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原文及翻译_1

合集下载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原文及翻译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原文及翻译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原文及翻译导读:一、《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原文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二、《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原文翻译弯弯月亮挂在梧桐树梢,漏尽夜深人声已静。

有时见到幽居人独自往来,仿佛那缥缈的孤雁身影。

突然惊起又回过头来,心有怨恨却无人知情。

挑遍了寒枝也不肯栖息,甘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冷。

三、《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作者介绍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

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

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

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赏析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赏析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原文及赏析原文: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往来,缥缈孤鸿影。

(时见一作:谁见)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译文弯弯的勾月悬挂在疏落的梧桐树上;夜阑人静,漏壶的水早已滴光了。

有谁见到幽人自往来,仿佛天边孤雁般飘渺的身影。

黑夜中的它突然受到惊吓,骤然飞起,并频频回头,却总是无人理解它内心的无限幽恨。

它不断于寒冷的树枝间逡巡,然而不肯栖息于任何一棵树上,最后只能寂寞地降落在清冷的沙洲上。

赏析:这是苏轼的一首名词《卜算子》。

现在通行的各个版本的词选中都有一个小序:“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据史料记载,此词为公元1083年(神宗元丰六年)初作于黄州,定慧院在今天的湖北黄冈县东南,苏轼另有《游定惠院记》一文。

由上可知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

被贬黄州后,虽然自己的生活都有问题,但苏轼是乐观旷达的,能率领全家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渡过生活难关。

但内心深处的幽与寂寞是他人无法理解的。

在这首词中,作者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上阕写的正是深夜院中所见的景色。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

“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漏断”即指深夜。

在漏壶水尽,更深人静的时候,苏轼步出庭院,抬头望月,又是一个多么孤寂的夜晚呀!月儿似乎也知趣,从稀疏的桐树间透出清晖,像室在枝桠间。

这两句出笔不凡,渲染出一种孤高出生的境界。

接下来的两句,“时见幽人往来,缥缈孤鸿影。

”周围是那么宁静幽寂,在万物入梦的此刻,又有谁像自己这样在月光下孤寂地徘徊,就像是一只孤单飞过天穹的凄清的大雁呢?先是点出一位来往、心事浩茫的“幽人”形象,随即轻灵飞动地由“幽人”而孤鸿,使这两个意象产生对应和契合,让人联想到:“幽人”穆高的心境,不正像缥缈若仙的孤鸿之影吗?这两句,既是实写,又通过人、鸟形象的对应、嫁接,极富象征意味和诗意之美地强化了“幽人”的超凡脱俗。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赏析(含译文)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赏析(含译文)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赏析(含译文)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译文】弯弯的勾月悬挂在疏落的梧桐树上;夜阑人静,漏壶的水早已滴光了。

有谁见到幽人独自往来,仿佛天边孤雁般飘渺的身影。

黑夜中的它突然受到惊吓,骤然飞起,并频频回头,却总是无人理解它内心的无限幽恨。

它不断于寒冷的树枝间逡巡,然而不肯栖息于任何一棵树上,最后只能寂寞地降落在清冷的沙洲上。

【注释】漏断:即指深夜。

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即指深夜。

原题“黄州定惠寺寓居作”。

漏:指更漏而言。

这里“漏断”不过说夜深罢了。

幽:《易·履卦》:“幽人贞吉”,其义为幽囚。

引申为幽静、优雅。

孤鸿:张九龄《感遇》十二之四:“孤鸿海上来。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三十九:“此词本咏夜景,至换头但只说鸿,正如《贺新郎》词“乳燕飞华屋”,至换头但只说榴花。

….“按两词均系泛咏,本未尝有”夜景“等题,多说鸿,多说石榴,既无所妨,亦未必因之而奇妙。

胡评似未谛。

省:理解。

“无人省“,犹言”无人识“。

或以为“拣尽寒枝“有语病,亦见注⑷所引同书同条。

《稗海》本《野客丛书》:”观隋李元操《鸿雁行》曰:“夕宿寒枝上,朝飞空井旁。

“坡语岂无自邪?“此言固是。

寒枝意广泛,又说”不肯栖“,本属无碍。

此句亦有良禽择木而栖的意思。

《左传》哀公十一年:”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

“杜甫《遣愁》:”择木知幽鸟。

“末句一本作“枫落吴江冷“,全用唐人崔信明断句,且上下不接,恐非。

【创作背景】据史料记载,此词为公元1082年(元丰五年)十二月或公元1083年(宋神宗元丰六年)初作于黄州,定慧院在今天的湖北黄岗县东南,又作定惠院,苏轼另有《游定惠院记》一文。

