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宫壁画丨举世无双的朝元图(200个高清细节)

合集下载

朝元图

朝元图
线描是中国画的主要造型手段。 线描是运用线的轻重、浓淡、粗细、虚实、长短等笔 法表现物象的体积、形态、质感、量感、运动感的一种方 法。特点简练、清晰,可刻画各种现象。
义务教教科书·美术 四年级上册
义务教教科书·美术 四年级上册
义务教教科书·美术 四年级上册
“曹衣出水“
一种笔法刚劲稠叠,所画人物衣衫紧贴身上,犹如刚从 水中出来一般。曹仲达,(北齐)曹国人,最称工,能画
义务教教科书·美术 四年级上册
义务教教科书·美术 四年级上册
义务教教科书·美术 四年级上册
课件设计制作: 金普新区三十里堡第二小学 刘诗明
义务教教科书·美术 四年级上册
义务教教科书·美术 四年级上册
义务教教科书·美术 四年级上册
传统线描
《朝元图》色彩绚烂、华丽,富有装饰性,线条浑圆 有力,豪放而洒脱,所绘人物的衣袖、飘带线条有的长达 两三米,流畅自如,一气呵成,具有深厚的绘画功底。画 面上服饰的质地、衣裙的飘带、云彩的流动、人物的表情 全凭线条来表达,显示了传统先秒的丰富表现力。
梵像。
"吴带当风”
一种笔法圆转飘逸,所绘人物衣带宛若迎风飘曳之状。 吴道子,是个道士,又名道玄。笔不周而意足,貌有缺而
神全;他还一变东晋顾恺之以来那种粗细一律的“铁线 描”,善于轻重顿拙似有节奏的“兰叶描”;突破南北朝 “曹衣出水”的艺术形式,笔势圆转,衣服飘举,盈盈若
舞,形成“吴带当风”的独特风格,风行于时。
义务教教科书·美术 四年级上册
朝天图
永乐宫的壁画满布在四座大殿内,壁画总面积达 960平方米。《朝元图》描绘的是群仙朝谒元始天尊 的情景共计403.34平方米,画面高4.26米,全长94.68 米,共画天神286身。作品场面宏大,气势磅礴,浩 大的人物行列,通过人物的 左右顾盼,形成了一个相互 呼应的群体。 全图近300个 神仙朝着同一个方向行进, 形成了一道朝圣的洪流。在 用色上,采用了传统的重彩 勾填方法。

永乐宫壁画

永乐宫壁画

五、作业

谈谈你对《朝元图》的认识。
2、绘画特点
(1)构图运用长卷的形式,结构严谨,气 势壮阔,突破了时空的限制; (2)人物形象刻画精细,姿态动,注重 对性格和内心世界的揭示; (3)运笔亢劲有力,线条简练而严谨,细 腻而圆润; (4)色彩精而沉着,赋色浓艳,衣饰富丽。

东极青华太乙救 苦天尊及诸仙尊 (局部) 三清 殿神龛扇面墙外 西面
历代传经法师 三清殿北壁西侧
南极长生大帝及诸仙 真 三清殿神龛扇面 墙外东面
玄元十子(局部) 三 清殿神龛扇面墙外东面
玄元十子之一 三清殿神龛扇 面墙外东面
玄元十子之一 三 清殿神龛扇面墙外 西面
三十二天帝君之一 三清殿神龛扇面墙背 面
三十二天帝君之一 三清殿神 龛扇面墙背面
仙曹 三清殿神龛 扇面墙外西面
二十八宿之一 三清殿北壁东侧
凤凰 三清 殿东壁
仙鹤 三清 殿神龛内壁
三、 艺术成就

《朝元图》是一部历史人物图像的总汇, 它是集中了唐、宋道教绘画精华所形成的巨 制,值得我们反复探索和寻味。
四、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同学们初步认识了中 国古代壁画,了解了《朝元图》的艺术特点, 希望大家回去后巩固一下这节课所学的内容, 加深对《朝元图》的理解。
二、《朝元图》

《朝元图》绘于永乐宫的主殿—三清殿,殿 的四周和神龛内外都绘满了壁画,全部面积 有403.34平方米,好像一条巨大的浮雕带, 环绕着整个大殿。根据题记,壁画绘制于元 泰定二年(1325),虽然经过漫长岁月的侵 蚀,壁画依然保持着清晰的面貌。
1、《朝元图》简介

画面高4.26米,全长94.68米,整铺壁画正是 文献上所说的六天帝、二帝后率领众仙朝员 的完整图象,全图共画人物286个,以帝君为 中心,包括青龙、 白虎、 仙曹、 玉女、 五 星、 八卦、 十二宫神、 二十八宿等复杂神 祗。

永乐宫《朝元图》——元代壁画艺术最高典范

永乐宫《朝元图》——元代壁画艺术最高典范

永乐宫《朝元图》——元代壁画艺术最高典范一、永乐宫介绍山西永乐宫,又称“大纯阳万寿宫”,被全真派奉为“纯阳祖庭”,是全真三大祖庭中的“东祖庭”。

据三清殿前的元中统三年(1262年)所立《大朝重建大纯阳万寿宫之碑》记载,1240年,正值南宋理宗嘉熙四年,金已在六年前覆灭,山西已在蒙古人的统治之下。

蒙古对南宋的战场向南推进到了长江流域的湖北襄阳一线。

这一年,丘处机的十八弟子之一,全真派“披云真人”宋德方来到永乐镇的吕公祠,于1247年开始“易祠为宫”。

继宋德方后主持永乐宫建设的是潘德冲。

全真掌教真人李志常四次驾临,参与其事。

1256年潘德冲去世时,永乐宫土建才初具规模。

又经过三十年,龙虎殿落成,永乐宫才算大致建成。

后又逐步开始了各个大殿的壁画绘制工作,直至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竣工,陆陆续续修建了一百一十多年。

永乐宫现存宫门、无极门、三清殿(无极殿)、纯阳殿、重阳殿,分布在南北向的一条轴线。

三清殿建于中统三年(1262年),殿内《朝元图》壁画高4.26米,全长94.68米,面积为403平方米,另一说是“平均高度约4.4米,画面总长97米,总面积429.56平方米”。

壁画分为西壁、东壁、北壁西部、北壁东部、神坛东壁外墙面、神坛西壁外墙面、神坛后壁外墙面,共七组神仙人物,前檐墙两端分别与东西壁相连。

西壁和东壁每组壁画有两尊主像,其余四组壁画各有一位主尊,共为八位主尊。

永乐宫现存4座大殿:龙虎殿、三清殿、纯阳殿和重阳殿,这4座大殿墙壁上均分布着道教神仙壁画,大殿的拱眼部分也有壁画分布,这些壁画共计1005.68平方米,绝大部分都是元代遗存。

无疑永乐宫壁画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结晶,是线条和色彩的交响曲,是唐宋绘画艺术,特别是壁画艺术的直接继承者和集大成者。

