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学与热处理章节重点总结

合集下载

金属学及热处理要点总结

金属学及热处理要点总结

第一章金属的晶体结构决定材料性能的三个因素:化学成分、内部结构、组织状态金属:具有正的电阻温度系数的物质。

金属与非金属的主要区别是金属具有正的电阻温度系数和良好的导电能力。

金属键:处以聚集状态的金属原子,全部或大部分贡献出他们的价电子成为自由电子,为整个原子集体所共有,这些自由电子与所有自由电子一起在所有原子核周围按量子力学规律运动着,贡献出价电子的原子则变为正离子,沉浸在电子云中,依靠运动于其间的公有化的自由电子的静电作用结合起来,这种结合方式叫做金属键。

双原子模型:晶体:原子在三维空间做有规则周期性重复排列的物质叫做晶体。

晶体的特性:1、各向异性2、具有一定的熔点。

空间点阵:为了清晰地描述原子在三维空间排列的规律性,常将构成晶体的实际质点忽略,而将其抽象为纯粹的几何点,称为阵点或节点,这些阵点可以是原子或分子的中心,也可以是彼此等同的原子团或分子团的中心,各个阵点的周围环境都相同。

做许多平行的直线将这些阵点连接起来形成一个三维空间格架,叫做空间点阵。

晶胞:从点阵中选取的一个能够完全反映晶格特征的最小几何单元。

晶格常数:晶胞的棱边长度称为晶格常数,在X、Y、Z轴上分别以a、b、c表示。

致密度:表示晶胞中原子排列的紧密程度,可用原子所占体积与晶胞体积之比K表示。

三种典型的晶体结构:体心立方晶格、面心立方晶格、密排六方晶格。

体心立方晶格:α-Fe、Cr、W、V、Nb、Mo 配位数8 致密度0.68 滑移系:{110}*<111> 共12 个堆垛顺序ABAB 面心立方晶格:γ-Fe、Cu、Ni、Al、Au、Ag 配位数12 致密度0.74 滑移系:{111}*<110> 共12 个堆垛顺序ABCABC 密排六方晶格:Zn、Mg、Be、Cd 配位数12 致密度0.74 滑移系:{0001}*<1121> 堆垛顺序ABAB晶向族指数包含的晶向指数:一、写出<u v w>的排列二、给其中每个晶向加一个负号,分三次加三、给其中每个晶向加两个负号,分三次加四、给每个晶向加三个负号晶面族指数包含的晶面指数:(如果h k l 中有一个是零就写出排列各加一个负号,如果有两个零就只写出排列就行。

金属学及热处理基础知识

金属学及热处理基础知识

第一章金属学及热处理基础知识一、金属的基本结构金属材料的化学成分不同,其性能也不同。

但是对于同一种成分的金属材料,通过不同的加工处理工艺,改变材料内部的组织结构,也可以使其性能发生极大的变化,可见,金属的内部结构和组织状态也是决定金属材料性能的重要因素。

金属和合金在固态下通常都是晶体,因此首先要了解其晶体结构。

1、金属的原子结构及原子的结合方式(1)金属原子的结构特点最外层的电子数很少,一般为1~2个,最多不超过4个,这些外层电子与原子核的结合力很弱,很容易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变成自由电子,此时的原子即变为正离子,而对于过渡族金属元素来说,除具有以上金属原子的特点外,还有一个特点,即在次外层尚未填满电子的情况下,最外层就先填充了电子。

因此,过渡族金属的原子不仅容易丢失最外层电子,而且还容易丢失次外层的1~2个电子,这就出现了过渡族金属化合价可变的现象。

当过渡族金属的原子彼此相互结合时,不仅最外层电子参与结合,而且次外层电子也参与结合。

因此,过渡族金属的原子间结合力特别强,宏观表现为熔点高。

强度高。

由此可见,原子外层参与结合的电子数目,不仅决定着原子间结合键的本质,而且对其化学性能和强度等特性也具有重要影响。

(2)金属键处以集聚状态的金属原子,全部或大部将它们的价电子贡献出来,为其整个原子集体所公有,称之为电子云或电子气。

这些价电子或自由电子,已不再只围绕自己的原子核转动,而是与所有的价电子一起在所有原子核周围按量子力学规律运动着。

贡献出价电子的原子,则变为正离子,沉浸在电子云中,它们依靠运动于其间的公有化的自由电子的静电作用而结合起来,这种结合方式叫做金属键,它没有饱和性和方向性。

(3)结合力与结合能固态金属中两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包括:正离子与周围自由电子间的吸引力,正离子与正离子以及电子与电子间的排斥力。

结合能是吸引能与排斥能的代数和,当形成原子集团比分散孤立的原子更稳定,即势能更低时,在吸引力的作用下把远处的原子移近所做的功是使原子的势能降低,所以吸引能是负值,相反,排斥能作用下把远处的原子移近平衡距离d 0时,其结合能最低,原子最稳定。

金属学与热处理期末复习重点

金属学与热处理期末复习重点

第一章金属的晶体结构第一节金属1度系数为负值。

第二节金属的晶体结构1、晶体的特征:1、具有一定的熔点2、各向异性非晶体为各向同性23、为了清楚地表明原子在空间排列的规律性,常常将构成晶体的原子抽象为纯粹的几何点,称之为点阵。

这些点阵有规则地周期性重复排列所形成的三维空间阵列称为空间点阵。

常人4567、常见的三种晶体结构主要是指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和密排六方结构,其中体心立方结构(BCC)每个晶胞含有2原子,其原子配位数为8,致密度是68%面心立方结构(FCC)每个晶胞含有4原子,其原子配位数为12;致密度是74%密排六方结构(HCP)每个晶胞含有6原子,其原子配位数为12,致密度是74% 。

8、密排面的堆垛顺序是AB AB AB……,构成密排六方结构ABCABCABC……,构成面心立方结构9、通常以[uvw]表示晶向指数的普遍形式原子排列相同但空间位向不同的所有晶向成为晶向族,<uvw>表示晶面指数的一般表示形式为(hkl)晶面族用大括号{hkl}表示10、在立方结构的晶体中,当一晶向[uvw]位于或平行于某一晶面(hkl)时,必须满足以下关系:hu+kv+lw=0当某一晶向与某一晶面垂直时,则其晶向指数和晶面指数必须完全相等,即u=b、v=k、w=l。

12、由于多晶体中的晶粒位向是任意的,晶粒的各向异性被互相抵消,因此在一般情况下整个晶体不显示各向异性,称之为伪等向性。

一般金属都是多晶体第三节实际金属的晶体结构1、晶体中的线缺陷就是各种类型的位错,它是在晶体中某处有一列或若干列原子发生了有规律的错排现象。

2、刃型位错的重要特征:1、刃型位错有一额外半原子面;2、位错线是一个具有一定宽度的管道3、位错线与晶体的滑移方向相垂直,位错线运动的方向垂直于位错线螺型位错的重要特征:1、螺型位错没有额外半原子面;2、螺型位错线是一个具有一定宽度的管道,其中只有切应变,而无正应变3、位错线与晶体的滑移方向平行,位错线运动的方向与位错线垂直4、位错线与柏氏矢量垂直就是刃型位错,位错线与柏氏矢量平行,就是螺型位错。