由上可知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

苏轼因所谓的“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苏轼自公元1080年(元丰三年)二月至黄州,至公元1084年(元丰七年)六月移汝州,在黄州贬所居住四年多。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原文及赏析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原文及赏析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原文及赏析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朝代:宋代作者: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谁见一作:时见)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译文弯弯的勾月悬挂在疏落的梧桐树上;夜阑人静,漏壶的水早已滴光了。

有谁见到幽人独自往来,仿佛天边孤雁般缥缈的身影。

突然惊起又回过头来,心有怨恨却无人知情。

挑遍了寒枝也不肯栖息,甘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冷。

注释漏断:即指深夜。

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即指深夜。

原题“黄州定惠寺寓居作”。

漏:指更漏而言。

这里“漏断”不过说夜深罢了。

幽:《易·履卦》:“幽人贞吉”,其义为幽囚。

引申为幽静、优雅。

孤鸿:张九龄《感遇》十二之四:“孤鸿海上来。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三十九:“此词本咏夜景,至换头但只说鸿,正如《贺新郎》词“乳燕飞华屋”,至换头但只说榴花。

…。

“按两词均系泛咏,本未尝有”夜景“等题,多说鸿,多说石榴,既无所妨,亦未必因之而奇妙。

胡评似未谛。

省:理解。

“无人省“,犹言”无人识“。

或以为“拣尽寒枝“有语病,亦见注⑷所引同书同条。

《稗海》本《野客丛书》:”观隋李元操《鸿雁行》曰:“夕宿寒枝上,朝飞空井旁。

“坡语岂无自邪?“此言固是。

寒枝意广泛,又说”不肯栖“,本属无碍。

此句亦有良禽择木而栖的意思。

《左传》哀公十一年:”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

“杜甫《遣愁》:”择木知幽鸟。

“末句一本作“枫落吴江冷“,全用唐人崔信明断句,且上下不接,恐非。

赏析这是苏轼的一首名词《卜算子》。

现在通行的各个版本的词选中都有一个小序:“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据史料记载,此词为公元1083年(神宗元丰六年)初作于黄州,定慧院在今天的湖北黄冈县东南,苏轼另有《游定惠院记》一文。

由上可知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

被贬黄州后,虽然自己的生活都有问题,但苏轼是乐观旷达的,能率领全家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渡过生活难关。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原文-翻译及赏析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原文-翻译及赏析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原文|翻译及赏

这是苏轼的一首名词《卜算子》。

现在通行的各个版本的词选中都有一个小序: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据史料记载,此词为公元1083年(神宗元丰六年)初作于黄州,定慧院在今天的湖北黄冈县东南,苏轼另有《游定惠院记》一文。

由上可知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

被贬黄州后,虽然自己的生活都有问题,但苏轼是▼创作背
据史料记载,此词为公元1082年(元丰五年)十二月或公元1083年(宋神宗元丰六年)初作于黄州,定慧院在今天的湖北黄岗县东南,又作定惠院,苏轼另有《游定惠院记》一文。

由上可知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

苏轼因所谓的乌台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苏轼自公元1080年(元丰三年)二月至黄州▼
1。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宋词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

此词上片写鸿见人,下片写人见鸿,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词人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全词借物比兴,写景兴怀,托物咏人,物我交融,含蕴深广,风格清奇,为词中名篇。

作品原文: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作品注释:⑴词题一本作“黄州定惠寺寓居作”。

定慧院:一作定惠院,在今湖北省黄岗县东南。

苏轼初贬黄州,寓居于此。

⑵漏:指更漏而言,古人计时用的漏壶。

这里“漏断”即指深夜。

⑶“时”有版本用“谁”;幽人:幽居的人,形容孤雁。

幽:《易·履卦》:“幽人贞吉”,其义为幽囚。

引申为幽静、优雅。

⑷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孤鸿:张九龄《感遇十二首》之四:“孤鸿海上来。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三十九:“此词本咏夜景,至换头但只说鸿,正如《贺新郎》词‘乳燕飞华屋’,至换头但只说榴花。

