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学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自然资源学复习提纲

自然资源学复习提纲

自然资源学复习提纲第一章自然资源和自然资源学1 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内涵。

资源是一切有用和价值的东西。

(经济学)资源是指环境中能为人类直接利用,并带来物质财富的部分。

(地理学)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于自然界中,在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条件下,能被人类通过一定的技术获取的以满足其生产、生活需要的所有天然生成物,以及作用于其上的人类劳动成果。

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从自然界获取的初始投入,是人类生产生活的物质基础。

2 自然资源的二元多级分类。

可更新是被人类合理开发利用后可以依靠生态系统自身的功能,使之得到恢复和再生,从而能够持续利用。

又分为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

不可更新是指它的储量在人类开发利用后逐渐减少以至枯竭,而不能再生的自然资源。

例如:矿物资源等储量固定的资源。

3 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

稀缺性、整体性、地域性、多用性、动态性、社会性。

4 自然资源学概念、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及发展趋势。

概念:是指主要研究人类与自然界中可转化为生产、生活资料的物质与能量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研究对象:单项和整体的自然资源。

研究内容:1)自然资源的基本理论2)自然资源的形成和分布规律3)自然资源调查4)自然资源评价5)自然资源配置和开发利用规划6)自然资源管理发展趋势:1)国际合作和全球性问题研究2)区域发展模式与可持续发展等战略性研究日趋活跃3)从自然评价转向注重社会经济分析,资源管理研究逐步成为热点4)日益模式化和数量化5)研究方法和手段日益现代化5 能结合人口、环境和资源的实际情况,认识学习自然资源学的重要性。

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是当今全球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如人口增长与资源短缺的矛盾、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人口增多也要占用更多空间以及对生态环境的直接和间接破坏的矛盾等),走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正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

我国自然资源稀缺和人口众多的矛盾尤其突出,自然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已经成为当前最紧迫的知识创新和素质教育内容。

自然资源学复习资料

自然资源学复习资料

绪论:自然资源学发展概述自然资源学:研究人与自然环境中可转化为生产、生存资料来源的物质和能量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现代自然资源科学研究的五大趋势:全球化、战略化、管理化、定量化、现代化第一章:自然资源的概念和类型自然资源概念的基本含义:、自然资源是自然过程所产生的天然生成物。

必须有两个基本前提:人类的需要和人类的开辟利用能力。

(自然资源与文化背景有关)资源基础:矿产资源的潜在最大数量。

探明储量:指已经查明,并认为在当前的需求、价格和技术条件下具有经济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藏量。

条件储量:指已查明的藏量,但在当前价格水平上,以现有采掘技术和生产技术来开采是不经济的。

远景资源:目前仅作了少量勘察和试探性开辟而尚未查明的藏量,但可望将来有大的发现。

理论资源:指那些被认为具有充分有利的地质条件,但迄今尚未勘察或者极少勘察的地区可能会发现的矿藏。

最终可采资源:探明储量、条件储量、远景资源和理论资源的总和。

最大资源潜力:指在其他条件都很理想的情况下,流动性自然资源能够提供实用产品或者服务的最大理论潜力。

持续能力:可更新资源实际上能长期提供实用产品或者服务的最大能力,即不伤害其充分更新的利用能力。

吸收能力:环境媒介吸收废物而又不导致环境退化的能力。

承载能力:指一定范围内的生境(或者土地),可持续供养的最大种群(或者人口)数量。

承载能力的进一步划分:生存承载能力、最适承载能力、容限承载能力。

自然资源的概念:自然资源是人类能够从自然界获取以满足其需要的任何天然生成物及作用于其上的人类活动结果。

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稀缺性:自然资源相对于人类的需要在数量上的不足。

演变的。

这说明自然资源具有社会性。

可更新资源:当使用不超过其繁殖或者再生能力时可无限更新的可更新资源。

第二章:自然资源的稀缺与冲突、中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点中国自然资源稀缺的挑战(一、人均资源量少(二)矿产资源:(三)耕地资源:(四)水资源:资源开辟的生态影响:土地退化、环境污染、生态功能降低。

自然资源学复习重点

自然资源学复习重点

1、自然资源的概念。

是指人类可以利用的、自然生成的物质和能量,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

主要包括土地、水、矿产、生物、气候和海洋六大资源。

3、试述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及其意义。

①稀缺性(指其相对于人类的需要在数量上的不足)意义:迫使人们不断发掘新资源,寻求替代资源,人类在开发利用资源时必须从长计议,绝不能只顾眼前利益,掠夺式卡发资源,要珍惜一切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资源②整体性(对资源的开发利用要充分利用其整体性特点,做到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综合科学管理)③地域性④多用性(任何一种资源都有多种功能、多用途、多效益特性)⑤动态性(指自然资源的质量和数量特征)⑥社会性意义: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发展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发现新能源替代资源)4、解释概念:光能生产潜力:在热、水、CO2等外界环境条件和作物的群体结构、长势、以及农业技术措施等都处于最适宜状态时,由作物的光合效应所形成的群体最高产量。

光温生产潜力:在农业生产条件得到充分保障,水分、CO2供应充足,其他环境条件最适宜情况下,农作物在当地光温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高产量。

气候生产潜力:在当地实际光、温、水作用下,在其他条件均处于最适宜时,单位面积内农作物的最高产量。

5、干热风的概念:是指春末夏初出现的一种高温、低湿并常伴有一定风力的天气。

类型:高温低湿型、雨后热枯型。

防御措施:1、营造农田防护林网和林带是防御干热风的战略性措施,他可降低田间风速和温度、增加农田空气相对湿度。

2、适时灌溉可天界农田水热状况,有利于小麦生理机能的正常进行,增强灌浆速度,减轻干热风的危害。

3、配置抗干热风的优良品种,进行作物布局调整。

4、化学防御措施5、运用综合农林技术措施,如改革种植制度、调整播期、合理施肥。

6、我国气候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的措施。

合理利用:1、东部季风地区已建成优质高产的粮棉油果林等商品基地;2、西北干旱区水资源的有限性与农牧业发展方向 3、西南部低纬高原地形地貌的复杂性,因地制宜的发展农林牧业生产。

自然资源学复习资料

自然资源学复习资料

自然资源学复习资料导言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于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自然资源学作为研究自然资源的学科,涉及广泛的学科领域,包括地质学、生物学、气象学等。

本文将对自然资源学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管理等内容进行综述,以供自然资源学的复习资料。

