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教材

合集下载

第7章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

第7章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

二、定位基准的选择
粗基准:毛坯上未加工的表面作定位基 准的为粗基准 。 精基准:经过机械加工的表面作定位基 准的为精基准。 选择顺序:先选择精基准定位把工件加 工到设计要求,然后考虑选择粗基准定 位,把用作精密基准的表面加工出来。
1.粗基准的选择原则
1)对于有不加工表面的工件,为保证 不加工表面与加工表面之间的相对位置 要求,一般应选择不加工表面为粗基准。
外圆表面加工方案
1)粗车-半精车-精车 ——软 2)粗车-半精车-粗磨-精磨 ——软、硬 3)粗车-半精车-精车-精细车(金刚车) ——有色金属
孔加工方案
1)钻-(扩)-粗铰-精铰:非旋转体上小孔 2)钻-(扩)-拉 :大批量 3)粗镗-半精镗-精镗 : 箱体上孔 4)粗镗-半精镗-粗磨-精磨:淬硬
3、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
3、机械加工工序卡
五、制定工艺规程的原则与步骤
1.原则 :保质、高效、低耗。 2.步骤: 1)分析零件图和产品装配图。 2)选择毛坯。 3)选择定位基准。 4)拟定工艺路线。 5)确定加工余量和工序尺寸。
五、制定工艺规程的原则与步骤
1.原则 :保质、高效、低耗。 2.步骤: 6)确定切削用量和工时定额。 7)确定个工序的设备及刀具、夹具、量具 和辅助工具。 8)填写个工序的技术要求及检验方法。 9)填写工艺文件。
1.粗基准的选择原则
(2)如果要保证某加工表面(相对重要 表面)切除的余量均匀,应选该表面作 粗基准 。
1.粗基准的选择原则
(3)为保证各加工表面都有足够的加工 余量,应选择毛坯余量小的表面作粗基 准。
1.粗基准的选择原则
(4)选作粗基准的表面,应尽可能平整, 不能有飞边、浇注系统、冒口或其它缺 陷,以便使工件定位可靠,夹紧方便。 (5)同一尺寸方向上的粗基准表面只能 使用一次。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教材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教材
第二十三页,共50页。
粗基准的选择(xuǎnzé)原则
3. 对于(duìyú)所有表面都要加工的表面,选取余量和公差最小的表面作 粗基准,以避免余量不足而造成废品。
第二十四页,共50页。
粗基准的选择(xuǎnzé)原则
4.选取光洁、平整、面积大的表面作粗基准; 5.粗基准不应重复使用。一般(yībān)情况下,粗基准只允许使用一次。
➢ 几何关系:视图完整、正确,表达清楚无歧义,几何元素的 关系应明确,避免在图纸上可能出现加工轮廓的数据不充分、 尺寸模糊不清及尺寸封闭干涉等缺陷。
第二页,共50页。
零件(línɡ jiàn)加工工 艺性分析
➢ 精度与技术要求:包括尺寸精度、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 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若能降低精度要求,则可降低加工 难度,减少加工次数(cìshù),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
第二十五页,共50页。
精基准的选择(xuǎnzé)原则
对于形位公差精度要求较高的零件,应采用已加工 过的表面作为定位基准。这种定位基准面叫做精基准。 精基准的选择原则(yuánzé): 1. 基准重合原则(yuánzé):选用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重 合
的原则(yuánzé)
第二十六页,共50页。
精基准(jīzhǔn)的选择原则
零件(línɡ jiàn) 工零艺件结性构包形括状:的合理性、几何(jǐ hé)图素关系的确定性、精度及
技术要求的可实现性、工件材料的可切削性能等
➢ 结构形状: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加工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尽量避免悬臂、窄槽、内腔尖角以及刚性不稳的薄壁、细长杆 之类的结构,减少或避免采用成型刀具加工的结构,孔系、内 转角半径等尽量按标准刀具尺寸统一以减少换刀次数,深腔处 窄槽和转角尺寸要充分考虑刀具的刚性等等。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完整版]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完整版]
4、自为基准
5、定位夹紧可靠方便
图床身导轨面自为基准
课题三 拟定工艺路线
拟定工艺路线,是制订工艺规程时的一项很重要的工 作。工艺路线拟定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工艺规程的合理 性科学性和经济性。
一、加工方法的选择
1. 所选择的加工方法能否达到零件精度的要求。
2. 零件材料的可加工性能如何。 3. 生产率对加工方法有无特殊要求。
二、工序尺寸与公差的确定
工序尺寸是零件在加工 过程中各工序应保证的加工 尺寸,通常为加工面至定位 基准面之间的尺寸。
1. 无需进行尺寸换算时工序尺寸的确定
2. 需进行尺寸换算时工序尺寸的确定
无需进行尺寸换算时工序尺寸的确定
• 确定加工工序的加工余量; • 从设计尺寸开始,确定工序基本尺寸; • 确定工序尺寸公差; • 按入体原则标注工序尺寸公差。
封闭环:
4、增、减环判别方法
举例:
增环
在尺寸链图中用首尾相接的单向 箭头顺序表示各尺寸环,其中与 封闭环箭头方向相反者为增环, 与封闭环箭头方向相同者为减环。
A1 A0 A2
A3
封闭环
减环
二、尺寸链的分类
1.按不同生产过程来分 (1) 工艺尺寸链:在零件加工工序中,由有关工序尺寸、设
计尺寸或加工余量等所组成的尺寸链。 (2) 装配尺寸链:在机器设计成装配中,由机器或部件内若
L3 L∑ L4 L1
(2) 平面尺寸链: 尺寸键全部尺
A5 A6
寸位于一个或几个平行平面内。 A4
A3