二、《朝元图》介绍及八大主神欣赏三清殿内的壁画堪称永乐宫壁画的典范之作,三清殿供奉道教三清天尊(上清、太清、玉清),殿内四壁和神龛内壁绘制着大型神仙仪仗阵容朝拜三清天尊的场景壁画——《朝元图》。

朝元图

朝元图

朝元图为永乐宫壁画的一部分,是元代壁画艺术的最高典范。

永乐宫(又名:大纯阳万寿宫)原在山西永济县永乐镇,相传为道教祖师之一吕洞宾的故宅,因黄河水利工程改迁到芮城县。

永乐官内,无极门、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四处均绘有壁画,总面积约八百多平方米。

它是道教壁画中最重要的作品群,集中反映了元代壁画艺术的最高成就。

壁画表现众神朝拜老子及吕洞宾、王重阳传教施法的宗教故事。

内容丰富,大部分保存较好,具有高度艺术水平,在我国壁画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

朝元图画在三清殿内,四壁及扇面墙两侧均绘壁画,有泰定二年(公元1325年)作者河南马君祥父子的题名。

编辑本段画作特色朝元图内容描绘道府诸神朝谒元始天尊,故名“朝图”。

构图宏阔,气势磅礴,个个神采奕奕,表情动作无一雷同。

壁画以八个高3米的主像(南极、北极、东极、玉皇、勾陈、木公、后土、金母)为中心,前画青龙、白虎二星君,后有天蓬、天犹二元帅,周置仙曹、仙官、天丁、力士、太乙、侍臣、金童、玉女、二十八宿,三十二帝君等,共画像394身。

他们之间有的对语,有的沉思,有的倾听,有的注视,神情姿态彼此呼应,成为有机的整体。

服饰冠戴华丽辉煌,衣纹多用吴道子“莼菜条”线条,长达数尺,紧劲贯气,既含蓄又有力度。

色彩采用重彩勾填,在冠戴、衣襟、薰炉等处沥粉贴金,更觉绚烂眩目,此风格远承唐宋壁画传统,在元代画坛上独树一帜。

这里选取《朝元图》中的二个画面,其一为主像之一的金母,温柔娴雅,高贵富丽;其二为三十二帝君之一的扶桑大帝,庄严肃穆,形神兼备。

编辑本段创作相关朝元图为泰定二年(1325)洛阳马君祥、马七等人所作,皆元代画工,河南府洛京(今洛阳)人,生平不详。

永乐宫永乐宫壁画,满布在四座大殿内。

这些绘制精美的壁画总面积达96O平方米,题材丰富,画技高超,它继承了唐、宋以来优秀的绘画技法,又融汇了元代的绘画特点,形成了永乐宫壁画的可贵风格,成为元代寺观壁画中最为引人的一章。

三清殿,又称无极殿,是供“太清、上清、玉清元始天尊”的神堂,为永乐宫的主殿。

朝元图

朝元图

朝元图朝元图为永乐宫壁画的一部分,是元代壁画艺术的最高典范。

朝元图为泰定二年(1325)洛阳马君祥、马七等人所作,皆元代画工,河南府洛京(今洛阳)人,生平不详。

永乐宫原在山西永济县永乐镇,相传为道教祖师之一吕洞宾的故宅。

永乐官内,无极门、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四处均绘有壁画,总面积约八百多平方米。

它是道教壁画中最重要的作品群,集中反映了元代壁画艺术的最高成就。

朝元图画在三清殿内,四壁及扇面墙两侧均绘壁画。

朝元图内容描绘道府诸神朝谒元始天尊,故名“朝图”共画像286身。

构图宏阔,气势磅礴,个个神采奕奕,表情动作无一雷同。

这里选取《朝元图》中的二个画面,其一为主像之一的金母,温柔娴雅,高贵富丽;其二为三十二帝君之一的扶桑大帝,庄严肃穆,形神兼备。

《利比亚女先知》米开朗基罗又名《女预言家利比亚》,是一副古典主义写实风格的壁画,是米开朗基罗为梵蒂冈西斯庭教堂所作的天顶画的一部分。

画家以娴熟的技巧与卓越的艺术概括力和想象力,刻划了传说中的女预言家利比卡,她扭身端坐的优雅姿势与打开神秘书籍的自信神态,表现出一种先知先觉的自信、洒脱及高雅、庄重、智慧的气质。

她翻开那本启示录般的神喻之书,转身俯视下方的人间,似欲给众生某种预言……这幅作品显示了艺术大师米开朗基罗的开阔胸襟与非凡气度,以及他对宇宙世界的理解与解释。

米开朗基罗简介米开郎基罗1475年3月6日-1564年2月18日,全名米开朗基罗·迪·洛多维科,又译“米开兰基罗”、“米高安哲罗”、“米开朗琪罗”,1475年生于佛罗伦斯加柏里斯镇,雕塑家、建筑师、画家和诗人。

他与列奥纳多·达芬奇和拉斐尔并称“文艺复兴艺术三杰”,以人物“健美”著称,即使女性的身体也描画的肌肉健壮。

他的雕刻作品“大卫像”举世闻名,美第奇墓的“昼”、“夜”、“晨”、“昏”四座雕像构思新奇,此外著名的雕塑作品还有“摩西像”、“大奴隶”等。

他最著名的绘画作品是梵蒂冈西斯廷礼拜堂的《创世纪》天顶画和壁画《最后的审判》。

永乐宫《朝元图》壁画中女性形象的造型表现

永乐宫《朝元图》壁画中女性形象的造型表现

永乐宫《朝元图》壁画中女性形象的造型表现摘要:永乐宫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代表之一,其壁画朝元图是一幅以壁画艺术形式呈现的历史文化遗产。

本文将对永乐宫壁画朝元图中的女性人物造型进行研究和分析,探讨其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以期为更多人了解这一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永乐宫壁画;朝元图;女性人物造型;一.永乐宫壁画中女性形象造型的继承与发展1.1受到道教文化的影响在道教的寺庙壁画中,有很多女性人物的出现,比如永乐宫中的《朝元图》西王母,和玉女形象,道教中出现了大量的女性人物,这与其它以男性为主的宗教相比,更能凸显出永乐宫壁画的独特性。

在道教里文化中,所有的女性仙子以西王母为尊,西王母又叫金母元君,俗称王母娘娘,是中国古代上古传说中的一位女神。

关于西王母最早像形象的记载,在《山海经》中有所描述:“西王母头发蓬乱,嘴巴大开,牙齿锋利如虎,尾巴如豹,是一尊古老而强大的女神,负责处理各种疾病和死亡。

”到了汉朝,西王母神已经成为了汉朝民间供奉的主要神灵,从《山海经》,《穆天子传》,《淮南子》等文献来看,西王母神在汉朝的地位,已经发生了三次蜕变,从最开始青面獠牙的古老女神,到后来手持仙丹的仙子,再到无所不能的女神形象。