第二版金属学与热处理第九到十三章总结

第二版金属学与热处理第九到十三章总结

第二版金属学与热处理第九到十三章总结第九章钢的热处理原理内容提要:热处理是改善金属材料的使用性能和加工性能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工艺方法。

根据热处理后所要求的性能的不同,热处理的类型有多种多样,但所有的热处理工艺都包括加热、保温和冷却三个阶段。

第一节概述一、热处理的作用热处理是将钢在固态下加热到预期温度,并在该温度下保持一段时间,然后以一定的速度冷却到室温的一种热加工工艺。

其目的是改变钢的内部组织结构,以改善其性能。

预备热处理的目的:恰当的热处理工艺可以消除铸、锻、焊等热加工工艺造成的各种缺陷,细化晶粒,消除偏析,降低内应力,使钢的组织和性能更加均匀。

二、热处理与相图金属材料能进行热处理的条件:只有在加热或冷却时发生溶解度显著变化或者发生类似纯铁的同素异构转变,即有固态相变发生的合金才能进行热处理。

金属材料的特点之一是可以用热处理方法较大幅度地调整与改变其性能,这是由于金属材料在加热与冷却过程中内部组织结构发生了各种类型的变化的缘故。

为了使钢件在热处理后获得所需要的性能,大多数热处理工艺(如淬火、正火和普通退火等)都要将钢件加热到高于临界点温度,以获得全部或部分奥氏体组织并使之均匀化,这个过程称为奥氏体化。

然后通过不同的冷却制度,使奥氏体转变为不同的组织(包括平衡组织与不平衡组织),从而获得所需的性能。

亚共析钢、过共析钢的奥氏体形成,以及先共析铁素体或二次渗碳体继续向奥氏体转变或溶解的过程,只有加热温度超过A3(亚共析钢)或Acm(过共析钢)后,才能全部转变或溶入奥氏体。

特别地,对过共析钢,在加热到Acm以上全部得到奥氏体时,因为温度较高,且含碳量多,使所得的奥氏体晶粒明显粗大。

应该指出,在Fe-Fe3C相图中A1、A3、Acm是平衡时的相变温度(称为临界点),在实际生产中加热速度比较快,相变是在不平衡的条件下进行的,因此相变点要比相图中所示的相变温度高一些,分别以Ac1、Ac3、Accm表示,理论相变温度和实际相变温度之间的差值称为过热度;同理,冷却时相变的临界点分别以Ar1、Ar3、Arcm表示,其差值称为过冷度。

金属学与热处理总结5则范文

金属学与热处理总结5则范文

金属学与热处理总结5则范文第一篇:金属学与热处理总结名词解释:退火:将钢加热到临界点Ac1以上或以下温度,保温以后随炉冷却以获得近于平衡状态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正火:将钢加热到Ac3(或Acm)以上适当温度,保温以后在空气中冷却得到珠光体类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淬火:将钢加热到临界点Ac3或Ac1以上一定温度,保温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的速度冷却得到马氏体(或下贝氏体)的热处理工艺。

回火:将淬火钢在A1以下温度加热,使其转变为稳定的回火组织,并以适当方式冷却到室温的工艺过程。

表面淬火:将工件快速加热到淬火温度,然后快速冷却,仅使表面层获得淬火组织的热处理方法。

渗碳:将低碳钢件放入渗碳介质中,在900-950加热保温,使活性原子渗入钢件表面并获得高渗碳体的工艺方法。

渗氮:向钢件表面渗入氮元素,形成富氮硬化层的化学热处理。

淬透性:钢材淬火时获得马氏体能力的特征。

淬硬性:钢材淬火时淬成马氏体可能得到的最高硬度。

回火稳定性:淬火钢对回火时发生软化过程的抵抗能力。

回火脆性:钢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回火时,其冲击韧度显著下降,这种脆化现象叫做钢的回火脆性热应力:工件在加热(或冷却)时,由于不同部位的温度差异,导致热胀(或冷缩)的不一致所引起的应力称为热应力。

组织应力:由于工件不同部位组织转变不同时性而引起的内应力。

过冷奥氏体:在临界温度以下处于不稳定状态的奥氏体称为过冷奥氏体。

退火的目的:均匀钢的化学成分及组织;细化晶粒;调整硬度,消除内应力和加工硬化,改善钢的成形及切削加工性能,为淬火做好组织准备。

正火的目的:改善钢的切削加工性能;消除热加工缺陷;消除过共析钢的网状碳化物,便于球化退火;提高普通结构零件的力学性能。

淬火目的:提高工具、渗碳零件和其它高强度耐磨机器零件等的硬度、强度和耐磨性;回火目的:减少或消除淬火应力,保持相变的组织转变,提高钢的塑形和韧性,获得硬度强度塑形和韧性的适当结合1.试述奥氏体钢的形成过程及控制奥氏体晶粒的方法制定合适的加热规范,包括控制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碳含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并在钢中加入一定阻碍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合金元素;考虑原始组织的影响2.珠光体、贝氏体、马氏体的特征、性能特点是什么?珠光体:片状珠光体,片间距越小,强度越高,塑性、韧性也越好;粒状珠光体,Fe3C颗粒越细小,分布越均匀,合金的强度越高。