A6
A2 A1
A7

A5
A4
(3) 空间尺寸链: 尺寸链全部尺
A1
A2 A3
寸位干几个不平行的平面内。

(机械制造行业)第三章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

(机械制造行业)第三章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

第三章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3-1基本概念一.生产过程与工艺过程(一)生产过程从原材料到机械产品出厂的全部劳动过程。

包括:1)生产技术准备过程2)毛坯的制造3)零件的机械加工及热处理4)产品的装配、检验、试车、油漆、包装等。

5)产品的辅助劳动过程直接生产过程被加工对象的尺寸、形状或性能、位置产生一定的变化。

如:零件的机械加工、热处理、装配等。

间接生产过程:不使加工对象产生直接变化。

如:工装夹具的制造、工件的运输、设备的维护等。

(二)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是生产过程的一部分,是对零件采用各种加工方法,直接用于改变毛坯的形状、尺寸、表面粗糙度以及力学物理性能,使之成为合格零件的全部劳动过程。

工艺:使各种原材料、半成品成为成品的方法和过程工艺过程:在生产过程中,凡是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和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和半成品的过程。

二.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组成1.工序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台机床或一个工作地点对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划分工序的主要依据:工作地点是否改变和加工是否连续完成。

同一零件,同样的加工内容可以有不同的工序安排。

如图所示的阶梯轴的加工:加工内容:1.加工小端面 2.小端面钻中心孔3.加工大端面 4.大端面钻中心孔5.车大端外圆 6.对大端倒角7.车小端外圆8.对小端倒角9.精车外圆10.铣键槽11.去毛刺工序1:加工内容1到9——车床工序2:加工内容10、11——铣床(手工去毛刺)工序1:加工内容1、2、7、8—加工小端工序2:加工内容3、4、5、6—加工大端工序3:加工内容9工序4:加工内容10、11 第三种工序安排:工序1:加工内容:1、2、3、4—铣两端面打中心孔工序2:加工内容:5、6、7、8—仿形车外圆、倒角工序3:加工内容:9—精车外圆工序4:加工内容:1—铣键槽工序5:加工内容:11—去毛刺2、安装如果在一个工序中要对工件进行几次装夹,则每次装夹下完成的那部分加工内容称为一个安装。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
工序是组成工艺过程的基本单元,也是制定生产 计划、进行经济核算的基本单元。工序又可细分为安 装、工位、工步、走刀等组成部分。
工艺过程组成
工艺过程组成
2)安装
工件加工前,使其在机床或夹具中相对刀具占 据正确位置并给予固定的过程,称为装夹。(装夹 包括定位和夹紧两过程)
安装是指工件通过一次装夹后所完成的那一部 分工序。
1、生产纲领: 指包括备品、备件在内的该产品 的年产量。产品的年生产纲领就是产品的年生产量。 零件的年生产纲领由下式计算
N=Qn(1+a)(1+b)
式中:
N:零件的生产纲领(件/年); Q:产品的年产量(台/年); n:单台产品该零件的数量(件/年); a:备品率,以百分数计; b:废品率,以百分数计。
第五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本章主要介绍以下内容: 5.1 零件制造的工艺过程 5.2 工艺规程的作用及设计步骤 5.3 零件工艺性分析与毛坯的选择 5.4 定位基准的选择 5.5 工艺路线的拟定 5.6 加工余量的确定 5.7 尺寸链和工序尺寸的确定 5.8 时间定额和经济分析
重点、难点:定位基准的选择;尺寸链和工序尺寸 的确定
定义:全年中重复制造同一产品。 特点:产品品 种少、产量大,长期重复进行同一产品的加工。
5.2 各种生产类型工艺过程的主要特点
工艺过程特点 工件的互换性
单件生产
一般是配对制造,没有互换 性,广泛用钳工修配
毛坯的制造方 法及加工余量
铸件用木模手工造型;锻件 用自由锻。毛坯精度低,加 工余量大
生产类型
5)走刀
走刀(又称工作行程)是指刀具相对工件加工 表面进行一次切削所完成的那部分工作。每个工步 可包括一次走刀或几次走刀。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1.工艺规程的作用①工艺规程是指导生产的主要技术条件;②工艺规程是生产组织和生产管理工作的依据;③工艺规程是新建或扩建工厂及车间的基本资料。