在《山海经》中的《南山经》记载,西王母体内有一股道教中神仙般的气息,乃是长生不老的存在。

《穆天子传》里,西王母重临尘世,君临天下成为人世间的统治者。

从这个时期开始,西王母就不再像上古神话传神中那样凶猛,而是带着几分仙风道骨的气质,发展到后来,她的形象就完全成了道教中众多女仙的首领。

西王母是道教的一位重要人物,永乐宫《朝元图》所绘八大主神,白玉龟台九灵所绘的“太真母元君”便是西王母。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道教中的女性神仙,常常被很多男人所膜拜,这些男仙通常都是她们的徒弟,比如在《穆天子传》里,周穆王就表现出了他对西王母的敬畏和喜爱。

《墉城集仙录》则将汉武帝,东方朔,董仲舒,以及周穆王作为其男信徒的高弟子加入到这个群体之中。

四年级美术鉴赏-芮城永乐宫壁画

四年级美术鉴赏-芮城永乐宫壁画

图为芮城永乐宫主殿三清殿壁画
“朝元图”的局部山西文物景观——芮城永乐宫
永乐宫位于芮城县古魏镇东龙泉村,始建于唐,元定宗二年(1247)重建,以杰出的壁画艺术闻名天下,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永乐宫排列着龙虎殿、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等四座高大的元代殿宇,是中国古建筑中的优秀遗产。

三清殿是永乐宫主殿,殿内墙壁满布286个“天神”朝拜元始天尊的“朝元图”。

画中人物按对称仪仗形式排列,分别画出天帝、王母等28位主神,28宿、12宫辰等“天兵天将”围绕主神徐徐展开。

整个画面,人物逼真;衣饰色调优雅瑰丽,场面气势雄伟。

除此外纯阳和重阳殿内也有非常精美的壁画。

[元]永乐宫壁画欣赏

[元]永乐宫壁画欣赏

[元]永乐宫壁画欣赏[元]永乐宫壁画欣赏永乐宫以精美绝伦的壁画艺术、富丽堂皇的宫廷建筑、举世瞩目的搬迁工程,以及独具特色的道教文化享誉华夏、名扬四海。

永乐宫,因故址在永乐镇而命名,又名大纯阳万寿宫。

原址坐落于秦、晋、豫三省交界的山西省芮城县西南20公里的永乐镇,这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就出生在这里。

吕祖生于唐德宗贞元年间,祖父父亲皆为唐代名臣,吕祖一生弘扬道家思想,云游四海,惩恶扬善、行医治病,儒、释、道三教均奉为祖师。

永乐宫就是为纪念吕洞宾而修建的一座道教宫观,创建于于元代,施工期前后共110多年(公元1247年至1358年间)是我国现存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道教宫观,同北京的白云观、陕西户县的重阳宫并称为全真道教三大祖庭。

50年代末国家修建三门峡水库,永乐宫被规划在淹没区内,经周总理亲自批示,由国家水利部拨款220余万,从1959年至1965年,将永乐宫原物原貌搬迁至芮城县城城北2公里的龙泉村(西周古魏国都遗址)保存,这项耗时6年的搬迁工程,同埃及的“阿布辛拜勒神庙’的移筑,并称为世界文物史上人工搬迁的两大奇迹。

现存的永乐宫主要建筑为一门三殿,一门为龙虎殿,也就是无极门,三殿为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

在四座大殿内满布精美绝伦的壁画,壁画总面积达960平方米,题材丰富,画技高超,它继承了唐、宋以来优秀的绘画技法,又融汇了元代的绘画特点,形成了永乐宫壁画的可贵风格,成为元代寺观壁画中最为引人的一章。

永乐宫壁画是中国古代壁画的奇葩,它不仅是我国绘画史上的重要杰作,在世界绘画史上也是罕见的巨制。

龙虎殿龙虎殿因殿内供奉道教门神青龙、白虎而得名,是永乐宫的宫门。

殿内绘制了80平米的壁画,内容为:神荼、郁垒、神吏、天丁、力士等神祇。

这些神祇手执刀枪剑戟,横眉怒目,威风凛凛,铠甲庄重,给人以威仪之感。

壁画奔放雄健,虽有残缺,仍不失为工笔人物画中的精品。

三清殿三清殿又称无极殿,是供“太清、玉属、上清元始天尊”的神堂,为永乐宫的主殿。

永乐宫三清殿壁画——《朝元图》

永乐宫三清殿壁画——《朝元图》

永乐宫三清殿壁画——《朝元图》三清殿是永乐宫主殿,又称无极殿,面阔七间,深四间,供奉道教最高神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太上老君,合称为三清。

如今,三清塑像已不存在,但殿内壁画保存尚好,只很少部分经过修补。

三清殿内的壁画是有名的《朝元图》,壁画高4.26米,全长94.68米,总面积为403.34平方米,是永乐宫壁画中的重点。

南极长生大帝及诸仙真三清殿神龛扇面墙外东面一踏进三清殿内,眼前漆黑一片。

原来,为了使壁画免受光线侵蚀,所有窗户都以深色的布帘遮着,人必须在进殿后好一会,适应了殿内的微弱的光线后才可以看到壁画。

但见三清殿内的西、北、东三壁上,绘满了4公尺多高的神仙群像,三壁的画面连成一气,表现的是玉皇大天帝和紫微大天帝率领诸神,来朝拜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太上老君的情景,也就是原来分散的诸神,全都集合起来朝拜最高主神了。

永乐宫三清殿内精美的壁画二十八宿之一三清殿北壁东侧环绕三清塑像的斗心扇面墙上,东西面分别是南极长生大帝、东极青华太乙救苦天尊和玄元十子等;扇面墙背面为三十二天帝君;正面北壁东部是中官紫微北极大帝、天至大圣及北斗七星、十一曜、二十八宿及历代传经法师;北壁西部是勾陈星宫天皇大帝、南斗六星、二十八宿和天、地、水三官以及历代传经法师等。

东壁是大上昊天玉皇上帝、后土皇地只和扶桑大帝、十二元神、五岳、四渎、地府诸神;西壁是东华上相木公青童道君、白玉龟台九灵太真金母元君和十太乙、八卦、雷雨诸神;南壁两侧是青龙君、白虎君。