….“按两词均系泛咏,本未尝有”夜景“等题,多说鸿,多说石榴,既无所妨,亦未必因之而奇妙。

胡评似未谛。

⑸省(xǐng):理解,明白。

“无人省“,犹言”无人识“。

⑹或以为“拣尽寒枝“有语病。

稗海本《野客丛书》:”观隋李元操《鸿雁行》曰:‘夕宿寒枝上,朝飞空井旁。

’坡语岂无自邪?“此言固是。

寒枝意广泛,又说”不肯栖“,本属无碍。

此句亦有良禽择木而栖的意思。

《左传·哀公十一年》:”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

“杜甫《遣愁》:”择木知幽鸟。

“⑺沙洲:江河中由泥沙淤积而成的陆地。

末句一本作“枫落吴江冷“,全用唐人崔信明断句,且上下接,恐非。

作品译文:弯弯月亮挂在梧桐树梢,漏尽夜深人声已静。

有时见到幽居人独自往来,仿佛那缥缈的孤雁身影。

突然惊起又回过头来,心有怨恨却无人知情。

挑遍了寒枝也不肯栖息,甘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冷。

苏轼诗词《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原文译文赏析

苏轼诗词《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原文译文赏析

苏轼诗词《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原文译文赏析《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宋代: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谁见一作:时见)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译文】弯弯的勾月悬挂在疏落的梧桐树上;夜阑人静,漏壶的水早已滴光了。

有谁见到幽人独自往来,仿佛天边孤雁般飘渺的身影。

突然惊起又回过头来,心有怨恨却无人知情。

挑遍了寒枝也不肯栖息,甘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冷。

【注释】漏断:即指深夜。

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即指深夜。

原题“黄州定惠寺寓居作”。

漏:指更漏而言。

这里“漏断”不过说夜深罢了。

幽:《易·履卦》:“幽人贞吉”,其义为幽囚。

引申为幽静、优雅。

孤鸿:张九龄《感遇》十二之四:“孤鸿海上来。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三十九:“此词本咏夜景,至换头但只说鸿,正如《贺新郎》词“乳燕飞华屋”,至换头但只说榴花。

….“按两词均系泛咏,本未尝有”夜景“等题,多说鸿,多说石榴,既无所妨,亦未必因之而奇妙。

胡评似未谛。

省:理解。

“无人省“,犹言”无人识“。

或以为“拣尽寒枝“有语病,亦见注⑷所引同书同条。

《稗海》本《野客丛书》:”观隋李元操《鸿雁行》曰:“夕宿寒枝上,朝飞空井旁。

“坡语岂无自邪?“此言固是。

寒枝意广泛,又说”不肯栖“,本属无碍。

此句亦有良禽择木而栖的意思。

《左传》哀公十一年:”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

“杜甫《遣愁》:”择木知幽鸟。

“末句一本作“枫落吴江冷“,全用唐人崔信明断句,且上下不接,恐非。

【赏析】这是苏轼的一首名词《卜算子》。

现在通行的各个版本的词选中都有一个小序:“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据史料记载,此词为公元1083年(神宗元丰六年)初作于黄州,定慧院在今天的湖北黄冈县东南,苏轼另有《游定惠院记》一文。

由上可知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

被贬黄州后,虽然自己的生活都有问题,但苏轼是乐观旷达的,能率领全家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渡过生活难关。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的诗意及解释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的诗意及解释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的诗意及解释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的诗意,方便大家学习。

本诗背景:据史料记载,此词为公元1082年(元丰五年)十二月或公元1083年(宋神宗元丰六年)初作于黄州,定慧院在今天的湖北黄岗市东南,又作定惠院,苏轼另有《游定惠院记》一文。

由上可知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

原文:《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宋代: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谁见一作:时见)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释:漏断:即指深夜。

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即指深夜。

原题“黄州定惠寺寓居作”。

漏:指更漏而言。

这里“漏断”不过说夜深罢了。

幽人:幽居的人,形容孤雁。

幽,《易·履卦》:“幽人贞吉”,其义为幽囚。

引申为幽静、优雅。

孤鸿:张九龄《感遇》十二之四:“孤鸿海上来。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三十九:“此词本咏夜景,至换头但只说鸿,正如《贺新郎》词“乳燕飞华屋”,至换头但只说榴花。

….“按两词均系泛咏,本未尝有”夜景“等题,多说鸿,多说石榴,既无所妨,亦未必因之而奇妙。

胡评似未谛。

省:理解。

“无人省“,犹言”无人识“。

或以为“拣尽寒枝“有语病,亦见注⑷所引同书同条。

《稗海》本《野客丛书》:”观隋李元操《鸿雁行》曰:“夕宿寒枝上,朝飞空井旁。

“坡语岂无自邪?“此言固是。

寒枝意广泛,又说”不肯栖“,本属无碍。

此句亦有良禽择木而栖的意思。

《左传》哀公十一年:”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

“杜甫《遣愁》:”择木知幽鸟。

“末句一本作“枫落吴江冷“,全用唐人崔信明断句,且上下不接,恐非。

诗意:弯弯的勾月悬挂在疏落的梧桐树上;夜阑人静,漏壶的水早已滴光了。

有谁见到幽居的人独自往来,仿佛天边孤雁般缥缈的身影。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诗句与赏析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诗句与赏析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诗句与赏析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全词内容为: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首词的意思是:残缺的月亮挂在稀疏的梧桐树上,计时的沙漏声断,夜深人静。

