保申请时,应要求申请人提供完整的申请资料,包括但不限于:企业营业执照、财务报表、贷款用途说明、还款计划等。

第五条业务部门应对申请人的基本情况、信用状况、经营状况、财务状况、担保需求的合理性等进行全面调查。

调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实地考察、查阅资料、访谈相关人员等。

第六条调查人员应在调查结束后撰写调查报告,详细说明调查情况、存在的问题及风险评估意见,并提交给风险管理部门进行审核。

第三章担保业务的审查与审批第七条风险管理部门对业务部门提交的调查报告及相关资料进行审查。

审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担保申请人的主体资格、信用状况、还款能力、反担保措施的可行性等。

第八条风险管理部门根据审查结果,提出审查意见,并提交给公司担保审批委员会进行审批。

第九条担保审批委员会按照规定的审批程序和权限,对担保业务进行集体审议和决策。

审批决策应形成书面记录,并由参与审批的人员签字确认。

第四章担保合同的签订第十条经审批同意的担保业务,由法律事务部门负责起草担保合同。

担保合同应明确各方的权利义务、担保方式、担保范围、担保期限、违约责任等重要条款。

第十一条担保合同起草完成后,应提交给担保申请人进行确认。

担保申请人对合同条款有异议的,双方应协商修改。

第十二条担保合同经双方确认无误后,正式签订。

签订担保合同应由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理人签字,并加盖公司公章。

第五章反担保措施第十三条为降低担保风险,公司原则上要求被担保人提供反担保措施。

担保业务管理制度

担保业务管理制度

担保业务管理制度担保业务作为金融领域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保障金融市场的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担保业务管理制度则是对担保业务进行规范和监管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担保业务的定义、担保业务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以及担保业务管理制度的具体内容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担保业务的定义担保业务是指一方(担保人)以自己或他人的财产、信用为债权人的债权所作的担保行为,承担债务履行责任,保证债务人履行债务的一种经济活动。

简单来说,担保业务就是在借贷行为中,一方作为担保人为借方提供额外的担保,以降低债权人的风险。

二、担保业务管理制度的重要性担保业务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对于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担保业务管理制度可以规范担保人的行为,提升担保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其次,担保业务管理制度可以保护债权人的利益,降低风险,提高金融市场的安全性。

最后,担保业务管理制度可以促进担保市场的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金融支持。

三、担保业务管理制度的具体内容(一)担保业务准入制度担保业务准入制度是指对担保人的准入条件进行规定和审核,确保担保人有足够的资金实力和专业素质从事担保业务。

准入制度可以包括资本金要求、从业经验要求、人员资质要求等。

这样一来,能够有效防范担保人的违规经营行为,保障风险的可控性。

(二)担保业务合同管理制度担保业务合同管理制度是指对担保业务合同的签订、履行和解除等各个环节进行管理和监督。

制度可以规定合同的必备要素、合同解决纠纷的程序和方式等。

这样一来,能够确保担保业务的合法性、合规性和安全性,为债权人提供法律保障。

(三)担保业务风险管理制度担保业务风险管理制度是指对担保业务风险的评估、控制和监测等方面进行制度化管理。

制度可以规定风险评估的标准和方法、风险控制的措施和限制等。

这样一来,能够及时发现和防范担保业务中存在的各类风险,保障金融市场的安全稳定。

(四)担保业务信息披露制度担保业务信息披露制度是指对担保业务相关信息进行公开披露的制度。

担保公司业务管理制度

担保公司业务管理制度

担保公司业务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担保公司的业务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保障客户权益,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监管部门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担保公司业务管理制度是担保公司内部管理行为的规范,是担保公司各项业务管理工作的基础,所有员工必须遵守本制度规定。

第三条担保公司业务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担保公司的员工,包括领导、中层管理人员和基层员工。

第四条担保公司业务管理制度包括担保业务管理、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信息安全保护等内容。