全图近300个神仙朝着同一个方向行进,形成了一道朝圣的洪流,气氛神圣、庄严。

东极青华太乙救苦天尊及诸仙尊(局部)三清殿神龛扇面墙外西面西壁堪称是整个《朝元图》中最精彩的部分。

画面以东王公、西王母夫妇为中心,各天官簇拥左右。

西王母端坐椅中,凤冠品服,仪态端庄典雅,表情温柔亲和。

在她面前有一身着蓝袍的长者,据说是哪吒的师傅太乙真人。

他头微低,脸微侧,双手持笏,似有要事启奏西王母。

在太乙真人的身后有两位天神作交谈状,似乎真人所禀奏之事正是他们也关心的事。

永乐宫壁画《朝元图》色彩搭配关系探微——以人物服装为例

永乐宫壁画《朝元图》色彩搭配关系探微——以人物服装为例
元 罔》 的色彩与 中罔传 统 的五元色 (红 、黄 、青 、 黑 、白)息息 相 关 ,在我 国历 史上 ,最早 提及 色彩 的书籍 是汉 朝 《淮 南子 ·堕形训》,文 中所讲 “色有 五章 ,黄其 主 也 ” 首 次 提 出 “五 色 ” 的 概 念 。 书 中认 为 色 彩 与 五 行 是 具
永 乐宫壁画的总 面积为 960平方米 ,主要分布 在三清 、 重 阳 、龙 虎 、纯 阳 四 座 大 殿 的 墙 壁 上 ,其 主 殿 是 i 清 殿 , 又 被 称 为 无 极 殿 。 清 殿 中壁 画 的 总 面 积 达 到 了 403.34平 方 米 ,高 4.62米 ,长 94.68米 ,壁 所 描述 的是道 府诸 神 朝 谒元 始 天尊 ,故 名 《朝 元 图》。壁 画 中总 共描 画人 物 有 290个 ,其 中以 8个高 为 3米的主像 (东极 、南 极 、北 极 、 后 土 、玉 皇 、勾 陈 、术公 、金母 ) 为核 心面 眼 ,其 余人 物 按 照 中心 对称 的仪仗方 式陈列 ,以南墙 的青 龙星君 和 白虎 星君 为前导 ,之后 出天帝 、王母等 28位主神 。他们朝拜
(朝元 图》 的色彩就 是对 “五色体 系” 的继 承 与发展 , 尽 管整个 画面 以石 青 、石绿 为主 .但从 中 也交 叉使用 了一 些 土 红 、土 黄 、赭 石 、黑 、 白等 色 。 这 些 颜 色 调 节 了 画 面 的 明 度 、纯 度 和 色 相 ,使 整 幅 画 富 有 节 奏 和 韵 律 , 在 视 觉 效果上起到平衡 的作用 。
(二 )颜 料使 用情 况 《朝元 罔》 的色彩 主要 以矿 物颜料为 主 ,大量使用 了 青 、石 绿 、朱 砂 、赭石 等矿 物颜料 。矿物颜 料在 我 国的使 用 历 史 十 分 悠 久 ,源 远 流 长 。 我 国最 早 出现 矿 物 颜 料 要 追 寻到 新石 器时 代 ,人类 用 木炭在 墙上 勾 勒 }1J捕 猎 的情 景 但 因 为 木 炭 不 易 保 存 ,时 间 一 长 就 消 失 了 ,人 们 采 用 墨 来 代 替 木 炭 , 并 且 可 以 长 时 间 保 存 .从 此 矿 物 色 正 式 登 【 历史舞 台 。此后 ,矿物 色颜料 经过 各朝各代 的发 展和完 善 终 于 在隋 唐时 期达 到 了顶峰 。之 后 , 由于文人 的兴 盛 , 院体 画遭 到了打压 。矿物色颜料开始衰落 矿 物色 的特性是 稳定 ,它和锡 管颜料 相 比最 大 的好处 就 是颜 色稳定 。锡管 颜料经过长时 间的消磨容易 发生色变 , 而矿物 色却可 以保证长 时间 不变色 ,所 以 《朝元 图》 川 矿 物 质 颜 料 可 以 历 经 千 年 不 变 色 , 给 我 们 呈 现 绚 丽 多 彩 、 震撼人心 的传世瑰 宝。 (三 ) 《朝 元 图》 人 物 服 装 的 色 彩搭 配 关 系 中 国古 代壁 色彩 的主要特 征是装 饰意 味 ,尤其是 I{1 国壁画 的色彩效 果更加 追求装 饰效 果。 《朝 元罔》 lfl的 八 大 主神 (如南极 长生大 帝 、中天紫微北 极大帝 、太 真金 f:土 元 军 、吴 天金 阕至尊玉 皇大帝 、东华相 术公青 童道 君 、后 土皇地祗 等) 的服装都 运件J了大量 的红 色 ,另外还 用金粉 以 “堆 金沥 粉 ”的方 式 厕存 了冠戴 、衣 襟 、飘带 、盔 f『J、 熏 炉等处使 画 面更 富有 立体感 ,周 围有 规律地 分 布少量 的 紫 、白、黄 、赭等颜 色 ,增 加 了装饰效果 ,加 强 _r视觉 对 比 ,突 出了八位主 神的地 位 。如东极青 华太 乙救 天尊 诸 神 的 拥 护 之 下 .表 现 }fJ神 的 严 和清 净 , 创 造 r色 彩

永乐宫壁画

永乐宫壁画


• 永乐宫壁画用传统的程式画法,使得 近三百个形象无一雷同之感,真让人 叹为观止。作为唐、宋绘画艺术特别 是壁画艺术的直接继承者,永乐宫壁 画在我国绘画史上当占一席之地。
九色鹿救人
萨垂那舍身饲虎
• •

砍柴、教书、采药、闲谈;王公贵族、达
官贵人的宫中朝拜、君臣答理、开道鸣锣;
图为产妇生子壁画
道士设坛、念经等各式各样的动态跃然壁 上。画中,流离失所的饥民,郁郁寡欢的
厨夫、茶役、乐手,朴实善良而勤劳的农
民,与大腹便便的宫廷贵族、帝王将相形 成了非常鲜明的对照。
三清殿《朝元图》
• 三清殿内的壁画是有名的《朝元图》,壁画高4.26米,全长94.68米, 总面积为403.34平方米,是永乐宫壁画中的重点。 • 三清殿内的西、北、东三壁上,绘满了4公尺多高的神仙群像,三壁 的画面连成一气,表现的是玉皇大帝和紫微大帝率领诸神,来朝拜元 始天尊、灵宝天尊、太上老君的情景。

辉煌灿烂的色彩效果, 是三清殿壁画艺术的又 一特点。在富丽华美的 青绿色基调下,有计划 地分布以少量的红、紫、 深褐等色,加强了画面 的主次及素描关系。在 大片的青绿色块上插入 白、黄、朱、金及三青、 四绿等小块亮色,形成 一个有机的整体。用色 是以平填为主,采用天 然石色,所以能经久不 变

纯阳殿《钟离权度吕洞宾》
三清殿《朝元图》
珍贵的壁画艺术
珍贵的壁画艺术
• 永乐宫艺术价值最 高的首推精美的大 型壁画,它不仅是 我国绘画史上的重 要杰作,在世界绘 画史上也是罕见的 巨制。整个壁画共 有1000平方米,分 别画在无极殿、三 清殿、纯阳殿和重 阳殿里。其中三清 殿是座主殿,殿内 壁画共计403.34平方 米。画面高4.26米, 全长94.68米。