谁能见那幽居人独自往来徘徊,仿佛那缥缈的孤雁身影。

突然惊起又回过头来,心有怨恨却无人知情。

挑遍了寒枝也不肯栖息,甘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冷。

此词上阕写鸿见人,下阕写人见鸿,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词人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全词借物比兴,写景兴怀,托物咏人,物我交融,含蕴深广,风格清奇,为词中名篇。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句话的意思是:孤鸿挑遍了寒枝也不肯栖息,甘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冷。

此句以象征手法,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作者以鸿自比,通过描写孤鸿的形象,表达了自己虽然被贬黄州,但依然保持着清高的气节和独立的人格,不愿意向世俗妥协,宁愿在寂寞中坚守自己的信仰和追求。

这句话不仅是作者对自己遭遇的一种倾诉,也是对人生的一种深刻思考和感悟。

它反映了作者在困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对自由、独立、高洁的向往,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内涵。

苏轼《卜算子》意思及作者全词翻译赏析

苏轼《卜算子》意思及作者全词翻译赏析

苏轼《卜算子》意思及作者全词翻译赏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译文] 残月高挂在稀疏的梧桐,滴漏声断了,人群开始安静。

[出自] 北宋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释:此篇是苏轼于元丰五年十二月在黄州所作。

苏轼因所谓的“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苏轼自元丰三年二月至黄州,至元丰七年六月移汝州,在黄州贬所居住四年多。

定慧院:一作定惠院,在今湖北省黄岗县东南。

苏轼初贬黄州,寓居于此。

疏桐:枝叶稀疏的桐树。

漏断:即指深夜。

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即指深夜。

幽人:隐士。

这里是作者自指。

省:了解。

译文1:残月弯弯挂在稀疏的梧桐上,夜深人静,漏壶的水已滴光。

谁看见闲居的人在月光下独自徘徊?只有那时隐时现的孤鸿知道我的惆怅。

惊起的孤鸿不断回头探望,好像充满无人理解的幽伤。

她寻遍了寒冷的枯枝不肯留宿,却躲到了寂寞清冷的沙洲上。

译文2:残缺之月,挂在疏落的桐树间,夜深人静,只有我这个幽人无法入睡,漂泊无依好似孤独的大雁。

被惊起的大雁回过头望去,没有人了解它心头的烦忧。

它物色着栖身之地,即使无枝可依,也不会违背自己的原则同流合污。

译文3:残月高挂在稀疏的梧桐,滴漏声断了,人群开始安静。

谁能见幽居人独自往来徘徊?惟有那缥缈高飞的孤雁的身影。

它突然惦起又回首匆匆,心里有恨却无人能懂。

它拣遍了寒冷的树枝不肯栖息,却躲到寂寞的沙洲甘愿受苦。

译文4:弦月高挂桐树梢,漏断夜深静悄悄。

只见幽人独往来,恰似孤雁影缥缈。

惊飞起频频又回头,满腹哀愁无人晓。

良禽择木弃寒枝,沙洲凄冷多寂寥。

赏析:上阕前两句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

这两句出笔不凡,渲染出一种孤高出生的境界。

接下来的两句,先是点出一位独来独往、心事浩茫的“幽人”形象,随即轻灵飞动地由“幽人”而孤鸿,使这两个意象产生对应和契合,让人联想到:“幽人”那孤高的心境,不正象缥缈若仙的孤鸿之影吗?这两句,既是实写,又通过人、鸟形象的对应、嫁接,极富象征意味和诗意之美地强化了“幽人”的超凡脱俗。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的诗意与解释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的诗意与解释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的诗意与解释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的诗意,方便大家学习。

本诗背景:据史料记载,此词为公元1082年(元丰五年)十二月或公元1083年(宋神宗元丰六年)初作于黄州,定慧院在今天的湖北黄岗市东南,又作定惠院,苏轼另有《游定惠院记》一文。

由上可知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

原文:《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谁见一作:时见)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释:漏断:即指深夜。