一、自然资源的概念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人类所需的各种物质和能源,包括土地、水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等。

自然资源的特点是其存在于自然界中,具有一定的稀缺性和非再生性。

人类通过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满足自身的生产和生活需要。

二、自然资源的分类1. 土地资源:土地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空间,包括农田、林地、草地等。

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对于农业、工业和城市建设都至关重要。

2. 水资源: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水。

水资源包括地下水和地表水,其中地表水又包括河流、湖泊和水库等。

3. 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是地壳中储量丰富的矿石和地下资源,包括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

矿产资源对于工业、建筑和能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4. 能源资源:能源资源是指能够提供能源的物质,包括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能源资源的利用对于人类的发展至关重要。

三、自然资源的管理自然资源的合理管理是确保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管理原则:1. 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利用应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即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破坏未来世代的利用权。

2. 保护与恢复:对于易受破坏的自然资源,应加强保护措施,如林木保护、水资源保护等。

对于已遭受破坏的自然资源,应采取适当的恢复措施。

3. 法律和政策: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和政策,明确自然资源的管理权责,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打击,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4. 国际合作:自然资源的管理是全球性的挑战,各国应加强合作,分享经验与技术,共同应对自然资源管理的问题。

结论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其合理利用和管理对于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自然资源学

自然资源学

自然资源学复习资料1、自然资源学的研究对象:自然资源的特征性质及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它以单项和整体的自然资源为对象研究其数量质量时空变化开发利用及其后果保护和管理等。

2、米切尔的三维图:(1)论题维:生态,经济,政治,文化;(2)时间维:过去,现在,未来;(3)空间维:全球,区域,地方,地点3、自然资源:是人类能够从自然界获取以满足其需要的任何天然生成物及作用于其上的人类活动结果,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取自自然界的初始投入。

4、自然资源概念的含义:(1)自然资源是自然过程所产生的天然生成物,地球表面积、土壤肥力、地壳矿藏、睡、野生动植物等,都是自然生成物。

(2)资源是由人而不是由自然来界定的。

(3)人类的需要和人类的开发利用能力在不断发展,因此自然资源的范畴随着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4)人的需要与经济地位和文化背景有关。

(5)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是两个不尽相同的概念,但具体对象和范围又是同一客体。

(6)自然资源不仅是一个自然科学概念,也是一个人文科学概念。

5、自然资源分为不可更新(non-renewable)资源和可更新(renewable)资源两大类;后者又包括恒定性资源(Immutable or perpetual resources)和临界性资源(critical resources)。

6、不可更新资源可得性的度量:(1)资源基础(resource base)(2)探明储量(proven reserves)(3)条件储量(conditional reserves)(4)远景资源(hypothetical resources)(5)理论资源(speculative resources)(6)最终可采资源(ultimately recoverable resources)7、可更新资源可得性的度量:(1)最大资源潜力(maximum resource potential)(2)持续能量(sustainable capacity)(3)吸收能力(absorptive capacity)(4)承载能力(carrying capacity)8、自然资源的属性:(1)稀缺性(2)整体性(3)地域性(4)多用性(5)动态性(6)社会性9、中国态势:自然资源稀缺的挑战:(1)矿产资源(2)耕地资源(3)水资源(4)资源开发的生态影响10、全球视野:自然资源的稀缺:(1)能源与矿物原料(2)水资源(3)食物资源11、悲观论的主要观点与理论。

自然资源学复习资料

自然资源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一、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点1.自然资源(土地面积、生物多样性、矿产)总量大,类型齐全(表明中国有较大的综合开发利用优势)2.人均资源量少3.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资源组合结构不匹配4.资源质量不一(耕地质量、矿产资源)5. 资源潜力可观(矿产资源、资源节流)二、我国面临自然资源稀缺的挑战1.粮食安全(人口增长耕地占用、水资源不足、化肥报酬递减率)2.矿产资源短缺(人均占有量少、后备探明储量不足)3.生物多样性减少(森林减少、草原退化、土地退化、水域缩小和恶化)4.人口负荷过重,资源承载力将达极限5.资源开发的环境影响较大一、争论双方代表——悲观派与乐观派1、悲观派(1)代表:新马尔萨斯主义者(2)代表作:《增长的极限》(3)观点:如果目前这种趋势继续下去,世界将变得更为拥挤,污染会更加严重,更多资源将耗竭或退化;他们还认为由于富者愈富,穷者愈穷,这将引起严重的政治和经济骚乱;战争的威胁亦会增加2、乐观派(1)代表:丰饶论者(2)代表作:西蒙的《没有极限的增长》(3)观点:如果目前这种趋势继续下去,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将造成一个并不拥挤,污染较少,资源更富有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大多数人都会更加健康,寿命更长,物质财富也更多。

主要国家资源总体战略对策⏹一、美国1、全开放式的资源战略2、保护本国资源、进口国外资源⏹二、日本1、20世纪50年代,立足于国内2、20世纪80年代,科技立国3、21世纪,海外投资立国⏹三、马来西亚1、初级资源产品多样化2、初级加工产品出口⏹四、沙特阿拉伯引进外国资本和技术。

勘查、开发石油资源,以石油出口带动经济发展的战略⏹典型国家资源战略的启示:1、世界经济发展中的相互依赖越来越强;2、必须根据自身的条件制定资源战略;3、资源产品出口和经济结构要多样化。

⏹六、我国资源战略1、优化区域资源配置2、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3、提高利用国际资源能力4、依靠科技进步,缓解资源供求矛盾5、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经济体系第二章人口过剩是当代自然资源问题的直接原因资源问题=人口数量×人均资源消费×单位资源利用的环境后果人口数量过剩:是指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人口数量多到超过了当地提供食物、水和其他重要资源以支持这些人生存的程度;当人口增长速度超过经济增长速度,或由于财富分配不平等,致使一部分人贫穷到无力生产或购买足够的粮食、燃料等生活必需资料时人口消费过剩:是指人口数量虽然不多,但人均资源消费过高以致引起显著的污染、环境退化和资源基础耗损。

