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黄河颂:【习题课件】

合集下载

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 5 《黄河颂》课件(共33张PPT)

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 5  《黄河颂》课件(共33张PPT)

重点品析颂歌部分 5.连续三次写“啊! 黄河”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 【答案】运用呼告、反复的修辞手法,把歌词的主体 清楚地划分为三个层次,由实到虚,分别歌颂了黄河 养育、保卫、激励着中华民族,突出表达了作者对黄 河的热爱、赞颂之情。
阅读方法解密 反复修辞表达效果分析法。 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 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的一种修辞手法。 反复起强调,增强语气或语势,表达强烈情感;回环 起伏,充满语言美等作用。注意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 作用。本题主要从表达情感的作用上分析。
1. 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 诗歌。(重点)
2. 分析诗歌的关键语句,深入理解诗歌。(难点) 3. 体会诗歌蕴含的爱国热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怀。(重点)
光未然(1913~2002),本名张光年, 湖北光化(今老河口西 北)人,诗人、 文学评论家。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 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
3.“奔”“掀”“结”“劈”等动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案】作者用“奔”“掀”“结”“劈”等动词生 动传神地突出了黄河雄壮的气势、豪迈的气概。
4.“摇蓝”一词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把黄河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生动形象 地指出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黄河哺育滋养了炎黄子 孙,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传承。
【难点探究】作者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他 借歌颂黄河歌颂什么?
【答案】作者从黄河的自然特点(气势磅礴、惊涛澎湃)、 地理特征(九曲连环、绵延万里)、黄河对中华民族的贡 献(中华民族的摇篮、民族的屏障、激励着中华民族)等 方面赞美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英雄气魄。作者借 歌颂黄河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 的意志。

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黄河颂》习题课件PPT

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黄河颂》习题课件PPT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B)
A.摇篮
豪迈
一泄万丈
九曲连环
B.构筑
掀起
浩浩荡荡
浊流宛转
C.体魄
中源
波涛澎湃
铁的臂膀
D.扮演
榜样
发扬滋长
亚州平原
【点拨】A项,泄—泻;C项,源—原;D项,州—洲。
3.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C)
A.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 B.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C.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D.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点拨】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示的例赞④: 美这之我一情们句。通此过“行裹,挟”是“奔去腾看”“黄冲向河”入“发海泄”的“壮挣扎观”等景动象词,,生动感具受体地一表现下出大黄河海水的的野大性力和量,黄抒河发了的作者黄对黄,河水
风起一刹那,全世界仿佛变成了一个雪的天堂,那么美,那么纯,那么亲!
16.可观察是下面,黄风君璧多的画么作大《飞呀瀑雷,鸣》黑,蒙写一蒙段解、说灰文字蒙,至蒙少用的上水一个色成语之。中,黑色和灰色倒成了主导,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语境义。 (1)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这里指精神的城防。 (2)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气魄:气势。
5.对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B)
A.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反复) B.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比喻、拟人) C.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夸张、对偶) D.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比喻、拟人) 【点拨】没有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从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方面赞美了黄河的气魄。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5课《黄河颂》习题课件(共33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5课《黄河颂》习题课件(共33张PPT)