2.工艺规程的设计原则①技术上的先进性②经济上的合理性③良好的劳动条件3.制订工艺规程所需的原始资料①产品的全套装配图和零件工作图②产品验收的质量标准③产品的生产纲领④毛坯资料⑤现场生产条件⑥工艺规程设计时应尽可能多了解新工艺、新方法4.工艺规程的制订步骤4.1零件的工艺分析1)零件技术要求分析①加工表面的尺寸精度②主要加工表面的形状精度③主要表面之间的相互位置精度④各加工表面粗糙度以及表面质量方面的其它要求⑤热处理及其它技术要求2)对零件图具体技术分析:①零件的视图、尺寸、公差和技术要求是否齐全②零件图所规定加工要求是否合理③零件的选材是否恰当3)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①机械零件的结构,由于使用要求不同而具有各种形状②在分析零件的结构时,不仅要注意各物体表面本身特征,而且要注意这些表面的不同组合③在研究零件结构时,要注意审查零件的结构工艺性4.2选择毛坯类型1)毛坯种类的选择:由材料的力学性能要求,零件结构形状的尺寸大小,零件的生产纲领以及利用新技术,新工艺的可能性决定。

2)确定毛坯的形状和尺寸,确定毛坯形状和尺寸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为使加工时工件安装稳定,有些铸件毛坯,需要铸出工艺凸台②为了保证零件加工质量和加工方便,常将一些零件作成一个整体毛坯,加工到一定形状后再切割分离。

4.3选择定位基准按照基准的选择原则,必须选择好各道工序的定位基准。

4.4工艺路线的拟定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零件各表面的加工方法和方案的选择,加工阶段的划分,确定工序的分散与集中,加工顺序安排和热处理安排等。

1)加工方法和加工方案的选择选择表面加工方案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根据加工表面的技术要求,尽可能采用经济加工精度方案经济加工精度:是指在正常的加工条件下,(包括完好的机床设备、必要的工艺装备、标准的工人技术等级、标准的耗用时间和生产费用)所能达到的加工精度。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