第二版金属学与热处理第九到十三章总结

第二版金属学与热处理第九到十三章总结
④只有贝氏体转变的“C”曲线:合金元素Mn、Cr、Ni、W、Mo 的加入,使扩散型的珠光体相变受到极大阻碍。(贝氏体钢18Cr2Ni4WA、18Cr2Ni4MoA)
⑤只有珠光体转变的“C”曲线:在中碳高Cr 钢3Cr13、3Cr13Si以及4Cr13 等钢中出现。
⑥在马氏体转变的Ms 点以上整个温度区间不出现“C”曲线:这类钢通常为奥氏体钢高温下稳定的奥氏体组织能全部过冷至室温。也可能有过剩碳化物的高温析出。
C 曲线上部的水平线A1是奥氏体和珠光体的平衡温度。 C曲线下面还有两条水平线分别表示奥氏体向马氏体开始转变温度 Ms点和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终了温度Mf点。Ms和Mf温度多采用膨胀法或磁性法等物理方法测定。
3 影响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的因素
3.1奥氏体成分的影响:
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的速度反映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而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可在C曲线上反映出来。过冷奥氏体越稳定,孕育期越长,则转变速度越慢,C曲线越往右移。反之亦然。
3.过渡型相变:如贝氏体转变。
第二节钢在加热时的转变
一、共析钢奥氏体的形成过程
钢在加热时奥氏体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新相的形核、长大和均匀化的过程。以共析钢为例,根据Fe-Fe3C相图,加热前的原始组织为珠光体(即铁素体和渗碳体形成的机械混合物)。当加热到A1以上温度后,珠光体向奥氏体转变,转变包括以下四个基本的过程:
亚共析钢、过共析钢的奥氏体形成,以及先共析铁素体或二次渗碳体继续向奥氏体转变或溶解的过程,只有加热温度超过A3(亚共析钢)或Acm(过共析钢)后,才能全部转变或溶入奥氏体。特别地,对过共析钢,在加热到Acm以上全部得到奥氏体时,因为温度较高,且含碳量多,使所得的奥氏体晶粒明显粗大。
应该指出,在Fe-Fe3C相图中A1、A3、Acm是平衡时的相变温度(称为临界点),在实际生产中加热速度比较快,相变是在不平衡的条件下进行的,因此相变点要比相图中所示的相变温度高一些,分别以Ac1、Ac3、Accm表示,理论相变温度和实际相变温度之间的差值称为过热度;同理,冷却时相变的临界点分别以Ar1、Ar3、Arcm表示,其差值称为过冷度。实际生产中相变的临界温度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随着加热和冷却速度的不同而变化。

完整word版,金属学与热处理总结(免费版),推荐文档

完整word版,金属学与热处理总结(免费版),推荐文档

金属学与热处理总结一、金属的晶体结构重点内容:面心立方、体心立方金属晶体结构的配位数、致密度、原子半径,八面体、四面体间隙个数;晶向指数、晶面指数的标定;柏氏矢量具的特性、晶界具的特性。

基本内容:密排六方金属晶体结构的配位数、致密度、原子半径,密排面上原子的堆垛顺晶胞:在晶格中选取一个能够完全反映晶格特征的最小的几何单元,用来分析原子排列的规律性,这个最小的几何单元称为晶胞。

金属键:失去外层价电子的正离子与弥漫其间的自由电子的静电作用而结合起来,这种结合方式称为金属键。

位错:晶体中原子的排列在一定范围内发生有规律错动的一种特殊结构组态。

位错的柏氏矢量具有的一些特性:①用位错的柏氏矢量可以判断位错的类型;②柏氏矢量的守恒性,即柏氏矢量与回路起点及回路途径无关;③位错的柏氏矢量个部分均相同。

刃型位错的柏氏矢量与位错线垂直;螺型平行;混合型呈任意角度。

晶界具有的一些特性:①晶界的能量较高,具有自发长大和使界面平直化,以减少晶界总面积的趋势;②原子在晶界上的扩散速度高于晶内,熔点较低;③相变时新相优先在晶界出形核;④晶界处易于发生杂质或溶质原子的富集或偏聚;⑤晶界易于腐蚀和氧化;⑥常温下晶界可以阻止位错的运动,提高材料的强度。

二、纯金属的结晶重点内容:均匀形核时过冷度与临界晶核半径、临界形核功之间的关系;细化晶粒的方法,铸锭三晶区的形成机制。

基本内容:结晶过程、阻力、动力,过冷度、变质处理的概念。

铸锭的缺陷;结晶的热力学条件和结构条件,非均匀形核的临界晶核半径、临界形核功。

相起伏:液态金属中,时聚时散,起伏不定,不断变化着的近程规则排列的原子集团。

过冷度: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的差称为过冷度。

变质处理:在浇铸前往液态金属中加入形核剂,促使形成大量的非均匀晶核,以细化晶粒的方法。

过冷度与液态金属结晶的关系:液态金属结晶的过程是形核与晶核的长大过程。

从热力学的角度上看,没有过冷度结晶就没有趋动力。

根据 T R k ∆∝1可知当过冷度T ∆为零时临界晶核半径R k 为无穷大,临界形核功(21T G ∆∝∆)也为无穷大。

金属学与热处理总结(上)

金属学与热处理总结(上)

金属的晶体结构1.化学键:组成物质的质点的相互作用力。

分为共价键(有饱和性与方向性)、离子键(没有饱和性与方向性)、金属键(没有饱和性与方向性)、范德瓦尔键。

2.晶体晶体:物质的质点在三维空间作有规律的周期性重复排列所形成的物质。

(长程有序)晶体的特性:均匀性、各向异性、固定的熔点、对称性、规则外形、产生电子衍射等。

3.典型晶体结构配位数:一个原子周围最近邻并且等距离的原子的个数。

进行晶体结构转变相关计算时,应注意不同晶体结构所含的原子数不同。

4.点缺陷:三维尺度均很小的晶体缺陷。

a)形成:结晶、高温或辐照b)类型:肖脱基空位、弗兰克尔空位c)运动:迁移、复合d)点缺陷对性能的影响:晶格畸变与缺陷强化;电阻率升高;加速扩散,影响相变5.线缺陷:晶体中长度为数百到数万原子间距的管线状原子错排区。

又称位错。

a)类型:i.刃型位错:有正负之分;ii.螺型位错:有左右之分(左右手法则)。

b)柏氏矢量的确定方法:i.从距离位错一定距离的任一原子出发,沿逆时针环绕位错做闭合回路;ii.在完整晶体中以同样方向步数做相同的不封闭回路;iii.将回路封闭,封闭向量就是柏氏矢量。

c)性质i.刃型位错的柏氏矢量与位错线垂直;ii.螺型位错的柏氏矢量与位错线平行。

d)位错的特征i.位错是晶体变形与未变形区域的分界ii.位错线不会中断于晶体内。

iii.位错具有易动性6.亚晶界:晶粒内部各排列方位有细微差异的亚结构之间的界面。

晶界:相邻晶粒的界面。

a)小角度晶界:对称倾侧晶界,无长程应力场,能量低、稳定;位向差越大、位错密度越高,界面能越高。

b)大角度晶界:晶界能高,且与取向差无关7.相界a)是两种不同晶体结构的相之间的界面;b)分为共格界面、半共格界面、非共格界面三类;c)共格界面界面能最低,弹性应变能最高。

8.堆垛层错a)是原子的堆垛次序错误形成的缺陷。

b)形成单位面积层错升高的能量称为层错能。

c)层错能越高,形成层错越困难。

金属学与热处理知识点总结

金属学与热处理知识点总结

金属学与热处理知识点总结金属学是研究金属材料的物理特性、化学特性和力学特性,以及金属原材料的加工工艺的学科。

热处理是指将金属材料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等工艺过程来改变金属材料的性能,改善金属材料的加工性能。

本文结合实例,从金属学和热处理两个方面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金属学1、金属的性质金属的性质是由元素的原子结构和组成决定的,因此,金属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力学性质均受它的原子结构和组成的影响。