通读各句,注意句中的关联词,据此来排序。根据“无论是……
还是……抑或是”,可判断②①④句的顺序;再根据③句中的“不
只是”与尾句“更要立志报效祖国”中的“更要”,可判断正确
顺序应为②①④③
4.下列各句表达方式,依次判断全对的一项是 ①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没有彷徨,没有 矛盾。 ②闻先生的书桌,零乱不堪,众物腾怨,闻先生心不在焉,抱 歉地道一声:“秩序不在我的范围以内。” ③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④1971 年,我第一次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见到阔别 了 22 年的稼先。
8.(教材思考探究二变式题)在这首诗中,诗人为什么用第二人称 “你”称呼黄河,而不是直接称“黄河”或“她”?(3 分) 用第二人称拉近了作者与作品中形象之间的距离,让人感觉诗 人是直接与黄河对话(1 分),这样感情抒发得更为直接、真切、 浓烈,更能表达对黄河的赞颂(2 分)。而用“她”或“黄河”都 无此作用。
胆略,_示__例__:__是__“__更__上__一__层__楼__”__的__进__取_________。
2.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培养自己解决、分析、观察问题的 能力。(将“解决、分析、观察”改为“观察、分析、解决”) B.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养成主动交流的习惯,是取得进步的 一个重要关键因素。(删去“重要”或“关键”)
7.(教材积累拓展三变式题)请从鉴赏修辞的表达效果的角度给 下面的句子写一个批注。(4 分)
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黄河当作一个巨人,黄河的主流是巨 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支流是“巨人”身上千万条“臂 膀”(2 分)。如此巨人,“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了黄河 不可阻挡的力量和恢宏磅礴的气势,正足以激发民族精神和信 念(2 分)。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5课《黄河颂》课件(共28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5课《黄河颂》课件(共28张PPT)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 /伟大坚强!!
初读诗歌——知内容
1.从内容上看,诗歌有几部分?
第一部分是朗诵词,让读者了解黄河形象——伟大坚 强,引出下文的颂歌。
第二部分是歌词,主要是赞颂黄河。
2.歌词的主体部分都是在“颂黄河”,但并不是立即开 始歌颂,在“颂”之前还有一段“我站在高山之巅……劈 成南北两面”,这又是在写什么?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这里运用拟人和夸张的修辞, 把黄河写作一个有千万条臂膀
浩浩荡荡,
的巨人,“一泻万丈”“浩浩
向南北两岸
荡荡”,体现了黄河不可阻挡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的力量和恢弘磅礴的气势,正
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在我们学过的诗歌中,有些诗直白抒情,风格豪迈,有些诗则委 婉含蓄。你认为这首诗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 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
七下语文第二单元 家国情怀
目录
《黄河颂》 《老山界》 《谁是最可爱的人》 《土地的誓言》 《木兰诗》
单元学习重点
1.体会作品的抒情方式 2.学习做批注
黄河 颂
光未然
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 这个民族。
——毛泽东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世 界第五长河,世界上含沙量最 多的河流,被誉为中国的“母 亲河”。黄河长达6300千米。 从高空俯瞰,它非常像一个巨 大的“几”字。
教学目标:
1.感受诗中黄河的形象,领悟黄河所凝聚的 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2.细心揣摩课文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 会做批注。
光未然:(1913—2002),原名张光年,现 代诗人,文学评论家。湖北省光化县人。 中共党员,1935年毕业于武昌中华大学中 文系。早年从事抗日救亡文艺活动。1936 年开始发表作品。194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 会。他创作了组诗《黄河大合唱》《五月 的鲜花》《屈原》等诗作,其他代表作品 有《戏剧的现实主义问题》《风雨文谈》 《文艺辩论集》等。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件:5.黄河颂(共32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件:5.黄河颂(共32张PPT)

【解析】 B项,介词掩盖主语,应去掉“通过”或“使”; C项,搭配不当,应将“突破”改为“实现”;D项,否定 不当,应去掉“不再”。
5.[18儒墨教研原创题]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
最恰当的一项是( ) C
①赞美你,用心里平静而温润的情感,你不需要感情炽热,来激荡
你豪情澎湃的胸怀
②太阳落了,水流去;月亮升起,巨浪涌来
万物生长中的艰辛与蓬勃
阅读感悟
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8.作者为什么称黄河为“摇篮”,是“屏障”?
_【__答__案_】__将__黄__河__比_作__“__摇__篮__”_,__是__因__为__黄_河__哺__育__滋__养_了__世__代__华__ _夏__儿__女_,__它__又__是__中_华__民__族__的__发_祥__地__;__把__它_比__作__“__屏__障_”__是__因__为__ _黄__河__天_险__在__地__理__位_置__上__可__作__为_军__事__屏__障__,_黄__河__伟__大__而_又__坚__强__的__ _精__神__,_更__足__以__成__为_中__华__民__族__精_神__上__的__城__防_,__是__中__华__民_族__抵__御__外__ _辱__的__制_胜__法__宝__,__突_出__了__黄__河__对_中__华__民__族__的_保__卫__作__用__。_________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5.《黄河颂》(26页)ppt精品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5.《黄河颂》(26页)ppt精品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5.《黄河颂》(26 页)ppt 精品课 件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5.《黄河颂》(26 页)ppt 精品课 件
单6、击诗此人处借编歌辑颂母黄河版表标达题了样什式么感情?
• 单击此诗处编人辑借母歌版文颂本黄样式河歌颂我们的民 族• 第,•二第激级三级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 感与自• 第信四级心,激励中华儿女要像黄
讲授新课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自主预习
走近作者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光未然,原名张光
• 第二级
年。现代诗人,文学评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论家。1936年到延安, 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 神的组诗《黄河大合
唱》,经冼星海谱曲后
风行全国。
讲授新课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黄河大合唱》共有八个乐章。诗中雄
• 第二级
• 第三级
主要内•容第四•:级第五了级 解黄河精神——伟大 坚强。
作用是引出下文的颂歌。
单(击三)此、处歌编词部辑分母在版“标颂题黄样河式”之
前,对黄河进行了怎样的描写,
• 单哪击一此处个编词辑母总版领文本,样表式现了黄河怎样 的• 第•特二第级三点级 ?
• 第四级 • 第五级
对黄河进行了近镜头特写、俯瞰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5.《黄河颂》(26 页)ppt 精品课 件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5.《黄河颂》(26 页)ppt 精品课 件
单2.击如此何处理编解辑黄母河版是标“题摇篮样”式,是
“屏障”?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第黄级三级河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是 伟大坚• 第强四• 级第精五级神的发祥地;黄河天险 在地理位置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 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 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 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5《黄河颂》课件(36张PPT)