(二)加工阶段划分的意义
(1)保证加工质量 工件粗加工时,由于加工余量大,因此加工时背吃刀量 和进给量都大,产生的切削力及切削热也大,从而引起工艺系统受力变形、 热变形也大,所以从加工的方式可以看出,粗加工不可能得到高的精度和 小的表面粗糙度值,必须要有后续的、更高级的加工手段,逐步改变切削 用量,减少加工误差,最终满足零件的设计要求。 (2)合理使用机床设备 加工过程按阶段划分后,可合理使用设备,充分发 挥粗、精加工设备的各自特点,使设备得到合理的使用。 (3)方便安排热处理工序和及时发现毛坯缺陷 在加工过程中,如果零件需 要热处理,则加工过程至少需要划分为两个阶段。
四、加工顺序的安排
(一)机械加工工序的安排
1)为了为后续的工序提供合适的定位基准,往往在加工过程的开始,首先加 工出精基准。 2)首先安排加工表面的粗加工,然后安排半精加工,最后安排精加工、光整 加工。 3)根据零件功能和技术要求,一般将零件加工表面区分为主要表面和次要表 面,以主要表面的加工顺序安排为重点,将次要表面加工穿插于主要表面的 加工工序中间,这样有主有次、相得益彰。 4)先面后孔。 5)对于单件、小批量生产的零件,当工厂(车间)的设备按机床功能归类布置时, 为了避免零件的往返搬运费时、碰伤、碰坏的可能,应考虑加工工序集中安 排。
二、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1.外圆表面的加工
1)粗车。 2)粗车→半精车。 3)粗车→半精车→粗磨。 4)粗车→半精车→粗磨→精磨。 5)粗车→半精车→粗磨→精磨→研磨或其他超精加工。 6)粗车→半精车→精车。 7)粗车→半精车→精车→金刚车(细车)。
图5-7 外圆表面加工流程框图
2.孔的加工
图5-8 孔加工流程框图
2.工序过程卡片 为每个工序所编制的卡片称为工序卡片。在每张工序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
(1)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
(2)机械加工工艺卡片
(3)机械加工工序卡片
二、制定工艺规程的原则、原始资料及步骤
1.制定工艺规程的原则
(1)技术上的先进性
(2)经济上Leabharlann 合理性(3)有良好的生产条件
2.需要的原始资料
(1)产品的装配图与零件图
(2)产品的验收质量标准
(3)产品的生产纲领
(4)毛坯资料
(5)现场设备与工艺装备
(7)确定切削用量与工时定额
(8)确定各要紧工序的技术要求及检验方法
(9)填写工艺文件
【作业】
P195 3-18
(6)国内外生产技术的进展情况
(7)有关的工艺手册及图册
3.制定工艺规程的步骤
(1)分析研究产品的装配图与零件图
(2)按零件批量大小确定生产类型
(3)确定毛坯的种类与尺寸,画出毛坯的草图,作出材料预算
(4)拟订工艺路线
(5)确定各工序的加工余量,计算工序尺寸与公差
(6)确定各工序的设备、刀具、夹具、量具与辅助工具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
【教学目标】
1、掌握工艺规程的内容、格式
2、制定熟悉工艺规程的原则、步骤
【重点、难点】
工艺规程的格式
【教学过程】
§3-2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
一、工艺规程的内容、作用与格式
1.工艺规程的内容
工艺规程是规定产品或者零部件制造工艺过程与操作方法等的工艺文件,用以指导工人操作、组织生产
与实施工艺管理。通常包含:
毛坯类型与材料定额;工件的加工路线;所通过的车间与工段;各工序的内容要求及使用的机床与工艺装备;工件质量的检验项目及检验方法;切削用量;工时定额及工人技术等级等。

《机械制造基础》第5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

《机械制造基础》第5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

河南科技大学教案首页课程名称机械制造基础任课教师邓效忠第五章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计划学时14教学的目的和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定位基准和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原则,能够拟定工艺路线,会运用工艺尺寸链确定工序尺寸及其公差,使学生具有编制中等复杂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的能力。

重点:工件定位基准的选择;工序顺序的确定;工艺尺寸链及其应用。

难点:工艺尺寸链及其应用。

思考题:1.什么叫基准?基准分哪儿种?2.精、粗定位基准的选择原则各有哪些?如何分析这些原则之间出现的矛盾?3.零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原则是什么?4.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时,为什么要划分加工阶段?5.切削加工顺序安排的原则是什么?6.什么叫工序集中?什么叫工序分散?各用于什么场合?7.什么叫工序余量?影响工序余量的因素是什么?8.什么叫尺寸链?它具有哪些特征?9.什么叫工艺规程?它有什么作用?10.如何确定尺寸链中的增环、减环和封闭环?第5章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5.1 概述一、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其作用将产品或零部件的制造工艺过程的所有内容用图、表、文字的形式规定下来的工艺文件汇编称为工艺规程。

二、工艺规程设计所需的原始资料⑴零件图和产品整套装配图;⑵产品的生产纲领和生产类型;⑶产品的质量验收标准;⑷毛坯情况;⑸本厂的生产条件和技术水平;⑹国内外生产技术发展情况。