金属的主要性质有导电性、导热性、耐腐蚀性等。

它们的性质决定了金属在工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金属的加工工艺金属加工是指采用机械、热处理、电子和化学等不同类型的加工方法,改变金属原材料的形状、性能和结构,以达到使用和生产需要的加工工艺。

常见的金属加工工艺有冲压、锻造、焊接、切削等。

二、热处理1、热处理的种类热处理是指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等技术,改变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以改善材料性能的一种技术手段。

热处理的分类很多,其中包括:硬化、回火、淬火、正火、调质等。

2、热处理的作用热处理的主要作用是改变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从而改善金属材料的性能。

热处理可以增加材料的强度、耐磨性、耐腐蚀性,同时热处理还可以改变材料的尺寸、形状和外观等。

热处理是衡量金属材料质量的关键性步骤之一,因此,热处理技术的发展有助于提高金属材料的使用性能。

综上所述,金属学是研究金属材料的物理特性、化学特性和力学特性,及其原材料加工工艺的学科,金属加工工艺可以改变金属原材料的形状、性能和结构,以达到使用和生产需要。

热处理是通过加热、保温、冷却等技术,改变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以改善材料性能的技术手段,可以改变材料的性能、尺寸、形状和外观等。

正确运用金属学和热处理知识,可以有效提高金属材料的使用性能。

金属学与热处理总复习

金属学与热处理总复习
空间点阵
晶胞:为了反映晶格的对称性,常取最小重复单元的几倍作为重复单元。
a
c
b
α
β
γ
*
晶系与布拉菲点阵
晶系
布拉菲点阵
晶系
布拉菲点阵
三斜Triclinic a≠b≠c ,α≠β≠γ 单斜 Monoclinic a≠b≠c, α=γ=90º≠β 正交 a≠b≠c,α=β=γ=90º
原子半径
原子个数:6 配位数: 12 致密度:0.74 常见金属: Mg、Zn、 Be、Cd等
晶格常数:底面边长 a 和高 c, c/a=1.633
密排立方
*
面心立方晶格与密排六方晶格密排面的堆垛顺序 密排六方晶格的堆垛顺序为ABABAB… 面心立方晶格的堆垛顺序为ABCABCABC…
简单三斜 简单单斜 底心单斜 简单正交 底心正交 体心正交 面心正交
六方 Hexagonal a1=a2=a3≠c,α=β=90º , γ=120º 菱方 Rhombohedral a=b=c, α=β=γ≠90º 四方(正方)Tetragonal a=b≠c, α=β=γ=90º 立方 Cubic a=b=c, α=β=γ=90º
*
四面体间隙--FCC
四面体间隙的数目 四面体间隙半径
*
三种典型金属结构的晶体学特点
*
晶向指数和晶面指数
晶向:连接晶体中任意原子列的直线。 晶面:穿过晶体的原子面(平面)。 国际上通用米勒指数标定晶向和晶面。
*
(1) 建立以晶轴a,b,c为坐标轴的坐标系,各轴上的坐标长度单位分别是晶胞边长a,b,c,坐标原点在待标晶向上; (2) 选取该晶向上原点以外的任一点P(xa,yb,zc); (3) 将x,y,z化成最小的简单整数u,v,w, 且u : v : w = x : y : z; 将u,v,w三数置于方 括号2内就得到晶向指数[uvw]。

金属学与热处理章节重点总结

金属学与热处理章节重点总结

第1章金属和合金的晶体结构1.1金属原子的结构特点:最外层的电子数很少,一般为1~2个,不超过3个。

金属键的特点:没有饱和性和方向性结合力:当原子靠近到一定程度时,原子间会产生较强的作用力。

结合力=吸引力+排斥力结合能=吸引能+排斥能(课本图1.2)吸引力:正离子与负离子(电子云)间静电引力,长程力排斥力:正离子间,电子间的作用力,短程力固态金属原子趋于规则排列的原因:当大量金属原子结合成固体时,为使固态金属具有最低的能量,以保持其稳定状态,原子间也必须保持一定的平衡距离。

1.2晶体:基元在三维空间呈规律性排列。

晶体结构:晶体中原子的具体排列情况,也就是晶体中的这些质点在三维空间有规律的周期性的重复排列方式。

晶格:将阵点用直线连接起来形成空间格子。

晶胞:保持点阵几何特征的基本单元三种典型的金属晶体结构(要会画晶项指数,晶面指数)共带面:平行或相交于同一直线的一组晶面组成一个晶带,这一组晶面叫做共带面晶带轴:同一晶带中所有晶面的交线互相平行,其中通过坐标原点的那条直线。

多晶型转变或同素异构转变:当外部的温度和压强改变时,有些金属会由一种晶体结构向另一种晶体结构转变。

1.3合金: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元素,或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经熔炼、烧结或其它方法组合而成并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组元:组成合金最基本的独立的物质,通常组元就是组成合金的元素。

相:是合金中具有同一聚集状态、相同晶体结构,成分和性能均一,并以界面相互分开的组成部分。

固溶体:合金的组元通过溶解形成一种成分及性能均匀的、且结构与组元之一相同的固相,称为固溶体。

与固溶体结构相同的组元为溶剂,另一组元为溶质。

固溶体的分类:按溶质原子在溶剂晶格中的位置:置换固溶体与间隙固溶体。

按溶质原子在固体中的溶解度:分为有限固溶体和无限固溶体。

按溶质原子在固溶体内分布规则:分为有序固溶体和无序固溶体固溶强化:在固体溶液中,随着溶质浓度的增加,固溶体的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下降。

金属学与热处理第二章

金属学与热处理第二章

复习重点:名词、简答、各章课堂强调的重点及书后作业第二章纯金属的结晶一、名词:结晶:金属由液态转变为固态晶体的转变过程.结晶潜热:金属结晶时从液相转变为固相放出的热量。

孕育期:当液态金属过冷至理论结晶温度以下的实际结晶温度时,晶核并末立即出生,而是经过了一定时间后才开始出现第一批晶核。

结晶开始前的这段停留时间称为孕育期。

近程有序:液态金属中微小范围内存在的紧密接触规则排列的原子集团。

远程有序:固态晶体中存在的大范围内的原子有序排列集团。

结构起伏(相起伏):液态金属中不断变化着的近程有序原子集团。

晶胚:过冷液体中存在的有可能在结晶时转变为晶核的尺寸较大的相起伏。

形核率:单位时间单位体积液体中形成的晶核数目。

过冷度:金属的实际结晶温度与理论结晶温度之差。

均匀形核:液相中各个区域出现新相晶核的几率都相同的形核方式。

非均匀形核:新相优先出现于液相中的某些区域的形核方式。

变质处理:在浇注前向液态金属中加入形核剂以促进形成大量的非均匀晶核来细化晶粒的液态金属处理方法。

能量起伏:液态金属中各微观区的能量此起彼伏、变化不定偏离平衡能量的现象。

正温度梯度:液相中的温度随至界面距离的增加而提高的温度分布状况。

负温度梯度:液相中的温度随至界面距离的增加而降低的温度分布状况细晶强化:用细化晶粒来提高材料强度的方法。

晶粒度:晶粒的大小。

缩孔:液态金属凝固,体积收缩,不再能填满原来铸型,如没有液态金属继续补充而出现的收缩孔洞。

二、简答:1. 热分析曲线表征了结晶过程的哪两个重要宏观特征?答:过冷现象、结晶潜热释放现象2. 影响过冷度的因素有那些?如何影响的?答:金属的本性、纯度和冷却速度。