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即指深夜。

原题“黄州定惠寺寓居作”。

漏:指更漏而言。

这里“漏断”不过说夜深罢了。

幽人:幽居的人,形容孤雁。

幽,《易·履卦》:“幽人贞吉”,其义为幽囚。

引申为幽静、优雅。

孤鸿:张九龄《感遇》十二之四:“孤鸿海上来。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三十九:“此词本咏夜景,至换头但只说鸿,正如《贺新郎》词“乳燕飞华屋”,至换头但只说榴花。

….“按两词均系泛咏,本未尝有”夜景“等题,多说鸿,多说石榴,既无所妨,亦未必因之而奇妙。

胡评似未谛。

省:理解。

“无人省“,犹言”无人识“。

或以为“拣尽寒枝“有语病,亦见注⑷所引同书同条。

《稗海》本《野客丛书》:”观隋李元操《鸿雁行》曰:“夕宿寒枝上,朝飞空井旁。

“坡语岂无自邪?“此言固是。

寒枝意广泛,又说”不肯栖“,本属无碍。

此句亦有良禽择木而栖的意思。

《左传》哀公十一年:”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

“杜甫《遣愁》:”择木知幽鸟。

“末句一本作“枫落吴江冷“,全用唐人崔信明断句,且上下不接,恐非。

诗意:弯弯的勾月悬挂在疏落的梧桐树上;夜阑人静,漏壶的水早已滴光了。

有谁见到幽居的人独自往来,仿佛天边孤雁般缥缈的身影。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原文及翻译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原文及翻译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原文及翻译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作品。

这首诗以李白在黄州定慧院寓居时的心境为主题,表达了他对逍遥自在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翻译。

原文: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人或卜或测,或躁或静。

赖有高人,书继志节。

瘦骨如松,眼目若星。

高斋寂然,常闻忠信。

日尘勤拂,漏火勤频。

乐草与虀,忧人忘贫。

宰则遣亲,吏则遣民。

主兮峻宇,舍兮世尘。

胡为衣冠,逍遥自怜?冲融一世,仰之弥贞。

翻译: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有的人迷信卜算,有的人追求测算,有的人焦躁不安,有的人安静自若。

幸好有高尚的人存在,他们用书本继承志向和节操。

他身体瘦弱如同松木,眼神炯炯如同繁星。

他在高斋中静静地居住,经常听到忠诚和信义的传声。

他勤于拂净日光下的尘埃,勤于频繁地打理燃烧着的油灯。

在他悠然自得的心态中,他喜欢侍弄着青草和兔子,忘却人间的贫穷和痛苦。

如果他是宰相,就会遣散亲朋好友;如果他是吏员,就会舍弃庶民百姓。

他是世间高大的宇宙,离开尘世的喧嚣。

那么他为什么还需要华丽的衣冠呢?他不是自我怜悯地逍遥自在吗?他冲融于这一个世界,仰望着永恒并以此为坚守。

这首诗以李白自己在黄州定慧院寓居的经历为背景,表达了他对过简单自在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诗中通过对高尚人物的描写,揭示了李白追求高尚品德和生活态度的愿望。

他描述了自己隐居在寂静的高楼之中,聆听着忠诚和信义的声音。

他积极拂拭日尘,频繁打理燃烧的油灯,表达了对勤劳生活的向往。

诗中的乐草与虀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追求,忘记了世俗的贫困和痛苦。

最后,他强调自己冲融于这个世界,仰望着永恒,并以此为坚守。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充满了李白豪放洒脱的风格,抒发了他对自由自在生活的追求和对高尚品德的向往。

这首诗充满了诗人深深怀念的情感,同时也展示了他追求精神自由的意愿。

它不仅是李白个人心境的真实写照,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士大夫们渴望追求心灵自由的共同心声。

这首诗流传至今,仍然被广大读者所喜爱和传诵。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赏析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赏析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赏析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原诗】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译文】弯弯的勾月悬挂在疏落的梧桐树上;夜阑人静,漏壶的水早已滴光了。

有谁见到幽人独自往来,仿佛天边孤雁般飘渺的身影。

突然惊起又回过头来,心有怨恨却无人知情。

挑遍了寒枝也不肯栖息,甘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冷。

【作者】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

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

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

【背景】“乌台诗案”:北宋著名的文字狱。

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与时任宰相的王安石政见不合,出补外官。

他看到当时地方官吏执行新法扰民,心中不满,任杭州通判后写了二十多首托事以讽的诗,因而激怒新党。

被构陷成罪,囚捕至京,系狱一百三十天。

而且牵连甚广,苏轼的友朋故旧被连累处罚的达二十二人。

苏轼在狱时自度必死,曾作诗与苏辙诀别。

苏轼于“乌台诗案”后谪居黄州,初寓定惠院,后迁临皋亭。

现在通行的各个版本的词选中都有一个小序:“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据史料记载,此词为公元1083年(神宗元丰六年)初作于黄州,定慧院在今天的湖北黄岗县东南,苏轼另有《游定惠院记》一文。