三、工艺规程设计的步骤⑴零件的工艺性分析。

⑵确定毛坯。

⑶拟定工艺路线,选择定位基准。

⑷确定各工序的设备和工装。

⑸确定主要工序的生产技术要求和质量验收标准。

⑹确定各工序的余量,计算工序尺寸和公差。

⑺确定各工序的切削用量。

⑻确定工时定额。

⑼填写工艺卡。

5.2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一、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结构工艺性是指产品的结构是否满足优质、高产、低成本制造的一种性质。

零件结构工艺性举见教材表5-4。

二、确定毛坯三、定位基准的选择粗基准是指未经机械加工的定位基准,而精基准则是经过机械加工的定位基准。

1.粗基准的选择原则粗基准选择的主要目的是:保证非加工面与加工面的位置关系;保证各加工表面余量的合理分配。

5.1制订工艺规程的步骤和方法

5.1制订工艺规程的步骤和方法
经常采用机械加工工艺卡511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其作用表51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工厂名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每料件数每台件每批件数工序号工艺装备名称及编号技术等时间定额min终结更改内容编制工厂名机械加工工序卡片零件名称零件图号工序名称材料名称材料牌号力学性能同时加工件数每料件数技术等级时间min准备终结时间min设备名称设备编号夹具名称夹具编号工时定额min刀具量具及辅助工具进给长度mm进给量mmr或mmmin切削速双行程数min切削速编制抄写校对审核表52机械加工工序卡片表53机械加工工艺卡片工厂机械加工工艺卡片产品名称及型号零件重量kg毛重每料件数每台件数每批件数mm进给量mmr或mmmin切削速双行程数min切削速度mmin终结更改内校对审核511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其作用4工艺规程的作用工艺规程是指导生产的主要技术文件工艺规程是生产准备工作的主要依据工艺规程是新建机械制造厂车间的基本技术文件1编制工艺规程应以保证零件加工质量达到设计图纸规定的各项技术要求为前提
5.1.3制订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所需的原始资料
(1)产品的全套装配图及零件图。
(2)产品的验收质量标准。
(3)产品的生产纲领及生产类型。 (4)零件毛坯图及毛坯生产情况。 (5)本厂(车间)的生产条件。 (6)各种有关手册、标准等技术资料。 (7)国内外先进工艺及生产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情况。
5.1.4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内容及步骤
设 备 名 称 及 编 号
时 间 定 额(min) 技术等 级
夹 具
刀 具
量 具
单 件
准备 — 终结
更改内 容
编制
抄 写
校对
审核
批 准
5.1.1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其作用
(4)工艺规程的作用
①工艺规程是指导生产的主要技术文件

第五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

第五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
教学目的:应初步理解和掌握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的原 则、步骤和方法,通过后续章节内容的学习,具备编制中等复 杂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基本能力。
第一节 基础知识及术语
一、生产过程和工艺过程 生产过程 在机械产品制造中,将 原材料(或半成品)转变为成 品的全过程。
第一节 基础知识及术语
工艺过程 在生产过程中,毛坯的制造、零件的机械加工与热处理、 产品的装配等工作将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采用形状、尺寸、 相对位置和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和半成品的过程。 主要内容 毛坯和零件成形——铸造、锻压、冲压、 毛坯和零件成形——铸造、锻压、冲压、焊接 、压制、烧结、 压制、烧结、 注塑、 注塑、压塑 … 机械加工——切削、磨削、 机械加工——切削、磨削、特种加工 材料改性与处理——热处理、电镀、转化膜、涂装、 材料改性与处理——热处理、电镀、转化膜、涂装、热喷涂 … 机械装配——把零件按一定的关系和要求连接在一起, 机械装配——把零件按一定的关系和要求连接在一起,组合成 部件和整台机械产品, 包括零件的固定、 连接、 调整、 平衡、 部件和整台机械产品 ,包括零件的固定、 连接、 调整、 平衡 、 检 验和试验等工作
第一节 基础知识及术语
获得尺寸精度的方法 试切法 试切—测量—调整—再试切,反复进行直到被加工 尺寸(工序尺寸)达到要求精度为止的加工方法。 调整法 在机床上先调整好刀具和工件在工序尺寸方向上的 相对位置,并在一批工件的加工过程中保持这个位置不变,以 保证工件工序尺寸精度的方法。 定尺寸刀具法 用刀具的相对尺寸来保证工件被加工部位工 序尺寸的方法。 主动测量法 在加工过程中,利用自动测量装置边加工边测 量加工尺寸,并将测量结果与要保证的工序尺寸比较后,或使 机床继续工作,或使机床停止工作的方法。 自动控制法 在加工过程中,利用测量装置或数控装置等自 动控制加工过程的加工方法。