金属不同,过冷度的大小也不同;金属的纯度越高,则过冷度越大;冷却速度越大,则过冷度越大。

3. 决定晶体长大方式和长大速度的主要因素?1)界面结构;2)界面附近的温度分布;3)潜热的释放与逸散4. 晶体长大机制有哪几种?1)二维晶核长大机制;2)螺型位错长大机制;3)垂直长大机制5、结晶过程的普遍规律是什么?答:结晶是形核和晶核长大的过程6、均匀形核的条件是什么?答:①要有结构起伏与能量起伏;②液态金属要过冷,且过冷度必须大于临界过冷度;③结晶必须在一定温度下进行。

重庆大学考研金属学与热处理总结

重庆大学考研金属学与热处理总结

重庆⼤学考研⾦属学与热处理总结第⼀章⾦属的晶体结构⼀.基本内容:⾦属键、位错、晶体的概念;⾯⼼⽴⽅、体⼼⽴⽅⾦属晶体结构的配位数、致密度、原⼦半径,⼋⾯体、四⾯体间隙个数、晶向指数、晶⾯指数的标定;⼆.重要内容:1.晶体、位错的概念位错:晶体中原⼦的排列在⼀定范围内发⽣有规律错动的⼀种特殊结构组态;晶体:材料在固态下原⼦或分⼦在空间呈有序排列;2.⾯⼼⽴⽅、体⼼⽴⽅⾦属晶体结构的配位数、致密度;⼋⾯体、四⾯体间隙。

晶格类型晶胞中的原⼦数配位数致密度体⼼⽴⽅ 2 8 68% ⾯⼼⽴⽅ 4 12 74%密排六⽅ 6 12 74%3.晶向指数、晶⾯指数的标定晶⾯指数求法:建⽴坐标~求截距~取倒数~化整~加()晶⾯指数作法:建⽴坐标~求截距~取倒数~连线、画剖⾯线晶向指数求法:定原点~建坐标~求坐标~化最⼩整数~加【】晶向指数作法:定原点~建坐标~以{hkl }中最⼤数字作为字母,化为⼩于或等于1的分数第⼆章纯⾦属的结晶⼀.基本内容:均匀形核时过冷度与临界晶核半径、临界形核功之间的关系;细化晶粒的⽅法,铸锭三晶区的形成机制。

⼆.重点内容1.过冷度: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的差;2.变质处理:在浇铸前往液态⾦属中加⼊形核剂,促使形成⼤量的⾮均匀晶核,以细化晶粒的⽅法。

3.过冷度与液态⾦属结晶的关系(看书参考):液态⾦属结晶的过程是形核与晶核的长⼤过程,从热⼒学的⾓度看,没有过冷度结晶没有驱动⼒。

第三章⼆元合⾦的相结构与结晶⼀.基本内容:相、匀晶、共晶、包晶相图的结晶过程及不同成分合⾦在室温下的显微组织,合⾦,成分过冷;⾮平衡结晶及枝晶偏析的基本概念。

⼆.重点内容:1.伪共晶:在不平衡结晶条件下,成分在共晶点附近的亚共晶或过共晶合⾦也可能得到全部共晶组织,这种共晶组织称为伪共晶。

2.偏析:合⾦中成分的不均匀分布。

3.杠杠定律及运⽤,组织组成物(概念)及相组成物(概念)的计算。

第四章铁碳合⾦⼀.基本内容:铁碳合⾦的组元和基本相,铁碳相图,铁碳合⾦的结晶过程及室温下的平衡组织。

金属学重点

金属学重点

《金属学与热处理》上课重点第一章.金属的晶体结构①【阵点】为了清楚的表明原子在空间排列的规律性,常常将构晶体的原子(活原子群)忽略,而将其抽象为纯粹的几何点,称之为阵点②【晶格】将阵点用直线连接起来形成空间格子,称之为晶格③【晶胞】从晶格中选取一个能够完全反映晶格特征的最小几何单元,来分析晶体中原子排列的规律性,这个最小的几何单元称之为晶胞④三种典型晶体结构参数,以及其原子半径、晶胞的推导晶体结构晶胞数配位数致密度面心立方晶体结构体心立方晶体结构密排六方晶体结构4261280.740.680.7412体心立方:设晶胞的点阵常数为a,则立方体对角线长度为√3 ,等于4个原子半径,所以体心立方晶胞中的原子半径r=√3 / 4;致密度:面心立方:每个角上的原子为8 个晶胞所有,每个晶胞实际占有该原子的1/8,其面对角线长度为√2,等于4 个原子半径,所以体心立方晶胞中的原子半径r=√2/ 4;致密度:密排六方:对于典型密排六方金属,其原子半径为1/2,致密度:⑤三种常见金属结构的滑移系(要求可以画出阴影)⑥晶面、晶向、晶面族、晶向族的概念【晶面、晶向、晶面族、晶向族】有一系列原子组成的平面称为晶面,任意两个原子之间的连线所指方向称为晶向;原子排列情况相同但空间位向不同的所有晶向称之为晶向族;原子排列完全相同但在空间位向不同(即不平行)的晶面,这些晶面总称为晶面族晶向指数求法:从坐标轴原点引一有向直线平行于待定晶向→在直线上取一点,求出其X、Z 三轴坐标→将三个坐标值按比例化为最小简单数→加[uvw];Ps:a.一个晶向族代表一系列性质地位相同的晶向;b.原子排序相同但空间位向不同的所有晶向称为晶向族;以<uvw>表示;晶面指数求法:定原点→求截距→取倒数→化最小整数→加(uvw)Ps:a.晶面指数代表一组互相平行的晶面,即所有相互平行的晶面都具有相同的晶面指数;b.在同一种晶体结构中,有些晶面虽然在空间的位向不同,但其原子排列情况完全相同,这些晶面均属于一个晶面族,以{hkl}表示;若某一晶向[uvw]与某一晶面(hkl)互相垂直时,则晶向指数和晶面指数必须完全相等,即u=h,v=k,w=l;若相互平行,则必须满足:hu+vk+lw=0.⑦什么是晶体?晶体的三种缺陷及其分类?【晶体】晶体(crystal)是有明确衍射图案的固体,其原子或分子在空间按一定规律周期重复地排列【单晶体】内部晶格位向完全一致的晶体(亦称理想晶体)(1)点缺陷:在某一温度,总有一些原子具有足够高的能量,以克服周围原子对他的约束,脱离原来的平衡位置迁移导别处,于是在原位置上出现了空结点,这就是空位;例如:空位、间隙以及置换原子(2)线缺陷:它是在晶体中某处有一列或若干列原子发生有规律的错排现象,使长度达几百至几万个原子间距、宽约几个原子间距范围内的原子离开其平衡位置,发声有规律的错动;例如:刃型位错(位错线与柏氏矢量垂直)、螺型位错(位错线与柏氏矢量平行)(3)面缺陷:晶体的面缺陷包括晶体的外表面和内表面两种,内表面包括:晶界、亚晶界、孪晶界、堆垛晶界和相界。