资源学复习资料

资源学复习资料

自然资源的性质自然资源的概念•自然资源是自然过程所形成的天然生成物。

•自然物是否被看作资源,取决于信仰、宗教、风俗习惯等,以及人类需求和开发利用能力。

•自然资源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变化。

•自然资源不仅是一个自然科学概念,也是一个经济学概念,还涉及到文化、伦理和价值观。

自然资源的类型•恒定性资源:按时间尺度来看无穷无尽,也不会因人类利用而耗竭的资源。

•不可更新资源(储存性资源):地壳中有固定储量,它们不能由自然过程再生,其数量必然存在某种极限。

•可更新资源:可通过自然过程再生的资源,只要利用强度不超过其再生能力,可无限更新的流动性资源。

自然资源的性质•资源的两个本质属性:有用性和稀缺性•在可预见的将来,世界经济发展还不会由于资源可得性的限制而突然停滞。

•尤其发达国家不会造成矿产稀缺问题。

•很多关于世界矿产资源即将枯竭的预言,虽然理论上不无根据,但仅仅是―狼来啦‖式的警告。

自然资源的本质特征●资源价值随人类需求和能力的发展而变化●不可更新资源的耗竭性和可循环利用●可跟新资源的恢复性和重复利用地区性资源稀缺•在国家和区域尺度上,资源稀缺、贫困和饥饿广泛存在•这些问题并非自然资源达到极限,而是自然资源分布不均、经济秩序不合理、经济体制不适应、经济发展不平衡所致。

•中国经济正处于一个高速增长阶段,自然资源稀缺尤为突出,且在相当长时间内难以改善。

资源分布与经济发展差异造成的稀缺•资源分布不平衡。

一些国家拥有丰富的矿藏和森林,而另一些国家拥有迷人的沙滩和休闲胜地。

•经济发展和资源开发历史不同。

发达国家长期的资源开发,消耗了优质资源。

现在,他们利用先进技术、雄厚资本和强权政治甚至武力,掠夺其他地区的资源。

•发展中国家却处在以原料生产为主的阶段,严重依赖自然资源的开发,依赖发达国家的技术、资本和政治支持。

•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分布差异,造成人均资源消耗大不一样。

地缘政治造成的资源稀缺•20世纪70年代石油输出国组织的联合行动,造成全球石油危机,对发达国家的冲击尤其剧烈。

自然资源复习资料

自然资源复习资料

自然资源复习资料1.国土资源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

2.自然资源是国土资源的基础核心和前提。

3.生物资源按生态功能分为:以光合作用为营养方式的绿色植物,是自然界的生产者;以吸收为营养方式的微生物(细菌、真菌),是自然界的分解者;以摄食为营养方式的动物,是自然界的消费者。

P1764.按生活习性,生物资源分为水生和陆生5.世界七大动物区系中,中国有两大区系:古北界动物区系:华东区、华北区、蒙新界东洋界动物区系:西南区、华中区、东南区6.按评价阶段,水资源可分为:回归评价、现状评价、预断(或影响)7.领海基线的分类方法:正常基线法(低潮基线法)、直线基线法、混合基线法、特定基线法8.自然资源的特性:综合性和整体性,时空变化的不平衡性与节律性,多层次性与多功能性,数量的有限性和潜力的无限性,可塑性和演变的不可逆性9.土地使用制度包括:土地的所有制、使用制度、交易制度、登记制度、税收制度,其中土地所有制是土地制度的核心。

10.中国草地资源的特点:①草地面积广,草种丰富②生态系统极为脆弱,牧草产量不高、不稳定,载畜量低③牧草产量、质量的季节和年际的不平衡性11.草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措施有哪些?①因地制宜地制定统一的畜牧业发展规划,建立合理的放牧制度②建立合理的刈草制度③严禁盲目开垦12.中国海洋渔业资源的基本特征有哪些?①类型广、种类多②经济鱼类种类多而高产的种类少③以浅海性鱼类为主④鱼类食性比较复杂⑤生长快、性成熟较早⑥产卵期交替,产卵场广泛13.生态环境和鱼种的差异,我国的六大淡水渔区包括:东北渔区、华北渔区、华中渔区、华南渔区、宁蒙渔区、华西渔区。

14.海洋运输的优缺点:优点:不可替代性、海运工具运量大、航运的航道是天然的、消耗能源低、运输成本低、劳动成产率高缺点:地区局限性比较大、水文、气象等条件影响比较大、速度比较慢15.矿产资源的主要特点:①矿产资源是国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②矿产资源的有效性③矿产资源分布不均匀性④矿产资源赋存的多样性⑤矿产资源的多组分和综合性⑥矿产资源的可变性和综合性⑦矿产资源的可变性和开拓性16矿产资源按其性质和用途常分为:金属、非金属矿产和能源矿产17.中国矿产资源特点:①总量丰富人均不足;②矿种比较齐全,配套程度较高,产地相对集中;③贫矿多,富矿少,可露采矿山不多;④多数矿产矿石组成复杂,单一组分少;⑤小矿多,大矿少,地理分布不均匀18矿产开发利用的问题:①资源总回收率低,综合利用差②乱采滥挖,环境保护差③矿产资源二次利用率低,原材料消耗大④深加工技术水平不高19.自然资源学发展的阶段有:农业社会阶段、工业社会阶段、现代自然资源学发展阶段(工业后阶段)20.自然资源学发展趋势有:战略化、管理化、数量化21土地构成要素有哪些:自然要素:气候要素、地质地貌、土壤、水文因素、植被社会经济要素;经济因素、技术因素、社会因素区位因素:22土地资源的特性:位置固定性、面积有限性、性状的可改良性与可改造性、可永续利用性23.草地评价的内容:牧草的适口度、可食牧草的比重,禾本科、豆科牧草的比重及粗蛋白、粗脂肪、无氮浸出物(碳水化合物)与粗纤维的含量。

自然资源学复习资料

自然资源学复习资料

自然资源学复习资料第一次作业1、什么叫资源,资源有哪些类型,简述资源科学的学科体系。

答:(1)资源: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社会得以发展所必不可少的客观基础。

广义的资源指人类生存发展和享受所需要的一切物质的和非物质的要素。

狭义的资源仅指自然资源。

(2)经济学认为资源无外乎三种:自然资源、资本资源、人力资源;或者说土地、资本、劳动。

(3)资源科学的学科体系资源科学把资源分为三大类:一是社会资源(学),包括人力资源,资本资源,科技资源和教育资源等。

二是综合资源学科,从地理学、生态学、经济学、信息学和法学等角度来研究资源,形成交叉学科。

三是部门自然资源学,包括气候资源学、生物资源学、水资源学、土地资源学、矿产资源学、能源资源学、药物资源学等部门资源学科。

2、什么是自然资源,简述自然资源的分类体系。

答:(1)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与自然界的、天赋的、自存的、先人类而存在以及能为人类利用的资源,如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以及生物资源等。