以朝元图为例浅析永乐宫壁画艺术特色

以朝元图为例浅析永乐宫壁画艺术特色

艺术大观118以朝元图为例浅析永乐宫壁画艺术特色任 梦摘要:永乐宫壁画作为保存较为完整也具有一定特色的道教壁画一直传承至今,它不仅是我们文化艺术的一个记录,同时也是我们对于当时的一个社会发展程度的记录,它是一个当时社会各个方面的体现,也展示了我们古代的一个艺术成就,其文化艺术价值值得我们去学习与探究。

关键字:永乐宫壁画;朝阳殿;线条;色彩一、永乐宫壁画概述“壁画”一般泛指在墙壁上直观的进行绘画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既能美化墙壁又能展现绘画的艺术特色,在人类历史文明的早期,壁画艺术作为最主要的绘画方式之一被广泛的应用。

早在汉朝时期,就有在墙壁上作画的记载,石窟、墓室或是寺庙的墙壁为主要的绘画地点。

自元代以后,我们的国教日渐兴盛,在这一机缘巧合之下,壁画和道教的融合,使之创造出了辉煌灿烂的永乐宫壁画。

永乐宫原名大纯阳万寿宫,开始建于山西省永济县永乐镇,故俗称永乐宫。

后因故迁移至距原址二十公里外的苗城县城北龙泉村东侧。

相传,永乐宫原址是道教的宗师八仙之一吕洞宾诞生的地方。

二、朝元图艺术特色永乐宫的主殿三清殿内的壁画总面积占了永乐宫壁画面积的一半。

《朝元图》即众神朝拜元始天尊的图像,绘制于三清殿内,由元代民间画工马君祥等人绘制而成。

壁画的高度、长度以及绘画面积之广,使它成为永乐宫壁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朝元图》整个构图上画面雄伟,人物形象生动。

整个画面展现的是众神朝拜的热闹场面六个天帝两个帝后作为主要人物,周围簇拥有金童、玉女、天丁、力士、等共二百八十六尊人像,场面人物众多但每个人物的刻画也很清晰,气势磅礴大气但也注重细节。

他们按照职位的高低不同进行排列,每个人物的表情动作都各有不同,有的胡须飞扬看似横眉怒目,有的仪态端庄,有的情绪激昂饱满,有的自然灵动,有的在侧耳倾听,有的在环顾四周,虽然画面中人物众多,但是在画面人物的前后、疏密之间一点都不繁乱,各有特色也各有变化,并且也没有掩盖住主神的地位。

在整个绘画的绘画风格和单个的人物形象刻画上,得吴道子绘画真传,既体现了唐代绘画的雍容大气,又体现了宋代的清新婉约,使其在元代画坛上独树一帜。

【解读】永乐宫三清殿《朝元图》

【解读】永乐宫三清殿《朝元图》

【解读】永乐宫三清殿《朝元图》永乐宫壁画是古代宗教寺观壁画艺术的杰作。

三清殿壁画《朝元图》是其中最为杰出的部分,也是中原地区寺观壁画发展到近古时期高峰的经典作品,其艺术价值堪比敦煌壁画。

永乐宫位于山西省芮城县北郊两公里处,北枕中条,南眺秦岭,宫前苍松掩映,茂林修竹,五龙泉水穿宫而过。

永乐宫建筑群,由宫门、无极门、无极殿(又称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等建筑组成,为元代道教宫观,是为祭祀永乐镇出生的道教八仙之一吕洞宾而建造,为全真教三大祖庭之一。

三清殿《朝元图》壁画,面积403平米,是永乐宫壁画中艺术水平最高的部分。

《朝元图》壁画中以玉皇、后土、木公、金母、紫微、勾陈、东极、南极为统领,280余位诸神环立四周,青龙星君和白虎星君侧立于行列之后,构成道教诸神祗朝拜最高神元始天尊的盛大行列。

主神高达3米,作为侍女的玉女也有1.9米。

壁画构图缜密严谨,充分体现了道教对宇宙、自然、社会、人生的哲学理解,彰显出北方草原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的大融合。

据壁画画工题记,壁画由河南洛阳马君祥及门人所绘,于金泰定二年(1325年)6月工毕。

三清殿《朝元图》壁画,继承了魏晋南北朝、唐宋以来各个时期壁画的构图法则与表现技法,形成了元代寺观壁画自身的特点,成为那个时期寺观壁画的华章。

壁画在绘画方面,融入了唐代画师阎立本《历代帝王像》的绘制技法与构图法则。

壁画主体部分的描绘则采用黑线勾勒,用笔有唐代画师吴道子“吴带当风”的遗韵,似莼菜颈杆,线条曲直扁圆,圆润流畅。

人物鬓发、眉须的用笔,细微发髻,根根入肉。

人物服饰,衣纹转折,抑扬顿挫,飘逸披帛,丈余之长,一气呵成,充分发挥了线描的表现技巧。

壁画的施色彩装工艺,在青绿色彩的基调下,所用朱砂、石黄、紫、赭等色,依章法布局。

在纷繁的色彩间,采用白色和中性淡色作间隔,使得画面更富于节奏感。

壁画在细微之处,采用沥粉堆金工艺,重点突出衣纹、璎珞、花钿、凤钗等饰物,沥粉勾填,华丽重彩,色彩炫目,富于装饰,使沥粉堆金与绚烂的色彩形成统一和谐的整体。

朝元图

朝元图

义务教教科书·美术 四年级上册
义务教教科书·美术 四年级上册
义务教教科书·美术 四年级上册
课件设计制作: 金普新区三十里堡第二小学 刘诗明
义务教教科书·美术 四年级上册
义务教教科书·美术 四年级上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你想了解些? 1.
通过本课你完成了哪 些?

2.

3.

你还学到了什么?




你还有那些新问题?还想了解些什么?