[工学]顾崇衔等编著的第三版的《机械制造工艺学》课件第一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

[工学]顾崇衔等编著的第三版的《机械制造工艺学》课件第一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

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步骤
1. 确定加工目标和要求 2. 分析工艺性能和可行性 3. 选择合适的加工方法和设备 4. 制定详细的加工操作流程 5. 制定工艺检验标准和要求 6. 进行工艺规程的测试和验证 7. 最终审定和批准
各种加工工艺规程的比较
车削加工
适用于旋转对称工件,高效率且 精度较高。
铣削加工
适用于复杂形状工件,可切削出 各种曲线和表面。
钻削加工
适用于孔加工,可加工各种直径 和深度的孔。
制定加工工艺规程的基本原则
制定加工工艺规程应遵循以下原则:合理性、科学性、可行性、规范性、稳定性和持续改进性。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方法
模块化编制
将工艺规程分为多个独立模块, 便于组合和更新。
标准化编制
机械制造工艺学
这是关于机械制造工艺学的精彩课程,它涵盖了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 目的、分类和应用等内容。让我们一起探索机械加工的奥秘!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定义
机械加工工艺程是指在加工过程中制定并规范操作顺序、加工方法、设备 使用、工件检验等的文件。它对于确保高质量的产品非常重要。
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目的
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目的是确保加工过程的顺利进行,提高生产效率, 减少成本,并确保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分类
按加工目标分类
如精加工、粗加工、修整加 工。
按加工方式分类
如车削、铣削、钻削等。
按工艺特点分类
如手工加工、数控加工等。
流程图在机械加工工艺规程中 的应用
流程图在机械加工工艺规程中被广泛使用,它能清晰展示整个加工流程,帮 助操作人员理解和执行正确的加工步骤。
遵循行业标准和规范,确保规 程的一致性和互换性。

第10章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

第10章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

10.1.3生产类型与工艺特征
企业在计划期内应当生产的产品产量和进度计划称为生产纲领。机器制造中某零件的生产纲领 除了机器所需的数量以外,还要包括一定的备品和废品,所以,机械产品中某零件的年 生产纲领可按下式计算: N=Qn(1+a%)(1+b%)
根据零件的生产纲领或生产批量可以划分出不同的生产类型,它是企业生产专业化程度的分类, 一般分为三种不同的生产类型:单件生产、成批生产、大量生产。
1.设计基准:设计基准是在零件图上用于标注尺寸和表面相互位置关系的基准。它是标注设计尺 寸的起点。
2.工艺基准:在零件加工、测量和装配过程中所使用的基准,称为工 艺基准。根据用途不同以可分为工序基准、定位基准、测量基准和装 配基准。(1)工序基准。在工序图上,用以标注本工序被加工表面加 工后的尺寸、形状、位置的基准称为工序基准。其所标注的加工面位 置尺寸称为工序尺寸。 (2)定位基准。是指工件在加工过程中,用于 确定工件在机床或夹具上的位置的基准。它是工件上与夹具定位元件 直接接触的点、线或面。(3) 测量基准。是指检验工件时,用于测量 已加工表面的尺寸及各表面之间位置精度的基准。
应尽量选择加工表面本身作为精 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来确定。确定应使用的最终加工方
基准,但该表面与其它表面的位 法,由最终加工反推至第一次加工,而形成一个获得该 置精度由前道工序保证,即“自 加工表面的加工方案。表10-10、表10-11、表10-12
为基准”原则。
10.3.4 加工顺序的安排
1.加工阶段的划分 划分加工阶段的作用是: (1)保证加工质量, (2)合理使用设备,(3)便于安排热处理工序, (4)
1.单件生产。单件生产的基本特点,是生产的产品品种繁多,每种产品仅制造一个或少数几个, 很少重复生产。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