广义地讲,自然资源是指人类可以直接用于生产和生活的自然物质。

狭义地讲,仅指具有价格属性的自然资源。

(2)自然资源的分类体系为:一是社会资源(学),包括人力资源,资本资源,科技资源和教育资源等。

二是综合资源学科,从地理学、生态学、经济学、信息学和法学等角度来研究资源,形成交叉学科。

三是部门自然资源学,包括气候资源学、生物资源学、水资源学、土地资源学、矿产资源学、能源资源学、药物资源学等部门资源学科。

3、简述自然资源的特点。

答:自然资源的特点:(1)有限性或稀缺性。

自然资源的有限性是指自然资源的数量供应与人类不断增长的需求存在矛盾,即用经济学的观点看自然资源存在稀缺性。

(2)区域性。

任何一种资源在地球上的分布都是不均衡的,无论在数量上或质量上都有显著的地域差异。

(3)整体性。

每一个区域的各种自然资源要素彼此有生态上的联系,形成一个整体,即自然资源生态系统。

(4)多用性。

自然资源学复习资料

自然资源学复习资料

自然资源学复习资料1、名词解释①自然资源学:是一门研究自然资源生成、演化和分布规律,合理开发利用及管理保护的学科。

②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包括收集、整理和分析已有的考察成果及进行野外考察,其目的是摸清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区域组合类型。

自然资源的综合考察目的性很强,既是基础研究,又是应用科学,是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

③自然资源综合评价:是指在技术经济基础上,对自然资源从整体上、宏观上论证起开发合理性。

2、问答题1、试述自然资源学发展阶段及各阶段的形成的特点①自然资源的原始利用时期:积累了一些积累了极为原始的经验,谈不上总结记载②自然资源研究的萌芽时期:以记载描述为特色谈不上系统性、科学性[③有关学科的单项自然资源研究时期:多门学科分别独立地开展了本领域内的自然资源研究④自然资源的形成和发展时期:作为一门独立科学形成,并得以迅速发展2、自然资源的研究内容①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和综合评价②编制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和计划③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④积极开辟新资源3、自然学的特点;①综合性②区域性③交叉性第一章1、名词解释1、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可为人类所开发利用,并能给人类带来利益的自然物质和自然过程。

2、问答题1、试论自然资源的概念自然资源必须是形成和存在与自然界中的自然物质或自然过程及自然资源具有自然属性;自然资源必须为人类所利用具有社会属性。

故下定义为:自然资源是可为人类所开发利用,并能给人类带来利益的自然物质和自然过程。

2、试论自然资源的特点`形成与分布的不均性:1、关系的整体性:2、演化与存在的变动性和稳定性:3、空间结构的层次性:数量的有限性:1、使用价值的多用性2、认识的可变性与虚化性3、管理保护上的国际性|3、试论自然资源按循环周期长短的分类问题按照自然资源在自然地理环境中循环周期的长短可将自然资源分为两类:1、一类是循环周期漫长的不可再生资源亦称不可更新资源,主要指各种岩石矿产资源;2、一类是循环周期较短的可再生资源,亦称可更新资源,包括生物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及气候资源。

自然资源学复习资料(2)

自然资源学复习资料(2)

自然资源学复习资料自然资源学:是一门研究人与自然界中可转化生产、生活资料来源的物质与能量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于自然界中、在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条件下,能被人类通过一定的技术获取的以满足其生产、生活需要的所有天然生成物及作用于其上得人类劳动成果,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从自然界获取的初始投入,是人类生活生产的物质基础。

矿产资源:是指由地质作用所形成的,赋予于地表和地壳中,采用现代生产技术,能够为国民经济所利用的矿物资源.自然资源信息系统:通过信息技术,把一个区域的各种资源的要素、特征及其分布位置的数据信息(或资料)存储在计算存储器中,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支持下,实现资源信息的增加、删除、修改、更新、综合分析等,最后输出适用的自然资源信息。

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指在人类与自然资源协调发展的过程中,自然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合理配置,使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的质量和数量不被降低而有所提高,从而满足人类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力。

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的时间和一定范围内,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的一个有一定大小、执行一定功能、并能自我维持的自然实体。

均等边际原则:利用有限资源时,将它适当地分配给各种用途,使其在每一种用途中所获得的边际报酬大致相等,使各种用途的总报酬最高.承载能力:一定范围内的生境(或土地)可持续供养的最大种群(或人口)数量。

分生产承载能力、最适承载能力、容量承载能力.1。

不属于自然资源数据类型的是图汇型2。

不属于自然资源开发的效益原则的是循环经济原则3.以下不属于资源产权的内容的是资源自物权4.自然界中人类的优势地位的体现,不包括人类的适应能动行为5.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不包括成本有效原则6。

下面哪一个属于土地资源特性稳定性7。

自然资源管理的对象不包括组织对象8.下列哪项符合海洋生物资源的特点种类多10. 对于自然资源中天然成分的价值,应由该资源的有用性、稀缺性和自然丰度来确定的。

11.下列属于资源资源的管理模式的是集中管理模式12.从资源分布的空间特征及所有的范围看,资源分布的表现一般不包括角状分布13。

自然资源学期末复习资料

自然资源学期末复习资料

自然资源学复习资料一、多选题1.下列关于自然资源的分类,描述正确的是:(ABCD)A.根据在地球圈层的分布,分为矿产资源、气候资源、水利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B.根据用途分为工业资源、农业资源、服务业资源C.根据更新的速度分为不可更新资源与可更新资源D.可更新资源又分为恒定性资源和临界性资源2.下列关于自然资源的更新性描述正确的是:(ABCD)A.自然资源的可更新与不可更新是相对而言的B.从地球化学循环的角度看,所有的资源都是可更新的C.相对于人类利用强度,有些可更新资源被耗竭而成为不可更新资源D.有些可跟新资源被误用、被污染而不可更新3.下列描述表现了自然资源的哪些性质:自然资源相对于人类的需要在数量上的不足。

各种自然资源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构成一个整体的。

自然资源的形成服从一定的地域分异规律,其空间分布是不均衡。

大部分自然资源都具有多种功能和用途。

资源概念、资源利用的广度和深度都是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不断演变的。

资源是文化的函数,文化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开发能力,这说明自然资源具有社会性。