义务教教科书·美术 四年级上册
艺术实践:
选择你喜欢的人物形象,试着从造型、 色彩、线条、动势等几方面临摹她的艺术特 点,要天线线条的美感。
义务教教科书·美术 四年级上册
义务教教科书·美术 四年级上册
义务教教科书·美术 四年级上册
传统线描
《朝元图》色彩绚烂、华丽,富有装饰性,线条浑圆 有力,豪放而洒脱,所绘人物的衣袖、飘带线条有的长达 两三米,流畅自如,一气呵成,具有深厚的绘画功底。画 面上服饰的质地、衣裙的飘带、云彩的流动、人物的表情 全凭线条来表达,显示了传统先秒的丰富表现力。
义务教教科书·美术 四年级上册
壁画 壁画,墙壁上的艺术,即人们直接画 在墙面上的画。作为建筑物的附属部分, 它的装饰和美化功能使它成为环境艺术的 一个重要方面。壁画为人类历史上最早的 绘画形式之一。
早在汉朝就有在墙壁上作画的记载 ,多是在石窟、墓室或是寺观的墙壁, 到了现在结合了现代工艺和文化气息, 墙壁作画越来越多元、个性地发展, 更多地被人们在装修时应用。
线描是中国画的主要造型手段。 线描是运用线的轻重、浓淡、粗细、虚实、长短等笔 法表现物象的体积、形态、质感、量感、运动感的一种方 法。特点简练、清晰,可刻画各种现象。

永乐宫壁画

永乐宫壁画

重阳殿壁画
• 重阳殿壁画基本上继承了纯阳殿的表现方 法,用49幅画面来描述王重阳一生经历。 虽然时代稍晚(东壁画中石碑上有洪武元 年字样,可知壁画当完成于明洪武元年 1368以后),破损亦较严重,但是从其反 映道教有关事迹及社会生活的某些侧面来 说,仍具一定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从 其绘画风格看,仍与纯阳殿相近,当仍为 朱好古门人这一派系匠师所绘。 纯阳殿、重阳殿内的连环画,虽是叙述吕 洞宾、王重阳的故事,但却妙趣横生地展 示了封建社会中人们的活动。这些画面, 几乎是一幅幅活生生的当时中国社会生活 的缩影。平民百姓的梳洗、打扮、吃茶、 煮饭、种田、打鱼、砍柴、教书、采药、 闲谈;王公贵族、达官贵人的宫中朝拜、 君臣答理、开道鸣锣;道士设坛、念经等 各式各样的动态跃然壁上。画中,流离失 所的饥民,郁郁寡欢的厨夫、茶役、乐手, 朴实善良而勤劳的农民,与大腹便便的宫 廷贵族、帝王将相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对照。


永乐宫壁画用传统的程式画 法,使得近三百个形象无一 雷同之感,真让人叹为观止。 作为唐、宋绘画艺术特别是 壁画艺术的直接继承者,永 乐宫壁画在我国绘画史上当 占一席之地。从目前发现的 我国古代绘画遗迹来看,元 代人物画大幅的极少,三清 殿《朝元图》正可作为研究、 借鉴元代绘画的范例,并可 从中得到发展中国传统绘画 艺术的重要启示。整个壁画 极为丰富,是研究绘画艺术 和当时社会生活的生动资料, 将我们带回700年前的那个时 代。
芮城永乐宫装饰纹样及壁画 1瑰丽复杂的藻井纹样 2珍贵的壁画艺术 重阳殿壁画 三清殿《朝元图》 纯阳殿《钟离权度吕洞宾》
芮城永乐宫装饰纹样及壁画
1瑰丽复杂的藻井纹样 此时芮城永 乐宫的藻井已 发展为结构复 杂的小木作, 其中心图案则 为表示混沌状 态的图案或二 龙戏珠 ,周 围辅以规则的 方格和对称的 圆圈,朱色的 装饰给人瑰丽, 庄重之感。

宗教壁画-永乐宫壁画(道教)

宗教壁画-永乐宫壁画(道教)

运绘 画把重要的形象加上圆光。在神仙 行列中,有肃穆庄严的帝君,
仙风飘逸的仙伯、真人、神王 有威武骠悍的元帅、力士
有端庄祥和的后妃, 有清秀美丽的金童玉女
他们有的对话,有的倾听,有的顾盼 有的沉思,场面宏伟庄严真切 使观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朝元图成功塑造了多种 多样的人物类型,画师对 人物形象的描绘充分地体 现了传统中国绘画的特点, 以简练而严谨、流畅而刚 劲的线条刻画了众多生动 的形象。
这些形象按 不同的年纪、 性格和表情变 化多样。 线条 在疏密有致的 组织中,刚柔 相济的变化中, 创造了和谐的 韵律和装饰性 效果。
壁画色彩除了主神衣服用绯红和堆金沥粉以外,全画以青绿为 主,表现了理想中神的庄严和清静,二百八十多位神仙组成八 组,在统一中求得变化,以免单调平板,显示了作者高妙的构 图技巧和匠心
整个画面构图匀称, 280多个超过真人身高 的群像组合动静相参, 疏密有致,在变化中 达到高度统一和谐, 特别能够体现传统壁 画艺术吴道子传派 “以气胜”的特色。 是中国古代绘画史上 一件极为有代表性的 作品。
制 作: 黄 雪 莲
永乐宫位于山西省龙泉村东,建于元代
永乐宫艺术价值最高的是精美的壁画,总面积达873平方米,分别画在无 极门、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内,内容丰富技艺精湛,在我国古代绘 画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永乐宫的原址的芮城相传该地是[八 仙]之一吕洞宾的家乡,1959年,由 于修建三门峡水库
当时政府决定将这近1000平方公尺的壁画搬走重建 , 工匠们将附有壁画的墙壁逐块锯下,
全部划上记号,运到现址后再逐片地将壁画贴上,最后由画师将壁画加以仔 细修饰。重建后的永乐宫,令人难以置信地完美保留了这群壁画的旷世神韵。
《朝元图》为马君祥、马七等人所作,是永乐宫壁画的一部分,是元代 壁画艺术的最高典范。所画的是以八位主神为中心的天界诸神祇,分 做东西两列缓缓向北集中,一起朝谒最高神“三清”的浩荡场面。

永乐宫《朝元图》的道教仪式模式

永乐宫《朝元图》的道教仪式模式

永乐宫《朝元图》的道教仪式模式
[荷]葛思康
【期刊名称】《美术大观》
【年(卷),期】2022()1
【摘要】位于山西省芮城永乐宫的三清殿壁画属于中国规模最大壁画之一,主题为《朝元图》,即道教诸神朝觐主神的图像。

从汉代至今,此类图像在道教和其他艺术中占据了一个特别重要的位置。

一方面,朝元图像作为古代道观殿堂的主要壁画装饰,从宫廷到乡村小庙都有所展现;另一方面,《朝元图》作为道坛的组成部分,壁画或画轴展示出道教天上的宫廷,与地上人类的宫廷很相似。

基本上,道士在道坛或殿堂中做的仪式跟宫廷的仪式一样,即朝觐,但道教把此仪式称为“朝真”或“朝元”,《朝元图》之名亦由此而来。

由于《朝元图》与道教仪式的密切关系,这种壁画或画轴的内容、空间布置和构图都应该跟道教仪式有关。

本文以永乐宫三清殿《朝元图》壁画为例,说明此仪式关系,并解密其五个主要原则,最后讨论这个《朝元图》模式的来源和意义。

【总页数】11页(P39-49)
【作者】[荷]葛思康
【作者单位】荷兰莱顿大学;德国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国际文科研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95
【相关文献】
1.广州全真派道教仪式音乐初探——以三元宫早课仪式、灵官诞法会仪式音乐为例
2.永乐宫《朝元图》女性形象在商业插画中的设计转化
3.浅谈永乐宫壁画《朝元仙仗图》神仙类汉服对新中式服装设计的启示
4.浅谈永乐宫壁画《朝元仙仗图》神仙类汉服对新中式服装设计的启示
5.基于增强现实的永乐宫《朝元图》壁画交互展示策略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永乐宫壁画丨举世无双的朝元图(200个高清细节)永乐三清铁画钩,曹衣吴带兼刚柔;唐宋遗风满壁是,堪称天下第一流。