金属学与热处理总结前七章

金属学与热处理总结前七章

金属学与热处理总结一、金属的晶体结构重点内容:面心立方、体心立方金属晶体结构的配位数、致密度、原子半径,八面体、四面体间隙个数;晶向指数、晶面指数的标定;柏氏矢量具的特性、晶界具的特性。

基本内容:密排六方金属晶体结构的配位数、致密度、原子半径,密排面上原子的堆垛晶胞:在晶格中选取一个能够完全反映晶格特征的最小的几何单元,用来分析原子排列的规律性,这个最小的几何单元称为晶胞。

金属键:失去外层价电子的正离子与弥漫其间的自由电子的静电作用而结合起来,这种结合方式称为金属键。

位错:晶体中原子的排列在一定范围内发生有规律错动的一种特殊结构组态。

位错的柏氏矢量具有的一些特性:①用位错的柏氏矢量可以判断位错的类型;②柏氏矢量的守恒性,即柏氏矢量与回路起点及回路途径无关;③位错的柏氏矢量个部分均相同。

刃型位错的柏氏矢量与位错线垂直;螺型平行;混合型呈任意角度。

晶界具有的一些特性:①晶界的能量较高,具有自发长大和使界面平直化,以减少晶界总面积的趋势;②原子在晶界上的扩散速度高于晶内,熔点较低;③相变时新相优先在晶界出形核;④晶界处易于发生杂质或溶质原子的富集或偏聚;⑤晶界易于腐蚀和氧化;⑥常温下晶界可以阻止位错的运动,提高材料的强度。

二、纯金属的结晶重点内容:均匀形核时过冷度与临界晶核半径、临界形核功之间的关系;细化晶粒的方法,铸锭三晶区的形成机制。

基本内容:结晶过程、阻力、动力,过冷度、变质处理的概念。

铸锭的缺陷;结晶的热力学条件和结构条件,非均匀形核的临界晶核半径、临界形核功。

相起伏:液态金属中,时聚时散,起伏不定,不断变化着的近程规则排列的原子集团。

过冷度: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的差称为过冷度。

变质处理:在浇铸前往液态金属中加入形核剂,促使形成大量的非均匀晶核,以细化晶粒的方法。

过冷度与液态金属结晶的关系:液态金属结晶的过程是形核与晶核的长大过程。

从热力学的角度上看,没有过冷度结晶就没有趋动力。

根据 T R k ∆∝1可知当过冷度T ∆为零时临界晶核半径R k 为无穷大,临界形核功(21T G ∆∝∆)也为无穷大。

金属学及其热处理知识点

金属学及其热处理知识点

⾦属学及其热处理知识点第⼀章⾦属与合⾦的晶体结构1、晶体:原⼦在三维空间中有规律的周期性重复排列的物质2、晶体与⾮晶体的区别:①晶体中原⼦等质点是规则排列的,⾮晶体中质点是⽆规则堆积在⼀起的;②晶体具有明显、固定的熔点,伴有体积与性能的突变;③晶体有各向异性,⾮晶体则各向同性;(各向异性:不同⽅向上的性能有差异)。

3、空间点阵:⼏何点(原⼦)在空间排列的阵列。

晶格:⼏何点(原⼦)排列的空间格架。

4、晶胞:晶格中体积最⼩,对称性最⾼的平⾏六⾯体,是能代表原⼦排列形式特征的最⼩⼏何单元。

5、晶系与布拉菲点阵:7种晶系(⽴⽅、正⽅、斜⽅、菱⽅、六⽅、单斜、三斜),14种布拉菲点阵。

6、晶胞的结点数(原⼦数)计算:N=Ni+Nf/2+Nc/8。

(Ni,Nf,Nc为晶胞内,晶胞⾯上,晶胞⾓上的结点数)7、晶向:晶体点阵中,由阵点组成的任⼀直线,代表晶体空间内的⼀个⽅向,称为晶向。

晶向指数表⽰,最⼩正整数化[uvw]8、晶⾯:晶体点阵中,由阵点所组成的任⼀平⾯,代表晶体的原⼦平⾯,称为晶⾯。

晶⾯不能通过原点,⽤最⼩整数化(ukl)表⽰,ukl代表晶⾯在各轴的截距的倒数。

与那个轴平⾏,截距就为∞。

9、晶向族:晶体中原⼦密度相同(即原⼦列中两个原⼦间距相同)⽽空间位向不同的各组晶向。

⽤表⽰,例<100>的晶向族有:[100]、[010]、[001]、[ī00]、[0ī0]、[00ī]。

10、晶⾯族:晶体中原⼦排列分布相同⽽空间位向不同的各组等同晶⾯。

⽤{uvw}表⽰,例{100}的晶⾯族有:(100)、(010)、(001)、(ī00)、(0ī0)、(00ī)。

11、晶带:晶体中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晶⾯形成的集合。

12、晶带⾯:在晶体结构和空间点阵中平⾏于某⼀轴向的所有晶⾯均属于同⼀个晶带,这些晶⾯叫做晶带⾯。

13、晶带轴:与晶带⾯的交线相互平⾏,通过坐标原点的那条平⾏直线成为晶带轴。

晶带轴的晶向指数即为该晶带的指数。

金属学与热处理知识点总结

金属学与热处理知识点总结

金属学与热处理总结一、金属的晶体结构重点内容:面心立方、体心立方金属晶体结构的配位数、致密度、原子半径,八面体、四面体间隙个数;晶向指数、晶面指数的标定;柏氏矢量具的特性、晶界具的特性。

基本内容:密排六方金属晶体结构的配位数、致密度、原子半径,密排面上原子的堆垛顺序、晶胞:在晶格中选取一个能够完全反映晶格特征的最小的几何单元,用来分析原子排列的规律性,这个最小的几何单元称为晶胞。