(ABD)A.稀缺性,整体性B.地域性,多用性C.变动性;文化性D.动态性;社会性4.自然资源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主要体现在:(ACD)A.自然资源在维持身体健康中的作用B.自然资源在维持精神健康中的作用C.自然资源在物质文明中的作用D.自然资源在精神文明中的作用5.自然资源禀赋能深刻影响社会经济发展体现在:(ABCD)A.影响生产力布局B.影响经济结构C.影响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D.影响产品质量6.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生态过程的干预体现在:(ABCD)A.人类的能动性及在生态系统中的优势地位B.人类对生态系统能量转换的干预C.人类对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干预D.人类对生态系统物种组成的干预7.人类对自然资源生态过程的调控体现在:(BC)A.对资源总量的调控B.不同资源利用中的调控C.生态系统变化对人类福利的影响D.对不同资源种类的调控8.自然资源开发中可能产生的问题:(ABCD)A.造成资源闲置和资源的低效利用B.造成资源更新周期变动C.引发土地投机活动D.导致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冲突9.自然资源的自然消耗有:(ABCD)A.生物性消耗B.流动性消耗C.内驱动消耗D.外驱动消耗10.自然资源无价值论的根源包括:(ABCD)A.劳动价值论的绝对化B.确定价格的市场机制不合理C.历史因素D.“Tragedy of the Commons"11.自然资源无价值论的危害包括:(ABCD)A.导致自然资源的破坏和浪费B.导致财富分配不公和竞争不平等C.资源物质补偿和价值补偿不足D.国民财富的核算失真12.关于“太空船地球”和“世界模型3”的描述正确的是:(ACD)A.地球实际上是一个封闭系统,无异于一艘太空船,其物质储备并非无限;处理废弃物的能力也是有限的。

自然资源学复习提纲(全)

自然资源学复习提纲(全)

自然资源学复习提纲(全)自然资源的内涵:1)自然资源是自然过程所产生的天然生成物;2)自然物成为自然资源,必须有两个基本前提:人类的需要和人类的开发利用能力;3)自然物是否被看作自然资源常常取决于信仰、宗教、风俗习惯等文化因素;4)自然资源的范畴随着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变化;5)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具体对象和范围又往往是同一客体;6)自然资源不仅是一个自然科学概念,也是一个经济学概念,还涉及到文化、伦理和价值观。

要指有经济价值自然资源的分类:1)、按资源的利用限度划分:可更新资源与不更新资源恒定性资源:按人类的时间尺度来看是无穷无尽,也不会因人类利用而耗竭的资源。

如地表水、潮汐、风能、波浪、地热、太阳能等;可更新资源:在正常情况下可通过自然过程再生的资源,如生物资源。

不可更新资源:地壳中有固定储量的可得资源,由于它们不能在人类历史尺度上由自然过程再生,或由于它们再生的速度远远慢于被开采利用的速度,它们是可能耗竭的,如矿产资源。

①可更新资源:恒定性的环境资源(太阳能、地表水、风能)、可循环再生的环境资源(生物资源);②不可更新资源:矿产资源2)、按资源的固有属性划分:耗竭性资源与非耗竭性资源①耗竭性资源:可更新资源(生物资源)与不可更新资源(化石燃料);②非耗竭性资源:可更新资源(恒定性资源)与不可更新资源(金属资源)3)、按利用目的:农业资源、药物资源、能源资源、旅游资源;4)、按圈层特征: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能源资源、旅游资源、海洋资源5)、按其属性与用途划分:多级综合分类气候资源的特征1、整体性2、时间分布上的周期性和波动性3、地域分布上的普遍性和差异性4、开发利用上的风险性——难以预测,风险大解决办法:常规监测——>提前预警,做好预案——>灾害来临,启动预案,抢险救灾——>恢复生产,做好灾害评估光合有效辐射:S D PAR S+D εε= S 为散射辐射;D 为直接辐射;比例系数S ε,主要与太阳高度角有关;比例系数D ε,主要与云量有关;苏联的X.摩尔达马给出比例系数0.43S =ε,0.57D =ε。

大学自然资源学原理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大学自然资源学原理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自然资源学原理》复习要点第一章自然资源的性质一、名词解释1、资源基础:矿产资源的潜在最大数量。

2、探明储量:是指已经查明,并已知在当前的需求、价格和技术条件下具有经济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的储藏量。

3、条件储量:指已查明的藏量,但在当前价格水平上,以现有的采掘技术和生产技术开采是不经济的。

4、远景资源:是目前仅做了少量勘察和试探性开发而尚未查明的储量,但可望将来有大的发现。

5、理论资源:指那些被认为具有充分有利的地质条件,但迄今尚未勘察或极少勘察的地区可能会发现的矿藏。

6、最终可采资源:是探明储量、条件储量、远景资源和理论资源的总和。

7、最大资源潜力:是指在其他条件都很理想的情况下,流动性自然资源能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的最大理论潜力。

8、持续能力:是可更新资源实际上能长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的最大能力,既不损害其充分更新的能力。

9、承载能力:是指一定范围内的生境(或土地)可持续供养的最大种群(或人口)数量。

10、吸收能力:即媒介吸收废物而又不导致环境退化的能力。

二、简答题1、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其含义参考答案:(1)自然资源是人类能够从自然界获取以满足其需要的任何天然生成物及作用于其上的人类活动结果。

(自然资源是能够为人类开发利用,满足当前或未来需要的自然界中的空间、空间内天然存在的各种物质、物质存在形式及运动形式所含的能量以及物质运动变化所提供的各种服务功能。

)(2)自然资源的概念包括以下含义:自然资源是自然过程所产生的天然生成物(自然资源属于天然生成物);自然资源不是由自然而是由人来界定的(自然资源是有人来界定的);自然资源的范畴随着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范围是不断扩大);自然资源与人的文化背景、经济地位等决定(自然资源与文化背景有关);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及相互联系又有区别(是自然环境的一个方面);自然资源不仅是自然科学概念,也是人文科学概念(是文化的函数)。

2、简述自然资源的分类及其可更新性的相对性参考答案:(1)分类:分类依据不同分类方案也不同:如根据在地球圈层的分布,分为矿产资源、气候资源、水利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五大类;根据用途分为工业资源、农业资源、服务业资源;根据更新的速度分为不可更新资源与可更新资源(可更新资源又分为恒定性资源和临界性资源)。

自然资源学复习资料

自然资源学复习资料

⾃然资源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然资源学:研究资源的形成、演变、质量特征与时空分布及其与⼈类社会发展之间关系的科学,其研究的⽬的是为了更好地认识资源,合理开发、利⽤、保护资源,协调资源与⼈⼝、资源和环境之间的关系,促使其向有利于⼈类⽣存与发展的⽅向转化。