“永乐宫”最为出名的当属其壁画艺术。

这里的壁画胜在精美、盛大而且完整,不但融合了“曹衣似水,吴道当风”的唐宋绘画遗风,还结合了元代自身的绘画特点,堪称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奇迹。

“永乐宫”的壁画总面积,超过一千平方米,主要分布在龙虎殿、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这四座元代建筑中。

其中,尤以三清殿内的《朝元图》,为重中之重。

三清殿,又称无极殿,是供奉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的殿堂,为永乐宫的主殿。

殿内壁画描绘的是诸神朝拜道教始祖元始天尊的盛大场面,因此被称为"朝元图"。

气势恢弘,神韵流转,群神在行进中定格万千气象。

飞舞飘逸,满墻风动,历史在静默中诉说传奇过往。

下面一起来欣赏这绝世佳作吧。

把手机横过来看《朝元图》上都是谁?整个朝元图中,以八个高三米的主像为中心,各人物围绕主尊前后排列,有条不紊,井然有序。

画中主像庄严肃穆,群像环立,形象丰满圆润,个个神采奕奕,天仙道人、三教九流,无一雷同,文臣稳健,武将勇猛,金童玉女眉目俏丽,主位神祗威严肃穆,或左顾右盼,或一脸正气,或若有所思,构建出严谨的道教系列仙班体系。

三清殿旧影在朝元图构图中扇面墙正面是云气图除飞天外没有其他人物,其余壁画构图中八位主尊各率神祗众,东半部分为:东墙壁由南向北两位,分别为四御之一的后土皇地祇和昊天金闕至尊玉皇大帝;北墙壁一位,是四御之一的中宫北极紫微大帝;东扇面墙外侧一位,是四御之一的南极长生大帝。

西半部分为:西墙壁由南向北两位,分别为白玉亀台九靈太真金母元君(西王母)和东华上相木公青童道君;北壁一位,为四御之一的勾陈星宫天皇大帝;西扇面墙外侧一位,是东极青华太乙救苦天尊。

这八位主尊神祗,东西对称各有四尊,除东西扇面墙外侧的南极长生大帝和东极青华太乙救苦天尊为站立,其余六尊均坐在龙凤椅之上,他们率领大殿四壁诸位神祗构成“千官列雁行”的构图形式,各人物交糅杂错,相互掩映,人物多达二百九十二尊,其中男像二百六十三尊,女像二十七尊,飞天二尊,除去无法考证的人物和身份较低的人物之外,其他神祗分别有,青龙、白虎、玄元十子、三十二天帝君、二十八星宿、天蓬大元帅、天猷副元帅、翊圣德真君、北极真武大帝、雷公、电母、雨师、雷部诸神、天、地、水三官、日、月、金、木、水、火、土、紫炁、月孛、罗睺、计都、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左辅、右弼、天罡、三台、三元、五岳、四渎、扶桑大帝、丰都大帝、十二元神、太极、明星、九疑诸仙、传经法师、四目老人、仓颉、孔子、紫光夫人、文昌帝君、太乙诸神、八卦诸神、仙曹、仙官、天丁、力士、神王、神将、太乙、侍臣、香官、内官,金童、玉女等。

下面按照不同墙壁的方位,来认识下各位神仙。

青龙和白虎三清殿进大门两侧(南壁)分别是青龙(东侧)和白虎(西侧),在这里,青龙白虎既是守卫又是朝元队伍的后卫;而白虎君是水平最高的西壁东王公、西王母部队的后卫,是永乐宫壁画高水平的代表之一。

青龙君的侍臣都是宋代文臣形象,白虎君的侍卫都是宋代武士装束。

西侧的白虎星君东侧的青龙星君看画面下方的“神兽”就能分辨。

他们身上的华丽铠甲、戎靴因为奢侈的风气,大部分失去了原本的使用功能,成为表示礼仪的服饰。

西壁东王公西王母朝元队伍这一壁丹青是三清殿中最为精彩之处,不管是整体构图还是单个形象刻画,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线条流畅飘逸,即使去掉颜色也是一幅不多见的水平高超的白描作品。

朝元图众多的代表形象,大多出于这一壁,其中又以众太乙和玉女最为出名。

西壁以天崷副元帅和真武大帝开道,后面随从风雨雷电雷部诸神、八卦、十太乙、四值公曹、历代法师等等。

看手法和细部布局,东西二壁为不同的人所绘,只是粉本是同一套,所以比较对称协调。

西王母西王母左边端金色香炉的玉女旁,有穿着蓝色长袍的太乙真人,他戴的“通天冠”是冕冠以外级别最高的冠帽。

太乙真人整个西壁的最左侧,有一位皱眉的女性形象,她是电母,她是整个三清殿壁画中,唯一戴耳饰的女性形象。

电母东王公在东王公右下方,有一位侧身穿红色长袍的神仙,他的背后打了一个白色的结下垂,这是为了走路时能压住裙摆,因为飘起来是很失礼的。

在东王公右上方,有一位手持羽扇的老者,他是孔子。

道教里“尧舜周孔伊吕,昔诸圣贤,皆上擢仙职”,所以孔子出现在道教仙班里并不奇怪。

孔子在孔子下方,画了三双眼睛的是仓颉,这里真的不是印花了。

这些其实都是按照宋代民间士人的现实生活打扮的。

仓颉东壁皇天后土朝元队伍《朝元图》的布局很有意思,一般东西墙对称的肯定是四御,但是四御是三位男性一位女性,在视觉上美感不够。

为了取得绝对对称的效果,勾陈大帝和紫薇大帝被委屈安排到了北壁,与皇天后土对应的西壁让给了东王公和西王母(或称金公木母),这样一来美感十足而又显庄重!皇天后土下属诸神都赫赫有名,如扶桑大帝、五岳四渎、丰都大帝、天篷黑煞、十二元神、三元将军、城隍土地等,每个神仙都被建庙供奉,但在这里只属于下属。

其中开道的天篷元帅和后卫的天丁力士刻画极为精彩。

玉皇大帝玉皇大帝的穿着是整套唐代帝王的服饰,左侧不远处,有一位四目老翁,头戴东坡巾。

玉皇大帝右边主神是后土娘娘,在道教里掌阴阳,育万物,因此也被称“地母”(大地之母),全称为“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祇”。