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5《黄河颂》课件(36张PPT)

这两个词都可以形容人的举动、气势。
把中原大地 原名张光年,湖北光化县人。
(1)如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哺育滋养了世代中华儿女; 原名张光年,湖北光化县人。
横向展开到黄
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成为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劈成南北两面。
河流域两岸
重点解读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澎湃:①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啊!黄河! 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等)。
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成为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你一泻万丈, 这两个词都可以形容人的举动、气势。
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气势磅礴。 ②形容声势浩大,气势雄伟。
浩浩荡荡, 这首歌词写得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
同时作者还歌颂了黄河“一泻万丈”“浩浩荡荡”的气势,这些比喻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黄河的伟大,描绘了民族精神的伟大。
这这些两句 个子词表都例现可了以句黄形河容:你一人往的的无举前动歌、、无气声坚势不。婉摧的特转点。动听,让人赞不绝口,令我心潮澎湃。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她孕育了五千年灿烂的古国文化。
狂澜: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例 正直豪迈的态度,或者在某种活动中或生存方式中表现出来的态度、举动或气势。
5 黄河颂
学科素养构建
必备知识
素养提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整体感知 诗歌内容。 2.体会诗歌的语言特点,赏析诗歌 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3.反复诵读诗歌,对关键语句进行 批注,并揣摩、品味其内涵,体会诗 歌的意境美。
1.分析诗歌中的黄河形象,领悟黄 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 神。 2.联系写作背景,体会作者的爱国 情怀,激发自己热爱故土、热爱祖 国的情感。