资源的含义:是指在⼀定时间,地点的条件下能够产⽣经济价值,以提⾼⼈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然环境因素和条件的总称。

可再⽣资源:能连续或往复更新使⽤的资源(包括:恒定性的环境资源、可循环再⽣的环境资源、⼈类劳动的产物)不可再⽣资源:相对于⼈类的⾃⾝的在⽣产及⼈类的经济⽣产的周期⽽⾔是不能在⽣的各种地质或半地质资源(⾦属矿、⾮⾦属矿、核燃料、化⽯燃料、⼟地、地下⽔)⾃然资源:⾃然资源是⼀个相对概念,随着社会⽣产⼒⽔平的提⾼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先前尚不知⽤途的⾃然物质逐渐被⼈类发现和利⽤,⾃然资源的种类⽇益增多,⾃然资源的概念也不断深化和发展。

⾃然资源包括:⼟地资源、⽓候资源、⽔资源、⽣物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能源资源、旅游资源探明储量:探明储量是指已经查明,并认为在当前的需求、价格和技术条件下具有经济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藏量。

条件储量:已查明的藏量,但在当前价格⽔平,以现有采掘技术和⽣产技术来开采是不经济的。

探明储量和条件储量是相对的概念,它们之间的界限在不断的发⽣变化。

这主要有以下⼏⽅⾯的原因:①全球资源⽇趋减少,矿产资源向“贫”、“细”和“杂”的⽅向发展;②科学技术的进步;③矿床所在地区区位条件的变化;④矿产品价格远景资源:是⽬前仅作了少量勘察和试探性开发⽽尚未查明的藏量,但可望将来有⼤的发现。

理论资源:在尚未勘察但具有有利地质条件的地区可能发现的资源量。

最终可采资源:探明储量、条件储量、远景资源和理论资源的总和统称为最终可采资源。

最⼤资源潜⼒:是指在其他条件都很理想的情况下,流动性⾃然资源能够提供理论产品或服务的最⼤理论潜⼒。

持续能⼒:可更新资源实际上能长期提供有⽤产品或服务的最⼤能⼒,即不损害其充分更新的利⽤能⼒。

自然资源学复习资料

自然资源学复习资料

自然资源学复习资料自然资源学复习资料一.自然资源的概念自然界中能被人类用于生产、生活的物质和能量的总称,是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同时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二.自然资源的类型(选择题)分为不可更新资源(即矿产资源)与可更新资源(生物、土壤、地表水)书本26页三.自然资源的基本特点1.稀缺性任何“资源”都相当于“需要”而言的,而人类需要实质上是无限的,自然资源却是有限的,这就产生了“稀缺”这一自然资源的固有特性。

2.整体性实际上各种自然资源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整体系统。

人类不可能在改变一种自然资源或生态系统中的某种成分的同时,又使其周围的环境保持不变。

3.地域性自然资源的形成服从一定的地域分异规律,其空间分布是不均衡的。

4.多用性大部分自然资源都具有多种功能和用途。

如,煤和石油,即可作为燃料,也是化工原料。

5.动态性资源概念、资源利用的广度和深度都在历史的进程中不断演变。

6.社会性资源是文化的函数,文化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开发能力,这说明自然资源具有社会性。

四.中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点1.总量大,类型多中国幅员辽阔,各种自然资源总量大,类型多,如中国已发现矿产168种等。

2.人均资源量少中国主要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水平低,并将继续降低。

3.空间分布不均中国自然资源分布的东西差异极其明显,南北资源组合的差异也很大。

4.资源禀赋性欠佳以矿产为例,中国多数矿产资源贫矿多而富矿少;小型坑采矿山多,大型露采矿山少等。

5.资源潜力可观中国国土面积广大,内部分异复杂,随着科学认识和开发利用技术的发展,自然资源发现和开发的潜力还很大。

五.资源消耗的环境后果1.温室气体积聚与气候变化矿物资源燃料使用量不断大幅度增加,使得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在迅速增加,至使地球与造成不正常的温室效应,科学家经过大量观测,不正常的温室效应是引起全球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1997年12月签订的《京都议定书》和哥本哈根会议正是各国在达成共识共同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自然资源学复习资料

自然资源学复习资料

一、自然资源1、概念:自然资源是人类能够从自然界获取以满足其需要的任何天然生物及作用于其上的人类活动结果,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取自自然界的初始投入。

2、基本属性:①稀缺性即自然资源相对于人类的需要在数量上的不足;②整体性实际上各种自然资源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整体系统;③地域性自然资源的形成服从一定的地域分异规律,其空间分布是不均衡的;④多用性大部分自然资源都具有多种功能和用途;⑤动态性资源概念、资源利用的广度和深度都在历史的进程中不断演;。

⑥社会性资源是文化的函数,文化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开发能力,这说明自然资源具有社会性。

3、分类:(1)、根据在地球圈层的分布矿产资源、气候资源、水利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2)、根据用途工业资源、农业资源、服务业资源(3)、从可持续发展角度不可更新资源、可更新资源二、矿产资源1、概念:矿产资源是指由地质作用所形成的、赋存于地表和地壳中,采用现代生产技术,能够为国民经济所利用的矿物资源。

2、成因分类:从成因角度,矿产资源分为外生(外动力地质作用)、内生(内动力地质作用)和变质矿产(变质作用)。

3、数量(可得性)的度量:①资源基础:指矿产资源的潜在最大数量;②探明储量:指已经查明,并认为在当前的需求、价格和技术条件下具有经济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藏量;③条件储量:指已查明的藏量,但在当前价格水平上,以现有采掘技术和生产技术开采时不经济的;④远景资源:是目前今年作了少量勘察和试探性开发而尚未查明的藏量,但可望将来有大的发现;⑤理论资源:指那些被认为具有充分有力的地质条件,但迄今尚未勘察或极少勘察的地区可能会发现的矿藏。