古时,每年都要举行大型祭祀后土娘娘仪式,许多时候由皇帝亲自主持。

这是晋南地区一种非常流行的信仰。

运城市万荣县后土祠被认为是海内后土祠庙之冠,是皇家祭祀之源。

后土娘娘后土娘娘穿着华丽的粉色凤头高履,鞋底边缘装饰有云纹:离后土娘娘右侧五人的距离,是身穿白色曲领长袍的梓潼文昌帝君,他的形象很像包公,身上的服饰是宋朝百官的公服。

梓潼文昌帝君整个东壁最左侧,是怒目圆睁,让人过目不忘的天蓬大元帅:天蓬大元帅北壁勾陈大帝和紫薇大帝朝元队伍居于北极紫微宫的紫微大帝是上天各星宿之主,主要侍臣以各星宿为主,有日月五行等十一曜、北斗七星、左辅右弼、二十八星宿等等。

这一铺壁画对星宿的刻画非常精彩,如日星月星、金星水星和二十八宿等。

壁画西侧靠近大殿后门部分同样受风蚀,损坏较严重。

紫微大帝深蓝色长袍上能清楚的看到“龙、鸟、云”等纹样,和玉皇大帝身上的“十二章纹”一样。

勾陈大帝西侧勾陈大帝队伍与东侧紫薇大帝队伍相对应,这里众多神祗以星宿为主,为了对称效果都拆开在两侧,如二十八宿、十二地支等。

其他勾陈下属诸神还有天地水三官、南斗六星、历代传法经师等。

壁画靠近东侧门边的部分受损严重,是几百年来北风所致。

勾陈大帝水袖袖口,能看到明显的“龟背纹”:在勾陈大帝两侧,“二十八宿”的冠上都有动物的形象:神龛西壁长生大帝和东壁救苦天尊队伍这两铺壁画面积有限,而主神又要与其他六位主神相一致,所以刻画人物有限,辅臣是玄元十子和四职功曹对称排列。

但因为面积有限,所以画面容易控制,两幅画布局都极为生动,人物之间相互呼应。

尤其是西壁长生大帝,完全是阎立本历代帝王图的翻版,而线条又比唐代凝练有力的多。

救苦天尊两女相扶救苦天尊,天尊袖口衣襟处的“黑地唐草纹”清晰可见:他的左侧有旁边一红一绿拿着仙丹和莲花的仙者,身上的图案是“五岳名山”:《朝元图》壁画人物丰富,且众多人物手持不同的法器、供具,故而使用不同的勾线方式来进行表现,在壁画中大量的衣纹飘带,潇洒自如,运笔流畅,有的飘带更是长达三、四米之多,但是均一笔而就,中无断笔,这样的功力非常年积累而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而不能为之,如东扇面墙外侧南极长生大帝,从冕旒冠飘逸而下的飘带就是很典型的代表。

南极长生大帝三女在身旁两侧,他左侧背对我们的玉女,袖子上的宝相花图案很清楚:神龛背面三十二天帝君三清殿三清神龛背后是三十二天帝君,帝君都着冕服,但面部刻画都不同,并没有因为身份相近而流于程式化。

朝元图壁画,继承了魏晋南北朝、唐宋以来各个时期壁画的构图法则与表现技法,形成了元代寺观壁画自身的特点,成为那个时期寺观壁画的华章。

所有的人物服饰衣纹,宽袍长袖,满壁飞扬,正是“吴带当风”。

虽然壁画中使用的勾线种类较多,但是主要还是以铁线描和兰叶描为主,在遒劲有力的铁线下,无论是主尊神祗,还是玉女武官的轮廓神态均饱满立体,毫无呆板之嫌,除去人物轮廓,其余如衣饰、飘带、兵器、香炉等等也都大量使用铁线描,突出了壁画整体庄重感。

在铁线勾勒出的庄重构图中,唐代大家吴道子所创兰叶描又为壁画加入了飘逸动感,由于兰叶描行笔中受力不均,所以线条粗细不均,使得壁画中的道仙飘然灵动,如为数众多的文官武将胡须、仙官随风舞动的衣袖、武将盔甲上的罩袍飘带等,可以给人以非常强烈的张力和动感,仿佛身临其境。

壁画在细微之处,采用沥粉堆金工艺,重点突出衣纹、璎珞、花钿、凤钗等饰物,沥粉勾填,华丽重彩,色彩炫目,富于装饰,使沥粉堆金与绚烂的色彩形成统一和谐的整体。

壁画所采用的沥粉堆金工艺产生于汉代,滥觞于唐宋,在三清殿壁画的应用中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在色彩的使用中总体上壁画是以冷色系为主基调,如石青(蓝)、石绿(绿)等,点缀有朱砂(红)、石黄(黄)、铅粉(白)、赭石(赭)等暖色,依章法布局。

在纷繁的色彩间,采用白色和中性淡色作间隔,使得画面更富于节奏感,很好的运用了各色彩的特性,构成朴实、庄重、色彩浓烈浑厚的画面。

以下多图预警,准备好流量▼【壁画中的神兽】△青龙△白虎△孔雀【衣饰】△长袍上的青绿山水【帽冠】【鞋履】貌似就看到这么一双“凉鞋”【人物面部】△注意胡须飘动的轻盈感△发丝根根分明,舞动如火△全图中唯一一个大背面的人看谁的眼神更犀利△冷漠脸△拿扇子的小姐姐,眉清目秀【更多细节】光是云,就有十几种画法示范如何画出一团火?【器物摆设】各路神仙,手中所持也有特点青龙星君的剑△官员手里常见的笏板△斧头帮不不不,这是4位天丁力士△怀抱曲柄琵琶的金星△拿着个玩具?△拿着是仙丹?△这是什么宝贝?△无脸男拿着束莲花△拿桃子的这位其实是木星朝元图是谁画的?看了这么多,估计很多人想问,这绝世佳作到底是谁的作品?史册上没有任何纪录,不过还好,作画人自己留下了名字。

在三清殿扇面墙上有两处题记,一处在扇面墙东上端,题有:“河南府洛京勾山馬君祥長男馬七待詔把作正殿前面七间東山四間殿内斗心東面一半正尊雲氣五間泰定二年六月工筆門人王秀先王二待詔趙待詔馬十一待詔范待詔魏待詔方待詔趙待詔”。

另一处在扇面墙内侧云气壁画西下处:“河南府勾山馬七待詔正尊五間六月×日工畢雲氣”。

由这两处题记可以看出,三清殿的东半部分壁画和扇面墙云气图是由来自河南洛阳以马君祥为首的画班绘制完成。

而西半部分壁画未见有任何题记,这个现象比较奇特,因为众多学者普遍认为西半部分壁画的绘画技法和东半部分壁画明显是不同的,可以理解应当为两个画班分别创作,为什么西半部分壁画无题记?根据晋南现存元代寺观壁画的题记分布位置来看,西半部分最有可能出现题记的位置位于西梢间壁画上的某处,但是很遗憾,在西梢间“白虎君”壁画的东侧上方有大片后世修补的墙面,有可能原先的题记在补绘时被抹去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