部编版7年级下册语文习题课件-黄河颂

部编版7年级下册语文习题课件-黄河颂
奇瑰丽的想象,条理清晰,章法严谨。先是近镜头特 写:_惊__涛__澎__湃__,___掀__起__万__丈__狂__澜__;然后是俯瞰全景式 的总写:_浊__流__宛__转__,__结__成__九__曲__连__环__;接着纵向描写黄 河的流向:_从__昆__仑__山__下__/_奔__向__黄__海__之__边__;最后横向展 开到黄河流域两岸:_把__中__原__大__地__/_劈__成__南__北__两__面__。作 者借歌颂黄河,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 国豪情。
5.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B )
①诗仙李白曾用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
回”来形容您的恢宏气势。
②秦皇汉武,文韬武略;唐宗宋祖,文精武通。
③您以千军万马的气势,一泻万里的河水,穿过沃野圹埌的宁
夏平原。
④构成了“天下黄河富宁夏”的塞上“江南”,江南之国。
⑤但是无论他们有何等的丰功伟绩,都是由您抚养长大的,靠
部编版教材∙7年级语文下册
例文: 春天来了,小草破土而出,嫩嫩的、绿绿的,遍布大地。
一棵、两棵……谁也数不清。狂风暴雨可以使花朵七零八落, 但却始终不能把小草怎样。小草就是这样平凡而坚强,默默 地生长着。小草不像大树那样高耸,那样得意地在空中摇摆, 但它奋发向上。小草不像鲜花那么艳丽多姿,但它如鲜花般 纯洁、芬芳。正如千千万万普通的劳动者一样,平凡而伟大, 他们不怕困难,不惧挑战,用自己的力量,默默改变着世界, 让这个世界越变越好。
个部分,由实到虚,逐步深入,分别歌颂了黄河养育、保卫、 激励着中华民族,突出表达了作者对黄河的热爱、赞美之情。
部编版教材∙7年级语文下册
二、精段品析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2单元 5《黄河颂》 课件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2单元 5《黄河颂》  课件
山巅( diān ) 劈成( pī ) 气魄( pò ) 狂澜( lán ) 浊流(zhuó) 宛转( wǎn ) 屏障( píng) 哺育( bǔ ) 澎湃(péng pài) 九曲连环( qū ) 一泻万丈( xiè)
( qū )弯曲
曲 ( qǔ )歌曲
( qiáng )强大 强 ( qiǎng )勉强
“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 “颂黄河”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 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 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 逐步深入,营造出一种回环往复的韵律美。
5.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 障”?
把黄河比作摇篮,形象生动地歌颂黄河 养育了中华民族,指出了黄河的历史贡 献;把黄河比作屏障,指出黄河的地理 优势,歌颂黄河保卫着中华民族。
二、诗歌既可以直接抒情,也可以间接抒情。 你认为这首诗主要采取的是哪种抒情方式?你 还能从自己读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
本诗属于直接抒情。诗歌以明朗的语言塑造了黄 河奔腾不息、气势宏伟的形象,并且以“啊!黄 河 !……” 这 样 的 句 式 直 接 抒 发 了 热 爱 黄 河 的 感 情,充满雄浑豪迈之美。 直接抒情:闻一多的《太阳吟》 间接抒情: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
( píng )屏障 屏
( bǐng )屏息凝神
( jiàng )倔强
澜(lán)波澜 斓(lán)斑斓 谰(lán)谰言 阑(lán)阑珊
巅(diān)山巅 颠(diān)颠簸 癫(diān)疯癫
必记字词 词义理解
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形容声势浩大,气势雄 伟。 狂澜: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 流。 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 等)。 哺育:喂养,比喻培养。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黄河颂》课件(共34张PPT)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黄河颂》课件(共34张PPT)

合新作知探导究入
1、了解批注 编者已对诗歌进行了部分赏析,也就是文中的批注。
这是精读文章常用的方法。 批注的对象:字、词、句、段、篇章。 批注的角度:语言特色、思想内容、层次结构、写作手 法、修辞手法、疑难感受等方面。
合新作知探导究入
合新作知探导究入
2、批注示例 学习课文中的“批注示例”,想一想示例是从哪些角
合新作知探导究入
黄河,以她磅礴的气势,母亲的情怀,启迪激 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要伟大坚强。在苦难 的年代里,我们向黄河母亲学习“伟大坚强”,同仇敌 忾,最终赶走了侵略者,建立了新中国。
在今天的中国,国力日趋强盛,经济日渐繁荣。 但在我们民族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挑 战,这更需要我们要勇往直前,开拓进取……作为少 年的我们,更要铭记并发扬黄河精神,为建设富强、 民主、文明、和谐的美好中国而努力。
新知讲解
1.听读诗歌 听名家朗诵视频,注意标注节奏和重音。 思考: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情感?
新知讲解
1.听读诗歌 听名家朗诵视频,注意标注节奏和重音。 思考: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情感?
对黄河的赞颂之情
新知讲解
2.学生自由有感情地朗读。 朗读指导: (1)诗歌分为朗读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 (2)“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停 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掀”“奔”“劈”的重读 ,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3)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 明在歌颂。 (4)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 铿锵有力。
写黄河的自然特点(气势磅礴、惊涛澎湃、九曲连 环、绵延万里),“望”字领起,可概括为“望黄河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黄河颂》课件(共50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黄河颂》课件(共50张PPT)
• 宛转: 曲折流转。 • 哺育: 喂养。也比喻培养。
理解字义
• 一泻万丈: 形容江河水流迅速。 • 浩浩荡荡: 水势大,形容广阔或壮大。 • 体魄: 体格和精力。 • 屏障: 像屏风那样遮挡着东西。 • 复兴: 衰落后再兴盛起来。
朗读感知
• 1、学生自读课文,掌握字词,自我感 悟朗诵技巧
• 2、学生齐读课文,注意停顿、重音、 速度、语调的处理
(3)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 障”?
B、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暗 喻),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 用而言,因为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 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的精神,更 是中华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我们民 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4)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万 千条铁的臂膀”?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1、课文主要是“颂黄河”,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 阶段,对黄河作了一番展望描绘,朗读分析:
• (1)哪一个字统领 了望黄河部分?
“望”字统领
• (2)作者望到黄河 什么景象?这些景象 分别从哪些角度去观 察、描写的?
(歌词)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近镜头特写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俯瞰全景式总写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纵向描写黄河的流向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横向展开到黄河流域两岸
(2)作者望到黄河什么景象?这些景象分别 从哪些角度去观察、描写的?
• 诗人在歌颂黄河之前,对黄河作了一番描 绘,即“望黄河滚滚”所统领的四句:先是近 镜头特写——“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 再是俯瞰全景式的总写——“浊流宛转/结成 九曲回环”,然后是纵向描写黄河的流向— —“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最后横向 展开到黄河流域两岸——“把中原大地/劈成 南北两面”