到黄州之初,亦因罪废之余,灰心杜口,谢绝交往。

由于牵连甚广,这时,“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彼此音问,一时尽绝,苏轼不能不深怀幽居离索的内心隐衷。

【主题思想】此词上片写鸿见人,下片写人见鸿,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词人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原文及赏析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原文及赏析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原文及赏析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原文及赏析原文: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译文弯弯月亮挂在梧桐树梢,漏尽夜深人声已静。

有时见到幽居人独自往来,仿佛那缥缈的孤雁身影。

突然惊起又回过头来,心有怨恨却无人知情。

挑遍了寒枝也不肯栖息,甘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冷。

注释⑴词题一本作“黄州定惠寺寓居作”。

定慧院:一作定惠院,在今湖北省黄岗县东南。

苏轼初贬黄州,寓居于此。

⑵漏:指更漏而言,古人计时用的漏壶。

这里“漏断”即指深夜。

⑶“时”有版本用“谁”;幽人:幽居的人,形容孤雁。

幽:《易·履卦》:“幽人贞吉”,其义为幽囚。

引申为幽静、优雅。

⑷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孤鸿:张九龄《感遇十二首》之四:“孤鸿海上来。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三十九:“此词本咏夜景,至换头但只说鸿,正如《贺新郎》词‘乳燕飞华屋’,至换头但只说榴花。

….“按两词均系泛咏,本未尝有”夜景“等题,多说鸿,多说石榴,既无所妨,亦未必因之而奇妙。

胡评似未谛。

⑸省(xǐng):理解,明白。

“无人省“,犹言”无人识“。

⑹或以为“拣尽寒枝“有语病。

稗海本《野客丛书》:”观隋李元操《鸿雁行》曰:‘夕宿寒枝上,朝飞空井旁。

’坡语岂无自邪?“此言固是。

寒枝意广泛,又说”不肯栖“,本属无碍。

此句亦有良禽择木而栖的意思。

《左传·哀公十一年》:”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

“杜甫《遣愁》:”择木知幽鸟。

“⑺沙洲:江河中由泥沙淤积而成的陆地。

末句一本作“枫落吴江冷“,全用唐人崔信明断句,且上下不接,恐非。

赏析:苏轼被贬黄州后,虽然自己的生活都有问题,但他是乐观旷达的,能率领全家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渡过生活难关。

但内心深处的幽独与寂寞是他人无法理解的。

在这首词中,作者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上阕写的正是深夜院中所见的景色。

古诗文《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赏析

古诗文《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赏析

古诗文《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赏析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宋朝: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译文及注释【译文弯弯的勾月悬挂在疏落的梧桐树上;夜阑人静,漏壶的水早已滴光了。

有谁见到幽人独自往来,仿佛天边孤雁般飘渺的身影。

黑夜中的它突然受到惊吓,骤然飞起,并频频回头,却总是无人理解它内心的无限幽恨。

它不断于寒冷的树枝间逡巡,然而不肯栖息于任何一棵树上,最后只能寂寞地降落在清冷的沙洲上。

】【注释漏断:即指深夜。

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即指深夜。

原题“黄州定惠寺寓居作”。

漏:指更漏而言。

这里“漏断”不过说夜深罢了。

幽:《易·履卦》:“幽人贞吉”,其义为幽囚。

引申为幽静、优雅。

孤鸿:张九龄《感遇》十二之四:“孤鸿海上来。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三十九:“此词本咏夜景,至换头但只说鸿,正如《贺新郎》词“乳燕飞华屋”,至换头但只说榴花。

….“按两词均系泛咏,本未尝有”夜景“等题,多说鸿,多说石榴,既无所妨,亦未必因之而奇妙。

胡评似未谛。

省:理解。

“无人省“,犹言”无人识“。

或以为“拣尽寒枝“有语病,亦见注⑷所引同书同条。

《稗海》本《野客丛书》:”观隋李元操《鸿雁行》曰:“夕宿寒枝上,朝飞空井旁。

“坡语岂无自邪?“此言固是。

寒枝意广泛,又说”不肯栖“,本属无碍。

此句亦有良禽择木而栖的意思。

《左传》哀公十一年:”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

“杜甫《遣愁》:”择木知幽鸟。

“末句一本作“枫落吴江冷“,全用唐人崔信明断句,且上下不接,恐非。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译文二残月高挂在稀疏的梧桐,滴漏声断了,人群开始安静。