三、稀缺性1、绝对稀缺与相对稀缺绝对稀缺:当全球尺度上自然资源的总需求超过供给时所造成的稀缺称为绝对稀缺。

相对稀缺:当自然资源的总供给尚有满足总需求时,由于分布不均而造成的区域性稀缺称为相对稀缺。

2、如何理解自然资源稀缺性?目前自然资源稀缺都是相对稀缺而非绝对稀缺。

自然资源学》复习提纲综述

自然资源学》复习提纲综述

第一章自然资源问题⏹第三节我国的自然资源态势(基本特点、面临的挑战)一、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点1.自然资源(土地面积、生物多样性、矿产)总量大,类型齐全(表明中国有较大的综合开发利用优势)2.人均资源量少3.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资源组合结构不匹配4.资源质量不一(耕地质量、矿产资源)5. 资源潜力可观(矿产资源、资源节流)二、我国面临自然资源稀缺的挑战1.粮食安全(人口增长耕地占用、水资源不足、化肥报酬递减率)2.矿产资源短缺(人均占有量少、后备探明储量不足)3.生物多样性减少(森林减少、草原退化、土地退化、水域缩小和恶化)4.人口负荷过重,资源承载力将达极限5.资源开发的环境影响较大⏹第四节关于自然资源问题的争论(双方代表、代表作)第三节关于自然资源问题的争论一、争论双方代表——悲观派与乐观派1、悲观派(1)代表:新马尔萨斯主义者(2)代表作:《增长的极限》(3)观点:如果目前这种趋势继续下去,世界将变得更为拥挤,污染会更加严重,更多资源将耗竭或退化;他们还认为由于富者愈富,穷者愈穷,这将引起严重的政治和经济骚乱;战争的威胁亦会增加。

2、乐观派(1)代表:丰饶论者(2)代表作:西蒙的《没有极限的增长》(3)观点:如果目前这种趋势继续下去,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将造成一个并不拥挤,污染较少,资源更富有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大多数人都会更加健康,寿命更长,物质财富也更多。

二、两者之分歧科学技术在资源战略中的作用1、丰饶论的主要观点●“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地球上有无限资源●分析方法:历史(外推)对比法2、新马尔萨斯主义者的观点持续地球(sustainable earth)世界观;地球资源是有限的⏹科技进步在资源战略中的作用:⏹第一,发现更多的资源替代品;⏹第二,发现现有资源的新的利用方式和利用途径,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第三,创造新的更为先进的助探方法,探寻到更多的现有资源的贮量,这就等于增加了资源的供应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自然资源学发展概述自然资源学:研究人与自然环境中可转化为生产、生存资料来源的物质和能量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现代自然资源科学研究的五大趋势:全球化、战略化、管理化、定量化、现代化第一章:自然资源的概念和类型自然资源概念的基本含义:1、自然资源是自然过程所产生的天然生成物。

2、任何自然物之成为自然资源,必须有两个基本前提:人类的需要和人类的开发利用能力。

3、人的需要与文化背景有关。

(自然资源与文化背景有关)4、自然资源的范畴随着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5、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6、自然资源不仅是一个自然科学概念,也是一个经济学概念。

资源基础:矿产资源的潜在最大数量。

探明储量:指已经查明,并认为在当前的需求、价格和技术条件下具有经济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藏量。

条件储量:指已查明的藏量,但在当前价格水平上,以现有采掘技术和生产技术来开采是不经济的。

远景资源:目前仅作了少量勘察和试探性开发而尚未查明的藏量,但可望将来有大的发现。

理论资源:指那些被认为具有充分有利的地质条件,但迄今尚未勘察或极少勘察的地区可能会发现的矿藏。

最终可采资源:探明储量、条件储量、远景资源和理论资源的总和。

最大资源潜力:指在其他条件都很理想的情况下,流动性自然资源能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的最大理论潜力。

持续能力:可更新资源实际上能长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的最大能力,即不损害其充分更新的利用能力。

吸收能力:环境媒介吸收废物而又不导致环境退化的能力。

承载能力:指一定范围内的生境(或土地),可持续供养的最大种群(或人口)数量。

承载能力的进一步划分:生存承载能力、最适承载能力、容限承载能力。

自然资源的概念:自然资源是人类能够从自然界获取以满足其需要的任何天然生成物及作用于其上的人类活动结果。

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1、稀缺性:自然资源相对于人类的需要在数量上的不足。

2、整体性:各种自然资源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构成一个整体的。

3、地域性:自然资源的形成服从一定的地域分异规律,其空间分布是不均衡。

4、多用性:大部分自然资源都具有多种功能和用途。

5、动态性:资源概念、资源利用的广度和深度都是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不断演变的。

6、社会性:资源是文化的函数,文化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开发能力,这说明自然资源具有社会性。

可更新资源:当使用不超过其繁殖或再生能力时可无限更新的可更新资源。

第二章:自然资源的稀缺与冲突1、中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点1、总量大、类型多2、人均资源量少3、空间分布不均4、资源禀赋欠佳5、资源潜力可观2.中国自然资源稀缺的挑战(一)1、人均资源量少2、空间分布不均3、资源禀赋欠佳(二)矿产资源:1、供给保障程度不足2、需求压力持续增大(三)耕地资源:1、中国耕地总面积不断减少2、人均耕地面积少(四)水资源:1、淡水资源少2、严重短缺、严重浪费资源开发的生态影响:土地退化、环境污染、生态功能降低。

资源的冲突与争夺:(一)持续需求增长与供给限制的冲突:人口激增、工业全球化、资源争夺的冲突(二)资源争端:资源的逐渐枯场,引发冲突的危险随之增加。

资源消耗的环境后果:温室气体聚集与气候变化、土地退化、水环境与淡水生态系统退化、森林与物种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健康的挑战。

第三章:从极限之争到可持续发展悲观派的主要观点与理论:“太空船地球”说、“热寂”说、“世界模型3”1、太空船地球:地球实际上是一个封闭系统,无异于一艘太空船,其物质储备并非无限;处理废弃物的能力也是有限的。

因此,在“太空船”地球中,人口和经济活动应该有一个适度规模。

(1966年,鲍尔丁)2、地球能量循环与“热寂”说:地球上的物质总量是固定的,既不可产生,也不会消亡。

作为一个巨系统的宇宙,其嫡会不断增加,意味着越来越多的能量不再能转化成有效能,一切运动都将逐渐停止,宇宙将走向“热寂”。

(里夫金和霍华德,1987)3、世界模型3:将世界系统用一个计算机模型(世界模型3)来模拟未来。

这个模型包括耕地资源的数量是有极限的、单位面积产量是有极限的、不可再生资源的数量是有极限的,环境消纳废弃物的能力是有极限的。

通过模拟,得出结论是人类的增长是有极限的,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全球的共同努力并且行动越早成功的机会越大。