金属键:失去外层价电子的正离子与弥漫其间的自由电子的静电作用而结合起来,这种结合方式称为金属键。

位错:晶体中原子的排列在一定范围内发生有规律错动的一种特殊结构组态。

位错的柏氏矢量具有的一些特性:①用位错的柏氏矢量可以判断位错的类型;②柏氏矢量的守恒性,即柏氏矢量与回路起点及回路途径无关;③位错的柏氏矢量个部分均相同。

刃型位错的柏氏矢量与位错线垂直;螺型平行;混合型呈任意角度。

晶界具有的一些特性:①晶界的能量较高,具有自发长大和使界面平直化,以减少晶界总面积的趋势;②原子在晶界上的扩散速度高于晶内,熔点较低;③相变时新相优先在晶界出形核;④晶界处易于发生杂质或溶质原子的富集或偏聚;⑤晶界易于腐蚀和氧化;⑥常温下晶界可以阻止位错的运动,提高材料的强度。

二、纯金属的结晶重点内容:均匀形核时过冷度与临界晶核半径、临界形核功之间的关系;细化晶粒的方法,铸锭三晶区的形成机制。

基本内容:结晶过程、阻力、动力,过冷度、变质处理的概念。

铸锭的缺陷;结晶的热力学条件和结构条件,非均匀形核的临界晶核半径、临界形核功。

相起伏:液态金属中,时聚时散,起伏不定,不断变化着的近程规则排列的原子集团。

过冷度: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的差称为过冷度。

变质处理:在浇铸前往液态金属中加入形核剂,促使形成大量的非均匀晶核,以细化晶粒的方法。

过冷度与液态金属结晶的关系:液态金属结晶的过程是形核与晶核的长大过程。

从热力学的角度上看,没有过冷度结晶就没有趋动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金属和合金的晶体结构1.1金属原子的结构特点:最外层的电子数很少,一般为1~2个,不超过3个。

金属键的特点:没有饱和性和方向性结合力:当原子靠近到一定程度时,原子间会产生较强的作用力。

结合力=吸引力+排斥力结合能=吸引能+排斥能(课本图1.2)吸引力:正离子与负离子(电子云)间静电引力,长程力排斥力:正离子间,电子间的作用力,短程力固态金属原子趋于规则排列的原因:当大量金属原子结合成固体时,为使固态金属具有最低的能量,以保持其稳定状态,原子间也必须保持一定的平衡距离。

1.2晶体:基元在三维空间呈规律性排列。

晶体结构:晶体中原子的具体排列情况,也就是晶体中的这些质点在三维空间有规律的周期性的重复排列方式。

晶格:将阵点用直线连接起来形成空间格子。

晶胞:保持点阵几何特征的基本单元三种典型的金属晶体结构(要会画晶项指数,晶面指数)共带面:平行或相交于同一直线的一组晶面组成一个晶带,这一组晶面叫做共带面晶带轴:同一晶带中所有晶面的交线互相平行,其中通过坐标原点的那条直线。

多晶型转变或同素异构转变:当外部的温度和压强改变时,有些金属会由一种晶体结构向另一种晶体结构转变。

1.3合金: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元素,或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经熔炼、烧结或其它方法组合而成并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组元:组成合金最基本的独立的物质,通常组元就是组成合金的元素。

相:是合金中具有同一聚集状态、相同晶体结构,成分和性能均一,并以界面相互分开的组成部分。

固溶体:合金的组元通过溶解形成一种成分及性能均匀的、且结构与组元之一相同的固相,称为固溶体。

与固溶体结构相同的组元为溶剂,另一组元为溶质。

固溶体的分类:按溶质原子在溶剂晶格中的位置:置换固溶体与间隙固溶体。

按溶质原子在固体中的溶解度:分为有限固溶体和无限固溶体。

按溶质原子在固溶体内分布规则:分为有序固溶体和无序固溶体固溶强化:在固体溶液中,随着溶质浓度的增加,固溶体的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下降。

间隙相:当非金属原子半径与金属原子半径的比值小于0.59时,将形成具有简单晶体结构的金属间化合物。

间隙化合物:与间隙相相反(比值大于0.59)。

1.4点缺陷:⑴空位⑵间隙原子⑶置换原子。

线缺陷:线缺陷就是各种类型的位错。

它是指晶体中的原子发生了有规律的错排现象。

(刃型位错、螺型位错、混合型位错)滑移矢量:表示位错的性质,晶格畸变的大小的物理量(刃型位错的柏氏矢量与其位错线相垂直;螺形位错的柏氏矢量与其位错线平行。

)。

面缺陷:晶体的面缺陷包括晶体的外表面(表面或自由界面)和内界面两类,其中的内界面又有晶界、亚晶界、小角度晶界、大角度晶界:两相邻晶粒位向差小于或大于10°相界面的结构有三类:共格界面、半共格界面、非共格界面习题3 、5做一下第2章纯金属的结晶2.1结晶:结晶是指从原子不规则排列的液态转变为原子规则排列的晶体状态的过程。

同素异构转变:金属从一种固态过渡为另一种固体晶态的转变过冷度: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之差。

过冷是结晶的必要条件。

(金属不同过冷度也不同,金属纯度越高过冷度越大。

过冷度的速度取决于,冷却速度越大过冷度越大实际洁净无度越低,反之)金属结晶:孕育—出现晶核—长大—金属单晶体2.2从液体向固体的转变使自由能下降.液态金属结晶时,结晶过程的推动力是自由能差降低(△F)是自由能增加,阻力是自身放热2.3近程有序:在液体中的微小范围内,存在着紧密接触规则拍了的的原子集团。

远程有序:在大范围内原子时无序分布的,在晶体中大范围内却是有序排列的。

结构起伏或相起伏:近程有序在金属液体中各处瞬间出现、瞬间消失、此起彼伏、变化不定的现象。

液态金属重要特点:存在着相起伏,只有在过冷液体中的相起伏才能成为晶胚。

2.4固态晶核两种形核方式:均匀形核(是指完全依靠液态金属中的晶胚形核的过程)非均匀形核(是指晶胚依附于液态金属中的固态杂质表面形核的过程)。

晶核半径与△G的关系:当r<rk 时,晶胚的长大使系统自由能增加,晶胚不能长大。

r=rk时,△G最大,这样的晶胚称为临界晶核,rk为临界晶核半径。

r>r k时,晶胚成为稳定的晶核。

临界晶核半径:晶胚刚好可以自发的长大成为稳定地晶核时的半径叫做临界晶核半径均匀形核是在过冷液态金属中,依靠结构起伏形成大于临界晶核的晶胚,同时必须从能量起伏中获得形核功,才能形成稳定的晶核。

形核功:半径为临界晶核半径的晶胚继续长大成为稳定晶核所需要做的最小功形核率N受两个矛盾的因素控制,一方面随过冷度增大,rk 、减小,有利于形核;另一方面随过冷度增大,原子从液相向晶胚扩散的速率降低,不利于形核。