第5课《黄河颂》课件(共24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5课《黄河颂》课件(共24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黄河颂
光未然
学习目标 1.感受诗中的黄河形象,领悟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 精神。 2.细心揣摩课文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会做批注。
预习检查反馈 (1)读准下列蓝色字的字音
山巅( diān ) 哺育( bǔ )浊流( zhuó)狂澜 ( lán ) 滋长( zī ) 宛转( wǎn )掀起( xiān )体魄( pò ) 九曲( qū )澎湃(pénɡ pài)屏障( píng zhàng) 磅礴( páng bó )一泻万丈( xiè )
2.明目的,知主题(为什么写) 这首诗借歌颂黄河歌颂中华民族伟大而又坚强的民族精神,激 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 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祖国。
二、研读诗歌,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1.本诗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并不是一开
始就歌颂,而是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诗中找出一
五、诗歌朗诵比赛。 1.朗读诗歌,读出诗歌节奏 2.说说下列句子应该怎么读? ①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惊涛澎湃,掀起 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 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总领下文,停顿要稍长一些; “奔”“劈”重读; 这四句应越读越激昂,表现出黄河一泻万里、奔腾不息、波澜 壮阔的气势和无坚不摧、势不可挡的力量。 ②“啊!黄河!”重复三次,诗人反复吟唱,三个 ““啊!”, 应该怎样读?
(三)明目的,知主题(为什么写) 把握诗歌主旨
作者描绘黄河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特点,歌颂它伟大坚强的 精神,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诗人借歌颂黄河是要表达什么情感?
1.了解写作背景 1938年末,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华北大 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也积 极地投入到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中来,他们通过自己创造的形 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1939年,光未然奔赴 延安,随八路军将士在黄河两岸抗击日寇。中国雄奇的山川,英勇 抗敌的战士,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时代的呼唤,促使他怀着高 涨的爱国热情,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 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统编(部编)版初一语文7年级下册 第2单元 黄河颂 习题课件(共26张PPT)

统编(部编)版初一语文7年级下册 第2单元 黄河颂 习题课件(共26张PPT)

9.歌词中反复出现“啊!黄河!”有什么作用?
“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的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 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 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10.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气魄?他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从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方面赞美了 黄河的气魄。诗人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激发了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 和自信心,从而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定”,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定的决 心保卫黄河,保卫祖国。
11.选文以《啊,黄河母亲》为题有什么表达效果?(3 分) 【示例】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1 分),表达了作者对黄河母亲的敬仰之情(2 分)。
12.结合具体内容说说文章第一段有什么作用。(4 分) 【示例】①文章第一段先引用《黄河大合唱》里的歌词,给人一种“未见黄河, 先闻其声”的感觉(2 分);②针对老人们的话连发两问,制造悬念(1 分),引人思考, 为下文的叙述做铺垫(1 分)。
6.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1948 年,解放战争胜利前夕,毛泽东主席面对汹涌澎湃的黄河,无 限感慨地对身边的卫士们说道:“谁如果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 材料二:现代著名诗人光未然在他的《黄河颂》一诗中写道:“啊!黄河!你 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03 拓展阅读
啊,黄河母亲 孩提时代,就听大人们唱“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那气势壮怀激 烈,铿锵雄浑,耳边犹如响起黄河澎湃的浪涛。后来又听老人们常说“不到黄河心 不死”,心中窃想,黄河一定是一条非常大的河流,一定比我邻近的运河还要长, 还要宽,如若不然,怎么不唱运河在咆哮呢?黄河也一定离我家很远,不然为什么 说不到黄河心不死呢?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单元5.黄河颂习题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单元5.黄河颂习题课件