第七节 机床及工艺装备选择
一、机床设备选择 1. 机床规格与工件尺寸相适应。 2. 机床精度与要求加工精度相适应。 3. 机床生产率与工件生产类型相适应。 4. 机床的选择应结合企业实际情况。 5. 合理选择数控机床。 通用机床无法加工的工序内容为优先。 通用机床难加工,质量难保证的内容作重点。 通用机床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的内容作平衡。
2. 加工阶段的划分 粗加工阶段 ——切除大部分加工余量,重在生产率。 半精加工阶段 ——完成次要表面加工,并为主要表面精加 工作准备。 精加工阶段 ——使各主要表面达到图纸规定的质量要求。 光整加工阶段 ——对质量要求很高的表面,进一步提高尺 寸精度,减少表面粗糙度。
三、工序集中与分散 1. 工序集中 ——将工件的加工集中在较少的几道工序 完成。每道工序加工内容较多。 2. 工序集中的特点 采用高效专用机床及工艺装备,生产率高。 工件装夹次数少,加工位置精度高,物流、 生产周期短。 机床数量少,占地面积少,工入少,生产 计划组织简化。 投资大,调整维护困难,生产准备工作量 大,柔性差。
测量基准:用以测量工件形状、位置、
尺寸时所采用的基准。 装配基准:装配时用来确定零件或部 件在产品中的相对位置所采用的基准。 作为基准的点、线、面不一定存在, 定位时是通过有关具体的表面来体现 的,这些表面即称为定位基面
基准间的 关系
a )设计基准 装配基准 b )工序基准 定位基准
c ) 测量基准
二、工艺装备的选择 1. 夹具选择 加工批量小时尽量采用组合夹具、可 调夹具及其它通用夹具。 成批生产时可采用专用夹具,但力求 简单。 大批大量生产时采用各种高效动力夹 具,装夹方便可靠,节省准备时间。 数控机床夹具力求畅开,其定位、夹 紧元件不能影响加工走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加工工艺卡片:以工序为单位,详细说明产品或零件在
某一工艺阶段中的工序号、工序名称、工序内容、工序参数,操 作要求以及采用的设备和工艺装备。
机械加工工序卡片:在工艺卡或过程卡的基础上,按 每道工序所编制的一种工艺文件,一般有工序简图, 并详细说明该工序的每一个工步的加工(或装配)内 容、工艺参数、操作要求以及所用设备和工艺装备。
设备 铣端面打中心孔机床 车床 车床 键槽铣床 钳工台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组织车间生产的主要技术文件 生产准备和计划调度的主要依据 新建或扩建工厂、车间的基本技术文件
工艺规程的格式(JB/Z187.3-88)
工艺过程卡片:以工序为单位简要说明产品或零件的加工(或
装配)过程的一种工艺文件。(工艺路线)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
生产过程
原材料准备与储存 毛坯的生产:型材(棒料、方料、管料)、铸
坯、锻坯、焊坯 毛坯经过机械加工、热处理而成为零件 零件装配成机械 机械的质量检查及运行试验 机械的油漆和包装
基本概念
工艺过程: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相对位置和性质等, 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如:热加工工艺过程、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热处理工艺过程、装配工艺过程 等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装配工艺过程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组成
工序:一个工作地、连续完成的那一部 分工艺过程
工步:加工表面、加工工具不变,完成 的那一部分工序
工作行程:走刀 安装
阶梯小轴的工艺过程(单件小批)
工序 1
2
工序内容
车一端面,打中心孔; 调头,车另一端面,打中心孔
车大外圆及倒角; 调头,车小外圆及倒角
ΔC= ΔB- ΔA
ΔC< ΔB
1. 提高了加工精度(有时则需采用更高精度的加工方 法,如由铣改磨)
2. 如果精度太高,迫使重新考虑定位方案(使定位基 准与设计基准一致)
几种工艺文件出现的场合及使用范围
过程卡
出 单件小批 √
现 场
成批