形核率可用下式表示:N=N1N22.5决定晶体长大方式和长大反方式主要原因:晶核界面结构、界面附近的温度分布及潜热的释放和逸散条件。

生长线速度:单位时间内晶体长大的线速度。

活性质点:满足点阵匹配原理的界面,可对形核起催化作用。

变质处理:在浇注前往液态金属中加入形核剂,促进大量非均匀形核来细化晶粒的方法变质剂:能提供结晶核心,或起阻止晶粒长大的作用的物质。

晶体长大的机制:二维晶核长大机制、螺形位错长大机制、垂直长大机制。

常温下,金属晶粒越细小,则强度硬度越高,塑性韧性也越好细化晶粒的方法:(1)提高过冷度。

降低浇铸温度,提高散热导热能力适用于小件。

(2)化学变质处理,加入形核剂(孕育剂)。

促进非均匀形核,阻碍晶粒长大。

(3)振动和搅拌。

输入能量提高形核率;使凝固过程中正在长大的晶体破碎,增加核心。

第3章二元合金相图和合金的凝固(掌握二元合金图)相图: 是表明合金系中各种合金相的平衡条件和相与相之间关系的一种简明示图平衡: 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合金系中参与相变过程的各相的成分和质量分数不再变化所达到的一种状态。

影响相结构的因素:1、负电性因素2、原子尺寸因素3、电子浓度因素建立相图的方法:热分析法,金相组织法,X射线分析法,硬度法,电阻法,热膨胀法,相律:热力学平衡条件下,系统的组元数、相数和自由度数之间的关系。

表达式:f=c-p+2; 压力为常数时,f=c-p+1。

杠杠定律:(书上p67公式牢记)有序固溶体: 又称为超点阵,溶质原子按适当比例并按一定顺序和一定方向围绕溶剂原子分布时就形成有序固溶体。

置换固溶体:指溶质原子位于溶剂晶格的某些节点位置所形成的固溶体。

间隙固溶体:溶质原子填入溶剂原子间的一些间隙中形成的固溶体。

晶格畸变:由于异类原子的溶入或塑性变形等原因造成的点阵中的原子偏离其正常平衡位置的现象。

影响固溶度的因素:1、原子尺寸因素2、负电性因素3、电子浓度因素 4 、晶体结构因素5、温度因素只有r溶质/ r溶剂<0.59 时,才有可能形成间隙固溶体。

金属间化合物一般具有高熔点、高硬度、和脆性大。

分类:1、正常价化合物2、电子化合物3、间隙相合间隙化合物。

固溶体合金结晶两大特点:1 异分结晶-结晶时结晶出的固相与液相成分不同,也称为选择性结晶。

2变温结晶-固溶体合金的结晶需要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进行。

晶内偏析:一个晶粒内部化学成分不均匀现象。

枝晶偏析:树枝晶的枝干和枝间化学成分不均匀的现象。

消除枝晶偏析:扩散退火或均匀化退火对偏析的影响:1.与分别配系数K0有关(k0大于1,k0值越小偏析越大;k0大于1,k0越大偏析越大)2.原子扩散(成反比)3.冷却速度(一般冷却速度越大偏析越严重)成分过冷:液界面前沿液相中的成分有所差别,导致固液界面前沿的熔体的温度低于实际液相线温度,从而产生的过冷。

四种相图(又要有术记住的)共晶反应式为Ld←→αc+βe共晶反应的特点是发生共晶反应时三相共存,它们各自的成分是确定的,反应在恒温下平衡的进行。

第四章铁碳合金铁素体:碳溶于α铁中的间隙固溶体,体心立方晶格,性能与纯铁基本相同,塑性和韧性很好,但其强度很低居里点也是770℃,最大溶碳能力727℃时为0.0218%。

奥氏体:碳溶于γ铁中的间隙固溶体,面心立方晶格,塑性很好,但具有顺磁性,比容最小。

最大溶碳能力1148℃时为2.11%。

δ铁素体:碳溶于δ-Fe中的间隙固溶体。

体心立方晶格,最大溶碳能力1495℃时为0.09%。

渗碳体:铁与碳形成的间隙化合物Fe3C。

属正交晶系,复杂立方晶格。

具有很高的硬度,但塑性很差,延伸率接近于零,居里温度为230℃,又称A0转变。

含碳量6.69%P110图4.5 、P119图4.21(两图要求默写想办法记住)第六章金属及合金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取向因子、软取向、硬位向(书上自己背,有点难打这字)滑移:晶体的一部分相对于另一部分沿某些晶面和晶向发生滑动时晶体产生塑性变形的方式。

滑移线:经塑性变形,滑移面与晶体表面的交线。

滑移系:由一个滑移面与其面上的一个滑移方向组成的滑移系。

滑移带:由一族相互平行的滑移线组成的带称为滑移带。

丝织构:在拉拔时形成,特征是各晶粒的某一晶向与拉拔方向平行或接近平行。

板织构:在轧制时行成,特征是各晶粒的某一晶面平行于轧制平面,而某一晶向平行于轧制方向。

孪生:晶体的一部分沿一定的晶面(孪晶面)和一定的晶向(孪生方向),相对于另一部分晶体作均匀的切变过程。

晶界强化的原理:1、由于晶界的增多,使位错在晶界处运动受到的阻碍加大。

2、由于各晶粒间存在位向差,为了协调变形,要求每个晶粒必须进行多滑移,发生位错的交割,使位错运动困难。

3、小晶粒内位错塞积群引起的应力集中小,引起变形开裂的机会少,可以承受大变形量。

加工硬化及原理: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的过程中,由位错增殖机构产生了越来越多的位错,形成胞状形变亚结构,使亚晶粒细化,提高了基体强度。

同时这些位错发生相互交割,一方面形成割阶,增大了位错的长度;另一方面可能形成一种使位错难以运动的固定割阶。

成为后续位错运动的障碍。

提高了金属的变形抗力。

使材料的塑性、韧性下降的现象。

残余应力分类:(残余应力在第一、二、三类内应力中的分配为:1:10:100)1、宏观内应力(第一类内应力),由物体各部分变形不均匀产生,在物体整个范围内处于平衡的力。

2、微观内应力(第二类内应力),由晶粒或亚晶粒变形不均匀产生,在晶粒亚晶粒范围处于平衡的力。

3、点阵畸变(第三类内应力),储存在晶体缺陷中。

3、解理断裂:断口特征为河流花样,是在正应力作用下的一种穿晶断裂。

退火过程包括:回复、再结晶、晶粒长大三个阶段。

回复:冷塑性变形的金属在加热时,在光学显微组织发生改变前所产生的某些亚结构和性能的变化过程。

再结晶:冷变形后的金属加热到一定温度之后,在原来的变形组织中重新产生了无畸变的新晶粒。

而性能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并恢复到完全软化状态。

再结晶的驱动力也是弹性畸变能的降低。

影响再结晶温度的因素主要有:1、变形程度2、金属纯度3、加热速度和时间影响再结晶晶粒大小的因素:1、变形程度2、原始晶粒尺寸3、合金元素和杂质4、变形温度(温度回复程度越大)再结晶晶粒正常长大的驱动力:晶粒长大前后总的界面能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