语言建构·能力练
12. 请简要分析标题“黄河的重量”的含义及作用。 含义:“黄河的重量”指黄河中蕴含着中华民族伟
大的精神品质。 作用:概括文章主旨,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综合实践·素养练
13. 【安徽合肥蜀山区期末】学校开展以“我爱诗歌”为主 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我写诗歌】调皮的明明将抄在黑板上的诗《四月》悄 悄擦去了两句。请根据开头的诗句内容和句式特点,发 挥想象,在横线上补写出两句。
语言建构·能力练
一、课文研读 5. 下列对诗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望黄河”部分,一个“望”字统领下文,“望”的 内容,虚实结合,章法严谨。 B.“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中的“铁的臂膀” 是形容黄河的无数条支流。 C.全诗都以第二人称“你”来称呼黄河,使感情抒发得 更为直接、真切。 D.诗歌写得明快雄健,风格委婉含蓄。
冼星海
中华民族
人教版七年级·下
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语言建构·能力练
5
6
7
8
9
10 11 Biblioteka 2综合实践·素养练13
14
新知积累·基础练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惊涛 澎拜,/掀起万丈狂lán;/浊• 流宛转,/结成九曲• 连环;/ 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A
B
C
D
新知积累·基础练
3. 下面的语段中有两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 黄河就要扑向大海了。她必定是远远地看见了那一
片蔚蓝,便心心念念、义无反顾,从遥远的高原一路奔 赴到此,从未停歇。她既然历经千难万险,也毫不踌躇 地奔涌向前。那排山倒海的波涛便是她匆匆的脚步,最 终,她气势磅礴而又充满深情地投向海洋的怀抱。那蔚 蓝的大海,是她最后终将回归的家园。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5课《黄河颂》习题课件(共31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5课《黄河颂》习题课件(共31张PPT)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颜色的字注音。 (1)山diān( 巅 ) (2)星移斗转( zhuǎn ) 2.解释文段中画横线的词语。 (1)延伸:_延__长__,__伸__展__。___ (2)哺育:_比__喻__培__养__。___
3.下列对诗句运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C ) A.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比喻) B.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拟人) C.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排比) D.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 臂膀。(夸张、拟人) (“排比”应为“反复”)
阅读提高 (朗诵词) 啊,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又坚强! 这里, 我们向着黄河, 唱出我们的赞歌。
(歌词)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①, 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②, 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
6.朗诵词中,作者先以__呼__告__的手法,直称读者为“_朋__友___”,开宗 明义地说出了要“_歌__颂__黄__河___”的主题。
7.如何理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是因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 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发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中华儿女。 8.把黄河比喻为“我们民族的屏障”,是侧重黄河的什么作用而言的?
5.根据下面画波浪线的句子仿写。 黄河,多么伟大的名字,这是条伟大的河流,它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更是中国人民的化身!黄河用它的乳汁,哺育着 中华儿女;黄河用它的脊背,负载着国家安危;黄__河__用__它__奋__斗__不__息__的__壮__举__, 激__励__着__亿__万__人__民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建构·能力练
13.阅读时把自己的感悟、理解、评价或疑难问题,用简练的 语言和相应的符号标注在文章的空白处,就是做批注。 做批注是一种非常好的读书方法。请你仿照文中画波浪 线的句子的批注,给下面的句子做批注。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语言建构·能力练
【点拨】可以从用词、修辞、主旨、感悟等角度进行批 注,意思对即可。
语言建构·能力练
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18页第10-13题。