合 大批大量 √
使
工厂设计

计划调度
范 围
材料供应
工具供应
工艺卡 〤 〤
√ 车间 技术科 检验科
工序卡 〤 重要零件 √ 工序工人
检验卡 〤 重要零件 √ 检验工人
制定工艺规程的基本步骤
分析原始资料 确定原始毛坯 拟定工艺方案 确定各工序所采用的设备 选择工艺装备 确定各工序的技术检验要求及检验方法 确定各工序的加工余量 确定工序尺寸和工序公差 填写工艺文件
取最优方案
选择定位基准
定位基准的概念 1. 装夹:定位与夹紧 2. 基准:作为“依据”的点线面 1) 设计基准: 2) 工艺基准:定位基准、装配基准、测量基准
精基准的选择
基准重合原则:设计基准与定位基准重合,消除基准不
重合误差
基准统一:选择尽可能多的表面加工时都能使用的基准
1. 易保证各加工表面的相对位置精度 2. 简化了工艺过程,使各工序所用夹具比较统一
大量生产 >50000
>5000
>1000
1
各种生产类型的工艺特征
工艺特征 零件的互换性
毛坯的制造方 法与加工余料
机床设备极其 布置形式
生产类型
单件小批
中批
用修配法钳工修配,缺乏 互换性
大部分具有互换 性。装配精度要 求高时,灵活应 用分组装配法和 调整法,同时还 保留某些装配法
木模手工造型或自由锻造, 部分采用金属模 毛坯精度低,加工余量大 铸造或模锻。毛
工作地每月 担负的工序

工序数·月-1
单件生产 ≤100
≤10
≤5
不作规定
小批生产 >100~500
>10~150 >5~100 >20~40
中批生产 >500~5000 >150~500 >100~300 >10~20
大批生产 >5000~50000 >500~5000 >300~1000 >1~10
分析原始资料
有关图纸:装配图、零件图、毛坯图 生产纲领 现场条件:设备规格、负荷、精度、工
夹量具 国内外先进经验及有关技术手册
确定原始毛坯
型材:棒料、方料、管料、 铸坯:复杂的箱体类、曲轴(球墨铸铁) 锻坯:综合性能好 焊坯:奇异件、尺寸变化较大件
拟定工艺方案(核心内容)
选择定位基准 确定定位夹紧方法 确定各表面的加工方法 确定工序的集中和分散 安排加工顺序 一般需要提出几个方案进行分析比较,选
互为基准,反复加工 自为基准:选加工表面本身为基准,仅能提高加工面本身
的尺寸、形状精度
装夹可靠
消除基准不重合误差
如图:尺寸A、B是设计要求尺寸,而(调整法)加工中 直接保证的尺寸是A、C尺寸,则:
Bmax=Amax-Cmin
Cmin=Amax-Bmax
Bmin=Amin-Cmax
Cmax=Amin-Bmin
坯精度和加工余 量中等
通用机床。按机床类别采 用机群式布置
部分通用机床和 高效机床。按工 件类别分工段排 列设备
大批大量
具有广泛的互换 性。少数装配精 度较高处,采用 分组装配法和调 整法。
广泛采用金属模 机器造型、模锻 或其他高效方法。 毛坯精度高,加 工余量小
广泛采用高效专 用机床及自动机 床。按流水线和 自动线排列设备
设备 车床
车床
3
铣键槽;
去毛刺
铣床
生产纲领和生产类型
生产纲领:年产量、进度计划 生产批量:一次投入或产出的同一产品
(或零件)的数量 生产类型:单件小批、成批、大批大量
生产类型和生产纲领等的关系
生产类型 生产纲领/(台·年-1 或件·年-1 )
小型机械或 中型机械或 重型机械或
轻型零件
中型零件 重型零件
各种生产类型的工艺特征
工艺设备
大多采用通用夹具、标 准附件、通用刀具和万 能量具。靠划线和试切 法达到精度要求
广泛采用夹具,部 分靠找正装夹达到 精用专用高效夹具、 复合刀具、专用量具或 自动检验装置。靠调整 法达到精度要求
对工人的 技术要求 工艺文件
成本
需技术水平高的工人
有工艺过程卡,关键工 序要工序卡 较高
需一定技术水平的 工人
有工艺过程卡,关 键零件要工序卡
中等
对调整工的技术水平要 求高,对操作工的技术 水平要求低
有工艺过程卡和工序卡, 关键工序要调整卡和检 验卡
较低
阶梯小轴的工艺过程(大批大量)
工序 工序内容 1 铣端面,打中心孔 2 车大外圆及倒角 3 车小端外圆及倒角 4 铣键槽 5 去毛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