第五条担保公司各级领导要严格执行本制度,对员工进行管理和监督,保证担保公司各项业务活动的正常运作。

第二章担保业务管理第六条担保公司的担保业务包括信用担保、保理担保、融资担保等,担保业务管理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部门的规定进行。

第七条担保公司应建立完善的担保业务审批流程,制定担保业务操作规程,明确担保范围、担保条件、担保期限等。

第八条担保公司应建立健全的客户信息管理制度,确保客户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对客户信息进行保密管理。

第九条担保公司应建立风险管理制度,建立风险管理档案,定期进行风险评估,采取措施降低风险。

第十条担保公司应建立健全的合同管理制度,明确合同的签订程序和管理责任,确保合同的执行和履行。

第三章风险管理第十一条担保公司应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建立风险防范机制,确保业务风险在可控范围内。

第十二条担保公司要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方法,根据客户信用情况、行业情况等因素进行风险评估,合理确定担保额度。

第十三条担保公司要建立健全的风险控制体系,对高风险的担保业务要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降低风险。

第十四条担保公司要建立健全的风险监测机制,定期对业务风险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风险问题。

第四章内部控制第十五条担保公司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内部控制的目标和原则,建立内部控制框架。

第十六条担保公司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流程,明确各项业务的内部控制程序和责任分工,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担保业务管理制度

担保业务管理制度

担保业务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和加强本公司的担保业务管理,控制担保风险,保障公司资产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担保业务管理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类担保业务的全过程管理,包括但不限于对客户的担保申请受理、调查评估、审批决策、担保实施、保后管理以及担保责任的解除等环节。

二、担保业务的原则(一)合法合规原则担保业务的开展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政策以及公司的内部规定,确保担保行为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二)风险可控原则在提供担保前,应对被担保对象进行充分的风险评估和分析,制定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确保公司承担的担保风险在可承受范围内。

(三)审慎原则对担保申请进行审查和评估时,应保持谨慎态度,充分考虑各种可能的风险因素,避免盲目担保。

(四)平等互利原则担保业务应建立在平等、自愿、公平、诚信的基础上,实现公司与被担保方的互利共赢。

三、担保业务的流程(一)担保申请受理客户提出担保申请时,应提交完整的申请材料,包括但不限于企业基本情况介绍、财务报表、借款用途说明、还款计划等。

业务部门负责对申请材料进行初步审查,确认材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二)调查评估1、业务部门对客户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其经营状况、财务状况、信用状况、行业前景等。

2、对客户提供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评估其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

3、调查客户的反担保措施是否充足、有效。

(三)审批决策1、业务部门根据调查评估结果,撰写担保业务调查报告,提出担保建议。

2、风险管理部门对调查报告进行审核,评估担保风险,提出风险控制意见。

3、公司担保审批委员会根据业务部门和风险管理部门的意见,进行集体审议和决策。

(四)担保实施1、审批通过后,与客户签订担保合同和反担保合同。

2、办理相关的担保手续,如抵押登记、质押登记等。

(五)保后管理1、业务部门定期对被担保客户进行跟踪检查,了解其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的变化。

2、风险管理部门对保后检查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潜在风险。

担保业务管理制度

担保业务管理制度

担保业务管理制度为了明确和规范担保业务的运作,保证风险控制和提高效率,制定本担保业务管理制度。

一、担保业务定义及范围担保业务是指在双方达成一致的基础上,担保机构为借款人提供风险保障的一项金融服务。

其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信用担保、抵押担保、保证担保等。

二、担保业务管理机构1. 担保业务管理委员会担保业务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和修改担保业务管理制度,监督担保业务的运作情况,并及时提出改进意见。

2. 担保业务管理部门担保业务管理部门是公司内部担保业务的具体运作机构,负责担保业务的申请、审批、风控和监管工作。

三、担保业务管理流程1. 申请阶段借款人向担保机构提交担保业务申请,并提供相关资料。

担保机构应严格审核借款人资格及相关材料的真实性,确保申请符合业务要求。

2. 审批阶段担保机构对借款人的申请资料进行评估,并进行风险评估、贷款额度测算和利率确定。

审批结果应以书面形式告知借款人,并明确担保责任及还款义务。

3. 风险控制阶段担保机构应建立完善的风控体系,包括但不限于贷前调查、抵押物评估及监测、还款跟踪等措施,及时预警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