10.根据下面的提示,写出文中相应的诗句。 诗中所“望”的内容,既有写实的成分,也有雄奇瑰丽的想象,
条理清晰,章法严谨。先是近镜头特写:_惊__涛__澎__湃__,__掀__起__万__丈__狂__澜__; 然后是俯瞰全景式的总写:__浊__流__宛__转__,__结__成__九__曲__连__环__;接着纵向描写 黄河的流向:_从__昆__仑__山__下__/_奔__向__黄__海__之__边__;最后横向展开到黄河流域两 岸:_把__中__原__大__地__/劈__成__南__北__两___面____。作者借歌颂黄河,歌颂中华民族, 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
【点拨】 B项“九屈连环”应为“九曲连环”;C项
“哺”应读bǔ,“一泄万丈”应为“一泻万丈”;D
项“湃”应读pài。
新知积累·基础练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C ) A.掀起万丈狂• 澜• (巨大的波浪) B.筑成我们民族的屏• 障• (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 即精神的堤防)
C.黄河以它英雄的气• 魄• (雄壮、雄伟) D.伸出千万条铁的臂• 膀• (这里比喻支流) 【点拨】 “气魄”是“气势”的意思。
综合实践·素养练
片段练笔 19.许多歌曲,在哼唱中都会让我们想起一个时代,
想起一些故事,想起一些人。这些歌曲就像是 一个记事本,记录着一些曾经,让我们从中受 到教育,得到启迪。品读下面几段歌词,写一 段话,说说你的感悟。(150字以上)
综合实践·素养练
①我漫步黄河岸边,浊浪滔天向我呼唤,祖先的历史像黄河 万古奔流。(《我们是黄河泰山》)
语言建构·能力练
15.“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用了拟__人__、__比__喻__ 的修辞手法。 【点拨】本题考查修辞手法,作答本题要了解常见修 辞手法。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 张、排比、对偶等。
语言建构·能力练
16.请你写出连续的两句有关长江的古诗词。 【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平时的诗词积累 及对诗词理解。 示例一: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示例二: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人教版七年级·下
5 黄河颂
新知积累·基础练
1.下列加点字注音、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 )
A.气魄• (pò) B.狂澜• (lán) C.劈• 开(pī)
D.澎湃• (bài)
山巅• (diān) 浊流宛转 唱出赞歌 屏• 障(píng) 九屈连环 伟大坚强 哺•育(pǔ) 一泄万丈 发扬滋长 榜• 样(bǎng) 浩浩荡荡 英雄儿女
的水成就千秋霸业。
⑥在这几千年的风吹雨打中,又有多少英雄故事在您的身边上演。
A.①③④⑥②⑤
B.⑥②⑤①③④
C.⑥①③④②⑤
D.①③⑥②⑤④
新知积累·基础练
6.对课文《黄河颂》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D ) A.诗中“望黄河”部分,一个“望”字统领下文,“望” 的内容虚实结合,章法谨严。 B.诗中“啊!黄河!”反复出现,起到了分层的作用。 C.全诗主要以第二人称“你”来称呼黄河,使感情抒发得 更为直接、真切、浓烈! D.诗歌写得明快雄健,以长句为主,长短结合,自由奔放 且错落有致。
【点拨】应为“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长短结合。
新知积累·基础练
7.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历代文人骚客对它描写颇 多,而我们的劳动人民也创作了很多关于黄河的 口头文化,请你写出关于黄河的成语、俗语(或谚 语)各一个以及连续的两句关于黄河的诗句。
(1)成语:___河__清__海__晏_____ (2)俗语(或谚语):___跳__进__黄__河__也__洗__不__清__。___ (3)诗句:_示__例__:__欲__渡__黄__河__冰__塞__川__,__将__登__太__行__雪__满__山__。
综合实践·素养练
18.学完《黄河颂》一文后,七年级(1)班开展了以“追 寻母亲河”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 下任务。
(1)【拟写标语】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示例:心系黄河,共建家园! 滔滔黄河
水,悠悠儿女情。 保护水资源,不要让母亲 河哭泣!
综合实践·素养练
(2)【诗歌朗诵】请你写出两句描写黄河的诗句。 示例: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新知积累·基础练
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D ) A.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B.我/站在/高山之巅 C.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D.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点拨】 D项正确的划分应为:像你一样的/伟 大坚强。
新知积累·基础练