谁能见幽居人独自往来徘徊?唯有那缥渺高飞的孤雁的身影。

它突然惦起又回首匆匆,心里有恨却无人能懂。

它拣遍了寒冷的树枝不肯栖息,却躲到寂寞的沙洲甘愿受苦。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赏析这是苏轼的一首名词《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咏梅》翻译、主题思想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咏梅》翻译、主题思想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咏梅》赏析【部编版八下】资料:【原诗】【翻译】【作者】【主题思想】一、《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原诗】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译文】弯弯的勾月悬挂在疏落的梧桐树上;夜阑人静,漏壶的水早已滴光了。

有谁见到幽人独自往来,仿佛天边孤雁般飘渺的身影。

突然惊起又回过头来,心有怨恨却无人知情。

挑遍了寒枝也不肯栖息,甘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冷。

【作者】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

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

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

【主题思想】此词上片写鸿见人,下片写人见鸿,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词人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二、《卜算子.咏梅》陆游【原诗】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译文】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

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

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

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作者】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

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

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

孝宗时赐进士出身。

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

晚年退居家乡。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苏轼《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苏轼《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②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③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④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释】①定慧院:在湖北者黄冈县东南,即定惠院。

苏轼贬官黄州时在此寓居数月。

②疏桐:稀疏的桐树。

漏断:古代以漏壶盛水刻度计时,漏壶里水滴完了,谓之漏断,亦即夜深之时。

③幽人:幽居之人,即词人自己。

缥缈(piao miao漂渺):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④省(xing醒):明白、理解。

【译文】一钩残月斜挂于稀疏的桐林,更漏已断,人声渐趋寂静。

唯有幽居者孑然徘徊,仿佛那飘泊不定的孤鸿身影。

孤鸿惊飞却又频频回首,无人理解它满腔的怨情。

一棵棵高枝它不屑一顾,却栖息在寂寞的沙洲自甘清冷。

【集评】宋·黄庭坚:“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山谷题跋》卷二)宋·胡仔:“‘拣尽寒枝不肯栖’之句,或云:‘鸿雁未尝栖宿树枝。

唯在田野苇丛间,此亦语病也。

’此词本咏夜景,至换头但只说鸿。

……盖其文章之妙,语意到处即为之,不可限以绳墨也。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十九)金·王若虚:“东坡《雁词》云:‘拣尽寒枝不肯栖’,以其不栖木,故云尔。

盖激诡之致,词人正贵其如此。

而或者以为语病,是尚可与言哉!”(《滹南诗话》卷二)清·王士祯:“坡《孤鸿词》,山谷以为非吃烟火食人句,良然。

鲷阳居士云:‘缺月,刺明微也;漏断,暗时也;幽人,不得志也;独往来,无助也;惊鸿,贤人不安也。

此与《考槃》相似’云云。

村夫子强作解事,令人欲呕。

”(《花草蒙拾》) 清·黄苏:“此东坡自写在黄州之寂寞耳。

初从人说起,言如孤鸿之冷落;下专就鸿说。

语语双关,格奇而语隽,斯为超诣神品。

”(《蓼园词选》)【赏析】全词以人鸿互喻,拟托孤鸿飘泊无定的踪迹,抒写自己仕途坎坷的遭遇。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原文】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释】
黄州:今湖北黄冈。

定惠院:黄冈东南的寺院。

漏断:漏中水滴尽了,指已经夜深。

漏,古代盛水滴漏计时之器。

幽人:幽居之人。

此处苏轼以幽人、孤鸿自况。

省:知晓。

沙洲:江河中由泥沙淤积而成的陆地。

【译文】
弯弯的勾月悬挂在疏落的梧桐树上;夜阑人静,漏壶的水早已滴光了。

有谁见到幽居的人独自往来,仿佛天边孤雁般缥缈的身影。

突然惊起又回过头来,心有怨恨却无人知情。

挑遍了寒枝也不肯栖息,甘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冷。

卜算子(苏轼)

卜算子(苏轼)

卜算子(苏轼)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原文及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释漏断:即指深夜。