4. 合同签订阶段借款人与担保机构签订担保合同,并按约定提供相应的担保物。

担保合同应明确担保责任、担保金额、担保期限等关键条款,并经双方签字盖章确认。

5. 后期管理阶段担保机构应对担保业务进行日常监管和管理,包括但不限于还款催收、担保物处置等工作,确保担保业务的顺利进行并减少风险。

四、担保业务管理制度的职责和义务1. 担保机构应积极履行担保责任,保证担保业务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2. 担保机构应制定相应的内部流程和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和流程规范。

3. 担保机构应加强内部培训,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专业素质,确保担保业务的严谨性和准确性。

4. 担保机构应加强与借款人的沟通和合作,解答借款人的疑问,提供咨询和帮助。

五、担保业务管理制度的执行与改进担保业务管理制度的执行应定期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以确保担保业务的高效运行和风险控制。

担保业务管理制度

担保业务管理制度

担保业务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担保业务管理,保障担保机构和客户的合法权益,保持担保业务的稳健运行,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担保业务管理制度是担保机构的重要管理制度,具有法律效力,担保机构全体员工必须严格遵守。

第三条担保业务管理原则是合法合规、风险可控、公平公正、诚实守信。

第四条担保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机制,确保担保业务的有效管理和运营。

第二章组织架构第五条担保机构设立专门的担保业务部门,负责担保业务的审查、审核、监管和风险控制等工作。

第六条担保业务部门直接隶属于担保机构的总经理,对总经理负责。

第七条担保业务部门应配备专业的担保人员,具备较强的风险识别和控制能力,能够独立开展担保业务管理工作。

第八条担保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部门,并将风险管理部门的职责和权力明确规定,负责担保业务的风险管理工作。

第三章担保业务管理第九条担保业务部门应当建立完善的业务管理流程,确保担保业务的规范运作。

第十条担保业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的客户信息管理制度,对客户的信用状况和还款能力进行全面评估,并保持客户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第十一条担保业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的审查审核程序,严格审核担保业务申请材料,确保担保业务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第十二条担保业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的担保合同管理制度,明确担保合同的内容和要求,并按照合同约定严格执行。

第十三条担保业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的风险控制制度,加强对担保业务的风险识别和控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降低担保业务风险。

第四章监督管理第十四条担保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内部监督管理制度,加强对担保业务的内部监督和管理。

第十五条担保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外部监督机制,接受有关监管部门的监督和审查。

第十六条担保机构应当及时向有关监管部门报告担保业务的运营情况、风险情况和监管要求等信息。

第十七条担保机构应当加强对担保业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担保业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风险意识。

第五章管理制度第十八条担保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担保业务的规范管理和运营。

担保公司业务管理制度

担保公司业务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担保公司业务运作,确保业务安全,防范和化解业务风险,提高业务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担保公司所有业务部门、业务人员和分支机构。

第三条担保公司业务管理制度应遵循以下原则:1. 风险控制原则:确保担保业务的风险可控、可承受;2. 客户至上原则: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3. 依法合规原则: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4. 保密原则:对客户信息保密,确保客户隐私安全。

第二章业务流程管理第四条业务申请与审批1. 客户提出担保申请,填写《担保申请表》,提交相关资料;2. 业务部门对申请资料进行初步审核,确认符合条件后,提交风险评估部门;3. 风险评估部门对申请资料进行风险评估,提出风险评估报告;4. 评审委员会根据风险评估报告,对担保申请进行审议,形成审批意见;5. 审批通过后,与客户签订《担保合同》。