4.下列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D ) A.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 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B.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C.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D.这里,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 【点拨】 A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B项运用了夸张、 对偶的修辞手法,C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示例: 批注:把黄河比喻成一个巨人,主流是巨人的躯干, 无数条支流就是“千万条铁的臂膀”,与“一泻万丈” 照应,体现了黄河气势磅礴、势不可当的气度和力量。
语言建构·能力练
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19页第14-17题。
14.歌词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长江? 【点拨】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从最后几句即可看出 长江的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及其贡献等。 从长江的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及其贡献等方面 来赞美长江。
②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我的中国心》) ③虽不曾听见黄河壮,澎湃汹涌在梦里。(《龙的传人》) ④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保卫黄 河》) 这些歌曲让我心潮澎湃,浮想联翩:
综合实践·素养练
例文:我想到了黄河在中华儿女心中的分量和中华儿女 对黄河的热爱;我想到了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 中华文化就是从黄河这儿发源。从石器时代起中华民族的先 民就在黄河的怀抱里繁衍生息。此后,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过 程中,他们在黄河形成的冲积平原上,不断提高适应自然的 能力,发展农业文明,使黄河流域逐渐成为古代中国经济、 政治和文化的中心。这些久远的民族历史,在我们的神话传 说、歌谣等传统文化当中,留下了生动的记录。
综合实践·素养练
材料三:近年来,黄河沿岸向黄河里排放的工业 废水一天比一天多,10年间翻了一倍。黄河沿线地 区纷纷实施“铁腕治污”常态化方针,加大环境执 法力度,强化环保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努力 营造“人人参与环保”的浓厚氛围。
黄河水质越来越差,治理黄河的任务越来越重, 沿线地区纷纷出手,加大对黄河的保护力度。
语言建构·能力练
17.比较《长江之歌》与课文《黄河颂》,说说两者有 什么相同点。 【点拨】可从内容、写法、语言特点等方面入手比较。 ①都表达了一种爱国情怀;②都是对江河的赞 美;③都是通过对江河的赞美来表现中国人民的伟 大坚强;④格调激昂,气势磅礴;⑤都反映出中华 民族历史的悠久和文化的博大精深。
语言建构·能力练
一、语文要素训练
8.【训练点:动词的表达效果】“奔”“掀”“结”“劈” 等动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作者用“奔”“掀”“结”“劈”等动词生动传 神地突出了黄河雄壮的气势、豪迈的气概。
语言建构·能力练
9.【训练点:反复的修辞】诗中三次出现“啊!黄 河!”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把歌词的主体清楚 地划分为三个部分,由实到虚,逐步深入,分别 歌颂了黄河养育、保卫、激励着中华民族,突出 表达了作者对黄河的热爱、赞美之情。
语言建构·能力练
11.诗句“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中的“望”字 换成“看”字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望”字表示向远处看;而“看”的 距离较近,与整首诗的气势不符。
语言建构·能力练
12 . 在 《 黄 河 颂 》 这 首 诗 中 , 诗 人 为 什 么 用 第 二 人 称 “你”称呼黄河,而不是直接称为“黄河”或“她”? 用第二人称,拉近了与黄河的距离,让人感觉作 者是直接与黄河对话,更好地抒发了对黄河的赞颂 之情,抒情色彩更强烈了。而用“黄河”或“她” 都无此作用。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综合实践·素养练
(3)【材料探究】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两千多年前,黄河只叫“河”,没有
“黄”字。《诗经》中许多篇章都提到过。那时黄 河水还比较清亮。黄河上游及晋陕一带的植被还比 较多,水草丰茂,山清水秀。
材料二:古人言:“黄河清,天下宁。”黄河 的治理,事关广大人民的生计。
新知积累·基础练
5.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B ) ①诗仙李白曾用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来形容您的恢宏气势。
②秦皇汉武,文韬武略;唐宗宋祖,文精武通。
③您以千军万马的气势,一泻万里的河水,穿过沃野圹埌的宁夏平
原。
④构成了“天下黄河富宁夏”的塞上“江南”。
⑤但是无论他们有何等的丰功伟绩,都是由您哺育长大的,靠着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