(罗马俱乐部,1972)“太空船地球“说给我们带来的思考:1、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2、在物质数量不变的地球上,在自然环境中取得多少燃料、食物、原材料和其他元素,必然会向环境释放多少质量的废弃物;3、经济活动中可以对废弃物加以处理,尽管其质量不会减少,但其形态可以改变,可以使之转变为形态更好的物质,或者改变其位置;4、物质的再循环非常重要,如果通过再循环过程提高原材料的利用效率,这就意味着可以减少初始自然资源的获取量。

乐观派的主要观点与理论:主要包括历史外推论、市场响应论和耗散结构论,都认为增长没有极限。

对乐观派的挑战:第一,市场体系显然是不完备的;第二,市场运作的结果很可能与社会的文化、经济、政治目标不相符合;第三,市场不能克服—实际上还在制造—某些形式的自然资源稀缺。

可持续性概念:1:理想的人类生存条件:即满足人类需求的、可永续存在的社会,尤其是世界上贫困人民的基本需要必须特别优先得到满足。

2:持久的生态系统状况:即保持自身承载能力以支持人类和其他生命的生态系统。

3:公平性:不仅在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也在各代人内部,平等地分配利益和平等地承担代价。

可持续发展限制因素:人口、环境、资源。

第四章:自然资源稀缺的性质绝对稀缺:当全球尺度上自然资源的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时所造成的稀缺称绝对稀缺。

相对稀缺:在自然资源的总供给尚能满足总需求,但由于资源分布不均而造成的区域性稀缺称为相对稀缺。

简述自然资源相对稀缺的产生原因1、资源分布不均与经济发展差异造成的稀缺:自然资源地区分布不均,造成有的地区自然资源的供给相对于当地的需求的不足。

2、国家关系(地缘政治)造成的稀缺。

某些自然资源主要分布在一些特定的国家和地区,由于封锁、禁运等原因,造成遭受封锁禁运的国家或多或少都面临着资源稀缺问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各地区相互之间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地缘政治造成的稀缺将减弱。

3、贫困造成的稀缺。

贫困使得改善资源环境的投资难以实现,例如,通过建设水质净化厂向居民提供饮用水资源的投资不能保障,造成水资源的稀缺。

4、生态系统退化造成的稀缺。

例如环境污染造成清洁空气资源的稀缺、草场退化造成的畜产品产量的降低进而造成食物资源的稀缺等。

简述社会发展与资源开发的演进1、采集狩猎社会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2、农业社会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3、工业社会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4、人类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演进5、未来的挑战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1.对技术丰饶论的挑战2.对全球性问题的挑战第五章:自然资源生态过程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包括人类)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事实上,生态学就是关于自然界各种联系的研究。

生态系统:自然界的任何范围,只要有生命有机体与非生命物质的相互作用,并在其间产生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就是生态系统。

生物圈:地球集齐所有生态系统的总称,也就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智能圈:指超越生物圈的生灵圈,又被称为理智圈。

1、智能圈为按人类意志和兴趣而塑造的生物圈,即受人类控制和影响的生物圈。

2、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界的控制和影响越来越大。

所以智能圈是在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

熵:表示物质系统状态的一种度量,用它来描述系统的无序程度。

熵越大越不稳定,越小越稳定。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指人类从生态系统中获得的效益;包括供给功能、调节功能、文化功能和支持功能。

生物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多样性。

第六章:自然资源利用的生态影响自然资源利用对气候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水利工程的生态影响:影响地表水体、湿地与区域水平衡;影响地下水循环。

生物资源利用的生态影响:森林破坏与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入侵。

第七章:自然资源与人类生态当代适应策略的研究:资源可得性与变化性质、系统特征、适应策略。

系统特征:1、稳定性:指系统受干扰后回复平衡状态的能力2、弹性:指对系统已受到的某种干扰的耐受程度3、脆弱性:指环境变化对系统负作用的程度4、灵活性:指系统中已存在的机制或行为的机动性5、尺度:系统特征要从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尺度上来界定第八章:自然资源经济学基本问题经济学的基本问题:人类不能用有限的资源生产出足够的物质财富和服务来满足每一个人无限的需要。

经济分析的基本假设:理论的合理性总是取决于作为其前提的那些假设的合理性。

人是一种理性存在,其行为方式总是合理的和符合逻辑的。

派生假设,其中最重要的两个是:人通常力图使其利润达最大;价格支配资源的配置。

价格支配资源的配置:价格支配生产并决定资源配置(自由市场)价格水平的上升常常有利于将低丰度或通达性差的自然资源投入使用,并增加已利用资源的集约度;反之,价格水平的下降则导致低效利用,有时甚至使自然资源荒废。

稀缺的定义:供给相对于需求的不足。

自然资源稀缺与价格表现在三个方面:1、由于用户转向较便宜的替代品,或采取节约、经济的措施,需求会减少。

2、价格的上涨和对稀缺的担优都会为技术革新和发明提供一种刺激。

3、价格的上涨将使原来开采起来不合算的矿藏变成经济的,将鼓励探寻新的供给源泉,并将促进萃取技术的发展从而提高已知矿藏的有效产量。

影响自然资源经济供给的因素主要有:1、对自然资源的需求2、自然资源的自然供给量3、其他用途的竞争4、科学技术的发展5、自然资源利用的集约度6、交通条件的改善7、政府政策与公众舆论影响自然资源有效需求的因素有:1、自然资源的经济供给2、自然资源的需要3、需要者的支付能力4、自然资源与其他生产要素的比价5、自然资源产品与其他产品的比价6、自然资源利用集约度第九章: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管理自然资源管理的主要社会目标:1、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2、保证资源利用的分配公平3、促进社会发展4、保障自然资源供应5、维护生态系统健康和环境质量效率:在不会使其他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如果一项经济活动不再有可能增进任何人的经济福利,则该项经济活动就被认为是有效率的。

可持续性:1、生产可持续性—为获得最大的可持续产量并使之与不断更新的资源储备保持协调;2、经济可持续性—实现稳定状态的经济,需要解决对经济增长的限制和生态系统的经济价值问题;3、生态可持续性—生物遗传资源和物种的多样性以及生态平衡得到保护;4、社会可持续性—保障可持续的土地产品供给,同时还要既能使经济维持下去,又能被社会所接受,土地利用收益分配的公平性至关重要。

统筹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全面认识和实现土地资源的经济、生态和社会价值,重新建立起土地资源价值评价的指标体系,把土地的社会、生态价值和对后代的价值纳入农业效益,使土地利用者和保持者有利可图;另一方面,把土地损失的外部成本“内化”,把土地损失造成的社会、生态、机会成本以及对后代的代价纳入市场成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