第五条担保合同管理1. 担保合同应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内容完整、准确;2. 合同签订前,业务人员应向客户解释合同条款,确保客户理解;3. 合同签订后,业务部门应及时将合同备案,并归档保存。

第六条担保业务执行1. 业务部门根据《担保合同》约定,协助客户办理贷款手续;2. 在担保期间,业务部门应密切关注客户经营状况,及时了解风险变化;3. 如发现风险异常,业务部门应立即上报公司,采取相应措施。

第三章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第七条风险评估1. 业务部门在受理担保申请时,应进行风险评估;2. 风险评估应包括客户信用、财务状况、经营状况等方面;3. 风险评估报告应作为审批依据。

第八条风险控制1. 业务部门应制定风险控制措施,确保担保业务安全;2. 风险控制措施应包括信用控制、财务控制、经营控制等方面;3. 风险控制措施应定期评估、调整。

第九条内部控制1. 担保公司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确保业务合规、高效;2. 内部控制制度应包括岗位设置、权限分配、审批流程等方面;3. 内部控制制度应定期评估、完善。

担保业务管理制度

担保业务管理制度

担保业务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公司企业及其下属子公司对担保业务的管理,规避企业或有负债的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等法律法规,以及公司企业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担保主要包括:公司企业及其下属子公司出于各种原因为其他单位提供债务担保,承担被担保企业到期不能偿还债务的连带偿付责任,其方式包括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定金等。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企业及其下属子公司。

第四条公司企业总部完全掌握担保决策权,下属子公司仅仅是提出担保需求并配合担保工作的实施。

第五条目前公司企业及其下属子公司的担保业务均需经总裁审批决定。

第六条公司企业各子公司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制度,建立适合本单位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的担保业务内部会计控制程序,并组织实施。

第七条担保业务的内部会计控制重点主要包括:1)建立担保决策程序和责任制度,明确担保原则,严格限定担保权限;加强对被担保单位资信情况和经营状况的调查了解;2)强化对担保审批管理,注意担保合同的订立和推敲;3)重视对被担保单位的即时监控监督和担保业务执行控制。

第二章岗位分工与审批权限第八条各子公司应当建立担保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第九条担保业务不相容岗位至少应包括:1)担保业务的申请和审核;2)对被担保企业调查和审批;3)担保合同拟订与复核;4)合同订立、履行担保责任垫付款项审批与付款;5)垫付款记录和付款;6)履行担保责任垫付款审批、付款和回收垫付款。

各子公司不能由同一部门或人员办理担保业务的全过程。

第十条各子公司应当配备合格的人员办理担保业务,办理担保业务的人员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熟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专业知识。

第十一条公司企业各子公司财务部负责对担保项目和担保企业进行分析研究和担保可行性分析;公司企业财务中心负责对担保企业和担保项目进行全面调查论证,提出初步担保方案;总裁为公司企业担保业务的最终审批人。

融资担保公司业务管理制度

融资担保公司业务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融资担保公司业务管理,防范和控制业务风险,保障公司资产安全,维护公司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开展的所有融资担保业务,包括但不限于:融资担保、履约担保、诉讼保全担保、财产保全担保等。

第三条公司融资担保业务应遵循以下原则:1. 风险可控原则:确保担保业务风险在公司可承受范围内,避免因担保业务导致公司经营风险。

2. 合规经营原则: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确保担保业务合法合规。

3. 诚实守信原则:坚持诚信经营,维护公司良好信誉。

4. 专业化原则:加强专业队伍建设,提高业务水平。

第二章业务范围与流程第四条公司融资担保业务范围:1. 对借款人、发行债券等债务融资提供担保。

2. 对履约、诉讼保全、财产保全等提供担保。

3. 其他经监管部门批准的担保业务。

第五条公司融资担保业务流程:1. 客户申请:客户向公司提出担保申请,提供相关资料。

2. 审核调查:公司对客户进行资信调查,评估担保风险。

3. 审批:经公司审批委员会审批通过,签订担保合同。

4. 担保实施:根据合同约定,履行担保义务。

5. 担保解除:担保期限届满或担保事项解除,解除担保。

第三章风险控制第六条公司应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包括:1. 风险识别:识别担保业务潜在风险。