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即指深夜。

残月高挂在稀疏的梧桐,滴漏声断了, 人群开始安静。

时常能见幽居人独自往来徘徊,还有那缥渺高飞的孤雁的身影。

它突然惊起又回首,心里有恨却无人能懂。

它拣遍了寒冷的树枝不肯栖息,却躲到寂寞的沙洲甘愿受苦。

这是苏轼的一首名词《卜算子》。

现在通行的各个版本的词选中都有一个小序: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据史料记载,此词为公元1083年(神宗元丰六年)初作于黄州,定慧院在今天的湖北黄岗县东南,苏轼另有《游定惠院记》一文。

由上可知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

被贬黄州后,虽然自己的生活都有问题,但苏轼是乐观旷达的,能率领全家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渡过生活难关。

但内心深处的幽独与寂寞是他人无法理解的。

在这首词中,作者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上阕写的正是深夜院中所见的色。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

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漏断即指深夜。

在漏壶水尽,更深人静的时候,苏轼步出庭院,抬头望月,又是一个多么孤寂的夜晚呀!月儿似乎也知趣,从稀疏的桐树间透出清晖,像是挂在枝桠间。

这两句出笔不凡,渲染出一种孤高出生的境界。

接下来的两句,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周围是那么宁静幽寂,在万物入梦的此刻,又有谁像自己这样在月光下孤寂地徘徊,就像是一只孤单飞过天穹的凄清的大雁呢?先是点出一位独来独往、心事浩茫的幽人形象,随即轻灵飞动地由幽人而孤鸿,使这两个意象产生对应和契合,让人联想到:幽人那孤高的心境,不正像缥缈若仙的孤鸿之影吗?这两句,既是实写,又通过人、鸟形象的对应、嫁接,极富象征意味和意之美地强化了幽人的超凡脱俗。

物我同一,互为补充,使孤独的形象更具体感人。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原文翻译及赏析2篇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原文翻译及赏析2篇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原文翻译及赏析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原文翻译及赏析2篇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译文弯弯月亮挂在梧桐树梢,漏尽夜深人声已静。

有时见到幽居人独自往来,仿佛那缥缈的孤雁身影。

突然惊起又回过头来,心有怨恨却无人知情。

挑遍了寒枝也不肯栖息,甘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冷。

注释⑴词题一本作“黄州定惠寺寓居作”。

定慧院:一作定惠院,在今湖北省黄岗县东南。

苏轼初贬黄州,寓居于此。

⑵漏:指更漏而言,古人计时用的漏壶。

这里“漏断”即指深夜。

⑶“时”有版本用“谁”;幽人:幽居的人,形容孤雁。

幽:《易·履卦》:“幽人贞吉”,其义为幽囚。

引申为幽静、优雅。

⑷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孤鸿:张九龄《感遇十二首》之四:“孤鸿海上来。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三十九:“此词本咏夜景,至换头但只说鸿,正如《贺新郎》词‘乳燕飞华屋’,至换头但只说榴花。

….“按两词均系泛咏,本未尝有”夜景“等题,多说鸿,多说石榴,既无所妨,亦未必因之而奇妙。

胡评似未谛。

⑸省(xǐng):理解,明白。

“无人省“,犹言”无人识“。

⑹或以为“拣尽寒枝“有语病。

稗海本《野客丛书》:”观隋李元操《鸿雁行》曰:‘夕宿寒枝上,朝飞空井旁。

’坡语岂无自邪?“此言固是。

寒枝意广泛,又说”不肯栖“,本属无碍。

此句亦有良禽择木而栖的意思。

《左传·哀公十一年》:”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

“杜甫《遣愁》:”择木知幽鸟。

“⑺沙洲:江河中由泥沙淤积而成的陆地。

末句一本作“枫落吴江冷“,全用唐人崔信明断句,且上下不接,恐非。

赏析诗意之美地强化了“幽人”的超凡脱俗。

物我同一,互为补充,使孤独的形象更具体感人。

下阕,更是把鸿与人同写,“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这是直写自己孤寂的心境。

人孤独的时候,总会四顾,回头的寻觅,找到的是更多的孤独,“有恨无人省”,没有谁能理解自己孤独的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原文及翻译
本文是关于《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原文及翻译,感谢您的阅读!
一、《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原文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二、《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原文翻译
弯弯的勾月悬挂在疏落的梧桐树上;夜阑人静,漏壶的水早已滴光了。

有谁见到幽人独自往来,仿佛天边孤雁般飘渺的身影。

黑夜中的它突然受到惊吓,骤然飞起,并频频回头,却总是无人理解它内心的无限幽恨。

它不断于寒冷的树枝间逡巡,然而不肯栖息于任何一棵树上,最后只能寂寞地降落在清冷的沙洲上。

三、《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

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

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

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
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