2. 风险评估:对担保业务风险进行评估。

3. 风险控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担保业务风险。

4. 风险预警:对潜在风险进行预警。

5. 风险化解:对已发生的风险进行化解。

第七条公司应加强担保业务风险管理,包括:1. 客户资信调查:对客户进行严格的资信调查,确保客户具备偿还能力。

2. 担保额度控制:根据客户资信、担保业务类型等因素,合理确定担保额度。

3. 担保期限控制:根据担保业务类型和客户偿还能力,合理确定担保期限。

4. 担保方式控制:根据担保业务类型和客户需求,选择合适的担保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投资担保公司担保业务操作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投资担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为确保融资担保业务的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防范和控制融资担保风险,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融资担保业务应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遵循自愿、公平、诚实信用和合理分担风险的原则。

第二章融资担保业务程序第三条融资担保业务程序1、申请受理:项目推荐人(项目责任人)推荐填写《融资担保项目申请受理表》通知企业按照公司要求提供相关材料2、项目初审:确定第一调查人(项目负责人)、第二调查人(项目协办人)确定项目初审基本内容实地调查撰写《融资担保项目初审报告》3、项目评审:融资部审核填写《项目评审表》第一部分评审会成员评审填写《项目评审表》第二部分依据权限分别由董事长、总经理审批签字4、签订合同:准备空白合同文本(委托担保合同、抵(质)押担保合同)填写空白合同文本经审核后正式签订合同5、抵押登记:准备抵押登记资料(委托担保合同、抵押担保合同、其他资料)他项权力证书或抵押登记表(登记机关签章)6、担保收费:按照公司规定的担保费收费按照担保协议收费7、发放贷款:通知理财部安排出资人放款借款借据原件交出资人复印件留底8、保后管理:日常检查、保后检查,填写《融资担保项目检查表》于到期日前一周内填写《融资担保到期通知函》融资担保项目展期(逾期)报告9、代偿追偿:代偿和追偿方案提起法律诉讼10、担保终结:注销抵押登记退还质押物、代管原件融资担保业务档案归档第四条反担保方式为抵押或质押,应提供的材料为:1、抵押物、质押物清单;2、抵押物、质押物权力凭证;3、抵押物、质押物评估资料;4、保险单;5、所有人(公司)董事会同意抵押、质押的决议;6、抵押物、质押物为共有的,提供全体共有人同意抵押、质押的声明;7、抵押物、质押物为海关监管的,提供海关同意抵押或质押的证明;8、抵押物、质押物所有人为国有企业,提供主管部门及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同意抵押或质押的证明;9、其他有关资料。

受理反担保注意事项1、提供的材料除复印件外,同时应提供原件备验;2、提供的材料复印件要加盖公章;3、法人代表授权委托需法人代表亲笔签字授权;4、公司受理人可根据融资担保项目和企业实际情况对资料、审核项目进行删除和添加。

第五条公司融资部客服人员负责项目受理,核实顾客提交材料的完整性、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

对符合担保条件的项目正式受理,建立顾客档案及档案编号,将受理意见填入《担保项目申请受理表》,按公司的资料清单索取担保申请人材料、反担保人材料及其他材料,经融资部项目推荐人、项目负责人审核签字后进入下一个流程。

第三章融资担保受理条件第六条融资担保受理条件1、具备企业法人资格并已通过年检;2、依法经营,经营范围符合国家政策;3、基本具有偿还借款的能力,并能提供抵押物、质押物或反担保措施;4、单个企业融资项目金额不能超过我公司实收资本的10%;5、申请融资金额不超过该企业有效净资产的60%;6、该企业资产负债率不超过70%。

第四章融资担保项目初审和实地调查第七条每个项目都应由融资部人员作为项目推荐人,项目推荐人为该项目的第一责任人。

公司融资部根据人员和业务量实际情况,确定第一调查人、第二调查人。

第一调查人为项目负责人,负主要调查责任;第八条资料审核是项目初审的开始阶段,是对申请担保企业提供的资料、信息进行搜集、整理和审核,以确定这些信息的有效性、完整性和真实性。

对上述资料,信息审核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明确、补充、核实之处以及发现的漏洞、疑点即是下一步进行实地调查的重点。

第九条项目初审通过资料审核后进行实地调查,获取借款企业及反担保人真实、全面的信息。

信息不仅来源于企业,还应从其他途径,如与企业和项目有关的管理部门、金融部门、财税部门、供应商、用户等处获取。

通过综合分析、比较、评价,形成最后综合性的评定和结论,形成《融资担保项目初审报告》。

第十条资料审核要点1、按“清单”要求提供的材料是否齐全、有效,要求提供的文件是否为原件,复印件是否和原件一致,复印材料是否加盖公章。

各种文件是否在有效期内,应年检的是否已办理年检手续;2、各有关文件的相关内容要核对一致,逻辑关系要正确,通过对企业成立批文、合同、章程、董事会决议、验资报告、立项批文、可研、资信等级、环保及市场准入等具体文件的审核,了解借款人(担保申请人)和反担保人是否具备资格,是否合法。

3、财务报表是否由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审计报告,是否有保留意见报告,初步分析财务状况,记录疑点,以便实地调查核实。

4、对反担保人提供的文件资料的审核与以上三项基本相同,重点是审核反担保人提供的反担保措施是否符合《担保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如房地产、土地)及有关抵押登记管理办法的规定,抵押物、质押物的权属(权力凭证)是否明晰。

第十一条项目初审过程中,项目推荐人、项目负责人(第一调查人)与第二调查人(不少于两人)应到借款人和反担保人及有关部门进行实地调查,实地调查至少要进行一次,部门、公司负责人根据具体情况参与调查。

进行调查前,要列出调查提纲,明确调查目标,以保证调查的质量和效率。

第十二条实地调查要点1、访问企业,会见有关当事人,了解企业和项目背景、市场竞争范围、销售和利润、资源的供应、内部控制制度等情况;弄清借款用途和还款来源;考察企业管理团队的整体素质(文化程度、主要经历、技术专长、经营决策、市场开拓、遵纪守法等方面),了解主要领导人的信用状况和能力。

2、对需要进一步核实的材料,要求企业提供原件核对;3、考察主要生产、经营场所,通过走、看、问,判断企业实际生产、经营情况,印证有关资料记载和有关当事人介绍的情况;4、对财务报表的调查审核,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主要调查核实以下内容:1)了解企业的主要会计政策、行业税收政策以及执行情况;2)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备并有效执行;3)通过采用抽查大项的方式,审核企业是否做到了账表、账账、账证、账实四相符,核实资产、负债、权益是否有虚假;4)有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的保留意见部分;5、企业的或有损失和或有负债情况;6、察看抵押物、质押物;1)以房地产抵押的,要察看、了解抵押物的面积、用途、结构、竣工时间、原价和净值、周边环境等;2)以动产抵押、质押的,要察看、了解抵押物、质押物的规格、型号、质量、原价和净值、用途等;3)以汇票、本票、债券、存款单、仓单、提单等出质的,要察看权力凭证原件,识别真假,必要时请有关部门鉴定;4)以股权质押的,要全面分析企业的资产、负债情况,调查企业的或有损失、或有负债,整体核实企业的净资产;第十三条综合分析是在核实资料、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已经获取的信息进行综合判断、分析、比较和评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判断借款人(融资担保申请人)的主体资格、清偿债务意愿及是否能严格履行合同条款;2、分析经济环境对担保项目和项目承担企业的影响,主要包括:项目产品在行业中的地位、产品经济寿命期、技术、工艺先进程度,市场供求状况和市场竞争能力,市场风险度及该行业的宏观经济政策等;3、分析借款人的还款能力。

通过财务分析和现金流量分析,掌握借款人的财务状况和偿债能力,预测借款人的未来发展趋势。

财务分析的主要内容:1)偿债能力(财务杠杆比率)2)盈利能力(盈利比率)3)营运能力(效率比率)4)资产质量5)资金结构6)预测借款企业1-2年的发展趋势。

现金流量分析是预计在未来的还款期间内,能否产生足够的现金流量偿还借款;4、分析反担保人的担保资格和担保能力。

重点分析担保方式的可操作性,抵押、质押是否合法合规,与抵押物、质押物的流动性相关的预期变现难易程度、交易成本和价格的稳定性和可预见性;5、行业风险度的分析第十四条项目初审结束,项目负责人须向评审会提交《融资担保项目初审报告》,《融资担保项目初审报告》主要内容为:1、借款人背景情况2、项目基本情况3、市场预测及销售分析4、财务状况及偿债能力5、借款有途及还款资金来源6、反担保情况7、与银行往来及或有负债情况8、综合分析该项目风险程度9、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10、调查结论第十五条项目初审过程中发现企业有不良信用记录、出具虚假资料、违法违规等问题,或企业主动要求撤回担保申请,致使初审工作不能继续进行时,项目负责人应终结调查、终结《融资担保项目初审报告》,简明扼要的形成书面文字经融资部经理签字后将资料归档。

如企业因材料提供不全或企业要求暂缓处理影响项目初审工作的,亦按上述程序办理。

第十六条项目初审工作自正式受理开始,一般应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如超过3个工作日,项目负责人应在《融资担保项目初审报告》中填写初审起始日期,纳入业绩考核指标。

第五章融资担保项目评审与决策第十七条融资担保项目的评审包括两个环节,即部门审核和评审会评审。

第十八条项目初审工作结束后,项目负责人将企业提交的各项资料和《融资担保项目初审报告》提交部门经理,部门经理组织人员对上述资料进行审核。

审核的主要内容有:1、项目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正确性;2、对反担保措施提出意见;3、对企业的报审资料从法律角度加以审核;4、对项目的风险度进行评价;5、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评价。

依据审核意见和结论填写《项目评审表》第一部分,部门审核一般应在1个工作日完成。

第十九条部门审核完毕后,将已经部分填写的《项目评审表》连同其他资料一并提交评审会评审。

第二十条评审会为公司的常设机构,成员由公司总经理、负责业务的副总经理、融资部经理、理财部经理、财务部经理组成,评审会主任由负责业务的副总经理担任、评审会副主任由财务部经理担任。

评审会议参加人员:1、评审会全体成员;2、项目推荐人、项目负责人;3、评审会认为须参加的人员。

第二十一条评审会评审工作程序:1、评审会至少在会议召开前1天,将会议内容通知参加会议人员;2、会议由评审会副主任召集,参加会议人员必须按时参加会议,因特殊情况不能出席时,必须事先向评审会副主任请假。

若参加会议人员未达应参加会议人数的半数,则会议应延期召开;3、项目推荐人、项目负责人报告项目调查情况和初审意见,协办人作补充说明;4、部门负责人报告部门审核意见;5、评审委员会和参加会议人员质疑,项目推荐人、项目负责人答疑;6、参加会议人员从合法性、安全性、效益性等方面对项目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具体意见;7、评审会主任综合与会多数人的意见后提出总结性评审意见;8、会议评审采用签字表决制,参加会议评审人员须在《项目评审表》上明确填写“同意”或“不同意”并签字,不得弃权,三分之二以上的评审人员同意视为项目评审通过;9、按照公司决策权限划分的规定报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审批,审批意见认真填入《项目评审表》。

第二十二条担保审批权限(包括担保额度、担保展期、担保逾期、撤保的审批);1、担保额在万元以下董事长授权总经理审批;2、担保额在万元以上由董事长审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